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論廣場
-
金門人的網購天地
有一天,心血來潮想要上網買買東西,因為從來沒有在網路上買過東西,所以覺得特別有新鮮感。在網路上瀏覽了一下許多賣衣服的店家,看著看著卻發現,我想要購買的那家網路店家,送貨到金門來卻要「運費200元」,我大吃一驚!「為什麼?」一直在我心裡盤旋著,最後當然是沒有買,因為我實在沒有辦法接受比衣服還要貴的運費。 又過了一天,在網路上隨意的逛一逛,發現有具紅色的家具非常好看,顏色很飽和,也可以當作椅子,接著我又往下看,「什麼?不送外島?為什麼?」老實說這個問題之前已經有人提問過了,但我還是無法理解為什麼運送到金門,需要那麼高的運費,以及有些店家可以送貨到花蓮或台東那樣偏遠的地方,卻是沒辦法送貨到金門,不然就是要以增加郵費的方式? 又過了幾天,親戚到了我家,問我說之前幫他寄到台灣要修理的電器,台灣的公司寄過來了嗎?寄是寄過來,但台灣的公司卻是用「貨到付款收取郵費的方式」,最可怕的還是寄快捷,運費當然很嚇人,要400多元,無奈的是親戚只好忍痛掏出錢付了這筆運費。台灣公司在沒有詢問過收件人的情況下,卻是用這樣的方式幫金門人作維修的服務,這不免讓人想嘆了一口氣。 我不敢說這是不是一種「歧視」,但我只想要問,網路不是應該要無遠弗屆的嗎?如果只限制了台灣地區的民眾可以買網路上的東西,外島的居民如果想要購買的話,則是需要多增加郵費,我覺得這個問題大家可以再思考一下,我們的權益是不是受到損害了呢? 往正面想一想,或許許多台灣的朋友們未來過金門,所以認為要將貨品送到金門,增加「郵費」本是理所當然的一件事了。其實郵局推出了許多便利箱的服務,無論從台灣送貨到金門或是從金門送貨到台灣,運費最多也僅有100元,提醒大家在網購的時候,除了要小心網路上商家的商譽,同樣的也要問清楚送到金門的運費需要多少,這樣才不會在網路上受到悶虧,要接受比東西還要貴的「運費」。
-
當低薪資遇到高物價
一直都利用週休上市場買菜,才一個禮拜沒買而已,菜價竟然漲到讓人這個捨不得買,那個也要考慮半天,最後只買一些品質差,價錢稍便宜的青菜回來,幾乎挑掉一半,讓我也想到老師要做光合作用實驗時,需用到波菜,到市場一問,一斤要一百多,以前一百多可以買好多青菜,尤其老闆要收攤時,幾乎是半買半送,現在連三支蔥,都要二十元,魚本來算一條幾元,現在都算兩的,原本我跟外子都很慶幸生在台灣,常說台灣真是個寶島,四季都有吃不完的便宜蔬果和新鮮魚貨,可是現在呢? 昨天到福利中心買洗髮精,一樣品牌,只是包裝稍換了,結帳壹佰壹拾伍元,我以為小姐算錯,不死心的跟她確認,因為我以前買只有六十九元而已,她說已經漲兩個月了,然後早上頭版汽油下週漲四角,這已經不知道是第幾次漲,接著黑心食品又出現了,什麼東西都漲,黑心廠商為了貪圖成本的便宜,連動物吃的、工業用的,統統進到人的肚子裏了,讓人想到都害怕。 我常想東西會變得這麼貴的原因到底是什麼?為什麼成本會墊得這麼高?究竟有沒有人為炒作?政府是否該給人民一個合理的解釋,我們再看現在周遭很多人都是領比基本工資還多一點而已的薪資,當低薪資碰到高物價時,那裏還敢想未來?真的不知道政府對於經濟發展的作為在那裏?是否該讓民眾清楚?真希望政府能夠當人民的靠山,不要再用口號治國了。
-
針對高中生辦抽測時間點待商榷
教育部為了解十二年國教實施前後,學生基本學科素養能力的差異,打算於民國一○五年與一○六年對高三及五專三年級學生(也就是九年一貫課程最後一屆和十二年國教第一屆高中畢業生)實施語文、數學、科學等五大基本學科領域素養抽測,作為修改課綱、課程的檢討。 筆者愚見以為藉由舉行抽測、比對了解十二年國教成效,並作為往後檢討中等教育政策改進指標,不失為調整國教政策走向的做法,但抽測方式和舉行之時間點恐怕都有三思而行的餘地。 第一,目前各國中或高中對首屆實施十二年國教政策中學生教學方式,多半仍在摸索階段尚未定型,仍在沿用舊有思維與教學方法亦所在多有,與九年一貫課程下的教學方式間區隔不大,若僅將這兩屆高中學生當成抽測樣本,新舊制兩者間之能力差異能否被確切地呈現出來? 再者,在管理與人文社會科學領域,人永遠是最難以預期的變數,特別是當受測者發現自己成為被研究者追蹤調查的對象時尤然。抽測時間恰巧與高三學生投入大學學測同一年,抽測成績又不必列入升學依據,學生是否有心參與這類測驗?抑或可能使師生都以敷衍了事心態應付?凡此都將影響抽測結果,甚至損及抽測的信度或效度,使抽測樣本成績嚴重失真。 綜合以上質疑加以歸納,筆者愚見以為若要以新舊制下的高中生作為抽測的對照組,不僅舉行的時間不應相隔太近,受測對象更宜擴大到涵蓋更多屆的高中學生,抽測時間點尤其應該與高三的大學學測錯開,如此方能真正發掘兩種教育制度體系下的高中學生在基本學科能力程度間的差異,以便達到檢討並修改課綱、課程及檢討教學方法的舉辦抽測本意。
