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園地
-
島嶼絮語
如果說金門本島像一位守在海峽口岸的長者,那麼烈嶼,便是他胸前一顆閃亮的小玉佩。這塊島嶼,雖然面積不大,卻蘊藏著屬於自己的深邃。它靜靜地橫臥在藍色的海面上,彷彿是一隻乘著浪潮的小船,永遠凝望著對岸,訴說著一段段未曾停歇的故事。 清晨的烈嶼,空氣裡總帶著鹹鹹的海味。當第一縷曙光灑落,島上的沙灘便如一面金色的鏡子,反射出耀眼的光芒。站在雙口海灘上,耳邊傳來浪濤不斷的拍擊聲,那是一首古老而雄渾的交響曲,演奏著島嶼的心跳。每一朵浪花都像一封信,拍打在岸邊,將遠方的思念化為泡沫,輕輕碎裂又悄然消逝。 烈嶼的風,總是帶著一股倔強。它從海上一路奔來,挾著鹽霧,吹拂過防風林,掠過蜿蜒的石牆,再穿過一戶戶古厝的紅磚瓦頂。那聲音時而低吟,像母親的搖籃曲;時而嘯鳴,如戰士的號角。這陣風,似乎提醒著每一位遊子:這片土地曾經是前線,也是家園。走在烈嶼的小徑上,隨處可見散落的戰地遺跡。碉堡、坑道、軍事標語,猶如島嶼身上的紋身,鐫刻著歷史的印記。它們不再只是冷硬的水泥或鋼鐵,而像一雙雙沉默的眼睛,凝視著時光,守護著島嶼。站在鐵漢堡的高地遠望,視線可以一直延伸到廈門,對岸的樓宇若隱若現,像是一場未完的夢。烈嶼就這樣佇立在夢與現實的邊界上,既孤獨,又堅韌。 然而,烈嶼並非只有肅穆的戰地風貌,它同時也是一座充滿生機的寶島。夏日的田野上,風搖曳著一排排高粱,紅穗隨風起伏,宛如一片燃燒的火焰。這片火焰,不僅點亮了島上的風景,也化為高粱酒的香氣,在歲月的甕缸裡慢慢沉澱,成為烈嶼最具象徵的味道。說到味道,不能不提烈嶼的蚵仔。當潮水退去,海灘上便露出一片片蚵田。漁民彎著腰,將一顆顆飽滿的蚵仔從石縫間撥下,那動作如同採摘珍珠般細膩。蚵仔的滋味,是烈嶼海洋的縮影。入口時,先是鹹潤,像大海在舌尖留下的問候;繼而鮮甜,又像島嶼獻上的一枚果實。當蚵仔煎在鐵板上滋滋作響,金黃色的蛋液把蚵仔溫柔地擁抱,香氣隨著油煙升騰,讓人彷彿聽見海浪與火焰一同歌唱。 除了蚵仔,烈嶼的花生亦是島上的驕傲。烈嶼的土壤貧瘠,卻孕育出格外香脆的花生。島民常說,那是因為烈嶼的土地懂得珍惜,於是把所有的精華都凝聚在小小的果實裡。當花生成為糖果、油或點心,它不僅是一種食材,更是一種家鄉的溫度。每一口花生香,都像是島嶼對遊子低聲的呼喚,提醒他們記得回家。 夜幕降臨,烈嶼的天空格外澄澈。沒有過度的霓虹與喧囂,星子便如一盞盞古老的油燈,安靜地懸掛在天幕。海風在此時也變得溫柔,像祖母的手,輕輕撫過額頭。島上的狗吠聲與漁火的微光,編織成一幅最質樸的夜景畫。此刻的烈嶼,不再是戰地,不再是前線,它只是單純地做一座島嶼,安靜地呼吸,靜靜地守候。烈嶼的美,在於它的矛盾與並存。它既有戰爭的傷痕,也有和平的笑容;既有堅硬的碉堡,也有柔軟的沙灘。它像一位經歷滄桑的老人,外表粗獷,心卻依舊溫暖。也像一位沉默的詩人,用石牆、海風與潮汐,寫下關於時間與土地的篇章。 有時候,我會想,如果烈嶼會說話,它會用什麼聲音?或許,它會用浪濤的節奏,向我們講述戰地的歲月;用風的語言,低聲唱出島民的勤勞與堅韌;用蚵仔與花生的滋味,將島上的富饒與溫情傳達到每一位旅人的心裡。 烈嶼不大,但它像一本厚重的書。每一頁都有不同的章節:有軍事的篇章,也有農耕的詩句;有戰爭的記憶,也有和平的夢想。讀懂烈嶼,就像讀懂一段歷史,也像讀懂一個家。當我再一次站在雙口沙灘,看著夕陽緩緩沉落,天空被染成火紅色,海浪依舊一波接一波。我忽然明白,烈嶼的存在,本身就是一首未完的詩。它不需要過多修飾,因為歲月早已替它書寫;它也不會隨著時間消逝,因為島嶼的靈魂,早已與這片海緊緊相依。 烈嶼啊,你是一個小島,卻有著大海一般的胸懷。你是戰地的見證者,也是生活的守護者。你的風,你的浪,你的蚵仔與花生,都是最真實的呼吸。當我離開時,我知道,我將帶著你的味道、你的聲音,還有你的身影,繼續走向遠方。
