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如 果
如果這是最好的安排 我會昂首闊步地向前 如果這是最好的演出 我會盡情自在地展現 如果這是最好的結局 我會微笑坦然地面對 這美好的光亮的一切一切 正如你所願
-
你 說
我在想 你說的那天 究竟是哪一天? 莫言從前、莫言明天 我們的年華終將老衰 於是諾言成了神話? 只留給後人去說? 我在想 你說的失望 究竟是誰的心情? 莫言年邁、莫言少年 於是我們仰首續前? 淡然且不顧一切? 我在想 你說的錯落 究竟是否與我無關? 莫言寡歡、莫言喜樂 於是我們彼此退縮? 歎息也只得輕輕… 我在想 你說的那天 往者如斯,來日可追 於是花開的季節裡 你會依約隨風而來 圓我一個多年未竟的夢! . (稿酬轉贈金門家扶中心)
-
新書發表會的另一章
因贈送書而收到小金門的芋頭,這還是頭一遭,覺得很新奇。 本身愛爬格子,不知不覺就寫成了一本書。在金門縣文化局舉辦新書發表會當天,送了好幾本出去,說真的,因為當天人多,有一點腦袋放空,根本沒有去注意對方的長相,只要願意或有人向我要書,簽了名,幾乎都送。 我也與金門的一些名作家,像牧羊女、洪玉芬、寒玉、陳永富、顏炳洳、王先正老師等交換我的新書,在他們的面前,我根本更像讀者,能與他們交換親筆簽名的新書,心中自然雀躍。 寒玉女士剛好坐我旁邊,這是我第一次看到她本人,當天她穿著小洋裝,個子不高,感覺十分小女人,看她與他人交談,都會面帶微笑,眼睛注視著對方,表現的十分得體,說起話來更是誠意十足。 她看我是新手,還好心提醒我,新書發表會長官致詞完畢後,作家們也要一個個上台講三分鐘,因為這是我的第一次,事先根本沒有被告知,自然講的支支吾吾,雖然沒有被轟下台,但我心裡頭卻很難過我的表現。還好現場熱烈的氣氛,及讀者們要書的情況踴躍,馬上趨趕我情緒上的陰霾。 有位約莫與我年紀相仿的婦人同我要書,她說:「她住小金門,可以送我自家種的芋頭做交換嗎?」我回答:「不用了,只是送本書而已。」心想這年代還有以物易物嗎? 當下並不以為意,也不把它當一回事,沒想到事隔幾天後,她真的把她家種的芋頭託同事送到公司給我。 當場接到這二顆有份量的芋頭,真的好意外,也好高與,沒想到「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更有「小金門的大芋頭」!
-
動車──2017
啟程,代表另一種形式的告別。 下午三點從集美的廈門北站,動車往北疾馳,起先的速度約在一百公里出頭,跟普通火車相比並不算慢,然而車廂內的旅客在等待抵達目的地前,只會感到一股冗長的枯燥,讓人陷入百無聊賴的尷尬,這是旅客慣常投射的心理反應。 往閩北的方向,更遠的陌生他鄉,我即在旅途也像在流浪。約莫過了一、二十分鐘吧!動車緩緩定點的在「晉江」停泊靠站,上車與下車的旅客一樣稀少,不知是否因為今天是星期四---非假日的關係。動車短暫的停留,略事歇息隨即又駛往下一站。天空至始至終塗上一層灰灰朦朦的冷色系,心情鬱悶嗎?誰知道! 泉州到了,海上絲路的起點,之前我來過幾趟,幾乎都是匆匆一瞥,有機會應該好好停留幾天,細細的品味這座在歷史長河發光發熱過的古城。 妳我始終譬如背道而馳的列車,相逢已彷若前世般的敻遠。之後再沒有產生交叉點,自然也不會擦撞出炫目的火花。從前如此,未來,機會更加渺茫,我完全放棄了期待。 離別後的幾年間,你我陸續結婚生子,各自回歸家庭的歸宿。我明白妳已非當年的妳,我也一樣,我們都回不去從前!