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金門,老天給中國留下的一塊文化淨土
今夏次子的三個小孩,一個國中畢業,一個國小畢業,一個幼兒園畢業,次子夫婦帶他們到金門旅行,邀我和內人同行,在金門四天三夜。 民國七十八年金門開放觀光,我隨團去過,但沒深入民間。當時除了民房,出自軍人的一切,都顯得乾乾淨淨、整整齊齊,路上隨時看到軍車和軍人,仍能感受到戰地氣氛。其後經由小三通赴廈門出席研討會,又去過幾次金門,僅僅是過境而已。 這回次子夫婦在金城鎮總兵署附近,包下一家民宿,是幢閩南式四合院,小院落裡就我們一家人。民宿的正廳,大門兩側貼有對聯,上聯:巷裡有書皆錦繡,下聯:人間無價是文章。進入正廳,正對大門供著神桌,上有祖先牌位。兩側各有一間廂房,挑高為兩層;次子夫婦住左廂房,三個小孩住右廂房。我和內人住正廳左側的耳房,門框的白壁上,以紅色隸書寫著「君子居」三字。 次子租了輛九人坐的休旅車,每天去兩三個地方。金門不大,旅遊圖上能查到的地方大多都去了。讓我訝異的是,此行我們只遇到過兩名軍人!在台灣已被拆除殆盡的蔣公銅像,金門仍安然矗立著,看來民進黨的黑手還沒伸進金門。 此行最大的收穫是:發現金門可能是全中國保存中華文化最完善的地方。沒想到經過毛澤東之亂,老天給中國留下一塊文化淨土,這是此行之前,萬萬想不到的。 台灣直到荷據時期,才招攬漢人前來開墾。此後經明鄭至清領,直到嘉慶年間,才能不經過申請,就可以攜家帶眷來台。台灣由於開發得晚,長期處於文化邊陲,因而割讓時社會還沒發展成熟,割讓後又受到日本影響,保存的中華文化自然較為鄉野淺俗。 金門原屬同安縣,朱子任官同安期間,曾到過金門,浯江書院就有朱子的塑像。朱子對福建的教化影響深遠,從南宋到清末,金門出過四十四進士,其中一位是探花,一位是會元。蕞爾小島,出了那麼多功名,難怪有海濱鄒魯之稱。 金門的民居,大多貼有春聯,各家的字體大多不同,可見不少是自己寫的。我們住的民宿附近,就是中華民國轄區僅存的清代官署--清金門鎮總兵署。出了民宿走不了多少步,就是座節孝坊,這在台灣已難得一見。散處各地,用來固定旗桿的功名石,在台灣更是少見。 金門人,特別是老一輩的,大多彬彬有禮,頗有古風。金門各姓氏都有宗祠,有些還有家廟(祠堂),其中以始建於道光二十年的瓊林蔡氏家廟最具規模,經內政部公告為二級古蹟。瓊林蔡氏,自明隆慶至崇禎年間,出過五名進士。家廟有一方匾額,上書「祖孫父子兄弟叔侄登科」即指此事。 我姓張,在張氏宗祠的照壁前駐足較久。照壁上有一堂嵌瓷壁畫,右側題:清河綿遠,左側題:傳芳儒林,中央是幅青綠山水。山水畫的右上方,有一首以天文、星象為典故的長詩,讓我費盡心思。姑不論詩寫得如何,能夠徵引那麼多天文、星象典故,顯然國學根柢不俗。 此次金門之行,為之感動,也為之心酸。赤縣神州竟然只剩一個小島,較完整的保存下純正的中華文化,不能不讓人慨歎。
-
把夢照亮
向天潑墨 無疑,無惑 一個人向前走 向著前方向著大海 向晚時候 那裡總是有光 夢境也總是美好 憶起孩提那分理想 彷彿擦亮了 小女孩手中的火柴 生命,從此溫暖 有光,就能點亮世界 海倫凱勒說 把燈提高就能照亮許多人 邁出步伐,走向天際 我的心中懷抱理想 斜陽映照 拉出一道長長的影子 低吟青青子衿 回眸時雲淡風輕
-
雷霆演習
突然想起台灣 那天金門有雨 突然想起妳 噙著淚水的那晚 逃兵來不及寫完的日記 最後一封絕別的情書 太武山的松濤知道 海印寺的菩薩也知道 紅塵男女錯綜複雜的呢喃 只是世間問情何物? 金門一直啞口無言 台灣也一直黯然失聲 叫人生死相許的無奈 你說海的兩岸 愛的距離 只能夢裡測量
