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火燒柑的啟示
記得清明節一過,上市的橘子已接近尾聲。 那時,市上賣相好的桶柑,一斤價錢大約49元左右。橘子的水分多,一斤的橘子只有區區幾顆,買起來有點心疼。 有一天早上在一家水果行,看見如小山般表皮焦黑,但蒂頭帶有翡翠枝葉的橘子,3斤標價50元。 我走上前,問賣水果的老闆娘,「長得髒兮兮的橘子賣得怎麼樣?」 「乏人問津,真後悔進了這批橘子,會虧本。」 「橘子的表皮為什麼這麼難看?」我想考考老闆娘對橘子的認知。 「是太陽曬黑的,其實橘子的果肉甜度和水分都是一級棒。」老闆娘皺著眉頭回答,「你要買嗎?」 「要,我買6斤。」我遞給她100元。 老闆娘的臉色好轉許多,很慷慨的秤了7斤給我。 我提著重沉沉的橘子,一邊走一邊笑。 年輕時的一年寒假,我曾住在大姊山上的家裡。 那座山種滿了香蕉、橘子、蓮霧,由是我對果樹稍有一些知識。 譬如說長相難看,表面如被火燒過的橘子就叫火燒柑。火燒柑的由來,據大姊告訴我,是說橘子表面被一種蟲子咬過(現在查網路才知道是銹蜱)。橘子為了自保,表皮會變得粗黑不堪,但甜度反而增加。可以說,這種橘子最好吃。 俗話說:「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由火燒柑的由來,我突然想到了學生時代讀過唐代柳宗元的〈郭橐駝傳〉。 郭橐駝彎腰駝背,奇醜無比,但卻是種樹高手,可以說是植物學家。該文的文字敘述:「凡長安豪富人為觀遊及賣果者,皆爭迎取養。視駝所種樹,或移徙,無不活,且碩茂,早實以蕃。他植者雖窺伺效慕,莫能如也。」 別人做不到的事情,郭橐駝做到了,因為外表的不醒目,反而讓他長知識,擴展視野,成為一方大家。 提著豐收的火燒柑橘子,我聯想到柳宗元的文章,又想到自己曾歷練過的見聞,覺得運氣真好,能買到價廉物美的水果,不禁哼起「台灣好」的歌曲犒賞自己。
-
七十年的回憶【我與歷史的對話與思辨】
引言 來金門快三年了,從民國一百零七年八月放榜,九月初來到金門,轉眼間也快過了自己大學生涯的四分之三,回想為何會踏上金門這塊土地,在這來時路上,自己也有一點感悟,也許是老天爺的安排吧,在不知不覺中才發現自身與這塊土地的連結,在金門生活的日子,使我對於我與家族的連結;家族與歷史的連結;歷史與國家的連結,我有了一個自己的詮釋。 長輩的告別與傳承 2019年一月下旬,當時是我來到金門大學後第一個寒假期間,曾祖父在台北市立仁愛醫院仙逝,那時老人家才剛滿九十八歲的生日後沒幾天而已,在處理曾祖父的後事告一段落後,正適逢農曆新年,除夕在成功國宅的老家過年時,在大家檢視老人家生前使用的房間跟整理老人家的遺物時,我在一個櫃子裡發現了一個不大的紙袋,裡面裝了一些從未見過的長輩的軍籍資料,看了一下資料記載的所有人,原來是我曾祖父的父親,那位算是我們方家的遷台第一代,要稱呼為高祖父了。在離開曾祖父家前得到了長輩允許,於是我就帶著高祖父的資料回家了,回到家後在年假期間我把資料整理逐一檢視,發現資料相關內容多寫在民國三十幾年前後,大多數的檔案其實看到當下並沒有太多的感觸,直到我翻了一下高祖父任職在聯勤司令部時所寫的自傳,有一行字寫著:「……余於三十八年十月間在陸軍第二十五軍於金門戰役後隨軍抵台灣整編……」,我看到時我心中有一個問號,那時已到金門半年左右的我不曾聽過叫做「金門戰役」的戰役,我又看了看其他的文件,發現一個名字有點印象,於是上網搜尋高祖當年的上司相關資料,看過陸軍第二十五軍軍長沈向奎資料後,我頓時茅塞頓開,原來家中長輩是當年的參戰官兵,我過去不曾了解的一段家史,從此我開始了與歷史對話的過程……。 生命故事的傳承與盼望 時間倒回到我見曾祖父他老人家最後的那一天,一月二十四日下午,我與爺爺等人在醫院聽取醫生的病危通知,醫生說:老人家大概只剩下兩日至兩個星期的時間了,要家屬的我們做好心理準備,不打算用太多方式在做急救的部分。