副刊文學
-
弄潮
擔擔輕卸了仔肩 踏浪串門 左舷擦亮南太武的雲 北山輕甩了煙波淡遠 揚帆憧憬洋場十里繁華 先人熟逐這一港水的香塵 鐵網堅圍五十年壁壘 瓊麻阻絕芒尖警懾 飛鳥驚散火網失落的游魚 風波已平息了惡浪 久欲以鷗翼試航 數回浪頭撒網 捕捉不住多變的雲 游移仍在海霧中迷航 紅燈碼頭的不夜 昂頭乾盡一杯朱顏 嘔吐一席久別的裸裎 相思驚覺深海無情沉埋 情難寄 一片醉語惆悵 畢竟相思不如相逢好 雁字回時有雲相隨 魚水弄潮有沙鷗相約 羅盤的定位 是磁針致命的吸引 塗毗剩餘青春末梢神經 歸來 也無風雨也無晴 ─────────── 一室歸入僧寂 老淚縱橫一枕依依淒淒 一夜到天明 只對孤燈無語挑剔 熟悉溫香鬥嘴一段離腸 結繩記事千千結 慢慢解釋漫漫長夜 千古逆旅獨飲乾坤 霜雪月色不再風寒 漁火高燒 破冰來續航 浪鼓激起了新絃老歌 重啟顫唇低唱 廚饋油煙再燻家計 絕暢溫飽了一屋歡言 庭花找回春滿的穠艷 老貓慵臥 休哈昨日離家的流浪 笑盈盈冷房溫被 豐城劍出鞘 龍光重騰劍氣 中山毫醮墨 彩雲再揮碧霞 免役江海奔波餘生 華滋的牧草養長暮雨 對著夕陽道 不再煎薄失調的季節 ─────────── 老友今年七十三,他老伴臥病許多年,往生已一年,不學莊子鼓盆,寄情書畫也終非良策,心情飄泊,身失溫飽,意態闌珊,有所罣礙。男兒西北有神州,老夫東北有黑龍,健身強骨,行有餘力,花不完家當,重新開銷第二春。欣為忘年老友賀新涼!
-
槌哥
「阿爸,我知影你疼我,我毋爾會聽你的話,也會認真讀書,絕對袂予你失望!」阿秀仔有些哽咽。 「按爾著好、按爾著好。」槌哥拍拍她的肩膀並囑咐她說:「阿爸麵線食完啦,妳共籃仔摜倒去,通共恁阿母湊育小弟,我也通擱來去作穡。」 「阿爸你毋通作傷晚……。」阿秀仔提著小竹籃,紅著眼眶,緩緩地往回家的路上走。 槌哥目睹她的背影,內心的確有許許多多的不捨。既然阿生哥已離她們遠去,而彼此又有緣成為一家人,照顧她們母女是他義不容辭的事。如果不是春桃當年沒嫌棄他戇戇又槌槌而願意和他生活在一起,他那會有今天?因此,人不僅要懂得感恩,也要知道惜福,倘若此生為她們而打拚,亦無什麼不可。
-
●花言鳥語專欄2010年﹐單樞機金門行
2012年8月22日晚間,台灣天主教教區第一位樞機主教單國璽安寧、安祥地回歸主懷了!金門教友懷念他和金門的因緣,尢其懷念他2010年來金的風釆。 單樞機主教一共來過金門三次,第一次在70年代,第二次在1994年,第三次為2010年。在他的印象中,三十幾年前的金門還很落後,十六年前的金門已進步了很多。2010年這一次來,單樞機特別興奮,因為這是他獲知罹癌以來,第一次走出臺灣島,他盛讚金門美麗得像一座大花園。 2006年,甫退休的單樞機由醫師口中獲知罹患了第四期肺腺癌,且只剩下2至3個月的生命,他以極短的時間接受事實,並把它視為天主的安排,隨即展開積極的生命告別之旅巡迴演講,以自己的心路歷程,鼓勵世人珍惜生命,活出大愛。 六年來,單樞機全臺走透透,一共作了200多場的告別演講。 2010年,88高齡的單樞機來到金門,為8月28日「2010年安寧療護傳愛種子初階培訓班」主講生死學,並主持29日金城天主堂的主日彌撒。 金門的研習會一向冷淡,安寧療護傳愛種子班擁有單國璽樞機主教、安寧之母趙可式博士、康泰基金會執行長江綺雯博士等一流講師群,在台灣辦研習,學員要收費三百元,在金門不收費且送午餐便當。