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園地
-
少年PI的奇幻漂流觀後感想
在元旦連續假期時,我們一家人去台灣玩,爸爸建議我們去看少年PI奇幻漂流3D電影,讓我看到李安大導演用心拍攝及演員們賣力演出,再搭配高科技3D動畫技術成就了這片賞心悅目的鉅作。而且在金門很幸運的在金城鎮公所的支持下,能在金門再欣賞一次好片。 電影中我很喜歡一開始好多可愛的動物,紅鶴、馬來 ,長臂猴、河馬等,竟然都在我們台灣拍的,讓我覺得拍電影真的好厲害,能將在各地的景物拼成一部美麗的電影。而我最喜歡的動物當然是老虎帕克,我和PI一樣喜歡牠的威風和慵懶,我覺得老虎的眼睛很酷,或許真的能表達什麼。 接著講到PI的名字因和小便同音常被取笑,他卻能不屈不撓的講解成另一同音的圓周率,這需要很大的勇氣,並且運用知識努力達到的,是我第一個學習;PI順服媽媽的要求,學習游泳和音樂,很棒的游泳技術才能讓他在船難中活下來,所學的音樂在他最傷心寂寞的時候陪伴他,所以順服是我的第二個學習;PI從小就很好奇高不可知的信仰,在他的追求過程中爸爸媽媽適時的建議下,他選擇了信靠上帝。 他的敬天畏地是我的第三個學習,讓我懂得謙虛,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 讓我印象深刻,覺得很可怕的是食人島,PI在完全順服上帝後,漂到無人,充滿狐?的食人島上,PI和老虎終於有東西吃及能舒舒服服的洗澡,誰知道天黑時狐 和老虎的警張,讓聰明的PI也一起做了預防策施,躲到樹上,在樹的果實中看到了人的牙齒,讓PI驚覺到島上的危險,當然在第二天早呼喚帕克一起離開,我覺得好恐怖哦。媽媽告訴我說:不要害怕,這就好像有時侯,我們會接觸到看似好玩有趣的事物,例如:網路遊戲。玩太久會傷害我們的眼睛和浪費寶貴的時間,只要留心身旁的變化(時間),和師長的勸導,就可以不因為一時的舒服、好玩而掉入危險中。這是我的第四個學習。 最後我相信第一個故事,PI那麼清楚地記得動物的廝殺,及自己和老虎之間由害怕防備到最後能相偎在一起,很多人會不相信,但事情發生在PI身上,我相信只要有信心加上努力及上帝的幫助,就能超越不可能,希望我們都能學習到故事中美好的意義。 評審老師評語:針對影片觀賞後的感想,寫下四個值得學習的方向,直接切入主題,能深入表達題目旨意。
-
﹁少年PI的奇幻漂流﹂觀後感
寒假時,我們全家人一同到文化局去看金城鎮公所主辦的電影欣賞,片名是「少年PI的奇幻漂流」。故事的主角是一個名叫PI的印度少年,他原本生活在印度一個小康之家,父母親以經營動物園維生,後來因動物園業績變差,為了改變現況,他們全家決定連同動物搬遷到加拿大,在開往加拿大途中,他們所搭乘的輪船,在太平洋上遭遇到暴風雨,發生了船難,全船的人都遭遇不幸,只有PI幸運的搭上救生艇,就此展開一場奇幻的漂流記。 PI雖然幸運的搭上救生艇,但他卻失去了家人,可以想像這時的PI,心中一定充滿驚恐與不知所措,然而就在驚魂未定時,突然出現了一位不速之客,那不速之客竟然是一隻兇猛的孟加拉虎,PI嚇死了,心想:這下該如何是好呢? 不向命運低頭的少年PI,靠著堅強的意志力和不放棄的精神,存活了下來,他,不因為救生艇的另一個夥伴是一隻孟加拉虎,就讓恐懼與緊張的心情阻礙自己,反而是先讓自己冷靜下來,想辦法解決困難,並更加勇敢去面對未來的生活,這讓我們學習到:遇到困難時必須先冷靜下來,不可以驚慌失措,否則只會讓你毫無頭緒,無法解決問題。 老虎對PI來說是一個很大的威脅,理應是馬上去除的禍害,但PI非常慈悲,他並不想傷害老虎,反而試著訓練牠,希望能與牠和平共處,並努力讓自己不要受到傷害。而他也靠著信仰給予他的力量,讓他相信,神是關愛每個人的,他一定不會被上帝所遺忘,一定能夠獲救,也因為靠著這樣的信念,PI努力的在海上活著,時間竟長達二百二十七天,最後終於幸運獲救。 PI在一夕之間就失去了父母親與哥哥,這讓我們更加體會到:世事無常,所以我們更應該珍惜與家人的感情,也要珍惜我們現在所擁有的美好;可貴的是,PI靠著堅強的意志力和智慧,讓他度過了漫長的苦難而存活下來,他那永不放棄、堅忍不拔的毅力,讓我體認到~無論遇到任何困難,一定要能夠勇敢向前,毫不退縮,並且運用智慧、想出辦法解決它,而不是只會怨天尤人、甚至自暴自棄。 實在說,這真是一部非常撼動人心的影片,當PI面對惡劣的環境並與之搏鬥時,當時我是全神貫注的觀看著,彷彿身歷其境,一點兒也不敢鬆懈,心情也跟著PI所面臨的考驗而忐忑起伏,而他大無畏的求生意志,更激發出我內心的一股潛在力量! 「少年PI的奇幻漂流」這部偉大的影片,給了我很遠大的想像空間和重要啟示,它啟發我│一個微不足道的小學生:今後不管遭遇任何挫折,都要勇敢的去面對它、解決它。看完這部國人之光~李安大導演的特效片,慢步走出造型雄偉的文化局,心情雖然頓時沉重了起來,但仍深覺收穫滿滿、不虛此行! 評審老師評語:結構嚴謹,行文前後相互呼應,對影片中發生的事件娓娓道來,且能說出心中的感悟,深刻動人。