聽完醫生說明後,我們在觀察室看著老人家說了一些話,那時老人家身上插著三管(鼻胃管、導尿管、氣切管),老人家做了氣切之後,已經無法與我們對話,我們晚輩就講了一些話,我二姑婆也要我跟老人家說一些事,我也跟老人家說明我到金門念大學,我去了一些歷史景點參觀,例如:古寧頭戰史館、八二三戰史館等地方……的一些事情,老人家竟然在我說到古寧頭戰史館的時候睜大了雙眼,我在講完金門的一點事後,我們看著老人家竟然眼眶泛淚,離開之前大家跟老人家說星期六會再來看他,跟爺爺他們離開醫院後我跟他們說:星期六要拿存在電腦的金門照片給老人家看,然而最後這件事並沒有實行,因為老人家在星期六凌晨十二時過世,我的姑婆他們在醫院連絡下趕快把老人家從醫院接到殯儀館,經歷了八天的過程,老人家後事告一段落後,從曾祖父家我帶走了高祖父的資料,在知曉了高祖父的歷史後,我也才意識到祖先與金門的連結,老人家在世時我從來都不知道。老人家生命的最後一天,大概是已經放心要把歷史交給後代,也許來台經過了七十年,他在這個最後的時刻不再堅持忍受痛苦的治療,離開的那天早上,我看曾祖父的面相非常的安詳,應該是了無牽掛。我自己也開始去了解「金門戰役」相關紀錄,試圖去梳理高祖父他的生命歷程,在這兩年來,很慶幸在開始研究不久後,高祖父當年的上司—沈向奎將軍的二公子沈啟國先生為其父親整理相關歷史出版了《最長的一夜:1949金門戰役》,得以方便理解當年駐紮的陸軍第二十五軍的情形,後來2019年10月初金門國家公園舉行古寧頭戰役七十周年紀念研討會,在會上很榮幸看到幾位當年參戰的老英雄,有幸聽到戰役參與者現身說法談戰役的過程,我才真正了解到戰場是非常殘酷的,聽到戰爭的情形我感到十分的恐懼,也知道了那些長輩為什麼不想再回憶戰爭的歷史。很慶幸能夠參與那場研討會,因為當初與會的六位老英雄在去年(2020)有兩位相繼告別人間,再也沒辦法聽到他們講述當年的事情,雖有所不捨,但是仍然希望後生晚輩的我們可以為他們做點什麼,希望將來的人依然傳頌著他們的故事。近期對於歷史,我逐漸在建立一個時間軸,想要跟大家講家族的故事,想讓大家用一個不同的角度重新建構兩岸關係與和平的思考,在去年(2020)五月下旬,我那時去拜訪時任大同之家的楊志斌主任,那時我跟他表明我的身分,跟楊主任談著談著,楊主任覺得可以提供我大同之家口述歷史的資料,給了我一本書,書名叫做:《走過烽火歲月大同之家阿公阿嬤話當年》,做了一些阿公阿嬤在那個年代的口述記錄,與楊主任相談了約半個多小時後才離開,那時我曾經期待過之後也許還有與他對話的機會,沒有想到那就是我與他的最後一次交集了,遺憾的是,楊主任不幸在暑假期間來台處理公務時,突然因心肌梗塞過世於台北,師長走的突然,令人十分感傷,我在主任離開的這麼一段時間,思考了主任送我的禮物,我在想我也是否可以對於金門、對於後來的人有所啟發。所以在金門的日子,我一直在學習、思考兩岸關係的發展、金門的過去到現在與未來。也許有人會認為我高祖父那一輩是英雄,也有人是期望從來沒有發生過那場戰役的,不過似乎以當時的時空環境,也無法避免那樣子的發展。感謝在金門的日子那些讓我理解生命故事與意義的那些長輩,我想給了我一個思考自己身分的方式,也讓我開始思考如何做出對於地方與國家的一點貢獻的形式。 結論 對於我而言,這兩年來跟金門鄉親與歷史的交集,使得我自己逐漸建立起自己對於歷史的觀點與身分認同,作為帶來金門戰火的後人,我曾經思考過,如果祖先沒有為中華民國守住這塊領土,金門會是什麼樣子?也許今天金門或許就跟廈門一樣是個國際都市了吧,當年的那場戰役,帶給金門不是和平的到來,帶來了是全世界最長的戒嚴與戰地政務時代達四十三年的時間,軍管期間冤錯假案層出不窮,軍事化管理造成地方百姓生命財產的損失,高度限制了金門各項基礎建設的發展,仔細思考之後,不就是自己祖先開啟那個時代的嗎?在來金門以前,我的家庭成員身分背景的複雜,使得我對於自己的身分認同感到迷惘,對於現在的我而言,我以做為「中華民國的台灣人」為榮,「中華民國」這個範圍,可以是大至憲法所述的領土範圍,也可以是台、澎、金、馬的有效領土的一個範圍,對於我而言,雖然與長輩的身分認同有所落差,但我想自己是認同這個國家的,而且我也肯定祖先為這個國家所做的,如果祖先他們那些軍人沒把金門守住,歷史不知如何改寫,我又是什麼樣子的人也很難說了,更難說會來到金門唸書了。我想做為歷史的後人至少要對於歷史有一些論述,祖先從大陸隨軍隊來到了金門又到了台灣,我們方家這五代人的歷史其實就是從中華民國的大陸時期到政府遷台後的發展過程,檢視歷史與己身的連結,我想自己有更大的責任要來論述,因為這段歷史與他人關係甚遠,如果我不去與現在連結,更何況非當年官兵的後代的人要如何連結、建構歷史了。即使對於這個國家的意識逐漸淡薄,我想我仍會繼續去守護這個價值,也持續的為和平做出努力,希望盡到自己的一些責任吧。