但主辦的衛生局長陳天順還是擔心學員不夠踴躍,故捨社福館的大場地而取金門衛生行政大樓的大教室。沒想到,單樞機魅力遠至金門,聞訊單樞機親臨,當日學員大爆滿,不但預定的便當臨時由130份增至190份,還有二、三十個欲入場的民眾被拒於門外。 單樞機愛的旋風金門行,不僅為金門帶來安寧傳愛課程,更為金門帶來一位智慧長者的典範。 88歲的老人,當他挺直地坐著、站著,就是一種人生典範。單樞機以病軀之身還侃侃而談,從生死的角度,談他的知識、經驗和體悟。生死的知識可從科學、哲學、神學等層面來探討,單樞機以自己12歲的瀕死經驗,青年時子彈過耳的驚險經驗,更確定了立志修道的人生方向,並從六十多年的修道生活中,體悟到當信德、望德皆圓滿後,人將得以悠遊在天主汪洋的大愛中。愛是解決人生一切問題的萬能鑰匙,愛可以滿全一切! 得了絕症,單樞機不願教友為他祈求奇蹟,因為他不想破壞自然律。面對四年來的病痛和醫療,單樞機調侃自己,這是天主對他的「廢物利用」,要他以絕症病人的角色來鼓勵病人;要他當標靶藥物的白老鼠來安慰醫生。而告別之旅的演講,單樞機最想傳達給世人的信念是:心中有愛,在生命的最後,人仍能活得有品質、有尊嚴。 金門民風保守、閉塞,在生、老、病、死的人生之旅中,喜慶生,常看病,但不善安老,更忌言死。印象中,60歲以上的老人經常坐在門前,寒喧問食,以不必做、不必動為享清福。年輕人和老人交流,只敢祝福「長福壽,吃百二」,不敢言老言死,因此許多「身後事」總是弄得倉促了事。 這一整天的安寧傳愛課程,單樞機帶來睿智老人的形象,趙博士帶來「善終」的省思。善終的消極意義,人可以不必接受臨終酷刑,淹沒在插管、機器的苟延殘喘裡;善終的積極意義,透過四道(道謝、道歉、道愛、道別)的善別後,我們可以讓生者善生、死者善終。面對死亡,不求節哀順變,而是視哀傷如沙漠,一起走過它,然後,安寧、安祥地分道揚鑣。 安寧傳愛的課程結束,單樞機把所有的時間留給教會;談笑風生地和教友共進晚餐,莊嚴恭敬地主持隔天的主日彌撒。 金城天主堂彌撒,平時只有教友二、三十人,當日,出現難得的座無虛席。彌撒祭台上,88歲的單樞機,85歲的湯一煌神父,何等壽高德重的莊嚴呀! 單樞機在短短的二天金門行裡,已看出金門教會的弱小,人少錢不多。故在彌撒講道時,一再地舉例歐洲宗教史,鼓勵金門教友,在天主之前,人人平等,對自己的信仰要有信心,視自己為酵母,發揮出影響金門社會風氣的能量。單樞機還獻策金門天主教會應「借力使力」,善用羅神父紀念公園的資源,請縣政府給予管理、解說的名額,一方面提供教友的工作機會,一方面能宣揚天主的福音。 88歲的單樞機堅持不要秘書陪伴,自己由金門搭機回高雄。隔2天,9月1日,金門天主教堂更意外地接獲到單樞機的親筆函,信中除了提到金門行的愉悅外,更殷殷關懷金門教友的信仰,諄諄再說羅神父紀念公園的管理、解說。此親筆函令金門教友們欣喜、感動,視為珍寶。 恭錄單樞機親筆函內容如下: 「親愛的永面會長暨金門耶穌聖心堂全體弟兄姊妹: 願天父的慈愛、基督的恩寵、聖神的平安常與你們同在! 在金門的兩天中,時時刻刻受到你們的關懷照顧,使我真正感受到你們真誠的愛彰顯出來了 天主無限的大愛。 金門的教友團體雖然很少,但是一個彼此相愛的團體,同時也是照亮金門社會的光,啟發金門人的酵母,福傳金門的種子。希望各位兄弟姊妹,大家熱心祈禱,求天主給我們智慧、勇敢和力量,使我們能夠「借力使力」(例如在羅神父紀念公園作管理員、導遊或志工),俾能將福音傳給更多的人。 耑此,順頌 天主保佑平安 主的老廢物 單國璽拜上 2010年8月30日 」
