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小說連載】 大箍呆
三人同時進屋,虎嬸仔不悅地對著大箍呆和秀香說:「你們兄妹那有那麼多話好講,一直講、一直講,講沒停,若毋是西安幫我燒柴火予我炒菜,這頓飯毋知欲等到什麼時候才有通吃。」 秀香趕緊去拿碗筷,大箍呆則擺椅子,西安幫忙端菜。當蒜仔炒肉端出來時,一股漚芳漚芳的氣味隨即撲鼻而來,再來是燉豬肉依然如故,只有米粉加蒜末的香氣讓人垂涎欲滴。大箍呆故意誇讚虎嬸仔說:「炒米粉是娘的拿手絕活,今仔日的米粉特別好吃,西安汝著加食一點仔。我敢保證,美卿姨絕對炒袂出這種色香味俱全的米粉,只有娘炒會出來。」 虎嬸仔聽到兒子的誇讚聲,一時心花怒放,笑得相當燦爛,卻也謙虛地說:「古早人講『是油蔥厚,毋是新婦■』,西安仔,若是合汝的口味,汝就加吃一點,毋通客氣。我知影秀香愛食蒜仔炒肉,雖然豬肉放久有一點失味,但是我用蒜仔爆香,炒起來還是芳絳絳,恁著加食一點仔。」 大箍呆打趣地說:「蒜仔炒肉也是娘的拿手菜,雖然鼻起來芳絳絳,但是食起來「漚芳漚芳」。西安,汝的腸胃不好,最好佮我同款,吃蒜仔就好,毋通吃肉。」 (一二五)
-
康濟明王
從斷臂墓拐個彎就到北嶽廟了,據傳原是金門五嶽佛寺之一,始建於南宋,因該處被堪輿家稱為「飛鳳朝天穴」,而寺廟剛好在鳳尾,因此得名「鳳山寺」。明洪武二十年(1387)四月,江夏侯周德興來金門修築守禦千戶所(金門城),在建城的同時,又踏勘全島,曾臨山觀穴,認為此處乃風水寶地,得之能出帝王公侯,本來欲建立石城於山峰,以鎖鳳頭破此風水,但權衡利弊關係,最後選擇在兵家必爭的險要之地建立田浦巡檢司城。 後來到了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三月二十三日,漳州賊林三顯勾結倭寇阿士機等人劫掠金門,從料羅登岸,一路燒殺擄掠,造成西村、西洪、林兜、湖前諸鄉社,屍橫遍野,流血成河。二十八日,倭寇又沿石壁兜登岸,據平林,復攻陽翟,鄉人群起抵抗,陣亡數百人。然後漳賊謝萬貫復率十餘艘船自浯嶼攻來,縱火屠官澳巡檢司城,鄉人積屍與城等高,城外亦橫屍二里許,連山西民寨也遭波及,包括北嶽廟的前身「鳳山寺」在內亦被焚毀,是倭寇為禍金門最慘烈的一天,只有田浦巡檢司城堅禦防守,當地百姓才得以逃過一劫,所以當初江夏侯周德興是睿智的選擇。 北嶽廟在亂平之後重建,但於清末又被強風摧毀,民國三十七年(1948)由山西李氏族人倡議重建,卻因古寧頭戰役爆發,原本備辦的建材,被徵用一空。 民國六十八年(1979),李賢慶等再度倡建,在山西鄉民及旅外鄉僑支助下,於民國七十三年(1984)竣工而成今貌,是金門唯一的一座樓閣式廟宇,廟內二樓奉祀邢王爺、一樓則祀北嶽大帝及王公娘娘,所以又稱「王公王娘」。 但奇怪的是,從一樓中龕聯「主恆嶽而轉流形明王如在;秉玄機以參化育康濟丕昭」,以及柱聯「康濟臨民甘雨如風垂福蔭;明王救世恩被德澤仰神功」來看,主祀的北嶽大帝並非「北嶽恒山安天玄聖大帝」崔英,而是「康濟明王」,反倒是舊金城北門外明遺老街街尾的迴向殿才是供奉「北嶽恒山安天玄聖大帝」,那這樣「康濟明王」到底又是何方神聖? 後來我從網路上查到,山西李氏裔孫除了建有李氏宗祠以及廟宇鳳山寺(即北嶽廟)之外,還在山西村前溪畔建有明王殿,也是供奉「康濟明王」,並具有水尾宮的功能,離北嶽廟不遠,因此就前去一探究竟。