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枕邊細語】期盼下班回家看到滿桌熱菜
正如伯父刺耳的酸溜溜誇語:「妳狗運好喔!公家頭路坐享旁人介紹其成,又因此找到好婆家。」 慶幸高中畢業前夕就被「預訂」到地檢處上班,不用為升學或就業操心,還能跟同學炫耀一番。那以黨領政年代,少人閱看的某黨報,在公家機關卻比其他熱門報系吃香,仰靠姑丈係該報資深記者,責任駐區又適在法院所在地,採訪近水樓台請託之便,舊時代技工任用權握機關首長手裡,當時稱「首席」的對人事安插買帳應允。 一路從臨時雇員改正式工友到駕駛,雖升雇員排序第一,但因多方關說致遭擠掉,即將「司機」退休難免些許抱憾,倒還甘之如飴心懷感激的,安定享公務員福利,最主要是能進出司法單位「名聲好」,記得媒婆安排相親,另一半亦是「相中」我這一點「優勢」,他在一牆之隔看守所服務,勉強號稱夫唱婦隨。 外子工作性質特殊,屬輪班隔日制,白天悠閒在家,固定家事按時做,偏偏有怪癖,愛拖地不愛打掃、愛晾曬不愛洗衣、愛洗碗不愛煮菜,總是我前他後,跟生孩子一樣,「另一半動作」需要我這另一半攜手完成,沒一項他願一貫作業獨力完工。 大清早上市場買菜,上班疲累,下班還要趕著回家侍候一位「老爺」暨兩位「少奶奶」,同為上班族,頗為自己不平叫屈,為什麼女人必須職場與家務兩頭忙,我的男人容易喊餓,卻寧看電視翹二郎腿等吃飯,不欲分擔炒菜此勞!曾多次明說+暗示,不管炎暑寒冬,皆期待能下班坐下就可「吃現成的」,回家看到滿桌熱食是老婆卑微渴望,老公仍堅持好男不近炊事,掰「君子遠庖廚」爛理由推托,莫非夫妻就該女方包辦「煮」婦差事?「君」不見現代煮夫也不少乎!
-
【馬來西亞僑鄉研究雜記】 麻六甲與金僑的相遇
身為金門新住民及金大新老師,多從媒體書籍久聞金僑在東南亞各國有卓越的發展,也由在地朋友口傳前人到馬來西亞、汶萊與印尼的事蹟,無法親身經驗,總覺得隔層紗,去年有研究機會,帶著敬畏與好奇的心在10月踏上往馬來西亞探訪金僑的旅程,第一站到馬來西亞麻六甲遇見吳友鏗先生與家庭。 麻六甲:金僑集散地、金門文化發揚地 與吳先生的相遇是經過金大校長陳建民的支持與學務長呂立鑫的引薦,9月開始籌備這次探訪的旅程。吳友鏗先生是吳心泉家族第四代,幾次的通訊與聯繫讓我感覺他是一個「能人,可以講述金僑在馬來西亞麻六甲的故事,多少起起伏伏、多少浮載浮沉,他還珍藏許多還沒見光的史料,增加我前往的動力,他知無不言、言而不盡的態度,寬慰我的擔心與焦慮。 啟程前,蒐集近兩年在金門日報僑社與金門往來的報導,猛K了一番,背了好多人名、地名,記了很多筆記與重點,與吳先生一起規劃三天的內容……,飛機一落地,轉搭巴士、坐了印度人開的計程車到下榻的酒店,看見高大壯碩的吳友鏗先生,他開車載著我認識他的家人:吳太太、還有吳公子(吳銘豪),四人吃著當地才有的雞球飯與豆芽菜,喝著薏仁水,開始講述金僑的苦力街、峰山宮……,在非常現代的環境中穿梭到金僑的遷移史。 隔天早上,吳先生家庭載我到苦力街附近的早餐店,每人一份早餐,兩個半熟的蛋加上夾著醬的土司麵包,他說這是來這做苦力每天吃的東西,這家店歷史悠久,隨著華人遷出以及古街再造,也只剩這一家了,對於古老故事和記憶相當有興趣的我,覺得心疼,能夠貫穿歷史與現在的就是這個早餐店,還有尚在人間的前輩。