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府城尋獅趣
融入在地民俗文化的景點,散發特殊風情;尤其導入藝術與文創思維,更是令人印象深刻。 旅遊台南,順道造訪安平區「劍獅公園」,略呈三角形的園地,前方寫有:安平港國家歷史園區。這裡彷彿是安平地區的守護關口,十分引人矚目。 走入園區,城門對聯分別寫:台灣歷史守護神,安平避邪吉祥物。「好有特色的作品!」舉目四顧,處處充滿驚豔,這些都是知名藝術家的創作,其中以公園中心位置的「劍獅」最為吸睛,此雙面雌、雄劍獅,高約三百公分,長兩百三十五公分、寬一百公分,雄獅眼睛外圓內方,額頭鐫刻八卦造形,展現威武勇猛氣勢,並咬有七枚錢幣,放送日日見財,富貴滿盈之意;雌獅面露祥和,口含七顆愛心,寓意傳送溫暖守護眾人平安;剛柔並濟的姿容,洋溢著吉祥與安和的氛圍,巧妙的是,劍獅下方即為古樸的磚造城牆基座,彰顯守護安平古城;另外劍獅眼睛和口咬之劍,均裝有小型LED燈,帶來亮麗光彩。不論從哪一個角度拍攝,都可捕捉到美麗畫面。 「好可愛的劍獅兵團!」公園的前端有九隻劍獅,自然形成船的形狀,細看每一尊樣貌都不一樣,不但名字各異,而且所代表意義亦不同。公園並備有圖文並茂的說明。領軍的護國將軍鄭成功,象徵物尚方寶劍;殿後的是自然將軍,象徵物是艾草……等物。每尊劍獅都非常有自己的特色,連結的都是忠勇之士,生動活潑的造型十分醒目。這裡也提供了一幅大型地圖,遊客可對照台南各地的劍獅,探尋其蹤跡 ,仔細搜尋,每一處都潛藏著耐人尋味的故事。 「這裡充滿吉祥與喜樂的氣氛,有很多人來打卡、拍照,留下美麗畫面……」和在園區整理花木的志工聊天,他告訴我這個公園不大,但人氣非常興旺,洋溢著平安喜樂氛圍,有不少學生來拍畢業照,也有新人來拍婚紗照;而且這裡四季都可看到不同的花開,玫瑰、鳳凰、菊花……綻露笑靨,熱情歡迎大家。的確,用心就可帶來美麗風景。 劍獅一向被視為趨吉避凶的吉祥物,劍獅公園透過藝術為民俗文化注入新的生命力,值得喝采!
-
夜遊憶友
一輪明月高掛天中,地板上沾了一抹微光,我,曾經擁有的那份感動,不自禁飄進了被記憶遺忘的洪流裡;我,帶著憂傷,含著眼角凝固的淚滴;我,滿腦子的混亂,胡亂挖起了藏在內心深處的往事,細數那錯過的年少輕狂,不禁意洩了滿地的相思……。 黑板上老師的粉筆依然嘰嘰喳喳寫個不停,而我的心思早已拋向那汽笛聲滿斥的街道,渴望那追逐風、踏上月光的道路……噹!噹!噹!下課鐘聲終於響了,我急忙收拾起書桌上的課本、筆記,匆匆捲入書包,連跑帶爬趕到與同學約定的地點集合,一行人終於浩浩蕩蕩往今天的夜遊點邁進。一路縱馳在筆直的道路上,月光與我們為友,徐風伴我們同行;兩旁的行人道樹不時地頻頻向我們彎腰致敬,也不時地低著頭提醒我們要注意安全。 夜晚的金門海邊十分寧靜,沒有喧鬧的汽笛聲,沒有吵雜的說話聲,只有美妙的浪濤聲陣陣襲來,多日來考試煩悶的壓力一掃而空。我和好友們細數朵朵浪花聲,喃喃訴語著近日來的苦悶,望著星空點點,享受這無拘無束的大地……夜幕初垂,露水重重,心事話語綿綿……剎那間一道曙光劃破天際,嚇醒陶醉其中的我們,一群人趕緊整理滿地的垃圾,收拾起被撥亂的心緒,不得不踏向回家的歸途。 今夜,夜晚的夜十分寧靜,我呆呆望著星空,數著滿地的月光,沒有嘈雜喧鬧的聲音,只有我陷在這無限的空間裡、在這有限的時間裡,飲著那曾追趕的日月、追逐的夢想,苦入喉嚨;驀然回首,那純潔的夢早已離我遠去,今夜,我在這孤獨的夜晚獨處,你呢? 我的好友?
