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念老伴(林尉)
曾記得1972年12月30日,那一天我們相識,到如今的相知、相愛,轉眼已有48個年頭。近半個世紀相伴的日子裡,你曾如此寵溺我,呵護我,你就是我心中的天,心中那棵能遮風擋雨的大樹。 2020年3月15日早上5點50分,我輕輕地摸著你的頭,對你說:「小尉,我會把家照顧好的,你沒有完成的事,我會替你完成,你放心」。兒子握著你的手,在你耳邊說:「爸爸你放心,媽媽我會照顧好的」。你永久閉上了你那慈愛的雙眼,捨下我們靜靜地走了,走的那樣從容,那麼平靜,那麼匆忙。 其實我們都知道,你不想走,因為你有太多的牽掛,有太多的希望和期盼。希望看到兒孫們日子越過越好,幸福長久。可是無情的病魔奪走了你的這一切。 雖然,天命有常,病魔狠厲,我們只能盡人事,聽天命。但是,在我們陪著你走的這最後的日子裡,看著你呼吸困難,插著管子,吃不了東西,說不了話,靠鎮靜緩解疼痛,你知道我們都泣不成聲。我們只能陪著你痛,陪著你苦,陪著你熬,卻是有心無處施,有力無處使,真的好無助,好無助……。 你走後的日子裡,我每時每刻不在想你,因為你對我的愛太多太多,想得我好心痛,好心痛。真的好想你再陪我十年,也就罷了,可能也就沒那麼心痛了。 忘不掉最後一次為你洗臉、擦身、刮鬍子、修指甲……眼前浮現出生前一幕幕我們生活的場景,就像放電影一樣揮之不去,不知自己身置何處,彷彿這一切就在昨天。無情的現實,只能將想念化作對你永久的追憶,祈願你在天堂一切安好! 不要為我擔心,我會慢慢地從悲痛和憂鬱中走出去,從深切的思念中走出來,成為你所希望看到的美好的樣子,幸福快樂的生活下去。願你福佑我們健康平安。 在此,我向蒼天含淚跪求,來生我還做你的妻子,繼續我們的情緣。那時,相信我們的兒孫一定也會像今生一樣孝順我們,你說好嗎?愛你的妻冬英。
-
梧桐新姿
四月梧桐展新姿 人道春去送花遲 故鄉舊景夢裡覓 素顏能展心中詩
-
淑女的一生
婆婆姓黃名淑女,她出生於民國十二年九月廿八日(農曆八月十七日),是金門金沙鎮後浦頭人,父親黃卓宗,母親陳錢,在家排行老三,上有大哥(炳坤)大姊(寶惜),下有二弟(炳華、炳章)一妹(素琴),據婆婆說,她是在新加坡出生的,是隨著父母住在外公陳其宰家,直到十歲那年因外公過世後,才隨父母返回金門後浦頭家的,她自小原本名字被稱為「查某婆」,這個乳名一直是她娘家沿用未曾更改過。到了如花之年十七歲,經由媒妁之言,嫁給了后宅村大她三歲的公公(王任璽)後,結婚證書上才正式改名為「淑女」且加冠夫姓成為「王黃淑女」,因公公在村中屬輩分較小者,所以村中族親都可直呼婆婆名諱為「淑女」。 她一生共產下五個兒子(世昌、世欽、世棟、世裕、世瑛)四個女兒(長、次女夭折、玉治、蕙萱),民國一○八年一月廿七日去世,享受九十有八齡,近一世紀的歲月,算是高壽。認識她的人對她最常稱道的是:「淑女,人漂亮命好、記性好、愛乾淨、嫁了個好老公、子女教育的好、媳賢也孝順,又長歲壽。」真的,不知婆婆她前輩子是怎樣去修來的福報?一輩子不愁吃、不愁穿,不用拖山磨海,實在太令人欽羨,身為長媳的我與她相處生活五十個年頭的日子,了解最深。 婆婆天生麗質,五官姣好,人漂亮又注重儀表,她更注重保養,從與她一家生活開始到五十年後的生前,她每日早晚都要抹面霜、擦白粉的習慣維持不變,所以她皮膚保養的一點黑斑也沒有,晚上睡覺前總要將頭髮用網袋戴好,以免髮型變亂,每天穿著都要前後照鏡子多次,衣服是分季購買,她很講究搭配,遇有外出或參加喜宴時更會問我們意見,每個場合她總是打扮得體、亮眼,成為最吸睛的焦點。 婆婆血型是O型,很有個性,即使已高齡九十多歲,頭腦一直非常清楚,記性超好,先說她命好福大又多子多孫,兒媳女婿十四位,稱她祖母的內外孫子女媳婿者二十九位(算到她壽終前尚有七位未婚嫁者),稱她內外曾祖母者(含懷胎肚裡者)共十六位,令人佩服的是各個子孫們的生肖屬什麼,各相差幾歲她都理得清楚分明,一個都不會記錯。另外金門眾多寺廟裡那尊神明的慶誕在那一天,家裡前輩的祭祀日子,年節必須拜拜的日子,她都記得一清二楚。