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貓來起大厝
筆者長年蟄居鄉下小農村,幾十戶人家的村落,真的可說是窮鄉僻壤,沒有超商、沒有紅綠燈、沒有十字路口斑馬線,更沒有招牌店家林立,連唯一賴以維生的柑仔店近年慘淡經營幾乎無人光顧也收攤了,機車轎車太方便了,只需發動引擎三五分鐘就到鎮上熱鬧市集,市場商店琳瑯滿目要什麼有什麼。 因為地處偏僻村落,不少流浪貓狗進駐,毛小孩如何引進?人類的私心,愛貓狗成癡,養多了照顧不來,當然就找窮鄉僻壤小村落放生了,像我居住的郊區小村落就是丟棄毛小孩的最佳選擇,一兩隻三五隻成群結隊,從小小毛小孩到成長為大大貓狗速度驚人,只要村民沒認真驅趕,住下來的就成為村里貓狗,農田廣闊是狗狗活動場所,貓咪就不同了,絕對會找屋簷牆角躲避,也並非人人討厭驅趕,總有幾個村民會將剩飯剩菜分食,貓咪也很慷慨大方分享,長此以往就會成群結隊了,不經意就會發現這戶人家多了幾隻貓,那戶人家也多了兩三隻,更誇張的是哪戶人家的院子十幾二十隻,一到夜裡就精彩熱鬧了,貓聲此起彼落好不擾人清夢。 台灣俚語:「豬來窮、狗來富、貓來起大厝」,或許是老一輩的順口溜,造就貓狗猖狂肆無忌憚到處走動,有得吃有得玩有得住,毛小孩的天堂一點都不為過,既然貓狗來會大富大貴,不只有錢還可以建高樓大廈呢!都什麼年代了,村民中的耆老還是深信不疑,年輕世代多花費、有份工作有收入,生吃都不夠了、還要養貓狗、還可存錢蓋房子?車貸五年,房貸二三十年,捉襟見肘入不敷出者眾。 人和人之間再怎麼和樂相處偶爾也會意見相左動肝火怒目相向,何況是貓狗,時不時可聽到狗兒互嗆狂吠,貓兒飆罵喵聲不斷,平房屋頂上經常貓兒大戰,雙方人馬一不小心就掉下來,視若無睹在院子裡繼續開戰,三更半夜萬籟俱寂貓聲特別驚天動地,屋瓦霹靂趴啦彷彿要破了似的,一個不小心滾落下來,不拿竹棍驅趕就未免太造次了,一隻往東奔跑、另一隻向西狂奔,還有東南西北搞不清楚,差點往屋裡竄,在後院撞見了,就繼續下一回合大戰,不小心撞到其它貓狗,要嘛就是各自亂竄東奔西跑,不然就是再戰一回合,狗兒就不同了,狂吠亂叫幾聲,到底是嚇貓還是驚人啊! 小時候的三合院住家更精彩了,冬夜寒冷瑟縮暖被窩裡,野貓大戰不只是屋瓦上有戰場,視若無睹床上蚊帳裡有人,雙方打得火熱,一間又一間逐一追趕,從頭頂跑過從腳邊鑽過,囂張行徑已經令人忍無可忍,應該說很幸運沒在蚊帳內逗留、沒在臉上亂抓留痕跡,令人狐疑的是每間房門都關緊上了鎖,貓兒如何跑進屋內追趕跑跳碰?幾十個年頭了,娘家手足聚會仍然會提起童年大通舖上被貓兒驚吵的冬夜,我們百思無解,貓兒如何逃進屋內追跑的?難不成貓兒軟骨功了得! 近年工作忙碌之餘總會偕親朋好友前去鄰近村落關懷訪視獨居長輩,孤寂落寞的身影最欠缺陪伴,爺爺奶奶們幾乎有個共通點,總會養隻貓兒狗兒作陪,長輩再怎麼日子難過一定不會餓了他的毛小孩,更有阿公阿嬤家貓咪十幾二十隻,都是呼朋引伴一起來吃喝進住的,還有狗兒數隻到處躺臥趴睡,古人的「狗來富、貓來起大厝」,似乎不合時勢了,至於豬來窮,因為農業社會家家戶戶皆養豬為副業,如果有五爪豬就認為是上輩子當人不認真,這輩子投胎當了牲畜是來討債的、理當放生由牠自生自滅,加上豬的食量驚人,只負責吃喝沒有什麼貢獻度,貓狗會抓老鼠會看家防宵小,然而目睹獨居長輩家幾乎無長物多雜物,如何富?如何起大厝?平安健康過日子就是富有了,光是一天兩三餐供給貓狗吃就垮了吧? 母親生前最常訓誡的話:「腳踏實地守本份,認真做憨慢開,勤儉卡有底。」還是得靠自己,雙手雙腳萬能,勤能補拙,與其癡心妄想貓來起大厝,倒不如勤儉持家最實際,看貓兒大戰、聽狗兒狂吠、雞飛狗跳,為汲營人生增添樂趣也是美事一樁。
-
看!新春的太陽…… ─靜思「不將不迎」