-
那一天,我流下了眼淚
那一天,天氣陰沉,彷彿上天也在為我心中的傷痛而感到憂愁。早晨的陽光並未如往常般溫暖,反而被烏雲遮蔽,讓一切顯得格外沉悶。我習慣性地將自己的心情埋藏在笑容背後,但那一天,我無法再忍受內心的煎熬,眼淚終於忍不住從眼眶中滑落。 事情的起因,是與父母的一次激烈爭執。自從我上中學以來,與他們的關係逐漸變得緊張。父母總是希望我按部就班的走他們為我規劃的道路,而我卻渴望擁有屬於自己的生活。每一次的溝通,最終總是以爭吵收場,這讓我疲憊不堪。 那天,我與母親的爭執再次爆發。她要求我放棄自己選擇的專業,轉而學習她心目中更為「穩定」的科目。她語氣中的焦急與憂慮令我感到壓力倍增,彷彿我不聽她的話,就會失去未來的機會。我試圖解釋自己對所學專業的熱愛與堅持,但母親的臉上卻只剩下失望與不解。 當母親說出「你根本不懂自己在做什麼」時,我的心像被狠狠地刺了一下。那句話不僅讓我感到深深的挫敗,也讓我意識到自己和父母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每一次的爭執,似乎都在把我們之間的橋梁越來越拆散。或許,我再怎麼努力解釋,也無法讓他們真正理解我的想法和感受。 爭執結束後,我獨自一人走進了自己的房間,眼淚終於不受控制地流了下來。這些眼淚是為了那些無法達成的共識,是為了那份深深的無奈,也是為了我內心的孤獨和迷惘。我不禁問自己:「究竟是我不夠努力,還是父母永遠無法理解我呢?」 然而,在那一刻,我也意識到,眼淚的流下並不代表軟弱,反而是一種釋放。這些眼淚將我壓抑已久的情緒釋放了出來,讓我更清楚地認識到自己內心的需求。我不再只是盲目的順從父母的意願,而是開始更加堅定地去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那一天,我流下的眼淚,雖然帶著痛楚,但也讓我更加堅強。我明白,與父母的溝通需要更多的耐心和理解,而我也要學會在這個過程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定位。不管未來多麼艱辛,我相信,只有真心去面對自己的情感,才能走出困境,迎接更光明的未來。
-
尋找風獅爺
這次我要介紹的是金門的風獅爺,因為祂們是金門很重要的守護神,也是金門的一個特色、文化。基本上,每個村落裡都能看到風獅爺,而且每一尊的大小、表情都不一樣,各有各的特色。 風獅爺最初是從廟宇門口的石獅形象演變而來的,因此一開始並非現今的模樣。設立風獅爺的主要目的,是鎮風、止煞與保護村落。由於金門的東北季風強勁,所以以前的居民雕刻出風獅爺,希望能鎮風、鎮煞、防風,甚至是祈求平安。此外,居民們也會向風獅爺祈求牛隻找回或小偷被抓等事情,展現對風獅爺的信仰與依賴。為表達感謝,居民們會準備鮮花、水果、餅乾、糖果等供品,在風獅爺前誠心祭拜,表達感謝之意。 每尊風獅爺的造型、外觀都不一樣,有些風獅爺很高,有些風獅爺很矮,有些是趴著,有些是站著,就連表情也有很多種呢!除了兇悍外,也有露齒含笑、猙獰像,甚至是一臉稚氣的,祂們的眼睛通常都是圓形且突出,鼻子通常比較大、寬闊,嘴巴通常張開,露出牙齒,有的還會呈現呲咧的表情。