浯江夜話
-
活出信心與希望
有一個朋友曾經失業了很長的一段時間,他說,沒有失過業的人永遠沒有辦法體會「待業中」的痛苦,那種要忍受別人異樣眼光及面對家人期許的煎熬,尤其是天天想不出明天要如何過的焦慮、恐慌心情,在事隔多年依然記憶猶新。但這一段記憶後來卻也成為他面對問題、解決困難的助力之一。 在忍受失業的日子之後,皇天終於不負苦心人,後來他有了工作機會。也因為有這一段刻骨銘心的失業經驗,他格外珍惜這一份工作,投入全部心力,比別人更用心、更努力,因此也深受器重,後來也有相當的成就。 他在這段辛苦奮鬥的過程中,也不是一直沒風沒浪的一帆風順,他說,當他遇到困難的時候,曾經也會有畏縮、退卻的念頭,可是困難並不會因此而消失,反而他會回想到失業的那一段記憶。「情況會比那一段時間更糟嗎?」最後他總是選擇面對困難,全力以赴,問題也都會獲得解決。他笑著說:「或許是怕再失業吧,所以不得不努力」他也感恩地說,他永遠記得幫助他度過難關的人,也用工作成就來報答他們,甚至他認為老天沒有讓他中年失業,實在是太幸福、太感謝上蒼! 「人生不如意,常十有八九」、「天無絕人之路」這些話形容出人生在世總會有遇到挫折、困難的時候,除了有一些些安慰的意思,最重要的是希望每個人在遭受難題時,絕對不要畏縮,如果遇事則縮、遇難則退,反而喪失解決困難的時機,最後阻斷了自己往前進、向上發展的道路,但是如果能拿出信心,勇敢面對困難,相信事情總有轉圜的餘地,也會有解決的方法;活得有信心、有希望,也才能為自己打出一片天地。
-
感恩的懷念
幾天前,一份曾是國內首屈一指的中央日報,走過數十個寒暑歲月,因國民黨中央財務吃緊,停止每月補助兩千萬元,將面臨改組轉型,三百多名員工將全部優退,部份員工醞釀發起抗爭! 因為,當年本報籌設彩色印刷廠,就是承蒙中央日報派員協助規劃,如今那些即將面臨失業的員工,正有曾是技術傳承的師傅,情何以堪?除此之外,個人自幼喜歡塗鴉,曾忝為中副園丁,因此,面對那樣的新聞畫面,內心油生無限落寞與感傷! 記得民國六十四年春天,本報成立彩印廠,個人獲派赴台實習分色照相,追隨一位曾是老總統貼身侍衛,退役後奉派日本學得先進的彩色分色照相技術,任職於中央日報。本來,以當時電腦尚未發明普行,彩色印刷剛起步,懂得分色照相技術,那是獨門絕技,薪水是一般人的好幾倍,大家搶著要,外出兼差論鐘點,時間即金錢,日進斗金,何況,「一粒麥子掉落地裡,可以衍生無數麥苗」,換句話說,賺錢的技術,沒有人有閒工夫帶學徒輕易教人,為自已製造敵人。 曾經,師傅不只一次表明,若非來自外島戰地金門,就算多給他一年薪水,他也不願輕易傳授技術,的確,其他的學徒,連暗房都不讓他進去一步,更別說讓他操作精密的機器設備和不勝其煩的解說,因此,很幸運地,短短的五個多月,我們輕易完成任務返回金門。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曾經是多少文人墨客夢寐以求的中央副刊,每天至少從海內外收到二百五十篇投稿,由五位助理初審,每人各取五件交主編審閱,最後約只有五篇文稿能見報,可見中副多麼受讀者肯定與喜歡,如今,隨著印刷技術精進,電子媒體興起,平面報紙日漸沒落,甚至連曾首屈一指的大報和倍受歡迎的中副文章,也因面臨困境,即將為時代洪濤所淹滅,令人感慨唏噓!