再者因她未過世前是本后宅村中屬於最年長的耆老之一,她老人家精神又很好,講話中氣十足,尤其記憶力很清晰,即使是事隔八十多年以前的往事,因其有親身遭遇過的經歷事實,談起往事口若懸河,滔滔不絕講個不停。所以她也成為地區從事文史工作者田野調查非常重要的訪問對象。本村村史《后宅聚落風華》一書有許多珍貴的口述歷史資料,就是依據她老人家的口述記錄所寫成。 婆婆嫁到一位體貼入微、疼愛她的好老公,凡事都尊重她,不願違逆與之起爭執,所以更顯得她很有主見又有個性,對於管教孩子的方式算是很嚴厲,從我的老公到小叔小姑們,從小都很害怕阿娘的管教及愛嘮叨、囉嗦的脾氣,公公又要求子女們要順從阿娘,不可以惹她生氣,所以家裡大小事情都順從她,她說了才算數,在家自然就養成了唯她獨尊的地位。她很照顧娘家,不管是經濟的支援,貨物的供應,總是不遺餘力的即時協助,最小的舅父自年少就長期住在后宅姊夫家,待其長大結婚、做生意,也是靠后宅姊夫家的接濟才起家的。 婆婆在那抗日的年代沒法受過教育,又早結婚,據她自己陳述,十七歲她剛嫁作人婦,懵懵懂懂,當時連點火柴都還不敢,更遑論烹煮湯餚,還好有個總鋪師級的烹飪好手老公,協助包辦家中年節慶典祭祀食材的採買和烹煮工作。之後相繼幾年,子女一個個出生,她就單純只處裡一般簡單的家務,諸如打掃、日常煮飯、洗衣之類的事情。公公家的長輩都過世得早,婆婆平常又很少與外界去接觸,所以待人處事、應對進退相對的自我許多,加上個性剛強主觀意識強,難免給人固執難溝通的感覺;但她做人坦蕩不貪小便宜的處事態度和身教,是孩子們最佳的榜樣。 婆婆還有一手傳統女紅的好本領,外公和外婆生前所穿的衣服都是經由婆婆的親自裁剪,連布料帶工包辦完成才贈送。算來我們家真的很有福報,因有一位旅居印尼經商的仁忠三叔公,常年適時僑匯款項的資助與紓困,有了三叔公的福蔭,所以家庭子女皆能順利求學完成高等教育,在三、四十年物資條件匱乏的年代,要養活一家九口的溫飽都很困難,家裡還能擁有一台手搖的縫紉機,每逢過年,婆婆還會為孩子親自裁製鋪棉大衣外套加上新帽子,每人又有兩套新衣服輪換穿,當時讓村中族親同伴們非常的羨慕。 婆婆愛乾淨又愛整潔,家中的裏裏外外、大大小小被要求須常保持整齊潔淨,早年環保衛生工作尚無現今如此進步的時代,她就主動習慣的把家庭院內外打掃整齊乾淨,曾經好多年好多次,我們家的衛生整潔都被鎮公所評比列為「整潔之家第一名」之光榮紀錄,但為迎合達到她的整潔標準,我這身兼職業婦女的長媳婦,常要更辛苦的做更多的家務整潔工作才去上班。另外婆婆摺疊衣服的本領是承襲外祖母的一流技巧,她經手摺疊過的衣服真的比熨燙過的還要平整啊! 她雖然管教子女方法嚴厲些,但是孩子們各個努力讀書,品德端正,兄友弟恭,姊妹情深,大家學成之後步入社會,在各個領域服務皆表現優異,尤其奉公守法,盡忠職守皆受到各界單位的肯定與好評。兒子們娶到的媳婦也都是受過高等大學教育的職業婦女,子媳賢能雙薪收入,協助家裡經濟助益不少,因此所組成的小家庭,也都各個小康美滿,對待公婆也極盡人媳孝道,每逢年節或公婆生日祝壽,莫不競相奉獻,公公致贈送禮金紅包即可,對於愛漂亮、注重儀表的婆婆,則要絞盡腦汁,百般討好婆婆的歡心,記得我曾送過的禮物,有鑲綠玉戒子、新加坡九九金耳環、日本珍珠戒子、大陸古玉手鐲、義大利三色金手環、藍寶石項鍊墜子、祖母綠鑲金手鍊、香港特購的毛衣、台製的各種外套及親手為她編織的毛海毛衣開襟外套,是她最愛最常穿的一件;當然其他四位媳婦先後也曾送她旗袍布料、皮包、皮鞋、胸針、手飾品、美安健康食品、高蛋白奶粉、人蔘補品等;兩位女兒也曾送金項鍊,負離子健康用的圍巾、帽子、護腰帶、手套,衣褲、毛毯……等數不清的保健禮品應有盡有;平時的伙食,只要是她愛吃的包含零食、甜點、飲料、水果……等,只要在金門地區能買到的,她一開口,我和世昌紛紛各自就買到位來滿足她的口慾,說真的,她太有福報了,子女媳婦都這麼孝順她。 人吃五穀雜糧,身子骨難免會有生病和苦痛折磨,婆婆這一生的身體因為生產九胎子女,早年生活大家都貧困,生兒育女做月子沒有好料吃,又要親自餵母奶,又得不到休息,寒冷的冬天還要去洗一大家人的衣服,所以招致後來年歲大了,手腳先出現毛病來,接著幾年先後住進台北中山醫院作膽囊結石開刀摘除手術,取出48粒大小不一的膽結石,解除了長久誤以為胃痛吃藥的病症,這是婆婆一生第一次赴台接受動刀大手術。 