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臥底
身處敵營 模糊真相 掩蓋來歷 長滿心眼 把全身官能磨得銳利 沉默著被歸類 被分級 止於揭露 止於無微不至 復仇的運行 (稿酬捐贈金門家扶中心)
-
昔日西湖古蹟趣事
抗戰勝利後,父親在杭州任職,也帶全家住杭州。 駐杭州的第十二軍官總隊,實際上都是等待裁撤退役還鄉的軍官,父親任上校大隊附,每月領來的薪水不夠付房租,因此,只得住在教仁街29號溫州同鄉會免費供同鄉住的會館裡,我就在臨近教仁街的惠興中學附小唸書。 教仁街離湖濱路很近,星期日父親有時帶我坐公共汽車到靈隱寺和岳王廟等景點去玩,這二個景點公共汽車都是同一路線。 我還記得在靈隱寺玩時看到寺前掛的匾額卻寫的是「雲林禪寺」,我好奇地問父親,明明是靈隱寺,為什麼寫的是「雲林禪寺」,父親也不知所以然,後來知道的人說了一段倒是很有趣的事: 清初康熙皇帝遊「靈隱寺」時,寺裡方丈趁這個機會請萬歲寫「靈隱寺」大門的匾額。當時康熙皇帝大概是酒喝了多一點,醉茫茫地提起筆來,把靈字上面的雨字寫了一大半。康熙皇帝一驚,把筆停住,不知如何是好,旁邊跟隨的大臣非常聰明,已看出萬歲的窘境,馬上說:啟奏萬歲,靈隱寺這個地方風景太美麗了,天上有雲,地上有樹林,康熙皇帝也非常機靈,說:很好,就照你所說,叫做「雲林禪寺」,因此,把靈隱寺改名為「雲林禪寺」但老百姓仍不買皇帝的帳,依舊叫它靈隱寺。 岳王廟,岳飛父子墓前有一對用白鐵鑄成的秦檜夫妻像跪在墓前面,並用鐵鍊鎖住,很多遊人憤怒之下在秦檜夫妻頭上撒尿洩恨,弄得鐵像臭氣沖天。旁邊有一對聯也寫得太貼切了,上聯是:「青山有幸埋忠骨」;下聯是:「白鐵無辜鑄奸佞」。青山本是一般青山並不稀奇,但埋了忠貞愛國的將領骸骨,就變成人人敬仰的聖山,而白鐵有什麼罪惡呢?但鑄了秦檜夫婦的像,就變成萬惡不赦的白鐵了。 這些事至今想來還很有趣,不知在文革中有沒有被破壞掉,希望去杭州旅遊的人仔細尋找看看。 (稿費轉贈大同之家)
-
【小說連載】 島鄉往事
「之前或許年少不懂事,才會讓妳憂心,但他的思想正隨著年齡的增長與知識的啟發而逐漸改變。雖然望子成龍與望女成鳳是為人父母者的冀望,可是這種東西不僅不能要求過高,也不能操之過急,惟有順其自然才能獲得永遠。只要天賜能和家人及周遭的友人持續融合在一起,日後的人際關係就不會有問題,屆時,妳就可以放心了。」福生哥提醒她說。 「但願如此,只要不是遺傳阿貴的基因就好。我娘生前唯一的願望就是能給李家留下後代。可不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當她的心願達成時,儘管不能親眼目睹他長大成人,但我一直相信她老人家在天之靈,一定會保佑天賜平安長大的,因為他是李家唯一的子孫啊!」罔腰仔激動地說。 「不錯,當年秀春嬸婆就是基於此,才會急著幫妳招婿。如果以外表來說,阿貴絕對稱得上年輕瀟灑,但想不到他竟是一個性情乖僻的人。如果老人家知道你們往後會走到這種不可收拾的地步,勢必會悔不當初。幸好有天賜的誕生,才能彌補這個憾事。」福生哥惋惜地說。(二○九)
-
一點佛心一點緣
