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歡喜抓週趣
老同事在臉書張貼小孫子的抓週相片,全家人樂開懷的模樣,讓人稱羨;抓週,真是一項充滿趣味性的民俗活動。 有一年春節期間,偕內人造訪一處頗負盛名的古厝,巧遇古厝在辦「抓週」活動,特別駐足觀賞。抓週通常選在小孩子的第一個生日,意即俗稱「度晬」(週歲)的時候實施,雖然是喜氣洋洋的活動,但仍有一套既定儀式,先祭拜神明、祖先之後才開始進行。崇天敬祖,期能保佑小孩子平安長大。 「抓週」是希望以此來預測小貝比可能的性向與未來發展,所以親人都充滿歡喜與期待。當天現場參加的小朋友有約七、八位,大人則比小孩多數倍。「加油!」阿公、阿嬤、爸爸、媽媽、阿姨……大家都專注地看著小寶寶,準備看他的小手會抓什麼東西? 現場放置有一個大米篩,裡面放有:書本、官印、算盤、聽診器、金元寶、麥克風……等物品,有趣的是,有些小朋友很快就動手拿取,有些小朋友只是東張西望,無動手意願,逗趣模樣,引起不少笑聲。 很不錯的是,每一項東西都有其正面的意義。俗話說:「贈人以言,重於珠玉。」不論抓到什麼,主持人都會立即說出一連串的吉祥話,拿到書本就說以後很會讀書、拿到聽診器就說會成為名醫、拿到金元寶就說很會賺錢……云云;各種美言評述,常引起熱烈的掌聲。從每位父母的眼中,依稀可看到小孩子長大之後的美好願景;現場親人都拿著手機、相機,爭相拍照,希望為小朋友留下美好的回憶。 抓週,融合著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待,每一位小孩都是父母的心肝寶貝,抓週禮能流傳久遠,就是因為簡單而隆重的儀式裡含有濃濃的親情和愛;期待每位小朋友長大之後,都能感受到這份用心,讓人生旅途,走得更穩健、亮麗。
-
不一樣的燈會
過年的長假期,難得大人能夠放下忙碌的工作,孩子也處於寒假期間,雙方都在放假的前提下,出遊則是必要的行程,畢竟一整年家人團聚的時間少之又少,只有新年假期是一段也是唯一共同擁有的時段,因此,這段特別的時光,總是令我特別珍惜! 原本今年一家人打算到小琉球出遊,體驗一下「偽出國」的樂趣,可惜疫情來的猝不及防,本土案例節節攀升,為了避免熱門景點的群聚感染,只好將假期往後延期,轉換至附近的景點踏青,並且特意將時間點錯開,避免成為防疫破口。 今天特別選在下午的時間段前往衛武營,也是今年高雄燈會的舉辦地點,各式各樣的燈籠已經架設完成,雖然花燈需要在夜晚的降臨與燈光的搭配下,才能夠展現出絢麗的光彩,但是為了避開人流,我特意選擇了其他時段,卻意外發現了燈會不一樣的美! 隨著步道緩緩向前,在走入主燈區前,迎面而來的草地上,種植著一望無際的「植光‧花」,這是以花朵為形狀的燈條,透明的外殼,在陽光的折射下,展現出七彩的面貌,彷彿將大地渲染上繽紛的色彩,透露出夢幻的氣息! 伴隨著花瓣的指引,來到了主燈面前,一個巨大的帝雉正準備邀遊天際,腳下的樹枝縱橫交錯,形成了「鳳」字,共同守護著臺灣,背後以蔚藍色的天空作為背景,生動的模擬猶如真實的呈現,似乎下一刻的到來,它即將飛往下一片天地,活靈活現的樣貌,使我深受震撼! 往年都是在夜晚欣賞燈會,但是今年不一樣,在豔陽的陪伴下,反而觀賞到不一樣的風采,陽光的照耀與天藍的背景,使作品在自然的搭配下,呈現出更加靈動的效果,一樣的我,不一樣的角度、不一樣的時間,呈現獨一無二的午後燈會!
