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小美人
金門是我永遠不能忘懷的故鄉,它孕育我成長、茁壯,長大後冀望能在這塊土地上找到愛,雖然如我所願,但不幸,上一代的戲言,不僅造成我終生的遺憾,更是我心中揮不掉的夢魘。倘若我們為了愛而能長相守,那絕對是美事一樁,但我卻是傳統下的犧牲者,為了愛必須選擇離開自己的家鄉,為了愛必須遭受世人的嘲笑,難道這就是我的宿命?果真如此的話,我是不甘心的。 雖然你能體恤我的處境,願意陪我遠赴異鄉,尋找我們生命中的春天,然而,我們卻只能像無根的浮萍,在人生地不熟的異鄉流浪漂泊,倘使往後想落葉歸根回到這塊島嶼,依然會遭受鄉親的議論和嘲諷,依然難容於這個民風保守的社會。因此,我不能因自身的幸福,而毀掉你一生的清名,異鄉這條路必須由我踽踽獨行;重回金門,或許將是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後,抑或是更久的時間。 幾次接觸和私下深談,我發覺林玲是一個既漂亮又善解人意的好女孩,你的父母和長官也倍加讚賞。她背井離鄉,獨自置身在藝工隊複雜的環境中,卻能潔身自愛,沒有染上任何不良的惡習,這是非常難得的一件事。從她的言談中,我發覺她對金門這個純樸的島嶼,已衍生出一份難以割捨的情感;甚至,有在此落地生根的打算。她不僅對你心儀已久,也萌生出一份超乎友情的愛戀之意。人,是感情的動物,一旦相處久了,瞭解深了,難免會日久生情,這是自然的律動。或許,你早已體會出,但卻因我的存在而不敢過於親近她,我知道這是你對感情負責任的表現,讓我感到無比的欣喜與驕傲。但希望我走後,你能以愛我之心、關懷我之情,一絲不減地移轉到她身上,我將在異鄉的土地上,獻上永恆的祈禱和祝福。 對你,我只有愛,別無他求,亦無怨言。經過深思,我決定不把台灣的住址告訴你,你也不必費心到處尋找我,就讓我們把相愛之心,化成永恆的思念和祝福吧! 別了,陳大哥,在茫茫的人海裡,我會堅強地活下去。而在最後,我必須坦誠地告訴你,我已和前男友取得聯絡,他承諾不記前嫌,不計較一切,願意和我共組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待安頓妥當後,我也會把家母接來台灣奉養,以盡為人子女之孝道。從此以後,君在山的這一邊,我在海的那一頭,願君多珍重,不負相思意…… 楊紅紅
-
『陳默圖文集』系列之四朋友
可以陪我哭, 可以陪我笑, 可以在世界的舞台, 和我盡情跳躍, 不會嫌我的歌聲吵, 不會怨我的情話少, 只會開心的拍拍手, 讚美我的一切, 好妙, 好妙。
-
〈霏小說〉雅麗與佳芬
婚禮經紀公司的招待處坐著兩位總機,雅麗和佳芬。亮麗的雅麗和素雅的佳芬並坐著,很難讓人不聯想到是綺麗的愛情與淡然的婚姻。 任誰都會先注意到亮麗的雅麗,她就像她的名字,雅麗,優雅又美麗。公司裡的男同事對她的追求從不鬆懈,就連前來諮詢的準夫婦都曾經為她情海生波。她的工作能力一般,但憑著一張嬌美的臉孔,為公司的門面加分不少。 說到加分,佳芬的工作績效功不可沒。來公司工作五年了,她的裝扮還是像大學剛畢業一樣素雅,但工作能力卻是一等一。不會有人注意她不起眼的外表,卻很難忽視她對公司業績的貢獻。一天,來了一個優雅的男人,走到櫃檯,問起創意總監辦公室的位置。 雅麗剛掛了一通電話,剛好得空,她早已習慣男人對她堆滿笑意的面孔,她嬌滴滴地說:「抱歉,創意總監剛離職,您有什麼事嗎?」 男人優雅地鞠了躬,「我就是前來任職的新創意總監啊。」 雅麗發了楞,不知如何應對,佳芬正好掛掉一通電話,不急不徐地說:「這裡走進去右轉第一間就是了。」 男人又優雅地鞠了躬,離開。 「完蛋了!」雅麗對自己的失態很懊惱。佳芬早習以為常,安慰她說不要緊。 「記得嗎?他是之前創意總監的死黨,我們公司有一半以上的創意都是他提供的。現在創意總監出國進修,他才來暫代職務。」佳芬說。 「難怪我覺得他很眼熟。」雅麗當然不可能想起男人的身分,她的記憶體只用在時尚資訊。 新創意總監是個體貼的人,每天兩杯潤喉茶總是在上班時間準時出現在櫃檯,雅麗已經習慣男人的殷勤,佳芬卻也沒有顯出受寵若驚的表情。佳芬的表情本來就不多,很少看見她情緒的起伏。 新創意總監不間斷的愛心潤喉茶讓許多男同事開始對雅麗打退堂鼓,論氣質、論地位、論工作實力,沒有人可以和創意總監一較高下。雅麗也開始對創意總監產生好感,開始考慮和他發展的可能。 「明天是情人節,妳猜創意總監會約我在哪裡告白?」雅麗問佳芬,依她對男人的了解,情人節告白的機率高達九成。 