-
《少年PI的奇幻漂流》啟示錄
這是現實生活中難以想像的故事。主角PI是一位信四個教的善良男孩,他們家開了一家動物園,卻因為動物園的生意走下坡,迫使他們全家決定將動物帶到美洲。然而,也因為這次命運的捉弄,使PI與家人分離,展開了與一隻老虎在海上漂流的生活。 在一個航行的夜晚,他們在海上遇到了暴風雨,無情的海浪一波波的向輪船打來,最後船沉了,只有PI和一隻斑馬、紅猩猩和鬣狗順利登上救生船,在茫茫的大海中,飢腸轆轆的鬣狗將斑馬和猩猩咬死,這時,一隻巨大兇猛的老虎從船布下跳出,也把鬣狗咬死了,在一旁的PI想,以後要如何和一隻兇猛的孟加拉虎-理查‧帕克一起生存在一望無際太平洋呢? 為了和老虎生存,PI只好打破宗教觀念,開始捉魚給老虎吃。在這漫長的一段時間,PI拚命地在海上求生,戰戰兢兢的跟老虎過了兩百多天的海上生活,最後他和老虎已經快要奄奄一息的的時候,小船漂上沙灘,而老虎查理帕克頭也不回地消失在森林中。 一個人能與一隻老虎生存在茫茫的海洋中?他要如何靠著生存意志在海上求生?看完《少年PI的奇幻漂流》,我想很多人都會不禁這麼想。老虎就是人類眼中可怕的敵人,但是敵人有可能變成朋友,朋友也有可能在你最需要時出賣你,就像老虎是逆境,卻能使人成長;狐濛島是個美麗的陸地,卻是個食人島。每一件事情都可能有轉機,只要我們心中存有希望,面對艱難困境,保有堅定的意志,事情就會跟我們想的不一樣,也會有露出曙光的一天。 導演李安說了這一個如此真實而又精彩的故事,不管是真實或虛假,他要告訴我們的道理就是,遇到困難時,只要勇敢面對,抱著信心與堅定的意志,就一定可以成功。而我們在面對困難時,也不要對它只有一種看法,有時可以換別條路想想看,就算它是逆境的一條路,我們也可以試試看,或許還有希望。別只在原地鑽牛角尖,最後還是一事無成。 學會與人,甚至是和敵人在同一艘船上,又要競爭又要合作,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也要學會在危險中求生存,化阻力為助力,苦難化為美麗人生的養分。就像卡通小甜甜的主題曲一樣:自立自強有信心,前途光明又燦爛。我相信,只要心中存有希望,面對困境,抱著堅定的意志,最後必能排除萬難,重獲新生。 評審老師評語:行文流暢自然,感想深刻,積極正面的意涵,對心靈的提振、昇華深具作用。
-
一切都將是最好的安排─我在〈少年PI的奇幻漂流〉中學到的信仰
一部好電影值得一看再看,就如同有人評論:「一部電影最起碼也要三遍才能略為窺知其精髓」,李安的「少年PI的奇幻漂流」就是這麼一部值得我們回味再三的電影,每次欣賞皆能激發不同的思考,引領更深層的回味與省思。 原著內容與電影有許多相異之處,然而條分縷析原著與電影的出入並無意義,畢竟每一件創作都具有獨特的底蘊,縱然有千絲萬縷的關連,不同創作者的詮釋也只是賦予藝術更燦爛的新生命,電影是否忠於原著就無足輕重了。值得注意的是,李安的電影編導得可謂相當成功,完美的將四百頁英文小說濃縮成兩小時七分的電影,精簡的將小說內容與自己的感悟藉由重重意象傳達給觀眾,能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獎實非浪得虛名。 李家同曾言道,一部好電影是十個人看,能有十種不同的感受。這和李安在富邦講堂的對談上,堅持不肯透露自己拍此部電影的詮釋為何不謀而合。他說:「最美的電影與詮釋全在觀眾的腦海裡。」藝術之所以美,在於詮釋空間的寬廣。只要觀眾能說服自己,相信自己,那就是對藝術最完美的解釋,至於所謂「專家的見解」,也就無關緊要了。 「少年PI的奇幻漂流」看似一部與宗教關係頗深的電影,實則所要探討的是人在遭逢艱困環境時,自己與心靈的對話,進而說服自己的整個心路歷程。宗教,只是電影裡傳播意象的媒介。電影一開頭描述PI的背景─成長於一個經營動物園的甜美家庭,機緣巧合使PI接觸並同時信仰了印度、基督、伊斯蘭三教。美好的家庭生活和其後的顛沛流離形成強烈對比,使人感同身受,不免心下惻惻。