妳幸福,替妳高興;反之,我也無能為力。退回普通朋友的角色,有時甚至比普通朋友更疏離,增一分太多情;少一分太冷漠。怎麼拿捏都難。 閩南一帶離家鄉「金門」不遠,風土人情相近,飲食與語言也類似,還沒感受到靈魂深處裡的「鄉愁」。 莆田,沒有特別印象的城市,只知道福建有這麼一個地名,其它,近乎空白。 我把視線挪移回車廂內,在福州南站未抵達前。隔著車廂走道另端的年輕人,泰然自若的挖著鼻孔,他的陶醉,令我浮現絲絲嫌惡。在公共場所偶爾會遇到的畫面,我瞥了一眼馬上轉移視線。那種若無其事無視別人觀感的理所當然,有時會讓人很無言。 天色漸漸趨暗,行程不知道還有多遠?身邊同遊的台灣旅客興致高昂,整個車廂熱鬧異常的情緒都快溢滿出來,而我反倒像另個國度的旅人,抽離出現實,沈浸在高貴的孤獨裡! 動車進進出出的在隧道與隧道間穿梭,時時得適應忽而光明忽而黑暗的交替!是否也像我們的人生一樣,在黑暗與黎明;高與低的崎嶇間匍匐。 偶爾一段平坦的路程才有閒情雅致,靜心回首並且思索未來。 福州,閩南的經濟政治中心,高架橋連綿承接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看得出充滿活力的城市展現出的企圖心,或許隔一陣子再來,又是一番新面貌。 福州城裡我看見一處像河流出海口的樣子,這條不知名的河叫什麼名字呢?回去我得去查查。 快五點了,秋天的太陽像上了年紀的老人早早就在打盹想打烊。此刻陽光軟軟不炙人,黃昏真的近了! 動車往閩北再北,我知道離妳只會越來越遠。 過了福州,車的速度明顯加快,而隧道似乎變悠長,大概與接下來的路程人煙較少,連接下座城市距離還遠,我陷入長串的漆黑,偶爾才能睇見一線曙光。 臨座位置原本空著,中途上來一位年輕小姐;大陸腔,身材姿色挺不錯的。不過就座後手肘一直跨越中線,霸佔我的空間,我將我的身體略微退縮些好讓她舒適一點,可是,最後面臨退無可退,索性就讓我假裝是捍衛自己的疆域──擺出正襟危坐的姿勢(其實春心蕩漾),形成彼此相偎依,感覺兩個人的身體好像一對情侶般緊緊相貼。同行遊伴俏皮的偷偷比「讚」的暗號--豔福不淺的意思,也算漫長旅途中一種短暫的幸福,哈! 臨座小姐,武夷山北站時下車,短暫的幸福也跟著下車! 傍晚,南平北站,交錯的江河,曙色中依稀可見有人水上泛舟。到底是捕魚郎捕撈漁貨,或是梢公搭乘漂流的觀光客,說實在無從判斷,不過畫面像幅美麗的風景,算是今天到目前為止最讓我賞心悅目的。 隧道工程一定十分艱鉅,時速都催到快接近三百公里,有些段的隧道還得經歷十幾分鐘才能跑透。 跑馬燈顯示下一站是南平,那麼,武夷山應該不遠了,不過我們不上武夷山,這趟旅遊目的地到江西。 小陴塘一路數不清,灌溉,養殖,蓄水?都有吧!因為我看過有人撒網捕魚,不過我一向不喜網自小陴塘的魚,土味過重,怎麼料理都掩蓋不住。 建甌西站,那麼,進入江西省境,很巧,天黑了,車窗外景色變得迷濛,世界即將高別白晝,剩下一小截尾巴還在掙扎些甚麼?算了吧! 武夷山東站!原來還在福建,糗了!5:55的時候。 上饒,千真萬確江西境內,這回該不會又出錯了!不過肚子開始感到餓,聽旁人說還要半小時到達終點站,原本期待下車,現在又有顯得依依,矛盾的人,矛盾的我。 看不清窗外,玻璃映射出一張中年男子的臉,不對,應該是兩張,靠窗的發哥也在車窗裡! 晚上七點半的時候,「婺源」到了!這趟行程的終點站。抬頭看看天空,霾霾的,月淡星稀,此刻離你很遠很遠……!我似乎有股情傷的痛覺,妳的影子在「婺源」的街燈下像朵漣漪往闃暗處暈染!
