浯江夜話
-
「搖頭」說不,人生才酷
時下的年輕族群,遇情緒起伏或壓力,有愈來愈多的人尋求服用不當藥物的方式舒解,過剩的精力不是發洩在正當的運動或休閒活動上,而是藉助刺激中樞神經亢奮的各類違禁藥品,在PUB、KTV、飯店等場所手舞足蹈兼搖頭晃腦,沒日沒夜的燃燒自己。凡事追求流行的年輕人,連嗑藥的種類也非得跟上趨勢,想想「搖頭丸」這個有些沒頭沒腦的違禁藥品打從自社會新聞上「露臉」至今,一路「搖來」已成了年輕人嗑藥的大宗,且被濫用的情形有愈來愈嚴重的趨勢。「警方查獲大批年輕男女疑似搖頭狂歡,集體帶回警局驗尿:::」「青少年﹃另類打工﹄賣搖頭丸圖利,大學生也參一腳:::」這類的社會新聞佔據了愈來愈多的新聞版面,或許年輕朋友們為滿足好奇,也或許是生活上面臨挫折打擊或不被關心,心情苦悶尋求宣洩,更可能是因為其他自認為理直氣壯的嗑藥原因,但不論嗑藥的理由為何,在獲得短暫宣洩與快慰之後,卻可能付出極大的代價而不自覺。 臨床發現因濫用安非他命及搖頭丸引發的精神分裂患者有增加趨勢,研究更發現這類藥物傷害腦部並引發精神錯亂、多疑、幻聽、被害妄想等症狀,使用者普遍情緒不穩有暴力傾向,且這樣的後遺症可謂「長長久久」,因為即使只用藥一次,其對大腦的傷害也是長期而慢性的,想尋求一時宣洩或刺激者,實應三思。 一個平日身體健康,健保卡未曾使用過的少年卻因濫用藥物猝死,這是不久前發生的真實案例,年輕人憑藉著天賦的本錢,選擇以這樣的方式揮霍青春,得到的快感短暫易逝,對健康所造成的戕害卻可能要用一輩子來承擔,這是何等的不智?奉勸每一個年輕的生命,拒絕誘惑,遠離毒品,活出健康快樂的人生。
-
都是缺水惹的禍
在一片缺水聲浪中,民代與官員不斷掀起口水戰,到底誰該負起責任?有的直接怪起老天的不下雨,有的指出是人為的疏失,結果誰該負責?柏台大人作了最明智的判決。 柏台大人經調閱公文審視,有了公平的答案,一針見血指出是水利署官員的行政疏失,因為水利署犯了幾點不可原諒的錯誤:一、警覺性不足;二、缺水公文旅行過久;三、未能提前擬定休耕規劃。以上柏台的說詞就是最好的註解,誰想賴都賴不掉。 在這一波缺水的當口,受到最嚴重波及的莫過於各大型企業、工廠,以及一些靠水推展的遊樂設施、洗車業等受創最深,每天都將流失不少營業額,少賺不少鈔票。而一般農業用水亦將面臨停擺的命運,導致農作物枯萎死亡,農民的損失又有誰能夠體諒! 當然,除了以上各業的不便外,最大影響層面就是一般民眾日常用水,即將受到限水之苦;甚至在缺水的恐慌下,有的民眾不惜購置大量盛水容器貯水備用,也有的前往大賣場搶購礦泉水食用,以上不正常的行動,更造成物價波動,讓老板乘機大撈一筆意外之財,使民眾損失不貲。 在此缺水時候,更不允許有火警的發生,一旦祝融光顧必然無法收拾,因為消防水車不易取到充分水源,而消防栓也受到減壓供水的影響,災情可想而知。另一無辜受到波及的,就屬動物園裡的水族動物,它們在缺水的考驗下,必然面臨死神的召喚,詛咒人類的不是。 總之,這一波缺水的危機,確實為全民帶來莫大的不便,全民更要思及無水的痛苦,好好珍惜水資源,才能厚益民生。
-
談「體罰」
近年來台省發生數起老師體罰學生而鬧得滿城風雨事件,甚至有老師找學生單挑也在媒體上曝光,到底老師該如何管教學生,又老師是否可以體罰學生呢?社會上見仁見智,站在學生與家長立場,不少人是持反對立場,但站在部分老師與家長立場則認為適度體罰對於屢勸不聽的學生倒是一件好事,至於體罰過當,甚至造成學生受傷害則是不被社會所容許的。 近幾十年來,學校教育大力倡導愛的教育,老師體罰學生的事件已大為減少,這是可喜的現象,畢竟體罰學生已漸被社會所不允許的,況且體罰是種非常手段,就教育來說,並非理想的方法,最好是「備而不用」,因為如果完全否定「老師可以體罰學生」,難免會導致學生有恃無恐,反過來說,又恐體罰泛濫,讓學生視上學為畏途,因此,如何拿捏實叫老師們與家長傷透腦筋。 