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無人──悼念二舅父
一通電話 我看到二舅父的大房子 屋前的那頭老黃牛不見了 菜園,無人耕種 無人在那兒澆水 一片荒蕪 親切就只有十年 父親走後那個秋天 二舅父見過的五歲男孩 離鄉後回來 第一次聆聽老人家說故事 五十年的悲歡離合 短短的一夜豈能說盡 話語終究如秋風 瀟瀟瑟瑟 從此,家鄉是一條經常往返的路 喝著高粱美酒 唱著李子恆的<番薯情>* 吃著貢糖,還裝滿一袋子回南洋 依舊是秋天。母親在庭院前 對著兒女媳婦和孫子 訴說當年離開父母的無奈 「慶幸姐弟妹們還能團聚!」 才說不過一年 話語依舊縈繞在耳 二舅父 走了 終究是親人的叮嚀最傷痛 來不及再聽他說舊事 清晨乍醒,又再想起 二舅父屋前的那一塊田地 無人再種番薯 無人再把花生收成 無人再等我 從村口 歸來 後記: 2012年歲末,二舅父終於熬不過病魔的折磨走了。遙想我五歲隨母親下南洋,2002年父親走後隔月,在金門縣政府邀請下,終於有機會第一次回鄉,見到半世紀未見,我已毫無印象的二舅父。這十年來,每次返鄉,我總會探訪二舅父,或在他家小住。2011年,更帶著妻兒,陪同母親和妹妹回鄉;還問舅父什麼時候獅城走一趟。然而,年前的一次撥電回鄉,始知二舅父剛走不久,親人不想驚擾我們而沒通知…… <番薯情>:金門李子恆創作歌曲:「------阮是吃番薯大漢的金門子,黃種白仁心赤赤,咱是靠番薯生活來疼生命,就要一代一代傳過一代聽------」
-
創意喜帖見聞錄
日前收到一張標新立異的喜帖,內容十分有趣! 喜帖外觀平淡無奇,白底封面配上淺綠色圖案,壓根兒不像人們眼中常見的「紅色炸彈」,倒像是一般廣告信封。只是收信人地址、姓名都用手寫,黑色鉛字筆書寫的字跡十分熟悉,拆開一看,裡面有張紅色的帖子,原來是以前同事的兒子要結婚了! 最讓我感到驚訝的是,喜帖上面的內容,一反常態地印著:「謹詹於○年○月○日為吾兒○○○與○○○令千金舉辦結婚宴會,敬備菲酌(豆漿、饅頭、清粥、小菜),席設:○○○○酒店○○廳,請於上午○時○分前入席,恭候台光 ○○○敬邀 PS:物價飛漲,禮金也飆,因此節約慶宴,有心卡實在。」 我覺得很奇怪,喜宴既然訂在○○○○酒店○○廳,如果只是請賓客喝豆漿、吃饅頭及清粥小菜,光是租場地的費用,可能就要花費不少錢,豈非捨本逐末? 正當我百思不解時,那位同事打電話來了,劈頭就問我:「看了我寄的創意喜帖,有何意見?」 我回答說:「請問內容是出自你的構想;還是你兒子的點子?」 他不假思索地回應我:「是我撰寫的!」 「老兄真是別出心裁啊,我有生以來第一次看到這種創意喜帖!」 「說說你對創意喜帖的看法!」他表明要我發表意見。 「我不好意思說!」我說的是由衷之言。 「喲,老同事還客氣什麼,發表高見吧!」他語意誠懇地催促說。 