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布袋戲迷
有位認識十幾年的好朋友在臉書發文,提到他暫停好幾年後,最近又開始看布袋戲了,接著把當初怎麼接觸布袋戲,然後成為布袋戲迷的經過交代一次,還有背出幾句經典台詞與詩句,提到幾個經典人物與場景,讓我忍不住在底下回應他。 因為我也是個布袋戲迷,從小就守在野台戲底下,後來電視金光戲風靡,跟一群同學從小學就開始追劇,每個人都是標準的布袋戲迷。提到什麼場景或台詞,一下子就有人接著講,然後開始評論那段文戲或武戲的精彩之處,每人都是專家。 所以,在同儕之間,布袋戲成了一個重要的話題,就像兒時急忙回去看的卡通一樣,每一集都不能錯過,在那個我們沒有錢租錄影帶的時候,剛好電視有播,而且離最新的劇情沒有太遠,所以大家一窩蜂的看布袋戲,每次都期待下集到來。 上課時,若沒看昨日播出的人,總會傳紙條問昨天演到哪裡,有美術天份的同學會用畫的方式告知,有描述能力的人會將劇情濃縮成簡單好懂的文字,至於口條好的同學,總會說下課後他來說給大家聽,不過等他們說完了,覺得沒看真可惜。 記得有個家裡有錢的同學,時常吵著家中給他買布袋戲偶,有一天社團活動,還真的帶了幾尊布袋戲偶給我們開眼界,當我們看到電視裡的本尊就出現在面前,那種感動很難形容,就像多年後,我與同學到百貨公司參加布袋戲的活動,不少人因為看到本尊,紛紛感動的落淚,可能會有人覺得很奇怪,但置身現場才明白。 有趣的是,不管到何處,不管自己在哪個階段,總會遇到一些志同道合的布袋戲迷,不會讓人覺得曲高和寡,或是與眾不同,還是有人跟自己一樣熱愛布袋戲,甚至比自己還瘋狂,比自己還熱衷於參與布袋戲的大有人在,而那也成為我們之間熱絡的話題。時常有個展覽,或是布袋戲公司辦了活動,我們就一起去參加。 最近一位朋友才跟我分享,她蒐藏到最喜歡的兩尊戲偶,誇張的說她一輩子的夢想總算完成了一項。確實,那兩尊戲偶都是很不容易買到的,遍尋網路與熟識的朋友,她花了整整一年才找到,可以說是緣份,也是她的堅持。我曾經去參觀她家,有一間房間被她布置成專門拿來放布袋戲的空間,還有看布袋戲的地方。我跟另一位朋友去了,直呼是天堂,根本不想離開,從未見過這麼厲害的戲迷。 而我,沒有那麼厲害,也像朋友一樣休息了好一陣子沒看布袋戲,因為工作繁忙,也因為現在的劇情看得不太習慣。不過布袋戲總有種魅力,就是召喚老戲迷的能力,例如以前的角色又重出江湖,或是劇情寫得又精彩了起來,我們這群人就會一傳十,十傳百,重新回到布袋戲迷的崗位上,繼續當一個獨一無二的支持者。
-
爺爺,您是世上最珍貴的橋
在我出生後的第三天,古寧頭戰爭爆發了,自此,我的人生就遇上了各種大大小小的砲戰,如:617砲戰、93砲戰,823砲戰……等,在那槍林彈雨中的40年代,我還是個懵懂無知的小孩,實際年齡還不到十歲,卻眼睜睜見識到戰爭的冷酷與無情,親眼目睹那時阿兵哥們的辛勞:挖壕溝、電線溝、築碉堡,親自體會到全國軍民一心,分工合作的抗戰精神。 猶記幼時,沒有四通八達的便利交通,也沒有通火燈明的夜燈引路,只有水泥地沾滿一身的泥漿,每每要花費很久的時間才能到達目的地。但這坎坷崎嶇不平的道路動搖不了我堅強的意志,也澆滅不了我熱情。有一次,我跟爺爺要去拜訪姑媽時,半路上遇到了大電線溝,橫阻在我們的眼前,當時身材嬌小的我無力蹬跳過去,爺爺他老人家卻一躍而過,而我的淚水在那瞬間更是一灑而落,心想爺爺您怎會拋棄了我……過了不久,我看到爺爺在壕溝對面坐了下來,同時把他的腳緩緩伸向我這邊,要我沿著他腳上走過(因為他抱不動我,無法帶我一起跳過這壕溝,要我把他老人家的腳當橋,平安走過),經過一波三折,最後終於抵達了姑媽家。 每到夜深人靜時,我總會想起這段溫暖的回憶,即使現在已經天人永隔,我還是很想念爺爺您,更想對您說聲「謝謝」,在這崎嶇的路上,有您的腳橋,讓我的心橋可以堅固不摧,讓我得以渡過無數大小的壕溝,經歷一次又一次的考驗,爺爺,您是我世上最珍貴的橋!