-
床前吵何時才會和?
無論是哪一對情侶,都會碰到吵架的情況,不過,接下來如何發展,對兩人都是很大的考驗,有些情侶就像是火藥庫爆發,繼續爭吵不停,但是,也有的情侶陷入冷戰,如同二次大戰後美蘇的對峙,雖然表面上不再爭執,而骨子裡則是相敬如冰,將對方當成陌生人看待。 其實,如果雙方陷入衝突,彼此都冷靜下來,用平和的態度來處理兩人相處的問題,絕對有助於維繫情感,畢竟,若是兩人都在氣頭上,容易失去理智,做出超過界限的舉動,使得兩人情感的裂痕不斷加大。不過,重點就在於,當兩人開始冷戰,到底要進行多久才好呢?如果你的男友一直發簡訊,但你總是不回,認為都是他的錯,他應該做得更好,但要是你不打算和他溝通,還是生閃氣,那麼,兩個人的關係,很有可能就在冷戰中慢慢走向終結的命運。 那麼,該怎麼處理才好呢?你不妨先放下誰對誰錯的判斷,不要很直覺的就認為,衝突全都是對方造成的,他必須負責。你可以放下自我,從他的立場來看問題。如果你可以這樣做,你或許就能體會出,他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舉止。像是他忘了妳的生日,連禮物都沒有準備,可能是因為他被公司命令要超時加班,因為疲累而錯過你的生日,但是,他之所以賣力工作,就是為了兩人未來成家的夢想而努力。要是你從這個角度來想,你可能就會平息怒火,不再埋怨他。 如此一來,你不妨主動一些,放下冷戰的堅持,和他理性的溝通,表示出你想和好的意願,相信兩人關係就會有所改善。愛情出現爭執的火花不是壞事,這也可能是促成彼此更進一步互動的轉機。
-
早療中心的畢業典禮
小羿自10個多月大時,醫生診斷為腦中樞神經發展遲緩,即需接受早期療育,就這樣我們進入早療中心開始接受療育,還記得初入早療時哭到上氣不接下氣,直用無辜可憐的眼神望著我會不會去抱他,但我只是眼神回望著他,並沒有任何的言語及動作,他佷失望哭得更大聲,邊哭著邊走著跟老師進入治療室中開始課程。 小朋友大都不愛上物理治療課,因為需拉筋,對於CP的孩子來說,拉筋是非常不舒服的,通常可以哭著到上完整堂課,下課時看到我便不顧是否跌倒,踏著搖晃不穩的步伐快速直奔我而來,此刻才露出笑容。弟弟的肌耐力很差,平衡感也不好,學習過程中比其他同齡的小朋友辛苦,很多協調性好的小朋友輕而易舉、好像天生就會的項目,他需很努力認真練習才能學會,看著孩子一點點的進步,心中有說不出的感動及喜悅。入幼兒園後或許知道與同儕有些不同,明白自己不足的地方,所以之後到早療時便會自己詢問,老師呢?在哪裡什麼時侯要上課啊!。我們和孩子都沒有選擇的權利,這群小天使們努力的學習著大家與生俱來的,不需要刻意學習的事物,追趕著永遠達不到的進度,因為必須上相關的療育課程,他們沒有其他人多餘的玩樂時間,生養小孩很辛苦,生養特殊兒的艱辛更是不足為外人道。 早療中心時常可見孩子到處跑來跳去、爬來爬去,三不五時傳來一陣哭鬧接著又是一陣嘻笑。很佩服早療中心的社工及老師們,每天都得面對這群超級活潑好動及部份無法行動自如的小天使,這需要付出相當大的愛心及耐心才能融入這些孩子,於遊戲玩樂中來進行療育課程。每個進入早療的孩子狀況都不一樣,早療社工及老師們必須清楚了解所有孩子的狀況,並且勞記孩子與其家長的姓名,於上課或辦活動時也需時時觀察留意,亦需捕捉孩子於療育課程中,完成指令動作後受到稱讚時,所嶄露出難能可貴的喜悅燦爛笑容,他們努力復健為的就是這一刻,學會跟一般孩子一樣的基本生活能力。 