俗謂:「村落無宮不興」。地區宮廟無村無之,足見宮廟之密集性與住民關係之重要性。然眾多大大小小宮廟中能系統性、組織性,且深富使命繼而傳承甚至弘揚其文化者幾希? 細數並觀察地區宮廟,部分官方一年一度例行贊助之宮廟慶典,然慶典活動一結束卻未能系統性留存或記錄、或整理、或典藏該宮廟之內、外活動慶典等文字記錄,遑論傳承與弘揚,或提供未來有興趣者之研究文獻素材矣。 以「萬安堂」為主的沙美宗教園區,其一之「內閣三忠廟」於甲午年(2014年)舉行奠安慶典活動後,經前主委張雲盛老師精心擘劃、蒐羅記錄、日以繼夜、宵衣旰食,一部皇皇巨著「金門沙美內閣三忠廟甲午年奠安紀念專輯」於焉出版。本書除傳承先前已出版之王爺乩示文集「萬安堂各尊王爺乩示文輯錄」、「萬安堂彩繪石雕故事集」等書,再為地區道教文化留下珍貴文獻,且以e化保留了沙美宗教園區宮廟歷史文獻。 數十年來,張老師無私奉獻道教、佛教之相關文化弘揚之志業與志行,不但有目標、有計畫、有成果;一路走來身體力行、無怨無悔、不求回報、有目共睹、功不可沒;其個人修為與學問絕非一般拜佛參道人士所能望其項背。 「金門沙美內閣三忠廟甲午年奠安紀念專輯」一書,凡21篇,都120章之巨著。篇章豐富、取材廣袤、介紹詳實、來源有稽、典故可核、敘述流暢。內容深具育民化俗之深意,可啟示人心,可導人為善,可為典藏,又可供平日閱讀、搜尋、參考、研究,以為解惑並獲取道教文化之相關知識,值得向眾人推薦的一本善書。 書中處處彰顯導引勸善之人生智慧與生活哲理,不啻盞盞明燈,照耀人生光明路,且舉一二以為徵:「信女妳心中的問題只是站在世俗人之立場言論,凡事修好自己心才是最重要,個人業力個人了,神欽比人欽客觀重要。如果妳有福報……切記七分糊塗三分真理,才能度化俗人俗事。……切記『明白之中藏糊塗,糊塗之中需明白』……不是論斷個人對與錯,最重要是在如何顯包容,如此才是真功德。抬頭看看壇上諸王爺為何如此辛苦,一點佛心一點緣,如此而已。(99.02.25.亥.)」 又如:「很多人把『廟前宗祠後』嚴重化,古人有云:一命二運三風水,風水影響排第三,且風水要素中,不單指陽居,還有陰宅問題影響亦要包含在內。很多家運多舛,都是命運造化作弄人,但世俗人均會把地理風水當成首要嚴重引發要素,因為地理風水看得到,,卻忽略另一相當重要的引發要素,即宿業因,因宿業因看不見。張府王爺乩示(99.03.18.已.)」 「凡事注意體悟『業』一字,凡事有業因,才會結業果,用『業』之角度看問題,才是正確之道;今世果、宿世因,今世不造怨業,來世自然無怨親、怨朋再相聚。」 任誰看了這些文字箴言,無不深獲我心,深益人心世道,將以為人生修為之標竿,以為邁向成功之不二法門。諸如此類之美句嘉言,則更待十方信眾之緣矣。 今紀念專輯即將問世,囑咐作序,個人能先睹為快,收穫良多,頗有醍醐灌頂之效,然因學疏才淺,禿筆無法表露於萬一。期望善士大眾借書中字裡行間所流露出之無窮魅力和博大精深之道教文化符號,陪著讀者一起共築時光,感悟道教文化之深廣與張老師特殊之人格與修為。是為序。
-
童言童語