-
【拾穗集】 熱鬧大街下棋最過癮!
小時候,家鄉貞節牌坊下的茶桌仔,常有人來泡茶下棋,下棋時,經常有一群人圍觀。或許,下棋者享受樂在其中的專注,觀棋者也有揣摩猜測下步棋如何下的樂趣。昔時,圖書館稱做社教館,位於目前金城鎮公所的位置。社教館每年舉辦象棋比賽;每到冠亞軍賽,觀棋者眾,館方特地豎立一張大棋盤擺著大棋子供觀眾觀戰。但再怎麼說,總比不上於熱鬧大街上畫個大棋盤,彼此廝殺一番,來得聳動及引人注目! 圖中瑞士首都伯恩(Bern),兩位對奕者從容不迫,完全無視於大街上往來人群的喧囂,專注於棋賽。伯恩雖為首都,但人口不多,約十萬餘人,為僅次於蘇黎世、日內瓦、巴塞爾和洛桑的第五大城。雖然如此,但其舊城區的時鐘塔、一座座高高豎立底座是噴泉的雕塑、有拱廊的雜貨街等,是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資產,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核定為世界遺產。離鐘樓不遠處,愛因斯坦故居坐落於此,愛因斯坦為德國人。他的故居,現一樓改建成咖啡廳,二樓為愛因斯坦博物館。
-
冬月初一 劍潭古寺
心裡一直掛念著要去劍潭古寺看師父,卻從2019年初一延再延,每次從金門飛台北總是來去匆匆無法久留。我與師父的相識在2008年師父回金門,師父曾是金門寺院的住持,那年師父來到水調歌頭掛單,初見師父就深深喜歡上她,與師父談話常常會忘記要有所約束,因為師父是如此的開朗與親切。 有一年中秋節因為颱風旅客取消訂房,夜裡颱風已遠離,我與師父坐在古厝的廊道賞著月光,明亮清朗的月光從空中直照著院子,寂靜而充滿法喜,師父說著甚麼我已經忘記,但我永遠不會忘記當下的心中充滿著感恩與欣喜的心情,我跟師父說好像要悟出一些事了,師父說還早呢,雖然我終究沒悟出佛理,但那一刻的寧靜與月光一直在我心深處,那種欣喜就是師父常說的當下,不會再有相同的第二月夜的月光了,時光仿佛一直停留在那月光的院子,不曾遠離。 2016年母親百日的初春,我心情一直無法平復,剛好師父來掛單,我見到師父眼淚潸然而下,抱著師父忘了禮儀,師父拍拍我的背安慰著,隔一會兒師父說我來幫妳母親唸金剛經,我們從水頭民宿回到南門家中的客廳,對著母親生前囑咐我要買一尊木頭觀音的觀音像前誦金剛經,原來母親生前似曾知曉了師父會前來誦經嗎?而事先囑咐我家中要供奉一尊木頭觀音,事情巧合得讓我動容,師父要我坐在她旁邊椅子上跟著誦金剛經,我感動得想終於能為媽媽做些甚麼,當師父開始誦金剛經時聲音如宏鐘,我坐在她旁邊仿佛地震一般,全身被震得分不清置身何地何時,耳朵也快要受不住,但心想著要撐下去,為了媽媽,快速的跟著誦唸金剛經,一方面還要注意別讓自己的心飄揚分神,此刻只覺得仿若夢中,內心清楚卻又覺得很不真實,一時之間覺得金剛經好長啊,我的身心快要受不住了,真怕自己會暈倒,師父已經不是平日談笑自若的師父,像換了一個人有著佛光的光環,我第一次覺得這是有修行的光量,現場就師父與一起來金門的兩位師父伴隨法器一起誦唸,怎麼像是千軍萬馬浩瀚,媽媽有何等的因緣能得此誦唸,我終於明白修行無關乎識與不識字,母親平日不惡口,為人善良,臨終前有一段時間已經在做準備,只是我魯鈍沒有察覺時日已靠近,還以為媽媽過一陣子會轉好,而師父又是如何的慈悲,讓母親得此殊勝功德。 