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跟進孩子的腳步學日文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更好,是在不斷的學習進步中產生的。不斷學習,短變長;驕傲自滿,長變短。」我一直以此箴銘自我策勵著。 因而,在學中的孩子我從未要求他得如何如何準備功課,而是先自我「行動落實」的讓孩子看在眼裡/想在心裡/落實在行動裡。 就此,我拿著英文書多看/多讀/多背單字時,孩子也會自動的說「我再來的讀書進度得把英文再加強加強,單字沒多認些是不行的。」 然後,孩子就有了他自行主動規劃好的讀書進度在進展著。 一年前,孩子高中讀了日語特殊班,我也「跟進」的找了老師,買了書,又到圖書館借了好幾本相關書籍和CD來「日起有功」的唸讀著。 學會了平假名/片假名,再來基礎會話,再來原型/?殌?桯型/?梪型…等動詞的變化與運用;又,在我抹擦地板/窗框/煮飯/洗衣/開車時,我總擰開了收音機好好善用時間的讓耳根汲聽進那?梖?殏?淝?桭(日本語),一年來真真是快樂學習得真感「?梐?淝?晜」(元氣)得快樂極了。 「?桵?淈?晛?淶」(然後),我總很是自豪的對著兒子說你阿母活到老學到老的上進精神真是:「?桯?桭?掁?梀?桯?梠。」(真是了不起啊。) 「有志不嫌年高,即時起步,學習永不嫌遲。」孩子成長的時歲裡,身為家長的我們,應該是有所進步得更成熟,而不該僅是老邁衰退的悲嘆呀。
-
晚霞的聯想
夏雲奇峰 靉靆透鏡中 一片一片杏仁 如風箏放縱高空 如碟狀幽浮 穿越星河 降臨紅塵之上 朵朵新生的倩影 引仙鶴飛上雲海 胸膛底下 蕩開輕浪飄零 掩不住仙界的愉悅 夕陽的色澤 崩裂── 彷如剛出爐 微焦的麵包卷 擠榨莓醬汁 塗抹沿層邊緣 淺澄 粉紅 淡紫 微光兜羅的輪廓 有如女神的晚禮服 隆重經典中 帶點輕浮的叛逆 妝點了今夏 最流行的時尚──
-
吳趼人《恨海》之「寫情」觀
晚清小說浩瀚書海之中,發現吳趼人曾撰述「寫情小說」《恨海》。言情為文學頗重要的一大類別,但愛情故事於晚清則以狹邪類盛行,1905年後到民初,言情類才又自狹邪書林之中突圍,《恨海》便是其中濫觴作品。情天恨海的敘事並無愛情心靈深層描寫,卻寫實反映現實社會;行文言辭雅正而不重藝術高妙,思想傾向移風易俗、改革社會,且不涉淫穢之流,發乎情止乎禮。 吳趼人是當時一位著名的譴責小說家,名沃堯原字繭人,筆名我佛山人,曾經編過《月月小說》,後來病死於上海,一生創作活動時間主要於二十世紀最初十年。他創作量極多產,卓然有成,其中最著名的是《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存帶自傳性質色彩。小說通過主角「九死一生」(作者代言)在二十年間耳聞目見的無數怪現狀,所反映內容比李伯元《官場現形記》要廣泛,筆下重點是暴露顢頇。 而由於吳趼人本身是報界人士,見聞了歐洲倡男女自由戀愛之情亦有被騙的可能,便體悟出無關婚姻結合形式,而是命運的磨難所使然。因為老天總傷害人情,使人分分合合,甚至不可避免地落入無緣多於有緣之嘆,追根究柢是恨來自於情!《恨海》發表於1905年,標「寫情小說」,共10回。這部章回式小說在清末出版,吳趼人把自己寫的小說分做「社會」、「歷史」、「寫情」、「醒世」、「法律」和「兼理想科學社會政治而有之者」六類。 也許現代人於愛情因素結合,是促成婚姻的重要原因;但在古代,孟子認為不聽媒妁之言則父母國人賤之,保守的婚姻觀毫無自主權。最終形成自立原則,以致於青年男女多嚮往能自由婚戀,以及找到相匹配的才子佳人般愛情,產生這種「蝴蝶一雙、鴛鴦一對」的願羨。因為,文學上常見形容愛情場域有「情天」、「恨海」、「愛河」等語彙,而有情人難成眷屬、婚戀難以合一,這現象反映了自古多情空餘恨之說。晚清「寫情小說」《恨海》便為白描亂世兒女之情,無非是言明虛妄的寄託,闡釋難渡的恨海。