一晃眼滿六歲要畢業了,感謝早療團隊的用心,她們製作每個孩子自進入早療後的成長影片,每個畫面有讓人有說不出的感動,一路走來自不會慢慢學習到會,自哭鬧到現在的依依不捨,對於孩子的轉銜及IEP會議,她們也積極協助提供建議,並參與出席會議替家長及孩子發聲。就要離開這個溫暖的大家庭了,早療中心是這群慢飛天使成長的第一個台階,感謝妳們給所有的孩子帶來一段既嚴格又溫馨的漫長復健療育課程。正是因為有妳們的付出、陪伴及理解和包容,才讓孩子和家長有今天的進步及成長。現在,孩子們已結束早療階段的學習生活,邁向另一個新的台階,我們雖然不能再互相配合療育課程了,但我相信每個家庭也都與妳們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在未來孩子的成長道路上,也還有妳們暖心的支持,謝謝您們的付出!
-
【小說連載】 烏番叔
他做夢也想不到會與大他三歲的春枝成親,更可笑的是當舅舅和舅媽當著他們的面提起這件事時,兩人雖然都感到有些害羞,但卻不敢說聲不。尤其是新婚之夜,當他吹熄桌上的紅燭,兩人躺在簇新的被窩裡時,他們竟然和其他身心成熟的男女沒有兩樣,彼此都很自然地嚐到繾綣纏綿過後的甜蜜和歡悅,就此成為一對同甘苦、共患難的夫妻。而今為了家、為了往後幸福的日子著想,兩人不得不暫時分隔兩地,一在印度尼西亞的這邊,一在故鄉金門的那邊,過著不同文化、不一樣日子,卻又兩地相思一樣同的生活。 第二章 自從烏番叔出洋後,留下春枝一人獨守空閨。雖然她和平時沒兩樣,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但已嚐到繾綣纏綿過後甜蜜滋味的她,每到夜晚關上房門,當吹熄桌上的燈火,躺在冷冷的被窩裡而沒有夫婿相互取暖下,難免會有一份孤單寂寞的情愁上心頭。可是每天在家事與農事兩頭忙的情境下,疲累的身軀卻也讓她不一會就進入夢鄉,而且一覺到天明。因為明日還有繁重的農事及繁瑣的家事在等著她。(十八)
-
花花人生
大約每兩個月會抽空幾天返金陪父親,一來也親近家鄉土地。早上起來,喜歡到住家馬路對面7-11,坐在玻璃窗前喝杯美式咖啡吃早點。來來往往快速車流讓這短短的距離走得有點緊張,好像穿越火線。 馬路這十步之遙,也彷若時間之河的兩端,隔開過往和現在,讓離家近四十年的我同時擁有兩種心境。老家這邊是全金門最早的國民住宅,左側及後面延伸的,已是它的徒子徒孫。7-11這邊則高樓一棟接著一棟冒出。便利店叮咚叮咚開門聲及室內乾淨明亮,琳瑯滿目商品及購買人潮讓人彷若置身台灣城市一隅。邊喝著揉進時光膠囊的咖啡聽音樂,邊凝望對面滄桑歲月的灰泥老牆,很有一種滋味與畫面。光陰飛快,世事如夢。想我應該不會再有一個四十年,但此時此刻,除了愛戀的親人與鄉土外,也許,比十八九歲時的慘澹年少,心境還更開朗健康吧。 家居生活佈置最愛自然風,閒暇時嗜好是到海邊撿拾漂流木,前一陣子在彰濱公路一望無際的海邊漂木堆上找尋大自然的巧工作品,看著一根根美麗漂木,真想能有千百坪空間安放擺設這些木頭,這量與質與大與巧與拙的美,再加上構思配搭,空間規劃與光影投射,融入生活機能與情趣風味,所呈現的視覺享受與能量,直能叫人對外面世界無所眷戀。但這同時,海邊遍布更多平凡無奇以及腐毀的朽木。累了休息坐看眼前景物,有所啟發感觸,不是都可以成為一件動人作品的,一樣經過烈日炙、狂風吹、岩石撞、海水漬……。 