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園地
-
幸福的眼淚
每段記憶都是曾留在東高的美好回憶;每張相片都是承載著想變成凡人而努力的木藤亞也。 一切來自於一個罕見的疾病─脊髓小腦萎縮症,一位十五歲的少女考上自己心儀的高中,原以為光輝燦爛的高中生活正等著自己,沒想到卻患上了不治之症,是她的生命在短短十年間加速凋零。 剛升高中時,亞也並不知道自己罹患這種疾病,只是偶爾覺得頭暈,走路無法保持平衡,經常跌倒,但她不以為意。最後,病情逐漸惡化,她慢慢不能行走,不能控制自己的身體,甚至連吞嚥都有困難,使她放棄所有這年紀可擁有的一切,不過她不曾放棄自己,更不想讓家人、朋友擔心,所以決定轉至崗崎養護學校,而她在離開時,面帶笑容的向東高的朋友說:「從此以後,我將身負這殘疾人的沉重行李,一個人繼續活下去。但在經歷這個過程前,我至少要先流過一公升的眼淚。」說完後,變依依不捨的離開自己最愛的東高。 到了岡崎學校,亞也對一切感到陌生,並且認識一位與自己同病相憐的女生,但她的情況比亞也嚴重許多,使亞也不禁為她感到難過,也同時想起歌唱、寫字、牽手、奔跑::等,曾是多麼平凡的事情,但現在卻是遙不可及的幸福。 過了好一段時間,亞也已經癱瘓在床,無法吞嚥,也沒辦法說話,但仍然堅持寫日記,因為這是她證明自己生存的唯一痕跡。善良的亞也從未抱怨過父母,也不曾抱怨過自己的人生如此坎坷,因為她只想為自己的身體奮鬥,拖著日漸衰弱的身軀,慢慢朝前方那一道狹窄的生存之門前進。 直到一九八八年五月二十三日,亞也順應天命,帶著對未來期盼離開了二十五年來曾屬於她的世界,也結束了二十五歲的生命旅程。然而只留下令人酸楚的回憶日記,在日記裡沒有誇張的辭彙,卻能讓讀者感受到亞也的渴望─我想活下去。 這本書由真人真事改編而成,就因如此,增添了幾分說服力,故事不會一味的誇大殘障者受到的歧視,反而看到許多人的惻隱之心,不過,當「同情心」對上「自我利益」時,人性的缺陷就顯露出來了,為了避免發生這種事,人們應該關愛弱勢者,而且不能只是表面假象,要用行動來表示,就像故事中默默支持她的家人、朋友,都是支撐著亞也最強大的後盾,也不斷的給予鼓勵,也不斷的感動著我。 閱讀這本書時,突然覺得雙腳能穩穩的站在地上;心臟能撲通撲通的跳著,這種再普通不過的事情,一瞬間變得有些奢侈,這也代表我已經同步融入亞也的生活與價值觀了。亞也雖然得到絕症,在世上也只有短短二十五年,但她心中有愛且知足常樂,所以對她來說,這一切已經夠了。這個故事給我的影響很深,也幫助我對一些事情的想法改觀,雖然偶爾遇到挫折,但,只要能停下腳步稍微休息一下,看看週遭的一切,就不會把你壓的喘不過氣來,就像書中提到的一句話:「即使跌倒了,還是可以仰望一下天空。」起初我不明白,如果要仰望天空,必須要向後傾倒,不過仔細讀過後,才發現到亞也的跌倒,是很難靠自己的力量爬起來,所以所謂的仰望天空,其實就是亞也在擔架上,對抗著劇痛所進行的復健,對我來說,亞也真的好偉大,她的精神、她的勇敢以及鼓勵人們的感動是會留下的,且跟隨著大家直到永遠。 亞也一直到最後一絲力氣用盡,還是堅持著那句話:「已經不能動了::但我想活下去!」她即使人生畫上了句號,但始終抱持著希望與信心,且努力不懈的活著,這種超越生死的勇氣及父母無怨無悔的付出,都成了世人心中的遺憾。
-
生命樂章─余秀芷
