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小說連載】 烏番叔
「這是當年的承諾,非請不可。你就費神幫我張羅、張羅,多花一點錢也沒關係。」烏番叔說後,打開手提箱取出一疊十萬元的鈔票,遞給他說:「我們誠心誠意宴請鄉親,菜色要好一點,不能太寒酸,而且還要喝金門高粱酒,以表示我們最虔誠的心意。」 「用不了那麼多錢啦,我看五、六萬塊就夠了。」阿明說。 「剩下的先放在你這裡,不夠時再找我拿。」烏番叔說後轉向阿桃:「等一下就麻煩妳幫我準備三份香燭和紙錢,我得先到古厝祭拜祖先,然後再到我父母墳前上香。」 「我去煮飯,吃過飯再說。」阿桃說。 「煮安脯糊或是安籤,讓我回味一下家鄉的口味好不好?」烏番叔不客氣地要求著說。 「你現在已不是當年的烏番,而是番客耶。真的想吃安脯糊和安籤嗎?」阿桃笑著說。 「阿桃,烏番永遠是烏番,無論走到什麼地方都是烏番,不是番客啦!我已跟阿明講好,晚上要睡在地板上聊天,聊到天亮。」 經過孩子們和村人的傳播,在得知烏番叔返鄉的消息後,村人扶老攜幼陸續來到阿明家。(二四五)
-
再談八二三砲戰起迄時間
十月二十日,當中共國防部下達「我軍停止砲擊金門命令,宣布無效」時,沉寂十四天的金廈海域砲戰再起,一直到十月二十四日,連續五天共軍向我金門島群實施猛烈砲擊,我砲兵單位也立即予以還擊。接著就是進入我們所謂的「單打雙不打」時期,惟我們的說法與中共的講法有些微落差。 單打雙不打 大陸人士洪湘明所著《血島-八千壯士戰死金門紀要》,提到:「十月二十五日,彭德懷再次發表《告臺灣同胞書》。……文告宣布『逢雙日不打金門的飛機場,料羅灣的碼頭、海灘和船隻』。」亦就是說雙日有四個目標,共軍砲兵不打,其他目標照樣射擊。這件事蔣也有所聞,在其十月二十五日日記,記曰:「匪廣播雙日不砲擊金門碼頭機場的聲明,其內容之慌亂兒戲可笑,更斷定其內容與內心之矛盾無主矣。」 經查《八二三台海戰役》,十月二十五日(含)以後的單日,共軍仍舊向我金門各地區實施砲擊,但雙日十月二十六、二十八、三十日等三天,中共的砲兵照樣向我射擊,研判共軍除了上述四個目標不打外,其它目標照打。因此,這時段尚未完全進入所謂「單打雙不打」時期。 有關「單打雙不打」的演變,大陸洪湘明的說法是:「十月三十一日,我中央軍委決定『今後逢雙日對任何目標一律不打砲』。……從而使砲擊金門的雙日『四不打』發展為『雙日不打』,(再)發展為『雙日不打單日打』。」查閱《八二三台海戰役》,從十月三十一日到隔(四十八)年元月七日止,共軍祇有單日砲擊,這才是我們所謂的「單打雙不打」。 砲戰結束日 四十八年元月七日這一天,中共向我實施猛烈砲擊,《八二三台海戰役》記錄:「本日又展開大規模之砲戰,其猛烈度為中共自去(四十七)年九月十一日以後,發彈次數最多之一次,……全日向我金門島群射擊,共計三萬三,四○一發。我砲兵亦分向各地區敵砲行猛烈射擊,共射擊一萬八九五發。」大陸人士徐焰在其所著《金門之戰:一九四九-一九五九》內,認為元月七日此日是砲戰的結束日。他說:「這次砲戰(指元月七日),實際上成為金門地區最後一次真正的砲戰。……自一九五八年八月二十三日開始的為時四個多月的砲擊金門,就此在事實上已經結束。」 