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新聞
-
李縣長籲教師發揮中道力量
縣長李炷烽昨日出席全縣國中小教師專業知能研討座談會致詞時指出,教師面對挑戰愈來愈多,學生也改變不少,教育的成敗家庭因素佔很大,在大環境不可預期,教師能在小環節中盡一己之力貢獻智慧和力量,唯有將教育起點弄好,才不會收事倍功半之效。而教師應發揮中道力量,並在教學本務之餘,共同關心地方事務,以起中流砥柱的效果。 李炷烽也對於教師要參與研習太多,也覺得應整合和簡化,以兼顧教師權益和學習成長。他並表示,自己已經完全脫離教育工作,在教育思潮和國家教育政策改變,學生學習方法也跟著改變,現在站在台上講話是惶恐的,不知道是要少講話多聽意見,還是單方面講一個人想法和努力,為改變金門所作努力,則有待時間加以驗證。 他並認為,身為教育的一份子,應從不健康、不正確的習俗做改變努力。而談到專業,李炷烽覺得用心就是專業,否則內行也會變成外行。他也期勉教師要樂在工作,對於有很多教師提早退休,認為個人如果沒有開創事業第二春的準備和生涯規劃,應重新評估提早退休否,以免健康、心情、家庭都受到影響。 李炷烽也覺得,重建學校、教師、學生的價值、倫理道德重整,是化解金門真正危機的必要做法。否則會讓教師認真也不是,不認真也不是。他並指出,家庭教育是學生好壞的關鍵,只有家長讓孩子在家中養成良好習慣,才能減輕教師教學負擔。否則像幼稚園幼生入學,在初來乍到,有的不肯吃飯,會讓老師搞得焦頭爛額。因此,家庭教育很重要,家長應行有餘力再去做義工,否則疏忽對子女的照顧,反而成為教育的隱憂,老師再多的努力也會被打折扣。對於家長質疑學生上課時數減少,李炷烽覺得學校和教師應該向家長講清楚,在先進國家裡,學生在家中的時間長,反而在學校時間短。但現在家長,是巴不得孩子待在學校等他們下班一起回家,這點和幼稚園幼生早上要吃點心,都值得探討。 有關基測問題,李炷烽也認為,基測偏低的因素,在於環境改變、教育政策改變,值得加以重視注意。但教育部門和家長不能因基測偏低而讓學生在生活教育培養迷思方向。畢竟,衛生和運動習慣養成,比知識來得重要。他也指出,教育不在於人人都要擁有博士學位,地區常有家長一大早跑到縣政府找縣長安排工作,並以大學畢業視為理所當然。對此,李炷烽覺得,應回歸教育本質,老師應發揮中道力量,以對混淆視聽和對錯表態,並提倡金門重振運動,以讓清寒子弟也能透過努力出人頭地。 他也對於提供補助方案予金門技術學院興建圖書館資訊大樓一事,強調透過圖書彙整,讓資源集中,不重覆投資,有其意義存在。而金門縣立醫院改制為署立醫院,在議會已有做成決議,八十四年三月全民健保實施,縣府每年投資一、二億元在金門縣立醫院,但民眾對醫療滿意度在九十一至九十三年間,只有在百分之十五、十六、十七徘徊,去年改制署立醫院,滿一年後滿意度達到百分之四十左右,強調金門公共事務紛歧大,不講清楚讓民眾充分了解,還會像「一國兩制」議題一樣,出現各種聲音,但透過縣府網路和縣政信箱,大家都可以共同來集思廣益。李炷烽也認為,未來可以採取分區座談方式,聽取教師意見和充分溝通。而金門教育資源整合,也可從教育效果思考,不光是考量教育投資。他也對教師工作辛勞,表達肯定和慰勉,希望和大家一起共同努力,讓金門教育更臻發展往前走。
-
高粱金像獎攝影比賽成績出爐
