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經樂道
-
異鄉鬢影
陳能梨彩墨畫展 ◎金門縣藝術家陳能梨9月1日至10月31日,於新竹縣芎林鄉大華路1號的大華科技大學圖書館2樓藝文中心,舉行《潑灑一方天地--陳能梨彩墨畫展》。開幕茶會訂9月13日上午10時30分舉行。畫展開放時間平日上午8時至下午7時,歡迎金門鄉親前往觀賞。 陳能梨(62歲)出生於金門陳坑,早年以筆名亞馨寫散文。定居板橋二十餘年。她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書畫藝術學系畢業、現任中華梨韻創作學會理事長、新北市青溪新文藝學會榮譽理事長、板橋樹林社區大學講師、台北市民生社區活動中心水墨創作講師。畫作獲獎無數。 金馬澎離島鄉親《楷模獎》與《奉獻獎》 ◎金馬澎離島聯盟訂10月1日於台北市國軍英雄館召開第二次大會,屆時要頒發3個離島鄉親《楷模獎》與《奉獻獎》。8月3日中華金門同鄉會理事長黃獻平、馬祖旅台鄉親聯誼協會理事長劉明康、台北市澎湖同鄉會理事長呂瑞進等人召開大會籌備會議,決議10月1日大會時,除頒發「離島和平特區研究論文徵文」優勝得獎者,另將頒發金馬澎離島鄉親《楷模獎》與《奉獻獎》,表揚傑出或熱心服務奉獻的鄉親。8月28日,中華金門同鄉會召開理監事聯席會議,進一步討論《楷模獎》與《奉獻獎》遴選條件,近日受理人選推薦或自薦。
-
《浯事吾聞》金門62﹑65﹑68聯合同學會台北盛大舉行
「四十年驀回首、半生世一大聚!」 民國62年國小、65年國中、68年高中職畢業的金門同學,2016年7月30日在台北市三軍軍官俱樂部勝利廳召開年度聯合同學會。他們之中有不少是超過40年不曾謀面的老鄉、老同學,難得他鄉異地匯聚一堂,把酒言歡話當年,「只為一個小小的、所謂的緣分」,藝文創作家「翁翁」翁國鈞如是形容。 2016聯合同學會,今年輪由金寧國中第9屆校友會主辦,寧中主要籌辦人翁麗玉、吳亞仁、李淑賢、翁國鈞。他們從5月起,即號召10位熱心的老同學著手協調開會,確定了聯合同學會舉辦時間、場地、人數、菜色、餐費等細節。 今年的同學會主題定為:《The Time, The Kinmen 我們的時代.我們的島》。並且首創由寧中同學自主募款近20萬元,開發一系列包括紀念POLO衫、束口袋、馬克杯、筆記本、明信片、拼圖卡等紀念品,作為參加盛會的老同學們,一份充滿盛情及回憶的伴手禮。 7月30日當天,有多達375位寧中、城中、沙中、湖中、烈中、金門高中職與各國小的(258)年畢業同學湧入台北市三軍軍官俱樂部,並有詹國珍夫妻,李沃植夫妻,戴敏勤,喻祥英,許水富等老師來共襄盛舉,同學中則有電視名嘴董智森、桃園市金門同鄉會理事長洪成美、高雄市金門同鄉會前理事長翁明祺、退役中將許燕晴等人,及不少同學從金門搭機趕來出席,可說盛況空前,也創下金門同學會在台灣舉辦參加人數最多的紀錄。 成功的活動背後總有默默付出者。本次活動盛大圓滿,也歸功於金寧國中第9屆校友許成木、蔡添宏、莊梨卿、吳亞仁、李青青、王增燦、蔡世鶴、王麗貞、楊彩燕、李孟情、翁國鈞、翁長安、王翠月、楊蕙娟、李金姿、李梨慧、李淑賢、李錫裕、李欽值、蔡遠福、翁明祺、吳麗鴻、李應勝、李惠珠、李月貞、Only、翁惠華、許秀瓊、許麗鴻等人熱情參與並且捐款助陣,一起成就這次美好的聚會。 在台灣類似的金門同學會社團,較具組織性,定期聚會聯誼的還有《木麻黃聯誼會》、《沙中第4屆同學會》、《烈中第七屆同學會》、《寧中八屆同學會》、《金門軍校同學會》等。各旅台金門同學會聚會場合氣氛熱絡,尤其較早數屆的同學歷經金門823砲戰的戰火洗鍊,更是珍惜在艱苦環境共同學習成長的同學情誼。但論及跨校規模最大的同學會,非金門(258)聯合同學會莫屬。
