浯江夜話
-
嘆人生無常
以「流浪到淡水」一曲走紅歌壇的「金門王」王英坦,日前不幸猝逝,得年四十九歲,留給國人與金門鄉親無盡的懷念和追思! 「金門王」的一生可以「悲」字來形容,亦不為過。據媒體報導,當其撒手人寰時,口袋裡只剩六塊錢而已,而妻兒又不在身旁,無不讓人感嘆與無奈。「流浪到淡水」的原音,也因為「金門王」的過世而成為絕響,真是歌壇的一大損失。 王英坦的一生充滿了傳奇性,「金門王」出生於戰地金門后盤村。當「金門王」十四歲就讀金寧國小時,有一天在上學途中拾獲一顆彈殼,由於好奇心的驅使,下課時王英坦拿它把玩敲打,這一敲竟毀了他一生的幸福,造成他左手掌被炸斷、雙眼失明,成了十足的殘障兒,自此即決定了他乖舛的命運。 歲月輾轉,及長,「金門王」赴台謀生,在偶然機會裡認識了盲人李炳輝。自此,金門王和李炳輝這對盲眼藝人情同手足,在一人口琴、一人吉他搭檔下,再配以金門王沙啞低沉的歌聲,相偕扶攜走唱淡水茶室二十餘年。由於兩人個性深具草根性,符合當時本土懷舊風情,後來兩人合唱的「流浪到淡水」、「來去夏威夷」更紅遍了大街小巷,成為膾炙人口,個個能朗朗上口的名曲。 無奈時空的轉換,「那卡西」終究抵不過卡啦OK、KTV等的魅力,隨著時日逐漸走入歷史,失去往日的繁華。從此,兩人的生活更成了問題,惟靠朋友的支助與介紹,轉往秀場、上電視節目、上電台,以及灌唱片等,賺取蠅頭小利,渡其餘生。 綜觀「金門王」王英坦不幸的一生,不免讓人感到惋惜與無奈。趁此生命健在時刻,應多去珍惜和尊重,使自己快樂活在當下。
-
談到瓊林買水
報載,瓊林水質中心常有民眾半夜三更前往買水,擾人清夢,引來部分居民抱怨。為什麼會有民眾前往該處買水呢?尤其是白天買水民眾更絡繹不絕,這凸顯金湖地區因自來水水質不佳,才會有民眾不辭辛勞前往瓊林買水。 金湖地區的自來水倍受民眾詬病,這是眾所周知的事情,儘管有關單位一再強調金湖地區自來水水質符合標準,但有很多金湖鎮民仍不敢飲用太湖的自來水也是不爭的事實,寧願每天拿著水桶前往井邊汲水或前往瓊林水質中心買水,至於家中的自來水,很多金湖鎮民只用以洗滌或盥洗之用,如果金湖地區的自來水真的符合所謂的衛生標準,那為什麼有那麼多的金湖鎮民不敢使用呢? 老實說,很多金湖鎮民之所以不敢飲用太湖的自來水,主要的心理障礙是每天看到山外溪的溪水污黑惡臭,試想那種污水就是鎮民使用的自來水源,難怪鎮民用起來是心裡怕怕的,再來就是自來水經常有一股說不出的怪味,且口感不佳,這叫金湖鎮民怎敢飲用呢?因此很多鎮民不得已只好另找水源,有人用買的,有的聽說那邊的井水不錯就前往汲水,也有人遠赴金城拿水。 要提昇金湖地區自來水質,其實方法只有一個,那就是澈底解決山外溪的污染,只要山外溪的溪水無法清澈,金湖鎮民還是不敢飲用自來水,再加上太湖魚類繁殖過速,試想養魚池的水當成自來水源,這叫鎮民如何敢放心飲用呢?
