浯江夜話
-
從來英雄造時勢豈有主角等燈光
眾所矚目的「江陳七會」,終於在本(10)月20日,於天津隆重揭幕了。9月17日,薛主席承泰在「金門縣政顧問團請益座談會」上還表示將向馬總統爭取兩岸「江陳會」在金門舉辦,據說陸委會和海基會官員還真的在9月30日跨海來到金門,在高度保密下與大陸國台辦經濟局長徐莽召開會前會,探討「江陳七會」在金門舉辦的可行性,最後居然是因為「金門飯店設備不佳,連投影機也付之闕如」的理由而胎死腹中,金門因而失去一次在媒體曝光的機會,金門發展觀光已快二十年了,如今在緊要關頭卻得到「飯店設備不佳,連投影機也付之闕如」的評語,這說明了什麼呢? 這其中當然跟金門整體投資環境不佳,不足以吸引外資進場有關,加上金門人理財觀念落伍,個性保守謹慎,不論官方或民間的資金,仍多以存放銀行為安,而不願大力護盤,外資也就更加裹足不前了,所以發展觀光已快二十年了,金門飯店設備依然簡陋,連投影機也付之闕如,其實不只旅遊業如此,金門解除戰地政務後,整體產業的發展都不是很順利,與上述因素的交互影響,不無關係,多少的機會成本都在此過程中,白白消磨了,此次「江陳七會」的錯失,就是最好的說明。 然而隨著兩岸關係的緩和,金門也正慢慢走進高速發展的機遇期,未來十年的發展機會,肯定要比過去十年要大得多,包括縣府在內的金門本地資金,應發揮領頭羊的精神,率先投資,才能充分引導外資進場,否則將無法在這波快速崛起的過程中,掌握先機。「從來英雄造時勢,豈有主角等燈光」,這句話原是台北政壇用來勉勵政治人物要有積極開創新局的雄心,不能事事只圖消極等待,如果用來和所有的鄉親共勉,倒也十分貼切,金門現階段需要大投資、大計畫、大建設,守財奴式的理財模式,已不能滿足未來金門的發展需要了。 「江陳七會」機會的流失,雖然遺憾,不過,亡羊補牢,猶未晚也。金門真正的歷史大戲是「兩岸和平協議」的簽訂,目前「兩岸和平協議」已列入執政黨「黃金十年」的施政項目之中,甚至有可能在2016年之前實現,而對金門而言,只有在「兩岸和平協議」簽訂後,才能真正擺脫「戰地」的困境,邁向和平發展的新紀元,尤其在金門曾爆發過造成兩岸隔海對峙的古寧頭戰役,若是在此簽訂「和平協議」,對於兩岸未來走向「和」,甚至進一步「合」,都具有重要的象徵意義,而其過程也將因媒體的大量曝光及兩岸領導人的共同蒞臨,產生巨大的城市行銷效果,值得金門各界積極爭取,以作為金門崛起的「起身炮」。金門現在就應該著手準備,不妨參考世界各大城市爭取舉辦奧運的作法,展現雄心,積極遊說。希望到時別再出現「飯店設備不佳,連投影機也付之闕如」之類的問題而遭到否決,那時金門再來後悔可就來不及了。
-
從世界金門日看金門的發展
世界金門日今年第二度在金門舉辦,報載有一千四百多位金僑返金參加盛會,金門日舉辦的意義在那裡呢?聯合全世界的金門人更認同金門這塊土地?或是聚集更多力量來關心和協助金門的發展?或是趁此機會行銷金門,讓金門發光發熱,走向國際?無論是從那一方面來,我們均肯定此一活動的正面意義,無論對凝聚海內外金門人的向心力,或是促進金門地區的發展,還是促進金門文化和精神的發揚,都是深具貢獻的。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在過去的歷史中,金門是個貧瘠孤島,所以金門的先民們,必須遠渡南洋、或到對岸中國大陸去謀生,到異地打拚,賺了錢再匯回家鄉撫養妻小高堂;而在國共對峙的四十年間,金門又淪為烽火連天、軍管森嚴卻居於重要戰略地位的戰地,戰地政務解除之後,金門在兩岸的夾縫中求生存與發展,今天金門已變成兩岸和解與來往的跳板,在兩岸還沒有完全的互信之前,金門仍將扮演著兩岸和平互動的門戶,一方面是地緣近大陸;另一方面是與福建沿海閩南文化的相似性。 