-
《星期人物》楊誠對─書中自有黃金屋讀書翻身典範
年籍:79歲、金寧鄉湖下村人 現居:新北市永和區 學歷:湖下國小、金門初中、宜蘭高中、國立台灣大學經濟學系、美國紐約保險學院企管碩士 經歷:現任中央再保險公司董事長、中華民國保險學會副理事長、國立政治大學兼任副教授。 楊誠對大學2年級就考上高考、曾任財政部保險司副司長,並歷任中央再保險公司總經理、董事長迄今達23年。 楊誠對說,他從小失學,民國38年古寧頭戰役後才插班念國小2年級,當時已12歲。在這之前,他每天要忙著上山下海:上山割草、養牛等,農忙時幫父親播種、施肥及收成;下海捕捉沙蝦。入學後,在春、夏季每月初一、十五前後大潮期間,每天一早他上學前及下午放學後與哥哥下海捕蝦,再利用中午課餘時間從湖下跑步到後浦去賣;下午捕到的蝦若超過2市斤,又於傍晚跑到後浦去賣給「菜館」(餐廳),或到「巴剎」(印尼語「市場」)賣,每斤鮮蝦僅賣四、五元。到石蚵產季,他又幫忙剖蚵、賣蚵。 他哥哥在日軍占據金門末期念私塾,他也跟著學認字;抗戰勝利後湖下雙忠廟牆上畫師所畫忠孝節義圖畫與文字,他大都看得懂。古寧頭戰後,兩岸情勢緊張,除在校學生外,16歲以上男丁要納編民防隊、滿12歲的也要編入兒童隊,他才決定入學國小2年級就讀。他說當時超齡入學是普遍現象,小學同班有2人、初中有3人年紀比他大。 沒想到入學後,楊誠對展現優異天分,他讀書不但專心,記性又好,國小、初中、高中畢業會考都名列前茅,一路保送升學到國立台灣大學。戰地窮人家小孩,翻身為人中龍鳳。 楊誠對說,民國46年夏天,他念完金門初中3年上學期,因屬春季班停課一學期,適逢金中招考幹事一名,應考者有20多人,他應考錄取而在學校當幹事,每月薪資640元(含眷補),下學期他一面繼續讀書,一面當幹事,每天只上數學、英文、理化三門課,到47年4月30日辭職準備畢業會考。跟小學會考第1名一樣,他初中會考也拿第1名,獲直升金門中學高中部。 民國47年823砲戰,即將升高一的楊誠對與其他九百多名學生疏散到台灣,他與28位金中男生分發到省立宜蘭中學借讀(另約20位女生分發到蘭陽女中)。校方在舊禮堂搭通舖收容戰地來的學生,並有校工幫忙開伙張羅飲食。楊誠對記得有幾次校工休假,他還權充廚師幫同學煮飯燒菜。當時政府每月給金門學生150元清寒獎學金,讓他沒後顧之憂,把全部心力集中念書、爭取好成績。 高中畢業時他報考小學教師檢定考試,有意返回金門當小學老師,所有考科中,只有「注音」不及格。接著他至台中一中參加金中畢業升學會考,結果以前3名的優異成績,獲保送台灣大學政治學系。大一時他參加高等檢定考試普通行政人員第一名及格,惜高考沒過關。大二他轉到經濟學系,再度參加財政金融人員高檢及高考,這回均順利上榜。並經考試院先後分發到幾家公營銀行及財政部所屬機關任職,但因他還沒當兵,不能就任,只好繼續在台大念書到畢業。 民國55年,他在國軍第58師當步兵預官排長1年退役後,由考試院分發至當時國營的中國產物保險公司,歷任辦事員、領組、科長、襄理、副經理、經理等職,並於民國63年科長任內奉派赴紐約美國國際集團(AIG),接受6個月保險實務訓練。