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地方傳說》聖王公之當代傳奇
今(甲申)年的閏二月二十八日,對本島中部的一座小小的廟宇、一個小小的村莊來說,無疑是值得大書特書的;因為,就在這一天,與廣大信眾失散了四十六年的聖王公,又再度重回他的母殿懷抱,安座在廟裡醒目的一角,讓信眾匯集、信仰、膜拜,讓近半個世紀以來,原本無緣、未能一睹祂廬山真面目的村民,「百」人空巷的以「致碗桌」的最大禮數,來表示對祂由衷的敬意與高規格的歡迎之意。 一大早,一路從台北的北投,護送著聖王公回駕的是吳進興和楊榖根兩位先生,他們必恭必敬的,把一個大小適中的紙箱,恭恭敬敬的用紅紙糊好,再用毛筆工整的寫上「廣澤尊王回駕金門」,然後浩浩蕩蕩、引人側目的直奔金門而來。 這兩位老先生,都已經是年屆「古來稀」的阿公級人物了,雖然,千里迢迢的一日往返台金兩地,但是,在他們的臉上,幾乎沒有留下一點疲態,這不得不歸功於虔誠信仰所產生的偉大力量,尤其是,當他們意氣風發、爭先恐後的娓娓道出這一段傳奇的神緣以後,眾人頓時發現,他們又年輕了好幾歲。 話說民國四十七年的七月二十一日,這天,他們由高雄港搭乘軍艦出發,往金門的方向,一路迤邐而來,在這艘巨大的船上,除了一百四十六位一整連的官兵外,就都是為了戰備需要的神秘裝備,連他們也不知道這些「貴客」,是何方神聖來著,下得船後,他們被運送、分發到本村的東南一角來駐防,據他們回憶:在這之前,他們所駐守的碉堡,已經修築完成,而且有其他兵種住過,他們只是奉命移防、來此駐守。 一個多月以後,聞名中外的「八二三炮戰」,啟動了海峽兩岸的戰火,他們也馬上投入運補及補給的行列,為保衛自己的家園而戰。 據吳進興先生回憶:有一次,他們到海邊去搶灘、運補,剛好有一陣匪砲,轟狂的掃射過來,很多人都因此而戰死或受傷,當時,楊榖根先生發覺情況不妙,也跟著死命的逃跑走避,一個不小心,他跌跌撞撞的摔進一個大壕溝裡面去,等砲火稍歇,他才驚覺到壕溝裡滿滿的人,有的正在痛苦呻吟、有的正在悲傷哀嚎、有的可能已經沒有了知覺。 當他被同僚發現時,才回過神來,並慶幸自己只是一點皮肉之傷,大夥們把他給救了出來時,他還心有餘悸,直覺的以為這條命是撿回來的,吳進興豪氣干雲的吐露著陳年往事,而在一旁的楊榖根,只是默默的、靜靜的、並不時的點著頭,表示首肯他的談話。 我好奇的問進興先生,他們七位北投人這些年來如何供奉著聖王公? 他沉吟了一會,才回答說:「自從把聖王公請回台灣以後,我們七個人,剛開始的時候,是一年一輪來供奉,輪了四次以後,有人認為七年的時光太長久了,日子很難等待,所以,就改為半年一輪供奉,奇怪的是,輪到今年的農曆二月,剛好又一輪輪完,更巧的是,成員中的詹泰盛先生,不幸於農曆二月十一日因病去世,吳進興等人,乃於同月十四日,專程回金門,直奔本村的廟宇擲筊杯,詢問境主:是否可以讓聖王公,重回到金門來安座?沒想到甫一擲杯,即為聖杯,乃決定於閏二月二十八日,由我跟楊穀根兩人,護送神明回金安座。」 進興、榖根兩位老先生,談起聖王公的軼事,仍止不住嘖嘖稱奇的說:「我們每年擲筊杯的時候,總會有一些高潮和奇遇;有一次,某人先擲,結果只擲中一杯,眾人皆取笑他運氣壞、手氣也差,沒想到輪到剩下的六個人擲時,卻個個連一杯都擲不出來,這時,取笑者和被取笑者易地而處,大家都尷尬的面面相覷,真是神奇、有趣!」 「又有一次,第一位擲杯者,一擲就是連七次聖杯,他自己本以為勝券在握,難免露出志得意滿的神色,眾人也都覺得大勢已去,個個無心戀棧,從第二位到第六位擲杯者,都是興趣缺缺、無功而返,到了最後一位,奇蹟出現了!眾人眼睜睜的看著他一直出現聖杯,最後,竟然是連八次擲出聖杯,把第一位擲出連七次聖杯者,給比劃了下去,使圍觀的群眾,個個瞠目結舌,大家都覺得太神奇了!太不可思議了!」(上)