姪女扉扉是個二歲四個多月的孩子,總是古靈精怪,學一些大人說話、做些卡通人物的招牌動作,特別是剛從香港迪士尼回來時,她總會做擺的POSE。 扉扉會自我介紹,她是這樣說的「大家好,我是扉扉,不是灰灰,哈哈哈……你們好好笑喔!」然後就會看她一張逗趣的臉。 雖然小小年紀,但已經能熟記家人的生肖,小姑姑我生肖屬豬,扉扉因為大姑姑教她說「肥豬」,她總是無時無刻這樣逗我,扉扉:「姑姑,你是肥豬對不對?」當她看到板起一張臉的姑姑,立馬改正:「姑姑,我想到了你是小豬!」然後我們姑姪倆就同時大笑。 在扉扉尚小不太會說話時,我們總會要跟她來個愛的抱抱,到後來她開始會說:「喜歡」、「我愛你」等字彙。她總會說:「姑姑,我愛你」,這一句話真是瞬間融化姑姑的心了。 會學話的扉扉有一天對爸爸叫:「大扣ㄟ」。姑姑跟她說:「扉扉,男生是帥哥,女生是美女」。有幾天她要看到女生就會說:「美女」,看到男生說:「帥哥」,清楚的對性別做區別;小扉扉把姑姑弄生氣後又找不到玩伴時,她會跟姑姑說:「美女,可以跟我玩嗎?」唉呀!嘴都這麼甜了,怎麼叫姑姑不跟你玩啊。 可愛的扉扉,活潑、好動,是個活力十足的女娃,她已經可以和姑姑從庵前走到金城,約莫1.6公里的路程不停歇;總是暖暖的姑姑、姑姑一直叫。全家大大小小,她老打姑姑,後來她才說:「我喜歡打姑姑」,從她這句話後,大家都說「姑姑終於有人治了!」。
-
苗栗水果香
卓蘭名產 家裡小時候開的是水果與冰品合而為一的冰果店,常常在幫母親補貨時都發現好多水果箱上都會印製卓蘭名產、品質卓越幾個字,我很好奇卓蘭到底是什麼地方啊,怎麼不管柑橘、楊桃、梨子、葡萄、李子……通通都是從這裡出產的。問了母親卓蘭到底在哪裡啊?她回答,好像是在中部,應該在苗栗吧!我就深深記起了這點。 長大後有很多機會到苗栗遊玩,途經卓蘭,果然發現這裡有好多果園,青山圍掩景色秀麗,又到處都是果樹的芬芳之氣,悠遊其間非常愉悅。 也才知因為卓蘭地質多屬砂質土地,加上日照充足、日夜溫差大、水質乾淨等因素,適合果樹的成長。尤其這裡屬丘陵小山坡許多溫帶水果也都適宜栽種,加上當地果農不斷研究開發,使的卓蘭成為全台灣水果的主要供應地,素有「水果之鄉」的封號。還曾打出「春採楊桃、夏摘葡萄、秋收水梨、冬嚐柑桔」的順口溜。這四種水果在這裡最為之多,也被喻為水果中的四大天王。 我記得小時候整理水果盒時感覺整個秋冬都是橘子類的天下,從綠皮微酸的橘子開始慢慢進入黃橘色的椪柑類,再到過年時期附近開始出品的帶葉子桶柑,一路都是卓蘭名產的盒子。還有一打開就是串串飽滿的巨峰葡萄也是卓蘭出產的,還有當時很多現在已很難吃到的粗皮水梨也通通都來自這裡。人家說台灣為水國王國,那卓蘭該稱水果之鄉了。 前陣子網購畫室粘土的木器材料,大大的一箱盒子被家人放置在電梯口處,我看著盒子上印的「卓蘭名產」幾個字覺得好熟悉啊,我當然知道這不是載運水果來給我的,但回憶的芬芳已經跟著載運過來了;從遙遠的時空奔赴前來。卓蘭卓蘭,唸著唸著仿似都可咀嚼出果香甜氣來了呢。 大湖草莓 前幾天我的色鉛筆教學課程中排進了草莓的寫生課,我專門到市場去買草莓,會發現攤子上最常掛的牌子就是大湖草莓。的確啊!現在雖然台灣各地都有許多栽種草莓的地方,但最有名最大量的還是以大湖莫屬,好像一提到苗栗大湖,腦際馬上連想的就是草莓,兩者之間好像等號一樣的自然。 上課時一邊畫一邊的聞到草莓的濃郁果香,也讓我又想起去年的大湖之行,真的和過往的印記大不相同啊。 以前到大湖採草莓是在草莓季的尾聲了,人潮、遊客不多,走在廣闊的草莓田間,邊尋邊吃好不快意。