上帝摘掉天使的光環,天使落入人間體驗人間生活,雖然失去光環,得到更多的生活經驗,不再天真的想像,而是更努力的去實踐,是她,美麗的天使│余秀芷。 在某年,余秀芷突然左腳不能動了,接著是右腳,一下子把她從天堂打入地獄,美好的人生頓時從彩色變成黑白,這或許是上帝給的考驗,連醫生都束手無策,也斷定只有百分之二十的機會,也不知自己得了什麼病,她開始絕望,有一陣子,過著行屍走肉的生活,在之後的每一天,像是枯萎的花朵,曬著太陽的酷刑,終於在有一天她覺悟了,她決定要生活變得有意義,於是更積極的生活,將自己的生活經驗分享給大家,是愛,她的家人無悔的付出,是愛,在雨季也升起了太陽,即使是百分之一的希望,都要去堅持,她告訴我們:「堅持才有希望,努力才有未來。」 每個人都有生命的故事,余秀芷將她的故事與大家分享,這份心,讓人好感動,即使是素未相識的陌生人,她都希望:「或許他人不見得平坦順暢,但只求不必像我那樣,跌的那麼疼。」她侃侃而談她的人生經驗,臉上始終帶著笑容,她說,她想到金門是否有無障礙設施,她體會生活中的種種障礙,但是心是沒有障礙的,只是自己把問題複雜化,事情並沒有自己想像中的困難,用心的擁抱自己,也記得用心的擁抱他人,或許妳的人生沒有別人來的平坦順遂,但是更要積極的生活,祝福妳,秀芷! 逆風似的人生,不是希冀的墳場,而是希望的起點,勇敢的飛吧!
-
他們
兩年多了,從陌生到今天的熟透,說來真是話長,說來真也是樂趣多多。每個人來自不同的家庭,有著不同的背景,所表現的特質、行為等等都不一樣,所以能和這一群人在一班生活,自然也就有不同的事發生,學到的事也就不同了。 和這一群人在一起學習、玩樂,平常倒也沒發現我怎樣,你怎樣,他怎樣的。倒是有時靜靜坐在椅子上,看著身旁發生的事,看著身邊的人,忽然,發現這一群人還真是臥虎藏龍,要學習的事可真不少,而我真的也從他們身上獲得不少。 幾乎從每個同學身上多多少少都學到了一些事,要一一列出來,可沒那麼多時間,但我的確可以輕易說出他們的好處。像綽號叫「小P」的,她是個直性子,非常大方,從不畏畏縮縮,敢作敢當,什麼事都勇於表達,不怕犯錯。自從認識她之後,我就很羨慕她,也希望自己可以變得跟她一樣大大方方,學到那開朗活潑的個性。她凡事真是樂觀、不害怕挫折及挑戰,所以同學都很喜歡和她同一組做事,雖然有時上課她聒噪些,聒噪是不好,她是知道的,我也是知道的,但我心中總希望自己有她那凡事都勇於表達、不畏懼的勇氣。 再說到「肥肥」這個人吧!聽到這個綽號,大家一定會想,他的身材是不是肥肥壯壯的呢?沒錯,他的身材的確是肥壯的,那一身肉肉真是引誘人,也因此經常被大家東擰西捏的,可是他卻從來都不會生氣,每天都是笑臉迎人,有時還會消遣自己,逗得大家樂哈哈的,真是難為他了。也許就是因為這樣的個性,他總是非常受人歡迎,人緣也非常好,不管是男生或女生,都很喜歡跟他做朋友。他這樣的好脾氣,勇敢面對自己,接受自己,不因為別人的話而感到自卑,你說,我不多多向他學習,可以嗎? 剛上國中時,他不是個功課很好的人,但是他卻非常的用功,真是超級的努力;那努力的程度真是轟動武林,驚動萬教。他的成績也就越來越好了。這個人是誰?他就是班長。功課方面,他是踏實用功,也從不驕傲,遇到同學有不會的地方,都很熱心教導。另外在班務方面,他任勞任怨,負責盡職,很照顧班上的同學,贏得大家的愛戴。他是我功課方面可敬的對手,而在班長職務方面,是我的楷模,也是全班的表率。 還有很多很多,真是一時也說不盡。只要多體會觀察,從這一群人身上,都可以挖到好多的事。當然,人無法十分完美,有好的也有不好的。遇到好的,就要學習;遇到不好的,就要警惕自己。每個同學那本珍貴且獨一無二的書,就靠自己慢慢發掘,而跟他們相處的趣味,也是要慢慢去咀嚼的。