接著第二次動手術是在北投振興醫院做換兩腳膝蓋退化的人工關節。第三次是在三軍內湖總醫院手術做兩隻眼睛的白內障去除並換裝人工水晶體,才把近乎失明的視力恢復,從此她能清晰的看電視,還能和子媳們玩四色牌的樂趣。第四次是因跌倒骨質疏鬆造成髖骨脫節必須住進三峽恩主公醫院動手術再換上不銹鋼人工髖骨關節。第五次是因心臟瓣膜閉鎖不全造成心率不穩定,有時候心跳動很快達一百四十多下變成氣喘吁吁,有時候會心臟停止跳動達六秒之久,雖然當時已經九十多歲,經過醫生專業評估建議,還是至台北榮民總醫院去安裝心臟節律器手術,感恩眾多子媳及外傭的妥善照顧,保養良好,她至終老都沒有三高的問題,屢次手術也都很順利平安。 婆婆的身體歷次開刀動手術更換人工關節多處,當她每次往返台金搭機通關安檢時,她還很打趣的主動向安檢人員說明:「我全身都是換成假的機器人,所以會咇咇作響。」令安檢人員覺得她老人家很慈祥很樂觀。 一○八年一月廿四日早上,婆婆中風緊急送往金門醫院,當時真是嚇壞了我和先生,現在回想起來,似乎冥冥中早有安排,想想前天我和玉治妹才陪她去把鬆動令她感到不舒服的牙齒拔除,隔天我還專門開車陪愛美的她去沙美,趕在過年前將頭髮整理剪燙好。剛於22日才回台灣兩天的玉治妹,當天下午就又趕回金門,住院第二天夜裡她還清醒的要求幫她戴耳環、換衣服(意指事先備好的壽衣)後即開始深睡,印傭阿尼仍按時為她灌食,之後第三天五弟、萱妹及遠居美國的遠正孫,也專程趕回看她,可是任我們大家怎麼叫她、搖她,她都沒再醒過來,第四天(廿七日)早上主治醫生看其血氧濃度急速下降、血壓也降低、心跳緩慢,旋即發出病危通知,並專車護送回家。 我們遵照她老人家生前就自己為後事早就準備好的種種及再三的囑咐,一切遵照古禮處理其後事,婆婆撒手人寰時刻正好是上午十點整。因太靠近年關,是故從速擇吉日訂於一○八年二月二日(農曆十二月廿八日)星期六中午十二時假后宅廣場設奠家祭,十二時三十分舉行公祭隨即發引安葬於金沙公墓。 婆婆的出殯大典,場面莊嚴隆重,渥蒙行政院張政務委員、金門縣楊縣長、陳立委、洪議長及各界長官暨戚友、鄉親、宗親,親臨弔唁或寵賜輓幛厚儀,花籃等雲情高誼,其哀榮盛況與公公當年場景相比,實有過之而無不及。 回憶鄰里族親們突聞淑女的噩耗都深表意外,大家都異口同聲欽羨並感嘆的說:「淑女啊一輩子命實在太好了,能活到九十八歲已是高壽,最令人欽羨的是嫁到一位疼惜體貼的好老公,子女媳婦們都孝順賢慧,到了最終還真好作佛,能從睡夢中成仙,可說是鮮少人能得到的福祿壽全歸的好福報!」 親愛的阿娘!您已走完九十八個年頭的人生旅程,您的一生是那麼的絢麗精彩,今生能與您結緣的丈夫賢良、子女媳婿皆孝順,內外子孫福滿堂,您也享盡了人世間的榮華富貴,您一輩子的衣食無缺,不用為家計生活而操煩,您種種的一切,是您前輩子修來的好福報,我們將永遠懷念您。
-
獺之聲
濕地之王 高級消費者 傍水而居 日現而隱 湖溪為轄 海陸二棲 看我小小的蹼 大大的腳印 踏出歲月的痕跡 經濟川流不息 棲地成淒 淡色了足跡和流線身形 又有誰能聽見 我那沖不淡的嘆息
-
聽雨
五月梅雨季開始了,想必解了大地的乾渴和人們缺水的擔憂。 下吧!傾洩大家心頭的渴望,下得不亦快哉! 聒噪的蟬鳴 讚嘆天邊 水墨畫的磅礡 雷氏夫妻也不甘示弱 午後 酷夏中的我正打著盹 蟬聲雷鳴 吵不醒我 急欲冰凍的魂 偶爾飄來荷塘一縷清香 水中的花仙子 何其曼妙,誰沒有 一親芳澤的衝動 怪不得 狂奔的西北雨 爭先恐後 荷花邂逅雨的熱情 我在盛夏午後的夢 未醒
-
山川異域,台北街名