每一年的假期,度假的人們常會去四處走走,看山、觀海或賞日。試問,新年的太陽還是原來的太陽嗎?過了一年之後,我者還是原來的我嗎? 新春假期,吾人得以放鬆心情,在太陽下反思過去一年,甚至過去幾年的人生重要事件。單身女性友人莉莉,在安靜默想中發現去年和三年前,共有兩位適婚齡異性友人,不約而同,對她提出同樣的請求。此請求讓她得知,他們是否願意當她真正的朋友。 他們共同的要求是,希望她能撥出時間,隨他們去找某位算命神準的大師。由他們幫她負擔昂貴的諮詢費用,讓大師將她的未來的發展算出來,說給他們知曉。雖然爾等未曾明言,此舉之結果勢必成為他們的重要參考,用來決定是否把她列為進一步深交的結婚對象。 當時她未曾思考,均在第一時間婉拒他們的好意。一則她是基督徒,不能算命;再則,若緣於算到她的未來將飛黃騰達,才將她列為進一步來往的婚戀對象,那麼,此種勢利眼的圖利婚戀關係,不要也罷。 莊子《內篇應帝王》第七篇有段話說:「至人之用心若鏡,不將不迎,應而不藏,故能勝物而不傷。」此「不將不迎」的人生境界瀟灑自然,令人心生羨慕,真朋友理念契合、互相珍惜、扶持,而不是看著你有出息,才矯情與你多來往、談婚嫁。觀察世道趨勢,趨吉避凶乃人之常情,像古人論婚嫁之前先合八字,現代人講究自由戀愛,少有人再迷信此傳說。若走極端迷信術士之言,恐怕自誤誤人;論到將來之事,何必急著知曉?那只有徒增煩惱,實非必要之舉。 吾人擇友或擇偶首重心地善良光明,個性相契合、談得來,至於有無財富地位,不是核心價值,放在後面一起綜合考慮即可。總之,經營友誼,自在就好。莉莉的靜思偶得,有助於內心澄明。新的一年,除了平安喜樂,願有心人都能從更整全、精準的角度理解周遭事物,進而自我提升到「應而不藏,能勝物而不傷」的怡然境界。 太陽無論今年或去年,一樣升起一樣降落,即使烏雲或黑夜阻絕,他一樣是太陽,一樣在照耀,只是人們領受不到,或換成另一半地球的人感受其光與熱。人類對未來的好奇,其實不用算命,安靜下來,也能知道,或許太陽正在另一面閃耀,但是,時候到了,一定會轉過來,向吾人的方向照耀,其發光之本質不變,無論貧富貴賤均分受其光。真朋友不因貧賤相見棄,不為富貴而諂媚,體會這一層至理,距離「應而不藏,勝物而不傷」,就不遠了。 新的日照新的我,抑或原來的太陽,照在原來的我?只有自己最知曉。
-
年
相傳遠古時代,有一種兇惡怪獸叫「年」,平日裡藏居深海,每逢新舊歲際就出來作怪,糟蹋莊稼、傷害人畜。有回再次現身危害村民時,被一戶人家門窗上的大紅紙和爆竹聲嚇跑,從此家家每到除夕當天,都會貼上紅色對聯、燃放炮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隔天大年初一,人人穿著新裝出門道喜問好,處處恭賀新年平安快樂。 年獸故事,百聽不膩,年復一年,越發歡喜。因為從大人手中接過紅咚咚紅包袋防身壓歲時,不免打心底兒感謝起年獸來,因為有牠,才有紅包可拿,才有新衣鞋穿。年紀漸長,明白年獸是個傳說,但農曆歲末闔家團聚圍爐佈新帶來美好的歡樂時光,卻是真的。 民間風俗流傳至今,只要有華人的地方,春節過年都會以紅色物品作為裝飾,鞭炮、煙花、舞獅和敲鑼打鼓,寓意驅妖趕怪、祥瑞高照,熱鬧節氣很有意思。記得念小學時,習寫書法是必備課程,而謄寫春聯是大展身手兼成果驗收的絕佳時刻。 春、福、滿、吉、喜、恭喜發財、吉慶有餘、迎春接福……從單字到四字佳言到上下聯與橫披,一年四季行好運、八方財寶進家門、家和萬事興……自己親手裁割紅紙與研墨書寫,客製化又別緻,更有風味。 台灣習俗,大年夜(除夕)的前一晚是小年夜,很多人家在這一天就開始圍爐、準備祭祀。猶記得剛嫁作新婦時,不知道小年夜晚上十一點即除夕子時,得拜天公以表對神尊敬之意,熟睡之際聽到廳前霹靂啪啦聲響,驚恐是否記錯時日,弄清楚節令習俗後,才知道妯娌們早已處理完所有事務,當時真糗。 新春,在現代社會通常是指正月初一到初五,然而自明代開始,新年節慶一般要到正月十五日元宵節之後才算結束,甚至有些地區,還有「沒出正月就算過年」說法,所以這「年」的歡欣節慶,綿綿長長。 