用愛的教育,讓「體罰」在學校絕跡,這是理想教育的最高境界,台灣會發生數起老師體罰學生而引起家長抗議並登上新聞媒體,那是因體罰過重、過當所引起。所謂「打在兒身,痛在娘心」,那個家長願意子女在學校被打呢?再說「打」就一定有效嗎?難怪會有學生家長為此告上法庭。 有人說,現在的老師愈來愈難當,對學生既不能打也不能罵,的確「打」是種暴力行為,它不該存在於現代的社會教育,因此,如何循循善誘,有教無類,恐怕是現今為人師表者必修的課程。
-
施比受有福
美國一位老婦中了樂透頭彩,一時之間,向老婦人求援的「聲音」從四面八方蜂擁而至,也不怎麼「過濾」,老婦人就像萬家生佛般的有求必應,短短幾個禮拜,老婦人將那一注橫財「揮霍」得一乾二淨。回復平靜生活後,有人為老婦不值,老婦人卻開心的說,一輩子能中一次樂透彩,做一件自認有意義的事,已經不枉此生,後來,她也不再碰彩券,因為一輩子樂透一次已讓她造福了許多人,她相信這已讓她做得夠多了。 同樣的,德州有位六十九歲的老漢,因為內心充滿了愛,因此當他退休後仍不忘行善,儘管他每月的收入不豐,但他仍使盡了渾身解數,每月為二萬八千個貧窮家庭解決了伙食問題,這位始終堅信施比受更令人感到快樂的老漢,不但在「退而不休」中獲得極大的滿足,更適時的向需要幫助的人們伸出了援手。他那種痌瘝在抱、民胞物與的胸懷,不但印證了先哲所說:「最富愛心的人,要在貧窮人中去尋找。」的哲理,同時也為他贏得「大好人」的美名。 人們常說:「愛人者人恆愛之。」想來不無道理,但看看現實生活中,肯對別人多付出一點關懷、為社會多奉獻一份心力者能有幾人?有些人一生孜孜矻矻,辛苦賺錢,為的只是住比別人更好的房子、開比別人大的車、吃比別人更豐富的食物、享受比別人更好的生活,能如前述兩位大善人那樣的犧牲奉獻,實屬少見。 其實,心中有愛的人,他們的生活空間是廣闊無際的,在那個有情天地,愛能超越忌妒、偏私的藩籬,把卑劣、殘酷的藤蔓拋之於後,人們也因為心中有愛,舉凡謙恭、溫良的性格和堅忍、負責、勇敢的精神乃應運而生。 我們始終相信,施比受有福,而且愛是無價的,假如你心中有愛又能樂善好施,那才是無與倫比的,特別是當你內心充滿了愛,這個世界會變得更美麗,人間也將更有溫情。
-
媽祖巡安金門彰顯的意義
媽祖,本名為「林默娘」,生於宋太祖建隆元年,自幼聰穎靈悟,多有異相,曾護佑親人鄉鄰出海安全歸來;生前更是扶弱濟困,濟世活人無數,其種種神蹟與仁德,為後人所津津樂道。 媽祖羽化升天之後,民眾為感念其德澤與神恩,遂在湄洲島建廟祭祀,民間更將媽祖奉為航海經商的守護神。清朝收復台灣後,內地移民更紛紛從湄洲祖廟分靈至台灣,乃至世界各地建廟供奉,祈求海路平安,境內風調雨順,時至今日,可說凡有華人的地方就有媽祖廟,可謂「神恩浩蕩,寰宇同欽」! 媽祖,現已成為台海兩岸人民共同的信仰,共同的精神與心靈寄託。金門在這兩岸風雲變幻莫測的歷史當口,承襲著媽祖的恩典,盛大舉辦了兩岸三地媽祖大會師巡安金門活動,為兩岸宗教交流寫下歷史新頁,意義非凡,誠值一書慶賀。 而此次兩岸三地媽祖巡安金門,不僅是祈求媽祖福佑浯島風調雨順,合境平安,更深一層的意義,在於啟發世人,如何學習效法媽祖「仁心仁德」的仁愛精神,神愛世人,人應該更愛世人;大家共同生活在這塊土地上,應如何學習相親相愛、同舟共濟的去打造新願景,迎向新未來。 再者,兩岸三地媽祖巡安金門,也彰顯出兩岸「本是同根生」這一脈香火相傳的真實。媽祖不但是一種宗教信仰,還是一種民間生活文化,她是一種無私奉獻的文化,兩岸親情相繫的文化,活在兩岸人民的心中;媽祖也是海上和平女神,期待這趟金門巡安之旅,不僅可為浯島帶來合境平安,更能為兩岸開啟長長久久的和平契機,祈求媽祖佑我浯島、佑我中華民族國泰民安!