「妳喜歡哪裡?」佳芬一面處理公司郵件,頭也不抬淡淡地說。 「嗯………其實哪裡都好,我希望他能有創意一點。」雅麗說。 「放心吧!創意總監什麼沒有,創意最多。」佳芬頭也不抬淡淡地說。 情人節,櫃檯上躺著一張五星級飯店的邀請函。今天的創意總監特別盛裝,看來和平時很不一樣。 「我要等快下班再拆。」雅麗將邀請函擺在電話旁,一整天心情都很好。 情人節這天的業務特別多,可見真的是告白和求婚的好日子。應接不暇的電話讓雅麗差點忘了邀請函的事。直到下班時間都過了半小時,創意總監經理迎面走來她才恍然想起。 創意總監就像第一次見面時優雅地鞠了躬,「美麗的小姐,是否準備好和我一起共度晚餐?」 雅麗羞紅了臉,忙不迭點頭。還沒來的得及開口答應,佳芬便提起包包,「你真的很無聊,都結婚了七年還這樣惡作劇!」 雅麗錯愕地抬頭,只看見佳芬和創意總監挽著手,慢慢地走進電梯………。
-
文學夢
自從文化局從九十四年八月底辦了一系列的青年文藝講座,某些禮拜六的下午,就變得特別令人期待。十月二十九日,兩位知名的小說家接續登場,更讓人無法相信,這種奇妙的事居然會發生在金門,夢裡不知身是客,聽著仰慕的小說家柔情的輕談小說,只願此夢不要醒。 「我們有一個夢」是蘇偉貞老師的演講主題,引用自已故美國黑人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恩博士(MARTIN LUTHER KING, JR)於一九六三年向美國民眾的演講「我有一個夢」,他說:「我夢見有一天自己的四個孩子將生活在一個國家,在那裏人們對他們的評價不是根據膚色,而是根據品格。……黑人兒童與白人兒童攜手並肩,親如手足。我今天有一個夢。……如果美國要成為一個偉大的國家,這就必須變成現實。」蘇老師柔性的引用了金恩博士的話說:「寫作者,也要有一個夢,期望在文學的創作中,可以消弭彼此的界線;文學應是站在一個至高點,藉由作品,反映普世經驗與價值,讓每個人平等的看待人生及彼此。」 不一樣的環境,總能令人激起不同的想法;如同生命的改變,也能引起人不同的人生哲思,而心思靈敏的人總容易觸動寫作的那一根弦,就如蘇老師的第一篇小說〈陪他一段〉,就是因為結束了一段戀情後,到金門工作兼散心,看到六十年代的金門,山石嶙峋,樹多人少,舉目盡是荒涼景象,再回到台灣,鬱鬱的心情不由的著手寫生命的第一篇小說〈陪他一段〉,一投即刊登,也開始蘇老師的文學生命。再度來金,於老師是百感交集,一晃眼,竟是二十多年的時光流轉。 蘇老師以數位女性作家為對象,剖析女性如何以書寫來抒發,在面對環境轉變時的心境。第一代女性作家,主要是在一九四九年國軍撤守後所崛起的,約為民國五、六十年代,她們的作品呈現出思鄉情懷,如徐鍾珮、孟瑤、林海音。徐鍾珮的《英倫歸來》、孟瑤《弱者,你的名字是女人?》、林海音的《城南舊事》,都是代表,藉由寫作重回返鄉之路,回到生命原鄉。 第二代女性作家,以袁瓊瓊、曹麗娟為代表。袁瓊瓊於一九八○年代以《自己的天空》獲聯合報短篇小說文學獎,獲得王文興先生稱讚:「人情練達即文章」。描述女性在離婚後,自立自強,找到自己的天空。九○年代曹麗娟的《童女之吻》,則是女性書寫另一個重要里程碑,內容描寫女同志的真誠愛戀,突顯女性對情感的自主追求。 蘇老師伴隨這樣的時代成長,也一直覺得寫作是為了反映騷動的心境,如同當年在金門一樣。竟不知冥冥中是在為自己人生最重要的書寫做準備。二○○三年,蘇老師的先生因食道癌過世,在病院陪先生與死神搏鬥的那一段時間,蘇老師也寫了六個月的日記,認真的紀錄,因為怕錯過與先生相處的一點一滴。蘇老師引了罹患攝護腺癌的安納托‧卜若雅的死前之書《病人狂想曲》《Intoxicated by My Illness And Other Writings on Life and Death》中的一段話娓娓述說自己的心情:「疾病與死亡成為生活的一部份,我準備了一輩子,原來是為此刻作準備。」原來,由紅顏到半百人生的書寫,並未徒然,藉著書寫,蘇老師發現原來自己的心情可以如此妥切的重現在紙上,原來,過往的生活如此豐富,原來,生命可以在眼前又活過一遍。或許人無法打敗絕症,但在書寫及認真的生活中,人,仍是勝利了。 蘇老師細訴先生面對死亡時的勇敢:「他從來沒有為此掉過一滴眼淚。」老師清楚的記得先生逝世之前的情景:那天半夜四點,他突然直起身子,若無其事的說:「我要走了。」便自己拔掉鼻胃管。也為了不打擾親友,蘇先生請蘇老師清晨時再通知親友過來道別。當親友到來的時候,蘇先生和他們玩著虛擬麻將,玩到一半,突然問說:「你們知道我手中有哪些牌嗎?」