採累了就坐在田埂畔和農家主人話聊草莓醬的製作方法及一些草莓栽種的相關知識,悠閒野趣中也增長了知識。 而去年來到大湖時剛好遇到這裡的草莓季,大湖酒莊這裡剛好有活動的進行,非常熱鬧,整個會場裡滿滿都是人潮,草莓的相關製品也琳瑯滿目,不只是食品的,還有更多的文創商品,看著紅通通、可愛的草莓娃娃,心情都被染上歡愉。 我們試吃著草莓香腸、草莓餅、草莓果凍、草莓大福、草莓酒……體會著每一款草莓食品帶來的新奇感受,巡繞在商店裡看著好多用草莓意象所發展出來的相關產品,覺得草莓這水果不管是外型或口感,都令人喜愛,有討喜的因子,真得很適何幻化成商品的基調啊。 不過遊客真的好多啊,塞車塞得好嚴重,也表示大湖這幾年的觀光越來越興旺,對在地的農友來說也是好事啊。 那一次旅行也買了一個草莓圖案的購物袋,現在只要看到這袋子,屬於旅行此地的點滴美好記憶就又會再度湧上。在這樣的三月時光,真的要好好大大享用草莓,再出門多買幾盒大湖的草莓,在草莓的微酸甜裡複習苗栗田野的美好吧。
-
巧看窗戶
幾乎所有的房屋,都會有窗戶,如果用擬人化的方式來看待,窗戶就像是家的眼睛,站在屋子內,就可以欣賞外面的風景。這個世界的變化,同樣能從窗戶來觀察,像是金色陽光灑在客廳,便代表今天艷陽高照;若是狂風暴雨來襲,從窗戶玻璃上,必定會見到大量滑落的水滴,以及耳聞子彈發射般的大雨敲打聲;要是天色轉為闇黑,幸運的話,還可見到天邊的星辰和月光。 窗戶對於古代文人而言,是很好的靈感發想,像是白居易曾寫過一首《竹窗》,詩中曾提及「常愛輞川寺,竹窗東北廊。煙通杳靄氣,月透玲瓏光。」白居易透過寺裡的竹窗,以充滿藝術感的文字,描繪出他心中的景象和情懷。對現代人來說,或許不會對著窗戶吟詩作詞,不過,窗外的景觀,絕對是大家購屋的首要考量之一,像是沒有人會抗拒,窗戶一推開,便能瞭望無際的蔚藍海洋。人的心情,總是會被外在環境影響,如果住家附近,具有優美的景致,那麼,就能帶來療癒的效果,足以撫慰整天在外奔波的煩躁心情。 除了窗外風景,窗戶本身的設計,同樣值得細細品味,像是台灣便保存了許多年代久遠的建物,其具有中國南方建築的特色,窗戶有扇面、六角、八角的式樣,而窗框之間,以瓦片砌成不同圖案的空格,像是小魚、花卉、財寶等,從這些細節,就可以看出古代人的文化涵養,就算被烈日曬到汗流浹背,但仍可從日光透過窗欞所造成的各種圖案陰影,得到逍遙自在的趣味。 有空時,不妨站在窗前,凝視眼前的風景,或是探訪名勝古蹟,留意那些留下歲月痕跡的窗戶,它們都能和你的心靈對話,豐厚你的內在世界。
-
風兒
你來了 像南風吹 向著我時 是朦朧的眼神 吹過我是 住著一個人 怎也纏繞 走不出情人眼裡 只是晃蕩兩地之間 暫時失明 我再強調 這絕對不是夢
-
【小說連載】 島鄉往事
「如果要論命運,罔腰仔,我不會比妳好到哪裡去。金花的狀況妳最清楚,簡直跟阿貴沒有太大的差別;即使他們的遭遇令人同情,而我們則是無辜的。所以之前我曾經說過,我們同是這個村子的歹命人,如此的說法一點也不誇張。 但是,歹命的日子總會過去,孩子的成長就是我們最大的安慰。儘管是用我們的青春換取而來的,但我們毫無怨尤,只期望他們的身心能正常地發展。尤其是天賜,他怪異的個性曾讓妳擔憂,甚至懷疑遺傳自他的父親阿貴。