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浯島的風系列之七浯島的風
六月末的陽光曬起來剛剛好,不疼不痛,帶著初夏的溫馨,再加上清爽宜人的海風,這種季節,非常適合來金門旅行。 別以為金門的風都這麼平易近人,和藹可親,根據金門志記載:「居人多以布裹頭,盛夏不輟,海風破腦故。」多麼強烈的字眼,可見金門一旦颳起強風,力道多麼強勁。 因為金門位於中國福建省東南方,正處於台灣海峽西岸季風帶,背著陸地面向海洋,海峽兩岸高山如屏,形成一股「走廊風」,金門又沒有高山阻擋,所以一年當中,長達十個月都是東北風橫行。 最能象徵金門人與大自然搏鬥的代表,就是「鎮風止煞守村落、保護鄉民顯神威」的風獅爺。風獅爺比想像中來得高大,穿著紅綢披風,既瀟灑又可愛的身影,在旅途中頻頻出現。在金門民間,大家視其為村落守護神,這些相貌各異的風獅爺,終年忍受風吹雨打,是金門最獨特的人文景觀。 我最喜歡這尊瓊林蔡氏宗祠的風獅爺,據說用來鎮巷沖;祂其實只有小小的一尊,一不小心就錯過,卻散發憨厚純真的模樣,真像我的金門朋友作家楊樹清,有著專屬於金門人的豪放與熱情,足以忘卻台灣島內惱人的紛爭;浯島的風,吹過古月今城,也因為這種足以破腦的風,金門的麵線得以在30分鐘內,完成最美味的儀式。(D線/榕園太湖線)
-
楓紅并序
金沙郊外五里,有述美國小者,植楓樹為行道,久而有「楓葉學校」之美名。日暮往返,徘徊倘佯,寓目幽蔚,其樂自得矣!每當深秋,抬頭仰望著天空,紅紅的笑臉,展露歡顏;寂靜夜光,片片的書籤,回想從前往事已如雲煙。(註一) 深秋之晨,驅車前往沙美,出馬山圓環,西入民俗村;穿越小徑,初狹漸寬,走過蜿蜒盡頭,行抵「楓香林區」。彼時,晨曦自樹杪葉縫間露光,光影倒懸於楓葉上。迴映之影子,竟兀自翩然,在地面起舞閃爍著,彷彿千百個萬花筒。此刻,團進散出者,遊閒人觀光者,不絕如縷,概心之所向,情之所在,景隨境遷!或待初冬,遙見那峰巒溪谷,霞光嫣紅,掛滿梢頭;往日情懷,迷濛的思戀,恍似胭脂成灰逝水東流。 閒暇,邀宗暉、新慧參訪民俗村,輒遊覽楓香林區,徒步間,一股脂汁香氣,自遠方瀰近;樹梢楓葉婆娑,且隨風招搖,皆似有迎賓之意味。余因此感慨,名勝孰尚?世雖有風景之殊產,獨未若此楓香林之旅,可以滌憂舒懷矣!故染翰操紙而作賦(文)曰: 霧薄太武,連雲接野,銀粉瀉以為鏡;五虎橫亙,碧草如茵,狹西山而越東。民俗村外,緣徑小路,綴以田疇綠野;碧山田舍,星羅棋佈,錯以燈籠明滅。(註二)輒楓香林區,窮景之勝,居其間而輻湊;楓幹直挺,山風放曠,幽其地以暢遊。或驅車抵岩山,遠望之,雲髻霞彩,綠紅爭姿,游目足以娛情;近觀之,素軀綽態,瑰葉豔麗,看似層層楓紅。 「楓,樹似白楊,葉圓而岐,有脂而香;其子如鴨卵。二月華發,乃著實,八九月熟,曝乾可燒。惟九真郡有之。」(註三);楓樹,其幹可為建材,其脂可供藥用,或為線香,另有可食之楓糖。(註四)再者,昔王莽時劉歆〈西京雜記〉載述:「上林苑有楓四株」。曹魏時何晏〈景福殿賦〉亦載:「蘭若充庭,楓槐被宸」(註五),輒楓樹於漢魏,似已移植宮庭,為行道或為景觀園藝。 至文人之於楓樹,情有獨鍾,且為詩、詞所寄。例有唐杜牧〈山行〉詩云:「停車坐看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天」;李商隱〈過楚宮詩〉:「巫峽迢迢舊楚宮,至今雲雨暗丹楓」;宋.趙成德〈楓林〉詩云:「山色未應秋色老,靈楓方為駐童顏」等,皆為寄楓舒情之詩。