-
一位金僑的來信
我是一名土生土長的新加坡人;新加坡是孕育我的地方,我深愛著這親切、美麗的祖國。新加坡是個移民的國家,我們的先輩都是忍受著艱辛的旅程、飄洋過海 「過番」的。他們無奈的來到一個陌生的地方,心裡只希望能在異鄉闖出一片天。我心想,這些移民們得遭受妻離子散的悲痛、離鄉背井的殘酷現實,這應該不是個容易的抉擇;告別了他們的家鄉,熟悉的土地,他們帶著的是個怎麼樣的心情呢?他們心裡的掙扎與矛盾又有誰了解和體諒呢? 我就在歷史資料認識先驅人物陳嘉庚(Tan Kah Kee)。他,一位上世紀最具有影響力、最耳熟能詳的新加坡華僑,他的成功事跡都深刻的印在我腦海裡。當然,對新加坡做出貢獻的華僑們,不單單只限於陳嘉庚先生。不過,這些華僑都有一個共同點 -- 那就是不懈的努力奮鬥,成功後仍然不忘回饋社會、造福人群。 說也奇怪,不善言語的父親就不常提起我家族史;我只知道我家鄉遠在金門、台灣;祖父是陳景蘭。還記得小時候,每逢清明節,我們一家子,父母親、姐和我就會「翻山越嶺」到我們熟悉的咖啡山拜祭祖父和祖母。父親總是不忘叮嚀著, 「Pray, that is your grandfather。」雖然我都會被蚊子叮得遍體鱗傷,但是小小心靈的我只盼望著與家人難得的郊遊,所以興奮的心情也難被抹掉。 在我拜祭祖父的當兒,我一定會瞄一下碑頭的照片。一位極嚴肅、極威嚴的不太老老翁的面孔一閃而過,那就是我對我祖父的最早印象。我心裡莫名其妙地對我的祖父塑造了一個形象--風姿翩翩、滿腹經綸的紳士。我爸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記憶中,我們就常以英語交談。祖父一定也精通英語,那身的洋裝更能顯示他對西方的文化有一定的嚮往與追求。 這一切都在一個偶然的回鄉得到答案。2008年8月22日,我和姐姐回到我常聽到的金門的懷抱。我終於能踏上尋根之旅,不忘我們華僑另一個「家」!難得我們能有這個機會可以看看我祖父祖母成長的地方,嗅嗅那曾滋潤我父親人生的鄉土! 我興奮地遊覽了我祖父精心建設的洋樓。我不太懂得那以南洋殖民樣式和閩南傳統的建築,不過,我對矗立在金湯公園,面對著料羅灣的自由女神的雕像情有獨鍾。 自由女神像深深吸引著我,她的出現似乎對整個建築格局有點格格不入。可是,我依稀記得我是停下腳步,逗留的時間也較長。我仿佛置身在美國的紐約,女神右手高舉火炬,左手則拿著美國憲法,頭戴著代表七大洋、七大洲的頭冠。她的溫柔的眼神引導每個恐慌的心靈,自由的燈火照亮著每個過客,帶領他們安全地抵達港口。祖父受到西方文化的沖擊,並且流離家鄉那麼久,他是嚮往自由的崇高理想的。沒人能真正了解祖父的心情,也許他真的想家了;又也許,祖父希望能讓每個過番客能拋開戰爭的包袱,貧困的枷鎖,獲得真正的自由。祖父一定希望那些垂垂老去時念念不忘童稚之地者,能返回家鄉享受天倫之樂!這和平女神座更是成為反戰爭與和平的象徵。 