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失 依
她的母親平日熱善好施,又努力的工作,但卻因一時的糊塗,染上了賭癮。 家人都勸她說:「十賭九輸」還是別沾染上這種嗜好免得成癮,她總是覺得無所謂,只是閒暇之餘打打小牌消遣吧了,大家又何必這麼大驚小怪? 而她萬萬沒想到,在輸贏之間竟成了她的日常生活中必然的一部份,要是那天沒有這種消遣,就好像感到渾身不自在;她更沒想到那些輸贏之間,會招致自己和家人之間的橫禍、嫉妒、覦覬和詐騙…… 一堆紛紛擾擾沒完沒了的煩惱,但,她的母親卻還是樂此不疲,令家人很困擾。 最後她的母親,終於賭輸了所有的家產,準備狠的放下這個家庭,離家出走。 這是多麼令大家驚訝又心痛的事啊! 就在一個狂風驟雨的晚上,母親提起了一只老舊的皮箱,躡手躡腳的準備離家出走,卻一不小心引起了家中的老狗的狂吠,母親一時慌亂,就迅速的想逃跑,不料卻被阿嬤給看到,很生氣的要她站住,並告訴母親說:「若是妳離去了,就別在踏入這個家們,我沒有妳種媳婦……」。 後來,母親頭也不回的快速離去,她捨不得母親的離去,努力的扯住著母親的裙角,隨著母親的腳步快速的移動,雙膝本來由跪地而變成了托行,當時早已分不清是雨水還是淚水,雙膝早已沾滿了泥濘和托行時的瘀傷。她聲聲淒厲哀求著:「阿母呀!您不要走 …… 我會聽你的話! …… 阿母! …… 」母親閒她囉嗦,就一時情急狠狠的甩了她一巴掌,要她別阻擋著去路,後來,母親便叫了一部計程車,軀車離去,她和母親就此永遠別離了。 當時,她的心中不知那來一股強烈勇敢的力量,讓她下定了決心,將來一定要好好的挽回母親對她的離去的心。 於是第二天清晨,雨停了,一早起床,晴空萬里,她手持了幾柱清香和阿嬤一起到祠堂去祭祖,隨後也帶著幾只行李與家人辭別了。 她坐著北上的火車到台北找工作,隨著火車的晃動不知不覺的來到了台北,走出車站,一眼望去,車水馬龍,人生地不熟,她心裡只想要一家便宜的住處,好讓自己今後有個歇腳之處,她走了很長的一段路,終於找到了租屋處,一進門就拋去沈重的行李,累癱的躺在床上,後來,她開始看著報紙,找尋起工作,但,最後打了許多電話後,便又失望的沒去面洽,因為她想要做的工作,都因自己的學經歷不足夠,而被對方給拒絕了。 也許蒼天的眷顧,經過幾週來沒找到工作,她失望的無語漫步在街頭,心想:「這樣下去該怎麼辦?」想著,想著 …… 眼眶便紅潤了起來,後來她再往下走去,突然間在一家工廠前面貼著:「誠徵作業員,數名,學經歷不拘……」令她又驚又喜的燃起了希望。 她終於找到了可以勉強餬口的工作-在一家頗具有知名度的電子公司當作業員。 於是,她打了電話回老家和阿嬤報告好消息,並且還告訴阿嬤在台北生活一切平安,請阿嬤放心,而,阿嬤在老家裡也感到很開心。 因為公司裡有提供膳宿,她假日也佷少出門消費,有時都配合公司加班,她每個月把薪水一半寄回家給阿嬤,另外一半則當作是學費,她努力的將高職夜校的學業完成了。 因為她平時待人處事和氣,深得客戶和同事們的讚賞,後來再某一個機會中老闆決定請她到財務部工作,數年後她又完成了大學畢的學業,最後公司決定進升她擔任主管職位。 於是她又存錢和貸款努力的在台北買下自己的房子,不再租屋渡日,她的生活算是安定了下來。