然亦有寓楓思鄉者,例有張繼〈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魚玄機〈江陵愁望有寄〉:「楓葉千枝復萬枝,江橋掩映暮帆遲」。至民國翁志萍〈浯洲楓香〉:「誰說楓林最可愛,是黃昏人靜。風生於葉,此焉游處,幾度夕陽紅。而今任流光過卻,老來應免多情,不似當年,片片楓葉,思戀到天明。」則為詠楓之詞。 甚者,余喜楓樹,尤愛楓葉,愛其鮮彩奪目,令人迷濛懷思;唯不捨葉落飄零,輕隨風飛之傷。蓋楓紅,似璀燦之星,花之豆蔻年華;猶人生逆旅,愛情事業之巔,此皆自然之數,豈可恨哉!余因而感慨曰:楓紅幾時,人生幾何,年與時馳,鋒芒日去!輒楓葉稱其紅者,以無不豔;人類愛其生者,以無不少。是以,「逝者如斯兮,不舍晝夜」,楓紅無能久留,青春豈可永駐? 附註:主文屬駢、散雜賦,首段駢文為仿魏晉南北朝四六句形式,隔句押韻,餘為仿宋散文。另金門述美國小、楓香林區的楓樹品種為楓香,和台灣北橫、奧萬大、東勢林場、武凌農場等之品種相同,每年十一月至一月為賞楓佳期(參考網路資料)。 註一、楓樹,現為基隆市表樹,植物名,俗稱楓香、楓仔樹、路路通、零楓。金縷梅科楓香屬,落葉大喬木。葉互生,菱形,掌狀分裂為三,邊緣有細鋸齒。單性花,雌雄同株。春季抽新葉並開黃褐色花,蒴果集生。木材可供建築箱櫃之用。秋間葉落前,葉色由黃而紅,甚為美觀,故常栽培為庭園樹,樹似白楊,有脂而香,又稱為「楓香」(其實楓樹與楓香,還是有差別的)。每到秋末,其樹葉會變黃、變紅,樹姿優美,木材可當建築和製家具的材料。另屬紅葉植物的「槭樹」,昔被混稱「楓樹」。落葉喬木,幹平滑,枝條灰青色,葉交互對生,呈掌狀分裂。紅葉美麗,可供觀賞,木材可製器具。尤其屬該類之青楓、三角楓常被誤認為楓樹(楓香)(參考網路資料)。 註二、楓香林區周圍附近,有太武山、五虎山、民俗村、西山、碧山。 註三、此為楓香最早記錄文獻,可能是西晉惠帝永興元年(西元304)嵇含所著〈南方草木狀〉所載述;因為楓木不是中國之產,而是九真郡(今越南北部)的植物。 註四、加拿大以楓葉為國旗圖騰,所產糖楓之漿為楓糖,加工後可食。 註五、「楓宸」指朝廷,漢宮殿多植楓,故稱之。(僅以此文獻給廈大中文系博士班教授—王玫)
-
●浯江詩選旅行
皮箱裡裝滿積灰的心事 我們試著讓自己離開 和親人吻別,拋開怨懟 在異鄉的床上醒來 看窗口剪裁合宜的夜空 每顆星都閃爍著陳舊淚光 臨行前,你將記憶塞在 行李的空隙,一些 隨身的爭吵,即拋的謊言 以及,可以替換的臉色 好讓我一路掛記 生活裡褪色沈默的憂傷 你說生命應是一場華麗的演出 雖然夢與現實總是兀立兩旁 但燈光暗去,有人繼續脫軌 游走情節的邊際 一次次告別,命定而又無悔 我們在風景裡舒放成長 終於,修改彼此的脾性總總 讓明信片填滿孤獨愧疚 並且穿越陌生海域,尋找 熟悉的水草波紋 那曾經美好的想像
-
書法的實踐與神形韻探索
不管時代怎樣發展,作為我國傳統藝術的書法,始終會有它一席之地,地區熱中於學習書法的人口日增,超過過去任何時期,在未來一段長遠的年代,書法藝術會以其自身的魅力,繼續吸引大眾,取得更大的發展。 書法藝術脫胎於實用漢字,我國文字起源兼具物象造形之美,所謂視覺藝術,涵蓋面雖廣,但文字線性之美,乃為文化核心藝術之成份。綜觀我國文字書體,諸如象形、甲骨文、大小篆、隸、簡帛、草、楷、行等書體之演變,都是應時代需要而產生的集體創造,包括各時代文字書家的智慧,推進文化,方便大眾,功德無量。