拗不過他的堅持,我只好據實以告: 「那我就有話直說了,」我一口氣說了下去:「喜帖內容幽默風趣,很有創意;但喜宴只敬備菲酌(豆漿、饅頭、清粥、小菜),尤其是喜帖最後又寫著:『物價飛漲,禮金也飆,因此節約慶宴,有心卡實在。』好像旨在暗示親朋好友,參加婚禮時,禮金不能包太少,也就是出手要大方;整體看來是主人希望紅包能多收一些,至於喜宴原則上將本著節省開銷辦理(請賓客喝豆漿、饅頭、清粥、小菜)。據此以觀,主人是想替自己省錢,並不是替客人省錢!」我頓了頓,然後笑著對他說:「賓客暗地裡會質疑,如果真的『有心』,內容何不改寫成PS:薪水沒漲,紅包不收,敬備菲酌(豆漿、饅頭、清粥、小菜),恭候台光,想必會賓客盈門,高朋滿坐!我猜也許你是故弄玄虛,要給賓客來個意外的驚喜吧?」 我聽到他在電話那頭笑出聲來,然後一本正經地問我:「你看會不會有親朋好友看了這喜帖後,覺得不划算,而影響出席婚禮的意願呢?」。 「我想不會那麼現實吧,不過,如果真的沒去參加,原因可能千篇一律是沒有收到喜帖!」我打趣地說。 同事聽了嘆息一聲說:「說真的,我每桌酒菜辦一萬多元,如果因為喜帖標新立異,導致賓客不來,那就事態嚴重了,看樣子我要趕快一個個打電話去解釋了!」 ※ ※ ※ 慶幸的是,事情發展相當戲劇性──賓主盡歡。喜宴舉辦那天,邀請的賓客全部到齊──每桌坐滿,主人很有面子;主人也於客人入席時收取紅包,惟皆未拆開,俟宴席結束前,原封不動依照紅包上的名字放在桌上,退回給每位客人──客人免費飽餐一頓色香味俱全的豐盛佳餚,都說有生以來第一次遇到這種情形,真是始料未及,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
小蜜蜂﹐嗡嗡嗡
△眾蜜蜂又回到自己的工作崗位,繼續採蜜。 △燈漸暗。 △時鐘鐘擺左右搖擺的聲音響起。 △燈漸亮。 △時鐘鐘擺左右搖擺的聲音停止。 △眾蜜蜂在花園裡採蜜,嗡嗡聲不絕,忙得不可開交。 △有翅膀急遽拍動聲響起,聲音越來越大,拍得越急。 △五蜂出現,驚懼地飛落四蜂旁,一隻右手不住輕拍著胸脯。 △四蜂和五蜂輕聲地交談起來。 四蜂:你怎麼現在才回來?我急都急死了。 五蜂:怎麼樣?大哥發現了? 四蜂:是呀! 五蜂:哎喲!我的運氣怎麼這麼差?是不是有誰告訴他了? 四蜂:沒有。他自己發現的。 五蜂:他發現了,有沒有怎麼樣? 四蜂:開始的時候,他好急,一直追問,又要大家到處找你。 五蜂:後來呢?為什麼現在大家都在工作,不找了? 四蜂:大家找來找去,找不到你。後來二哥跟大哥說我和你最親近,應該知道你哪裡去了,大哥便找我去問。 五蜂:又是他,馬屁精! 四蜂:別這樣!二哥也是一番好意。 五蜂:哼!什麼好意? 四蜂:他怕你被歹徒抓走呀! 五蜂:大哥找你去問,你怎麼說? 四蜂:我當然照實回答。 △五蜂一臉驚懼。 五蜂:哎喲!你怎麼可以照實回答呢?這下我完了。我要被罰了。 四蜂:不照實回答不行呀! 五蜂:為什麼? 四蜂:我也不知道。反正你知道我是從來不說謊的。 五蜂:大哥知道以後,有沒有很生氣? 四蜂:沒有。 五蜂:啊? 四蜂:他講了一篇大道理。 五蜂:什麼大道理?