-
沉默的愛
愛是一種特別的感覺,因內心被愛所充滿,而感到幸福快樂。 愛有很多種,親情的愛、友誼的愛、情侶之間的愛,大大小小的愛充滿在世間裡,表達愛的方式也有很多種,而最簡單的乃是一句簡單的問候,「吃飯了嗎?」這簡單的一句話背後,藏著無盡的關愛。 但有種表達愛的方式,在我看來最讓我印象深刻,也最感動。 記得是今年三月時,當時有機會在火車站當臨時職務代理的工作,那一天就跟平常一樣站在出入口,看著往來的旅人進出,適逢假期結束,旅客都提著大包小包穿梭在月台,時間接近到晚上九點多,人潮漸漸減少了,也因為距離下班時間近了,心情感到輕鬆,這時迎面來了三位男子,一位爸爸及兩位兒子,他們站在驗票入口前,看來也是假期結束送小孩回學校啊,當時我這樣想著。 火車抵達時間也近了,突然爸爸對著孩子用手語比劃著,當時我心裡一驚,這是我第一次看到有人使用手語,爸爸不停比著手語,而孩子也用手語回覆著爸爸,火車再一站就抵達了,爸爸張開雙手抱了抱孩子,看著孩子往月台走,期間也不斷的用手語向孩子訴說著,直到看不到孩子為止。 即便不懂手語,但在這一來一往之間,我看到了很多話語,一位父親擔心孩子、關心孩子的話語,每一句關愛的話透過手語的表達傳達了出來,這樣沉默中的愛,連我這陌生人都深受感動。 回家的路上不斷回想那情景,我對我自己說:「我感受到愛了。」
-
中年鏡相
當青春被磁浮列車 無聲無息載走 想起小津安二郎秋刀魚之味 寒冷自四面包圍 透過流光鏡片 紫色的棉麻試圖翻轉歲月顏色 舔著咖啡的手,相映濃郁咖啡香 暫且讓多情微風浮漾月光 擁抱我杯影 中年沒有衰老只是 苦澀舌尖撩起青春味蕾 銀亮的髮根懸掛風中 弱冠之年愛情奇幻 紅燭與寫詩成浪蕩歸返秘境 自存在主義辨識溫柔與死亡 哀婉度過粼粼波光青春 夢想臨界點為邊緣發聲 拾穗與一粒麥子供奉筆端與鏡頭 藏身土壤想結出更多麥子
-
【小說連載】 老枝伯仔
儘管他已十六歲,且已讀高中,若以此推算,事情已過去了十幾年,他的生父是生是死早已不知去向,但阿爸卻依然耿耿於懷,對阿母憎恨的程度絲毫沒有減溫。如果想化開兩人的心結,似乎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尤其阿爸在意的是女人的婦德,倘若阿母之前真的不守婦道,有對不起阿爸的地方,阿爸罵她袂見笑是有理由的。至於他的身世以及詳細的情形,身為晚輩也不便多問,孰是孰非,真相總有大白的一天。(一五六)
-
浦邊蔡永耀洋樓
今年八月在金門日報拜閱一則陳麗妤記者的報導--「藝啟尋金--愛上博物館」,在十七日推出「親子共遊博物館--尋幽探訪話浦邊」,四十位親子參訪浦邊聚落中的古蹟、歷史建築,……。雖未躬逢其盛,想必滿載而歸、不虛此行。 浦邊是一個文化資產豐厚的傳統聚落,除古蹟外,根據《金門歷史建築影像》(李錫隆總編輯)清查:「歷史建築」多達十八處,在數量上,名列金門各村前茅。洋樓氣勢雄偉、大厝富麗堂皇,整個浦邊村瓊樓玉宇、美不勝收,一旦走入村內,足以讓人沉迷其中而流連忘返,不妨來一趟知性之旅、感受一下建築之美! 民國四十二年二月,我一歲五個月,父親由陳坑(正義)國校調任浦山國校校長,一家三口起初暫居「份叔公仔」大厝,後又遷居周永火洋樓二樓(今已拆除),由於空間狹小,住沒多久,正巧母親遇見洋樓起造人蔡永耀夫婦,蔡夫人是廈門人,與父親一見如故,也正好她們要回新加坡僑居地,就對父親說:「吳校長,我的洋樓反正空著,你們搬來住,住多久都沒關係,只要你們早晚為我祖先『燒香點火』,我不會收你們房租。」