-
我們需要一日遊的陸客
縣政府為了要增建水頭聯外道路,必須通過浯江溪口,很多學者或保育人士提出異議,在上月(24)日下午縣長與上述人員溝通、解釋,期間有民宿業者說:「不需要增建,只需要將原來的道路拓寬為四線道」,又說:「金門不需要一日遊的客人,我們需要的是漫遊的客人。」前者構想很好,但進入水頭村的道路是不可能拓寬啊,因為百姓的房子不可能讓你拆,再說,我們水頭村已經承載過重了,當地居民已經相當厭煩了,每天出入的大小車,再加上進入村內旅遊與住宿的人車,已嚴重影響居民的生活品質與生命安全了,未來陸客進入金門旅遊或中轉的旅客勢必增加,車流量自然增加,我們水頭村怎能再承受更大的交通流量?這位民宿業者也是在水頭村,難道無法體會居民的感受嗎?在我們村或許已經賺到錢了,也賺到名聲,難道不懂得感恩嗎?我們不敢要求回報,但既然在我們村內經營民宿,難道不懂得如何做好鄰里關係嗎?怎會忍心還讓更多的車子進入我們村莊內?還是認為我們村居民的生命真的比不上「鱟」與「白鷺鷥」?寧願支持生態而視我們水頭居民如敝屣?如果看不起我們村居民,那怎能還要繼續在我們家經營民宿呢?就不怕命賤的我們濺傷了高貴的情操?不要以為翅膀硬了,就可以忘記是誰給的機會,誰給大紅大紫的?是我們水頭村啊!怎能眼睜睜看村民的生活秩序被破壞呢?怎能讓我們村民再承受更多的負荷呢? 再者,這位民宿業者說:我們金門不需要一日遊的客人,只需要漫遊的客人,此言差矣,可知道現在在金門有多少人必須依靠陸客一日遊來訪的收入,才能養活家庭?遊覽車、導遊、司機、購物站、餐廳、旅行社等等相關產業,每一個人代表一個家庭,如果沒了陸客,讓他們何以維生?經營民宿,需要的是過夜的旅客,一日遊的旅客不需要住宿,當然不是民宿業者的客人,可是卻是上述相關產業的客人啊,怎麼可以如此自私說:我們金門不需要一日遊的旅客?不是民宿業者的客人,卻是他們之所需啊!這位民宿業者怎能如此斬釘截鐵地說:我們金門不需要一日遊的旅客?讓導遊、司機還有那麼多的人日子怎麼過?再說這位民宿業者之前也是從事旅遊業者,怎能忘了金門這些旅遊業者的生路呢? 我們金門確實是需要一日遊的陸客,君不見這兩個月尚不見陸客來訪,影響多少家庭的生計?多少人暗自悲傷、難過、著急與無語,誰來幫助他們?誰來幫他們繳貸款?誰來幫他們支付孩子的補習費用?誰來幫他們繳交在台灣的孩子的生活費?所以,我們金門確實是需要一日遊的陸客,希望有識之士或有錢之士或環保人士,如果你們已經是無後顧之憂了,請換位思考,中下層還有很多人很多家庭需要陸客一日遊的收入啊!請給他們一些生存的空間吧,不然他們會相信,他們的命比不上「鱟」與「白鷺鷥」的。
-
清明節談基督徒之慎終追遠
民間有一句話「你信基督教,你死無人哭」(閩南語)。言下之意好像表示基督徒不孝敬父母,不追念祖先。其實,這是百年誤解。基督徒的「生孝」和「死孝」(慎終和追遠)聖經記載如下: 一、在生孝敬父母:摩西頒布耶和華十條誡命在兩塊法版上(出埃及記20:1-17;申命記5:6-21):1.不可有別的神;2.不可為自己雕刻偶像;3.不可妄稱耶和華你神的名;4.要記念安息日,守為聖日,不可做任何工作;5.當孝敬父母,使你得長壽,使你得福;6.不可殺人;7.不可姦淫;8.不可偷盜;9.不可做假見證陷害鄰舍;10.不可貪心。十條誡命中有九條是「不可」的制止性質的;只有第五條「當孝敬父母」是命令門徒要去做的。孝敬二字,英文HONOR,意思是「甘心樂意地把敬重、尊嚴、價值、榮譽厚厚地加在父母身上」。在中國儒家思想上已超越「養親」的境界,而且已經提升到「顯親」了。第一條到第五條是刻在第一塊法板(石板)上,揭示神與人的關係;第六條到第十條則刻在第二塊法板上,揭示人與人的關係。何以把「孝敬父母」刻在神與人關係的第一塊法板上,而非在看似合理的人與人關係的第二塊法板上?因為耶和華早已洞悉「百善孝為先」的道理了。如果一個人不孝敬父母,而自稱敬畏上帝,相信上帝。那一定是虛偽的。所以基督徒持守誡命,必是孝敬地上生身父母的好兒女,也才是神的兒女。所以,孝敬父母會影響神與人的關係,當然也影響一切人際關係。在孝親方面,未成年子女要聽從父母,成年子女要孝敬父母(以弗所書6:1-3)。 二、慎終:哭代表內心哀傷或委屈。聖經記載親人死亡不但有哭號,還有與亡故長輩親嘴的,表示對離世者多麼不捨和哀傷。尤有甚者,大先知耶利米更是發揮大愛,不是為親人亡故而哭,而是為百姓的罪惡和神將臨的懲罰而哭,故有「流淚的先知」之稱。亞伯拉罕的妻子撒拉逝世,他為妻子「哀慟哭號」,並且向外族人請求購買一塊土地,厚葬妻子撒拉(創世記23:1-4)。亞伯拉罕逝世,他的兒子以撒和以實瑪利把他和他的妻子撒拉葬在同一塊墳地上,讓父母死後也能長相左右(創世記25:7-11)。