-
時間的意義
每天都會出現在天邊的一抹艷麗的夕陽殘照,對於生活在山野叢林裡的動物,牠們只會攀摘樹枝上的果實或上演弱肉強食的戲碼,這個璀璨的晚霞對於牠們是不存在的。可是對於我們人類,每當遙望那暮靄迷濛的碧淨天穹裡,出現了一片美麗的晚霞,萬紫千紅,瞬息幻變,躑躅於這奇景異象之中,心靈深處莫不有諸多感觸與感傷。人們在心靈深處有了「時間」的意識,知道說每當黑幕吞噬晚霞之後,又一天終了,每一個人又少了一天的「時間」了。對於已逝的「時間」不復返而感傷,對於生命的存在,終將被這浩渺無垠又永不窮盡的時間巨流所拘限困囿,並以有限的「時間」, 公平的對待每一個人。 每一個人生活在每一分鐘裡都是在寫歷史,每一個人所寫的歷史不盡然都是相同的。你要留下怎樣的史詩,是纏綿悱惻,還是多愁善感,是孤獨惆悵,還是光明璀璨,全在你的當下。你如何將每一個當下當作霎那間的永恆,抓住這霎那間去創作心靈的滿足,去揮灑光芒的異彩,以期刻劃出美麗的軌跡。若能留下些許的永恆,你的人生將是彩色的,對於時間的飛逝,歲月的無情,你就不會有太多的惆悵與不捨了。 每一個人都會說:活在當下,這句話就是在告訴我們,要珍惜現在的每一分每一秒,不要老是活在懷念過去,忘記現在,夢想未來。要活在當下,是要我們珍惜現在的每一個時刻,要緊緊抓住每一分鐘,並好好地利用每一時刻。唯有此體認,才能將你的人生妝滿色彩,豐富你的人生。 早在遠古時期,人們就知道,世間萬物都處於變化的過程之中,有了這個意識,「時間」的意識就開始產生了。而沒有生命的非生物當然不會有「時間」的意識;縱使有生命而沒有思想的生物也不會有「時間」的意識,只有既有生命又有思想的人類才能既處於變化的過程之中,又能意識到這種變化的過程,從而產生「時間」的意識。由這個意義上來說,時間意識乃是人類所獨有的東西。換言之,人是可以認識時間之為物的唯一存在。人也能夠意識到人「自覺地在時間內存在」。因而可以認為,「時間」意識的形成乃是人之所以成為人的標誌。 人們常常把時間看作是一種客觀存在的東西,這種看法未必沒有道理。因為萬物和人的變化過程是客觀存在的,而人類一開始所意識到的「時間」正是這樣一種客觀性的時間,即使在現實生活中,當人們不動感情的計算著時間時,這種時間也是客觀性的。 不過,正因為「時間」意識是只有人類才具有的,而人類是具有自我意識的動物,因此「時間」意識又必然同時也是主觀性的。當人們僅僅談論萬物處於從過去經現在到未來的時間過程中時,他們也許還停留在客觀性的時間意識之中;但當他們意識到自己也處於從過去經現在到未來的時間過程中時,他們便已經進入主觀性的「時間」意識之中。因為此時對於他們而言,時間已經帶上了感情的色彩,而不再是與己無關的冷冷冰冰的東西。 比起客觀性的「時間」意識而言,主觀性的「時間」意識不言而喻更是成熟之人的標誌。正如小孩子也許認識鐘點和日期,卻不能理解「時間」意識所包含的意義,更不能了解時鐘上經過的分分秒秒的時間對生命的涵義一樣,人類的早年也許知道日曆及時間,但卻未必能領會時間對於自己的含義。因此,主觀性的「時間」意識之所以成為人類文化(宗教、哲學、歷史與文學等等)所關注的主要對象,其原因也就不難理解了。 松浦友久曾經指出:「中國古典文學,尤其是詩歌,其感情的核心正是通過對時間的推移作出敏感的反應而產生出來的。」「中國文明在『詩歌』與『歷史』方面具有特別卓越的傳統已成定論,而結合這兩者的重要原因之一,可以認為正在於這敏感的時間意識之中。」「關於中國文明對於時間意識特別敏感,當然不是沒有人指出過。相反地,應該說這是屢經反覆強調的看法。特別是在古典詩歌研究領域裡更是如此。」換言之,中國文明比起其他文明而言,中國文明對「時間」意識更為敏感;再者,中國文明對於「時間」意識的特別敏感主要表現在中國詩歌之中;更且對於「時間」意識的敏感是中國詩歌的感情核心;最後,對於「時間」意識的敏感也是中國具有特別卓越的詩歌傳統的重要原因。