且論情一詞,足顯情在人生中為一恆久不變的需求,《恨海》之書序不斷地反覆提及「情」字,可見其強調釐清、烘托情觀之重要性。 《恨海》為「寫情小說」類的代表作品,描述八國聯軍侵入京、發生義和團事件,自北而南逃難,從北京到天津路途上驚慌混亂之局。故事梗概在庚子事變的戰亂下,兩對未婚夫妻經歷離散波折,主要描寫悲歡離合,也側面反映出當時的社會。小說中宣揚了忠孝、貞節等內容,開寫情小說之先河,對後來盛行的「鴛鴦蝴蝶派」有某程度的影響。因此,廣義的鴛鴦蝴蝶派被認為上起吳趼人,下啟至張恨水。若用其它愛情故事來對照比較如下: 一、《恨海》與《花月痕》略比 (1)雙生雙旦-於小說世界中大抵而言,一對一的情侶主要在其個性的衝突,三角戀情在於情敵之間的較勁,雙生雙旦的設計則多為命運的對照,一對多或多對多較偏向世情小說或狹邪小說。依此類推,《恨海》描寫在庚子拳亂為背景,兄長陳伯和與鄰女張棣華、弟弟陳仲藹及表妹王娟娟的故事;考驗著他們對愛情、婚姻的忠誠,為彼此命運之對照。《花月痕》又名《花月姻緣》,為魏秀仁著。此書是帶有自傳性質的長篇抒情小說,描寫一對傑出才子韋癡珠、韓荷生與一對兼美妓女劉秋痕、杜采秋之間的戀情,以現代眼光評論,雖文采卓然但故事卻不夠生動引人。(2)結局比照-陳伯和與未婚妻張棣華逃難失散,他獨自闖蕩社會,中間還發橫財、吸鴉片■,又曾與妓女金如玉結婚;結果伯和竟換來欺騙與瀕貧為丐並且病死,棣華出家為尼,最終他們的感情、幸福成為悲劇。陳仲藹自認守身如玉,卻換來王娟娟的背叛,他對此一大逆轉深受打擊;仲藹將自己的高潔品德與哥哥的墮落較之,又感嘆嫂嫂出家和娟娟的淪為風塵女郎的大不相同,於是至此覺得萬念皆灰,即定日運了父母兄長靈柩回廣東安葬,將掙來萬金分散貧乏親友,披髮入山不知所終。最終《恨海》人生經歷之起伏,頗引人省思及玩味。 《花月痕》是落魄才子的心血結晶,寄情於才貌出眾的妓女視其為戀愛對象;由韋、韓這兩個男主角的一沒一升,藉才同命不同的感慨,借「韋劉之離」發泄不遇之牢騷,亦借理想「韓杜之合」寄託騰達之夢想,反映了古代守舊文人現實的無可奈何。兩書內容中主述一雙男女,另一採用雙線交錯、彼此對照的敘事結構,以兩對命運迥異的相互映襯、虛實對比。 如眾所周知,無法如願的愛情悲劇往往是文學及藝術永恒的主題。要求婚姻的穩固性變成了愛情的永恒性,愛情又是熱戀的代名詞,如果婚姻文化除去了人心欲望,便很難成為真正的情愛!而閱讀寫情小說《恨海》全文,它幾乎只肯定恩愛、友愛、親情。 二、《恨海》與《紅樓夢》略比 《恨海》認為無常的吊詭,於《紅樓夢》紅學架構「天注定」之下有著大同小異的宿命觀。不過,愛情的世界屬於悲喜交加,因為當中除了甜蜜也充滿無奈、悲傷以及分離。所以,愛情經歷了情殤看似複雜難解,然則不過是一種緣起緣滅現象。因此,吳趼人寫情之本源,無法擺脫內蘊的德性及時代背景之說,但卻反被認為實為一種無情,所謂無愛情之說的情觀。 所以,《恨海》與《紅樓夢》提倡婚戀合一主張並不相同。《恨海》全書只談合情合理的道德、禮教,只譴責人生世事多變!吳趼人作品中擁有突出表現《恨海》,將愛情悲劇歸咎於政治因素。談及言情時認為,禮是情的延伸,故力求調和情與禮極具功夫;其中《恨海》也展現人的形象與矛盾,這部份才和民初鴛鴦蝴蝶派的特色較相近。 吳趼人從事於報業多年,對社會上自由婚戀後亦不甚美滿的現象也時有所聞。所以,《恨海》並未論及違逆父母之命和自由婚姻的問題,也非譴責傳統婚姻制度,而是回歸人性的本身;此一精華觀點的領悟,應頗值得大加稱許。從小說發展史角度,在藝術思想高超的經典巨著《紅樓夢》之後,於時代背景因素下,《恨海》似乎可說是傳統才子佳人小說的小小回光返照。平心而論,與其他的言情、狹邪小說及鴛鴦蝴蝶派小說,其實《恨海》無論思想或藝術地位都不甚高。否則,後來鴛鴦蝴蝶派有標著「言情」、「哀情」、「豔情」、「慘情」、「奇情」之流大盛其道,獨獨「寫情」竟後繼無人呢?故而《恨海》僅位為傳統的末節非現代的前奏!
