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詩二帖
小丑 用紅黑雙色線繡一張臉 哭著、笑著表現可愛或可憎的人生 喝采似慈悲的劍刺向我 我拚命在苦與樂之間來回閃躲 低頭,瞧見心裡還有那麼兩條線 經是無奈,寂寞作緯 照樣能夠織出繁華一片 斑斑點點的珠光 是鮫人之淚? 掌聲啊!為何聽不見我的心聲 詩人說:寂寞時要仰望星星 今晚長空肅靜如洗 誰的笑像匕首劃破天幕 霎時流星如雨,連許願都來不及 鶴說從頭 鶴鳴於九皋,聲聞於野……聲聞於天…… 這朱冠雪羽的東方神禽竟許是一只 逆風的箏 線的彼端究竟是甚麼 誰望著沒有風箏的天空 嗟嘆或者深吸一口焚鶴的煙 哈進高粱酒瓶裡 瓊漿傻等著第二次醱酵 仰頭三杯,低頭嘔出任性的詩句 「不要扶,我沒醉」 昔時六尺香杉木記憶猶新誰 撕下半個多世紀的日曆寫詩 翹望西子灣微微濕潤的眸光啊! 輕輕呼吸你昨日的風暴
-
【小說連載】 烏番叔
「忠志沒說錯,結婚後有他作依靠,既不愁吃又不愁穿,所以既能吃又能睡,即使沒有生小孩,我苗條的身材依然慢慢地由水桶變成汽油桶。可是忠志並沒有因為我的身材變了樣而不愛我,客人也不會因為我的腰圍像汽油桶而不來光顧,反而大家都叫我『胖嫂』,胖嫂也極其自然地成為我們店裡的活招牌,現在可說遠近馳名。」明嬌頓了一下又說:「其實曼麗這又何苦呢?年輕時怕身材走樣不敢生,再過幾年若想生,可能就生不出來了,女人的青春畢竟有限啊!她可曾想過:無論女人有多麼地婀娜多姿,縱使一輩子沒有生育,到了某一個年齡層,身材照樣會走樣。到時,說不定比我這個胖嫂還難看!」 「實際上一個值得人家稱讚的婦人,並不是建立在她的身材和容貌上,而是要懂得如何相夫教子,如何做一個賢妻良母,其他或許都是次之。忠志,我真的很羨慕你娶了一個以家庭為重的好老婆,雖然膝下猶虛,但你們卻能以樂觀的態度來面對人生,這是值得敬佩的。」天嘯羨慕地說。 「天嘯,謝謝你的誇讚。凡事不僅要認命,也要把握當下的每一個時光。但人往往隨著歲月的更迭,也會作某方面的改變。曼麗是一個聰明的女人,或許她有她自己的想法,但這些想法勢必只是暫時性的,一旦經過反思,所有的一切或許都會改變。我們就拭目以待吧!」忠志安慰他說。 「說實在的,如果能讓我繼續待在印尼,我一定會更快樂!即使每天聞著魚腥味,住在潮濕陰暗的房間裡,跟那些全身髒兮兮的漁工們生活在一起,我也心甘情願。(六十六)
-
金大楊忠禮追思會牽動兩岸情
─丹斯里楊忠禮博士逝世百日金大追思會 在生偉大 逝世光榮 2017年12月30日中午大馬華語新聞報導丹斯里楊忠禮集團創辦人丹斯里楊忠禮博士逝世是2017年度大馬國內10大事項新聞。2017年12月31日大馬八度空間電視台夜晚8點半華語新聞重播一段丹斯里楊忠禮的喪禮和出殯現場情況,具證楊忠禮董事長在大馬華人社群眼中頂級重點中心人物。 楊董事長人緣好、人脈廣、德高望重、五福俱臻、高壽善終、功德無量。 