金城鎮高粱文化節「高粱金像獎」攝影比賽各組成績出爐,於昨日的高粱文化節閉幕時由鎮長蔡輝詩等人頒獎表揚。 此項高粱金像獎攝影比賽係為鼓勵民眾認識高粱農業、產業文化之美,期望大家透過鏡頭來書寫金門高粱的風情,捕捉高粱田野的美麗景緻,高粱文化的真情故事,記錄浯島的大地豐富之美。 「高粱金像獎」攝影比賽各組成績及主題分別為:第一名「高粱田」陳延鋒、第二名「秋末、冬初、高粱熟」林政道、第三名「心語」陳淑惠、佳作「高粱情深」王郁淳、「好玩的高粱稻草人」張慧玲、「高粱海」孫孝忠、「看守高粱海」周至中、「守護」孫孝忠、「高粱田裡的怪物」姚水泉、「用心」黃金財、「奮鬥」呂松俊、「裝載運送」張利聰、「YA!我被高粱包圍了」何雨潔。
-
歡喜收割金城鎮首屆高粱文化節揭幕
2006金城鎮高粱文化節,在省府秘書長翁明志、鎮長蔡輝詩等人以收割高粱為活動揭開序幕,並推出多項以「高粱」為概念,串聯古蹟文化的精彩豐富內容,為金城鎮首屆高粱文化節帶來熱絡氣氛。鎮長蔡輝詩也希望透過活動與文化史蹟相結合,讓鄉親更認識自己的鄉土資源,也讓所有來到金門的遊客,對金門高粱有更深一層的了解,分享具有深度的文化經驗,讓民眾學習尊重歷史,使活動達到寓教於樂的功能。 由金城鎮公所首次舉辦的「金城鎮高粱文化節」活動昨日在金門城古地城隍廟前廣場熱絡登場,推出多項結合高粱文化與傳統古蹟的活動,吸引超過七百多位民眾到場參加,讓金門城是熱鬧滾滾。 活動於昨日上午九時起舉行揭幕典禮,由鎮長蔡輝詩主持、包括金城鎮代會主席陳天成及代表,福建省政府秘書長翁明志、金湖鎮長李成義、金寧鄉長李文俊等多人都到場參與,與鄉親同歡樂。而昨日行程滿滿的縣長李炷烽也於稍早趕抵活動現場致意,肯定活動舉辦的意義。 尊重歷史 文化節寓教於樂 鎮長蔡輝詩表示,金城鎮種植高梁面積雖然少,但聞名遐邇的金門高粱酒,卻是在金城鎮開始釀造生產,期望透過高粱文化節,結合高梁相關產業文化意涵,讓新世代年輕人對金門高粱有更深一層的認識,體會高粱它不只是酒的代名詞。 他也期盼透過動態活動與靜態歷史古蹟相互結合,拉近民眾與古蹟的距離,分享具有深度的文化經驗,同時透過對古蹟的活化與再利用,讓民眾學習尊重歷史,使活動達到寓教於樂的功能。 金湖鎮的花蛤季、金寧鄉的石蚵文化節成功地塑造了地方一鄉一特色的形象,不過,昨日李成義鎮長與李文俊鄉長也謙虛地表示是以取經、學習的態度來參與金城鎮高粱文化節。 在古城國小的舞獅、金門太極拳運動委員會的太極拳表演、南門媽祖廟的鄭元和打花草、金城國中的國樂表演,更串起活動的歡樂氣氛。 金車暢遊高粱田 別有滋味 系列精彩的活動內容,其中,「金車遊高粱田」,由金門縣自由車運動委員會帶領民眾騎腳踏車遊環島南路等,欣賞兩旁高粱田。 「農特產品展售會」則是在現場販售金門在地之高粱農特產品(包含高粱酒、高粱茶、高粱醋、高粱香腸、高粱酸白菜,並加以地瓜、芋頭、牛肉、鹿茸、蒜頭等產品為輔)。 「收割高粱體驗」,提供高粱農田及收割器具,由民眾現場報名,接受農友指導收割(高粱可帶回放在酒瓶內或護貝製作書卡)。 「豐收高粱體驗」,將割好之高粱舖在巷弄內,由家長及小朋友翻打,用傳統方式使高粱收成。 「高粱草人製作」,現場組隊報名參加,以6-10人為一組,由現場指導教授及助教,指導製作比賽。 「高粱桿勞作教學」,指導如何利用高粱桿作為製畫或模型的材料。將高粱桿攪碎,並塗上顏色,讓小朋友利用製作砂畫之方式,製作高粱田畫。 「高粱掃把製作教學」,蒐集整理高粱桿,由參與的民眾將高粱桿一束一束的綑綁,修剪長短,學習製作小掃把,供清理碎屑用。 「高粱產品加工品嚐會」,利用金門高粱製作之高粱酥、高粱糕、高粱茶點等產品,供現場來賓品嚐。 