浯江夜話
-
多拚經濟少拚政治
經建會日前發布四月景氣概況,連續十五個月的藍燈景氣對策信號,終於轉為綠燈。顯然,經過一年多來的不景氣困擾,我國的經濟終於出現復甦的初步徵兆,這是一個可喜的現象。 經濟曙光乍現,我們希望朝野,都應牢記過去苦日子帶給國人的痛苦與不便,從今而後,少一點意識形態、政治批鬥,多提一些振興經濟景氣政策及努力,以便掌握景氣復甦的契機,讓我國的經濟再起飛,以增進民眾福祉。 不容諱言的,近年來在台灣,什麼事都可以扯上政治,一扯上政治就得鬥。財劃法修法要鬥,鬆綁大陸投資政策要鬥,全台乾旱要鬥,如今連華航空難名稱是否「正名」也要拿出來鬥,一幕幕荒腔走板的鬧劇,實令人啼笑皆非。 很顯然的,國內還是有不少「政客」,基於意識形態,基於政治利益,拿著民眾權益鬥,拿著國家聲譽鬥,拿著台灣經濟鬥,犧牲全民利益以遂一黨之私或個人政治目的,政治的罪惡,莫此為甚! 如今,我國經濟難得露出曙光,雖然包括政府官員及學者專家,對國內經濟遠景仍然抱持保守態度,不敢輕言景氣確已復甦,但相對過去一年半來的黯淡時期,包括股市及房地產市場跌落至空前谷底,民眾資產腰斬再腰斬的惡劣情況而言,當前景氣對策信號出現綠燈,還算差強人意。因此,我們期待朝野政治人物,並把握這景氣復甦的當下,停止口水之戰、政黨惡鬥,好好比一比看誰有拚經濟的能力,而不是專比一些拚政治的狠勁,空耗多少政治成本。相信,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終會還給一些好的政治人物,一個好的公道與未來。
-
回首來時路
小時候,迷上看小說,也迷上文藝寫作。 十幾年前,金門還在軍管時期,本報對外仍屬管制發行,旅台二十餘萬鄉親也不能訂閱,因此,每次上台北和楊樹清等文友見面,大家總思索著如何讓旅台鄉親獲知金門訊息,因而弄出了一份「金門報導」,靠自掏腰包和小額贊助,免費供鄉親索閱。 當初,只希望捎些故鄉消息,特別是針對在台出生的第二代鄉親,介紹浯島風土民情及歷史傳奇故事,盼維繫鄉心共同關心這塊土地,期刊發行之後,廣獲台金鄉親爭相索閱,發行數量節節高升! 有一天,報社編輯主任「風衣」看了某期「金門報導」後,讚許一個民間自發性刊物,沒有經費也能辦得叫好叫座,而感嘆報社培養不出那樣的人才。當時,在一旁的副刊主編「博文」聽後笑稱:「這樣的人才就在報社,先前曾奉指示找三個國文程度比較好一點的員工,準備遴選一人培訓當記者,曾把他列名最前,卻被以不聽話的偏激份子首先被除名。」 過去,報社任何新進編輯、記者,一律依慣例先到校對組歷練六個月,閑熟文稿寫作及報紙出版作業,因此,有一天,我突接獲一紙人令,奉調校對組當實習生,六個月後,編輯主任風衣要我坐上編輯桌,給我一疊第二版新聞稿,叮嚀幹編輯當新聞守門人,要善盡社會責任,讓不好的文稿進不來,也出不去! 時光匆匆,以一個新聞門外漢入行,一晃眼十幾年了,回首來時路,「善盡社會責任」的叮嚀時時言猶在耳,過去不敢或忘,今後亦將作為努力的方向!