-
大戰虎頭蜂
最近幾天在前院魚池餵魚,老有幾隻黃腰虎頭蜂在假山處飛來飛去。起初不以為意,後來一想,如有蜂窩築於假山內,不趁早去除,讓其坐大以後禍害不小。經仔細勘察,假山內確有蜂巢,但隱匿在假山內,摘除不易。 其出入口只有食指般大小的洞,拿了一瓶殺蟲劑朝其出入口猛噴,它們禁不住殺蟲劑味道一隻隻從出入口爬出(居然殺蟲劑噴不死),我拿一隻撈魚小網等在出入口,出來一隻揮捕一隻,再用夾子夾死。 沒想到一次出來好幾隻,群起向我攻擊,中午被叮咬兩針,一針在兩眉之間的鼻樑、一針在頭頂。已近中午,暫且休兵。吃過午飯後想睡午覺,被叮咬處隱隱刺痛,無法入睡。 傍晚時戴上太陽眼鏡保護雙眼、戴帽子護頭再接再厲,沒想到又被叮咬三針,都在帽子沒遮住的頭部,它們似乎智商不低,帽子它們不叮。 晚上吃過晚飯去太湖散步回來,我拿手電筒照明,用毒性更強的蟑螂藥朝出入口直噴灌,在旁候了一陣子沒見半隻出來,或許全都昏死在蜂巢裡。 清點一下忙了一天的戰果,看得到黃腰虎頭蜂屍體的共77隻,我看也差不多了。 晚上盥洗時照鏡子,整個鼻樑及眼窩都腫起來。想想也真恐怖!沒一點防護就想滅蜂,萬一被叮到眼睛,反被它們把我給滅了。 隔天晚上從假山空隙處用手電筒照射,果然有一個不小的蜂巢。夜晚時它們完全失去行動戰鬥力,再用殺蟑劑朝蜂巢口直噴,俟全部滅絕後摘除蜂巢,以保萬無一失。沒想到和蜂鬥,還得花一點腦筋。 蜂巢摘除下來後,經檢視,整個的巢穴是由類似紙的材質所構築而成,一個個正六邊形的巢室互相連接數百個,其外再加封一層保護層,成漏斗形,只留一個進出口,不禁讚嘆它們的建築天份! 每個巢室各孵育一隻幼蟲,有的巢室已空,有的則封上一層類似保鮮膜的薄膜,拆開薄膜,有接近成形的小幼蟲,這些小幼蟲起碼還有兩百隻以上,一下子傷害這麼多小生命也實在無奈,只怪它們選錯地方築巢,不消滅它們,對我們的生活是一大威脅,尤其以後小孫兒來更是危險!實在是迫不得已,罪過!罪過!
-
月光族
週日清晨出門,幫全家人買好早餐,來到中國信託銀行的自動櫃員機。儘管到了月底,存摺裡的數字已經捉襟見肘,但網上購物必須支付給賣家的金額必須完成轉帳,猶豫了幾秒鐘,深深吸了一口氣,還是決定趕快完成轉帳,以免在買賣交易中失去信用。 正當我思索距離發薪日還有五天該如何節省支出,櫃員機上一張明細表吸引我的注意。它孤伶伶地躺在那裡,隱隱透出一股辛酸的氣息。 忍不住拿起來看看,這是一張令人哀傷的明細表。冰冷的數字透露出一個事實:這是一位月光族的提款卡明細表。 這筆交易在凌晨兩點多完成,轉帳七百元,手續費五元,帳戶餘額六十一元。我無法想像這位月光族,要如何度過剩下的五天(假設他和我一樣是每個月五日領薪水的話)。全台灣有多少這樣的月光族,咬緊牙根默默等待發薪日的到來? 對於月光族來說,薪水不敷使用,應該責怪大環境不佳,還是歸咎於自己不夠努力,多年來一直是個沒有結論的爭執。但是,日子還是每天要過下去的啊! 我想想自己,雖不至於成為月光族,每當存摺裡的數字低到無法領款時,一種失望、沮喪與悲傷的挫折感像成千上萬隻螞蟻爬滿全身,痛苦難當。 年輕歲月時,在轉換工作的空檔,我選擇到外地獨居,專心準備研究所的考試。為了減少生活上的支出,曾經三餐都以饅頭配開水裹腹。有時候半夜餓到醒來,一股心酸充塞胸懷。我告訴自己:要牢牢記住這種困窘和痛苦,化為不斷努力的動力。 想起父親生前常說的那句俗話:「一文錢逼死英雄漢。」金錢雖然並非萬能,但「沒有錢的萬萬不能」,讓我不敢輕忽金錢的力量。 離開銀行返家的路上,心情開始沉重,儘管今天是個豔陽高照的晴朗日子。
-