漢朝以後,新書體已漸不多見,因漢字已趨成熟,由繁而簡,能滿足生活中實用與審美要求,故而穩定。 初習書法必經三個學程:(一)為多觀賞古今名品碑帖,研讀有關書法論作,培養對書法的喜愛。(二)臨摹名家碑帖、範字,以楷書為首選,遂日書寫,直到能背臨始棄,其他各書體亦同。(三)吸古創作,融古為新,拒絕巧、薄、尖、纖、靡、弱、野等病態,反之能筋骨舒展,氣息淡雅雄健,造境遙深,攀登神、形、韻眾美之境界,為此三五年一小變,十數年一大變,先人存其骨而離其形,經歷了不似,形似,不似之似階段,再投入自己的觀照體驗,依靠勤奮,淡化交遊,念茲在茲,日積夜纍,日新又新,終會創作令人觀賞之作品。 書家出入,徘徊書海,但求當好墨海一技活筆,暢泳藝術銀河,其秘訣在於能「忘我」,與「破法」,所謂忘我即真我出;破法即百法生,筆即人心;字乃無雙絕唱,素養即興發揮,詩書照映,謀篇行氣、乾濕、濃淡、枯潤、大小、方圓、長扁、疏密配置,隨筆顧及,真情洋溢,浩氣流衍,其所謂:「書於狂舞見雍容;墨雨橫斜意氣雄,半日靈奇超舊我,喜為詩家作書童是也」。 神、形、韻為構成美美書畫三原素,神是呼吸,形是載體,韻是雅趣,兼備為之,不宜分割。書法作品所謂章法乃是字與字,字與行,行與行關係的總稱,在整體上求完美,作品的高度即出。 書法淵源於傳統,心繫於規矩,形變於時空,令人激賞的作品,為人人意中所無,筆下紙上所有,則所謂氣象萬千之佳構。我國毛筆藝術,書畫同源,兩者間技法與內涵存有諸多共通處,書畫兼修者,書法結構活潑有致,與不習繪畫者有異,修書後應涉及畫事,即便初嘗亦可,作品上詩、書、畫併現,猶如多重奏的樂曲,悅耳甚矣!說不定其人對畫學深具潛力,後來居上,亦未可逆料。 每一幅書法作品,墨色的運用和變化,關係著筆趣和風韻,因此書法除了講究用筆之外,用墨也絕不可忽視,但是用墨必須結合用筆,因墨從筆來,筆到才能墨到,一般講究用墨堅持以下要領:硯潔、水清、墨新三原則,其意為硯台(或墨池)要清潔而不留宿墨,用時著墨,用后隨洗,用水需無雜質,墨須新磨或新倒墨汁,而非隔宿之墨。二、書寫前先用清水將毛筆緩開,使鋒毫透潤挺圓,然後蘸墨。古人有「惜墨如金」的說法,意思是說習寫時要做到筆不妄下,墨不虛發,從而達到預期的藝術效果,通過濃淡枯濕等錯綜的變化,表現出空間的靈動和不同的節律與書寫內容,作者的情感以及作品的風神氣韻相協調,這一切都需下筆之前進行慎重思考和書寫時的靈活運用。 書法中的用筆可以從廣義和狹義兩方面去理解,廣義可理解為使用毛筆的方法,其中包括執筆和運腕,狹義又是指在書寫每一點畫時,從筆毫落紙起到收筆上,筆在紙上運行的規律;有關用筆方法,前人論述很多,有些已成為書法家普遍公認和行之有效的規律,但眾多的論述最基本的經驗不外以下幾點,即每寫一筆劃,從起筆行筆到收筆要有一波三折之勢,起筆要逆入平出,也就是要做到欲左先右,欲上先下,橫劃豎下筆,豎劃橫下筆,收筆要無垂不縮,無往不收,切忌平滑呆板的直來直去,或輕挑浮薄的張揚外露,以上可說是書法用筆的基本法則,這些基本法則是在書法中表達感情和構思的主要手段,也是構成形式美的要素之一,只有求工於一筆之內,才能寄情於點劃之間,我們探討書法用筆的目的,在於書寫時既要中鋒運筆,又要做到以中鋒為主側鋒為輔,達到四面玲瓏,富有張力美感,具備正確的用筆原則。書寫時保持中鋒用筆的關鍵是「提按」兩字,古人有言,凡書要筆筆有提有按的動作,所謂按就是鋪毫用筆,提就是筆鋒提至抵紙或離紙的動作,以調整筆毫恢復原狀。用筆方法自古以來為書寫者實踐經驗的總結,離開實踐談筆法等於紙上談兵,習書時多予體會應用,熟極生巧,書寫起來必會操控自如,有所精進。