而由廟內〈山西明王殿重建落成誌〉碑碣記載: 鄭成功自金門料羅灣率軍渡海,驅逐荷蘭,收復台灣。先祖李禹慶公追隨參與軍戎,因未竟反清復明之心願,返歸隱尸居,倡建本殿,稱神之名曰「康濟明王」;名為崇祀,實則隱語「匡助明王」,藉示不忘明室也。時下主神乩示朱、邢、李執掌之,每年八月二十三日為其節日。本殿建於清朝康熙二十二年(公西一六八三年),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矣。緣因民國七十二年建北嶽廟之後,鑑於本殿舊小,李聖呂、李庭樟、李賢書,發起重建,各捐數萬元。 就知道該殿建於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主祀神乃由降乩所示為邢王爺、李王爺、朱王爺,但那段隱晦的碑文卻直接說明「康濟明王」實則隱喻「匡助明王」,意思就是說當年浯洲山西李氏第十三世的李禹慶追隨鄭成功反清復明未成,返鄉歸隱創建「康濟明王殿」,以「康」與「慷」諧音,有「慷慨濟助」的寓意,而「明王」則隱喻「大明天子」,潛藏矢志反清復明,暗指匡助明室天子之意。 所以碑文已說得相當清楚,李禹慶以「康濟明王」之名來偷偷供奉大明天子,就如台灣人以「太陽星君」替代,因為當時清政府怎麼可能讓民間建廟懷念前朝,但越是禁止越是無法遏止,百姓明的不成,就來暗的,換個名義以隱喻的方式偷偷奉祀,因此李禹慶秘設明王殿供奉「康濟明王」已三百餘年,幸好碑記將留傳的這一段隱語說清楚,不然事過境遷,就連北嶽廟為何會拜康濟明王也搞不明白。 只不過,山西李氏後代有出反清復明之士,同樣遷往山前,以「桂林」為堂號,成為西山前桂林李氏始祖的李顯宗(第三世)後代,也有在清康熙六十年(1721)任澎湖左營守備的李耀國,原本赴臺灣督造戰船,適逢朱一貴起義反清,於是回澎湖率兵勇隨師去台灣征剿。 沒想到追敵入莊被圍,敵以刀斬馬蹄斷,李耀國徒步接戰,雖中鎗負傷,但仍殺出血路突圍,之後軍士奪回郡城,可是他卻因鎗創復發而亡,遭遇與其先祖李孫助雷同,原以題授安平遊擊、署升銅山參將,還未上任就聞其已殉難,所以再賜卹,加恩襲騎都尉。 只能說浯洲李氏家族從一世祖李煌遠開始,二世祖李孫助歷經了元亡明興,卻因禦倭殉職,妻伍氏攜三世顯宗逃居浯洲,之後德宗娶繼室山西寨後保黃氏,也移入浯洲,族裔繁衍成村,到十世左右,再度面臨清朝取代明朝,為了在夾縫中求生存,除了隱匿之前效忠的對象,還得犧牲性命才能光耀門楣,所以改朝換代受到傷害的永遠都是平民百姓。
-
毛絨絨雲朵在午睡
紅椅子彎成港灣 兩團暖暖的呼嚕聲在發芽 破舊的粉紅花坐墊 托住 所有鬆軟的夢境 輕手輕腳地 守護 絨毛裡的山河 陽光正縫紉兩朵毛線球 左線球縫成了慈眉善目 滿足地捲成甜甜圈 右線球卻炸裂成蓬鬆元帥 尾椎垂下柔軟的釣竿 那些慾望的魚群 在肋骨柵欄間游移 影子在風裡緩緩膨脹 夢境從鬍鬚末端 緩緩滴落 輕輕圈住彼此夢裡的 魚乾香
-
【小說連載】大箍呆