當大家正面面相覷時,蘇先生卻恬淡的笑說:「東、南、北,所以我贏了。胡了。」意指他將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了,所以西方也有了。玩完之後,當有人要去買飲料給蘇先生喝時,他也說不用了,因為「眼前的杯子已經滿溢了!」意喻人生路沒有白走,是結實纍纍的。在應該悲泣的時刻,蘇先生卻以一種最坦然豁達的態度面對,瀟灑的走完人生最後一程。而在演講會上,蘇老師卻又不由得掉下無聲的眼淚,輕輕的表示,只有在最遙遠的金門,她才可以稍稍放鬆自己。 先生的去世,不將死亡當一回事的畫面,讓蘇老師開始深思,生命的意義何在?死亡又代表什麼?「有些人與這個時代運行軌道完全不同,像是流浪者,他們是在宇宙中漂流的人。」而她的先生,就隨著遠去的人群流浪去了,或許只是在一個我們並不知道的時空。蘇老師悲哀的語調中卻藏著最深沈的平靜,因為知道先生只是在遠遊,有一天,會再見的。「方生方死,死亡可以靠著書寫活過來。」藉著書寫,與先生相處的一事一物,似乎又隱隱約約顯現了出來,堅定的語氣,讓人感知蘇老師寫作的熱情永遠不會停頓。 聽完蘇老師這一段演講已經過了約半年時間,也就是說半年後我才又打開檔案,將當時未完成的紀錄補足,沒有像我很多文章仍然被鎖在電腦裡,不知何時才能重見天日,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一直牽掛著這篇,覺得非完成不可,是因為關於文學的夢嗎?還是因為演講中談到死亡,觸動了我的心,而生死是大事啊,故不得不談?生命啊!回到源頭,不就像老師的第一篇小說,〈陪他一段〉嗎?陪心愛的人,陪心愛的事物,陪心愛的夢想,寫作亦是吧!年輕最浪漫與生命最成熟的情愛表現,應也就是陪他(它)一段,共度人生的悲喜,也不用去計較得與失,失去的事物若不能挽回,逝去的人若不能在人間相見,仍是要感謝吧!感謝生命中曾有那麼一段值得回憶,為之悲為之喜的人與事,就算憶起時眼睛仍會有溫熱的淚,仍是捨不得忘記啊,在蘇老師回憶起她先生時眼角中不停湧現的淚水裡,我卻彷彿見到了一股感人的光芒。或許,把這篇完成只是為了記錄一段,曾經感動的演講,因為聽到心儀作家的演講,心曾悸動,久久。
-
渡
談及此透露一個小秘密,乃係總幹事私下告知的,據說濱江大飯店的老闆,特別鍾情金門家鄉的八二三紀念酒,住宿的來客可拎上兩瓶送給即可抵算住宿費用,頗為特別及有意思,且老闆對金門紅十字會成員均有特別禮遇,給予許多方便性,亦與總幹事甚為熟稔,堪稱得上知交好友。抵達飯店後打理好一切行囊,總幹事即帶領我們眾人步行至附近一家據說頗為知名,賓客雲集的湯包店用晚餐,只見來客川流不息,大家除了叫一份湯包也點上酸辣湯,非常美味,經濟便宜實惠,因感於紅十字會熱心義務協助,晚餐當然由筆者慷慨的自告奮勇給付了,酒足飯飽之餘,於返回飯店休息前,總幹事更徵詢大夥意見是否換些人民幣,達成共識後即老馬熟路,三拐五彎,帶我們至一位熱絡的大媽處,一人換了些許人民幣,總幹事指出此處較為厚道,折換亦較公允,不會吃銅吃鐵,亂算一通,尤對金門人更形和善,只是事後個人對此處換幣處所又全然忘記了,否則爾後如逢廈門自由行之時更可熟門熟路,不至於吃虧上當,擔其他風險,當然現時大可在水頭碼頭及銀行即可兌換,不必再大費周章,臨行又有同伴希望至中山路購物買些如:正骨水等藥品,自用送送親友兩相宜,爾後紛紛返回飯店休息,當晚一夜心中盤算著明日一早的各種可能狀況及如何完成此行之任務,反覆難眠,壓力沈重,成眠時業已凌晨三時許。大早服務人員即叫醒大夥,匆匆吃了早餐搭上計程車,趕往捲煙廠旁的交通銀行,臨上車時總幹事更熱心協助請了理事──林再求先生陪同至行辦理,而其他人則先行至碼頭辦理手續及再次會同廈門紅十字會成員至養護大樓接駁陳伯伯並護送會合,不一會兒到了煙廠旁的交通銀行,因提前出門尚未到銀行開門時間,警衛看到我們頗為和氣招呼我們先行入警衛室稍候,閒聊一下即開行了,趕緊洽詢櫃檯小姐,按了密碼表明要領帳目上的美金存款,忽聞櫃檯小姐說道:要領美金應提前告知,原本愉悅的心情,忽又緊繃了起來,隨即小姐又補上一句:還好還有庫存的少數美金尚未送繳出去,整個人如同洗三溫暖一般,此時小姐依規定又核對了金馬證資料,眼見時間一分一秒的溜過,小姐把鈔票一張一張細數甚為細心,居然不是用點鈔機,實在弄不懂心想或是擺在裡面沒拿出來用吧?真是急煞人,好不容易數完鈔票本人又核算乙遍,再一次的感謝,林理事已招來了計程車兩人飛奔赴碼頭。