浯江夜話
-
愛人者人恆愛之
看過這麼一則故事:從前有個國王,權傾一時,他有個為他所鍾愛到極點的兒子,茶來伸手、飯來張口,幾乎要什麼就有什麼。因為他父王的鍾愛與權利,這位年輕的王子,實在沒有任何欲望是不能滿足的,可是再怎麼席豐履厚、無憂無慮,王子卻總是眉頭深鎖、面容戚戚。 有一天,一位大魔術家走進王宮對國王說,他有辦法讓王子快樂,國王聽了很高興的回答說:「假使你能辦到這件事,則你要求任何賞賜,我都可以答應你。」於是魔術家將王子帶到一間密室,用白色的塗料在一張紙上畫了畫,然後把紙張交給王子,囑他走進一間暗室並燃起蠟燭,看看有什麼變化。說完,魔術家就走了。 王子遵照而行,在蠟光照耀下,他發現那些白色的字跡幻化成美麗的顏色,而且出現了「日行一善」這幾個斗大的字。照著魔術家的提示,日行一善的王子,不久之後果然變成了一個最快樂的人。 王子用一顆善良的心、一種愛人的性情,還有一份坦誠、寬恕的精神去包容、幫助別人,結果,在一陣你情我義後,愛人者人恆愛之,試想這樣一個有情天地,誰能不喜、誰能不樂? 所以,寬以待人、常存愛心,可以說是一宗財產,當然這與有些億萬富豪的市儈與浮誇也截然不同,有些人儘管窮到一文不名,然而只要擁有一顆善良的心,又能懷著一份樂於助人的好心情,則那種日行一善、載愛的豐盈,又豈是那種財大氣粗的庸俗所能比擬。 職是之故,一個人假使能夠大澈大悟並盡心努力的去服務人群,那麼他的生命必能激盪出愛的火花,在人生道上,那種相互扶持、有情有義的大愛篇章,也必定感人肺腑。
-
挑戰未來
二○○三年翩然來到,很多人都對新的一年有所憧憬與期待! 企業界紛紛畫「大餅」,展望未來;朝野各政黨在歲末年初之際,也各提出種種興革建言與藍圖,以攬人心;廣大的人民,在走過去年國內外嚴苛的經濟大考驗,更是期盼快快的揮別景氣寒冬,迎接經濟回春,讓明天會更好。 新的一年,新的希望,新的願景,所謂「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讓人滿懷信心與希望,甚具鼓舞民心作用。不過,凡事一切都得回歸基本面,唯有落實「大改革、拚經濟」決心,方才是能否重振經濟、贏得民心之關鍵所在。 舉例言之,民進黨興革會議,多位代表高分貝要求提振股市,因為如果下半年台股指數能上升,才有利於民進黨獲得選票、繼續執政。這與一般社會大眾看法甚為貼近,只算反映了部分民意。問題在於,股市固然是經濟的櫥窗,然而,能否重新贏回選票,繼續執政,靠的應是政績,也就是禁得起檢驗與信賴的真材實料,而非只是「護盤」堆砌的美麗櫥窗。質言之,如何大刀闊斧的改善投資環境、改革金融,擴大內需創造就業,讓經濟面有所好轉,人民生活水平自會提昇,股市自然由空翻多,如此,哪怕人心喚不回,不繼續執政也難!反之,一味口水、口號治國,了無政績,終將為人民所唾棄! 挑戰未來,大環境變數仍多,充滿著艱辛,致勝關鍵,個人在於能不斷汲取新知識,企業得面臨「不創新就會遭到淘汰」挑戰,政黨則須拿出政績來供人民檢驗。不過,機會永遠留給最有準備的人,期盼每個人都能以最好的準備,迎接未來、挑戰未來,抓住每一個勝利成功的未來機會。
-
每次下筆
曾經,有朋友問我:你們幹新聞工作常寫稿,駕輕就熟,寫一篇「浯江夜話」是不是像吃豆腐一樣簡單! 其實,每次輪到繳稿,總是搜索枯腸、折騰半日無以下筆,除因才疏學淺,肚子裡沒有墨水之外,更重要的,每次下筆總不自覺地想起一位作家的名言:「小時候撿到一根粉筆,敢在牆上寫字;長大後給一根粉筆,還敢在牆上寫字嗎?」 的確,每次為繳稿交差,都先要問問自己,所寫的主題有沒有人願看,讀者會不會看到題目,即嗤之以鼻不屑一顧? 記得二十幾年前剛進報社時,報社還是軍民一家,「正氣中華報」和本報兩報一體,社長及主要幹部全是軍人。有一天,報社社論大概是轉載自國內黨政軍大報,題目是「祝賀卡特當選美國總統」,一位軍人少校編輯曾不諱言地指出,儘管那篇社論寫得字字擲地有聲,振聾發瞶,但卡特又不看金門日報,有失意義! 其實,當年加入新聞工作行列,一路走來亦師亦友的風衣和博文兩前輩,念茲在茲殷殷教誨,一再叮嚀本報是地方性的報紙,下筆撰述報導,或審稿取捨,刊載的內容以浯島浯民為主,才能發揮特色。 事實上,一份地方性的刊物,如果刊登與當地民眾毫無切身關係的文稿,有誰要看?若空談人生大道理,或八股說教、以及人云亦云炒冷飯,報紙是商品,有誰願花錢受罪?何況,滿街書刊雜誌,應有盡有,篇篇是專家學者嘔心泣血的傑作,換言之,我們能寫得比人家好嗎? 所謂「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報紙發行無遠弗屆,筆下每一字一句,都得對讀者負責,也要為自己負責,寫得愈久,每次下筆顧慮更多,再也不敢像小孩撿起粉筆在牆上亂畫!