中學時代,我發覺許多台北的街道名稱都在地理教科書上出現過,尤其在城中區和西門町一帶,多是兩湖和川滇雲三省的地名,原來這些街名是有典故的。 日本統治台灣五十年,為了祛除清代的中國影子,實行町目系統。台灣光復後有些道路立即恢復舊名,例如東門街(今中山南路)、撫台街(今延平南路)。1947年,從上海來的建築師鄭定邦擔任台灣行政長官公署民政處的技正,他所負的任務是重新命名台北的街道,儘快抹掉日治的色彩。此人在上海曾經受英國領事麥華陀(Walter H. Medhurst)之託,為英租界命名過街道,平息洋名爭議。 根據他的上海經驗,以台北市役所(今行政院)為中心點,擘劃出東西和南北兩大軸線,即今日縱橫的忠孝東西路和中山南北路。他的理念來自在中原相交的隴海鐵路(連雲港-蘭州)和平漢鐵路(北平-廣州),依此,將市區劃分成東北、東南、西北、西南等四個區域,再將中國大陸的地名套入。因為更改街道名是在1947年完成,故與1949年老蔣撤退台灣後的「心繫大陸」無關。 後來有些街道的取名是為宣傳三民主義,如三民、民權、民族、民生等;也有的是弘揚文化道統,如忠孝、仁愛、信義、和平、四維、八德、博愛、大同等;少數也採用人名,如林森、渭水;但最不恰當的是羅斯福路,二戰期間這個老美在「雅爾達密約」出賣了中國,實在沒有紀念的必要。 在沒有Goggle這種東西的年代,台北的市民初期常會搞不清楚方向,然而倘若地理課本沒有白唸,大致有概念,不難辨別方位。例如來到蘭州街「西出陽關」後,應可知距離酒泉街、敦煌路不遠;再如來到西門町溜達,尋尋覓覓,方圓之內的街道都位在毗鄰的省份,尚不致於迷失方向。 過去台北形形色色,有些街道是同類商家的集中地,像是重慶南路為書店街,衡陽路多綢布莊,博愛路多銀樓,沅陵街(湖南地名)為平價鞋子的天堂,武昌街二段為電影街,南陽街(河南地名)為補習班的大本營,開封街可吃清真牛肉麵,昆明街的小巷有川味經濟客飯,對識途老馬來說,可以節省時間。 牯嶺街(江西地名)是我很懷念的地方,昔日的舊書攤以淘書尋寶聞名,高中時口袋淺,學校註冊後就去那裡找二手書,回家報帳後可賺些差額作為零用。自從西門町的「西瓜大王」休業後,我時常去南昌街吃路邊攤的西瓜。考完托福後,我勤跑南海路,在美國新聞處查閱美加各大學的資料,那裡有一條短短的湖口街(江西地名),都是幽靜的老宅院。以前廈門街老師傅開的手工皮鞋店不少,我出國前訂做的一雙馬靴,穿了快二十年還捨不得丟掉。 以前有一個燈謎「大學之道」,謎底為新生南路,這條路原先是特一號排水溝,後來纔加蓋。大學時陪同學搭乘欣欣客運一路公車,是第一次來到西藏路,那裡看起來有點落後,記得也有一條特三號大水溝,都是附近工廠排放的廢水,一片混濁,被人戲稱為「黑龍江」。 台灣早期的移民來自福建的漳州和泉州,當然少不了要將這兩條街列入,兩者都是位在古亭區,而且相隔很近。但是漳州街在80年代初期因併入中華路二段,已經不存在。過去萬新鐵路還沒拆除前,附近有兩個火車站,螢橋與和平站,所謂的螢橋的確有影,日據時期叫做川端橋,是一座跨越小溪的木橋,大約在廈門街與和平西路相交之處。 除了耳熟能詳的通衢大道,市區也有幾條超級短的街道都集中在中山堂附近。例如,酉陽街(四川地名)僅有1號,秀山街(浙江地名)也祇有4號;正對面的永綏街(湖南地名)的門牌最多到23號,現在祇剩下8號的遠東聯合門診,這間診所以前是1968年開幕的遠東百貨,後來大張旗鼓遷到寶慶路(湖南地名)。 80年代起的市區土地起了重大變革,先後出現格局方正的中正紀念堂和大安森林公園。剛來台北時有一條上海路,公車會經過有一個「陸軍總部」的站牌,營房的前身是日軍步兵第一聯隊的基地,記得那裡的路燈很暗,電影「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中,一列軍車駛過的鏡頭就在那條街上。1975年中正紀念堂開始動工,陸軍總部遷到龍潭,林森南路穿過地下直通南門市場,從此上海路不見了。 1994年大安森林公園蔚然建成,綠地面積為全市最大,美其名為「都市之肺」。原本那裡是憲兵的新南營區和空軍通信大隊(後遷到辛亥隧道口)的舊地,後方有兩個眷村,空軍的建華新村和陸軍的岳廬新村,電影「搭錯車」曾經在那裡取景,如今是捷運信義線的大站。2016年的「九三軍人節」,我參與反年金改革的大遊行,公園頓時成為退伍軍人的出發點,久不見面的空軍老友竟在風起雲湧的行列中相遇。 今日台北的特色街道已剩無幾,我過去服務的空軍總醫院(今三總松山分院)位在健康路,應該算在內,「年貨大街」的迪化街,「相機街」的漢口街,「玩具街」太原路等還沒褪色,其餘的隨景氣的丕變,逐漸被潮流沖淡。不諳山川異域的「天龍國」人找路,就打開手機用Google找吧!