金門微小,但並不弱小,再加上二千多年的開發歷史,今天金門族裔偏佈海內外不下上百萬人,無論是移民至大陸、台灣或東南亞,金門島民溫良儉實、勤奮努力的天性,富含閩南原鄉的文化氣息,已成為世界一種獨特的民族特色。 但相較於金門人離鄉在海內外的輝煌成就,再看看我們這些仍留下來的「原住民」,我覺得金門仍然還有很大的發展和努力的空間,如果沒有之前的小三通和拜金酒的盈餘所賜而形成的良好福利制度,恐怕就沒有現在超過十萬的戶籍人口和五萬多的實住人口。 這次的世界金門日我們樂見許多旅外事業有成的僑領對金大的捐資,投資教育就是投資未來,金大的發展當然有助於金門的發展,但就像金門的未來不能獨靠金酒一樣,大學島也不能成為金門的惟一願景,金酒必須多角經營,不能只賣酒,還要賣附加價值的週邊產品,金大除了國際化以外,還要多跟金門的產業和文化合作,以辦出在地特色。而能讓金門引以為傲的軍事遺跡和閩南文化資產,更需要透過包裝和觀光手段行銷出去,這次的世界金門日活動,我們找不到一個擁有可容納千人以上國際會議中心和五星級的飯店,其實金門是很有條件辦理一些國際型的活動和會議,或兩岸大型的文化學術體育交流活動,只是我們相關的住宿、生活和休閒設施不足,相對也無法大量製造從事觀光旅遊人才的就業機會,因此如何吸引僑資返鄉投資硬體建設,或是金酒如何轉投資於休閒旅遊產業,或是扶植金門職業的藝術表演團隊,發展行銷在地特色的展演活動,像大陸桂林的夢幻灕江和印象海南秀,為金門製造商機,增加觀光賣點,並吸引人才回流加入金門發展的行列,是金門未來可以努力的方向。 「你的未來是無法超越你對未來的美好想像。」,要讓金門起飛,與國際接軌,要讓金門走向世界,讓世界認識金門,金門的朝野都必須有恢弘和前瞻性的眼光,勾勒出金門未來發展的夢想藍圖,並且努力去力行實踐,才能讓金門起飛的夢想成真。
-
破解毛月亮的迷思
一直記憶著特產業友人說的一句話:「在金門這樣的環境成長,視野格局不夠,衝出去時遭遇失敗是正常,成功是奇蹟」。因為自己的專業區塊是創作,一直在帶領學生「無中生有」的開發想像世界。那些可以感動我和衝激我的圖、文一直都是天空中飛翔的雲朵,不斷變化風姿。我最近完成的一首詩「約會,毛月亮」便是騎腳踏車兜風時醞釀出來的,那踩著風輪前進的心境是複雜的,而我選擇搭配詩作發表的一幅畫是一顆火紅的心,有兩個像胚芽一樣的胚胎在活躍跳動著。 那首詩表面上一首情詩,但真正寫的是故鄉情,前不久陪同金門特產業者去「龍山文化創意產業園」參訪時,在船上吹著海風,我心裡也是被大我盤據著,無暇思及小我的事。回來後熬夜寫的新企劃也是一樣,我不得不想,如果金門人的舊思維不變,一直在等待得不到的奧援與支持,特產業的路該怎麼走出去。我心裡當然有遺憾,感慨島嶼的舊思維束縛了新發展,而它產生一些短視只求私利的人,讓更多人跟著在狹小的格局中打轉,這漩渦越滾越大,形成公、私領域的惡性循環。 有時聽到一些人在說得不到支持便難以做事的沮喪之語,我會立即接口說:「何必搬一塊石頭壓在自己的腳上呢」。對方會說:「那可不是石頭,是金塊啊!」我說:「如果那想望之物明知求不得,卻仍在空等待空盼望,蹉跎了自己,那金塊就是壓腳的石頭。」 金門人不是沒有築夢的勇氣與衝刺力,只是被遮蔽了。毛月亮後是沒有任何迷思的,產生迷障的是人心。