浯江夜話
-
媽祖巡安金門彰顯的意義
媽祖,本名為「林默娘」,生於宋太祖建隆元年,自幼聰穎靈悟,多有異相,曾護佑親人鄉鄰出海安全歸來;生前更是扶弱濟困,濟世活人無數,其種種神蹟與仁德,為後人所津津樂道。 媽祖羽化升天之後,民眾為感念其德澤與神恩,遂在湄洲島建廟祭祀,民間更將媽祖奉為航海經商的守護神。清朝收復台灣後,內地移民更紛紛從湄洲祖廟分靈至台灣,乃至世界各地建廟供奉,祈求海路平安,境內風調雨順,時至今日,可說凡有華人的地方就有媽祖廟,可謂「神恩浩蕩,寰宇同欽」! 媽祖,現已成為台海兩岸人民共同的信仰,共同的精神與心靈寄託。金門在這兩岸風雲變幻莫測的歷史當口,承襲著媽祖的恩典,盛大舉辦了兩岸三地媽祖大會師巡安金門活動,為兩岸宗教交流寫下歷史新頁,意義非凡,誠值一書慶賀。 而此次兩岸三地媽祖巡安金門,不僅是祈求媽祖福佑浯島風調雨順,合境平安,更深一層的意義,在於啟發世人,如何學習效法媽祖「仁心仁德」的仁愛精神,神愛世人,人應該更愛世人;大家共同生活在這塊土地上,應如何學習相親相愛、同舟共濟的去打造新願景,迎向新未來。 再者,兩岸三地媽祖巡安金門,也彰顯出兩岸「本是同根生」這一脈香火相傳的真實。媽祖不但是一種宗教信仰,還是一種民間生活文化,她是一種無私奉獻的文化,兩岸親情相繫的文化,活在兩岸人民的心中;媽祖也是海上和平女神,期待這趟金門巡安之旅,不僅可為浯島帶來合境平安,更能為兩岸開啟長長久久的和平契機,祈求媽祖佑我浯島、佑我中華民族國泰民安!
-
財富與命運
中國人常說「財子壽不可求」,又說「命中有時終須有,命中無時莫強求」,言下之意就是人一生中,許多事情在冥冥之中已有安排,不是強求就可以得到,若從另一個角度看,不也在勸慰人要知足、不貪求嗎? 金錢、財富人人都愛,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如願成為富家子弟。有的人終其一生都要勞勞碌碌,也只能夠圖個溫飽;有些人可能本來就是家財萬貫,從來不知「窮」字怎麼寫。因此,沒錢的想辦法掙錢,有錢的想辦法再滾更多的錢,這是功利社會下比較明顯的現象。 其實,有錢不是罪惡,沒錢也不是恥辱,為自己及子孫掙更多的財富,過更富裕的生活,也是人之常情,所不同的是在於對財富的態度。有的人嗜錢如命,甘為「守財奴」;有的人富甲一方,卻是鬱鬱不樂;有的人不求大富大貴,只求閤家平安;有的人淡泊一生,也是自得其樂。要怎麼過就全看每個人的環境及想法了。 此外,不管有錢或是沒錢,最重要的是要能「知足」、「不貪」。因為知足,所以不貪,因為不貪,所以能安,也就是問心無愧,生活中自會多一份怡然;如果人不知足,必然會處心積慮往財富裏鑽,也因為不知足,貪念隨之而起,終會因貪而蒙蔽心性,試問││「貪得過一時,又如何能貪過一世」呢?我們也會常聽到人家說「人有兩隻腳,錢有四隻腳,如何能追得上」,又說「一輩子賺多少錢,已經天註定」,不也是同樣的道理?目前社會上樂透彩、六合彩盛行,賭風不減,當然偶而小投資一下,享受一下「期待希望的滋味」,倒也是生活中的小樂趣,但如果想要以此為「志業」,真的是要有那個錢、那個命和運了。
-
見好就收
十幾年前,民航班機尚未開航,電話不能直撥,也沒有快捷郵件,台金之間最快的聯絡方式靠限時專送信函,因此,遇事常要親自跑台灣,才能當面講清楚說明白! 當時,台北有一家公司的服務台,負責接電話的工讀生來自金門,每次看到我去公司,或許是「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總不停地問家鄉的種種,流露遊子眷戀故土的真情!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當年一個清湯掛面,一臉稚氣的高職學生,如今不但已為人妻、為人母,更是一家資本額以億計的公司總經理,值得一提的這番傲人的成就,並非承襲父兄事業,而是工讀生自己努力打拚和智慧理財的結果! 記得當時那家公司有一位年輕的經理,非常善於投資理財,指導同仁買賣股票和操作期貨,因適逢台北股市加權指數從一千多點飆漲至萬點,隨便買都大賺特賺,公司上下獲利都以幾百倍計,連工讀生也搭上發財的列車,因自認幸運之神不可能長相左右,決定見好就收獲利了結,把手中的持股全部出清,而且,誓言這輩子不再碰股票,希望把獲利投注在對社會有意義的事業。 的確,股海波濤洶湧,很容易讓人一夕致富,也很容易讓人傾家蕩產,能掌握契機獲利,若貪念執迷不悟,都遲早難逃滅頂。君不見,多少能呼風喚雨的股市大戶,曾風光一時,卻是潦倒一世! 其實,人生旅途何嘗不是如此,若有機會爬上高峰,就該懂得見好就收,特別是為仕之途,更應知所進退,切莫戀棧淪為老賊,擋人出路惹人怨,將英明一時,糊塗一世!十幾年前巧遇負笈他鄉的工讀生,如今有此傲人的成就,除為她感到高興,其定見與執著,更是往後學習的榜樣!