約瑟的父親雅各臨終之時,交代約瑟他死後要與祖先葬在一起,而不要葬在埃及、約瑟起誓遵守父親雅各的遺願,將遺體運回老家厚葬(創世記47:29-31)。約瑟伏在父親雅各的臉上,為他哀哭,與他親嘴。並且花了40天,用香料包殮父親遺體,埃及人也為雅各之死哀哭70天(創世記50:1-3)。亞倫(摩西的哥哥),摩西死後,以色列人為他們兄弟倆哀哭30天(民數記20:29;申命記34:7-8)。以上是基督徒至情至性的慎終表現。看過聖經記載之後,誰說基督徒死後無人哭? 三、追遠:飲水思源,今生的我從何而來,尋根必由追遠開始,四福音書之中,路加福音對事件描述最為精細有條理,因為路加是一位醫生。在路加福音3:23-38詳細記載耶穌家譜,一直向上追溯到亞當,神的兒子,人類的共同祖先。整理族譜、家譜是追遠的具體表現。當然,每年一度的清明節、民族掃墓節,也是追思祖先的具體作為。基督徒也一樣會掃墓、追思緬懷先人,但是方式不同,是用獻花,唱詩歌,禱告方式。祖先是先人,是人,絕對不是神。基督徒打從心裡思念他們,緬懷他們,與其他人有過之而無不及。 上週我在金門日報看到消防局深入校園為清明節防火宣導,提倡「四不二記得」。衛生局也提醒大家除草整理先人墓園防範恙蟲病之道。環保局也希望大家減少燒金紙,就可以減少砍伐樹木,減少地球暖化和空氣污染。這些作為代表我們目前在清明節追思祖先的方式上須要與時俱進,的確有不少改善的空間吧。 心意最重要,形式是給別人看的,但是自己裡面有多少真誠,只有自己知道。基督徒過清明節,形式上雖不同,但是真誠卻不少。
-
高中課程縮短修業年限不可行
又到了高三推甄的階段,今天組長上完課進來,說幫高三學生考試,寫不到十分鐘都交卷,因為他們要準備推甄的第二個階段,很多人已經無心於高三課程,聽到他這樣說,讓我想起日前建中校長建議學測延後考,或高中修業年限縮短為二年半,高三下讓學生專心準備考試的事情。 的確,現在推甄名額越來越多,而且只要準備高中二年課程,學生怎麼盤算,都是透過推甄管道,較易準備,因此很多學生為了準備學測,放掉高三課程,也因為如此,往往形成學生已考上大學,卻由於高三學業成績不及格或學分數不夠,或考上以後,曠課太多,操行成績沒有六十分,而不能領到高中畢業證書的一個怪現象,還有上課情形一班兩制,上榜的和準備指考的,已考上的根本無法專心在教室上課,學校又沒那麼多人力管理和安排額外課程。 高三最後一次期末考,五月二十幾號就考完,然後停課,讓學生準備指考,這段停課期間,學生仍需到校自修,如想到補習班上衝刺班,必須跟學校請假,我們學校曾發生這樣狀況,學生偽造家長簽章,家長以為孩子到校,學校認為學生已照正常程序請假,直到有事需她到校處理時,才發覺根本聯絡不到學生,家庭也出了問題,透過許多管道才找到她,她到校時,化著濃妝,一臉風塵味,說在卡拉OK上班,很多觀念都偏差了。 學生願意到校,是因為還有課程尚未上完,有強制性,等到下學期真的只是準備大學考試,可能到補習班衝刺的人多了,但即使他拿了證明,也不敢保證百分之百他會到補習班上課,這段時間即使他有請假,畢竟他們還是學校的學生,如果在外面發生問題,學校難脫責任。 學校不是怕負責任,而是希望學生能夠平平安安畢業,所以要縮短高中修業年限,有其管理上的困難,還不如讓他們專心把高中課程修完再考試,也有能力銜接大學課程,因此學測延後考較適宜,停課到大學開學,將近四個月時間,可利用這段期間辦理大學入學考試。
-
鼓勵生育政策不宜一國多制
國人年平均生育率低落,助長我國人口年齡層少子化和高齡化現象持續惡化,前幾年甚至在全世界敬陪末座。政府為鼓勵國人結婚生育及減輕育兒經濟負擔,先後祭出多種誘因和具體措施,譬如提供產假、育嬰假、托育及生活扶助、生育及育兒津貼。但兒福聯盟表示,不僅申請條件嚴格,且各縣市認定標準要件不一致,使民眾無所適從。 譬如申請育兒津貼必須父母都沒工作,對想賺錢補貼家用的婦女來說造成困擾,這樣的規定等於在鼓勵不工作之嫌。台北市提供育兒津貼,新北市則廣設平價托兒所,措施也有差異。恐有違反憲法本文對於平等權保障之虞。 筆者認為,政府鼓勵生育祭出誘因立意良善,但政策牛肉要讓適用對象群體看得到吃得到,才能讓有意生養下一代增產報國的夫婦沒有後顧之憂。因此,有必要通盤檢討,就補助項目、條件及額度等重項統一制定執行規範,並因時因地有彈性的運作模式,提供更多元選項,不能只以撒錢補助當事人應卯,才能嘉惠有生養下一代意願的適婚年齡男女。 兒童節各縣市送給兒童的禮物或福利同樣各自為政,完全看縣市預算、執政首長及教育機關的好惡而定,令許多家長和學生不滿。 兒少是國家未來主人翁,受到的關愛和資源挹注,不應因所處縣市不同而有差別待遇。希望主管機關及縣市政府整合意見,研訂公平公正、盡善盡美的兒福政策具體執行作為,不可流於一國多制。
-
浯江溪生態保育背後的省思
