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我們在獅山砲陣地
這回我們跟旅行團到金門旅遊,其中有一個行程是「獅山砲陣地」的砲操表演,由於我沒有事先做旅遊功課,所以我也不知道這個砲操的表演為何?更不知道這砲陣地的歷史意義。 後來在看過這群如官兵訓練有素的展演者的軍事表演後,我查閱網路,才知道這個砲陣地是位在山后民俗文化村後的獅山,又名震東坑道,有「威震金東」的意涵,它是現今唯一的坑道式榴彈砲陣地,也是過去非常重要的戰略據點。 我和團員們一起走進這個由先人鑿墾的坑道,親眼見證仿古逼真的軍事操演後,彷彿我們也參與了一場重要的戰役,打贏勝仗一般,令人心神振奮。
-
廣告招牌
也不知道怎麼的,今天漫遊市區,突然很想仔細看廣告招牌,廣告招牌也就這樣很平常的東西,到底想看甚麼呢? 其實想想,廣告招牌幾乎是台灣的特色,更具體的說,它是關於每一個台灣人成長的故事,我們從小在家庭,所知道的事只侷限在家庭,除了家庭,只要父母帶出門,從最年幼的人第一次經歷的社會,幾乎都是從五光十色的廣告招牌中認識的幾個字,然後猜想這是甚麼,那是甚麼。 到了求學階段,有了心儀對象,然後相約到某個特別的廣告招牌底下,開始探求起對方的心意,只想挖空心思討對方歡心,爾後某個節日、某個地點,在另個招牌底下也許串起了永恆專屬於愛的故事。 然而在那最初對愛的心碎與逐漸長大後,不經意再看到某張與他或她相處的偌大招牌底下總是會憶起許多交往之後的酸甜苦辣,特別是一起牽著手走過的街景、側面臉龐與當時的絮語。 出社會後,生活在廣告招牌的世界之中,有些人為了某項產品而設計廣告招牌,有些人為了廣告招牌如何吸引顧客費盡心力宣傳,有些人被廣告招牌吸引成為忠實消費者,有些人用廣告招牌來宣揚某種價值理念,有些人在廣告招牌底下認識了相處一輩子的人,有些人將廣告招牌拆下換成新的廣告招牌之後再拆下,有些人也許在廣告招牌國度中來來去去,永不停歇。 時值年華老去後,某日跟老伴在公園說起某個廣告招牌,想起某個回憶,總是喀喀的笑著,彼此面容盡是人生風霜洗鍊後的無瑕笑顏,與包藏在其間的赤子之心。 這份心思更多時候也傳承給了後代。孫子在身旁,拉著阿公的衣角,小手指向那個有趣的廣告招牌問阿公,這個是甚麼意思啊,阿公盡是大手拉著小手在夕陽餘暉中滿足的含飴弄孫。 廣告招牌在某種程度上,對曾經一起的戀人來說,是小三,因為它肯定奪走了戀愛中的回憶,毫不留情面也毫不掩飾,對曾經的戀人來說,回憶既是歡愉也可能是夢魘。 因此,廣告招牌在某種程度上,對我來說,是種可供書寫的歷史氛圍,因為它見證這個國度中人們的往日精彩情懷,訴說每個人的生命中有許多新舊元素融合也釋放出為生存努力奮鬥的刻度,有深有淺,所以廣告招牌鐵定為這片土地共同譜寫出許多重要的意義。
-
《人生大事》觀後感
好幾個月前看了電影《人生大事》,觀後的衝擊感、真實感以及省思,使我一直想寫點內容分享,即便觀影熱潮已退去,但留存的韻味仍令我記憶猶新。劇情在講述一位痞子喪葬禮儀師三哥,在處理一位老奶奶的後事時,遇見了被這位奶奶帶大的小女孩小文,進而展開了一段沒有血緣關係、卻相互牽絆的親情。 「人生沒有標準答案,珍惜當下永遠是最優解。」這是電影中令我觸動的一段話,也是貫穿電影的一核心價值。