如今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已領悟到為人處世的道理而有所改變,也可以徹底地消除妳內心的疑慮。只要好好讀書,再加上他的聰穎與好學,假以時日必能看出他的成就,成為社會菁英亦是指日可待,這是一件多麼令人興奮的事啊!」福生哥有感而發地說。 「福生哥,謝謝你對天賜的鼓勵,但距離這一天還早,他除了要努力讀書外,也得踏穩邁向人生旅途的每一個腳步,將來才能在這個現實的社會立足。如果他的個性真能徹底地改變,即使像木興一樣學得一技之長,做一個平平凡凡的人,我非僅沒有遺憾,甚而更加高興。假設他延續之前那種怪異的性情,與家庭和社會脫節,與親情及友情疏離,凡事自以為是,縱然書讀得再好,或是將來賺大錢、做大官,也是枉然啊!」罔腰仔語重心長地說。(二○八)
-
首墾竹塹王世傑生平釋疑
二、王家大租權的轉移 王氏家族擁有南庄、北庄墾區庄的大租權,大租戶除了負擔正供及勻丁銀、耗榖,差役串銀(租稅徵收人的佣金)等公課後的大租榖,收項相當豐厚。但是大租戶或墾戶必須面臨官方不斷的苛捐雜派等壓力,以及維護墾區內治安或各項民政事務,大租戶或墾戶除非主事者強而有力或家擁鉅資,否則難應付各項捐派公餉和佃戶抗租。王世傑死後家族失和,乾隆時連年纏訟,案懸府署,累年不決,家道遂衰敗,惜哉!因此乾隆初年台灣城守營利用王佐派下爭奪大租訟案的拖累,王氏後人又因南庄大租權爭奪,形成更大的致命傷。久訟拖累破財,除飽足訟棍、胥吏之無度需索外,亦顯示出經營大租權的致命所在。 至於北庄十三庄約四百甲的大租仍在王世傑派下經理,王家以北庄業主王世傑名義參與城隍廟、東門堡福德祠、竹蓮寺等慰靈建設大力輸銀捐地基租以全其事。一直能恃其祖產之收入,至日本佔據台灣後,大租權均被政府收回,家道方始中落,絕非如坊間傳聞,王家瓦解於隆恩息庄成立之時。《新竹縣採訪冊》有相當詳盡的記載,幫助釐清訪談資料的謬誤。 肆、官方對王世傑的紀念 一、新竹市政府 為了感念先民王世傑對開墾竹塹城的貢獻,新竹市長林政則與新竹市開拓先賢王世傑研究會研商相關紀念事宜,每年於元宵節王世傑誕辰日,由市府定期舉辦官祀,並在王世傑忌日農曆十月十五日(實際應為農曆八月十五日)於「境福宮」舉行祭拜,以感念其對開墾竹塹城的貢獻。為緬懷王世傑開墾竹塹的犧牲與奉獻,由市政府定期辦理祭祀,一來可緬懷王世傑在開墾竹塹時的,更期勉後人們延續王世傑的精神,更期勉後人們延續王世傑犧牲與奉獻的精神,造福人群。除將其列入鄉賢祠外,並指示教育局將其事蹟列入國小鄉土教材,未來亦將設置王世傑紀念公園或王世傑紀念道路,並立碑紀念其對新竹市開墾貢獻的功績。 王世傑原是泉州府同安縣人,路過竹塹埔時,只見有少數原住民,後因督工運糧有功,獲准開墾竹塹埔。康熙年間,王世傑率領子女及親屬等百餘人搭船來到新竹。由於王世傑曾經與社番往來,憑藉著交際經驗及熟悉當地的地理環境,與原住民開始接觸交易,畫地相處,互動良好。除了開墾竹塹埔之外,王世傑先後多次捐地建廟、修建東瀛福地、新竹城隍廟、竹蓮寺等,安撫移民心理,也因此加快土地開發。他對竹塹城的開發,有著一定的貢獻。目前境福宮、竹蓮寺、城隍廟等寺廟都有奉祀王世傑的長生祿位或牌位。二○○八年二月廿四日,新竹市政府在「境福宮」舉行新竹市各界紀念竹塹開拓先賢王世傑347歲誕辰祭典,邀請各界人士參與祭拜,新竹王家族裔也首次邀請金門浦邊王世焜兄弟五人參加祭典。