一個國家要富強應具備各類人才,一個民族要跟上時代應重視教育。 培育有知識、有才華、有水準、有作為更優秀年輕一代,關鍵在於子孫爭氣,重視教育之傳統。馬來西亞華人社群流行一句話:「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華人教育由始至終、從小學至大學院校都由校董會統籌統辦,出錢出力排除障礙,自力更生。深耕播種,不辭艱辛,開枝散葉。全馬華小1300間、獨中62間,楊董事長伉儷投入巴生興華獨中貢獻盡心盡力,最大最多。2018年9月1日楊家宣布捐贈3000萬馬幣設立「興華獨中基金」協助興華獨中推動6項目永續經常發展,對獨中如此大筆獻金實為希罕。 楊董事長人在天堂 心繫金門 要不是楊董事長伉儷在當年金門大學成立之際,慷慨捐助共上億元台幣與金大結緣,也不會有金大楊忠禮園和金大理工學院的建設,更不會有27日楊忠禮博士百日追思會在門大學舉行。 十年種樹 百年樹人 十年生育 十年教育 為何在金門大舉行追思會,重點在: 1.發揚楊董事長之精神不朽,創造教育價值。栽培人才,將來為國家社會棟樑,回饋鄉社鄉親。 2.傳承楊董事長的遺志,飲水思源,莫忘根本,以金門自豪,關注故鄉的發展,造福鄉人。如此有意義的好事、美事善事大舉行,帶來文化優秀好功德、好意象,就是金門百年盛事。 3.任何企業都會受到經濟循環好壞影響的風險;有高峰、有沒落、有蕭條,亦有繁榮的週期性與期限性,因政變受災害,戰事而變故,只有投資教育是永續性,百年樹人,大學歷史愈久,知名度愈高,學生校友滿天下,傑出人才校友也愈多。 4.楊家人承先啟後,永續楊董事長的精神,投入三代人力量與金門大學達成生命共同體,是金大的榮幸,對金大肯定正面的好處。 5.楊董事長以一個平凡人創造不平凡的跨國際集團,「富而能施」、「取諸社會、用諸社會」,達己達人、立己立人的美德。惠益大馬華社華教,雖生於大馬金僑華裔,對故鄉關愛有加,海內兼顧,就是我心中的傳奇人物。 6.楊董事長是力行者、推動者、企業先驅開創人物,楊忠禮集團投資遍及英國、法國、日本、澳洲,北海道民宿、新加坡發電廠38億美金、烏節路中心購物商場、聖淘沙別墅、吉隆坡旅店購物中心、房地產、建設聞名世界渡假村、印尼、泰國等等。大馬還有發電廠、水泥廠、通訊服務、吉隆坡至蘇邦國際機場輕軌服務,並宣布投資星馬快鐵工程。集團職員數以萬計,並有七家上市股票公司掛牌。 潘斯里陳開蓉老師 女中一傑 楊夫人潘斯里陳開蓉老師賢慧淑德,女中一傑,教子有方,一門俊秀、家庭美滿,子孫團結,五名將掌管家族不同企業,女兒女婿恪守其負責專業部門,桃李滿天下,一流家庭,一流教育,一流人物、量大福大。 楊董事長在生時感念夫人持家有方,讓他在外打拚增強信心,少了擔心,福至心靈,事半功倍。其長子楊肅斌博士10年前受西方媒體推薦為亞洲最有潛能的青年企業家。 中國大使黃惠康博士對媒體發言,中國官方高度關注楊忠禮的逝世撰唁文。 