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
論金大永續發展目標活動
永續發展目標(SDGs)是什麼?為什麼學校課程要融入SDGs?這個業已成為今日全球共同的語言,又到底是什麼? 永續發展目標,是聯合國的一系列目標,這些目標於2015年底,替換千年發展目標,稱之為「永續發展目標的在地化」。希冀地球上所有事物、人種、大學、政府、機構和組織,都共同致力於多個目標。更呼籲各國政府,必須積極尋求合作夥伴,同時將目標納入國家體系,在發展經濟時,身心靈亦能均衡,永續發展。 永續發展目標,意在促進經濟繁榮的同時,更能保護地球、療癒身心。因此在目標中即指出,消除貧困必須與一系列戰略齊頭並進,包括促進經濟增長、解決教育、衛生、社會保護和就業機會的社會需求,遏制氣候變化和保護環境。確保當代發展,不會對後代產生負面影響。也因此,(SDGs)更是牽動全球教育的新關鍵字,因此,已有學校將SDGs融入課程,培養學子的核心素養,及未來能力,如金大日前所舉辦的三場「SDGs療癒工作坊」。 這項由金大學務長董燊教授所規劃的活動,主要是為了幫助學生紓解壓力,激發創造力,以應世界潮流。特於日前連續推動三場「SDGs療癒工作坊」,包括「花現自我花藝體驗」、「情緒海洋自我對畫」及「療癒甜點創業攻略術」,結合藝術、創意與自我探索,進而呼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獲得參與學生極高評價,反應相當熱烈。正如金大校長陳建民所強調的,校方重視學生身心靈均衡發展,鼓勵學生多參與類似活動,找到壓力抒發點,為生活找回平衡。 這三個場次,首場是「花現自我花藝體驗」,邀請許哲豪擔任講師,帶領學生透過花材創作,感受大自然療癒力量。進而從花藝創作中,體會植物生命力,並發現專注,可帶來內心平靜與滿足,在繁忙課業生活中,找到片刻寧靜,更啟發了對永續思維的認知與應用。 第二場的「療癒甜點創業攻略術」,校方特別邀請到金大校友、木球國手,也是金門「叁食雞蛋糕」創始人彭映綺擔任講師;這項將甜點工作坊,結合講師艱辛創業經驗,啟發學子對未來職涯規劃,重新思考如何將興趣轉化為工作。更有學生表示,透過分組合作,拉近彼此距離,學會了團隊溝通技巧。 至於第三場次的「情緒海洋自我對畫」,則是邀請周玟慈擔任講師,以顏料為載體,透過流體藝術,引導學生探索內心情緒,讓顏料在畫布上自由流動,釋放壓力。感受到如何透過藝術,表達內心情緒,隨著顏料湧動,彷彿感覺壓力也隨之釋放,過程十分療癒;紓壓之餘,也讓自己有機會沈靜下來,重新審視未來目標與方向。 正如董燊學務長所指出:此一系列活動,不僅療癒身心,還賦予學生探索未來力量,期待學生們能將這些心得,應用於學業、職涯與生活中,成為具備國際視野,及深具社會責任的全方位人才。更希望藉由社區的加入,共襄此目標,落實個人和社區的心靈健康,以盡金大在地責任!
-
正視金門申設自由貿易港區的展望與期待
立法院經濟委員會於11月14日經排審多項離島建設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其中包括設置離島國際醫療特區的第13條之1及之2修正草案與設置離島自由貿易示範區的第18條之1修正草案,引發關注。 據了解,本項修法之所以引發關注,便在於執政黨立委以為,此法如果通過之後,臺灣恐怕到處都會設特區,更會讓離島變成「一國兩制」示範區、統戰最前線的法案,一旦通過後將門戶大開、讓中國大舉入侵,「一定要擋下」。當然,這樣的說法也極容易反駁;因為自2003年「自由貿易港區設置管理條例」實施以來,臺灣自由貿易港區已擴大發展為「六海一空」,包含臺北港、基隆港、臺中港、安平港、高雄港、蘇澳港及桃園航空自由貿易港區。如果執政黨立委的說法成立,難道這些港區都是一國兩制示範區?是否也要廢除?或許,金門設置自由貿易區也只是希望能擁有和臺灣港區一樣的發展條件而已。 「自由貿易港區」是指在經行政院核定的國際港口、航空站等,設定一個管制區域,在這個區域範圍內從事貿易、倉儲、物流、貨櫃(物)之集散、轉口、轉運、承攬運送、報關服務、組裝、重整、包裝、修理、裝配、加工、製造、檢驗、測試、展覽或技術服務之事業,透過簡化通關流程及減免稅賦,可在低成本、高效率的作業環境中營運;換而言之,就是便捷人員、貨物、金融及技術的流通,將跨國貨物流動限制減到最低,為了實行這個概念,自由貿易港區規劃了「境內關外」的觀念,降低企業跨國營運中物流、商流與人流之各種障礙,提升國家競爭力並促進經濟發展。 從上述的說明中,我們應該可以了解到自由貿易港區的一些梗概的內容及機能,那既然臺灣可以,為什麼金門不能?箇中原由或許便是我們經常聽到的,「金門可利用地理優勢與政策支援,發展為兩岸及東南亞物流樞紐」。據了解,早前地區委商執行「113年金門縣跨境電商輔導計畫」,推動業者商品進軍國際市場。透過電商平台、專業培訓、直播行銷及跨界合作,成功打造「金門優選」品牌,並推出聯名禮盒,為金門產品創造多贏局面。 這般的作為及願景誠然可做為自由貿易區的基礎,但似仍有許多不足之處,諸如:轉口貿易仍取決於本縣港灣的條件、規模及強度,金門短期內並無競爭力;加工、裝配業,本地並無太多工業區及腹地,可行性較低;會展及電商產業,金門固可為MIT窗口,但短期內,如何提升港埠設施條件、擴大台金物流規模、壓低物流成本反是難以攻克的問題。再有,養生、醫療項目著眼於大陸市場固有其利基,但前提仍是本縣基礎建設要到位;地區曾有芻議建置養生醫療專區著即發掘潛力廠商,就此,基礎建設同樣要跟得上進度,否則,亦是「空中樓閣」。 綜上,短期內我們或應著眼於解套小三通貨貿,善用臺灣自經區之境內關外、前店後廠模式,爭取完備法規及授權條件,試行對接閩、廈自貿區的可行服、貨貿項目,方為首要;是以,確認法源依據仍是當務之急。如若「自由貿易港區設置管理條例」非徒有其法,在經行政院核定的前提下,離島未必沒有努力的機會;至於離島建設條例的相應修法,也就不用過度糾結於意識型態才是。