小女孩小文自幼無父無母,外婆就是她唯一的依靠,然,當一覺醒來發覺外婆離開人世,她還不理解、也沒時間理解何謂生死之際,只知她想讓外婆繼續留在她身邊,因此,她不斷地搗亂、阻止三哥等人辦理外婆的後事,也不停地念叨著,讓他們把外婆還來。至於三哥等人,只覺得碰上了一位難纏的小女孩,但看在她無依無靠份上,還是多次予以她幫助。但三哥這人並不想承擔麻煩,因自身並不富裕,且成天無所事事、是人們眼中的問題人物,且在親情、愛情上兩失意,本身就已經有夠多的煩惱,更何況是再撫養一位小女孩。然而,正所謂不打不相識,兩個孤身的靈魂相遇,彼此的倔強和反骨性格,儼然像是一面鏡子,反射成為一種心靈慰藉和照映,使兩人即便沒有法定允許,仍無形中認定彼此為家人。 世間上有很多事情,皆無需太過追根究柢,只要相信自己相信的,心靈開闊之際,你便會成為幸福、獲得滿足的人。就像劇中的三哥,當他認定自己未來終會是這副受人唾棄的模樣,他也真的不自覺間、成為了自己不想成為的人;但是,當小文出現,他發現小文需要一位值得依靠的人時,三哥開始改變、不斷地努力成為一位好的家長,也因此他開始有了明確的人生目標。至於小文,當她真切相信自己的外婆,已經變成了天上的星星、一直守護自己,便也不再堅持,願意敞開心扉、嘗試相信現在身旁的人事物,付諸真心、好好生活。其實,《人生大事》這部電影,是典型刻畫社會底層、小人物的情節,透過細微的安排,呈現每個角色看似強悍、叛逆,實質卻柔軟、脆弱、渴望被愛和被認同的內心情感;另外,我對這部電影的場景佈置印象極深,像是紛亂無章的鄉下街口和葬儀店,一群不修邊幅、滿口粗話的人們,乃至路邊不注重衛生的小吃攤,皆真實刻畫了小人物的自然狀態,以及無法對生活更加講究的環境氛圍,即使台詞未提及人物的生活狀態和經濟狀況,觀眾也還是感受到環境的困頓和雜亂,像是一堵無形的牆,將這群生活失意、致力討生活的人們框在了此處,跟他人光鮮亮麗的環境,形成劇烈對比。 這部電影另有一發人省思之處,在於電影主旨:「人生大事」。究竟什麼才是人生大事?是賺大錢總有一天財富自由?還是功成名就,在世間留下自己走過的足跡?在尚未看電影前,我直覺聯想到自幼上學起,老師總愛詢問孩子:「你的夢想是什麼?」有的孩子想當科學家、老師或醫生等,老師則會順著孩子的話回應道,只要用功讀書,將來就會功成名就、達到自我的目標。而我當時總愛說自己想當畫家,因為那時總覺得自己有繪畫的天賦,但隨著成長,我似乎也陷入了社會的框架陷阱,在制式化的教育體制下、在眾人的期待下,我開始學會做取捨,將我的目標改成賺錢、養家;再後來到我上大學、出社會,我早已不太談及夢想一事,因為我認為,只要能安穩的生活、每天都能順順利利的過,似乎就已經值得滿足。上述說這些,是為連結到電影中的一段話,「名利都是過眼雲煙,人生,除死,無大事。」也許我們都未曾想過,我們追求的一切名利、物質,其實都是身外之物,但即便如此,人生一輩子就一回,活在當下,難免還是會想追求這些能夠滿足當下慾望的物質,我亦如此。但是,這部電影建立在這之上,另在傳達,人生,除非是發自內心感覺到的幸福、及身體健康外,沒有什麼是值得炫耀的。(二之一)
-
憶第一士官學校