-
選務工作參與談
每到「選舉季節」前夕,學校開始廣播:「○月○日舉辦○○選舉,願意幫忙的老師請到人事室登記。」總會有人主動樂意。若是名額不足,只好到各辦公室或在走廊相遇時當面詢問拜託:「○老師,這次選務工作可否幫忙一下?」「不行,我有事。」「好的,沒問題。」「兩種主任不要,其他可以。」……,一個懇託,百種答案,最後總算勉強湊足人數。 老師兼任工作不外投開票所主任管理員、主任監察員、管理員、監察員四種職務,一個投票所由主任管理員與主任監察員負責,責任較重,另搭配數名管理員與監察員,還有一位警察駐鎮。 選前先辦一場講習,讓所有參與者知曉選務工作的職責,初次參與者鄭重其事、洗耳恭聽,並詳閱手冊;而老鳥則一副老神在在,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以往投票時間五時截止,再經開票程序,結束時往往已是滿天繁星,因而學校偏愛男師擔任主任,本校教師陰盛陽衰,男師擔任主任機率相對較高。主任津貼多一點,責任相對重大,搞不好上法院。兩位主任選前一天要先做好領票、點票等諸項前置作業,並且布置投票所,張貼相關公告及路標指示,布置投票所要按圖施工成投票形式場所。若是設在學校,教室課桌椅即是現成的資源,三兩下即可完工;若是設在眷村或民房,資源往往短缺,尚須向里鄰長求援,商借桌椅佈置,頗費工夫。 投票當日,主任管理員要先分配管理員的工作,如查驗身分處、領票處、圈票處、投票處各需一位人員負責;主任監察員要分配監察員的工作,如監察管理員、選舉人投票有無違法情事,管理員與監察員雙方分工合作、相輔相成,以求投票工作順利無誤。另有警衛人員一名,受主任管理員之指導監督及主任監察員之監察,其職責如不守秩序之勸導及其他不法情事之制止等。 投票時間一到,管理員要將票匭打開,讓先到者見證票匭淨空,而後上鎖貼封條,開始進行投票工作。投票一結束,立即將「投票所」布置成「開票所」,面對觀眾,將票匭解封開鎖,管理員的工作立即改成檢票、唱票、記票、整票計票等工作。利用牆面或黑板張貼記票單,若對選票有所質疑,由兩位主任來認定有效票或無效票;監察員負責監察過程有無失誤違法,若是選舉種類繁多,或可分成兩組同時開票。 開票完畢,主任管理員負責填寫報告表,將所有候選人之有效票數、無效票數、投票數、已領未投票數、發出票數、用餘票數、原領票數逐項填寫,分別裝袋,不得有誤。並在投開票所門口張貼一份報告表,以公告周知,讓各位候選人派人前來抄錄。此時管理員、監察員便可回家,而兩位主任尚須抱著兩大黑色塑膠袋的選票,攔了計程車載至板橋市公所計票中心,警察騎著機車跟隨在後「護票」。 從民國六十四至八十三年間,我總共擔任過十一次選務工作,四種職務皆曾任過,各有其辛苦的一面,其中以主任管理員壓力最大。記得某次當我填好報告表送到計票中心,收票人員瞧出報告表有誤,我頓時相當緊張,所幸瑕疵不大,立即趕回原投票所更正報告表。板橋是個人口稠密的城市,選票數以千計,工作量相對繁重,我也曾擔任唱票工作,選票上三十多位候選人,猶如一幅「清明上河圖」,須背對觀眾攤開選票讓觀眾看清楚,而後喊出「○號,○○○一票」,記票員再複唱一遍,以「正」字畫記,由於雙臂須張開舉高,加上喊聲不小,最後是手痠聲啞,不得不中途易人,其他人員只需動手動眼即可,相對輕鬆。 首次擔任選務工作是就讀師大時,臺北市大專院校多,據聞選務工作常找大專生,學生賺點小錢,不無小補,也樂於從事。