2019年初獲知師父於劍潭古寺恭認住持,內心一直想來拜訪師父,因緣不夠遲遲未能成行,這一次因為姊夫的辭世前來台北,又想到拜訪師父,又不敢打擾,只抱著隨順因緣造訪,沒想到一到山門,遠遠聽到誦唸聲,一看手機才發現是冬月初一,內心無比欣喜,靜靜進入大殿,跟著大家禮佛,一看佛前主持的不就是師父嗎? 靜靜待著等師父轉身,漸漸走近,遂鼓起勇氣欣喜的揮揮手打招呼,師父點頭回應繼續往前走,剛好整個誦經結束,師父開示時間到,師父跟信眾說今天殊勝因緣我想跟大家分享一個小故事。 以前韓國有一間破舊的廟,住持因為沒有經費無法如願為寺院修繕,有一夜夢見菩薩指示,明日清晨走出寺院第一位碰見的人,你便跟他化緣,一定要跟他化緣,他將會幫助你修寺院,而且是很大的幫助,住持醒來很是欣喜,便出發前去,沒想到第一位碰見的是大宅院中走出來的長工,而不是員外,住持有點失望,但又記得夢中叮嚀的第一位一定要化緣,只能硬著頭皮開口將修廟的事說明白並期望施主捐獻,本以為盡力就好,沒想到長工將身上所有這些年工作遭資遣的錢全數捐出,師父很訝異又很欣喜的問,你全部都捐給我那你日後該何去何從呢?長工說沒有關係再看著辦吧,師父當下慈悲就說那你來廟裡住吧,再慢慢想辦法,沒想到長工一住進寺廟後,身體一直生起病來,非但沒好轉還愈來愈嚴重,愈來愈昏沉,外面傳言四起,一說捐款修廟反而招致不幸,住持壓力很大,沒想到有一天長工昏昏沉沉逕至跌進水坑裡過世了,這下外面傳的更難聽了,住持也開始疑惑起來,心想菩薩是不是弄錯了,要我修廟化緣卻又不幫我,心理壓力愈來愈大,有一天竟然對佛菩薩像發怒,順手拿起身邊一把柴刀丟向佛像,沒想到不偏不倚正中兩眼眉心,這下住持心慌了、悔恨了,用盡所有力氣想把刀拔出來,無奈如何用力都拔不出來,最後只能關起廟門行腳天下懺悔去了。 時光匆匆一晃二十年,住持回到了仍然破舊的寺院,忽聽得村中有人中了進士想要禮拜佛寺還願,住持心想這村里只有這破舊的寺廟,就算不願意也無法拒絕了,當年輕人進廟門禮佛的霎那,住持與年輕進士同在一個空間的時候,那把柴刀卻在此刻自行掉落。 師父說當施者與受者同在一個空間,同時再次相遇的時候,所有的因緣俱足了而顯現了,布施並不一定在今世很快會有結果,長工的布施看似招來惡果,但二十年後功成名就,住持看似悔恨菩薩的沒有幫助,行腳了二十年,卻見到了這神奇的一刻,誰說布施沒有用呢。 開示結束後師父留我吃齋飯,與各師兄姊們一起吃飯非常的香非常的好吃,用飯畢收拾後謝過師父,因為不想打擾太久,想說今天師父一定很忙有這麼多的善眾在場又是初一,問候過師父便告辭出來,古寺正堂禮拜過觀音,便出寺院探訪旁邊的原古寺拆除的舊件,來到一處有著楓樹的小公園,楓樹顏色多變有黃紅間陳的艷麗,走進楓樹間撿拾微風吹落的楓葉,有三葉五葉,這微風的午後令人身心安頓,耳邊響起師父今天的開示小故事,心裡頭一直覺得這故事很有啟發性,無論妳怎麼想都對,無論妳置入不同的時空與事件也都會有所領悟。 