-
重啟陸客來金觀光的問題與挑戰
自9月底開放陸客來金門觀光,逐漸展現復甦跡象,各大商家和景點逐漸迎來大陸遊客,並對地方經濟產生一定的拉動效果,目前地區業者已感受到景氣正逐漸溫和復甦,上週兩岸金門同鄉會年會來金舉辦,座談交流時便達成共識,建請積極多管道推動福建居民赴金門旅遊一年多次有效簽注及開放落地簽等政策儘快實施,從而促進金門旅遊產業發展。 誠然,現階段福建居民來金旅遊申辦手續仍面臨申辦手續不便、身分審查較嚴等問題,導致陸團更傾向採用靈活的散拼團方式出團,至於自由行部分,中央尚未開放陸客來金落地簽,入金證須透過旅行社辦理,且效期僅有3日,這也在某種程度上影響陸客來金旅遊意願。事實上,散拼團運作模式較為靈活,也有利於旅行社招攬散客來金旅遊,疫情前幾年,不少福建省外遊客赴廈門欲開展延伸性旅遊時,往往透過旅行社用散拼團方式來金旅遊,故省外散拼團亦為當初陸客來金旅遊的重要客源之一。另一方面,由於現在移民署配置的作業人力有限,導致假日或節前常要加班趕件,顯見若要因應節假日或大型活動等高峰時段的陸客湧進人潮,移民署的審件作業人力確實急待補充。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召開的航班協調會議上,縣府、航商及陸方皆希望能將金廈小三通航班恢復到疫情前的每天36班次,以因應時而出現航班客滿,導致部分旅客或鄉親訂不到船票的窘境,若未來進一步開放落地簽或省外旅客來金旅遊,恐將更供不應求,加諸船班客滿往往出現擁擠現象,導致旅客上下船及搭乘體驗的舒適性大打折扣,至於每日航班可視實際調度及運能需求予以動態調整,從而隨時保留充裕的運能運力,方能因應未來小三通的客流成長需求。 再則,台金線在海空聯運的運能協作上亦應同步成長,並鼓勵出行旅客避開高峰時段,盡量採用「錯峰出行」來金旅遊。另縣府車船處或民間運通、租車公司可提供多元、友善、便捷的交通載具供自由行陸客選擇,譬如友善觀光公車、小型巴士、微型電動車等交通工具。目前水頭碼頭的1-1計劃道路行駛舒適,對於前往市區、機場及主要景點的旅客較為便捷,這條30米寬的主要幹道有效提升了碼頭的聯外交通效率,另對從碼頭出發前往水頭聚落、舊金城、古崗、翟山坑道等南海岸旅遊帶觀光的旅客,可由西海路雙向分流,對於出行旅客的遊程路線規劃將更具彈性、可選擇性。 金門旅遊產業正處於溫和復甦階段,開放陸客來金旅遊為地方經濟注入活力,未來若能優化簽證申請流程,減少審查環節,根據旅客流量動態調整航班密度,保證供需平衡、運能充裕且舒適,避免過度擁擠影響旅客體驗,同時研擬高峰時段的應急調度措施,並適當增加移民署人力,特別是在高峰時段,加快證件簽發作業效率。同時,台金線的海空聯運協作也需同步提升,以支撐小三通的長遠發展,相信在簽證、航班運能與加速基礎設施興建等各方面多管齊下,金門有望成為更具吸引力的兩岸旅遊交流樞紐,促進經濟與旅遊的全面升級。
-
「綠化金門」的腳步不能停下來
有「海上公園」之譽的金門,林木覆蓋率約42%,與行政轄區內山地廣闊的台東縣81.64%、花蓮縣80.54%、宜蘭縣78.55%相差很大,在全台22縣市中也只能排名第13,對台灣得名福爾摩沙「美麗之島」一詞有一些了解的人來說,這樣的結果不讓人意外。 早年,金門島鄉黃沙滾滾,童山濯濯,鎮風、辟邪的風獅爺遍佈全島,不只是鄉野傳說,也是孕育聚落人文的底蘊,先民離鄉背井,懷抱憧憬遠渡重洋,赴海外異邦謀生,歷經九死一生苦難的一頁頁往事,與海島大環境蒼涼溫飽難得,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金門大面積造林始於1950年,木麻黃等海岸先驅樹種發揮防風、定沙作用,1980年間再訂定長達15年的造林計畫,全面實施林相更新和經濟造林計畫,兼有「果化金門」的實驗性工作。75年來種植各類林木逾2億5,000萬株,在調節氣候、涵養水源和水土保持方面取得廣泛成果。 1999年「丹恩」颱風、2016年「莫蘭蒂」狂颱重創金門,全島林木橫七豎八,數十年的造林成果毀於一旦,有如「侏羅紀公園」的場景讓人怵目驚心,但也因此給了金門汰除老病林木,展開3代林植栽作業,開啟另一個綠色奇蹟的契機。 近年來,金門縣林務所從海岸舊雷區防風林到內陸一帶,廣植林木更新林相之餘,也在2022年成立「金門縣受保護樹木審議會」,專責地區受保護樹木的認定、列管、廢止以及相關協調、爭議和重大違規事件處理,並公告51株受保護樹木,其中大多數是樹齡逾百歲的老樹,希望這些矗立村口和聚落一隅,陪伴鄉親走過風雨歲月的老樹,能獲得更好的保護和尊重,在維護綠色資產方面樹立新的里程碑,獲得愛樹人士的好評。 