「親情」一直以來都是電影的熱門題材,而其中,我們處處可見PI的母親之舐犢情深,更呼應了其後PI的不捨與掙扎。尤其是在暴風雨肆虐救生船的那幕,PI在絕望中控訴上天的不公:「奪走我的家人!我臣服到底還要什麼?」這是現實與宗教在個人意念中的抗衡。我們總是習慣在內心徬徨無助時尋求宗教的力量,因為唯有在宗教裡才能尋求一切萬物發生與演變的完美解答。然而,一旦信仰於事無補,便使人不得不去質疑其可靠與真實性。然而誠如李安曾在陳文茜採訪時提到:「沒有人知道『神』是出乎人的內在,還是外在,也沒有人知道祂是好是壞─但相信前者是比較讓人安心的。」的確,我們相信上天的力量,相信冥冥之中自有安排,其實相信的正是我們自己。相信虛無的精神是強壯而超然的,使我們反而回到自己的內心,堅定自己的信念。正所謂「天助自助者」,在信仰的過程中,我們找到解脫的出口,在宗教圓滿的解釋裡,我們相信自己盡了力,一切都將是最好的安排,然後釋懷的放下,再放下。一如電影裡PI靠著信仰而生存,最終倖存並獲得精神上的救贖。 影片中老虎理查帕克和食人島是一組鮮明的對比,亦是本片的重點,因為這隻孟加拉虎,使PI保持被吞食的恐懼,進而在與猛虎對峙的過程中用堅強意志學習共存而最終生還。然而食人島卻象徵了一個耽溺安樂的噩夢,昭告世人流連其中的下場,印證了「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警語。整部電影最感動人的是那句「人生本來就是不斷的分離,最令人難過的是沒有好好的道別」。沒有人能擁有百分之百順遂的人生,我們唯一能做的,就只是不斷的放下,不斷的惕勵自己,想盡辦法找回生命的中心點。 自從電影「少年PI的奇幻漂流」推出並造成熱潮後,網路上出現了許多影評,直指PI食母的證據及其對應的意象,諸如食人島象徵PI的母親,蓮花代表愛,使人不得不信,進而毛骨悚然。然而,「信仰是你選擇你要相信的」正是這部電影所要昭示的,一如PI選擇與上帝同在,雖是逃避,卻無可諱言是心靈的避風港。筆者非專業的影評者,僅敢忠實的寫下自己的感悟,不敢拾人牙慧。至於要相信哪一個故事,也只能留存在每一個觀影人心中,回味再三。 評審老師評語:文字曉暢,說理明白,但含蘊之味稍遜。
-
一場華麗而殘酷的盛宴──少年Pi的奇幻漂流
你相信神蹟,還是現實? 故事要從印度說起。主角Pi的家裡開了間動物園,由於生計因素,他父親決定移民加拿大。他們搭上船告別故鄉,而就在某個夜裡,突如其來的暴風雨摧毀了一切,原本彩色的世界瞬間變成黑白,所有人中只有他和四隻動物搭上救生艇。動物們為了生存自相殘殺,到最後,救生艇上只剩下他和獅子。面對這天翻地覆的變化,家人驟逝的悲痛、獨自存活的孤獨、海上漂泊的茫然,他要如何在殘酷的世界存活下去?Pi開始學習捕魚,試著和獅子和平共處,並漸漸學會生存技巧。有次,他感到萬念俱灰、沮喪無助,幾乎放棄所有希望;但因為偶然碰見的神秘島,讓他又重新找回意志和信仰,存活下來!堅持,就能看見希望。Pi獨自一人和獅子漂流了兩百多天,在經歷無數磨難後順利獲救。在那一刻,曙光穿透黑暗,就像電影一開始所說的,這是個會讓人相信上帝的故事! 但故事並未這麼結束,到了最後,當美麗的表象被一層層剝開後,我們赫然發現,底下竟隱藏著無比殘酷的現實。原來,登上救生艇的不只Pi,而有四個人,鬣狗是廚師,水手是斑馬,母親是猩猩,孟加拉虎則是Pi的化身。為了生存,廚師殺了受傷的水手,並以此為食;而因為Pi的疏忽,廚師和母親發生衝突,便把母親殺了。在悲痛與憤怒之下,理智早已消滅殆盡,導致Pi最後又殺了廚師。一次次的殺戮不禁讓人毛骨悚然,所謂的人性和理智,也早已灰飛煙滅,剩下的只有獸性,最原始的生存本能。廚師不該為了生存而殺了水手和母親,但Pi也做出和廚師同樣的行為,兩人之間有差別嗎?人又有權利決定別人的生命嗎?為了生存而不擇手段難道是正確的嗎?是否在真的被逼到絕境時,人就能拋棄理智,變得喪心病狂? 「我心裡有猛虎,在細嗅著薔薇,審視我的心靈吧,親愛的朋友,你應戰慄,因為那裡才是你本來的面目。」在無路可走的情況下,你會堅守道德,還是遵循體內的本能?當人性和獸性在體內衝突,天秤最終會往哪邊傾斜?在電影裡,老虎便是Pi的縮影,他體內的狂暴、不受控制的那一部份,還有最深的恐懼。Pi一直與老虎搏鬥,試圖在人性和獸性間取得平衡。若整個人被獸性吞噬,那便成魔;但若獸性完全被控制與壓抑,就會失去求生意志。電影裡還談到食人的問題,為了存活,廚師吃了水手,Pi也以毗濕奴作為藉口,催眠自己,克服心理障礙。在逼不得已下,他們拋棄了倫理道德的束縛,做出喪盡天良的行為,這舉動固然讓人髮指,但是否也有值得同情的部分?