-
「醉」魁禍首
「喝酒不開車,開車不喝酒。」這是一句大家都耳熟能詳、老生常談的話。它對於貪杯的人是不會去在意或記住的,照喝照開,一切等出了事再說,且是醜態畢露,成為笑柄而不自知。 一般民眾酒後駕車,一旦被警方攔檢取締或是肇事闖禍,都要接受法律的制裁處罰,甚至面對被依公共危險罪移送法辦的難堪,以及事後的賠償責任。僅是貪求一時的享樂,卻是換來不可彌補的慘痛代價,一點也不是明智之舉。 不諱言的,警察和一般民眾一樣,都有「七情六慾」,也要有自己的調適空間。他們兩者所不同的,祇是一個執法者,一個是守法者。民眾違規酒駕,規避不了法律責任。警察呢!若是酒駕肇事闖禍,不僅僅是「知法犯法」,拿自己的大好前途作賭注,卻也踐踏了執法者(人民保姆)的尊嚴與形象,更給了民眾非常不好的錯誤示範。 報載:宜蘭縣有一派出所員警就發生酒駕肇事闖禍,撞壞民宅外的麵攤。這位員警當場昏厥、轎車隨即起火,所幸被救出送醫救治,並將火勢撲滅,才未釀成大災難。 隨之,與這位肇事員警一同飲酒的同僚聞訊趕到現場了解狀況,他不懂感恩也就算了,還出手毆傷幫忙的一位民眾,造成臉部胸部受傷,後來,才被趕來處理的轄區員警拉開兩人,平息此起發酒狂打架事件。 酒,真是「醉」魁禍首。這兩位酒駕、揮醉拳的員警被記大過調職,也連累長官,後悔恐怕已經太遲了。如何更有效杜絕酒駕肇事一再發生?台北市長馬英九提出仿傚紐約的作法,將酒駕車輛沒入,或許才是最有效的杜絕酒駕之道。
-
生活要有活力
生活不能一成不變,一日生活缺乏活力,勢必死氣沉沉,毫無朝氣可言。相同的,更會使生活失去意義。 每天刻板式的生活,枯燥乏味,就如同一般公務員,每天上班時間一到,即按時堅守崗位,案牘勞形,等因奉此;有些不被主管所賞識的,心情還會更難受。此時此刻,如不能運用一點心思,從低迷的氛圍中尋找一絲屬於自己的天地,相信他的工作會更感到無力乏味。 生活要有活力,不是說說而已,而是要靠思維去拓展,確實去努力。尤其習慣的培養更是其中的要件,因為好習慣的養成,經常是維持與製造生活活力的來源。如果生活中充滿蓬勃朝氣與源源不絕活力,生命亦將變得更為充實而富色彩。 我們經常可看到一些人活得快樂無比,究其原因,還是他們懂得如何去過日子,了解活力在生活中所佔的份量,運用活力去創造希望、拓展生活願景,讓自己的理想與目標,能逐一實現,達到真、善、美的境界。 當然活力應用在正途上,才能發揮實際效率,假如偏離正軌,將活力花在不正當的事情,不啻對自己毫無助益,反而會產生反效果。不但會使既得利益逐漸消失,嚴重一點還會導致無法挽回的後果。 因而,活力要朝向正面方向去發展,這是無庸置疑的。處此多元的社會,每天所接觸的事務已是過繁了,如果再不懂得如何去創造活力,拓展視野,從枯燥的生活中去尋找一絲樂趣,相信你的日子會過得很辛苦。
-
街道即景
金湖新市里街道,由於經過整建,面貌煥然一新,原本密閉的水溝,換成鋼鐵質網格狀蓋板,以避免藏污納垢,要清理水溝也較為方便,這原本是件好事,不過,有部分溝段也許因有污水流入,導致發出惡臭,行人路過不得不暫停呼吸。 還有,新市里污水下水道家戶接管工程,大致已經完工,部分街道可見污水人孔設在馬路上,嚴重破壞市容觀瞻,再加上部分污水人孔高低不平,經整修後顏色與路面也無法一致,引來民眾質疑為何要把污水人孔設在街道上呢?破壞了整個街道美觀,相當可惜。 的確,新市里街道,有些路段水溝常發出惡臭,尤其天氣愈熱,臭味越重,到底是污水家戶接管掛一漏萬,導致污水流入水溝,或者是有人將餿水及清洗過的污水倒入水溝,這點需要附近一帶住戶多加留意,以杜絕水溝散發惡臭,影響健康。 目前的新市里街道,由於有不少污水人孔,而且有些是設在街道中央,影響整個市容觀瞻,為此,有民眾建議,以後各種管線人孔,不應設在馬路上,尤其是街道上更應嚴加禁止,因為,一條好好的馬路或街道,其上設有人孔蓋板,儘管做得和路面一樣平整,也一定會留下痕跡。 由於新市里街道的水溝、污水下水道及污水家戶接管大致都已完成,怎樣讓水溝不會發出惡臭,如何讓街道上的人孔不會影響觀瞻,有待相關單位多加用心。