飯後,他帶著我在峰山宮附近走一遭,解說以前金門人在哪落地、在哪等工、在哪作工、在哪吃喝睡覺……,以及他們家庭如何協助遠來鄉親落腳安頓,眼前浮現數百人衣衫簡樸、做勞力的景象,事後翻閱資料,苦力工在那時被看做外勞,受到相當的剝削,透過這些不怕死不畏苦的前輩,成為一種英雄形象,改變在金門家鄉的生活。 女性金僑:傳遞文化、家鄉味功不可沒 麻六甲平日很熱,不敵烈日,吳先生帶我去他辦公室,他的辦公室在金泉發洋樓後,金泉發洋樓是吳心泉先生為其長子結婚所建的洋樓,外型以烏龜為造型象徵長壽,相當特別,現在還保留著婦女作飯的大灶,吳友鏗先生在現場模擬當時他們一家生活的情景,這個洋樓凝聚吳家每一代,吳家婦女綁粽、蒸年糕……,將金門傳統手藝在異鄉傳遞,暖了一家思鄉的心,女性一直是文化傳承者,呵護每一個人的味與胃。當天,他分享許多金門人在馬來西亞的故事,尤其馬來西亞政策對華人產生的壓力,海外金門人這代經驗到更多的壓力與挑戰,維持、轉型與發展在這個世代成為一個重心。聊完馬來西亞社會變遷以及他的故事後,借給我一本「吳心泉家族史」,當晚這成為我的功課,看完並準備對他發問。 第二天早上,吳太太載我到傳統市場,一起準備研究要用的糕點,這也是友鏗先生想的點子,讓參與我研究的女性吃著閩南傳統糕點,在金泉發洋樓內說她們的故事。女性走到市場,馬上變成活靈活現物色與挑選,市場內有福建人製作的糕點、菜餚,市場也是與人相遇的好地方,在哪,一位婦女看著我,問我從哪裡來,我說我從金門,她驚訝的說她也是從金門來,因為「金門」馬上拉進我們的距離,她邀請我到她家,參與我的訪談,在我前往巴生的早上,她熱情邀請我、吳先生家吃港式早餐,一個意外所產生的機緣,在時間壓縮下,格外珍惜與寶貴。 參與研究的女性由家人開車前來金泉發洋樓,很難想像她們穿著金門服飾,比現在金門女性還有金門味。在異鄉的人們藉由衣服與食物保留家鄉連結,令我相當感動,我父親從大陸隨軍隊到台灣,生長在宜蘭的我,對家鄉的印象是宜蘭眷村,充滿戰味和外省味,家鄉是甚麼,我一直沒有深刻的經驗,看到研究參與者盛裝打扮,尤其她們口說金門話,在麻六甲過著金門般的生活,深深地與金門連結,打動著我,金門女性早年的遷移多半是跟隨爸爸、先生或親友到海外,在以男性為主的生活圈,撐起家中一片天相當不易。金門女性在麻六甲自幼學習做糕、做飯,學習拜拜,遵循金門男女有別的習慣,默默支持家庭,透過訪談,更能體會她們諸多的辛苦與不易。 家族發展:傳承與倫理 看完吳心泉家族史,將準備好的問題一一問吳先生,他花數年的時間整理家族史,家系圖重新畫過,也將家族事業重新盤點與重新布局,如他所言,傳承與倫理相當重要,金門家族如何在海外代代相傳,走向凝聚與聯繫,而非成為散沙,需要上代有傳承、後代知倫理,才可將金門文化與價值傳下去,因此,他相當重視銘豪在這塊地培養,透過尋根、處理金門大地房產的經驗,讓銘豪不僅學習傳接事業,也傳承金門特有的價值與文化,銘豪說,每年他回金門一兩次,他希望吳家有第五代、第六代……。 金門早年地理貧瘠,男人出洋打拼,數十年下來,在海外累積相當富饒的金門文化與網絡,落番是早期的記憶與印象,隨著科技與交通打造跨界、流動的便利下,海外金門家族仍不斷的異鄉的奮鬥,面臨新的挑戰與機會,需要你我集體關注與合作,才能代代相傳金門人在海外的故事。