二○○九年三月二十九日將王世傑、鄭崇和、鄭用錫、鄭用鑑、林占梅、徐立鵬入祀六位「鄉賢」在新竹市孔廟,作為青年楷模。 二、金門縣政府 金門地區於二○○七年九月六日通過審查,將金沙鎮浦邊39、40號的王世傑古厝與古墓列縣定古蹟。康熙六十年(1721年),王世傑出外巡看圳道,被伏於草莽中之野番所殺,並割除首級,族人尋獲其遺體,不見頭顱,乃以金屬鑄造一頭合其身歸葬其遺體於金門北太武山麓蔡厝之郊外,古墓為高78公分,寬51公分,厚17公分之青草石所打造,碑題「顯考郡大賓世傑王公之墓」,浦邊世傳裔孫每年清明祭掃其墓,稱「金頭殼祖墓」。王世傑並不忘本,他在竹塹墾荒時為了能照顧留在家鄉的親族,設立了公田,每年將公田營收寄回家鄉或由族人前往竹塹領回公款,做為照顧親族、冬至祭祖及祖厝維修費用,直到日本殖民台灣時期才中斷公款支助活動。 王世傑是清代康熙年間竹塹地區的開拓者,跟隨他前往竹塹,除了他的子侄外,還有金門的鄉親。因為王世傑祖籍同安,所以隨他到竹塹開發者,除了金門人之外,還有同安人和泉州人,原有的記載都是為了更清楚的確認這位開拓者的原籍究竟是同安縣那個地方人,藉由金門現有的這三項資料,我們可以更進一步的確認,這位新竹地方的最早開拓者王世傑,是泉州府同安縣的金門人。從台灣方面有關他「晚年回歸在祖籍別世」的記載,他在金門的故居、族譜上以及他的墳墓在金門太武山腳下的各項記載,都作了非常詳細的交代,再比對於台灣方面的記載、同安方面的記錄,都可以為王世傑當年直接參與新竹的開發,提供一項更有力的佐證。 王世傑辭世之後,其子孫定居台灣,每年忌辰及清明掃墓,都由金門的旁系族人代為料理,使這位竹塹地區開拓者一生的功績,在金門的志書上沒留下任何資料,他的事蹟也未能在金門地方志書上見到任何蹤跡。而《同安縣志》對王世傑的記載,是謄錄連橫《臺灣通史》的內容。時至今日,由於其族人為他的故居和古墓申請登錄歷史建築古蹟,才讓這位竹塹地區主要開拓者,在金門地方史上得到其應有的地位,趁重修《金門縣志》之時,應將其事蹟編輯入【人物志】中,以表彰先賢王世傑對開拓台灣竹塹的貢獻,留下其應有的地位。 伍、後記 在偶然的機運下完成《開臺進士鄭用錫家族之研究》一書,因金門日報記者張建騰報導《浦邊三百年古宅──甚具保存價值》,和顏立水先生在金門日報浯江副刊發表《王世傑的古宅值得保護》,才發現竹塹開發墾首王世傑是金門人的訊息。金門縣采風文化發展協會創會理事長黃振良老師的《竹塹開墾者王世傑本籍初探》和王建成老師的《首墾竹塹城的金門人──王世傑身世平議初探》,相繼在金門日報浯江副刊登載,並以自己淺薄研究王世傑的認識,提出許多疑問與兩位老師討論,均獲得老師們圓滿的解說。新竹中學退休歷史教師張德南,在竹塹文獻雜誌對《王世傑開墾竹塹埔年代商榷》和《乾隆初年王家訟案的析釋》有精闢的探討。在張德南老師引領進入新竹市文化局的文獻室,找到大量新竹和臺灣史蹟書籍,其中找到由新竹市開拓先賢王世傑研究會,在民國八十五年出版的《竹塹開拓先賢王世傑派下族誌》,自費影印全書,連同由張老師提供現存民國六十四年歲次乙卯五月十七日抄錄,王家在台線裝「開拓竹塹始祖王世傑」的族譜手抄本,一同寄給黃振良老師,不久黃老師寄來《金門王氏族譜》〈學法公(浦邊)裔派譜序〉。