筆者試著從四十七年十月二十日恢復砲擊,到四十八年元月七日為止,統計共軍砲兵向我金門地區發射的各型砲彈數,發現文獻當中有不同的數據。《八二三台海戰役》是十五萬九八一發;《國軍外島地區戒嚴與戰地政務紀實(下)》是十四萬六,八四○發。另外,砲戰期間任職陸軍供應司令部運輸署署長的張載宇將軍,在其所寫〈中外戰史特例的「八二三」金門砲戰〉中,提及砲戰概況:「第一回合四十四天(自八月二十三日至十月五日),匪發射砲彈四十七萬四千九百二十顆。第二回合四十五天(自十月二十日至四十八年一月七日停火,除去雙日停火),匪發射砲彈十四萬三千七百八十顆。前後砲擊九十九天,共發射砲彈六十二萬八千七百顆。」 報導「八二三砲戰」的各種著作中,就其所述砲戰期間中共向金門砲擊的彈數,筆者加以比較,發現張載宇將軍所統計的數據應是有所本,其所說第一回或第二回的共軍發彈數,與前述兩本書所寫的數字相當。因此,研判其準確性與可信度極高。 砲戰期程的探討 戰後,有關砲戰期程也就是作戰的天數,兩岸各有不同的說法。大陸的算法,去(一○六)年五月十九、廿日刊登的〈談八二三砲戰起迄時間〉,已談論過,不再贅述。 我們最常看到的算法是《金門縣志》(九十六年續修版)所記載:「八二三砲戰,自(四十七年)八月二十三日起,至十月五日止。」就其天數來算,砲戰剛好四十四天。這一種算法會產生邏輯的問題,就是兩次的停火,以及所謂「單打雙不打」,不含在砲戰四十四天之內。致談論「兩次停火」、「單打雙不打」時,總感覺是在「戰場」之外,其實這些都是砲戰當中所延續而來的,並不是「戰後」另行發生的事,所以「兩次停火」、「單打雙不打」一定要敘述,否則無法將砲戰的全程說清楚。因此,如果時空無法連續,寫出「有頭無尾」的戰史,也會受到質疑。 再者,這一段時間(十月二十日至四十八年一月七日),共軍發射的各型砲彈達十四、五萬發之多,如果另外再取一個砲戰名稱,也不適宜。因為參戰官兵的回憶錄或口述歷史,大部分都認為是「恢復」砲擊。蔣的日記也是說:「共軍又恢復其對金門砲擊」,「恢復」兩字有接續前面作戰的意義,當然不是另一次的戰爭,不能再取其他砲戰名稱。總而言之,「四十四天」的說法,存在一些思維理則的問題,將來留給歷(戰)史學家去解決。 四十七年九月二十五日,原金防部第一處處長鄒凱上校(中央陸軍官校第十一期)調任該部砲兵指揮部指揮官,戰後他寫了一篇〈八二三金門砲戰砲兵運用之追憶〉,在「砲戰經過概要」內,特別將砲戰期程作階段的劃分:「十月六日凌晨,彭匪德懷,經由新華社宣稱:『基於人道立場,對金門停止砲擊七天』。第一階段金門砲戰,至此暫告一個段落。十月十三日,匪方又宣布再延長停火兩週。惟至十月廿日下午,匪方以美方軍艦參加我運補船團之護航為藉口,又宣布停火無效,匪砲遂於下午四時開始向我金門群島恢復砲擊,……第二階段之金門砲戰,自此又再度開始。十月廿五日,彭匪德懷又宣布『對金門每逢雙日停止砲擊』,自此開始,即展開『單打雙停』之伎倆。……至(四十八年)元月五日,匪砲又向我展開大規模砲擊,匪共射擊三萬三千餘發(按:查《八二三台海戰役》,元月五日,中共砲兵向我射擊只有二四六發。研判記憶有誤,應為元月七日,因其所說的射擊彈數,與前述元月七日共軍向我射擊三萬三,四○一發相符)。自四十八年元月八日至十二日,前線頗為沉靜,十三日匪砲又向我作零星之擾亂射擊,自此以後,每逢單日匪砲不時向我作小規模射擊,或發射宣傳彈。