本周金門地區引起最大的保育生態活動,莫過於浯江溪溪口的工程,直接破壞這個海域的生態,很多人開始如火如荼展開連署,為了都是要來保育浯江溪的生態。其關心熱愛地區生態的熱誠,令人感動。筆者之前是商人,退休後現在是閒人,也關心我們居住的環境,更關心百姓生命與居住周遭環境之品質。因此,個人對破壞這個海域生態的工程與地區經濟之發展,兩者衝擊出怎樣的火花,讓這麼多人大聲疾呼保育的重要。提出個人的觀點與看法,希望大家都能冷靜以對,共創三贏。 有人質疑說往水頭的車子有那麼多嗎?會堵車嗎?需要再開發另一條馬路嗎?筆者住水頭村後陳區,每天從我家門口出入的大小車,真是不計其數啊,尤其小黃因為要趕航班,疾疾而行,大型遊覽車更是從早走到晚,水頭又是重要風景點,一個小小的村莊除了要承擔交通流量,更要居民吸收多少的排廢氣?如果再有更多的觀光客,這個村莊居民如何能承受得了?再說,原本這個村莊所擁有的蚵田,政府為了興建碼頭,我們的蚵田被徵收了,目前正在填海造地,這麼長的工程時間,將水頭村莊原本湛藍的天空蒙上層層的灰塵,還有工程時製造出的噪音,這些不是一天兩天的事,而是長達一千多個日子啊。再者,原本就有的發電廠,不也是在我們家附近嗎?其製造的汙染不是我們在承當嗎?這些影響居民住宿品質及威脅健康的本源,為什麼沒有人幫我們出聲?水頭居民的生命不及浯江溪的生態?到底是人命比較重要,還是白鷺鷥?還是紅樹林?住在水頭的居民已經沉默太久了,承受太多的無奈了。 當初,金門要發展觀光,要以觀光來立縣,而最重要的客源在大陸,他們必須搭船來金門做觀光活動,就需要碼頭來停靠啊,所以選擇水頭碼頭再將之擴大,因此徵收了我們原本的蚵田,當時就知道出入的交通要道無法經過水頭村莊內,因為村莊原有的道路無法再拓寬,必須另闢道路出入啊。那當初政府相關單位在規劃時,是否公告?是否讓鄉親知道?是否讓環保人士知曉?如果當初就知道這個規劃案,關心環保的人士應當在當時就提出異議,而不是等到塵埃落定,工程發包之際再來抗議,那工程如何進行?既然要發展觀光,碼頭及其相關工程勢必要做的,不然鄉親生計如何維持?如果把紅樹林保護好,把白鷺鷥顧好,百姓就有飯吃,我們當然不需要再發展觀光了。以一個海島而言,要生存原本就不容易了,金門除了生產高粱酒,我們還有什麼可以揮灑的?不是只有觀光產業嗎?既然如此,還有什麼比發展觀光更重要的?還有什麼可以餵飽百姓的?如果連百姓的肚子都無法填飽,百姓還會關心白鷺鷥嗎?在關心生態之前,請在水頭住半年,你們親自去體會水頭村百姓的生活品質及空間,再來談環保吧。否則你叫我們村內的居民何以心服?如果住在水頭村的居民都不被重視,幹嘛關心生態的維護?我們水頭的居民生命真的比不上紅樹林?為什麼出入的交通不能另闢道路?為什麼不給我們一點生存空間?只願意給白鷺鷥生存空間?這樣對我們水頭村的居民公平嗎?在關心環保之前,你們應當先考慮當地居民的生命吧。或許,所有關心環保的人士沒有人住在水頭吧,因為汙染不在你們家,所以你們可以理直氣壯要環保。我們水頭村已經承載太多太多了,可不可以幫我們分擔一點?雖然是以破壞生態換來的,但畢竟人命比生態重要吧。 政府要發展觀光,就必須要建設,要建設就會破壞生態;環保人士要保育,要保育就要保持原狀,不能破壞環境;前者是要養活百姓,後者是要保有原生態的動植物;這兩者之間可能找到平衡點嗎?不然雙方都說有理,而百姓呢?到底要聽誰的?要支持哪一方呢? 還有環保人士應該可以去思考,其實汙染金門最嚴重的事是燒金紙,每年燒金紙所製造的汙染是否大過浯江溪的破壞,當百姓還無知的再燒金紙製造二氧化碳,怎不見環保人士出來呼籲?看看每年金城的迎城隍所燒的金紙數量,也不見環保人士?而一個小小的浯江溪就值得你們大張旗鼓?是燒金紙嚴重還是浯江溪生態比較嚴重?是怕得罪家中長老?還是你們也相信燒得越多越有保佑?百姓在燒金紙時你們在哪?午夜夢迴,捫心自問,金門的未來到底是發展觀光重要還是生態保育重要?! 不過百日,一年一度的迎城隍慶典活動,又將敲鑼打鼓,且讓我們拭目以待,看看今年燒金紙的數量是否足夠喚醒自以為是金門的環保人士吧。 如果你們要阻止政府再闢道路出入水頭碼頭,請你們先問問住在水頭的鄉親吧,或是你們去體會之後,再去動作吧。千萬不要把破壞生態強加在我們水頭村的居民,我們承受不起的。不然,如果我們也把出入水頭的道路拉起布條,只請給我們一個寧靜的生活環境吧。這個要求會過份嗎?相信每一個鄉親心中自有一把尺。
-
金門的份量