-
金門共和國獨立日記
因此,金門要有因應準備,台北政局的演變,牽動金門未來的走向,到底被台灣人拋棄?還是金門人自己宣佈獨立? 金門人可憐兮兮,連小媳婦都談不上。紅樓夢婢僕分三級,金門人還達不到襲人的角色,不會收在房裡,有一天說配人就配人。金門人應該醒醒了。 十一月五日 星期日 陳水扁總統今晚要對國務機要費提出說明,不外乎是辯解與反駁。常言道:「誠實是上策。」雖然是老掉牙的一句話,但陳水扁一家子坐擁高位,搞到今天身敗名裂,都是犯了不誠實的毛病,每撒一次謊,要用更大的謊去圓,左支右絀,漏洞百出,如果鼻子變長,恐怕早已伸過台灣海峽了。 對政敵沒誠信,對人民不誠實,沒有忠於自己的良心,沒有踐履所謂「台灣之子」的本份,成也權謀,敗也權謀。今天他還不愧對台灣這塊土地,以及為民主、自由、人權奮鬥的先賢,還要以智謀對抗法律,愚弄人民,到底是何居心? 陳水扁仍有權力的傲慢,面對人民,迄今他沒有柔軟,沒有謙卑,我們可以寄望他晚上的談話──向人民悔罪?或文過飾非呢? 他因緣際會,是天之驕子,多少台灣人反抗強權、外力,日積月累的打拚,卻成就了他一人,由他收割。結果六年來,他搞得經濟凋敝,民不聊生,燒炭、跳樓自殺的民眾,不輸給白色恐怖死亡的人民,是一筆無法清算的冤孽帳。
-
●浯島的風系列之六 古寧頭微雨
雙鯉湖溼地自然中心的荷葉田,露珠閃閃,朵朵荷花娉婷搖曳,很難想像這裡曾是戰地。我們一群人騎著嶄新的腳踏車,像小學生要去遠足,吱吱喳喳,好多人都快忘了騎車的滋味,既期待又興奮。 雙鯉湖畔的垂柳頗具江南風味,車陣忽前忽後,穿越南山村傳統聚落,三眼井、李開和洋樓,轉入金寧鄉自行車道,眼前突然呈現整片綠油油的高粱田,這可是我生平第一次看到的壯觀畫面,原來這幾天一上桌就等在那裡的香醇美酒,「年輕時候」長得這麼迷人。 雨就這樣突然落下,我們冒雨穿越高粱田,路邊還不時出現「雷區」的警告標誌。雨愈下愈大,大伙兒只好躲進北山播音站。邊躲雨邊讚嘆這棟建築真時髦,十足普普風。 等到雨勢稍歇,一行人繼續上路,就這樣看到傳說中的古寧頭戰場,北山海灘靜靜地泊在雨中海岸,牽牛花靜靜地開,遠方大嶝島靜靜地對望,戰火已歇,斯人已遠,當年因古寧頭這一役改寫歷史,讓敵人吞下敗果,金門人最知道戰爭的痛苦,卻依然活出自己的一片天。 金門,靜靜地發亮、發光。(B線/古寧頭戰場線)
-
●浯江詩選 身在遠方心在何方
無奈黎明不懂星夜的哀傷 形影孤單 誰知快樂悲苦的時光 相見時難離別亦難 西風吹不動古今滄桑 暴雨滲不進亙古心傷 身在遠方 心在何方 盼望到地老天荒 山海不動變蒼茫 觸動心靈成情傷 躊躇心慌恨惆悵 雖在遠方 心在何方 相思無度更漏短 淚灑青衿白衣裳 故鄉無邊的眺望 遍尋回鄉的航向 身在遠方 心在何方 花徑落葉繽紛亂 魂牽夢縈長相伴 雖生何歡 若死何安 傷心斜倚欄杆 身薄天寒衣單 等待使人斷腸 回想雲煙過往 淚眼朦朧成行 身在遠方 心在何方 最苦應是情難忘 勸君惜卿如平常 天上人間同成雙 千里明月共嬋娟
-
陽光.七月.彩雲南