-
憶兒時元宵樂
古代中國有個傳說,在農曆新年過後第一個月圓的夜晚,可以看見天上的神靈在月光下飛翔,因此人們都會拿著火把去尋找這些神靈。隨著時代的遷移,舉火把的戶外活動也逐漸演進成今日提著各式燈籠在寺廟和公園歡慶的燈節了。猶記得童年回憶,奶奶總是娓娓道來不停訴說著。 而每個習俗的背後都帶有一些有趣的典故,隨著時代的推移,有些古老典故已漸漸被大家所淡忘;但在每年農曆年後元宵前,一同帶領孩子們,說個元宵節的故事、唱首節慶歌謠,和孩子說著老一輩流傳下來的習俗,一起猜燈謎、吃元宵、提燈籠。元宵的溫暖,融入在這傳統習俗與美食裡,牽動也拉近家人彼此內心。 轉眼間,春節的重頭戲「元宵節」即將到來,每年的正月十五就是一家人圍坐在一塊,吃一碗香甜軟糯的元宵。無非是甜滋滋幸福滿分的享受。即使兒時物質生活比較匱乏,但絲毫未影響兒時的天真快樂,由於兒時元宵樂所帶來的滿滿喜悅,曾經有過的經歷,年長後回憶過往分外懷念,總思憶著家人的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燦爛的微笑。藉此佳節將至,讓孩子在體驗年節歡樂氣氛的同時,也讓傳統文化的養分,一點一滴地滋養孩子的心。 隨著歲月的流逝,白駒過隙如水流。如今,也已長大成人,重遊兒時記憶並沒有因為韶華流年而沖淡,反而腦海思緒變得更加清晰。它記錄著童年成長的過程,無憂無慮的生活是那樣簡單充實美好。現代的人在追求物質享受的同時,也請不要忘記生活的本真!
-
醒者獨白
我一直有個疑問,為什麼要喝酒? 酒不是苦的嗎?為什麼要喝苦的東西?我知道有不苦的酒,喝起來像是冰沙或可樂,那為什麼不直接喝冰沙、可樂就好?這些疑問,我凡是遇到喝酒的同學,都會問上一遍,但還沒遇到滿意的答案,我今後恐怕會繼續問,直到滿意為止,在此之前,不如反過來想想,為什麼不喝酒? 曾經參加一場聚會,辦在熱炒店,桌上的每個人都不太熟,對話之間保持禮節,直到吃過幾碟小菜,店家也提來一箱的臺灣啤酒,有人三杯下肚後開始臉紅,安靜的人話變很多,害羞的人開始講黃色笑話。有人說他已經戒酒了,半小時後卻見他痴痴地笑著,拿著雨傘跟人決鬥。我笑著看著喝醉的大家,覺得很有趣,但是當要結帳時,卻發現清醒的人剩我一個。 回去的路上,一群人還沒等到綠燈,衝著過馬路,我得要一個個拉住。聚會期間也有人揚言要灌我酒,但我用騎車作為理由拒絕了。 騎車是最好的理由,當一個人要維持時速六十公里行進,他必須清醒,必須專注前方,判斷力要保持正常,稍微失算,都會直直撞向一條生命,甚至衝散一個家庭,沒有人願意憾事發生,自然也就不會再強迫了。我無法知道,騎車讓我錯過了多少與人交心的機會。但是交心,為什麼要在神智不清醒的情況下呢?與人交際,稍不注意都會衝撞到一個人,每一句都要想過,接著一字字咬出口,前進與停止,沒有紅綠燈指示,更要抓住無形的分寸,否則撞碎的是自己的人格,這麼危險的行為,難道也可以喝酒嗎? 我常常因為講錯話,在未來的幾年痛苦很久,每當想起,會不自覺抱著頭,一聲聲說著「對不起」,但是我欠他的道歉,再也無法還給他了。 也或許,只有大家都喝醉了,才有講真話的可能。