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新聞
-
李文選向員工高齡長輩賀節
昨日是重陽節,台電金門區營業處處長李文選親自登門向員工高齡長輩賀節,致贈紅包,祝福他們身體老康健,健康又快樂。 台電金門區營業處在屬於老人的節日裡,也關懷慰問年滿七十歲以上的員工高齡雙親,計有一百三十八人,各贈送慰問金,以示關懷之意。 昨日是重陽節,處長李文選還親自探慰高齡長輩們,噓寒問暖,表達賀節之意。 服務該處業務組的顏清正雙親顏金萬(94歲)、李和治(84歲),身體還很硬朗,兩人很熱忱的接待李文選一行人。李文選表示,顏金萬夫婦的子女都很優秀,服務台電、也有當老師,子孫們也都很孝順,家庭幸福美滿。李文選說,溫馨和樂的家庭,就是長輩們最好的健康之道。 住庵前的陳吳廉(93歲)老太太,見到處長到家裡拜訪,非常開心,緊緊握著李文選的手,關心孩子工作的情形,也表達內心的感謝之意。 李文選還慰問陳翁緣、鄭何緣等多位九十多歲的高齡長輩和后沙一百零三歲的許能巧,各贈送紅包,表達崇長敬老美意。
-
珠山社區重陽進香祈福
慶祝重陽節,金門縣薛氏宗親會與珠山社區共同舉辦重陽節活動,理事長薛承琛帶領社區長者與宗親近百人共同遊覽地區名山古寺上香祈福,祈求闔家平安,年年好運。 珠山為薛氏傳統聚落,薛氏宗親會特別在重陽節的前夕,邀請宗親與社區長者近百人,由理事長薛承琛帶領大家共同遊覽山外護國寺、田浦泰山廟、劉澳鶯山廟、瓊林保生大帝廟及珠山保生大帝廟進香,祈求闔家平安,祈求年年好運,而參與的老人家也感到很開心。 而在中午餐敘,並特別委請瓊林社區準備「原生古早味,傳統風味餐」相待,除讓參與活動的長者回味傳統口味,也將珠山與瓊林多年的情誼再多一次的連結。
-
金寧鄉衛生所定今落成
斥資三千三百多萬元興建的金寧鄉衛生所辦公廳舍工程已完工,金寧衛生所員工利用假日將藥品器具設備搬遷新居,定於今(廿七)日上午舉行落成啟用典禮,美輪美奐的辦公廳舍將提供鄉民更舒適完整的醫療服務品質與環境。 金寧鄉衛生所指出,位於金寧鄉公所北側的金寧鄉衛生所辦公廳舍工程,其主體結構為地下一層及地上三層之辦公廳舍。可提供金寧鄉更完善之社區醫療保健服務,且有足夠空間推動中老年疾病及癌症防治等相關服務,並促進提升基層醫療保健服務品質及加強長期照護之推動,使衛生保健工作更臻完善。地址:金寧鄉仁愛新村2-1號。洽詢電話:325735。
-
陳弘元裔孫兩岸三地在斗門聯誼
金門的陳氏總共計有「十三陳」,同一「潁川堂」卻各自有本源;金沙鎮斗門村有一陳氏支脈,根自宋代小岵南山的陳弘元。 同根的幹已找到了枝,同根的枝也尋到了幹!來自大陸永春的小岵南山陳氏宗親懇親代表團,昨天與金門縣的斗門宗親會及來自台北的陳台碩祭祀公業進行兩岸三地宗親聯誼;這三支陳氏宗族有著共同的祖先-他們的本根就是宋代的陳弘元。 斗門村住有兩支陳氏宗族,其中一支陳氏宗族的燈號為「三省提學」,其入閩始祖為陳弘元,號校尉。陳弘元於宋代在小岵南山結茅而居,瓜瓞綿延;千餘年來,已傳了四十多代,總人口約三十萬。 陳弘元的子孫以「校尉公」稱呼這位開閩一世始祖;在校尉公派下,六世至十二世,代代都出過進士,有「七世蟬聯」的美譽。 斗門陳氏的金門開基一世祖是陳大育,陳大育是陳弘元(第一世)的第十二世子孫。 