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新聞
-
金門婦女會理事長交接 劉湘金接棒領航
社團法人金門縣婦女會第22屆與第23屆新原任理事長交接典禮,日昨隆重舉行,金門縣副縣長李文良代表縣長主持交接典禮,並頒發新任理事長劉湘金當選證書與賀匾。劉湘金表示,深感責任重大,將以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心情,更致力於婦女權益、知能成長及推動社會公益,與各社團夥伴合作共好,創造價值,共同為金門家鄉努力。 典禮假葡京餐廳舉辦,行政院金馬聯合服務中心吳增允執行長、縣議會議員蔡其雍、洪成發、王垣坤秘書長,社會處長王茲繐、教育處長黃雅芬、文化局長陳榮昌、衛生局代理局長李金治,胡璉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陳龍安、文化園區盧根陣所長等貴賓到場觀禮和祝賀。還有眾多社團負責人也到場祝福,而婦女會小組長以上的幹部代表七十餘人也參加此盛會。金門縣合唱團在李素治總幹事及在李永舜指揮領軍賀唱,獻唱牽手、橄欖樹、再回首、如願等四首膾炙人口的歌曲,歌聲繚繞,婉轉動人,現場氣氛熱烈。 李文良副縣長表示,新任理事長劉湘金過去在農工校長任內,替學校向縣府爭取很多案子與計劃,造福很多學子。相信在她的帶領下,婦女會將會有非常精彩的發展。同時,李文良也肯定原任理事長王秀玉對婦女會的貢獻。 擔任21、22屆理事長王秀玉深情感謝婦女姊妹夥伴8年來的支持,辦理很多有意義的活動,也開始參與預防及延緩失能師資培訓的推動,讓她最感驕傲的是參加「長者活躍老化活動」連續4年獲金牌獎,並代表金門赴台參加比賽亦年年獲獎,讓台灣各縣市看到金門縣婦女會的健康活力。 新任理事長劉湘金表示,金門縣婦女會成立將屆80週年,走過篳路藍縷,開創到今天,目前有幹部70幾位,會員將近有1,600人,這麼龐大的社團,都是所有歷任理事長的領導的成果,婦女會才有現在的規模與成就,尤其她特別感謝王秀玉理事長過去8年帶領金門婦女會的辛勞付出,對姐妹知能的提升、健康的促進卓有貢獻。 劉湘金指出,她與婦女會的淵源深遠,在金門農工職校期間就參與了婦女會的工作,現在退休後又回到婦女會,尤其這兩年她參與了婦女會主辦衛福部積極推動的預防及延緩失能課程模組師資培訓計畫,協助推動高齡社會延緩失能照護方案的實踐,可讓金門家鄉長輩在地老化、活躍老化,得到非常好的照護模式,她認為婦女會就是要做這樣有意義的事。另外,婦女會的重大活動,還有進香、學習成長、親職教育、世代共融、公益巡演、關懷弱勢、婦女表揚等,都有每一位姊妹的參與貢獻,她表達深深感謝。未來將帶領金門縣婦女會走向更美好、更精緻、更多元的發展,為金門婦女權益繼續努力。 典禮中,劉理事長聘請王秀玉、許華玉、陳麗玉、翟美玉等4人為榮譽理事長。及頒請洪允典、洪成發、蔡其雍、王國代、趙康、陳龍安、黃平山、林有鑫、傅仰洹、黃文欣、許維民、陳世宙等社會賢達為婦女會顧問。 婦女會第23屆理監事當選人計有:常務理事洪若珊、薛辰汝、陳雅蘭、呂寶玉;理事吳素蘭、唐麗德、陳招治、李美珍、陳玉梅、林梨娟、王碧梧、陳玉秀、楊赤玉、張彩梨;常務監事林麗芬;監事方秀英、葉淑蓮、蔡素芬、黃明鸞。 