留在金門的日子,我最喜歡和學生談心。學生作品裡養的一隻貓,是隻極可愛的笨貓,球丟出去撞了門,追球的貓也撞上門。當牠去廚房待了很久,沒見牠出來,以為貓在偷魚吃,結果發現牠抱著一條魚睡著了。 這樣的故事會感動我,因為我會延伸想像,心想那隻貓一定作了一個美夢。內容藏在毛月亮的背後。我相信金門所有的特產品背後都有自己的故事,行銷的不只是物產而已,還有它背後深遠的故事。 我把「約會,毛月亮」的詩、圖影印與友人分享,我說,創作才是我的路,詩、圖、文中存在真實的我。我發現很多人內心是充滿熱情的,只是被僵硬的體制束縛住,就像特產業友人說的:「我們一直都偷偷摸摸的在前進大陸,走不出一條光明正大的行銷路,我們手裡沒有金雞母與金雞蛋,前面也沒有領頭羊與龍頭老大,我們只是偷偷摸摸的獨行者,事業做不大、路也走不遠」。 這些心結我都明白,不然我不會想當一個跳火山的人,也不會那麼喜歡學生筆下的一隻笨貓。我最近說得最漂亮的一段話是:如果已經越過壕溝,衝刺到最前線,那是絕對不能再打內戰了,即使明知背後有諸多弊端、存在敵友不分的人,已上前線的勇者也只能選擇不看、不聽、不想,一心一意往前衝,因為這樣才有機會生存、贏得最後的勝利。 這些天空裡的毛月亮一定看得十分清楚明白,因為我為它寫了一首詩、畫了一幅畫──「長久的沉寂之後/時間穿過蘋果香與風乾的橘子/潛入從不迷失方向的/月亮心底/薄霧一路尾隨記憶/盪到海邊/善感的潮汐/伴隨薄霧在海的渦旋裡流轉/激出內紅外紫的夢囈/找不到浪潮下的主角/愛/分分秒秒/劇烈攪動著/浪花/永恆攪動著/彷彿從前/你我漫步的沙灘/神秘的意蘊/騷動的貝殼/全黏牢在腳底/形成凝固或半凝固的/生滅因緣/影子跟著/迂迴向左迂迴向右/一些碰撞一些/瘀青一些瘢痕/一些疼痛/一碰就碎的詩句/紛紛飛到天際/吻著又薄又涼的/月暈」。
-
桂林印象之旅
在艷陽漸行漸遠之際,我們悄悄抵達了陽朔,早晚的涼意,透露了早秋的訊息,雖然旅途的開始並不是很順利,但如詩如夢如畫的南方景緻,還是轉移了我們的注意力,且軟化了我們不滿的情緒,歡喜出遊,又怎麼會有這些負面的情緒呢? 往常在報章電視看到的旅遊被坑被騙的消息,在抵達陽朔的第一天就被地陪的半強迫加費加行程中,感覺彷彿誤上賊船了,而當初約定的一日一購物行程也變相增加,連四星級飯店也不如二星,導遊的溝通交涉有如石沈大海,雖然如此,為了此行十八人的安全著想,大家還是以和為貴的心情,繼續桂林四天的行程。 被譽為「桂林山水甲天下」與世界上最美麗的城市之一的桂林,以山青、水秀、洞奇、石美融為一體為名,奇特的岩溶地貌及自然山水相依相映的神韻,讓人如臨仙境,穿梭其中彷彿時光倒流,重回那與世無爭的遠古時代,只可惜現今世人只知惡性競爭,不知珍惜這好山好水與可貴的人文素養,才是桂林最美好的豐厚資產,在短利的商人眼中,以殺雞取卵的剝削行為,不僅表現在行程的行進中,也表現在地陪貧乏無味的導覽中,在感受山光水色的壯麗開闊時卻無法領略到當地的人文資源,這也是此行的另一種損失,我不知到底是選錯了旅行社,還是運氣太差,恰巧碰到了其中的一粒老鼠屎呢? 既然無法改變現實,此行的十八人只好寄情於山水,放懷於江畔,讓一望無垠的漓江水景滌盡我們的憂煩。 車子往郊外奔馳,我們將前往龍脊欣賞層巒疊翠的梯田美景,此地除了壯觀的梯田,更是少數民族聚集居住之地,在重重蒼巒之中點綴著黑瓦木蓋的樓房,依山傍水沿著山路而建的山居,有如世外桃源,而一望無邊的梯田,正是他們日出而作的耕地,沿溪的石階如龍般往上盤旋,我們在狹路中恰逢馱著滿載的馬兒,馬伕一個勁的借過,讓我們只得各自施展壁虎功,往石壁上避讓,否則,真不知該如何讓這龐大的馬兒借過呢? 