金門很小,但是,份量很重。 眾所周知,金門過去的份量,是因金門戰役(台灣稱古寧頭戰役)決定了兩岸六十多年的分裂。而今,隨著兩岸形勢的遞嬗,和解取代對抗,往來頻繁也慢慢消除了彼此敵意,這時,回頭再看看金門,我們卻猛然發現,這小島竟有著完全不同的份量。 這回,歲次癸巳,時在仲春,我應金門書院之邀,到當地的朱子祠做了一場題為「文化基因與生命安頓」的講座。中午,我才飛抵機場,書院的理事長李福井先生伉儷來接,上了車,李夫人便言道,金門的人際網絡緊密,到處是熟人;要不親戚,要不朋友;若不認識,只需稍稍牽扯,便可找出關聯。如此緊密的人際網絡下,常常島嶼東邊的事兒,早上發生,下午西邊的居民就全知道了。李夫人笑著說,正因如此,大家不管識與不識,逢人總是一張笑臉;也正因如此,人們都不敢稍做壞事,所以,金門的治安忒好。 李夫人這話說得實在。但後來我知道,金門民風之所以淳厚,治安之所以忒好,其實,人際關係緊密也只是原因之一。 隨後,李夫人又拿出早先的《金門日報》,裡頭登載我下午的講座消息。我稍稍瞄了一眼,卻留意到旁邊另有一則新聞,標題,〈恩主公聖誕,吳副縣長主祭〉。我仔細一看,這下子,才明白了金門的獨特之處。 「恩主公」,全稱「開浯恩主公」,就是唐朝人陳淵。唐德宗貞元年間,陳淵率十二姓族人到金門牧馬,從此,奠定金門(舊稱浯洲)一地的開發基礎。後世子民,感其恩德,遂立「牧馬侯祠」。於是,年年陳淵誕辰,浯洲各界紛紛謁祠,祭祀不輟;直至今年,仍然由金門副縣長主祭,縣府各單位及各級學校主管陪祭,循古禮,上香、獻花、獻爵,再敬獻爐敬金,場面隆重而莊嚴。 我讀這則消息,只覺得,真是一派古風。後來我也知道,除了「開浯恩主公」,金門縣由縣長、副縣長主持的祭祀,可真不少;這些祭祀,皆當地大事,不僅政府與民間共同參與,連隔天的《金門日報》,也必定大幅報導。凡此種種,都讓我想起了古代中國的「祭政一體」。 中國古代的政治,是「祭政一體」。主政者,必主祭;為政者,除了以民為本、以蒼生為念之外,更須對天地與歷史負責。祭祀,就是對天地的覺知與對歷史的感激。不論是地方,抑或在朝廷,官員不僅主持政務,同時也負責祭祀。即使天子,也祭天。北京有天壇,就是當年天子祭天處。天子祭天前,必須齋戒沐浴;祭祀時,則需神清氣寧、惟虔惟敬。 這樣的祭祀,其實也是修身。透過祭祀,中國古代的萬民,學會虔敬地面對天地,也學會虛心地看待歷史,更學會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看到了自己。大學說,「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祭祀,就是自天子以至於庶人最重要也最普遍的修身之道。 這樣的祭祀,有別於宗教;中國的「祭政一體」,也不同於西方的「政教合一」。祭祀不貴靈異,也不尚奇蹟,只是以平常之心,清潔而明白地培養對天地與歷史的感知。中國人信神,卻又像是無神論;中國的神,有若無、實若虛;簡單清潔到真要仔細推敲,似乎都有那麼一點不著邊際。譬如天子祭天,民間也拜玉皇大帝,但都不像西方的上帝那麼明確且多有意志。中國人的神,其實是個「如」字;那是孔子說的,「祭神如神在」。正因是個「如」字,所以我從小聽父親說,神得信,也不能太信。這樣的彈性,這樣的不執著,正是數千年祭祀培養出來的好性情。於是,祭祀不涉迷信,也不落巫魘。 祭祀之大者,有郊天與祀地。郊天是承大自然之創始,祀地則祝萬物之化成;郊天祀地是對大自然的體會與感知,也是將人與天地緊密地綰合。祭祀之最直接、最親切、也最與萬民息息相關者,則是祭祖。祭祖源於孝思。中國文明標舉一個「孝」字;「孝」是原始返終,是答報父母之恩。祭祖則將孝思延伸,跨越幽冥,使之綿亙,使之久遠,如青山疊嶂,如長河廣袤。透過祭祖,人與歷史,遂可一體。 祭祖可以是上墳掃墓,也可以廳堂祭拜,更大規模的,則是在祠堂奉祀列祖列宗。我在金門書院講座的隔天,李福井先生帶我參觀瓊林里的蔡氏家廟。瓊林是金門縣金湖鎮所轄一里,自明、清以來,蔡家在此世居;因有功名者眾(進士六人、將軍六人、舉人以下百餘人),故多建有祠堂;規模最大者,即蔡氏家廟。此回我躬逢其盛,恰值蔡氏家廟的年度春祭。但見時辰一到,祭禮開始,先鳴鼓三通,主祭及族中長老依序就位,奏大樂,外頭接著一陣鞭炮聲響,再奏細樂,然後焚香,參神,上香,跪,叩首,再叩首,三叩首,四叩首……,開始初獻禮,接著亞獻禮,最後,三獻禮畢,外頭再一陣鞭炮聲響,於是,禮成。 每年的春秋兩季,瓊林的蔡氏子孫都會在這家廟舉行如此隆重而莊嚴的祠祭。從明代晚期開始,數百年來,歲歲如此;直至如今,其誠心、其虔敬,仍未曾稍減。於是,一代代的瓊林蔡氏子弟,即使早在襁褓之中,便於裊裊馨香中逐漸薰陶、逐漸涵養出原始返終與知恩圖報的品性。這樣的品性,其實是中國人的文化基因;在中華大地上,原本也處處可見。但是,自一九四九年大陸激烈的反傳統運動與近二十年台灣一波波的去中國化之後,兩岸華人,竟不約而同地都逐漸遠離了我們的文化基因。金門,卻是個例外。 早先數十年間,金門因兩岸對峙,何其不幸地長期生活於砲火之中。而後,金門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又何其有幸地倖免於兩岸的文化自毀。金門因保存著完整的祭祀與宗族關係,故而維持著傳統天地人的強大聯繫,也保存著最多中國人的文化基因。去年四月,我在上海《新聞晨報》有篇七千多字的專訪,記者所下的標題是:〈找回中國人應該有的一張臉〉;而今,我雖然在金門只待了兩天,卻看到許多深穩信實、寬厚而平和的臉。這一張張的臉,就是金門真正的份量。