會務幹部名單如下:總幹事:許能麗,執行副總幹事:翁敏惠。分會召集人:張含麗(金城)、黃秀珍(金湖)、楊意金(金沙)、薛素姿(金寧)、洪麗萍(烈嶼)。協力分會副總幹事:陳幼月(金城)、呂岳珊(金湖)、陳秀慧(金沙)、莊素娥(金寧)、洪珮琦(烈嶼)。舞蹈團:團長:蔡麗娟、藝術總監:黃秀珍,指導老師群:蔡麗娟、黃莉莉、張秀雲、黃秀珍。行政組:陳玉敏組長,財務組:吳天姿組長,公關組:洪燕玉組長、許雲英副組長,活動組:黃莉莉組長、張秀雲副組長、莊招治副組長、江春梅副組長,綜合企劃組:張舒美組長、陳月蓮副組長,攝影組:陳森照組長,新聞組:葉麗珠組長,資訊組:許慧芬組長。
-
2025金門老兵召集令 獅山砲陣地再現八吋榴砲威懾力
砲聲隆隆、青春再起!金門年度最熱血盛事「金門老兵召集令」邁入第8年,今年再度喚醒無數退役袍澤的鐵血記憶。自2024年退役老兵首度自組「獅山砲陣地八吋榴砲砲操隊」重現戰備操演後,感動與迴響如浪湧現。今年,這群曾在前線以青春與汗水守護國家的戰士,再度歸隊,以震撼心弦的砲操演出,向那段無畏歲月致敬。 本次活動共有22位退役士官兵全程參與,重現當年完整砲班建制與嚴謹操演。口令鏗鏘、步伐堅定,每一個動作都承載榮譽、紀律與兄弟情誼。熟悉的號角聲及那一句「預備——放!」的吶喊,彷彿將時光拉回戰地金門,讓現場觀眾熱血沸騰、眼眶泛紅。 縣府表示,老兵是金門最珍貴的精神寶藏,他們以青春守護和平、以信念守住家園。縣府感謝所有退役官兵對金門的深情與奉獻,並誠摯邀請更多袍澤與家屬回到這片充滿記憶與榮耀的土地,共同見證「金門精神、永不退色!」 「2025金門老兵召集令-獅山砲陣地八吋榴砲操演」將於10月25日(星期六)下午2:20與3:20在獅山砲陣地各正規砲操表演空檔舉行,邀請所有曾在金門、馬祖等離島服役的退役軍人、家屬與民眾,一同致敬曾用生命抵擋砲火的戰地英雄們。 縣府觀光處處長許績鑫指出,縣長陳福海肯定老兵回金門所創造的觀光效應,「金門老兵召集令」已成為金門具有品牌效應的觀光活動之一。今年活動自10月1日至12月15日舉行,活動前已在台北、台中等地舉辦多場熱身宣傳,吸引更多外島與本島退役軍人及親友回到金門,重溫軍旅歲月。 活動內容豐富,包括紀念品申領、老兵故事展、營區導覽及懷舊體驗等。活動期間,凡到金門旅遊的外島退役老兵本人,攜帶身分證、來金機票及曾服役證明,即可參與紀念品申領與購買資格。第一次參加活動者需先至新市256認證,曾於107-113年參加者則不需持證明文件。 遊金打卡禮活動鼓勵老兵完成指定社群打卡任務,即可申領限量年度老兵專屬紀念品「莒光袋」,領取地點位於金湖鎮新市里中正路10號新市256,受理時間為09:00-12:00及13:00-17:00。 「老兵買,縣府加碼送」活動提供老兵專屬紀念酒購買優惠,由金酒公司及金門縣陶瓷廠推出各一款酒品,購買地點及時間分別為:金酒公司機場門市(08:30-17:00)、金門縣陶瓷廠門市(08:00-17:30,中午12:00-13:30休息,國定假日依官網公告)。 