沿路,也有些商家賣著織錦,也有些小販賣著工藝和風景書冊,這當然是我們這群人的最愛了,為了更加了解桂林,書籍的補充是不可少的,而以聲光秀聞名的「劉三姐」是張藝謀導演的大型實景演出歌舞秀,更是非看不可,可惜座位太低,只看見演出者的上半身,下半身全被觀眾擋住了,和西安的「長恨歌」相較,還是長恨歌看台設計較為理想,節目也較為緊湊些。 桂林多的是鐘乳石岩洞,雖然一看神奇再看驚奇,但再看第三處可就一點也不奇了,所以,還是乘船去遊覽兩江四湖,看倒影重重,看綠柳拂岸,看過一橋又一橋,一景又一景,這江南景緻搭配著翠綠搖曳的鳳尾竹,真是絕佳秀色人間仙境。 在秀色可餐之際,仍然有著些許人為的遺憾,兩江四湖畔的日月雙塔也是行程之一,但地陪竟然要我們在此拍照就要前往購物,在告別桂林之前,我們堅持行程上的日月雙塔一定要前往,否則絕不去購物,在堅持中,我們終於在臨別桂林之前扳回一城,順利登上日月雙塔,且在最後一站的購物行程中一毛不拔。送我們往機場登機前,地陪終於打破沉默,向大家道歉有不週之處請見諒,可惜為時已晚,這臨別秋波能打動幾人的心?怕是太難。 這一趟的桂林之旅,除了絕佳的山光水色之外,還留下什麼印象?一個失去了原始風貌與樸實人文氣息的地方,風景再好怕也無法吸引人再次前往吧!所以,有了這次經驗,我們更應檢討,如何提昇國民的素養與生活品質,再談如何吸引觀光,在做好觀光旅遊的硬體設備之時,也同時注重觀光品質與國家形象,讓人賓至如歸,留下最美好的印象和回憶。
-
騙神
母親懷了「大哥」、「二哥」,卻不幸早夭,在人語紛紛的農業社會,必定遭受數不盡的猜疑與中傷。生下我之後,父母接受廟公、江湖術士或者爺爺、奶奶,親朋好友的意見,他們決定騙神,拿起姊姊的衣服,往我身上套。姊姊叫大麗,我就叫小麗,並當了遠房伯伯的義子,父母留我在身邊,卻在形式上推我到邊緣。 母親為我騙神,也為我求神,她知道哪些神得求、哪些神得騙?騙那些神我不得而知,拜哪些廟我都還牢記。譬如榜林通往後浦,一座矮廟矗立路旁,廟前一渠雜水,時流時斷,雨春過後,水漲滿,蟾蜍紛紛跳上來,我坐在廟前石階,看見濃霧遮木麻黃,旋即淹沒地瓜藤,不多時,我跟母親、還有廟,都在深霧中,見廟內燭光定定燒騰。也許四處拜廟,廟內雖光線微陰,反是一種溫暖,村內的廟成了我遊戲跟午睡的地方。 廟內真正的陰暗,是一口掘在村裡廟內的地下甬道。甬道以鐵皮掩著,我曾雙手穿進鐵皮與地板隙縫,使勁搬移,卻紋風不動。我午睡時,偷望著它暗黑的接縫,想像這一口暗黑,既有廟與大神的鎮壓,甬道內能多暗、能多黑?後來,堂哥召集玩伴,合幾人掀開,嘩啦一聲,鐵皮歪倒另一邊,再嗡嗡作響,如負傷的守衛。堂哥等拎手電筒,循階而下,通抵廟前十多公尺遠碉堡,轉彎,百來步,接鄰居家的防空洞,前走百來米,銜另一個甬道,再走,就到村外的營區。母親知道,著急問我,可曾跟著走?我說沒有,母親不信,當天多燒幾道菜,擺菜餚上板凳,焚香膜拜,押我跪著,喃喃地說弟子不懂事,請神原諒。母親擔心坑道陰氣重,鐵皮掀,邪氣走,我身子孱弱,怕我中邪。 後來許多次,我因洽公或參訪回金門,得暇回家總在夜深時。老家在小時候,看似巨大高聳,而今卻像侏儒萎縮,但是,當我走向你,你依然巨大而溫暖,儘管屋內早無人煙。大門不鎖,我推入,過中庭,見廳堂點了幾盞雞心小燈;走進廳堂打開燈,望著列祖列宗牌位,與懸掛牆上,阿公、阿嬤的遺像。 我沒跪,喃喃站著。