所以她想把老家的阿嬤接上來住,可是阿嬤卻覺得還是住老家鄉下比較適應,所以捥拒了她的要求。 日子就這樣飛也似的過去了,如今她的年紀已過中年,她變成了一家公司的女性負責人,而她的阿嬤也因年事已高,往生了。 她有時會突然想起那失去多年聯絡的老母親在何方?有時心裡會有些懷念,但有時也會充滿著怨尤,所以,她對自己內心想法感到十分掙扎和矛盾。 因為母親的離去帶給她很多的失去和不幸,也帶給她在同儕之間感到自卑而不知所措,所以她多半是過著孤癖又獨立的生活,除了工作上的伙伴之外,平日生活裡很鮮少與人往來。 而到了假日之餘,她就去道場,去聽師父們講經或是靜坐,沈澱自己的心靈。有一天她在一本善書裡找到了自己人生一直想得知的答案。 那書上是這樣寫著的:「……在芸芸眾之中,萬般諸法,皆脫離不了『苦』這個字,離,是苦,想,是空,空便是苦,普天下之眾生,誰無苦?只有放下一切,方能解脫思慾中的苦…… 」。 所以,當她看完那本書之後,頓悟了! 她終於全然放下對母親的憎恨,她雖然失去了母親的照顧而感到十分的痛苦,但是,她卻是得了「自在的歡喜心」。 她感到心中非常的法樂自在和感恩蒼天這些年來對她的眷顧。
-
工作三則
一、給年輕人一個機會 職場如戰場,也如球場,如果補進來的人才是即戰力,那確實是能補強原有空缺的不足,或許還能提升整個團隊,所以,不少公司開出來的徵才條件幾乎是即戰力等級,要幾年經驗以上,是否有相關學經歷,或是有擁有哪些能力與證照。 會要求職場即戰力,當然是想讓進來的人早點進入狀況,也讓自己的團隊不會因為一個人而耽誤流程,可能也是有過相關歷練的人比較能掌握一定的工作節奏,這些都沒有錯,只是要求職場即戰力,還是有些迷思。首先是組織風氣沒有改革的契機,剛補進來的職員為求融入團隊,可能會把原有的想法放在一旁,跟著公司的要求去作,而如果原有的組織風氣有些問題,就沒有改革的契機。再來,即戰力的表現可能會因公司所調整,原先的能力可能有一百分,或許到了新環境,只要發揮五十分就好,這樣表面看起來是人才的人,卻很難讓他有所發揮。 更重要的是,許多有潛力的人才無法進入職場,找工作時,絕大多數都需要經驗,而剛出社會的新鮮人,最多只是打工經驗,或到職場實習的過程,他們是有可能成為職場上重要的新血,卻因許多規定或條件所綁死,連面試機會都沒有,當然他們需要受訓,訓練需要時間,但如果能力夠好,說不定學得很快,做的更棒。 畢業季來臨,許多新鮮人又要面臨下一個階段的挑戰,其中一個選擇當然是進入就業市場,但畢竟僧多粥少,又有重重限制,自己並非被視為即戰力的一群,所以很吃虧,希望職場給新鮮人一個機會,一個友善的環境,他們定會好好表現。 二、閱讀,找尋工作意義 工作,是人生一個重要的部分,但不是絕對。而人生有每個階段所要做的事情,都有不同的方法去完成,絕非一成不變。不過,人們總是對許多事情剛開始抱持著好奇心,進而找到方法去達成,然後再接受新的事物。可是,有人認為工作也是如此,如果有標準作業流程,就照著做不會錯,但長期下來,會使人產生倦怠。 那樣的倦怠感可長可短,有輕微也有嚴重,都衝擊我們的人生。此時,我親身經驗最好的方式是閱讀。閱讀讓我認識新的世界,吸取更多的知識,對於原有的工作也有不同的解讀。更重要的是,找到新的工作意義,發現那些以為是一成不變的事,其實都包含許多細節,有很多事情都是我們未完成的,等待我們去開創。 