人該為了堅守道德,而放棄自己的生命嗎?抑或為了生存下去,暫且拋下一切? 英國就有類似的案例,便是著名的女王訴杜德利與史蒂芬案。十九世紀時,有艘船在海上翻覆,船上的四個人僥倖登上救生艇,而他們唯一的食物是兩個罐頭。在十幾天後,杜德利和史蒂芬一起殺了打雜的少年理查帕克,並和布魯克三人吃掉少年以維持生命。不久後,他們獲救回國,被以謀殺罪名起訴,並被判處絞刑,最後被維多利亞女王赦免。可惡之人亦有其可憐之處,在這種情況下,你該如何判決?該持有憐憫,網開一面?但蓄意謀殺不也是無法改變的事實?這個問題永遠沒有答案,而電影所要的,便是我們對人性的反思,並更進一步地去探索善與惡的界線,人性和獸性間的掙扎。 看完電影,究竟哪個故事是虛構的,哪個才是真實?然而,現實和虛幻從來就沒有分明的界線,真假虛實,其實很多事只在我們的一念之間,信與不信罷了。而我,仍想相信原本的那個故事,相信真的有奇蹟,相信無論如何都存在著希望。 評審老師評語:題目取得好,但是內文獅子與老虎交錯,可見沒弄清楚,留下敗筆。
-
「少年PI的奇幻漂流」觀後心得
「一個人、一隻老虎在一艘救生艇上,意外展開一場海上的奇幻之旅。」這正是本年度一舉奪下奧斯卡最佳導演獎的李安,所執導拍攝的巨作-少年PI的奇幻漂流中的場景。故事裡的男主角PI與親人在前往加拿大的路途中,遇上一場暴風雨,使他和家人天人永隔。突然而來的巨變,激發他發揮自我生存的本能,在困境中努力嘗試和練就各種求生的本事,像是為了餵飽老虎,他必須學會釣魚,提供老虎食物,才能免除被老虎吞吃的危機,老虎與PI成了奇幻旅程中相依為命的伙伴,在漫長的漂流生活中,老虎的陪伴,不僅是活下去的動力,而且演變成為共生的關係, 支撐著PI與老虎能於海上漂流227天後,還能奇蹟似地悻免於難。如果說孟加拉虎是人生中恐懼與危機的總和,那麼少年PI與孟加拉虎的相處之道,讓我們明白見識到,與恐懼和危機共舞共處的方法,人生中的逆境並不如想像中那麼可怕,危機正是轉機的開始。導演李安利用電腦3D動畫科技將狂風暴雨中人虎間的鬥爭詮釋得栩栩如生,讓欣賞影片的我們彷彿身歷其境,令人十分震撼與感動。 這部影片也告訴我們-要珍惜生命,活在當下,因為你不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麼事,只有把握活著的當下,活出精采的人生,才不會在生命中留下遺憾。就像影片中PI一家人遇到了暴風雨,讓他一瞬間成了孤苦無依的人,還要獨自面對兇猛饑餓的大老虎,PI在種種的困難中停止自怨自艾,積極去運用有限的資源,思考如何和猛虎和平共處。我們在人生中,不可能永遠風平浪靜、一帆風順,難免會遇到困難和不如意的事,當困難來臨時,便是上帝要開啟我們智慧的時刻,冷靜思考並努力去嘗試生命中的任何可能,不要輕言放棄,相信上帝為你關上一扇門,必定會再為你另開一扇窗;莫驚慌,換個角度或方法去面對它,生命的綠洲就在不遠處等著為你注入新的活力和幸福。 像李安導演也曾經失業在家寫劇本,過著洗衣煮飯的家庭主夫生活,數年苦苦等待一次拍片執導的機會,雖然曾經失意和苦悶,但這些都成了他發酵一部偉大影片的養分,讓他更能把人生中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詮釋得入木三分,感人肺腑。 我們要把握此刻擁有的一切資源,努力去創造各種可能性,將資源用在刀口上,開創更高更美的遠景;珍惜在生命旅程中所有與我們交會的人們,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和親友相處的每一個當口,用心去聆聽與感受愛。在馴服人與被馴服的兩端,享受每一個當下,這樣,當離別的笙簫響起之際,才不會有「來不及道別」的悵然,因為我們已曾經在陽光下與親愛的人,共同真情的相擁,並一起享受生命的美好。 評審老師評語:深刻剖析影片內涵,從而表達內心的感觸,文筆流暢,體驗深刻,且有向上、向善,激發人心的作用。
-
一場有關人類情感的奇幻漂流之旅