打從和平碼頭下船,現又將上船返回前後也只不過十六小時左右,至碼頭時總幹事也辦妥了手續及陳伯伯擔架協助方便通關諸事項,紅十字會及殘病人士有簡便通關程序及得以快速處理,餘均得正常依續通關,一陣忙亂後上了船,將最特殊的任務完成並告一段落著實輕鬆萬分。不久船漸漸駛離和平碼頭往回金航程行進,隨行中金門紅十字會理事──林再求先生細膩的協助及兩位志工先生,翁文獻、何慶輝熱心參予,扛氧氣瓶,上下擔架,無怨尤,所幸老天爺也幫忙風平浪靜,順利將陳伯伯安然護送返回金門就醫,再次感謝金門紅十字會無怨無悔、任勞任怨的人道協助諸多關懷,有云:十年修得同船渡,或許是機緣,在看似一趟簡單的任務,而就對紅十字會來言也不過諸多渡來渡往協處救助中的乙次,是平凡然且充滿了禪味。陳伯伯返金後隨即又由署立醫院後送轉至台灣持續治療,最後終將敵不過病魔,於九十四年九月四日在台榮總病逝,並安葬金山公墓,結束其庸碌的一生。除了年少時投身軍旅,以國為家,其身後的積蓄,也給了國家,鞠躬盡瘁,筆者除了奉上追思之意外,更無限的感傷,並祈禱陳伯伯能回歸西方極樂世界在也永無人世間之苦痛。游筆至此,近日偶閱一佛書,其中記有謁語一句,與人為善,即──「為善;如春園之草,不見其長,日有所增,為惡;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消,日有所損。」軍旅退休轉眼已過六載,投入志工行列盼能及時行善助人為樂,友人戲謔,做志工,麥憨啊!然人生在世俯仰皆神明,再吟:「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冥冥中老天自有安排,所以是否即應信守渡人渡己之信念,勇於施,樂於施,永持利他之胸懷及隨時行善的心態,或許能餘蔭子孫,不是嗎?(下)
-
小美人
「請問楊小姐她人呢?」我百思不解地問。 「所有搭乘太武輪的旅客都上船了,」他看了一下腕錶, 「現在艙門可能已經關了,九點以前必須離港。」 「不是九點才開始報到嗎?」我急促地問。 「六點報到,八點上船,九點開船。」他說後打開抽屜,取出一個信封袋,「楊小姐要我把這封信轉交給你,你的出入境證也在裡面。」 我無語地拿著信封,快速地往岸邊跑,卻又一次地被擋在衛哨前,雖然有出入境證,但並沒有船票,同時,太武輪的艙門已關,聯檢組的安檢人員已完成任務、經過衛哨亭,緩緩地走向安管中心。 我神情落寞地取出信箋,藉著衛哨亭旁暗淡的燈光,想看的不是信中的甜言蜜語,而是想知道小美人為什麼要毀約。 在信上,她寫著: 陳大哥: 當你展讀這封信時,或許,太武輪的船艙已關,抑或是已駛離了料羅灣。你的船位是我央求聯檢組副組長帶我去取消的,報到時間也是我故意往後延的,目的是讓你趕不上、走不了。我此時所作所為,也曾經和你的長官取得共識,請你原諒,千萬勿怪罪於任何人。 經過數天慎重思考和內心掙扎,以及你們組長、主任數次和我晤談,我終於做出離開你的最後抉擇。 離開,並不表示不愛你,而是不願拖累你,更不能讓你背負著一個鄉親父老難以接受的罪名。雖然,我們曾經擁有一段快樂的時光,彼此也做著一個多采的美夢,但過去的就讓它如料羅灣退潮的海水,流向大海,沉沒在我們記憶中的最深處。
-
渡
接到通知到廈門帶回陳凌伯伯返金就醫,只不過兩個小時的時間,單位有關人員逕行跟紅十字會接洽協調,希派人協助前進廈門事宜,踓有一、二次前往廈門的經驗,但係前往旅遊為目的,在這麼短的時間接獲通知及準備證件等,算是頭一遭了。尤其前往大陸地區。陳伯伯原籍河南,近年因罹前列腺癌,長期來來往往金門、廈門,有時密集一個月最少前往就醫打針乙次,頗為費神,而由於近年病情越愈加重,在廈門的時間逐漸變長。是年隨國軍來台,輾轉定居金門最終落腳金湖鎮湖前村里一隅,平日個性孤立,桀傲不馴,少與人互動,退役至今一住廿個年頭,也可說是一位道道地地的金門人了,可惜始終未婚,孑然一生。八月初陸續接獲陳伯伯來電,希望能回金醫病,或許心有所感,迄至八月中旬方由廈門接回陳伯伯,其中協調安排洽詢過程,緊鑼密鼓,一氣呵成。然也充滿緊湊,不安,有如一齣懸疑、驚心動魄的戲一幕幕的上演,當然談及此需再說明一下,至廈門接陳伯伯事前仍多次的長途電話洽談人選,希望找一位他認識及較熟悉的人方可,俾利便宜行事或衍生溝通不良的其他問題。是日係為九十四年八月十五日午,筆者帶著簡單行囊,懷著忐忑的心與紅十字會總幹事許金象先生(前金城鎮鎮長)約定於水頭碼頭見面,預計搭乘下午第一班新集美號客輪赴廈門,到了碼頭很快辦妥了通關出境手續,幾經轉折到了廈門和平碼頭,又等了同安號牛步化的靠港作業,幾近一個小時,看錶業已將近下午四點,心中憂心如焚,因此行任務除了接人外,還幫忙至交通銀行協助領錢,陳伯伯個人因需求在廈門存有萬餘元之美金,個人經詢及紅十字會後知悉其銀行將於下午五點關門。