有年開學正值元宵前後,學校在禮堂教室周邊佈置花燈與猜燈謎活動,將民間俚語鄉土諺語及腦筋急轉彎謎題融入,師生玩得不亦樂乎,新年氣息裊裊飄盪,激化課業活潑學習,舒緩不少開學壓力症候群。 元宵節,亦稱上元節,又叫小年或春燈節。這個農曆新年的第一個月圓夜,別具意義,祭月、賞月也喜迎春降人間,是農民祈求豐收的日子,初期是點火把,後來發展成點篝火、掛燈籠的習俗。而元宵節的主食是吃圓仔,不管是用搖的元宵或水煮的湯圓,鹹甜皆宜的美食小吃,光想像就垂涎三尺。 採購年貨時,我亦隨俗買了花生、紅豆、芝麻三種口味,花生:好事發生,紅豆:鴻運高升,芝麻:薪資廣進。年,吃在嘴理黏黏答答,甜在心裡吉祥如意,一如《穀梁傳·桓公三年》所述:「五穀皆熟為有年也」,希望新的一年,諸事豐收熟稔。
-
客家人的年俗
清朝康熙廿三年(1684年),清朝將臺灣納入版圖,客家先民從廣東嘉應州(梅縣、蕉嶺、平遠、興寧、五華一帶即四縣客家人)、汀州府(福建長汀、武平、永定、上杭一帶)、潮州府(廣東大埔、豐順、揭揚一帶)、惠州府(龍州、河源、紫金、海豐、陸豐一帶即海陸客家人),來臺拓墾,臺灣客家人年俗相似。 客家人年俗通常有:一、入年掛(入年價或假)或是落年假:即從農曆十二月二十五日起開始過年,各家清掃房間,鑼鼓樂隊開始敲打響徹村莊,趕辦年貨,準備三牲;祖堂或神案前,必須終日燃香,表示點長年香,隆盛人家夜不熄燈,直至出年掛;習慣要封壟封碓,不可說不吉利話、不罵人、不打人或打破碗盤等。 二、儲存食物:各家除準備豬雞魚三牲外,還要準備很多食物,例如到鄰居排隊以磨石磨成米漿、升火蒸製各種米糕、甜粿、發粄、紅粄、煎粄、麻花、蘇花、米程、蘿蔔糕、紅龜粿和粄食等。 三、貼春聯:除夕前,每家祖祠祠堂門窗、家畜養殖所在等皆要貼上春聯和門紙,以示除舊布新景象。 四、除夕日(客家話叫做年三十):當天凌晨先設高檯拜天公;天亮後,大家挑著三牲、香火、鞭炮分頭跑;上午到村莊各廟宇如土地公廟、三山國王廟、媽祖廟、神農大帝廟敬神,名謂完神,其意在感謝眾神明在去年一年保佑;接著全家大小在放有茅草和茉草洗澡水中沐浴,其意在一是淨身以迎接新年到來,二是新年初一至初三都不能洗澡,免得洗掉身上財氣;午後或傍晚,敬祖公、祖婆在祠堂;敬神、敬祖後,全家到正廳吃年夜飯或飲守歲酒,燃燭放炮稱為辭年;通宵達旦點燈,稱為點年光;敬神、敬祖的三牲供全家團圓吃年夜飯之用。 五、年初一:除夕深夜至初一凌晨,即今年與明年交接時,即所謂交時及交春,此時(六堆四縣客家人)或天亮(北部海陸客家人)要放鞭炮,並向祖先奉茶、點香,通常不入睡的叫守歲;然後吉時到,即時開門迎接財神,約一個時辰;當財源滾滾進滿後,又要立刻關門叫守財;一般習俗為留住財氣其後三日不掃地。 六、賭紙牌:客家人家裡平日不准賭博,但農曆過年期間例外,大家賭紙牌、搖或擲骰仔、十二馬力(即押一賠十帥仕相十二門)、跌狀元簽、二十一點萬曆排等消遣;目前,政府為社會治安,禁止在人多地方或私宅、隱密地方聚賭。 七、轉妹家(回娘家):「年初四、節初六」即過年正月初二至初四日、過節五月初六日,出嫁女兒抽空回娘家探親與家人團聚。六堆四縣客家人通常選在過年正月初二回娘家。 八、舞龍獅:過年期間,各個客家村莊都有舞龍獅隊出現於各家門口或公眾場合如廟前祈福,家主人或廟公包個紅包打賞,是一種尚武精神。 九、出年掛:年初六(北部海陸客家人)、年初五(六堆四縣客家人)「出年掛」新年到此接近尾聲,各行各業放鞭炮開張大吉了。往後,還有初九「天公生」,正月半即十五「元宵節」。 「過年到了,收冬過年」、「有錢沒錢,娶個老婆好過年」今昔年前結婚熱潮,似乎也已形成一種優良的習俗,增加過年前的熱鬧氣氛;過年,小孩有壓歲錢可拿最高興;平常忙碌的大人,難得偷閒個幾日,讓身心舒暢一下;目前雖已由農業社會進入工商業社會,以上年俗仍流傳在民間,真是好事一樁哦!