輾轉與新竹市開拓先賢王世傑研究會理事長王忠仁取得聯絡,告知得到一份金門王世傑譜牒,王理事長初覺訝異,以前竹塹王世傑裔孫曾多次前往泉州及同安尋根不得。便相約在王家燦先生家中見面,召集王世傑裔孫多人,詳閱和比對昭穆的接續,並告知「王世傑古墓」在金門太武山下,金門縣文化局接受王家族人申請後,經審查通過,將「王世傑古厝、古墓」列為縣定古蹟。適逢王世傑第十一代裔孫王忠仁二○○七年九月十二日將率領新竹市家具公會來金參加家具公會商務會議,由金門王氏宗親會和浦邊宗親陪同展開尋根序幕,確認無誤並拍攝「王世傑古厝、古墓」照片,順利使兩地王氏宗裔血脈相連。二○○九年二月金門縣文化局,委託中國技術大學計畫主持人閻亞寧教授,完成「金門縣縣定古蹟王世傑古厝與古墓調查研究及修護計畫」報告書,不久「王世傑古厝與古墓」工程發包重新改建,由漢光建築師事務所規劃設計監造,建華營造修建,耗費新台幣一千兩百多萬元,是繼東溪鄭氏家廟與「開台進士」鄭用錫連結,另一項與竹塹發展息息相關的歷史淵源。而「新竹開拓先賢王世傑研究會」民國一百年四月底也組團到金門參加破土典禮,理事長王冠翔、前理事長王忠仁、理事王盛臣、王忠慶、王孝民、常務監事王盛沼、會員趙寶定、監事王盛洪、總幹事吳青山議員等,與金門縣前議長王再生、前文化局長李錫隆、祕書黃雅芬、課長郭朝暉、承辦人員許勇為、浦邊王氏族人王世焜、王世振、王仁戚、王世瑞四兄弟及王世德等,另有研究過王世傑生的文史工作者黃振良、王建成等人都到場觀禮。 金門縣文化局費時一年三個月的修葺縣定古蹟「王世傑古厝與古墓」,二○一二年九月三十日正式完工落成啟用,也讓竹塹開拓者的先賢王世傑古厝,再次重現往日的光采。王世傑古厝是金門當前公告的宅第類古蹟中年代最早的建築,更是明末清初金門民居建築材料、建築形制上最典型的代表作。 王世傑古厝為二落大厝加雙突規形式,正面出簷是大展步形式,兩側出簷以花崗石條出挑支撐捧簷;後落桷板突出背牆牆體形成出簷。建築內部以正廳為中軸線上的空間佈局,前後兩廳以深井區隔,深井兩旁置櫸頭,而突規前後落房間以深井做區隔,與一般閩南式傳統建築之格局相同。而前落次間房與櫸頭間有以花崗石做為下堵,上堵以木板牆作為區隔。前廳兩側的木板牆體以菅蓁(菅芒桿)編砌再敷上泥土,為清初閩南建築之特色。 而其古墓位在蔡厝村西郊太武山下,朝高坑村方向,其直系後人定居台灣,故長期以來,其墓都由其侄系世傳後裔照料,在三百多年兵荒馬亂中,卻一直未曾荒廢殆管。該墓型制簡單,目前僅見者是墓龜及墓碑部分,墓碑前有花崗石供桌。墓龜以三合土築成圓龜形,墓碑以青斗石鑿成,上方兩角鑿平呈六角形,有浮出碑面的邊框,陰刻碑文「顯考郡大賓,世傑王公之墓」,雖歷近三百年之久,僅有少量苔斑及邊角的些微傷痕,全石無斑駁現象。 (下)
-
聯絡簿背後的故事