民國78年經理任內,參加財政部保險業務發展基金補助保險從業人員出國進修考試,在80多名應考人中,以最高分獲錄取,次年赴美國紐約保險學院進修1年密集課程,取得碩士學位。 返台不久適財政部於80年7月成立保險司,他奉調任副司長歷2年3個多月,至82年10月再奉調升當時國營之中央再保險公司擔任總經理9年多。自91年10月底接任董事長迄今,前3年代表財政部,之後代表長榮集團。中央再保險公司於91年民營化,94年起長榮集團成為最大股東。楊誠對說長榮集團是信譽卓著、國際知名的海空運輸業,他雖已超齡仍獲重用,續任董事長,深為感念。 楊誠對是保險業務專家,公餘在大專院校保險科系兼任教職30餘年,著有《財產保險(I):總論、火災及海上保險》及《財產保險(II):汽車、工程、責任及其他保險》等教科書,廣受大專保險科系及業界採用。 他也受聘為新北市、台北市金門同鄉會與中華金門同鄉會顧問,不時參與同鄉會活動及捐助獎學金或會務經費。 「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楊誠對從小到大,靠著勤勉讀書,多次考試過關,為自己在台灣保險業界爭得一席之地、並身居要職,讓他深刻感受讀書的重要,尤其沒有奧援、窮鄉僻壤的小孩,更要好好讀書,才可能翻轉人生機運。 念書起步晚的楊誠對為鼓勵家鄉清寒子弟珍惜讀書機會、努力向學,他自民國96年先後共捐款50萬元,以父母楊篤思、張氏占名義,在湖下母校湖埔國小設立獎助學金。99年初,另捐款50萬元在妻子楊何旋治母校金沙鎮何浦國小設立「楊何旋治女士紀念獎助學金」,以紀念愛妻更盼望有助金門基層教育發展。楊妻不幸於98年初病逝。 靠著勤習勉學,楊誠對努力讀書,從一個比別人晚5年念書的窮苦人家小孩,一路順利通過各項考試,除連連保送升學、通過高考、還以考試爭取到公費出國進修機會,功成名就。 他成功的經驗,值得莘莘學子引為學習效法的典範。
-
異鄉鬢影
中華金門同鄉會頒發論文徵選獎 ◎中華金門同鄉會10月1日舉行第2屆第3次會員大會暨「金馬澎離島聯盟」表揚論文徵選得獎者,並將發行創刊號會刊。 中華金門同鄉會結合馬祖旅台鄉親聯誼會及台北市澎湖縣同鄉會,於104年10月3日成立金馬澎離島聯盟,當時並舉辦「離島自由貿易區研究論文徵選」,將得獎論文函送國家發展委員會、金門縣政府等相關機關研參。今年續舉辦「2016離島和平特區研究論文徵選」,冀期學術理論能以實務相印證、結合,為離島的全方位發展擬具芻議。論文第一名獎金10萬元、第二名6萬元、第三名3萬元、佳作1萬元。 該會另於6月4日召開理事、監事聯席會議通過提案,決議該會今後除推動離島建設條例修正案,並將建請中央政府增訂「離島人民基本法」,參考「原住民族基本法」立法例,讓離島的各項發展事宜,有法律依據或法律授權。並將建請金門縣政府及旅台金馬澎同鄉會擬具條文草案及說明,結合各方面力量,共同推動立法。 台東縣浯江金門同鄉會中秋節活動 ◎台東縣浯江金門同鄉會9月3日上午11時起,假台東市丸八餐廳舉辦「105年中秋節親子教育--鄉親聯誼暨敬老慰問活動」,歡迎旅居台東縣金門鄉親相聚同歡。逢端午、中秋與春節,台東縣浯江金門同鄉會都會舉行鄉親聯誼活動。
-
《星期人物》李增宗-開荒育種有成金門農牧史留美名
