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新聞
-
警局推暑期青春專案 立槳課程明天起報名
為鼓勵青少年從事健康休閒並提升自我保護意識,縣警局將在八月十六日舉辦暑期青春專案「陽光少年戶外探索教育體驗營」,推出立式划槳(SUP)課程,活動報名將從明天(六日)的下午六點起開放報名,至八月十日下午六點截止,名額共計四十名。 縣警局說明,活動對象以設籍本縣或就讀本縣國中、高中職十二至十八歲青少年為主,報名方式為: 一、前往縣警局官方臉書粉絲專頁,於「2025陽光少年戶外探索教育體驗營」貼文留言「我符合資格,並參加青春反詐活動」。 二、點選貼文內報名連結並依指示填寫資料完成報名。錄取名單將透過臉書抽獎工具隨機抽出,若錄取者未能參加,將依報名順序遞補。 課程將在八月十六日上午八點三十分至下午兩點,在金門高中游泳池(金門縣金城鎮光前路九十四號)舉行。課程內容包含:水域安全教育、SUP器材介紹與操作、基本技巧(趴划、跪划、站姿划槳)、方向控制與轉向技巧、翻船復位與水中自救、團隊合作演練、龍舟板分組競賽。所有課程皆由專業教練指導,並有員警全程維護安全,提醒學員及家長務必遵守教練及現場指揮指示,確保活動安全順利。 縣警局表示,這項暑期營不僅能協助家庭減輕暑期照顧壓力,提供青少年安全且有趣的暑假選擇,更能建立自我保護能力與正確價值觀,活動全程免費,並提供午餐與平安保險。
-
第11屆父親節感恩音樂會8/8溫馨開演
一年一度的父親節即將來到,為感念父親對家庭的默默奉獻,歌頌父愛,宣揚父愛光輝,金門縣圓韵愛樂協會將於8月8日父親節舉辦2025年第十一屆父親節感恩音樂會~古詩新韻敘衷情,該協會歡迎鄉親們前往文化局演藝廳聆賞同樂。 由金門縣政府、陳玉珍立委辦公室共同指導,金門縣文化局主辦,金門縣圓韵愛樂協會承辦的第十一屆父親節感恩音樂會「古詩新韻敘衷情」,將於8月8日晚間七時於文化局演藝廳登場,並由圓韵合唱團、金門縣兒童合唱團、金門縣合唱團共同擔綱演出。活動中,將分別由圓韵合唱團帶來〈聞笛〉、〈那顆星星就是我呀〉、〈我只在乎你〉;金門縣兒童合唱團帶來〈甜蜜的家庭〉、〈天黑黑〉、〈Do Re Mi〉;金門縣合唱團帶來〈一樣的月光〉、〈牽手〉、〈牽阮的手〉、〈再回首〉。另外,亦特別準備了三團大合唱曲目〈阿爸ㄟ風吹〉、〈You raise me up〉、〈感恩的心〉,除了發揮大合唱交流之精神,相互切磋求進步,更是藉著歌聲歌頌父愛,感念椿庭之恩! 金門縣圓韵愛樂協會指出,這一系列的父親節感恩音樂會自2015年首次登場後,持續舉辦至今年已邁入第十一屆,正是另一個十年的開端,曾經參與的幕前幕後人員均深感欣慰。值此光輝時刻,金門縣圓韵愛樂協會本著端正社會善良風氣、禮讚父愛之初衷,除了邀請自首屆至今年年參與的種子隊——圓韵合唱團、金門縣合唱團擔綱演出之外,今年還特別邀請初試啼聲即已名聲大噪的胡璉藝術基金會所屬的金門縣兒童合唱團共襄盛舉。相信今年這一場老中青少共同演繹的父親節感恩音樂會更能開創新局,帶來耳目一新的美聲饗宴,歡迎鄉親們前來聆賞同樂。 該協會指出,2023年因文化局演藝廳整修,第九屆父親節感恩音樂會改採走入社區、擁抱鄉親,與鄉親同樂的展演形式,分別在金門縣大同之家、烈嶼鄉上庫社區活動中心,與大同之家的院友及鄉親們歡度溫馨的音樂饗宴。去年,延續多元的展演模式,持續在部立金門醫院、金湖蓮庵里活動中心完成第十屆父親節感恩音樂會,均獲得很好迴響。 