-
神奇的綠魔力
先生自己開了一間會計師事務所,顧名思義,事務所就是有忙不完的事,而我是個小學老師,鎮日在學校裡忙東忙西,兩個不同領域的人,除了孩子外,越來越沒有交集,對經營婚姻而言,確實是個危機。 有一次,我們去逛假日花市,就順手帶了兩盆仙人掌放在事務所的窗邊,原本氣氛嚴肅的事務所,頓時變得柔和多了。綠色植物竟然有如此般的魔力,於是乎,我開始建構起我的超迷你花園,火鶴、山蘇、竹柏、文心蘭都是我的好朋友,聖誕節時當然也少不了應景的聖誕紅。我鮮少買精緻的花器,大多是用一些馬克杯,再搭配一些舊木頭點綴,也是別有一番風景。雖然我不能幫先生分擔工作,但有了花草的陪伴,他倒是常常跟我說,心情變得開朗許多呢!假日的時候,修剪枝葉、補充水分和添加新土也成了我的樂趣,偶爾為自己沖一杯咖啡,坐在窗邊欣賞這一小片都市綠景,即使只是彈丸之地,心情卻是海闊天空。有一回,朋友來訪,還以為是請園藝公司定期整理的,此時,我看到先生臉上的淺淺微笑! 小兒子的老師也是一位有心人,記得孩子剛上七年級時,老師就送全班的同學,一人一個綠色盆栽,並且語重心長地告訴孩子們,這是一棵希望樹,希望彼此能互相陪伴,當時兒子選了一盆山蘇,因為室內陽光不夠充足,所以顯得奄奄一息,而當時的小兒子也是較缺乏自信,他見我的花園生意盎然,就主動觀察並且和我討論,漸漸的親子間的話題變多了,從植栽到人際、課業問題,我們無所不談,小山蘇也慢慢的成長茁壯,由迷你盆換成中型花盆了。孩子說:「我用心照顧小山蘇,他也用盡全力成長來支持我!」如今讀九年級的兒子,在努力拚會考的同時,有小山蘇的陪伴,總是掛著笑容和幽默感,讓媽媽安心不少呢! 小小的綠色植物,卻有如此強大的魔力,不管是防小人還是添好運,在它的默默陪伴下,竟有意想不到的驚喜,雖然我不懂園藝治療,但我真的感受到了它的療癒效果。
-
夕陽伴伊人
終於,冷冽難捱的氣溫已不再。此刻,太陽宛如剛進門的新媳婦,羞答答地露出半個臉來。在陽光照映下,枝繁葉茂被層層疊疊的恣意過濾,成了淡圓又搖曳擺動的光暈,熠熠生輝一道風景線。沿途睜大雙眼四下搜尋,眼尖喜悅邂逅兩隻金龜子,能夠巧遇肯定是因為處處留心,絕非偶然。頃刻間,山中起了薄霧,涼絲絲的空氣裡摻雜著芬多精的味道,彷彿伸舌一舔,整座山便這麼矗立在舌尖上。 已是倦鳥歸巢,蟬聲間歇的向晚時分。驅車登上觀景臺,噴水池盡情由上往下掉落的水滴,激起水面層層漣漪,映照柔情似水黃昏前的天空餘光,讓城市旅人能在飽覽美景之餘,忙碌緊張的壓力源也拂袖而去。 在此居高臨下,可以瞭望整個盆地景色。近處是蜿蜒的濁水溪,遠些是蒙上灰塵的繁華市鎮,更遠處是布滿彩霞的天空。這裡的浪漫不需言語,足以讓彼此心跳加速,並在心底烙印深刻美景。夕陽餘暉照著留在西邊天空的雲,共把雲朵染成橘黃的美麗色彩。待夕陽西沉全隱沒於地平線之下,能清楚看見的,只剩下腳下的這條奔流不息的濁水溪。 目睹了夕陽西下的經過,胸中溢滿了莫然的感觸,突然想仰天長嘯。古人說的:「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詞句浮現在我腦海。夕陽暮色,稍縱即逝,煩躁不安的心靈無法撫平,不假思索去看看如詩如畫的夕陽吧! 而此時此地的我,彷彿跨越了千年時空,與它們並肩而立。而時光走到滿幕的漆黑夜空,唯獨白皙月亮總是最得我心,拿起相機再度按下快門「喀擦」數聲,伴隨柔和的月光著實迷人.心中滿懷相同的感動,和它們相視而笑。「朝迎炫迷旭日,暮送向晚夕落。」親情相親相愛剪影,一覽無遺曬滿在夕陽餘暉上,享受了夕陽伴伊人的良辰美景。原來老天的賞賜遠比我們企盼的多,隨即,仰望蒼天連聲感謝。