-
轉妹家
啥是轉妹家?就是老婆回娘家嘛! 台灣人說回娘家,其實真沒有轉妹家語意和文字上的貼切,因此個人真的很喜歡轉妹家這個詞。回娘或老婆的原生家,都是轉妹家。 小時候有一首歌,揹起了小娃娃,回呀嘛回娘家,娘家遠在山呀嘛山腳下……。 沒錯,外婆家就在高屏溪對岸的山腳下。當年跟著媽媽回娘家,那可風光了。黃家大千金是村裡第一位嫁給公務員的女孩,婆家雖然是高屏溪對岸的大家族,但不曾下田耕作農務的大小姐鐵定難容於妯娌之間。當年奶奶一聲令下新婚四十天後,就和老爸一起搬進市區的宿舍免去農務的辛勞。 轉眼間,這「轉妹家」的大事,也發生在咱的身上了。 古人說得好:「死老母路頭遠,死老爸路頭斷。(台語)」 雖然大年初二是嫁出的女兒轉妹家的日子,但自從岳母岳父相繼離開人世後,「轉妹家」這三個字似乎變得十分陌生與心酸。 轉妹家找誰呢? 依習俗帶著夫婿孩子到墳前憑吊一番,接著呢?兄弟姊妹們聚一聚吃頓飯又各自走人! 漸漸,「轉妹家」變成每年兄弟姊妹聚餐的日子。 大姨子當年出國留學時就拿了綠卡,接著結婚生了兩個ABC直到父母過世,也就只回來那幾次而已。 美國的月亮好似沒有比較大比較圓,在那兒一樣得辛苦討生活,近來夫妻兩人輪著回國,原因也在於經濟問題,畢竟來往的機票旅費等,一個人總比二個人省多了,何況國外歸來總得帶點伴手或等路吧?一人對眾人那樣的花費著實驚人。 那一年為了等待這位大姊夫,初二轉妹家延至初五進行。 時間的流逝平常的日子或許感覺不出來,但在年節相聚時您不得不承認,一年不見「您又老了」! 娘家大哥前幾年經不起病魔騷擾,早早逃往蘇州賣鴨蛋去了。所幸,大女兒已為人師表,二女兒也回母舅家的公司開工上班了,小兒子今年已經拿到碩士學位,正在軍中盡國民義務提槍轉大人。 二姊早已不在人世,不談也罷。 三姊呢?唯一的兒子在周遊日本、美國之後,終於回到老爸的公司,在光陽機車謀得一職,滲進接班梯隊當中,更妙的是也娶妻生子,讓他中華電信退休多年的娘,在家含貽弄孫。 小弟是內兒科醫生,雖然年紀最輕但也走入壯年之列了。 咱們老婆排行老四,不夠老嗎?至少已經優退兩三年了,這老不老呢? 一轉眼間,大家的孩子都長大了,都已離家開創自己的前程,往年轉妹家時孩子們嘻哈吵鬧的場面,雖然還好似昨天的光景,但眼前卻是個個亭亭玉立。 時間真是半秒也不停留呢! 想當年啊……新婚第一年轉妹家時,身為最小女兒的老婆大人已經挺著一個大肚子,此刻的女婿在下本人在體貼賢內助上若表現的不太得體,除了岳母的不悅之外,還可能還招來一家兄嫂姊妹外加三姑六婆嬸姨一干人等的數落圍剿呢。 當第二年揹起了小娃娃轉妹家時,那老婆大人一上車就呼嚕大睡,任那小娃娃時而嘻笑時而哭鬧。更甚的是司機大哥我,還得不時脫離車陣路旁暫停,餵奶換尿布! 當把那賢妻喚醒過來時,她的固定台詞是:「車程裡她睡,等回到娘家她帶孩子讓我安心休息。」多麼為丈夫著想的賢慧妻子呀! 再度尬進車陣緩慢的前行,終於回到娘家了。經過熱烈的恭喜拜年下放紅包之後,不是該咱這年輕的爸爸休息的時刻了嗎? 躺在老婆未嫁之前的床上,當睡神來襲即將會見周公之際,怎得身上爬著那精神奕奕調皮可愛的女兒呢? 老婆說,她要找爸爸呀! 我的天呀!還不滿週歲就會說要找爸爸呀!何時生了一位天才娃娃怎不知道呢? 不是說好到家就讓我休息的嗎?這下還得當奶爸,讓她們一家團聚的細說東南西北呀?那回程這賢妻還是要睡,咱這年輕的爸爸一樣得一路的換尿布餵奶呢? 今天大年初二,清晨醒來……唉!提筆寫下: 〈初二轉妹家〉──台語 新正初二查囡日 有爸有母後頭轉 無爸無母路頭斷 人間悲喜滿街頂
-
有相聚就好,不必拘泥年初二