縣府觀光處舉辦的「老兵召集令」連年吸引老戰友重返英雄島,舊地重遊時發現昔日營區、哨所已從地表消失,往日枕戈待旦的「戰地」記憶,已是模糊零落難尋。但也有老戰友看到當年集合講話、休息的老樹還在,袍澤弟兄歡聲笑語彷彿依稀,在與久別重逢的老樹開心合影時,多少彌補心中許多缺憾。 最近,縣林務所為強化地區樹木保護人員的專業知能,特別辦理一項培訓課程,邀請台灣相關領域專家、學者跨海指導。為期6天的課程,共有來自各單位業務相關人員、地區樹木保護專業人員及有興趣民眾116人次參加。這是一項精進地區林木保護工作的啟動,兼有讓相關知識普及化的播種和扎根意義,值得大家肯定和支持。 陳福海縣長在日前縣議會施政報告時,即將打造幸福宜居家園列為10大施政成果之一。未來,縣府將持續和精進各項綠美化工作,讓金門從公共場域到家戶景觀,都往賞心悅目的大目標前進,遠景需要公部門和全體鄉親共同努力。
-
金門醫療升級 鄉親夢寐以求
總統賴清德此前輕車簡從自台乘坐總統專機蒞金,代表各界向國軍先烈致祭並參加古寧頭戰役勝利75週年追思祭拜典禮,在旋風式的半天行程中,兼程前往金門醫院巡視遂行醫療升級概況暨慰勉全體醫護人員平日工作辛勞,即席應允支持部立金門醫院有關軟硬體升級之需求,不啻送給金門醫院一個大紅包,送給金門鄉親一個大喜訊,肯定縣長陳福海與金門醫院院長暨全體醫護人員,為金門人民健康把關,棒棒相接,無縫接軌,績效不掛零。 雖然任期有長有短,在責任與榮譽相互激勵之下,莫不想方設法,在爭取人力與儀器方面下工夫,由於院長真誠與用心,成立了腫瘤科,復蒙榮民總醫院支援專科主治醫師陳三奇每月自台來金與在地醫師許德麟輪番看診治療,醫術精湛,和藹可親,免除患者及其家屬台金往返勞頓奔波及相關費用之負擔,贏得鄉親有口皆碑,滿懷感激。 大家都知道,賴清德總統是學醫出身的,且有實際執業經驗,由醫師轉換跑道從政,繼續為民服務,做了二任台南市長,經常深入基層民間,勞怨不辭,政績斐然,後來榮升行政院長要職,轉而競選中華民國第十六任總統選舉,以得票最多當選總統,這是他當選總統後二度蒞金訪視,他不亢不卑,誠以待人,忠以敬事,大家聽得到。 又說,他曾在金門服役當兵,對於金門這塊150平方公里的乾淨土地,並不陌生,特別認為金門不僅僅是造林有成,一踏進金門綠油油一片,好山好水好人情,當他聽完金門醫院院長王世典工作簡報後強調,金門醫療升級為民眾生命把關確實迫切與重要,離島偏鄉醫療不能偏廢,大家所繳健保費都是一樣的,不能因為是偏鄉或離島醫療不足,就影響當地民眾的健康權利,賴清德總統應允,中央一定會鼎力支持部立金門醫院,他也希望大家能夠全心全意的投入,讓金門不再因為地處離島而被忽略,訊息見諸報端,傳為佳話美談。 他再次的說,他也是醫界的一份子,與縣長陳福海過往在立法院也是老同事,因此了解其對金門醫療的關心,對於縣長陳福海向他提出希望能強化金門醫院軟硬體的需求,即席責成衛福部給予金門醫院鼎力的支持,讓金門醫院可以在院長王世典暨全體醫護人員共同努力下,進一步得到金門鄉親的支持。又說,他是一位醫學背景出身的總統,不能有負國人對他的期望,他提出「健康台灣」的計畫,希望能進一步提升國人健康福祉,國人身體健康,國家會更強壯,也讓世界擁抱台灣。 總統賴清德提到明年度將是就任後首次預算編列,明年度的預算相較於今年,健保經費將會增加;加上「健康台灣」的各項計畫,包括癌症新藥基金、健康台灣深耕計畫及公共衛生項目等,過去各界認為屬於勞務預算來編列,不應由健保來支出,所以明年政府要將健保中預算編列項目,用在有需要的民眾,金門鄉親有福了,請拭目以待,靜候佳音。 時代進步,科技發展,多發性骨髓瘤指引即將出爐,各方寄託殷切,凝結鄉土認同,共同為地方繁榮進步貢獻力量,欣見填補治療缺口即將實現,健保局對此表示,仰賴國內指引進入高警覺的社會,多發性骨髓瘤將於60-70歲一年新增700病患隱形照顧成本,衝擊癌友家庭財力與精神,雙雙深感不勝負荷,因此贊成政府美意成真,有鑒時代正在進步,儘管科技發達,趕不上疾病防治,尤以民眾對於衛生主管機關人少事繁,阻礙許多工作的推展,當大家祈盼「醫療精進,確保健康」,亟須大家投入疾病防治的行列,共同保護平安才是福,請大家告訴大家。
-
透過電影媒介為金門觀光打開國際視野
由國內知名明星陳柏霖、郭雪芙主演愛情影集《不如海邊吹吹風》,日昨在台北舉行首映會,吸引了各界媒體及影視圈的明星共同參與。男主角陳柏霖更於受訪時表示金門是非常令人難忘的地方,邀請大家一定要到金門走走。縣府觀光處副處長董雲馨也率隊為該劇的正式播出送上祝福,並期待此劇作為金門的觀光新亮點,帶動更多遊客到訪這片擁有獨特魅力的海島。 《不如海邊吹吹風》融合了金門的絕美自然景觀,為觀眾營造出遠離城市喧囂的純粹感。除了主演陳柏霖與郭雪芙雙向的救贖愛戀、多線CP的愛情滋味、如詩如畫的金門島嶼風光、在地美食與小鎮純樸人情味成吸睛五大看點,導演何潤東以細膩的鏡頭捕捉金門的自然之美,將金門大橋、喊泉、太武山等經典地標融入劇情,為整部影集增添了一層如詩如畫的氛圍,以及將在地美食透過畫面呈現令人垂涎欲滴的金門美味。 細數近十多年來,在金門拍攝的電影,包括2007年《林北小舞》獲得金門縣文化局、金門酒廠胡璉基金會、昇恆昌免稅商店與昇恆昌金湖大飯店,大力贊助該片拍攝,藉由結合電影產業促進在地文化與旅遊發展。