我不知道,我只知道真話未必要講出來,有些話一輩子不可以說,不可以對任何人說,無論如何都要鎖在心裡,喝酒,就讓鎖頭有鬆動的可能,鎖頭鬆動,野獸就會跑出來,一旦跑出來咬人,我就再也抓不回來了。況且,如果醉倒了怎麼辦?沒有意識,卻還能行動不是很恐怖嗎?誰來接住一個沒有意識的人?我能放心交給他嗎?明早我會醒在哪裡?我做了什麼?我都不會知道。 回來說那場聚會吧。聚會散場後,其中一位朋友拉著我散步,走在冷清的大街上,他自顧自說著話,我不知道怎麼回覆,靜靜聽著他說。他說,他很想坐下來哭一下,讓我等一下。他沒有等我回答,就坐在人行道上放聲大哭,哭聲迴盪在高樓之間,久久才經過的一位行人,裝作沒看到我們,直直往前走。他一聲聲說自己很痛苦,好想結束痛苦的輪迴。我蹲在他身旁,拍著他,安慰他,低聲告訴他:「痛苦會結束,一切都會苦盡甘來。」 等了好久,我才等到哭聲漸息,他好像從夢中醒來,問我那麼晚了,他該怎麼辦。我說:「我載你回去吧。」 我在前方擋著風,他坐在我身後,一句話也沒有說,我忍不住去想,喝醉的人都去到了什麼世界?是同一個世界嗎?只有喝醉的人才看得到的世界?還是他們各自躲回屬於自己的星球了?我沒有問他,只是靜靜的看著道路,準確停在每個紅燈前方,於綠燈時前進。 「你聽過『料峭春風吹酒醒』嗎?當你醒來,那是一個無比清晰的世界,我沒有那麼清楚的注視這世界過。」有一位朋友這樣描述酒醒的感覺。 很奇怪,看清這個世界竟然要先喝酒。不過我也能同意,看清楚這個世界是痛苦的。 童年時感覺到快樂,是因為看到的東西不多,醜陋的、難堪的都被圍牆擋住,能看見的只有前方一條大道,當我成長,高過了圍牆,看到牆內的世界竟然枯枝敗葉,大道的前方是一片荒涼,我的前進可能只是一場徒勞,童蒙被切開,將童話弄碎後活生生拔出來,再填補進去現實的渣滓,最後縫上針線。這樣的成長痛,是人生必經的手術,手術完成,我們心智都還是小孩,只不過身體都傷痕累累的長大了。 有人在手術過程,選擇使用酒精作為麻藥,因為太痛了。但我卻拒絕了麻藥,清醒的看著手術進行,看著手術刀在面前進出,滿臉的鮮血,我沒有眨眼。我很自豪,因為我始終保持清醒,即使清醒的人永遠孤獨、永遠痛苦。但我卻瞧不起那些自認清醒的人。 當同學發表對政治的看法,我想要反駁。 當青年斥責這個社會的愚昧,我瞧不起他。 當知識分子批判世界,我不以為然。 我討厭自以為清醒的人,自命清高的人讓我不順眼,大家都是實驗室裡的小白鼠,被放在迷宮裡,誰有資格說自己真正看懂這世界? 我曾經一杯白酒一杯紅酒的往肚子裡灌,散場時,有人醉倒了,我卻依然醒著,就像失眠那樣,遵循一樣的作法,當大家都進入狀況了,我卻被擋在門外進不去,他們去哪裡了?為什麼留我還在原地?我不是已經喝酒了嗎?或許,喝酒是一個人的狂歡吧。但我卻老是出戲,無法真正的起舞。 我老覺得自己清醒,說不定我才是最最濁醉的人,竟還在期待著童話降臨,相信勇者可以打敗惡龍,相信走到西天可以成佛,我相信那些天真的快樂結局,這是不是一種醉態?既然我必須保持清醒,既然有話不能說,既然我已經沉醉,我依然想問: 為何要喝酒? (▓飲酒警語:未成年禁止飲酒。)
-
不知不覺愛上它