閱讀,讓我們走進許多人的心靈,無論是偉人、名人或達人,甚至是普通人,他們面對工作的態度各有千秋,也都樂在其中,他們也曾遭遇我們所遇到的困難,而早就提出解決之道,所以,要跨越職業倦怠期,不妨從閱讀找尋新的工作意義。 三、勤於工作記錄 避免忘東忘西 朋友說,由於事情太多,他最近常忘東忘西,甚至忘了上司交代的重要處理事項,因此覺得很懊惱,跟我討論解決之道。老實說,我也曾跟他一樣,有過這種情況,剛開始我也覺得不知道怎麼辦,事情一多,就很緊張,深怕會忘記沒有做到。 後來看到同事使用電腦做工作記錄,將每天做的事情以及預做的事情通通打進電腦,然後連線到手機,如果事情還沒有做,就會提醒自己,這樣他就不會忘東忘西,而且也知道自己做了什麼事情。我便跟他請教使用方法,學習了幾天就上手。 我發現認真做工作記錄之後,忘東忘西的情形減少了,同時遇到很少接觸的業務,也能從中得到資訊,也了解現階段的工作狀況,所以這個方法是一舉數得,一來每天都會從手機提醒自己,二來也能將工作流程完整的記錄下來,十分便利。 我將這個方式告訴朋友後,他也嘗試的去做,雖然起初很不習慣建立工作記錄,但後來協助他一起建檔後,他才了解工作記錄的重要性,同時他也推薦給他的朋友,讓大家都能有效率與記錄的完成工作,不會忘東忘西,而是認真地面對。
-
烏 桕
綠蔭欉中一瓣紅 翩躚烏桕惹秋風 莫言霜降了無趣 更有丹心情意濃
-
單手度日
自從右手腕遭受到骨頭碎裂以來,我過的生活就是單手度日的了;這大半生都是手腳健全地活著,也從未想過這樣的日子會降臨到我身上;但是當我在下班途中被一輛疾駛的摩托車從側面追撞之後,我就被迫加入單手度日的行列了,也才體會到殘障者們的不方便和辛苦!除此,我把它視為上天對我的另一次磨練,包括讓我更懂得如何規避交通上的風險。 一開始就是很不習慣,右手腕被包覆著石膏,做為固定之用,這宣示我的右手已失去了自由,不再能夠像往常那樣隨心所欲地做動作,包括在洗臉、淨身、刷牙的時候,乃至於最基本的穿襪子,都成為一種較高難度的挑戰!一次次的無奈之後,我好像學會了只用左手就能夠穿襪子的技巧:不必像雙手穿襪子那樣順暢快速地進行,而是先套上去一小截就好,然後踩在地板上以便固定之,此時「踩」的這個動作就取代了平常右手所做的了,然後向上拉起與調整到服貼舒適,這也是在這段非常日子裡才能夠深刻體驗到的! 打開瓶罐密封的蓋子,此一簡單動作對現在的我真是高難度的,必須藉助於牙齒或是剪刀,如果是剪刀,對象是寶特瓶,就用刀的刃部切開瓶蓋下方連接的細絲,就不必再勞累自己的手去扭轉瓶蓋了,也更容易開啟。 常去的店家的老闆們看到我這樣子,臂與肩之間懸掛著輔助用的吊袋,都用關心的語氣問我說:「你怎麼會變成這樣?前幾天不是還好好的嗎?」這令我感受到人們對於弱者在口頭上的關懷。有店員還主動地幫我把選購的牛乳瓶蓋打開再旋上,讓我回到家裡想喝的時候輕易就能夠喝到瓶內的牛乳。
-
塞納河
鑽進童話的斯德島 尋找羅馬酒神失去的夢── 隨老饕沿香榭麗舍 品嚐櫥窗時尚 借畢卡索的眸神 量度巴黎歌劇院地窖的神秘 乘流粼小舟── 尋找傳說的魅影 當一隻白鴿 飛過淡彩油畫的黃昏…… 艾菲爾鐵塔回首一流恨水: 愛香頌的情人── 不要靠近塞納河畔! 墜入熱戀處 易分手!