活動期間每日09:00-17:00,於新市256展出「老兵故事主題展」,透過影像與實物呈現退役軍人服役歷程與金門戰地記憶,讓民眾近距離感受老兵生活與精神。 「尋找我的營區」導覽共三場,繼10月19日金西雙乳山坑道導覽後,金東將於11月22日下午、烈嶼11月23日下午進行,均採報名制。老兵懷舊體驗規劃三場:營區升旗(西洪營區10月25日上午)、古寧頭戰役紀念日行軍(金城市區10月26日上午)、老兵敬老兵懷舊行軍(烈嶼東林11月15日上午),皆以報名制為主,現場參與為輔。 老兵活動不僅是對軍旅歲月的懷念,也是金門文化與觀光亮點。退役軍人及家屬可透過紀念品、展覽與導覽活動,重新連結對金門的記憶,並將歷史傳承給下一代。陳福海縣長也強調,老兵以青春守護和平,如今雖卸下軍裝,仍以行動守護心中榮耀。縣府將持續提供資源,支持老兵活動與戰地景點維護,讓金門精神持續延續。 「2025金門老兵召集令」透過砲操演出、營區導覽與故事展覽,向曾用青春守護家園的戰地英雄致敬,也將金門獨特戰地文化與歷史記憶向社會大眾傳遞,實現「金門精神、永不退色!」的理念。 有意參加活動的退役老兵及親友,可關注「金門老兵召集令」臉書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kmveterans)或金門觀光旅遊網(https://kinmen.travel/zh-tw),洽詢電話082-324194。
-
60載筆墨情 守護島嶼記憶 見證金門新時代
見證歷史 從戰爭到和平 《金門日報》自1965年創刊,正值戰地政務時期。當時資訊封閉、氛圍緊張,一份能即時傳遞政令、報導前線消息的報紙,對守備官兵與居民而言,是不可或缺的精神依靠。 金寧鄉長楊忠俊受訪時指出,當年的報紙不只是載體,更是一股安定人心的力量。它承擔「記錄與傳遞」的責任,見證特殊年代,成為戰地歲月裡的凝聚支柱。六十年過去,金門早已從軍事前線蛻變為和平觀光島嶼,而《金門日報》正是這段歷程的重要見證者。 掌握資訊 基層的好夥伴 對基層治理者而言,媒體的力量不容小覷。楊忠俊強調,《金門日報》長期扮演政令宣導、輿論平衡、民情反映的角色。從鄉政建設、教育文化到交通環保,報社始終第一時間深入現場,真實報導地方大小事,讓行政機關能掌握基層脈動,也讓居民獲得正確資訊。 「媒體是社會公器,更是行政體系的重要夥伴。」他表示,正因為六十年累積的專業聲譽與新聞倫理,《金門日報》才得以成為金門人最信賴的資訊來源,這種信任是任何公共政策推展的重要基礎。 紙本為橋 伴隨地方轉型 回望金門發展歷程,從戰地管制走向觀光開放,從傳統農漁社會邁向智慧島嶼,《金門日報》始終在場。 楊忠俊表示,報紙就像一條橫貫歷史的長河,以筆為舟、以紙為橋,陪伴金門度過每一個挑戰與蛻變時刻。如今的金門,早已是一座融合戰地歷史、人文底蘊與國際觀光的和平之島,而《金門日報》正是這段蛻變中不可或缺的見證者。 深耕社區 凝聚世代情感 近年來,《金門日報》更積極推動多元化報導,深入社區故事、發掘地方文化、關注青年返鄉創業。楊忠俊指出,這些報導不只是新聞,更是一種情感連結。 對長輩而言,它承載著家鄉的集體記憶;對年輕人來說,則是理解文化、建立認同的重要管道。