年籍:82歲、金寧鄉古寧頭北山人 現居:台中市 學歷:金中初中、金門高中、台大農藝系 經歷:曾任金門縣政府農試所所長、縣府建設科長、經濟部農業局科長、輔導會技師、農委會簡任技正兼農政科長。1973年全國十大傑出青年 凡走過,必留痕跡。金門農業發展史上,李增宗居功厥偉。 李增宗服務金門農試所15年、建設科長2年,任內輔導畜牧生產、豬隻人工授精品種改良,並主持高粱、地瓜、玉米等作物品種改良,先後育成高粱金選3號純系、金門5號雜交種,使高粱單位產位提高21%至49%;甘藷金門3、4、5號,單位產量較原有最佳在來種高出2.4倍;玉米金門雜交5號等,單位產量倍數成長。任內並研訂金門第一、二期4年經建計畫,對土地改良與全島性土壤肥力測定,施行複合肥料試驗與全面利用,促進全面增產。並倡辦企業性養雞事業,開創金門大規模養雞先河,以及開發后壟等農場,對金門農業發展貢獻極大,民國62年獲選為全國十大傑出青年。 民國101年5月,由時任宜蘭縣金門同鄉會理事長的么弟李增河推薦,獲選金門高中傑出校友表揚。 出生古寧頭北山的李增宗幼時家境清苦,他3歲時日軍占領金門,更度過8年悽慘歲月,非但沒辦法念書,身為長子,他還得上山種地撿柴、下海撿拾海苔養豬與佐餐,不時還得徒步走到5公里遠的日軍新建機場叫賣花生米,幫忙維持家計。 直到民國38年,李增宗斷斷續續完成小學課程,並獲金中初中聯考榜首,但入學不到2個月,就爆發慘烈的「古寧頭大戰」,國共兩軍屍橫遍野,李家房屋毀於砲火,他被迫休學,全家遷離面目全非的古寧頭,至金城投靠姑媽,擠住一間小廂房。當時他一面協助父親在金城街角擺攤賣香菸糖果賺點收入、一面抽空返回古寧頭種點花生地瓜,但收穫不佳,被列入救濟貧戶。 次年經金中校長許績銓勸導,並特別優免學雜費,李增宗始再度入金中春季班就讀。初中二年半時間,他捨不得花錢買課本,靠上課專心聽講並勤作筆記,再利用點滴時勤學複習記誦,每學期保持第一名成績,於初二下學期全校學術競賽榮獲國文、英語、數學3科考試第一名及總分優勝,校方也才發現品學兼優的李增宗竟然買不起課本。而後他以該春季班20名學生中,唯一正取第2名考上金門高中,其他同學多降級或改讀簡易師範或投筆從戎。 民國44年,李增宗以全校第2名從金門高中第2屆畢業,獲保送台灣大學,原可選讀醫學系或其他熱門科系,但農家出身的李增宗選擇念農藝學系。48年他25歲時台大畢業,才利用一筆800元獎學金,買了平生第一支手表瑟唐娜(Certina),且一戴20多年,且今仍完整保留當紀念。 他預官役畢,即返回金門貢獻所學,歷任農試所技正、所長、縣府建設科長等職;其中任職金門農試所長達15年,當時金門仍籠罩在中共砲火威脅下,工作艱鉅,他帶頭開荒拓墾,打造農試所全盛時期。67年10月,他被借調遠赴沙烏地阿拉伯農技團為期2年,兼長沙國西部卡森地區農技分團業務,主持他拿手的雜糧作物試驗改良及繁殖指導,讓台灣農技團聞名世界。返國先任輔導會技正、再調經濟部農業局科長,農委會農政科長。 李增宗在金門農試所任內,最大的成就是日以繼夜帶著助理、工人,不分寒暑苦幹實幹,將黃沙漫漫荒涼貧瘠的土地試驗改良,種出欣欣向榮的五穀雜糧。民國51年,他將后壟一片雜草叢生的廣大荒地,開闢成具規模的種苗繁殖場,如今是農試所所在。54年他將金城鎮東門外一塊長年積水的黑土區沼澤地,改良成栽培水稻的良田,所產「香仔米」年年供應先總統蔣公食用。56年將太湖一片沙州改良成農試所第二個種苗繁殖中心。並透過空運雛雞、農試所代為保溫育雛及免費防疫注射等措施,開創並推展金門養雞事業。也在一片奚落指責聲中,擇善固執完成金門3號高粱選種,以及適宜釀酒抗風耐旱金門5號雜交高粱的育成推廣,使金門高粱從原年產2000公噸,一躍突破5000公噸。