-
新潮與美德
如眾所周知,宇宙間冥冥之中,有一定的定律在遵行;例如:星球運轉有軌道;國家有法律;社會有秩序;軍中有紀律;家庭有倫理;照理說應該循規蹈矩,有條不紊;然而,所謂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也才會有什麼彗星撞地球的影片!尤其,人類具有七情六慾,有時候理智思考日趨狹窄,感情用事與時俱增,表現在生活上,往往會有一些失常的現象發生,導致引起爭執衝突;但是,究竟誰是誰非,見仁見智莫衷一是,由於涉及到前衛思潮與傳統美德,因此,也就形成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雙方各執一詞的情況,讓人無所適從?!以下是我在現實生活中所目睹的一些現象…… 其一、有天晚上,我在一家便當販賣店排隊買便當時,看到排在我前面的一位年輕女子,和在旁邊一個剛從店員手中,接取便當的老阿伯發生爭執,他們之間的對話是這樣的: 年輕女子:「大哥你怎麼不排隊?」 被稱大哥的老阿伯(年紀看起來約近八十歲)回應:「我是先前打電話來訂的!」 年輕女子:「我也是打電話來的!」語氣有點不高興。 老阿伯:「我是熟客,店員認得我是打電話來訂的,自動先拿給我!」 年輕女子顯然不服氣:「當我是空氣嗎?」 老阿伯:「那是妳自己說的!」 年輕女子:「年紀那麼大都不懂禮貌!」 老阿伯:「枉費你年紀輕輕,不懂禮讓!」 年輕女子:「沒水準!」 老阿伯:「沒教養!」 年輕女子邊從店員手上取過便當,一邊自言自語邊走向店門口:「不知道要遵守秩序!」 老阿伯邊走出大門,一邊回頭咕嚕著:「孤陋寡聞,不知道捷運車上設有博愛座禮讓老弱婦孺,醫院掛號處設有博愛窗口老人優先!」 顯而易見,從兩位的談話中,可以看出兩個人都是從個人主觀意識為出發點,並且一個具有強烈的前衛思潮觀念,一個具有濃厚的傳統美德觀念;因此,才會出現具有強烈的前衛思潮者的咄咄逼人;具有濃厚的傳統美德者的不甘示弱的場面。 其二、某天早上,我去全聯超商購物,買好後站在一對年輕夫妻的後面排隊等候結帳時,看到眼前發生這個場景。 一個老阿伯從外面走進來,一手拿著發票,一手拿著兩包曼特寧咖啡包迫不及待交給店員:「太太說我買錯了,要改換藍山咖啡包!」 店員一面手指著隊伍,一面嘟嘟嘴告訴老阿伯說:「請排隊!」 只見那對年輕夫妻異口同聲說:「沒關係讓長輩先來!」 這情景,看在我眼裡,竟然勾起我似曾相識的美好記憶,覺得備感溫馨! 其三、某天近中午時,我去一處公家機關洽公。看到一位老先生理髮前,想要先上一下廁所小解,剛好旁邊有一間廁所,便習慣成自然地往前走了過去。 忽然聽到後面有人叫他:「先生你要做什麼?」 老先生隨口回答:「上廁所!」 那人指向數十公尺外的房子:「請到那邊的公共廁所!這裡已改為警察宿舍專用廁所!」 老先生用徵詢的語氣問道:「我以前都常就近在這裡使用,可以借用一下嗎?」 「不行,既然有公共廁所,就請到公共廁所!」那人理直氣壯,斬釘截鐵地說。 回顧以往尊師重道,敬老尊賢觀念根深蒂固;前瞻當今之世,前衛思潮觀念方興未艾,傳統美德觀念日漸式微;老人如果心態不能配合調適,拘泥於自己年事已高體力衰退,恐怕很難在這個思想觀念,日新月異的社會上立足,處境勢必顯得頗為尷尬?