這部電影中許多重要場景都在金門拍攝,18棟古厝組成的山后聚落、最具閩南風格的瓊林聚落,到新生代演員邱偲琹最後獨舞的田墩海灘,全片到處都能看見金門獨有的自然人文美景。 2009年的《夏天協奏曲》是一部由黃朝亮執導的台灣電影,並由張睿家、林逸欣和林美秀等人主演。故事描述男主角阿寬在網路上看到全國鋼琴大賽第一名的陳文青。透過在酒廠上班的阿輝伯,阿寬偶然見到了來金門度假的小青,彼此產生了初戀的情愫。是一部清新的小品電影。 2014年鈕承澤執導的《軍中樂園》上映,這是一部有故事想說,還能夠勾起某個特定年代鄉愁的電影。當然播出後也引起了很大的話題和迴響,豆導為了劇情瞎編很多不是史實的橋段,也引發《軍中特約茶室》作者陳長慶先生多次公開為文駁斥。 2021年的賀歲片《金不厭詐》,由陳霆和林千鈺在片中飾演一對歡喜冤家,為了讓老婆享清福,特別回金門開民宿,卻不幸遇上疫情,小三通停擺,生意一蹶不振。一群好朋友組團來看他們,竟然落入詐騙集團的圈套,是一部溫馨的賀歲喜劇片。 至於紀錄片部分,包括2022年第24屆台北電影獎入圍名單出爐,其中由導演洪淳修執導的一部金門縣題材紀錄片《金門留念》,入圍「台北電影獎」最佳紀錄片、剪輯、配樂及聲音設計四項大獎,表現非常出色。並獲選為2022年第13屆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開幕片。片中運用大量照片與檔案影像,將鏡頭對準因國共戰爭流離失所的在地相館老闆、退役老兵及為追尋台灣夢外嫁來此的四川姑娘。他們因不同原因定居金門,劇中人的青春與經歷交相映照,在戰地的最前線,輻射出兩岸一甲子的歷史變遷。 今年另一部《金門》是首部入圍奧斯卡的台灣紀錄片,導演江松長在19分鐘的片長以第一人稱的視角探索金門的點滴,刻劃人們對於戰爭的體悟,「金門是美麗又有複雜歷史的地方。關於金門的紀錄片或許還不是非常多,我希望這是一個開始,讓更多聲音、更多觀點被看見」,可惜最後並未得獎。 就誠如觀光處所言,為秉持縣長陳福海「觀光立縣」施政理念,以推廣國際觀光為目標,縣府除了在食、宿、交通方面予以適當補助外,也協調相關單位在拍攝上予以行政協助,為共同推動金門觀光邁向國際化而努力。未來也將推出專屬的觀光路線,讓遊客能親自走進劇中的景點,體驗現實中的金門風光。 透過補助電影來行銷金門,一直是觀光處、文化局、金酒胡璉基金會長年來的政策,很多台灣的年輕導演為尋求拍片補助,每年都會來金門送企畫案,我們當然不希望太浮濫,但也希望能透過相輔相成來製造雙贏效果。
-
取締飆車和噪音還給鄉親安寧環境
飆車和噪音一直是地區寧靜的殺手,不但白天呼嘯出沒,夜間更是響徹雲霄,十分擾人清夢,金城、山外街頭和伯玉路、桃園路、環島北路都是重災區,民眾怨聲四起,指責主管機關不聞不問,放任改裝排氣管的飆仔到處狂轟猛炸,沒有一天安靜好日子。 地區現有2台移動式聲音照像系統,這種科技執法的儀器是由判別噪音的麥克風、校正風阻等環境干擾的風速計、紀錄前後3秒周邊環境的魚眼攝影機與車牌辨識攝影、控制箱體等設備組成。縣環保局今年至11月底止,已在各主要路段使用100場次,平均約每三天就有1次,多少收到嚇阻效果。另今年已在慈湖路至全聯超市路段設置1台固定式聲音照像系統,未來還規畫在金城鎮民權路、金湖鎮市港路再增置2台,預期可擴大執行成效。 中央環保署規畫自明(114)年起,未取得監理機關認證排氣管登記改裝車輛,遭警、監、環保機關聯合稽查屬實,將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處900元至1,800元罰鍰;若噪音檢測不合格者,依噪音管制法可再處罰1,800元至3,600元。 在目前的緩衝期階段,迄今有49件申請認證,其中31件通過噪音檢測、12件符合排氣標準。另縣環保局根據道路拍攝影像和警方路檢通報,已通知111輛汽、機車的車主接受噪音檢查,其中34件檢查合格,其餘車主仍未到檢,比例一半不到,守法情況未盡理想。 中央環保署的目標是「抓吵不抓改」,因此才有這項新政策的規畫,希望改裝車主在享受駕駛樂趣的同時,也能兼顧符合排氣、噪音管制標準,共同維護環境品質,降低對別人的影響。可以預期的是,若改裝車主置若罔聞,不理不睬,明年元旦起環、警、監聯合稽查機制啟動,屆時上路遭取締開罰的機會加大,不但自己的荷包失血,也會留下不良的行車紀錄。 目前,地區改裝排氣管的專業店家不多,相關單位在業者代客驗車時,也會利用機會加強宣導,希望在源頭管制方面可以做得更好,至於是否收到成效?可從馬路上飆車增減和噪音大小,看出一些真實情況。 還有一個讓相關單位頭痛的是,有些車主從網路影片教學中,取得和學到改裝車輛的要領,自學自改頗有成就感,只是受限於技術不夠專業,有些沿路排煙汙染空氣,「破切聲」更是刺耳讓人難耐。 還有,以機車改裝重音排氣管為例,裝卸之間只有4、5顆螺絲,有些車主也是受檢合格之後,馬上又再裝回去,讓主管機關徒呼負負,最終倒楣的還是被吵得半死的民眾,真的疲勞轟炸,讓人無可奈何! 飆車和噪音帶來環境危害是社會共識,縣府道安會報一再討論相關議題,期待在中央新政策支持下,地區警、監、環聯合稽查可以拿出更大行動力,還給鄉親一個安寧的生活環境。
-
賢庵國小與教育資源分流及城鄉均衡發展