-
老照片之趣
我存有許多老照片,閒來翻翻看看,常在瞬間墜入幾十年前的時光隧道。而最覺開心的是這些老照片都是親手所拍,看照片中的畫面同時也回味起拍攝背景,具有雙重之樂。 這一張高中生演話劇,拍攝於將近五十年前,彼時台灣仍在戒嚴時期,兩岸有如隔著萬重山,台灣稱中國大陸為「鐵幕」,反共抗俄乃是主流宣傳核心。照片拍的是桃園一所高中的校園話劇場面,戲演到最高潮時,舞台上三名男女「共匪」被持著手槍、步槍的國軍團團包圍只好下跪舉手投降。畢竟演員都是一群大孩子,演國軍的學生個個神情嚴肅演得好不認真,演匪軍的則忍耐不住居然在台上就笑了起來,留下了十分滑稽的剎那。 背景的桌上垂掛著標語,一幅寫的是「林彪是孔老二的走狗」,另一幅是「加強批孔批林運動」,有一陣子批孔批林確實曾是中國政治主題,孔是孔子,林是林彪,兩人為何要被批?孔子誕生於兩千五百多年前,林彪和孔子是相隔兩千多年的人物,林彪卻成了孔子的走狗,這話題想必當代年輕人都會覺得一頭霧水,即使是當年台上演戲的學生,又有幾人真搞得清楚呢? 五十年前的高中生如今已是六十好幾的年紀了,倒不知他們可還記得當年在戲台上那一幕?
-
小偷
開學時,教室外走廊上的鐵欄杆,掛了一些衣架,一段時日後,衣架默默地消失了。 我忖度著,可能其他班級老師也需要衣架晾雨衣,也可能像我近距離接觸學生,每天都戴著兩層口罩,內層的布口罩需要每天換洗,所以拿去曬口罩了。我把剩下的兩支衣架拿回教室內放著,想著其實也足夠使用了,就沒再把這件事放在心上。 學校裡有許多高大的樹木,我尤其喜歡教室正門口高達五層樓的玉蘭花樹,淡淡的花香會在上課時飄進教室內,微風輕輕拂過樹梢,花瓣悄悄的灑落,美得像一幅畫。教室另一側的綠樹是黑板樹和榕樹,滿眼的綠意真的很療癒。有時候可以看到松鼠在樹梢跳躍,偶而還會見到不知名的小鳥穿梭在樹與樹之間,每天爬四層樓到教室上課雖然累,但只要望向外頭的藍天綠樹,就覺得好幸福的日子啊! 梅雨季後,太陽出來露臉的那幾日,學校裡的主任多次來回經過教室的走廊,身上還揹了大砲級的相機,心想:莫非是來巡堂了解學生學習狀況?還是有老師公開授課,專程請來主任給予指導呢? 這一天早上,隔壁老師來找我聊天,問我在學校可有見過「台灣藍鵲」,說真的,所有的鳥禽類,我真的可以分得出來的,大概就是麻雀和鴿子、喜鵲這類常見的,算得上很不熟鳥禽類的生態和種類,聽我這樣回答,她笑了笑告訴我,台灣藍鵲在我們教室旁築巢了,要我帶手機一起去拍照。大半個學期過了,我這會兒終於明白,我的衣架都被台灣藍鵲「偷」走了,怎麼會有這麼聰明的小鳥呢?竟然不叼樹枝不啣泥土,而是把十多支的衣架掛在樹幹上。天哪!原來我的衣架是這樣不見的,真是太不可思議了。 學校裡的台灣藍鵲的羽毛顏色非常華麗,寶藍色、鮮紅色和深黃色的羽毛有層次的分佈在全身和雙翼,長長的尾羽像穿著燕尾服的紳士,躲在樹梢仍可看到它雍容的身影。我想著長久以來並沒有打算尋找的答案,原來,都是美麗的藍鵲有計畫的偷走的,而且偷得很光明正大,只是,這個巢其實只是障眼用的,一旁枝葉茂密的樹枝上,又有一個真正的鳥巢,裏頭還躺著淺淺花紋的四顆鳥蛋呢。 為了分享家人這樣的校園奇景,我把衣架鳥巢和鳥巢的蛋拍了照片傳給家人的群組,也分享著在學校築巢的台灣藍鵲,果然有讀書就會長知識,懂得找人類現有資源完成築巢的夢想,好期待著這幾顆鳥蛋孵化後,會有更多美麗的藍鵲在校園裡和學生一起歡喜的學習。
-
愛奇兒在人間
我是一名教養院的生服員,服務對象以精障者為主。曾在媒體上看過,他們稱這些精障朋友為愛奇兒,覺得非常貼切。我們教養院安置了將近九十名院生,男略多於女,主管機關指示我們稱院生為服務使用者,原本院生都叫工作人員為老師,為了讓教養院更像個大家庭,都改成一般家庭的稱謂,我年紀較大,大家都叫我阿伯。 機構為了方便照顧院生,將寢室分男一、男二及女寢。工作人員須輪流於各寢服務,以便熟悉每個服務使用者。通常這些愛奇兒,配合醫生的藥物治療,都能平靜生活,但有一些重症者,實在不好照顧。男寢有位阿G,身高180,體重90,主訴亞斯伯格症,不管天氣多熱,他都要穿西裝,而穿衣時間特別久,每晚睡覺必尿床,尿量多。父親很疼愛他,他喜愛飛機、戰艦模型,以及各類暴力書刊,所以他對戰爭策略、世界具野心的暴政領袖等知識很豐富,有時問我一些問題我都無法回答,他知道我愛寫作,常有文章發表於報刊,所以對我比較「尊敬」,有時一發脾氣就按火警鈴,然後拿滅火器亂噴,我總是以沒收他的模型戰艦要脅,然後他就乖乖聽話。另一個案叫阿D,有精神分裂症,平時服藥控制生活正常,喜歡找我聊天,有多次他拜託我幫忙買東西,說他一有零用金就還我錢,我時常看他母親在早上六點前就騎機車載他返家,後來他跟我說,他還有一個姐姐住在別家教養院,他父親因受不了一對精障子女而自殺了,只有母親任勞任怨的呵護著他們姊弟,後來我只要知道他需要甚麼東西,都會主動買給他,算給他一些暖意。女寢有位住民眼盲、口齒不清,需要服務時就吹哨子,工作人員常不知她的需求,搞得她大發脾氣,我走過去先安撫她,說常生氣容易衰老,男朋友就不愛她了,她笑了出來,我拿紙筆讓她書寫,寫出一個字,大概就知其意,用愛心服務院生,讓我充滿成就與喜悅。 這世界有太多的殘缺人生,有幸為他們付出一點愛心,也算是一種福報啊!