楔子: 那年在中壢士校養成教育,校長李少將的公子剛好服預官役,甄選來校教俺們國文。暮春時節的某一天,他不知何事請假,校方找了個女老師來代課(在此一律稱「教官」),三十齡以下,Face介於美跟醜之間(但還是比當今女王好看些就是)。天氣逐漸回暖,彼時尚無冷氣空調伺候,眾生昏昏欲睡,教學效果欠佳,教室有監控系統,不時得引發教務處的注意與關切。 翌日,這女教官穿著三吋高跟加短裙,款擺腰肢登登登到了教室;這新形象前10分鐘還有些新鮮感唄,再來可能是上午出操太累關係,學生又一一垂頭喪氣東倒西歪了,興許那瞌睡蟲Zzzzzz字隔了25年的時空都會讓七海內衛指揮官劉大帥給瞧見飆罵一陣哦!這個當兒,那娘們講話突然抬高了8度: 「誰有安全別針或迴紋針嗎?」說著間,一手同時捏住腰際。 見大家沒啥反應,又說了: 「唉……,剛彎腰擦黑板不小心把勾環撐脫了,同學們幫幫忙……」。 大家睡神一時驚醒,眼睛也就隨之透亮了;有位熱心同學準備獻上別針之際,被左鄰右舍偷偷給按耐住了。 耶!兄弟知道你們準備玩啥把戲了……。 此時,教務主任剛好來查課,由窗外緩步而過,此妞講著講著……一不留神,鬆脫了捏裙之手、去寫黑板了! 眾目睽睽之下……怎樣?您認為應該怎樣? 沒門!裙子好端端底文風不動。哪有勾環損壞的情況? 那天教務主任評比結果,全校五十六個教授班,我班上課最專心。 (這是少年十五青春時,俺們在軍校幼年兵的上課一景。說是軍隊充滿多彩多姿也好,抑或是苦中作樂也罷,把它搬到幕前,不就是博君一粲、增加一點興味唄!) 緣起(或說「幕啟」): 五十二年前,全國首屆(我校已是實驗第四屆)的國民中學畢業班,正緊鑼密鼓的準備為升學做最後的衝刺,抱著書本,我們散坐在校後土堤樹下猛K,看著周遭同學手捧參考書聚精會神;反觀自己清一色的課本零零落落失神落魄,不論預習、溫習備感吃力;不禁為自己的寒酸悲從中來,喟歎何時是個盡頭?沮喪間,不經意的一抬頭-曙光乍現!堤端校園邊的步兵「火力班」布農族原住民安班長正率領其轄下戰士們進行「班戰鬥教練」,前仆後繼交互掩護的向我方躍進而來,似是上帝安排的天神下凡,指點了我的迷津(詳見本報2021/07/16副刊拙作)。他說:「台灣的士官學校,可以讓你繼續完成高中學業,不但有最好的師資,而且還是公費的。天無絕人之路,條條大路通羅馬!可以另闢蹊徑,再圖進取」。 那時金門救國團的主任,是畢業於政治大學外交系的鄉賢李金塔(學校呂校長曾邀其蒞校專題演講求學過程的刻苦生涯現身說法),他特別關照我們這群中途輟學毅然從軍的苦命孩子,安排住進城裡團屬「育樂中心」側廂房舒適的寢室,還供給三餐、在此候船。並特別囑咐不坐衛生條件差、令人暈眩的登陸艇;刻意安排我們搭乘有鋪位、空調設備的《萬信輪》-雖然船體已然陳舊,鏽跡斑斑,頂浪前進隨時可能全面解體、葬身魚腹,國難當頭、物力維艱,我們仍以身在福中滿懷感恩。 養成教育: 我們在桃園中壢龍崗的「陸軍第一士官學校」接受養成教育兩年,除了不可免的軍事訓練,政府沒有騙我們-給我們續完成高中教育。從各軍徵選調來最優秀的大學以上畢業的預官,充當我們各學科的教官,用的是一般普通高中自然組的正中書局教材;由於沒有冗長的寒暑假,兩年時間密集完成一般學校的三年學程,經教育部考試、核給高級中學畢業證書。 我在金門第三士官學校分科教育時,看到《青年戰士報》(由於常助輔導長繕寫工作,他告訴我,那時兩岸進行思想工作的「兩報一刊」:我們是中央日報、青年戰士報、勝利之光;他們是人民日報、解放軍報、紅旗雜誌。隔海叫陣,平分秋色;搭配得旗鼓相當、各擅勝場)一則報導我的數學教官是少數考取公費留美的佼佼者之一的新聞,我們與有榮焉。