《旅人迴響》水調歌頭際遇定風波
孩提的鳥鳴聲滯留在耳畔(註1), 如歌如夢再相見。 旭光撫摸古厝的脊梁, 精靈在惆悵(註2)。 翟山坑道的音符(註3), 和著魚兒唱。 炮火早已伴著夕陽, 消逝在大海茫茫。 莒光樓前的晚霞, 讓人忘記毋忘在莒的蒼涼。 國小遺風, 今日難以比航。 慈湖的風吹著關帝廟堂, 難以忘掉熙熙攘攘的街道中間的孝節牌坊。 舉杯望月, 聆聽詩人的傷(註4)。 規勸的聲音, 那是來自塔山電臺的模仿。 穿行在幽深的金城坑道上, 可想當時的慌。 總兵署的紅色燈籠, 注解了特約茶室的悲愴。 回想兒時的牛奶糖(註5), 才知是光華基地的伎倆。 恩怨本是一家, 都是際遇開出的花。 蚵仔煎的味道, 那本是理解的誤差(註6)。 咖啡,美酒是金門的饋佳(註7), 炮彈變成鋼刀才是際遇的神話。 2014年10月20日,孫德芳有感於金門水調歌頭 (註:孫德芳,河南老子故里鹿邑人,杭州師範大學教師) 1.在大陸,小時候經常被鳥鳴聲從夢中叫醒,90年代以後由於環境的破壞,現代城市化生活已經多年沒有這種經歷了。 2.聽導遊講這邊父輩們下南洋的辛酸歷程 3.2014年翟山坑道音樂會 4.聆聽鄭愁予先生的人生經歷的感悟 5.小的時候,吃過台灣氣球飄過去的牛奶糖 6.高師大的老師問我在南京大學訪學過,學生問她蚵仔是什麼,同樣的問題問我,我也一樣不知道。這位許老師特意給我買一份蚵仔煎的味道,並問我味道怎樣,我說「很好」,她聽成「還好」,她非常幽默的說難道只是還好嗎?強調非常的表情與動作,讓我很是感動。 7.金門人的熱情,給我買咖啡,縣政府教育處李處長送金門高粱酒給我。 (稿費請捐大同之家)
-
今昔
夜晚,打開電視,節目裡正播放分析房市的新聞,記者正採訪著,仲介業者及專家預言,一般幾百萬的小公寓,年輕人不吃不喝幾十年,就可以買得起。以此向上類推,房子越貴,不吃不喝的歲月就得累加。這是一個以新聞為主題,從專業的角度,將事情給延伸的節目。房市熱門話題,主持人與名嘴輪番上陣討論的慷慨激昂,此起彼落的哀嘆聲中,我想起自己年輕的日子,喜歡剪貼信箱裡的房屋廣告,並且想像著有一天,我要靠自己的力量,買下一間別有風味的房子。原來,年紀輕輕的我,已經懂得欣賞台灣的建築之美了。 更美的,還有高樓層的視野。「好危險啊。」有一次我對母親說我想住在很高很高的樓層時,母親堅決投反對票:「萬一地震怎麼辦?」我沒想過大地震來的感覺,倒是被高樓層的價碼給震攝住了。「因為高樓有美麗的窗景,所以,算搶手貨。」有個節目曾做這樣的分析。不管如何,除了薪資凡事都漲價的現今社會,要存錢買房子,還真的是一種挑戰。 讓我成長的這個歲月,科技愈來愈發達,人情愈來愈薄弱,房價,愈來愈高不可攀。很多很多的感覺,已經是不一樣的了,對於未來,有很多的規劃,慢慢地,長出了夢想的輪廓,我可以去追逐,卻不一定能成功。 幾個月前,住在高樓的一個朋友在網路上抱怨說:「等天亮,總盼補償個美美的晨曦,無奈天不從人願。」「您的窗景還是很漂亮啊,每天都有這麼好的視野,住得高好處真多。」我的直覺是這樣的,朋友不以為然:「住久了妳就知道,看來看去都是高樓大廈,看得有多膩,還是住在山裡好,擁抱最天然的景色。」「喔!這樣啊。」雖然我不是住在高樓,但我覺得可以理解那個朋友的心情。過了兩天,天空開始飄雨,我問朋友:「你家窗外風景有沒有漂亮一點啊?」「玻璃爬滿了水珠,還起了霧,平地難以察覺的霧色。」這幾天朋友的心情很好拍下了照片,在臉書上張貼:「我站在窗前,凝視著灑落的雨水,雨在下,心在飄,它淌入我心裡,心都濕了。」