-
浪費者終難久富
人們常說:「金錢萬能。」因為它是上天恩賜給人類的生活工具,缺乏它,你將覺得捉襟見肘、諸事不便;擁有它,你卻可以盡情揮霍,甚至頤指氣使;如果你懂得使用,金錢是個很好的僕人,倘若你不懂得運用,它會是個最壞的主人。 將金錢視作萬能之鑰的人,毫無疑問的,會被人假定是個為了金錢,什麼事都幹得出來的人,這種人在千方百計獲取大量金錢後,也最容易縱情於聲色犬馬中,到頭來不但渾身銅臭味,更難掩其精神貧乏之亟。 其實,人們之所以酷愛金錢,有的固然是為了追求物質的享受和感官的刺激,但也有些人一生克勤克儉,全然忘其所以的投入財富的追逐中,無非是想替子孫多打點根基,結果身後一坏土,一樣還不是萬事俱空。 所以一文不名固然讓人覺得悲哀,但是盲的積蓄而不作有效的使用則更讓人覺得愚蠢。說來真是奇怪,擁有很多金錢的人,往往貪多無饜;擁有少許金錢的人,反而容易感到滿足。我們的社會正是如此,追求財富的人,在財富到手後,鮮少有人因此而感到滿足,似乎只有那一小撮安貧樂道的群,才能在金錢買不動的範疇裡得到肯定。 古人說:「窮不過三代,富亦不過三代。」又說:「有錢當思無錢時,富貴常念貧賤日。」錢財固然萬能,但所謂「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夕。」我們深信,浪費者終難久富,同樣的,節儉者當不致貧,當用時毫不吝嗇,該省時又何必浪費,這是成功立業的鐵則和千古不變的至理,否則再多的金山銀山、再怎麼家道崇榮,子孫如果不孝,最後還不是一樣揮霍殆盡,兩袖清風。
-
偉大母親的背後
天下的媽媽都是一樣的──偉大。五月的第二個星期天為「母親節」,普天之下,莫不舉辦各項母親節慶祝活動,歌頌母恩;為人子女的,也會在這一佳節,致贈一束康乃馨,或送禮物,或開宴席祝賀,聊表身為人子的一份孝思、一顆感恩的心。 今年母親節頗受注意的一個插曲,就是國內外都有專家在估算,究竟一個全職的媽媽每日照顧一家大小、操勞家務,應當得到多少報酬。這個問題看起來似乎是樁無關痛癢的閒話,其實卻點出了家庭主婦每日料理家庭生活││包括養育子女、主中饋、整理家務、輔導課業、排難解紛等數不清的項目所付出的極高代價與辛勞。 根據美國一家金融服務公司的估算,媽媽的身價,約合新台幣一八○餘萬元,令人咋舌。或許這是美式算法,但是打個再大的折扣,仍然是一個極其可觀的數字,可見媽媽們的工作價值高昂又備極辛勞。然而,蘊藏在偉大母親這個「光鮮」頭銜的背後,媽媽們的社會地位與福祉卻始終受到忽視,反而在既有的男尊女卑文化中受到歧視與壓抑,諸如龐大的家務「無給職」、職場中的同工不同酬、升遷受阻等等。這也是為什麼女性團體要高喊伸張女權,反映出過往社會給予女性「不公平」的待遇。 面對快速變遷的社會,我們也必須在觀念上與環境上同步調整。儘管現實環境不容許我們對媽媽們支付合理的酬勞,但是整個社會對此必須有深切的認知,盡可能利用各種機會給予回報,讓更多的媽媽還願意無怨無悔地為家庭、為子女投注愛心,操持家務,使她們在為家庭、為社會提供「兩倍」於他人服務時,得到適當的關懷、肯定與支持,這才是我們在慶祝母親節之餘,所應有的努力方向與作為。
-
社會流行風
「流行」是現代社會的產物,不論食衣住行育樂各方面,或是男女老少各年齡層,在不同的時間裏,都會有屬於他們自己的「流行文化」。 流行文化既然是一種社會極為自然的社會現象,本來並不足為奇,可是如果只知道一味的追求外在的流行,而缺乏了內心的「流行文化」的培養及塑造,那也只會流於物慾的追逐者而已。 社會上的流行現象,可以說是千千百百種,如流行吃蛋塔、吃減肥餐、吃黑豆、喝欖仁茶、養電子寵物、買凱蒂貓、皮卡丘玩具、甚至到動物園看動物,都可以形成風潮。而e世代的一輩,刺青、穿耳洞、追逐偶像的表現,更是令人「嘆為觀止」,君不見,許許多多少男少女為了和心目中的偶像握一下手、簽一下名,都可以連排好幾天幾夜的隊,一點也不以為苦,如果達到目的,還會痛哭流涕一番;尤其連青少年講話都有他們的流行用語,聽得大家都「粉」迷糊。至於講究使用名牌的「名牌一族」就更是流行的先鋒。 此外,社會上也流行另外一種牌,那就是「明牌」,不論買股票、買六合彩、樂透彩,都可以看到四處探聽明牌、報明牌的人、神,似乎有了明牌,就一切「妥當的啦!」流行風的形成,往良性的一方面來看,代表了這個社會的活力與多元化,也代表了社會經濟實力達到了一定的水準,透過了這些流行風尚,也大大刺激了社會經濟的活絡。而每個人都依附在社會中生活,因此要自外於社會是幾乎不可能的事情,每個人的生活或多或少會受到流行風的影響,但如果社會上過度講求流行、名牌,甚至沉淪在這些物慾的追求,恐怕不只是造成個人價值觀的偏差,也會讓社會不正常的發展,又試問,流行風能否長久?流行風一過,又剩下什麼?實應慎之!