七個大型展覽廳內,分別展示著雲南省各種各樣的特產與商品。我們陸續入內,這才發現裡面可供觀賞的奇珍異寶,還真是多得數不清。 天下翡翠出雲南──翡翠珠寶商城內,有各式各樣美麗動人的翡翠飾品,項鍊、手鐲,耳環、別針,應有盡有。晶瑩剔透的美麗玉飾,在潔淨明亮的玻璃櫥櫃內,閃著誘人的繽紛色彩,讓人想不買也難。據說,這裡是雲南省政府授予「明碼實價示範單位」、「雲南省珠寶玉石飾品執行國家標準化經營示範單位」、「雲南翡翠第一家」等榮譽的商館,眾人因此放心的買了幾樣喜愛的飾品,也給阿詩瑪李做點業績。 雲南,也是一個出產中藥材的有名省份。我們在藥材展示館內,看到了許多珍貴的中藥材──雲南「天麻」,一塊塊如白色透明的石頭,有的居然比拳頭還大。一塊塊堅硬如黑石的「三七」,也有一包包磨成粉狀的。一朵朵或大或小的靈芝,一堆堆吸引人目光的冬蟲夏草、藏紅花,一籮筐、一籮筐的擺放在眼前。其他的,如當歸、黨參、西洋參、紅參、百合、貝母::等,真是應有盡有。不過,價錢都不便宜。也許,大家對中藥材的認識不多,看到價錢又昂貴,因此同來的隊友似乎只逛了一下就走了。 離翡翠珠寶商城、藥材展示館不遠,有個「七彩雲南孔雀園」。滿園繁花盛放、綠樹茂密。由於需要門票才能進去,我們的行程沒安排,因此只能從園外探頭張望。四根圓形的大長柱,架起一座古意盎然的入園牌樓。牌樓上,又見好幾隻的小孔雀蟠踞。長柱上,盡是一朵朵金色的雲形彩繪,富麗而不失典雅。牌樓大門外,兩側花叢中,各有一尊白色大理石雕刻的大象,好像鎮守園區的衛士,威武的高高挺立在大門的左右兩邊。 昆明是個鮮花似海的美麗城市,全市花卉多達400多個品種。常見的就有180多種,而且四季不斷,常年開放。除了觀賞外,在「七彩雲南」的一處精品展示館內,我們看到了昆明居民及商人們的用心──許多美麗的花卉,或被晒乾烘焙成美味的花茶,或被提煉成各種植物精油。滿室芳香的精品館,與館外擺放著的一盆盆色彩鮮豔的美麗花卉,相互輝映。花茶、精油,各式手工藝品,琳瑯滿目的多樣化商品,更讓喜愛的顧客們川流不息地,擠得裡裡外外一片熱鬧。 走馬看花的大致逛完商城後,我們朝遊覽車停放的方向,沿著展示館旁的水池慢慢走。池水清澈,豔陽下更見明淨見底。池上,一座白色曲折石橋,圍起一片白色石堆。其中,還有一個小拱橋穿插其間。遠看,猶如一堆雪白的假山奇石,幽靜地座落在石橋旁。走近一看,才發現這些雪白的石堆,竟雕刻著三國人物。原來,這裡是當年諸葛武侯曾經紮營過的地點。水池四周,種滿一叢叢各式各色的花卉。紅、黃、白、紫,繁花似錦般地,點綴著一片綠意盎然的枝葉,在雪白的大型石雕旁,洋溢著一片美麗的夏日風情。 「七彩雲南」,是這一趟旅遊的第一個shopping站。由於展示的商品,都是頗具雲南特色的當地特產,因此大家很捧領隊和阿詩瑪李的場,上車時手上或多或少的帶了點東西。開車的師父──駕駛先生,也高興的笑得合不攏嘴。 金殿夕照 「七彩雲南」之後,下一個車停的景點,是頗具悠久歷史的──金殿。 金殿,位於昆明市東北郊的──鳴鳳山。鳴鳳山,又叫鸚鵡山。山上一所稱為「太和宮」的道觀,裡面的一座銅製大殿,即聞名遐邇的「金殿」。據說,金殿最早建於明萬曆年間。後來,幾經遷移、重建,最終是由清朝康熙十年(1671年),明末降清將領──平西王吳三桂,在鳴鳳山所重建。當年,吳三桂重建銅殿,就是用來做為愛妾陳圓圓的避暑之地。這,也就是今日我們所要前往參觀的──金殿公園。 要到金殿,必須辛苦的爬一小段山坡般的道路。還好道路的兩側,都有參天古木,為我們抵擋上頭依然明亮如晝的陽光。路的一邊,就是金殿高達兩層樓的圍牆。偌大的宮殿圍牆,斑駁的紅色壁土上,青苔處處可見,彷彿在向我們訴說它曾有過的歷史滄桑。我們順著圍牆外的斜坡大馬路,大約步行了十來分鐘,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高大的牌樓式山門。