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夾縫中求生存
縱使生落在瘠仄窄縫的旱隙處, 定然也要使出渾身力道, 扎掙出一番有所精神的生機來! 鮮綠是我昂揚挺拔的生命本色, 盡使心力的活過困阨障瘼, 破釜沉舟般決志的衝撞突圍, 陽光耀照著、風雨潤澤澆沃著, 老天爺要的是, 生命的行動力! 一枝草,一點露; 天,無絕人之路!
-
【小說連載】 烏番叔
「原來你另有盤算啊!真是看不出來,也低估了你的智慧。」明嬌笑著說。 「妳以為我是傻瓜啊!我是一直忍、一直忍、一直忍!」天嘯激動地說。 「這就是娶富豪女兒做老婆的下場,男子漢大丈夫,不忍也得忍啊!別忘了,老婆萬歲!」忠志笑著說。 「你別神氣,當年如果你姨媽和姨丈都信守承諾的話,現在一直忍、一直忍,一直忍的人絕對是你!」天嘯說後哈哈大笑,一旁的明嬌也跟著笑出聲來。 「這叫老天有眼!」忠志開玩笑說。(六十三)
-
班超部隊的前身─粵軍與國民革命軍之關係
前言: 長期駐守金西守備區的班超部隊(2004年4月因應「精粹案」與金東守備隊併編「金門守備大隊」,原部隊番號與代號從此走入歷史),因根源於大陸時期的粵軍系統,有其悠久不可抹滅的歷史傳承,拙作《班超老兵話滄桑》曾於去年7月4、5、6日連載發表於金門日報副刊,引起我部當年諸多袍澤熱烈迴響,咸認既與粵軍一脈相傳,宜探本溯源整理編撰粵軍之演進與夫在民國史之地位影響等,再作一系統之報導以求連貫,當具意義焉。爰於圖書館博覽相關群籍勤作筆記,並蒙粵軍元老故一級上將陳濟棠後裔惠賜史料,涓滴血脈匯聚長流,方克有成,併此申謝。 1、粵軍之崛起: 國父孫文當年以廣東一省割據一方,倚之進窺中原,十年之內而統一寰宇,定鼎金陵,故粵軍在中國近代史上發揮了旋乾轉坤之關鍵力量,洵非虛言,亦成為我近代史上之奇譚。 揆之近代史上之粵軍,其實相當落後而雜亂。翻諸粵軍之歷史,是成立在八國聯軍之後,當年清廷以袁世凱統籌新軍,算是中國陸軍正式邁入現代化之始。袁中堂練成近畿六鎮之後,清廷更授以各省分別負責編練新軍,欲成卅六鎮新式國防軍之初步規模。其時各省分練之新軍在編制、操法與夫幹部之選用上均向袁中堂之北洋六鎮看齊,部隊編制要完全採泰西編組方式,部隊操練一律用洋操,部隊幹部則多用新式軍事專門學堂學生,於是乎新軍之編練完全與各省原有之綠營舊軍不同,自不待言。不過各省在編組新軍上紛紛遇到一個難題:新軍的幹部要用新式學堂之學生,而這些新式學堂卻正是反清思想的大本營!所以清廷傾舉國之力,在十年之內編練出來的新軍竟都成為辛亥年間反清革命的主力。辛亥武昌起事,各省新軍紛紛起而反抗清廷。在袁大總統建政之後這些新軍首領為各省軍頭,袁大總統採遠交近攻策略,逐一削平這些方興未艾的割據勢力,不幸壯志未酬,齎志以沒。在袁大總統病逝之後,中國陷入長達十年的軍閥割據,這些軍閥多半以省為割據單位,並且多淵源於該省的新軍,合先敘明。 初,辛亥革命時期胡漢民、陳炯明所糾集之廣東民軍,在「二次革命」中被袁世凱、龍濟光摧毀殆盡。護國戰爭後,龍濟光被趕到海南島,桂系控制廣東地盤,在孫中山的支持下,由廣東省長朱慶瀾撥出其親軍20營交由陳炯明統率,移駐汕頭,成為近代粵軍之雛形。 