「我非常珍惜我們那份無可取代的兄妹之情,而且我承諾要為妳找一個好婆家,我做到了。更讓人想像不到的是,我竟替自己的妹妹做媒人,還親自去跟美卿姨說項。幸好西安十分欣賞妳,美卿姨也對妳有好感,如此才能一拍即合,完成我的心願。甚至我也相信,西安一定會好好對待妳,假如敢對妳疾言厲色,我會像小時候那樣,只要有人叫我大箍呆,我就弓起手指頭,用力彈他的耳朵,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擉耳仔』。西安如果對妳不好被我知道,我一定把他抓來擉耳仔……。」 大箍呆尚未說完,正好西安奉岳母之命,來叫他們吃飯,一聽到擉耳仔三個字就笑著說:「我從來沒有叫你大箍呆,你可不能擉我的耳仔。」 大箍呆笑著說:「我知道你沒有叫過我大箍呆,所以沒有嚐到擉耳仔的滋味。如果你現在叫我大箍呆,我也不會擉你的耳仔,但如果敢欺侮秀香,那情況就不一樣了。我雖然不會以粗魯的手段來對付你,但一定會讓你嚐嚐擉耳仔的滋味。」 西安看看秀香,而後認真地說:「這種事絕對不會發生,因為秀香是我的心肝寶貝,疼愛她都來不及了,怎麼還會欺侮她。」 大箍呆問秀香說:「是不是這樣?」 秀香臉龐泛起一片微紅,低著頭,羞答答的,不知如何回答才好。 西安替她解圍說:「昆山哥,你是知道的,我向來不會說謊,句句都是肺腑之言,秀香一定能體會到我的心意。」 大箍呆開玩笑說:「你可能怕被我抓來擉耳仔,是不是?想當年被我擉過耳仔的玩伴,無不痛的哇哇大叫,再也不敢大箍呆炒韭菜,燒燒一碗來,凊凊阮無愛!坦白說,我太瞭解你的為人,所以才願意讓秀香嫁給你,希望你好好呵護她,不要讓她受到傷害,不然的話,我一定把你抓來擉耳仔。而且要使盡力氣,左右兩邊都擉,讓你嚐嚐它的疼痛滋味。」 西安摸摸自己的耳朵笑著說:「我的耳翼很薄,假如你用力一擉,到時不但會破掉,而且還會破相,成為一個『無耳仔的人』。萬一做錯事秀香要擰我的耳朵,則無從擰起,她一定會很失望。」 霎時,秀香聽到娘叫吃飯的聲音,趕緊說:「娘在叫吃飯了,不要再開玩笑了,趕快去吃飯,不然娘會不高興。」(一二四)
-
憶金門中學
離鄉求學:初入陌生世界 年紀漸長,總愛翻找微風中的往事,因陪我迎接晨曦的人,未必能伴我共賞夕陽。花蓮地震後,整理跌落書架上的畢業紀念冊,記憶彷彿回到初中時期。那是我第一次離開家鄉,最重要的目標是求學。 金門中學學校依山而建,按地勢高低分為三級,最前方是學生生活區,宿舍、食堂及後勤管理皆設於此,後方則是一片墓園。初入學時,學校大門正對著一棵高聳的佳冬,在花壇中央傲然挺立。 剛入學的日子,處處都是陌生的。第一次離開父母獨自住宿,自己到食堂打飯吃飯,白天上課,晚上到教室自習。一開始連書本都還沒發下來,只能坐在教室裡發呆。導師國文老師剛大學畢業,二十多歲,這是她帶的第一屆學生。晚自習時,座位尚未分配好,她時常來教室巡視。有一天,我聽到坐在前排的同學流利地背誦英語字母表,老師當場表揚了他,這讓我不禁開始反思自己。 學業與座位:奮起直追的開始 初入學校,我的成績不佳,加上個子高,被排到了最後一排,與成績同樣靠後的學生為伍。老師甚至用閩南語給了我一個綽號--「落腳」,意指又高又傻的男孩。 然而,與我同坐最後一排的幾位同學,曾是小學時的佼佼者,學習依舊努力。我不甘落後,決心改變自己的學業成績。 第一學期期中考試結束後,學校貼出了大紅榜。我站在榜單前,連頭部位置的名字都不敢看,因為我心知那些榮耀與自己無關。然而,當目光滑落至年級第兩百七十多名,我看到了自己的名字。在班上,我排名二十多名,這對當時的我而言,已是莫大的進步。(回到家,父親也因這個成績責打過我!哈哈。) 我悄悄地尋找小學同班同學的名字,發現不少曾經比我成績好的同學,如今排在我之後。此時,一種前所未有的成就感湧上心頭。小學五六年級時學習不佳的陰影,終於在這刻煙消雲散。 