今日之富康、惠民、裕民、慈湖等農莊,也是他當年建議政府辦理土地重劃,將公有荒地開放農民放領拓墾而成。 李增宗說,民國85年他任農委會農政科長,因長期工作壓力過重罹患12指腸潰瘍,一度送台中榮總急診;86年他二弟心肌梗塞猝逝,他乃毅然請辭,獲准退休,當時他63歲。 李增宗退休後移居加拿大溫哥華8年,民國93年遷回台灣居住台中,與妻郭雅玲遊山玩水、享受人生。71歲開始潛心書畫,80歲出版《緣:李增宗彩畫人生》,過去沒人知道他會繪畫,如今彩墨功力展現成果令人驚豔。 李增宗不忮不求,提早2年退休,放棄即將可領到的公教人員18%優惠利息存款;離開加拿大客居地前,加國政府通知他每月可領1,500元加幣老人年金,他也放棄,選擇落葉歸根回台灣。「我生於貧困之家,又逢連年戰亂,能有今日悠遊自在生活,夫復何求?」 33年前,李增宗接受十大傑出青年表揚,當時他以:「人貴自助而後能得多助;貧不足怕,賤最可恥;勤儉固好,樸實難求。」與有志青年共勉。如今看來,實是他一生勤儉、苦學、自助人助的寫照。 前人種樹、後人乘涼。金門農林漁牧發展縮影,處處留有李增宗當年胼手胝足開荒有成的痕跡。
-
《浯事吾聞》「金門智慧島」何時美夢成真﹖
旅台中央大學教授陳慶瀚今年5月16日提出「金門智慧島」倡議書,主張結合在台灣各領域的金門傑出科技人才,發揮產官學界資源連結,提出金門智慧島的藍圖規劃和設計,引領金門政策走向,並運用多方人脈,吸引商界資金和業界技術投注金門智慧島建設。 陳慶瀚博士認為,智慧家庭、智慧城鄉、智慧島是金門智慧島的3個循序漸進發展階段。而智慧島的規劃須將主客易位。先在政策的支持下,引進產業資源從事智慧家庭平台(包含硬體基礎建設和軟體服務框架)的開發、建置。一旦平台建置完備,商業模式成形,方能吸引眾多廠商導入各種智慧家庭的產品和服務。再由政府進行資源整合、橋接和加值利用,輔導民眾藉此服務平台創新應用,擴大利基,並藉金門地理和政治位置的優勢,將商業模式授權或行銷至台灣和大陸,進而形成永續經營模式。 陳慶瀚「金門智慧島」倡議專業且具前瞻性,但要實現並非易事,此點觀諸縣府推動「金門無線島」喊了多年、也建置多年,但現有金門無線寬頻網路效益不如預期,金門民眾使用無線網路,多有品質不佳、速度不穩,易受干擾、頻寬不足、上網速度慢、瀏覽網頁不順暢等諸多問題可為印證。 早於民國93年,李炷烽縣長即確立了提供免費無線網路的施政方針。並自95年起引進台中的中華金廈聯網公司,以BOT方式承攬全島無線上網工程,打著「金門無線島,世界跟著跑」的口號,希望上網覆蓋率達到99%以上,讓全縣各機關、學校、村莊等都有無線訊號,供民眾以會員付費方式向廠商申請使用,同時在車站、圖書館等公家機關、公共場所建置「愛台灣免費無線網路iTaiwan」。但該無線島BOT案成效不彰,去年合約到期後宣告失敗,黯然退場。 為落實陳福海縣長「科技生活智慧島」政見,縣府續推「金門縣智慧城市推動計畫委託規畫案」。今年5月26日,李鎮宇博士在該結案簡報亦建議,解決行動上網普及與資訊互通,基本智慧建設是金門智慧島當務之急。 不過據指出,縣府與中華電信合作,希望藉由在各縣府機關用地廣設無線電信基地台,提高上網覆蓋率的電信基礎建設,就遭遇附近民眾的抗拒、甚至機關內部員工的反對。以致金門部分地區電信信號不良,經常被對岸中國移動訊號覆蓋。 「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是無法兼得的。金門無線島要美夢成真,除須政府決策與投注資金積極推動,亦得善加宣導,化解民眾對無線基地台的持疑甚至誤解,政府與民間攜手合作,否則又會是虎頭蛇尾一場空。