-
金酒頌
金酒之淬鍊篇 滄海浩浩水流淌,浯島渺渺雲飄蕩。 浪濤滾滾九龍江,瓊漿郁郁白酒廠。 金穗纍纍麥子橙,穀稈穰穰高粱紅。 烽火焰焰花崗岩,岩水淙淙寶月泉。 金酒之風華篇 霧煙裊裊蒸鍋炊,玉液盈盈紅顏醉。 酒肆攘攘詩人吟,涼亭熙熙墨客飲。 商賈紛紛朝晨至,旅人匆匆昏暮止。 甕罈沉沉地窖藏,美酒濃濃世間香。 金酒之園林篇 草地菁菁黃童鬧,林木蔥蔥鳩雀噪。 板橋彎彎騷客遊,曲水涓涓羽觴流。 落日緩緩斜陽照,槿花彤彤晚霞繞。 遠山寂寂月滿樓,我心悠悠水東流。 【導讀】 金酒之淬鍊篇 浩瀚的滄海水無窮無盡的流淌著,渺小的金門島天空飄著白雲,空氣非常清新。 福建省九龍江出海口浪濤滾滾,彼岸則是響譽中外釀造白酒的金門酒廠。(「金門酒廠」的前身為「九龍江酒廠」) 製造金門高粱酒的高粱成熟期則滿山火紅,製作麴粉的小麥收割時是萬頃金黃。 戰火淬鍊下的花崗岩淙淙岩水湧出,它是金門酒廠製造高粱酒的寶月神泉。 金酒之風華篇 蒸酒鍋煙霧裊裊,蒸餾出的白酒讓美人都醉倒了。 酒坊及涼亭裡人來人往的詩人、墨客賦詩飲酒,一片熱鬧氣氛。 商人早晨紛紛來酒廠購買酒品,旅客直到黃昏時才匆匆離去,生意十分興隆。 沉重的甕罈酒貯藏在地窖內,濃濃的美酒香氣飄散整個世間。 金酒之園林篇 金酒公園內孩童在繁密的草地上嬉鬧,斑鳩和麻雀則在茂盛的樹木中鳴噪。 曲水流觴公園彎彎的木板橋上文人雅士將酒杯放在溪水中隨波逐流,酒杯停下來就飲酒。 太陽慢慢下山了斜陽照耀大地,紅彤彤的扶桑花映繞著晚霞,大地燦爛奪目。 遠山一片寂靜月光照亮西邊的高樓,而我滿懷的愁緒但願能隨著潮水向東流逝。 ▓飲酒警語:未滿18歲禁止飲酒。
-
布拉格之春
春風從地中海一路向北吹過 來到維爾辛瓦河 向左看 是高聳昂揚的城堡 向右看 是中世紀繁華街道 混合著巴洛克式羅馬式哥德式建築 傲視全東歐 這裡就是布拉格 數不清的博物館美術館和劇院 文化之都其來有自 一座又一座教堂 日日傳頌著聖潔樂章 查理斯大橋下粼粼波光 舊城區天文鐘依然磬音迴盪 不斷訴說著過往的輝煌 當我輕輕揮手 向歷史道別 沒有感傷 因為詩意早已裝滿行囊
-
獨遊大阪
前幾年的寒假,參加國際學生交流,日本京阪神之旅,陪伴一群高中生,教學相長,收穫良多。旅程中有一日大阪自由行,師生們分散各自行動,體驗獨遊的樂趣,是日結束,分享見聞。 薄薄的一張八百日圓的地鐵全日票交到你手上,象徵這天自助之旅開展,導遊將不再理你,雖然她建議到黑門市場和梅田商圈,我未理會她的提議,這個都市交通環線完整,很難會迷路,沒做甚麼功課也不怕。 高興不必再跟團趕路集合,想停留多久都很自在。我想吃甚麼都自己打算,車站的三明治和咖啡就打發一餐。走入谷町九丁目地下鐵見人群匆忙,多是趕著上班的族群,像我這種休閒的漫步者絕非當地上班族,電車門外不必勞煩站務員推你一把,最擁擠的那一班我故意讓步,選擇搭乘下一班,見到通勤者擠電車的無奈,慶幸自己當時是一位幸福的悠遊者。 