今年,另一個十年之端,賡續往例,在理事長翁維璐、常務理事劉湘金、洪雪卿、理事許美姿以及總幹事黃菊芳的精心策畫下,邀請了由指揮李永舜老師與伴奏李宣萱老師所領軍的金門縣合唱團、指揮洪雪卿老師與伴奏王立梅老師所率領的圓韵合唱團,以及指揮李永舜老師和伴奏李宣萱老師所指導的胡璉藝術基金會所屬的金門縣兒童合唱團,一起演繹盛會、共襄盛舉。同時,還特別邀請退休校長許維民繼續擔綱主持,導聆觀眾進入音樂殿堂,共享動人心弦的經典音樂盛會。 該協會特別感謝彰化銀行、臺灣企銀、金酒公司、金廈海運、金環球旅行社熱情贊助,每一股來自各界的暖流都將匯成一股前進的動力,讓感恩的心持續湧動,讓美好的歌聲沁人心脾,傳唱不歇的美麗樂章。該協會表示,鄉親的參與將會是協會最大的鼓舞與前進的動力,歡迎鄉親們的共襄盛舉,共度一個溫馨美好的夜晚。
-
烈嶼西方社區父親節活動登場 長輩玩牌K歌歡度佳節
勞苦功高的爸爸們,您們辛苦了!為慶祝父親節,烈嶼鄉西方社區發展協會辦理四色牌大賽暨卡拉OK歡唱聯誼活動,社區長輩們共聚一堂動腦娛樂,也聯絡情誼。烈嶼鄉長洪若珊和社區的父親們一起切蛋糕,祝福父親節快樂。 早期在閩南地區、金門、台灣都極為盛行四色牌,「四色」又叫「十胡仔」,金門在軍管時期嚴禁賭博,警察嚴厲取締賭博、玩牌的軍民,四色牌屢遭查禁。但隨著金門解除戰地政務體制,時空背景轉變,玩四色牌已經是銀髮族的消遣娛樂,閒暇之餘,屋簷下、廳堂可見一桌桌打四色牌的長輩,玩牌娛樂,也閒話家常。 烈嶼鄉西方社區發展協會慶祝父親節,利用假日辦理一場四色牌大賽(群胡),邀請社區父親們開博。按桌次坐好位後,開始發牌,長者全神貫注的佈局、摸牌,將、士、象、車、馬、包、卒相繼打出,紅、黃、白、綠紙牌滿場飛舞,「自摸」、「中花」、「到了」聲音此起彼落。競賽過程中,父親們的精神為之抖擻,腦細胞瞬間全部活化了起來,都是為了能夠從牌桌中勝出贏得獎勵。協會透由活動讓父親聚玩四色牌,大家一起在牌桌上動動腦,賭輸贏聯絡情誼,歡度父親佳節。 烈嶼鄉長洪若珊到場向居民們賀節,洪若珊肯定協會團隊付出很多心力,辦理活動,服務社區居民。 洪若珊鄉長、西方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方建軍和居民一起切蛋糕,祝福八八父親節快樂。
-
洪清漳金門潮間帶攝影展即起於文化局展出
由金門縣文化局主辦的《潮間的凝視-洪清漳金門潮間帶攝影展》,即日起於文化局展覽室展出,展期至8月13日,並將於8月9日上午10時舉行開幕式。展覽呈現攝影者洪清漳十餘年來深入金門海岸、紀錄潮間帶生態的心血結晶,以影像呼籲社會重新思考人與海洋之間的深層關係。 洪清漳自2008年起長期投入潮間帶拍攝工作,蹲守、涉水、潛伏於灘地之間,迄今已拍攝並辨識超過1,500種海洋生物,當中包含多種臺灣未曾紀錄的稀有物種,並曾命名發表「金門鐘螺」,為金門自然史寫下重要一頁。 「攝影是一種凝視,我希望觀者能從畫面中理解我們與海洋不可分割的命運連結。」洪清漳表示。他強調,這些影像是他與潮間帶共同生活的證據,盼能成為觀眾關注海洋的契機。 本次展覽作品除生動呈現潮間帶生物樣貌外,亦透過空拍畫面呈現海岸環境變遷,包含互花米草快速蔓延、蚵田掩蓋積砂導致產業衰退,以及海漂垃圾問題等,引發對人類活動與自然之間關係的省思。 展場中可見洪清漳長年與在地蚵農互動的珍貴紀錄。他是生態觀察者,更是環境教育推動者,透過攝影課程、田野實作、生態筆記與棲地巡守等方式,引導學生與民眾走進潮間帶,實踐「保護海洋,從認識開始」的理念。 他呼籲社會大眾正視氣候變遷與人為影響下的海岸危機,共同推動減少海漂垃圾、支持友善養殖、抑制外來種等行動,攜手守護這片生命搖籃。 配合展覽,文化局亦將於8月9日(星期六)下午2時至4時於三樓會議室舉辦專題講座,由洪清漳老師親自主講,分享他十多年來的生態觀察與拍攝歷程,帶領聽眾深入認識潮間帶生命的低語與變遷的真相。