「追求人生的意義,是神放在人心裡的渴望;追逐名利是它的仿冒品」(比爾‧強生) 前些時讀到書上這句話,心情的感覺就像馬拉松選手臨近終點前接到的一杯涼水。年輕人與歷練者對這話的體會,如同山上原木與海邊漂木之別。經過幾十年日炙風蝕石擊水漬,人,最後能成為甚麼?生命過了大半之後,還能回答最熟悉的問題麼:我是誰?為何在這裡?活著要做甚麼?死後又如何?這些問題太熟悉,卻又很大,太難,以至於我們乾脆簡化思考又或放棄思考。但無論如何,避開這大哉問,就如同植物沒有了根,花開得再美,也只是供養在瓶子裡。又像舟船沒有了目的地,徒在遼闊大洋中漂流。人的年日是時間之海,我們只是舟上客旅,人生再怎麼成功,也就是精彩的海上生活,哪兒才是目標與航向?而時間如此短暫,今朝芳采年華,驀然間已成昨日黃花。生命答案的懸念如此巨大又如斯輕薄,以致我們既難以承受卻又看得若無其事。人生恍如夢,一切虛空捕風的悵惘;夕陽無限好,只惜是近黃昏的感傷,生命的終點聽到的好像是一聲聲無奈嘆息。如泣,如訴,無助。 追求的過程才是意義所在。這是存在主義者向生命的發聲。人就是孤獨獨特的存在!等待果陀這齣戲講的是,果陀最終是虛杳空無,不會來的,百無聊賴的等待(現世生活)就是當下存在的意義。比之存在主義,「活在當下」這句常用語似乎來得陽光些。但這些話意都只給我們片段的人生或生活哲學,對生命的詮釋並不完整,也就少了終極的說服力。生命若只是時間上存在的一個小片段,就沒有太多意義,甚至是荒謬的。 若說生命是神聖的,它的意義在於生生不息,代代延續,發展璀璨文明,證明人類的偉大。那麼,文明與生命誰才無價?誰該留下?文明只是人類在時間空間上群體群力的作為,是智能的產物,而不是人服事的終極主。離了人,文明就如棄置的廢墟般失去意義。大我與文明,並不是捧來被服事的尊貴蟻后,反倒顯出人的非凡價值。那麼:如流星般閃亮而逝的人生價值又是甚麼?說來說去,還是虛空!還是荒謬! 好死不如賴活著,有權有勢的帝王貴冑想盡辦法追求長生不老,生則煉丹延壽,死後預備墳陵皇家排場,盼能永享榮華富貴。沒有這種能力或境界更高的,則追求文章天下,勳功蓋世,盼能流芳千古,精神長存。李劼在論紅樓夢一書中提及中國的食色文化:「以身體為核心的世俗滿足,死亡準備以身體的充分餵養和生殖的繁榮昌盛分別作為其空間形式和時間形式。生命的意義不在於靈魂的自我實現,而在於身體的不斷滋潤和後繼有人。傳宗接代在中國文化中是不死的一種表達方式」。想想,這不也是人的生命在窘迫的時間困境下之掙扎自然作為。 哲學探討人的精神及存在價值,不提供生命答案。進化論則像頗有發現的找尋生命起源,從亙古前的大爆炸,到最初單細胞的一池水,到水中生物,演化陸上爬蟲,甫乳類,再到猿猴,最高峰突變為人類。儘管進化論還只是學說,並沒有關鍵有力證明,卻掛著科學的招牌成為教育學界的信仰。我們不從追溯過程故事神話性及證驗方法準確性,只以結果論來觀察分析,也會覺得有不小的矛盾。如果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人類是這地球上最進化強大的物種。那麼,為什麼每個民族、種族、部落都存在著宗教信仰,無一例外?。而宗教是自我弱化,強調人的有限渺小及他助。又,如果人是最成功的進化物種,為什麼歌頌的對象不是秦始皇、毛澤東、希特勒、列寧、史達林、海珊、格達費……等等強人?他們是進化的圭臬典範,為何卻淪致遺臭萬年,遭人唾棄?