-
拿開心頭的枷鎖
大凡人都有追求快樂的權利,然而對很多自作孽的人來說,他們卻永遠得不到快樂。因為這些人通常是頹廢、憂鬱又陰沈的一群,當他們遇著不幸或痛苦的經驗時,他們往往會一任紛亂的思緒來搗亂、宰割自己的心情,甚至將自己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 生活中鮮少有人願與這些人為伍,本能上我們也都樂於接近那些和藹可親又趣味盎然的人群。諷刺的是,一般人雖然都明白這個道理,但現代人卻都像飛蛾撲火一樣,面目可憎又一往無悔的陷入財富名位的徵逐裡。因為人心的不知足,各種憂鬱、煩惱乃運應而生,有錢人希望更有錢,有地位的人則希望更有地位,最後終於患得患失,把自己搞得身心俱疲,這當然是自作孽的結果。 所以,人窮一點,官做得小一點,也許反而是一種福份,反正只要能知足常樂,雖然不能席豐履厚、不是官運亨通,日子卻一樣可以過得很快樂。倒是一些有錢有地位的人,他們儘管都有「呼風喚雨」的本事,日子卻未見得能過得快樂,就像做官的人怕失去了民心、怕領導統御出了問題;有錢人則怕股票跌停板、怕外銷市場失去了競爭力,整天怕東怕西的結果,遂讓煩惱與憂愁佔據了整個心靈。 其實,只要能拋開名利,一個精神良好的人,絕對可以在數分鐘內把憂鬱逐出心境。問題是我們都太功利了,總不能輕易的開放心門,讓愉快、樂觀的陽光湧進,反而一味的追逐名利,根本就容不下外面的陽光沁入心靈,也不知道這一切幽暗、閉塞,只有靠陽光才能驅除殆盡啊! 曾經有一位精神科醫生表示,他發明了治療憂鬱的方法。他告訴他的病人,在任何環境下都要試著保持愉快的心境,無論自己喜不喜歡,「笑吧!」他對病人說:「連續的笑吧!不要停止你的笑,最低限度,試著把你的嘴角捲轉。這樣不停的笑時,看你的感覺怎樣?」他就是用這種方法治癒了他的病人。 笑,無疑是去除煩惱、化解憂鬱的良劑。當然,要讓自己保持愉快的心情,第一先決條件就是要能知足。拿開心頭的枷鎖,敞開胸懷,只要你不汲汲於名利,憂鬱必除,美好自來。
-
莫劃地自限
人說現在世界是一個「地球村」,大家都知道,當代國家、企業為求生存、發展,莫不企盼走向全球化、國際化,以求未來在世界的舞台上佔有一席之地。 台灣政壇的本土風近來愈炒愈熱。強調本土,喚起鄉親飲水思源,是一件好事。如能往本土的文化傳承下點功夫,倡導本土藝術的發皇,更是美事一樁。 然而,如果連不在台灣出生的人能否競選總統、八吋晶圓廠能否登陸、台語是否要列為官方語言等等,都要拿來當作本土議題論辯一番,恐怕會治絲益棼,這種用嘴巴比較誰較愛台灣的遊戲,如果繼續玩下去,小心引發無謂的「內鬥」,也會嚇跑了致力於國際化的企業。 事實上,誰能選總統,憲法已有明文規定。八吋晶圓廠可否登陸,仍是一個「經濟」的專業問題,國內廠商赴大陸投資,是全球佈局的一環,企業的壯大,也是國力的延伸,歐美的「跨國企業」不是明證嗎?這一問題,只要政府廣邀產官學界一起會診,坐下來以政經、專業各種角度評量,然後執政者做出決策,不就結了。 再說,教育下一代說台語、用台語,不只正確更是應該。這不僅因為台語乃是母語,人們能說能寫將有助於文化的保存,而且通曉多種語言、文字,也有助競爭力的提升。只是加強台語教育,和把台語列為官方語言,影響層面則大不相同,試問:如果原住民、客家人也要把他們的母語列為官方語言,政府能解決嗎?學子負荷得了嗎? 尤其是現在的游內閣,強調要以建設台灣成為桃花源為長期施政目標。台灣要成為現代桃花源,不僅環境要美,生活品質要高,與國際接軌,吸引全球資金、人才來台更是重點。然而,桃源中人如果一味強調本土意識,劃地自限,不能放眼國際,到頭來恐怕只能孤芳自賞,台灣經濟不被邊緣化也難,能不慎乎!