-
金清淨公廁擂台賽熱烈開跑
你有使用過讓人驚艷的公廁嗎?乾淨整潔、設施齊全、氣味清新的如廁空間,不再只是都市專利,現在金門也要讓優質公廁成為生活的一部分。由金門縣環保局主辦的《金清淨公廁擂台賽》,自114年8月1日起至8月31日止隆重登場,邀請民眾誠實評鑑、實際打分,用你的真實感受選出心目中的模範公廁,還有機會抽中家樂福100元禮券! 為了提升本縣公廁品質與維護管理成效,本縣環保局多年來持續推動「友善如廁環境」政策,不僅逐步改善設施老舊問題,也加強日常維護與清潔作業,讓使用者有賓至如歸的如廁體驗。今年更特別以擂台賽形式辦理評鑑活動,廣邀全民參與,用實際的體驗給出最誠實的評價,透過回饋促進公部門與管理單位再精進。 本次活動參與方式簡單,凡民眾至實際列管於金門縣境內的公廁使用後,只要掃描現場張貼的「評鑑抽獎QR Code」,留下對公廁的實際感受與現場照片,即完成一次評鑑。每完成一座公廁評鑑,就能獲得一次抽獎機會,每支手機號碼最多可累積五次,提升中獎機率。 環保局指出,《金清淨公廁擂台賽》鼓勵民眾不藏私分享實際使用感受,無論是清潔程度、設施齊全度,還是整體氛圍與便民程度,都是此次評鑑的重要指標。民眾只要誠實留下評論,無論正面或建議意見,都能有效協助改善公共空間品質。 此次活動將於114年9月30日抽出300位幸運兒,每人可獲得家樂福100元禮券,總獎金高達3萬元。不僅讓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一起打造更友善的如廁環境,也能將誠實參與化為實際回饋。 環保局表示,透過這次公廁評鑑活動,讓「乾淨、舒適、安全」的公共廁所成為金門觀光與日常生活的一環,也希望藉由全民參與與實地評鑑的模式,發掘優良管理單位,進一步樹立標竿與典範。 活動網址:https://cyan-shrimp-kw80hx.mystrikingly.com/,更多活動詳情與參與方式,亦可上金門縣環保局官網或臉書粉絲專頁查詢。
-
聯合稽查液化石油氣分裝廠與瓦斯行 未發現偷斤減兩
為保障民眾消費權益與用氣安全,金門縣政府產業發展處與消費者保護官,會同消防局、經濟部標準檢驗局高雄分局金門辦事處等單位,辦理液化石油氣分裝廠與瓦斯行聯合稽查作業,重點查核業者是否存在灌裝不足、標示不實及價格揭示不明等行為。 本次稽查對象涵蓋兩家液化石油氣分裝業者,包括聯宏石化企業有限公司與農會液化煤氣灌裝廠,以及13家瓦斯零售業者,分別為文文、華聲、金源盛、世豐、振盛、宏達、中台、許源順、第一、瓦斯中心、農會、金龍與湖盛。稽查小組針對兩家分裝場各抽查20支瓦斯桶,並於13家瓦斯零售業者抽查共96支瓦斯桶,合計檢查136支。 稽查重點除檢查實際灌裝重量是否符合規定,也同步查驗業者是否依規定揭示價格與供銷紀錄。經抽查結果,所有瓦斯桶皆符合經濟部頒布的《液化石油氣經銷業分裝業及零售業供銷管理規則》所訂容許誤差範圍,未發現有偷斤減兩情形。 依據該管理規則第六條規定,液化石油氣容器之灌裝重量與標示重量若有誤差,應於以下範圍內容許:(一)未滿10公斤者,允許誤差為規格的1.5%並加計50公克;(二)10公斤以上、未滿15公斤者,容許誤差為200公克;(三)15公斤至50公斤者,容許誤差為規格的1%並加計50公克。若容器實重欄標示至小數點以下一位者,需另加計50公克量測誤差;若標示至小數點以下二位者,則不再計入額外誤差。 除了秤重項目外,稽查小組亦依《石油管理法》第19-1條規定,查核零售業者是否於營業場所備置氣源流向供銷資料,並揭示零售價格資訊。