2、粵軍與孫中山之離合關係: 陳炯明、許崇智等在閩粵邊境編練軍隊,在1920年的驅桂戰爭中驅逐桂系的廣東督軍莫榮新,孫中山得以返回廣州重建軍政府,繼續北伐。但是陳炯明這支傾注了孫中山全副心血的「子弟兵」,仍然脫不了軍閥的本性,在1922年北伐中叛變,炮轟總統府,之後粵軍迅速分化瓦解,分為陳炯明、許崇智、鄧鏗(梁鴻楷)、李福林等部。 許崇智當時被孫中山任命為北伐軍總指揮(總司令李烈鈞)兼粵軍第二軍軍長,陳炯明叛亂後,許崇智、李福林支持孫中山,回師靖難,與陳炯明展開激戰。當時蔣介石、顧祝同、錢大均、衛立煌等均屬許崇智的部下,而陳誠在保定八期剛畢業,任粵軍見習排長。 陳炯明部為粵軍第一軍,發動叛變後被許及桂滇聯軍驅逐到東江一帶。但是仍然保持一定實力,對廣州革命政府構成相當的威脅。 當時,鄧鏗是粵軍第一師師長,粵軍第一師訓練有素、裝備精良,是粵軍的精華所在,原來隸屬陳炯明第一軍的序列,但是鄧鏗堅決支持孫中山,與陳分道揚鑣,後來遇刺,梁鴻楷接任師長,與陳炯明和許崇智均保持一定距離,這是介於陳炯明和許崇智之間的一股獨立不容忽視的力量。 李福林部隊本來是綠林出身,沒有什麼戰鬥力,後來編成北伐軍第五軍,再後來被陳濟棠兼併。 1925年,以黃埔學生為主的國民革命軍發起東征,盤據惠州的陳炯明被消滅,少量殘餘部隊逃往江西投靠孫傳芳,陳炯明系澈底退出歷史舞台。 廖仲凱遇刺後,許崇智被蔣介石擠走,其部被蔣吞併,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一軍的第3師、第14師、第20師,後來演變成為國民革命軍嫡系的部隊。 幾乎同時,梁鴻楷也被蔣逼走,李濟深接任師長,北伐時擴編為第四軍,戰功卓著,被譽為「鐵軍」,也稱為「粵軍之母」。李濟深的第四軍由陳銘樞的第10師、陳濟棠第11師、張發奎第12師、徐景唐第13師、葉挺獨立團編成。但是粵軍內部新的矛盾又形成了,首先是地域矛盾,從部隊來源來看,第10師屬於廣(州)肇(慶)系,來自廣州和珠三角;第11師來自粵西的欽(州)廉(江)高(州)雷(州)一帶;第12師是客家系,來自梅州和韶關。其中共產黨領導的獨立團與12師較為親近(葉挺、鄧演達是惠陽客家人),後來在南昌發生暴動;徐景堂部較弱,後來也被陳濟棠兼併。 3、「南天王」之成形與倒臺: 寧漢分裂以後,粵軍內部由暗裡的明爭暗鬥走向公開的決裂,張發奎是武漢政府的台柱力量。陳銘樞支持寧方,他手下的大將蔡廷楷當時駐在江西,被脅迫起義,後來還是叛變了,拉部隊到浙江投奔老上司陳銘樞。這時,留守廣州的陳濟棠是胡漢民粵方政府的中堅力量,李福林、徐景唐等其他粵軍都被他趁機吞併,勢力不斷膨脹,幾控制廣東全境,當上了所謂的「南天王」。 後來張發奎反蔣失敗,部隊交到薛岳手上,成為國民黨中央軍旁系,或稱「半陳誠系」,是勦匪時期追擊紅軍的主力部隊,抗戰時期繼承第四軍的傳統番號,其他的如94軍、99軍與其也有很多關聯。這一系的主要人物還有黃琪翔、吳奇偉、歐震、郭思演、鄒洪、王作華等。 蔣光鼐、蔡廷楷的部隊在史稱「中原大戰」時站在蔣介石一方,出兵長沙配合何鍵阻擋桂軍北進,出兵中原與馮軍作戰。後來移師上海,參加著名的淞滬抗戰,其後調福建,發動「閩變」成立「中華共和國」,失敗後部隊被中央改造或解散。 