不知道哪裡來的雅興,順便,寫上一首小詩。 「你變浪漫了■。」注視這幾張雨中圖,我忍不住回應一些讚美的話。 這個朋友,顯然是高樓的受惠者,關鍵在於他豁達的想法,他想在我的鼓勵之中找到下雨天的情味,不想成為雨水牽絆情緒的角色,他努力為自己找到幸福感受,並且樂觀的對我說:「地震來了不用跑,在這裡像躺在搖籃一樣。」他的幽默,確實讓我對高樓層的危險性,有了不同的心得。換個角度想,也許美麗的事物,天生注定著一種危險吧? 今年初,電視節目的專家預言房市不被看好,未來,有可能會降價,不吃不喝的購屋條件將會縮小。「你說,有這個可能嗎?」我問問身邊的老公。「降價」一說,我好像聽很久了。 房市還不算誇張的年代,我記得我成長的八○年代,正是如此。環視著大街小巷人手一機滑動的科技與愈來愈高的大樓,我感到懷疑,房市再怎麼便宜,都不可能回到小時候的樣子了。 八○年代,許多物資都環保而天然,我閱讀的課外書籍,多半是一手傳遞過一手,經由很多人閱讀過後,再送進我家的舊書。一字一句,都原封不動地待在龜裂的紙上,之前的主人必定相當愛惜這些讀本,除了泛黃的紙張斑駁,有幾頁零星地脫落,再沒有其他缺陷了,整本書的質感,像一種歲月壓縮的顏色,頁面上散發著泥土地表的微光。那個年代,許多東西是回收再利用,省錢又環保,充分表現出物盡其用的精神。可以丟掉的垃圾,就我父親的收入一樣,少之又少。 還記得當時也是貧窮的童年,家裡只買得起一支三元的棒棒冰,還是不可多得的機會,可口可樂當時已經進軍台灣了,可是,沒喝過。於是,我翻開父親偶爾購買的報紙,找尋有飲料照片的廣告,一張張地剪下。我拿出書包內寫完要準備淘汰的作業簿,廢物利用一下,將照片貼上,幻想著哆啦A夢拿出道具借我使用,我只要把手靠近圖片,裡面的東西就會跑出來:「這杯汽水給妳喝。」我對妹妹說,她就用雙手彷彿真的捧住杯子般的往嘴裡送進帶點刺激感的汽水,滿意的點點頭:「好喝,謝謝妳。」回想起來,那些事事樣樣匱乏的年代,玩扮家家酒坐在夢想高飛遊戲的沙土地,充滿想像的魔法,竟是那麼快樂。 這幾天,住在高樓的朋友告訴我,還記得他曾說過的,一成不變的窗景,看得很膩的事情嗎?他說這個城市的街景,真的是司空見慣,但是季節的忽然冷卻,讓陽台循環吹起涼風來。於是,他關閉室內空調冷氣,捨棄了在室內閱讀的習慣,改為露天閱讀。一本書,一杯下午茶飲,一方溫暖夕陽,晚霞點綴天空的氣色,在陽台上坐著,就這麼親近起大自然了。確實是因為居住在高樓,千篇一律的景觀,然而,卻有機會望向城市遼闊的遠方,這不正是難能可貴的幸福嗎?其實,八○年代的我,就是在吹自然風的日子裡茁壯的。 那時候,我和鄰居同學結伴步行去上學;那時候的繁星很明亮,溪水多魚蝦。如果房市不要那麼高,有機會回到八○年代,讓年輕人都有能力購屋,人人都有房子可以居住,這個社會,會不會多一些希望與歡笑呢? 看著電視節目的我,莫名地趕到一陣歡欣。
-
肖女仔
當小孩,很怕天黑,天一黑便不敢逗留在外,總是迅速返家。一來怕家人找不到,二來怕遇見肖女仔。那時大概小學三、四年級吧,每天上學都要走大約四公里的路,四公里,說遠不遠,說近不近,要路過一座公墓墳場,碎石子路,腳底是塑膠鞋,踩著崎嶇路面會發疼的那種,中間還要穿越一個村落。選擇捷徑我們走外環,這條路人煙稀少,尤其一大早。趕著上課的我有時有同村的女同學結伴而行,有時也不是那麼剛好,只好落單而行。那年頭也還不流行家長載送,何況務農的父母眼睛一張開便有忙不完的田裡農務,有人相伴倒也壯膽,一路嘻笑快樂向前行,通常半小時內便可以安抵校門。