歸途與挑戰:記憶裡的山路 放假回家,我滿懷喜悅地走在回家的路上,迫不及待地想與父母分享這個好消息。我想著,如果能一直保持這樣的成績,或許就能減輕家裡的經濟負擔,不再需要繳納高價學費。 回家的路有四公里,其中一公里可搭乘公車,剩下三公里則必須徒步。有時候,父親會來接送,但更多時候,我得獨自步行。有一次,我突發奇想,決定不走大路,而是沿著馬路對面的七里河乾涸的河床前行,然後穿越連接幾個村莊的沖溝,這樣走得更快。結果滿身灰土,像個乞丐一般回到家裡,惹得母親一陣抱怨。 墓園傳說與心魔之戰 上下學的路上,必經一大片墓園。同學之間口耳相傳各種鬼故事,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關於「鬼火」的傳說。據說,當我們覺得撞見鬼火時,只需轉頭再次確認,便能知道自己是否真的見鬼,還是遭遇了內心的恐懼。 放學時,夕陽的餘暉照在大理石墓碑上,產生奇特的折射現象,讓人誤以為看到了傳說中的鬼火。我有幾次確信自己撞見了鬼,直到壯起膽子回頭一看,才發現那只是光影的變化。從那時起,我便不再相信鬼火的存在,而是明白,最可怕的並非鬼怪,而是我們內心的恐懼與無知。 結語:歲月留痕,成長的軌跡 回首這段時光,從剛入學時的忐忑不安,到逐漸適應環境,再到學業上的突破,每一步都印刻在記憶深處。那些曾經陪我共度晨曦的同學,未必能一路同行到黃昏,但這段求學歲月,無論甜澀,皆已成為生命裡無法抹去的印記。
-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幼少時,先母常提及,在家日日好,出門迢迢難,凡事,注意安全,保重身體,是以,當我就讀金沙國小三年級時,先母遂開始訓練我的獨立性,讓我自己蹲在沙美小浦頭老家古厝井邊刷洗球鞋、洗衣服及縫補衣服和幫忙洗碗與煮飯炒菜,更讓我獨自挑兩桶豬食,搖搖晃晃的前往昔日金沙國小旁之豬舍餵豬,當時年紀小,不懂先母用意,隨著年歲增長,在民國78(1989)年夏暑,自國立金門農工畢業,告別親愛雙親與家鄉後,前往料羅灣搭船,前來台灣異鄉求學、尋夢與工作,以致客居異鄉,方知先母當年的用心良苦。 2024(去年)清明節連假,拙荊的公司,安排前往澎湖辦理員工旅遊,惟去年清明連假前夕,金門連日濃霧,不克返鄉祭祖掃墓,小犬亦適逢大學三年級的期中考,故吾與小犬,留在台北家裡,拙荊及小女,則前往澎湖參加公司員工旅遊,回首過往,家境貧寒,民國82(1993)年半工半讀於國立臺北工專(今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土木科三年級,期間同學們討論及選擇前往澎湖舉辦畢業旅行,惟礙於,白日要工作,以減輕自己經濟支出,當下,遂沒有報名參加澎湖的畢業旅行,轉眼,光陰30年匆匆過,吾打自娘胎出生至今,一直沒去過澎湖,真不知,清明時節的澎湖,其氣候如何?是否?同金門離島一樣,時常遭遇濃霧侵擾,導致島內霧茫茫?還是晴空萬里?2024清明連假,新北客居地,諸多小吃商家,未營業,只好捲起袖子,親自入廚下,洗手作羹湯。雖然,多年未親自入廚,蒸煮麻油雞和煮飯、炒菜等,惟稍微熟悉一下,瞬間又回到過往的水準,我的手藝,一樣傳承有先母的好味道。 2024年清明連假期間,原本,計畫請住家大樓附近水電行老闆,前來家裡幫忙更換廚房水龍頭,惟打電話至水電行時,老闆娘說,老闆已不在,因病,往生一年多,瞬間,聽到噩耗,著實,令人無法相信,更是,深感人生無常,因為,前幾年,才跟水電行老闆購買及請其前來家裡,幫忙更換廚房單槍水龍頭。