-
夕陽之外
尋找一條久違的路 比星空更幽渺 在荒野泥灘上 漸漸看到螢火蟲自鬼針草 緩緩鼓舞慢飛 鏡片觸鬚已呈土色 似望鄉的屋頂霜白 如果保持靜謐又沉默 似乎聽到遠方撥弄憂傷潮音 漁女們一步步踩入外海 離開貧瘠之城 渾身飽漲泥巴似乎如水牛騰浴 每一個人生都不會山窮水盡 若有塌陷之處立刻爬上大臉盆 祖先教他們保命求生 赤嘴貝類仍群聚泥灘讓潮汐撫育養份 百年來耕海討海安頓一家 註:彰化芳苑鄉外海泥灘維護一片淨土,在冠狀肺炎肆虐之際造成百工蕭條,他們鄉民慢溯泥灘挖赤嘴、野蚵賣錢,一天也有幾千元收入,直呼大海是他們母親,永不拒絕困境子民啊。
-
美哉清遠湖
雨後的清遠湖披上了一層薄霧,濛濛渺渺、似夢似幻如此靜謐。清淨透澈的湖水靜靜地、靜靜地映照著天空那抹夕陽渲染下的燦爛紅霞,兩旁的樹枝還懸掛著幾顆晶瑩剔透的小雨滴,此刻的清遠湖呈現著仙境一般的美景讓人忍不住駐足停留,時光就此停止。嘎然飛過的白鷺鷥意外的驚擾了這片寂靜;在湖面上掀起了陣陣漣漪,忽地讓這幅靜止的畫面增添了幾許生氣,也讓沉浸在這幅仙景的我從美夢中甦醒,啊!美哉清遠湖我的家鄉。 清遠湖,坐落在烈嶼鄉青岐村西尾角旁,爸爸說很久以前那時候的大船可以通到現在關帝廟前的池塘,後來附近成了小金門的鹽埕場之一,青岐港附近低窪地區在民國三十八年國軍來金門前居民都還在那裡曬著鹽,並以此鹽埕的鹽做為日常生活必需品呢,不過殘留於港邊的紅瓦片遺跡在後來變為養豬場,再改變為農場後就再也沒有留下任何遺跡可供追尋了。我沒有看過鹽埕但卻從小就愛往那涼亭跑,看魚、看螃蟹、乘涼好不愜意,那是我們夏天最佳的玩樂場所。舊時的清遠湖由好幾個池塘共同組成,最多人去的地方是由四個池塘圍繞著中心點的浩然亭。池塘再遠處一點就是青岐港灣,那邊的地勢低漥每當大漲潮或是颱風過後都會積水很久,我想就是因為近海口的關係所以早年才會被選為鹽埕場址吧!也因為如此所以現在也成了生態非常豐富的濕地公園,在這裡你可以看到多樣性的潮間帶生物如招潮蟹、彈塗魚、水筆仔、優游自在於水中的魚兒和姿態優雅的水鳥群。 當年,池塘間在通往涼亭大約三分之二處都有挖通通道讓兩邊的湖水互相串通,堤岸連接處是用兩塊石板條做串接,通往浩然亭的正中間是一條小小的碎石泥土路,每次騎著腳踏車經過那段石板路時都會特別小心深怕一個不小心就掉到底下的池塘。整個清遠湖畔除了浩然亭是水泥建築外,四周圍都是長滿草的土堤岸圍成,涼亭的四周圍種了幾株木麻黃,記得讀國小時我和班上幾個小女生偶爾會相約到清遠湖烤肉,那掉落滿地的木麻黃就正巧成了最佳的生火工具了。金門的冬天雨下得少,往烈女廟方向的池塘很常乾涸,平常都是水不能下去的地方這個時候就變成了特別吸引人的遊戲場地,也成了我們限定時節才能玩的快樂天堂。我們總愛在龜裂成一塊一塊的土塊上跑來跑去或天真地翻找看看能不能找到池塘底下的魚兒,單純的年代這樣看似簡單無趣的遊戲也總是能讓我們玩得不亦樂乎呢。 清遠湖最好玩的地方就是那浩然亭了,翹脊彎彎朝上的六角形造型涼亭在那個年代是村莊唯一適合約會、休閒的場所,大人們會在池塘邊網魚而我們總愛在涼亭的石板上或躺或坐的乘涼、聊天、玩遊戲。夏天的石條板特別涼爽小小年紀的我們一條石條板上躺個二人,一群小朋友就這樣吹著徐徐的微風天南地北的聊個沒完。那個時候涼亭的中間有一塊磨石桌和幾塊石椅,石桌下有一個地洞陰陰、暗暗的,這個充滿莫名吸引力的地洞總是誘惑著我們想往石桌下鑽,尋找那傳說中能通往后頭某處的神奇通道尋寶去,但卻因力氣不夠又不夠大膽所以一次也沒能真的往下探索。就這樣這個黑暗、神秘又有點詭異的地洞傳說就這麼伴隨著我們長大,直到現在才知道原來涼亭石桌下方充滿神秘傳說的地方其實只是一座伏地機槍堡並沒有真的那麼厲害有通道能夠通往后頭,但也由此可見在那個戰亂的年代金門的建築真的是每一處都是因應戰爭的需求而建造啊! 