當年國防部徵調馬防部直屬工兵營少尉排長宋炎華擔任我班數學教官,他曾是建國中學的高材生,與後來擔任行政院主計長的韋端是清華大學數學系同學。宋師敦敦教誨、惠我良多;當我下部隊奉派駐點海天一色群鷗飛處的戰地最前沿「777觀測所」展讀當年成績優異獲其獎賞的《天地一沙鷗》(洋本原名:Jonathan Livingston Seagull,美國作家李查.巴哈所著暢銷書),身歷其境,多有激勵。緬懷太平洋彼岸的宋老師,感覺他沒有遠離我,時刻的敦促我-要把握美好時光,努力向前;一時未見成果,汗顏不已。後來轉任公職,在雅虎奇摩開闢「部落格」,撰寫追憶文,被其當年一同在士校任教的教官看見,轉發給已在N.A.S.A.擔任高級工程師的宋老師,宋師透過電子信與我取聯,對當年種種記憶猶新。欣慰之餘,以其當年在成功嶺受大專集訓「預一師」的教育班長,刻苦自勵,力爭上游,業已擔任大法官、高階警官為例,勗勉我再接再厲,並賦詩一首嘉勉。可惜後來該部落格因經營關係宣告解體,不再提供空間,未及因應備份,互動諸資訊隨之散佚,空留回憶,遺憾不已。 那時學校有「績學獎章」之設,一個學年學業成績優異核給一星獎章,在我準備受掛二星獎章時,適罹眼疾戴上眼罩。記得那是一個周末,學生都在做裝備保養或環境維護忙碌不堪。我們擬於翌周一朝會受獎人員,須先在司令台做預演練習。第一總隊上校總隊長胡月彬值星,裝甲兵科的他在「嘉禾案」整編啟動後,脫離了裝甲師,既沒有編配到戰車獨立第一至第四旅去當少將旅長,也未給安排到湖口長安「裝甲兵學校」、「裝訓部」或「裝指部」先蹲後跳,落到我校來簡直死路一條。但他樂天知命,昔日帶兵怎樣不得而知,但帶領俺們小朋友好似「治大國如烹小鮮」小菜一碟,常語帶詼諧「四兩撥千金」。當他知道我進退兩難正想找人替代上場時說: 「這可是一項至高無上的榮譽啊……怎可輕易覓人頂替?此刻的你『一目了然』,不正說明你的『慧眼獨具』異於常人的稟賦嗎?」也就輕易趕鴨子上架。記得朝會正式登場時,雖說一眼「望穿秋水」,一時仍免緊張過度,失去平衡、踏階踩個落空,差些摔個狗吃屎,SHIT! 可能校長看見我的窘狀,或係不久前我隊輪值機動,他記起身著儀隊制服在其辦公室「勵士樓」執門衛、高挑身材、曾與其應答的我?在為我配戴獎章時不忘關懷道: 「金門子弟,鶴立雞群,委實難得!」一股暖流隨著雙方握手的掌心傳遞了過來,我也就忘記了剛才的失態。 看照片說故事: 看這張經歷半個世紀已然泛黃的老照片,特別要從那一天的清晨說起:先是校方教學組對今早英語課文背誦中籤學號的廣播,抽到的垂頭喪氣、語多哀嘆;其餘未中籤者莫不歡聲雷動、慶幸逃過一劫。緊接著是俺所隸屬的學生第二總隊指揮部上校總隊長的外省腔廣播:「第七大隊二十五中隊羊(楊)隊長、二十六中隊牛(劉)隊長、二十七中隊豬(朱)隊長、二十八中隊馬隊長,請即刻到總隊部參加會報。」 斯時適整理內務,我班臨窗戶邊聽最清楚,忙著間,也不知哪個促狹鬼今天未中籤心花怒放了,竟模仿羊牛豬馬諸動物的叫聲,此起彼落引起共鳴,大夥也就逐漸會意過來,也就不約而同地逐一笑開了,歡樂感染力特強、聲音不小!教育班長見不得俺們如此快活不像入伍新生,怒不可抑。開罰我們從大通鋪底下→這頭進、那頭出,再從那頭進,這頭出;為爭時間,常有兩股人潮對開、在途中迎面互撞、並與床底羅列之臭鞋陣橫七豎八紐成一團、雜七雜八、氣喘吁吁、狼狽不堪、人仰馬翻!還美其名曰「過隧道」(也有稱之為「黃埔大地震」者)!