我砲兵亦常利用單日向匪砲陣地作零星之射擊,或發射宣傳彈,而金門前線,逐漸恢復四十七年八月廿三日以前之對峙狀態。」 曾任陸軍供應司令部中將司令的鄒凱指揮官,其砲戰全期兩階段劃分法,非常完整的說明作戰的經過。有關「雙日停止砲擊」部分,雖然與彭德懷於十月廿五日所宣布「雙日四不打」稍有不同,但其所述的砲戰期程,就筆者的看法,是參戰官兵當中,寫得最為週延的一位。 結論 戰後,八二三砲戰的作戰期程,有不同的說法。就主管機關來言,國防部是中央單位,其所編印的《八二三台海戰役》,認為「砲戰全期經過」是:「自(四十七年)八月二十三日至十月五日為砲戰激烈階段,歷時四十四日。自十月六日至四十八年元月七日為『停火』、『雙日停火』及中共發動之戰事已顯失敗與無力為繼階段。元月八日至十二日,前線沉寂,十三日,中共砲兵又向我作零星擾射,自此以後,每逢單日,中共砲兵向我作零星機射或發射宣傳彈,自數十發至數百發不等,我砲兵亦利用單日向中共陣地實施檢驗射擊或發射宣傳彈,金門前線,漸次恢復去(四十七)年八月二十三日以前之對峙狀態。」這也是將砲戰的全程作階段劃分,與鄒凱指揮官的論點概同。就整體而言,清楚表達砲戰的起迄時間,值得有關單位參考與運用。 (感謝劉國青與董彬森先生提供照片)(下)
-
宿 醉
藉故一些迷路陽光 稀稀疏疏穿越的歌聲自樹葉縫隙醉落 隔夜輕愁帶有繁蕪心痛 忘川於酒精濃度 擱淺愛情隨溫度漸次甦醒 水流般名字湧現的霧氣茫茫 朗讀陷落虛妄那些皺了的慾望 小立天際寧靜抗議 耽溺猜測內容 洪荒的耳語多過牽絆 一隻紙鳶飛過 書寫花園是一盞舊燈 我的丹青 孤獨如歷史的瓷瓶 我的詩句 在一條長長窄巷聊著寂寞的瞌睡 (稿費捐大同之家)
-
【小說連載】 烏番叔
「人老就不中用啦,她出殯時竟找不到孝男幫她舉幡仔。」阿桃又說。 然而烏番叔只微微地點點頭,似乎有意要避開談論舅媽的話題,因為他知道如要談舅媽,就必須牽涉到人在大陸的表哥。雖然他在大陸從商,但台灣當局則把他歸類為投共。既然舅媽已亡故,對她的懷念亦只能放在心上,一些敏感的話題就不必去碰觸,以免增添麻煩。於是烏番叔含笑地問阿明說:「你還記得我當年落番時的願望是什麼嗎?」 「當然記得。你說一旦賺夠了錢就回來修葺古厝,還要跟其他番客一樣,分番餅及宴請至親好友及村人。」阿明笑著說。 「番餅我已分過了,應該不會太寒酸。因為我後天就得走,所以只有明天有時間。實際上我離鄉已將近二十年,舅父舅母已亡故,外面也沒有什麼好友,我看請請村人就好,但不分男女老幼全部請。你就幫我統計一下看看需要多少桌才夠。」 「少說也得二十桌,但時間那麼倉促就比較麻煩。如果請管攢來烹飪,他必須準備食材、碗盤和桌椅,可能來不及。假如你非請不可,只有包給館子,因為他們有現成的食材及碗盤和桌椅。」阿明建議著說。(二四四)
-
再談八二三砲戰起迄時間