風獅爺的手上常會有一些物品,例如筆、令旗、印、綾帶或錢幣等等,有些風獅爺也會繫上披風,顏色多為紅色或黃色。 金門最高的風獅爺就是位於安岐聚落的「安岐風獅爺」,祂有378公分,由磚和泥塑雕刻而成,主要功能是鎮風、止煞、避邪並具有保護村莊、家宅的守護神作用。最矮的風師爺則是在瓊林21號民宅的牆壁上,祂只有25公分是由青斗石雕刻而成的,主要功能為鎮煞和避邪。 我覺得風獅爺在金門居民的眼裡應該特別的偉大、威風,因為祂守護了我們的家園。至今,風獅爺仍然是金門人眼裡的守護神,觀光客看到也都會去拍照、打卡。另外。金門每年也都會舉辦「尋找風獅爺」的活動,我認為這個活動很有趣,因為它能讓更多人認識金門的文化與歷史。
-
金門的歷史與風貌
金門,位於台灣海峽西側,距離中國大陸僅數公里,是一座具有豐富歷史背景與文化特色的島嶼。它不僅是台灣地區的重要防線之一,更是一處融合閩南文化、戰地遺跡與自然風光的地方。 金門自古以來便有人居住,明朝時期設有軍事據點,清代以後成為閩南移民的重要據點。當地的傳統建築保存良好,例如在水頭村與山后民俗文化村,可以見到許多具有燕尾脊與馬背牆的閩式建築。這些古厝多由僑民回鄉所建,展現了金門人對家鄉文化的重視與傳承。 20世紀中期,金門因地理位置而成為國共對峙的前線。古寧頭戰役與八二三砲戰是兩場著名的戰役,不僅改變了金門的命運,也讓這裡成為戰地記憶的重要地標。如今,像翟山坑道、八二三戰史館與獅山砲陣地等地,已轉型為觀光景點,吸引遊客前來了解金門的戰爭歷史與和平價值。 除了歷史建築與軍事遺跡,金門的自然景觀也值得一提。太武山是島上的最高點,登頂後可俯瞰整個金門;慈湖與歐厝濕地則是候鳥與水獺的重要棲地,是喜愛生態旅遊者的好去處。島上還有許多未被過度開發的田園與海灘,讓人感受到純樸與寧靜的氛圍。 現代的金門,早已從軍事前線轉型為文化觀光與生態保育並重的島嶼。金門酒廠生產的高粱酒更成為當地經濟的代表產品,行銷全台甚至出口海外。每年吸引大批遊客到此體驗傳統建築、戰地文化與自然景觀。 總而言之,金門是一座融合過去與現在的島嶼。它既保有深厚的歷史記憶,也展現出積極轉型的生命力。走訪金門,不只是旅遊,更像是一次文化與歷史的深度體驗。
-
美食島
有金黃色的跳著翠綠舞步的蚵仔煎, 在我的嘴裡擠眉弄眼的, 香氣四溢的蚵仔煎永遠令人難忘。 有紅色的火焰般的高粱, 輕輕的叫住涼爽的秋天, 金門的牛群永遠是大地的守護者。 在這裡, 各道美食都像朝我揮手、熱情的推銷員一樣熱情, 在這裡, 各道美食都像開心的人類一樣活潑。 你來看, 小朋友是夢見小狗跟小貓在唱歌了吧? 要不怎麼躺在沙發上還不停說話? 你知道這裡是什麼地方嗎? 告訴你,她的名字叫金門, 是鹹鹹的鹽的城市, 是故事一樣夢幻的, 夢幻的寶島。
-
中秋烤肉
嗨!我是香噴噴的「烤肉」,每當中秋節來臨時,我都會出現在家家戶戶的圍聚中。只要火光一亮,炭火升起,我就帶著香氣閃亮登場,人類都把肉、香腸和各種蔬菜都算在我的身上,我在人們的細心關注下,孩子殷殷期盼中,從生食慢慢地變熟,香味撲鼻的香味,讓人垂涎三尺。 你知道我的身世嗎?很久很久以前,大家都靠打混和耕種為生,接著人們在把食物放在火上烤熟,簡單的步驟,就能把肚子填得很飽,而且他們還發現不但食物變得更好吃,還能存放更久,隨著時間過去,慢慢地,我走向世界各國,也被當地的節慶或習慣而改變,例如:美國人常常在派對時,邀我出現;韓國人會和泡菜一起食用;日本人叫我燒肉;中國民間都叫「擼串」。而在台灣,因為一個廣告的推廣,因此中秋節時,大家都會不約而同找我一起團圓。 