在此因緣際會下,就與「蔡永耀洋樓」結下二十年的緣分。 至於蔡永耀先生,瓊林人氏,何以蓋了一幢洋樓、一間二落大厝在浦邊,而且外加圍牆,自成一區?打探之下,有此二說,一是父親入贅說、二是祖父入贅說,無論哪一說,都是入贅浦邊趙氏,因此蓋在浦邊,自是無可厚非、情理所在,由於兩棟建築歷史悠久、風格獨特,均列歷史建築,可謂實至名歸。 《增廣昔時賢文》云:「山中也有千年樹,世上難逢百歲人。」故金門俗語云:「有百年厝,無百年主。」厝能屹立百年不墜,而人難有百年之身。一幢樓厝,幾番易主,極為尋常。 拜閱一些歷史建築的書刊,只有簡略概述硬體部分,如建築名稱、座落地址與創建年代,換言之,只談靜態的樓厝,不談動態的人事,靜態的樓厝單純不變,易於考證;而動態的人事則複雜多變,後人難以追溯。因而一般的歷史建築書刊,對此部分著墨不多或是付之闕如。 日前特地前往臺北市「迪化二○七博物館」參觀「老房子新生命─二十五個老房子的故事特展」,其中有一個「金門水調歌頭民宿」,於清乾隆年間起建,展品標題有句話:「房子本身沒有生命,是來住的人給了古厝本身生命力。─顏湘芬」,觀後頗有同感,現在我要說的正是這棟洋樓「來住的人」。因而為洋樓說故事,著重在住者人事的異動,而淡寫樓厝的建築。 浦邊蔡永耀洋樓,創建於一九四五年,即民國三十四年,母親時年十七歲,親眼目睹該樓一磚一瓦的堆砌,根據《金門洋樓的外廊樣式》(聶志高著),將它歸類為「三凹壽番仔樓」,二樓中央部有三拱圈外廊,廊內右側有大灶,樓上樓下各有客廳一間,兩側計有四大房,即是大致的輪廓與格局。 蔡永耀洋樓人事部分並不複雜,在這七十四年間,易主三次,約略分為三個階段:初期是「屋主自住託管階段」,自新屋創建的前八年,是屋主夫婦自住,由於旅居新加坡,住期不長,斷斷續續。中期是「吾家租借居住階段」,約略二十年之久。後期是「趙氏子孫居住階段」,迄今住了四十六年。 吾家承蔡永耀賢伉儷之眷顧,有幸一住二十年,讓浦邊成為我魂牽夢縈的故鄉,也讓我以「浦邊人」自居自傲,這都得拜蔡氏之賜,雖云吾家朝夕燒香點火、維護洋樓有功,但比起讓吾家有個遮風避雨、寬敞舒適的棲身之所,前者已是微不足道。 在這二十年期間,吾家從使用一廳一房到二廳三房,即是這棟洋樓的一段故事。記得在我年幼時,二樓右房是父親闢為何浦教師的宿舍,含樓上客廳、外廊也是恩師使用的空間,我們很少上樓,也不敢隨意上樓。記得許金龍、許清堯、薛永義、洪文章、鄭藩山、許榮緒、蔡水木……諸位恩師都曾住過一段時日。樓上左房則是堆放雜物,至於樓下右房是一間「神秘的境地」,長期房門深鎖,從門縫窺探,全是塵封已久的家具,小時候對於這間「密室」還有些許的畏懼與遐思! 走進大門,矗立著左右兩支潔白大理石圓柱,每在炎熱溽暑,我會打著赤膊抱著光滑冰涼的石柱「消暑取涼」,右柱右側是上樓的木梯,底下有二、三階石梯是我低年級時的「書桌」,每天放學,便趴在這裡寫功課,接著看「四郎真平」漫畫書。木梯下面空間,擺著廚房用品及兩組炊具(火雞),火雞之後角落是陶製大水缸。左柱後方是一張長方形原木餐桌,是吾家三餐用膳的地方,餐桌後面是一張長形桌子,上面擺著兩個鋁製臉盆,是吾家的盥洗處。客廳正中央有中案桌及屋主列祖列宗祖先龕。樓下客廳可說是集客廳、餐廳、廚房、盥洗室於一處的地方。圍牆內一大片的門口埕是吾家兄妹得天獨厚的活動場所,在此度過甜蜜的家庭生活。 