-
無忝所生
生命 言之生命的意義,言人人孰;每個人有每一個人的不同看法和觀點。至於使用有限的生命,有人夜以繼日,有人是放蕩不羈,甚至是浪費虛擲的。對於那種不愛惜健康、珍惜生命的人而言,親友的好言好意相勸,是充耳不聞;最後,只有任由他去,有的只是感嘆和惋惜而已唉! 佛家是非常珍惜生命和寶貴人身的! 依佛家的觀點,人要出世為人,是件十分不易的事。需有很大的福慧資糧,這世才能出生投胎為人。尤以所謂的「暇滿人身」,更是不易得。如果這世生而為人,又是「暇滿人身」,不懂得珍惜、可貴,下一世不一定能再世為人。 日前,有則新聞報導:一位年約半百又罹患癌症末期病患,而且已開刀,口頸插管,仍不顧生命地「抱病上場」、「嗜賭如命」,賭性之堅,令查獲的警方都為之頻頻搖頭不已。 之後,他接受媒體記者訪問,仍為自己辯白:指說新聞報導他「嗜賭如命」、「抱病上場」,對他這個癌症末期病患而言,非常不公平云云。 曾子得重病,召門下弟子說:「啟予足,啟予手。詩云: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而今而後,吾知免夫!小子!」我們之所以有人身,是父母所賜予的,就應善加愛惜,不要讓父母憂心,無忝所生,以及國家、社會和個人。
-
別把孩子寵壞
現代的父母,疼愛子女的心不變,但疼愛的程度以及方式卻非以往為人父母者所能及。對於自己辛苦孕育的心肝寶貝,他們有著極高的期望,縱然有的父母會含蓄地表示不求子女功成名就,但願平安順遂,但仍盡一切所能盼幫助自己的孩子往上爬,子女有出息,做父母的再怎麼說也沾點光,傳統的說法叫「光耀門楣」,現代的父母則寧願稱之為「幫孩子圓人生的夢」。 十月懷胎割下的心頭肉,做父母的焉有不疼不愛之理?尤其現代小家庭漸盛,僅育有一、兩名子女者佔絕大多數,「物稀為貴」心態影響下,更是容不得一丁點閃失!而在呵護備至的同時,為孩子們擔心與設想的也愈來愈多,於是終日奔波勞累供應孩子所需,也極力規劃培育孩子的每一個細節,好讓他們在人生的每一個成長階段都能在「有備無患」的從容下度過。多麼貼心而週到的安排,表面上看來這群現代的「天之驕子」們是何等的幸福,但實際上,父母的過度干預子女的人生規劃,以為對他們好的鉅細靡遺全都張羅,製造出來的是一批安於躲在父母無微不至的保護傘下,脆弱得一碰就碎的「裝飾品」,好看卻不實用。 父母的寵愛,讓他們得以幸福快樂地成長,或可不必跌跌撞撞便能圓人生的夢;卻也因為父母的寵愛,導致他們遇困難挫折便直覺地向父母求援而非自己試著去排除,缺乏擔當,永遠像個小孩子。國外學者研究發現愈來愈多的父母插手子女的人生規劃,甚至鼓勵已成年應獨立自主的子女搬回同住好就近照顧,而那些為人子女者也認為自己省了麻煩又滿足父母照顧子女的天性,何樂不為?這種所謂「成人青少年」的特殊現象,或許是過分寵愛子女的父母們必須面對的唯一結果呢?