民國六十四年十一月參加「執行增額中央民意代表選舉」監察員工作,識別證呈三角形,當年「選智未開」,選民對選舉投票相當生疏,「入太廟,每事問」--「章蓋哪裡?」「如何蓋?」「選誰好?」……,我們不便多言,也不可有所暗示,以免觸法。即使我們費心指導,最後開票,仍然紕漏百出,選民慎重其事地蓋上私章或手印,且煞有其事地將身分證、私章用選票包好一併投入票匭,令在場人員啼笑皆非,最後只好交由里長處理轉交。 投票所也是溫馨的地方,若逢熟識學生家長前來投票,還會附上「老師,辛苦了!」午餐不必愁,常有來路不明的便當,不知是里長或是善心人士餽贈,總是感激在心!記得有一回投票所設在本校重慶國中,工作人員幾乎都是熟悉的同仁,那次我擔任主任管理員,一位女同仁先叫我「主任」,其他跟著叫,左一聲右一聲的,叫得我臉紅,我拜託他們別這樣稱呼,其中一位說:「別得意,有效期限只維持一天,明天就失效了!」同仁一起工作,還真有趣。 早年選舉頻繁,民國七十五年及七十九年都是一年辦兩次,旗幟海報,觸目盡是;造勢活動,尬場比拚;宣傳車穿梭不息,宣傳單塞滿信箱;全國熱鬧滾滾,人心隨之沸騰。後經整併,將中央與地方選舉分開辦理,改為兩年辦一次「大拜拜」,才有所謂「九合一選舉」產生,換言之,次數多則項目少,次數少則項目多,選務人員感受最深。 每次選舉,國家動用的人力資源,不知凡幾;耗費的財力物力,難以計數。參與選務工作的酬勞除了津貼、嘉獎外,尚可擇日補假一天。在此教學之餘,能為選務盡點棉薄,見到投票順利進行、任務圓滿達成,便感莫大欣慰!
-
偽出國 秒入希臘
那天到信義商圈,進入貴婦百貨,眼前是希臘的風情造景,活脫脫是把聖托里尼島(Santorini)搬進百貨中庭,眼睛立刻被藍、白兩色吸引著。沒錯屬於希臘的感覺、希臘的顏色,映入眼簾的縮小建築,加上中庭的圓形玻璃屋頂,陽光直射下來,映照在這裝置建築物上,讓我有種錯覺,簡直像多拉A夢的機器貓的魔法變,更讓我耳畔響起了Mamma Mia音樂劇情,讓我秒入希臘的氛圍宛如置身於愛琴海。 人們想飛的心蠢蠢欲動,全球將近三年的疫情,讓人逼近瘋狂,於是只要有點異國風味的事物,都冠上「偽裝」;偽出國、偽異國料理~等等。我也未曾造訪過浪漫的希臘,眼前這希臘風情,讓我不用出國門,在視覺上的兼顧,拍照、打卡彷彿秒置身於國外美景中,甚至還有航空公司推出偽搭機套裝行程,每每都被瘋搶的機上行程,不能出國,也能在國家領空上遨遊,一圓沒能在疫情間出國的心情。 希臘最浪漫的Santorini聖托里尼島,每年都可以有好幾百萬的遊客到訪,每次旅遊介紹或是書本、明信片上,最讓人深刻的就是依亞(Oia)的藍頂教堂。台北北海岸也有這種類似的建築供遊客拍照,那感覺就像把希臘藍得出脫藍光寶石搬來,一望無際的大海襯著藍天白雲,一秒出國感濃縮在其間。 而這家百貨老闆似乎知道大家的心聲,搬來了這樣純希臘造景風格的景致,讓造訪的我們一秒進入純希臘。想飛的心,立刻有「今天的台北天空很希臘」。而我的心跟著哼唱:Mamma Mia, now I really know, My My I could never let you go;雙腳舞動著,我的心也跟著遺留在「愛琴海」的錯覺。
-
沒有電視的日子