-
財富與命運
中國人常說「財子壽不可求」,又說「命中有時終須有,命中無時莫強求」,言下之意就是人一生中,許多事情在冥冥之中已有安排,不是強求就可以得到,若從另一個角度看,不也在勸慰人要知足、不貪求嗎? 金錢、財富人人都愛,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如願成為富家子弟。有的人終其一生都要勞勞碌碌,也只能夠圖個溫飽;有些人可能本來就是家財萬貫,從來不知「窮」字怎麼寫。因此,沒錢的想辦法掙錢,有錢的想辦法再滾更多的錢,這是功利社會下比較明顯的現象。 其實,有錢不是罪惡,沒錢也不是恥辱,為自己及子孫掙更多的財富,過更富裕的生活,也是人之常情,所不同的是在於對財富的態度。有的人嗜錢如命,甘為「守財奴」;有的人富甲一方,卻是鬱鬱不樂;有的人不求大富大貴,只求閤家平安;有的人淡泊一生,也是自得其樂。要怎麼過就全看每個人的環境及想法了。 此外,不管有錢或是沒錢,最重要的是要能「知足」、「不貪」。因為知足,所以不貪,因為不貪,所以能安,也就是問心無愧,生活中自會多一份怡然;如果人不知足,必然會處心積慮往財富裏鑽,也因為不知足,貪念隨之而起,終會因貪而蒙蔽心性,試問││「貪得過一時,又如何能貪過一世」呢?我們也會常聽到人家說「人有兩隻腳,錢有四隻腳,如何能追得上」,又說「一輩子賺多少錢,已經天註定」,不也是同樣的道理?目前社會上樂透彩、六合彩盛行,賭風不減,當然偶而小投資一下,享受一下「期待希望的滋味」,倒也是生活中的小樂趣,但如果想要以此為「志業」,真的是要有那個錢、那個命和運了。
-
見好就收
十幾年前,民航班機尚未開航,電話不能直撥,也沒有快捷郵件,台金之間最快的聯絡方式靠限時專送信函,因此,遇事常要親自跑台灣,才能當面講清楚說明白! 當時,台北有一家公司的服務台,負責接電話的工讀生來自金門,每次看到我去公司,或許是「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總不停地問家鄉的種種,流露遊子眷戀故土的真情!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當年一個清湯掛面,一臉稚氣的高職學生,如今不但已為人妻、為人母,更是一家資本額以億計的公司總經理,值得一提的這番傲人的成就,並非承襲父兄事業,而是工讀生自己努力打拚和智慧理財的結果! 記得當時那家公司有一位年輕的經理,非常善於投資理財,指導同仁買賣股票和操作期貨,因適逢台北股市加權指數從一千多點飆漲至萬點,隨便買都大賺特賺,公司上下獲利都以幾百倍計,連工讀生也搭上發財的列車,因自認幸運之神不可能長相左右,決定見好就收獲利了結,把手中的持股全部出清,而且,誓言這輩子不再碰股票,希望把獲利投注在對社會有意義的事業。 的確,股海波濤洶湧,很容易讓人一夕致富,也很容易讓人傾家蕩產,能掌握契機獲利,若貪念執迷不悟,都遲早難逃滅頂。君不見,多少能呼風喚雨的股市大戶,曾風光一時,卻是潦倒一世! 其實,人生旅途何嘗不是如此,若有機會爬上高峰,就該懂得見好就收,特別是為仕之途,更應知所進退,切莫戀棧淪為老賊,擋人出路惹人怨,將英明一時,糊塗一世!十幾年前巧遇負笈他鄉的工讀生,如今有此傲人的成就,除為她感到高興,其定見與執著,更是往後學習的榜樣!