以「高粱」主題的活動內容,也讓民眾參與傳統的農家生活,體會農人收割高粱的滋味,重現金門傳統的農村風情。 金門城古蹟巡禮 酒香四溢 「金門城古蹟巡禮」,引領民眾走入金門城,走入千戶所城的龍蹯裡,走入金門酒廠的酒香裡。領略明、洪武年間,江夏侯周德興建金門千戶所城,靠山面水的地理龍脈,扼守泉漳的門戶「固若金湯,雄鎮海門」的文化之美。 活動現場也展出「金門城古城牆遺址、明遺老街調查」研究看板,並且在金門技術學院建築與文化資產保存系主任江柏煒、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解說員帶領下,進行「金門城古蹟巡禮」,親領民眾進行一趟深度文化之旅! 一天活動下來,雖然吃喝玩樂盡在其中,卻都是以「高粱」為概念,進行各項活動串聯,深具巧思,使活動達到寓教於樂的功能。鎮長蔡輝詩表示,將持續舉辦第二屆、第三屆的高粱文化節活動,也為活動劃下圓滿的句點。
-
于冠華接下金門太武之春廣播電台主持棒
今年金門的冬天將瀰漫著一股不一樣的暖流!台灣音樂人于冠華已確定接下金門太武之春廣播電台(FM92.9)的主持棒,製作主持『金門原音重現』音樂節目,他也即將在金門開設第一家「藝人餐廳」。于冠華指出:「我從七十七年在金門當兵就愛上了金門這個美麗島嶼」。談起金門的一切,于冠華滔滔不絕:::,舉凡第一次失戀(兵變)、第一次學會暢飲高粱酒、第一次創作歌曲:::,于冠華有太多的第一次都在金門發生。 此次受太武之春廣播電台總監(台長)陳宜佐的熱情邀約接下主持棒,于冠華要用單純的音樂與不帶商業色彩的內容給金門熱情純樸的鄉親一個舒服的音樂饗宴。擁有一副天生好嗓子的于冠華也將利用這個機會在節目中大展現場彈唱功力! 退伍後十四年期間,于冠華曾陸續受邀回金門勞軍、辦音樂會等,早與金門結下不解之緣,他說,很希望金門能永遠保留純真樸實,畢竟這是台灣社會所遺失也最欠缺的一面。金門海岸的原始風貌、閩南風情的古蹟建築、可愛威武的風獅爺、入口香醇的道地金門高粱酒,以及認真生活的金門人,這一切在于冠華眼中都是最珍貴迷人的一面。除了接下太武之春主持工作,于冠華也與浯江飯店合作,即將於廿三日開設金門第一家正宗麻辣鴛鴦火鍋,取名為「于記麻辣鴛鴦香鍋」,這是繼他經營溫泉會館、音樂餐廳、運動遊樂場後又一個嶄新的事業,也將是金門第一家「藝人餐廳」。于冠華說:「金門的嚴冬他已經領教多次,金門真的需要一家溫暖的火鍋店」,既然是在金門開店,他融合了金門人的口味,將原本麻辣口味稍加改良,以辛香、微辣取代重辣,另外在鴛鴦清湯鍋的部份則推出有金門在地特色的一條根藥膳鍋,台灣原住民色彩的烏來馬告鍋(山胡椒)以及現代人講究的健康蔬菜清湯鍋。許多創意發想都稱得上是金門的破天荒第一次。 于冠華表示,不論是今(十二日)晚首播的電台節目,或廿三日的于老闆麻辣鴛鴦香鍋,都是他的理想,盼望能一步步實現在他所深愛的島嶼上,也盼鄉親不吝給予掌聲及鼓勵。
-
國中小教師專業知能研討會盛大登場