透過文字紀錄,報社牽起世代間的橋樑,讓金門人重新發現土地的珍貴價值。 數位運用 拓展傳播能量 隨著數位化浪潮來襲,媒體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楊忠俊認為,《金門日報》展現了積極因應的態度,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電子報的推出。 「電子報是旅居海外金門鄉親最倚賴的精神糧食。」他分享,許多鄉親每天一早打開電子報,就像回到熟悉的土地,感受到來自家鄉的溫度。 他指出,這種即時的連結既是科技的便利,是報社堅持初心的展現。《金門日報》在地耕耘,更透過網路平台把「家鄉的聲音」傳得更遠、更廣,讓金門人無論身在何處,都能與這片土地緊緊相繫。 連結民意 凝聚地方共識 「新聞不只是事實的傳遞,更是社會對話的平台。」楊忠俊強調,《金門日報》以平衡、理性與深度的筆觸,長久以來連結政策與民意,建立起鄉親的信賴感。 他期盼未來,報社能持續透過文字真實記錄在地人事,並進一步引領公共討論,凝聚地方共識,成為推動金門向前的重要橋樑。 「六十周年的慶典,不只是報社的里程碑,更是全體金門人的榮耀。」楊忠俊語重心長地說。 專訪最後,楊忠俊以一句深具意涵的話,點出《金門日報》的價值:「金門需要媒體的溫度。《金門日報》是我們的眼、我們的耳,也是我們的心。」 六十年筆墨情誼,既是歷史的榮光,也是未來的起點。作為島嶼集體記憶的守護者,《金門日報》將繼續見證歷史、陪伴人民、照亮前路。 在邁向新世代的時刻,金門人共同期待這份屬於家鄉的報紙,能再創傳媒高峰,持續承載一代又一代的夢想與希望。
-
以設備增益消防 議員董森堡攜手家人捐贈器材
為展現企業與民間社團對地方公共安全的重視與支持,金門縣議員董森堡攜手桃園市中壢南區扶輪社董欣志、舒研光技股份有限公司創辦人董雨玟聯合捐贈一批雷射肩頸U型舒緩儀及雷射照明手電筒予金門縣消防局,由局長呂英華代表受贈。呂英華局長表示,這次捐贈展現了企業及社會團體關懷消防人員健康與安全的具體行動,也為金門注入善的暖流。 此項捐贈儀式昨(23)日於消防局舉行,縣議員董森堡,陪同親大哥董欣志及姪女董雨玟捐贈一批雷射肩頸U型舒緩儀及雷射照明手電筒,由消防局長呂英華代表受贈。呂英華局長提到,董欣志、董雨玟父女秉持「取之社會,回饋社會」的理念,投入公益事業多年,也曾捐贈保健器材予金門醫院,慰勉醫護人員的工作辛勞,善舉遍布台灣各地。呂局長特別感謝縣議員董森堡與董欣志、董雨玟父女對於消防局的熱心公益與慷慨捐贈,這不僅是對消防工作的肯定與鼓勵,更是社會各界對消防安全的共同關懷,為地方社會形成一份善的循環。董森堡議員一家的善心之舉,也為金門地方增添一段佳話。 呂英華局長指出,消防人員在面對災害現場時,往往是最前線、最需要支援的一群人,陳福海縣長相當重視這些消防人員的工作環境及安全,這批雷射照明手電筒與肩頸舒緩儀,不僅能在救災任務中提供更安全的作業環境,也能在勤務後讓同仁獲得適當放鬆與照護,提升整體健康與執勤效能。 縣議員董森堡提到,此次捐贈的白光雷射手電筒,體積小方便攜帶,能幫助消防弟兄在山間或是湖庫等低能見度環境下提供充分照明,降低搜救的困難度,而雷射肩頸U型舒緩儀則是能有效減輕消防弟兄們救災後的疲勞感。