-
校外教學記
期待已久的校外教學終於到了!這天早上一到學校,看到大家都很高興,我也跟著高興起來。 一路上,一邊欣賞風景,一邊聽著美妙的歌聲。到了峰上的東北海岸,看到了很大的浪花,讓我不敢靠近,也看到被海水浸蝕的豆腐岩、海蝕洞和烏龜石,充滿好奇心的我,忍不住想往下走去看一看,瞧一瞧。 料羅海灘的岸上,有著許多不同的石頭,例:花崗石、石英等等,也看到大陸的漁船在捕魚,聽說:「捕魚也可以『不撈而穫』呢?」真是方便極了。 到了下一站,我覺得好無聊,所以和張老師走到最底去挖貝殼,雖然貝殼都很小,至少帶些東西回去做紀念,留下美好回憶。 成功海灘有一條長約三百公尺的坑道,看到當時打仗留下的東西,走完坑道,休息一會兒,就享用美味可口的午餐。吃飽後,我和同學走到成功的商店買東西,那邊有一隻喜鵲,我們說話,牠就會學我們說話,有位同學罵粗話時,牠就會說:「不行」。 最後一站去到建功嶼,島嶼面積狹小,且遊客需配合潮汐進出,為顧慮遊客安全,及避免過多遊客湧入而降低參訪品質,或造成環境破壞。 這次的校外教學,雖然都去海邊,不過也增加了一些知識,還為我們複習自然,真的很感謝!下一次有親人來,我一定要當他們的解說員。
-
隔宿露營記
學校舉辦幼童軍隔宿露營,大家的心情都非常興奮,每個人早就準備好露營的盥洗用具和寢具,等待露營的日子到來。 露營活動的項目非常多,學校還安排聽「鄉賢說歷史及故事的課程」,經過鄉賢的導讀和解說,讓我對家鄉的歷史有更深層的認識,也清楚了為何瓊林的閩南發音叫「平林」的原因。 「老菩薩傳薪──童玩教學」的製作,這是由社區的耆老們擔任講師,介紹以往的兒童所玩的童玩製作方式和遊戲方法,令人讚佩老祖先們的智慧。 童玩教學活動的項目有陶土製作,學校還特請一位有多年經驗的老師來指導我們,老師的技術真不是蓋的,只見一塊小陶土在他的手中輕捏一下,就做出了一隻栩栩如生的魚兒。大家都張大嘴巴,讚嘆老師的巧手,接著換我們做了,我怎麼做都不成形,非常沮喪;老師走了過來,要我慢慢的別急,找出要做的動物的特點,果然我做的愈來愈成形了,興趣一下子都來了。而且從校長的介紹中,知道我們今天在陶土師傅的傳承下所做成的陶土製品,是要鑲嵌在「星光台」的牆壁上,做為永久的展示品。當我們以後畢業了,再回母校時仍可找回童年的痕跡。所以,我要好好的製作這片有紀念價值的陶板。過不了多久,大家都做好了,每個人都把自己做好的成品交給老師,有雪人、有貓咪,大家都做的栩栩如生,我做了一隻小兔子,因為兔子給人很溫馨的感覺。 第二站是「萬花筒」,兩位老師先將三塊大片的玻璃發給我們,再發了兩片小片的三角形玻璃,接著老師開始教導我們做萬花筒的步驟,老師說先把三片大的玻璃黏在一起,再將一塊小玻璃合住放入底部,再放進一些碎紙花,蓋上上層玻璃就完成。在老師們的指導下,做出的萬花筒,看似簡單卻是不易,沒有名師的教導是很難體會其秘訣。 第三站是大家最想玩的「滾鐵圈」,具特技性的童玩,要讓鐵圈轉動,還真不容易,但在昭德老師的指點下我們人人可以上路,還邀請校長一起比賽,看誰的功夫棒。 今天的童玩製作活動,我看到了阿公們玩的玩具,原來都是自己製作的,也佩服他們的發明智慧,正是我們該學習的地方。
-
參加全國語文競賽