-
異鄉鬢影
桃園市10月辦理金門體驗學習營 ◎桃園市政府青年事務局委由桃園市浯江金門同鄉會承辦「金門體驗學習營」,訂今年10月下旬帶領40位就讀、就業或設籍於桃園市的15至35歲青年與學生,至金門實地體驗戰地歷史、閩南文化,並藉以培訓青年學習引導及團隊合作技能。 桃園與金門為姐妹縣市。桃園市政府鑑於去年辦理「馬祖體驗學習營」成效良好,今年決定委由積極推廣金門民俗活動的桃園市浯江金門同鄉會承辦10月22至25日的4天3夜金門體驗學習營。 桃園市浯江金門同鄉會理事長李寧源表示,桃園與金門地區的關係匪淺,是不少金門居民遷居台灣的首要選擇。為增進桃園、金門兩地來往交通,同時讓青年學子親身體會金門閩南文化的特殊性,因而籌辦「金門體驗學習營」。 初步規劃金門體驗學習營包括:文化歷史探索、戰地民情探秘、閩南風情體驗等行程。工作人員將帶領學員實際踏查學習、深入金門各角落,以最親近金門土地的方式,認識金門自然生態、人文風情、與特殊的戰地、閩南文化。再透過活潑的分組討論及老師指導,讓學員深度了解金門。 桃園市長鄭文燦非常重視「金門體驗學習營」此活動,並盼望經由青年學生至金門體驗戰地歷史、閩南文化,拉近桃園與金門的距離,兩姐妹縣市今後並將再多辦理類似交流活動。
-
《浯事吾聞》何不催生鄭愁予文學館﹖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祖籍福建永春的台灣詩人余光中,出生於南京,成名於台灣。福建省永春縣善用他桂冠詩人光環,於去年11月8日落成啟用「余光中文學館」,館中展示余光中所捐部分著作、手稿、照片及海報,並常態性安排演出以余光中同名詩作編排而成的交響詩劇《鄉愁》,兼而展示永春悠久民俗及紙織畫、漆籃、南音、老醋、白鶴拳等民間文化藝術,已經成為該縣招徠觀光的新亮點。 永春縣以聞名世界的詩人余光中為觸媒,打造海峽兩岸文化交流重要平台,兼具觀光效益,值得金門參考。 相較於「祖籍永春」的余光中(89歲);金門也有響叮噹的大詩人--鄭成功後裔鄭愁予(83歲)。余光中僅幼時在永春住半年,之後輾轉旅居各地乃至落籍台灣,直至1992兩岸開放探親始回永春故籍探訪數次,仍被永春奉為至寶。1933年山東濟南出生,客居美國37載的鄭愁予偕聲樂家夫人余梅芳,於2005年6月24日將戶籍遷入金門縣金城鎮同為鄭成功後裔的族人鄭峰生的「鄭家厝」,則為詩人與金門再造一頁傳奇。 「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半世紀前,21歲鄭愁予成名詩〈錯誤〉,膾炙人口。如今他在金門,不是「過客」;而是「歸人」! 本名鄭文韜的鄭愁予,40多年前赴美留學前夕,其父始向他吐露他們是鄭芝龍、鄭成功後代,祖籍福建泉州南安石井。明鄭王朝結束後,台灣鄭氏族人全被清廷移徙至北京就近看管,編入清旗,世代為軍,迄鄭愁予的祖父都還不能恢復漢姓「鄭」。以鄭芝龍為第1世,鄭成功為第2世推算,鄭愁予屬第12世直系裔孫。 1967年鄭愁予首次造訪金門,寫了《金門集》組詩四首:〈樹〉、〈岩〉、〈白騾〉、〈土〉。2000年金門紀念朱子逝世八百年的「詩酒迎千禧」,他賦詩〈飲酒金門行〉;2003中秋再至金門為兩岸同步施放高空焰火按鈕、吟詩〈煙火是戰火的女兒〉;2004年帶德國漢學者顧彬出席金門碉堡藝術展、為李錫奇的《戰爭賭和平》砲彈裝置藝術作詩〈八二三響禮炮〉。