金門縣九十五年度國民中小學教師專業知能研討座談會,昨日在金門縣文化局演藝廳辦理一天,全縣五百多位教師齊聚一堂聽講由台北市家長教育成長協會理事長林文虎主講。在林文虎走動、互動式上課,讓許多教師覺得收穫良多,但也有不少教師覺得,集合全縣中小學教師上課不容易,應安排多位主講者較精彩,並應有座談會座談,以達到雙向溝通。 這場中小學教師專業知能研討座談會,昨日上午九時起舉行,並由台北市家長教育成長協會理事長林文虎就「當前教育問題之探討」、「教師教學策略與方法之研討」問題,進行上課。金門縣政府教育局長李再杭、各國中小校長及教師(不含幼稚園班教師)出席參加。金門縣長李炷烽也在下午到場致詞,並向全縣教師致意,以及聽取金門縣教師會理事長李榮團、城中教師唐國礎等四人發言。 李榮團等四位教師建議,縣府網路應建立雙向平台,可以互動;教育局辦理研習在座位安排和通知函上,應避免固定和不舒服字眼發生;研討座談會應安排有對談空間;代課教師表現優良的,縣府應考量予以獎勵;金門教育經費不低,但要花在刀口上;教師參加研習,以後必需減少,並以精要有意義為主;金門學校需要整併;中小學校長遴選應有縣教師會當然代表參加;研習辦理,教育局和學校要有備課計畫、研習活動要分散:::等。 台北市家長教育成長協會理事長林文虎指出,教師在教育學生不容許有犯錯,這是不對的。而在修辭教學上,則不要教孩子背修辭,讓孩子對文字有感情,孩子未來就不會容易在文字上犯錯。 (相關新聞詳刊二版)
-
金門學學術研討會隆重開幕
以「金門人文」、「金門戰役」、「金門戰略」、「金門經濟」與「閩南文化」等課題為主、為期二天的「金門學學術研討會」,昨日假文化局隆重登場,縣府強調,「觀光立縣、文化金門」是縣政建設目標,召開是項研討會,不僅展現地區的文化熱度,也彰顯金門的鄉土情懷,希望藉此一研討會,讓更多學者專家投入金門學的研究,再造金門為新世紀的海上仙洲。 研討會由副縣長楊忠全主持,來自台金學者共聚一堂,為金門學研究奉獻心力。楊忠全表示,金門有自己的寶貝、特有的文化,如僑鄉文化、戰地文化、閩南文化等,都有可觀之處,透過資料整理、會議召開,使金門學逐步成形。 國立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陳德禹致詞表示,在世界潮流快速變動、資訊激增的情況下,更突顯文化的重要性,對於縣府舉辦金門學學術研討會,他認為是好的開始,也是啟動文化列車的宣誓。 台灣新生報業董事長黃金文教授稱許縣府對金門文化保存的重視,也推崇這次研討會論文的豐富性。他也對金門人在僑鄉發展、戰地煙硝中,艱苦卓絕的精神表現,予以肯定、稱讚。 萬能科技大學學務長劉易齋教授,唸博士班時曾造訪金門,他表示,這是一次台金學術菁英的會合,他認為,金門有特色、有創意,因此在兩岸三地、四地思維中,將會勝出。他也指出,金門的文化底蘊更勝台灣,若能突顯文化核心價值,藉此與世界接軌,將是很好的出路,而他也相信,透過二天的會議,將可為金門未來找到一個出口。 文化局長李錫隆感謝大家參與文化盛會,他表示,文化局擔負推動金門文化的重任,地區以文化立縣,金門的發展史就是中華文化的縮影,召開此項研討會,不僅展現地區的文化熱度,也彰顯金門的鄉土情懷。 李錫隆也說明金門學研究的定義,他指出,金門學研究的範圍以人為本,以事為體,舉凡關係著這座島嶼的種種,都可探討,但受限時間人力,這次的研討會,以探討「金門人文」、「金門戰役」、「金門戰略」、「金門經濟」與「閩南文化」等五項課題為主,希望藉著該研討會的召開,讓更多學者專家投入金門學研究,再造金門成為新世紀的海上仙洲。 