前言 筆者曾於民國(以下同)一○六年五月十九、廿日,在《金門日報》發表〈談八二三砲戰起迄時間〉,拙作刊登至今已一年多,特將這一段期間所發現的新資料,加以綜整研析,期望對砲戰期程有更清楚的認知。今(一○七)年適逢八二三砲戰六十週年,金門縣政府陸續舉辦多種紀念活動,以緬懷當年參戰官兵及民防隊員保衛金門的辛勞,並喚起民眾的憂患意識與振奮我民心士氣,確保地區的繁榮與進步。撰述此文,除了向砲戰期間的無名英雄表達崇敬之外,冀望澄明砲戰起迄時間的相關問題。另外,美國在砲戰期間的聲援,以及美軍協防的軍事作為,一併加以簡略探討,期能對金門戰史的研究有所助益。本篇所引用的著作、文件及日記等,為了不「失真」,作者所寫的字句,均保留其原貌,不予修改,在此先行聲明。 第一次停火 四十七年八月二十三日,砲戰開打之後,到了十月六日凌晨,中共的中央人民廣播電台與福建前線廣播站,突然播放其國防部長彭德懷的《告臺灣同胞書》,並公布:「從十月六日起,暫以七天為期,停止砲擊。」中共宣布停火當日,美國決定暫停護航我運補船團。 從公布的內容來言,停火是暫時性的,並非永久停戰,表示砲戰還沒有結束。這一次停火期間(十月六至十二日),依國防部軍務局所編《八二三台海戰役》的記載:「金廈全線平靜」,亦就是中共砲兵未向我金門島群發射砲彈,國軍砲兵也沒有向大陸還擊。 蔣中正總統(以下簡稱蔣)何時獲報停止砲擊七日的訊息,據《蔣中正先生年譜長編》的記錄是:「十月六日晨,國防會議副秘書長蔣經國來報告,昨天夜中共國防部長彭德懷廣播內容。」當日,蔣立即接見「美軍協防臺灣司令部」司令史慕德海軍中將,希望美方繼續進行計畫內之軍事行動。蔣的日記,記曰:「明示我政府之方針,切屬其(美軍)海軍不可退出護航之堅決表示。」 是日,國防部長俞大維亦接見史慕德將軍,《俞大維先生年譜資料初編(二)》記錄會談內容:「史慕德中將認為共產黨作這樣廣播,真是天真之至。其目的期在就船團護航問題上,分離中美關係。」十月九日,俞大維部長再接見史慕德將軍,就有關護航問題實施研討,史慕德將軍解釋:「美國並未取消護航活動,因為目前實不需要此項活動。事實上美軍艦艇仍在海峽巡邏,保持戒備。」 時任金門防衛司令部(以下簡稱金防部)副司令官的劉鼎漢中將(中央陸軍官校第七期),在其十月六日日記,記載胡璉司令官於當日午後三時召集守軍將領及幕僚開會,針對中共宣布停火七天,討論如何採取因應措施。《劉鼎漢將軍金門八二三砲戰回憶錄》記錄司令官的指示事項:「我守軍官兵千萬不可相信,在共產主義之中,無所謂停火與人道主義,它們說停就是打,打就是停。我軍應嚴加戒備,加強地下構工,武器修理,加速大二擔換防及運補事宜。」 蔣及國防部長俞大維接獲共軍停火七日的報告後,當即會同美軍協防司令史慕德將軍,研採未來的因應作為,事涉美軍協防,其歷史背景需加以解說,俾利鄉親瞭解其來龍去脈。 美國協防概述 美國政府於四十年五月一日,依「中美聯防互助協定」成立「美國駐臺軍事援助顧問團」,在金防部則設有「駐金小組」,以協助訓練我國軍部隊。四十三年十二月二日,「中美共同防禦條約」在美華盛頓簽訂,美國承諾如中華民國遭受武裝攻擊時,將會以武力採取行動,以達共同防禦之目的。但條約的第六條規定:「所有『領土』等辭,就中華民國而言,應指臺灣與澎湖。」意思是說美軍協防的範圍只限臺澎,並不包括金門、馬祖。 四十四年元月二十四日,美國總統艾森豪向國會提交特別咨文,要求國會緊急授權給他使用武力協防臺灣。是年元月二十六、二十八日,美國參眾兩院分別通過「福爾摩沙決議案」(或稱「臺灣決議案」),授權美國總統可以在其認為有必要時,可以使用武裝力量,協防臺澎及有關地區。四十四年十一月,美國又依據「中美共同防禦條約」成立「美國協防臺灣司令部」,負責指揮駐臺美軍,以協助國軍防衛臺澎地區的安全為任務。 