從小我就不愛吃蘿蔔,不管是紅蘿蔔或白蘿蔔,點湯時總會跳過它,吃菜時就會把它挑到盤邊,去市場採買也從來不會多看它一眼。但自從兩年前,它竟然無聲無息攻略心防,悄悄入駐成為我家餐桌不可或缺的嬌客。 會有這麼大的轉變,全拜病毒和天災所賜。來勢洶洶的疫情和天威不可測的水災風災,攪得市場菜攤一片狼藉,那價格是貴到讓人下不了手,葉菜又一副乾扁扁、病懨懨模樣,實在難以納為入籃之賓,只有蘿蔔異軍突起,不論紅白蘿蔔都頂著平滑光亮外貌和平易近人身價猛向我拋媚眼,不知不覺我就降了。 時值冬天正是蘿蔔盛產季節,當季食材原就物美價廉,加上環境因素助攻,將它推向鮮蔬採買冠軍寶座,開市時菜攤上都堆得一座座小山丘,川流顧客人手一袋,不會兒就剩下稀疏稀疏幾根棒兒,看這景象就知道它有多麼搶手。 買回家後,第一個處理動作就是先切掉帶葉蒂頭,根據以往經驗,如若放太久沒煮掉會發芽,蘿蔔肉質脫水萎縮,整個口感變得很差。所以在去除葉片後,用報紙包裹套袋冷藏,可以延長保鮮時效,或者去皮切塊然後用保鮮袋密封放進冷凍庫,也是另種保存方式,想料理時不必退冰,隨取隨煮非常方便。 因為它在冰櫃裡獨占鰲頭,家人各顯神通互飆廚藝,變戲法兒變出各種不同風味的美食料理。譬如注重養生的老爺,利用網購藥膳包做湯底,然後蘿蔔滾刀切塊拌煮,兩三下後香氣十足的羊肉爐鍋就熱氣騰騰搬上餐桌,在天寒地凍的冬夜裡,喝口熱湯暖身補氣,最是幸福不過。 不喜中藥味的女兒,偏好清燉蘿蔔,一鍋清湯、一束麵條、一塊豆腐、一根玉米外加一顆蛋,清清爽爽的玉米蘿蔔清湯掛麵就能滿足飢腸轆轆嗷嗷待哺的胃。而我坐享齊人之福,葷素不拘,分享老爺的愛心,享用女兒的孝心,偶而挽袖露兩手,刨蘿蔔絲,加鹽抓捏濾汁靜醃,拌點香油,佐點芝麻,一盤清脆爽口的涼拌蘿蔔華麗登場。別看它是小菜一碟,開胃先鋒、去膩功臣,非它莫屬。 吃著涼拌蘿蔔料理,還有一股特別味道,是「娘家味」。經營麵攤的大妹,閒暇賣臭豆腐的老爸,在高麗菜面臨菜金非常時期,蘿蔔就成了最佳遞補人選,廚房裡一盆盆蘿蔔絲,看大伙兒蹲在一起揉啊搓啊,分工合作接力完成,那一罐罐手工小菜注入滿滿愛與用心,吃在嘴裡特別甘甜。如今只要有緣再見商家埋頭促膝醃製蘿蔔景象,總能勾起鄉愁往事,那滋味是酸酸甜甜,令人難以忘懷。 所以我想,我會不知不覺愛上它,除了天時,更多因素是來自情感催化。美食不一定要山珍海味,只要對味,能夠觸動心弦讓人戀戀不忘,能挑起回憶裡的味道,即使是粗鄙蘿蔔也能是絕妙美食。
-
泡沫
陰天,天空的雨要落不落的,臨時起意,轉了個彎就往海邊去,沒有先看漲退潮、沒有約誰,就這樣想走就走,也是難得一個人,想安安靜靜地看一下海。轉過成功的彎道,海與天連成一線,美景盡收眼底。 海邊很靜,僅餘下那風吹、浪拍、還有偶爾飛機起降的聲音,風吹得人有點暈,浪也特別的大,不一會兒就一臺飛機起飛,轉眼便消失在藍天裡,更突顯著天地如此地廣闊,我們是如此地渺小。 捧著稍早在便利商店買的熱拿鐵,熱熱的咖啡暖著手,在冬日裡的海堤邊,吹了一小會兒風,聞著那鹹鹹的海水味,不在乎頭髮亂了,不在乎任何的一切,不接任何電話與接收任何訊息,此時此刻只放任自己傾倒所有的思緒,打開手機,靜靜地收錄著海潮的聲音。 同樣一片海,浪潮一樣洶湧,少了一點陽光的海,色調與平日有些許不同,微微光束從雲後射出一道道光芒,更增添一些神秘。稍稍靠近那海浪,一波一波地拍打著沙岸,白色的泡沫停留在沙岸上又轉瞬間消失。 在城市奔波的我們,又何曾留下些什麼,收藏著很多故事的盒子,一打開就冒出一陣陣的餘韻,好似在告訴我們,有些事要量力而為,有些力量要為自己而留下,生活裡的美好與滿足,非為此而生。