反而道德正義和平人道友善關懷憐憫,這些世人稱頌肯定的普世價值,卻恰不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進化法則。 所以,找尋生命的答案及人生的意義,顯然不是那麼理所當然的接受別人所給的講法。以下的講法應該合理:首先,生命的真相只有一個!答案沒有任何選項,我們所有人存在的各種不同之答案,其中只有一種是對的,要不就是全錯,如此而已。其次,對生命答案的選擇決定了人一生的價值看法,卻不一定命中生命本身的真相。人即便是爬上生命頂峰,享受了睥睨風景,卻抓也抓不住。不是日漸老病,就是美景難留。生命來如風,去如空。豁達的人因此看淡人生,饑渴的人更加貪婪無度,而絕望的人只該墜入迷幻藥裡尋求不會醒來的慰藉。 關於生命的答案及人生的思索,古今中外絕頂聰明思想家,紛紛提出他們的看法。這些慧麗的思想宛如向幽黯廣袤的星空,連連發射的璀璨煙火,照亮整個夜幕,令人眼花撩亂目不暇給。但煙火畢竟不是太陽月亮,只能照亮一時。孔子說;未知生,焉知死?朝聞道,夕死可也!老子說:道可道,非常道。人的智慧只能給予唯物的現世享樂或是唯心的空渺永恆。剩下的宗教區塊,是值得一探究竟的神祕花園。 就像政治,要洞穿事情真相,除了克制情感(好惡),運用理性及良知為前提外,還要與事情保持正確的距離,因為討論的對象不是私己一廂情願。政治好比是一頭大象,大部分人若不是要它成為犀牛或河馬(情感),不然就是站在象腿前(距離),為一隻叫做腿的東西而爭吵不休。 來到宗教面前,它就不是一頭大象,而是宛如深邃繁複的迷宮花園,需要信心的引導(形而上的探索心器),理性則隨侍在旁。若說哲學像是向上發射的璀璨煙火,宗教則像是向下展開的開釋攀索。哲學是思考,宗教則是啟示。宗教裡面若真有答案,也只有一條攀索是正確的。值不值得來到宗教面前呢?假如說,其它的地方都沒有好答案,為什麼不試呢?人若不是從單細胞演化而來,另一個可能就是造物主創造的。人若是被造,能靠自己的頭腦理解明白造物者的心意嗎?設若造物主造人與萬物,會棄而不管,不將創造的心意及存在的意義啟示下來,而留下人類成為宇宙孤兒及生命閃逝如流星的巨大懸念嗎?宗教裡有沒有提供這樣的資訊呢?還是,其實人更喜歡的是在自己深奧的智慧裡傷悲又自戀。 現代人藉著網路的便利,建構了虛擬實境的電子遊戲,其精采好玩程度,令人趨之若鶩,沉迷流連。在遊戲中,每個人都是當然主角,大大滿足了現實中很難或不可能擁有的經歷與成就感。但,有想過嗎?也許我們身處的世界其實就是電玩的實境版,石中劍(能力)並非傳說,只是不多的人知道自己就是亞瑟王(身分),也就失落了那一份尊貴(主角)的養成。連結今世與永恆,時間內及超時間的我們加在一起才是完整的生命的答案。發生在我們身上及身邊的事,不僅是地球的故事,更是宇宙的故事。這一切都要從找尋人生的首要問題,明白生命的答案開始起。 我好像從一場夢中逐漸醒來,更真確的說,像是一個失憶症者慢慢回到真相裡。外體雖然日漸毀壞,內心卻一天新似一天。人生想法早也已產生截然不同的根本性變化。現在每每回到家鄉,由於生活長時間的抽離及島嶼的封閉夢幻性,回家,就像在細細咀嚼記憶,淡淡回味人生。我仍然像十六七歲時的模樣,黃昏時漫步在屋外的小路村落巷弄中,享受這島嶼上所有的一切給我的悸動。而今,這愛戀更加濃郁,更加澄澈,也只陳高堪可比擬。 人生就像霧裡看花,旭日升,晨霧散,花花人生,芳采動人。(以上是我想寫給父親及親愛家人的話,還有紀念母親。謝謝您們的愛!)