而在為期二天的研討會中,共進行四場次計十二篇論文發表及一場次的座談會,昨日各場次論文發表分別為: 第一場(上午十時二十分至十二時)由陳德禹教授(國立台灣大學政治系) 主持;李仕德(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副教授)|「金門旅日華商陳國樑與泰益號」,講評人|李汾陽副教授(開南大學通識中心主任);李增(明道管理學院中國文學學系教授)|「從邱葵蔡獻臣論證朱熹對金門理學之影響」,講評人|董金裕教授(國立政治大學教務長);郭哲銘(金門學研究會理事)|「金門區域意識與認同的形成與嬗遞」,講評人|邱仲麟博士(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副研究員)。 第二場(下午一時三十分至三時十分),主持人為劉易齋教授(萬能科技大學學務長);王傳照(宜蘭大學軍訓室主任人科中心講師)|「金門在我國國家戰略中地位的回顧與前瞻」,講評人|段昌國教授(國立宜蘭大學人文社會學院院長);戴振良(萬能科技大學軍訓室主任兼副學務長)|「從八二三戰後論金門的戰略地位與發展」,講評人|林明煌副教授(萬能科技大學通識中心主任);羅德水(台北市教師會總幹事)|「尋找兩岸新座標|淺論金門人的兩岸觀」,講評人|黃德北副教授(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 第三場(下午三時三十分至五時十分),主持人為黃金文教授(台灣新生報業董事長);王春源(國立金門技術學院企管系教授)|「論金門之政經文教理想與偉大商人行商應有之道」,講評人|張美霞教授(國立警察大學外事系教授);翁錦棟(台灣東南技術學院資管系教授)|「由金廈大橋論兩岸發展『金廈國際自由都市』之願景」,講評人|張士行教授(萬能科技大學經管所暨鴻海企業講座教授);王昭偉(國立中央大學企管研究所博士生)|「金門興建金廈大橋之效益與金門政府宜採之建設因應政策分析」,講評人|黃英輝(台北開放社會中心會長,北京清大政治經濟學博士)。 今(十二)日續將進行的研討會內容為: 第四場(上午八時三十分至十時十分),由傅應川將軍(中華軍史學會會員)主持;鄭傑光博士候選人(新文藝學會研究員)|「1949年台海危機金門戰役的歷史教訓」,講評人|卞鳳奎(關西大學歷史博士);田立仁(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法學博士)|「民國卅八年金門保衛戰期間李良榮將軍運用裝甲兵之研究」,講評人|王祿雄備役少將(中華軍史學會會員);吳宗器(金門技術學院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兼主任)|「走過從前|金門地區戰地政務之回顧與轉型」,講評人|楊肅獻教授(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系)。 第五場(上午十時三十分至十二時)為座談會,主持人是金門縣文化局局長李錫隆。 (相關新聞詳刊二版)
-
陽翟會山寺一連兩天設清醮酬神祈福
化頑童成佛童!這是會山寺普庵佛祖的一段小故事。 陽翟會山寺在前天和昨天,一連舉辦兩天的清醮。陽翟社區發展協會也藉著這一場地方勝事,利用長老們聚集聊天的場合,蒐集、整理地方掌故。 在會山寺,有大小兩尊普庵佛祖,大尊的普庵,左右各立一位佛童。根據協會總幹事陳瑋欣對耆老們所做的採訪,會山寺的普庵佛祖曾以衲衣的袋子,籠住兩名頑童回去「修理」。經過佛法的化育,頑童成了佛童,一個持劍捧磬,代表除魔斬妖;一個持鞭捧書,代表用功上進。 會山寺目前正在重建,普庵佛祖等神明已暫移聚源廟,普庵是會山寺的主神;關公則是聚源廟的主神,今年的醮慶在聚源廟舉行。 