我們這些華僑永遠都會緊握這不一般的回憶,就連我父親也如此;在他晚年,他的身子都很弱。患有高血壓的他就一連中風。他的右身是癱瘓的,不過我見證了父親的毅力。他一步一步的走著,也就是這頑固的意志讓他支撐到他回鄉的願望。母親一直陪伴左右,好讓我父親無後顧之憂。他曾對我表示,回鄉是他的快樂,守著家業更是他的願望。雖然,我們在新加坡過著的並不是富裕的生活,但是父親一直堅守著他的意念,不負眾望。我當時還是個黃毛丫頭,要兼顧學業所以不能與父母親一起同遊故鄉是我最大的遺憾。我相信,若能從我父親的口中了解金門,那應該別有一番滋味! 人家說:前人種樹,後人乘涼。我說:飲水思源。我很欽佩祖父的人生哲學。堅韌不拔的精神始終是祖父一生奮鬥的動力。祖父熱愛教育,在金門辦學;造福社會和協助家鄉建設一直是他的偉願。閱讀到一些有關祖父洋樓乏人管理、荒廢的報導,心中湧上了無比的傷痛和無奈。我們之間有一道隱約的厚牆隔離著;不知是殘酷的戰爭、不穩定的政局,還是人生的百態、生活的起起落落讓我們眼睜睜地讓祖父的心血付諸於流水。漫長的歲月,無情戰火的侵襲,古老的洋樓卻屹立不倒。我在這兒要感謝金門縣政府,更新整建讓洋樓再現風華。我看到希望,看到了祖父的微笑。
-
成長時之青澀物語五則
人生 茫茫塵世中,你我,就似泛舟一樣,有時,一路風帆平順,有時,急湍萬分,當你,航過溢道與天險後,那,光明璀璨之前程,卻已,在前方迎風搖曳,所以,不必詫異,更,無須感傷惆悵,把握,你我剎那之緣份,執著,生命之真諦,展望未來,我想,人生不再虛度,而是,充實與精彩。 約定 左盼右望,不見君來,難道,你已忘卻,年少時,大夥於家鄉榮湖畔拔草立誓,今生,永為兄弟,同甘共苦,不分你我,如今,只剩,世態炎涼,北風蕭瑟,或許,歲月洗去,你那童稚之赤子心,也許,科技日漸昌明,塑造一顆顆冰冷之心,只為,追逐銅臭,如是,我願,離開汲汲營營之城市叢林,回到,那過往與蠻荒。 不是我愛流浪 期待許久之旅程,終於啟航,在,思緒紛飛之季揚裡,鄉愁似苦澀之咖啡,於,匆忙拎起行囊,直奔故鄉時,內心,尤如浪花拍擊岸石般,激情澎湃,當,春意縈繞大地,在,找尋陳舊記憶,思撫故鄉芬芳泥土,不知不覺中,卻,即將踏上,浪居天涯之旅程,離別情依依,總掩不住,那份,臨行前之傷感,不是,我愛流浪,而是,流浪選擇了我。 猜不透的遊戲 荳蔻年華,曾以為愛妳,無怨無悔,然而,在,保護膜濃烈之城市叢林中,你我,過往短暫之情愫,彷彿,充斥彼此之不信任與猜忌,妳,那難捉摸之心,著實令我,難以放心的去愛妳,難道,人世間之愛情,就似一場猜不透的遊戲? 思念 午夜時分,那,古董收音機,正流洩著,妳我,常哼的那首歌,然而,妳,卻不在我身旁,寂寥的我,只好,獨自酌飲著人生之苦酒,一杯接著一杯,推開窗扉,遙望蒼穹,不知,遠在天涯的妳,是否知曉,在這冷冷的冬夜裡,有人,依然想念著妳。
-
槌哥
