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經樂道
-
異鄉鬢影
旅台第1期金英訓練營結訓 ◎台灣金門同鄉會總會青年團4月8、9日,於台北市劍潭青年活動中心舉辦「第1期金英訓練營」,共有來自台灣南,中,北區金門籍子弟學員52人參加。2天的訓練課程分由總會長李台山主講同鄉會社源由與使命、金門縣文化局長呂坤和主講金門文化與亮點、備役中將黃奕炳主講金門戰地史蹟價值與保護、副總會長黃炳中主講未來領袖領導特質、友旺科技公司董事長歐陽自坤主講CEO自我養成訓練、實踐大學教授洪國興主講科技與生活、李柔靜教務長主講志工服務與國際禮儀、陳龍安教授主講創新與變革。並由總會長李台山與青年團長李聰明主持「金門定位與同鄉會社發展」綜合討論。2天訓練,讓學員進一步了解金門文化史蹟,並培養他們參與同鄉會運作能量與活力,活動圓滿成功。 嘉義市金同會蘭潭健走聯誼 ◎嘉義市金門同鄉會4月9日舉行鄉親蘭潭健走聯誼活動,活動由該會理事林秀猜策畫,理事長張雲權率會員鄉親做有氧舞蹈熱身後,進行森林步道健走、音樂演奏欣賞、茶點聯誼等。蘭潭是嘉義市八景之一,風光明媚,會員健走散心兼聯誼敘鄉情,度過美好一天。
-
《浯事吾聞》 台灣金門同鄉會總會青年團使命與展望
金門早期生活困苦嚴苛,迫使鄉親出走外地,現旅台約有40萬金門鄉親,旅居海外者達70萬人,雖離鄉背井但心繫家鄉、關懷故土。 近年來旅台鄉親與大陸及東南亞金門鄉親聯繫頗為活絡,我有幸連續2年跟隨台灣金門同鄉會總會長李台山,參與福建主辦第8屆海峽論壇及青年交流活動、第10屆世界同安聯誼大會、馬來西亞雪蘭莪金門會館70週年慶等活動,尤其去年12月在馬來西亞雪蘭莪,感受到楊忠禮博士鼎力支持的雪蘭莪金門會館熱烈接待我們這些遠道而來金門鄉親,展現溫馨又親情的一面,已很難想像早年「落番」時期「六亡、三在、一回頭」的辛酸與血淚。 雪蘭莪參訪行程,我們看到雪蘭莪金門會館青年團展現熱情、活力十足的接待能力;也得知不少落番第二、三代後裔,為了想更瞭解金門故鄉紛紛加入青年團,一心只想多了解金門這塊土地與文化。該青年團成員於鄉會磨練後,不少人已獨當一面接棒傳承僑社會務,而不致青黃不接斷層。 回台班機上,李台山總會長與我交換此行感想,萌起也仿效成立總會「青年團」構想,時值金門縣政府剛設立僑務辦公室及金門青年政策委員會,總會長委我籌劃成立「總會青年團」重任,我因日間在公營企業上班,晚上在大學兼課,多次表明無暇兼顧,但感受到李總會長與鄉親們多次推舉與疼惜,適逢年底學校學期將結束,經與內人討論並獲得到她支持後,這學期即辭退大學兼課,專心處理青年團事務,盼能為青年團薪火相傳盡微薄心力。 今年2月3日總會召開成立青年團成立會議,委任我充任青年團團長,副團長楊紫玫、教務長李柔靜、教學組長許梓恬、活動組長張菡穎。輔導員黃素芬、許坤、王麗白、蔡能寶、楊軒廷。輔導志工吳英、張國森、黃木財、戴河生、蔡志堅、李中琳、黃貴勇。(以上均為義務職) 並訂下即起招收各同鄉會20至40歲會員或子女加入青年團。以及擬定各項青年團訓練計畫。本月8、9日,即於台北劍潭青年活動中心舉辦第1期「金英訓練班」。 青年團成立,一方面凝聚鄉親團結力量,再則就是展現愛護家園,參與家鄉建設,喚起青年愛鄉、護鄉的傳承使命。盼望青年團員有服務熱忱及充滿朝氣活力,能夠支援家鄉建設,戮力傳弘揚金門閩南文化,點亮金門,使金門人立足世界,並以身為金門人為榮。 我深感首任團長責任重大,尤其草創時期,從無到有,冀望未來建立制度,薪火相傳,所以計劃在2年後招募達5期團員(100人)時,從其中挑選優秀並具有熱忱團員約20名菁英回訓參加「金英進階班」,結訓後再從中挑選約10位才德兼具團員來接替現有青年團幹部,以落實承先啟後、世代傳承理念。
-
《星期人物》 蘇毓昌-浪子回頭金不換 最機車也最認真的世新教授