-
信口開河
政治!政治!政治!除了政治,還是政治!這一套把戲不知何時才會玩膩、結束? 當前,國內的政治、外交、兩岸、三通,以及經濟低迷不振、失業等等課題,都有待朝野袞袞諸公齊心打拚,開創新局。如果事事項項都要以政治和意識型態來看待、來處理,我們就看不到希望在那裡了,只能陷入泥淖中,要擺脫亦擺脫不了。 國內一位新政黨領袖到美國作客訪問,他好似一點也不關心五二五華航空難事件,卻是藉「機」大炒政治話題,說什麼:「名不正言不順,華航的名稱不好,以至於成為全世界最危險的航空公司。」他又意有所指的說:「華航公司名稱卻是中華」、「飛機掉下去了。」這番話引起一陣笑聲。不知是笑他的笑話好笑,還是對他的無知、無憐憫心的嘲笑! 華航再一次發生空難,任誰都不願看見,正當舉國關心空難事件救難及為罹難者家屬哀傷不已之時,這位政黨領袖好整以暇的大談華航「正名運動」,其心可議又何忍啊! 但尤有甚者,少數幾位立法委員也跟著瞎起鬨,他們表示將提案要求華航改名為「福爾摩沙航空」去去楣運,可彰顯這是台灣的客機云云。這種搞不清楚狀況、「幸災樂禍」的要不得心態,無怪乎在野黨要發出不平之鳴了,實在叫人為之氣結! 做為一位政黨領袖和忝為中央民意代表,所肩負的是何等的重責大任,應以國家前途為著想,全民福祉為依歸,不該信口開河。這種把華航空難扯上「正名」政治化的捨本逐末之舉,實在難以令人苟同,更是對罹難者及其家屬的大不敬。吾人要奉勸他們醒一醒,不要再拿風馬牛不相及的事炒作,少一點政治,多多為國家安定著想、為全民謀福祉吧!
-
平凡不代表平庸
一般的平民百姓,最不願見到在上位者擺官架子,自以為高高在上而與基層產生距離感。尤其在現今民主風潮已成為世界性趨勢,身為國家元首者皆清楚應「順勢而為」,擺脫帝制以威權治國的高傲心態,儘力傾聽百姓心聲,放低身段走入民間與市井小民打成一片。撇開國家元首受全民之託而被賦予的崇高職位,他也只是一個和你我一樣的普通人,能成為一國之領袖,非天命之所繫,而是人民肯定他的人格操守、專業能力及政治影響力足以擔此重任,透過民主的程序將這項權位交付給他。說穿了,只不過是為民服務的公僕中地位最高者,親近人民爭取認同應是極自然的事,內心不與百姓區分上下,便能散發誠懇實在的親和力,這般表裡一致,毫不做作的領袖風範,絕非內心幻想帝王統御萬民之高貴而礙於民主之現實偶爾「演出」親民戲碼者所能相比。 為了凸顯台灣的本土形象,人民用選票將台灣之子阿扁送進總統府,論外型、論談吐、論成長及求學背景,阿扁總統確實夠得上「本土」,但整體形象不起眼並不等於平易近人,因為「平民化」是由內而外散發的氣質,單靠外在形象或作秀式的親民舉動,實難擄獲民心。 蔣故總統經國先生與阿扁同樣有著平凡的外貌,他的勤走基層作風似乎也成了阿扁仿效的重點,只不過經國先生親近百姓的同時,也不忘用心治理國家、推動各項有益國計民生之建設,下鄉走透透對他的政績及形象有著絕對的加分效果;反觀阿扁治國兩年朝野仍緊張對立、經濟難有起色,交不出具體的執政成績單,股市也不禁以下跌做出無言的抗議,這樣一個連政績都力求「平凡」的元首,恐怕不是人民所期盼的,或許阿扁在努力塑造親民形象,又是洗車又是擦背的同時,也該花點心思認真建設國家吧?
-
運動熱季在五月
五月是世界體壇競技的盛季,除了美國NBA職籃邁入季後賽,並進入加溫階段;再過幾天,世界盃足球賽亦將在韓國揭開序幕,真的飽足世人的眼福! 這一連串體壇盛事,的確為我們枯燥乏味的生活,激起無限的波瀾,從世界十幾億收視人口觀之,即可得到一個充分的見証。NBA職籃是世界一項頂尖運動項目,光是財力與人力的投入自不在話下,而嚮往與鍾愛這項運動的人口,更是不計其數,這也難怪NBA職籃會執世界體壇運動之牛耳。 人類運動水準與技術的提升,不斷造就了許多可看性極高的單項運動,NBA就是其中一項,這項集體創作、力與美的結合,不知風靡了多少世人?若不健忘的話,應還記得當年「公牛王朝」時代,空中飛人喬丹絕妙身手,叱吒風雲鏡頭,猶歷歷在目,只是時空轉移,公牛王朝已走入歷史,一代英雄亦垂垂老矣。 「長江後浪推前浪,江山代有才人出」,畢竟運動是講究體力與速度,一旦上了年紀,體力不繼,即使再好的花招,亦無從發揮,喬丹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後生可畏,如今在NBA籃壇逐漸取代喬丹的更不乏其人,諸如:歐尼爾、布萊恩、鄧當肯、韋伯、基德、卡特、卡忍、華倫斯等,都是一時之選;甚至連中國三座移動長城─巴特魯、王郅治、姚明都來NBA湊熱鬧。 說真的,只要看過NBA球星高超球技演出,就夠使你拍案叫絕,繞樑三日,此非危言聳聽,而是肺腑之言。世人真的眼福不淺,此時此刻,只要你打開電視機,就可以欣賞到NBA球星絕妙的球技,讓生活注入新活力。