-
朱子教化以前
南宋高宗渡江登基二次改元的紹興二十三年(西元一一五三年),一代大儒,備受後代學子景祟的朱文公,在中式登進士後的第五年,任同安縣主簿,輔佐縣令銳意興革,曾采風金門,視學島上,並留下「次牧馬侯祠詩」:「此日觀風海上馳,慇懃父老遠追隨;野饒稻黍輸王賦,地接扶桑擁帝基。雲樹龍神女室,岡巒連抱聖侯祠;黃昏更上靈山望,四際天光蘸碧漪。」可見當年父老對年輕主簿熱烈歡迎的景況,朱文公在觀風之後,以他精研易學的觀察力預言:「此日山林,即他年儒林。」於是在太文山設「燕南書院」,選秀民充弟子員,一時從學者眾。」掀起 亙越八百年鼎盛的文風,輩出的人才與學術的成就,使金門有「海濱鄒魯」的美譽,有明一代的學子更爭先以「理學」為打造學問的首選。家先祖明萬曆辛丑科會元傳臚鍾斗許公所著的「四書合喙鳴」巨作即是嘔心瀝血的研究心得。 「百年樹人」的教化工作,在四十三年後的宋寧宗慶元二年(西元一一九六)陽翟的陳 高中丙辰科進士。金門當時僅是同安的一個「翔風里」,也只有同安五十二個都的三都,(太武之西為十七都,太武之東為十八都,太武之南為十九都),小小浯邑卻是連連金榜題名,真是銀月閃金光,無處不開花,有「五桂聯芳」、「八鯉渡江」、「品德完人」、「允文允武」、「會元傳臚」、「探花宰相」、「浩然正氣」、「正言讜論」、「廉隅清節」、「名宧鄉賢」、「父子進士」。在明孝宗弘治三年(西元一四九○)青嶼張定登庚戍科進士後,一連二十八人上榜,更有九十六位舉人,西洪人丁不滿百,竟有「京官」三十六,吾鄉後湖「十八擔書籠」也一直傳為美談。(即有十八人同時入庠就學)開台進士鄭用錫,開澎進士蔡廷蘭都是金門子弟,在在顯示他們身處八閩邊陲奮發自強的卓越表現。算一算,張定中舉(西元一四九○)時,距朱子巡視金門已達三百三十七年之久了。這年也正是受御馬監張敏捨生護育於周太后宮內的憲宗(淑妃紀氏所生)的第三子祐樘登基的第三年。明史本紀第十五記載:(成化)「二十三年八月,憲宗崩,九月壬寅(祐樘)即皇帝位,大赦天下,以明年為弘治元年。」張定的庚戍科,在明史僅簡單的記載:(弘治)「三年:::三月庚午賜錢福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差。」這不到二十個字的史料卻開啟有明一代,浯邑無地不開花,金門子弟列身廟堂,文采武略,政績輝煌的史頁。至今,我們仍引以為豪、為榮、為傲。 而令我們既驚喜又震撼的是遠在大宋開國第二任皇帝趙光義即位後第四次改元的淳化三年(西元九九二)壬辰科,陽翟陳綱就中進士了。(宋太宗在位二十一年中改元五次,西元九七六太平興國,九八四雍熙,九八八端拱,九九○淳化,九九五至道)比朱子任同安主簿教化金門足足早了一個半世紀有餘的一百六十一年。