年籍:39歲、金城鎮東門人 現居:新北市新店區 學歷:中正國小、金城國中、金門高中、世新大學學士、暨南大學碩士、世新大學博士 經歷: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系專任助理教授、台灣透明組織副執行長 「浪子回頭金不換!」這句俗諺,形容蘇毓昌再適合不過。 高一留級、大學會考落榜、讀軍校自動退學。但現在,他是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系專任助理教授。 「不肖浪蕩兒翻身一變為博士子」,讓去年從金門縣政府公務員退休的父親蘇百祿頗感欣慰;原本經營「國泰書店」的母親張彩鸞也因教子有方,榮獲2015年金城鎮模範母親表揚。 蘇毓昌人生峰迴路轉,要感恩他父母給予極大愛心包容,以及巧用激將法,將愛子拉回正途。再加上求學每個階段都幸運遇到誨人不倦的良師適時開導解惑,激發他上進心及不時給予機會,也是他扭轉人生的關鍵。 蘇毓昌說,他小時候調皮搗蛋,國小陳尚樹老師、國中陳世聰老師不厭其煩,付出關心與諄諄告誡,讓他不致於在成長過程與叛逆期中迷失自己。 升高中選填志願過程時,蘇毓昌歷經一場家庭革命。由於他是金城國中800、1500公尺田徑選手,賽績常名列全縣前茅,可以透過體育加分勉強填到金門高中。但蘇毓昌認為與其勉強念高中,不如念金門高職電子科,可是母親望子成龍心切,希望他將來念大學,還不惜威脅不聽從的話將「斷絕母子關係」。蘇毓昌最後選擇順從母意,以吊車尾成績錄取金門高中。過往無心念書的蘇毓昌升上高中一時找不到人生方向與目標,成天無所事事,以致成績一落千丈。 他分享一個小故事:高一上學期第一次英文小考,他是全班僅有5名同學及格者之一,受老師鼓勵;但後來覺得讀書無趣,導致學期末英文、數學、理化科全都不及格,結果留級。他本想休學去當工人算了,但想到在縣府上班的父親會臉上無光而作罷。 重讀高一的蘇毓昌難免自卑、自我怨尤而脾氣暴躁,幸獲家人容忍包容,不時鼓勵他。蘇毓昌覺得對不起父母,興起用功考全班前3名爭口氣的想法,沒想到父親激將說:「你!有可能嗎?如果真能考上前3名,我給你5千元。」母親更加碼「幹嘛看不起我兒子?毓昌考前3名,我給1萬元!」果真激發蘇毓昌好勝心,高中後三年共計3次段考得到全班前3名,拿到4萬5千元獎勵。 高2他分發到次好班,遇到影響他人生甚大的導師-朱美顏。 朱美顏與學生互動良好,更耐心輔導幾位調皮搗蛋的學生。她幾乎每天早自習都找蘇毓昌到走廊晤談,瞭解蘇毓昌的學習情況,苦口婆心勸導其求學的態度與觀念,還留她家裡電話「有事就直接打來我家」。在朱美顏老師特別看管下,蘇毓昌得以導正人生的道路而順利畢業。「她真的是影響我非常非常大的人生導師」,蘇毓昌說。 大學會考,蘇毓昌因數學考科考太差而落榜。他另考上校址在台北縣中和積穗的國防管理學院資管系,1997年8月19日入伍,至陸軍官校入伍訓被操得七葷八素,不時半夜躲在棉被裏哭泣。返回國防學院對軍校未來的出路仍未能有安定感,興起退學念頭。父母在電話中聽出他的喪氣挫折,專程搭機赴台到學院會客,蘇毓昌乍見父母突然出現來關心他,眼淚瞬時潰堤,讓他更加體認到「家」對他的重要與無可取代。 與父母懇切深談後,1998年1月19日,賠了軍校7萬5千多元,蘇毓昌辦理退學,只當了5個月軍校生。這是他求學路上第二次大挫敗。 感念父母包容恩情,也體悟到不容再蹉跎人生。他下決心重考大學,之後窩在南陽街儒林補習班半年,並接受讀世新大學的高中同學建議,大學會考前10志願全選填世新大學,結果如願考上第2志願的世新大學行政管理系。 世新大一,蘇毓昌認識妻子蔡孟婷(宜蘭縣蘇澳人,兩人2006年結婚,育有2子)。蘇毓昌回首過去,來台灣將近20年,一路從大學、碩士班到博士班,蔡孟婷都不時給予最真誠的建議與扮演最堅強的後盾,他應該是上輩子燒了好香,才會遇到蔡孟婷。 