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島嶼之島九題
1.太初月暈下的軌跡行進 溫度和潮濕孵育沼澤生命 一如創世紀演化而成的物種肉身 像水母般的在體腔舔舐來世 2.新陳代謝自蠻荒到文明的承襲 空曠的海延伸到陸地而繁殖 終究回到有貝殼有岩石的巨大殿堂 島嶼進化發光閃著生與死的探索 3.這島嶼體積已有時間天象的輪迴 鳥鷗和植物曝曬成一頁的記載 在地球行星的節氣中形塑臟腑翻湧的啟示 祖先已懂得耕稼這土壤生態的延續 4.春雨夏日俯視這荒瘠大地 拓墾的子民赤腳走過沙礫翻種 在期待天宇神祇的護佑下 五穀生機因而萌生倖存 5.天時軌道運作無所遁逃的法則 雷雨風霜孕育自然緯度的閱讀 禮義人倫教化成萬世傳承庇護 如此島嶼開始編織繁衍生息溫床 6.於是我們在晨露滋養蟲鳴鳥啼 野草花香儲存於日月大地 先民們忙著烘焙餵養活口哺育 開天闢地每寸閃閃透光的祖基大業 7.陸與海拓展生存的連結 翻種和遠洋之間進行寬闊呼吸 這座島土滿溢著茂盛雄偉的充盈 我們翻攪過困厄海拔尋覓豐饒出口 8.島嶼擺盪糾纏著歷史和未知焦慮 從貧乏到懾人征伐的脆弱遭遇 花崗岩刻鑿著纍纍戰事的傷痕和喟嘆 燕尾炊煙曝光成憑弔的隱喻記憶 9.那些年島嶼正進行棄置後的龐大修補 靜默和疼痛都是來自宿命的承接 在永夜中我們仰望黎明的輸送 期許斑駁歲月有再生茁壯的盎然
-
少年十五二十時
「你這笨蛋,算了,整天只知道從軍報國,不跟你這古人談,我去看看漢中來了沒有。」曹守成無趣地走到路口向夏墅方向張望。 「你們都要考軍校嗎?」孫芙蓉好奇問道。 「當然是!」簫軍興奮地答道。 「到政戰學校可以免費學美術,聽說美術系師資不錯。」鄭逸少輕輕地應著。 「曹守成!你呢?是受到簫軍感召而從軍的嗎?」孫芙蓉朝路口大聲問道。 「我才不像簫軍跟個瘋子似的,還以為活在十萬青年十萬軍時代,我是看到我家旁邊正氣中華報,那些政戰新聞系的軍人還不錯。」曹守成回頭向孫芙蓉朗聲應著。 「唷!簫軍,拜託你不要再跟謝志煒那瘋子到各班去鼓吹投考軍校好嗎!你愛當兵是你自己的事,幹麼鼓吹同學們呢?真是幼稚可笑!那天5902班的吳友情就說他們班導謝藩鎮老師在談你們!」曹守成轉頭向簫軍繼續說道。 「什麼瘋子?投筆從戎,報效國家有何不對!還有,謝志煒雖然跟我們同屆,也同樣熱衷從軍;但你們很清楚,我跟他是不同的。」簫軍大聲應著,順勢跳上闌干,跨進祠內。 「對了,謝志煒天天說什麼『風雲際會壯士飛;誓死報國不生還!』好恐怖啊。」孫芙蓉附和著。 「對了,吳友情說要送你一本『異域』!」鄭逸少對著簫軍說著。 「為什麼?」 「他說讓你知道忠臣的下場!」鄭逸少答著,引得孫芙蓉笑起來。 「吳友情應送給他的死黨汪世欽才是!」簫軍硬回道。
-
雲林的二舅
二舅家住雲林。從小到大,他就是我們小孩的開心果。只要他來,家中就充滿笑聲。從事銷售工作的他,人幽默,口才也好,隨便說句話,都能逗得兄弟姐妹們哈哈大笑,笑得前仰後翻,快樂至極。 如此風趣幽默的人,當然能夠輕易抱得美人歸。 二舅媽出身高雄旺族,學問又好,卻心甘情願嫁給只有小學學歷的他。 口才好又風趣幽默的二舅舅,工作上卻並不順利,不是碰到公司倒閉就是貨物賣不出去。印象中,他總是過一段時間就會將一堆東西拿來家裡寄放。寄放的物品有成箱的瓶裝酒精,也有醬油、肥皂等等。也因此,那段長時間,二舅總是常常搬家,行蹤飄浮不定。後來,二舅舅到雲林受雇於人,全家才終於安定下來。 雲林也是我服役時,經常舉行軍事演習的地方,當時於古典美的西螺大橋上來來回回的行軍,不知走過多少回。