小女生有時也不免貪玩採朵扶桑頭上插,或者邊走邊聊,腳程不知不覺便慢了下來,這倒也無可厚非,因為早早出門,只要趕得上七點四十以前到校便不算遲到。 生命的癲狂在於你無法掌握也不知如何閃避。那是個雲淡風清的早晨,妳一個人踽踽獨行,內心翻轉過幾回,今天是值日生,身挑重責要負責教室打掃工作及拿粉筆等。不期然好像老鷹抓小雞妳手臂一把被揪住:「把零用錢給我。」啊!是肖女仔!她一身襤褸,手中一個大鋁碗,一雙筷子,遊走附近村落討生活。不止衣衫不整,破舊油膩,頭髮經年沒洗,也沒修整膩得都可擰出油來了。曾經來家中乞討,母親會給她一碗白飯若有花生米或肉鬆會摻一些,加一點點青菜。而其實我們早餐也差不多吃這樣,所以母親算是不吝嗇的。當下妳不覺得她瘋顛,只是蓬頭垢面而已。肖女仔用鋁碗裝了飯菜,還會跟母親謝謝。那年頭,物力維艱,家中四個小孩也是十指浩繁,母親應該是挪了自己的飯菜,因為平常都是算人頭淘米下鍋的。一回我問母親:「幹嘛給肖女仔飯菜,我們並不是有錢人啊!她也可以去跟別人家乞討,不是嗎?」母親眼光拋得好遠,幽幽說起這瘋女跟她小時候是居住同村子,後來因為喜歡的男人始亂終棄沒娶她所以精神失常,家裡又關不住,於是任她流浪。病情時好時壞,狀況好的時候她也會記得回家換洗,住個幾天,病情又發作時,會亂罵人甚至抓傷人。母親說肖女仔認得她,她怎忍心連一碗飯都沒施捨?聽了故事,小小年紀的我一時語塞。人間的恩怨疾苦呀,小小年紀的我還摸不到邊呢。 可是今天一早她抓住我手臂恐嚇我,我口袋裡是剛好有一塊錢。一支冰棒才五毛,另外五毛還可以買糖果,我很害怕但不得不給。掏出僅有的財產一塊錢遞給肖女仔,內心不禁埋怨她恩將仇報。緊抓我手臂的手頹然放下,她嘴巴碎碎唸又癲又痴笑地走了。我用最快的速度跑向學校,進了教室,趴在桌子上放聲大哭起來。我被嚇到了。不記得老師同學們是怎麼安慰我的,儘管肖女仔並沒打我或咬傷我,但回到家晚上便發高燒,囈語不斷。母親後來還找了「先生媽」幫我收驚,好不容易神魂才恢復。「問世間情是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許。」母親說肖女仔其實是個美女,只是遇人不淑,得了失心瘋,人家的青春歲月是拿來結婚生子,養兒育女。肖女仔一瘋多年,多年以後一個黃昏被發現溺斃於村外大圳,屍體浮上來已經事隔多日,早已回天乏術了。而可能她也死得有怨吧,大圳水門旁栽植的一大叢竹林,聽說會自動彎下阻擋夜歸的路人,一時鬧得滿村風雨,沸沸揚揚,最後村長發動路祭,席開三天,請了道士作法,村莊才復歸平靜。生命,有時也這般脆弱,如是無助,通向死亡的路上,面目全非。
-
學海
想學著做一個幸福的人 面對湛藍的海灣,試著包容寂寥的深夜 從微笑、從擁抱、從每個敞開的心房 想吻遍每個孤單的人們 面對起落的潮汐,體會他們西沉的黃昏 從哀痛、從淒涼、從每個黯淡的光芒 想試著做一個堅強的人 面對襲來的暗流,墜身於自我平和的憂愁 從日出、從夕下,從每個撫平的悲傷 想帶著你去每個你想看的地方 面對無際的遠洋,望向你漸行漸遠的眼眶 從沙灘、從海浪、從不斷激起的浪花 想告訴大家明日的美好 凝望海風上的茫然,忘卻今日的徒勞 為海灣、為潮汐、為暗流、為遠洋 為了讓明日變得幸福,從而吻遍每個人們的孤單 為了讓明日變得堅強,進而走過想帶你看的地方 只願有個溫暖的海灘,只求眾人不再孤寂 將在暗潮致上擁吻,將會給予故人祝福 即使幸福只會遠去,清晰終將模糊 那海灣依舊 即使孤單將會起落,今夜終至明晝 那潮汐依舊 即使堅強總會哭泣,跌倒終要站起 那暗流依舊 海啊,你總能包容一切 但,我能嗎?