-
進步中的大同之家
老朽住家安養先後九年,歷經四任主任更迭,都是表現優異,高升出任縣政府重要主官職務,當局知人善任,所以一而再再而三,借重歷任主任的智慧、經驗與能力,為養生觀光島儲備人才,大同之家的成就成為全國老人福利機構的龍頭地位。羅馬不是一日之功,歷任主任嘔心瀝血,慘澹經營,犧牲奉獻,奉獻犧牲,長年無休,沒有假日、星期天,上班下班不定時,晚上八、九點鐘,還在巡房問安,老人一旦出了狀況,即便三更半夜,四九寒天,一通電話,主任得從家中溫暖的被窩內趕到現場,俗謂「久病床前無孝子」,「孝子」大同之家可當之無愧。 承先啟後,繼往開來,新任主任上任面臨莫名的「壓力」是少不了的必修課題,能否後來居上,要看事在人為。 佛堂前面的拱形圍牆,年久失修破落狀,有礙觀瞻不敬佛,不利大同之家的形象,現任主任主導重修後,牆頂蓋的是紅磚琉璃瓦,牆外貼美輪美奐的磁磚,圍牆正中大圓門邊沿貼的是紅色圓形排列磚,非常古典,門頭上面三金字題名「陶然軒」,一對神獅門旁兩邊坐,除邪驅惡石敢當,兩扇紅窗兩隻眼,專看過往行人善惡心,松柏長青兩盆景,萬紫千紅一點青,拱門牆經過此修繕,烏鴉成鳳凰,新官上任三把火,這是第一把,圍牆後面是佛堂,佛門聖地,如來佛菩薩坐中央,我佛慈悲,救苦救難,善男信女,晨昏三叩首,早晚一炷香,心誠則靈,有求必應,阿彌陀佛,善哉善哉,是老人精神寄託的所在。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三日不見,令人刮目相看。返台過年歸來,一抵「家」門抬頭一看,張燈結綵,喜氣洋洋,炮竹一聲除舊歲,去年不做王小二,今年要作龍頭當老大,攜妻通過入口圓環向裡看,橫牆上面出現黑底紅字跑馬燈,告訴人們現在是幾年幾月幾日幾時星期幾,有客來訪時映出歡迎詞,各項大小活動也用跑馬燈告知,堪稱一大創新。 回程路上等電梯,看到電梯門貼上一棵開大紅花的樹,藍天白雲襯托花之嬌貴,景色宜人,走進電梯內,內壁也貼上古厝或山水畫,乘坐電梯,猶如遊山玩水,像似走入五星級大飯店般的享受,能想到利用電梯美化,真是創作家,這是第二大創新。 飽食終日,坐等三餐,不是坐著,就是躺著,一時之快,失去健康,挽救之道提倡運動。首先每日上午九時五行健康操上場,當年成軍小貓兩三隻,後來在主任的鼓勵,並親自參與帶動下,參加人數多到室內空間已容納不下,縱觀天下事,有作就有作為,提倡運動不遺餘力,連續採購一系列運動器材,先購置兩台上肢牽引器,十之八九老人都有使用,病痛五十肩,上拉下扯天天練,不藥而癒有先例,有病治病,無病強身。養尊處優成習慣,好逸惡勞成自然,老人運動被動者多,主動者少,因此選購運動器材三原則:一、冬季室內運動比較好。二、運動後有成就感。三、老人體重壓力轉嫁機械上。現有三台運動器材符合此原則;一台腳踏車是坐著走路機,只需腳用力;一台動動機,手扶把手雙腳站在機器上,全身不用力輕鬆又愉快,使用者川流不息;一台籃球投籃機,此機體積大容納不容易,又特別搭建一座紅牆紅瓦紅紅相映,搭配白色窗框,富麗堂皇一大間,七、八十老阿嬤十投八九中,有其價值在,人多時還要排隊等候呀!這是第三大創新。 本家有一座後花園,園內設施都齊全,上有枝葉茂盛遮蔭參天樹,下有綠草如茵,奇花異草多盆景,空氣新鮮,晨間運動、晚間蹓躂好地方,園內有三台運動器材;一台肩肘活動機,活絡上肩背,復健五十肩;一台扭腰機,提防腰酸背痛疾病的發生;一台漫步機,訓練下肢有力氣,只要有意願,運動不打烊,運動完了要休閒,特利用原有木質平台座椅加蓋紅色斜屋頂成為一座可遮風蔽雨休閒涼亭,白色支架紅屋頂,半身棕色高級木材的圍欄,三五好友當中坐,喝茶聊天打紙牌,此屋有兩用,除了休閒還是吸菸區,區外吸菸最高罰到壹萬元,抽菸的朋友小心了。 提倡文康休閒,組織舞蹈班,成軍三個月,一三五操練,二四六複習,看到開花又結果,台上一身鳳仙裝,手舞足蹈擺臀又扭腰,台下七八十,台上十七八,遠看一枝花,近看也不差,婀娜多姿嬌滴滴,不像阿嬤像嬌娃。 還有一創新,發明環境責任區認養制,老朽本人自告奮勇,認養一月花圃,每天晨間即是我的義務勞動時間,主要任務為花圃澆水,拿起水龍頭噴灑,看見花開花謝變化萬千,點滴在心頭,不覺得辛苦,反而覺得能為這個「家」盡一個心,是有意義的。 平地一聲雷,只要肯用心沒有事情做不成,回顧這一年來見大同之家改變了很多,看見房舍陸續整修,設備不停添購更新,園區花圃經過整理,綠美化已見成效,尤最顯見是舞蹈社五行健康操加入的人愈來愈多,感覺「家」愈來愈有朝氣,老人也愈來愈活潑,心也跟著年輕了,大同之家是進步了,能生活在此,是多麼幸福呀!