-
地下情人
每次和你抱怨我生活當中的不如意,你總是會默默地包容著我。 我信任你,所以願意向你吐露真心,但我就是沒辦法公開戀情,因為你實在不適合被搬上檯面。 誰叫你老是一號表情?我快樂的時候抱著你又親又笑,你沒反應;我難過的時候哭花了你的衣裳,你也無所謂;我生氣的時候用筆戳破你的皮,你甚至連吭也不吭一聲。喂!我真是受不了你耶!這麼快又讓我寫到最後一頁了唷! 雖然你是個既沒個性又缺乏溫度的不合格情人,可我還是得小心翼翼地把你鎖進抽屜裡,這樣我才可以安心睡覺。 謝謝你陪我度過無數個漫漫長夜,我必須把你小心珍藏起來;等到將來老了,回首來時路,想必你會是我生命中最精采的回憶!
-
奶奶的集郵冊
晾曬好衣服,然後把暖暖的冬陽帶進屋子裡,84歲的奶奶正坐在沙發上,笑瞇瞇地望著我。 奶奶一邊喊我的名字,一邊問我:「你有集郵嗎?」我愣了一下,奶奶接著說:「這是我以前教書時候的集郵冊,最近整理出來,你要嗎?」 奶奶手捧著兩本顏色暗陳的小冊子,燙金的「集郵冊」三個字在書封上閃閃發亮。我驚喜地接過這兩本沉甸甸的集郵冊子,已經破損的封面留下歲月的瘡孔。 我打開厚厚的書面,一枚枚年代久遠蓋了郵戳但平整光亮的郵票躍入眼簾,襯頁的臘紙早已斑斑點點,透印出時光之痕。奶奶說這些都是40年前的老郵票。 看著這些舊郵票,頓時也勾起我的記憶,那個年代,蒐集舊郵票是一種風氣,也填滿了我的少年世界,我樂此不疲的從父輩親友往來的書信上剪下一枚枚郵票,然後小心翼翼的泡水清洗晾乾,再插入好不容易得到的一本集郵冊裡。等到集郵冊裝不下舊郵票,或是終於把一整套郵票蒐集全,那種開心是無法言喻的。 後來,去郵局集郵櫃檯買新郵票成了一種「成長」的渴望,而那些初起的集郵冊就此埋沒在抽屜的角落,從此一動也不動,任憑時光在不知不覺中悄然流逝。 逝水流年。直到很多年後的有一天,再度打開這些最初的集郵冊,於細微往事舊物中,看見那些我曾擁有的小美好,還有永遠不會忘記的,已經褪色但有意思的故事。
-
寵物溝通初體驗
110年二月初,○○大學公廣系的五位大四學生與外子經營的咪可思中途貓餐廳聯繫,說他們正在進行畢製,內容是關於流浪動物的活動,而他們的其中一位組員受過寵物溝通課程的訓練,有「寵物溝通初級練習生」的資格,希望能與中途貓餐廳合作,進行滿低消則免費寵物溝通一次的活動。我們覺得無論寵物溝通的效果如何,若每位飼主都能有心更加了解自己的寵物,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不離不棄,那當然是樁美事,而且提供年輕學子學習的機會,也很有意義,因此經過一番洽談和籌備,訂在3月6日星期六的中午12點到晚間6點進行。 