-
我有一個金門夢
我很喜歡到處遊玩,但卻沒有踏出過台灣本島半步。有朋友說,光台灣的景點一輩子就已經玩不完了,確實,台灣景點何其多,如果要每個景點都逛過,那也是很不容易的;但也有人說,出國看看的確能增廣見聞,讓自己的心胸與世界觀變得廣大,這兩種說法都沒錯,只是一個地方是否能引起自己的興趣及共鳴,那就遠比有沒有多少人推薦或是熱門景點來得重要,我的一個夢,那就是去金門。 我的身邊不乏金門人,或是到過金門的朋友,每當聽他們講起金門有多好,總不禁羨慕起來,因為工作,總是沒法排出很長的時間出外,就算放假,也帶著惰性,根本只想「宅」在家。但有機會總看那些介紹金門的節目、書籍,都是很豐富且多元,而且有別於台灣本地風光,每次看到都燃起我要到金門一遊的熱情;我總是幻想自己到過金門,踏在遍地古蹟、美景的地方,根本是人生一大樂事。 金門的好,也不用我特別介紹,我也好想像朋友們來一場尋找「風獅爺」的巡禮,也想遊覽全球特殊冷戰遺跡、世界遺產潛力點的金門戰地風景,還有許多的閩式建築與當地人的文化傳統等等,都一一吸引著我。還有金門鋼刀、貢糖、高粱酒等等,這些東西只有金門有,一定是極好的紀念品,具有其在地特色及意義,據說,連小吃也極富在地風味,海產、土產及外來特產,凝聚了浯洲美食的一環。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能遍訪書本上的風景,也能證實書本的說法,並進一步把心得與感想分享給大家。近來,開始在構想到金門的計畫,也詢問了朋友大概的機票錢與民宿,接下來需要的就是時間了。還有,參與了金門酒廠牛隻的命名活動,因為得獎者有金門來回機票一張,雖然沒有獲獎,但為了查詢相關資料填寫名字及推廣金門觀光內容,查了很多資料,發現這塊地方值得好好一遊。「人生有夢,築夢踏實」,我的金門夢,在未來,也會隨著踏上這塊土地而實現。
-
掩苦雞
掩苦雞 掩白卵 一粒吃 一粒吮 苦雞母 躲乎密 苦雞子 去找賊 找哪有 打二十 找哪無 打三十 註記 金門東半島歌謠,要用閩南語唸,才能完整呈現及韻味才能到位,也想利用此歌謠明白「苦雞母」是否指的是白腹秧雞?是聽家住東半島的同事琅琅上口,讓我滿懷興趣,好像是兒時玩躲貓貓的遊戲,充滿趣味,特別將其記錄,如有人有其他版本,歡迎交流把金門兒女小時候的歌謠補遺紀錄。
-
古城采風之旅
一般而言山巔水湄大自然優美的風光,是人們喜歡旅遊的熱門景點,例如素有海上公園之稱的浯島,就是許多人所嚮往的旅遊天堂。 不過除了具備優美大自然風光的地方吸引旅人,其實偶爾作一些城市深度旅遊也不錯,因為城市采風之旅遊型態,並非只是意味著到處購物、大啖美食和追求時尚風潮而已,有時候用心走訪都市的形成足跡、歷史風貌和人文民俗風味之際,也可以感受到另外一種讓人內心悸動的采風之旅。 美食旅遊作家韓良露在《Fiesole 的淨味》這篇文章當中,以一貫細膩而具有深度探討的文章風格,描述義大利佛羅倫斯與菲耶索成為歐洲文藝復興搖籃的原因,大概就屬於典型古城采風之旅。 作者在文章裡特別指出,一個城市的興衰,不外乎天時、地利、人和三者皆備方可,佛羅倫斯不見得比義大利其它都市占盡優勢,可是卻能夠在千百年歷史洪流當中屹立不搖,甚至還一度成為國家首都,因而奠定了文化與政治的歷史地位。 後來她發現佛羅倫斯與菲耶索的文化特色之後,驀然領悟到一個城市的風格與內涵,不在於繁華與風光的外表,或只是占有優越的地理位置而已,反而具有豐富的人文韻味,才可以讓城市呈現獨特的氣質而發光發熱。 因此她特別把佛羅倫斯與菲耶索的相互依存關係,比喻為台北與陽明山焦不離孟不可區分的情境,進一步點出城市旅遊與美食風格的微妙關聯。 當我們看到如此意義深邃的文章時,不禁想起日前女婿和女兒邀請雙方家長,一起同遊古城台北的文化采風之旅,感覺上和韓女士所提出的觀點頗為符合;尤其我們走訪大台北地區位於僻靜的景點和餐廳,品嘗簡單而輕食的餐點時,更能夠體會到作者發自內心的文章與故事情節。 