董森堡議員期待透過這次的捐贈活動,帶給消防弟兄一個更安全、更舒適的工作環境,同時也是回饋家鄉的一項具體行動。 桃園市中壢南區扶輪社董欣志表示,了解到消防員出任務時需要長時間背負重裝備,除了肩頸,腰部也常因負擔過大而有痠痛問題,他提到,公司正在研發一款腰部舒緩儀器,預計明年上市,屆時將會再次捐贈給消防局,為自己的家鄉盡一份力,也讓消防員獲得更好的照顧。 舒研光技股份有限公司創辦人董雨玟與在場消防弟兄們說明產品的使用方法。董雨玟指出,消防人員在執行救災與救護任務時,經常面臨高風險、昏暗及惡劣的工作環境,火場濃煙瀰漫時,往往伸手不見五指,辨識方向極為困難。這款白光雷射手電筒,採用高亮度雷射光源,穿透力強且穩定可靠,能在低能見度環境下提供充分照明,協助消防人員迅速掌握現場狀況,確保救災行動安全與效率。該設備不僅提升前線人員的視野與作業便利性,更在關鍵時刻成為守護生命的重要支援。 董雨玟也提到,消防人員平時需配戴重型裝備、執行高強度勤務與長時間站立工作,肩頸及背部肌群承受極大壓力,常出現肌肉緊繃、痠痛甚至慢性勞損等狀況。雷射肩頸U型舒緩儀屬於低能量雷射(LLLT)應用之一,透過光能刺激促進血液循環與細胞修復,能有效放鬆肌群、減緩疼痛並加速疲勞恢復。消防人員於勤務後使用,可改善肩頸僵硬與壓力緊繃,進而提升休息品質與專注力,有助於在下一次出勤時維持最佳身心狀態。 呂英華局長表示,金門縣消防局將持續秉持「安全第一、以人為本」的理念,除持續精進專業訓練與裝備更新外,也重視消防人員的健康照護與職場安全,期望讓每一位消防同仁都能以健康的身心守護縣民的生命與財產。未來,消防局也將持續與各界合作,促進公私協力、共創安全金門的願景。 消防局表示,此次捐贈活動不僅為金門消防注入實質的裝備支援,更彰顯企業及民間社團的社會責任與人文關懷。透過科技創新與社會力量的結合,讓消防人員在執勤與休息之間都能獲得更多的守護與照顧,象徵「光能守護」與「熱心公益」的雙重力量,共同為金門的安全注入溫暖與希望。
-
天候致小三通開開關關 乘客須緊盯船班公告
近期因天候影響,往來金廈的小三通船班開開停停,港務處昨日一早宣布八點三十分以後船班恢復,讓一早到場碰運氣的旅客開心歡呼,不過稍後又因風力逐漸增強,宣布十二點後船班停航,讓不少搭船的民眾急得如熱鍋中的螞蟻,擔心不能順利搭船出航。 小三通金廈航線從十九日開始,時開時關,近期水頭碼頭天天人潮滿滿,現場許多等候搭船赴陸的旅客,或是歸心似箭的大陸遊客,這幾天每天候補人潮都相當多。 一位來金門旅遊的陸客表示,原定周一返回廈門,原定四天三夜,但是因為船班停止讓她等到昨日,她一早候補取號就已經九百多了,聽到中午過後將停航讓她相當擔心,畢竟住宿都還要多花錢。 還有原定購買八點三十分開往廈門的船班,結果到場才發現搞了大烏龍,訂成廈門往金門的班次,該旅客無奈表示,只好重新候補。 近期由於風浪過大,天氣不穩定,港務處也提醒搭乘小三通的旅客,務必隨時留意航運公告,並密切注意相關氣象預報,若有疑問可以隨時致電金門縣港務處(082)324280詢問。
-
後浦搞什麼鬼萬聖節將登場 歡迎扮成群魔同遊