-
八哥說人話
對街的屋簷下懸掛著一個鳥籠,店主養了一隻很會講人話的八哥鳥,每天從早到晚聒噪地「媽媽!媽媽!」叫個不停,聲音仿如小女孩那樣的甜美,初次聽到或不知情的人,必會誤為孩子怎會那麼嬌嗔? 事實上,當初八哥鳥開始學店主的小女孩叫媽媽,聲音唯妙唯肖,就常讓人分不出是人聲或鳥聲,如今,小女孩唸幼稚班去了,不再粘著媽媽撒嬌,只剩八哥鳥還是天天「媽媽!媽媽!」喊個不停。所謂「見怪不怪」,八哥鳥講人話,聽久聽膩了,似乎也就沒有什麼感覺! 可是,有時候聽到八哥鳥不停地喊媽媽,令人很疑惑,因為,不知牠喊的「媽媽」,是把牠關在籠子裡每天餵食的「人媽媽」,或是聲聲呼喚尋找親生的「母鳥媽媽」?特別是母親節前夕,聽牠不停地喊媽媽,真如聽到一個找不到媽媽的小女孩在路邊哭泣,那樣的孤獨無助。因此,腦海裡不斷地思索著,如果牠喊的是人媽媽,「生的放一邊,養的功勞卡大天」,鳥兒也懂得感恩圖報,真是了不起!如果是為尋找鳥媽媽,希望找回失去的母愛,真情自然流露,怎不令人掬一把同情淚? 的確,每個人都有媽媽,從懷胎十月,一直到哺育、洗尿布,一路辛辛苦苦撫養成人;而每隻小鳥,經過母鳥生蛋、孵化、餵食和清糞便,羽翼豐厚還要教導振翅飛翔,人與鳥為了下一代付出的心血沒有兩樣,母愛光輝,是何等的偉大! 然而,人類號稱萬物之靈,除了爭權奪利滿足慾望,不管天上飛的、地上爬的,只要能吃統統抓來滿足口腹之慾,甚至,為了聽八哥鳥講人話,也抓來關進籠子,硬生生拆散人家母子親情,那是多麼殘忍呀!
-
人窮志不窮
國內低迷不振的經濟景氣何時復甦?這是一個廣受大家關心和又期待的課題,也是新政府當前的最最重要的財經政策。 日前,筆者在收看有線電視節目,遙控器按著按著,按到一台日語台,節目叫做「搶救貧窮」。日本現今的經濟景氣要比台灣還要糟,小泉首相上台後致力經濟改革,整個日本經濟仍毫無多大起色。他們亦寄望和韓國共辦世足賽,能夠刺激、帶動日本經濟的復甦。 讓筆者感動和激賞的是:節目中的老闆年已半百,經營鰻魚失敗,舉家頓失生計,妻子兒女三人和老闆一起受苦。然,可貴的是老闆人窮志不窮,心靈是豐富的,且能坦誠面對妻子兒女,也獲得他們的支持,即使家再怎麼的苦,全家的人都一條心,共同面對苦境,等待一家之主的老闆學藝成功,對未來不氣餒,仍是充滿著希望! 「搶救貧窮」節目製作單位邀來老闆和家人與觀眾見面。製作單位也幫老闆洽談到一家鰻魚店,非常樂意地提供老闆一個學徒的機會,而且允諾三年內要教會老闆製鰻手藝,希望幫助老闆重振鰻魚事業,讓他們一家走出困境,迎向光明的前景。 目前,國內的經濟景氣,從各種跡象顯示,已能嗅到逐漸回溫的氣息。亞洲各國財經首長相信:希望在美國經濟反彈的同時,亞洲在渡過經濟風浪後,即將出現較快的成長與復甦。阿扁總統再度重申拚經濟的決心,將全力讓產業研發升級,未來兩年台灣人民將見證夢想實踐,為台灣經濟再創新局。 一時的失敗,不可以失志。有如日本老闆人窮志不窮,勇於面對現實逆境。自助才有人助,也唯有不屈不撓,才能從逆境中再站起來。
-
「搖頭」說不,人生才酷
時下的年輕族群,遇情緒起伏或壓力,有愈來愈多的人尋求服用不當藥物的方式舒解,過剩的精力不是發洩在正當的運動或休閒活動上,而是藉助刺激中樞神經亢奮的各類違禁藥品,在PUB、KTV、飯店等場所手舞足蹈兼搖頭晃腦,沒日沒夜的燃燒自己。凡事追求流行的年輕人,連嗑藥的種類也非得跟上趨勢,想想「搖頭丸」這個有些沒頭沒腦的違禁藥品打從自社會新聞上「露臉」至今,一路「搖來」已成了年輕人嗑藥的大宗,且被濫用的情形有愈來愈嚴重的趨勢。