大二,蘇毓昌遇到善於規劃、做事條理清晰、具領導統御能力的良師余致力。余教授請他當研究助理,引領他走上學術研究之路,讓他體認做學術研究,也可改變一些事情,以及看到未來可能的希望。蘇毓昌說,《禮記》有云「經師易得,人師難求」,他很幸運的在金門遇到「朱美顏」,在台灣遇到「余致力」,這兩位是改變他一輩子的「人師」。 大四推甄上暨南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研究所,暨大研究所指導教授江大樹的治學方法與觀念啟發,對於日後蘇毓昌學術研究的思考深度與廣度給予很大助益。 2005年蘇毓昌回世新大學念行政管理所首屆博士班,再次投入余致力教授門下。蘇毓昌的博士班前後念9年,於2014年取得學位(其中2010至2011年回金門縣文化局服替代役)。在余致力教授提攜下,蘇毓昌2006年起在世新大學行管系擔任「數的推理與管理」課程講師,走上教師之路。 「有些事真是冥冥中註定的」,蘇毓昌說他曾自認這輩子最討厭的是當老師;姊姊在他幼年叛逆期時曾算命,說她「會有一個當老師的弟弟」,他當時嗤之以鼻,沒想到還真的當了傳道、授業、解惑的老師。有了曾荒廢學業幸獲多位良師在關鍵時刻拉他一把的經驗,蘇毓昌自許也要當一位稱職的老師。 蘇毓昌至今深深感念高中朱美顏老師每天找他耳提面命的諄諄教誨,並自許要學習余致力、江大樹、陳尚樹、陳世聰等老師的身教言教,當一個世新大學「最機車也最認真」的老師。他不時將過去受教於老師的寶貴經驗,不厭其煩轉而告誡與提醒學生,「若講一千遍,只要有一個學生聽進去了,進而翻轉他的人生,一切都值得了!」
-
異鄉鬢影
宜蘭縣金同會會員大會 ◎宜蘭縣金門同鄉會訂4月22日於宜蘭市宜蘭大學米樂餐廳,舉行第3屆第1次會員大會暨改選理監事,張太白理事長籲請會員踴躍出席。宜蘭縣金門同鄉會於民國99年6月20日成立,是金門旅台第13個同鄉會社,創會理事長李增河。續任理事長張太白是著名書法家,他於民國103年商請金沙國中同學、三采文化公司董事長張輝明贊助設立獎學金,鼓勵優秀好學的會員鄉親子弟。 新竹市金同會返鄉送暖 ◎新竹市金門同鄉會利用清明節返鄉掃墓,4月1日由理事長陳詩文、理事何桂順、楊恭賜、總幹事李素寬等人代表,至金門縣大同之家慰問,贈送老人家加菜金,還與院內長輩唱遊,祝福老人家健康呷百二歲。 旅台西園協會將辦端午包粽聯誼 ◎金門西園旅台公共事務協會趁會員返鄉掃墓,4月3日於西園后珩社區發展協會召開第2屆第1次理、監事聯席會議,由理事長黃耀民主持。會中決議5月28日在新北市中和區景新街410巷6號(黃家麵線)舉辦端午節會員包粽子聯誼活動。今年9月舉辦會員與眷屬2日遊。以及10月15日於中和區宸上飯店舉行第2屆第2次會員大會,屆時並辦理獎學金頒發與慶祝九九重陽敬老活動。
-
《星期人物》 莊文忠-西浦頭首位博士 民意調查與公共政策專家
年籍:47歲、金寧鄉西浦頭人 現居:新北市淡水區 學歷:金寧中小學、金門高中、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系、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碩士、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博士 經歷:世新大學行政管理系教授兼系主任、淡江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兼任教授、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兼任副教授、台灣透明組織協會執行長、科技部「台灣選舉與民主化調查(TEDS)」執行委員 莊文忠是金寧鄉西浦頭在地籍首位博士,也是私立世新大學首位金門籍系主任。 