西螺大橋建於濁水溪上,連接南北交通,功勞很大。西螺大橋的造型與舊台北橋及泰國著名的桂河大橋很像,橋上有31根鐵欄杆,而且是由台灣與美國合資興建成的。昨日從媽的口中驚聞久違的二舅舅中風臥病在床,憶起昔日他的好,於是作以下的詩送給他,希望他早日康復: 還記得坐在你強壯的肩上 玩騎馬打仗的歡樂時光 聽你的妙語如珠 更令情緒high 翻天堂 二舅舅,願你的健康 如雄偉的西螺大橋般屹立不搖晃 二舅舅,雖然你從沒開口教過我什麼 但從你的幽默笑語中 我已經學會要給自己一個樂觀的幸福原鄉 也學會要讓自己的小孩生活於 快樂的天堂
-
佳節倍思親
我幼年時,看到家裡養的母雞孵蛋期間,總是蹲在蛋窩上,斷食好幾天,餓到頭昏眼花,體力不行了,才拖著羸弱身體,步履闌珊地逃出戶外。解決民生問題時,牽掛著窩中未出世的孩子,牠又自願停止在外逗留,乖乖回窩,繼續孵蛋。小雞先後破殼後,又帶著一群兒女到處覓食,發現食物,總是忍著轆轆飢腸,讓子先食,對於母雞的表現,那時總是好奇而感到疑惑不解。 後來,又耳聞許多人有同感,「女子柔弱,為母則強」,本是備受呵護的女孩,作為母親以後,似有神助般,竟充滿魔力,變得無所不能了。然而魔法是從何處來的?原來它源自母愛,母愛使一個嬌弱不堪、什麼都不會、任何事都要人幫忙的女子,自從做了母親以後,竟變成一個無所不能,任何困難都會想出辦法解決的強人。 我的母親,上有七個兄長,一個姊姊,排行最小的幼妹,本應受到最多的呵護與疼愛,但自為人母後,碰上國家戰亂,民生凋敝,家庭經濟拮据,她受到的辛苦,遠超過一般的程度,由於她的母性光輝,發揮出最大力量,皇天不負苦心,終能導引一群兒女,走上正道。 母親的乳汁,活化兒女的生命,母愛引導一個人健全成長。那一年,母親生病了,儘管心知肚明,隨著年齡漸長,病將會日重,但只要有一絲復原的希望,總是期待奇蹟出現,不願接受母親將離去的事實。然而上天終未手下留情,九十四年清明前夕,母親臨別前,費力地掙扎看我一眼,之後就越來越不省人事。若真有迴光返照,那天母親特地看我的那一眼,應是與我永別吧。雖然再偉大的人都難逃自然輪迴的法則,母親最後那一瞥,卻已在我生命的記憶裡,刻下深深一道痕跡。 「我會讀書,但不會考試」,母親邊翻書邊說,由於重男輕女的時代背景,加上家庭的阻力,母親從小就無法與學校結緣。為人母後,生活雖然勞碌,卻一直念念不忘讀書的理想,直到年近古稀,中正國小成人補校開辦後,終能一償宿願。為珍惜得來不易的機會,每天準時上學,用心把家課寫到最好,成了母親老年生活的重心。攤開她的國語作業簿,字裡行間,一排排力透紙背、端正整齊的字跡,不難想像她的用心。 母親年輕時,垂肩綁著兩條麻花辮子,烏亮結實的髮辮,說出她為人坦誠,一絲不苟的個性,她誠懇地與朋友鄰居交往,既不善欺瞞也不喜歡虛假。記得小時候,家庭經濟入不敷出時,情非得已,也只向少數信賴的鄰居借助,只因不敢想像自尊被踩在地的那種傷害。貧苦使生活時時面對挑戰,母親只能律己以嚴,若是孩子跟鄰居產生誤會爭執,必先檢討自己,嚴厲的家教下,使孩子們認為,一定要努力爭氣,將來才有希望,才能得到和一般人相同的平等。 令人感動的歌詞,「不怕驚濤駭浪,不管風霜雪雨,有了母親,人人奮鬥,個個成大器」。為著兒女成器,母親一生做過很多家事以外的勞務,受盡各式各樣的艱辛。至今,腦海裡仍不時浮現那些刻骨銘心的畫面,黑暗覆蓋大地,白天明朗的綠野,忽然都成了幢幢鬼影,呼嘯的北風,吹得屋外佈滿神靈鬼魅般地、充滿懾人的恐懼。而村郊大道宮旁的老榕樹,更是不停地張牙舞爪,枝枒隨狂風亂掃。