各受稽業者均已依規設置相關資料與價格揭示欄位,符合規範。 金門縣消費者保護官提醒民眾:若發現所購桶裝瓦斯斤兩不足,可撥打全國消費者服務專線「1950」進行諮詢,或至行政院消費者保護會網站提出線上申訴(網址: https://cpc.ey.gov.tw/)。消費者擁有知情與申訴權利,縣府將持續透過聯合稽查與教育宣導,守護民眾用氣安全與消費公平。 消保官也建議,零售業者在將瓦斯桶載離分裝場前,可自行以磅秤確認分裝重量,若發現有短缺情形,應即刻要求分裝廠補足,避免後續消費糾紛與損害消費者權益。 金門縣政府表示將持續推動源頭監管與聯合查核,提升用氣安全品質,建立誠信經營環境,保障消費者權益不打折。
-
工藝療癒樂陶陶 藉揉土成器沉澱心靈釋放壓力
由金門國際青年商會主辦的「工藝療癒樂陶陶」手作體驗活動,於2日上午在金門縣陶瓷廠登場。 活動結合陶瓷廠專業師資與場域資源,透過系統化教學流程,引導參與者親手操作陶土、創作個人作品,體驗陶藝創作的藝術性與療癒感。 本次活動由青商會長楊霈璿發起,與金門縣陶瓷廠共同合作,為大眾量身設計入門課程,內容涵蓋陶藝基礎理論、手捏成型技巧、創意設計與個人實作,並由陶瓷廠講師群全程教學。即使是第一次接觸陶藝的新手,在講師細心指導下,也能在短短三小時內完成屬於自己的陶器作品,感受手作創作的成就感與心靈療癒的力量。 金門縣陶瓷廠歷史悠久,為金門重要的工藝據點之一,長年致力推動陶瓷教育與文化技藝保存。此次活動特別開放廠內教學空間與設備,並安排資深工藝講師進行現場指導,從揉土、定型、修整到上釉,每一階段皆詳實說明,讓學員不只是「做中學」,更理解陶藝背後的文化意涵與創作精神。現場不僅是學習場域,更是一座文化交流的平台,讓居民與遊客得以近距離認識金門陶藝產業,重新理解傳統工藝的價值與現代意義。 青商會長楊霈璿表示,青年商會一直致力於串聯地方資源與青年參與,本次活動特別邀請陶瓷廠合作,就是希望讓年輕人與社區居民有機會重新走入在地工藝現場,透過親手體驗感受職人精神與文化溫度。她表示,陶藝是一種讓人放慢腳步、靜心創作的活動,他們希望透過這樣的手作課程,讓更多人從中獲得療癒與情緒釋放,也進一步連結對土地的認同感與參與感。 活動吸引了來自各地的親子家庭、青年學子與文創愛好者參與。許多學員在課後分享表示,這是他們第一次在如此專業的場地學陶藝,不僅學到技術,也透過雙手與陶土的互動,釋放壓力、沉澱心靈。參與者紛紛給予正面回饋,從揉陶到塑形的每一個動作,都讓他們感受到創作的力量與平靜感,真的很療癒、這種活動應該多辦,不但有趣,還可以親子共學。 金門青商強調,透過文化手作活動不僅能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也讓更多人有機會重新發現在地文化的美好與價值。陶藝不只是傳統工藝,更是藝術、文化與心理療癒的綜合體驗,能在創作中找到生活的靈感與情緒的出口。 金門青年商會表示將持續與地方各界單位攜手合作,推動更多結合藝術、文創與青年參與的活動,深入社區、連結在地,活化文化產業,帶動青年返鄉與創新動能。同時也希望能為金門打造更多文化參與與療癒生活的場景,讓這座島嶼不僅有歷史與風景,也有溫度與創意。
-
胃食道逆流火燒心 調整飲食與習慣就能改善