之後二十年的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西元一○一二),綱弟陳統又中壬子科進士,又三十年宋仁宗慶曆二年(西元一○四二)陳棫在壬午科題名,七年後陳昌侯在宋仁宗皇祐元年(西元一○四九)的乙丑科中進士,六十九年後的陳良才,在宋徽宗重和元年戊戌科登榜,連同前述的陳 ,前後二百零四年中,陽翟陳家的子弟就有六人先後名登皇榜,這是非常了不起的紀錄,也是一段從沒有人予以正視推索究柢的歷史,不但如此,陳綱的父親元愷還是善於屬文的絳縣令,可惜這一段的史蹟,在洪受的「滄海紀遺」與清道光年間林焜煌的「金門志」都沒有任何記載,林豪在同治續修也沒有資料補充,直到民國建縣,知事左樹 聘前清進士閩侯劉敬主修縣志,才廣蒐資料,從閩書、八閩通志、泉州府志、同安志摘列補遺,還為綱作傳,雖是陽春型的簡單記錄,仍讓縣志增光不少。此後的四次修誌,可能資料得之不易,都沒有再作任何增補。 由於前後長達二百零四年,橫跨三個世紀,有關金門的史蹟或先賢行錄幾乎空白,而僅有的卻留下無窮大的想像空間,不才無能,學識短絀,幾年來雖有心,卻無力。曾悠遊在宋史、明史、續資治通鑑、廈門志‧閩南人、有關書刊、藝文著作及舊新縣志中,惜毫無所得,只有在現有的記載中,探索一二、掬誠藉獻曝分享,能收引玉之功,則有榮焉。 陳綱是陽翟宋代六進士之首,也是同安登進士第之始,時間是北宋國勢底定,正勵精圖治,廣納人才的時段。宋史本紀卷第五記載:(淳化)「三年(壬辰)三月,戊戌親試禮部舉人,辛丑親試諸科舉人。」續資治通鑑宋紀十六,「三月戊戌,覆試合格進士::::得汝陽孫何以下凡三百二人,並賜及第,五十一人同出身。辛丑又覆試諸科,擢七百八十四人,並賜及第,百八十人出身。」本科共取一千三百一十七人,可見當時用人之孔急殷切,根據縣誌陳綱傳,「初授建州觀察推官」,依宋職官規制,「節度推官」與「觀察推官」均為州郡府之僚佐,負實際掌理政務之責,建州,本為建州建安郡,宋太宗端拱元年升為建寧軍節度,置建寧府,轄建安、浦城、嘉禾、松溪、崇安、政和、甌寧等七縣,州治為現在的福建建甌縣,綱為官勤政利民,建州之民戴恩感德,累官淮南、江浙、荊湖諸路制置發運使,按宋之「制置使」不是常設的官職,而是視軍事需要,掌經畫邊鄙軍旅之事」,陳綱應不是這個負責經畫軍旅的制置使,而是另一個由發運使兼制置茶鹽事務的官職。宋職官志:「發運使、副判官、掌經度山澤財貨之源,漕、淮、江、浙、湖六路儲廩以輸中都而兼制茶鹽泉寶之政及專舉刺官吏之事」,是一個事繁權重的職務。宋代的行政區域規劃兼顧軍事與政務。
-
《神州見聞錄》對大陸就業市場感想與因應建議
大陸佔盡薪資水平低、土地、廠房購置成本低廉、種類齊全的原物料、動力低廉及政策積極配合的優勢,將來成為全球生產製造中心是無庸置疑的推斷。而台灣產業也因大量南進與西進,亦造成台灣就業機會減少,加以將來人力市場國際化,那我們首當其衝地將面臨與大陸人力競爭工作機會的考驗。屆時薪資所得可能會降低,企業需求的人,不但要︻聰明伶俐︼還要︻孔武有力兼耐操︼。以前到大陸是當︻台幹︼將來可能是當︻台勞︼。此點值得有識之士深思。不要問公司能給你什麼,要問自己的競爭力及價值在那裡。 ︻福禍無門,唯人自招︼,出外人謹守︻財不露白︼原則及安份守己的本份工作,少涉及風月場所,深夜不在外遊蕩,發生事情的機率自然降低。筆者就曾見一台灣人在保齡球館打球,拿出一疊美鈔讓服務生觀賞及點數,讓筆者擔心其出館會不會被搶。尤其在年關期間,打工人流要回故鄉,此時最需要錢,鋌而走險的人較多,需特別注意人身安全。記得收起自大的心,放低身段,我們沒什麼好自傲的,常見台灣人在大陸表現出:︻用錢咂死人︼的嘴臉。