-
教改還要改
自從高中、大學聯考廢除後,取之而代的是多元入學方案的基本學力測驗、推荐甄試。以前人們批評聯考是「一試定終身」,學生都是讀死書、死背書,學生讀書毫無趣味可言,但現在的多元入學體制,學生程度到底比以前提昇多少,又讀起書來有否比較快樂,在在引起部分學生及家長們質疑。 探討多元入學方案,的確讓各項考試變得更靈活,學校的教學也更有啟發性和活潑性,但考試的本質似乎仍沒有改變,以前學生只要把書背好、記好,很可能就可以拿到高分,但現在不僅要融會貫通,天文地理也都要懂得一點,導致學生的課業壓力不僅沒有變輕鬆,而且考試的次數也沒有變少,甚至變得更多了。 早年的大學聯考,每當放榜之後,就常發生名落孫山的考生自殺事件,如今教育體制改了,但仍不時聽聞有學生因課業壓力太重而自殺,到底我們的教育體制還存在那些盲點,值得相關單位需不斷探討改進。 的確,早期的學生是煩惱聯考,但自聯考廢除之後,現在的學生則是煩惱學測,因此,怎樣減輕學生負擔,培養快快樂樂、活活潑潑的好學生,似乎已不僅是光廢除聯考,改用學測可以解決的。 多元入學方案已實行多年,確實獲得各界不少肯定,但不可諱言的,教改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因此,無論是基本學測或推甄入學,如何做到更公開公平,讓學生可以依程度、興趣選擇自己所喜歡的科系,這才是教改的本意。
-
多激發點心靈創意
據說大發明家愛迪生有一個很奇怪的假寐習慣,有時當他要休息時,他會坐進椅子,將手臂置於扶手,雙手各握一個鐵珠懸著,然後雙手下方的地板各放一個盤子。當愛迪生睡著後,手便自然放鬆,一旦珠子撞擊盤子,我們的發明家立刻便醒了過來。 愛氏這樣做的目的,有人說是為了要珍惜時間並發揮工作效率,其實按照愛氏的說法:人在半夢半醒之間往往有許多讓人意想不到創意點子,為了捕捉那一剎間的心靈創意,愛氏便利用這種方式來叫醒自己,以期把瞬間千奇百怪、天馬行空的靈感載入筆記,因為那可能又是一項新發明的契機呢! 愛迪生這位天才發明家的做法,就現代心理學對創造力的研究來看,確實有點道理,因為大部份人在清醒的意識狀態中,常傾向於運用對自己最方便、最熟悉的邏輯法則來思考,而這些法則可能是在成長的社會化過程所學習建立的,久而久之,思考的方式便因而固定而成了習慣,沒有無拘無束的靈活思想,創造的潛能當然就被埋沒了。 至於潛意識的心靈活動並不受限於這種習慣性的邏輯法則,反而是鮮活跳躍、無邊無際的,很容易隨機聯結而形成前所未有、新的意念,有些心理學家便認為我們可以利用「白日夢」來激發創造力,因為人在做白日夢時,通常是處於放鬆狀態的,而這種狀態正是激發潛能的有利誘因之一。 研究也顯示,創造力的出現必須是經過孕育階段,在這一階段中要特別注意放鬆意識,接著進入「空白」狀態,然後當靈光一閃,新的點子便冒出來了,這是一種很奇妙的感覺,有點「禪」的味道,就像心靈返璞歸真後,又孕育出新契機一樣的快美難宣。 總之,激發創造力並不是藝術家、科學家、詩人或者音樂家的專利,這其實是人類與生俱有的一種本能,每個人都有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如果能在這個領域多用點心,那麼工作一定表現不俗,要不,至少也能享受更多的生活情趣。
-
基層選舉觀察