砲戰前,四十七年三月十七日,美國為了統一並簡化駐臺的軍事指揮機構,將「協防臺灣司令部」與「駐臺軍事援助顧問團」予以合併,改名稱為「美國駐臺協防軍援司令部」,原協防司令為該部司令,原軍援顧問團長為該部副司令兼軍援顧問團長,繼續推展各項協防與軍援工作。 八二三砲戰爆發後第五天,八月二十七日,美國總統艾森豪在記者招待會表示,他將援引「福爾摩沙決議案」協防臺灣。八月二十九日,美討論對我運補船團實施護航的問題。九月二日,美國防部下達第七艦隊護航的「作戰準則」。九月四日,美國務卿杜勒斯在艾森豪總統的授權之下,就臺灣海峽地區局勢發表八點聲明(又稱「新港聲明」),其中宣告的重點是:「美國根據條約有義務協助保衛臺灣,使其不受武裝攻擊。美國國會的聯合決議又授權總統使用美國武裝部隊,來確保和保護諸如金門和馬祖等有關地區。」及「我們(指美國)已經認識到確保和保護金門與馬祖,已經同保衛臺灣日益有關。」 九月九日,美第七艦隊開始遂行護航任務。九月十一日,艾森豪總統發表電視廣播,談話中聲稱將根據條約採取行動,以保衛金門與馬祖,反對姑息政策。九月十二日,美國防部發表聲明,稱金門地位甚為重要,為抵抗共產黨的攻擊,美軍艦護航國軍船艦至大陸沿海三海里處的政策,不會改變。 由此看來,「福爾摩沙決議案」內所謂的「有關地區」,其所指的範圍,在運用上彈性很大。八二三砲戰期間,美國艾森豪總統就是依據這個決議案,命令第七艦隊護航我船團運補,並提供武器裝備(包括八英吋榴砲分三梯次於九月十八、廿一、廿七日運抵金門)。可見,這個決議案的通過,對金馬外島來言,具有深遠的意義,亦顯示美國已認知到金馬外島的重要性。 第二次停火 十月十二日,砲擊暫停七天的期限到了,十月十三日凌晨,中共福建前線廣播站播放其國防部長彭德懷對福建前線人民解放軍的命令:「金門砲擊,從本日起,再停兩星期。」這是中共單方面對共軍宣布:「再延長停火兩週」。 第二次停火期間(十月十三至二十四日),有無如中共所說停火兩星期,據《八二三台海戰役》的記述:「十月二十日下午,中共誣蔑美艦參與我運補船團之護航,又單方面宣布『停火無效』,中共遂於二十日下午十六時,開始朝金門島群恢復砲擊。」由此可知,第二次停火並未真正停火兩週,實際上只有十月十三至十九日,共計七天,所以兩次的停火剛好是兩個禮拜,並不是三星期。 恢復砲擊當日,蔣十月二十日的日記,記曰:「本日下午四時,共軍又恢復其對金門砲擊,……其名為控告美艦護航理由,而實為打擊杜勒斯二十一日訪臺也。」蔣何以有如此的說法,是因美國於十月十八日宣布,其國務卿杜勒斯將於十月二十一日訪華,中共藉口美第七艦隊護航我運補船團,恢復對金門砲擊。杜勒斯抵臺訪問之後,十月二十三日簽署「中美聯合公報」,十月二十四日,返回美國並發表聲明,特別提到:「就在我們登上臺灣島的同時,中國共產黨違反他們的停火保證,恢復向金門島砲擊。」(上)
-
放任黑夜
走在空無一人的路街 窸窣作響的樹葉漫過眼前 吹皺靜謐故鄉的風 很是淒切 腦海滿溢著 曾經兒時共夢的情節 撥弄眉眼,盡全是 滄桑印記的觸覺 穿越 或許 一扇沈默的門階,浮現 慢慢逃離 傷感的灼烈 假裝的春花秋月 怎麼再也承受不起了…… 放任,漆黑簾幕環伺的夜 喚醒故鄉熟悉的小曲兒 心中按捺不住的抽痛 能不能 停歇?