八二三砲戰期間,吾家三兄妹各為七、四、一歲之稚兒,為了家小的安危,父親在樓下左房之後方,以四個汽油桶為柱,厚門枋為頂,上鋪海蚵殼,又在正上方的二樓地板鋪上一層約二十公分的海蚵殼補強,以便在逃避不及的危急下,充當臨時避難所。八二三過後,父親立即清除乾淨、恢復舊觀,這是使用一廳一房的階段。隨著我們兄妹的成長,恩師的搬離,吾家才真正使用二廳三房,也是吾家最寬敞舒適的階段。 在烽火連天的歲月,吾家洋樓難以倖免,曾經命中兩次宣傳彈的圓型後座,其中一枚後座自空旋轉而下,重力加速度,直接穿透屋頂,而後回轉穿牆衝出屋外;另一枚發生在父親住院期間,直接打中二樓弟妹的床鋪,所幸金章表弟自台返金,弟妹陪他尚未就寢,兩枚均未穿過一樓,家人安然無恙,感謝老天保佑。事件過後立即僱人修補,這棟如生命共同體的洋樓,吾家視如自家,平日打掃清洗,過年粉刷維修,盡心盡力、呵護珍惜。 兒時的浦邊,駐滿軍隊,洋樓二樓正面外牆,軍人以白色油漆刷上「整齊清潔」四個大字,門前一道泥土圍籬,軍人在上面以小石小貝鑲成部隊隊徽與精神標語,為這段歷史留下見證。 在吾家居住這二十年間,屋主未曾返鄉探視,起初是屋主舅父「墻伯公」來收房租,後來是瓊林堂親「慈叔公」來收,雖云屋主未有收租之意,而親戚卻有收租之心,母親從不與人計較,照付房租,從未拖延。 民國六十二年,吾家依依不捨地搬離人親土親的浦邊,離開恩重如山的蔡永耀洋樓,來到後浦自購住宅,並將洋樓完璧歸「趙」,回歸趙氏子孫─王世振、趙麗珍伉儷自住,四十六年來未再異動易主,日前電話得知,由於洋樓年久失修,已有漏水現象,人員未再進住,聞之頗為感傷! 這棟洋樓,如今「年逾古稀」,在外觀上,難免有斑駁之跡、滄桑之容,每次返鄉,必定探望數回,眷戀不已,對於蔡永耀賢伉儷與洋樓本身的恩情,感恩不盡,永誌不忘!
-
幸 運
傍晚環繞著公園外圍慢慢跑著,眼看著台北101開始亮燈,點亮夜裡的城市。一個人跑著,總覺得寂寞,沒有人在身邊。跑累了,緩緩走進秘密花園,找了張石椅躺著翹起腳,呼吸愉悅。 自在地發呆、靜思,思緒漸模糊,葉子已轉黑,還想遍尋一點綠。微風不來,悶熱一陣陣,額頭的汗水滑過眼角。螢火蟲有沒有偷偷看到,然後飛去遠方的她身旁,代替我綻放憂鬱的光芒,驛動她的心? 弦樂團來訪這座城市的時候,一位團員即興演出台灣歌謠,當場聽到她的中提琴獨奏,情意真誠動人,我也對於她的演出驚為天人,大力鼓掌叫好,只是當時並不知道她的名字。 由於念念不忘她的即興,再透過網路交叉比對搜尋,好不容易發現她的名字,那時的她似乎還沒展露頭角。之後,時間不知道過了多久,某天跟朋友不經意走入音樂酒吧,竟意外看到女孩表演訊息的偌大海報,幾乎震撼了我的心。 主辦單位稱她是樂壇新星,這意味著,不只我高度評價,其他人也有相同感受,可說受到萬眾矚目。我能看到這樣的資訊,心境煥然一新,不再踏著沉重踱步的離去,如同作家張愛玲筆下的九莉在早期相遇男主角之庸,洋溢喜悅之情,甚至,我可能比「羅馬假期」男主角還要幸運。 說起「羅馬假期」,它實在太揪心、太傷痛,我更對奧黛麗赫本與男主角最後的互動有著深刻印象,公主最後的眼神,從微笑到憂傷,分成好幾個層次,首先是釋懷,那是經過情緒整理後壓力的全部釋放。 再來是全然信任,公主意識到男生也真正愛她。比較特殊的是,奧黛麗赫本用她的深層意念回應這個愛,因為她知道,身分的巨大鴻溝,愛情恐怕無疾而終,而成熟與幼稚互相拔河,從沒停止過,呈現出原生的憂傷、成熟的愛,在某種意義上是對制度的尊重。 「愛情本無物,羅馬留塵埃。」那個塵埃,不是一輩子,就是心碎,奧黛麗赫本的眼神彷彿在永別摯愛,只在乎曾經擁有,能愛這麼深的,一次就夠了……。 人生有時很幸運,因為再次遇見某人,遺憾變得無足輕重,這樣想著,心情放鬆不少。綠葉在遠處燈光的烘托下,尤其在沒有半點微風的時候,乍看之下像一幅寫實主義的畫作,畫家細膩又帶點風格。