過了隧道以後,俺們除了頭披蛛網、灰首土臉、七葷八素,衣服也都似拖把一般,將床鋪底下刷了個一乾二淨而徹底掛彩了。但是,但是今天才剛剛換穿乾淨制服的星期一呢! 然後隊長從總隊會議回來了,一見這烏煙瘴氣的場面,氣不打一處來,劈頭對著教育班長一陣呵叱:「世界大戰啦?誰讓你們這麼幹的!趕快讓他們換上新制服!今天有重要貴賓來訪!把握時間,洗洗擦擦,整頓內務,萬物歸位……」再然後,蔣總統就來了,在我們第二節上數學課的時候。(上)
-
畫
童年 在白紙畫許多許多綫條 理想 可以擦了 後來 在白布 塗了許多許多顏料 浪漫,沒有預想 畫 多彩 後來,生活是一張熟宣 墨 不經意已蔓延成山水 遠看 山有色 近聽 水無聲 再後來 紙是一片一片霧白 想畫 來無影 想畫 去無蹤 現在 心空白 畫是 春夏秋冬陰晴圓缺 雷雨霜雪洪流 風雲變幻
-
錯
反覆的執著 傻勁的決心 似乎不值得 但無人說的清 不須回報 不須知道 錯就錯在 擦肩而過
-
尋龍記
壓路清晨巷弄中 驚逢地面躍一龍 歸程再覓終不遇 許是騰雲上九重 後記: 一日晨間健走,轉進一巷子時,突然發現地上有一噴水留下的「潑墨畫」,雖然它如炎夏的冰雕,很快就蒸發變形,最後消失蹤跡。但此無心之作,甚覺有趣,作此自遣,並記之。
-
禪繞心事
燦爛的陽光照耀著大地 那朵朵白雲正悠閒漫步 麟片是時光堆疊的記憶 那群聚的快樂小草們啊 隨風搖曳著正迎接春光 螺旋是我腦中互相交錯 無數個悲歡離合的故事 小果子是一顆顆的眼睛 窺視著我的一篇篇心事 水中佇立的一個個蓮藕 看穿了我的心有千千結 溫柔的藤蔓輕輕擺動著 春天的風喚醒玫瑰盛開 我心中的陽光回來了 感恩每一天的美好日子 人生路上繼續勇敢前行
-
萬銀買厝邊
金門俗語云:「千銀買厝,萬銀買厝邊。」的確,「千金難買福地居,萬金難買好鄰居。」足見厝邊比厝更珍貴、更難買,也道出鄰居的重要。 生平中住過許多地方、認識許多鄰居,很幸運地都是優質善良的好鄰。直到十幾年前,樓下娶了外籍新娘A女,起初關係良好,為了建立友誼,偶送他們東西,相安無事一段時日。 就在A女生育第二胎後的某日,對著我說:「你們家很吵。」「我們家沒有小孩,作息正常,怎會很吵?」之後又提了幾次,我自認安靜,問心無愧,不予理會。接著在自家門口與樓梯轉角處發現石頭卵,我想大概是小孩玩耍丟棄的,始終正向思考,不以為意。 安靜說吵鬧,是何意義?從未察覺A女已有幻聽幻覺的症狀,丟石頭是她反擊的舉動,本是偷偷地丟,後來愈演愈烈,明目張膽地丟,撿到什麼就丟什麼,石頭、水泥塊、土塊、電池、螺絲帽、貝殼、線香……,可說無所不丟,最大石頭十二公分,大門牆面都砸出痕跡,有時從前後陽台丟,砸到鐵窗哐啷作響,我盡量容忍,不想破壞數十年的鄰居情誼,採取跟她先生告狀,不僅無效,反而變本加厲。 某日午後,A女狂按我家電鈴,我乃衝下樓問她:「妳要找誰?」「找你呀!」「找我甚麼事?」「報仇呀!」「我們無冤無仇。」「你們全家都要砍我。」真是莫名其妙,惡人先告狀,鄰居說她得了躁鬱症、被害妄想症。 當我們回家上樓時,她會開個門縫謾罵,罵些聽不懂的話語,我的家人無一倖免。有時拿著香一直拜,口中唸唸有詞,不知何意?令我膽戰心驚、毛骨悚然。我曾告知母親,母親以金門俗語安慰:「無罪無掛,罵人袂帶」「自己罵自己收,收仔(亻因)塊空溜溜」,亦即我們無罪,罵者自收。