中秋節那天晚上,我雖然很忙,但不只有我一個孤單撐場,忙上忙下而已,還很多重要的角色,例如:烤網,能把所有的美食撐在上方,不讓食碰到炭火、還有烤肉夾,能讓食物不會焦掉,然後是最重要的是烤肉醬,能使食物津津有味,有了這些元素的加入,才能把中秋節,變得這麼熱鬧。 中秋烤肉是家家戶戶常見的活動,但是在烤肉時,也一定要注意安全,例如要在室外通風處烤肉,或者是使用電烤盤的室內設施,還有減少加工食品,少吃香腸、貢丸、培根等加工食品,避免捕取太多人工食品添加劑。這樣,我才能每年都開開心心的陪大家過一個香噴噴、健康又安全的中秋節。
-
暑假記趣─廈門行
這次暑假,全家一起去廈門三天兩夜,雖然已經去廈門很多次了,但每次出門,我的心裡還是很期待很興奮。 這次我們入住「百翔軟件酒店」,裡面寬敞又乾淨,最讓我開心的是它有游泳池。我和妹妹迫不及待的換上泳衣,跳進冰涼的水池裡,瞬間暑氣全消,酒店裡還有一座小型動物園,裡面有兔子、羊、鹿等小動物非常可愛。 隔天,我們來到很大,又非常宏偉的科技館。館內分成上下兩層,有五個主題展區,分別是為「探索發現」、「創造文明」、「海洋搖籃」、「和諧發展」以及「兒童未來」,還有三個特效影院。 我最喜歡的是「探索發現」展區,裡面有許多好玩有趣的展覽。尤其是時空隧道,內部用許多LED燈排列成星空和各種圖案,燈光會不停旋轉。一走進去,我的眼睛立刻被燈光吸引,感覺整個地板都在旋轉,走路差點站不穩,還需要扶著旁邊的欄杆。體驗過後,我覺得這個展覽非常神奇,原來眼睛看到的東西,有時會讓大腦產生錯覺。雖然頭有點暈,但我覺得很好玩,所以我重複走了好多次。 這次的廈門行,我吃到很多好吃的美食,也買到我想要的小馬寶莉卡,還學到很多科學知識,真是收穫滿滿,非常開心。
-
兩廳院初體驗
暑假即將結束之際,我很幸運參加了「藝術零距離」的活動,早在去年十月,便由我們的老師和指揮老師,以及兩廳院的相關人員開始著手籌劃,多次的開會討論、仔細安排每一個細節,才促成這次豐富而有意義的體驗,正因為他們的努力與付出,我們才能順利參與這場讓人難忘的音樂之旅。 暑假訓練期間,有特地從台灣飛來金門授課程的音樂家--魏慶浩老師,那天早上,他以輕鬆又有趣的方式,用打拍子的方式帶領我們認識爵士音樂,讓我體驗到爵士音樂獨特的韻律和風格。最後我們還一起也演奏了一首爵士曲子,為這段精采的體驗畫下完美句點。 暑假即將結束時,我們一行人浩浩蕩蕩飛往台灣,參加由兩廳院安排的音樂活動。一開始在兩廳院前進行快閃演奏,接著進入室內彩排,那段緊張的時刻也令我難忘。下午參加職人解說活動也同樣精采。我們透過聲音的互動,接著玩了許多有趣的聲音遊戲,最後還運用不同的樂器,發出各種千變萬化的聲音,有如一場奇妙的音樂會。之後我們還跟著導覽人員參觀兩廳院後台,深入了解舞台背後的場景。緊接著我們參加開幕儀式,用音樂的方式讓大家欣賞,最後我們參與晚上的夏日爵士樂會,隨著爵士音樂的起伏,豐富了我的音樂視野,那天酷炫的音樂會至今讓我難忘。 在這幾次的活動中,兩廳院為我們帶了許多難忘的禮物,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音樂家來到金門教學,帶給我一次深刻的音樂體驗。從一開始不認識爵士音樂風格,到最後大家都愛上了這個富有節奏感的音樂,一切都要感謝音樂家以零距離的方式教學,讓我們了解不同的音樂,藉由零距離的方式讓我們聆聽音樂家的表演,藉由聲音的互動讓我了解不同風格的音樂,謝謝所有促成這次活動的你,謝謝你們,讓我擁有這段難忘的回憶!