-
無忝所生
生命 言之生命的意義,言人人孰;每個人有每一個人的不同看法和觀點。至於使用有限的生命,有人夜以繼日,有人是放蕩不羈,甚至是浪費虛擲的。對於那種不愛惜健康、珍惜生命的人而言,親友的好言好意相勸,是充耳不聞;最後,只有任由他去,有的只是感嘆和惋惜而已唉! 佛家是非常珍惜生命和寶貴人身的! 依佛家的觀點,人要出世為人,是件十分不易的事。需有很大的福慧資糧,這世才能出生投胎為人。尤以所謂的「暇滿人身」,更是不易得。如果這世生而為人,又是「暇滿人身」,不懂得珍惜、可貴,下一世不一定能再世為人。 日前,有則新聞報導:一位年約半百又罹患癌症末期病患,而且已開刀,口頸插管,仍不顧生命地「抱病上場」、「嗜賭如命」,賭性之堅,令查獲的警方都為之頻頻搖頭不已。 之後,他接受媒體記者訪問,仍為自己辯白:指說新聞報導他「嗜賭如命」、「抱病上場」,對他這個癌症末期病患而言,非常不公平云云。 曾子得重病,召門下弟子說:「啟予足,啟予手。詩云: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而今而後,吾知免夫!小子!」我們之所以有人身,是父母所賜予的,就應善加愛惜,不要讓父母憂心,無忝所生,以及國家、社會和個人。
-
別把孩子寵壞
現代的父母,疼愛子女的心不變,但疼愛的程度以及方式卻非以往為人父母者所能及。對於自己辛苦孕育的心肝寶貝,他們有著極高的期望,縱然有的父母會含蓄地表示不求子女功成名就,但願平安順遂,但仍盡一切所能盼幫助自己的孩子往上爬,子女有出息,做父母的再怎麼說也沾點光,傳統的說法叫「光耀門楣」,現代的父母則寧願稱之為「幫孩子圓人生的夢」。 十月懷胎割下的心頭肉,做父母的焉有不疼不愛之理?尤其現代小家庭漸盛,僅育有一、兩名子女者佔絕大多數,「物稀為貴」心態影響下,更是容不得一丁點閃失!而在呵護備至的同時,為孩子們擔心與設想的也愈來愈多,於是終日奔波勞累供應孩子所需,也極力規劃培育孩子的每一個細節,好讓他們在人生的每一個成長階段都能在「有備無患」的從容下度過。多麼貼心而週到的安排,表面上看來這群現代的「天之驕子」們是何等的幸福,但實際上,父母的過度干預子女的人生規劃,以為對他們好的鉅細靡遺全都張羅,製造出來的是一批安於躲在父母無微不至的保護傘下,脆弱得一碰就碎的「裝飾品」,好看卻不實用。 父母的寵愛,讓他們得以幸福快樂地成長,或可不必跌跌撞撞便能圓人生的夢;卻也因為父母的寵愛,導致他們遇困難挫折便直覺地向父母求援而非自己試著去排除,缺乏擔當,永遠像個小孩子。國外學者研究發現愈來愈多的父母插手子女的人生規劃,甚至鼓勵已成年應獨立自主的子女搬回同住好就近照顧,而那些為人子女者也認為自己省了麻煩又滿足父母照顧子女的天性,何樂不為?這種所謂「成人青少年」的特殊現象,或許是過分寵愛子女的父母們必須面對的唯一結果呢?
-
凡事將心比心
將心比心有時需要我們去作思考,不能完全為自己而活。如果只顧到自己,漠視別人的存在,那就失去做人的意義與原則。 綜觀當下國內之所以亂象橫生,人心不古,禮義廉恥蕩然無存,主要關鍵還是缺少這種認知所致。雖說「人不自私天誅地滅」,這是無庸置疑的,不過,不能太過彰顯,以致引發他人的非議。若只為了自己一己之利,做出真正傷害全體的權益,那就更不應該了! 現代有些年輕人,讓人看不清、想不透,往往所作所為,偏要背離正軌;甚至標新立異,超乎一般人的想像,使人無法接受與理解。尤其偶爾會做出驚人之舉,似乎不這樣做,好像無法讓人知道他的存在。因此,「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自然成了當下年輕人的口頭禪,這不得不使我們對年輕人的想法,感到寒心和遺憾。 人的思想主宰一切行為的模式,如果觀念與看法有所偏頗,將是危險的警訊。畢竟,社會是生命的共同體,每一個人都不能離群而獨居,生來即與社會就有密不可分的關係。有好的個體,才有健全進步的社會,此乃目前民心之所盼。 處此二○○二年時代,社會上的每一份子,都要具備新思維、新觀念、新行動,適時調整步伐,讓自己的行為能配合時代的脈動;並能充分犧牲奉獻、勇往直前,作中流砥柱,創造族群融合。 是以,凡事應多為別人著想,尤其牽涉到利益問題時,更要站在眾人的立場上考量,千萬不可為了一己之私,而做出千夫所指的憾事。庶幾,我們的社會才能更安定、更溫馨。
-
臨渴才掘井?