高風亮節 精神永存 27日在金門大學舉行丹斯里楊忠禮博士逝世百日追思會是件百年盛事,兩岸三地的政商文教界貴賓將出席參與,媒體也將採訪該場追思會。 在南洋,楊董事長以金門人為榮,當下就地金門鄉親應以楊董事長的光環為榮,正視珍惜鄉情熱忱的擁護楊家心向愛鄉土的豪情,莫分鄉里大小、遠近姓氏、信仰宗教,盼鄉親父老們踴躍出席參與追思會,分享感受福份、啟迪鄉人。 金門大學之校友師生更應本著青春活力,有正義感、有責任感、有使命感,惜緣維護楊董事長之奉獻,關注校方發展的投入付出之精神。 楊董事長精神不朽 期待有一顆以紀念為名丹斯里楊忠禮博士的人造衛星在宇宙藍天出現,環繞天地,表彰楊董事長大愛無私奉獻華教華社公益,重視傳統文化、關注兩岸三地同胞,謹以冠首對聯向楊董事長敬仰尊崇-「忠信興業四維週顧華社光輝 禮義傳家八德齊名儒商風範」。 (稿費捐大同之家)
-
紅毛港的烙痕--追念紅毛港(10週年回憶記述)
十年了,紅毛港於2007年臘月寒冬,終於吹滅了最後一盞燈,走入高雄人的記憶、走入了歷史長河,也結束了紅毛港多彩多姿的漁業文化生涯。 都說文化古蹟是先民留給後代的足跡見證和記憶。紅毛港,這個最具古樸魚腥味的三百多年文化村落,在不懂什麼叫「珍貴古蹟」的怪手接到政權指令後,高舉它強壯的臂膀,一剷一剷的敲碎了這些純樸討海人最後故土的夢,也驚醒角頭廟屋簷上入定百年的盤龍飛鳳遁形而逃。 在紅毛港的歷史曲線裡,及荷蘭紅毛人曾經有許多的故事傳說;無論是白藻蟹(小港附近)、刺蔥、永燃之豬、紅芭蕉與白猴、白馬鞍藤……等,都顯示著當時紅毛港人的純樸和知識的缺乏。 這個在八十八年五月十五日讓傳統「帆筏重現」的漁村,蝦曲和烏魚的故鄉;有著多重交疊的浪花,斑波舞踊的美麗晚霞,一縷鹹濕味微風的海岸線,戲浪童歡,微笑魚郎;古街老巷,掛滿串串黃金條竿架的烏魚子香。 這純樸古銅般的魚村部落,讓我們彷彿旋迴時光隧道的另一世界,追逐先人的足印。如今,瓦礫煙塵飛滅已十年,埋進住民的內心深層。這些遷徙的住民是否有人猶記?是否有人早已淡忘? 翻開紅毛港走入歷史的那一頁,小草依然迎風微笑,人煙渺渺,殘樓孤柱獨對夕陽,咾咕石跌坐滿地無助的哭泣,只有那最固執的高字塔矗立不移,落寞堅守著那份記憶。 古蹟文化的價值和現實經濟利益,在時光河裡拉拔交戰了四十多年後,文化終不敵巨港的現實經濟力量。紅毛港的古厝、角頭廟、船板魚腥味,以及那分掙扎、不捨!全被打包壓縮成光碟丟進歷史長河裡,成為永恆永恆的追憶! 63路公車,那曾經帶我穿梭於漁鄉古街,在腦海深處裡跳躍閃爍的數字,一點一滴逐漸聚合起我對紅毛港那如馬賽克般的記憶。這片三百年古樸的漁鄉,幾經陳情、抗議、吶喊,都不能改變被遷村、被剷平的命運。 二十多年的離別,當我再度踏上這片土地時,已是「物換星移,人事全非了」。望著這些被剷落的殘簷斷壁,鼻頭一陣酸楚,心靈裡除了茫然還是茫然。至今回憶,內心仍感淒淒!