-
雨落花
雨裡,你翩然落下 依舊艷麗如朝霞 一朵落下、二朵落下 伴著幾滴歡喜的淚在你臉頰 眾多的紅霞 你永遠是我心目中的最終的天涯 我的懷抱 也是你最溫暖的家 管他外頭風繼續吹、雨繼續下……
-
【小說連載】 老枝伯仔
假如萬枝那個老鬼想通了,或是海山想要她這個娘,麗姍想要她這個婆婆,哈哈,縱使用八人大轎來抬,她也不會去!如果沒有女主人一起去敬酒,難看的絕對是林萬枝那個夭壽填海!春蘭坐在房裡愈想愈氣,竟然忘了煮飯。直到屋後傳來鞭炮聲,意味著喜宴已結束,才感到飢腸轆轆。然而,當她準備煮點地瓜來充飢時,海建卻突然現身,而且端來一小鍋賓客吃剩的雜菜說:「阿母,明如阿姆要我端一些雜菜來給妳吃,妳快趁熱吃吧。」 即便從鍋裡飄來雜菜的香味,裡面亦混合著各種不同的菜餚,而且還有一個她平常喜歡啃食的魚頭,加上肚子已餓,看到這鍋雜菜理應高興才對,她但卻不屑一顧,逕自往廚房走。 海建見母親沒有接過去,就把它放在餐桌上,甚而再次提醒:「娘,妳快趁熱吃吧。」 海建話剛說完,只見春蘭氣呼呼地走進來,端起鍋子就快速地往門口走,然後猛力地潑出去,氣憤地說:「我春蘭餓死也不會吃人家吃剩的雜菜,就給狗吃吧!」說後轉身回房,「砰」地一聲關起房門。 春蘭如此的舉動,簡直讓海建看傻了、也嚇呆了。母親會如此地生氣,或許有她的理由,但她現在正在氣頭上,不知如何來安慰她才好。於是他拿起掃帚和畚斗,逕自把地上的雜菜清掃乾淨,再倒進廚餘桶裡,而且也提醒自己不能說出去,以免破壞海山哥的喜事氣氛。雖然他與海山哥同母異父,但海山哥並沒有把他當外人,對他呵護有加。而沒有一點血緣關係的阿爸,起初不能接受他,慢慢地已把他視為己出,跟親生父親並沒有兩樣,可是對阿母卻恨之入骨。 一旦別人在他面前提起阿母,阿爸就罵她是袂見笑的臭查某,還說她討契兄、偷生囝。當然,他知道阿爸所謂的偷生囝,指的就是阿母和別的男人偷情而生下他。 (一五五)
-
【心靈百感交集系列】天旋地轉的人生
十幾年前了吧!如果有過這樣經歷的人就會認同以下的這句話:「當金錢的迫切需要以及可能會危害生命健康」,讓你只能二選一時,我相信還是會有不少人選擇「金錢」而把健康忽略為「次要」!理由是:「如果今天沒有收入,明天可能日子就過不下去了,而健康的損害不至於讓生命馬上消失」。 常言道:「年輕時怎麼仗著身體健壯,而輕忽或糟蹋健康,等到初老時(五六十歲起),身體健康就怎麼回報你、折磨你。」真的所言不假!但,當正在接受回饋的初老者把這個些經歷和教訓告知年輕人時(不要常吃傷害身體的飲食,不要常熬夜、過勞……),但他們也不太接受!我們年輕時是否也這樣?俗話說的:「不見棺材,不掉淚!」雖然有人或有時是環境所迫無奈!但身體的回報是不管這些的。現在也只能趕緊調整做好身體保健! 我在四十幾歲人生最拚的階段,由於長期的壓力和過度勞累,以至於健康出現了警訊!「頭昏暈眩」是那時的常態(經常喊地震)。要是早晨睡醒輕動手足,就開始頭昏甚至嘔吐,就知道不妙了,有時扶著牆壁強忍著起來吃藥。曾有一回出現最嚴重的「天旋地轉」,嘔吐不止!幸虧當時小孩還未去上學。 知道自己健康亮起紅燈,所以訓練孩子危機處理!要小孩趕緊打電話叫救護車送到醫院急診室;當救護人員把我抬過樓下中庭時,感覺整個天空和大樓都在旋轉。