這時,母親挑著一擔豬食,來到宮廟附近的豬圈,用顫抖的雙手,持著瓢子,小心翼翼地餵著三隻豬仔,只望牠們吃飽睡暖,再大的辛勞都不在乎。我多次想像,豬仔在大快朵頤時,牠們似乎正在嚙啃和吸吮母親的汗水和心血。母親用的是她的心酸、痛苦、憂慮與操勞,換來家人的生存。那時,農家養豬並非專業,卻指望以勞力的累積,可以換來微薄所得,因此不分陰晴寒暑,下田摘採豬菜,烹煮豬料,成了母親每日的功課。想著去年透支的大窟窿待填補,來年家中大小支出要靠賣豬,財神般的豬仔必須做到無微不至的照顧,只盼牠們平安順利,快快長大,賣得好價錢,可以緩解家中的燃眉之急。 耕作大耗體力,非女性擅長,但礙於生活,母親隨父親下田。四季更迭間,總是風塵僕僕地,風裡來雨裡去。夏日,頂著炎陽,在田邊摘花生;冬季,冒著寒流,阡陌間澆菜蔬。他們在田畝中佝僂耕種,在翻土、播種、除草、施肥的動作間,每每汗如雨下。記得我上小學時,有一天,母親不願家人掛心,隱瞞未用午餐的事實,扛著鋤頭又下田了。隔天看到母親捲著褲管,才發現她左腳大拇趾關節上方,有塊厚厚的肌肉外翻,紅色血跡蓋滿嬰兒嘴般大的傷口,與潔白的小腿顏色成強烈對比,那是鋤頭的傑作,留下深可見骨的傷痕,母親若無其事地繼續身陷忙碌,我目睹那塊血紅的外翻肌肉,不禁一陣尾椎發酸,薦骨抽筋。多年來,那種酸痛感,一直深藏在我脊髓末梢,不定時就活動一番。 幾十年的相處中,許多事情,母親和我是靈犀互通的,一些日常的感覺和判斷,也經常是相互交應,其中當然也包含別離時的相思。在少年時,離鄉讀書的時候,已體會出鄉愁的滋味,在每一個晨昏間,每一個季節裡,整日與上課為伍,卻日日感到肩上的辛酸,其實那是海峽對岸母親日夜勞動的辛勞,竟相同的在我身心中滋長。我能體會,母親體能上辛苦,仍不忘精神要求踏實,眼神中似乎告訴我:「窮不能喪志,貧不能失格」,為了將來的目標,過程雖辛苦,仍得努力。不能因物質的欠缺,就隨波逐流,自甘墮落,做出違背良善風俗的事。 回憶母親一生,青壯年時,她用所有的精氣、血水,完整的匯入兒女體內,換得下一代的茁壯、成長。到了晚年,一輩子任勞任怨造成的蒼老、憔悴,使兒女更為她難過、心傷。她少時多折,中年勞苦,晚景雖享清福,卻如曇花一現,終不免病痛纏身,如一條崎嶇的山路,從卑處到高峰未見平坦。當母親走到生命盡頭,只剩一具勞動過度的皮囊,一具需長期睡眠、徹底休息的身軀時,我才豁然體悟,母親是解脫了。當咳聲不再、黏膩的濃痰不來、所有的病痛不發、一切的俗世不擾,感覺是那麼寧靜。所有一切的辛苦、心酸的回憶,一生的糾纏與牽絆,將隨著母親休息而遠去。 油桐花與康乃馨繽紛的日子,我驅車來到魂牽夢繫的老家,望著大廳牆上母親的照片,心靈互動間,她似乎在說,在離去的這些年裡,五個孩子各自家庭的苦樂,她都看在眼裡。我只想問:「這些年您好嗎」,相片裡的母親笑而不答,厚重的沉默迴盪在空氣中,一幕幕清晰的回憶飛快閃過腦海,翻湧出在心底最深的思念,我只覺得喉嚨受哽,再也忍不住眼眶一陣陣濕熱。
-
青花瓷
不管是在櫥窗或在博物館中看到一隻精緻而典雅的青花瓷時,總忍不住佇足觀望許久。 祖父曾經擁有一隻青花瓷,可惜這只瓷器,因為,我小時候頑皮,被我當玩笑摔破了。摔破的當下,祖父臉色凝重而沉默不語,他將瓷器的碎片收集在一個紙盒裡。空氣凝重了片刻,老人家摸摸我的小圓頭,輕嘆:二百年的祖傳古物,只幻化成碎片! 那盒瓷碎片,現在歸我收藏,每次取出回顧時,祖父以喜悅的心情拿裡瓷器,觀看瓷器裡,從眼角流露出來的喜悅心情的景象就會浮現。是啊,在暖暖的冬日午後,祖父就會拿起青花瓷在陽光下轉動,每轉動一次,光線就有新的折射,那閃閃爍爍的光一眼不能望盡,這樣媚惑又這樣推拒。 