-
鄉愁 自那刻起
蔚藍的天空 海風輕拂 鄉愁 自踏上料羅灣那刻起 金黃高粱田 依稀在眼前 東北風蕭蕭 迴盪在耳邊 上下天光 沙鷗翔集 鄉愁 自船抵13號碼頭那刻起 開口笑身影 依稀在眼前 海波浪濤濤 迴盪在耳邊 台北夜空 霓虹閃爍 鄉愁 自收到家書那刻起 慈母的容顏 依稀在眼前 慈愛的叮嚀 迴盪在耳邊
-
微風海戀
西風起 故人十字幡動 青煙一縷灘頭揚灰 寄身波間驚濤 聽西風說 你在馬場作別 躑躅驚踏了嘶啞 驛動送走俗世之軀 微風 雖是夢的海戀 揚帆不是你的本事 水晶龍宮不是歸宿 這裡是你永生的家 何曾遠離 白沙灘頭夕陽紅 駿馬雕鞍 西風 馬背打浪 馳騁的快意 沙鷗灘頭 如詩的波聲 弁帽低遮了眉眼 迪卡儂馬靴 馬甲背心 恍如黃昏一鏢客 翩翩走單騎 虛擬的左輪比指間 打下寒鴉淒驚 嚇走長天哀鴻孤鶩 長鞭風塵揚起得意輕蹄 鬆了轡閒了鞍肩 長夜等待孤獨長灘 夜槽等誰添草 歸來依然為你奔走 蹄影 踏亂西風 踩碎西江月 又紅瘦了夕陽
-
【小說連載】烏番叔
然我非但不覺得苦,也不感到累,而且公司的業務幾乎都在穩定中成長,只要按時把所賺的錢匯回新加坡,其他的事他們也不會過於干涉。所以我的心情反而比在新加坡更加地愉悅,精神也倍加地舒爽,因為我彷彿脫離了苦海,得到了自由,如此不也是因禍得福嗎,天嘯心情凝重、強裝笑顏地說。 「原來娶有錢人家小姐當老婆還真麻煩!」忠志笑著說。 「在門不當、戶不對的情形下,那是受罪而非享福,更是一種無形的精神壓力。」天嘯坦誠地說。 「你們結婚那麼久了,怎麼還不想生小孩?」明嬌直接地問。 「曼麗害怕生小孩後身材會走樣,所以從結婚後一直避孕避到現在。」天嘯無奈地說。 「我們是想生生不出來,你們則是能生不想生。」明嬌笑著說。 「你看看我們明嬌,年輕時柔媚豔麗又苗條,就像一朵花。可是結婚後沒有生小孩,她的身材照樣走樣啊!我實在不好意思說她現在的腰圍像什麼。」忠志看看明嬌,開玩笑地說。(六十五)
-
金門模範老街
前幾天的報紙上看到一個滿特別的畫面,就是元旦期間金門的模範老街兩邊各掛著國旗,一邊是中華民國國旗、一邊是中共的五星旗,紅通通的旗幟映在磚紅色的老街上,煞是搭調有整體感。這畫面是以前戒嚴時期 ;甚至十幾年前的金門都不可能想過會出現的畫面,當年兩岸是敵對處於時時演習備戰的狀態,誰會想到有這麼一天,掛著不同區域的旗幟也沒有人覺得不妥,兩岸人民的觀光互訪和交流,已經是極密切的事情。 這畫面的牽引也讓我想起幾年前初訪金門時,流連在模範老街的夕光時刻。 當年我寫了一篇短篇小說,裡面開場的場景就是以模範老街為背景。但其實我根本還未到過金門,關於模範老街的點滴其實都是從網路搜尋而來加上自己的想像所型塑成的,以為這是條規模很大又寬敞的老街。等到親臨,映入眼瞳的竟是有點小巧迷你沒有汽車通行,只有機車、腳踏車有點狹窄的街道,突然有一種迷惑的感覺。 原來自己的想像和真實的落差實在太大了啊。 近傍晚的時分,已具橘暖色調的夕光打在老街壁面上形成亮黃色的光,連上頭女兒牆上的歐式綠色弧杆也顯得特別滑亮,懷舊的氣息很明顯。細看這建築有閩式風、南洋風、日式風、西洋歐風……非常混搭,建築多為二進店屋,第一進為日式洋樓,第二進為閩式建築,興建於1924年代,因為整齊有致堪稱全島模範所以稱作模範街。在這傍晚時間來訪,特別有種溫柔靜謐的況味,我們先造訪了幾間名產店後,就來到文化局人員推薦的一家叫戀戀紅樓的懷舊餐廳。首先印入眼簾的就是門口的大石雕風獅爺和大陸的五星旗,其實不只五星旗另一邊也豎著我們的國旗,所以有人又叫這裡為國共餐廳。