日出日落、一日復一日,浩然亭旁的木麻黃樹愈發的又高又大了,清遠湖的幾個池塘在民國八十幾年的時候開放成了小金門第一個釣魚場,有一段時間這裡成了阿兵哥們放假時除了東林街以外的最佳休閒去處,每當假日時分就會看到池塘邊上垂釣的阿兵哥們為這片一向寂靜的湖畔邊增添了幾分熱鬧場景。不過這光景好像也沒有幾年的時間,隨著戰地戰務解除,駐地在金門的部隊慢慢裁撤,不僅街道上的軍人變少了,釣魚場也默默地從繁囂再次歸於平淡。一直默默堅守崗位的浩然亭經過多年後也慢慢的斑駁老舊了,在金門戰地戰務解除後,清遠湖於民國八十四年劃歸為國家公園特別景觀區,在民國八十幾年時經過第一次的整修。那時候整修的部分是以浩然亭為中心點加上T字形路段,浩然亭的腹地往外拓寬了些並做成圓弧緩坡形,中間土石路和涼亭兩旁的小路鋪上了紅磚塊,涼亭主要路段在這一次整修中加寬了一倍的面積,路兩旁也新種上了兩排喬木,這一次的整修最可惜的就是浩然亭的部分改變。原本別具特色的磨石桌和石椅不見了,神祕石桌下的洞口被圍城六角形,蓋子用一個透明的塑膠片封住,涼亭的樓梯和外圍部分也做了改變,除了路面拓寬外,感覺對於清遠湖的周邊景觀並沒有很大的加分作用,不過修舊如舊的至少還是保留住了此地的原始風貌。 民國一百零一年清遠湖回歸縣府用地,烈嶼鄉公所也積極爭取經費改建周邊環境。大約就在七年前吧,清遠湖又進行了大面積的整修工程,靠近家裡附近的幾個小池塘被浚深大池塘所挖出的汙泥回填成平地,一下子陸地面積多出了好大部分。通往青岐港的另一條路也在這次整修中被拓寬了二倍多的面積,至此,汽、機車都可以由此路直接進入到濕地公園,到海邊的距離又更近更方便了。不過回填造地所多出來的平地路段很可惜的是到現在為止並未做進一步的處理,只剩雜草叢生和牽牛花藤蔓漫樹攀纏倒成了冬季候鳥鸕鶿的歇腳地,在傍晚時分造就了另一幅黃昏、夕陽、鸕鶿的另類美景。 前兩年吧,清遠湖又進行了一期的整修工程,這次,浩然亭四周圍的池塘整個被重新大整理,浚深池塘的黑泥土一樣是回填到池塘的四周圍,所以完工後的池塘面積變得更小了。所有通往涼亭的道路在中間部分都鋪上了紅磚塊,磚塊旁種上草皮並於兩旁植上樹木,並於涼亭兩側部分的路段建造了拱形橋別有一番古意盎然的感覺。浩然亭前方的兩個池塘左右部分用水泥灌出了階梯形狀的台階,前方用草皮鋪面後方則是用石頭圍成,後方原本的兩個池塘可能也是因為浚深回填的關係所以變成一個,池塘四周圍維持原本的泥土狀態沒有多做改變,只在池塘邊闢建了不甚好走的步道和植樹,這個池子的部分算是這次整修中破壞最少的。 去年整修完成後的浩然亭一帶看起來乾淨、清爽、舒適,來到這裡放眼望去一整個心情開闊明朗,也許就是因為有著如此美麗的風光水色所以銘傳大學於十月份第一次在小金門辦理了一個梯次的水域活動,地點就選擇在清遠湖,那一次我就是衝著整修過後的湖光水色特地揪伴前來感受屬於清遠湖的美。那一天下午湖面上波光粼粼、湖水盪漾著,在這樣一幅美景似的池畔上,我們體驗著生平第一次的立槳活動,自在的乘著風划著槳開心地繞著池邊轉圈圈。 你知道嗎?一個從小在這裡成長的人能夠挺起胸、開心地將家鄉的美景介紹給自己的好朋友是多麼驕傲的事呀。而我從報名活動後就一直有一個念頭,希望自己在活動當天能夠體驗一下在池水中像魚兒般優游自在游泳的感覺,所以在活動進行的最後一個節目我便自動加入而且也真如自己所願的躍入池水中,當嚐到第一口進入口中鹹鹹的池水;當一腳踩到池塘底部感受到那黏黏滑滑的爛泥土還有那有些刺腳的蚵殼時我的內心真的是感動到不能自己,那份深深的悸動是我從小到大和這片土地緊緊牽連在一起的感動,那個從小渴望親近湖水的美夢也終於實現了。 曾經,那個梳著兩條小辮子天真無邪的小女孩在清遠湖畔不知煩惱的開心玩耍著,慢慢的女孩兒長大了還是依然依戀著從小伴隨著長大的那片湖水那片天空。清遠湖好美,呆坐著聽風、看著清澈的湖水發呆、靜靜地賞著浩然亭的周邊美景看變化無窮的雲彩或是姿態各個不同的水鳥們展翅飛翔都可以讓你打發一整天的時間。 清遠湖真的好美,我知道,一旦你來了就會跟我一樣對這幅美景有著深深不可自拔的癡戀啊!