我站著,就是一種語言,回憶從星空下飛掠而過。有那麼一次,父親返家,我恰帶孩子受邀參訪,在夜裡回家。孩子不是第一次回家,看見樓梯斜斜架著,通抵廂房屋頂,嚷聲說好好玩,爬上去。屋頂上還瞧見很遠很遠的天外,一點餘暉,胭脂般,如同祭拜七娘媽的粉餅。七夕拜七娘媽,在這個屬於情人或女人的節日,母親還是叫我跪拜,並在祭祀後,讓我手持胭脂粉餅,拋上三合院屋頂,我跟孩子多年後上樓,還記得當時的懷疑︰粉餅那兒去了,真教七娘媽拿去裝扮?我趁最後一點餘光掃過屋頂,如同三十年前在祭拜後的第二天,架樓梯上樓。 屋頂空,木麻黃枯葉綹綹如髮;屋頂仍空,小孩卻在驚呼,下不去了。 父親回鄉,不住老家,仍常來閒坐焚香,我點三炷香,讓孩子跪著,立在孩子身後,喃喃地想說什麼時,母親的禱告詞,忽然變得模糊,我舉起孩子的手,訥訥地說不出話。我想,儘管我沒說出,可神還是聽得見,默默地在心裡說︰禱唸孩子的身體、課業、人生,唸著父母、妻子的健康,數著一張張我為之祈求的面孔。
-
島嶼之秋
飛機以平穩的速度俯衝過海洋與島嶼的交際線,透過氣窗,得以清楚的俯瞰島嶼之秋、晴朗澄明的風景。以蓊鬱簇擁、綿延不絕的樹林串連而成的這島嶼,在秋天的陽光投射下,金黃色的土地、逐風搖曳的高粱穗、磚紅瓦厝新舊夾雜的突兀,遠方潔淨亮白的沙灘環伺,一派悠哉閒適的景致。此外,放眼看去就全是樹、樹、樹和一座臨海的綠意島鄉。 秋天十月,你可以從流竄的風、路道兩旁奮力飄搖的豔麗旗幟以及空氣中瀰漫的氣息,感覺出一股莫名騷動。向來寧靜的島嶼,突然湧入大量旅客,尚義機場馬不停蹄的出入著人群,出境的接機的、尋人等人的,把小小的機場擠塞得彷如東門市場早市般的熱鬧。 不約而同選在秋天,邊境島嶼迎接遠來的旅客,絕大部份當然是因為「世界金門日」。來自海峽兩岸、星、馬、印、汶鄉僑,返鄉參加盛會,分享關於島嶼的鄉心濃情。至於陸陸續續兜轉到島嶼中腰的瓊林村,則是慕名而來的文人雅客,他們大多早就風聞這座千年歷史的聚落有一場充滿藝文氣息的聚會即將開展。 一切都是「因為風的緣故」。「詩魔」洛夫,當年役旅金門時,以一首《石室之死》奠定他在詩壇的地位。今年正逢大師與廝守一生的金門媳婦陳瓊芳女士的金婚之喜,為了向前輩表達祝賀之意,由黃克全、楊樹清與藝術家盧根策劃發起的「因為風的緣故‧洛夫與金門鄉籍作家新書聯合發表會暨游藝瓊林創作展」選擇在有兩百年歷史的「怡穀堂」書齋隆重舉行。先前盧根邀我替發表會設計文宣,才知道原來自己也被列入新書發表的作者之一。向來,我並不特別在意這類替新書造勢的模式,很鄉愿的認為,書,只要遵循著身為一本書的責任,經由書店陳列、展示,然後讓喜愛的讀者發覺,翻閱、購賣,或者緣慳一面,就繼續沈靜的陳列在書架上,繼續應該經歷的一生,足矣。 「文薈瓊林,怡穀飄香」,艷亮的旗幟飄搖在古典的瓊林,這一場空前的新書會,創下歷來最多作家、藝術家齊聚家鄉發表新作的記錄,恐怕也是瓊林少見的藝文盛會吧。 洛夫來了,管管、李錫奇、鐘永和、陳克華來了,九十高齡的老阿嬤、揹著娃兒的大嬸、金門大學學生、瓊林鄉親、開瑄國小的小朋友也來了,三采文化張輝明總經理慷慨捐書千冊,分享鄉親。一時「書香滿怡穀‧藝文映瓊林」。主持人楊樹清與王學敏,笑稱這場景儼然是另一種「文學世界金門日」的盛況。 夜晚,燭光燈籠輝映的蔡氏家廟別有一番風情,在古意的家廟裡,高粱酒香、美食佳肴,眾人酒酣方興,李子恆深情款款輕唱「秋蟬」「蕃薯情」,王學敏則舉杯高歌「粉墨登場」,氣勢磅?,熱鬧滾滾的瓊林家廟一夜喧囂,只不知廳堂上,佛龕裡的列祖列宗如何看待民國今宵。 