從小祖父就喜歡帶我出門看古玩,他尤其愛逛有古瓷攤商聚集的古玩市集。小孩子哪懂那麼多,只感覺東西好不好看。祖父卻會抓住機會,告訴我,眼前這個花瓷的畫是『牡丹仕女』、那個是『江南煙雨』…。因此,我能說出許多青花瓷的名稱,能記住許多人的長相,卻記住很少一些人的名字。 只要在報紙上或畫報上看到「青花瓷」三個字,就感覺胸中一寬,心間一暖,神情也安定下來。 從此,對青花瓷有著說不清的沈思和期待。 只為探訪青花瓷。每個月至少要去有展出青花瓷的博物館拜訪一次,或至少去一回古董市場。每回一見它,忘記天地日夜的所在,猛盯著它瞧了又瞧,儘管心裡也明白,喜愛的東西,不一定要擁有,只要能駐足觀賞,就是一種滿足。它們湛藍懾人的藍色背影,很難不讓人心扉惦念。 這是什麼心境呢?外面正是暴風雨,家裡還有一個人沒平安到家,就是這種心情。一個愛青花瓷者,也可以感受到瓷瓶們也屏住呼吸,與我靜靜地對望。有情無情?一次次的對視,又增添幾分愛憐,幾分又幾分,又使我再傾囊一次了。家裡有幾隻的青花瓷,是真是贗、年代多遠,價值幾何已不重要。 一買回家,旋即三三兩兩地在我的置物架之上之下、之前之後、之左之右的挺立著了。彷彿,它們與我前世結緣,一入我門,即生了根,也早已了戶籍,神閒氣定的安居在此。 最愛青花瓷的純古渾厚,明淨素雅。喜歡瓷瓶蘊藉的端莊,青花一般的素雅,瓷器般的愜意。 青花瓷的作法大都以中國山水勾繪皺擦的特殊暈染,畫著奇珍異獸、流水浮雲、怪石山林、人物故事等等世間萬物。在瓷身上,每一畫的細筆,你可以看到栖鶴遊鳳的仙境,牡丹松竹梅的紋飾,喜祥吉慶的圖案,一點想像力的著力,人間的美好至善,彷彿在那瓷器裡停留。 每一只青花瓷也傳述一個故事,如:老僧讀經、仙翁採藥、高人對奕、騷客吟、美人撫琴、樵夫試斧、村婦採桑、牧童弄笛、花草相親、人獸相和…。若像阿拉丁神燈般,對著瓷身說出咒語,瓷裡的精靈就能帶我們回到彼此的情景,那就是另一層的感覺了。瞧,落魄的文人正在曬衣,脫穀後的稻草在夕陽下慵懶。清晨露水的碎碎的還黏在青草身上,晨光折射到滾動的水滴上,讓青草亮出璀璨的翡翠綠,那是美好一天的開始…。 每一種青花瓷都擁具一個世界,無庸插花插竹,放在那裡,都自成一種風格。 青花瓷中當屬瓶類最為溫婉而柔美。梅瓶提氣於胸,儀容萬千,是豐腴的的豪門貴婦,玉壺春瓶體態圓潤,肚腹凸顯,似身懷六甲的嬌嬈少婦。柳葉瓶纖細沉靜,是尚且待字閏中的少女。直頸瓶紋飾淡雅清揚,秀拙相蘊,恰好是純粹的文人氣息。也許因為自己愛瓷,會在睡夢裡夢見自己成為一只青花瓷的粗坯,面對著一名彩繪工匠,忐忑著不知他手下,將成為那種瓷類。仔細地注視工匠手中的畫筆、釉彩、衣角。專心地聆聽他的呼吸、釋懷、嘆氣、微笑。安靜地感受著他的欣喜、哀愁、思緒、還有畫室裡幽幽淡淡緩緩揚揚的檀香味道。 天空一如往昔的空著,而我的房間已有了瓷氣和人氣。突然有種體悟,生在現代,但青花瓷卻使我的心神在古今兩境地遊走。我想,在我的某一世裡,我也許是個繪畫青花瓷的畫工師。
-
少年十五二十時
「好了,別唱了!你剛才說運動服上要繡上『碧原』,為什麼?」 「碧血中原啊,先不談這。逸少不是說週末邀孫芙蓉到延平郡王祠玩嗎?到時再向大夥報告這偉大的構思。」不待曹守成回答,簫軍又繼續說: 「對了,昨天李教官在朝會後,曾側面問我知不知道逸少在談戀愛……」 「李勇延嗎?你怎麼回答,千萬不要給高喲知道?」他指的是高家宇教官;這位陸官二十四期騎兵科出身的中校主任教官,不但嚴厲,也不好對付。 「我才不像你,當然是回答沒有…」簫軍故意刺激曹守成。 