「雖然阿爸無讀書,是一個古早人講的青瞑牛,一日到暗攏是佇山咧作穡,但是我認份。既然是作穡人,著成一個作穡人的樣,除了認真搰力去種作,對序大人著有孝、對家庭著照顧、對某囝著關心、對鄉里的事志著熱心、對老大人著尊敬,這攏是咱為人處事的道理。這陣共妳講這,妳可能聽無啥物有,毋拄妳會使沓沓仔去想、沓沓仔去體會。」槌哥語重心長地說。 「阿爸,我這陣已經讀小學六年級呢,你講的話我聽有啦!你有孝俺嬤我嘛看會出來,你對阿母佮阮的關心我嘛感受會著。」阿秀仔認真地說。 「這攏是我應該做的啦,也會使講是我的本份。人若無守本份,無管做偌大的官,趁偌濟的錢銀,攏無路用。這點也是為人處事的原則。」 「阿爸,你講的這話,佇學堂先生攏有教著。雖然你細漢無讀冊,但是捌的道理誠濟。阿爸,我毋爾會聽你的話,嘛會好好共你學習。」 「聽恁俺嬤咧講,阿爸細漢的時陣發燒、燒過頭,頭殼變戇戇,也著是像恁講的傻瓜啦……。」 「有啦,我捌聽俺嬤咧講。」阿秀仔說著,突然笑了出來,「俺嬤擱講,你從佮阮阿母湊陣食了後,煞愈變愈巧,愈變愈識,較早講話會重句,這陣攏袂。俺嬤講是天公祖佮祖公佇保庇啦!」 「俺嬤講的無毋著,阿爸較早戇戇,才會予人叫槌哥。這個名雖然無啥物好聽,但是叫習慣著變自然,較早俺公也是按爾叫我,這陣俺嬤佮恁阿母也是按爾叫我,鄉里人也是按爾叫我。雖然逐個叫我槌哥,毋拄人的價值毋是佇伊的名字,妳看阿爸這陣敢抑擱有戇戇槌槌?」槌哥毫不在意地笑著說。 「無啦!」阿秀仔得意地,「這陣誠濟人攏嘛佇俺嬤佮阿母的面頭前咧呵咾你,做你的囝兒我嘛感覺仔誠光榮。」 「這世人會當做一家人是緣分啦!阿秀仔,尤其咱兩個,擱較著珍惜咱這陣的爸囝緣。妳的生爸阿生過身時,妳已經幾落歲啦,妳對伊定著抑擱有淡薄仔印象,這種事志是袂瞞人得。雖然恁阿母無棄嫌我當年戇戇,欲佮我湊陣做、湊陣食,這陣也有小弟啦,擱無偌久又擱會加一個,但是阿爸共妳保證,恁攏是俺嬤的乖孫,是阿爸佮阿母的乖囝,絕對無人會有大細心!」
-
鱟的印象下
有一天,「孝」與妻子又摸黑犯案,被村民發現追緝圍捕,慌亂之中逃至海邊斷涯,官兵火把照亮天際,眼看著前去無路,後有追兵,暗忖被捕之後,「死罪可免,活罪難逃」,但夫妻將從此不能在一起了,因而決定綁在一起跳海,為海浪吞噬滅頂。 「孝」與妻子綁在一起跳海,死後陰魂被黑白使者牛頭、馬面勾引到陰曹地府,跪在十殿森羅,閻羅爺面如刀鐵端坐正中央,左右兩旁分別站著文武判官,一位拿著善惡簿、另一位拿著生死簿,經詳細審視之後,發覺「孝」與妻子陽壽該終,因生前作惡多端,罪無可逭,判處先打入十八層地獄,上刀山、下油鍋折磨,且永世不得超生轉世為人,然姑念夫妻恩愛同心,決定讓他們轉世為鱟,一生一世繼續攜手同行。 不久之後,海邊出現一公一母勾纏在一起的「夫妻魚」,人們都認為是「孝」與妻子的化身,依然結伴而行,因「孝」與「鱟」閩南語同音,而有「做賊做鱟」的傳說,也就是「夫妻魚」與「鴛鴦魚」的由來。 然而,鱟的形成,是否真如「做賊做鱟」的故事傳說呢?答案恐怕是否定的,因為,經現代科學驗證,鱟在二億五千萬年以前,即開始生存在地球上,較諸人類演化的歷史更為久遠。雖然,透過網路輸入關鍵字搜尋,大陸泉州和漳州地區,都有類似的故事傳說,而金門島上的居民,大部份來自廈、漳、泉,應是先民口耳相傳帶來的「寓言故事」,屬於穿鑿附會的成份居多。 另外,在漁村還流傳著一則與鱟有關的笑話:據說有一個內地人,遷徙到海邊漁村定居,有一天,他到海邊撿到一對鱟,不知怎麼宰殺食用,又不敢問鄰人,暗忖應和蟳、蟹一樣,放在鍋裡加水煮熟,就能大快朵頤,於是,如此這般之後,竟不能剝開盔甲,束手無策之際,索性把煮過的鱟,丟棄在結穗累累的高粱田裡;隔天,再到田裡瞧瞧,一氣之下,用鋤頭對準著鱟挖下去,剎那間,鱟的盔甲破裂,散露出一大堆煮熟變成白色的鱟卵顆粒,當場差點暈倒: ──氣死我了,沒有吃你的肉,竟反而偷吃我的高粱! 