-
【小說連載】 老枝伯仔
想不到這個死鬼竟然不懂得珍惜,她只不過和張老師相處幾個月而已,他卻嫌她討契兄,主動和她離婚,自願過著沒有性愛的日子,這又何苦呢?因此,他的人生絕對是黑白的。 今天海山長大將結婚,身為他的母親,沒有不高興的理由,即便萬枝仔那個死鬼不讓她去參加,但在能力範圍內包一個紅包祝福新人也是應該。據說新娘知書達理、秀外慧中,想必日後見面也會和海山一樣叫她一聲「娘」,總不致於像萬枝仔那個死鬼那麼無情吧!春蘭咬牙切齒地放話,一旦將來他死後,雖然有兒媳披麻帶孝送他一程,但老娘絕不送他上山頭,更別「數想」有未亡人伏在他的棺材上幫他「叫苦」與「哭苦」。(一五一)
-
容顏
爬滿歲月足痕的容顏,殘酷的以人們不能忍受之姿佇足於世,於是,世間之人便開始驚慌失措!開始想方設法,為自己的容顏修理門面;於是,許多虛假的面目便騰空而出,以欺騙的伎倆欺騙著世人;甚至,裝扮偽善的假象,無止境的欺騙善良的人們,讓那些真正善良的人們,誤以為那些偽善者,才是真正的「大善人」!我們的社會就是充斥著這樣偽善的風氣,以致,人們便「見怪不怪」,也因此,而讓野心者,利用如此的矛盾,來迫害我們社會、國家的安危。 認清千奇百怪的容顏,是現今社會任何一個人生存的條件,想要在現實社會立足,這是最基本的功課!同時,為了與咱們身處同環境的其他同胞,能有「同舟共濟一條心」的精神,就要互相包容、互相友愛,這絕非嘴邊講講而已,這是誠心誠意的合作無間,每個人的容顏之上,都書寫「誠懇」兩字,沒有政客的奸詐;也沒有處心積慮的算計,只有平實無華的臉面,這也是為何:人類能夠如此平和無爭的,繼續在地球上綿延不斷的理由。 時代在變;人們的思想在變,加上科技發展的日新月異,在醫療方面的發展進步之下,竟然可以讓一個人的容顏拜科技之賜,而隨心所欲的改變容顏。身體髮膚受之父母,豈不會愧對父母,「孝」之道理何在?叫人難以理解!拋開傳統的迂腐,科技肆虐的今天,連一個人的容顏,也可以隨心所欲的捏揉成型? 那,人的靈魂呢?如何安置?也就難怪現今社會亂象不斷!因為,人的價值觀改變了:大部分的人只注重外觀;毫無內在素養!將來的人類會是什麼型態?人人都仰賴AI功能生活,即連人的容顏,也都可以仰賴AI科技「統一製造」。那時候,人類,還需要DNA嗎?有統一的容顏,有一定規格的容顏,有你/妳,想要的容顏,到時候,大家都一樣了!一樣的容顏就沒有了個人的特色,這樣的容顏妳會要嗎?如果你/妳的愛人是這樣?你/妳會真心誠意的愛上他/她嗎? 母親,雖然是一介鄉下婦女,然而,卻是十分重視容顏的裝扮,母親的容顏歷經歲月洗禮,從年輕時候的貌美亮麗;到現在臨近90歲的容顏,每每遇見若要出門?一定得臨鏡檢視,她常常訓誡我:一定要先把鬍子刮一刮,不要像沒人管的羅漢骨一樣!」向來總是不十分注重邊幅的我,任由鬍子滋長,每次母親望見便要念我兩三句。母親經常說的一句話是:「人家看你的外表不知你有錢沒錢?但是,你外表邋遢,人家一眼便能看出,最重要的,那也是一種對別人的禮貌與尊重」。 也許是向來一個人生活慣了;也許自己沒有傳承到母親的美德?在母親視線之外,我仍然鬍渣滿臉,一副「流浪漢相」如故,有一次,回鄉省親,匆忙中忘了顏面上的鬍鬚,待我臨時發現,已經快要面見母親!還好附近有超商,飛奔奪命至洗手間整理容顏,躲過一次嚴重的母親責罵! 2017年底,我的新書發表會在港都高雄舉行,母親興奮地說一定要親自前來參加,當天才蒞會的母親,和我家人齊坐一處,遠遠望去,只見母親的容顏有異!後來才知曉:母親臨行前兩天,突然「顏面神經」失調,弟弟本來勸她別勞頓奔波加重病情,然而,她老人家卻無論如何一定要來與會,向來十分重視容顏的母親,為了我這「流浪漢」兒子的新書發表會,不惜自己「容顏」病苦,不辭長途奔波,母親的慈愛令我動容!從此,我不再一副「流浪漢」容顏面世。