還有一次是「血崩」,在醫院量到的血壓降到四十幾,我體驗到什麼是「魂不附體」的感覺!(這是小孩國、高中階段,對他們而言也是很大的擔心恐懼壓力)! 若回想起孩子在國、高中那幾年,我中年驟然失業,小孩的學費、補習費、生活費和房貸,等等的沉重負荷壓力,真是不堪回首!也讓孩子跟著受苦,這是我的人生前所未有的經濟考驗,和從小不缺吃穿,婚前被號稱是家裡的「小富婆」,從不識缺錢的愁滋味,有著「天壤之別」! 年輕時曾在朋友面前自我調侃說自己是個「心無大志」的平凡人,不如她們!我的人生哲學「素而不俗,平而不淡,悠悠自在」。能好好當一個相夫教子的家庭主婦也不錯!而老天卻覺得我的人生觀太無趣!婚後沒幾年身邊的兩個「天兵」就把我推進「魔鬼訓練營」,給我來一段「天旋地轉」的人生磨練,承擔一家公司存亡關鍵者。婚前怕被套牢的現成老闆娘不想當,卻被迫開店當起女老闆把自己套得更牢! 「半路殺出的程咬金」。在自己親人經營的一家面臨倒閉危機的公司裡做個「空降主管」接下公司主導權,費盡心力力挽狂瀾,承老天保佑得以扶正;因為我是跟那艘大船綁在一起的小游艇,大船沉了小艇也難獨活。 叫人更難過的是,我花了將近四年的時間和員工們一起努力打拚,還清積欠員工的薪資和所有負債。這是我們那位寶貝老闆用不到一年時間的公司擴充轉型,搞出來的近千萬負債(用開雜貨店的理念,妄想經營大超商)。我們花了近四年的心血讓公司重新穩定下來,這中間看清世間冷暖的歷程,並非三言兩語能道盡! 在還有票據法的年代,我們寶貝老闆捅這麼個爛攤卻不曾有跑「三點半」的經驗,這是我很後悔的!他沒有記取教訓!在公司經濟最困難時,看著一張張「應付票據」的面額抱頭發燒的是我,而讓他處理財務危機,最後可能走入地下錢莊。就如會計所講的,我們像在過五關斬六將,尤其對我這個不曾開過公司,不曾用過支票的人。 我要會計帳目清楚,隨時提醒我公司三個月內的收支情況,提前做好財務調度。公司能存活下來是佛神菩薩的保佑和員工的同心努力,非我這個「初生之犢」者能耐!我憑藉的只是之前學的一點點財經概念。 在公司的帳簿上由負債轉為盈餘存款時,正打算更新公司的機器設施(影帶已在無線電視台播),欲購進當時要價一台六十幾萬的廣播級剪接機以提昇品質,不料錢卻被人善良老實,心卻很「好高騖遠」的寶貝老闆拿去作轉投資。新的子公司大半年過去了未見任何進帳,所有公司租金、設備、人事費用……全由母公司負擔,讓這家康復才二年多的公司再度受傷。 要不是當時孩子小上下學要接送,在自己親人公司,孩子較能照看得到,又有沉重的房貨負擔,我真想跳槽隨他去搞。分公司結束了,眼看著被拖累的母公司經濟再度陷入困境,社會景氣變差,公司業務也萎縮了,一起打拚的員工一個接一個無奈的離職,我心好痛!對那些好的員工內心總有一份歉疚! 我們那位眼高手低,打不死的「九命怪貓」老闆,不思挽救這家二三十幾年的母公司,一心一意要再創新業,「下大賠大,下小賠小」自己卻仍沒搞清楚失敗的問題出在那裡?!最後,我也氣得跟他拍桌子大吵一架,把公司丟還他,隨即離職。母公司在不到二年後,真的走入歷史了!而這當中他的再創業又砸丟了超過一千五百多萬祖先留下來的血汗遺產,還背負卡債! 而中年驟然失業,家庭經濟重擔壓肩的我,時間不容我有多少選擇空間,最後自己創業開店,雖然所賣的是不費什麼勞力的「品味」商品,但,在資金短缺的前提下,打底的前幾年也相當的辛苦經營。而這個店,把我一捆綁又是十幾年了。唉!試問人生能有幾個「黃金歲月」?