謎樣詩人鄭愁予至金門尋根,他與金門土地連結一次比一次深切,終於決定「情歸浯江,落籍金門」。 除了鄭愁予,金門還有戰地詩人洛夫,以及知名詩人管管、畫家徐瑞等短暫落籍;版畫大師廖修平、彩墨畫家李奇茂、李轂摩等名家曾在金門當過兵,他們與金門有說不盡的故事,也都留下可傳之久遠的名作,這些都是金門珍貴的文化財產。 報導文學家楊樹清日前在加拿大溫哥華透露,90高齡的一代詩魔洛夫(妻陳瓊芳金門人)可望定居金門,並有企業家資助在金湖鎮找好用地,準備動工興建「洛夫文學館」,將大量保存洛夫的著作、手稿、書法作品、影像等創作史料,並作為洛夫住宿、講學、文學活動空間。 除了「洛夫文學館」,能不能再有個「鄭愁予文學館」?讓金門除了戰地、閩南文化,也有一趟詩學文化之旅。
-
《星期人物》黃昱棠─14歲赴美圓夢金門閃亮小號手
年籍:21歲、旅台第二代 現居:高雄市三民區 學歷:高市陽明、瑞興國小、前金國中、美國麻州胡桃山藝術高中、美國波士頓新英格蘭音樂學院(NEC) 賽績:2007年衛武營全國音樂大賽小號國小高年級組第1名、台灣高雄文化盃音樂大賽小號國小高年級組第1名、2009年台灣全國學生音樂比賽個人項目小號獨奏國中組第1名、2009年中國南昌小號展演金獎 2010年5月,年僅14歲的金門旅台第二代黃昱棠於台南涴莎古典音樂會沙龍發表小號個人獨奏音樂會一鳴驚人,悠揚激昂的小號樂音風靡全場。 隨後他即隻身赴美就讀波士頓麻州胡桃山藝術高中及新英格蘭音樂學院,接受小號名師指導,其間兩度利用暑假返回金門舉辦小號獨奏音樂會,讓較少接觸小號演奏的金門鄉親驚艷並沈浸於來自美國波士頓的夢幻小號優美樂音。 即將升波士頓新英格蘭音樂學院3年級的黃昱棠,今年7月16日又帶著他心愛的小號,由默契十足的鋼琴家湯妮莉伴奏,在高雄音樂館舉辦黃昱棠《仲夏銅樂會》銅管五重奏音樂會。再次讓喜愛小號的朋友們有一場精彩的聽覺饗宴。 黃昱棠1995年生於高雄市,4歲開始學習鋼琴,10歲接觸小號及打擊樂。從小在姐姐學琴的耳濡目染下,練就他對音符有著極佳的聽辨能力,也奠定音樂的基礎。受李淑雯老師指導,黃昱棠就讀高雄陽明國小連續多年獲得年級鋼琴比賽及高雄市鋼琴比賽前三名;他兼習打擊樂,也有不錯成績。國小2年級暑假,他自己報名參加學校管樂班招考獲錄取。而後代表國小及國中參加全國多項音樂比賽表現傑出、成為台灣亮眼的少年小號手。 他國小5年級即參加高雄衛武營盃及文化盃等多項小號比賽都拿第1名。國中1年級,小號啟蒙老師張詠順引薦他向台中東海大學音樂系講師許榮富學習小號,每周一次一小時課程,都由他父母黃種慶、楊于慧開車來回接送快2年時間,直到2010年他出國為止。黃種慶夫妻望子成龍,不以為苦。 國中1年級,黃昱棠首次參加全國音樂比賽國中組,就勇奪小號A組(音樂班)第1名,也取得國中畢業可保送高雄中學音樂班初步申請資格,但徵詢幾位留學國外音樂老師意見,都鼓勵他申請美國私立藝術高中,期能在美國優異音樂環境及名師教導下,激發他更卓越潛能天分,所以黃昱棠於前金國中2年級暑假,即獨自揹著小號,一個人搭機越赴美國。先至加州私立愛德華藝術高中銜接就讀高1;高2轉學至美國東岸波士頓麻州胡桃山藝術高中,再考取美國波士頓新英格蘭音樂學院(NEC,全美音樂學院前3名),師事Steve Emery老師,今年暑假後將升大學3年級。 黃昱棠祖父黃世忠(84歲)是金沙鎮西園村人,民國49年曾任西園村長2年,後遷居金湖鎮武德新莊。