-
【小說連載】 烏番叔
「走、走、走,回家再說。」阿明把未送完的餅乾搬回家,阿桃則幫烏番叔拿提包。 回到阿明家,在烏番叔的感受中就彷彿是回到自己的家一樣,因為自小就在他們家進進出出。即使農家有些髒亂,卻有一種無形的親切感。他脫下西裝外套,取下領帶,打開提包取出沙瑪為他準備的成藥和咖啡,告訴阿明和阿桃說:「回故鄉是我日夜的冀望,可是進入村莊則找不到親人,看到的只是一棟先人遺留下來的破落古厝,實在讓我感慨萬千。阿明,你是我小時的玩伴,長大後的好友,阿桃則是我親眼看到你把她娶進門來的,所以只好把你家當我家,就彷彿在印尼時把他鄉當故鄉一樣。這些五塔散、萬金油、白花油……之類的成藥,也是番客經常帶回送給親友的小禮物,還有幾罐咖啡,以及剛才沒有送完的餅乾,就一併交給你們幫我處理。但你們看看需要什麼要先留著,只要幫我留一罐咖啡、兩包餅乾就好,好去看看我舅媽。」烏番叔誠摯地說。 「你舅媽已經死了好幾年了。」阿桃說。 「什麼?」烏番叔驚訝地,但很快就恢復平靜,只淡淡地說:「想當年他們家最有錢、也最風光,但我表哥竟到大陸去發展,舅父又死了,只留下她老人家孤零零的一個,說來可憐啊!」(二四三)
-
醫院裡的疥瘡和跳蚤事件
醫院是最乾淨,也是病菌最多的地方,病人住院,最怕碰到院內感染雪上加霜,同樣醫護人員,也擔心忙碌中被針扎染病,或空氣接觸染上肺結核等,每個人都有不同隱憂,但應該很少人像我一樣,還得加上被疥瘡和跳蚤攻擊的經驗了。 大二當年,初當小護生的我,第一次到大醫院實習基本護理技術,幫病人測體溫、脈搏、呼吸次數和量血壓,學習鋪床,打針發藥,協助餵食,寫護理記錄等,小護生勤快又充滿了愛心,看到自己照顧的老伯伯孤苦無依,都會噓寒問暖,一有空甚至幫忙床上擦澡。 記得當年體重42公斤,照顧的第一位病人體重近百公斤,我見他長期臥床,身體受壓處出現褥瘡現象,於是使出吃奶力氣,幫他徹徹底底擦澡、翻身更衣、換床單,忙得臉頰漲紅滿身大汗,老伯伯感動得眼光泛淚,說好久沒這麼舒爽了。 實習不久,班上同學開始傳出有人感染疥瘡,因為我們實習的對象,大部分都是免疫力差、年長失能、或身體虛弱的病人,可能會感染傳染力較強的嚴重疥瘡,而我們初出茅廬所學有限,病房學姐並未告知防範,不久她的室友也遭殃,團體生活朝夕相處,疥瘡像滾雪球般一發不可收拾,人人自危草木皆兵,同學間嚴禁到其他寢室聊天,深怕被染病上身,醫院的臨床實習也宣告暫停。 最後,連我也無法倖免,手指間、腳趾縫、背後、臀部劇癢難耐,尤其夜間時更為嚴重,只好求診聽從醫生囑咐,不管癢不癢,滅疥藥品均需從脖子塗抹到腳底,衣物及床被單等,全數用60℃以上的熱水燙洗,再高熱乾燥曬透透,無法清洗衣物,得用密封黑色塑膠袋曬太陽,讓疥蟎無法存活。 經過數週的折磨,才脫離這場大災難,從此讓我養成一個習慣,看皮膚科時絕不坐診間椅子,因為它經年累月,聚集了病患所有皮膚問題,疥瘡中標率實在太高了,我可受不了再來一次。 