看完了『少年Pi的奇幻漂流』,走出文化局,仰望著星空,我竟感迷眩。這部電影,豈止是視覺的奇幻之旅,更是意識與情感的奇幻之旅! 李安不愧是國際級的大導演,他充分掌握了觀眾的脈動。從一開始,電影像篇小品文,娓娓道來主角的生活,也一步一步讓我們進入主角的內心世界:多宗教信仰(印度教、天主教、猶太教)、聰慧而喜歡冒險(嘗試餵食老虎)但遇到挫折就逃避(被父親阻擋餵食老虎,便再也不接觸老虎)。這些對Pi的理解,埋下了我們對後來故事兩種答案的判斷方向。 小品文之後,故事轉折成漂流記類的冒險小說。有史以來最長久的海上流浪,伴隨者老虎,經歷過無垠的星空、狂風巨浪、食人島……,每一個鏡頭,都讓我感覺震撼,內心常隨著主角的遭遇與心情起伏。如果說人生的少年時代是小品文,這驚濤駭浪的冒險就好像是人們青年時代面對挑戰的心情,深深觸動著在少年時代後期的我。 接著,故事急轉直下,丟出了一個謎團:到底奇幻之旅是真?還是為了求生存必須食人肉是真?電影看到此,我的心(還是腦?)從奇幻之旅中突然間清醒過來。Pi在冒險過程中許多不合理處突然間鮮明起來:香蕉會漂浮?Pi明明一開始就看過帳篷,為何未見老虎?斑馬與猩猩被土狼殺害後,為何突然間就消失?老虎為何能一口就吞掉土狼?海上的食人島為何會有沙漠才有的狐 ?這些矛盾,明明顯而易見,也是Pi漂流過程中不可能忽略而記錯的,為何Pi會記錯?而且以Pi的人格特質,他是有可能說謊的,但他為何要說謊? 於是,有腦而理性的我相信後一個故事(食人肉)才是真的,連電影中的作家都是這般提醒我們:「廚子是土狼,水手是斑馬,媽媽是猩猩,老虎是你」。可是,一個可憐孩子的遭遇,竟是食人肉的悲慘遭遇?有心而同具人類情感的我不忍心相信,我寧願相信前一個故事(奇幻旅程)才是真的。就像保險公司的調查員,雖然不相信前一個美麗的故事是真的,但最後的報告裡,也是選擇了這個美麗奇幻的版本,而非殘酷漂流版。 那麼,到底什麼才是真實?歷史的記載;法官的斷案;世人的評價,也都有可能包含了許多非理性的主觀,不一定是真實。但如果事事都只要求理性與真實,父母對孩子的付出;情人間的愛戀;宗教的虔誠,就無法存在與找出持續的動力。此時,我想起『少年Pi的奇幻漂流』間的家庭對話,Pi的母親說:「科學解決外在的問題,而不是內在的!」這或許是李安想讓我們思考的。李安所提供給我們的,不只是『少年Pi的奇幻漂流』,而是一場人類情感的奇幻漂流之旅。 評審老師評語:本文探討科學與宗教,理性與感情的世界,剖析深入具有一定的視野與高度。
-
「少年PI的奇幻漂流」電影觀後感
《少年PI的奇幻漂流》是一部畫面和故事內容都非常細膩的電影。剛欣賞完這部影片,我對第一個故事呈現出的唯美畫面與氛圍印象深刻。即使被迫和家人分離,還必須與兇猛的孟加拉虎學習如何共存,PI仍舊靠著堅定的信念和意志活下來。雖然理查帕克這隻孟加拉虎非常危險,但也因此使PI時時刻刻逼迫自己保持清醒,機智的面對這位亦敵亦友的同伴,否則在上百天等待救援過程中,孤獨一人的PI早就失去希望和勇氣,孤零零的死去。 在第二個故事中,所有的動物變成了人互相對應,奇幻故事頓時變得血腥殘暴,人性與獸性本能之間互相拉扯,為求生存總有人會犧牲。不論平時再怎麼理性的人,當生命面臨極大的危難時,還繼續冷靜思考嗎?還是只能任憑理性被獸性吞噬,最終從擁有高度智慧的現代人類退化成憑本能行動的原始動物呢? 後來,我仔細思索電影細節,有了許多新想法。PI說的兩個故事,或許都不完全是真實的,在這兩個故事背後,透過李安導演安排的各種隱喻和表現手法,還藏著最殘酷的現實。不論這漫長的漂流途中,到底是動物間互相殘殺,還是PI自己吃了其他人們,在經歷這麼多苦難後,PI的心中一定無法忍受經歷飢餓時喪失理性的過程以及造成的後果。於是他選擇將可怕的記憶封存,編造出第一個故事那般如詩如畫沒有吃人事件的奇幻之旅,以及第二個乍看之下較為合理但又充滿疑點的故事。PI從小就同時信仰印度教、伊斯蘭教、基督教,他的父親主張理性與科學,告訴他對於信仰不能盲目的照單全收,而母親則是印度教徒,認為宗教才能解決心靈上的問題,於是年幼的PI跟隨了母親的想法選擇宗教。但是,PI選擇宗教是為了讓自己有逃避的空間,而不是去解決問題。第一個故事中,當船難發生後,吃素的PI無法再忍受飢餓只好吃魚,為了得到心靈的安慰,他只能感謝毗濕奴化身成魚來解救自己,進而逃避不得不殺生、吃肉的痛苦。而第二個故事裡,PI說已經吃過水手的廚師殺死了自己的母親卻不吃掉她的屍體,反而將其丟進海裡,這是非常矛盾且浪費的行為,這也可能代表PI隱藏了母親死亡後發生的真相。或許PI真的是經歷災難折磨後不願回想起所以忘記了,但無論如何,宗教信仰都變成了他逃避事實的藉口和脫離心靈壓力的依靠,為了讓自己輕鬆而把事件的原貌遮蔽不再揭開。 現實往往殘酷,所以人們把不願接受的真相用謊言層層包裹,藉由欺騙自己讓心得到安慰,短暫的一生不斷編織謊言,自欺欺人。有些事放任不管,也許會隨著光陰的流逝從回憶中漸漸淡去,可是那些問題仍舊會永遠存在。逃避不一定躲得過,面對不一定最難受。受了傷最好的方法就是竭盡全力去醫治,就算過程再怎麼痛苦,只要堅強面對一定會有復元的一天,即使傷疤還存在,也能抬頭挺胸驕傲的活下去。信仰可以帶給人很大的希望和勇氣,不論是對宗教或其他事物的信念,都可以成為信仰的力量,如果好好的運用這股力量不逃避,一定能堂堂正正的面對自己、面對生命。 評審老師評語:從影片故事中分析說明,說理簡潔扼要,表達清晰流暢,對宗教信仰提出正面看法,肯定生命的意義與價值。