以2│8法則來說,現階段大陸官方統計13億人口,如20%的人比我們有錢,則2600萬人比我們有錢,從錢的觀點來說,我們真沒有什麼好自傲的。有心的人應該充實自我,持續保持自我競爭力的優勢,別被取代。中年失業,家庭負擔沉重,又無新工作機會是家庭問題也是社會問題。 大陸一胎化制度,六個人養一個下一代,所以現在皆是當王子或公主看待,捨得花大錢,現在大陸兒童的額外教育,如英語、電腦、才藝等的補習不輸台灣。但將來社會年齡層老化,老年人口增加,若社會福利不到位,則一個現在的王子或公主,將來要養至少四個長輩。這是大陸未來的一個問題。回顧我們的下一代,高文憑低能力,被譏為草莓族,自小受寵愛,除非祖業深厚,不用面臨競爭可享樂一輩子,否則還是早些覺悟,充實自我以免先樂後苦。 近日報載:目前台商需求人才,以40│50歲的廠長級人力為多,其以下幹部皆大都本土化。這表示了台幹需求的範圍縮小了,而且等級集中在高層,若無三兩三就上不了梁山。依個人的經驗,若您具備以下條件就有機會哦,否則可能只能當台勞了。 1、能獨當一面,具有經營者或管理者素質的人。 2、有領導統御與管理技巧和經驗的人。 3、要有積極、冷靜且具有協調與整合能力者。 4、接受文化差異,沒有政治偏見,謹守政治禁忌,且能與當地人和睦相處,協調折中的人。 5、會收集、分析與應用資訊者。 6、日常管理好、決策快且正確者。 7、身體健康且私生活正常者。 8、具英語讀、說、聽、寫能力者。 9、會用電腦者。 您具備嗎?若不具備,也別灰心,只要努力一定有機會的,因為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只要準備得越多,機會就越多,雖然努力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一定不會成功。與所有的朋友共勉之。以上為當台幹的歲月雜記,範圍主要以台商的工廠為軸心,所寫若有偏差,純為我個人觀察角度差異,請勿見怪,若能提供給各位看倌一丁點參考,則心感謝。一揖。 (系列之九)
-
《地方傳說》人生際遇看靈籤
這些年,老同學到台灣經商,聽說經營的還不錯,賺了一些錢,後來雖然在年節喜慶時,尚有相互恭賀,但是各自近況究竟如何,卻不大清楚了,前幾個月,他在電話裏說景氣不好,生意少了,可能會回鄉休息幾天,原本以為只是說說,沒想到竟真的回來了。 他是一個老實人,在商界立下了好的信譽,這天談起往事,才知道由於太相信人,被詐騙了幾百萬,雖然贏得了官司,卻追討不回債款,原因是蓄意的蒙騙,早把錢財轉走安置了。我見他心情不好,閒餘時便陪他散步,希望鄉間田園,詩情畫意的情趣,能使他愉快些。 可是他依舊面無喜色,我以為是財務困難,相談之下,才知道雖然有損失,但是這些年的經營,仍存下不少錢,那麼是為什麼呢?他起先只是笑笑,不肯說明,後來或許是苦悶無法紓解,才說出了實情,原來是女朋友離開他,讓他非常難過,畢竟自己已經四十出頭,想到交往多年,卻輕易分離,使得婚姻蹉跎,因此心情低落。身為好友,在這事上卻不知如何幫起,只有安慰他天涯何處無芳草,還是想開些,況且,他的事業仍待他發展,為此消沉畢竟不智。 其實這些他也知道,只是仍鑽牛角尖,無法釋懷。一天,我們經過香蓮廟,這是一間註生娘娘廟,他見到廟口對聯:「大德曰生,願眾生生生不已;至誠無息,求嗣息息息相通。」苦笑著對我說:「咳!連女朋友都走了,還談什麼子嗣呢?」