畢業後,分發到桃園虎頭山下的四級醫院,那裡境環清幽,一棟棟平面病房區四周,種了很多樟樹、薔薇花和杜鵑花,非常適合住院療養。 可惜,不久就發現春夏之際,醫院沒空調設備除濕,那些放著床單被套和點滴的庫房,加上院區來去自如的野貓野狗,很快滋生跳蚤大軍,跳蚤擅跳,一躍可達二、三十公分,有時沿著腰圍一咬,就是一直線大如黃豆的紅疹包,尤其腳踝處最多,奇癢時翻開白襪,都可以現逮它們肆虐的黑色蹤影,這腫癢難消,和蚊子叮咬不一樣,總要搽藥好幾天才會好。 貓狗趕了又來,對防治無濟於事,只好經常將庫房棉被床單,搬到外面曝曬拍打,用漂白水刷洗庫房,電風扇吹乾後,為了杜絕蟲卵孵化斷根,再沿著牆角撒石灰粉,累得不可開交。 回家前,還得將護士服拍打,襪子翻開仔細檢查,一進門馬上洗澡更衣,希望能杜絕帶回家,沒想到,有一天放假在家逗著兒子玩時,忽然看到他頭髮間藏著二隻跳蚤,正在吸他稚嫩的血,這一驚非同小可,原來我那剛裝潢過,鋪滿地毯的新家也淪陷了,只好找工人忍痛將地毯全拆除,整個家翻過來徹底大掃除,前前後後一個月,公私除蚤大作戰才結束,搞得我心力交瘁,即使退休多年,家裡依舊不敢再鋪地毯,可見那癢翻天的夢魘有多可怕了。
-
風雨中的鳥巢
濛雨漫遊一萌翁 瀟灑不敵刺骨風 避途但見一喬樹 誰憐稚羽在雲空? 一日午後,看天色不像會下雨,未攜帶雨具,套上鴨舌帽即出門壓路。豈知天氣說變就變,途中細雨濛濛,且有越下越大之勢,行人紛紛跑到附近高速公路橋下避雨,獨有一萌老,故作瀟灑,仍繼續雨中散步。不十數分鐘,全身溼透,風一吹,冷得直哆嗦,尋找地方躲避時,驚見一棵剛發新芽的巨大苦楝樹上高懸著一個鳥巢,頓時興起惻隱之心,乃作此詩以為記。
-
書法課啟示
最近跟著同事一起練書法,第一堂課講解概念後,老師給了回家作業,任寫一張內容不拘下週交來,老師會告訴大家個別適合練什麼字體。 次週上課前一晚臨時抱佛腳,唏哩呼嚕為交差了事。第二天課堂上,老師一一看完大家的作品,輪到我時,老師第一句話:「 妳的個性被磨過。」另一位老師完全沒看過的同事,他看作品時,說:「這是位女生吧!外型瘦高吧!」哇,果真字如其人吔!老師一眼就看穿。 沒想到簡單一張宣紙十二個字就能說中我的個性,令人驚訝。我承認自己的個性很急躁,有一回,我去茶水間替訪客斟茶,由於擔心客人久候,不自覺的加速腳步,待我將茶奉上時,他說我走路的速度好快啊!我常跟朋友外出時,不經意走著就把朋友拋在腦後。前陣子與兒子一起步行到車站時,途中他說:「媽,妳不要走這麼快啦,走路是一種享受吔,妳走的太急太快,對身體也不好,況且我們又不趕時間。」 原來平時自己一個人走路時,像根秒針,唯恐跟不上滴答的時間流速。 而我就連說話的速度也不落人後。主管已不只一次糾正我:「說慢一點,妳講什麼啊?」自己腦袋裡清楚案子的前因後果,在向主管報告時,卻因速度太快,像口裡含顆滷蛋,總要一再重複解釋,浪費主管的時間,免不了常被主管盯得滿頭包。又如上台簡報,緊張的情緒高漲,克制不了講話的速度,只想趕快把腦袋裡的東西傾巢而出。