這一系的主要人物有陳銘樞、蔣光鼐、蔡廷楷、戴戟、區壽年、張炎等,後來大多數向共產黨陣營靠攏。 由於另外兩路粵軍離開廣東,從1930-36年期間,廣東成為陳濟棠的地盤,到抗戰前夕,陳濟棠在「兩廣政府委員會」的幌子下,對中央實行地方割據,對內精心經營,政績顯著。粵軍則擴編到3個軍合13個師,還有幾十架戰鬥機,空軍比蔣中央軍還要強大。 廣東的地形圖呈等腰三角形狀,韶關、湛江、汕頭構成戰略上的鐵三角,陳濟棠把余漢謀的第1軍部署在韶關,香翰屏第2軍駐粵西,李揚敬第3軍駐汕頭,廣州只留一個教導師,省城兵力十分空虛,陳濟棠的部署主要是應付蔣的中央軍乘虛接收。詎知1936年「兩廣事變」,余漢謀通電擁蔣,率第1軍沿鐵路線南下,兩三天就從韶關兵臨廣州城下,加上空軍司令黃光銳率機飛往南京投誠,陳濟棠政權倒台。 陳濟棠被迫出走香港,廣東多年經營成果拱手讓給蔣中正。陳濟棠到香港後,蔣派黃鎮球去安慰他,說將來借重他的地方還多。此後陳即出洋考察。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後,陳濟棠由歐洲回國,任國民政府委員及最高國防委員和戰略委員會委員。1940年春更任國民政府農林部長。 1949年,任海南行政長官兼海南警備司令。1950年到台灣,任總統府戰略顧問。1954年11月3日卒於台灣,獲厚葬於台北市新北投。陳濟棠舉殯時,台北及香港都有盛大的送葬儀仗。1993年,隨著兩岸關係的好轉,陳濟棠墓地從台北市遷回廣東省湛江市麻章區湖光岩風景區西側,並與其夫人莫秀英(1900-1947)合葬於此。1997年,陳濟棠夫婦合葬墓被湛江市人民政府立為市文物保護單位。陳濟棠將軍的後代將其骨骸揀拾搬遷後,墓園即因乏人照護而日漸荒蕪,連原本宏偉挺立的石牌坊,也都嚴重傾圮坍塌,亂成一團;涼亭裏的高大石碑,也斷成三截,看守墓園的一對石獅也不翼而飛;而于右任先生親筆墓誌銘也被人噴上白漆,加以破壞。(上)
-
千年之愛
海邊拾來的石頭 上面斑駁著海蠣殼 多少年的依附 才能如此你儂我儂 經歷歲月無情的洗禮 雖然千滄百孔 我們依然緊緊相依 直到海枯石爛 (稿酬捐贈金門縣生命線協會)
-
紅塵癡蓮
不悟的癡蓮怒放紅塵 反覆洗筆鴛鴦 畫池中 泊一尊石佛 跏趺今生的漩渦 水色蒼茫盡處 研磨孤獨與逍遙 與凡事絕緣 汙泥底栽出一朵千瓣蓮花 當微妙的音樂 在身體裡脈動 風流 不言中
-
【生活雜記】 缺角
最近,有時發現那個有耳的'湯碗邊緣出現小小的缺角,卻留用著並不捨棄。縮小那缺角的遺憾,包容那物命的缺憾,在薪水不漲物價卻猛漲的世代裡,能省就得節省。 在e世代裡,可以先消費後付帳的銀行制度,能有幾人的消費觀念是保守的傳統的?量入為出以及勤儉的美德似乎像鳳毛鱗爪一般稀有。 過去多由母親親自下廚,但最近十年都由我分擔家務,所有家中的杯盤似乎成為我生活記憶的一部分,有一陣子,常聽到廚房發出巨響,是母親手無力或不小心碰觸,造成杯盤的粉碎,急忙從客廳趕到廚房,已看到現場破裂的杯盤,只好第一時間作處理掃乾淨,並叮嚀母親穿拖鞋,不要打赤腳。 缺了角的杯盤,仍然繼續使用中,但使用機會減少了,甚至只能想著「舊的不去新的不來」,每個杯盤都有一段生命故事,是我花時間花金錢所採買的,雖然是在附近的早市裡尋尋覓覓所買到的賞心悅目的杯盤,有火紅的玫瑰、討喜的狗來富和招財貓等圖案。 歲月累積了知識的閱讀,有累積了生活的點點滴滴,一個不小心的粉碎,那一段記憶複製著消失,也複製著另一段新的生活記憶。