有的站長還氣定神閒在站內辦公,隔著玻璃窗看他年長又和藹的樣貌,都是阿公級了,臺灣很難得見到。 站內公廁都有抽象的壁畫,可看出是在電車內的乘客各種眾生相。 我搭到城市東南方的南巽站,好像台北淡水線的象山,出站後看到電子溫度計上顯示攝氏四度,路標上有個箭頭指向稻荷神社,往那兒走去,太冷,又到超市買了口罩。 再搭到鶴橋站,轉地面上的環線,自費到大阪城公園,坐到第三站即到達,出站走陸橋到公園內,還走25分鐘才到天守閣,600日圓登入,因為旅行團通常在此待一小時多,只在天守閣外逗留瀏覽,連豐田神社也沒時間進入! 那時我像似認真的中學生來上一堂豐臣秀吉的歷史課,影片裡面有他的家書、興建沿革、家族史等,原來每一個掌權者都希望子孫是世世代代可以永享成就,無奈事與願違,沒幾年江山就拱手讓人了,我很用心上完課,內心很充實。 還有服裝可以扮演歷史人物,穿上去如同走入時光隧道,背景是一大張天守閣建築物,我看遊客來去穿梭,穿穿脫脫皆是斯文樣貌,多是台灣人,沒見一位霸氣十足的扮演者,或許這時代已不流行那股霸氣了,豐衣足食少經風霜,只見斯文。 午茶時間在野田站下車,在站內的速食店點了黑咖啡和兩塊麵包,就無人的桌前坐下來,下班前這段時光,車站才有這種悠閒光景,進入速食店,一陣溫暖湧上心頭,才感受內外溫差之大。 剛剛看見大阪城公園有一群中學生穿短袖慢跑,我在店裡卸下外套,卸下心靈武裝,攤開筆記本寫下沿途見聞,待了一個小時,眼見即將五點,趕快出站走到玉川站換回飯店的路線。就一直搭到文之里站,傍晚時車站邊的市場即將打烊,我買了兩個大蘋果,價位約合台幣一百元。 隔一日大阪城公園果然停留一小時,未入天守閣,讓我對於前一日的獨遊很有成就感,那樣一個人才感覺到旅行的滋味,其他多是走馬看花,外面的世界再美,終不及自己的故鄉人親土親。
-
鍋中佳餚 三杯雞
將你分屍剁塊的 是那屠夫 為了你身上價值 令 死後無憾! 將那肉身入鍋熱炒 成佳餚 先敬上一杯米酒 願你安息! 淋入一杯醬油 是提味 最後奉上的 糖 願你下輩子 不再受苦! 紅辣椒做個妝點 再獻上一束九層塔 祈願來生 你 不再受鍋刑
-
阿嬤牌口罩
最近口罩荒,全民瘋搶口罩,家裡的庫存即將用罄,老媽為了怕她的孫兒們沒有口罩戴,心急的像熱鍋上的螞蟻,直向我們全家每個人都搜刮健保卡,信誓旦旦明天早上要去排口罩,那知妳早起別人比妳更早起,排了幾日白工後,也就黯然放棄了。 我安慰她請她放寬心,金門目前尚無疫情,別整天滑著手機看肺炎疫情,看著新聞報導關注疫情死亡人數,那只會造成心理恐慌,她回我說:「好!」可是隔一秒鐘又開始關注疫情:「今天又多死了幾個人!南無阿彌陀佛!」真是一個可愛的緊張老人。 