記得小時候,不但不懂閩南語、不知道閩南語是什麼?更談不上講句正確的閩南語。當時奶奶看到我聽不懂閩南話,笑著說:「口安孫ㄟ !你連閩南語都不會講,那麼我們以後怎麼聊天呢?」當時我很不好意的紅著臉,趕緊躲到媽媽的懷裡。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間我已經升上小學四年級了。有一天,我問爸媽說:「爸爸、媽媽,我能不能參加閩南語說故事比賽!」這時家裡顯得格外安靜,爸媽突然笑了出來,對我說:「你對閩南語一竅不通,怎會想參加閩南語說故事比賽,真的嗎?」此時我點點頭。爸媽看我信心十足的樣子,於是讓我參加比賽,這也是我參加閩南語比賽的初次體驗。 在那段期間,我受教於洪銀娥老師的指導,以及家人給我的支持與鼓勵,讓我更加有信心踏出第一步去參加比賽,很幸運的不但得獎,同時也加入特訓。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選拔,緊接著集訓,準備參與全縣語文競賽。這時已轉由鄉土老師鄭藩派、黃佩妮、許中昀等老師輪流指導。 而此時我也升上五年級了,我們的導師正是薛郁琪老師,她要我放鬆心情的參加特訓和比賽,同時告訴我課業方面如有不懂的,隨時可以提出。記得有一回我為了順利參加比賽,沒有參加最想和同學相聚的隔宿露營,老師了解我的心境,主動帶我去參加營火晚會,讓我渡過了一個快樂的夜晚。 全縣語文競賽前幾天,校長要我在朝會上演說給全校同學聽,記得當時一上台,面對一、兩仟人的場面,我的腳不停的抖動,心情更是緊張,直到克制情緒完成演說。回家後將情形分享家人,爸媽告訴我:「你參加比賽是代表學校,而不是自己,所以更應該全力以赴,不要辜負大家的期待!」很快的全縣語文競賽悄悄的來臨,而我在學校師長、同學的加油聲中參加比賽。家人更陪伴著我到當日晚間六點半,終於看到了辛苦的成果,我真不敢相信,竟然得到全縣第一名,還以為自己在作夢呢!(記得當時指導老師和王毓鳳組長說他們比我還緊張喔!) 歡樂的時光總是那麼容易過去,隔天醒來,我知道我又要面臨更大的挑戰,那就是│「全國語文競賽」。雖然大家給我很多的勉勵,但是我的壓力卻是相對的更加沈重。想試著讓自己放鬆心情,卻還是無法消除這前所未見的│壓力。在這階段我好感謝爸爸、媽媽對我無微不至的照顧與關懷,陪著我晚間練習、假日郊外踏青兼複習;而對鄰居更是感到抱歉│有點妨礙安寧。 就在即將到台灣比賽的前幾天,爸爸告訴我:「參加全縣語文競賽,所代表的是學校。而你這次參加全國語文競賽所代表的是金門,所以你要好好加油,證明你是可以辦得到的。」在家人與師長、同學的鼓勵下,我再次隨著金門代表隊赴台參賽。 在這競賽的三天二夜期間,我受到老師與大哥哥、大姐姐的照顧。更讓我學會了獨立與自我管理。很快的比賽結果出來,更大的不敢置信我得到│全國語文競賽│閩南語演說│小學組第一名。我興奮的借了老師的電話告訴媽媽這個好消息,媽媽聽到之後,簡直高興得說不出話來。隔天我帶著心愛的獎座與獎狀,隨團搭機返金,與大家分享這份喜悅。而爸爸和媽媽也一起到機場接我,望著我說了聲:「辛苦了,黑眼圈消失了沒!」讓我感到壓力不見了。 在這一連串的比賽中,好多是我求學階段的第一次接觸。第一次參加校內閩南語比賽,第一次參加全縣語文競賽,第一次參加全國語文競賽,第一次離開爸媽的身邊學習獨立。同時也是第一次讓我深刻體會到經驗的可貴、謙虛的重要。感謝大家在這些日子以來對我的愛護與祝福。相信未來金門代表隊各項參賽的選手,會有更好的成績,為金門爭光。
-
懷念