最近看醫藥版,說過年前,不少人有焦慮症;有位婦人,因為連續十二年初二不能回娘家(婆婆說初二小姑要回娘家,家族大相聚,要她留著幫忙煮團圓菜),現在自己娘家老父逝世,只剩母親,她想初二回娘家陪母親,卻又迫於婆婆規定,心中壓力大得不得了,心情幾乎要崩潰,還得看精神科醫師。 此位婦人的情況,在我家姊姊亦相同。姊姊五十年多前結婚後,因為婆婆很強勢又傳統,小姑又有三、四個,初二都要回娘家,姊姊是長媳,就被規定初二要留著在家幫忙大煮特煮團圓餐了;然後初三、初四又要祭拜祖先,等能回娘家,大概都初五、六了 好在被我三哥稱為「天下最好的婆婆」的我母親,(因為她對媳婦們總輕聲細氣的,在家媳婦,初二也都按習俗讓她們回娘家的)我認為也是「天下最好的親家」。她體諒姊姊的苦衷,不會要姊姊初二回娘家。但她也是傳統農家出身的人,為了習俗,初二一早就派我為欽差大臣,帶著禮盒,騎著腳踏車或50cc小機車,到兩公里外的姊姊婆家,向親家拜年、請安,順便口頭上邀請姊姊回家。這就代表姊姊回娘家了。這工作我從高中做到大學,被母親差使了幾年,自己也頗感有壓力呢! 現在我兩個女兒結婚了,我和老妻已不時興要女兒初二回娘家了。我們總在過年前,找個餐廳全家聚餐一次聊聊,就算女兒回娘家了。過年時,老大回高雄婆家過幾天年假,你總不能要她初二專程從高雄先回台北娘家,再回高雄吧?老二住宜蘭,若年假長,初三、初四要來台北玩玩,隨時也都可以呀! 過年就只是個團圓相聚的日子,今年春節假期有九天之多,隨時都可回娘家,不必太拘泥「初二一定得回娘家」呀!現在年輕人愛出國旅遊,說不定以後連過年全部不在家的也都有了,咱老人家想通了,就瀟灑些,千萬不要為這些小事而看精神科了!
-
生肖打油詩
十二生肖鼠為首 馱他參賽是大牛 猛虎靈兔排後頭 神龍騰雲是祥獸 小蛇吐信人發抖 駿馬馴羊堅毅夠 猴鬧天宮愛嬉遊 牝雞司晨鬧不休 不離不棄是忠狗 豕在簷下家富有
-
偶爾調皮一下
計畫趕不上變化,昨晚與兒子一起辛辛苦苦,從自家菜園拔了些地瓜葉回來,準備今晚下麵使用,可是好像大家都串通好了似的,個個都在LINE裡留言「不回家吃晚餐了」,今晚只剩下我孤單一個老婦人在家中獨自吃晚餐。 人愈多愈喜歡料理,人愈少我愈不愛下廚,所幸今晚就以零食及水果當晚餐隨便果腹。 每次兒子女兒正餐前想吃點零食或甜點,都會被我唸「不可以」,免得正餐吃不下,可是輪到今晚只剩自己一個人時,忘卻了平常的虎媽模樣,乖乖把自己退回到小女孩時期的心態,沒有媽媽管的日子翻箱倒櫃找零食解饞,看到冰箱一包吃剩的黃金魚及鱻魚小零嘴,見獵心喜的我即鎖定它倆當成為我今晚的菜餚,把手機也放到桌上,一邊吃著零食,一邊看Youtube影片,平常不准小孩做的動作「一邊吃飯一邊滑手機」,現在家裡四下無人的情況下,沒有人會導正我的行為「不正確」「不可以」,心裡那原始真面目的我,就悄悄登場了! 人都是好逸惡勞的,因為身分不同,時間不同,地點不同,把我們鎖在某一個角色裡,定型了,制約了。可是今晚那把大鎖被撬開,頑皮的小女孩跑出來了,跑出來做一點小放鬆,踫碰跳跳與許久不敢碰的零嘴相遇,那種滋味真值得回味啊! 那年代,細細數來應該是三十年前了,「抽」那玩意兒是「五角」抽一次,我最歡的零嘴是一種紅色的豆干,吃起來像稍厚的紙板,很「唰」嘴一口接一口,愈吃愈順口,像極了今晚的小零嘴「鱻魚」。翻閱它包裝盒上的成分,根本沒有所謂「魚」的原料,可是吃起來的味道卻真有魚的鮮味,此刻我心裡明白這一定是化學食品來騙人類味蕾,可是它就是這麼好吃啊!何況人生只能活一回,若為了多活幾年而那個不吃,那個不碰,只能呆呆站在美食前發呆,哪能稱得上享受人生啊! 不管啦!今晚的我只想亂吃一通!