-
【小說連載】烏番叔
「不為什麼,只因為你能住,她不能住。雖然曼麗是你老婆,可是別忘了,人家是千金小姐啊!」忠志笑著說。 「笑話!千金小姐畢竟是我的老婆;我能住、她為什麼不能住?」天嘯神氣地說。 「好,你有種!我倒要看看是你鬧笑話,還是我說笑話。」 忠志的老婆明嬌見狀竟也幫腔說:「天嘯,我很欽佩你這個老闆能放下身段在港區生活那麼多年。坦白說,你住的那個地方較適合當地漁工住,因為他們不怕魚腥味,也不怕茅坑裡的蛆。上次和忠志一起去看你時,看到那種髒亂的環境簡直讓人想吐;尤其茅廁更是臭氣薰天,那一條條在糞坑裡蠕動的蛆更是嚇死人。曼麗生長在一個富裕的家庭,從小就有潔癖。或許她認為你這個漁業公司老闆,跟新加坡的公司行號一樣,有一間大辦公室,住的是有空調的寢室,而且有專人服侍。如果讓她知道你在那種環境中當老闆,不把你叫回新加坡才怪!」 「說真的,當初我並沒有想到這裡的環境會是這麼糟,公司租的這間房子簡直比新加坡的庫房還不如,既要做辦公室、寢室、漁工休息室,還要做廚房和飯廳。原以為他們是為了提拔我,讓我來負責管理這家漁業公司,所以也就不敢做其他的要求,以免讓他們誤以為我樣樣計較、吃不了苦。想不到我那有錢的岳父大人根本是瞧不起我,故意整我。 雖然我們公司的漁船是一艘新型的機動流刺網漁船,在經驗豐富的當地船長帶領下,可說經常都是滿載而歸,也為公司賺了不少錢。但實際上公司除了船長及漁工外,只有我和烏番兩個人,我負責內部管理和管錢,烏番則負責帶領漁工卸貨和賣魚,另外請了一個廚工煮飯兼打雜,在人事成本上,也為公司省下不少錢。每月盈餘折合美金亦有好幾萬,我都是按時匯回新加坡。儘管他們給我的待遇不薄,可是對這裡的事務則是不聞不問。此次曼麗想來印尼看看,正好可以讓她體會一下這裡的生活環境,不要讓她以為我這個比新加坡財副還不如的總經理是在這裡享受。」天嘯滿懷委屈地說。(六十二)
-
叮噹作響──構樹生之旅
那年九月有了杭州西湖之旅,西溪濕地初遇構樹,彷彿秋之神來一筆,滿樹秋華讓人為之驚艷。 臨溪之美,莫如秋之構樹,綠葉間,陽光盡情揮灑,構樹結滿樹的秋之美果,色澤之美迷人眼眸,在陽光裡增添金黃的光環,更顯飽滿欲滴之引人垂涎三尺,每一顆圓而成熟的果,有了秋陽的照拂,那甜美的汁彷彿僅被一層薄而透明的膜罩住,我沿著溪流漫步,目光總是被構樹的秋華緊緊抓住,那一成片的林子裡,我讓綠樹刷刷的溜過我的眼睛,卻只是牽掛著滿樹秋果的構樹,讓我著迷的是那努力的構樹,是怎樣的儲存能量?是用心的吸飽了春天的雨水、夏天的烈陽與秋天的和風,才能在雨水的滋潤下,萌芽、茁壯、打花苞,努力的喝飽陽光,讓果實從初果到成熟,秋天的和風送暖,讓果實有了搖籃般的軟床,從初果到成熟,從初綠到微黃到金黃,在秋陽中展現迷人的果香,吸引眾多鳥兒與蜂與蟲前來共享美妙之滋味,杭州之旅,構樹甜美迷人的秋果,顛覆了我對秋華之想像,甜美滋味一直留在腦海,想念著杭州之西溪濕地那秋之華,構樹之風華,那橘色的果猶如滿樹掛滿叮噹,在風中唱著快樂之歌。 