普庵相傳是三國時代的陳普淨(靜),曾用手語暗示關公:有人要施暗算!也曾以因果之說讓關公大徹大悟。 陳瑋欣表示,會山寺奉祀的神明包括:普庵佛祖、金府王爺、六姓府、廣澤尊王、保生大帝、朱、邱、李、蘇諸王爺,還有大太子爺、三太子爺、佛祖、棹頭將軍、文判、註生娘娘、鎮境公、下壇爺(虎爺);聚源廟奉祀關公和文昌帝君。 兩天的廟慶,第一天的科儀包括:起鼓、鬧壇、發奏、擺天公壇、向天公獻敬、誦老君經、誦十一曜神咒、誦北斗經和東斗經、拜斗等。 第二天(昨天)的儀式有:起鼓、早朝、進表、誦南斗經和西斗經、向普庵佛祖獻敬、放兵、安門符、犒軍、送天公、誦中斗經、鬧聽、迎斗燈、收兵等。 與他地醮慶不同的是,會山寺醮慶的送天公儀式,要等到犒軍後才舉行;其他地方通常在第二天的獻敬後就舉行。 會山寺的傳奇有百碗擲筊請回小尊普庵的故事,有化頑童為佛童的故事。聚源廟的興建,則隱隱有祖廟地位高於神廟的矜持。 陳瑋欣由祖父陳朝旺口中得知,當年建聚源廟時,住在「中巷」(祧名)的地主開出條件:廟若比永思堂高就不能建;要建廟就不能比永思堂高。 藉由醮慶的舉行,陽翟的里老們聚在一起,天南地北,把一些地方掌故掀了出來;年輕一輩的子弟,則努力做紀錄,希望豐富地方的史料。
-
名城有線電視歡慶十四歲生日舉辦有獎徵答活動
名城有線電視為歡慶十四歲的生日,將舉辦Nice14好週年抽獎活動,和廣大鄉親共同分享這一份喜悅。 滿14歲的名城有線電視,每年的週年慶活動深受收視戶的熱烈迴響,為了答謝收視戶對名城的支持與信賴,將舉辦有獎徵答活動,包括「Nice14好機會!」、「Nice14好放送!」等超Nice的喜樂與客戶分享。 相關活動規則如下,活動一「Nice14好機會」,主要對象為凡居住金門尚未安裝有線電視的住戶,自民國95年11月1日至96年1月31日止於期間內申請裝機可享有免裝機費1,500元(並同時開放復機與移機之優惠)。 活動二:「Nice14好放送!」,為慶祝十四歲生日,名城有線電視特別舉行「名城14週年好放送!有獎徵答活動」,活動即日起至十一月三十日止截止收件,並將於十二月二日舉行實況抽獎。而該活動將由金門縣政府指導,名城有線電視主辦、本報及名城有線電視各頻道商協辦。 有關有獎徵答活動規則如下,一、收件日期即日起至十一月三十日止截止收件。二、題目採10題選擇題,答案應以阿拉伯數字表示,並使用中華郵政標準明信片,題庫可重複影印,在填妥答案後剪貼於明信片背後,逕寄至名城有線電視,地址為金門縣金寧鄉仁愛新村43號活動組收,請於名信片上註明,寄件人姓名、住址、身份証字號、聯絡電話,以便於得獎後連繫。若因答案有誤及上述資料填寫不明無法取得連繫者,一律視同放棄。三、題目全數答對者才可參加抽獎。四,參加有獎徵答的對象僅適用名城現有收視戶(包含其同一戶籍之眷屬)。五、每人限得獎一次,以第一次抽到的獎項為主。六、得獎人必須於九十五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前帶著身份證、戶口名簿及印章等至名城有線電視領取,逾時取消受領資格,中獎人並應依規定繳申報所得稅(代領者必需攜帶個人身分證、印章及得獎人身分證、戶口名簿及印章)。七、名城所有員工一律不得參加本活動。八、有獎徵答活動預定於十二月二日下午二點至四點以現場實況轉播的方式公開抽獎,抽獎結束後將公佈在金門日報。諮詢電話為(○八二)三二四九四二。 獎項每個價值1500~9000元,包括有:TVBS聲寶29吋電視機2台、中天聲寶29吋電視機2台、聲寶21吋新平面電視機5台、聲寶20吋電視機5台、霹靂瑞氣戲偶3尊、HBO幸福動感組14套、緯來圓滿簽名球組14套、東森幼幼乖乖書包文具組14套、八大吉祥時尚組14套、衛視如意旅行組14套、AXN美滿蘇活組10套、Discovery雙雙對對休閒組8套、TNT快樂兒童組3套。普獎:三立(T恤+實用袋)組共一百八十套。總計二百八十八個以上獎項,當日實況抽獎還有驚喜的神秘大獎,敬請期待。