「你又在胡說,我什麼時候會這樣說呢!」 「不過在旁的石教官好像不相信我的話,他說…」接著簫軍學石教官四川腔調說道: 「要是說謊,簫軍…你、還有曹守成、鄭逸少、倪漢中,你們5905班的四劍客都要受罰。」 「石磊不會啦;又不是高…」 「所以我到現在還沒告訴逸少!」簫軍得意地搶著說。 「算了,你是被從軍樂忙昏頭,從你去年自曾文高中轉來後,我們就被你的從軍報國宣導炸昏頭了!」曹守成不以為然地逗著簫軍。 「哦,剛才班會不是決議要用班費買五個雞蛋給你補一補?別忘了分享啊。還有週六到延平郡王祠時多帶些點心哦!」曹守成走向洗水間,回頭對簫軍嚷道。 「好一個騎鯨海上憶英風,當年守禦功高,心存明社;焚服世間傳偉業,此士蒸嘗典舊,氣壯山河!」簫軍望著延平郡王祠的牌坊楹聯嘆道。回頭展望金烈水道,雲淡風清,縹緲空靈中,想像當年延平水師競舟演武,志復中原場景,不由心情一振。 「你看得懂嗎?」曹守成訕笑地問簫軍。 「當然是歌頌鄭成功反清復明;光復漢家河山的氣節!」 曹守成未置可否,逕自大聲向眾人說道: 「你們有沒有注意到,這延平郡王祠正好位於夏墅、後豐兩港間的高崗上,面對鄭成功的故里,不正有『風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異』的意義嗎?」 「嗯,採用民族宮殿形式,不錯…」後面的鄭逸少聞聲也接著評道。 身旁的孫芙蓉深情地對鄭逸少笑道:「唷!你們今天怎都變成文學家了?」換掉校服,一身白衣黑裙的孫芙蓉,相較於簫軍等三個仍然一身卡基校服,別有一番清雅。 「對了!你剛才提到的《西潮》,是一本什麼樣的書呢?」孫芙蓉轉頭問曹守成。 「如同書名,蔣夢麟以自身經歷,描述自清末到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中國在百年來動盪不安的大時代中,西方文化對中國社會之影響及衝擊。不錯,你可以買來看一看。」曹守成娓娓道來。 「嗯……」孫芙蓉似乎沒什麼興趣。 「唷,漢中怎還沒到?……一定又是他哥的店太忙了,搞不好還在頂堡!」鄭逸少淡淡說著,靦腆地特意與孫芙蓉保持一點距離;打從金門公園一行人散步過來時,很自然地曹守成在前,簫軍居中,鄭逸少與孫芙蓉在後,且兩人有意無意地隔個距離。 「簫軍!你看到沒有?孫芙蓉今天特地換便服,對逸少有意思哦!」趁著鄭逸少幫孫芙蓉收陽傘當兒,曹守成拉著簫軍到一旁悄悄說著。 「為什麼?他們座位本來就在一起,當然話比較多!」簫軍不解。
-
青春
那女孩哼著歌兒 跨在獅子林遊樂場旋轉木馬上 晶亮的眼瞳閃呀閃 如今 已躺在抽屜底層──泛黃的相片裡 靜靜睡去 穿越中華商場,行過紅樓戲院 身後的火車鳴笛聲 響起、旋即又消逝 捷運西門站吞吐出一批批過去的你和我 霎時,在夢與晨曦幽微轉折間 自心房 飄來 那年,女孩銀亮的歌聲
-
帥哥美女─外一章
美國女作家賽珍珠寫過長篇小說《大地》,不甚高明,因為她是在中國長大「聽」來的農村故事,沒有親身體驗,隔靴搔癢,沒真實性。小說中有句話寫的不錯,「寧可當醜女的第一個戀人,也不要做美女的第一百位戀人。」這句話實在讓我佩服至極。 賽珍珠這句話,說得容易,做起來可沒那麼簡單。男人,幾乎都喜歡年輕貌美的女人,很少男人喜歡「醜女」。歷史上有愛「醜女」的名人,諸葛亮娶了名士黃承彥「黃頭黑膚」的醜女,傳為佳話。諸葛亮是山東大個子,氣度雍容高貴大方,他為了政治的考量,才和當地豪強勢力聯姻。因為劉表的後妻和黃承彥夫人是親姊妹,諸葛亮娶了黃的女兒,劉表就成諸葛亮的姨丈,這是「政治婚姻」。 