-
太武山上的仙人掌
妾本多刺 生來人疏 荒漠野嶺自榮枯 一朝雷動風雲起 乘雲御風遊寰宇 歇太武,暗驚喜 眺景太湖 慵登泰山 羈淺人不識 誰讚賞?百花千蕾 路邊獨自芬芳 黃昏近 遊人遠 唯有西海叟 一笑回眸 解我千年愁 註:「西海叟」為筆者自稱。 (稿費捐金門大同之家)
-
最後的道別
老江大學期間曾養過一隻狗,屬瑪爾濟斯品種,毛色雪白,模樣相當討喜。 那隻被喚做雪麗的愛犬,陪伴著他唸完大學,及至成了家,又和一雙兒女成了親暱的玩伴。 雪麗有項絕活,就是能將額頭抵著地,把頭當定點,然後將圓滾滾身軀繞著轉上好幾圈。如此不歇地轉呀轉的,直到筋疲力竭方罷手。當跨步行走時,總因過度暈眩而腳步顛簸、身子左傾右斜,破表的滑稽模樣,每每換來家人們的狂笑。 然而隨著年紀增長,雪麗的身子已不若過往健朗。聽力開始退化了,聽不到家人進門的腳步聲;視力也逐漸模糊,看不清咫尺處置放的狗食。昔日如狡兔般靈敏的身形已不復見,取而代之的是更多喘息、嗚咽低鳴聲,讓人見了都為之鼻酸。 牠也曾試過想再繼續討好家人。但每次只要轉上幾圈,總是踉蹌難堪地撲跌在地,癱軟到無法爬起。幾次之後,牠也氣餒到不再嘗試了。 又過了幾年,有天牠被老江在腹部觸摸到了硬塊,送至動物醫院檢查發現是腫瘤。但因為牠太老邁,有開刀喪命的風險,因此也只能留置醫院做減緩疼痛的治療。 突然某日從醫院傳來了噩耗,雪麗往生了,讓無法見上最後一面的家人個個哀痛逾恆。 那後幾日,兩個孩子天天癡望著在床榻旁的雪麗睡窩,嗅聞著絨毛墊上的殘留氣味,只想把這股熟悉味道深深烙印在腦海裡。 那天,老江正翻閱相簿裡的雪麗照片,一旁的妻子低頭摺疊衣物。 當老江看得入神時,卻隱約地感覺到有東西在眼前飛舞。他放下相簿,定睛一看,原來是隻全身純白的蝴蝶。 他下意識的伸出雙手,想讓蝴蝶停駐掌心,但瞧那蝴蝶似有靈犀,乖巧的遂了他願。 只見那蝴蝶一對複眼迎著他晃動了幾下,隨後將頭顱輕觸在掌心上,接著扭動著腹尾,如陀螺般的轉上了好幾圈。這讓他詫異,呆愣了好一陣子,似曾相識的感覺霎時浮上心頭。 「是雪麗!牠回來了!嗚……牠永遠是那麼的貼心。」在旁的妻子流著淚。 「寶貝!你要安心的離開喔!下輩子好好投胎到好人家去,我們會永遠記得你的。」老江心疼的柔聲對牠說。 忽見那白蝴蝶緩緩的飛離了掌心,穿過了半掩的窗檻空隙,悠悠的消逝在漆黑的夜色當中。此時他倆都相信,那雪麗也和他們一樣,再也了無遺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