-
《少年PI的奇幻漂流》觀後感徵文比賽優勝作品
編者按:《少年PI的奇幻漂流》觀後感徵文比賽,成績業經評定,本報特刊載各組前三名優勝作品,以供讀者參考。
-
你選擇的旅程
或許,每個人生命的旅程,都是一個無理數│「兀」。不遵循一定規律、每一秒都充滿驚奇,我們不斷的在找尋生命的答案,拼湊出一個完整的自己……。 詭譎的大海,一如它深邃的暗藍,不可捉摸。狂風起,怒吼如猛獸,足以把世界吞噬;無風,平靜如心思細膩者,不知其無盡寬廣的心海裡,又在計量著些什麼?多變的海,卻又包容一切,沉澱著旅程中的淚水與無助。少年Pi在海上漂流的兩百二十七個日子,正是映照著人生的一面鏡子、一場人生的冒險。心理學大師│佛洛依德將人的心理分為本我、自我、超我,呈現出的自我,便是本我和超我間不斷拔河下的結果。潛藏在內心、呼之欲出的獸性能有誰駕馭得了?支持我們走向理想自我的那股力量│便是信仰。 「信仰就是你選擇要相信什麼。」 Pi小時候,接觸了基督教、伊斯蘭教、印度教,並且同時相信這些宗教。在一神論的信仰者眼底看來,這的確令人難以置信,但是,從Pi的角度來看,他仍在摸索、試圖理解「信仰」是什麼?「神」又是什麼?在我們生命的旅程中,也常經過不斷的摸索,才決定我們該選擇相信什麼、才勇敢的「腳踏實地」,建構出我們的信仰觀、走出我們自己生命的一條路。「信仰就像房子,有很多房間。」你能嘗試打開每一扇門,最後找到真正屬於你的地方;從不同的房間向外看,因為角度不同,每個人所看到的景色也會有所不同。你不需要強求別人和你一樣,因為│信仰,就是你選擇要相信什麼。 一趟旅程、兩個故事,「人與動物」正對應著「人與人」的相處過程,更甚或是投射出「理想與現實」的心理交戰。第一個故事中,Pi與理查帕克在同一條船上共同生活了兩百多天,人如何能夠和兇猛的野獸在同一個空間、在物質匱乏的狀態下共同生存呢?Pi的父親曾讓他見識到理查帕克可怕的獸性,讓他瞭解自己必須想些辦法遠離兇猛的理查帕克。從一開始的隔離、不接觸,到後來為了生存,激發他挑戰理查帕克的行為,我們發現│為了生存,人必須有所改變。 廚子、水手、母親和Pi在同一條船上漂流的第二個故事,正好對應著鬣狗、班馬、紅毛猩猩和老虎。於是,它讓我們瞭解到,在那艘竹筏上,曾經上演著本能與理想的鮮紅交戰……。生命的延續和高尚的人格孰重孰輕?為了活下去,本能促使他必須做出殘酷的抉擇。人的生命中,會不斷的出現你必須做出選擇的時刻,有些你能夠輕易做出判斷;有些,你卻必須為此割捨掉某些重要的東西。你也許會為失去而哀悼,但最重要的是,你又再一次的構築你的人生,在生命中留下一個深刻的體悟。而你,成長了。 從Pi的口裡,娓娓道出的兩個故事,我們該相信哪一個?日本記者否認了第一個故事,對第二個故事抱持不可置信的態度;作家決定相信第一個故事,因為它是美好的。沒有人能夠替任何人做決定,每個人看事情的角度不同,所相信的也會不一樣。而有時,人類就是必須去相信些美好的事情,才能夠繼續走下去。 少年Pi的奇幻漂流帶他度過了生命中的一段驚險歷程,也預告了我們人生的旅程還沒結束,還會遇見更多的挑戰。但不是總是那麼惡劣,當風平浪靜時,偶爾仰望天上的星星,你會發現仍有美好陪伴著你。人生的這段路,讓我們學習不斷的放下,但最傷感的是沒有好好地說聲再見……,當我們不斷的向前邁步走,驀然回首,卻發現徒留許多遺憾。或許,這是我們在生命中首先要學會的,一道難題。 評審老師評語:文章簡潔,不落俗套,起首短短數語,點出一篇的靈魂,通篇迴合能回應主題,是能自悟者也。
-
少年PI的奇幻漂流