我說:「可別這麼講,立業成家,本就是為有子孫滿堂啊!既然剛好來這裏,你不如進去禮拜禮拜,燒個香,順道求一個靈籤,說不定真能指你一條明路呢!」他這麼鬱鬱寡歡,實在也該被提點一下,於是我就把猶豫不決的他勸進去了。 註生娘娘神位在中央,旁邊是福德正神和婆祖夫人。我同他說:「你的心要誠,千萬要恭恭敬敬。」於是他端正起顏色,認真地捻香、敬拜、祝禱,看他認真的表情,想是已經將全部的希望,都化作心中的聲聲默禱了,如此持續了十多分鐘。 在註生娘娘主神的右前方,可以看到籤桶,裡面有許多求籤用的籤支。他插過香,禮拜之後,我建議他請籤,以求神明選詩指點迷津,為慎重起見,他依照傳統的規矩,先將自己所求提出,向神明請示是否願意以籤詩指點,並以三聖杯驗證,他這段順利地通過了,於是他到籤桶處取得一籤,再請示神明是否是此籤。結果得到一個氣杯,所以又重新取了一籤,終於在再確認時,得到三聖杯確認,號碼是第十五籤。 「第十五籤丙辰,蠻前面的號碼,應該不壞吧!」他一邊故作輕鬆地笑,一邊以探詢的眼光看我。「還是取籤詩解解看吧。」我說。其實是否如願,要看求的是什麼,依循著號碼,找到籤詩後,他睜著眼一字字看,等了好久,我問:「怎麼樣,籤上說什麼?」只見他聳了聳肩,說:「命中還真有定數啊!你聽聽這個『八十原來是太公,看看晚景遇文王,月下緊事休相問,勸君且守待運通。』看來真急不得了。」 籤詩中的故事標題是「渭水河太公釣魚、渭水河釣魚武吉挑柴打死人」其中「渭水河太公釣魚」是講周朝的姜太公,因為避紂亂,居住於東海之濱,垂釣於渭水,文王聞其賢能,聘為丞相,當時他已八十歲。「武吉挑柴打死人」的故事,出自︽風神榜︾,武吉本是樵夫,在渭水旁遇見姜太公,因看見他用直鉤釣魚而大笑,姜太公看武吉面色氣息後,預言:「今日入城打死人。」武吉擔柴入城,果然誤觸王相致死。文王後來暫時釋放他,命其照顧老母,至秋後回來正法。老母知道姜太公曾預先警告,認為他是能人,便要武吉去求救。姜太公於是收其為徒,令其挖坑施咒破解先天數,所以秋後不見武吉伏刑,文王演先天數,便誤以為武吉已畏罪自殺。之後文王碰見武吉,武吉引文王見姜太公,受封武德將軍,師徒二人同為文王效力。 籤詩有許多線索,可以讓我們找出神明藉由這張籤詩,到底指示些什麼,這張籤的要義,顯然是藉由姜太公和武吉的故事,指出有時雖然條件很好,但也要天時地利與人和,否則縱然是殷殷企盼,亦終不可得,籤詩本文所說「月下緊事」,因為有月下老人牽紅線,促成姻緣的說法,在此正是指婚姻大事。可見註生娘娘的指示,這次真是針對問題來回應的。籤詩本文已經將意思說的很清楚,婚姻的事現在不是時候,要耐心等待,等到時機到時,才能成就好事,這事急不來,所以解曰:「配偶慢成。」 數日後,老同學回台灣了,臨走時表示,籤詩說的還真令他獲益良多,先前反覆思索,自己是否有太多缺點,以至於一直找不到合適對象,現在想開了,只是時候未到罷了,也許將來也要如姜太公遇文王般,遇到一個真能欣賞自己的人,成就良好姻緣,如此雖經長久等待,也還是值得的。
-
《老照片.說故事》西園鹽田風光.景色美不勝收