隔日下午,一場名為「榜林三個寫詩的人:許水富‧徐心富‧寒川新書發表會」也不遑多讓,政經商界、藝文同好、榜林鄉人都聞聲而來,三點不到,二百多人把原本寬敞舒適的講堂,擠得水洩不通。前來助陣的精采表演:國樂說唱、古詩吟誦、管管朗詩助興……,村裡阿桑們親手準備了豐盛的傳統糕餅點心,滿了耳福,更飽了肚腹。作家陳克華被強邀登台,他慨然承諾:先前為台北市寫了「台北的天空」傳唱多年,在這裡,感受到金門鄉親的熱情,他一定要為金門寫一首「金門的天空」,贏得了滿堂喝采。 為自己預留了一個淨空的上午,回到我的村莊。老母親為我備妥了早餐,問我今天還出門嗎? 以閒蕩的心情重新檢視這座村莊的變化,懷著一份愜意與些許忐忑交織著,我和我的相機。曾聽說過這樣的論點:無論如何不要帶著相機去旅行,否則你將錯失所有與風景親身接觸的美好時刻,透過觀景窗,其實你已經把風景囫圇吞入記憶卡,而忘卻了置身處境的臨場感。我始終沒能放棄隨身攜帶相機的習慣,怕是記憶已衰退,視野不再澄澈,只好藉著相機,幫助記憶,擷取眼前的光景。 秋高氣爽,神情愉悅。這個秋天,金門真的很詩情。
-
善用網路資源擴展為民服務
臉書(FaceBook─簡稱FB)由於功能強大、便利性高,在電腦族群中形成一股流行旋風!政治人物為了選票,相繼開設帳號,拉近與選民距離;商業團體為了業績,也不得不跟進來創造廣告效益。最近首度有地區公務機關加入FB行列,那就是金門縣港務處,希望藉此社群網站為平台,即時提供訊息傳遞服務。這種首開先例的創新思維,利用現有資源加強與民眾溝通,頗受一般網友好評。 但就在網友之間傳遞此一訊息、相繼要加為好友的同時,竟然發現港務處的FB帳號不見了!經筆者向該處求證,該帳號的確係處所有,但由於網友反應熱烈,該處無法指派專人負責此一業務,再加上擔心公務機關資訊安全及「玩」臉書恐引起社會大眾爭議,一度關閉該帳號。目前「金門港務處」(QMPort)的FB帳號還在,只是原來對話與發佈訊息的內容則已經消失不見。 據了解,港務處設立FB帳號的出發點,除了可提供該處內部同仁一個訊息發佈交換的平台(因為該處包含料羅與水頭兩處辦公大樓,分隔兩地、距離頗遠),也可將相關訊息提供給FB使用者,甚至還可發揮留言板功能,接受民眾陳情、並即時回覆,此一立意值得所有予人制式、僵化印象的公務機關學習、效法。 「水可載舟、亦可覆舟」,銓敘部曾明文禁止公務機關所屬員工上班時間「玩」臉書,主要用意是為了提昇公務人員效能,又說有資訊安全疑慮等,但以偏概全的全面禁止,甚至高舉防護資安大旗,實在有些矯枉過正,除讓有心提供全新模式服務的單位、人員白費苦心,無形中也損害了廣大網友「知」的權利。 在全球資訊化的年代,公務機關相繼投入大筆經費建構網路、成立網站,無非就是要提供民眾更便捷的服務,甚至透過首長信箱、留言板雙向互動式溝通來解決民眾的大小問題。如今有了現成的管道、平台卻捨棄不用,讓筆者不禁要想到「削足適履」這句成語,如此保守心態長久下來,民眾又如何能期待傳統的公務機關有所突破、改變,進而提昇該單位的效能呢? 馬英九總統開設臉書帳號、李沃士縣長也開設臉書帳號,希望藉此網站平台,加強與民眾溝通,他們已能跟上時代,提供網友另類的服務。更何況馬、李二位身為中央與地方機關領導,其行為堪為所有公務機關表率,相信所有公務人員如能謹守分際,「利用」臉書而非「玩」臉書,處理公務而非辦理私務或玩遊戲打發時間,那麼相關機關就不應再一味地全面禁止,而社會大眾相信也能持以較開放的角度、輕鬆看待了!