好比我們到了大稻埕的時候,沿途所看到的古厝和樓房,遙想當年它們是何等風光的圖騰,即使到了現代以建築美學的角度來看,那些古建築物仍然是人們所嚮往與讚歎的居住空間。 然而就在繁榮街道與市井角落,只要一個轉彎便可以發現別有洞天,也許只是另外一幢古厝,或者是結構典雅而清爽的小建築物,可是有一些抱持著懷古幽情的年輕人,把已經有一百多年以上的房子重新予以規劃,然後經營簡餐店或咖啡廳,藉以提供旅客駐足飲茶和聊天的好場所。 這些輕巧、樸拙、精緻而典雅的商店,大都結合古老建築和符合現代感的理念,對於建築物規劃適度空間利用之原理,以及結合時空視覺的經營模式,讓老房子可以因此而再度活化起來,並且展現出堅韌和謙卑的生命力,散發著文化與生活兼容並蓄的內涵。 類似小型而雅致的餐廳和咖啡店,大都只是提供旅客簡單而輕鬆的飲食,雖然沒有整桌吃都吃不完的佳餚,可是卻讓客人們擁有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充分達到放慢腳步,於是興起一種潔淨的心情而且備感輕鬆之情境。 這種城市探幽的心情與模式,大致和韓良露提到佛羅倫斯旁邊的菲耶索氣氛一樣,都是一種極其《慢活而優雅》的生活形式,有別於一般大都市喧囂而嘈雜的氛圍,也許是許多上班族所極其嚮往之度假模式。 當然古城台北的美麗不只是在大稻埕而已,例如我們每次都不會錯過的淡水小鎮,也有很多隱藏於市井卻又極其典雅的好地方,讓旅人可以輕輕鬆鬆咀嚼滬尾小鎮的歷史情懷,此種情況誠如每個城市或區域一樣,都有其特別或自然而然所珍藏的內涵與生命力,即使經過歷史潮流洗滌之後,卻依然可以保有獨特的質感而讓人感動不已! 話說台北大都會充滿現代感與繁榮的市容,以及四通八達便利的交通系統,可是我們也在市民大道和忠孝西路頗為繁華的地段,發現了《國父史蹟館》輕巧的座落在都市裡,不但為中山先生在民國初年到台灣留下珍貴紀錄,也讓普羅大眾可以在大都市緬懷一段動人的歷史軌跡,益發顯得這位偉人令人尊敬的行誼。 當然在繁華尚未落盡,而且此刻依然美麗的中山北路多條通,更隱藏著諸多商店與建築物,這些足以吸引遊客駐足而凝視的小天地,其足以讓人驚艷的氣氛,宛如日本京都古建築物巷弄之內,偶爾可以發現幽靜而綠意盎然的茶室一樣,總是散發出《結廬在人間,而無車馬喧》的特質,尤其在秋天午後漫步徜徉其間的心情,更覺得彷彿走過歷史痕跡一般,頗有斑駁與浪漫兼具的感覺。 韓良露既然是美食旅遊達人,對於佛羅倫斯與菲耶索的美食品嘗,當然也提出自己獨特的見解;不過關於都市采風與美食的觀點,我們覺得她大致傾向於《用心品嘗》的理念,所以她說菲耶索的餐館很少,這是佛羅倫斯人郊遊野餐的地方,像早年的陽明山也沒有土雞城、溫泉休閒餐廳一樣。 作者在菲耶索漫步蹓達的時候,突然發現了一家隱身在民宅中的院子餐廳,因而吃到了很細緻的托斯卡尼菜,好比豆子湯、番茄大蒜羅勒、橄欖油漬麵包、白豆泥燴牛肚、蔬菜粗麥粉濃粥,這些都不算是很昂貴的菜餚,但是在山上吃起來覺得清爽宜人。 「美味未必要大吃大喝,像菲耶索這樣的地方,需要遊人的清心才能保持優美。」她為淡雅的輕食菜餚作了如此之詮釋。 兩天一夜的古城采風之旅結束之後,女婿分享了韓良露這一篇文章,他和女兒多次遊歷歐洲許多城市和島嶼,通常都採取放空心情而且極其輕鬆的自助旅行方式,因此特別喜歡在旅遊過程當中,享受寧靜與優雅的心情,並且細細品嘗當地的歷史典故、民俗風情與人文風采。 「倘若真要享受精緻而典雅文化采風之旅,其實並不一定非得出國不可,在美麗寶島,以及遠離塵囂的離島許多城市和鄉下地方,只要用心品嘗和放空心靈來感受,大都可以體會到人文薈萃與天然美景兼具,以及讓人回味再三的度假之旅了。」女婿表示過一陣子再安排中部的城市采風之旅,當然我們都很期待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