-
百年的夢
之一、四月望雨的想像 一個受聘於台北師範助教授的客家人,遷居到艋舺,攜家帶眷的妻兒中有個三歲孩子,他就是日後歌謠之父-鄧雨賢,他在十五歲時,就被鋼琴、小提琴、曼陀鈴深深吸引,而接觸西方樂器。這個帶著音樂細胞的學生,日漸成長,最後專攻音樂作起曲來。歌手純純傳唱他的歌謠,為他的歌注入了生命力,這些樂曲,後來被日本人霸佔,改編成軍歌。 鄧雨賢心生不滿,日益悲憤憂鬱。聽說這就是他英年早逝的原因之一。 他過世之後,後人整理歌謠,找出經典代表作:四季紅;月夜愁;望春風;雨夜花,而以這四首歌名取下第一個字,「四月望雨」因此而來。 他曾經親筆寫下的曲稿,親自與家人合影的照片,被大量展示在2018年11月15日起,為期近一年的剝皮寮歷史街區。 展區內可以看見純純唱歌的曲目與年代,那是鄧雨賢生命中最圓滿快樂的其中一段時光吧?純純哪裡知道,她正在傳唱一個音樂不朽的世界。 之二、黑膠鎖住音樂,一片片的圓形歲月 「四月望雨」的環境雖然乾淨卻很古老,架子上還有圓形黑膠唱片,它們一片片把空間排列出熱鬧感,標籤圖騰代表陌生年歲。還好我們有熟門熟路的工作人員解說,聆聽一個年代的風華絕倫,讓我們津津有味。 隨著人群向深處走去,一轉彎,就看見一半肅穆,一半可愛科技的內部文創走向。來自東南亞的旅客,不約而同地往試聽區走去,彷彿有一場演唱活動即將展開;彷彿半世紀前的歌手仍無敵青春,風姿綽約走上舞台;彷彿全場粉絲掌聲響起,迎接結束之前歌詞曲調作者的答禮致謝;雨夜花的悠揚乍然開啟。 那一片片的圓形黑膠,鎖住的是音樂,還是歲月? 肅穆的一半,好像從不曾走入歷史;科技構圖的另一半,又好像是永遠不懂滄桑,皆屬人間。 我的目光游移在陳年的相片上,感受歲月的印記。刺骨的,是因為冬季裡斜飛的風雨,還是節奏迴盪過的快樂,已經離開? 之三、舊城區看歷史 萬華區的剝皮寮在清乾隆28年「西元1763年」,已有店屋型態的街區從聚落形成開始發展,把都市的繁華提升到了極致,歲月,其實也見證了這條老街的興衰。穿梭其中,平民、士農與工商,在街上交易買賣。腳踏車與三輪車,則因為是有效率的工具,可以迅速無誤的抵達目的地,完成輸運的任務,大街小巷都看得到它們的蹤影。大部分的三輪車都是收費的,乘客往往是具有消費力頂端身分的貴族。為了證明財力,許多貴族在下車時多付出小費給車夫打賞。後來,某些弱勢族群也在這裡,成了等待施捨小費的乞丐。 身體裡都有著懶惰基因的我,無法去評論乞丐是否好吃懶做,他們跪著或坐著或躺著,在人來人往的街角或路口乞討,隨身攜帶的木器瓷皿,裡面安放著幾枚少少的銅板硬幣。輕視的、厭惡的、憐憫的、或善或惡的眼神,是如此強烈,卻又如此短暫。投擲硬幣後走開,不過也就是幾秒鐘罷了。 緊緊相鄰的老松國小,感覺就踏實多了。在綠樹成蔭的廣大校園,民國五十年代,那裡是全台灣人數最多的小學,輝煌時達到萬人,學生們在此飽讀詩書、孜孜不倦。鐘聲在上課下課時間啟動,男男女女的嬉笑將老松點綴出永不寂寞的四季。生育率逐漸下降,現在,只剩教室比學生還多的風景。 剝皮寮歷史街區屹立不搖的商店、小學、小吃店到古蹟建築物。我沿著當年飄揚「四月望雨」的街道走,還可以想像當年家家戶戶播放黑膠唱片的快樂,輕羅小扇,「四月望雨」伴著溫暖的午後,令人沉沉睡去。 冬天的風雨很寒冷,為這些歷史的磚瓦與紅樓,沖刷出潔淨的色澤。拱形設計的建築騎樓相連,聚集東南亞旅人足跡;仍是日據時代,鄧雨賢先生的音樂在此地膾炙人口。 之四、在水面下,悠游 據說農業社會百姓都喜歡哼哼歌謠,那麼,除了歌謠,宗教信仰應是另一種精神寄託吧?幾十步路遠的龍山寺,雕龍刻獸的圓柱木質,鞏固廟宇。 「觀世音的蓮花座下。」電視節目主持人說:「蓮花座下是戰爭空襲時人們躲藏的地方。某次敵軍轟炸前夕,居民在躲避時遭遇蚊子攻擊而紛紛返家,因此,當觀世音菩薩像被異常摧毀,也降低了爆炸過後的傷亡。」