-
阿娘的俗語話之廿五
●「九月九,風吹嘛嘛吼;十月十,風吹落屎礐。」--農曆九月,時序暮秋,秋風颯颯,放起風箏,呼呼作響;而到十月,風勢微弱,風箏飛不起來,故而掉落糞坑以配韻。 ●「搭共隻船,穿共領褲。」--同船之人,同舟共濟、休戚與共;共穿一褲,關係緊密,脣齒相依。 ●「有風著有雨,有路著有步。」--風雨相伴,屬自然現象,同理可證,既有道路,自可按步而行,達到目標。勉人樂觀面對,克服困難。 ●「手痛好過家,跤痛好繡花。」--手痛仍可行動自如,串門哈拉;腳痛則行動受阻,只能乖乖在家。所以母親又說:「跤痛肥,手痛瘦」,言之有理。 ●「五男二女,食飯自己煮。」--子女雖多,由於推諉塞責,三餐仍需自理。意同「三個和尚沒水喝」。 ●「一支喙,干若飯匙銃。」--「飯匙銃」即眼鏡蛇,為劇毒之蛇。比喻出口傷人,說話狠毒。 ●「嫁著富翁磨袂盡,嫁著窮翁睏飽眠。」--富翁表面風光,但往往忙碌異常,跟著吃苦;窮翁表面寒酸,但生活較為正常,可以一覺天明。利弊互見,聊以自慰!正所謂「貧窮自在,富貴多憂」。 ●「有錢一尾龍,無錢一尾蟲。」--有錢時如一尾活龍,意氣揚揚;沒錢時像一條蟲,垂頭喪氣。 ●「行棋有棋步,刣豬有刀路。」--泛指各行各業都有其行事準則。 ●「人呆,看面知;人憨,看行動。」--一個人是否愚癡,從其面貌舉止即可看出端倪。 ●「毋知頭,毋知尾。」--事之原委全然不知,表示最好別做任何評述,以免誤判。 ●「中醫看袂好換西醫,西醫看袂好換童乩。」--看遍群醫,束手無策,最後只好求助神明。比喻「久病亂投醫」,無助之下,多方嘗試。 ●「講(ㄔ各)捌,喙鬚著拍結;講到會,後叔變老爸。」--「鬍鬚打結」與「變成老爸」,比喻費時久長,也為配韻,表示朽木糞土、不可教也! ●「無人情,無本景。」--前提是助人之後,不僅沒有恩情,連所付出的成本代價也付諸東流。表示「人情似紙張張薄」、「船過水無痕」。 ●「奴欺主,食袂久。」--早年的長工或婢女,一生為主效命,倘若對主人不忠不實,遲早會被主人識破、甚至解僱。 ●「喙舌無骨,反入反出。」--以舌頭之柔軟無骨,譬喻說話反覆無常、出爾反爾。 ●「歹查甫厚同年,歹查某厚姑姨。」--厚在此作「多」解。「同年」與「姑姨」在此指損友。素行不良的人,無論男女,都會結交許多狐群狗黨、三姑六婆。比喻臭味相投、物以類聚。 ●「前人囝,毋敢吮人後母奶。」--比喻處在陌生環境,畏首畏尾、諸多顧忌,不敢隨心所欲、放手而為。 ●「一心想欲死,一心想欲食米。」--「想食米」表想活不想死,這是一種矛盾心理。比喻優柔寡斷、意志不堅。 ●「大厝大海海,枵死無人知。」--早年金門謀生不易,許多男子婚後不久即赴南洋「討賺」,有人一去不返,有人他鄉另娶,就讓元配獨守空門,直到老年,雖然留下大厝田產,卻無親人照應,往往餓死家中也乏人聞問,晚景堪憐! ●「搬戲的欲煞,看戲的毋煞。」--再強的演員也需要休息,再長的戲也有盡頭,然而觀眾卻欲罷不能、不想散場,比喻戲劇精采絕倫、觀眾如痴如醉。 ●「一日省一喙,一年省一櫃。」--一日節省一口,不見成果,但日積月累、積少成多,一年便可節省一櫃,勉人節約簡省。正如積土成山、積水成淵之理。 ●「牛用角觸,馬用跤踢。」--指各類動物各有防衛與攻擊的武器。 ●「換湯無換藥,換被無換蓆。」--比喻只更換形式或表面,而內容與實質依然未改,有詐欺之嫌疑。 ●「贏筊驚食飯,輸筊驚天光。」--手氣正旺,若是停頓,好運跑光,再贏就難;手氣正衰,若是天亮,賭客跑光,翻本無望。 ●「用跤頭窩想嘛知,用腹臍想嘛知。」--比喻淺顯易懂的道理,無須用大腦思考。 ●「欲穿流汗,毋穿畏寒。」--在季節交替、乍暖還寒的日子裡,穿多穿少難以拿捏。 這本流傳千古且未經任何機關審定的「教科書」,若無傳承與維護,終將逐漸式微而流失殆盡。 (下)
-
我看電影「孤味」