-
世界六桂懇親大會洪允典領銜赴星共襄盛舉
金門縣六桂宗親會宗親代表一行五十七人將於今(十一)日由理事長洪允典率團循金門小三通取道廈門搭機飛往新加坡,前往印尼棉蘭參加「世界六桂堂第九次懇親大會」活動,與來自海內外各地的宗親進行聯繫感情並謀宗親團結,行程中並安排拜會新加坡、印尼等國同鄉會及僑社,向海外宗親推銷金門,歡迎他們來金門巡禮,領略金門豐富的古蹟文化與獨特的軍事觀光資產,期盼旅居印尼、新加坡鄉僑能回金門投資,共同開發、繁榮金門。 金門縣六桂宗親會理事長洪允典表示,2004年(前年)世界六桂堂第八次懇親大會在金門舉行,承蒙福建省政府、金門縣政府,金酒公司等鼎力協助,深受海內外宗親的肯定,讓金門宗親與各地的宗親代表共聚一堂,虔誠的參與祭典儀式,緬懷祖德,慎終追遠。此次在印尼棉蘭舉行的世界六桂堂第九次懇親大會,金門六桂宗親報名極為踴躍,有常務理事翁杏仁理事方文良監事洪金良等57人參加。金門六桂宗親懇親團將搭乘今(11)日上午小三通第一班船前往廈門,11時30分直飛新加坡,明(12日)上午依照行程前往印尼棉蘭向懇親大會報到,在印尼棉蘭停留三晚,15日上午回新加坡後,將前往新加坡六桂堂祭祖,並參訪新加坡金門會館,預定於17日早上搭機直飛廈門,再返回金門。 洪允典指出,台灣六桂懇親大會行之有年,前身為台灣六桂宗親聯誼會,成立於民國四十五年十月廿五日,民國六十年八月十五日召開首次台灣六桂懇親大會,每年舉行一次,金門縣六桂宗親會於民國六十六年加入,更名為台閩地區台灣六桂懇親大會,民國八十五年金門主辦第廿六次台灣六桂懇親大會,民國八十九年成立台灣六桂宗親總會,更名為『台灣六桂懇親大會』,自民國九十年配合世界六桂懇親大會之舉行更改為兩年舉辦一次(西曆單數年),2005年在台東市舉行,西曆雙數年為世界懇親大會,今年在印尼棉蘭召開。
-
烈嶼鄉代會審議總預算
烈嶼鄉民代表會第九屆第一次定期大會,昨日議程為審議「烈嶼鄉96年度總預算」案第二讀會,鄉代表審查鄉公所的預算,為民眾看緊荷包。 在預算審查會議中,除刪減事務管理中「零星購置費新台幣五萬元」,及建築及設備中「資訊軟硬體設備費(三機寬銀幕數位影音多媒體)刪減新台幣拾萬元」,其餘編列之預算均照原案通過。針對調解會預算之編列,代表也表達強烈之不滿,但為了避免鄉親權益受損,附帶決議通過調解會之預算,「為符合公平正義原則,調解會預算下年度應爭取由司法單位全額補助經費,調解委員由司法單位遴選派任。」,對於鄉公所清潔隊按日按件計資酬金預算部份,也附帶決議:「永續就業持續進行,環境衛生中0250按日按件計資酬金,鄉產道及轄內環境維護費,增編100萬元,暫停動支。」 13日上午將進行本次會期最後一天議程,「金門縣烈嶼鄉96年度總預算」案第三讀會審議,及代表提案審查、臨時動議後閉會。
-
電腦中文輸入測驗受理報名