-
莫若以明
人不說話則已,一開口說話,便有是非榮辱的意念表露出來。有縵者,有窖者,有密者。莊子說:「夫言非吹也,言者言其所言者,特未定也。果有言邪?其未嘗有言邪?亦有辯乎?其無辯乎?」每個人心中自有是非之尺,是是其所是則喜,非非其所非則怒。是非齟齬於焉產生,損於人際和友誼,能不慎乎? 寡居多年的鄰居W,是日入夜,天寒地凍的,W猶然獨自在園地裡來來回回,孤零丁的。鄰人M看見W兀自彷徨不歸,M出言欲要W趕緊回家,不要再逗留在外,預防受寒著涼,且天已黑特別不安全。 時,M語意未清楚,出於善意關懷;但W猶有蓬之心,於是W對M的善言有了誤解,疑為諷刺在外鬼鬼祟祟的,似有不良的企圖似的。W就很生氣的說:「M的話是什麼意思?欲要M問個明白,說個清楚?」 言語之相難相爭,甲者以為「非」,乙者以為「是」;乙者以為「是」,甲者以為「非」,成見存乎心。所謂:「道惡乎隱,而有真偽?言惡乎隱,而有是非?」各自是其所是,各自非其所非,不意明白了解何為是?何為非?何為真?何為假?是是非非終究會落個理不清的境地。 孔子說:「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則寡悔。」莊子亦云:「莫若以明。」W如果聽清楚、明白M的善言和關懷之意,就不會彼此發生齟齬和相難了。所以,謹言慎行,能悟會彼此所言旨意;不顛倒是非,是為是,非為非,客觀公正的評斷,就不會發生相互爭辯,把忠告當成是逆耳之言了。至於存心惡意誹謗者,吾人默言以對!
-
自由不是放肆
「言論自由」是憲法保障人民的權利之一,也是觀察一個國家或社會是否夠民主的基本判準。今日的台灣社會儘管在是否承襲「中華民國」血統上爭論不休,但論民主化的程度不僅傲視東亞,亦不遜於歐美民主先進國家。在如此自由開放的社會環境下,人民對政府施政不滿意可以批評、可以陳情、可以示威抗議,因為民主就是以「民」為「主」,就是人「民」做「主」,做僕人的服侍得不夠好,主人當然有權利發飆囉! 咱們的言論尺度有多自由,也許大家平常自由慣了,感覺不出它有多麼「無拘無束」。然而只消看看親愛的大陸同胞們對咱們凡事皆能暢所欲言的人權滿懷憧憬,不難體會我們所習以為常的自由生活型態,其實是多麼珍貴啊!不過,大陸同胞雖然羨慕咱們自由,卻也認為自由過了頭的台灣社會顯得有些「亂」,這樣的觀點或許有人會解讀成「酸葡萄心理」,但平心而論,我們的言論自由的確有如一輛狂奔疾馳的車子,只知猛踩油門滿足超速快感,卻不曉得該適時踩煞車以防發生意外、傷己傷人。 言論自由一味被提倡卻未曾稍加限制,已經讓那些憤世嫉俗者像吸毒上了癮一般,劑量只能增不能減,否則必定混身難受、情緒失控,加上可供不平者一抒己見的管道較以往更多元化也更難控管,造成這種自由權被濫用的情形益趨嚴重。君不見現今網路上存在無數由機關團體或個人架設的留言板或討論區供人意見交流,原本立意良善,但卻因遊戲規則太自由少有規範,加上網路留言想刻意隱瞞身分或登入位址皆非難事,於是成為有心人恣意謾罵、發洩不滿情緒的最佳選擇,更有甚者冒用他人名義散佈不實消息或破壞他人團結,卑劣行徑與保防時代的匪諜何異?言論自由固然不該被剝奪,但若濫用之以做為發洩個人怨恨的工具,只是令社會更亂,傷害了別人也有損自己的陰德。
-
營造和平、友愛新世紀