繁華工商社會,平日早出晚歸,各自忙碌於自己工作或事業,遂無特別注意,住家大樓附近的水電行老闆,是否?如同往昔一樣?每天清晨,都會特意,打赤腳與大自然及土地親近,並在住家附近國小及溪畔健走運動。聽聞,老闆娘訴說著水電行老闆已往生一年,著實,亦令我難過,因為過往家裡廚房、廁所及浴室的衛浴設備,幾乎都是請水電行老闆(年約七旬)前來幫忙更換。從今而後,家裡簡易的水電、衛浴及梳洗設備,我都要允文允武的自己DIY更換,對於我,這不是困難事,因為,昔日於國立金門農工電工科求學時,在電工實習課程時,師長們已傳授相關電工學理及施工技術,再者,身為戰地兒女的我,亦充滿著吃苦耐勞的身體及堅毅的生命力,一直以來,這都是我的驕傲。 2024年清明連假最後一日,載小犬回新竹交大(光復校區),從沒想過,會頻繁的前來新竹交大校園,著實乃拜小犬2021年大學學測考的還不錯,獲錄取臺灣頂尖四大學之一國立交通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如今,小犬青出於藍,勝於藍,再獲錄取,臺灣頂尖四大學之一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電機工程學系碩士班研究生,並獲選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電機工程學系之推薦,前往歐洲法國大學交換(求學),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祝願,小犬前往歐洲法國大學交換(求學)的日子,平安、健康與喜樂,更勿忘,祖母庭訓,在家,日日好,出門迢迢難,凡事,注意安全,保重身體,才是最重要的事,吾人生半百,已知天命,感恩養育我的先父先母、家人及愛我和我愛的人與同學(同事)、金門鄉親們的陪伴和師長的孜孜教誨,我才能成長、茁壯、成家立業及傳承生命與克盡孝道和關心鄉里,著實,內心充滿感恩。
-
埔里的雲南味
聽說首波寒流將至,大雪時節的週末,全家帶著老媽去埔里的台一生態農場賞花。大弟愛自稱「Sunshine boy」,屢屢出門踏青都是好天氣,上國道三號時他還自豪萬里無雲萬里天!誰知過了愛蘭隧道就雲霧瀰漫,我們紛紛吐槽他「破功囉」! 早起的鳥兒有蟲吃,幸運地在門口就找到車位;更Lucky的是今天只要投入發票即可入園喔!一進入園區,就能感受到花香四溢、青春洋溢、花樣年華的清新氣息,看見人生的青春充滿色彩。一踏入農場,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全台唯一首座花神廟,仿西洋神話有主神佛蘿拉及典雅大方的四季花仙子,還有一項精心設計的12星座許願孔。農場風景秀麗,核心面積佔地13公頃,視野面積更達數千公頃,猶如置身於一個環境教育的樂園中,讓人在享受休閒的同時,也能學習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農場不僅擁有得天獨厚的資源條件,更透過匠心獨具的佈置,將環境教育融入園區的設計中。除了五光十色花團錦簇的各區庭園景觀設計,最愛溫室果園旁一整列的白雪木——又稱聖誕初雪,一聽名稱就很符合節氣。母女倆笑靨燦爛地駐足在花前拍了很多捧著雪花的網紅美照。 