回到金門,回到古厝,法喜充滿,一直很想為文,心裡頭卻因為雜事一天過一天,而有趣的是師父的小故事卻是每天有不同的見解,住持與長工,住持與進士,施者與受者,當他們相遇的當下,事情改變了,我與師父,當我們再次相遇的時候,不是一間破舊的古寺而是一間修繕過的古蹟寺院,我還記得正殿抬頭一見的藻井,主持頌經的住持師父,金身的佛與菩薩,這一切是初見還是再見啊,師父的故事怎麼想都對,怎麼對應也都對,真是發人深省,這一切的緣分怎麼這樣的如沐春風,深藏在我心呢,劍潭古寺與師父與我,如這深秋的楓樹,在陽光裡漂亮得層層疊疊,那光影令人不忍離去,這緣分就這般的深植我心。
-
孤芳待宵花
託手機爺透過YouTube貴人 邀請到幾位音樂家 連番唱奏那首美妙的歌曲── 〈一朵小花〉 為咱倆黃昏的相遇 頌揚 不在枝頭綻放 不在三月飄香 更不在屬於妳的夏日 鬥豔 爭芳 這乾寒的大地上 草木都懶得生長 妳卻熱情搖曳 婀娜招展 哦!我是不會忍心將妳摘下的 朔風尚解意 憐妳!留妳! 等待今夜 邂逅妳一生之所愛── 寂冷的月光 啊!一輩子的情緣 (稿費轉贈金門大同之家)
-
桃園陸軍專科學校體育學術研討會的趣談
一早搭高鐵前往桃園參加陸軍專科學校主辦的體育學術研討會,這是陸專成立體育科一年多以來首場舉辦的體育學術研討會,意義自是不凡。 到了會場,會議尚未開始,校長石將軍正在貴賓室和與會來賓閒談。當我進門,先看到門兩側坐著徐棟英老師和彭文立上校,他們都是政戰體育系的高材生,也是我認識多年的國軍體育夥伴。 石將軍介紹我與來賓認識,在座陸官55期的備役上校陳慧興見面就對我比手畫腳,且連聲殺殺,原來他對我的印象就是刺槍術。陳上校,特戰出身,更是高空排跳傘好手,後來外派駐印度武官,如今跟隨心道法師以弘法造福人群及推展世界和平。 牟鍾福教授笑容可掬,一見面就說「久仰!」我一直以為我們曾經見過面呢,因為以前老同事阿望提及牟老師,說他在步校受預官訓,那時我們在當教官,彼此應該認識。牟老師還說,不只阿望跟他提起過我,原來,牟老師在體大任教,國軍體育幹部在職進修受業於他的門生不少,他們想必也曾在他座前對我有所「指點」? 姚承義教授對我的第一句話是:「拜讀你的大作,寫得很好!」姚老師講的「大作」其實指的是會議手冊裡附錄的拙文。此次應邀忝居末席,既感榮幸又不敢只做壁上觀,所以針對大會圓桌座談的子題略輸淺見,沒想到竟被納入手冊之中。姚老師在主持專題演講時曾奉政戰學校體育耆宿金老師、邱仕友老師為師長,如此說來,我們也是早結了因緣。 與石校長結緣是在六軍團,那時候軍團指揮官徐衍璞中將先邀我去月會中經驗分享與座談;後來又成立前鋒刺槍隊,邀我擔任授課老師,前後開辦兩期,每期都有期末成果驗收與成果發表,甚至還以刺槍術綜合演練做為重大任務與節慶的操演項目。石將軍時任269旅長,旅上不少幹部入列受訓且擔綱操演,我們也因此有了幾次見面機緣。