-
「欣」上人來電
每當手機來電顯示「欣」上人名字,心裡頭都莫名雀躍。每一次的開場白都是:「怎麼了?」他老回答:「關心遠方的朋友啊」,心裡頭真的百感交集,這個世界上原來還有人關心自己過的好不好? 這種來電頻率大約一個月一次,這半年多來都是這樣,短則聊過三五分鐘,長則沒完沒了。從笑聊到哭,從開心聊到無言,從談心談到吵架……我們就是一直像小情侶般似的小甜蜜,但是成熟的我們,理智的約束情感。 前陣子發生了小車禍,在動態上po了此訊。他見訊後連播了幾通電話,我忙沒接沒回,雖然有回訊:「晚點回電」。直到深夜我仍沒回電,他回訊:「很擔心你欸」。不知道為何不爭氣的淚流。急忙著回電:「我很好沒事,不用擔心我。」 前晚他又來電,忙著整理工作文件的我答應晚點回電,稍晚再回電時,他累虛虛的聲音裡告訴我他累到早睡著了,每天追著錢、追著時間跑的他,他直說沒關係,我卻心疼的催促他休息重要,掛上電話後,我默默的留下眼淚。 我很喜歡他、欣賞他,他更能在我不語下洞察我心,但是礙於他的種種因素,他說:當朋友比當情人久,多沒有負擔啊!我們彼此尊重對方表達情感方式,雖然他老勸我「不要關上愛別人的沒」,但我還是眷戀我喜歡的喜歡;目前「欣」上人僅能是心上人,但願有一天他是我一輩子的枕邊人。
-
【小說連載】 烏番叔
而且他身邊還有餘款十幾塊美金,除了一些必要的日用開支外,他既不抽煙也不喝酒,嫖賭更是不可能,他會把剩餘的錢存起來。所謂積沙能成塔,日後好返鄉整修古厝,這也是他最大的願望。來日一旦踏上故鄉的土地,即使不能像表哥那麼風光地設宴款待親朋好友,但他一定會多買幾桶「番餅」,加倍分送給村子裡的孩童們。縱然他不是衣錦還鄉的「呂宋客」、「暹邏客」或「新加坡客」,但即使是在較落後的印尼,卻也是孩子們心目中的「番客」。況且,不管在南洋當「頭家」或做「財副」還是卑微的「估俚」,政府通通把他們歸類為「華僑」,因為國父孫中山先生曾說:「華僑為革命之母」啊! 然而想歸想,烏番叔剛來不久,僅只領到第一次月俸,距離返鄉的路途還很遙遠,不管是被歸類為番客或華僑,都得慢慢等。唯一的就是努力工作、多存點錢,如果將來存夠錢,說不定也可以和他人合夥買一艘漁船,到時,他這個估俚照樣能當老闆,勢必比當財副的表哥還風光。儘管有夢最美,但何日能實現心中的美夢,則是在遙遠的深邃裡。 每逢夜深人靜,當烏番叔躺在木板併成的克難床舖上時,思鄉的情愁總是悠然而生,春枝的影子也不斷地在他腦海裡浮現著。(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