寂寞的人寂寞的轉著遙控器寂寞的看著電視。這是一個過去的心情寫照,在網路時代尚未來臨之前,電視陪伴許多世代的寂寞心靈,甚至過去的鑰匙兒童,沒有父母的陪伴,最好的朋友是電視。所以,電視節目很重要,無論是卡通、八點檔連續劇,或是電影等,都成為形塑人格的重要關鍵。當然,也不是要把電視層級拉得如此之高,不過就我自身的經驗來說,電視裡頭曾說過的人事物影響我蠻多的,而那些喜怒哀樂的美好滋味,也是從中仿效而得的。至關重要的,大概是關於情感,有關親情、友情、愛情等情感交流,有許多都是從電視裡面開始萌芽的。 雖然這麼說有點八股,但覺得過去的電視節目有做篩選,也有一定的方向,至少不會誤導許多年幼的心靈,就如同一些犯罪者曾經的自白,說他們是學電視裡面的情節,然後模仿犯罪。只是,每個人本來就該有獨立的人格發展,不該遏止,也不該有什麼限定,所以,自然也不用硬要把一些道德或是沒必要的東西刪掉,只要稍做處理,或者說把裡面的畫面打馬賽克,只留下內容,這樣就可以交代。 雖然電視的存在像雙面刃一樣,有則可以不出門而知天下事,但裡面的內容充滿著一些主觀看法與意識形態,倘若自己無法分辨,那就會被牽著鼻子走而不自知。但是,也可能是同類相吸,是同意那樣的說法所以才會加入,才會認同那個。 有些人說,那就乾脆不要看電視就好了。這話說的簡單,可是就算不看電視,是看網路轉貼的訊息或影片,很多的出處都是互通的,意即消息都是存在的,只是載體不同而已,像現在電視台也汲汲營營在經營著網路平台,那就幾乎無法二分。你打開網路,也可以收看即時的新聞報導,打開網路,也可以觀賞那些最新的電視節目,所以電視與網路在今天的時代幾乎沒有界線,而我們想要逃避,根本就不可能,與其逃避,還不如好好面對,好好的找出應對之道,然後好好解決。 出門在外念書與工作,無論是住學校宿舍或是租外面,電視都是不太可能私有的,頂多就是有一台交誼廳或公共空間的共用電視,只要被人占走,自己就不可能看想看的節目。而電視本來就是很私人的物品,遙控器更是服膺於自己的主人,所以能夠邊看電視邊轉遙控器,那對不少人來說是種紓壓的享受。對我來說,我不願拋頭露面在外面看我自己喜歡看的電視節目,不是不願意跟別人分享,而是看電視本來就是輕鬆的,不用顧慮頻道,不用顧慮聲量大小,更不用顧慮自己的坐姿,還有穿著,在自己的房間打赤膊然後穿內褲看最舒適,沒有人管得著。 所以,我寧願在那段時間,選擇沒有電視的日子,畢竟電視一台不便宜,對異鄉人也不容易攜帶。於是,只能打開電腦,偽裝有電視的日子,利用網路看直播,看喜歡的節目。只是偶爾沒有直播,要看中華隊的比賽,還是要出門看電視去。
-
天長地久
似一顆種子,萌芽 都是因陽光綿綿的情話 即使烏雲在眉眼間,偶爾洶湧 想念,似春雨的羽毛,輕輕掉落 第一眼的凝視裡,天地甦醒, 翅膀長了出來 而平口刀斜口刀,如雷霆劈至 天地日夜雕琢,如何長久 長長久久,該 是喊給尚未走到的遠方聽 而現在,而此時此刻 就刀刀刨進我的血脈裡吧
-
共賞豐盛多元的藝文饗宴──為金門睿友文學館111年度文學推廣活動專輯而作
洪明標,國立成功大學畢業、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暑研班結業。曾任教於金門金湖國中,現為中國書法學會、金門縣書法學會會員,金門縣水墨書協會理事。曾參與:書法四人展、寫生素描個展、兩岸三地書畫聯展、「島光嶼影一洪明標寫生素描展」、瀋陽兩岸書畫交流展、「連雅堂詩詞兩岸書法名家作品展」、「驅山走海」寫生聯展、「洪明標木刻版畫展」、金門縣美術家、書法家聯展。海峽兩岸交流展等展覽。著有散文集:《冬晨中行走》、《松翠拂人~寫生畫冊》、《金門寫生行旅》、《島光嶼影一金門寫生記事》以及《島鄉版影一洪明標木刻版畫展輯》等書。 洪明標說,從水頭到英坑,從峰上到南山,從南海岸到北海岸,從島東到島西。這小小的島嶼繽紛燦爛、氣象萬千,每每進入其中,心口總是怦怦然的,總訝異這生長的土地竟是這麼迷人,這麼可以入畫。於是在山阜海陬、山野田園、村落庭院等所呈現的季節律動、光影變化中,沉澱著紛擾,獲得了寧靜,也更熟悉這生長的鄉土。 