金湖鎮圖書館於2日上午舉辦健康講座,邀請金門醫院肝膽腸胃科主治醫師李易擔任講師,與鄉親分享「慢性肝炎與胃食道逆流」的預防與治療。 李醫師分別就慢性肝炎與胃食道逆流兩大常見疾病進行解說。首先,他針對慢性肝炎做說明:慢性肝炎是指肝臟持續發炎超過六個月的疾病,常見但容易被忽略,因其早期多無明顯症狀,常在健檢或其他檢查中意外發現。李醫師指出,B型肝炎的主要傳播途徑為垂直感染(母嬰傳染)以及血液與體液接觸;而C型肝炎則主要透過血液傳染,例如輸血、共用針頭等。另有一類常見的非酒精性脂肪肝,則多與代謝症候群相關,容易出現在糖尿病、高血脂及肥胖族群中。 針對慢性肝炎的預防與控制,李醫師強調均衡飲食與健康生活的重要性。他建議民眾多攝取蔬果、全穀類食物與優質蛋白質,避免高糖高脂飲食,並應控制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避免服用來路不明的中草藥與保健食品,以免造成肝臟負擔。此外,維持健康體重並規律運動,每週至少累積15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是維持肝臟健康的關鍵。李醫師提醒,B型與C型肝炎若能及早發現、規則追蹤與服藥,可有效控制甚至達到治癒。隨後,李醫師進一步講解另一常見現代文明病│胃食道逆流。這是一種由胃內容物反流至食道,引發不適症狀甚至併發症的疾病。透過內視鏡或逆流監測可以發現黏膜損傷或異常的酸暴露,是判斷病情的關鍵依據。他指出,最典型的症狀為「火燒心」,即由上腹部向胸口甚至頸部擴散的灼熱感,另有胃酸逆流到口腔,伴隨酸味或苦味,也是一大特徵。 李醫師說明,胃食道逆流與生活型態息息相關,不少患者透過飲食與習慣調整就能明顯改善。他建議民眾注意以下幾項原則:避免過量進食或高脂食物、睡前三小時勿進食、避免菸酒、減重、抬高床頭等,都是降低逆流機會的有效方法。對於已出現明顯症狀者,應及早就醫,配合醫師指示進行檢查與藥物治療,以免長期逆流導致食道炎、狹窄甚至癌變。
-
銀髮族協會長青學苑將開課 花藝手作當先
金門縣銀髮族協會「長青學苑」即將開課了,其中「花藝手作課程」率先將於下週一登場,有意參加者自即日起開放設籍縣民報名,五十五歲以上長者(六十五歲以上長者優先報名),全程免費,為達良好授課品質與互動教學,每一主題學習課程限額三十名,額滿為止,報名請洽0935052747,或掃描QRcode(見圖)後聯絡報名。 銀髮族協會表示,此次共四項主題課程,每項課程十二節,分別為: 一、花藝手作課程:八月十一日起至十一月十日的每星期一早上九點到十一點,上課地點在金門縣銀髮族協會照顧關懷據點(金城鎮民權路一五四號)。 二、舞蹈手語健康促進:八月十二日起至十月二十八日的每星期二早上九點到十一點,上課地點在金門縣銀髮族協會照顧關懷據點(金城鎮民權路一五四號)。 三、數位資訊課程:八月十四日至十月三十日的每星期四的早上九點到十二點,上課地點在盤山村社區照顧關懷據點(金寧鄉盤山村頂堡一五○號)。 四、藤編手工藝課程:八月十五日至十一月十四日的每星期五的下午兩點到四點,上課地點在盤山村社區照顧關懷據點(金寧鄉盤山村頂堡一五○號)。
-
推動在地社區差異化發展 體現農村記憶與文化自信 何厝社區番薯節揭幕 多元活動展現地方創生實力
金沙鎮何厝社區一年一度的「番薯節」,昨(3)日上午11時在何厝社區熱鬧登場,活動開幕式邀集社區居民、志工團隊與多位貴賓齊聚,共同見證這場從番薯出發、串起農村記憶與社區未來的地方盛會。今年已邁入第三屆的番薯節,以「薯於金門的節日」為主題,結合市集、手作體驗、表演節目與小旅行等活動,展現社區在地創生的實力與活力。 開幕式由何厝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王绣菊主持,金門縣副縣長李文良、文化局長陳榮昌、金沙鎮長吳有家、金沙鎮民代表蔡連進、勞動部金門就業中心主任黃雨舜、何浦國小校長陳正字、何斗里里長陳福林、官澳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楊能輝、何厝王氏宗親會理事長王火盛等來賓均親臨現場支持,與鄉親一同感受番薯節的溫度與熱度。 