-
蟹眼泉重見珊珊來遲
太武山素有十八景之稱,除倒影塔、浸月池、海山第一等三處。都是造物之巧,渾然天成,各具其形,名副其實,尤以蟹眼泉為最,因其形極似毛蟹,蟄伏巖壁之中,泉水由石穴中涓涓流出,正在蟹眼之處,因而得名,此景必須遠觀,栩栩如生,近觀即末能顯其奧,今已被林木掩蓋,難得窺其全貌,穴中流泉,為金門四大名泉之最,故遊客返程時,必會帶些泉水,烹酒煮茶以享同道,而今已乾涸,令人惋惜。 早之登山禮佛,踏青遊客,必從山內埔(今之太武公墓),古之石級小道,緣山腰分花拂柳蜿蜒而上,腳踏落花安步而行,隨著起伏彎曲羊腸小道拾級而登,拐彎處有既長又陡的坡(戲稱好漢坡)越是坡再行百來步,即是蟹眼泉景點,前有一石鐫「擢塵二字」蓋欲進香遊客,拋開俗欲,滌淨身心,而後禮佛,必得靈應。 三十八年國軍進駐金門,做為反攻基地,太武山即被列為禁區,民眾不得進入,真是烽火漫天,「戍鼓斷人行,秋邊一雁聲」,乃戰爭之寫照也。因之蟹眼泉即被籐封,不見天日,至今已有六十年之久,無人問津。解嚴後逐漸開放民眾上山進香禮佛參拜,信眾遊客日增,伏思蟹眼泉乃是金門勝景,應重新整修恢復原有風貌,呈現遊客之前以資觀賞,故於民國九十六年八月在金門日報披露一短文,籲請執政者重視此珍貴古蹟,加以整修,不可任其籐封,而湮沒於歷史之中,旋走訪前金湖鎮長李成義先生,說明蟹眼泉古蹟之珍貴,請設專案列為整建項目,其回示云:太武山乃國家公園管轄,歉難為力,頗感失望,奈之何哉。徐於在一飯局中,乃蔡是民先生作東,鄙人蒙邀參與其盛,在席間有國家公園前黃處長,及該處職員,即乘機向其建言,貴處對金門文物古蹟各項之維護修建不遺餘力,而太武山地區,又屬貴處所轄管,其中有一蟹眼泉勝景,以前列為禁區,至今已有五十餘年,現在軍禁以解除,遊客日增,應加整理,俾勝景得以重現,以供遊客觀賞,蒙其首肯,並當場指定專人負責探勘,而後設計整修,私心竊慰,謂重見天日有望,並蒙該承辦員十數次相約陪同探勘,最後一次在蔡里長顯明家中,承其再次相約鐵定於下星期一早上前往探勘,當時適金防部指揮官王將軍亦在場,因是軍事重地恐有阻礙,請其協助,蒙王將軍慨然允諾,並說如須兵力支援全力配合,星期一在家枯等,仍不見其芳蹤,為人不可言而無信,食言而肥,究其原因確為業務繁忙,非故意爽約,至該景觀之整修延宕,至今將六年矣,只嘆靈蟹福薄,遊客緣憚而已耳,又奈之何哉。 而今金門縣政府、國家公園、金防部攜手共同合作,分為短、中、長程三段進行全面性規劃,不久之後,定有更完美景觀呈現,有以待之、音之蒙籐不見天日之蟹眼泉勝景,亦已被施工高者披荊斬棘在亂構中顯現,真是功德無量,欣喜之餘特於春節後前往觀賞,人未至勝景之處,即見紅男綠女扶老提幼,熙來攘往,遊客之眾,間不旋踵,而爾亦知有客來訪笑面迎賓,遊客爭先恐後,先睹為快,相互拍照留念,似有相見恨晚之感。既而仔細觀察整個形體,發現幾處缺憾:第一泉水乾涸,或曰:「因開闢玉章路砍斷龍脈致泉水涸竭,但近之節令迥異,天候不常,仙山如蜂窩地靈反應,加之諸多因素,既非地理天象專家不敢妄加臆斷」。 第二:蟹相之左上側有石片崩落,致蟹形不甚完整。就其籐封之前將來整修之後,特有不可言喻之感,特書僅語一勛「蟹紋籐封一甲子,眼泉乾涸五十秋,殘容,粉黛晤君日,卻是似非若真時。」以紓胸中感觸而已。見其笑容可掬以迎賓,而心中些許扼鬱之狀,因而對其默語云爾本可早日重見天日,展現美姿以迎賓,但因籐封之劫未盡,此乃亦是天數,不要怨天尤人,政府既已著手規劃,重見天日為期不遠矣,幸耐心待之。 太武山之整建,既定短、中、遠三期,委託專家設計,必盡善盡美,不待贅言,而對於蟹眼泉之整修,為求臻於完美,故不揣淺陋,提出以下數點淺見: 一、泉水涸竭,引用自來水灌注,使其從石穴中涓涓流出,雖押韻不如原始之巧,亦可稍補其缺憾。 二、蟹相左上端似有一石片崩落在石臼前方,可能當時士兵採取石材構建工事挖洞滑落,或炸坑道震動滑落,整修時小心處理,如果是滑落之石片,歸諸原位,當更完美。 三、石穴中之流水道,中有一接水碗塢被水泥堵塞,細心除去。 四、擢塵二字鎢石為於蟹眼之正對面,可能成為行人之障礙,應移置適當之處,避免有礙來往行人。 五、古之登山石級步道,已被玉章路截斷,形成柔腸寸斷,不可再為修復,擬在蟹眼泉為起點,循原石級修成一棧道銜接玉章路,使遊客由棧道而入至蟹眼泉,人在其中別有一番情趣。 六、解說牌示所說第三點,蟹眼泉出米,供僧眾香客一天食用,被貪心和尚鑿壞,乃是一種傳說,但要符合邏輯,研有流米石奇景,同列大山十八景之列,(另有石船頭,鬼仔嚨,仙腳跡,風動石,萬頃田等俱毀),其傳說大同小異,乃位於國父銅像至新市道路,石船頭下方,進入防區之十字路口左側,有一石筍矗立,約高四五米左右,形如大水缸,腹大口小(如現之砲彈狀更為恰切)。頂端真是有鑿破痕跡成盂形。並有從口流出甘黃色水漬痕跡,即是一般人所說流米石也,現已被林木籐蔓所掩蓋,所以在這次重整蟹眼泉時,一併列入,以供觀賞,以上淺陋之見,請執事諸君量裁之,即古蹟幸甚,頑石幸甚,遊客幸甚。