-
教育缺少了品格 書念再好也沒有用
天下雜誌652期,洪蘭教授在其專欄中一針見血明確地指出現今教育的失敗重點內容。在現今AI時代衝擊下,世界各國都在重視品格教育,德育已經取代了智育,成為教育的核心,因為品德在禮記中明確敘述著,它是人之本、政之根、國之基。一個孩子若僅能將書念得十分傑出,而漠視傳統忠孝仁義孝悌誠信等禮教,也就是說品德不修,道德淪喪,性情暴戾,缺乏倫理,這樣的教育水準會是個什麼低層級的教育水平。 洪蘭教授明確地指出,現今教育的課綱已沒有了公民與道德,生活與倫理,現今的孩子們缺乏公德心、同理心、自私自利,且目中無人,強詞奪理,蠻橫驕縱到了極致,生活教育水準下降到了極低點,不可否認,其實生活教育就是品格教育,孩子可以在課堂上大喇喇吃早餐、啃雞腿、吃漢堡、亂丟冰棒紙、穿短褲、夾腳拖來教室上課,無視老師在講台上講課,而大聲與鄰座交談,影響旁邊同學聽課,而這些脫序的行徑卻不以為意,更不知錯。當教育和生活規範脫節,品格出現重大落差瑕疵時,花再多錢作宣導都是徒勞無功的,因為品德教育必須從生活做起,沒有別的捷徑。 清道光年間,著名禁煙大臣林則徐在任兩廣總督時,其家訓中有十則「無益」格言:一、存心不善風水無益;二、父母不孝奉神無益;三、兄弟不和交友無益;四、行止不端讀書無益;五、作事乖張聰明無益;六、心高氣傲博學無益;七、為富不仁積聚無益;八、劫取人財佈施無益;九、不惜元氣服藥無益;十、淫逸驕奢仕途無益。 在十則無益格言中,其中「行止不端讀書無益」、「心高氣傲博學無益」、「作事乘張聰明無益」、「淫逸驕奢仕途無益」等四則無益格言,涉及品行、道德、心性、人格。試想在生活與為人處世中,行為不端正,舉止失措,亂無章節,讀再多書也是白念,承如老一輩在教訓不肖晚輩,書讀到後背去了,而一個心高氣傲、丕知卑、目中無人、不可一世的讀書人,即使他博覽群書,才高八斗,也徒枉然。另外一個行事離經叛道,違背倫常綱紀,標新立異,行事乖張的讀書人,即使是如何的聰穎機伶,才氣過人,也將是偏離正道,邪不勝正,終無長久。而那些阿諛奉承,鑽營取巧投機倒把的為官之人,不知為國為民,在位時只鑽營聚斂,欺壓百姓,驕奢淫逸,魚肉鄉里,為仕之途終無長久。 則公十則無益格言中有四則與洪蘭教授的論述觀點至理相通,為世人在品格理論上作了最佳的詮釋。 品德是立國的根本,也是為人處事的基礎,教育要學生惟一的東西就是品格,有了品格,其他的德行自然就會出現了。故古人教育孩子是先教他們應對進退,這種待人接物的禮貌其實就是品格,正所謂「童蒙養正」在啟蒙時就要先教「正知正見」,以後就不會偏差到那裏去,在家庭父母帶頭有品德,身教、言教,孩子自然會有品德,長大了自然根深蒂固,不會偏差。而學校教育的目的是使人超越動物本性,使人成為更好、更高尚的分子,受過良好教育的人應讓是通情達理,懂得人情世故,有正義感、有同理心,而不是自私自利,不辨是非,不顧社會角色期待,不顧對方的感受,那這樣的教育才真正是徹徹底底的失敗呢! 職是之故,在現今AI時代的衝擊下,全世界各國都在重視著品德人格教育時,苟我們仍然不重視品格教育,還在內部拔管內鬥空耗,並刪除了國之基;政之根;人之本的公民與道德,生活與倫理等課綱,讓我們的教育繼續惡化,我們擔心的是再不注重品格教育,台灣以後將無可用之才,而台灣在世界地圖上消失,也是指日可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