推廣老人照顧活動出新招,中日人瑞義結金蘭,象徵人類崇尚和平、友愛的新世紀來臨,誠為世人所津津樂道。 這項頗具意義的人瑞金蘭盟儀式,是由中日雙方民間社團所發起的,中國方面是台灣的一位人瑞陳女士,雙方人瑞皆達百歲以上,是非常難得的。這種尊重生命,追求和平友善的跨國愛心,正是當下全人類所應走的正確之路,所謂「生命勝過一切」,希望全人類能深體斯意。 嚴格說來,日本的軍國主義一直是挑起戰端的罪魁禍首;尤其對於我國同胞的侵犯與屠殺行徑,更是史蹟斑斑,罄竹難書,為國人所難容。不過,日人的獸性罪行也一直受到國際的譴責與辱罵。因此,也因為猖狂任性挑起戰爭,導致日人的形象一敗塗地,為人所不齒! 經過幾十年的省思、覺悟,終使日本體驗發動戰爭的慘痛代價,回歸愛好和平的天性。這種良知的展現,確實值得世人的肯定與讚揚。畢竟「冤家宜解不宜結」,戰爭永遠是殘酷的,不但能毀滅人類的文明與進步,更能陷人類於萬劫不復之境。 說真的,難得日本的民間社團能及時熱絡參與推廣老人照顧活動,締結中日人瑞金蘭盟,彰顯日人已走出戰爭的陰霾,實質追求和平、友愛的新世紀。希望日人的理性覺醒,能真正喚起世界的和平,打造一個永無恐懼的環境。 我們更期待這股尊重生命、愛好和平的精神,能夠喚醒恐怖分子的良知,停止一切恐怖行為,為世人帶來安定與和平。
-
救失業要有長遠之計
經濟不景氣,國內失業率頻創新高,政府為解決失業問題,推出「公共服務擴大就業」方案,將動支七百億元來搶救失業率,雖然短期內可提供不少就業機會,但一年或二年後,這些人又要面臨失業問題,對於這種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作法,最近讓朝野政黨吵翻天,畢竟這項看似利多的政策,只能暫時減少失業率,但從長期來看,有如「飲鴆止渴」,並非國人之福。 老實說,解決失業率並非暫時「巧立名目」找出一些可有可無的工作機會,讓一些失業的人來做,如果如此不如將這些經費直接發給失業者讓他們自己來創業還來得有用,畢竟臨時性的工作非長久之計,唯有從擴大重大工程建設,帶動內需成長,才能創造更多可長可久的工作機會,否則只能工作一、二年的工作機會,只能說是暫時救了失業,但未來將造成更多社會問題。 筆者認為,只要政府有餘力,拿出幾百幾千億元來搶救失業並無不可,而且可說是國人之福,但如果政府必需舉債,那為何不從獎勵投資、鼓勵創業著手,如此才是長遠之計,否則難怪有民眾質疑這是政府為了選舉之故,先給你一顆糖吃,至於未來再看著辦吧! 國內經濟不景氣已落到谷底,失業率之所以屢創新高,主要是很多工廠關的關、逃的逃,有辦法的則早已外移,而造成這種現象的主因是國內投資環境不佳,為振興國內經濟,政府應拿出有效具體的解決辦法,決非暫時胡亂找些工作讓失業者來做,畢竟只能給他一顆糖,不如給他一個可以長久謀生的工作機會。
-
世事無常
佛陀在宏法傳道時,曾告訴我們說:「世事無常,沒有永遠的真理」。換句話說,佛陀認為人世間的東西,沒有一種是能夠維持永久不變的,這也就是說:世間的東西,永遠都在變化中,也無時無刻不在變化中。 就像生命,有些人活得長、有些人活得短;有些人前半輩子風光至極、後半輩子卻窮愁潦倒。總之,「黃泉路上無老少」,冥冥之中自有定數,絕沒有那種一成不變,一輩子要風得風、要雨得雨的道理。 所以,當你體悟到這個道理時,你也當明白,在這個無以恆常的世局裡,爭何用?權位、財富,甚至名望又有何用?人一旦兩腳一伸,到了蓋棺論定的當口,還不是夢幻泡影,轉頭成空。 記得從前舜欲讓天下予子州支伯,子州支伯就說過:「我正患有重病,將要去醫治,那有時間去治理天下。」天子的爵位是天下最大的名器,子州支伯卻不肯以生命來換取天子的名位,這是有道之士和凡夫俗子最大的不同。我想,子州支伯如果貪一點,不愛生命愛虛名,去爭那「吃力不討好」的天子做,說不定屁股都還沒坐熱,就蒙閻王爺寵召去了! 因為子州支伯懂得鄙視外在的富貴,並深知養生之道,所以他能全身保軀,安貧樂道;也因為他知道,失去生命就等於失去一切,所以他也不去爭那勞什子的身外虛名。可悲的是,當今許多居高官尊爵的人,寧要富貴利祿卻不愛惜自個兒身體的態度往往表現得十分徹底,這不是很令人迷惑嗎? 其實,說穿了這些人最大毛病就是不知道要潔身自愛,所以,在人生道上,他們總是貪得品味全無,也貪得無法無天。然而,縱使讓他們貪得了天下,當人生的簾幕拉下後,儘管「青山依舊在」,又能「幾度夕陽紅」?特別是當末路窮途、日薄崦嵫之際,試問他們又能留下些什麼?這是聰明人當深思猛省的問題。