高高的牌樓山門上,藍白相間的美麗彩繪與雕飾,看起來既古典又如同才剛重修過般,清新宜人。 牌樓之後,就是在古木參天、綠樹遍佈中的金殿大門──櫺星門。寶藍色底、金色字,在黃綠彩琉璃搭成的牌樓式大門上,顯得格外亮眼。高高的金殿大門,中間是「櫺星門」,左右兩側分別是「洞天」、「福地」兩個較小的門。我們進去前,阿詩瑪李特別提醒我們,要從右邊的「洞天」門進去,回程從「福地」門出來。因為中間的大門一進,便是「遁入空門」,不能出來了。所謂「入境問俗」,既然人在「彩雲之南」的雲嶺高原上,我們也樂得半信半疑的,隨著阿詩瑪一起從「洞天」門,跨過高高的門檻入內參觀。 穿過一小段綠樹茂林,如城樓般的「太和宮」便在叢綠中,出現眾人眼前。我們登上二十幾階的石階後,才清楚看出來──太和宮上的城樓,居然是座「魁星樓」。部分斑駁的城牆與頹垣,與彷彿才剛重修過的魁星樓,雖然新舊色彩有些不搭調,我們還是細細的觀看,這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古老建築。走過太和宮拱形的紅色大門,就是座落在一座兩層大理石台基上的──金殿所在地。 整座金殿,殿高6.7米,寬有7.8米,深則7.8米,規模不是很大,是模仿木結構重簷歇山式而造的。全殿共16根立柱、36扇格子門,全都是青銅鑄造成的。雖然年代有些古老,我們還是清楚看到門柱上,許多精美的雕飾。殿內供奉的神像,也都是青銅鑄造的。正中央,供奉的是北極玄天真武大帝之像。據說,當初在鑄造這尊神像時,還是以吳三桂的模樣鑄造而成。果真如此,吳三桂地下有知,當感念這批工匠讓他的「本尊」,永留人間。真武大帝兩旁,還有金童玉女隨侍,左右則是龜蛇二將。殿前,則豎立著日月七星銅旗。人在金殿前的石階,清楚可見金殿的正中央,「仁威之殿」四個大字的匾額,高高豎立在金殿上層的屋簷。只是其下層屋簷,我們赫然看到一個「南無無量壽佛」的大紅色金字匾額懸掛著。一時,真讓人頗有「佛道融合」的錯愕感。 據說,整個銅製的金殿,重達250餘噸。1982年,中共國務院就已將金殿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走出金殿,一株四百年的紫薇──癢癢樹,就在金殿的階梯旁。之所以稱它「癢癢樹」,是只要在它的枝幹上,輕輕搔幾下,這棵紫薇樹會像怕癢似的,部分枝葉便在這個當兒,舞動了起來。許多人好奇的伸出雙手,去觸摸紫薇樹直徑兩個拳頭粗的枝幹,然後抬頭看看枝幹上面,細長枝椏上長滿的綠葉,在無風的午後,是否真會因而飛舞晃動?從「紫薇」樹旁的一道拱形門進去,就是金殿的後院。這裡,正是「中國金殿博覽苑」的所在地。後院的廂房,同時也是一些古文物展示區。其中,有兩個比較特別的玻璃櫥櫃,分別放著一柄長劍、一把大刀。傳說,長劍是玄天真武大帝使用過的。大刀,長有一米七十以上,重達十二公斤,經過考證是──身長兩尺、天生神力的吳三桂,所曾經使用過的兵器。由於年代久遠,大刀上處處可見青色的銅鏽。雖然如此,我們仍為能揮得動這把大刀的武將們,深感佩服。 展示館外的庭院,我們意外的看到一處石雕巨龜。奇怪的是,巨龜殼下的頭尾,都不是我們平日所見的模樣。看起來,居然有些像龍頭的形狀。在我們百思不得其解的同時,阿詩瑪李為眾人解了心中的疑惑。原來,這一塊巨龜不同於我們一般所見,牠是傳說中,龍所生九子之一的老六「霸下」。「霸下」,又叫「贔(ㄅㄧˋ)屭(ㄒㄧˋ)」。由於長相像龜,故俗稱「龍龜」。龍龜曾被大禹收服,並幫大禹治水成功,立下了汗馬功勞。