清末,福建才子鄭孝胥相貌堂堂,大帥哥,他的妻子卻是淮軍高級將領的千金,醜女。身材矮小,滿臉的麻子,小腳,走路還有點瘸;性格凶悍萬分,時常發脾氣,罵人。鄭孝胥為了升官,對她百依百順,陽奉陰違。半夜起身,佯稱出外練拳、慢跑,其實是找小老婆幽會、劈腿。不料此事被醜妻得知,破口大罵,弄得鄭孝胥好沒面子,從此低頭走路。後來他做了偽滿州國國務總理,「國歌」即出自鄭孝胥手筆,實在很棒!不過落得漢奸下場。 人的美貌,並不長久。走在街頭,偶見人老珠黃的婦女,朝我微笑;我板著面孔,作正人君子狀。有人告訴我:那個歌星20年前,紅得發紫。她以為我是她的粉絲。 她唱什麼? <愛你的鼻子比象長>。出唱片,賣了7000多張。 台灣的歌星比蟑螂還多,我咋知道? 人的相貌,對於前途影響很大。但卻跟他的才華有時成了反比。從相書上,沈從文的土形臉,應是老實得像木瓜,其實此人外表溫和、謙虛,內心卻非常自負、固執。他是湘西土包子,進城之後,作了大學教授,討了校花為妻,而且創造了文壇上「海派」、「京派」,他是「京派」的代表作家。他曾給他的高足、小說家汪曾祺寫信說:「說句公平話,我實在是比某些時下所謂作家高一籌的。我的作品會比這些人的作品更傳得久,播得遠。」 沈從文的中篇小說《邊城》中的人物,有喜怒哀樂七情六慾麼?他們都是博物館的蠟像。作了大半輩子的歷代服飾研究員,他寫過什麼「傳得久、播得遠」的文學作品? 相貌與人生的關係很深。美貌,不見得人人都愛。人與人之間的感情靠緣份,也便是所謂投緣。現代文學史上新月派,我和葉公超、梁實秋二位先生很熟。有關新月派的朱湘﹝註﹞、徐志摩二人的互相憎惡、互相磨擦,我感慨至深。朱湘曾說:「瞧徐志摩那張尖嘴,就不像作詩的人!」尖嘴和寫詩實在扯不上關係,我覺得朱湘的話不太客觀。徐志摩的臉,上寬嘴尖,像倒三角狀,並不是帥哥,卻是頗有書卷氣質,還能迷倒一些讀書不多的文藝青年。平心而論,朱湘並非嫉妒他,而是嫌他過分招搖、作秀。徐志摩飛機失事摔死,朱湘投江自殺而結束,才是現代文學史上的重大損失! 人的美貌,不會天長地久。美貌的人,很難交上真誠的朋友,而且不可能做個好母親、好父親。帥哥給人的印象,常持懷疑的態度,給人不踏實感。 二戰期間,美國羅斯福總統下令中情局,蒐集希特勒的性格特徵分析報告,以決定決戰時機。希特勒當權後做過數次整鼻手術,企圖以高挺的鼻子,給人造成剛毅自信、勇敢果決的英雄形象。1933年,他獲得了德國統治權,心理發生極大變化,殺人如麻,認為自己是世上空前絕後的偉人。認為世上凡是不屬於優良種族的人都是糟粕;在他變態思想指引下,指揮德軍瘋狂屠殺猶太人。他的相貌從此受到美國中情局的極大關注。 希特勒統治德國十年,給歐洲造成空前的災難。心理影響相貌,扭曲、變形。通過中情局專家的調查研究,盟軍終於在1944年6月6日,出動了14000架轟炸機,三個空降師以及數百艘坦克和戰艦,在諾曼第登陸。那時,希特勒已近瘋狂,梅毒已侵染了他的大腦,導致神經功能紊亂。數十年間,至今還有人還傳說希特勒逃亡,見鬼去吧! ﹝註﹞朱湘(1904~1933)現代詩人,生於湖南沅陵縣,清華大學畢業,留學美國。曾參與聞一多,徐志摩創辦《晨報副刊》,提倡格律詩運動。著有《草莽集》、《石門集》、《番石榴集》等。後因生活窘困,憤懣失望,於1933年12月5日晨在上海駛往南京的船上,投江自殺。 評說朱自清 詩人拜倫有句話,諷刺作家的不正心態:「一覺醒來,名聲已傳遍了世界。」若是以這段話套在朱自清身上,非常貼切。他是1948年紅起來的,也是1948年8月12日謝世的。他死後,有不少人還說朱自清是「餓死」的。