本月中旬,縣長陳福海率相關人員前往賢庵國小實地會勘新建幼兒園教學大樓預建地,實地會勘預建地和聽取校長黃芸芸簡報。陳縣長勘後定調,將投入一億三千多萬元的幼兒園教學大樓先蓋,並要蓋得漂漂亮亮;而學校要興建的活動中心則啟動土地交換作業,由建設處、學校和地主來對接。 眾所周知,金城中正國小是金門最大、學生人數最多的小學。由於學校位於金城城區中心、鄰浯江書院,加上東西南北門四境居民數眾多,且金城也是縣府所在地。許多非金城地區家長,基於上班和接送孩子方便或慣性認知,喜歡把孩子送到中正就讀,以致於金門半數國小學生都聚於此,雖然中正國小內部也幾經修葺、空間重新配置,但礙於實體格局所限,學生的整體學習與活動空間,已經沒有太大的發展潛力。 而反觀金門各鄉鎮,有許多中小型規模的國小,不僅環境優雅,有些學校甚至已經塑造出自身的教學特色;但是,或許地理位置所在的聚落與社區,離主要城區(如金城、山外)較遠,抑或外遷人口太多,加上中正國小大校名校的吸納效應,以至於學生人數日益減少,有的每年新生人數低到十來位、甚至個位數。如此大小失衡狀態,非但影響學校授課品質、也不利於學生學習;對於規模過小的小學校,也形成校地空間資源及教學(含教師)資源的浪費,且不利於學校周邊聚落及社區的共同發展。 但上述問題學生過於集中及學校規模太小等問題,基本不存在於賢庵國小身上。可以說,賢庵國小是分流中正國小的最佳學校。賢庵國小的主要生源來自於以賢聚及庵前為主體的賢庵里各村落。由於學校也緊鄰城區,且周邊文化古跡資源眾多。如學校後方的金門第一才子許獬的「文章垂世孝友傳家」牌坊與墓道碑,學區內庵前的金門恩主公「牧馬侯祠」、山前的獅山許獬墓、仙跡岩、坑道,學校左前方的藥井;官裡的許福進士墓道碑;古區的燕南山書院、進士陳昌文傳說;賢聚的進士盧若騰及留庵故居及傳世詩文……等。 賢庵國小不僅學區文化氛圍濃厚,人傑地靈,比之中正學區,不遑多讓,甚至隱隱有超越之勢。且賢庵國小學風素來純正,畢業校友也多傑出之士,遍佈軍公教警各領域,文化、文學界知名校友也不少,企業界傑出之士也頗多,就以金門酒廠歷屆董事長、總經理而言,就有多人係賢庵國小校友。 近年來,賢庵各聚落及周邊新建許多住宅,進駐人口也增加了;學校的入學生源相較以往,也有可觀增幅。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校地在中小型國小當中,可算是較為侷促的。以往也有校友試圖協助取得學校周邊農地,但地主早年落番南洋聯絡不易。如今,縣府在賢庵國小興建幼兒園教學大樓及活動中心的過程中,所啟動的土地交換作業方式,不但解決了賢庵國小擴大校區、增加招生員額所面臨的困難,使金城中正國小過於擁擠集中的現象,有了分流的去處;同時,也對賢庵學區內的聚落與社區教育資源,起到均衡發展的作用。
-
完善觀光圈運作 書寫金門觀光新篇章
報載,交通部觀光署為整合地區觀光產業,透過跨域合作、資源共享、信息交流等方式,推動觀光產業各方共同發展,於日前跨海來金主持「金門觀光圈」產業聯盟籌組會議,邀集地區觀光相關產、官、學界共同討論籌組金門觀光圈產業聯盟事宜,會中順利推選出副會長及總幹事,首屆創會會長則由現任金湖飯店董事長吳秀光當選。 據了解,觀光圈是交通部觀光政策之一,期望能藉由地方產官學組成的觀光圈在地組織,重新盤點在地資源,透過強大的區域個體概念,行銷與推廣在地旅遊,打造各具特色的區域性旅遊目的地,吸引國際旅客多次來台,希望旅客除了首都圈之外,更能深入各地、拉長旅遊天數,看見更深度的台灣。 事實上,成立觀光圈的目的,在於訴求「產業聯盟」採跨領域方式重新整合各個觀光產業面向,透過整合地方遊、購、食、宿、行等元素,重塑目的地新吸引力,進行跨域共享、品牌形塑、創新遊程、數位轉型及精準行銷等面向擬定規劃推動方案及具體執行工作;自2010年迄今,台灣已成立了十多個觀光圈,金門已然是「後起之秀」,但在所謂集結、整合地方觀光旅遊的大纛下,如何聚焦精準行銷、有效投放卻也是值得深思的課題。實則這也與陳縣長屢次責成「金酒公司應發揮地區產業龍頭角色,研議與地區特產業者聯合行銷,提高銷量及促進地區觀光產業發展」的裁示,有異曲同工之處。 平情而論,旅遊不外是「食、宿、遊、購、行」,成立觀光圈、挹注經費,輔導金門觀光產業,透過產業風格形塑、資源整合、擴大行銷及建立品牌,促進金門地區觀光產業串連發展,一同帶動提升地方觀光產業效益本屬應當,然而在串連與整合的過程中,如何發揮集體戰力,創建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卻應有更完整且細緻的規劃及操作。 眾所周知,旅遊更關注的是整體性的體驗,早前旅遊套裝行程早已大行其道,大陸的某旅遊APP甚至從消費者下單訂(機、車)票起,便可以串接所有接送、住宿、導覽、門票、購物、救援等所有旅遊需求的「一條龍」服務,並以實質直觀的優惠價格,讓消費者覺得物超所值;就算消費者需要「客製化」服務,也能在彈指間完成諮商及詢價,這對消費者而言,或許欠缺了自由行的隨意驚喜(或驚嚇),卻也十足做到誠意滿滿、服務到家。就此,我們做得到嗎?實則,若細觀其服務品項及內容,與一般旅遊商品並沒有太大不同,卻可以在融合旅遊體驗的細節處,加入了被服務者的消費體驗及喜好偏向,透過大數據的演算,推送問詢者最感興趣的資訊內容;對程式而言,這或許只是又一次AI集大成的成果輸出,但其影響力與效益卻是無遠弗屆的。 當然,談這些旨在明瞭旅遊服務趨勢,並不一定適用於小規模觀光圈,但如若我們把眼界放大,將金門遊包攏於兩岸三地的食、宿、遊、購、行呢?特別是廈門翔安國際機場預定於2026年完工,在距金門僅3公里的優勢下,其未來發展與金門息息相關,我們該以何種基礎民生與觀光前瞻建設承接其量能,納入其觀光圈,恐怕也是眼下必須深思謀劃的的重要議題。 誠盼各界集眾人之力,共同努力完善觀光圈運作,放眼金門觀光的瑰麗遠景,一齊書寫金門觀光新篇章。