鱟生命力強韌,在地球上存在超過二億五千萬年以上,期間經過「恐龍大滅絕」、「冰河時期」等浩劫,仍能繼續存活。尤其,「鱟」在深海裡幾乎沒有天敵,可是,人類過度的捕捉、海域污染與生態破壞的結果,時至今日,鱟在台灣海域幾乎已絕跡,澎湖海域三十年前還可見鱟上岸產卵,如今也非常稀少,距離絕跡的境地,應是「雖不中,亦不遠矣!」 儘管,目前金門西海岸還有鱟的蹤跡,但後豐商港的興建、建功嶼步道開發、與官澳構築海堤,使海岸沙灘潮間帶萎縮,鱟棲息的地方愈來愈小。尤其,金門結束軍管,兩岸關係逐步緩和之後,大陸漁民越界廣泛使用「三層網」或「滾輪式拖網」捕撈,無論大、小魚蝦蟹類通通一網打盡,而且,經常使用炸藥炸魚、電魚,嚴重破壞海洋生態,以致海洋資源日漸枯竭。 更令人憂心的是,金廈海域每天可見數十艘大陸抽砂船在作業,寄生海床生物慘遭摧殘殆盡,同時,抽砂排放大量污泥,隨著海潮擴散至金門海域,數百年來先民佈置的蚵石,北起西園,南至浦邊一帶,早已全數淹沒,即便後來插放高聳的篊竹蚵,也奄奄一息,蚵田遭受有史以來毀滅性的浩劫,蚵民欲哭無淚、求助無門。潮間帶食物鏈生態嚴重被破壞,金門海域的鱟,亦瀕臨絕跡的命運。 近年來,物種保育人士大力疾呼,並督促地方政府展開「鱟」的保育工作,除了劃定古寧頭海域四百公頃的「保護區」,嚴禁捕捉,冀望提供良好的棲息繁殖環境,並由水試所進行人工復育放流。然而,目前「鱟」尚未正式列入保育類動物,捕捉宰食尚未訂出罰則,因此,在金門島的部份餐廳,經常可見大剌剌地推出鱟肉、鱟卵大餐做為招牌菜,吸引外來訪客。 曾經,陪訪客上餐館,遇過端出整盤的鱟餐,雖然,我已不敢動筷去碰觸,而外賓們也不知道盤中的節肢和顆粒是什麼碗糕,於是,我適時加以解說,當賓客們聽過史前「活化石」和「夫妻魚」的故事,大家面面相覷,沒有人敢動筷食用。 據說,餐廳鱟餐的貨源,來自大陸漁民,君不見,海巡隊多次緝獲大陸越界或走私漁船,均查獲數十或上百對「成鱟」,新聞都上了電視媒體。儘管,大陸浙江、福建、廣東和廣西各省都已將鱟列入「名貴珍稀水生動物」,嚴禁捕捉食用,相當於我國野生動物保育法中「珍貴稀有野生動物」,加以保護,但兩岸法令出現落差,文書互不認證,在「賠錢生意沒人做、殺頭生意有人做」有利可圖的情況下,大陸漁民鋌而走險捕捉、私運;金門餐廳公然販售,能不令人感嘆? 除此之外,大陸起動「十二五──海西經濟區」計劃,沿海經濟發展突飛猛晉,大肆填海造陸與發展箱網養殖,鱟的棲息地嚴重破壞,儘管陸方將鱟列為「名貴珍稀水生動物」保護,但相關配套措施不足,鱟的未來命運,依然讓人悲觀! 時光荏苒,屈指一算,自從高中畢業離開老家,出外謀生迄今,已近四十個寒暑,其間不曾再下海,也不曾看過鱟,但對鱟的印象依然記憶猶深。偶而看到有關鱟的新聞,腦海裡即出現童年生長在敵人的砲火下,為了賺學費幫人扛網下海捕魚,曾經捉過鱟、也吃過鱟,對於自己曾是捕殺「活化石」的劊子手,愧疚不已。 所謂「往者已矣,來者可追!」童年無知錯誤的行為,如今已無法挽回,唯一能彌補的,就是加入守護的行列。同時,也要呼籲能儘速將「鱟」納入「野生動物保育法」,以「保育類瀕臨絕種、珍貴稀有及應予保育之野生動物」立法加以保護,才能有法源依據禁捕、禁食,讓鱟在金門島、在海峽兩岸,以及在地球上生生不息!