完成靠碼頭通關驗證已四點出頭,時間非常緊迫,只見許總幹事急於聯絡廈門紅十字會,接駁車輛是否定位,兩岸紅十字會早有默契,互動良好關係深厚,此行透過他們協助更方便了許多,僅再藉此機會致上謝意。下船搭上廈門紅十字會車子直驅陳伯伯位在廈禾路上的養護中心,房間在該院中心的十樓,很快見了面,初碰面感覺陳伯伯依然很瘦,精神尚好,旁有大陸友人一男一女隨侍在側。寒暄數語後陳伯伯私下將其銀行密碼告知本人後,即又搭上車子火速趕往了離養護中心最近的交通銀行,只見駕駛一路踩油門,按喇叭,加速行進,臨到了銀行外由於車速太快,差點發生碰撞事件,真叫人捏了一把冷汗,看了手錶離銀行關門尚有五分鐘,一行人興沖沖找了櫃檯排隊準備提款,心想著,好險、僅差三、五分鐘,心中剛盤算者,忽見排在我們前方只差一步之遙處有兩位小姐提高嗓門罵到「為什麼?不能領錢了?」著實嚇了我們一跳,原因是行員及警衛人員亦宣佈:「時間到,下班了,明日領錢請早」,心想完了,一路追、趕、跑、跳、碰,竟然排到隊,行員要下班了,霎時令人有一種錯置感,在台灣,金門,只要進入了銀行大門,一定服務完成領錢及辦完其他手續,賓主盡歡而此不然,果然是共產黨,作法強悍,一切不同,這時心想來路上問及許總幹事明早預定返金船班,係為第一班船,早上九時前得到碼頭完成報到手續,糟糕,眼前又沒領到錢,真想如同前兩位女子般加入罵人行列,好好罵一頓,發洩一番,然形勢比人強,無法可想,趁未趕人之際趨前打恭作揖,請問窗口行員,行員乃是一女生,表明我們因外地來,時間緊迫要領取存款美金,是否能通融讓我們領出,而行員問了一下美金數額,接著回答:銀行內沒有這麼多美金,也只不過萬餘元之譜,頓時又讓我們愣了一下,來到了銀行沒有錢可領,不禁回頭再看了下大門是銀行沒錯啊?女行員再行跟我們說道:原來此處為小行,沒那麼多美金,明日一早可至廈門捲煙廠旁之大行,才有錢可領,又令人再次開了眼界。一行人也再一次謝過行員,只好將錯綜復雜的心情擺一邊,邁出銀行大門,其間來銀行後廈門紅十字會車輛因尚有他事先行離去,只好信步走至最近的公車候車亭,搭車至飯店,還好許總幹事經常往返金、廈兩地之間路況很熟,而又據總幹事稱:今晚將下榻靠碼頭較近的─濱江大飯店。 (上)
-
美麗的早晨
早上送兩個兒子上學,家裡離學校約莫十五分鐘的腳程,我捨棄了只需花五分鐘騎機車的方式,和兒子們以徒步的方式上學。 兩個兒子分別就讀小三和小一,也就是說這條上學的路我們已走了三年了。我們總會比預計的時間提早五分鐘出門,有時兒子們會要求更早些,為的是要去看看那家自助餐店前的花臺裡,雨後的含羞草是不是無恙;或者瞧瞧新開的眼鏡行門口那些氣球還在不在?再不就是想去逗逗賣蔥油餅爺爺家的小黃………在我們眼裡這條上學的路上每天都充滿了新鮮事! 今天我們經過銀行的騎樓下時,被一陣鳥鳴啾啾聲吸引,循聲望去:「啊!媽咪,妳看是燕子耶!一、二、三,有三隻燕子耶!」孩子們怕驚擾牠們似地壓低聲音,但掩不住的驚喜讚嘆聲,讓經過身畔的路人也彷彿感染似地駐足抬眼望;「噢!真的有燕子!」路人想必也有驚豔之感地發出欣喜聲,但又紛紛匆匆離去了。 「寶貝,你們注意看哦!燕子的嘴巴有一圈黃黃的牠們是燕子寶寶,有一句成語『黃口小兒』形容十歲以下的小孩子,它的典故就是這樣來的。」我要他們仔細端詳。 「咦?真的是這樣耶!」。兒子們「順便」又學了個成語。 「那燕子媽媽到哪裡去了呢?」兒子又問。 「牠去找食物呀!記不記得你們讀經本裡有一首詩:『誰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勸君莫打枝頭鳥,子在巢中望母歸(唐.白居易作)』,想想這三隻小燕子羽毛還沒有長全還不能飛,所以只能待在巢裡等媽媽帶食物回來餵牠們,如果這個時候牠們的媽媽出了意外回不來,那麼這些燕子寶寶就會餓死了,所以古人在詩詞裡就告訴我們:不要認為大自然中的動物生命微不足道,牠們可都和我們人類一樣是有血有肉有情的,看到枝頭上的小鳥,就該想到巢中有等待牠歸去的鳥兒寶寶,我們怎麼忍心出手傷害牠呢?」 「媽咪,我知道這首詩的意思了。『誰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兒子們一路吟誦著詩,一路往學校方向走去。 「媽咪,我要跟我們班的同學說今天早上看到燕子寶寶真好,我要跟他們分享今天我的心情真美麗!」在校門口兒子們跟我親親道別,小兒子一臉快樂的說。 嗯!寶貝,今天早上媽咪的心情也真美麗喲!