-
談生活的節約
「節約」、「簡樸」似乎是最近常談的話題,國家新行政團隊要求公務人員厲行簡樸公約,台省各地鬧水荒,政府也大聲疾呼「有水當思無水之苦」,大家多多節約用水。其實節約不只是口頭上喊喊的口號,而應該是平時的生活方式及習慣,否則喊破喉嚨也是白費力氣。 說起生活上的節約,可能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觀念及「撇步」,這都和生活習慣、經濟情況,甚至價值觀等等因素而有所差異;在富豪之家,可能一擲千金而面不改色,在貧困家庭,能有三餐溫飽,就已是心滿意足了。因此,對生活上的要求,人人不同調,也是極為正常的事,如果真正的要求到「連送花也免了」的地步,或是宴客如競標「併最低價」,似乎也大可不必,只要回歸到古老的一句話││「當用則用、當省則省」,把錢花在刀口上,自然就學會了簡樸、節約的生活習慣。 由一些生活的小細節,有時就可以看出人對生活的態度;有些人寄信件時,是用已經使用過的信封拆開再反折利用,真的做到連一張紙都要「物盡其用」的地步,談節約用水,如果有機會到烏坵住一天,看到接雨水、等運補的情況,相信以後用水就不會是「嘩啦嘩啦」的浪費,因為在那裡節約用水本就是一種生活習慣而不是口號。 其實中國人談節約、簡樸早已是「古有明訓」,且錄一段人人能詳的朱柏廬「朱子治家格言」共勉之││「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惟艱。宜未雨綢繆,毋臨渴而掘井。自奉必須簡約,宴客切勿留連。器具質而潔,瓦缶勝金玉。飲食約而精,園蔬勝珍饈,勿營華屋,勿謀良田。」
-
相信自我
嬰兒時,我的頭特別大,很多人看了都喜歡摸摸,順便給個「大頭」的小名;曾經,有一個「看命仙」摸過我的頭之後,直誇「頭大面四方」,是個有福之人,能招來四個弟弟。果然鐵口直斷,未卜先知,我真的有四個弟弟,不識字的父母因而很相信命運,遇事都要先到廟裡燒香拜拜,抽支籤、卜個卦,希望趨吉避凶! 然而,生長在炮火下的窮苦農村,每天看父親挑著又髒又臭的水肥, 喝著牛拉犁耕田,因而時時叮嚀自己,不要向命運低頭,才能跳脫一生務農的命運。因此,我從不算命、卜卦;有一次走在台北街頭,騎樓下突然有人拉住我的手:「先生!我幫你算個命!」當我驚覺到是怎麼一回事後,立即告訴他:「對不起!你已經算錯了,我是從不算命的人!」 其實,抽籤、卜卦並非無知村夫村婦的專利,相反的,人類物質高度文明之後,心靈反而空虛,求神、問卜、換名改運之風更是盛行,連很多達官顯貴亦不能免俗,深信升官晉爵之道,在於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咸認有沒有才德不重要,只要坐對方位,便能官運亨通,步步高陞! 當然,才不如命,並非始於今日,明成祖一統江山,以各地進貢茗茶良窳封官賜吏,有讀書人不服在牆壁上寫著:「十年寒窗下,不如一壺茶!」成祖皇帝看了提筆補上二句:「他才不如你,你命不如他!」令天下飽讀詩書、滿腹經綸的儒生徒呼負負! 的確,人生的旅途,我只相信自己,從不向命運低頭,然而,處在這「窮算命、富燒香」的年代,或許算命和燒香,也能帶給人們心靈上的一些慰藉,有其存在的價值,至於某些專門喜歡幫女生看手相之徒,那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荒誕復可笑,切莫輕信才好!