一九九五年,斗門陳氏族人陳其分編寫《穎川堂大祠建祠八十週年紀念特刊》時,曾把斗門陳氏尋根的訊息置入刊中;刊物的發行,讓小岵南山的陳氏族人有了尋親的線索,於是兩岸三地的「校尉公」後裔就搭上線了。 自一九九五年後,斗門陳氏宗親曾多到小岵南山尋根;昨天,永春小岵南山陳氏宗親懇親代表團則是第一次到金門進行宗親聯誼。小岵南山陳氏宗親會的理事長是陳光湧,同宗的金門斗門宗親會理事長是陳清鐳,同宗的陳台碩祭祀公業主委是陳昌賢;分屬三地的一、二百位同宗,昨在斗門聯誼,並在金門開基一世祖陳大育的墓前致祭。
-
大馬僑領陳成龍返鄉參與法會
金門地區啟建第三次兩岸和平消災祈福超薦水陸大法會於本月廿四日起一連展開八天,馬來西亞柔佛州金同廈會館主席拿督陳成龍賢伉儷昨日帶領僑鄉子弟,專程經由小三通抵金來參與法會,縣長李炷烽昨日特前往水頭碼頭歡迎。 柔佛州金同廈會館主席拿督陳成龍博士於昨日下午三時三十分由廈門東渡碼頭搭乘新金龍號客船來金,縣長李炷烽得知陳成龍僑領要返鄉參與法會,於昨日下午四時許即前往碼頭歡迎陳僑領返鄉,縣府社會局長許乃權、課長李廣榮等社會局人員多人到碼頭獻花歡迎,大家相見歡。 縣長李炷烽指出,陳成龍祖籍是金門後山,他因為不忘本,透過族譜才找出自己是哪裡人,甚至還特別率隊回去尋根,充分展現金門人不忘本的精神,大家對他在海外得以開花結果,成功創業都感到欣喜與驕傲。 記者李金鎗/金城報導 金門地區啟建「第三次兩岸和平消災祈福超薦水陸大法會」,24日起一連八天在縣立體育館舉行,昨日第三天進行梁皇早晚課程與燄口,高雄縣金門同鄉會理事長楊維居帶領各縣市同鄉會理監事幹部,昨日在縣長李炷烽陪同前往縣立體育館外壇上香祈禱,祈求國家風調雨順、同霑法喜。 金門地區啟建第三次兩岸和平消災祈福超薦水陸大法會,於十月廿四日至卅一日假縣立體育館與金城國中體育館舉行八永日,昨日由淨因佛寺住持惟悟法師主法,進行梁皇早晚課程與燄口。 高雄縣金門同鄉會理事長楊維居帶領桃園縣、高雄市、台南縣市、台中縣市等同鄉會理事長、理監事幹部,昨日上午十時二十分在縣長李炷烽、前立委吳成典、民政局長洪國正等人陪同,前往法會拈香祈禱,希望以佛法慰藉英靈,眾生福慧增長,世界共享和平。
-
潮汕團抵金三日遊
廣東省潮州汕頭旅遊團近七十人昨日從廈門東渡碼頭搭船小三通抵金展開重陽節三日遊,並與地區的華僑協會老人進行交流,首次來到金門旅遊,團員都感到相當開心、興奮。 潮州汕頭旅遊團一行六十七人,團員以老人為主,由廣東省拱北口岸中國旅行社深圳公司總經理林耀輝、潮州中國國際旅行社總經理蔡瓊生、副總經理丘平等人領團,於昨下午搭乘「五緣輪」由廈門東渡碼頭抵達金門水頭碼頭,金門縣旅行發展協會副理事長陳金福、秘書長董國財、楊再平,及金門縣華僑協會監事楊丁財等人到場迎接,現場並由接待旅行社拉起紅布條歡迎,讓來自廣東省的遊客感到相當開心,有的團員拿起照相機拍照留念。 潮州、汕頭每年重陽節都會舉辦參訪活動,今年的遊程特別選來金門進行參訪,體驗金門老人的休閒、養生之道、及金門適合健步、自行車的優美環境,同時也與金門華僑協會進行交流。 林耀輝說,潮州、汕頭、揭陽三市預定於十一月二十日起來金門辦理千人健步活動,此行除了陪同老人來金進行重陽節參訪,也瞭解一下金門的環境,回去將向參訪團員介紹,號召更多的團員來金門參加活動。 在金門負責接待的金瑞旅行社的安排下,到訪的遊客三天內將走訪了水頭得月樓、翟山坑道、太武山、馬山、陳景蘭洋樓、成功坑道等景點,及古寧頭、小金門等戰役史蹟與風景名勝。初次踏上金門島,許多團員都感到相當新鮮有趣,他們高興的說,終於如願以償來到金門旅遊。昨晚金門華僑協會理事長楊耀芸也帶領協會成員在金瑞大飯店與抵金的廣東省潮汕老人一起交流聯誼。潮汕金門旅遊團預定於二十八日搭乘下午小三通客輪返回廈門五通,再回廣東,結束三天二夜的金門行。