國中的生活的確和小學不太一樣,老師一句話通常幾乎都不會囉哩巴唆的唸上好多遍,作業量也比國小多上了好多,課業壓力也變重了,經常懷念起國小的生活:::。 踏進學校的第一天,雖然對這個環境不熟悉,但也漸漸的結交、認識到很多人,我們一起走路上學,一起吃廚房阿姨、伯伯香噴的午餐,一起攜手去嬉戲,到學校角落那棵大榕樹下談天,操場上、教室裡,走廊間似乎還殘留著我們一起度過的韶光;回頭望望教室,老師劈哩啪啦的粉筆,彷彿還在寫個不停,那段時光,實在令人刻骨銘心。如今,已搖身變為國中生,被老師套上的「枷鎖」,雖然令人喘不過氣,但這三年,一定要打下良好的基礎,到時才不會吃虧;「鍥而不捨,金石可鏤」,凡事只要肯努力、不喪志、不半途而廢,就不可能有不能成功的事,大家都知道說這句話很簡單,但要實際做才是最重要的一點! 其實上國中也不是不好,不但能學到更深奧的問題,增進我們的知識,還能認識更多的朋友,熟悉這原本陌生的環境,「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以後種種,譬如今日生」,我們剛升上國中,我們的「老媽子」就告訴我們這些還沒上軌道的新生:「不要管自己以前有哪些缺點,『國中』是新的開始!」老師雖然管得比國小老師嚴苛,但一切都是為我們好!不管國中是否很難度過,一定能像國小般,肩並肩、手牽牛,一齊度過這全新的「國中生涯」!
-
談習慣
一個穿梭於日夜的神秘怪客,總在我們不知不覺中侵入,使我們的生活從紊亂到規律,也或許從規律到紊亂;使我們的個性從墮落到優渥,也或許從優渥到墮落,而他,即是在各方面對我們影響甚大的─習慣。 回到過去,景像一一浮現在腦海裡;記得以前住在台灣時,生活節奏十分急促,一整天的時間安排緊湊。上了補習班以後不久,我一定會在放學後立刻把功課寫完,並仔細檢查過,才肯放心,如果在那一段時間做別的事便會感到渾身不自在。平常皆在六點時起床,到了假日想補充睡眠以提振精神,想也想不到,卻也在六點左右醒過來,接著不管如何翻來覆去,也無法入眠。由此可見,不論身理或心理,習慣對人確實頗具影響力。 「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成就的高低往往取決於習慣的好壞。除非你相信自己的意志過人,否則習慣一旦養成,便難以再輕易改變,且會將每日習慣做的事視為理所當然,不需細心思考,因為你的潛在意識已幫你做了全盤的規劃,清楚地告知下一步該做什麼。然而,習慣的好或壞,不但能看出一個人的處事態度,還可以深深影響著一個人未來的發展與成就。因此,養成良好的習慣是通往成功最快的捷徑,也是和我們共同所擁有的行為規範息息相關,更是促成優良人際關係的不二法門。 曾看過一則故事:有一位出身富裕家庭的男孩,是家中唯一的獨子,所以父母都十分疼他,因為家境富有,再加上父母工作繁忙,所以就請了一位傭人幫忙照顧那位男孩,而且對他說:「兒子,有需要什麼儘管向傭人吩咐。」從此,那位男孩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傭人處理,久而久之,男孩習慣了。直到一天,傭人因為操勞過度而去世,再也沒有人能幫助男孩,更悲哀的是,他自己也無法幫自己,因為從小到大,都是別人幫他,以致他什麼也沒學到,也習慣了被人幫助的生活,最後,一事無成的他想後悔也來不及了!可見「君子之學貴慎始」是多麼重要! 西方人曾說:「人是習慣的奴隸。」的確,只要時間一久,我們都得遵從習慣,並臣服於它,就像是我們的主人。有好的習慣,才有好的人格,有好的人格,才有好的成就,因此,習慣擁有可以決定人生方向的能力,正因為如此,你不會想擁有一位掌管你未來的「好」主人嗎?