主持校務之後,我也曾聽聞石將軍有意邀我去經驗分享,此次前來,將軍當面還特別交代科主任慶帆預做規劃呢。 擔任第一場專題演講的林嘉志教授,來自東華大學─現在算是我的母校-自然增添幾分親切。他在演講中提及曾在澎湖當過野戰醫官,一時興起,問他何時?約在民國八十二、三年,那時我已經從澎防部調回步校了,否則我們結緣會更早更深。姚承義教授介紹林嘉志教授,說他一身囊括47張國際證照,足堪申請金氏紀錄了;又說他既實驗又發明更是個實踐者,真是體育界俊彥也。 擔任第二場主講的是何立安博士,他是名聞遐邇「怪獸肌力及體能訓練中心」的創辦人執行長。聽主持人牟鍾福教授介紹,再聽他自述,才知道何博士畢業於台中一中、台大政治系,後來轉入文化大學研讀體育運動,再出國攻讀肌力及體能碩士與運動心理學博士,回國後曾在大學任教,後來辭職自行創辦怪獸公司,人稱「棄政從武」,其實不然。何博士自陳,從小好武習武,一路「打」到大,所以他有兩類互不相識的朋友,一類是從資優班直升上來的讀書人,一類是街頭武壇擂臺打殺的好漢。如此看來,應說他是允文允武文武兼備的豪傑才對。 兩場專題演講,時間雖然不長但所講內容精闢,對體育運動尤其是體能訓練的觀念與方法都有很獨到的見解,相信對參與的人都有醍醐灌頂的啟發作用。 圓桌座談結束前,姚承義教授特別拉回「教育」的立場談體育運動,他特別提醒大家:運動不只是比快、比高、比強,參與訓練的過程,還有紓壓與抗壓的高附加價值,這也正是軍隊與軍人面對艱鉅任務、嚴酷挑戰最需要的心理素質。誠哉斯言! 這場體育的饗宴,就在代表石校長致謝詞的教學部主任彭教授「時間雖短,收穫滿滿」,言簡意賅的總結下,為大會畫下精彩圓滿句點。
-
重賞激勵女兒上進
女孩子是賠錢貨,因為傳統觀念女兒只是暫時幫人養,嫁人就是別人家的了!也有此一說女兒是爸爸上輩子情人,爸爸連弄二瓦就停止「增產報國」,所以我家一口氣出了兩個賠錢貨,而我和妹妹跟爸爸關係倒比較像「歡喜冤家」,常酸他上輩子必然劈腿才生二千金,沒大沒小開玩笑似也不以為忤。 日前拜讀──「拿錢當獎勵逼孩子作弊」文章。我家老爸就此秉持重賞之下有勇夫信念,藉高額獎金鼓舞姊妹倆用功讀書,出手闊綽大方,獎賞從不手軟。在校期間獎狀分級給獎金,校級一千、鄉鎮機關二千、縣政府三千、中央四千、總統獎五千,其他品行等非關學業成績者給五百意思意思,憑獎狀領獎金「一手交錢一手交貨」,且附帶條件獎狀所有權歸他〈暫管〉。 升學考試獎金尤其誘人,升高中─考取北一女賞百萬最高獎;台中女中三十萬;彰女十萬,我基測與彰女擦身而過,只得到五千元紅包安慰獎,老爸戲稱之為「特獎上下附獎」。升大學比照辦理─上台大一百萬;清、交、政大及成大三十萬;二流國立十萬;三流國立五萬;私立「前段班」也給五千聊勝於無,我靠著文科強,參加指考僥倖錄取成大。 人逢喜事精神爽,獎懲講求時效有感,老爸二話不說將他定存戶頭解約,存款人改我名下,重諾守信,「令出必行」絕不唬騙子女,獎勵的事說一不二,他說考上好學校將來回饋受益者還是我們自己,父母頂多沾點光,也曉得這不是挺正確作法,但重賞逼女兒上進,無非基於天下父母心「望女成鳳」罷了!