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金門小三通也停航了,家裡的口罩也真的用完了,實名制的健保口罩也不敷使用,老媽也不知那裡來的天外飛來一筆說:「她要去製作口罩」,我起先以為是她想口罩想瘋了,隨便說說,心想妳又不是郭台銘,又沒有工廠,也沒有口罩的原料不織布,怎麼製造口罩? 那知有天下午,老媽竟然把她製作的口罩PO在家族的群組裡:「每個人兩個,可以每天替換。」原來她用了她那當年陪嫁的古老針車,縫製了綿質口罩,看那斜紋淡雅的顏色,中間呈現縷空狀態,只需將市售的不織布口罩穿進去擋細菌,口罩中間部份還學市售的口罩捲摺方便撐開,這方法不僅延長了市售口罩的壽命,也兼具環保效益,不得不佩服她老人家的智慧。 所謂「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老媽她從來都不服老,都七十好幾了還每天玩智慧型手機,常在LINE裡分享她的健康保健影片,我問她這次口罩的靈感那裡來,她調皮的說:Google與youtube!
-
有這麼可愛嗎?
前幾日的傍晚,五歲的姪女扉扉跟著到神明廳燒香點火,下來後……她突然說:我好想天上的「阿奏」喔! 害姑姑我雞皮疙瘩,不知道是童言童語還是……?因為神明廳的阿奏,除了阿嬤其他連我自己都沒看過;她唯一看過的阿奏是外婆,那時她才二歲大吧!而且在翻閱舊照片時,她能很清楚的指出阿奏,讓我不得不佩服孩子記憶力。 一年多前,有一次扉扉一下飛機回到家,就被她爸爸帶到神明廳說要拜拜,一問之下才知道在屏東廟宇收驚時,師父說扉扉常發燒的原因是因為家裡的神明看她太可愛了總喜歡摸她的頭。 後來姑姑跟會處理事情的朋友求證,確實會因為不同頻率和磁場造成身體不適。 害我不禁想問真的有著麼可愛嗎?可愛的時候很可愛,不可愛的時候就像是惡魔。
-
獨處書房悠游中
夏蟬唧唧,牽動的是我振筆疾書的鬱悶聲。仰首望向時鐘,才赫然發現早已過了正午時分,我低頭沉潛以待,手指煩躁的轉動著筆桿,卻依舊百思不得其解。心頭上一把無名火無故被挑起,手一橫,懊惱地將書本扔至桌面,發出的巨響迴盪耳際。環顧四周,只二米寬的環境,外加天氣炎熱,煩躁鬱悶難解積在胸口。 轉換心情是一種心靈的突破,我放下書本,來到戶外,閉上雙眸,靜默的享受和煦陽光照拂和沁涼微風的洗禮。胸口中的煩悶感隨著時間點滴的沉澱,如臨微風秒逝的代謝。我再次坐回桌前,從容的私忖著繁複的數學符號,埋頭寫起作業來,屋裡靜悄悄的,只聽到鉛筆在紙上沙沙寫字的聲音。 有時,身軀擋住的並不是事物本身的艱澀,而是心理上的障礙。若是揭開心靈上迷霧的面紗,斬刃精神中的荊棘,事情就不如表面上的繁瑣,一切就能境隨心轉迎刃而解。人、書及書房,三者合而為一,雖然有點窄小寂寞,卻獨享自我的喜怒哀樂,更享受那般悠游自在,一個人的書房,看來這種寧靜閒暇時光非我莫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