之後,大禹更在牠的背殼上,刻下治水功績。因此,中國古代不少著名石碑、礎下,都可看到這種「似龜有齒、善於負重」的龍龜──霸下。 與展示館相對的其他廂房,尚有幾處正在整修中。工人敲打聲、瓦片掉落聲,時有所聞的夾雜在灰揚的塵土中。大伙兒的遊興,似乎因此而大減了許多,只走馬看花的逛過就陸續走了出來。 沿著來時路,我們再度從金殿前的石階經過,慢慢往回走。望著綠樹茂林下,一片古樸的金殿,在夕照的餘暉中幽靜地矗立著。撫今追昔,心中頗有感慨。當年,顯赫一世的平西王──吳三桂,早已沒入歷史洪流中。昔日的一代紅顏──陳圓圓,更不知魂歸何處?如今,景物依舊,人事全非。金殿,現在早已成了後人憑弔與遊玩的公園勝地。七月的彩雲之南,除了涼爽宜人的高原氣候,讓人覺得舒爽外,沒想到這一趟旅遊,地處西南邊陲的雲南,也有這麼令人感觸良深的歷史。 高原氣候,的確是充滿了變化。前一刻才豔陽高照,後一刻便大雨驟下。在我們重新走回金殿宮牆外的道路時,天空居然下起了傾盆大雨。來不及撐傘、穿雨衣的人,隨即感到陣陣涼意襲上心頭。沒想到,昆明「四季無寒暑,有雨便成冬」的天氣,竟然這麼快就讓我們感受到了。不過,這一場突來的大雨,倒是讓原本依依不捨的我們,在揮手告別充滿歷史滄桑的金殿時,又多了十來分鐘的流連。 下午最後的一個行程,便是品茗休息的「漢源茶文化」,這是雲南著名的普洱茶專賣店,也是我們在昆明的第二個shopping站。在大陸旅遊,似乎都免不了被安排買茶的購物點。我們才剛坐下來,三位穿著彝族服裝的年輕婦女,便隨即用她們一口不太精準的「彝族國語」,為我們解說雲南普洱茶的種類、製作過程,及其不同特色與藥用功效。「普洱茶」,曾經也是我很喜歡的茶。因此,當年輕的女服務生,陸續端來一杯杯不同品種的普洱茶時,我也和眾人一樣,先聞一會兒茶香,再一小口一小口的品茗。有點苦味的、過後回甘的,都有讓人回味無窮的美味。 雲南普洱茶的種類多,價位一向不便宜。小小一塊十二年份的普洱茶,人民幣三百元,台幣要一千三左右。如果,雲南普洱茶對身體真有那麼好的功用,即使價錢貴一點還是值得的。 帶著普洱茶誘人的茶香,離開「漢源茶文化」後,當晚我們在昆明四星級的──海航酒店,享用歐式自助餐。一下遊覽車,領過房卡後,大家便分別回房稍作盥洗,然後各自下樓享用晚餐。海航酒店的歐式自助餐廳,設在一樓寬大的中庭。歐式風格的佈置,簡單大方、舒爽怡人。潔淨、寬大而典雅的桌椅,更讓人一坐下就不想起身。特別是經過一整天的旅途勞累,能在這麼舒適寬暢的庭院用餐,的確是令人心情輕鬆又愉快。豐富而多樣選擇的餐飲,生菜沙拉、涼拌食品,各式水果、甜點、飯菜,應有盡有。現場還有先生、孩子們喜愛的烤羊排,樂得大家更是胃口大開。 典雅優美的輕音樂,從寬暢舒暢的餐廳四周飄來。由於不再到昆明的夜市逛,我們比其他的隊友多了一份悠閒與自在。在告別第二天豐富的行程前,全家一起在遙遠的彩雲之南,共進晚餐、共享這充滿異域風情的快樂時光! (四之四)
-
金門共和國獨立日記
所以金門共和國,就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文化的縮影,以後看中華文化,就到金門;看蔣介石父子的陵寢,就到金門;看國共激烈的鬥爭史,就到金門。金門共和國除了閩南原鄉、僑鄉文化、戰地史蹟之外,又是兩岸歷史的櫥窗。 金門有這樣的觀光條件,自然可以吸引國際友人、台灣共和國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人民到此觀光、旅遊,金門共和國就成為兩岸文化的精萃,交流的平台。