店裡的菜單上還有毛澤東的畫像,許多茶飲也用政治人物的名子來稱呼,實在很特別。 餐廳裡擺設了不少古老的東西,走走逛逛間幾度看到童年時代的玩具赫然出現都會有會心一笑的感受,不過我最有興趣的還是幾張金門的老照片,有的黑白、有的單色調,不太清晰的畫素裡卻藏進了古樸的簡潔,另人神往。 因為距離晚餐的時間還早,店裡人不多,我們就能細細品覽這些舊物,也佩服店家的巧思。餐點也美味又不貴,是個很適合用餐、歇腳的幸福空間。 走出店外時已是華燈初上的時分,夜晚的此處人煙更少,我們再度散步閒逛,短短的老街一下子就走完了,抬頭一看街心上頭是一輪明月拱照,把老街的美襯托出更加幽秘的氛圍,夏日晚風中在老街散步實在是很舒服啊。 回家後查資料才知,模範街是於1924年興建,當時的金門縣商會會長傅錫琪從南洋集資購買鄭成功時期的內較場作為基地,興建了長約75公尺的丁字型街道,路端就是商會,兩旁則是40間住商混合的店屋。是由當時臺閩知名的「廷元師」規劃設計,並帶領惠安的師承弟子三十多人來興建,雖然有整體感,但細看每家仍些許有些不同,有的有窗臺、有的有陽台、綠釉欄杆,有的窗戶長條方正,有的上方加上微翹的弧型遮雨……有的經過烽火摧折或改建。現在的模範街整體裡又有更多新意,還帶有繁華過後的一點點蕭索味道,實在是愛好歷史建築的人該來探究的美好空間。 真所謂來金們一遊,絕不可錯過的一條街啊。
-
「認識烏坵」是金門人共同學習的功課
一座島是一個生命,人、物種與島是生命共同體;生命不存在,島的核心也就沉淪了。烏坵這個總面積只有1.2平方公里,孤懸在海上的「千里眼」,如一顆不起眼的明珠,掩映在湄洲媽祖庇蔭,與金門光輝呵護之外,寂靜的吞吐它的美麗與哀愁:它的美,金門人不清楚;它的哀愁,何時會消失? 自1954(民國43)年政府指示劃歸金門代管迄今已逾一甲子,除了省政府及縣政府長官巡視,或派遣人員外,鮮少有人登島;而烏坵國小(民國55年-76年) 成立迄廢校僅21年,除了早期曾奉派到該校任教者如陳順德校長、蔡回淵老師外,再也無人對它有進一步的探索。幸而原籍烏坵的高丹華小姐著有《發現烏坵嶼》一書,並在金門縣文化局支持下推出《烏坵影像展》,讓大家有一些認識。直到2012(民國101)年經濟部公告台電規劃將烏坵外海列為核廢料暫時貯放場址,經由高丹華小姐極力奔走串聯,引發同情,掀起抗議,發動「百人登島」(2007年),引起大家的重視。擁有百年歷史的烏坵燈塔(建於1872-1875(同治十一至光緒元年)年期間),於2006(民國95)年被列為金門縣定古蹟;去年11月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召開第六屆古蹟歷史建築審議會,同意升格,成為文資法修正後第一個由民間提報通過的國定古蹟。 網路上《北雁南飛》對烏坵的描述,「這個319鄉中面積最小的鄉,與金門、馬祖構成聯合陣線,卻得不到重視」,長期以來由於對外交通極為不便,早期被冠以漁家中途島、海盜出沒島,兩岸烽火之際,1965(民國54)年11月13日-14日發生短暫的《烏坵海戰》,大陸數十艘小艇與海軍兩艘運補巡邏艦遭遇,雙方艦艇及人員互有損傷。此後因反共救國軍鎮守而披上英雄島神秘面紗。代管烏坵已邁入64年,還是「離島中的離島」模糊概念。不只對它瞭解少,還曾經倡言促請劃歸台中縣,形同棄兒,姑不論其未來如何,只要它還是中華民國的土地,是屬於金門縣的一部份,都應該視如手足般愛護。相較於最近啟動之大、二膽開發觀光計畫,是否能將烏坵列為下一波開發觀光資源來突顯特色呢? 