洪明標又說,畫著畫著,算來也四、五個年頭了。炭精筆的黑和畫紙的白所構成的光彩圖像,單純而俐落,饒富韻味,十分讓人眷顧。就這樣一路走來,這土地上許多景物躍入紙上,也紛紛躍上心坎深處。 洪明標進一步說,島鄉原野風光無私展現在眼前,怎能不真誠相待呢?怎能不燃起熱情來呢?他就用著本心,用著好奇,將點畫落在紙上。一張畫一張畫就這樣呈現了出來,一段一段寫生行旅走過。但光陰倏忽而逝,記憶有時會抹滅淡過,想想就用些文字來叮嚀自己,不要忘了曾在這段日子印下這般的足跡,也可留待他日說說夢痕。於是,在畫畫之餘,就塗寫了這幾篇文字。 第三檔(7─9月)策展人:黃克全 黃克全,1952年出生於金門縣金沙鎮后水頭村。專業寫作,書寫體裁包括小說、散文、詩、評論。2015年創立「中華金門筆會」,任第一、二任會長。曾獲梁實秋文學獎散文首獎、吳濁流文藝獎新詩首獎、中國時報文學獎散文評審獎、國史館文獻獎……等各種獎項。著有:《一天清醒的心》、《蜻蜓哲學家》、《玻璃牙齒的狼》、《夜戲》、《永恆意象--經典名作導讀》、《流自冬季血管的詩》、《時間懺悔錄》……等作品二十餘部。另結集各類體裁文字一百餘萬言,尚未出版。 黃克全是台灣文壇老兵文學重要代表作家,作品成為國內各大學博碩士論文研討對象。1996年4月「第二屆台灣本土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在臺灣師範大學舉行,清華大學陳萬益教授發表〈隨風飄零的蒲公英--台灣散文的老兵思維〉一文,文末把黃克全引為老兵文學壓軸。洛夫則讚譽「他以血淚的意象為一群老兵立碑,以動人的詞語為他們作傳,以富於『莊嚴而崇高』的精神,寫出了空前的詩泉。」 長期關注金門文學的作家黃克全表示,他一直希望地區多舉辦文學議題展,他本來是想策劃老兵文學作家的展覽,但牽涉作家太多,疫情下,邀約不易,退而求其次,改成他單獨上場。「所以這是一場結合了議題與作家個人的展覽。」黃克全說:「特別要感謝睿友文學館館長長慶兄的敦促及支持。」這是睿友文學館本年度的第三檔展覽,除了黃克全這一檔外,其他都專屬於作家個人作品的展覽,因此本次展覽別具深意。 資深作家黃克全的寫作生涯有三大區域,分別是:金門文學、老兵文學、七等生研究。他在這三大領域都著力甚深,在台灣文壇佔一席之地。黃克全說:「我的金門文學作品是現代主義的,在金門文壇較少見,日後有機會,或許可以作一場金門本地現代主義文學展,但我的想法是,老兵文學在金門已事過境遷、式微了,而在台灣文壇或說台灣文學史長河裡,處境也是處在夾縫中地為難且尷尬,只有議題性而未能形諸文學典律。我認為應該給老兵文學一個更公平合理的安置,一如我們給現代主義、鄉土文學的重視與安頓那樣。」 本檔「黃克全老兵文學作品展」,主要以黃克全「老兵文學三部曲」為基幹:《兩百個玩笑--給那些遭時代及命運欺凌的老兵》、《在最深的黑暗,你穿著光》、《隨風飄零的蒲公英》。其中尤以《兩百個玩笑》一書,被許多論家及文友視為黃克全詩創作的巔峰之作。有一年,《文訊雜誌》舉辦重陽文藝雅集,協辦的「爾雅出版社」隱地在會場擺了100本黃克全的《兩百個玩笑》,很快被作家們索取一空。短詩集《兩百個玩笑》以兩百位民國初年出生的老兵為摹寫對象,其中第12位老兵一詩被引用作為國家考試試題;《隨風飄零的蒲公英》採訪了20位全台灣各地大陸籍老兵,是報導性散文體;《在最深的黑暗,你穿著光》則是2000行長詩集,國家文化基金會補助創作,曾入圍台灣文學館「台灣文學獎金典獎」。 