於是,大多都在時限內匆匆講完,完全沒有顧慮到聽者是否明瞭我講的內容,或許又會變成一場無效的分享。 其實我被身邊很多朋友糾正過,個性太固執太急躁,常過猶不及,卻死性不改。第二次上書法課,老師要我們先練好基本筆劃「一」, 就像練功夫時的跨馬步。我拿起筆來輕鬆的畫了好幾個「一」,立刻被老師指正,握筆、下筆都不對,拉筆的速度太快,失去練書法的初衷。當老師帶著我握筆的手試圖告訴我正確的筆法時, 我才知道自己的速度有多快。老師整堂課對我說最多的一句話:「放慢速度。」 究竟我趕什麼呢?以為加快腳步,加緊速度,就可以免於落後嗎?跟不上,被我視為一種恥辱嗎?比別人晚一步, 難道就會失去什麼嗎?回首過往,「速度」 在我生命中似乎是很重要的。差之毫釐,失之千里,好像被我奉為圭臬。所以,我始終在追尋的路上,不願放慢腳步,擔心就差那麼一丁點,努力不夠,盼望落空。 於是,我忽略了身邊的風景。失速造成我無視於近在眼前的人事物的美好, 沒能用悠閒的態度與日常共處,此刻,我回頭一望,看來被我拋擲的夥伴,事實上,是我被遺棄了。多麼感謝書法課給我帶來的衝擊,讓我重新反思,生命該有彈性的速度,不是急就章,自以為是的用飛快的速度就可以掩飾不安。 有的時候,慢一點,或許生命可以更精彩。我真的需要再被「磨」才行啊!
-
一人行
「現實」真的能使人淡忘許多曾經引以為傲的「夢」? 面對生活中的種種需求和慾望,我們何曾不是被迫放棄呢……。 常認為自己是一個與眾不同的人,也相信你我都曾有過這種想法-能夠創造出專屬自己的那個「夢」並能受世人所讚賞;但不知不覺間,身邊的你我都漸漸變得「現實」了。 為生活、金錢努力奮鬥是一務實的行動,能夠養活自己以及父母是我們負責任和孝心的表現。可是曾幾何時這變成像必須執行的任務,非出於自願,而是被迫…;當然,能夠為家庭和自己而努力是一件很貼心的事,但如果也能同時擁護自己曾經所嚮往的「不切實際」,這何嘗不是短暫人生所值得的呢? 現在的我雖然沒有家庭的困擾,但卻也正在迎接面對現實的階段;我非常愛我的父母,我也很感謝他們讓我推延執行「任務」的時間,但我真的很害怕那時的到來;不是想撒手不管,也不是想逃離,只是能否可以讓我把夢再作得更完整一點呢? 真的好希望能在剩餘能夠自己掌控的時光,沒有工作的禁錮、沒有種種生活的綑綁,盡情的型塑未來或許可以結合現實的夢…。 人生的道路上即便有家人的支持,但最終還是必須獨自一人前行,因為愛、因為責任、因為自己、因為不想隨波逐流、因為「You have a choice !」
-
咖啡‧戀人
一壺煮沸的水 二分鐘的潛靜 溫柔而緩慢地進入 妳一生被造的目的 有誰能夠詮釋 妳存在的意義 在傾倒與盤旋之間 在舉杯與品嚐之時 肆無忌憚地 妳的香氣 早已滿室亂竄 時光遂似倒轉 引我進入另一段時光旅程 於是 我揚起味蕾的風帆 倘佯在妳 味道的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