金門西園鹽場,是一座古老的鹽田,位於島的東北隅,介於西園村和金龜山之間,根據縣史記載,建於元朝大德元年,歷經大明和皇清,走過七百年多個寒暑歲月。 回顧以往,金門古稱浯洲,海島型氣候乾燥,雨量稀少,陽光終年普照,極適合曬鹽。因此,官府設浯州場征鹽,下轄十個鹽埕,包括:永安埕、官鎮埕、田墩埕、沙美埕、浦頭埕、斗門埕、南埕、保林埕、東沙埕、烈嶼埕。除保林埕、東沙埕、烈嶼埕之外,其餘七埕都島的東北角。其中以西園埕較具規模,產量最大,不僅供島上居民食用,也以帆船輸往大陸內地。 這張照片攝於民國四十九年九月二日,正是兩岸軍事對峙隔絕第十年,也是「八二三砲戰」後的第二年,當時島上戍守十萬大軍枕戈待旦,加上數萬居民,民生食鹽需求量頗大,雖然對岸砲彈隨時臨空襲擊,但鹽工仍冒著危險採鹽。 瞧!鹽田風光美不勝收,一堆堆剛曬成的白鹽,正準備裝筐上岸。
-
美好時光
緊緊黏住鼻息的那芳香 使腐朽腥臭無容身之地 每一次興奮的眨眼 星星都是如此說 那透明飄浮的樣子 像羽毛,輕巧的一種思緒 完全不能定性分析 想像成什麼問題 相形之下一切皆失色 所有的黯然都退位 忘記鐘表那張奔忙的臉 每一刻的留駐都飄飄欲仙
-
欲語還休
我的爸爸高齡八十九歲了,每當我在「旁若無助」的情況下,總會撥打手機發號施令;天高皇帝遠,也逼哥哥返鄉,也許是「挾天子以令諸侯」;兒女如有心,自然會盡孝道,如無心,縱使回來享受天倫之樂,也是一種痛苦。而我半百人生,五十歲高齡了,已經是暮氣沉沉了,似乎沒任何事物可以飛揚,當然這兒有些人兒女成群,但姜太公釣魚,七十才開始,正在享受「人之初」。 媽在時,叛逆性重的我,總有自己獨當一面的性格,和威武不屈的個性。五十年代的人物和七十年代的人物差太多了。台灣人過去笑貧不笑娼,而金門似乎也有這種趨勢。 富裕的家鄉,已經不是當年戒嚴令下的樣子了,真所謂「飽暖思淫慾,飢寒起盜心了」,人們「撿便宜的心態」,依然存在。 有時候「入境隨俗」,但畢竟書唸多了,無法忍受這種,賣蔥、賣娼,這種五倫不分的恥辱與心態。 返鄉一千多個日子了,三年的歲月,日子在閒著、閒著耗掉了,想想自己如果活到六十歲,最多剩十年的歲月,這兒的老年人大部分是軍公教爸媽,有老人年金、兒女成群,有的好色,街頭巷尾,大談「馬殺雞」的理容院,已不是老人尊嚴的活在兒女面前了。也許再過幾年,外地人來此地,打拚、幹活,會帶來一股朝氣。 「富貴不淫,貧賤樂」,我對靈智的精神生活,總有著嚮往,精神上如果沒有一些高學歷的朋友,聊聊天,打發時間,是非常寂寞的。 脫掉「廉價勞工」的外衣,我能夠做的,就是休閒,打打毛衣,種種花草,做些怡情養性的工作,這兒老人的「貪、嗔、愚」,也叫人畏懼。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長江後浪推前浪,我們老了,後生可畏,哥哥小孩再幾年大學畢業了,養家,成長的重擔,落在他們手上,「江山代有人才出」,我們將隱到幕後了,我自己不養兒育女來教訓,教訓別人做什麼,是欲語還休的時候了。
-
我們的約定
阿里山櫻花盛開,很想上山看看花,感受一下落英繽紛的美感,但是礙於學校課務調整不易,又不喜歡假日人聲鼎沸的喧擾,且沒有足夠動力讓我非上山不可,因此一直未能成行。 距離上次上山已經整整十五年了,這些年來走過很多地方,包括國內國外,但是卻一直未再上山,因為依稀記得十五年前的約定-「十年後,我們再一起上山來,把瓶子挖出來。」可是十年已到,又過了五年,我們卻還沒成行:::。我即便想上山,但總有些遺憾,總有些懸念,因為當初說好了是要一起上山的。 民國七十八年夏天,高中剛畢業的我負笈台北,準備展開人生的另一段旅程。早在未橫越台灣海峽前就和朋友規劃好,聯考完畢,不論結果如何,一定要完成環島(台灣島)旅行。