他1994年畢業於政大政治系、1997年拿到台大政治所碩士、2004年取得政大公共行政學博士學位。生長於傳統家庭、又是家中長子,其母李月英(古寧頭人)不時為他憂心盤算:「怎麼一直念書念不畢業?要等何時才能出社會工作賺錢、成家立業?」 老人家看似愛子心切,其實是抱孫心急,但顯然多慮了。莊文忠於33歲拿博士後,便至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系任教至今,一路從助理教授升等到教授,3年前(44歲)當上系主任,並兼任台灣透明組織協會執行長,現在是國內公共政策分析、政府績效管理、民意調查、廉政治理以及非營利組織研究的專家學者。他於39歲時與淡江大學助理教授林美榕博士結婚,育有1子1女,家庭幸福美滿,父母心中的懸念也終於放下了。 莊文忠說:「人生不一定會照著劇本演出,也因此而有意想不到的發展。」他當初考大學時,因為不想當老師而未選填師範體系,優先志願其實是商學院,想要賺大錢,改善家中經濟狀況,但因聯考積分剛好落在隸屬於法學院(後來改社會科學院)的政治系,只好硬著頭皮念,最後沒有從事公職,反而當了老師。 大一本來有轉到企管系的打算,後來對政治倒也念出興趣,就打消轉系念頭,改修企管系為輔系。他從小就喜歡運動,曾是小學籃球校隊、國中田徑長跑選手,大學除了用功念書,也參加棒球校隊,一圓小時候當棒球選手夢想。球隊在大四時參加「省長盃」大專棒球賽贏得全國第2名。 莊文忠4年大學生活十分單純,每天活動場所僅在宿舍、教室、球場、圖書館等幾處遊走,同學開玩笑地說,要找他實在太容易了。後來他以全系學業第1名優異成績畢業,並考取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大學、私立東海大學3所政治學研究所,最後選擇念台大,之後又考回政大公共行政研究所念了6年半博士班。莊文忠在研究所期間擔任政大選舉研究中心研究助理,受到多位教授悉心指導與啟發,除了奠定民意調查的深厚基礎,也確立了他走學術研究之路。 一直沒有機會出國求學的他,總想著找個機會體驗國外的教育環境,終於在2009年1月,美國Duke大學台灣籍教授牛銘實邀請他前往該校政治學系當訪問學者(visiting scholar)。Duke大學提供學習、研究的優越環境,以及期間旁聽政策分析與量化研究等課程,讓他深刻體驗美國自主學習,以及活潑自由的學風。Duke大學半年的學習經驗,也讓他的學術研究與國際接軌,並深刻感受到出了國,才更會激發個人的愛鄉愛土之心,當地留學生與華僑也都能互相關懷照應,如同一家人。 受到牛銘實教授提攜,莊文忠在2011至2015年多次受聘擔任Duke大學在中國大陸各大學所開設的「公共管理與政治學研究方法培訓班」講座教授,參加人員都是大陸高校的年輕學者及博、碩士生,雖然每人須自費,但每期都報名踴躍,且學員學習興趣高昂,也讓他見識大陸學界競爭激烈的拚勁。 由於有美國Duke大學訪問學者與為大陸高校培訓公共管理與政治學者的經歷,又有長期實際操作民意調查及紮實的政治學術背景,莊文忠成為國內政治學與行政管理專家,他歷任台灣政策研究院文教基金會執行長、中華組織發展協會理事、中華國家競爭力研究學會競爭力評論總編輯、政府機關廉政會報外聘委員、財團法人臺北市公民教育基金會董事、中華國家競爭力研究學會理事、台灣公共行政與公共事務系所聯合會理事、台灣政治學會理事等職務,並歷任台灣透明組織協會民意調查部主任、秘書處副執行長、執行長等職。 雖然離鄉背井多年,但莊文忠一直沒有忘記,有機會的話,要用自己專業回饋家鄉,為金門做一點事情。這幾年,他接受金門縣政府行政處、政風處邀請,擔任縣府施政滿意與廉政調查的審查委員。 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系於2005年設立博士班,是私立大學中唯一設有公共行政相關專業的系所。