母親再三叮嚀,上下樓梯要戴安全帽、持木棍以防身,我雖未遵照,但總是戰戰兢兢、小心翼翼,深怕突如其來的攻擊。 停在樓下的機車也遭池魚之殃,先是被潑飲料數次,不知是誰?只當是頑皮小孩灑的;接著對面鄰居告訴,A女曾以腳踹我機車,走了幾步又回來踹,另位鄰居也說A女以手機一再拍我機車,不知意欲何為?坐墊及車身也被刮。停在附近的自用轎車先是被潑巧克力飲料,車後的車牌不翼而飛,找車場主人調閱監視器,又因位處死角,查無證據。 某日半夜,停放樓梯間轉角處的腳踏車被她猛力推倒,發出的響聲讓我驚覺有異,我乃拍照存證。腳踏車的籃子,樓梯間轉角常會出現女性胸罩,少則一個,多則兩三個,問她先生,非其所有。為此我曾電話請教與她同國的大學同班僑生,放胸罩在習俗上意謂著什麼?他也不知情。也曾電話請教A女祖國某協會:「貴國同胞怎回如此猖狂?」「你們臺灣也有好人壞人、異常之人。」言之有理。也請教一位有經驗的學長,他說「對付這種病人,一是要比她兇,二是偽裝同路人。」令我束手無策,困擾不已! 在忍無可忍下,我曾報警兩次,首次來了兩位,我拿著一包石頭下樓當證物,兩警不僅不願上樓,只在樓下說了兩句:「你們是否歧視外籍,不然怎會這樣?」我們被她欺負,原告反成被告,讓我對警察形象完全破滅。第二次來了一位,比前兩警負責,還上樓訓斥一番,並說要強制送醫,她先生極力反對,理由是小孩還小,無人照料,吃藥昏昏沉沉,小孩帶丟誰負責?她見警察也無所畏懼,就在警察面前摔起東西,最後不了了之,感覺報警無濟於事,毫無嚇阻作用,反而帶來火上添油。 第二次報警時,里長跟隨而來,叫我約其先生至辦公處面談,那晚在停車場等他先生到十點,與里長交談許久,里長夫人送他一打菩薩加持礦泉水,希望藉著神力相助早日正常。 內人曾被用力一推,差點摔倒。她與對門B太太衝突許多次、交戰數回合,兩人一持雨傘,一握刷地把較量,我在一旁觀戰;有次拿出大鎖、武士刀要攻擊B太太。B太太至少報警三次,最後還是無疾而終。 隨之而來的是上鎖的信箱常被打開,信件直接落地,後來換了新鎖,雖未再遭開啟,信箱內開始出現紙屑、麵包包裝紙、樹葉、線條等莫名其妙的東西。最可怕的是頂樓還發現燒過的紙團灰燼,似乎意圖燒我房屋,我最怕莫名之火,怎麼死的都不知道?著實令我寢食難安、坐臥不寧,這個家似乎岌岌可危,住不下去了! 她心情不爽時就敲牆壁,敲得如此響亮,應是用鐵鎚;關門聲更是撼天動地,經常被嚇一跳;樓下的公用大門更是無辜,連砰十餘次,由於用力過猛,撞擊後又彈開,就算不壞,也剩「半條命」。夫妻吵架更是恐怖,丈夫壓不住氣焰,只有扛出瓦斯桶、打火機作勢要引爆才能奏效。鄰居說她是「桃花痟」,即春天發作。據我觀察,好像不分季節,想發就發,並無規律性與季節性。 她曾一天之內叫兩次救護車,說她被打到全身流血,救護人員知情後只在樓下對話幾句後便駛離。也曾住院治療,鄰居說她是「精神分裂症」(思覺失調症),每次說法不太一致。 每次見面,怒目足以懾人,似乎要將你吞噬,我不想跟她相遇,能避則避、能閃則閃,但同棟同梯,避無可避,進退無路! 為求蒐證,警方建議我們裝設監視器,隔壁三樓先裝,錄到她持棍上樓,我們安裝當日,施工人員敲一下,她敲兩下反擊,攻擊性始終存在。 住在她樓下是租客,受不了就搬走。第一戶還貼上紙條在她家大門,懇求安靜,說他太太已因失眠看精神科,最後只好搬家;第二戶也是被逼搬離。現在又換新客戶,不知能撐多久?租客有其方便性,契約到期,想搬就搬。 