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揭開一段人與神的對話,理智與信仰的衝突。恆古以來,廣闊無邊的海洋孕育了無數生命,創造了文明也編織了一篇篇動人的傳奇故事。少年PI的奇幻漂流一片,主要場景與故事篇章幾乎都交織在這片令人敬畏與幻想的太平洋上。本片既是改編自暢銷作家楊·馬泰爾奇幻鉅作,亦是導演李安自我詮釋與創作的另一部電影大作。世間上,有一種意念,彷彿就像一滴能穿越時空境界的小雨點,羽落般平靜的輕臥水面上,卻能激起一片片不斷擴張的漣漪,一圈又一圈不斷輻展開來。一段劇情會因為你我際遇有所不同而產生出不同的體會與感受,既無對錯、也無好壞,就讓我們跟劇中的少年一般,回到最純真的自我,去探索,去尋找那似乎失落已久的最真實的自己。 劇中的主人翁皮辛‧帕帖爾出生於印度這極富宗教氣息的國度裡,這裡孕育了佛教、印度教,期間也經歷了戰亂、外族入主、殖民地等侵略與佔領,最終成了一個能包容所有信仰和生活方式的社會。生長在如此自由國度裡的PI,其宗教觀亦如這社會大融爐般,擁有三千三百尊神祇的印度教、信奉耶穌的基督教、頂禮膜拜真主阿拉的回教,各有各的教義卻有一個不變的信念,善。而這股善的意念,就成了主人翁主要信念。富裕的家境與其父所經營的動物園,提供主人翁一個無後顧之憂,能全心全意學習並探索知識的環境。然而,當感性的宗教世界與理性的現實世界相互碰撞時,卻是得到一個血淋淋的殘酷教訓。其父在主人翁違反擅自餵養老虎理查·帕克的當下,在其充塞感性的幻想世界裡灌輸了一條殘酷而現實的自然法則,「弱肉強食,老虎是掠食動物,永遠無法成為人類的朋友。」這教訓在PI幼小純真的心靈上烙下了一道無法抹滅的傷害,即理性現實的世界是令人恐懼生畏卻又極其真實的存在。接下來,是一段漫長的成長歲月,一度逃避靈性追尋的PI卻在因緣巧合下邂逅了愛情,在愛情的元素裡,亦是充塞了甜美的期盼與無盡的遐思,這讓年少的PI又重拾了自我的信念。「上帝,關起了一扇窗,亦會開啟一道門。」 舉家遷移的事實讓PI再一次面臨必須屈就現實世界的無情壓迫,捨棄多年來早已熟悉的生活環境、割捨來得不易的摯愛紅顏,為了一個無法預知的未來而踏上航行半個世界的航程。然而,PI在父親餵養動物的船艙中體察出其父的心境亦是在坎坷不安中勇敢面對抉擇,這讓PI的心,平撫了。但,命運,就像陀螺般不停的轉動、不停的飄移,你永遠無法得知會倒向哪一邊。海洋的深邃、未知、詭譎,有時平靜得像隻溫馴的綿羊,有時卻狂暴得像頭猛虎,連科技如此發達的今日,亦難以百分之百預知海洋的變化。就在這艘日本貨船航行到太平洋馬德里亞海溝時,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風雨讓少年PI的一生從此改變了。何謂勇氣?是橫刀捍拒千軍萬馬,亦或是無畏的面對驚濤駭浪? 我想,應該是面臨生死存亡的一刻仍能不忘無私的救助弱者。無助的PI嘶聲力竭的呼喊著「媽、爸、拉維」,然而,聲聲的呼喚如同沉沒的日本貨船都讓巨浪所吞噬了。逃上救生艇的生存者僅剩下驚魂未定的PI、摔斷腿的斑馬、藏匿在帆布下的非洲鬣狗和孟加拉老虎、和搭著網子和香蕉漂流而來的紅毛猩猩,一場奇幻的旅程就這樣無預警的展開了。 如同達爾文的理論,適者生存。自然界有其一套生存法則,即是物競天擇,也是弱肉強食的現實境況。在人類的社會裡、動物、植物,那怕是渺小到無法肉眼窺視的微生物界,亦無法掙脫這框框的束縛。劫後餘生的PI目睹了一場不比暴風雨更令人驚駭的事實,飢餓的非洲鬣狗衝出帆布後,隨即展開了無情殺戮,無法反擊的斑馬、猶在虛脫中的紅毛猩猩陸續遭到了狙殺撕咬,最終,老虎理查·帕克以出閘的王者之姿輕易的咬死了鬣狗。這是生存的本能、理性現實的世界,正如其父當初對PI所說的,「在尚未清楚自己所要選擇的道路前,要先確立自己的理性思考。」最原始的本能,就是生存。然而,天性純真的PI如同當初第一次違反禁令餵養理查·帕克時,從其眼神的交會中,相信任何生物都有其靈魂。在其信仰與理性之間,如同閃電與海洋的交會激起了無數瑰麗的火花,為了生存卻必須違反信仰中的善念,信仰與理性無數次的衝突、糾結、拉扯最終妥協。從救生艇上偶然獲得了一本求生手冊、一隻筆,這是PI與文明世界唯一的聯繫,手冊中教導求生者如何與大型掠食者共處、如何保持理智、如何維持生存的鬥志而不絕望…,而PI的最大挑戰卻是內心的恐懼、無助和喪失生存的意義。在一場又一場與老虎理查·帕克鬥志鬥勇的激烈鬥爭中,從競爭到互助,最終成了依賴。漫長的旅程,如同漂流在晨光輝蔭下平靜無波的海面,緩慢而無力。思念的情感,像夜光下閃耀著藍光的水母,熾熱而純真、像衝破海洋飛躍而起的巨鯨,震撼而奇異。歷經重重的考驗、挫折、磨難和漫無目的的漂流,心靈的恐懼、無助、失望像一張巨大的網緊緊纏住獵物,而在這過程中,信仰的力量,亦如狂風暴雨般堅強的支撐著PI的精神,上帝亦或是神祇則如同甘霖、如同魚群不斷的給予滋養、給予力量,讓這漂流227天的旅程最終漂向了墨西哥海岸。 一場令人不可思議的旅程、一部讓人回味無窮的電影,在任何觀點裡都能展現出他的寓意,可以是單純的自然災難冒險故事、亦或是追尋靈性信仰的旅程、不管得到的結論如何,終會「因相信而真實。」浩劫重生後的PI,面對不告而別的理查·帕克痛哭不已,正如其家人,來不及感謝、擁抱、珍惜、道別便已天人永隔。在影片逐漸接近尾聲時,雖然出現了第二版本的漂流過程,但如同PI對作家所說的「我告訴你我的故事,你自己決定要相信什麼。」 評審老師評語:筆觸不弱,但敘事太多太長,對於觀後感就顯得力道不足,頗為可惜。