莊文忠3年前接任系主任,不僅經歷大學系所評鑑工作、慶祝行管系成立20周年活動及籌辦台灣政治學會的大型學術研討會,2年前並一手擘畫設立「非營利與社會企業在職碩士學位學程」,向企業家募款設置獎學金,鼓勵非營利組織工作人員就讀,與授課教師有教學相長的機會。 莊文忠學有所成,他表示真心感恩父母栽培與家人支持。他說,父親莊孝汀小學畢業雖然成績很好,但因家境不好而無法繼續升學,去當泥水工賺錢養家,長年住在工寮,相當辛苦。母親李月英是典型的傳統婦女,在家煮飯燒菜、養雞種田樣樣粗重活都要做,還要照顧5個子女。難能可貴的是,父母對小孩的教育卻十分重視,小孩只要開口說「要去學校」,不管是去學校打籃球、練習長跑、參加鼓號樂隊練習、甚至是和同學嬉鬧,不識字的母親都寬容同意,免了幫忙做家事或下田幫忙,只盼小孩好好念書,將來能出人頭地。 莊文忠深刻記憶他考上政大那個暑期,跟著當泥水師傅的父親去金門高中新建運動場施作工地打工2個月。老闆算給他小工日薪600元還不錯,代價是夏日炎陽把他的頭頸手腳曬傷,脫了好幾層皮,晚上都只能趴著睡,那次難得的與父親早出晚歸相處2個月的打工經驗,讓他體會父親以體力、勞力賺錢養家的辛苦,也下定決心要好好用功念書,不能辜負父母望子成龍的一番苦心栽培,看來他也沒有讓他們失望。
-
《浯事吾聞》 旅台李氏宗親籌建宮殿式宗祠
「鄉里不建宗祠,則宗族如無根之萍,隨水漂流,焉能永久凝聚於此。」 民國47年爆發823砲戰,世居金門李氏宗族為避戰禍,扶老攜幼舉家遷徙台灣定居發展,迄今傳衍三、四代,估算全台李氏宗親繁衍至少三、四萬人,而實際登錄本會宗親尚不足千人。 旅台族親宗長於民國67年10月10日閩開基始祖五山祖(楚珪公)聖誕紀念日在新北市三重舉行首次宗親聯誼餐會,並定每年當日為祭祖「吃頭日」,金門旅台李氏宗親會因此萌芽。 民國83年,「金門旅台李氏宗親會」正式對外運作(尚未立案),第1屆理事長李水占、總幹事李文團共同發動宗親募款,於三重市自強路購買了現址位於公寓4樓的祖厝、並於樓頂加蓋李氏宗祠,讓李氏族親有一個聯繫宗誼及祭祀先祖的地方。 事隔23年,宗族耆老年事已高,無力攀爬4樓,心繫祖厝宗祠卻望之卻步,往往走到祖厝樓下又無奈折返,令人不捨。錫敏104年5月繼任李氏宗親會(第7屆)暨雙鯉公共事務會(第4屆)理事長,深刻感念耆老宗長期盼與需求,遂於當年10月理監事會議提案,建議在新北地區覓地籌建「金門旅台李氏宗祠」,供族人集會聯誼,亦入祀先人祭拜,以及春秋兩季盛大祭祖。後經理監事會及會員大會同意通過。 經理監事討論,初步認為籌建經費至少要5、6千萬元,地址可設於大樓或購地自建。 我個人認為,宗祠基地面積至少應180坪以上,建物可考慮為二進宮殿式。前一層一進房及中庭兩側廂房可為宗族聯誼及接待來賓處;二進二層設為李氏宗祠,除年節祭祀祖先,亦供宗族晉主及晉罈用,神主牌位之收費即乃購地建祠之主要資金來源。二進一層可思考供奉太上老君或關聖帝君等神祗,供民眾參香膜拜,每年廟神作醮、信眾點光明燈、爐敬金、香油錢等收入,可補挹宗祠管理費用,以便宗祠永續經營,又有眾神庇佑安座,一舉數得。 去年我曾往新北市泰山地區尋找用地,土地實不便宜,籌建李氏宗祠除用地難覓,興建經費之募集,也非易事。須靠宗族力量,大家出錢出力始有望成功。 現有三重李氏祖厝為古寧頭李氏宗親募款興建,是各旅台金門宗親會社唯一有祖厝及宗祠者,具相當意義,將來應予保留,如何運用可另行規劃。我們期望在這基礎上思考籌建一座建立建築的宮殿式李氏宗祠,為旅台後世子孫建構一個凝聚宗族的平台,今年3月26日,本會理監事會決議將「金門雙鯉公共事務會」回歸原名「中華金門旅台李氏宗親會」,再為籌建旅台李氏宗祠布局跨前一步。今後李氏宗祠要怎麼興建?資金如何募得?基地如何購得?當為吾輩宗族共同的責任。
-
異鄉鬢影