-
你在那裡……
親愛的 他們說你在小七等我 我慌慌張張趕去小七找你 他們說 你不在小七 去全家 我趕忙去全家找 他們又告訴我 你不在全家了 親愛的 我白天找 晚上也找 乾脆上網全天候找 依然不見你蹤影 親愛的 你到底在那兒
-
在家過年
過年的假期已經接近尾聲了,有些不捨有些難過,好像美好的時光總是過得匆匆,雖然今年的年節有武漢肺炎來擾亂,但生活在金門的我們,因為沒有任何疫情,日子倒是過的悠哉悠哉。只需出門時帶個口罩稍作防護即可,並沒有像有些有疫情的地方得繃緊神經。 本來老公與孩子們規劃趁著這個年節到對岸廈門玩個三天兩夜,我還事先向公司多請了兩天假,讓假期延長至十一天,怎知人算不如天算,過了除夕夜武漢疫情急轉直下,開始實施封城,所有人心開始緊張心情開始浮動,手機上刷的頻幕,電視節目裡出現的新聞報導都與武漢肺炎有關,「有確診病例幾人?」「疑似病例幾人?」「死亡人數幾人?」搞得我心神不寧神經緊繃。 心想哪兒也去不了,就待在家裡看書寫字,順便睡到自然醒,醒人餓了再打開冰箱料理美食餵飽全家五臟廟,日子過得倒是十分愜意充實。反而沒像以前過年得應景似的奔向各處景點,趕集似的到親戚朋友家拜年噓寒問暖。全部時間皆可自己掌控,多了更多時間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更把自己想寫的小說多推進了一些。 老子曰:「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禍者,這是一般人所忌怕的,可是在這禍中未必不是福之將至;而所謂福者,這又是一般人所喜好的,可是亦未必不是禍之將臨。像這種得失禍福之循環,誰又能知其究竟呢?故未蓋棺,實不能就此論定。若沒有這次的武漢肺炎,那麼不愛出遠門的我,可能也得配合隨著全家登船出遊,擠在酒店裡睡著怎麼樣也睡不著的床,再不斷到各處景點拍照留念,可能不斷吃著外頭油膩膩的食物,體重上升而懊惱,也可能因外食不乾淨的食物,敏感而弱腸胃的我正在鬧肚子疼。 此次春節因武漢疫情的緊張情勢,反倒是我可以自在的待在家裡,不會被冠上不合群不一起出門玩的名號,對我來說這場肺炎,不是災難反倒是福星,讓我多了一個哪兒也不用去的舒適年假。
-
軍人的時間觀念
從入伍教育開始,「時間」成為一種珍貴的資源。 部隊裡所有行動都限時完成,每員新兵都納入部隊掌握。不同於外面世界,在軍中打手機、投飲料、去便利商店,不是想去就去,而是由班長管制,成為一種表現良好才有的「福利」。盥洗、上廁所的時間也不夠用,一早起床要趕快摺棉被,跟其他弟兄搶著用水龍頭刷牙洗臉,一個人的自由時間被壓縮到最少。 這種緊張焦慮的生活作息,導致的結果往往是便秘,因為能上廁所的時間非常少,能上廁所的時候要排隊等待,有便意的時候又沒空上廁所,或者時間很短,緊張到大不出來。便秘是新兵常見的普遍現象,所以入營幾天後,班長就會問:「有沒有人還沒有大便?可以跟班長拿軟便劑。」 便秘會隨著新兵逐漸適應部隊作息而好轉,但每天盥洗、上廁所、洗澡的時間總是不夠用,完全由班長管制,例如晚餐後全連集合在中山室,班長分批放新兵洗澡,但會限定時間,所以浴室外總是大排長龍,大家洗澡洗得很匆忙。 在軍中,自己的時間永遠不夠用,原因很簡單,軍隊的邏輯是團體行動,個人比重降至最小,幾乎所有的時間都要融入團體,最明顯的特徵是每天照三餐不斷的集合與點名,確保每員士兵納入部隊掌握。 為了確保團體行動的完整性,準時是軍人的基本觀念,而在團體行動的環境下,當兵的收穫之一,就是學會珍惜時間、善用時間。 下部隊也是如此,而我的連長便是時間觀念的忠實執行者。下基地期間,在湖口臺地的訓練與測驗十分忙碌,永遠有做不完的事。令人緊張的是,營長有時會突然下令,在指定的時間與地點,集合全營排級以上幹部開會。 