-
李縣長接受B1oombergMarkets雜誌專訪
美國「B1oomberg Markets」雜誌駐台特派員王秋燕,昨日下午前進金門縣政府專訪縣長李炷烽。李炷烽強調,金門就是台灣的窗口,中央應做更多投資,把機場、碼頭等設施做好,駐軍並應檢討調整,同時爭取陸生來台就讀的於金門先行試辦,以擴大金門發展的利基。 「B1oomberg Markets」雜誌隸屬於全球知名財經資訊集團「彭博」(B1oomberg),全球發行量四十萬份,其中三十萬訂戶為企業界人士,為全球最大之財經專門月刊。 李炷烽在受訪時指出,國共內戰造成雙方對峙和人民生命財產損失,其實是雙方都有責任,應各打五十大板,畢竟受害的是無辜老百姓。因此,兩岸在各自分治後,在制度上都各有優缺點,如何透過交流融合,找出最好的制度出路,應是可以努力的目標。 他並認為,兩岸統一是歷史趨勢,是自然的演變,就不要拒絕。而中華民國就要有雄心壯志,讓大陸改變自己。 在談到兩岸簽訂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議題時,李炷烽認為,對產業有衝擊的,政府應該有配套補救措施,對於受益產業的,則應有一定稅賦。而兩岸一旦簽訂ECFA,對金門高粱酒進大陸應可減輕稅賦。 李炷烽並指出,金門照理講可以有很好的發展,在以前靠阿兵哥消費,但現在駐軍銳減,局勢已不需要這麼多駐軍,盤據大面積,反而影響了金門的發展。他並認為,現在作戰型式改變,金門駐軍因此就有檢討調整的必要。 對於大陸平潭島為金門兩倍半大,積極開發為對台自由貿易區,李炷烽也憂心在兩岸競爭中,中央如不對金門這台灣窗口加大投資、建設,未來的競爭力就更趕不上人家。 李炷烽也指出,兩岸簽署相關協議,遲未有進展的原因,有時是公務人員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所致。就好比應該是要先有車子,才訂規則才對。他也認為,中央可以做就要先做,例如陸生來台就讀即可從金門先試辦起。陸勞不能來台,但來金應是有百利而無一害(減低請外勞成本、不會形成社會很多問題、不會違反人性和倫常等)。 李炷烽並指出,兩岸關係更往前走,代表廈門有多少繁榮,金門就有多進步。金門也會因此水漲船高,變成閩南遊的一環,只要有人來,金門就有生意做。 而針對設賭場議題,李炷烽表示,如果自己可以全權決定,他選擇不設。因為金門可以發展和選項的還很多,設賭場誰來投資?誰來賭?利益歸誰享受?擴大貧富差距,都足印證老祖宗「賭博傾家蕩產」這句話有其深意。 李炷烽也指出,雖然很多人不了解、知悉金門,但一個地方的發展,政府更要關心。只要將機場、碼頭、免簽證等做好,才能迎接更多國內外及大陸觀光客的前進金門旅遊。
-
《博弈業VS.大學島》學者﹕金門發展大學島較實際