我與構樹之情緣,就此結下了長長久久的思念,在綠島的遊旅中,解說人員解說了構樹,說是養鹿人家會採摘的植物,因為鹿很喜歡吃構樹的葉,所以大家也都稱構樹為「鹿仔樹」,我仔細看才發現構樹的葉居然有兩種,一為心形,另一為三至五個深裂像張開的手指;葉背則佈滿細毛茸,觸感十分柔軟,但葉面卻很粗糙,我對構樹更加的另眼相看。 原來構樹是雌雄異株,雌樹與雄樹開的花完全不一樣。雄樹的花細細長長,像沾滿細沙的手指一般,下垂時,也像毛毛蟲一般,原來稱為「葇荑花序」。雌樹的花則像小小的毛球,稱為「頭狀花序」。花期約在三、四月。果實為球形,為多數瘦果,宿存花被及苞片合成聚合果。果期為5 ~ 7月;構樹的果,在夏天成熟時會裂開呈紅色,常吸引綠繡眼、白頭翁等鳥類前來覓食;在構樹上形成一個小小生態鏈,是作為自然觀察很好的樹種哦。 在金門的中山林園區,我有機會觀察到構樹的雄花,真的有如長長飽滿的毛毛蟲,葉子也是有心形及深裂的兩種形狀,我觀察時也會用手去觸摸那柔軟和粗糙的不同質感,讓我更親近構樹特別的生態。 今年,在金城鎮公所的後方停車場,發現了數棵構樹,初春,滿樹的綠葉,充滿活力的感覺,在陽光裡閃耀,然後,是悄悄的打起了一個個的花苞,像個多產的孕婦,那樣滿足的神情,讓我忍不住每天都要去看看它,看它在風裡搖曳,那般的雍容、那般的飽滿,陽光輕輕的灑在綠葉上,初春的陽光,是那般的溫暖,我去看還不夠,把外甥上小一、小四的女兒一起帶著來和構樹交朋友,孩子的眼光更為敏銳,小一的孩子說:「姑婆,這裡有橘色的果。」我猛一抬頭,真的耶!綠葉間居然有了小小的橘色果,那個顏色很溫暖而迷人,深深打動了我的心,我們三個人就這樣在構樹下,著迷,和陽光捉迷藏,在風裡品味著淡淡的花香、果香,為這幾棵構樹,我們都捨不得回家了,幸好,這裡離我們家不遠,於是,三不五時,我們就會手牽手,來和構樹約會,來看著它的成長,分享構樹的喜悅,孩子也很開心,因為有了花開,就會吸引蜜蜂、蛾、蝶來拜訪,花開之後有了果實,更吸引了不同的鳥來覓食,我們有機會和白頭翁、綠繡眼、鵲鴝、八哥一起共處,看牠們把自己餵得飽飽的,一副知足的表情,構樹應該也很開心,遇到了知心的鳥,分享甜蜜的果。 我和構樹好像結了美好的緣,每天都想去看看它長得好嗎?長得快樂嗎?有時孩子上學去了,我就自己帶了相機來到構樹下,幫構樹紀錄它的成長日記,有時樹下有橘色果被鳥吃得掉了渣,於是構樹下就有著不同的風情,有時螞蟻有機會撿到掉渣的好滋味,構樹總有不同的風貌迷著我,我的腳步就這樣被構樹黏住,有時別人停了車,看見陽光下,有個傻女孩追著風追著陽光,原來是為了追著迷人的構樹。 構樹的樹皮,有豐富的纖維質,是很好的造紙材料,因為質地優良可以做鈔票的紙,所以也叫「鈔票樹」,更是宣紙的好材料,我成長的那個年代,是物質非常貧乏的歲月,因此,對於一張可以書寫的紙,特別的珍惜,如今,有機會認識構樹,真的非常的開心,我喜歡寫字,喜歡讀書,所以對於可以造紙的構樹,特別的珍愛,有一年到南投埔里,那裡還有全台灣唯一的造紙廠「廣興紙寮」,我跟著解說人員了解了那一座走過歲月的造紙廠,有一張紙可以寫字,對我來說是多麼的珍貴,「金門縣志」裡也有記載「惜字亭」,在浯江書院那裡特別設有;讓年輕的孩子也能懂得珍惜每一張得來不易的「紙」,是一件值得傳承的美好工作。 