-
發現「新」動力--傾聽「心」聲音
金恩博士曾說:「我有一個夢,就是有一天,從前那些奴隸和奴隸主人的子孫們,都可以在喬治亞州的紅色丘陵上,在象徵兄弟情誼的桌前,平起平坐。」。他是美國黑人民權主義提倡者,對於種族融合與尊重包容不同文化之努力,可賦予我們在面對新移民時的借鏡。 根據內政部移民署之統計到101年8月底止,全台外籍配偶的人口數是468,608人,而金門的外配人數也有2149人,若以尊重多元文化的角度思考,這些新力軍的加入,已成為讓人期待的臺灣人力資源潤滑劑,也讓臺灣社會注入新文化動力。 而筆者工作與生活的環境中,與這些新移民的接觸更是密不可分,因為她們的貢獻與產能,增加大量的莘莘學子,讓老師能有一展抱負的機會,與揮灑魅力的舞台,也喚起更加炙熱的教育熱忱,細細咀嚼箇中滋味。 筆者服務的單位是間迷你小校,光是新移民的子女數便占六成,從小一開始,便特別針對來自新移民的子女多挹注許多教學資源,例如提早的注音符號教學,以及推薦需要參與口語發音矯正正音班的學生;更重要的努力是配合教育部關懷弱勢家庭的「夜光天使點燈計畫」實施,已成為金門縣寥寥可數且辦學最久的一間學校,更在去年獲得教育部「夜光天使點燈計畫」特優學校的殊榮。 然而,新移民子女的表現一定趨於弱勢嗎?根據筆者的觀察,部分表現極為優秀的學生,便是來自新移民的家庭,原因在於這些父母對孩子付出的關心與照顧,遠勝於擁有金門籍父母的學生,在此也證明了,孩子的學業成就與性格塑造,與原生家庭的氛圍多麼息息相關。 在此也分享幾則與新移民互動的例子,並且提供些許建議,讓同樣生活在這座美麗島嶼的居民,能培養尊重多元文化與提升尊重差異之價值觀,並且能鼓勵學生探索新移民之族群相關議題,省思謬誤的刻板印象,真心誠意接納新移民的加入。 (一)「夜光天使點燈計畫」的推動 為了提供給新移民子女更好的學習環境與機會,學校配合教育部的弱勢關懷理念,已經一連辦了近六年的「夜光天使點燈計畫」,參與的孩子不僅在課後獲得美味晚餐的營養,更在課後的作業指導上有顯著的進步,而他們的父母也在每次的親師座談會及期末的夜光成果發表中,透由孩子累積的學習檔案,感受到孩子的努力與教師的無私付出,營造雙贏的教育果實。 (二)「心靈饗宴」的活動 由於學校有半數以上的新移民子女,故而在周末時舉辦跨國文化與閱讀相結合的「心靈饗宴」活動,讓孩子先閱讀與聆聽異國文化的繪本故事「發現我們都是一家人」,緊接著邀請新移民的媽媽指導現場參與的家長與孩子製作家鄉美食,像是越南春捲與西米露、印尼蝦餅與椰粉甜點,讓本地學生更加深刻體會新移民的文化,摒除部分孩子對新移民家庭的誤解,真正紮根「尊重」與「包容」異國文化的態度。 (三)培養學生文明進步的「公民意識」 在日常生活中,教師可以適時融入與新移民相關的媒體報導,並且秉持多元文化之差異美感,也就是應該以「我們」、「同理」及「共同」的多元尊重心胸來向學生介紹,並以外配及其家庭奮鬥成功的典範為正向例子提供,培養學生文明進步的公民意識。 (四)增進「教師多元文化素養」的推動 面對廣大的新移民,有部分教師往往只存在自我的文化偏見,使得許多教師僅以自身文化的框架,侷限狹小的解讀新移民子女問題,也使得教育無法發揮應有的功能,因此,面對臺灣已是多元文化並存的事實,教師應該更加積極主動去覺知與吸收多元文化方面的知識,並且培養自身與新移民間的良性溝通對話空間,遞嬗「尊重差異」、「多元文化」的價值觀,讓教師成為國人與新移民間的溝通橋樑。 據此,發現「新」動力-傾聽「心」聲音,我們應正視新移民對台灣社會的正向功能,並以同理心傾聽其需求,建置一個和諧溝通的互動平台,讓彼此能以互相尊重的態度為金門的未來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