開放博弈業和發展大學島何者對金門較有利,多位學者昨日皆不約而同的表態支持發展大學島構想,並建議國立金門技術學院應儘快升格為大學,帶動大學島發展。 由國立成功大學、東海大學和國立金門技術學院合辦的第二屆金門高峰論壇,昨日達成邁向金門大學島的願景結論,與會部分學者對於開放博弈業持反對態度。 出生於新加坡的成功大學副校長馮達旋指出,觀光賭場不可避免會帶來不良風氣,以發展賭場著名的拉斯維加斯、澳門,對於美國或中國大陸來說屬於小地方,影響不大,但地小的新加坡也要發展博弈則讓人擔心。 他指出,台灣要在離島開放博弈業,金門對台灣影響也大,且由於地方小,同樣禁不起衝擊,因此,這是非常危險的發展。 國立臺灣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何國傑表示,經過觀察,金門若發展博弈業,客源是一大問題;他曾到大陸廈門交流,對岸台辦官員認為金門設立賭場擺明是把陸客當賭鬼,並不贊成。如果大陸不放人,金門博弈業根本無法發展,反而得不償失。 何國傑指出,政府正積極推動「開放大陸學歷採認與陸生來台就學政策時刻,金門推動大學島較為實際,而且獨特的地理位置及歷史背景,加上富含「閩南文化」的條件均是無形資產與後盾;以金門技術學院升格為大學,能發揮火車頭功效,也符合金門長遠發展需求。
-
打造金門大學島高峰論壇提五願景
為期兩天的第二屆金門高峰論壇昨日舉行閉幕,會中達成「邁向金門大學島」五項願景結論,期盼政府、學校與社會各界積極努力實現,以高等教育建設帶動金門發展。 國立成功大學、東海大學和國立金門技術學院合辦的第二屆金門高峰論壇從日昨展開,論壇以打造「金門大學島」為主題進行討論。 主辦的金門技術學院校長李金振昨日上午十一時許會同行政院政務委員薛承泰、成功大學副校長馮達旋、金門縣教育局長李再杭等,宣布論壇所達成的五項願景結論。 李金振表示,建議立法院儘速通過大學法、專科教育法、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等相關修法,正式開放陸生來台就讀,核准各校以學位學程、學分班招收陸生。 此外,應儘速修正離島建設條例,以便規劃金門離島取得兩岸教育交流與招收陸生先試先行的特別地位的法律基礎。 李金振說,行政院也應恢復並確定金門未來「教育文化大學島」的中長期發展定位,提供長期政策誘因,協助金門發展高等教育。 李金振指出,教育部應積極協助金門技術學院升格改名「國立金門大學」。 李金振表示,有意計畫在金門設立校區的台灣二十餘所大學院校,應減少競爭緊張,強化互補合作,積極發展各校之間的策略聯盟,以大學聯盟模式支持金門高等教育的成長,共同追求學術卓越。 李金振強調,金門縣政府應積極主動協調與協助各校校區、校舍的興建申請計畫,未來在各校發展之初,可協調各校興建「各校聯合教學辦公大樓」,以便整合教學資源,提供完善生活機能。 李金振強調,論壇結束有了初步結論,就是行動的開始,依照結論,金門技術學院近期目標就是全力爭取改名升格。
-
閩南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金門場昨開幕