由此可見,中國詩歌與時間意識具有多麼緊密的關係,這也正是中國詩歌不同於其他詩歌的一個根本特徵。 在中國詩人的「時間」意識中,時間首先是一種會迅速帶來死亡的東西。「『時間性』使所有的人陷於同樣的命運,時間不斷流走而某一個體只能活某一長度的時間。」因此,在詩人們看來,時間是不斷流逝的,是一去不復返的,是短暫有限的。這樣的一種「時間」意識,給中國詩人帶來了最大的悲哀,同時也成了中國詩歌抒情的源泉。如果沒有了這豐富的源泉,中國詩歌又將以何美麗的風騷流芳萬世? 早在中國詩歌的源頭《詩經》之中,詩人們便已具有了強烈的時間流逝之感。他們唱道:「今者不樂,逝者其耋。」「今者不樂,逝者其亡。」(《秦風‧車鄰》)「今我不樂,日月其除。」「今我不樂,日月其邁。」(《唐風‧蟋蟀》)他們之所以不斷的反覆的宣稱要及時行樂,正是因為他們意識到了時間的不斷流逝,這種時間的流逝將他們帶向死亡,屆時他們將被剝奪行樂的權利。 在後來的《詩經》之中,對於時間的思考戴上了更為強烈的個人色彩:「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汩余若將不及兮,恐年歲之不吾與。」「老冉冉其將至兮,恐脩名之不立。」(《離騷》)「歲忽忽而遒盡兮,老冉冉而愈弛。」(《九辯》)詩人為不斷流逝的時間所困擾,心靈始終不得安寧。他們擔心時間的不斷流逝會帶來死亡,從而使他們的理想或抱負無以實現,最終只會留下遺憾。 到了漢代的詩歌中,對於時間的思考,並不再有諸如實現理想或抱負之類的考慮,而僅僅是為了時間將最終帶來死亡而煩惱:「浩浩陰陽移,年命如朝露。人生忽如寄,壽無金石固。」(《驅車上東門》)「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青青陵上柏》)「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生年不滿百》)「人生非金石,豈能長壽考。」(《迴車駕言邁》)「人生寄一世,淹忽若飆塵。」(《今日良宴會》)由於意識到時間的不斷流逝將帶來死亡,於是將這個情緒反應在詩歌之中。 在中國中世紀之後,對於時間的這種思考成了最重要的主題之一,諸多詩人以時間的意識歌唱它的無情與無奈。「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人生如寄,多憂何為?今我不樂,歲月如馳。」(曹操《善哉行》)「人生一世間,忽若暮春草。」(徐幹《室思》)「人命若朝霜。」(曹植《送應行》其二)「人生處一世,去若朝露晞。」(曹植《贈白馬王彪》)「人生若浮寄,年時忽蹉跎。促促朝露期,榮樂遽幾何?念此腸中悲,涕下自滂沱。」(張華《輕薄篇》)「人壽百年能幾何,後來新婦今為婆。」(無名氏《休洗紅》)等等。如以上的例子不勝枚舉,可見由於生命對於人來說都只有一次,每個人都必須從頭認識生命的虛妄與死亡的必然,因而類似上述的詩歌中,他們亦須同時地面對這一主題的。 對於中國詩人而言,正由於時間是一種會迅速帶來死亡的東西,而它又是一種會不斷導致衰敗的東西。人們感受到在無情的時間之流中,人生成了一個持續的衰敗過程。當然,在走向衰敗之前,人生也有一個短暫的成長過程,比如年輕與青春便是如此,在此時此際,時間還會帶來希望;可是一旦越過了某個臨界點,人生便只能不斷地走向衰敗,比如青春消逝,年華老去便是如此,在這時候,時間便只會帶來失望了。既然,知道越過了這個臨界點,人生將逐漸走向衰敗,詩人透過詩歌一再告誡世人,要珍惜時間、珍惜青春、珍惜年華的「及時」意識。不然,時間最終將帶走一切有價值的東西。 如何抓住這個臨界點,最重要的是要有深刻領悟,既然時間會不斷流逝,我們當然要珍惜現在的每一分每一秒啊。所以,隨時要善用「現在」,「現在是當下。時間就是當下。」並深切了解「當下」才是你唯一擁有的一切,且將你的人生聚焦於當下,只有珍惜現在的時光去做你想做的事,過你每一個當下的生活,才能在過去和未來稍作逗留。 人生就是當下,也只有當下。這是現代人對於時間的意識應有的領悟。