每年十月,金城鎮小朋友最期待的是萬聖節慶典│「二○二五後浦搞什麼鬼」。今年活動將在十月二十五日(星期六)的晚上六點整,在北鎮廟前中興路及後浦商圈熱鬧登場,歡迎大小朋友們精心打扮,盛裝登場,一起群魔亂舞大鬧後浦小鎮。 主辦單位金城鎮公所表示,今年活動以「小鬼寶藏大冒險」為主題,結合遊戲、創意市集與萬聖節特色體驗,將整個後浦小鎮打造成奇幻又充滿驚喜的搗蛋樂園,邀請大小朋友一起換上萬聖節裝扮,共度節慶之夜。 今年的萬聖節活動內容豐富多元,包括「搗蛋鬼任務」、「萌鬼小鎮創意市集」、「魔幻螢光派對」、「南瓜驚喜箱」、「魔法翻翻樂」、「萌鬼拍貼機」及「不給糖就搗蛋大遊行」等,希望讓參加民眾從傍晚到夜晚都能盡情沉浸於萬聖節的熱鬧氛圍中。 當中最受親子期待的「小鬼寶藏大冒險」集章任務,民眾只要在活動當天(十月二十五日)穿著萬聖節裝扮,在晚間五點五十分起到北鎮廟吉祥餐飲旁廣場排隊領取糖果提袋還有集點卡(數量有限,每人限領一份),即可展開闖關冒險。完成集章任務後,憑寶藏圖可至「後浦十六藝文特區」參加驚喜扭蛋活動,隨機獲得「後浦搞什麼鬼造型飲料提袋」或是「閃光幽靈吊飾」等萬聖節限定好禮;兌換期限只有到十月三十一日止,每日開放的兌換時間為下午一點三十分至晚上十點。 另外,「搗蛋鬼任務」也將同步展開!傳說有五位神出鬼沒的搗蛋鬼藏身於後浦小鎮各處,民眾只要勇敢開口向他們大喊:「請給我一張小卡!」即可收集不同顏色的搗蛋鬼小卡。集滿五款小卡後,即可前往禮品兌換處兌換限量「萬聖節變色冷水杯」,數量有限,兌完為止。 同時在萬聖節活動現場,還設有「萌鬼小鎮創意市集」,販售各式萬聖節限定甜點與手作小物,並舉辦「魔幻螢光派對」與「不給糖就搗蛋大遊行」,邀請民眾換上創意造型,一同漫遊街頭、共度萬聖狂歡之夜。 金城鎮公所表示,舉辦多年的「後浦搞什麼鬼」,如今已成為每年此時金城鎮最具代表性的年度活動之一,每年皆吸引大量遊客與親子家庭共襄盛舉。今年活動不僅延續往年的熱鬧氣氛,更強化互動遊戲與主題布置,讓參與者能在安全、歡樂的環境中體驗萬聖節的節慶魅力。
-
山海家園、民藝民具雙展開幕 展現金門文化生命力
金門縣文化園區管理所於22日在金門歷史民俗博物館舉行「尋根謁祖—山海家園特展」暨「老祖宗的手藝—金門閩南民藝與民具展」聯合展出開幕。金門縣政府參議陳金增、文化局局長陳榮昌、胡璉基金會董事長陳龍安、行政院金馬聯合服務中心執行長吳增允,以及金門縣文化園區管理所所長盧根陣等人皆出席活動,共同見證金門文化的新篇章。 此次展覽從「工藝生活」與「歷史脈絡」雙軸並行,呈現金門人與土地、信仰、族群、記憶及技藝之間的深厚連結,展現地方文化的生命力與延續性。盧根陣表示,策劃這兩場展覽意義深遠,源自島嶼環境與常民文化從土地、生活與文化記憶中延伸出的時代對話。金門歷史長河中,融合戰地背景、僑鄉文化與閩南生活智慧,孕育出獨特的常民文化。 「尋根謁祖—山海家園特展」以金門分衍古同安內地的家族聚落概況為主軸,結合《浯江衍派》家廟遷徙的田野調查成果呈現;「老祖宗的手藝—金門閩南民藝與民具特展」則以金門閩南傳統工藝傳承製作為核心,透過器物呈現勞動產業與工藝美學精神,從生活中理解歷史的演進與智慧的延續。 