-
無形文化資產的傳承
無形文化資產傳承的力量如同川流不息的溪流,滋養著人類文明的沃土,讓無形文化鑲嵌在民族記憶的璀璨明珠,在歷史的長河熠熠生輝,成為連接過去與未來的橋樑。 它不僅是記憶的堆砌,亦是歷史的低語,文化的活化石,每一道紋理、每一次吟唱,都鑲刻著族輩的智慧與情感。 在這個訊息爆炸、節奏飛快的時代,我們被各種數字技術與即時通訊給包圍,生活彷彿被按下快速鍵。這股不可阻擋的快節奏當中,有一股力量靜靜地流淌,它以古老而獨特的方式,講述著時間的故事,傳遞著文化的溫度。 當速食文化、速食愛情成為常態,人們開始懷念那些需要時間醞釀的美好。金門無形文化如四月十二日城隍爺繞境、烈嶼的虎爺咬菜碗及成年禮、峰上天后宮祭蜂鄉俗、褒歌、傀儡戲、普渡燈與中秋博餅……等,都是生長在這塊土地的瑰寶。 有別於大都市喧囂與時間賽跑,這種對慢活的追求,不僅是對節日與神靈的敬仰,更是對日常生活的堅持,它告訴我們,美好的事物值得等待,真正的價值是在過程中的投入、品味與沈澱。 它不僅是一種技藝的展現,更是對社會、對人生深刻的理解與產出。每一無形文化資產,都承載著情感與哲思,是時間與耐心的見證。在快時代的背景之下,如同一股清流,提醒我們慢下來,去感受那份來自老祖先留下來的智慧、溫暖與情愫,去品嘗文化的意義、深遠與厚重。 隨著時代發展,許多文化資產從過去的搶救與保護、展覽與傳播,逐步回歸到生活的實踐與體驗,從歷史博物館走入百姓日常,如193座宗祠與264座宮廟祭典,它們以各種形式有機的融入文化與生活,深度的嵌入文化產業發展之中,展現出日新月異的時代氣息和創新活力。 相較於個體,政府尤其是文化局,理應肩負起更積極主動的責任,以系統性方式紀錄、保存並傳承金門的無形文化資產。首先在強化宣導方面,透過多元管道,如學校教育、社區活動、媒體宣傳等,提升民眾對金門獨特文化資產的認識與認同,培養出積極參與保護與傳承的意識;此外,舉辦文化體驗活動,讓民眾親身體驗傳統技藝、民俗節慶等,增強文化認同感。次則,深入調查與研究。除了投入更多資源,進行深入的田野調查與學術研究,全面掌握金門無形文化資產的現況、價值與面臨的挑戰;更要建立完善的資料庫,系統化地保存研究成果,為後續的保護與傳承工作提供堅實的基礎。第三,要有完善保護機制。除了參照國際慣例,制定並落實相關法規,強化對無形文化資產的保護;亦要建立健全的評估機制,定期檢視並調整保護措施,以因應時代變遷。第四,培育專業人才。透過培訓、獎勵等方式,培養具備專業知識與技能的文化工作者,充實相關領域的人才庫;同時鼓勵學術界投入研究,深化對無形文化資產的學術研究,並培養更多相關人才。最後,促進國際交流。不僅積極參與國際文化交流活動,將金門的無形文化資產推向國際舞台,提升金門的文化能見度;更要與其他地區的文化機構建立合作關係,共同推動無形文化資產的保護與傳承。 金門的無形文化資產是珍貴的文化資產,不僅屬於金門,更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政府與社會應共同努力,從多方面加強對無形文化資產的保護與傳承,讓這份寶貴的文化遺產得以永續傳承,並成為金門發展的永續動力。
-
智能科技提升韌性防災的契機
隨著氣候變遷和自然災害頻發,提升防災減災能力成為各地政府的重要課題。金門縣消防局日前啟用由內政部消防署全額補助的救災機器人與無人機,代表著高科技救災設備的引進,也反映了地方與中央合作推動韌性防災的決心,透過啟用典禮上多項科技應用展示,充分展現科技在提升災後復原能力方面的潛力。 金門縣地處偏遠,面對天然災害及意外事故時,應急資源的獲取相對困難。回顧自97年起,金門消防預算從1.7億元逐年提升至113年的3.5億元,正式消防員人數也從81人增至175人,顯示地區對消防安全的日益重視。本次消防署投入三仟萬元,引進各四組救災機器人和紅外線熱顯像無人空拍機,不僅是硬體設備升級更新,更是對本縣的防災體系注入一股強勁的新動能,象徵金門防災能力的重大突破,也是科技與防災理念深度融合的實踐;透過中央與地方的緊密合作,高科技設備得以充分發揮效能,為金門民眾提供更高層次的安全保障。 這些高科技設備有效緩解了金門因地理限制導致的資源不足問題,也降低了一線人員進入危險現場的風險。科技輔助不僅能滿足當前救災需求,更是未來消防救災工作的核心方向。這些救災機器人具備拖拉28噸重物、越過20度坡度障礙的能力,其每分鐘高達4,800公升的射水流量,無論直線還是水霧射水都能靈活切換。此外,機器人還具備五用氣體偵測、自我降溫和即時影像傳輸功能,能大幅提升火場資訊蒐集及災害研判的效率;同時,紅外線熱顯像無人空拍機能同步提供紅外線與可見光影像,具備前後左右自主避障功能,可在最大6級風環境中穩定飛行,續航約25分鐘,是消防隊員進行災情勘察的有力輔助。 科技與地方需求的結合,使金門能針對災害類型進行更先進的技術部署,為防災策略提供了堅實基礎。