-
母親的俗語話之四
去年十一月,由於妹婿再度參選,為能略盡棉薄,特地返金一趟,並與母親走訪各地,每在談話之際,偶會聽見家鄉俗語話,趁此良機,趕緊記下,茲再合併母親平日所言,一道提出,以與鄉親分享。 「大厝起一半,師傅伓通換」:在妹婿的政見發表會上,首次聽到這句話,的確,一棟興建中的大厝,如果中途換了師傅,未能揣摩原意,未依藍圖施工,往往失去原貌,甚至功虧一簣;尤其是政績卓著、聲望極高的首長,在尋求連任之際,最適合引用此言,一任四年的確短暫,一位有理想、有抱負的首長,施政計畫只做一半,隨即換人,常有「人在政舉,人去政息」之憾! 「姨姑送姨丈,月落送到月上」:某日,母親至山外拜票,找了一位舊居浦邊的鄉親,兩人情同姊妹,送往迎來好幾回,於是冒出這句話,原意是姨姑與姨丈鶼鰈情深,送行時依依不捨,從月落送到月上。一般說來,月落應是日升時,月上(升)應是日落後,由此看來,足足送行了一整天,不捨之情,可見一斑。 「烈嶼芋,伓免ㄅㄛ(嚼)」:就在妹婿成立烈嶼服務處的當日,我也隨同搭著計程車環島一周,那位司機先生風趣健談,還為我們充當導遊,沿途介紹烈嶼風土民情,提到烈嶼芋時,還露出得意的神情,烈嶼芋,既香且Q,入口即化,順便為烈嶼芋打了一次廣告,愛鄉愛土之情,實令我佩服。 「選人著才情,選藥著會靈」:「才情」指才能、本事;「靈」指靈驗、應驗。意即選用人材,首重賢能,才能服務大眾,造福人群;選擇藥物,重在功效,才能對症下藥,藥到病除。 「南風轉北,粗皮ㄌㄧㄡ(脫)殼」:這是大妹告訴我的,某日天氣驟變,有位年長的鄉親脫口而出,由於南風通常是溫溼的,皮膚的感受也比較舒適,若是乍轉北風,帶來的是北方乾冷的空氣,皮膚輕者搔癢不止,重者出現龜裂,至於粗皮者,可能要脫掉一層皮。 「笑頭笑面,吃有剩;憂頭ㄍㄠ(皺)面,苦 盡」:母親樂觀開朗,所到之處,經常笑聲滿堂,兒時每有煩憂,母親總會協助化解,並以此言相勉。母親認為樂觀會產生力量,會克服困境,憂煩不但無濟於事,反而會削弱應變的能力,讓苦延伸。有人說:「樂觀的人在每種憂患中都看到一個機會,悲觀的人在每個機會中都看到一種憂患。」母親大概屬於樂觀這一類的人吧! 「冬新娘啊冬絲絲,教阮拿筆畫花枝,拿針繡針ㄐㄧ(黹),教會我真歡喜。」這是母親兒時之習俗,在入小學之前,首先要製作一個「冬新娘啊」(布娃娃),而後備妥三炷香和金紙,拿到屎礐(糞坑)腳祭拜,一邊祭拜,一邊口中唸道,祈求冬新娘啊讓我會讀書,懂得女紅刺繡,幼小天真的心靈,把「冬新娘啊」當作神來祈禱,希望藉助神力,學有所成。 「一男一女一枝花,五男二女受拖磨」:早期農業社會,所得微薄,養兒育女,並非易事,當年醫藥不興,避孕措施幾乎全無,在此之下,只能自然生育,家中子女,動輒十來個,生「一打」「一斤」的稀鬆平常,因而養不起子女的人家,比比皆是,為了養家活口,求得溫飽,終生拖磨。由此可見,「少子化」在當年應是大家夢想的目標,生得少,子女如珍似寶,生得多,則須勞碌一生。 「一子兩子才是子,三子五子那香四大ㄏㄨㄚ」:承上則,生得少,個個是掌上明珠、心肝寶貝;生得多,則因分身乏術、照顧不周,只能「放牛吃草」。 「靠尪靠子,煮一大鼎;靠兄靠弟,靠啊目ㄙㄠ ㄒㄧ」「靠兄靠弟,伓通靠門口厝邊人在做忌」:尪是終生伴侶,子是骨肉至親,無論如何,還是最為可靠,三餐不成問題;然而論起兄弟,畢竟是手足之情,又遠不如尪子;至於想要分得一份左鄰右舍做忌的祭品,更是遙不可及,還不如找自己的兄弟。三者比起來,可靠的程度,似乎與親疏有關。 「子生出就調(黏)骨,拿刀來削也 ㄌㄨ(脫落)」:母親常說此言,大概是母子骨肉相連,血濃於水,親密關係非人為因素所能拆離。另有一說,人性善惡,胚胎即已定形,即使拿刀剔除也難以達成,正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是大如有子心,是小就有孝心」:「是大」是指長者,最直接的如父母翁姑;「是小」是指晚輩,如子女媳婿等。身為長輩,若有慈愛之心,視如己出,那麼相對的,晚輩也必定有孝敬之心,親如骨肉。此句意同「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是大如好應,是小就好叫」「會做大,大富貴;勿會做大,中指爺撬仔到嘴」:此句強調身為長者,要能以身作則,才能上行下效,否則,不配做大,晚輩也自然瞧不起。 