鄉鎮民代表暨村里長選舉,下月八日舉行投票。選戰倒數計時,倒是候選人投入者眾,還是「老神在在」。 檯面上雖看不到旗幟飛揚,文宣攻勢一波波景象,檯面下可是加緊發條,謀定而後動,撒下「銀彈」。有人戲稱,如此的佈樁,叫做「埋地雷」,只等開票引爆,屆時,這個票箱「開花」,那個票箱「開花」,「百花」雷動,火光四射,那就「凍蒜」了!這就是此次基層選舉的普遍「真實」寫照。 當然,我們也不能一條竿子打翻一條船,以如此偏頗的眼光來看待此次基層選舉,畢竟,還是有不少有理想、有抱負的人,他們秉持著為民服務、不買票的理念參與選舉。只是,在這選風每下愈況的當下,只談理想抱負,難免也會被某些選民譏為「空嘴嚼舌」,不切實際,最後總落得被「銀彈」陣亡,打「形象牌」的候選人難為,怪只能怪選風太壞,僧多粥少,徒呼奈何! 還有一些初次投入選舉者,真是「牛啊不識虎」,本有滿腔熱血,準備放手一搏,等一驚覺,週遭候選人都在「洗」啊「洗」!才猛然自問「選舉哪ㄟ按呢?」有人只好愣在一邊不想動了,有的頭洗了一半,只好硬著頭皮,心一橫,「撩落去」,要洗大家來洗,看誰能「洗」得勝出,最後的結局,總也是「幾家歡樂幾家愁」,選戰打到這款地步││「流血」輸出,還得背負賄選坐牢風險,選舉還好玩嗎? 說真的,基層選舉,選風惡劣,於今為烈,已到「劣幣驅逐良幣」地步,這樣的民主玩法實在堪憂,到底是候選人為了當選不擇手段?還是選民貪財縱容?抑或執法不夠科學、嚴峻?在在值得我們深思與反省。期待透過不斷的反賄宣導,執法的雷厲風行,候選人與選民的自覺與自省,能使我們的選風,一次比一次清明、乾淨,以提昇選舉文化的品質與內涵,真正達到「選賢與能」的民主選舉真諦。
-
行善結善果
一名遊覽車司機在十五年前以分期付款認捐了慈濟醫院一張病床,沒想到十五年後載客到花蓮,自己卻在花蓮因心肌梗塞而住進慈濟醫院,經過手術才搶回一條命,他想到自己竟然會躺在自己捐贈的病床上,因而激動得大哭;他也認為這是一種很奇妙的因緣。 這名司機家住三重市,當年只是單純的善念而認捐給慈濟醫院一張病床,也不會想到自己會到慈濟就醫、住院,他也說,如果心肌梗塞是早一天在台東發生,情況恐怕就不一樣了。 看到這則報導的人,恐怕大部分都會認為是不可思議的巧合,或者說是「好心有好報」、「善有善報」,或許這也就是中國人常講的善緣、福報吧!中國人講「因果」,認定「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做者是。」也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甚至於說因果是通於三世的,也就是所謂的「不是不報,只是時候未到。」不論中國人說的是「因緣」或是「果報」,目的無非是在勸人為善、要人結善緣、得善果。 當然,行善的方式不一定要捐錢、捐血、修橋鋪路,只有心中有善,就算是說了一句好話、撿了一下路邊的垃圾,也是有著極大的善緣。行善也不是只在物質的給與,是要在心、在眼、在口、在耳、在手。也就是說行善是真心誠意、無所求。比如一個人雖然不會為惡,但是話語、待人尖酸刻薄,同樣造了業障,又如果一個人雖然四處捐錢,卻是為名、為了面子上的光采,如此又怎能稱得上真正的善呢? 此外,行善的作用應該不是在成就個人的福報,而是經由人人保有善心,化解社會上的暴戾之氣,還給社會多一點祥和,不也是一種更大的福氣嗎?
-
不打自招
五月二十日,縣府和議會聯合發表聲明為阿扁加油,籲實現對金門六大競選主張,其中包括四年內一定要讓金烈大橋動工! 而每次看到有關興建「金烈大橋」的報導,內心總有幾分愧疚,特別是被形容成「浮橋」──選舉時浮出水面,選後沉入水底,益加羞愧不已! 因為,十二年前金門首任縣長選舉,曾當過鎮長的候選人深夜急電,表示隔天一早要到小金門開政見發表會,要我幫忙做份文宣,當時,腦海裡閃過金烈交通不便的窘況,於是,決定幫他開出興建「金烈大橋」的競選支票,用粗筆在大、小金地圖劃座橋,印了五百張,交件時被臭罵一頓,說什麼會被當成「 仔」,經解釋一切為選票,想當選得「語不驚人死不休」,最後文宣才勉為其難發出去了! 豈料,引起「東施效顰」,往後候選人想要小金門的票,都會加上興建金烈大橋的政見,包括總統大選也不例外!可惜至今都是芭樂票,大選大騙,小選小騙,「金烈大橋」成了名副其實的選舉浮橋! 前年岳丈突然仙逝,南洋回來二位姪兒送最後一程,返僑居地之前,我陪他倆參訪家鄉名勝古蹟,順便遊烈嶼,就在水頭候船的空檔,但見他倆用攝影機不停攝錄大橋鳥瞰圖,待船到海峽中間,又爬上船頭觀看水文,因為,他們正是海底工程專家,承建無數島嶼橋樑。據表示,金烈暗流湍急,建橋工程十分艱鉅,就算符合效益能順利建造,將來維修費用及安全維護,恐怕也是一個值得考慮問題,換句話說,要建金烈大橋,難囉! 誠然,金烈大橋能不能建?會不會建?答案還在未定之天!然而,這張尚未兌現的競選支票,曾經是我一時異想天開代客「捉刀」開出的,如今成了芭藥票,被譏為「選舉浮橋」,內心能不感到羞愧嗎?