中午我們特地挑選了第二次來訪,大弟念念不忘的雲南味餐廳。進入餐廳就看到牆上介紹老闆娘的父親——普鴻志。他是作者柏揚(鄧克保)筆下《異域》孤軍的一份子,家鄉是雲南省西南邊陲的建水縣官廳鄉老寨村,是官廳土司後裔。談到開店源起,民國90年,因為懷孕,老闆娘特別想吃雲南道地的豌豆粉,於是透過二姐婆婆的介紹,前往屏東里港信國新村拜師學藝,回台中後因為抓不到訣竅學習失敗。後來她生病的父親提起想吃豌豆粉和米干,為了能讓父親品嚐家鄉味,她再次南下學習,試作過程中,體力孱弱的父親總會在一旁不斷鼓勵和提醒,要把過程詳加記錄遵循古法製作,不要怕失敗,慢慢累積經驗就能成功。她父親因病痛體力漸漸消逝,離開得比預期還快,來不及為父親奉上一碗成功美味的豌豆粉和米干成為她一生的遺憾。學習過程中與父親相處的一幕幕成為她最珍貴的回憶,點滴在心頭。 雲南味堅持使用純米和豌豆手工製作米干、米線和豌豆粉,給顧客安心的食材,製作過程費工耗時,感念她父親的心讓她有勇氣和動力,希望這份堅持能讓顧客感受她的用心,讓這項傳統手藝得以繼續傳承。米線和米干有何差異?「米線狀似米粉,使用在來米磨漿經機器擠壓成線條狀,口感香Q。米干則狀似粄條,以在來米磨漿蒸熟後,手工切成條狀,口感滑順。」她還貼心地在牆上製作海報說明。「感謝您們給雲南味的支持讓我實現夢想!」她如是感恩。 位列雲南十大知名美食之首的「過橋米線」,相傳發源於雲南蒙自地區,至今已有三百餘年歷史。因為要把生米線從一個碗夾到另一個裝滿湯料的碗內,其過程有如渡過兩岸間的橋樑,因此被稱為「過橋米線」。從記憶中撈起在《未央歌》裡面,最常出現的食物就是米線,又以「米線大王」這間店更是遠近馳名。想起店家與學生們之間既溫馨又有趣的互動,尤其是小童對小貞官兒的逗弄,那種畫面相當符合小童充滿童真的性格。 回程路上大家討論起記憶中的古早味,突然想到姑姑久違的菜頭粿。是啊!自從她生病開刀後應該不復記得如何製作蘿蔔糕了。但是就如同雲南味老闆娘的父親——普鴻志依舊念念不忘家鄉味般,對於這種魂牽夢縈曾經的古早味,吾輩只能去夢裡追尋了……。
-
巴西鳶尾
清晨初綻,不語而驕, 三瓣白羽,外翻如信, 仿若輕撫你我眉間的風, 靜靜說:我來,只為今朝。 藍紫如夢,內捲的心事藏不住, 一道道白紋,是記憶的年輪, 每一瓣直立的堅持, 都是不肯低頭的溫柔。 花莖挺拔如人, 不屈不撓,任陽光燒灼,任風雨拷問, 那是一種風骨, 不喧嘩,卻讓人肅然起敬。 而這叢生,不是雜亂, 是彼此的依傍與守望, 一朵開,一朵隨, 在短暫的光景中,彼此成全。 午後的枯萎,不是終場, 是把美好還給泥土的約定, 我們學這鳶尾, 活在晨光裡,也活在彼此的心上。
-
五月慈暉
初夏的陽光,擁有無私而溫煦的熱情,母親的慈暉,願意無償而恆久的付出;五月,第二個禮拜天是母親節,因為母親的偉大與恩慈,讓所有人都樂於詠讚母愛,更眷戀屬於五月最亮麗的日子。 母親的名字,就是偉大,為了子女快樂成長,心甘情願一輩子無償的付出;母愛的偉大,讓我們為人子女者,感受良多,為了感謝心如塵細,愛比海深,恩如山高的母親,我們要以最負責的態度,最誠摯的謝意,讓母親能夠放心。 我們長大之後,多半離鄉背井,到外面打拚,為社會貢獻棉薄之力;時代的趨勢無可避免,然而身為子女的我們,雖然無法晨昏定省,但至少也要經常聯絡,一通電話,或是伊媚兒,乃至於通訊軟體,都能讓母親感受到滿滿的關心與慰藉。 