今年的番薯節規劃番薯市集12個攤位,邀集在地社區、社福團體及文創手作者參與。市集內容豐富,包括康復之友協會展售手工編繩、鑰匙圈、左手香防蚊膏等;何厝社區志工媽媽們則推出蚵ㄚ煎、蚵ㄚ麵線、冬粉、涼麵與石花凍等傳統美食;衛生局則設立三處宣導攤位進行健康教育推廣。 另外,何厝活動中心則設有手作體驗攤位,內容包括番薯皮雕零錢包、土仁粿飾品、番薯餅、番薯蛋黃酥、蚵仔煎與番薯鬆餅等,吸引大小朋友踴躍參與,現場洋溢著親子共學與代間共融的和樂氛圍。 活動一開始就是何厝最具傳統技藝的鑼鼓精彩演出,為番薯節增添熱鬧色彩。副縣長李文良巡視攤位時,親自掏腰包支持社區產品。他特別稱讚志工媽媽現煎的蚵仔煎「特別好吃又Q」,並點出靈魂關鍵在於自製的番薯粉,展現社區食材自足的能力。 李文良表示,番薯節展現社區文化自信與產業活力,是金門推動社區特色化發展的典範。他指出,「每個社區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資源與生活記憶,像何厝以番薯為核心,喚起昔日農村的味道,凝聚社區向心力,讓金門每一個角落都能活出風貌與生命力。」 文化局長陳榮昌表示,何厝擁有600年歷史,是金門島最早開發的街市之一,昔日「瓦厝」因水路便利、商賈雲集而繁榮一時,番薯酒的釀造與販售成為社區重要產業。如今透過社區發展協會的努力,重現這段文化記憶,賦予傳統產業新的生命。他表示,過去農村面臨凋敝與人口外移,如今透過番薯節、蕃薯故事館與小旅行導覽等活動,成功吸引年輕人參與及返鄉,而文化局將持續支持,協助社區將活動制度化、品牌化。 勞動部金門就業中心主任黃雨舜表示,每年的番薯節見證社區持續進化與活力展現,期待未來能透過多元就業方案,深化與社區合作,發展社區產業與在地就業機會。 金沙鎮民代表蔡連進坦言,看到何厝社區的豐碩成果,讓他身為洋山社區理事長感到責任重大,未來將更加努力推動社區發展,不讓地方失色。 金沙鎮長吳有家指出,何厝番薯節是金沙地區社區自辦活動的成功示範。他表示,鼓勵社區從自身文化出發,不求辦得最風光,而是要讓社區鄉親與觀光客真正走進來,體驗、參與、留下記憶。吳有家承諾未來將針對社區活動給予預算支持,並建議活動籌辦前可主動與公所溝通,讓資源整合將更有效率。 何厝社區理事長表示,社區活動一屆一屆慢慢辦、持續改善,讓番薯節成為一年一度的亮點。他期待未來能與金沙風獅爺文化季等大型活動串聯,提升能見度與參與度。王文思強調,何厝的番薯不是只有味道,更是一種文化的符號,一段時代的記憶。 志工媽媽們徹夜熬煮石花凍、現場製作的蚵ㄚ煎,傳遞的不只是手藝,還有一份屬於這片土地的溫柔與執著。在番薯的香氣中,何厝這個曾經熱鬧的街市,正在透過一場又一場的節慶與行動,重新找回昔日榮光,開創「薯於金門的節日」的希望藍圖。 據悉,何厝社區自民國111年啟動「蕃薯故事館」與社區商店計畫,開始系統性推動地方創生。以番薯為核心,連結在地產業、文化記憶與就業培力,開創包括導覽解說、手作講師、產品研發與文宣設計等多元職能,成功吸引青年返鄉,為社區永續發展奠下基礎。112年,社區活動中心建置完成,提供加工與展售空間,成為遊客體驗在地文化的窗口。番薯節更復刻地瓜酒釀製工法,推動量產,使地瓜酒成為金門地方文化與風味的代表之一,今年番薯節亦同步推出地瓜酒新品上市。 (飲酒過量,有害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