-
夏思
況且佇立 況且記下眺望 許下的心願不絕 如縷 如長長的夏日 蟬聲告白 正是一次喚回 原來的一張臉 掛在林間小徑 越不出雲霧 頑固的長影子 帶回來的有顛簸 跋涉也許潛移 我便想到飛渡 懷想遙遠的山野 起航於此 也霧來霧去 聽得森林有語 一枝一葉可跨過山岳重重 神話無非 空白無非 我由一匹風吹奏 沉沉山影 要如何喝就如何 醉 在山之間 在林之間 在紅塵千里外
-
捐血這檔事
第一次捐血,驚心動魄,難忘指數百分百! 學生時代,每次看到捐血車,心中總是遺憾!因為大學時代的我體重從未達45公斤,未達捐血的最低門檻。猶記得有一次,與同學經過台北車站的新光三越前,路邊停了一台捐血車,一堆人排隊捐血,同學們和我一一捲起袖管,準備捐血,眼看輪到我了,一量體重未達45公斤,被請了下來,說不符資格,只能眼巴巴的看著別人捐血。 228公園將於8月18日10點起開始捐血活動,消息是在台北車站附近的電梯海報看到的!乍知這個消息,心中一陣興奮,因為現在的我體重終於超過45kg,可以捐血啦!16日、17日、18日,終於到了8月18日捐血的這一天。 一大早,先出門吃了早餐,再慢慢的往228公園前進,捐血車到底停在哪裡?左看看,右看看,終於讓我找到了,就在台大醫院捷運站的出口,看看時間,差5分鐘就10點了,現場已經有人在等待了,出乎我意外的,捐血者多數為頭髮有些斑白的中年男子,中間還有數個年輕女性,以往我總以為捐血的人都是年輕人,沒想過原來捐血的年齡是17至65歲,所有白髮族出現,應該也不奇怪! 捐血要抽號碼!捐血的人都要出示身分證明文件!第1次捐血的人還要填有無愛滋、性病、疾病史、近2年出國紀錄等資料。填寫的當下,有一對年輕的情侶詢問服務人員:「還要等多久,每個人捐完血大概花多久時間,可不可以先捐?」原來他們是專門趕來捐血的,晚些11點還要趕到另一個地方,服務人員回答:「前一個捐血者約花15分鐘,不好意思,抽血是依號碼叫號的,請依序抽號等待。」這對情侶還真有心!大老遠趕來共襄盛舉。等待的當下,又來了個男子,抽到15號,眼看目前僅叫號到第6號,問了一下附近早餐的地點,就先離開了,說是要吃完早餐再回來捐血。 「第x號來賓請上車」,終於輪到我了。護理人員量了血壓、測了血紅素、秤了體重,就引導我坐在捐血專用的躺椅上,座位還分左手捐血及右手捐血呢!我選擇左手捐血。被綁上橡膠帶的時候,捐血車內後方座椅上,有人正在啃著麵包,喝著牛奶,不知道這是不是傳說中的免費營養補給品!護士拿了針管刺了一下,開始捐血啦。依護士指示,左手握拳數到10,再放開,再握拳數到10,再放開,如此反覆,直到抽血完畢。抽完時,護士問我有沒有不舒服,接著交代因為是第1次抽血,靜坐2分鐘如果沒有頭暈再離開。 此時,有人扛著攝影機上了捐血車,問護理人員是否可以錄影,接著詢問我斜對面的男士,「我已經抽完了,還要錄嗎?」男子這麼回答著。此時不閃更待何時!一下車,馬上服務人員就提供了馬克杯等紀念品,此時,現場拉起了麥克風,有個類似百萬小學堂的活動,現場問問題,此時約10點55分了。一路步行回旅館,身體沒有什麼不適。捐血成功心情正飛揚,完成了一件數年的願望,捐血不難,難在多年來遲遲無法達到他的門檻,現在終於實現啦。 自旅館退房後,就到附近重慶南路的書店逛逛,隨手翻翻新書,打發時間,沒有想到約11時45分時,頭開始有點昏昏的,此時,記起離開捐血車前護士小姐的交代「回去多喝水、多休息、不可以熬夜!」