-
凡事將心比心
將心比心有時需要我們去作思考,不能完全為自己而活。如果只顧到自己,漠視別人的存在,那就失去做人的意義與原則。 綜觀當下國內之所以亂象橫生,人心不古,禮義廉恥蕩然無存,主要關鍵還是缺少這種認知所致。雖說「人不自私天誅地滅」,這是無庸置疑的,不過,不能太過彰顯,以致引發他人的非議。若只為了自己一己之利,做出真正傷害全體的權益,那就更不應該了! 現代有些年輕人,讓人看不清、想不透,往往所作所為,偏要背離正軌;甚至標新立異,超乎一般人的想像,使人無法接受與理解。尤其偶爾會做出驚人之舉,似乎不這樣做,好像無法讓人知道他的存在。因此,「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自然成了當下年輕人的口頭禪,這不得不使我們對年輕人的想法,感到寒心和遺憾。 人的思想主宰一切行為的模式,如果觀念與看法有所偏頗,將是危險的警訊。畢竟,社會是生命的共同體,每一個人都不能離群而獨居,生來即與社會就有密不可分的關係。有好的個體,才有健全進步的社會,此乃目前民心之所盼。 處此二○○二年時代,社會上的每一份子,都要具備新思維、新觀念、新行動,適時調整步伐,讓自己的行為能配合時代的脈動;並能充分犧牲奉獻、勇往直前,作中流砥柱,創造族群融合。 是以,凡事應多為別人著想,尤其牽涉到利益問題時,更要站在眾人的立場上考量,千萬不可為了一己之私,而做出千夫所指的憾事。庶幾,我們的社會才能更安定、更溫馨。
-
臨渴才掘井?
近期來台省發生嚴重水荒,不少湖庫乾涸見底,連供應民生用水的主要水庫都幾達呆水位,至於金門地區,各湖庫的蓄水量也創下近幾年來新低,如果老天爺再不下雨,地區也可能會鬧水荒,如果不未雨綢繆,等到湖庫乾涸了再來想辦法那就來不及了。 由於今年地區雨量明顯稀少,各湖庫儲水量有限,為免引發缺水危機,不少民眾倡議自大陸買水,並獲大陸方面善意回應,的確,根據地區以往歷史,每年都曾發生缺水危機,採取限水措施在以前是司空見慣,迄太湖、金沙水庫、陽明湖等湖庫陸續浚深,以及充份運用各湖庫儲水,缺水問題在地區才稍獲解決,不過,由於今年氣候異常,地區各湖庫儲水量明顯下降很多,長此下去如果再不下雨,今年的夏天地區缺水問題勢必難免,因此,如何增加地區儲水量,或者架設管線向大陸買水,一勞永逸解決地區可能缺水問題,值得深思研究。 有人認為現在向大陸買水是否會操之過急,但也有人認為等到缺水再來想辦法,臨渴掘井勢必緩不濟急,況且向大陸買水是當地區缺水才引用大陸水,且我們可以備而不用。 不管向大陸買水或自台引水(成本高又緩不濟急),只要能澈底解決地區缺水問題才是根本辦法,由於目前地區各湖庫儲水量已創下近幾年來新低,我們不能只想到目前用水還能撐幾個月,應該考慮未來幾個月如果都不下雨那該怎麼辦,何況現在連台灣都發生缺水,奢談從台灣一船船運水來金,因此,有關單位應速未雨綢繆,以免到時地區又缺水限水甚至斷水。
-
活在當下
據說神經衰弱的病人,總喜歡強調自己罹患了某種疾病。如果有人向他說,你根本就沒有病,他們非但不信而且會急著去看別的醫生,甚至一再的糾纏醫生,直到醫生不得不隨便找個理由說他有病為止。 不想面對自己或對別人負責的人,也許都有這種毛病,他們會一再的想使自己罹患疾病,以求解脫,對於這種人,我們只能說他們不敢面對人生,而在人生的旅程中,他們也不敢面對自己,只一味的找尋一些藉口,將自己定位在「弱勢」的族群,妄想這樣一來,即可逃避人生的磨練。 其實,人生是無法逃避的,凡人都免不了有牽掛、有人情的糾葛、有愛恨的交織,面對這一切,你都要以誠、以信來加以面對,既要試著接受生命中的層層磨練,更要拿自己做實驗,勇於面對自己,如果每個人都能盡其應盡的責任,不刻意逃避,那麼擴而大之,人生的歷程必能發射出燦爛的光芒! 當然,要面對自己、要承擔生命中的過失,有時並不容易,因為這是需要一點勇氣的,而我們發現生活中多的是趁機造勢、爭名逐利之輩,對於責任則少有人有承擔過失的魄力和勇氣,至於要怎麼面對自己,要怎麼盡己之性就更不用說了,因為放眼當世,有些人為了逃避正常人應負的責任,他們的所作所為會像前述那些精神衰弱的病患一樣,即使根本一點病灶都沒有,但因為對自己沒信心,對社會缺乏道德勇氣,最後總是把自己搞得像個真正的病人一樣,頂多是讓人覺得可憐而已。 有人說:面對自己的要訣就是「誠信」,並要拿自己做實驗。這當然是一條有意義的道路,再怎麼說,過去如夢,未來不可知,人只要不亂做妄念,能努力的活在當下就可以了,因為只要能活在當下,就可以為人生規劃遠景,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最重要的是還可以面對自己、可以掌握住自己,反正只要能活在當下就一定有機會,而我們也深信機會之神只來敲一次門,如果你不開門迎接,祂是不會等你的!