烏坵鄉東距台中港約80海浬、東南距澎湖縣93海浬、西南距金門72海浬,位處金門縣與連江縣(馬祖)中心點。原隸屬於福建省莆田縣,現階段由我方海軍陸戰隊烏坵守備大隊駐守,主要交通仰賴由台中港出發之軍艦,每10-15天運補,非常艱苦。島上開發可追溯到唐、宋,而考古曾發掘到宋、元時期的瓷器,近代多為福建沿海漁民停靠站,居住人數曾高達一千多人;兩岸烽火之際,駐軍與島民共處,年輕人外移升學、就業,現今留守者為落地生根之老兵、大陸漁民後代,逐漸老化的老人島。 實施九年國教時期,金城國中曾收留來自烏坵的國中生就讀;金門中學設置特別師範科時,亦曾培育來自烏坵的老師蔡奕尖等;烏坵鄉長兼任校長,島上在艱難環境中辦理小學教育;國中以上多半向外移轉到台中或疏散分發到金門。根據曾任教於烏坵的老師口述,當時無充足自來水,利用教室屋頂儲雨水備作洗滌之用,杯底經常發現殘留泥粉;但海鮮豐富,隨意料理皆新鮮。烏坵國小廢校後在某任指揮官指示下,將校舍活化集中成為居民商店街。除了過年、選舉期間,旅外島民才會返鄉與家人團聚,或投票。 行政院103年就開發大、二膽觀光資源,江宜樺院長作出三點指示,「先做好文資保存」、「軍事據點不能成為遊客取景對象」、「做最小限度的建設與開發」。建請相關單位比照辦理,著手規劃。先期性工作如地質景觀與生態鏈探勘與調查,媒體、藝文、旅遊工作及曾在島上服務者登島田野調查、發掘與描繪,食宿場址安排與規劃等;中期性工作如交通路徑與運輸載具及口岸建設,當地農特產開發含文創產品,扶持當地居民與鄉公所人員發行網路資訊,媒體每週或每月報導乙次或數次當地訊息,派遣巡迴醫療團協助軍民;長期性工作如將資訊編入地區各級學校作為補充教材,作為五鄉鎮樂齡中心自主或特色課程,規劃航班與適度旅遊計畫,安排當地居民來訪金門,增進互動,發展友誼,改善其終老一生與外界的隔閡。 認識烏坵不在尋覓桃花源,而是從實際接觸改變不正確的刻板印象;從了解、接納、互動、扶持、將之當作我們的家鄉。挽救一座島,從認識它的生命故事開始行動。百年來金門曾被冷淡、遺棄,最能感受烏坵的脆弱,需要我們伸出援手,扶持它成為我們共同體!
-
吾妻
吾妻之一 長髮蛋臉俏佳人,清新脫俗不染塵。 芳齡二六嫁吾家,育有兩女已二八。 秋冬織布作棉襖,長女出外不單薄。 春夏農忙勤播種,掙錢幼女學古箏。 晝夜辛勞不畏苦,心為兒女偉大母。 吾妻之二 慰問母親盡孝心,噓寒問暖真性情。 相夫教子守婦道,逆來順受好家教。 擣衣烹食理家務,擦地抹壁賢內助。 輕聲細語最討喜,爹娘爺婆皆疼惜。 家有良妻思慮周,丈夫打拚後無憂。 吾妻之三 夕陽西沉長相伴,漫步細雨攜手牽。 暖風徐徐拂面吹,步履輕盈返途歸。 春風秋月不等閒,轉眼歲月二十年。 風霜摧殘生華髮,雙手厚繭總為家。 鴛鴦戲水偕白頭,不羨神仙無憂愁。 導讀: 吾妻之一 本段描寫我的妻子是一位長髮蛋臉的美人,氣質清新高雅,不染庸俗。她二十六歲出嫁,二十八歲已育有兩女,四季忙碌,晝夜辛勞,一心一意,只為兒女的偉大母親。 吾妻之二 本段描寫我的妻子非常孝順母親,平日噓寒問暖,關懷倍至。養兒教子,拖地洗衣,整理家務。說話輕聲細語,非常討人喜歡。事事周密,丈夫在外打拚,無後顧之憂。 吾妻之三 本段描寫我與妻子夕陽西下長相伴,匆匆二十年,時光不虛度。但歲月無情,頭髮已花白,雙手都長出厚厚的繭了。我們不羡慕神仙的生活,只願像鴛鴦一樣白頭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