-
己亥年談卡通中的豬
金豬獻瑞,豬報平安。性情溫馴、繁殖力強的豬,自古就是生活安定、財源滾滾的象徵,如:中國字「家」的造字本義,就是能畜養豬隻的穩定居所。在2017年推出的賣座動畫電影《神偷奶爸3》中,神偷奶爸格魯的雙胞胎弟弟德魯,就是靠著養豬事業,擁豪宅、開名車,富可敵國。歲次即將邁入生肖屬豬的己亥年,相信新的一年將是招財進寶,豬事大吉! 胖嘟嘟的豬雖給人好吃懶做的印象,卻也非常溫和討喜,是童書中常出現的角色,如廣為人知的英國童話「三隻小豬」中,雖然豬老大和豬老二皆貪吃、愛睡,但豬老三可是很勤勉踏實,且故事的結局,豬老大和豬老二經過房屋被吹垮、差點被野狼吃掉的教訓後,也變得勤勞認真了。著名的神話小說《西遊記》中,豬八戒雖然貪吃好色,屢次闖禍,但也憨厚單純,對師父唐三藏忠心耿耿,為唐僧西天取經立下了汗馬功勞,最後被封為「淨壇使者」。以上兩個歷史悠久的故事,都曾多次改編為卡通版本,陪伴孩子度過快樂的童年。近代也有幾部以豬為主角的卡通,廣受喜愛,列舉如下: 一、老實忠厚的「豬小弟」(Porky Pig) 出生於1935年的豬小弟是華納卡通人物之一,經常戴著紅色領結、穿著藍色外套,像個小紳士。他的性情有點害羞,說話有點口吃,有時會被朋友捉弄,但他並不計較,仍然溫和友善地對待朋友。在1996年真人與動畫結合的電影《怪物奇兵》(Space Jam)中,豬小弟、賓尼兔、傻大貓等與「籃球大帝」麥可‧喬丹組成籃球隊,阻止了一群外星怪物吸取NBA球員的球技、企圖綁架卡通人物的邪惡計畫。可見豬小弟雖然平常給人膽小、不敢據理力爭的印象,但遇到重大危難時,為了幫助朋友、拯救世界,卻能克服內心的恐懼,與同伴們團結合作,義不容辭地挺身而出,真是個有禮貌、有雅量又講義氣的好朋友。 二、勇敢正直的「紅豬」(紅■豚) 在1992出品的宮崎駿動畫《紅豬》中,男主角波魯克原本是一位傑出的義大利飛行員,曾經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的空戰英雄,後來由於反對法西斯主義,不願加入軍隊成為法西斯的打手,所以刻意下咒讓自己變成豬的模樣,隱姓埋名居住在亞得里亞海上的一座小島,成為一名賞金獵人,專門對付為非作歹、搶劫綁架的「空中海賊團」。波魯克寧願放棄原本體面的外貌和職業,以維持心中的正義,即使豬頭豬臉、身形臃腫,卻是表情堅毅、身手矯健,真是一隻帥氣又英勇的豬。 三、天真可愛的「佩佩豬」(Peppa Pig) 由英國Astley Baker Davis創作、導演和製作的《佩佩豬》,或譯為《粉紅豬小妹》,2004年起在英國首播,此後在世界各地播放,廣受歡迎且多次獲獎。佩佩豬是個活潑可愛的四歲小女孩,擁有愛她的家人和許多好朋友。由於她具有想像力豐富的童心、和勇於嘗試的好奇心,使原本看似平凡簡單的生活,變得充滿歡笑與驚喜,整個世界就好像一個大遊樂場。卡通的結尾,往往是佩佩豬和她的家人朋友們,一起倒在地上捧腹大笑,令電視機前的我們,也不由得會心一笑,倍感溫馨。 俗話說:「豬入門,百福臻」,豬是富貴的象徵,也是人類溫和的好朋友,在此祝願大家在歲次屬豬的己亥年妙語如豬、豬玉滿堂、豬事如意,豬年行大運!