金門共和國在和平的條件下,發展博奕事業,又有香醇金門高粱酒的助興下,美人添香,紅衣佐酒,賭興大發無有過於此者。 因此,金門獨立,才是金門發展的開始。金門人,福氣啦! 十一月四日 星期六 阿扁與阿珍涉嫌貪墨,整個政治效應還在發酵之中: 一、 紅衫軍獲得抗爭能量的加持,又重新回到凱道,逼迫貪瀆的陳水扁下台,如果阿扁堅不下台,可能激起民憤,群眾運動的演變就很難預料。 二、台聯率先表態,支持第三度罷免。前兩次他都棄權。 中時電子報:「李登輝簽名的公開信內容提到,國民黨腐化無能,民進黨執政竟有過之而無不及,將千辛萬苦打拚起來的愛台灣本土形象摧毀了。六年來執政績效乏善可陳,從中央到地方,在上位者以貪婪逐利為尚,高捷弊案滔天,蚊子館場接連無休,簡直視人民公帑為私庫,而百姓生活則每下愈況。『若再讓民進黨當選,台灣本土路線恐將萬劫不復了。』」 三、民進黨昨天下午緊急召開擴大中執會,要阿扁三天內提出說明。民進黨的態度,將決定陳水扁的去留,如果還一味包庇,以挺貪腐等於挺台灣的思維,那民主政治也都是假象,自欺欺人的玩意。 四、最大在野黨國民黨,昨晚緊急召開臨時中常會,深夜決定推三次罷免,下周一黨團大會確認、周二排入議程、周五付委審查,預計廿五日投票。陳水扁涉及貪污與偽造文書,也可以彈劾。 陳水扁有很好的歷史機遇,為台灣人出頭天、四百年來受到屈辱與壓迫爭一口氣,無奈他只有小聰明,缺乏大格局,所以把總統越做越小,說不定還要狼狽下台。 他羞辱了支持者,羞辱了台灣人爭民主、爭自由、反壓迫、要獨立的先賢的奮鬥,他以私欲在先賢臉上抹糞,證明四百年來台灣人的悲哀,只是自取其辱而已。 第一個本土政權,居然是貪污腐化,謊話連篇,不僅欺騙祖宗,也欺騙人民,他們口口聲聲喊愛台灣,愛台灣人民,都只是虛情假意,一到權力的慾海,就已經迷航,溺斃在愛台灣的漩渦之中。這就足以說明他們沒有那麼高超,那麼偉大,只以本土與愛台灣,包裹著權力的慾望,陳水扁政權已赤裸裸的上演。 陳水扁前天接受金融時報訪談,說要凍憲與推動第二共和,如果他堅不下台,那就是危險的信號,他可能鋌而走險,在任期內最後一搏,綁架全民跟中國對抗,成功了他就是台灣英雄,失敗了他就去坐牢,勝過黯然下台,無所作為,將來在台灣無法立足。困獸猶鬥,何況是人呢?
-
●浯島的風系列之五 長相思
「長相思 閨怨深 夫戍邊關絕書音 倚欄杆 淚滿襟……」 白底黑字的閨怨詩高懸在金水國小牆上,字字句句彷彿淚漬未乾,數不盡的長夜,熬不完的相思,這群家後守著夢想,守著島嶼,盼著遠渡重洋的夫婿能早日衣錦返鄉……,我在金水國小優雅的紅磚圓柱與教室間穿梭,哀悼她們被放逐的青春。 清末民初,金門變成南洋華僑的輸出站,他們這群『出洋客』、『落番』時提的行李箱,滿面風霜地保存在金水國小改建的僑鄉文化展示館內。這些僑民離鄉背井到南洋打工,賺錢就匯回金門蓋房子,資助故鄉修路、建學校,金水國小就是僑民光宗耀祖,回饋鄉里的象徵。這些洋樓包含英、法殖民者在南洋的建築風格,以及金門本地工匠的技藝手法,再融合金門特殊的傳統聚落,流傳至今,除了戰地風光之外,已經變成金門最重要的文化財。 這群老舊斑駁的水頭洋樓群開始被規劃、修繕,每一棟建築都擁有非凡的美麗,更吸引人的是隱藏在後面的故事,他們從年少到年老的鄉愁,她們從青絲到白髮的相思。(A線/翟山金門城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