補充了大半罐的礦泉水,接著動心起念,怕身體有狀況,就往機場前進。由台北捷運車站到松山機場站,這一路是我這輩子最可怕的身體不舒服經驗了!本來半個小時可以到的地點,2個小時後到達! 一路走走停停、冷汗直流、還在台北新光三越前吐了一肚子水,先前補充的水是白補充了,怕再吐就不敢再喝水了!在捷運站的電梯、手扶梯、在路邊、等捷運時,眼前一黑差點暈倒的情形,反覆上演。每走幾步路,就眼前一黑,這時,只好不管地點坐在行李上,等到精神稍稍回復,覺得有點力氣時再走!甚至在忠孝復興站,想至廁所拿衛生紙擦擦冷汗,明明廁所只有幾步之隔,卻怕走過去,就直接暈了,而不敢動,只好先閉目養神,這時,有個好心的婦女,走過來問我「你看起來好像很疲勞,是否需要幫忙?」我好感動,差點痛哭流涕,這時她給了一些面紙,擦掉了冷汗,身體才舒服了些,沒有因為捷運站裡了的空調更不舒服,她的雪中送炭,讓我非常感謝!這一路上,狀況不斷,我還以為永遠到不了機場了。 到了機場後,幸好症狀緩解,不再冷汗直流,也不再有眼前一黑的症狀,補充了些食物後,較有精神力氣,回到家後查詢捐血後症狀,原來捐血後有頭暈、冒冷汗、嘔吐等症狀的人比例雖然不高,但還是有人捐血後非常不舒服,首次捐血者及捐過多次的都有,甚至有到醫院就診的紀錄!應該建議捐血中心在捐血一開始就告知捐血後可能的症狀及因應方式,否則捐了一次就害怕,恐怕就再也沒有下一次了! 我將意見反映給捐血中心後,不到二個小時馬上接到對方來電,除了關心我的身體狀況外,也表示目前相關印刷品已在印製中,未來將提供給所有捐血者,也會提醒一線抽血人員,對首次捐血的人更加注意,並提醒更多的注意事項,更歡迎我下次捐的時候再去檢視是否有改善! 寫這篇文章是想提醒想捐血但還沒實際捐血經驗的人,要注意捐血後可能的情形。建議非假日去,因為非假日去捐血,可讓捐血車的服務人員有更多時間關心你捐血後的狀況,捐血後在捐血車休息或周邊休息,捐血可找人陪伴一起去捐血,有狀況可以馬上協助處理!多一分瞭解,可以讓自己可以少受一點罪!
-
槌哥
「阿爸,今仔日是禮拜日,毋免去學堂啦。」 「妳看,阿爸作穡作甲戇去,竟然袂記咧今仔日是禮拜日。」 「阿爸,阿母煮麵線,叫你趁燒緊食,才袂瀾糊糊。」阿秀仔說著,從竹籃裡端出一碗熱騰騰的麵線,遞給他說。 「咱兩個相佮食。」 「阿母有先添一碗予我食啦。」阿秀仔以一對水汪汪的大眼睛看著槌哥,「阿爸,趁燒,你緊食。」 槌哥點點頭,微微地笑笑。 「阿爸,咱這坵園原在欲播芋是毋?」 「是啦,這坵毋爾是澹園,土質也較肥,適合播芋。而且芋的價數也袂歹,伊也是咱兜主要的收入。阿秀仔,妳著認真讀冊,阿爸相信用咱年年賣芋的錢,一定有夠予妳佮恁小弟去台灣讀大學,將來才會有前途。」 「阿爸,你一日到暗攏無通歇睏,實在有夠辛苦得。我大漢毋去台灣讀書啦,我欲共你湊作穡。」阿秀仔天真地說。 「妳毋免煩惱,阿爸的身體勇甲若牛得,會堪的拖磨。阿爸這世人上大的心願,著是請天公祖保庇俺嬤長歲壽,保庇恁姊弟快樂大漢、認真讀書、守本份捌道理,將來佇社會才佮人會徛起;無管將來大漢行到啥物所在,毋通共這塊生咱飼咱的土地放予袂記得。」槌哥神情凝重地說。 「阿爸,你講的話,我會記囥頭殼內。」阿秀嚴肅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