「囝仔尻川(屁股)三斗火,三個囝仔蒸一籠粿」:母親說:「每到寒冬,揹著小嬰兒,無異於裹著一個大型的暖暖包,感覺特別暖和。」原因無他,因為小孩子體溫較高,誇張地說:三個囝仔的體溫,加起來即可蒸熟一籠粿,這點頗符現代醫學根據。 「好歹粿著會甜,好歹人著會生」:粿以甜為首要,至於材料如何,似乎其次;正如人一樣,長相人品即使是人中翹楚,但若不能生育,也是美中不足,足見傳宗接代的重要。 「保領入房,不保領一世人」:「天上無雲不落雨,地上無媒不成婚」,古人結婚,全憑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然而媒人的責任,僅在促成婚姻,保證雙方進入洞房,結成夫妻,責任便了;至於兩人婚姻的美滿,一生的幸福,則不在保證之列。 「有柴有米無ㄨㄟ ㄨㄤ,無柴無米貓貓看」:「無ㄨㄟ ㄨㄤ」應是不畏晚,只要具備了炊食的所需物品,早煮晚煮皆無所謂,不怕太晚,倘若無柴無米,那就只能束緊腰帶,眼巴巴地徒嘆無奈。 「呷在面,穿在身」:有人重吃不重穿,有人則正好相反,其實二者都很重要,不可偏廢,吃得營養,則氣切紅潤;穿得體面,則儀態大方。 「親戚是乞食ㄍㄚ ㄗ,也著來也著去」:「ㄍㄚ ㄗ」乃盛物器具,在此應指盛裝禮物用的。禮記曲禮上:「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即使是親朋好友,亦應如此,有來有往,情誼才能長久。 「矮矮廳香,一看金小娘;ㄌㄧㄡ(高)ㄌㄧㄡ空空,走路直ㄌㄨㄥ ㄙㄨㄥ」:母親身材矮胖,常以此話自我安慰或安慰他人,首句係完全依照閩南話發音直接譯成國字,所謂「廳香」,是否喻其短小,如客廳香炷,不得而知;是否此言具有時代性,以前比較欣賞個子矮小,嬌小玲瓏型的佔優勢;至於高個子,連走路都難看,高聳直立型的,反而不吃香。 「短腳ㄐㄧㄚ(快)溜,長腳ㄨㄛ(慢)抽」:腳短的人,跑起步來,反應敏捷,速度較快;腳長的人,則反應遲緩,速度也較慢。 「搬(演)戲空,看戲憨」「搬戲 (瘋),看戲憨ㄌㄢ ㄐㄧㄠ(陰莖)」:意即演員裝瘋賣傻,觀眾如痴如狂,若是喜劇情節,全場捧腹大笑,一旦悲劇收場,觀眾常是淚灑戲院,無法自己。試看當年「梁山伯與祝英台」的電影,有人看十遍,哭了十回,演員高明的演技,足以主導群情,的確令人嘆服。 「工半料半,閒人不會看」:工人估價,通常是工資與材料費各佔一半,一般外行人看不懂他們的算法。 「十二月工,貴ㄇㄤ ㄇㄤ」:「囝仔愛年兜,大人苦仔老」,農曆十二月,時間最珍貴,一方面要忙於工作賺錢,以能度過好年;一方面要忙著清掃內外,以求除舊佈新。 「賭博有來去,大呷無出處」:賭博有輸有贏,大呷則有去無回,這句話是否同於父親所說的:「十賭九輸,因為長期賭博的人,最後都被大吃大喝吃光了。」 「嘴花,卡好 雞」:「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以前農業社會,平常日子是吃不到雞肉的,非得逢年過節或招待貴賓才可能嚐到。然而「嘴花」卻勝於「 雞」一籌,所謂的「嘴花」,即嘴巴甜,善於招呼人家,足見實質的「殺雞招待」,尚不如形式的「親切招呼」。 「人呆,看面著知」:人的長相面貌,似乎與心智有所關聯,一些憨戇痴傻之人,往往可從其面貌窺見端倪。 「一人主張,不值兩人思量」:「智者千慮,必有一疏」,「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因而一人思慮,不如兩人周全。 「你在講話像刀在切菜,我在講話像菜在切刀」:有些人說起話來,言語凌厲,盛氣凌人,就像刀在切菜一般,不留一點情面,聽他講話的人,若想反駁或回覆,無異蚍蜉撼樹、以卵擊石,就像菜在切刀一樣,絕無可能。 「做娘ㄍㄨㄟ(快),做婢ㄨㄛ(慢)」:娘是高高在上,讓人服侍的;婢是供人使喚,服侍人的,因而當娘容易,當婢難學。 「毒入無毒出,沒呷卡鬱卒」:一些對身體有害的食物,吃了傷身,不吃又傷心,難怪有人說:「呷乎死,卡好死無呷。」 「哭ㄏㄚ ㄏㄚ,找糜硿」:無論多麼悲傷難過,也是要邊哭邊吃,才能維持下去,也才有體力處理事務。 「上看初三,下看十八」「初三十八ㄐㄧ(無風),ㄐㄧ到二九暝」:這是一則與天氣有關的諺語,農曆十二月初三,如果沒有颳風,就會一直平靜到十八,如果十八那天無風,就會一直平靜到廿九暝。