-
閒情偶寄
日前金門為了購買紀念幣,竟出現比第三世界還不如的貪婪、粗鄙,毫無現代公民素養的亂象。不但不見志者高擎春秋大義,撥亂反正,徒見仍有大批吹噓軍管時期諸多與事實不符口號等反諷畫面。且不談「海濱鄒魯」原始意義與歷史真相,所謂「餘韻千古」,以目前狀況,自噓「文風鼎盛」,恐怕多的是夜郎心態。 多年前筆者曾著文嚴正指出:真正的文風鼎盛,是一種知識生活化的價值觀。呈現於民間的則是講學、論學深究嚴謹,進而深化成溫良好學的民風,及相習成風的現代公民舉止。如「單車日記」影片中,那位中歐計程司機,隨口可與外地來的大學教授暢談古希臘經典;且舉止禮貌、熱忱、具公義心。尤者,他們所申辯的是學術理論,而非吹噓的地方傳說。就此而言,所謂文風鼎盛之說,是否正反映出心虛? 其實文風鼎盛,要看每人每天花多少時間在閱讀,有的僅是淺碟的「一堆字」而已。以致心無定見;無定見則無器識;無器識則無格局。且看此次搶購建國百年紀念幣,有多少人是基於歷史意義、藝術品味而去「海濱鄒魯」的?有的儘是預期高價轉售的貪婪,其所呈現出來的「民風」,豈不矛盾?基此,意以為,與其竟日自我催眠,還不如舞動金門讀書風氣! 再來是淵源甚深的軍方。日前國防部某少校女軍官,在個人網站張貼性感照片,被國防部以影響軍譽申誡處分;但沒想到數日後又故態復萌,更以「虛心接受,決心不改」的留言來挑戰國防部。如此自戀豔照,毫無「為將之道宜寬厚森嚴」的風格,儘是猶如坊間那些不入流的名嘴、文丑之價值觀:「姿態撩人拍照與網友分享,跟追求高度自我道德要求和期許,有什麼關聯性?」卻忘了身為帶兵官,本身就負有作之親、作之師的道德重任!且不談清初孝莊皇后以洪承疇彈去衣服塵埃,即斷言洪不會殉節之哲理,且問尋常之家長會將幼兒託付給如本案主角心態之老師? 但國防部卻因受制於己身所學不精;又因戀棧官位不敢得罪媒體權貴,竟一再漠視軍紀毀於民代、文丑中。且以建國百年所推出之軍歌,曲不激昂、詞不感人,國軍素質即可一葉知秋;再印證於竟將忠烈事蹟「勇士們」影集,交付給整日侮蔑國軍之電視台,以致製作出影集,品質猶如兒童話劇,由此即可識破國軍將領討好媚俗心態!誠不知以此素質心態,敢指盼彼等能親冒矢石,斬敵於陣前?有的儘是一些隨波逐流,又自以為開明的媚俗軍風,以此軍風,勁旅何尋? 之前我在紫藤廬曾舉觴疾言:「至今我仍以此生若能戰死沙場,足慰矣!」且以此與國軍當前諸將領;我的同學、學長們共勉:若抱戰死沙場之壯志,則何懼於民代、流俗之丑態?同樣的,寄語金門知識份子,是否應以孟子大無畏之精神,以重振金門現代公民素養為己任?這才是我輩讀聖賢書所學何事之至道!
-
曇花
陽台上有幾朵曇花含苞待放。十多天前,曇枝上開始形成苞芽,原本米粒般大小約十數顆,日復一日,慢慢抽長,花苞卻逐漸零落,如今待放者僅剩四五朵。 這盆曇花在舊居時已栽種多年,由於疏於照顧,任其自然生長,因此營養不良,枝葉雜亂。十年前要搬來新居時原想將之丟棄,兒子不捨,又攜置於陽台花架之上,平日家人心血來潮時才澆水,遑論定時予以施肥換土。然而,曇花依然忠實地展現花期有信的本性,每年夏去秋來,它安份地結苞開放,完成其生命應盡的義務。開放的花朵數目不一,但多寡之間,已默默向主人表達其受關照的程度;因此,每次曇花綻放之後,我心裡總是對它有幾分愧疚。 母親生前喜種曇花,小時候,老家院子裡栽植的花草寥寥可數,惟獨不缺曇花,每次曇花盛開後,母親會親手或交代我們在曇枝上繫紅線,以表達敬謝之意。後來,母親在屋後空地養雞,將曇花移植於雞舍旁,定時以雞糞給養,幾年之間,曇枝茂密成蔭,每次開花,總有五六十朵競相綻放,香氣襲人,似以此回報主人的細心照顧。母親常將曇花摘下曬乾,交給我們攜回燉排骨湯,或釀以蜂蜜,說可治咳。 女兒敬雯亦喜愛曇花,就讀高一時,曾作「詠曇并序」詩文: 「周濂溪謂:花之隱者也菊,花之君子也蓮;至於花之仙者,余以為莫如曇也。 世人賞曇,多嘆其瞬息即逝;余之愛曇,乃感其卓瑩仙姿,翩然神采,實不屬凡塵之物也。百花因繁色而嬌,獨曇花通體素淨,不染塵埃。 終南有龍女者,白衫飄然,不食煙火,麗容絕倫而不與凡人同儔,人嘗以梨花詠之;今吾觀斯姑,但覺非曇花不足譬也。 曇獨放於靜夜,而謝乎日出之前,此與百花之常性相違。想其偶然綻放而復匆匆羽化,以避塵煙,豈非天界謫仙也。 