起初我的對門也是病患,記得某日當我推開大門,似有堵物,原來是隔壁先生躺臥門前,兩手顫抖,待其穩定,問其原由?回說學名「精神分裂症」。也真是巧啊!他們竟是同病相「鄰」,而我卻是「兩鄰同病」,機率還真不小!所幸他不具攻擊性,長期住院,終生未娶,我對他只有憐憫! 提起這位A女「芳鄰」,真是一言難盡,我真懷疑,若是真病,怎會如此聰明?懂得採取全方位攻略,無論人、事、物,幾乎無不遭受襲擊。幾年下來,我已成無膽之人,感覺時時刻刻鬼影幢幢,只要聽見響聲,立即到處查看;每天推開大門,先要觀望是否有石塊,日子過得提心吊膽! 孔子說:「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但是人是動的,鄰居非固定,難以掌控。除非學「孟母三遷」,然而在此高房價時代,房屋買賣談何容易,只能跟具有攻擊性的「不定時炸彈」為鄰,惶惶度日。
-
夢裡鄉思未曾閒
俳句343 賞畫 煙水寒 點墨成畫 念江南 俳句575 鄉思思鄉 飛雪何裊裊 夢裡鄉思未曾閒 灰白了眷念 (眷念,想念遠方的人或事物) 觀雪。下雪了,喜歡在溫暖的斜窗內觀察飄落的雪花,發現每片雪花長得都不一樣,也很好玩喔!落在斜窗上頭的雪花會慢慢滑下來,滑成很規律的路線(就像螞蟻會循著前蟻的味道前進),就堆疊成長長的雪花條,然後形成一窪窪中間有小圓洞的「雪窟」,很有「落雪成塚」,黛玉葬花,我葬雪的趣味。 雪花紛飛時,恰像澎湃大海飄打上岸的美麗浪花,一片二片三四片,一小朵二小朵的,就種出一方銀白雪花園;走在雪地上,跟隨自己的只有自己的足跡,一種清冷孤單的孤獨寧靜,是個很好審視自己內在聲音的時候……,雪花飄落的輕盈自在,不爭不急;雪花融化的從容怡然,不戀不眷,雪花短短的「雪生」恰恰示現人類「心自在」的生活禪,而且,常常詩詞文意更翻湧而出呢!。 (稿費轉贈金門家扶中心)
-
世間最孤獨的烈酒--給母親
她像是世間 最濃烈的酒 傾灑在世俗的田野上 一陣風吹來 就燃燒得轟轟烈烈 直到天幕的盡頭 她像是宇宙 遙不可及的月球 把皎潔獻給每一個行人 兀自東昇西落地運行著 卻從不剖開裡面 怕露出顛狂 嚇退所有 她是大漠 是孤江 是等待被人探索的風景 探險者們來來往往 驚嘆她的壯麗 又怕和她對視片刻眼眸 她在這世間行走 砸碎每一個空空的酒瓶 企圖用巨大聲響進行生命的演奏 不想碎片劃破了指頭 流露出的真誠的感情 是那樣滾燙 慢慢地蜿蜒成世俗的秋 於是她合上書本 不再去理會世俗的口舌 在某一個角落昏昏睡去 再做一場最後的夢 愛恨纏綿地淋漓地寫透 吻上玫瑰般綺麗的利刃 在夢裡多片刻停留 在她離開之後 一些角落裡唱起對讚歌 捧著她破碎的靈魂 從每一個碎片中窺探著 愛和自由
-
有用有機會
語言,我感覺是「有用有機會」,啥物機會咧?較袂「拍毋見」的機會。 毋過,嘛毋是有講就好,有時陣愛寫落來,嘛愛共「著的音」記落來,若無,你講按呢,我講按呢,佗一 个才是著的?尢其是拄著強欲「消失」的生活語言,較少人欲用,毋過彼就是咱的特色,敢毋是咧? 逐家先試看覓「加減講」、較捷講,當然有的時陣,其實咱是拄著啥物人講啥物話,總是有用有機會,有機會予咱慣勢用的話一代一代傳承落去,足濟祖先的智慧佇內底,向望逐家會使好好仔疼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