熱顯像無人機能迅速確定災害範圍和損害程度,為救援行動贏得寶貴時間;救災機器人則能進入危險現場完成滅火、防止延燒等任務,讓消防員的生命安全得到保障。這些技術的運用,提升了地方政府在應對各種災害時的容受力和反應能力,從而實現災後快速恢復的目標。 陳縣長強調「韌性防災」的重要性,金門應採取超前部署的策略,在災害發生前做好充足準備,以降低災害影響並加速復原過程。韌性防災的核心理念是與風險共存,雖然無法完全避免災害的發生,但透過科學的防災措施與高效應變能力,可以將災害的影響降至最低;地方財政資源有限,中央的支持對於離島地區來說至關重要。 雖然高科技設備的導入為救災帶來革命性的變化,但其應用仍面臨諸多問題,例如無人機在強風條件下的穩定性和續航能力、救災機器人在極端火場環境下的耐久性等,都需要通過實際操作和不斷改良來優化。此外,如何培養具備操作這些先進設備的專業人員,也是一個關鍵議題。金門作為離島地區,交通與通信可能在災害中斷絕,因此建立災前預警機制,安排台電、中華電信等維修人員駐點,可有效縮短災後恢復時間,這種整體性、前瞻性的部署,將成為未來防災工作的主流。 長遠來看,科技救災的應用不僅能提升地方災害應對能力,也為金門贏得國際競爭力。隨著氣候變遷帶來更多極端天氣事件,全球對災害治理的關注日益提升,科技僅僅是一種工具,真正的救災力量仍來自於專業、團結且勇敢的消防隊伍。未來,隨著防災技術的持續進步和防災理念的深化,金門的韌性防災模式將成為其它地區學習的典範。科技與人力的協同發展,將使災後生活迅速恢復正常,實現「以科技強化安全」的目標。
-
本是同根生 相互疼惜會更好
媒體報導福建省惠台新措施,推出多項雙方商業合作,加上放寬醫護就業,擴大司法、旅遊優惠等十七條的規定,陸委會隨即表示了無新意,沒有吸引力,大家亟需提高警覺,加強反利誘,反統戰,俾策安全。 又在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於該月中旬赴福建考察談論「兩岸融合」後,福建迨後發布最新一批惠台政策措施,涉及四個方面共十七條,其中以推進對台金融合作的舉措最多。例如為台灣民眾開立證券帳戶提供便利等。另外還鼓勵台灣護理人員在福建就業,看來稀鬆平常,了無新意。惟以事涉兩岸交流問題,就事論事,非經雙方討論議定都是空包彈,自彈自唱,缺乏誠意,別有意圖。 謹以漁船越界作業,漁船公然入侵金門海域,可謂膽大妄為,像這樣的舉措行動,目的為何,大家心知肚明,要問為什麼類似情形不能坐下來好好談一談,而要採取過程含有威脅恐嚇意味的把戲,須知入侵即是侵害,不無破壞台海安定和平之嫌,如何取信於人。 再說,福建省政府為貫徹中央指令,擴大對台司法服務,指台灣凡是仲裁問題,強調可就商事、海事爭議進行港澳台及仲裁業務,台人可在福建生活旅遊,包含歡迎台人赴福建旅遊、鼓勵台人暢遊媽祖故居可以免費乃至遊覽湄洲島上的景點等,顯示中國大陸不斷提出福建兩岸融合惠台政策措施,意圖吸引台商及國人赴陸落地,並協助其經濟發展,在中國大陸經濟停滯不前,失業大幅增加的潮流下,所謂惠台措施對台灣產業與民眾,僅憑片面之詞,不足採信,說穿了,不是統戰的伎倆是什麼,自欺欺人,昭然若揭。 地方諺語有云:殺頭生意有人做,無本生意大行其道,唬騙術的把戲傾囊而出,反正騙人不償命,姑妄言之,姑妄聽之,此時此刻,內憂外患,舉步維艱,國難當頭,大家亟應提高警覺,小心辨別是非真偽,以防走入預設的圈套,就像最近颱風來襲,南部風雨交加,造成極大損害,復建工作所費不貲,雪上加霜,民眾叫苦,祇是人難勝天,走了「山陀兒」,來了「康芮」,風強雨驟,台灣南部再次受創,可見凡事務必要作好萬全準備,有備而無患,方能共渡難關。展望未來,兩岸本是同根生,亦且是同一生活圈,相互疼惜會更好。 回顧三十幾年前,那個時候金廈交通,許多商人必須利用舢舨裝載漁貨運到福建一帶販售,也有人搭乘金門唯一「電船仔」出境,如今留下金城南門海口同安渡頭的印記,予人印象深刻。金門有說不完的歷史故事,最值得一提的是在福建惠安留在金門落葉生根者,他們原以打石(石匠)、綁蒸籠、修補皮鞋技藝為生,或是在金結婚成家立業者,時至今朝,都有很好的出路,士農工商,各行各業,應有盡有,而今而後,還是大家同坐一條船,不分彼此爾我,互相疼惜愛護,特別是兩岸的觀光產業,隨著對小三通及兩岸旅遊政策鬆綁,金廈觀光產業迎來新契機,應該秉持大家有錢賺原則,不應相互糾葛設限,金門縣工商發展投資策進會、金門縣中小企業服務中心辦理金廈觀光產業趨勢探索座談,一致認為放下政治糾纏,化異求同,同中化異,建立共識,利民為先,何況同文同種,相煎何太急,和平共處、相輔相成、何樂不為。
-
友善職場 政府應以身作則