費副主教峻德是我們的總策劃,他幫我們規劃行程,安排住宿,並且特地將育英托兒所娃娃車托運到台灣,並製作了一塊「金門戰地」的板子,懸掛車後,然後浩浩蕩蕩帶著一群高中畢業女生(有一個已在警界服務)開始了環島之旅。 這群女生曾跟著副主教學英文,跟著副主教在中秋節到金門營區送禮,跟著副主教幾乎踏遍金門島。從高二開始,每週六下午固定的英文課程,為期兩年左右,英文程度不一定真有進步,但是彼此的感情卻濃得化不開。因此這次的旅行可以說是一個結束,也是一個開始。是結束,因為從此大家將分散在台灣各地開始大學生活;是開始,因為這次的旅行是人生另一個階段的開始,所有人的內心真是期待啊! 從台中出發,中橫、太魯閣、花東縱谷、墾丁、鵝鸞鼻、佳樂水、北港、嘉義、阿里山都留下了我們的足跡。 短短幾天的旅行,讓七個女孩的心更接近,而離開阿里山後大家即將展開不同的生活了。正因如此,大家更珍惜一切了。一早祝山看日出,回程站在路邊不計形象一起吃著茶葉蛋,而後在姊妹潭邊,情比姊妹深的七個人突然有了一個想法,十年之後還要重溫這樣的旅行。 找了玻璃瓶,拿了紙筆,每個人慎重地簽下自己的名字,將紙條放入瓶中,就在阿里山上,姊妹潭旁,大樹底下,挖了個洞,將瓶子深深埋下,也埋下了彼此的約定-十年之後,原班人馬再來將這瓶子挖出。深怕十年歲月遺忘埋瓶所在地,副主教特將大樹的相對位置拍下,以便十年後的找尋工作。 民國八十八年,十年之約已到,我不知道其他人是否還記得這個約定,但我始終沒忘。只是當年的女孩分散各地,沒有人提起這個約定。M遠在美國密西根攻讀博士,P已結婚生女,已是兩個女兒的媽,C開始教書生涯,還短暫當過私校訓導主任,黃姐則在金門故鄉扶搖直上,S和G在同一家航空公司服務,T卻走上演藝之路,與大家漸行漸遠。 今年,十年之約將又過五年了,是不是有人還記得我們的約定,除了記得約定,還願意排除萬難完成約定?! 每一年返鄉,我一定抽空去看副主教,因為他一直是我非常尊敬的長者,對於他所帶領過的團體,就屬這七個女孩最讓他回憶,即便十年之約早已過了,但是那一群年輕女孩在阿里山上,姊妹潭旁許下的約定,卻一直縈繞我心,我親愛的好姊妹,這次該由我們帶著副主教去完成我們的約定吧!
-
在慈湖,尋一個夢
那沙 有陽光的祝福 金光閃閃 耀眼輝煌 連黃金都為之卻步 那水 有藍天的加持 波光粼粼 光彩奪目 連鑽石都黯然失色 慈湖的水啊 慈湖的沙 在讚嘆做成的皇冠裡閃閃發光 連見過世面的風 也被這瀲灩的景色 迷住了 在沙灘上流連 在海浪裡繾綣 忍不住在海天之際 簇擁著這 人間仙境
-
《老照片.說故事》雲長碉,浩氣長存圖文
自從民國三十八年間大陸河山易幟,國軍轉進據守台、澎、金、馬為基地,而我金門首當其衝;是年十月二十五日爆發古寧頭戰役;此後兩岸針鋒對壘。繼之在四十七年八月二十三日起,密集砲火對我金門全面封鎖,硝煙彈雨密佈,震撼寰宇!古寧村厝無完瓦,時「雙鯉湖」落彈無數,雙鯉古地─「關帝宮」絲毫未損,鄉人與駐軍對此靈異景象,無不稱奇!提起「雙鯉古地」,可謂地靈毓秀,護國佑民,靈驗不爽。早在「慈堤」未築之前,潮水來時屹立於水中。堪輿指謂:此乃「浮水蓮花」奇穴,可伸縮自如。昔時,曾列為海防據點,駐軍乃在宮之左後側,構築一座「雲長碉」,約可容納十數人之眾;八二三期間成為少數軍民避難安身之所。如今「雲長堡」由於關帝宮整修而敉平。(攝於民國四十八年四月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