我的母親是典型的傳統婦女,認命又認分,操持家務之外,還要跟著父親到外面工作;小時候看著母親備極艱辛,只要我能力所及,一定會協助家務,舉凡種菜、餵雞餵鴨餵豬,還有挖甘藷、摘豬菜,烹煮食物和洗碗筷,好讓母親能夠撥出一點點休息的時間,以免累壞了身體。 母親她是我最好的啟蒙老師,我喜歡在母親身旁一起工作;因為我從小就喜歡探索未知的事情,腦子裡永遠有一大堆問號,母親是有問必答,好像是一部生活百科全書一樣,讓我佩服至極。 感謝母親讓我從懵懂無知的茫然邊疆,奔向燦然亮麗的大千世界;如今我待人處事的法則,都是遵循母親的教誨;因為有母親正確的指導與鼓勵,讓我得到生活的利器,也讓我的行事風格,得到眾人的肯定。 母親給我的教育很單純,就是不靠別人,也不依賴別人,完全要靠自己的實力,來掌握人生的脈動;正因為母親時時以鼓勵代替責罵,也以行動的魅力,來引導我們努力前瞻,使得我成長過程中,擁有無比的責任感與榮譽心,所以正向的理念,從來沒有離我遠去,這一切都要感謝母親正確的引導與關愛。 我這一輩子最感念的人就是母親,每年到了五月,總會想起母親是何等的偉大;從小家貧如洗,無法好好念書,還好母親的鼓舞與育成,沒有錢繳交學費,母親和我去賣菜籌錢,一點點一滴滴,點點滴滴永存心頭,也讓我感懷良多。 透過顛簸崎嶇而艱辛的學習路程,讓我學會珍惜與感恩,也要感謝母親一輩子的無償付出;雖然我的母親大人,十多年前,已經功德圓滿離開我們,然而我總認為母親,仍然在身邊照顧我們,從來也沒有離開過。 我離開無憂無慮的童年時光,雖然已經很久了,不過依然時常會哼起童謠,最感人的那一段:「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個寶;投進媽媽的懷抱,幸福享不了。」但願所有人都能在母愛的關懷中,快樂成長,追求更幸福美滿的生活。 一年一度的母親節到來,唐代詩人孟郊的〈遊子吟〉,再度湧上心頭,其中:「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更說明了,母愛昊天罔極,身為子女的我們,一輩子也無法報答母親的深恩;所以我們一定要孝順母親,讓母親每天都有機會,過著歡樂無比的母親節喔!
-
【小說連載】大箍呆
大箍呆毫不避諱地說:「我不是批評娘,妳不知道,娘的名聲方圓四十里的人都曉得,一聽到虎嬸仔三個字,無不退避三舍。尤其是苦毒妳這個新婦仔,更是惡名昭彰;收取美卿姨那麼多聘禮,被人說貪得無厭,敗壞社會善良風氣;而且罵人的本領更是超越塵俗,簡直讓人不敢恭維,我們也在她夭壽死囡仔的罵聲中長大。幸好妳已找到好歸宿離開這個家庭,往後在美卿姨和西安的呵護下,一定能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哥衷心地祝福妳!但不管如何,她是我們的娘,我們有孝順和撫養她到終老的義務,這也是做人的基本原則。」 秀香感性地說:「哥,我認同你的想法。小時候的夢魘已經過去了,終究我已長大,現在為人妻,日後也將為人母。儘管我是養女、是俗稱的新婦仔,與這個家族沒有血緣關係,但無論是婆家或娘家,我都有一份責任,這個家不會讓你一人獨自來扛。尤其你照顧我的那份恩情,我生生世世都會記在心坎裡,永遠不會遺忘。總而言之,如果沒有你的呵護,我不會有今天。」(一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