我的成長年代,是金門物質條件貧瘠的歲月,所以,我是因為這樣生活裡不容易擁有一張紙,而特別的疼愛「構樹」,它可以為造紙奉獻,而它的成長可以為地球付出,讓地球擁有「綠色的祝福」,「廣興紙寮」造紙廠為了因應大環境的變革,研發和開創了「紙的新風貌」,「廣興紙寮」創意開發的是「可以吃的手工紙」,特別商請王灝老師運用漢字的創意,同時引用紙神「蔡倫」的發明故事,將「蔡」改為「菜」,並且特別命名為「菜倫紙--紙神蔡倫跨越二千年再次偉大發明」,強調不可思議、豐富纖維、健康可食用的蔬菜紙。 構樹,是一種生命力旺盛的植物,也可以說是一種繁殖力超強的植物,金門這樣的島嶼環境,對構樹來說,也是一處可以生存的空間,所以我初識構樹先是一次到「綠島」旅遊時,有緣相遇,再次是在杭州的西溪濕地,今年,則就在自己生活的小鎮,那麼近的生活圈,我們是生活在一個共同的環境裡,就在鎮的北面,我幾乎每天去和構樹打招呼,問問它早上好或是下午好,我們是毗連而居,它那樣快樂的生活,給我很多的正能量,在構樹下的陽光,特別的亮麗,風特別的溫柔,空氣好像聞起來特別的甜和香,它的活力渲染了我的心,讓我的腳步也輕快了起來。 構樹,讓我以為自己也是一棵樹,那麼在乎陽光是不是飽滿?風兒是否在午後吹起?每天,沒有和構樹見見面,就覺得有種失落感,總想去到構樹的生活地,分享構樹的生命歷程。看它那樣努力的生長,春夏季節裡的風光雨露,成就生態滿滿的能量,在大自然的懷抱裡,看著不同的生命,彼此分享,各取所需,快樂就這樣裝滿我的心。 構樹,用它不同的面貌擄獲我的心,是綠葉滿樹的季節,是叮噹作響的迷人風情,是豐富的纖維織就了潔白的紙張,是一葉葉成就了鹿兒的美食,是橘色微酸微甜的果實,讓鳥兒呼朋引伴來分食美味,清晨,當陽光初展容顏,在初秋的懷裡,帶著小一、小四的孩子,我們大手牽小手,走在微風裡,一起去和構樹做朋友。 若問秋天的腳步,誰最清楚?那一定得聽一聽、看一看構樹,你就會明白了,我在初秋,戴著草帽、鼻樑上架著太陽眼鏡,長袖、長褲,穿著運動鞋,越過馬路,來和構樹約會,哎呀!秋的陽光已經褪去炙熱,改走溫柔路線,在構樹下,聆聽初秋的蟬鳴,聲音明顯的溫柔了些,構樹的枝椏間,陽光鑽進來多了些,因為綠葉間有些在秋的催促下,轉為黃葉有些已經掉落,著秋裝的構樹另有一番風韻,彷彿瘦身的美人,滿樹的果子不見了,但樹下多了一些構樹的小苗,這裡的生命,充滿蓬勃生機,我沐浴其中,滿心的感動,向構樹行最敬禮。 冬天,是構樹不同的生之旅,風兒、陽光和雨水都是構樹生命中最重要的貴人,而蟲兒、蜂兒、蝶兒、蛾兒和鳥兒,是構樹生活中,最重要的朋友,不同的季節,有不同的生命旅程,構樹無私的胸襟,廣納大地的好朋友,熱鬧了生活,讓彼此的生命充滿歡樂和飽足感,泥土靜靜的分享,也快樂的和構樹結緣,等待另一個構樹叮噹作響的生命季節。 我的心,在季節的更迭中,分享構樹豐厚的生之旅,小一和小四的孩子我們牽手一起觀察構樹的生命,快樂的看見白頭翁搶食構樹的橘色果,也在樹下看見掉落滿地的果渣,構樹的生命顏色,渲染了我們的童心,我們分享構樹,也守護著美好的大地,希望構樹年年快樂成長,分享貴人與好朋友。
-
慈湖畔,我想對你說