故事背景講述一位離家20多年的父親過世了,元配、四個女兒與一直陪在身邊的小三在一起準備與完成葬禮的過程中,這些女人對父親與先生或情人,以及這些女人彼此之間的愛、溝通與放下。 元配由今年雙料獲得金馬獎最佳女配角與女主角的陳淑芳女士獲得,飾演一位靠著賣炸蝦將女兒養大,代替擔不起來自元配家族龐大壓力而逃家的先生養家。對先生離家的怨懟,對小孩不能理解與感謝她辛苦的怨懟,對小三帶走先生的怨懟,或許也有對自己整個人生選擇的怨懟,呈現出一種尖銳的角色性格。 小三由丁寧飾演,人設是一位溫柔婉約的女子,當她出現在過世情人的喪禮時,眼神中充滿不捨與愛,溫靜且優雅。雖不喜歡小三破壞人家庭的角色,但的確對丁寧出現的少少幾個鏡頭,卻精準表現出這樣矛盾身分卻又想抓住最後一些時刻陪在已逝情人的心,感到動容。 不禁反思,家是講愛的地方,但許多元配,走入家庭後,因為身兼太太、母親、甚至媳婦、職場婦女的角色,多重的角色要面對的壓力,是否讓女人不再講愛,忘記如何溫柔婉約甚至帶著令人難以靠近的刺。當然,這不是指責,而是疼惜現今社會上,仍有許多女人犧牲自己成就家庭,卻沒能得到等份量的愛與感謝,卻又被沒能得到的這些愛與感謝拖磨著,雲淡風輕看待一切,著實不容易。 文中所提的四個女兒,其實當中第三個女兒出生後就被送養,在父親過世時回來送他一程。這個角色由張鈞甯飾演,當初看預告的時候,讓我落淚的鏡頭是張鈞甯出場的這幕,她圓圓的大眼睛含著淚水,溫柔地看著當初將她送養的媽媽,帶著一種不是親密家人的生疏與肢體語言,但眼神卻像在說:媽,我回來了,讓我好好安慰妳。 我解讀這也是三女兒的放下,三女兒的角色雖非這部電影的主線情感,但我認為這角色安排得輕巧又恰到好處,也側面呈現母親當初也曾經為了生活,迫於無奈的決定送走三女兒。那先生的離家或許也是迫於他自己的無奈吧,劇中的每個角色也都有自己正面臨的無奈吧。而處理這些無奈最好的方法就是認真再做一次選擇,選擇放下或是繼續緊握。 孤味,代表孤獨的味道,但最終是愛帶來了和解,跟別人也跟自己的和解。
-
藥匣子與咖啡
手機跳出北京前門大街,星巴客內一角的照片。我是到陌生國度,會訪星巴客的人,不買杯子蒐集,因都太制式,就是看它們如何融入當地,星巴客團隊想用怎樣的意念,再包裝在地人文,附加於他們商業利益上。 幾年前,他們已成功登陸意大利威尼斯。咖啡是意大利人的驕傲,西方國家的咖啡店,都小巧雅緻,有主人的心思與蒐集,想傳達的意念;想告訴客人~這就是了! 那推門霎那,即成一生鍾愛,是主客暗藏洶湧的傳情密碼。 星巴客這樣的突破,意味著「espresso」某一程度的式微,沒有「走味」,只是太小杯了,不符遊客久坐品茗;解渴聊天。 這是中藥匣子,整片櫃子都是。 三年前我和兒子都是第一次,也是唯一的大陸尋地理故土,那史地課本秦漢三國時期,群雄據守與歷代君王的版圖烙印,豐饒物藏的江河流域,集散地或吞吐口,課本又圈又畫,地圖摺痕瀕臨斷裂!給自己親踏或遠望的真實,那年少時內心百般逼迫自己,一次再次青春的背頌,有了對應與交代。 中藥於西方人是神秘與博大精深的。Chinese Medicine/Herbs是西方人到大陸學習的目的之一,武術也是。若是學中文,許多人會選擇台灣,藥匣子與專屬於中藥的紅、白藥包方紙, 那「掌櫃的」轉身抓藥的身影,有著深深的吸引力;中藥氣味的辛香,特殊青草味,更是台灣人「有病治病,沒病補身體」的「迷魂散」。「望聞問切」、箇中堂奧,也盡在其中。 這西雅圖發源的星巴客團隊,有其文化琢磨與美學。在一樓的轉角,二樓的整片牆上,滿滿的方格藥匣。於所有的來客,那是武俠與功夫的聯想;是小情小愛的煲湯熬藥,那還紅燙的小爐炭火,是可暖手摀熱的。 中藥等同於咖啡的心靈層面,顏色更近似;我不得不說,這東方與西方的相遇,這北京前門大街的星巴客,那是深情漫漾又暗香浮動。
-
十年戀愛