-
豆梨淚:記承明兄與豆梨花的深情
豆梨花兒淚千行 知音已杳黯神傷 承君厚愛濃情意 明月相照浯島香 附記:詩人吳承明,我的高中同學與好友,高中時代就展現寫作才華,作品屢獲大獎;就讀高師大英語系時創辦風燈詩社,民國66年作的「歸鄉」一詩,具體呈現那個時代,金門遊子的心情。 突然歸來 怯怯的心情也許是 一方斑駁鹹溼的港 在海鳥的啼聲裡緩緩昇起 你猶豫著 聽碼頭雜沓的足音 把你踩成一枚尷尬的腳印 雲深處 你遲滯的眼神不斷迤邐 終於是一片躊躇而無望的沙灘 鐵絲網無聲走過 張惶的落日裡 不知誰是那悲痛的斷柯 靜靜的鳥翅 千言萬語的天空 讓戰爭去流浪吧 讓故鄉歸來 承明兄自教職退休後,對家鄉的愛與日俱增,偕夫人盧翠芳師多次返鄉。對我們家鄉的豆梨花更是情有獨鍾,大力培育,每天花3小時以上的時間澆花,贈與林務所的豆梨花樹苗如今已「亭亭玉立」,詩人卻因車禍離開人間,讓花兒黯然神傷,今逢兄公祭之日,特撰此詩悼念之。
-
黃春明撕畫系列/8 龜山島
龜山島 每當蘭陽的孩子搭火車出外 當他從車窗望著你時 總是分不清空氣中的哀愁 到底是你的,或是他的 龜山島 蘭陽的孩子在外鄉的日子 多夢是他失眠的原因 他夢見濁水溪 他夢見颱風波蜜拉、貝絲 他夢見你,龜山島 外地的醫生教他數羊 一隻羊、二隻羊、三隻羊 四隻濁水溪、五隻颱風 六隻龜山島 龜山島 每當蘭陽的孩子搭火車回來 當他從車窗望見你時 總是分不清空氣中的喜悅 到底是你的,或是他的
-
夢想
作夢是件美好的事,而造夢則是件偉大的事。夢想是時間累積、意念作用的產物;所以,不論夢想是什麼?它都應該是高貴的,且需要被尊重的。 當夢想來臨,請勇敢迎接,並將它賦予在你的生命意義裡。可敬而崇高的夢想,待你細心堆砌和實踐,點點滴滴都會是回應心裡渴求的感動。上天會傾聽我們,不用擔心也不必惶恐;請相信「信心生力量」,一切將如水道渠成。 如果今天幸運的聽到了他人的夢想,請送上自己百分之一百的祝福,和你最多的肯定,那就是給他最大的鼓舞和幫助。不要低估了夢想創造一切的能力,也不要低估了自己的力量。祝福是最好的語言,讓人勇敢的啟動夢想、勇敢的再站起來繼續做夢,並將經驗昇華成為智慧。 對於夢想,我們的內心要充滿著愛,步伐要充滿著希望,思想要充滿著信心。準備就緒,就馬上出發!!
-
小蜜蜂﹐嗡嗡嗡
△四蜂還是一臉疑惑地望著一蜂。 一蜂:不是的。至少我們身體健康,有財富,很踏實,不偷不搶,心安理得,不愧是一條漢子;尤其,連上天都對我們這麼好,讓我們不會被糖蜜黏住;但是,他們蒼蠅呢?他們不工作,撿現成的,看起來好像很聰明,佔了便宜;其實,才不呢!他們會被糖蜜黏住。你親眼見到的,他們昨天前來求我們告訴他們不會被黏住的秘訣了。 △一蜂嘆了一口氣。 一蜂:你聽說過沒有?吃虧就是佔便宜,佔便宜就是吃虧。 四蜂:怎麼說? 一蜂:他們這樣,至少沒有勞動,身體不好,甚至被罵小偷、強盜,心虛不安。常時生活在心虛不安裡,你想,他們會好過嗎?何況,被害的人是恨死他們了,不知哪一天,他們如果被用蒼蠅拍打死了,或被用蒼蠅紙黏住了,你才看看他們是聰明還是傻瓜。到時候,他們就遭到報應,有得後悔了。這不就是聰明反被聰明誤,反而成為傻瓜了嗎? △四蜂點著頭,臉上現出了微笑。 四蜂(OS):我懂了。 三蜂:那要不要趕快去把五弟找回來呢? 一蜂:不必了。我們怎麼知道他和蒼蠅到哪戶人家去? 四蜂:但是,如果五弟也遭到和蒼蠅同樣的命運呢? 一蜂:放心吧!糖蜜黏得了蒼蠅,黏不了蜜蜂。我們還是採我們的蜜吧!