-
是希望更是請求
講起離島的醫療,長久以來,它就一直是生處於離島居民心中的痛和悲哀! 它,恰似西方哲學政治家說的:「去接受不得不屈服的悲哀(罹患緊急且有危及生命的重病或意外事故)、去接受聽任劣勢者,少數者(離島居民)所認為錯的東西(醫療不足)就這麼發生所帶來的痛苦。」 我們離島的居民一樣參加健保、交繳健保費;但,離島居民所享有的、所應得到的醫療照顧資源,卻是遠遠的落後於台灣本島。難道,這真的是生活在離島居民的悲哀,還是揮之不去的宿命。 澎湖縣七美鄉村長陳勝雄大量胃出血,必須以直升機後送台灣急診,卻因未能得到空警隊的即時救援、延誤後送就醫致死,令人十分的遺憾和痛心,也再度挑動離島居民的痛處,反映後送制度上的盲點及凸顯離島的醫療困境。 另外,這次澎湖縣七美鄉村長陳勝雄胃出血的不幸案例,也凸顯空警隊還是不能以「人命關天─百姓的生命為重」的積極態度來處理。如果當時─像內政部長余政憲說的:「先救人,事後在補辦申請手續」,相信七美鄉村長陳勝雄在得到即時的後送就診機會,這起不幸事件或許就不會發生了。 每次,社會有危及生命的意外事故發生後,我們都衷心盼望類似意外不要再重演。所以,我們希望─不,我們請求政府能格外的重視離島醫療資源,檢討改進現行後送制度盲點,減低後送頻率,改善離島醫療品質,才是常道,讓離島居民的生命更有保障。
-
鳥籠與人籠何異?
一提起人籠,大家都只會意識到是牢獄,其實不然,這裡所指人籠,乃是居家環境,是人為所造成的。 地區近年來各地新社區到處林立,居家生活品質不斷的提升,在一般新建的住屋與樓房方面,除了追求樓房新穎造型,以及房屋內部的格局外;在建材上更講究高級產品,所以樓房越是晚蓋的越是注重外表的美觀。 當然生活水準的日益提升,導致人類建屋技術的突破,應是無可厚非的事。倒是人類本身的自私、貪婪、脫序的影響,讓這項成效蒙上陰影,大打折扣。追根究柢,這種始作俑者的行為,該是人類重新檢討、思考的必要。 對地區新建社區樓房的印象,不難發覺一種不尋常的特徵,一些透天厝開放式的庭院,屋主為了防範宵小的光顧,保障生命財產安全,根本不顧房子的協調性,每戶都所費不貲裝上不鏽鋼的框架,雖然從表面上看來多增加一層保障,畢竟也隱藏一股無形的危機。 從電視上得知,台灣各地每天都有不斷的火警發生,而每次的火災都奪走了寶貴生命以及燒毀不少的財物,真個情何以堪?從每回火災現場勘驗,人員之所以無法逃離火場,最大致命傷,大都因為受困鐵窗與鐵捲門的阻絕,才頻頻衍生悲劇事件。 由此種種跡象觀察,「鳥籠」與「人籠」究竟有何差別?這種怪異景象無疑是人類的恥辱。若想要這種現象從都市叢林中消失、絕跡,惟有期盼政府加把勁,在治安上多用點心;而最大的治本之道還是寄望人類心態的改變,從良知、道德、倫常出發。
-
嚴懲開快車
今年以來地區已發生多起交通事故,至少造成二人死亡,數十人受傷,究其肇事原因,開快車無疑是最大禍首,對於那些喜愛超速行駛,不遵守交通規則的駕駛人,有待警方嚴加取締,以免殃及無辜。 地區各路段經常可見超速行駛的車輛,以伯玉路為例,速限為七十公里,如果開到八十公里也許情有可原,但是如果飆到上百,那豈不是置他人安全於不顧,最可惡的是有些駕駛人超速行駛又任意變換車道,遇到狀況再來緊急煞車,似乎開車如入無人之境,像這種駕駛人嚴重危及交通安全,應給予嚴懲重罰。 其實不僅在伯玉路段常見飆車,在市區街道也常見開快車的駕駛人,無視街道車水馬龍,呼嘯而過,引來行人一頓臭罵,可惜我們的交通規則好像無法可管,否則就不該讓那些開快車的鏡頭一再重演。 報載,縣警局最近已向交通部爭取一筆經費,將用以改善地區十六處易肇事路段,這項作法值得肯定,但如果駕駛人開快車的習慣不改,任何路段、地點都可能發生車禍。 由於地區經常可見車輛超速行駛,有關單位應廣設測速器,同時探討各路段行車速限是否合理,像伯玉路瓊林到榜林也許最高速限可以提高到八十公里,部分寬廣的道路也不要硬限在五十公里下,以免造成塞車,但對於在人煙較密的地方如果飆到八、九十公里,即應予開單處罰,畢竟多設置測速器對交通安全有一定的作用,不過,如果測速器設而不用那又另當別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