七夕情人節那天,下班我繞去街上買了一杯港式甜點楊枝甘露給先生,因為他提過多次很想喝,可其實楊枝甘露是芒果冰沙類甜湯,下班得早,我買完趕緊拿回家冰在冷凍庫,再去接小孩放學。 學校接完大兒子回家,我接到先生打來電話,他說,今天公事忙不完,可能要加班,問我能不能去保母家接小兒子。 平常我們一人接一個小孩,偶爾他加班比較晚時,保母阿姨都說沒關係,但我們還是會覺得不好意思,後來我跟他說,如果有預期會加班,可以早一點跟我講,我先去接。 但如果接完大兒子再去保母家,拖著一個,困難重重。先生想了想,決定準時下班接孩子,把報告帶回家做,到家後,才坐上餐桌椅子上,他看到我買的那杯飲料,露出了害羞的微笑,我們邊吃著東西邊聊天,聊到了臨時加班的原因,我笑著說,還好你不是今天真的留在辦公室加班,不然我心臟不夠大會害怕。 他頓想了一下才聽懂我說什麼,馬上說,欸,老婆,我沒想到這個欸,對不起,我今天忙到什麼都沒辦法準備。 我撐著臉看他吃東西,笑著說,沒關係啦,我就是愛開玩笑而已。 我也不懂,情人節這天,有些人為什麼要把各個飯局都約在一起,趕場趕得各種理由都用上,可能是兵家必爭之地的關係,但情人節當天,除了加班,出差也是很讓人膽戰心驚的理由吧,但這件事我也遭遇過。 記得先生剛回國沒多久就找到工作了,西洋情人節那天被公司派到香港去出差,乍聽之下很教人疑心,但其實二情相悅時,另一半對妳冷或熱,都是感受得出來的;剛回國他幾乎天天下班都跑來找我吃晚餐,而且時間過去一天天,仍熱情不減,那天還特別訂了花送到我辦公室,意圖宣示主權。 當得知要出差時,他還說他會努力在那天晚上飛回台北,找我共進晚餐,接近晚餐時,又接到他來電說,出了一點小意外,飛機原本要在桃園機場降落,變成飛到高雄小港機場去了。 現在聽起來很扯,只是當時的我很活在自己的世界;畢竟習慣遠距離的要件之一,就是要懂得安排自己的時間,我常常是每天回家時,就覺得回到自己的小宇宙,專心在自己的事情上,彷彿跟外界斷了聯繫,先生還常常說,跟妳相處的時候很甜蜜,可是每次見面後各自回家做著自己的事,就覺得妳好像消失在世界盡頭了。因為我很習慣把時間聚焦在自己的生活,回家時我可能整理家務,泡泡澡,看漫畫或租一部看過又看的老電影,倒一杯水果酒,屋裡燈光溫暖的,沈浸在自己的小時光,很少會傳訊息或打電話問他在做什麼。 所以當天也沒想很多,睡覺時間到就熄燈就寢了,卻在凌晨二點多,聽到門鈴聲,從床上爬起來往大門貓眼看出去,他站在門外,我打開門,他說他從高雄趕高鐵回來,拿著在香港機場免稅紙袋,裡面是給我買的香奈兒指甲油,他說有一天去逛百貨公司時,看到我一直在看這款蜜桃色調的指甲油,就在香港機場離境前買了給我。 我當時心想,沒有期待,不只沒有傷害,也比較容易有驚喜。 原本當天密友還偷偷為我擔心,告訴我會不會情人節當天他去趕場了,所以找一個飛機停到高雄去的理由打發我,也幸好隔天新聞報導出來,該班機臨時飛去高雄的事件,這種事情難作假,而且如果他半夜沒趕來我也不會怎麼樣,隔天大家都要早起上班,生活的理性是必須。 走筆至此,我想表達的是,一直到結婚後,他依然是很好的丈夫,沒有變過,我在乎的是;我自己也很棒,不需要建立在對方能為我做什麼才能擁有驕傲,我一直是很穩定的,相信自己、愛自己,也做自己,知道一定會有人也欣賞這樣的妳。
-
阿娘的俗語話之廿五
寫了千餘則的「阿娘的俗語話」,深覺金門俗語博大精深、包羅萬象,舉凡修身齊家、為人處世,無不涉獵,在文盲普遍的年代,家家戶戶以此教導子女,這些優質的俗語,無異於一本完善的「教科書」,無怪乎金門子弟光風霽月、嶔崎磊落,與此均有直接或間接的關聯。 近日整理舊物,發現一張三十幾年前的手稿,是母親來臺之初口述且尚未揭露的金門俗語,可說如獲至寶,茲優先放置前面數則,分享鄉親。 ●「大日晒死虎,細日晒死老查某。」--炎炎溽暑,火傘高張,足以晒死老虎;而鄉村老婦,終日上山下海,即使陽光微弱,由於長久曝晒,亦足以晒傷。以誇飾手法譬喻陽光之猛烈與農婦之勞苦。 ●「水桶無離水桶索,我娘無離我兄哥。」--昔日飲用井水,汲水必備工具即是水桶與繩索,二者缺一不可。以此陪襯夫妻鶼鰈情深、形影不離。 ●「媠爸媠母生觀音,歹看爸母生虎熊。」--人之相貌,多半來自遺傳,俊美父母生出俊美子女,醜陋父母則生出醜陋子女。 ●「別人的翁睏袂過五更,別人的某睏袂過半暝。」--五更是凌晨三至五時,半暝即深夜廿三時至凌晨一時。描繪與別人夫妻偷情之夜,難以盡興,不安之情,頗為傳神!當今小王小三應引以為戒。 ●「目屎一粒斤外重,滴落土跤會開孔。」--以淚水之重形容心情之沉,以入土之深形容心情之痛。將抽象的心情具體化,善用轉化修辭,頗為珍貴。 ●「雙人飼囝笑咪咪,孤人飼囝淚連啼。」--雙人指夫妻,孤人指單親。