到底真相如何,如今皆已揭開實情,這確是歷史的誤會。 朱自清自稱是一個「愛平靜愛自由的個人主義者」,他向來對政治不感興趣。他在抗戰勝利後,一直擔任清華大學國文系主任。1948年幣制改革失敗,物價飛漲,內戰導致民不聊生。北京各大學青年發動扭秧歌、「反飢餓反內戰」遊行,這些客觀的現象,使朱自清產生焦灼不安的情緒。 扭秧歌是一個意味深長的符號和圖騰。凡是從國共內戰時期過來的人,都理解它是迎接中共解放的象徵。朱自清參加了學生的秧歌隊,讓人感到驚訝,他並不是躲在書房不關心外界事物的書獃子。不過,翻看他的日記,我們卻發現了意外的文字:「學生兩次來請我參加大飯廳的學生集會,他們還請我們在臨時搭起的台上扭秧歌。大眾的壓力確實不得了,使我整個晚上感到不安。」 朱自清是個性溫和,待人隨和的學者。他日記中有一段很風趣的記載:一個他很不喜歡的人向他借錢,他借後,在日記裡大罵那人是「下流坯」。按照常理,你不喜歡他,不借就是了,可朱自清礙於情面,借了又不甘心,轉而在日記中發牢騷。這就是知識分子的矛盾性格。 1948年,朱自清的胃潰瘍病很重,進食有特別顧忌,不能多吃,稍不注意,就會嘔吐。他在1948年的日記,毫無食物短缺的紀錄。倒是寫了下列的文字:「飲藕粉少許,立即嘔吐」、「飲牛奶,但甚痛苦」、「晚食過多」、「食慾佳,終因病患而克制」、「吃得太飽」……他在逝世前半月,曾拒絕領取美國救濟糧,宣言簽名後十日,他還在日記中提醒自己:「仍貪食,需當心!」 朱自清拒絕領取美國救濟糧,是麵粉。他患胃潰瘍,不能吃麵粉。簽名的學者、名流不少,卻被毛澤東先生選出來,作了文章,這是歷史的安排。這篇文章以「社論」出現在《新華日報》上,題為<別了,司徒雷登>: 「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個人自由者的人們,在美國帝國主義者及其走狗國民黨反動派面前站起來了。聞一多拍案而起,橫眉怒對國民黨的手槍,寧可倒下去,不願屈服。朱自清一身重病,寧可餓死,不領美國的救濟糧……」 這篇著名的文章,它的宣傳影響力,不必多論。朱自清紅起來了!他的死,有人臆測「餓死」,也有人臆測「貧病交加而死」,若是朱自清九泉之下有知,他一定拊掌大笑。 客觀而論:1948年全國各地學生舉行「反飢餓反內戰」遊行,乃是政治運動。國民黨在處於劣勢情況下,有理也難以辯白。「大米洋麵反飢餓,小米窩頭扭秧歌」,這是註定全面失敗的預兆。 《人民日報》記者金鳳,在一篇文章中回憶當年在燕京大學讀書,參加「反飢餓反內戰」遊行的情景:「中午時分,學校食堂送來白麵饅頭和菜湯,一旁監視我們的國民黨特務嘲笑我們:你們吃得那麼好,還成天反飢餓,你們挨餓了嗎?」學生沒有挨餓,患胃潰瘍的朱教授更沒有挨餓。 朱自清是一位文學家、散文家。他的<背影>寫得並不好,卻在「國文課本」上佔領了數十年;他那篇<荷塘月色>卻是一篇絕佳的抒情散文。
-
●黑白畫珠山午後
午後的珠山顯得格外靜謐,進到村子迎面而來的是一紅磚砌的圍欄圍起的一方水塘。沿著水塘邊的紅磚路,我走入村中縱橫交錯常讓人疑無路的巷弄,細細品味屋舍、牆飾、巷道之美。村內具豐富景觀,有兩落及三落的閩式大厝、祠堂、廟宇、洋樓……。 在巷弄裡不期而遇數家有閩南建築特色的民宿,每家屋前皆刻意裝扮一番。這些年旅遊帶動風潮,聽說家鄉民宿如雨後春筍般的成立且扮演著接待觀光金門遊客的主力。那日,數家民宿均大門深鎖僅門上留著聯絡電話,無緣順道參觀頗為可惜。 珠山整個村莊位於一處山凹處,地勢最低的大概就是一進村子見到的池塘。村內所有房舍像似眾星拱月般建在水塘兩邊。