開幕式邀請跨領域文友、貴賓蒞金參加,計有:前海軍中將汪啟疆,將軍曾任艦長、艦隊長、海軍總部作戰署長、反潛航空部指揮官、國防大學海軍學院院長等職;著有《夢中之河》、《海上的狩獵季節》、《海洋姓氏》……等詩集,夙有將軍詩人或海洋詩人之美譽。另一位為前陸軍中將黃奕炳,將軍曾任國防部總督察長、陸軍副司令、陸軍十軍團指揮官等職,亦為銘傳大學應用中文所博士;著有《落番與軍眷》、《故里鄉情》、《汶浦風華─地靈人傑後浦頭》(村史)……等書。以及著作等身的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系特聘教授陳益源,躍昇文化事業公司董事長、詩人林蔚穎,報導文學作家楊樹清……等多位,專程從台灣趕來金門與會。 第四檔(10─12月)策展人:洪春柳 洪春柳,金門金城人,金門金城國中,臺灣北一女中畢業,臺灣大學中文系學士,曾受業於王保珍、張亨、樂蘅軍、曾永義、吳宏一……諸名師;文化大學政研所新聞組碩士,碩士論文為:《中美斷交後國內政論內容分析》──《黃河》、《中國論壇》、《八十年代》分析比較,指導教授為臺大胡佛;廈門大學中文系戲劇戲曲學博士,博士論文為:《當代(1949─2009)金門演藝的變遷》,指導教授為廈大陳世雄。 洪春柳說,1980年代,一趟鹿港釆風之旅,開啟了她探索鄉土金門、書寫鄉土金門的動機。她回憶說,那趟鹿港之行後,她以〈紅磚斜照色猶鮮〉一文,獲得救國團全國散文金獅獎第一名,由鹿港看金門,反思金門也有古厝、人文,也有同樣的美麗風土民情,書寫金門的種子於焉誕生。她之所以致力於金門書寫,曾自謂:「因為我喜歡寫作,且為金門人。」 1996年,洪春柳先由金門傳奇入手,書寫真幻交集的《七鶴戲水的故鄉》。1997年再轉入金門古詩文的賞析,聆聽先賢的聲音,書寫《浯江詩話》。2001年另以散文之筆,以報導文學的形式書寫《金門島居的聲音》。2006年再將發表於《現代青年》「老師的話」、《臺灣日報副刊》「非臺北觀點」兩個專欄的作品,合輯成散文《不知春去》。2013年將博士論文通俗化,以《當代金門演藝的變遷》為書名出版。2016年充實《金門日報副刊》「花言鳥語專欄」,出版《人在離島金門》。2019年轉向散文詩創作,結集出版《戲水浯江》。 洪春柳進一步說,這七本書都是書寫金門;內容包括金門人的故事、金門人的生活、金門人的聲音、金門人的觀點、金門人的歷史。七本書中 ,以《七鶴戲水的故鄉》最為一般讀者所熟悉,曾列為地區導遊培訓的入門書。而《浯江詩話》則得到學者的最多肯定。 洪春柳並曾於1999年與王先正、王振錐、黃書文、陳秀端等人,合著《金門詩文歌謠選析》;2002年與黃靜柯、陳西村合著《太武山導覽》;2004年與許永面、黃振良、許能麗合著《金門觀光導覽》;2012年與董群廉、陳炳容,翻譯:吳炯輝合著《金門鄉僑訪談錄(九).泰國篇》;2016年與許永面合著《費副主教與金門》;2020年由陳素民口述、洪春柳編寫《金門的女兒》。六本合著各有特殊的書緣,如《費副主教與金門》於2016年蒙副總統陳建仁親自帶至梵蒂岡送給教宗。《金門的女兒》以師生合作的方式,歷經二年20多次訪談才完稿。 洪春柳曾任金門高中國文教師26年,金門高職國文教師1年,國立空中大學金門中心兼任講師、國立金門大學兼任助理教授多年。教學期間曾獲:1991年教育部人文教學優良獎、1999年趙廷箴優良國文教學獎、2004年全國Super教師獎。除了自己教學、寫作,洪春柳也指導學生寫作、投稿,並編輯《金中青年》。此外,她也積極投入校外「金門寫作協會」社團活動,並於1988年獲金門地區文藝獎、1995年獲金門文化工作獎、1997年獲金門國家公園攝影首獎。 