就是這個故事嗎?國泰民安的廣場上,龍山寺的信徒們心誠則靈的祭拜,香煙裊裊元氣十足,四處飄散而去,好像都能把這些心願送達天堂。 龍山寺的人工瀑布氣勢磅礡,是許多攝影師趨之若鶩的地方,可是,我還是喜歡魚群。看肥肥錦鯉左右進攻,自由自在,牠們想去哪裡呢?小時候的我也喜歡透過水流看魚群;溪流、河水、湖泊、魚池或海洋,水岸邊的我站立著小小身影,揣測牠們的想望。 也許是我想不到的願望吧?關於魚兒心態。這些孕育萬物的水源,大小寬窄不一,溪口、河口、湖口、海口都不倦奔流,像魚兒堅忍不拔的生命力。
-
紛飛的白雪
緩步前行 在雲天交會 繞過 季節的更替 溪水幽然有光 心中久藏的溫暖 落在 無邊無際皓皓
-
【偶得笑話分享】 停耕與噴霧器之補助
這是一則金門當地發生的真實案例,由行政單位某長官在一次旅遊中說的金城南門里公所某位幹事對南門里民廣播:「各家戶請注意!各位鄉親大家早安大家好,好消息來了!自今天起,凡是需要申請『噴霧器者』,這一項可申請補助台幣5000元。另外一項是申請『停耕者』,這一項可補助台幣3000元,請各家戶如有需要者,請於上班時間攜帶身分證或戶口名簿及私章來南門里公所辦理申請登記,感謝大家。」 翌日上午,一位年近八十的老太太拄著柺杖走進里公所而且大聲嚷道:「幹事先生!我已經有將近三十年的老毛病,就是每晚都睏不去,睡不好,感謝政府如此愛民德政,請幫我申請一項睏不去(噴霧器)可補助台幣5000元,另外一項申請停經(耕)者,這項亦可補助台幣3000元。」聽完這位老太太的話之後,弄得在場的人都大笑不已。
-
手足情牽幾何
從小看著父母在日晒雨淋中奔走農作的辛勞,手足間從小到大懂事貼心,感情和睦,吵架的次數屈指可數。 求學上班後,大家分散各地,成了家,更有各自的家庭要適應與照顧,也只有在相約回娘家時,才能多聊聊;娘家庭院的廊下,總有著許多手足間溫馨美好的回憶。 先生家有四個兄弟,未成家前,每個人買東西常是多買幾份以分享著,彼此海派豪爽;隨著各人不同的讀書生涯,落異地生根,聚少離多,更珍惜相聚的機會。 婚前的手足之情,單純濃郁,彼此關心的舉動總溢於言表。 婚後,姑嫂、妯娌、連襟等姻親之間,每個人家庭成長背景不同,逐漸磨合之下,也影響原本手足的價值觀,例如理財觀念、生活習慣、教育觀念或信仰不同,於是齟齬慢慢在手足之間無聲的擴散。不過這些都是必然的小改變,最怕在於錢財的借貸、作保的問題,及父母生病時的照料,往往是親人間的最後一道防線,有時就考驗手足情。 曾經有一度父母住院開刀,需要照護時,在北部的手足和唯一在南部的姐姐之間有不同的想法,邊奔波邊討論,幾個家庭幾個人不歡而散了幾回,大家各退一步,磋商了許久才找到共通的方法。 也曾經先生必得為一心想當老闆且多次經營失敗的大伯、小叔作保,牽連的不是只有手足情,而是幾個家庭的餘波盪漾。 手足之情可以多親,手足之親可以多久,在於家人間彼此的體諒與包容,如果情淡了,唯一牽繫著就是年少時,手足間那曾經相依又相攜的守護,而其中點滴的懷想與思念將會在年老時,兒女成家後,留我孤然一身的心中,溫暖的徐徐迴盪著。
-
【小說連載】 老枝伯仔
而林萬枝那個死鬼,被關了八年過著沒有性愛的日子,出獄後又沒有女人可撫慰,她不相信他是一個坐懷不亂的柳下惠,壓抑的性不必靠女人來紓解,一旦儲存過多的賀爾蒙,只好透過夢遺或自慰來紓解了。像她這種體態豐滿長得又不難看的女人,人家張老師對她是一見鍾情,兩杯高粱酒下肚後就抱她上床,然後脫光她的衣褲,以他火熱的舌尖,舔遍她身體的每一個性感地帶,繼而地一翻身,充血的陽具直入她盈滿春水的湖泊,讓她享受到無窮盡的性愛樂趣。(一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