-
政治人物別鬥了!
近來電視上充斥著一些意識型態之爭,什麼誰最愛台灣?誰又是最不愛台灣?分來分去,鬥來鬥去,有人自詡為本土派?有人就被歸納為統一派?統獨之爭再度躍上檯面。 在台灣,什麼事都可以扯上政治,一扯上政治就得鬥。當年停建核四引發廠商缺電恐慌,造成股市暴跌,投資不振,就是緣於執政者的反核「意識」之爭;如今的鬆綁大陸投資政策,站在統獨的光譜上,更非得鬥一鬥不可,美其名的是在強調愛本土、愛台灣,但是,在這講求全球化布局、提升世界競爭力的年代,豈容我們自己關起門來喊「爽」?豈非自縛手腳?自外於世界?又如何去放眼全球? 政治人物爭鬥,自古皆然,以今為烈。政治人物爭鬥若僅是一黨一派的損失,那也就罷了,但是如今政治人物拿著民眾的權益鬥,拿著台灣的經濟鬥,犧牲全民利益以遂個人政治目的,政治的罪惡,莫此為甚,能不戒慎! 很顯然的,國內還有許多人基於意識型態,將中國大陸定位為假想敵,而不是經貿夥伴關係。其實,政府因應兩岸經貿所作的政策改變,只要有助國家的長治久安,有助於企業的獲利,提升全球的競爭力,都不應該被過度的渲染,或泛政治化,而應以務實的作法,一步一腳印的去推動。 總之,家和萬事興。國內的政治如此,兩岸關係又何嘗不是如此──和則兩利,鬥則兩敗。期待政治人物,以蒼生為念,以民意為依歸,其爭也君子,不僅要為台灣爭千秋,也要為兩岸爭千秋,才能在一個大和平的環境下,讓兩岸走向全世界,在國際舞台擁有一席之地,屆時不管您是中國人也罷,台灣人也好,北京人也行,方能感到真正「出頭天」的榮光與喜悅。相反的,閉門造車,一味的爭鬥本土與外來,空耗政治成本,孤芳自賞,坐吃山空,則台灣的經濟前景實難以樂觀。
-
說看笑話
純笑話-小李在小吃店點了一碗排骨雞麵,他看了看碗裏,問老闆說為什麼沒看到排骨?老闆緩慢又冷冷的回說:你吃太陽餅的時候裏面有太陽嗎? 看笑話-小王無法容忍小李在公司的表現比他好,有一天小李因一時疏忽,讓一名大客戶被別的公司搶走了,當然免不了吃主管一頓「排頭」,小王樂得到處「宣揚」小李的「糗事」,直把小李的糗當成茶餘飯後的「笑話」。 或許是中國字的可愛,同樣是「笑話」兩個字,卻是「一句笑話兩樣情」,說、看、聽的人都免不了隨著它而改變心情。 而喜歡說笑和喜歡看笑話的人,也是不同的心性,至於誰比較受歡迎,一般來說當然是「愛說笑」的人了。有些人喜歡說笑話,也有很多很好的笑話,笑話說得得體,可以化解原本沉悶的氣氛,可以讓人開懷大笑,也可以讓人心情愉快,「一笑解千愁」的功力往往讓人折服。有人說,「每日大笑三聲可以延年益壽」,因此如果能夠聽到一些無傷大雅的笑話,讓自己歡喜、開朗,其實也是一件蠻享受的事情。 除了說聽笑話之外,另外一層意思的「看笑話」情況就大不相同了。「看笑話」的本意,就有一點「惡意的」看不得別人好、容不下別人行,也有嫉妒的成分。人生在世,總會有出差錯的時候,一不小心說錯話或是有不得體的行為,簡單的說就是「出糗」,本來有些事也是無可厚非的,出了糗,有時自我消遣一下,也是常有的事,但如果是被惡意的加以渲染、擴大,恐怕是誰都笑不出來的「笑話」。 人生在世只不過數十寒暑,生活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已經十分辛苦了,因此多說、多聽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笑話,是可以「增進人際關係、促進社會和諧」(好像有些八股),至於比較傷人、傷身的「看笑話」,能免就免了吧!你以為然否?