-
談讀書
書,已經是現代社會不可或缺的物品,沒有了書,就等於沒有了知識;沒有了書,就等於是一個低俗的人;沒有了書,就跟這社會搭不了關係。因為你的進度跟不上別人,所以別人的談論自然就沒有你的空間! 小孩要讀書,可以增廣他們的想像空間;成人要讀書,可以補充自己知識的不足;老人要讀書,可以靈用、善用自己的頭腦。這世上人人都要讀書,而每天善用時間來安排一段時間去讀自己喜愛或對自己有益的書,均對知識和未來的成就有所幫助,想知天下事,何必行萬里路,只要一本書,便知有沒有。況且多讀書有益健康,可使頭腦愈來愈靈活,令你不再是個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傢伙,更可以防止老化。 雖然說這世上有很多人愛讀書,但也有很多人不愛讀書。讀書者,善用讀書來消磨時間,不讀書者,總是玩日愒歲、虛度光陰,把那些極為重要的間放在其他毫無意義的事物上,並且找一些藉口來充當不讀書的理由,就好像有一首詩是這樣寫著:「春天不是讀書天,夏天炎炎正好眠,秋去冬來新年到,收拾書包好過年。」這裡由也編得太好了吧!可是春天百花怒放竟不讀書,夏天蟬聲唧唧竟去睡覺,而秋去冬來又一年啦!這一年中,究竟得到了什麼?又留下了什麼? 其實這世上有好多書讀都讀不完,光是古書就有一大疊,例如:三國演義、世說新語、論語、紅樓夢:::好多好多! 有人說:「書中的智慧遠比黃金屋更珍貴;書中的知識遠比顏如玉更美麗。」要做一流人,先要讀一流書,如果替自己找了一大堆理由來不讀書,則好書就會變得孤獨,自己會變得庸俗。又有人說過:「人生的終點,不是死亡,而是與好書絕綠的那一刻;人生的起點,不是出生,而是與好書結緣的那一刻。」不如讓我們換個心境來讀: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天天讀書成知識,便是世間好時節。就讓我們來把雜事放一旁,閒事擺一邊,讓我們一起來快快樂樂的讀書吧!
-
生命的永恆
「財富、權位都是一時的,生命之愛才是永恆。」熱愛生命的心路歷程,正因為他們的與眾不同,所以他們的成就也更令人讚嘆!成長是要付出代價的,生命的智慧尤其如此。禪家亦謂:「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生命的憂患正是智慧增長的動力,只是在面對苦難時所承受的艱辛,則又不足為外人道了。 生命的意義需要自己去取捨,而人生的過程是要付出代價的,因為人生是一個不斷取捨的過程。有人選擇提心吊膽過日子,也有人選擇平平凡凡過一生;但重要的是,在這一連串選擇的過程中,你學到了什麼,你了解到了什麼?人的答案永遠都不同,這也沒有正確的解答。無常人生裡,也沒有任何事是可以預測的,所以學習去面對,並在困難的取捨間,做出選擇;雖然這是一門艱深的課程,卻也是你唯一的辦法。 朱仲祥的身體重殘,有肌肉萎縮症,但心智十分正常,他從不抱守殘缺,自我設限,總是熱切地地告訴人們他的興趣、能力、讀書計畫、心願、以及正在追求的目標等等。他在爭取機會與自我實現上,付出高度的的努力,不但不給你我同情的機會,反而以鬥士的姿態與人共勉艱辛的歷程。希望我們也能換一個角度去看待生命。 