月下曇華綻,嫣然吐馥芳,清瑩著夕露,皓皓染夜光; 玉瓣如縞絹,素顏勝紅妝,料非人間物,塵俗留不長。」 一個高中生能有如此生動的筆觸,令人欣慰,也不負其所就讀女中之盛名。那兩年,她正迷金庸的武俠小說,以曇花比喻小龍女,頗能反映出那時期的心理狀態及對《神鵰俠侶》人物的遐想。 百花中鮮少能與曇花之美相提並論,曇花一現說明世間美麗事物總是短暫,雖然是一種缺憾,卻也是常態;然而,瞬間也可以是永恆,蘇軾在《赤壁賦》中提到,「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盡,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以此觀之,世間事物雖然無常,生命雖然有限,但也可以永恆存在,就像親情、師恩、友誼……端視我們如何去感受與認知。
-
中華民國在金馬
1911年10月10日的「辛亥革命」,終結了中國數千年的封建王朝統治,隔年1912年1月1日,孫中山於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中華民國成為亞洲第一個共和國,建政至今剛好屆滿百年。 馬英九總統在國慶致辭時表示:中華民國的存在不是過去式,而是現在進行式,辛亥雙十是海峽兩岸共同的記憶與資產,並呼籲北京,紀念辛亥雙十,不能忘記國父建國理想,是要建立自由、民主、均富的國家,大陸應該勇敢地朝這個方向邁進,紀念辛亥雙十,不能割裂歷史,必須呈現歷史原貌,大陸應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唯有如此,才能縮短兩岸目前的距離。 無獨有偶,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於10月9日出席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的紀念辛亥革命100週年大會時也指出,中國共產黨人是孫中山先生開創的事業最堅定的支持者、最親密的合作者、最忠實的繼承者,不斷實現和發展了孫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驅的偉大抱負。 馬、胡兩位兩岸領導人前揭談話,雖然各自表示了善意與期許,但也充分反映了中華民國多難的歷史與兩岸當前的政治現實。 首先,對台北而言,中華民國確實從1911年建政迄今未曾中斷,然而,自中華民國建國以來,扣除已於1924年獨立的外蒙古外,台灣、澎湖在1945年10月25日以前係由日本統治,中國大陸在1949年10月1日後則由中國共產黨建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統治,台海兩岸真正統一的時間僅有1945-1949短短五年不到時間,所謂中華民國是現在進行式之說,嚴格來講只真正存在於金門、馬祖兩地,這無疑是回顧中華民國歷史,展望兩岸未來發展的不可忽視的討論基礎。 其次,對北京來說,創黨於1921年的中國共產黨,根本未及參與辛亥革命與中華民國建國,自認是辛亥革命的繼承者與發揚者著實牽強,猶如其主張對日抗戰係由八路軍主導一樣禁不起史實檢驗,遑論此前中共向來視辛亥革命為資產階級革命,並認為中華民國已於1949年結束。然而,毫無疑問地,無論中共如何看待中華民國歷史,也無從否認中華民國政府始終領有金門、馬祖兩地,且北京政權無一日有效統治台澎金馬的事實。 也正是因為中華民國的歷史發展與金門馬祖緊密相連,並在1949年兩岸實質分裂後成為連結兩岸重要歷史事件的樞紐,包括:勢如破竹的解放軍於1949年10月25日兵敗金門古寧頭、毛澤東以金馬作為牽制美台的絞索、北京為凸顯「一個中國」政策,從1958年823金門砲戰結束後至1979年1月1日對金門進行長達21年的「單打雙不打」、北京首先提出「兩門對開、兩馬先行」概念,並由民進黨政府於2001年1月1日正式通航的金廈小三通等重要歷史事件,在在顯示金馬在兩岸關係中的重要地位。 企盼主政者莫忘金馬對兩岸關係的重要意義,尤其在兩岸交流日趨密切的此刻,更應以具體行動讓金馬人民共享兩岸交流的和平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