居民單姓薛,水塘後方建有一薛氏祠堂,池塘與祠堂間有一個很大祠堂埕,應是村裡公共活動的集會場所。村內閩南式大厝及樓房,多為早年村人前往菲律賓落番致富匯錢回來興建的。有句鄉諺說:「有水頭厝,無珠山富。」水頭為家鄉另一以閩式大厝、樓房著稱的村庄;其意為像水頭村內擁有的大厝別的村庄也找得到,但要找到如珠山一樣富有的村庄可不容易,可見當年村人的財富。 我信步而行,仔細觀賞村內的老厝及樓房的格局。繞到村後,見有座小山丘,山丘上有一涼亭。我沿著步道拾級而上,步道上滿是樹蔭,登得越高越感涼爽。來到山丘上,居高臨下眼前所見讓人驚豔,櫛比鱗次的屋頂、間雜著錯落樓房,古厝的燕尾、馬背突出於天際線,宗祠、廟宇屋脊上的美麗裝飾……美極了。 此刻,整個村莊仍舊恬然安靜,我選了一處喜歡的視野,在樹蔭下坐了下來。清風陣陣吹來,當我攤開畫本開始素描眼前美景時,只聽得那風聲、鳥鳴聲,還有不遠處靶場偶而傳來幾聲射擊聲,………。
-
少年十五二十時
「不是叫你不要再談政治?怎麼講粗話?你這樣不就是基本教義派嗎?」妮兒有點悻然。 「怎會一樣呢?我是有原則,以天下蒼生為己任的讀書人!」簫軍臉有點泛紅。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妳沒讀通!孟子所稱讚的『稷下』精神,就是希望讀書人要有評人論政的精神!」簫軍解釋著,又感慨說道:「有什麼樣的人民就有什麼樣的政客;唉,真是報國無門!」 「現在連台灣是那個國家都有問題,你到那裡報國?」妮兒不悅地說道。 「當然是中華民國;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簫軍高吭地念著林則徐名言,仰口而盡杯中的酒,接著又鏗鏘地說道: 報國不成;英魂佑國! 「那我呢……」妮兒沉重地放下筷中的「干貝瓜烙」,眾人一陣錯愕。 「好了,弟妹,講酒話;不過聽到這一席話,不禁讓我想起三十多年前在金門高中時,簫軍的投筆從戎故事,難得不改初衷;你們還記得孤影『一個小市民的心聲』吧,這個當年極右的孤影,誰知卻在三十餘年後,一百八十度轉變撰寫「我為什麼選擇支持阿扁連任」小冊子,令人唏噓……」坐在吳友情右側的謝藩鎮有感地說著。 「當然記得……」聽到謝藩鎮這段話,簫軍何止記得當年金門高中朝會的場景而已……。 貳、從戎 「立正~~」隊伍在簫軍宏亮口令下,整然有序地排好升旗隊伍,簫軍不由有點自得;但仍不滿足,因為這到底只是一群學生隊伍,而不是真正的軍隊:「那才威風…」簫軍常這樣想著。也因此,每每於朝會後當各班隊伍踏著「我們來看神聖的黃花崗,我們來看不朽的黃花崗,碧血化為怒潮湧向珠江,黃花滿地萬世流芳…」的歌聲返回教室時,配合著播音器中不時穿插的蔣總統訓詞:「雖然我們退出聯合國;但只要我們莊敬自強,處變不驚,復國大業必然可成!」簫軍就不自覺地熱血澎湃。所以早在校運會後,就迫不急待地到教官室索取軍校招生簡章。 記得是在校運會前夕吧,當班上同學為了五千公尺長跑的人選而推諉時,簫軍就不假思索地自動請纓,因為「這是最好的訓練機會」;但這動機一下課就被同班死黨曹守成識破。 「幹嗎?先為軍校磨練體能啊!」 「忍令大陸同胞淪於水火,且率中原豪傑還我河山!」簫軍仰天應了這句話。 「真是的,你以為你在西南聯大啊!」 「當共戮力王室,克復神州;既然提到西南聯大,就請君聆聽西南聯大校歌!」 暫駐足,衡山湘水,又成別離。絕徼移栽楨幹質,九州遍灑黎元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