近期來台省發生嚴重水荒,不少湖庫乾涸見底,連供應民生用水的主要水庫都幾達呆水位,至於金門地區,各湖庫的蓄水量也創下近幾年來新低,如果老天爺再不下雨,地區也可能會鬧水荒,如果不未雨綢繆,等到湖庫乾涸了再來想辦法那就來不及了。 由於今年地區雨量明顯稀少,各湖庫儲水量有限,為免引發缺水危機,不少民眾倡議自大陸買水,並獲大陸方面善意回應,的確,根據地區以往歷史,每年都曾發生缺水危機,採取限水措施在以前是司空見慣,迄太湖、金沙水庫、陽明湖等湖庫陸續浚深,以及充份運用各湖庫儲水,缺水問題在地區才稍獲解決,不過,由於今年氣候異常,地區各湖庫儲水量明顯下降很多,長此下去如果再不下雨,今年的夏天地區缺水問題勢必難免,因此,如何增加地區儲水量,或者架設管線向大陸買水,一勞永逸解決地區可能缺水問題,值得深思研究。 有人認為現在向大陸買水是否會操之過急,但也有人認為等到缺水再來想辦法,臨渴掘井勢必緩不濟急,況且向大陸買水是當地區缺水才引用大陸水,且我們可以備而不用。 不管向大陸買水或自台引水(成本高又緩不濟急),只要能澈底解決地區缺水問題才是根本辦法,由於目前地區各湖庫儲水量已創下近幾年來新低,我們不能只想到目前用水還能撐幾個月,應該考慮未來幾個月如果都不下雨那該怎麼辦,何況現在連台灣都發生缺水,奢談從台灣一船船運水來金,因此,有關單位應速未雨綢繆,以免到時地區又缺水限水甚至斷水。
-
活在當下
據說神經衰弱的病人,總喜歡強調自己罹患了某種疾病。如果有人向他說,你根本就沒有病,他們非但不信而且會急著去看別的醫生,甚至一再的糾纏醫生,直到醫生不得不隨便找個理由說他有病為止。 不想面對自己或對別人負責的人,也許都有這種毛病,他們會一再的想使自己罹患疾病,以求解脫,對於這種人,我們只能說他們不敢面對人生,而在人生的旅程中,他們也不敢面對自己,只一味的找尋一些藉口,將自己定位在「弱勢」的族群,妄想這樣一來,即可逃避人生的磨練。 其實,人生是無法逃避的,凡人都免不了有牽掛、有人情的糾葛、有愛恨的交織,面對這一切,你都要以誠、以信來加以面對,既要試著接受生命中的層層磨練,更要拿自己做實驗,勇於面對自己,如果每個人都能盡其應盡的責任,不刻意逃避,那麼擴而大之,人生的歷程必能發射出燦爛的光芒! 當然,要面對自己、要承擔生命中的過失,有時並不容易,因為這是需要一點勇氣的,而我們發現生活中多的是趁機造勢、爭名逐利之輩,對於責任則少有人有承擔過失的魄力和勇氣,至於要怎麼面對自己,要怎麼盡己之性就更不用說了,因為放眼當世,有些人為了逃避正常人應負的責任,他們的所作所為會像前述那些精神衰弱的病患一樣,即使根本一點病灶都沒有,但因為對自己沒信心,對社會缺乏道德勇氣,最後總是把自己搞得像個真正的病人一樣,頂多是讓人覺得可憐而已。 有人說:面對自己的要訣就是「誠信」,並要拿自己做實驗。這當然是一條有意義的道路,再怎麼說,過去如夢,未來不可知,人只要不亂做妄念,能努力的活在當下就可以了,因為只要能活在當下,就可以為人生規劃遠景,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最重要的是還可以面對自己、可以掌握住自己,反正只要能活在當下就一定有機會,而我們也深信機會之神只來敲一次門,如果你不開門迎接,祂是不會等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