開幕活動於當日上午10時在金門歷史民俗博物館大廳舉行,隨後於博物館一樓尋根溯源館及迴廊展示。當日下午1時30分至3時,分別於文化園區博學館一樓教室舉辦兩場專題講座:黃振良主講〈浯江衍派:金門徙衍古同安內地的家族聚落〉、李仕德主講〈從金門古地圖看金門歷史〉。 盧根陣表示,文化不只是保存資料或辦理活動,更是人民在地生活方式的展現。透過「山海家園」與「民藝民具」聯合展,期望文化成為金門軟實力核心,也是人民共享的公共資產,讓觀眾從島嶼山海、手工藝到遷徙史,看見金門文化的深厚力量與生命力。 金門縣文化園區管理所未來將持續推動民間工藝調查與保存、館舍升級、文化創意轉譯、跨域展演合作以及國際交流鏈結,讓金門文化走出去,也走得回來,實現文化再生與時代對話的願景。
-
莒光樓燈光發表會10/27登場 夜間限定歡迎來打卡
金門最具代表性的歷史建築地標——莒光樓,即將在夜色光影中煥發嶄新風貌!金門縣政府觀光處與文化局攜手文化部所屬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共同推動「藝術轉動社區計畫」,將於10月27日(星期一)晚間7時,在莒光樓舉辦「莒光樓燈光成果發表會」。屆時,金門地標將在藝術燈光的襯映下綻放璀璨光彩,邀請鄉親與旅客一同以全新角度感受莒光樓的夜色魅力。 縣府觀光處處長許績鑫表示,莒光樓不僅是金門的重要觀光據點,更是代表戰地歷史與文化記憶的精神象徵。此次光環境改造計畫特別邀請長年投入美術館、文化資產與公共藝術燈光設計的藝術家何仲昌擔任總規劃,透過專業美學與在地文化的結合,從樓內照明到戶外光影層次皆重新設計,讓莒光樓在夜間展現不同以往的氛圍與層次感。 許績鑫指出,縣府希望藉由此次燈光成果發表,開啟金門夜間觀光新亮點,結合歷史建築與現代光影藝術,打造具有文化深度與視覺魅力的夜遊體驗,進一步推動觀光多元發展。 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館長黃瓊瑩則表示,該館長期致力於文化美學推廣與地方藝術能量的串聯。今年7月曾於莒光樓舉辦「建築發光的秘密—金門莒光樓燈光設計工作坊」,由燈光藝術家何仲昌主講,分享建築光環境設計理念。此次成果展更進一步將課程概念具體實現,讓民眾能親身體驗「建築會呼吸、光影能說故事」的公共美學實踐。 燈光成果發表會活動內容豐富,將由金門棠風舞蹈團以「戰地小兵」舞作熱鬧揭開序幕,隨後登場的燈光秀將結合音樂與建築輪廓,營造夢幻光影效果。此外,現場特別設置7處主題打卡點,讓民眾拍照留念、感受金門專屬的文化之光。當晚上傳現場照片至社群平台,還可獲得限量精美小禮物。 縣府誠摯邀請鄉親與遊客於10月27日晚間蒞臨莒光樓,共同體驗這場結合歷史建築、藝術創意與觀光魅力的「光影之夜」,在金門的秋夜裡見證文化與美學交織的璀璨新章。
-
王建華導覽東沙聚落 帶民眾共探金門王家歷史記憶