-
莫做「民意」污染者
民主自由的可貴,就是有了「言論自由」。而言論自由最大的呈現,就是一種自由民意的表達。毋庸置疑的,每個人只要不妨礙他人的自由,儘可對公眾事務發表看法。 這些年來,民意風起雲湧,各大平面媒體皆以巨大篇幅廣納民意,各電視媒體也以各型現場叩應節目表達民意,各種網站更是百花齊放,大鳴大放民意。提供「舞文弄墨」的場域擴大了,自此,「文人」滿街走,正如形容大學生滿街跑之多,成為時代產物,自是稀鬆平常之事。 民意的崛起,很多人都樂於有話要說,這是民主社會的常態,也是一件好事。不過,反映民意,須就事論事,言之有物,提出建設性的建言與批評,而非一味只為意識型態之爭,或為一黨之私之利,凡事只是攻擊別人之短,亂批一通,讓人看了倒胃口,反倒成為傳達民意的「污染者」,這一社會「政治亂象」值得我們省思。 再者,網際網路的興起,各種網站留言板也燃起一陣熱潮,成為傳達民意最佳「通道」,對於揭發一些「不法」的人與事,不無有監督與警惕之效。所謂「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此乃社會正義之彰顯。但是,由於上網無須記名,不易查得來源出處,也被某些「有心人」拿來當作公報私仇,專做人身攻擊之工具,儼然成為製造「謠言者」的大本營,真箇民意,民意,多少罪惡假汝而行!不知司法機關、電腦專家能否合力拿出一套良方,揪出這一小撮專搞破壞別人名譽的壞蛋現形,消弭社會另一亂源,也是功德無量一件。 總之,對於能真實反映人民心聲的民意宏論,我們應不吝的予以掌聲喝彩。而對於一些專挾私人恩怨報復言語,猶如躲在暗處放冷箭,我們是不屑的,因這形同語言暴力,是有傷「大德」的。筆鋒猶如刀鋒,下筆時何妨上半夜想想自己,下半夜也得想想別人,這樣不是會過得更心安理得嗎?
-
夜貓甘苦談
有人說:幹新聞編輯算算文稿字數,下個標題,把版面填滿,一天只上班幾個鐘頭,很輕鬆嘛! 是的!幹報紙新聞編輯,只要把記者和作者的文稿及照片詳加審視,擬定全文大意標題,設計版面,完成大樣校讀簽字之後,就差不多可以下班回家了。 然而,報紙出版作業像接力賽跑,自記者撰稿、編輯、排版、校對、製版、印刷、發行,一棒接一棒從傍晚到天明,大家以跑百米的速度衝刺,其間不得有任何一個環結稍怠、延誤,否則,將影響正常出刊發行! 其實,新聞編輯工作,並不止於坐在編輯桌前那幾個鐘頭,因為,新聞有延續性,得掌握國內外時事脈動,不僅每天要詳看各家報紙,時時注意電視新聞。此外,下班後還要約稿、蒐集資料、兼編專刊、撰寫專欄,若說編輯是全天候的工作,一點也不為過。 當然,夜班工作時間較短,但是,生理時鐘顛倒,不利健康,而且,和家人生活脫節,與社會不能同步,若是參加訓練、講習、開會或慶典活動,同樣忙一天,別人活動結束回家休息,我們則是緊接著趕去上班。尤其,每天凌晨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家,任何雞鳴狗叫都顯得特別刺耳,常令人無法入睡;好不容易成眠,大概天也已快亮,家家孩子上學,人聲車聲吵雜起來,若逢社區構工,或是迎神賽會,更令人睡意全消。那種「一日無眠,三日失神」的苦楚,絕非外人所能領會! 再說,同是公務員,很多人承辦業務,記功、嘉獎不斷,真是羡煞人也!而我們每天執行相同編務,雖絞盡腦汁想出的一個好標題、或寫出一篇佳作,都屬例行公事,構不成獎勵要件,所以,許多同仁幹了十幾年編輯,被記嘉獎次數五個手指頭伸出來數不完,難怪去年有人可參加荐任升等訓練甄選評比,看看獎勵全無,心知未比先輸,乾脆放棄送件,平白吃悶虧,向誰訴說?