-
最美好的時光
每個人心中都有屬於自己「最美好的時光」,對我來說,那不是盛大的慶典,也不是喧鬧的縣會,而是一個人在咖啡廳裡,安靜望著窗外風景的片刻。 午後,我一個人走進那家熟悉的咖啡廳。推開門的瞬間,空氣裡瀰漫著剛烘焙好的咖啡香,帶著一種溫暖安定的氣息。這裡不算寬敞,卻有幾扇巨大的落地窗,將整片街景都溫柔地收進室內。我挑了靠窗的位置坐下,陽光斜灑進來,我靜靜享受這難得的片刻。 窗外的街道不算熱鬧,人潮三三兩雨。陽光正好透過玻璃,將柔和的光影映照在書頁上。我看著外頭的街景流動,有人騎著腳踏車從街角轉出,有人提著袋子匆匆趕路,也有人放慢腳步,似乎在細看街道的每一個角落。這些與我毫無交集的人們,構成了一幅靜謐的畫。 外頭的微風輕輕吹拂樹葉,陽光在桌面上留下斑駁的光影。咖啡送上來時,杯壁仍冒著細微的白霧。我輕輕抿了一口,苦味在舌尖化開,隨後是一種淡淡的甘甜。那一刻,心裡忽然被暖意填滿,世界也彷彿靜了下來。 平常生活總有許多雜音, 學業、人際、甚至對未來的焦慮,常常讓我喘不過氣。然而在這一隅小天地中,我卻能卸下那些隱形的重量,好好和自己相處。 有時我會想,最美好的時光究竟該是怎樣的畫面?是與好友的談心說笑,還是與家人的溫馨時刻,它們固然珍貴,但我漸漸發現,最打動我的,是最單純的獨處。無須刻意營造,不需要誰陪伴,一扇窗、一段靜謐的時光,就足以沉澱自我 ,讓心靈獲得放鬆。
-
面對未來
有人說過:「生活就像一場馬拉松,重要的不是速度,而是能否堅持到最後。」在人生中的道路上,我們都會遇到無數挑戰。對我而言,未來的生活挑戰不僅包括學業壓力,還有老師常說的與人相處、自我成長。 首先,學業挑戰是我最直接的考驗。眼底下就有模擬考,而明年的五月份,我們將要面對會考,之後,還有高中、大學的考試。這些過程都需要很多的毅力與耐心才能完成。回想起從前,每次考試都失利的我,或是成績低於理想的分數,我的內心都十分沮喪,但是我沒放棄,我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將題目一題一題的練習,段考終於有好的分數出現了。這段經歷讓我明白,失敗並不可怕,只要不輕言放棄,反而能讓自己達到更高的水平。 其次,未來生活也需要良好的人際關係與合作的能力。在學校裡,老師常常提醒我,要注意自己身邊的朋友值不值得交,不適合的或不好的,就直接斷了吧!畢竟,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週遭的朋友也是影響自己的關鍵因素。再好的同學裡,每個人的能力也不一樣,所以也常常有分工意見不合的狀況,大家爭論不休,導致進度遲緩,這時我們就應該停下腳步,徵求大家的意見,然後重新分配工作,最後成功完成報告。這件事讓我知道有時停下腳步,調整自己的心態,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 總而言之,自我成長是我本身長久需要面對的問題。這個世界飛快,新的科技不斷出現,如果停留在原地,就會被時代淘汰,因此,我希望自己可以對任何事都保持熱情,勇於學習新事物,不怕挫折。正如老師時常跟我們講的:「生活不是等待風暴過去,而是學會在風暴中起舞。」只要我們懷抱信心與勇氣,不論前方道路多麼曲折、蜿蜒,都能堅強面對並走向更成熟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