由金門社區規劃師協會與國立金門大學聯合主辦的「走讀東沙」活動於19日舉行,吸引50位民眾共同參與,在王建華將軍親自導覽下,所有人在秋日午後走進東沙聚落,了解東沙「金門王家的第一大衍派」以及「父子聯輝」匾額背後的故事,感受東沙聚落深厚的歷史脈絡與人文底蘊。 此次,主辦單位特別邀請退役將軍王建華親自導覽。其在退伍後返鄉投入社區營造,積極推動家鄉公共建設,也籌辦東沙社區活動中心,更促成東沙王姓宗祠竣工。他以軍人特有的堅毅精神,帶領村民克服重重挑戰,為社區注入新活力,換來許多令人感動的「小確幸」。 五十位成員在王將軍的介紹下,細細品讀東沙聚落的歷史脈絡。王將軍指出,東沙不僅是金西地區唯一的「十大鹽場」之一,也曾在戰地時期設有「野戰東沙醫院」,這段特殊的歷史引發許多在場人士的共鳴與回憶。 談及東沙聚落之源起,王將軍表示,可追溯至唐代恩主公陳淵。早期村落名為「東廟」,後因風水因素遷至現址,並興建主祀牧馬侯陳淵的「陳公宮」,奠定今日東沙聚落的基礎。早期東沙為多姓共居,包括王、林、吳、許、洪等姓氏,各姓氏在村內興建廟宇祠堂,其中「蘇府三王爺宮」更為聚落中最具傳奇色彩的廟宇。 而隨著時代演變,王姓族群逐漸成為東沙的主體。據傳,東沙王家祖先自呂厝遷居此地,遠奉宋代進士王公濟為開基祖。王家祖墳位於村前「龜仔山」的風水寶地「龜頭」穴,風水師稱其為「一劍朝天」,並有「龜頭出丁、龜尾出金」的傳說。而憑藉祖祠庇佑與地脈旺氣,王家子孫繁衍昌盛,香火綿延,族人分佈於浯島各村及海外地區,包括新加坡、印尼與台灣各縣市,因而有「金門王家的第一大衍派」之美稱。 活動過程中,金門社區規劃師協會理事長許丕肯也特別提及,東沙社區活動中心內懸掛的「父子聯輝」匾額,為金門唯一一塊同時表彰將軍與博士的匾額,係由現任文化局長陳榮昌博士所構思,也成為東沙聚落的重要文化亮點。隨後,一行人也近距離參觀這塊象徵家族榮耀的匾額與楹聯,並聆聽其背後的動人故事。 這場深度走讀活動,歷時約兩小時,最終於東沙溪畔的廣濟廟圓滿結束。 透過此次活動,參與者不僅深入了解東沙聚落的歷史演變與文化底蘊,也讓東沙的歷史肌理再次鮮活呈現,展現出金門聚落文化的獨特魅力與生命力。
-
古寧頭戰役七十六周年 廈門追思團祈兩岸雙贏
明天正逢古寧頭大捷(陸方稱「金門戰役」)七十六周年,廈門市翔安區德孝教育促進會昨日來金,前往金寧鄉安岐將軍廟祭奠當年戰役陣亡將士,向亡者致敬,以表追思緬懷之意。 廈門市翔安區德孝教育促進會一行十六人,昨日在會長陳青松帶領下,前往將軍廟追思亡者,一行人準備鮮花果品金帛之儀致祭於金門戰役公亡將士。 祭文說道:「一九四九年十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七日參與金門戰役,為國殉難,至今七十六周年,蒙安岐村民慈懷安奉靈骨,立廟祭拜;將士忠勇,英雄氣在;人民英雄,炳煥天星;可歌可泣,後人敬仰;赫赫偉功,傳鑄典型,烈士神靈,仁義丹青;並祈,從茲爾後,禍患退避,災害滅亡,兩岸雙贏,和平共榮,四時禍福,八節呈祥」。 據了解,此行領隊的德孝教育促進會長陳青松,他曾多次率團在清明節以及農曆九月初三或是金門戰役前夕來將軍廟追思亡者。 古寧頭大捷對金門有著重大意義,每年此時安岐在地居民也會準備鮮花素果前往祭拜,此外金寧鄉公所、代表會以及金門多個單位也在昨日先後前往上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