-
懷抱希望迎新年
春回大地,萬象更新。世界各國人民懷著新希望,以歡欣鼓舞的心情迎接二○○三新年的來到;展望新的一年,陳總統許下要讓人民過得更好,讓台灣變得比過去更好的新年新希望! 回首過去一年來,我們的政治、經濟、外交的處境,可以說依然是內外交迫;在兩岸問題仍處於「喊話」,未能坐下來面對面的就兩岸人民最迫切需要的進行實質的對話。若長此下去,兩岸對話未能即時啟動,問題永遠是問題,落得失望多於期待,兩岸不知何時才能維持穩定進步,為兩岸人民創造最大福祉。 展望新的一年,陳總統提出「一個目標,兩個重點」作為未來一年努力方向。一個目標就是讓人民過得更好;兩個重點是拚經濟與大改革。他強調拚經濟與大改革兩大施政重點是未來檢視新政府與執政黨作為的指標;而且兩者環環相扣,民眾亦殷切寄望最深的是金融、教育、司法與政治的改革都能獲得重大的實質改革成效。 如何才能讓人民過得更好?如何讓台灣變得比過去更好?如何在拚經濟及大改革有重大實質成果?新政府不能再喊口號而不付諸行動,戰鬥內閣要真的有戰鬥的力量,不是只會拚選舉。當然人民支持的力量就是政府的依賴,朝野不分藍綠集思廣益,以開闊的胸襟及務實的作為,上下一心,突破當前困境難關,開創新局。 總之,過去失落的一年和失望與煩憂,就隨著春回大地而冰釋不再重現;但重要的一點:我們要記取教訓,以對未來懷抱希望的心情,迎向二○○三年光明願景的降臨!
-
忍讓免爭端
俗云:「忍一時氣,免百日憂。」人與人相處因個性、理念不盡相同,或生活習性難以一致,難免有「不同調」的時候,只要彼此都互不相讓,便避免不了衝突爭鬥,最後落得兩敗俱傷。有人常說「年輕氣盛、血氣方剛」,彷彿只有年輕小伙子火氣大、魯莽衝動、容易與人起衝突,其實人無分年齡、不管修養,都或多或少會有一點點情緒,遇有事或人不順己意時,究竟要進一步挑起戰端或退一步化解緊張,往往只在一念之間。 很多人小時候都聽過「兩隻山羊同時想過獨木橋」的故事,這故事雖然看似平淡,一點都不刺激,但從兩羊互不相讓只能僵持在橋上甚至可能因此受傷或從橋上摔落的寓意,點出了凡事爭強鬥勝不見得能化解衝突謀求雙贏,多數時候反而製造了更多的衝突,最後落得損人不利己,誰也討不了便宜。 記得有一回在路上看到這樣的情形:一部小轎車駛到叉路口減速欲右轉,後面另一部轎車或因前車未打方向燈又突然煞車右轉,一時不爽連按了十幾聲喇叭,然後這個挑釁的舉動惹毛了前車裡的兩個少年仔,其中一人在車子停妥後隨即下車朝那人連問了幾次:「你想怎樣嘛?」然後那位仁兄也想証明自己不是好欺侮的,立刻也打開車門下來站在車旁,兩人連同兩部車就這樣「杵」在路中央好一會兒,任憑過往車輛從旁一一閃過,後來按喇叭的仁兄不知何故縮回車內(大概是趕時間吧?」發動引擎迅速離去,留下那少年仔還對著遠去的車影叫囂道「幹嘛落跑?好膽嘜走嘛!」為這一場馬路鬧劇草草劃下句點。試想,這樣的衝突有必要嗎?為了一時的不便或不愉快,非得互相挑釁不想讓人看扁,為了這種小事發火,浪費彼此時間,影響道路交通,更讓人看笑話,若能各讓一步,這些所謂的衝突與不便也就不存在了,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