◎撰文: 李錫敏榮膺南華大學傑出校友 ◎旅台李氏宗親會(雙鯉公共事務會)理事長李錫敏榮膺南華大學第4屆傑出校友,3月25日於南華大學創校21週年校慶受獎表揚。李錫敏也是南華大學校友總會名譽理事長,他民國92年考進南華大學圖書出版與事業管理研究所,畢業後極力於圖書出版事業與兩岸文化交流,並擔任台北市出版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職務。南華大學乃星雲大師集百萬人興學之願力,於民國85年創校,為「佛光山聯合系統」第一所大學,目前學生5千多人。 台灣金門人同鄉會感謝葉耿漢 ◎感念金門籍前經濟日報社長葉耿漢於民國70年前後,於擔任聯合報系採訪主任兼副總編輯時,引介金門高職電機科學生與台電公司建教合作,開啟大批金門高職畢業生進台電就業之途,台灣金門人同鄉會理事長蔡水棟(任職台電)與該會常務理事黃志軒、鄉親李仁南等人,3月27日下午於新北市永和區大大茶樓拜會葉耿漢,並致贈台電70週年紀念酒以表感恩。台灣金門人同鄉會成立於民國101年8月26日,主要成員為在台電公司任職金門子弟。 南投縣金同會包七餅聯誼 ◎人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鄉!清明節前,南投縣金門同鄉會特於3月26日上午在埔里鎮泰安集會所舉辦清明節春捲(七餅)製作聯誼活動。參與鄉親與來賓南投縣議員林芳、泰安里長宋梓賢、前金門縣府中部主任李淑睿等60餘人,一起動手將金門空運來的海蚵、豬肉、胡蘿蔔、芹菜、蒜苗、菜球等食材,捲成一卷卷七餅家鄉味美食。活動中並請李淑睿分享行善心得,蔡水棟理事長主持金酒行銷及金門縣政宣傳有獎徵答和義唱團等表演,至下午2時圓滿結束。
-
《星期人物》 李寧源-逃過直升機墜機死劫 黑手學徒出頭天
年籍:53歲、金沙鎮西山前人 現居:桃園市楊梅區 學歷:安瀾國小、金沙轉南新國中、新營、治平中學、龍潭農工 經歷:金龍機械有限公司負責人,桃園市浯江金門同鄉會理事長 大難不死,必有後福! 本月18日獲選連任桃園市浯江金門同鄉會理事長的李寧源22歲當空降特戰兵時,逃過直升機墜毀,機上人員全數喪命的死劫。他連續4天不眠不休搬運同連殉難袍澤屍塊遺體,體力透支精神不濟,開車恍神衝撞路樹受傷,送醫左眉角縫了27針。這段恐怖經歷,至今難忘;也讓他深刻體會人生無常禍福難料、有捨才有得的道理。 李寧源13歲時,金沙國中念2個月即赴台,在台南縣鹽水鎮的裕興農機企業行當學徒,學習抽水機、耕耘機、割草機等農機修理,當時月薪500元。他前後待3年8個月,期間兼當送報生,送報反而月領700元、並念新營南新國中夜間補校,每天要騎腳踏車往來鹽水,單程約25分鐘到半小時,他不以為苦。 後來考上新營高中補校,只念1年即因為期3年學徒生涯結束,休學北上桃園縣楊梅鎮續念治平中學補校,並至光裕鑄造公司擔任正式技術員,因為他有車床、電機、銑床等機械技術,月薪跳升到9,000元。他夜間並在自家租處,用桌上車床代工特殊螺絲、機械零件等增加收入,當時他年僅17歲。 3年後李寧源應召入伍服役,被分發到桃園縣龍潭空特部62旅兵器連當3年兵,因受訓時表現良好,又考量到經濟不景氣,他加簽志願多服役一年半,而被甄選到鳳山步校接受財政訓6個月,回部隊又被遴選入特戰部隊神龍小組訓練,前後跳了67次傘,所幸都沒有出意外。 民國75年5月3日,62旅兵器連發生直升機表演人員垂降時,2架直升機在桃園高爾夫球場附近上空螺旋翼擦撞失事墜毀事件,機上連長、輔導長等官士兵全員陣亡,李寧源當時在屏東涼山受行政士訓練,幸運逃過一劫。 這件軍中流傳的「503慘案」,軍方嚴密封鎖消息,至今內情尚未對外公開。有人說當時空特部是為來訪的新加坡國防部長表演戰技;另有一說是為李顯龍表演。 直升機墜毀後,李寧源被緊急召回協助收拾搬運袍澤屍體、處理後事葬於南港五指山軍人公墓。