洪春柳表示,她天性喜歡文字,喜歡書寫。透過文字,閱讀別人;透過文字,整理自己,表達自我。藉著閱讀、整理、表達,人己之間就達到了分享的功能。她喜歡文字不具強迫性,但又具滲透力的特質,能在作者與讀者之間,維持著一種距離的美感。洪春柳認為,文字可以靜思,可以等待。寫作期間,固然允許字斟句酌地慢慢下筆,作品完成,也允許藏之名山,傳諸其人,等待有緣人的慢慢閱讀。 洪春柳不僅是金門著名的文學作家,也是資深的文史工作者,長年關注金門,擅長書寫金門,對藝文活動也相當熱心,在教育界服務期間,受業門生不計其數,可說是桃李滿天下。現任國立金門大學兼任助理教授、《金門日報.浯江夜話》專欄主筆。(下)
-
讓人又愛又恨的集點卡
生活中充斥著金融卡、信用卡、健保卡以及許多店家的會員卡,這些卡片從滲透到慢慢支配著我們的生活,我們的生活已經淪落到僅剩一疊卡片,甚至被這一大疊卡片支配到啞口無言。 只是當大家因為這些卡片而困擾不已外,卻也忽略了還有一種支配我們消費行為的「集點卡」,這些來自於生活上食、衣、住、行以及娛樂等各方面的「集點」制度,正影響著甚至是控制著「消費」的習性。 集點卡,是一種消費的折扣方式,有時也是商家需要客人回流發行的一種紙卡。說到「集點」制度,目前比較流行的有兩種:其一是有著紅利點數的記名制,其一是像便利商店貼滿貼紙或冷飲連鎖店蓋滿章數的不記名制。紅利點數集點的方式,通常必須累積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才能有足夠的點數換取所想要的物品;至於便利商店或冷飲連鎖店的集點,則是在短時間內累積所消費的基本金額之後,便能換取當下最夯的物品。 便利商店或冷飲連鎖店的集點制度所發給的「集點卡」,魅力真的是凡人無法擋。我經常發現有很多人為了要集滿點數,改變了原本的消費觀念或行為,寧可多買一樣商品或選擇高一點單價的商品,為的就是想要得到點數,進而能換取渴望的商品,以滿足心中的擁有慾。 曾經,我也沉醉於收集點數,為了能獲得更多張貼在集點卡上的點數,便會刻意進入便利商店添購沒有急需的物品;即使口舌不需要滋潤,也會走到冷飲連鎖店買杯飲料。有時候,還得注意配合集點的有效時限,時限的壓力讓人生活過得很緊張,否則過了活動時間,所有一切的點數將都毫無意義,成為廢紙。這些消費其實都可以避免,但我還是很心甘情願地臣服在這股致命的吸引力之下;因此,我又如何能抱怨這是商人特意佈下的消費陷阱呢? 一旦集滿點數,看到集點卡上貼著滿滿的貼紙或是蓋滿了許多的集點章,心中有著無窮的快感;等到換取到了想要的物品之後,那令人興奮的滿足感更是無法言喻。不過,集點卡雖然滿足了慾望,卻也讓我多掏出了許多鈔票,真是讓人又愛又恨!有了幾次慘痛的經驗,我決定拒絕集點卡,不再受制於集點卡,我要解脫集點卡的誘惑,充分享有選擇購物的操控權。 日常最常看到的是關於吃、喝的集點卡,其實捐血有「捐血卡」,借書也有「閱讀卡」,因此,除了滿足口慾外,更應擁有灌溉心靈的集點卡。生活的真正意義,不在於實際得到了什麼,關鍵在心靈是否充實。
-
和美山上的早晨
雙腳彈著路燈寂寥的弦 順著夜醒不眠的興致 路迢迢地奔上小山之頂 在昏暗的協奏下 唱出黎明的曙光 淺嚐從心所欲的早熟 或索性忘記自己的年齡 忘掉我是誰 此刻我是 大自然剛孕育出的一個小生命 薄霧繚繞的臺北101 好夢正酣的雙北大都會 未受攪動的碧潭羊水 我在你們構建的 子宮內 舒暢自如地享受著 生命的喜悅 和美山 祥和靜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