-
己亥談豬
豬是人類最早飼養的家畜之一。考古學家告訴我們,早在新石器時代早期,豬就進入人類的生活圈子,成為一種家畜。國字的「家」,從宀、從豕,不正說明豬和人類源遠流長的關係嗎? 現今的家豬有很多品種,那麼我們新石器時代老祖宗所飼養的家豬是個什麼樣子?答案很簡單,家豬源自野豬,最初的家豬和野豬肯定沒什麼分別。經過長期人擇,原本一色一樣的野豬,逐漸演變得和野豬不一樣了。 野豬和家豬有什麼不同?差異可真不少,就挑重點來說吧。其一,野豬的小豬崽子身上有條紋,家豬沒有。其二,野豬的前半身約占全身三分之二,看起來前胸大、臀部小;家豬剛好反過來(這樣肉才多)。其三,野豬的吻部和獠牙較長,家豬較短(這樣才不具攻擊力)。其四,野豬毛較密,家豬的毛稀疏(這樣才便於拔毛)。這些形態上的差異都是人擇造成的。 當然囉,從野豬到現代家豬絕非一蹴可幾。距今7000~6000年,以浙江餘姚為中心的河姆渡文化,已過農耕生活,餘姚曾出土一河姆渡文化小陶豬,腹部下垂、四肢短促,前後身的比例約1:1,和野豬相去甚遠。可見養豬已有悠久的歷史,否則和野豬不可能有那麼大的差異。 距今約6300~4500年,以山東泰山為中心的大汶口文化,屬於新石器時代中後期,在膠縣三里河曾出土一陶豬鬹(三足陶製炊具),是大汶口文化的代表性器物。這個陶豬鬹吻部很短,脊背平直,腰臀肥壯,體型已趨近現代家豬。大汶口文化的後期已接近信史時期,因而三代(夏商周)的豬,肯定已豬模豬樣了。 儘管家豬有很多品種,但不論什麼品種,都和野豬共用一個學名(Sus scrofa),表示家豬和野豬仍然屬於同一「種」,套句演化生物學的話,牠們還沒達到「遺傳隔離」的程度,野豬和家豬交配,仍然可以生出正常的子嗣,牠們的血緣仍是分不開的。 豬科有5屬、16種,其中豬屬(Sus)就占了10種,只有歐亞野豬(S. scrofa,以下簡稱野豬)能夠馴化。野豬有30個亞種,中國的家豬由華北亞種和華南亞種馴化而成,華南亞種分布長江流域至海南島和台灣。那麼台灣的家豬呢?原住民養的豬,不過是豢養的野豬,算不上家豬;在洋豬沒輸入前,台灣的家豬都是閩粵移民帶來的「中國豬」! 演化生物學有項基本理論──同源,意思是說,同一物種,不可能有兩個起源。野豬可能源自西伯利亞,冰河時期南移,逐漸散布至歐亞大陸及北非各地。由於撒哈拉沙漠的阻擋,南部非洲沒有野豬,甚至沒有豬屬動物。各大洲的生物資源本來就不平等嘛,南部非洲號稱動物淵藪,但缺少可供馴養的大型動物,人類學家認為,這是文明落後的原因之一。 美洲呢?美洲非但沒有豬,也沒有馬、牛和山羊、綿羊。人類學家認為,這是導致文明落後的另一個例子。1493年,哥倫布二度前往美洲,帶去馬、牛、山羊、綿羊和一群小豬,後來陸續有人帶去,經過放養,不少成為野豬。到了20世紀中葉,單是美國,估計就有300萬頭野豬!美洲從無豬成為豬的樂園。 世界上養豬最多的國家就是中國。中國不但養豬最多,而且也是品種的淵藪。原先約有500個品種,現今僅餘50個左右。中國豬以早熟、易肥、耐粗食、繁殖力強等特點著稱於世。漢、唐以來,隨著海上交通事業的發達,中國豬相繼傳入歐洲。遠在羅馬帝國時代,白毛的華南豬就引入羅馬,和本地品種雜交,產生了所謂的羅馬豬。羅馬豬是歐洲豬種的重要來源,歐洲豬幾乎都淌著中國豬的血液。 到了18世紀初,英國人又引進廣東豬,和本地豬雜交,育成聞名的約克夏種(大白豬);他如英國的巴克夏、美國的波中豬,都是中國豬和本地豬的雜交種,無怪乎達爾文曾說:「中國豬在改良歐洲豬的品種上,具有極高的價值。」 然而,當歐洲競相引進中國豬,育成更理想的新品種時,中國的育種事業卻停滯不前。演變到後來中國反而要從歐美引進豬種,固有品種日益凋零。中國大陸如此,台灣更是如此,以當前的台灣養豬事業來說,飼養最多的兩種白毛豬(約克夏、藍瑞斯)及一種紅毛豬(杜洛克),分別來自英國、丹麥和美國。這三種豬都有生長快、瘦肉多的特點,是我們所吃豬肉的主要來源。 台灣本地產的桃園豬呢?除了偏遠的客家庄,和養豬公(賽神豬用)的人家,已難得一見。桃園豬的臉上、身上遍布皺摺,肚皮鬆垮下垂。那渾身皺摺,或許是牠能充大、充肥、充成大神豬的原因吧? 小時候常看到邋裡邋遢的「牽豬哥」,牽(其實是趕)的正是桃園豬。牽豬哥孤寂地趕著大公豬,一路忍受孩子們的訕笑,到農村幫人家的母豬配種。據說桃園豬的性慾特別強,一看到母豬就迫不及待地想騎上去,難怪台語以「豬哥」稱人好色。自從人工受精興起,牽豬哥就不見了,隨著社會轉型,許多行業消失無蹤,牽豬哥記錄著一頁消逝的農村風情畫。
-
記憶中的春節