有一天接近傍晚時分,我們全連在湖口臺地收操,正準備返回營區,臨時接到營長集合幹部開會的緊急命令。連長接到命令像是接到聖旨,第一時間要值星官把部隊整頓好,全連戰車高速行駛返回營區,然而帶頭的戰車一度走錯方向,在湖口臺地迷路,連長發現後,透過通信頭盔對幹部氣得大罵,趕緊把車隊掉頭,並通知留守營區的資深士官趕到車場待命。 時間一分一秒流逝,離營長指定的時間越來越近,我想來不及了,但我的連長可沒有放棄,一路指揮戰車加速趕回營區。回到車場後,連長把戰車跟部隊交給待命的資深士官,催促幹部去跟營長開會,進入營會議室後,沒想到只有我們連的幹部準時到達,其他連都姍姍來遲,營長臉色鐵青。這是我們連長的時間觀念,即使遇到困難,也要盡全力在時限內完成任務。 確保在指定時間完成任務不遲到,這只是最基本的要求,比較保險的作法是時間不能算得剛剛好,凡事必須預留緩衝時間,軍中用語稱為「提取前置量」。舉例來說,「晚上七點半收假完畢」,不是七點半才回到連上,而是七點半要完成換裝,全連集合完畢,確認有無弟兄逾假未歸。換言之,全連弟兄們大約六點到七點之間,就要陸續返回連上準備換裝。 幹部需要更早回到連上。我當排長的時候,通常六點前就回到連上,如果隔週有重大工作,我甚至提早到四、五點,便趕回連上預作準備。有次連上安全士官看到我回來,還驚訝道:「排長這麼早就回來?」我苦笑不已。為何要「提取前置量」?原因很簡單,遲到等於任務失敗,而「不遲到」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提早一點時間以確保任務完成。 除了「提取前置量」,另一個時間管理的小訣竅在「成功筆記本」。為了管理長官交付的各種任務,我會隨身攜帶「成功筆記本」,這是國軍常用的一種小記事本,深褐色的魚鱗狀外皮,只有掌心大小,放在胸口的口袋很方便。只要是長官交待給我的事情,我就趕快寫在「成功筆記本」避免忘記,再整理成條列清單,完成一條就劃掉一條。 另一方面,我在軍中突然想到什麼休假想做的事,我也會隨手寫在「成功筆記本」。到了休假當天搭車返家途中,我會拿出筆記本仔細思考,這次休假有什麼想做的事,可能是玩樂出遊,也可能是想讀的書、想見的朋友,如果時間不夠,就以事情的重要性做出選擇。 我在軍中培養出「隨時整理待辦事項清單」的習慣,再擬定待辦事項的優先性,後來發覺這種習慣有很大的好處,一是不會忘記要做的事,二是有助於在期限內完成事情。 關於軍中的時間管理,以上只是初級方法,而《杜拉克談高效能的5個習慣》是一部經典好書,能給我們有益的啟發: 第一、「高效率」只是「快」,而「高效能」是「又快又好」,意即不只「時間要快」,而且做完事情的「品質與效果要好」,這才是我們追求的目標。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指出,有助於高效能的五個習慣是「了解你的時間」、「自問可以有什麼貢獻?」、「善用人之所長」、「先做最重要的事」、「做有效的決策」。 第二、我們不能瞎忙、窮忙,因為時間有限,必須做出選擇,優先從事重要的事,也就是能滿足自己或組織的需求,並且創造成果的事。無論在軍隊或出社會,杜拉克在這本書提出的重要觀念,值得細細體會,在心中發酵。 對於基層軍人來說,我們所能掌握的主動條件太少,「先做最重要的事」恐怕是其中的首要關鍵,要隨時想:「部隊現在的主要任務是什麼?長官交付給自己的主要任務是什麼?」 這是許多事情迎面而來時,作為輕重緩急的選擇標準,必要時勇於放下不重要的事,而不是傻傻地埋頭苦幹,不只累死自己,說不定在期限還完成不了長官交付的重要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