聯絡簿是國小階段,親師溝通重要的媒介,它的用意,有著意見交流、情感維繫的功用,是一種溫馨、軟性又方便的互動方式,但是,當聯絡簿成了親師、親子間沈重的負擔時,它可能是家庭問題的玄機所在。在零星帶過的幾個孩子中,就有幾個是令人覺得不捨的。 阿元,出生在一個隔代教養的家庭,母親在外地工作,父親因案入獄服刑,由不識字的外婆和作息不定的阿公撫養。有好幾回,發現他的聯絡簿經常沒簽,便心血來潮特地到他家拜訪,才發現外婆根本看不懂聯絡簿上抄了什麼東西,而阿元回家時,外公不是在外頭,就是早早就睡了,連阿元主動放聯絡簿在桌上,阿公也「眼不見為淨」,所以家長簽章的欄位經常是空白的。當然,要簽收的回條、要簽名的考卷、作業,也只能碰碰運氣,就算簽了,也未必能夠「以示負責」。看到這樣的聯絡簿,往往越看越令人鼻酸。 還有另一位孩子,父親重症,經常跑醫院,母親久病在床,幸好兩個孩子很懂事,回到家總是家事、作業自動優先完成,再料理父母的事,還得過縣市的最高榮譽。每當我在聯絡簿上註明:「小琪服務熱心、負責任、課業表現令人刮目相看……」等正面鼓勵時,換來的都是「空白的回饋」,或者是「橡皮圖章」,後來才知道,父母親沒有能力寫字,要不就是精神不濟,與子女做課業的時間擦肩而過;而「橡皮圖章」則是姐姐擅自拿自己的印章當做簽名來蓋,後來才發現與母親的名字不吻合,自己簽名的事才曝光;我沒有責備他們,因為我認為,姐姐能瞭解聯絡簿的用意,也會擇重點告知父母,因此,簽章是「有責任的蓋章」。 還有幾位大相逕庭的案例。有一位家長,非常關心子女的學習狀況,二三天聯絡簿就會出現家長對老師與孩子的期許,位置不夠寫,浮貼再浮貼是常有的事,因此,不僅老師壓力大,連孩子的壓力都可見一斑。有一次聯絡簿上我要求孩子把考試的分數寫上,志聖的聯絡簿上竟有用立可白塗改的痕跡,幾天後,謊稱聯絡簿不見了,後來才得知,聯絡簿讓志聖備感壓力,也常藉口老師沒發考卷、全班都考不好……等。 當然還有更多類型的「聯絡簿故事」,有不斷鼓勵老師的,有不斷鼓勵孩子的,有對老師的提醒視若無睹的,有對老師的建議滿滿回應的;不同的聯絡簿,來自不同的家庭,造就出不同的親、子個性;當老師下次批閱聯絡簿時,或是家長簽名時,記得多看幾秒鐘,也許背後的故事就在這之間,而你可以解決、發現的細微之處,也就在這些蛛絲馬跡裡。
-
【小說連載】島鄉往事
「福生哥,有你這句話我就放心了。雖然我身邊還有一點錢,但若依天賜的算法,勢必是不夠的,到時你一定要先幫幫我的忙,將來一旦賣豬我會先還給你的。」罔腰仔以央求的口吻說。 「妳放心,我王福生說話算話,更何況天賜是我看他長大的。」福生哥語氣堅定地說。 「有時候我不斷地反覆思考,當年橫心把阿貴趕走,到底是對?還是不對?」罔腰仔若有所思地說。 「雖然男人是家的支柱,但當年妳們家的狀況則是不一樣的。如果入贅妳們家者,是一個正常卻又爭氣的男人,想必妳今天也不會那麼辛苦。可是卻偏偏招來一個行為偏差、個性怪異的男人,在忍無可忍的情境下,妳才會出此下策。說一句不客氣的話,即便留下他能幫妳耕種,減輕妳工作上的負擔,但一旦他的病情發作,卻會搞得全家雞犬不寧,增加妳精神及身心的雙重壓力,簡直比妳自己上山耕作還要疲累。所以村人幾乎都支持妳把他趕走的做法。」福生哥說後以疑惑的眼光看看她,「難道妳現在後悔了?」 「不,我沒有後悔,從來就沒有後悔過。雖然當年是我娘的安排,但我並不怪她,只怪我怎麼會那麼歹命,世間的男人多得是,為什麼偏偏遇到阿貴這個神經病。如果遇到的是像你福生哥這樣的男人,我的命運必然會有所改變,這輩子也不可能那麼坎坷,更不會那麼地辛苦。」罔腰仔感嘆地說。(二○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