從小到大,春節假期為大家族的小確幸,親朋好友返鄉齊聚一堂,逢人互道恭喜,四處歡慶拜年,好生熱鬧。 宋朝詩人王安石〈元日〉一詩內曾述:「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每逢春節,貼春聯、大掃除、祭拜祖先等是必備程序,特別是大掃除作業,代表著揚棄過去種種的惡習,迎向未來種種的良善,除舊布新的歷程總是疲憊,惟獲取煥然一新的成果還是欣慰。 大過年免不了施放爆竹,以助慶賀,宋代趙師俠〈鷓鴣天〉一詞內曾述:「爆竹聲中歲又除,頓回和氣滿寰區。」鞭炮的氣味不啻是一個階段的開端,空氣中瀰漫著火藥的刺鼻味,代表著鼓舞與歡欣,滿地散落著遭噴飛的紅紙屑,象徵著一個嶄新且大破大立的開始,反映了中國人民渴求安泰的美好願望。 小時候特別喜歡家族團圓的時刻,返家過年更是外出工作求學一整年最期待的一刻,年夜飯為家族大團圓的宴會,無論男女老幼都要參加,為了團圓,外出的家人或子女必須趕在除夕前返家,一同在廳堂內吃飯,餐桌交談聲、歡笑聲彼此交雜,酒席間杯觥交錯,言談歡笑四溢,敘舊聯絡情誼,把生活千絲萬縷的愁,化進浮動光影的酒杯裡,將豪氣以千軍萬馬的氣勢,飲進飽腹的肚子裡,好不暢快。 俗語說:「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除夕夜既是舊年的結束,又是新年的開始。唐朝詩人白居易〈除夜〉一詩內曾述:「共歡新故歲,迎送一宵中。」除夕自古就有通宵不眠、守歲的習俗,也寓意著過年時間的寶貴。 過年時節,親戚們皆會搬回鄉下老家住一段日子,年輕一輩爭搶著相聚一窩,披著夜色打牌遊戲到天明,通宵達旦吃夜點更是必備的行程,當隔天冉冉上升的旭日升起,一抹橘光灑進屋內,不自覺的飢腸轆轆,大夥紛紛收起玩心,出發享用新年的第一份早餐,老闆娘還稱讚:「新的一年,你們年輕人好有心,特地早起一同來吃早餐」,暗自心裡竊笑著,其實我們都還沒睡。 為展望新年新希望,虔誠地至村里的廟宇祈福參拜,心中默默許願,期許新年的每一天皆是過年。
-
歲末祈福
歲末冬寒,寒風冷冽,我獨坐窗下,一道溫煦和諧的陽光,一本膾炙人口的好書,一杯溫燙香醇的咖啡,熱氣嬝娜,咖啡香瀰漫在空氣中,此刻的我是幸福的、愉悅的、滿足的;瞥見窗外蕭瑟的寒冬中,幸好有一顆暖暖的冬陽,使得在冷風中哆嗦的樹木小草,展露一絲絲耀眼的光芒。而掛在牆上一角的日曆,也已將褪去後厚重的外衣,但不知她冷不冷?也許她也知曉,冬盡了,春天的腳步也近了! 回顧自己從呱呱墜地,從小至今,雖不是豐衣足食倒也衣食無慮。但在唸書的那段日子裡,成天奔波在學校和家裡,周旋在字裡行間,總是埋怨老師功課出得太多,三餐不夠豐富美味,我的時間為什麼不夠用?我為誰辛苦為誰讀?爸媽、老師對我的要求,為什麼這麼嚴苛?爸媽為什麼要四處鑽營,就不能多陪陪我?仔細想想,自己除了埋怨之外還是埋怨,從未有過一絲絲的感恩與體諒。爸媽的奔波勞苦,是為了讓我們七個兄弟姐妹能有一個更溫暖舒適的家;老師的教誨,是那麼的盡心盡力、無怨無悔,嚴苛的要求正因我的無知和不知長進,父母師長們「恨鐵不成鋼」,求好心切。而當時我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頑石,欠缺的就是當頭棒喝的了悟,否則,也不會有太多的美好青春時光,讓自己恣意的浪擲虛度!「養兒方知父母心」而今自己為人父親亦已二十餘載,這種感悟更加的深刻、了然明白。 「逝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年近半百,雙鬢如霜,輾轉反思,我真正體會到「事與願違」、「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但小溪流正因途中的的石頭而能激起美麗的浪花,也因努力向前,日夜奔馳而終能奔向大海寬闊的懷抱。人生不也是如此嗎?面對挫折,不屈不撓,愈挫愈勇,方是大丈夫,也才能成就偉大的功蹟和燦爛不凡的一生。面對一切,我們「盡人事,聽天命。」成與不成,那就看天吧!活在當下,把握機會,珍惜自己現在擁有的幸福,才是最快樂的人。 在這歲末冬寒之際,一年將盡,但新的一年又將開啟。我祈願自己以更開闊的胸襟,更積極樂觀的精神,更謙恭融合的態度去面對新開始的一年;我祈祝周遭的朋友為生活的點滴所苦惱者能一掃陰霾,方家能雨過天晴;我更祈祝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我相信「自助,人助,天助。」就讓我們手牽手,心連心,以一顆奔放積極的心,一張燦爛耀眼的笑臉,送舊迎新,更勇敢的面對挫折、挑戰,開創更輝煌美好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