-
防騙切莫貪
不久前,一位在新市街經營書店的朋友,接獲一通民調電話,問了三個簡單的「小三通」問題,隨即問受訪者姓氏身分、教育程度,最後確認住址連聲稱謝掛斷電話;三天後,朋友即收到一封中獎通知,總獎金三十萬元港幣,言明領獎前要繳稅,需先撥電話洽詢贈獎公司會計師和律師。 當然,朋友經營書店兼賣報紙,每天接觸最新消息,因此,面對天外飛來這筆橫財,直接反應是立即將通知單丟進垃圾桶,懶得再多看它一眼! 無獨有偶,日前,個人也接獲一通徵詢電話,一位自稱是某廠牌車總公司的專員,很誠懇希望我幫忙回答幾個問題,因為家中就擁有兩部該廠牌汽車,也就有問必答,兩三個問題之後,對方更鼓起如簧之舌,介紹起公司新推出休旅車,聲稱公司為感謝產品愛用者,將寄新車型錄及附贈獎品,順口唸出我家地址,緊接著問我的姓名、身分證字號,還要手機號碼,表示方便客戶資料建檔及獎品查詢。 經他這麼一問,個人直覺又是刮刮樂、手機簡訊中獎詐財的翻版,當機反問他公司老闆姓名及金門經銷商名號,但見他支吾半響答不出來,旋即掛斷電話逃之夭夭。畢竟,天底下怎可能有那麼好的事,接一通電話即能受獎,何況,個人資料豈能輕易給陌生人? 的確,歹徒抓住人性貪念弱點,詐財手法不斷翻新,被騙案件層出不窮,除利用刮刮樂和手機簡訊,很明顯已延伸到電話民調和日常用品傳銷,令人防不勝防,因此,要避免被騙失財,就是戒之在貪,記住錢不會白白從天上掉下來,個人身分證號碼、銀行帳號密碼等不得輕易給人,遇任何中獎通知切莫輕信,必要時先撥電話(02)27613907,向刑事警察局經濟犯罪專責隊查詢,以免被騙上當!
-
喝酒不開車‧開車不喝酒
無心的過錯、過失,雖然是自己一時的疏失,造成不可彌補的傷害,都可以原諒的。如果是罔顧法令規定,而且知法犯法,逞一時之慾,造成別人不可彌補的傷害,或是危及別人的生命,就不是事後後悔道歉,可以撫平被害人和他的親人心中的痛。 我看到一則新聞報導說:台北縣有一位員警下班之後,他夥同二位員警一起到台北市一家卡拉OK喝酒唱歌。可能是樂極生悲,這位員警和他的同伴在凌晨四時許驅車離去,忘了「喝酒不開車,開車不喝酒」的警告,或者無視法令規定的存在,結果他酒後駕車發生連環車禍,造成一位年輕機車騎士傷重,有全身癱瘓之虞。 車禍發生後,台北縣這位酒駕員警留下二個同事在現場處理善後。後來,他離去後又重返現場,經酒精檢測濃度值高達零點七四,還說是:他是「搶黃燈」時肇事撞上計程車,並非「闖紅燈」云云。 身為人民保姆,也是執法者的員警酒駕肇事,已經不是第一次了,甚至高階警官也有。或許這些不肖的員警,他們心存我是警察,我酒駕不可能自己給自己開紅單吧!抑或有自己人罩著,我們看見新聞報導時,就有員警企圖阻止新聞記者拍攝的動作,想低調處理這起不光彩,又有損警界的員警酒駕肇禍事件。 我們相信絕大多數的員警是好的,不會像少數害群之馬的員警,他們是「不到黃河不死心,不見棺材不掉淚」。我們祈盼這是員警酒駕肇禍的最後一次,一般的社會大眾也都能「喝酒不開車,開車不喝酒」。否則,一旦肇禍才來後悔,為時已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