-
從少年pi奇幻漂流-體會變化莫測的人生
改編自加拿大作家Yann Martel的少年pi奇幻漂流暢銷小說,這部經典透過享負國際間地位的台灣著名導演李安(Ang Lee)對自然美學的觀感,以他細膩獨特的敘事手法和華麗拍攝觸角將小說情節付諸現實,用嶄新3D視覺特效和音響官能刺激帶給觀眾這次超乎想像的海中奇幻之旅,經由李安導演及製作團隊多年付出及努力下,在第85屆奧斯卡獎揭曉後,(李安)繼(斷背山)之後,再奪一座奧斯卡最佳導演,此外少年Pi的奇幻漂流還拿到最佳攝影、最佳視覺效果和配樂三項技術獎項;個人有幸能在金城鎮公所和文化局等單位支持下,和許多金門鄉親能觀賞到此一鉅作,藉此機會分享自己觀後心得。 一、人生際遇變幻莫測,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立的故事 故事主要敘述了一位名叫PI的少年,因為船難在海上與一隻孟加拉虎飄流了227天的故事。電影一開始,是由中年的PI,向一位筆者敘述他生平的故事從他名字的由來、童年的經歷、恐懼、信奉許多宗教的、以及相遇了喜歡的人,卻因為家族必須移民的過程,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風雨,將一船人都摧毀,整艘船沉沒,只有PI跟一隻腳受了傷的斑馬、一隻猩猩、一隻豺狼、跟一隻PI幼年時期就深深恐懼著的孟加拉虎存活了下來,原本PI每天吃緊急糧食來等待救援,有段時間天天都認為自己明天就會獲救,直到他看到糧食逐漸減少,才放棄等待,轉變為自救的過程。PI開始研究求生手冊,還有開始學習使用魚竿、漁網跟魚叉,直到後面成為一位技能高超的獵人;也許觀眾看起來沒什特別。但仔細想想PI只是個十六歲的孩子,這原本都是他不善長的,但他為了活下去卻一一克服。 二、面對人生重大考驗時所保持著的勇敢堅毅精神 整艘船上最後剩下了理查帕克(孟加拉虎的名字)跟PI,在不知道何時會得救,糧食不足的情況下,對PI造成最大威脅的不是遇難,而是理查帕克。因為理查帕克不知道何時會因為肌餓,而吃了PI,於是為了求生存,PI必須一方面顧及自己的安全,一方面則是滿足理查帕克的食慾,好讓自己不成為老虎的食物。這段過程拍的很逗趣,也很驚悚,當他們登上了一座滿是沙漠 的無人島,原本以為得救了,到夜晚卻PI卻細心觀察到,白天正常的湖會湧出酸液,毒死所有的魚,從樹上的蓮花中殘留著牙齒,發現原來那是一座「食人島」,為了活命的PI,與理查帕克離開了島上。最後在缺乏糧食,已經快耗盡生命與氣力的PI與理查帕克,漂流到沙灘,得救了。我們能感受到Pi於面對人生重大考驗時所保持著的勇敢堅毅精神,即使船難親人離世,他還是強忍淚水,強悍面對老虎和自然災害等艱巨挑戰,從中探求人生與宗教的道理和真諦,啟迪了他在海上孤獨的心靈,這份勇敢堅毅精神真的很值得人佩服與學習。 三、簡單的角色,巧妙的拍攝角度讓它變成一部美麗的電影 片中有溫和的斑馬、慈祥的猩猩、飢腸轆轆的鬣狗,以及令人害怕的老虎。不過很快的斑馬先被鬣狗給咬死,而猩猩雖然反抗,但也難逃狗吻,最後則是由老虎來終結這一切,許多血腥的片段都沒出現在電影中,但導演想表達的精華大致都沒少,尤其是海洋的美與無常,片中的夜光鯨魚、極速飛魚、浩渺星空、螢光水母、以及食人島上的千萬狐 ,這些奇觀令人驚嘆,時常剛剛可能還是黑夜中狂風暴雨的翻騰,下一幕馬上變成清晨的水面寧靜如鏡。將此片中深奧的道理,巧妙的轉化成符合大眾口味的炫麗畫面,及聲光效果,加上用第一人稱的角度來說故事,,最後留下的就是李安導演想要給我們的果實。 少年pi奇幻漂流,箇中歷程皆蘊含著各種深層細緻的意義,本片帶出了社會上「弱肉強食」的道理,從劇情和角色編排中帶以暗諷的效果,給予人警醒的作用,現在人們若只為了自己的利益著想,沒有向他人展露關心之情,從而讓我們的人倫關係日漸消退,尊敬與友愛漸逝。沒有愛社會,我們豈與片中的動物禽獸無異?這個貼近現實層面的話題有待我們好好省思! 評審老師評語:觀念獨具,語意流暢,段落分明,觀察細微;影片與人生相印證;三個心得主題鮮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