寵物溝通是近年很夯的行業,市面上溝通一次的行情起碼要500元以上,這位溝通師雖然還是初級練習生,可也是經過專業的訓練,竟然只要用餐超過敝店的低消(150元)就可以免費諮詢,這個好康的消息在官網上一公告,就接到不少舊雨新知的訂位電話,大家都興致勃勃地要來體驗一番。 活動當天,餐廳內座無虛席,盛況空前,其中有好幾隻以前從咪可思畢業的貓兒子、貓女兒,包括阿抱、點點、紅豆、米雅(乳名扁臉)、小音,都由他們的爸爸媽媽帶回來嘗試寵物溝通。也有一些新客源帶著愛貓或其照片慕名而來。五位大學生有的拍照、有的錄音、有的記錄,擔任寵物溝通師的邱同學長相清秀,有著一雙靈動的大眼睛,她或是與貓咪面對面地進行交流,或是對著飼主帶來的照片做感應,以解答飼主心中的疑惑,每位貓奴都有說不完的貓經,更何況還有深入了解寶貝心中所想的可能,話匣子一打開便欲罷不能,預計一場十分鐘的諮詢往往延長到三十分鐘不只,現場氣氛熱絡、笑聲不斷,原定六點結束的活動直到七點半才圓滿落幕。 活動結束後,我們感謝學生們一整天的辛勞,為餐廳招徠了不少生意;學生們也客氣地謝謝餐廳給他們學習的機會,邱同學尤其開心地說這一整天下來,覺得功力頗有長進。對寵物溝通頗為好奇的我,便也從手機找出幾張家中愛貓:「長尾巴」和「短尾巴」的照片來請教一二。其實,家中兩隻貓與小女非常親近,與我和外子卻比較疏遠,藉此機會,我想問問能否拉近與牠們的距離。 只見邱同學低著頭仔細看著長尾巴和短尾巴的照片,又閉目凝神了一陣,然後說道:「我看到了一個畫面,是妳一回家就在弄吃的,是吧?」我乍聽頗為疑惑,因為我廚藝不精,下班後不是在外用餐,就是攜帶外食,下廚的次數寥寥可數,邱同學聽我如此說道,又聚精會神通感了幾次,仍然數度強調看到了貓咪腦海中有我忙著處理食物的畫面,我思索了一會兒,突然恍然大悟地「喔!」了一聲,繼而哈哈地笑出了眼淚,眾人皆不解地看著我,我慚愧地說:大約半年前,我對貓鮮食產生興趣,幾乎每天一回家就烹製貓鮮食給他們吃。但幾個月後興頭過了,便懶散下來,仍舊餵市售貓乾乾和罐罐,已經許久沒有親自煮貓鮮食給他們了。沒想到他們懷念著親自下廚的媽媽啊!邱同學笑著說:「他們喜歡吃妳自己煮的貓鮮食喔!所以如果想拉近與他們之間的距離,就再煮吧!」接著,邱同學又說看到了小女一直玩手機、外子一直看電視的畫面,雖然的確如此,但因事屬尋常,似乎未讓小女和外子感到意外之喜。 回家後與小女討論這次寵物溝通的經驗,就讀國中的小女完全無法想像看著照片、淨空心靈就可以接上動物腦波、類似「通靈」,她認為寵物溝通師說得準的部分只是湊巧,我雖然也半信半疑,但也提醒小羽:世間有許多科學難以解釋的人事物,如心電感應、特異功能等,有些境界只是我們不了解、沒體驗過,不必武斷地說絕不可能。如今天的溝通過程,也許溝通師真的看見了長尾巴、短尾巴的腦海浮現,也許是溝通師的提示讓我自己找到了埋在內心深處的答案。也許最了解寵物的其實還是飼主自己,只是有時當局者迷,寵物溝通的作用其實是提供一些可能的媒介或契機,類似輔導諮商、心理療癒甚至求神問卜,對迷惑甚至焦慮的飼主來說,信者恆信,很可能因此豁然開朗,找出應對或解決之道。總之,只要不過於沉迷,不妨持開放態度,看待這門新興的學問吧!