-
袖珍好處多
身高一米五的袖珍身材究竟會遭遇哪些情況?首先,妳要能穩得住旁人的異樣眼光;再來,妳的心胸要夠寬容,聽得起批評指教才行。跟好友一起逛街購衣,服飾店的服務員見妳試穿了半天也挑不到中意的,竟然善意的建議妳:「挑選的上衣別太長,才不會顯得腿短;褲裝可以考慮一下,它會讓妳看起來身材修長一點。」袖珍的妳只好買了一件七分褲當十分褲穿。到了鞋店,看到流行的長靴只有乾瞪眼的份,試試短靴,配上內搭褲,只露出短短的一截小腿,結果只能望靴興嘆!走在路上,不時有小朋友突然跑到妳前面,然後突然迸出了一句:「阿姨,妳好矮喔!」剛開始妳以為是熟人的小孩,沒想到跑來跟前的是一個不認識的小朋友,頓時場面尷尬,使妳手足無措起來。 袖珍的妳碰到團體合照的場面,若不是同事好心讓出位子來,就是自己要識趣的主動擠身向前,否則照片洗出來後,妳會遍尋不著自己的可愛容顏。每當季節交替、藏冬被收冬衣之際,要把冬天衣物放入高高的櫃子時,袖珍的妳就準備要迎接一大挑戰,除了搬來輕便的鋁梯之外,一定要喚來助手幫忙。記得有一回更換燈管的時候,一個重心不穩,差點連人帶梯一起倒下,此後在家裡,一定得把「袖珍」搬來做為需要幫手的正當理由。 袖珍的妳開車時,因為人實在太嬌小,往往身軀縮藏在駕駛座裡,從車外只能看到一顆小頭顱,讓警察大人常常以為是「小孩開大車」,攔下車來要妳停車接受檢查。夜間行駛時,如果正好碰到下雨時分,那更令人驚悚了,攔檢的警察大人這時心臟一定要夠力才行,因為在陰暗視線下,看來真像一輛無人駕駛的幽靈車。 喜歡打籃球的兒子,一向羨慕NBA明星球員們高人一等的身材,希望有朝一日,自己也能輕易穿過長人陣、擠到籃下、然後上籃得分。不過,當他就讀國小高年級的時候就已經知道,要高過袖珍型的媽媽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但要長高到躋身長人的行列,恐怕會有實質上的困難,因為遺傳基因的阻礙是很難跨越的,不過袖珍的媽還是安慰他說:「孩子,袖珍有袖珍的好處,上籃時下盤低而重心穩,雖然會被蓋火鍋,但不容易被撞倒。」這種說法終於讓他找到一個充足的理由可以反駁。去年夏天,兒子新買了一輛機車,特地好意提醒:「媽,這款機車座墊較高,妳最好不要試騎,以免碰到情況腳搆不到地,容易發生危險。」一聽這話心裡便直犯嘀咕:「那好,搆不著地的媽有事出門時,你一定要載。」 袖珍的妳知道「每日一萬步,健康有保固」的好處,每天晚飯後習慣繞縣立運動場步行七圈,當高個的邁開步伐走了一圈時,袖珍的妳已經以小碎步輕輕鬆鬆完成一又二分之一圈了。同一個場地、同一個時段裡,妳比別人少走幾圈,已取得時間的優先權---經濟又實惠。 走在路上,袖珍的妳不必刻意,總是時有一元的小銅板、十元的鎳幣映入眼簾,三不五時還能看到一兩支鑰匙、大大小小的鈕扣,雖然這些都是小東西,也無法立即歸還失主,但是總有撿到做好事的機會。沒想到有一次竟然撿到一個錢包,小心翼翼的根據包內證件物歸原主時,發現失主是一名熟識的宗親,這時誠實的美德免不了又添上一樁,這都要歸因於「袖珍」的緣故。袖珍還真是有袖珍的好處,您說是不是?
-
黃春明撕畫系列/7 寂寞的豐收
如果有一個夏天, 一遍遼闊金黃的稻田, 竟聽不見小麻雀快樂的歌聲, 也看不見稻草人傻傻的模樣, 這將是多麼寂寞的夏天, 又是多麼寂寞的豐收啊! 我是這樣以為著。 朋友,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