九年前因一場怪病而癱瘓在輪椅上的余秀芷,歷經病發時近一年半以淚洗臉的煎熬,甚至想一死了之,所幸在心境的轉換下,發揮不向逆境低頭的勇氣,在輪椅上創造一連串的奇蹟。外型亮麗的余秀芷才華洋溢,學過鋼琴、芭蕾、繪畫,發病前曾在知名漫畫出版社擔任美編,也幫父親經營的旅行社帶團,還是個伸展台上艷光四射的模特兒。但一場怪病,讓她的雙腿突然沒了知覺,連日常生活瑣事也無法自理,必須依靠著輪椅、鐵鞋、枴杖,以及親人的幫助,才能順利出門,還得忍受著旁人異樣的眼光,連感情生活也因而遭遇極大的挫折。好在有家人和朋友不離不棄的照料和鼓勵,終於走出生命的陰霾。現在的余秀芷是一個全新的人,熱愛生命、積極進取、樂觀慈悲。而支持她突破困境的力量,就是「堅持,就會看見希望」這一個充滿智慧的信念。 一場觸電的意外,他沒了雙手,沒了一隻腳,積極挑戰命運的代價,讓他又沒了一個眼睛;但他卻說:「只要我不去想我失去了什麼,只想自己還擁有什麼。那麼即使目前一無所有,也不代表我永遠不會再有。我相信,人只要不自我設限,那麼未來的路必將無限寬廣。」有此積極而正確的心態,謝坤山練成了字,也開始有了畫家之夢,也遇到了生命中的許多貴人,並找到了互相扶持的另一半:::。他的學畫過程,印證了所謂「願有多大,力就有多大」的道理,謝坤山懂得珍惜生命,善用所有,也實現了自我,這也讓他的人生更加豐富多彩。 人生之中,苦樂是相隨的,沒有一位缺乏強烈意志的人會在挫敗中獲得成功,雖然得承受眾多異樣的眼光,但他們並沒有因這些外在的試煉,而放棄奮鬥與堅持的精神。他們學習去面對,迎向一切的不可能,因為絕望並非永遠,希望總會重現;當你放棄時,也正在放棄你唯一的一次機會。所以,我們要勇於面生命的困竟,接受自己,也讓大家看到一個全新的你。記住!當你勇敢的踏出一步時,也正在開創了一個美好的未來。
-
解嚴
我的家鄉─戰地金門。 砲聲隆隆,經年累月的砲擊,在反攻大陸的前提下,造成金門軍隊大量駐紮,兩岸對峙下,形勢長期的緊張,人民的一切就被軍方以國家的安全為首,要求配合軍方政策,舉凡一切民生物質,教育食衣住行都以軍方單行法為準,人民不得要求自身的權益。這就是我們長輩們所說,他們以前生活─戒嚴。 在戒嚴下,人們休閒被管制,物質被限制,言語被壓制,一切以軍方說的為準。但隨著兩岸形勢的緩和,駐軍大量減少,加上外面世界情形,透過書報、電視、新聞媒體的接觸,讓人民有了想要爭取自身的權益,不再只是義務單方面的提供。 於是爭自由、爭民主、爭權益的呼聲越來越高,反對戒嚴愈來愈強,但受到當權派的反對和逼迫,人們爭民主自由的步伐,走的艱辛痛苦。但父執輩日夜不停歇的努力,終於讓政府同意取消戒嚴令,回歸地方自治,讓民眾安居樂業,也有我們現在的自由民主。所以我們應珍惜得來不易的自由,慶幸金門由一個戒嚴的軍管政府,透過解嚴的努力,回復到真正民主的自由生活。 (本文參加金馬解嚴十五週年徵文比賽榮獲國中組佳作)
-
爬樹
不知該怎麼辦的眼神, 投向又細又彎的樹枝, 雙手微微的顫抖, 聽到樹下同伴們的加油聲, 我背負著大家的期望, 害怕又沉重的往上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