-
過生活
距離百分之九十搬離原生家庭的日子,其實一再延宕,說是百分之九十完成率算是完成搬離吧,剩下的那百分之十,其實代表偶爾仍會返回家中過夜等等,若說是百分之百搬離,聽起來似乎還有點太過冷酷了,即使原本就不算是親近的一家人。在這段時間裡,可能藉口是工作忙碌,整理房子的時間拉長了,購買的物品還未送到,東西都還未佈置好;又或是工作必須經常出差,無法將寵物帶到新屋,必須留在家中託人照料等等,都可以讓自己一再拖延,直到近日。 也差不多時候了吧,步調逐漸穩定下來,即使工作依然忙碌,但嘗試去過一種和以前不一樣的生活,那般情緒已差不多到來。人在舒適圈裡總是過得安然自得,安然其實並沒有不好,只是少了點激情,我喜歡安然,也喜歡豐盛,然而真正促使自己行動的動力來源,其實是健康出了點問題,而我感覺自己必須做些什麼來讓自己恢復健康、維持健康。 終於趁著一年之初規劃了一些陳年願望,不外乎是健康第一、減肥、收入更加滿足等等,重複地在這新一年度裡拿出來,只是這次真正地規劃了細項,安排自己每天給自己的時間裡想做些什麼,關於減肥或運動的那些,也不勉強自己一下子就得早起到健身房了,就從住處周邊開始健走吧,一週、二週後,再慢慢轉換到太湖「健走」,接著再到爬山等等。若自己真的發懶了,那麼就在家裡運動、拉拉筋、跳繩也都好。果真第一天就感到想拖延,終於理智戰勝了懶惰蟲,努力讓自己在家中跳了幫助早晨清醒的律動,其他時候為了一些接下來想要達成的目標,也隨手動筆、或起身行動,不得不說,專注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感覺真的很好。 在新年之前的工作年,總讓自己在工作焦慮中渡過,即使趕工做著、完成著一項項任務,還是讓自己不斷地處於焦慮之中,除了自己感知到自己焦慮外,或許伴隨的是巨大壓力,只是這個壓力可能因焦慮大過於壓力而未發覺,接著就反映在身體健康狀況上了。因此,在新的一年中,真正的願望與祝福自己,「放下焦慮」,好好把工作和生活分開,工作時就全心專注於工作,那麼在這以外的時間裡,我必須、必須要好好放下,在非上班期間,必須要好好安排自己的事物,無論是寫文章也好、烹飪也好、整理家裡頭、閱讀、陪貓咪,都好,只要是做自己的事情、過自己的生活,不再感到工作焦慮,那麼一切都好。尤其在年度總結時檢視到自己四月開始所有日子幾乎塞滿工作後,更是為自己下定決心,人要健康、過得愉快,那麼就不該只是被時間、被工作或其他一些雜事追著跑了,該是好好過生活了,而不再是得過且過的度過一天天日子。現在就懷著一顆感恩的心看待已經發生的一切,無論是正面的或所謂負面的那些,都必須好好視為一種福氣,因為那些過去的路途才讓自己走到現在,有了這樣的醒悟,也許下一刻、下一年的自己又有不同的感受了,但現在這個當下,就好好地過好自己每天的生活吧,祝福一切,一切安好,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