換言之,初三與十八日,這兩天是關鍵日,這兩天如果都沒風,就會一連二十幾天呈現無風狀態,真是神奇! 「立夏落夏糜」:今年梅雨豐沛,一下數日未歇,多處釀成水災,母親順口說出此語。 「立夏顧老ㄅㄟ(爸),穀雨顧老母」:此二節氣,正處春夏交替季節,天氣多變不穩,父母年事已高,子女應多費心照顧。 「三十歲ㄏㄧㄠ,四十歲 ,五十歲做老婊」:這是母親唯一不讓我寫的一句,大概是用詞不雅,而且傷風敗俗,但它畢竟也是一句俗語話,提與不提,令我兩難,若有不妥,尚祈 鑒諒。 以前曾經寫過三篇較常用的家鄉俗語話,母親常是不假思索,脫口而出,至於一些次常用或罕用的俗語話,母親則須透過談話或相關事件的觸發才能想起,這類俗語話顯得更為稀有珍貴,得之不易。由於才疏學淺,加上時空變異,用詞或有不當,錯誤在所難免,敬祈鄉賢不吝賜正。
-
(阿伯說笑談之十三)一筆化三千
阿伯講了一個「會的人,一筆化三千」的故事。 很早以前,有江西人和福建人一起赴考,考試的題目是要你在最短時間內完成三千字的考題,家住江西的考生以雙手拿筆在試卷上左右開弓的勤振疾書,福建的考生看到江西考生的表現很是驚怕惶恐,很慚愧自己不如人。有監考官的人走來走去,看福建考生一直寫不下去,就說「三字文」「孔大人、孔乙己、化三千………」這你沒讀過嗎?經監考官這麼一提醒就恍然大悟,「化三千」,所以就以「一筆化三千」的答案繳卷了。 江西監考人自己覺得家鄉舉人很厲害用雙手完成了三千字,以前所未有的超快速率完稿,實在了得。福建監考官則表示:厲害是厲害、頭腦還是較差些,阮福建這考生較 ,他「一筆化三千」,而你們三千字寫了那麼久,我們三秒鐘就解決了,在旁的皇帝一聽,覺得說得對,福建舉子較靈活不會呆板。這件事情之後,江西那邊的人就對福建這邊的人不滿,故奏明皇帝說他們江西人要交賦稅,福建人為何沒交?之後,福建的高官表明「奏明皇上,我們福建的百姓都吃樹芼,樹芼本身鹹又澀」。福建官員之後就通知福州人十日內不可以賣地瓜,只能賣樹芼,福建官員找了一、二塊很漂亮的樹芼進貢皇上,皇上吃了後說這東西怎麼可以吃?再加上先前派去查訪的官員也報告說市場見到的都是樹芼為佐證,且福建官員在皇上面前痛哭流涕的說著:「我在這兒享著榮華富貴,而家鄉的老娘,在福建天天吃這樹芼,真是不孝啊!」皇上受了他聲淚俱下的申訴,就免了福建的稅收。這「一筆化三千」是要人的頭腦要會轉變、靈活應用、反應要快、不要死板之意。 阿伯提到另一則故事,有這麼一段話,你如何幫他加入逗號呢?「家產交代與汝女婿外人不得干涉」。 這故事是說,有一老人家只生了個女兒,早時,有這樣的習俗「有親歸親,無親歸堂」,而老人家的女婿很貪心,想得到丈人的家產,好在老人家的女兒很有遠見,在丈夫不知情的情況下幫她父親領養了一個名字叫「與」的兒子,平日派遣婢女照顧這位弟弟,且將弟弟寄養在別人家裡,不讓先生知道這事兒,等「與」這孩子長大了,父親還在事先寫下了遺囑交代「與」說,若是遇上清官來我縣內任職,你就獻出這張遺囑給清官看,等父親過世後,「與」就真的等清官上任才將這遺囑呈給清官看,且告訴清官說「我父親交代,姐夫想霸佔他的家產,若碰到清廉正官就交出這一張。 清官判案時,女婿說:我丈人交代「家產交代與汝女婿,外人不得干涉」所以財產是要給我的。而清官判為「家產交代與,汝女婿外人,不得干涉」,他的孩子與,才是財產繼承人。 所以說一字值千金,真的會嚇死人。所以無論如何都要勸人多讀書,兒子若長成講話太驕傲時要教訓、出門才不會吃虧、不可以不謙虛、不客氣、亂亂 ,有時說「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所以說孩子不管是男是女都要教導,女生教了以後「捧人飯碗」(嫁人後)較快活,咱呣免提肝吊膽的才輕鬆。「賜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藝」教小孩學得一技藝,好過你給他千萬金,再多的錢總有一天也會吃光,坐吃山空的,這是阿伯交代的,他說工業社會裡「功夫在手,不出早晚」「瘦瘦魚江魚一水也會肥」時機輪流轉,好好拚、好好幹,「天公會疼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