當時李寧源調用自己家的9人座廂型車協助運屍,他連續四天不眠不休接送家屬,因過於疲累,在開車從龍潭往桃園市途中的直升機墜毀失事附近撞上路樹,頭部重傷鮮血淋漓,被送醫急救左眉角縫了27針,但他沒有住院,又立即返回部隊投入善後。 那次嚴重的機毀人亡失事,殉難官士兵每人僅獲國家發給撫卹金8萬元。且軍方至今諱莫若深,列為機密。。 民國79年結婚3個月後,李寧源以士官長退伍。適景氣回溫,他在桃園縣楊梅鎮籌設金龍機械公司,公司登記以「金隆」之名送審,經濟部錯誤核成「金龍機械公司」,李寧源生肖屬龍,也就將錯就錯,成立金龍機械公司。 「廣結善緣、有捨才有得,格局要放大!」大難不死的李寧源,做生意誠信第一,也不斤斤計較。很快的近悅遠來,結交很多政商、民代等各路朋友。 創業初期,他與朋友合組壘球隊,認識了日本籍山葉機車副總經理鈴木久雄,介紹他承包台灣山葉機車所需機台與模具的研發和設備改造。並安排他到日本山葉集團濱松協力廠受模具製造高階訓練3個月,之後又將日本廠模具轉至台灣,由李寧源負責製造供應,讓金龍機械公司站穩腳步,而後李寧源順利開發了功學社、聯茂電子、亞洲化學、福特汽車等公司產品模具的製造訂單,公司日益壯大。 到現在金龍機械公司仍負責台灣山葉機車模具供應。李寧源相當感恩山葉集團栽培;他與知遇恩人鈴木久雄(79歲)仍有聯繫,每年都互寄賀年卡。 14年前,山葉機車廠設備老舊,委託李寧源代為拆賣,他開始做起舊廠拆廠的二手機器設備等買賣。之後又承接中壢華碩、和碩電子廠,昶和纖維中和廠全廠拆廠,以及聯茂廠拆遷至新埔汱換舊設備案,生意越做越好。並將台灣全廠拆卸的可用機具、廠辦工具整修後,裝貨櫃輸出到越南、柬埔寨、泰國轉賣,利潤倍增。 李寧源熱心公益,而且腦筋靈活,也具高度行動力。 他自組金龍機械壘球隊。民國96年當中壢市中平國小家長會長時,出資成立中平國小棒球隊,並長期贊助新明國中、平鎮高中等校棒球隊,還出錢幫中平國小建蓋一座棒壘球場。 民國94年,為加強在新明國中棒球賽當投手的兒子李康聖打擊能力,李寧源乾脆斥資在平鎮設立「全壘打」棒壘球打擊練習場,練習場使用的投球機還是他自行研發製造的。李寧源並延攬闕壯鎮、耿伯軒、宋肇基、以及金門籍職棒選手翁豐煜等明星球員到「全壘打」打擊場執教。李康聖不負李寧源苦心培養,國三當選IBA世界青少棒錦標賽國家代表隊國手,也是當年世界盃青少棒賽、台日青少棒對抗賽國家隊先發投手,以及亞洲青棒隊國手。現在李康聖是台中體育學院體育碩士兼成棒隊投手、兼台中運動家成棒隊投手。今年要進軍選秀加入中華職棒聯盟。 李寧源對體育與教育結合的工作更是不遺餘力,他一手成立龍馬慢速壘球協會,從只有一、二支球隊到現在全國117隊加入,是全國規模最大的慢速壘球協會。龍馬慢速壘球隊戰績輝煌,得回獎盃一、二百個;今年代表桃園市參加泰國台商杯慢壘賽榮獲冠軍,桃園市長鄭文燦特別頒發10萬元獎金鼓勵。 民國99年8月14日,在旅居桃園的金門鄉親擁護支持下,李寧源成立「桃園金烈鄉親公共事務協會」。103年12月25日配合桃園升格直轄市,更名「桃園市浯江金門同鄉會」。本月18日,李寧源獲選高票連任該會理事長。
-
《浯事吾聞》 活力十足的桃園市浯江金門同鄉會
2月17、18日,桃園市浯江金門同鄉會返鄉送暖,慰問金寧鄉20戶清寒或急難鄉親,每戶送慰問金5千元。該會民國101年起辦理返鄉寒冬送暖活動,前3年已分別慰問金沙鎮、金湖鎮與烈嶼鄉的弱勢鄉親,是唯一慰問弱勢或急難低收入鄉親遍及各鄉鎮的旅台金門同鄉會。 桃園市浯江金門同鄉會理事長李寧源說,該會每年撥用10萬元會務基金返鄉送暖,慰問金雖不多,但實誠心關懷慰問弱勢鄉親。該會返鄉不特別安排官方拜會、也不接受宴飲招待,盼能稍改部分在地鄉親對旅台同鄉會過往偏失的僵固印象。 桃園市浯江金門同鄉會原名「桃園縣金烈鄉親公共事務協會」,民國99年8月14日成立,是第17個旅台同鄉聯誼會社。103年底因應桃園縣升格改為直轄市,而更名「桃園市浯江金門同鄉會」。 