「警方查獲大批年輕男女疑似搖頭狂歡,集體帶回警局驗尿:::」「青少年﹃另類打工﹄賣搖頭丸圖利,大學生也參一腳:::」這類的社會新聞佔據了愈來愈多的新聞版面,或許年輕朋友們為滿足好奇,也或許是生活上面臨挫折打擊或不被關心,心情苦悶尋求宣洩,更可能是因為其他自認為理直氣壯的嗑藥原因,但不論嗑藥的理由為何,在獲得短暫宣洩與快慰之後,卻可能付出極大的代價而不自覺。 臨床發現因濫用安非他命及搖頭丸引發的精神分裂患者有增加趨勢,研究更發現這類藥物傷害腦部並引發精神錯亂、多疑、幻聽、被害妄想等症狀,使用者普遍情緒不穩有暴力傾向,且這樣的後遺症可謂「長長久久」,因為即使只用藥一次,其對大腦的傷害也是長期而慢性的,想尋求一時宣洩或刺激者,實應三思。 一個平日身體健康,健保卡未曾使用過的少年卻因濫用藥物猝死,這是不久前發生的真實案例,年輕人憑藉著天賦的本錢,選擇以這樣的方式揮霍青春,得到的快感短暫易逝,對健康所造成的戕害卻可能要用一輩子來承擔,這是何等的不智?奉勸每一個年輕的生命,拒絕誘惑,遠離毒品,活出健康快樂的人生。
-
都是缺水惹的禍
在一片缺水聲浪中,民代與官員不斷掀起口水戰,到底誰該負起責任?有的直接怪起老天的不下雨,有的指出是人為的疏失,結果誰該負責?柏台大人作了最明智的判決。 柏台大人經調閱公文審視,有了公平的答案,一針見血指出是水利署官員的行政疏失,因為水利署犯了幾點不可原諒的錯誤:一、警覺性不足;二、缺水公文旅行過久;三、未能提前擬定休耕規劃。以上柏台的說詞就是最好的註解,誰想賴都賴不掉。 在這一波缺水的當口,受到最嚴重波及的莫過於各大型企業、工廠,以及一些靠水推展的遊樂設施、洗車業等受創最深,每天都將流失不少營業額,少賺不少鈔票。而一般農業用水亦將面臨停擺的命運,導致農作物枯萎死亡,農民的損失又有誰能夠體諒! 當然,除了以上各業的不便外,最大影響層面就是一般民眾日常用水,即將受到限水之苦;甚至在缺水的恐慌下,有的民眾不惜購置大量盛水容器貯水備用,也有的前往大賣場搶購礦泉水食用,以上不正常的行動,更造成物價波動,讓老板乘機大撈一筆意外之財,使民眾損失不貲。 在此缺水時候,更不允許有火警的發生,一旦祝融光顧必然無法收拾,因為消防水車不易取到充分水源,而消防栓也受到減壓供水的影響,災情可想而知。另一無辜受到波及的,就屬動物園裡的水族動物,它們在缺水的考驗下,必然面臨死神的召喚,詛咒人類的不是。 總之,這一波缺水的危機,確實為全民帶來莫大的不便,全民更要思及無水的痛苦,好好珍惜水資源,才能厚益民生。
-
談「體罰」
近年來台省發生數起老師體罰學生而鬧得滿城風雨事件,甚至有老師找學生單挑也在媒體上曝光,到底老師該如何管教學生,又老師是否可以體罰學生呢?社會上見仁見智,站在學生與家長立場,不少人是持反對立場,但站在部分老師與家長立場則認為適度體罰對於屢勸不聽的學生倒是一件好事,至於體罰過當,甚至造成學生受傷害則是不被社會所容許的。 近幾十年來,學校教育大力倡導愛的教育,老師體罰學生的事件已大為減少,這是可喜的現象,畢竟體罰學生已漸被社會所不允許的,況且體罰是種非常手段,就教育來說,並非理想的方法,最好是「備而不用」,因為如果完全否定「老師可以體罰學生」,難免會導致學生有恃無恐,反過來說,又恐體罰泛濫,讓學生視上學為畏途,因此,如何拿捏實叫老師們與家長傷透腦筋。 用愛的教育,讓「體罰」在學校絕跡,這是理想教育的最高境界,台灣會發生數起老師體罰學生而引起家長抗議並登上新聞媒體,那是因體罰過重、過當所引起。所謂「打在兒身,痛在娘心」,那個家長願意子女在學校被打呢?再說「打」就一定有效嗎?難怪會有學生家長為此告上法庭。 有人說,現在的老師愈來愈難當,對學生既不能打也不能罵,的確「打」是種暴力行為,它不該存在於現代的社會教育,因此,如何循循善誘,有教無類,恐怕是現今為人師表者必修的課程。