「2009年閩南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金門場昨日開幕,近百位兩岸學者參加。金門縣長李炷烽致詞時指出,閩南文化為中華文化重要組成,希望從金門出發,結合台南,做為核心基地,開啟研究閩南文化新格局,找回中華文化的價值,金門願意提供協助,歡迎學者專家前來挖寶。 金門縣文化局委託國立成功大學和金門技術學院舉辦的閩南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繼二十三、二十四日在成大舉辦後,昨日移師金門技術學院繼續研討。 金門場於上午九時舉行開幕式,由金門技術學院校長李金振主持,縣長李炷烽在文化局長李錫隆的陪同下,參與開幕式,歡迎來自各地的學者共聚金門做學術交流。 縣長李炷烽指出,金門是彈丸小島,卻有根深久遠的歷史淵源與文化內涵,從大陸同安古城的建築特色,就是金門建築聚落的翻版,金門的閩南文化特色,就是中華文化正統的傳承。他說,也因金門是海外孤島,受到地理條件的限制,中原文化的建築特色,輾轉到金門,受到限制,但也得到保護。這幾十年來,金門是中華文化傳承保留最完整,也是最精緻的地方。 李縣長表示,大陸在過去三十多年的文革破壞,事實上,閩南建築和文化,也受到傷害。台灣雖然是閩南文化的延伸,但前有荷蘭的統治,後有日本的治理,前後含有八十幾年西洋的歷史和文化特色,不完全是純粹的閩南,今日,閩南文化從金門出發,結合和金門最近又有淵源的台南,作為核心的基地,再加上金門的文化特色,以及鄭和下南洋所形成的海洋文化,豐富了整個閩南文化的內涵。 李縣長說,每個區域發展的腳步不一樣,受的影響因素也不同,蔚為各區域的特色,統同這些區域特色,可以找回真正中華文化傳統的價值和精神。他說,中華文化歷久以來,是無所不包,所統合的力量是壯大而強盛,只要是和傳統文化有接觸的地方,都很難避免被中華文化所吸納,希望透過金門的彈丸小島,結合各界的力量,讓金門道地傳統的中華文化,可以讓世人得到重新的認識,這也是金門過去歷史和地理歷史的因緣聚會,很意外得到特殊的條件。 李縣長說,學術的研究,文化的進展,特別是閩南文化的著力,絕不是單方面的事,除了學者專家汲汲的鑽研之外,政府和民間的共識,提供必要的協助,也是很重要的助力,為此,從2003年到2007年,到今年擴大辦理跨區的研究,不僅有兩岸三地的專家學者,還有來自海外香港、新加坡、加拿大及日本等地學者參與台南、金門兩場五天的活動,發表了四十四篇的文章,這些文集的彙整,助益未來從事閩南文化研究的有利素材。並藉助電腦科技網路資訊的傳播,金門不再是孤島,金門也不再是離島,金門可以作為閩南文化,特別是純粹的中華文化研究的中心,希望金門鄉親有此體認和雄心壯志,一起做跨國界的努力。 李金振指出,世界文化體系中,閩南文化是不可或缺的一環,以閩南、台灣和南洋為基地,金門雖然不是發源地,但時空因素逐漸形成地位。 他指出,閩南文化在中國大陸因文革和現代化而遭到破壞,台灣受到外來文化影響,南洋則因移民不是把完整的閩南文化帶過去,因此,最具代表的閩南文化地上博物館可能只剩金門。金門技術學院設有閩南文化研究所致力研究閩南文化,也歡迎學者前來交流。 閩南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金門場,從昨日起進行二天。由成大台灣文學系主任吳密察做「鄭成功在閩南的抗清行動」專題演講,並有十九篇探討閩南語言、信仰、習俗、建築、文學等論文發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