國立金門高級農工職校辦理電腦技能基金會95年12月份「電腦中文輸入測驗」,十一月十四日至十一月十六日受理報名,有意報名者請於上班時間前往金門農工行政大樓二樓實習處辦理,聯絡電話082-333508轉601。 國立金門高級農工職校辦理電腦技能基金會95年12月份電腦中文輸入測驗,時間九十五年十二月十七日,星期日上午八時三十分起,分梯次舉行,每梯次四十分鐘。 報名時間,民國95年11月14日(星期二)至11月16日(星期四)止。每日上班時間內,上午8時30分至11時30分;下午13時30分至16時止。 報名地點:國立金門高級農工職業學校行政大樓二樓實習處。 考試日期,民國95年12月17日(星期日)上午8時30分起,分梯次舉行(每梯次四十分鐘)。 考試地點:國立金門高級農工職業學校實習大樓三樓文書處理教室。 金門農工實習處表示,報名需繳費,一般社會人士需總交台幣肆佰元整;學生貳佰元整,但需檢附學生證。 而一般社會人士(含學生身分者)報名應攜帶證件:身份證影印本(正反面)乙張、2兩吋半身相片乙張、掛號回郵信封A4(貼5元)乙個。 金門農工實習處也表示,電腦技能基金會95年12月份「電腦中文輸入測驗」,十一月十四日至十一月十六日受理報名,有意報名者請於上班時間前往金門農工行政大樓二樓實習處辦理,聯絡電話082-333508轉601。
-
總統獎吳淑薇脫穎而出金中第一人
金門高中應屆畢業生吳淑薇以優異的成績推甄考上北醫牙醫系,又獲得九十五年度總統教育獎,這也是金門高中首次推薦學生參加「總統教育獎」的評選活動,吳淑薇就獲得評審委員的肯定,在全國眾多的候選人中脫穎而出,成為得獎人之一,他同時也是金門高中第一位獲得總統教育獎的傑出優秀學生,校長李世峰以及師生分享她獲獎的喜悅。 李世峰指出,吳淑薇三歲即遭喪父,因為母親無法獨力扶養五個小孩,在她六歲時,不得已只好將淑薇及兩個姊姊送往育幼院。沒有父母在身旁呵護的淑薇,她不喪志,不怨天,不尤人,仍能夠奮發向上,不向困境低頭,努力讀書,成績優異,讓人充分感受到「要讓蒼天知道,我不認輸!」的堅強韌性。高中時,淑薇考上金門高中資優班,認真向上,成績總是名列前茅,各方面表現優異,堪為同學的表率楷模。 李世峰表示,吳淑薇擔任過班級各種幹部,認真負責,積極營造班級氣氛,讓一個班像一個家似的。且個性溫和,處世和洽,總是笑臉迎人,擁有很好的人際關係。除此外她能利用剩餘時間做公共服務,舉凡校內、社區大小活動都能看到她的身軀。吳淑薇的母親身體狀況一直不太好,她能利用課餘貼心照顧母親,幫忙家務,且能維持良好的學業成績,品學兼優,以慰親心,孝心感人。 李世峰表示,由於本身的切身經歷,吳淑薇在高中參加慈橋社,擔任文藝股長等。平常會抽出時間來幫助家境困苦的小孩功課,並幫忙家扶中心每年舉辦的愛心園遊會及活動展現「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理念。在大同之家育幼組,她經常幫忙照顧院內小弟弟、小妹妹的生活起居,並教導他們功課,鼓勵他們認真讀書,奮發向上。難能可貴者是她從不自怨自艾,埋怨院內的設施、福利等,她總是以「感恩的心」來面對一切,所以深得院內長上的歡心。雖然淑薇在極特殊的環境下成長,但她從不氣餒,各方面的成長也都相當完整,所以在各領域都得到均衡的發展,在語言文學、人文美術、自然科學、音樂藝術等領域,皆有特殊表現,極其優秀。她常利用課餘之暇,從事寫作,涉筆成趣,並投稿金門日報文學副刊,文筆頗佳,校內的作文、論文比賽或心得寫作也都有很好的佳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