-
施比受有福
美國一位老婦中了樂透頭彩,一時之間,向老婦人求援的「聲音」從四面八方蜂擁而至,也不怎麼「過濾」,老婦人就像萬家生佛般的有求必應,短短幾個禮拜,老婦人將那一注橫財「揮霍」得一乾二淨。回復平靜生活後,有人為老婦不值,老婦人卻開心的說,一輩子能中一次樂透彩,做一件自認有意義的事,已經不枉此生,後來,她也不再碰彩券,因為一輩子樂透一次已讓她造福了許多人,她相信這已讓她做得夠多了。 同樣的,德州有位六十九歲的老漢,因為內心充滿了愛,因此當他退休後仍不忘行善,儘管他每月的收入不豐,但他仍使盡了渾身解數,每月為二萬八千個貧窮家庭解決了伙食問題,這位始終堅信施比受更令人感到快樂的老漢,不但在「退而不休」中獲得極大的滿足,更適時的向需要幫助的人們伸出了援手。他那種痌瘝在抱、民胞物與的胸懷,不但印證了先哲所說:「最富愛心的人,要在貧窮人中去尋找。」的哲理,同時也為他贏得「大好人」的美名。 人們常說:「愛人者人恆愛之。」想來不無道理,但看看現實生活中,肯對別人多付出一點關懷、為社會多奉獻一份心力者能有幾人?有些人一生孜孜矻矻,辛苦賺錢,為的只是住比別人更好的房子、開比別人大的車、吃比別人更豐富的食物、享受比別人更好的生活,能如前述兩位大善人那樣的犧牲奉獻,實屬少見。 其實,心中有愛的人,他們的生活空間是廣闊無際的,在那個有情天地,愛能超越忌妒、偏私的藩籬,把卑劣、殘酷的藤蔓拋之於後,人們也因為心中有愛,舉凡謙恭、溫良的性格和堅忍、負責、勇敢的精神乃應運而生。 我們始終相信,施比受有福,而且愛是無價的,假如你心中有愛又能樂善好施,那才是無與倫比的,特別是當你內心充滿了愛,這個世界會變得更美麗,人間也將更有溫情。
-
媽祖巡安金門彰顯的意義
媽祖,本名為「林默娘」,生於宋太祖建隆元年,自幼聰穎靈悟,多有異相,曾護佑親人鄉鄰出海安全歸來;生前更是扶弱濟困,濟世活人無數,其種種神蹟與仁德,為後人所津津樂道。 媽祖羽化升天之後,民眾為感念其德澤與神恩,遂在湄洲島建廟祭祀,民間更將媽祖奉為航海經商的守護神。清朝收復台灣後,內地移民更紛紛從湄洲祖廟分靈至台灣,乃至世界各地建廟供奉,祈求海路平安,境內風調雨順,時至今日,可說凡有華人的地方就有媽祖廟,可謂「神恩浩蕩,寰宇同欽」! 媽祖,現已成為台海兩岸人民共同的信仰,共同的精神與心靈寄託。金門在這兩岸風雲變幻莫測的歷史當口,承襲著媽祖的恩典,盛大舉辦了兩岸三地媽祖大會師巡安金門活動,為兩岸宗教交流寫下歷史新頁,意義非凡,誠值一書慶賀。 而此次兩岸三地媽祖巡安金門,不僅是祈求媽祖福佑浯島風調雨順,合境平安,更深一層的意義,在於啟發世人,如何學習效法媽祖「仁心仁德」的仁愛精神,神愛世人,人應該更愛世人;大家共同生活在這塊土地上,應如何學習相親相愛、同舟共濟的去打造新願景,迎向新未來。 再者,兩岸三地媽祖巡安金門,也彰顯出兩岸「本是同根生」這一脈香火相傳的真實。媽祖不但是一種宗教信仰,還是一種民間生活文化,她是一種無私奉獻的文化,兩岸親情相繫的文化,活在兩岸人民的心中;媽祖也是海上和平女神,期待這趟金門巡安之旅,不僅可為浯島帶來合境平安,更能為兩岸開啟長長久久的和平契機,祈求媽祖佑我浯島、佑我中華民族國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