你的腳下有如生了根,佇立在濕潤的沙地裡,任憑海風撩撥,潮水搔摩。日復一日在這時刻,你總望著夕陽的背影,一寸又一寸,墮入那看似不遠的,在薄霧中透著點點霓虹的廈門島。 它總是往那兒沉落,落入紙醉金迷的夜。 你寂寞嗎?在這蕭瑟的冬季,一個最適合依偎的時節,卻只有刺骨的寒風將你環抱。 你焦急嗎?同樣是座島,一邊早已起了成片直觸雲霄的商廈,而你腳下的這片土地,卻仍飼著步履蹣跚的黃牛,堆著發酸的酒糟。 一群鸕鶿悠悠飄過,為蒼白的天空瀝上幾點墨,添了幾許若有似無的生氣。牠們從何處來,又往哪裡去?你是否抱持過這樣的念頭:如果生了翅膀,可往何處去? 事實上,你無須焦急。在如此物質堆砌,追功逐利的時代,你所在的這片土地,卻保有了最珍貴的自然與人文風景。 你希望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應該為了甚麼而驕傲?當這個世界逐漸被一座座大同小異的摩天大樓佔據,被有形無形的物質非物質弭平後,你認為金門這島,具備怎樣無法受任何地方取代的條件? 為何評斷一個地區的繁榮與否,是用某間連鎖咖啡店的有無作為指標,而不是由具本土特色的餐館領航?為何活水總由外部導入,而非利用自身優勢挖掘湧泉? 幸而金門做了極佳的示範。 我始終難忘一位來自金門的故知,為了某個針對家鄉的議案奔走疾呼的神情。那是何等熾烈的愛啊!為了捍衛自己的桑梓引以為傲的傳統而抵禦可立即帶來龐大收益的娛樂產業。我相信任何一地都有其獨特的文化資產與生態,值得被珍視並為他人欣賞。 你更不會寂寞,瞧!一行人不正踏上沙灘,抵禦寒風,與你一同沐浴在晚霞裡,懾於這樸實剔透的色彩嗎?走了一群,又來了一群,始終有源源不絕的旅人,在此笑談途中獲致的感動。 我眼中的金門,獨一無二。
-
【小說連載】烏番叔
老婆即將抵印尼的前一天,天嘯老闆一早就乘車到班達亞齊與曼麗的表哥忠志會合,以便翌日到機場接機。忠志的母親是曼麗的二姨媽,兩家從大陸遷徙到南洋後,分別在新加坡和印尼居住。忠志的父母不幸在印尼染病而亡,曼麗的父母則在新加坡經商有成。於是曼麗成為千金大小姐,忠志則必須孤軍奮鬥,兩家的命運可說截然不同。當年父母幫他們指腹為婚的婚約也因此而不了了之,但忠志並沒有怨恨,曼麗則嫁給大學同學馬天嘯。 忠志婚後,靠著父母遺留下來的一點錢,夫妻倆在班達亞齊經營一家傳統雜貨店。店屋樓高三層,樓下為店面,二、三樓為住家。起初為租賃,賺了錢後則整棟買下,店面雖不大,裡面的貨物則包羅萬象。大凡吃的、用的、穿的、洗的、寫的,幾乎樣樣都有。竟連感冒藥、止痛藥、咳嗽藥水,白花油、五塔散、虎標萬金油也賣,真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光記貨品擺放的位置就夠傷腦筋了,還要記它的價錢,夫妻倆的記憶力可真厲害,也因此而為他們賺了不少錢。可是有了金錢、樓房和汽車,唯一遺憾的是老婆不孕,所以並沒有生下一男半女。但他們似乎也看得很開,未曾刻意地去強求。 來到他家,短暫的寒暄後,忠志關心地問:「你準備讓曼麗住什麼地方?」 「就住在我的房間,我已經雇工整理好了;床鋪也鋪上床墊,被褥全部換新。」天嘯得意地說。 「我看還是讓她住旅館較妥當。」忠志提醒他說。 「為什麼?」天嘯不解地問。(六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