兩人一起扶養子女,有說有笑、雖苦亦甘;單人扶養,壓力倍增、悲痛度日。母親感受最深! ●「少年病花喜,老的病欲死。」--本則針對女性而言,少婦生病往往是有喜的象徵,金門人稱之為「病囝」,噁心嘔吐、食慾不振、有氣無力,似乎大病將臨,其實是喜訊!老婦人則不可輕忽,須急速求醫,以防不測! ●「大耳豬,細耳羊;大耳查某,細耳姿娘。」--在家畜中,豬耳最大,羊耳最小,暗喻女子耳大不美,耳小為美。 ●「欲飼著飼羊,欲種著種薑。」--羊吃野草,不花成本;薑易繁衍,收成可觀,二者皆是生財之道。 ●「傍翁吐氣,傍囝富貴。」--傍是托福。托丈夫之福可以揚眉吐氣;拖兒子之福可以以子為貴,二者都是可依之人。 ●「娘子無媠一步笑,甘心買某予汝招。」--內人並非絕色美女,但笑容可掬,即使買來或入贅於她也是心甘情願,足見笑容勝於美貌。 ●「有錢講話話會蹺,無錢講話靜悄悄。」--有錢人講話,擲地有聲、眾人呼應;沒錢人講話,不敢聲張、無人理會。 ●「金厝簷,銀厝角。」--屋簷屋角,全是金銀打造,以房屋之貴重形容寸土寸金、珍貴無比。 ●「毋捌字,看告示。」--其義有二:一是目不識丁,看了也是白看,有嘲諷之意味;二是不懂裝懂、袂博假博。 ●「舉箸舉長長,嫁娶遠遠遠。」--持箸的位置,關乎嫁娶對象的遠近,意即持箸愈末端,嫁娶愈遠方。 ●「金門時間,慢半點鐘。」--這是早年村民大會的陋習,百姓與會總是拖拖拉拉,最少遲到半小時,故有此諺。據說上級了解民情後,也故意把時間提早半小時,求取一個緩衝時間,也算是另類的官民鬥法。 ●「查甫遛額有通食,查某遛額做乞食。」--「遛額」是指前額高。「做乞食」指沒得吃。此則應屬算命性俗語,頭額高低竟與食運有關且男女有別。 ●「毋通笑人老,早晏輪著汝。」--生老病死乃人生歷程,每個人都曾年輕,也都會年老。《增廣昔時賢文》:「莫笑他人老,終須還到老」,年輕人當慎之戒之,切勿嘲諷老人。 ●「一時無看面憂憂,一日無看若三秋。」--古時以三表多數,三秋有初秋、仲秋、季秋之合稱或指三年。比喻思念之深、盼望之殷。 ●「人濟無好湯,豬濟無好糠。」--早年農家子孫滿堂、食指浩繁,能圖溫飽,已甚不易,豈有好湯美味,人且如此,豬隻豈有好糠可食。 ●「一日學一項,腹肚著袂空。」--每天學習新技藝,不愁沒飯吃。勉人天天學習,終身受惠。 ●「刀無磨生鉎,路無行發草。」--清朝李文炤〈勤訓〉:「戶樞不蠹,流水不腐」,皆在勉人養成勤勉不懈的美德。 ●「水停百日生蟲,人閒百日生病。」--承上句,水停生蟲,人閒生病,勉人要多勞動。 ●「千般為喙苦,萬般為腹肚。」--千辛萬苦,都為填飽肚子。所以父親常說:「跤手給喙做奴才」,言之有理。 ●「看有食無干若願,親像憨佛鼻香煙。」--看得到卻吃不到,就像憨佛之於供品。前者乾瞪眼,後者只聞煙,譬喻絕妙! ●「十條芎蕉九條曲,十個查某九個嬈。」--「嬈」有嬌媚義,閩南語當風騷解。這從白冰冰節目得知,香蕉外型彎曲,天生自然,以此喻女性十之八九風騷,我想押韻大於實質。女性是否真如所言,值得商榷,創此語者恐受女性撻伐、引起公憤! ●「前翁有情,後翁有義,兩位夫君攏總是。」--前夫情深,後夫義重,兩位都是我認定的好夫君。 ●「外口穿媠媠,內底癩哥(借音)鬼,」--外表穿著華麗,裡面破爛骯髒。表示虛有其表、華而不實、「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雙跤徛齊齊,狗齒換金牙。」--始齔之齡,只要掉牙,母親要我雙腳並齊,立於床前,而後將掉牙丟進床底,將來長出的新牙便會整齊美觀,我雖依照指示,牙卻東倒西歪,完全失效。 ●「愈醫愈大支。」--有些疾病似乎越醫越嚴重,父親與三舅住院之初,尚能走動、飲食與對話,最後是抬著出院,一病不起。怪哉! ●「欲加一斗,毋加一口。」--「斗」指供糧,「口」指養人,前者出錢,後者出工。意即寧可多出一斗米,也不願多養一個人,說明養人較為複雜繁瑣。 ●「有人山內討食,有人海內討掠。」--「大地藏無盡,勤勞資有生」,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只要勤勞肯做,天無絕人之路。 ●「老牛肉哺袂爛,老人話講袂煞。」--以老肉之韌、咀嚼之久譬喻老人話多,頗為貼切。 ●「水溝無清生蠓蟲,腹內無清變病人。」--水溝淤塞,易生蚊蠅;同理可證,腸道不通,人易生病。勉人重視衛生與養生。 ●「串行無好路,串出無好步。」--所做所想,全是壞事。可說無所不為、無惡不作。 ●「早早睏,早早起;省燈油擱省米。」--記得蔣經國總統時代,為了節省能源,曾實施夏令時間,全國時鐘撥快一小時,要求全民早睡早起,以此方式度過能源危機,即是此諺的擴充與實踐。 ●「六月紅花,較好食雞。」--農曆六月的黃花魚肥美鮮嫩,以雞對應,重在押韻,次在襯托其美味。 ●「賺錢龜(足百)壁,開錢山崩崎。」--烏龜爬坡,步履維艱;山崖崩塌,瞬間坍平,以此譬喻賺錢不易,花錢快速。勉人節約減省。 ●「讓人三分,才會出好囝孫。」--禮讓人家,表面吃虧,但必有福報,甚可福延子孫。 ●「月圍箍,會落雨;日圍箍,曝草埔。」--「圍箍」即「太陽及月亮周圍的光環,稱之為日暈及月暈」。同是圍箍,一雨一晴。(上)
-
春的淚
路過我市藝廊,櫥窗換了新色,輕紗羅衫纖手輕輕一提,柔情萬千;秦觀《八六子.倚危亭》的「夜月一簾幽夢,春風十里柔情」詩句湧現,遂題此詩: 春天,可以 不流淚,淚流嗎? 那淚,纖瘦如煙 易碎易逝 冷冷的,卻可以把 炙炙的,心事 洗成汪洋洋千山萬水 恰似迤迤邐邐 的春潮漫漫,氾濫 萬般彈指,春將去 這潮了季節 濕了眸的,心 不思不語 如何不染,不-迷-了-路 好摺疊纖纖春心 輕攏慢捻成 季節阡陌裡的,菩提 蜜漬柳色 且留,春住… 註:輕攏慢捻,形容輕巧從容地彈奏琴弦,亦為彈奏琵琶的兩種指法。語出<唐 白居易 《琵琶引》: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后《綠腰》。 (稿費贈金門家扶中心)
-
四月之下
艾略特在〈荒原〉一詩的開頭寫了: 四月是最殘酷的月份,迸生著 紫丁香,從死沉沉的地上,雜混著 記憶與欲望,鼓動著 呆鈍的根鬚,以春天的雨絲…… 愚人節這一天,我想,該做一個不是愚人。記下一首短詩: 「我知道 脆弱等同於堅強 像被擊碎的甕 又再回復原形 我知道 你會想到薛西弗斯 但我想到的 只是一只 甕」 甕,在海德格的觀念裡,譬如祭神的瓶子,最重要的是它內在的空間:要容納物的所在;在西拉雅族的公廨(kuwa,集會之所),有許多祀壺,因此被人們視作拜壺的民族,然而他們敬拜的是壺裡裝的聖「水」;這樣跟日本人對「室」的觀念類似,茶室,並非那座四方之屋,被圈框起來的那個空曠空間,才是建築的本體,這個概念其實源自唐朝。 北島曾說:「古老的敵意。」(他指的是社會跟詩人的關係) 敵意很像是「業」,梵文karma的意譯。我不樹敵,敵自樹;放下(不是放棄),自然無敵。 赫曼‧赫塞認為:「有些人認為堅持會讓我們變得更強大,但有時候,放下才是。」 放下的力量,比抓緊的力量更大。 弘一法師說:「有一個念頭,就多一個執念,放下,就會感到有自在在心間。」這跟廣欽老和尚講過:「只要是『有』,就會壞。」異曲同工,有形造作的物質,終將毀壞,時間早晚之差而已。
-
偷
俗話說得好:「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偷不如偷不著。」「偷不著」這個概念很有意思,就像你去爬山一樣,途中的美麗風光你都欣賞了一遍,最後卻因為各種理由無法登上最高峰,或是不想繼續往上爬,並且以後也沒有再繼續挑戰,那麼這座山峰肯定就會成為你心裡最懷念的一道風景,或是最美麗的一道傷痕。 由此可見,容易偷著的東西只是凡品,怎麼比得上偷不著的玩意勾人心弦呢? 現代的工商社會裡,上班族總是過勞,「忙裡偷閒」便是一種小確幸,像是突然放了颱風假豈不快哉?但颱風若未達放假的標準,上班時又必須穿風越雨、全身濕透,那就讓人呼天搶地了;最好是地方首長已宣布放假,而風雨其實一點都不嚴重,平白無故多了一個逛街、聚餐、看電影、唱歌的機會,那就真的賺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