-
君子之爭
選舉可惡乎?選舉醜陋乎?選舉骯髒乎? 選舉,是實行民主政治制度不可或缺的指標,也是重要的一項。北韓、大陸等國家,時至二十一新世紀,仍未能還權予民,舉行民主選舉,國際都把他們視為極權專制的國家;他們國家的人民也無法透過選舉,或其他民主方式,參與政治或公共事務。 選舉,國民有參與選舉和被選舉權外,透過選舉參與民主政治,為一鄉、為一縣,大至為國家舉賢。選賢選能,讓賢能的人來代表選民治理一鄉之政、一縣之政、一國之政,抑或監督政府行政,看緊人民的荷包,所擔負的責任不可不謂任重道遠! 選舉應是公平、公正、公開的,諸如孔夫子揭櫫的:「揖讓而升,下而飲」,各憑自己的才識才能,以及選民的認同和其理想抱負,勝或敗都不改初衷,才是一場君子之爭。 時至今日,選舉已變了調,變了質。為了勝選,不惜攻訐、賄賂、暴力,實在叫人為之憂心忡忡不已! 尤有甚者:為了選舉,好鄰居可以仇視不講話;以兄弟相稱的好友,為了選舉,可以反目成仇,輕易的把珍貴的友情拋棄,吾鄉有之,不得不令人嘆息! 孟子說:「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後發,發而不中不怨勝己者,反求諸己而已矣!」選舉就是一場公平、公正、公開的君子之爭。今日,我以我的才識才能,我有心為地方服務,你也有之,他也有之,大家一起來競選。當選是選民的決定,是責任的加重;落選了,如孟子說的:「反求諸己而已矣!」不怨天、不尤人,方展現高度的民主素養風範。
-
疼子女也別忘疼自己
中國人自古便強調倫理親情,總認為為人父母者辛苦奔忙養兒育女,甚至細心呵護照料並竭盡一切所能供應兒女所需是所謂的天職,而為人子女者蒙受親恩,他日足以自立時對父母有所回饋與報答,理應也是天經地義、責無旁貸的事。這樣的倫理觀念與孝道精神原是中國禮儀社會中極為重要的一環,但隨著時代的快速變遷,傳統的孝道逐漸淹沒在功利主義的洪流中,絕大多數為人父母者雖仍執著地善盡養兒育女的天職,但面對付出不必然有回饋,養兒未必能防老的現實,在愛子女的同時,似乎也該多愛自己一點,多為自己著想。 前一陣子傳出桃園老婦人因家產分配糾紛竟遭自己六名親生女兒聯手告上法院,老婦人在分家產過程中縱有疏失,但畢竟是有養育之恩的母親,只因錢財這等身外之物擺不平,為人子女的便能罔顧倫常,不惜與老母親針鋒相對甚且對簿公堂,老是強調「百善孝為先」的中國人,走到了廿一世紀似乎不再有這般的體認。 父母養育子女,不僅人類如此,在動物界亦可求証,或可稱之為天性使然。但子女接受父母照顧之後必須有所回報,這樣的反饋是否是必然的定律,卻很難在動物行為中找到明確的解答。有孝心並具體報答親恩者,是因為他們從不將父母的辛勞奉獻當成理所當然,自然點滴在心,不敢或忘;只知一味領受親恩不懂回饋者,無非是利用父母疼惜子女的天性與弱點,既然樂得予取予求,哪還有閒工夫想該怎麼報恩?當然,父母疼子女乃天經地義,但卻要避免寵壞了子女,子女尚難自立時,父母從旁支持幫助無可厚非,一旦他們能靠己力謀生時,就該大膽放手,別讓孩子們始終心存依賴,斷不了奶。有為人父母者自己省吃儉用,卻已把尚未成年的子女們的下半輩子生計全張羅好了,如此拚命的「孝子」,一旦落得血本無歸,豈不晚景淒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