在李寧源理事長領導、秘書長歐陽楠及理監事全力配合下,桃園市浯江金門同鄉會成立至今6年多,多次舉辦讓人耳目一新的大型鄉親聯誼活動,去年9月3日更與桃園市政府與Lamigo桃猿職棒隊合作,在中壢區青埔棒球場盛大舉行「桃園市金門日」職棒嘉年華,現場觀眾近2萬人,有約2千名金門鄉親受邀免費入場,觀賞桃猿隊和中信兄弟賽事,一併推銷金門觀光與金門高粱酒、貢糖、一條根等名產,還把金門在地赤后樂團、歌手鍾鎮宇、流氓阿德等推上職棒大舞台表演。桃園市長鄭文燦、金門副縣長吳成典都到場參與,造成空前轟動。 桃園市浯江金門同鄉會會齡雖淺,但內部凝聚力十足,理監事攜手同心,才能展現活力,有效率的辦好各項活動,屢獲好評。 民國101年9月22日,時值金門各鄉鎮如火如荼舉辦中秋節博餅賽,桃園市浯江金門同鄉會也熱鬧推出旅台金門同鄉會首次舉辦的博餅賽,當時特別向金門縣政府商借十幾組博餅骰子、大碗公等用具,比賽採取與金門完全相同的規則,大小狀元餅也從金門空運而至,除博餅狀元獎微波爐一台,摸彩最大獎是5萬元機車一輛,也屬大手筆。至今,有多個旅台同鄉會已仿效舉辦多次鄉親博餅聯誼活動。 103年5月24日,該會配合金門縣政府與桃園市政府,在中壢市皇帝嶺餐廳辦理兩縣市「戶政、地政及稅務跨域合作宣導活動」,盛大圓滿邀集800多位鄉親與會。 去年2月在高鐵青埔園區舉行的桃園燈會,是臺灣燈會27年來首設離島燈區,李寧源理事長出錢出力,自發性率領理監事排班至金門燈區擔任志工,還自費提供金門高粱酒、貢糖等當現場博餅獎品,炒熱燈會金門之夜與金門燈區。 去年10月22至25日,該會受桃園市政府委託,辦理「2016青年金門體驗學習營」,帶領包括金門旅台第二、三代的30位學員返回金門,透過親身實地體驗、學習方式,讓青年更了解桃園與金門姐妹縣市之關係,並認識金門自然生態、歷史人文、戰地特色、閩南洋樓建築與宗教等文化及民俗風情。 近一年來,該會與桃園市政府互動良好,並向桃園市長鄭文燦積極爭取闢建「金門民俗文化活動中心」,獲鄭文燦認同支持,正與金門縣政府協調促成中。 「月是故鄉明;酒是故鄉醇。」桃園市浯江金門同鄉會以行動連結旅台與在地金門鄉親情感,它年輕、活力十足。
-
異鄉鬢影
李寧源連任桃市浯江金同會理事長 ◎桃園市浯江金門同鄉會18日舉行第3屆第1次會員大會暨選舉理監事,李寧源獲高票連任理事長。常務監事:盧志聰。副理事長:楊德和、李淑華、李仁雄。常務理事:范天佑。理事:洪國賢、楊國安、黃思軒、李碧玉、陳松堅、董碧璇、林麗芬、方珠玉、王英傑、楊建雲。候補理事:宋子毅、李聖文、陳國財。監事:李錫讚、張麗鳳、楊忠敬。 洪肇葉連任旅台烈嶼協會會長 ◎旅台金門烈嶼公共事務協會18日選出第13屆理、監事,洪肇葉獲選蟬聯會長;副會長洪天算、洪德發、孫仁樹、方復興、洪天佑。林長勇續任監事主席。 另遴選會務幹部如下:秘書長洪輝樹、副秘書長馮國樑、呂允在、蔡嘉陽。行政組長林金針、財務組長洪秋玲、文宣組長林蔓婷、公關組長林湘梅、事務組長楊大陞、志工組長林德勝、 北區服務處長洪育懷、中區服務處長洪慈旭、南區服務處長林鴻圖、福建省連絡處長洪憶青、秘書張莉珠。首席顧問洪啟瑞、法律顧問吳奎新、藝術顧問黃世團、顧問洪水貫、洪尋、蔡虎德、林金殿、諮詢委員會主席洪海庭。 台東縣浯江金同會新春吃七餅 ◎台東縣浯江金門同鄉會18日中午於會館所在的台東市金門廣東粥店舉辦新春吃七餅聯誼,約60位金門鄉親參加。已經第5年擔綱統籌的周月婕和眾女鄉親,前一天即開始忙碌洗菜切菜,準備七餅和蘑菇荸薺瘦肉湯材料。今年是第2次宅配金門石蚵來入七餅菜,也順便揪眾鄉親團購30斤石蚵。旅居台東鄉親逢年過節集聚,新春年後吃七餅、端午節包粽子、中秋節搏狀元餅,成了台東縣浯江金門同鄉會5年來的慣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