父親黃種慶(51歲)2005年中校退役,現任職高雄市仁武區耐火材料製造公司,母親楊于慧台南人。黃昱棠就讀美國胡桃山藝術高中與新英格蘭音樂學院,除獎學金外每年至少還要花費新台幣百萬元以上,黃種慶夫妻省吃儉用,雖然楊于慧也有兼職收入、加上黃種慶的軍職月退俸,仍感吃不消,為了支應黃昱棠的學雜費,已有變賣住屋求現的最壞打算,所求的是黃昱棠早日學成榮歸,在音樂界嶄露頭角。 黃昱棠也很懂事乖巧,在美國他每天投入數小時練習吹奏小號,並與日本及美國同學合租公寓,還自己上超市買菜、自己下廚炊煮,儘量省錢以減輕父母負擔。他也不負父母殷殷期盼,2013年6月隨美國NEC新英格蘭音樂學院交響樂團至南美阿根廷演出、2013年7月與中國廈門愛樂交響樂團於廈門大學演奏廳協奏演出、2013年8月至鄭州回民中學與美國同學合奏表演銅管五重奏。2014年5月並獲新英格蘭音樂學院頒發2014 Brass Department Award獎殊榮。 每年暑假返台,是黃家難得團聚的快樂時光。 黃昱棠從出生一直到14歲出國讀書,每年寒、暑假都會隨父母親回金門探望祖父母,從早期搭軍機C130的新奇到搭民航機的舒適快捷,愛吃金門廣東粥、閩式燒餅、蚵嗲及阿嬤的炸年糕等故鄉小吃的黃昱棠,跟在金門長大的小孩沒兩樣。 黃種慶為讓他與家鄉金門能有音樂上的連結,2011及2012年8月,經由許銘豐老師熱心幫忙引薦,及音樂學會會長吳啟騰校長協助,連續2年與金門暑期夏令營青少年管樂團協奏表演,讓金門鄉親對黃昱棠的表現留下深刻印象。2013年7月蒙金城國中李永舜老師引薦與中國廈門愛樂交響樂團協奏表演。2014年5月美國胡桃山藝術高中畢業,8月在金門文化局演藝廳發表「來自美國胡桃山的金門青年小號手黃昱棠小號獨奏會」,用嘹亮的小號樂音吹響對這片土地和祖父的感念,也讓金門鄉親驚艷並感動他的音樂圓夢之旅。 懷抱音樂夢想,黃昱棠遠離故鄉與親人,於千里之外的古典音樂城市波士頓埋首勤練小號,不管是在樂團表演、參與室內樂演出或獨奏,都朝著自己的音樂夢一步步前進。 黃昱棠說,小號是他自己選擇的人生目標,感恩父母家人全力支持。他也期盼完成美國音樂進修後,再回金門與音樂同好舉辦音樂演奏會。
-
異鄉鬢影
島嶼金門的冷戰隱喻系列講座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宋怡明出版《前線島嶼:冷戰下的金門》中文著作。出版社特別舉辦「島嶼金門的冷戰隱喻」系列講座。第一場主題:《邊界與跨界:東亞視野下的金門》,8月23日晚上8時至9時,於誠品臺大店3F藝文閣樓舉行,由金門大學閩南文化研究所助理教授劉名峰主持、臺灣師範大學東亞系主任江柏煒主講。 第二場主題:《多重邊緣化的不安:金門的解嚴與民主化之路》,8月30日晚上8時至9時,於誠品臺大店3F藝文閣樓舉行,主講者:翁明志(金門新願景工作室創辦人)、戚常卉(金門大學閩南文化研究所所長)、劉名峰(金門大學閩南文化研究所助理教授)。歡迎金門鄉親前往聽講。 旅台雙鯉協會孝親月表揚模範父親等 ◎中華民國金門雙鯉公共事務會訂8月27日晚上在台北市南港區同德路悅揚樓餐廳舉辦「關懷弱勢族群及老人長照研習活動」暨「孝親月」模範父親、孝親楷模、志工楷模、三好楷模等頒獎典禮。榮獲該會模範父親:李永盛、李國忠。孝親楷模:李元楨。志工楷模:李和順、李增通。今年特增加三好楷模獎:李文硯、李金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