負責全國勞動政策,職司保障勞工權益的勞動部,11月初竟發生員工輕生的不幸事件,隨著越來越多的事證被揭露,整起事件也越來越指向主管霸凌,由於不堪長期超時加班與過勞,加上機關首長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北基宜花金馬分署長」謝宜容長期的高壓領導與職權霸凌,「北分署」吳姓公務員最終選擇走上絕路,職司保障勞工權益的勞動部,竟發生自家員工輕生的事,舉國震驚。 尤有甚者,往前回顧,不幸事件發生後,「北分署」與勞動部明顯極力隱藏之能事,整起事件直到近日才因為員工吹哨而逐漸明朗,隨著事件輪廓的公諸於世,社會輿論為之譁然,特別是勞動部由部長與次長連袂公布所謂「調查報告」之後,報告雖承認該員確實長期處於超時工作、工作量不合理、工作挫折感孤立無援、工作壓力過大之中,但又說調查無法證實該員有遭受長官職場霸凌,甚至指加害人「目的良善」,稱調查報告是「嘔心瀝血之作」,經媒體報導後,終於引爆輿論、全台炸鍋。 也因為勞動部上下荒腔走板的應對,勞動部長在立法院被朝野委員接連砲轟,從原先還想替當事分署長辯解開脫,到不得不改口確有首長霸凌情事。儘管勞動部長為此請辭,閣揆與總統接連親自道歉,但勞動部令人瞠目結舌的危機處理,以及前後矛盾、違背社會認知的調查報告,已然點燃的輿論怒火最終還是難以平息。 一個公務員之死,引起全國不分朝野的怒火,現階段除了儘快查明真相,還死者公道,更重要的是要嚴肅面對問題,並徹底檢討制度面與公、私職場打壓勞權與職權霸凌問題。誠如賴清德總統指出的,針對此一不幸事件,政府除應嚴查嚴辦,還給離世同仁及家屬一個公道,並向社會大眾交代,更應以此事件為戒,避免類似情況再度發生。賴總統並要求中央政府以身作則,要積極檢討當前在各部會各單位的案件,迅速查辦,不容不幸事件再度發生,並要求行政院應該積極檢討當前各單位反霸凌機制是否周全,有沒有落實。 賴清德並強調,未來並將檢討法令,讓法規與時俱進,以建立完善制度,也期許主管要能同理同仁的辛苦並且建立順暢的溝通管道與環境,若同仁有困難要有輔導解決機制,避免遭遇困難而發生令人遺憾的事情,總統也希望公部門能起帶頭作用,讓公、私部門工作環境都能邁向友善職場。 一名公務員之死,引發全民公憤,許多勞工心有戚戚焉,足見職場霸凌事件在各類職場並不罕見。事件發展至今,雖然總統和行政院院長已向社會道歉,但一條生命的殞落,一個家庭的破碎,絕不能再用「今日公祭,明日忘記」的態度敷衍了事。 我們以為,此次不幸事件既是職場霸凌,也是典型的「職權霸凌」樣態。針對此次不幸事件,政府應重啟外部單位調查,嚴禁並嚴懲公部門職權霸凌,此外,韓國已於2019年訂定《反職場霸凌法》,我國政府亦應強化職場不法侵害內涵及課予雇主責任,並比照性騷擾防治,建立有效申訴及救濟管道,才能真正對加害者究責、有效保護被害人。 我們嚴正要求政府正視此次不幸事件,通盤檢討相關制度,嚴懲不法與失職人員,強化公部門勞動三權。落實尊嚴勞動,從政府善盡雇主責任開始。
-
僑鄉文化再連結是金門生生不息之力量
金門,這座位於中國大陸東南沿海的島嶼,除了是戰略重地外,更是僑鄉文化的重要起源地之一。作為移民文化的樞紐,金門的居民自明清時期便開始向東南亞等地移民,形成了如汶萊、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尼、越南等地的華僑華人社群。這些移民並非完全脫離故土,而是透過文化傳承和宗族聯繫,維持著與家鄉的深厚關係。而金門的宗族組織、家廟與祭祀文化,不僅承載了先人的智慧與價值觀,也成為僑鄉與海外子孫之間最重要的文化紐帶。如今,僑鄉文化不僅是金門歷史的見證,更是海外金門人尋根的重要途徑。在全球化時代,金門僑鄉文化的連結力量,正以嶄新的方式展現其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宗族文化是金門僑鄉網絡構成的核心之一。從家廟到族譜,從祭祖儀式到宗祠奠安,宗族文化為金門人提供了凝聚力和認同感。家廟是家族傳統、歷史記憶與文化價值的象徵。在現代社會,宗族文化依然具有高度的價值。一方面,它維繫了族人的情感聯繫,幫助散居故里之外的金門人找到歸屬感;另一方面,它也在現代化浪潮中為多元文化的交流提供了穩固的基礎。我們經常可以見到,來自世界各地的鄉僑,即使不一定通曉華語或熟悉華人文化習俗了,但只要網絡未斷,仍可與家鄉保持各種層面的聯繫,往往也會被納入新編修的族譜之中,更會想方設法返鄉參與宮廟盛會或家廟活動。在全球化一體化的當下,金門宗族文化確實為人們提供了根源感,也為現代社會的價值取向提供了「忠於根本、重視倫理、飲水思源」的價值啟示。 2024年10月30日,汶萊丕顯天猛公林德甫的子女林玉美和林明傑攜手返鄉,在烈嶼雙口村林氏家廟為三位年輕一代的傑出學子--林仁儀博士、林仁揚博士和林燕穎博士,舉行了盛大的晉匾儀式。這一儀式不但是對這三位學術成就卓越的族人予以肯定,更是延續家族榮譽與文化價值的重要里程碑。晉匾,雖然是傳統科舉制度下的榮譽象徵,但早已融入金門宗族文化的血脈,並有了新的價值意義。這次儀式的舉行,表達了林家後代對祖先的尊敬與感恩,同時也展現了宗族文化在現代社會中的傳承價值。 對於汶萊的林家後代而言,這一晉匾儀式具有深遠意義。正如林明傑所說,這是一次「不忘本、飲水思源」的回歸,更是族人對家鄉與家族文化的傳承與敬意。對於汶萊以及其他華僑社群而言,這次儀式的成功舉行,樹立了一個延續家族價值與文化傳承的典範,啟發更多的僑鄉後代回到家鄉尋根祭祖,參與文化傳承。 對於林仁儀博士、林仁揚博士和林燕穎博士而言,此次返鄉不僅是一場文化盛宴,更是一場觸及靈魂深處的心靈之旅。他們通過漫遊烈嶼的巷弄,拜訪祖祠與家廟,親身感受了家鄉的歷史與文化氛圍,體會到了金門這片土地與自身血脈的深刻聯繫。林仁揚博士寫下:「雙口是我們的村莊,也是阿公和阿祖的故鄉……。我們為能成為阿公的後代感到驕傲,也能想像他為讓我們瞭解這一切,付出了多少努力、時間和金錢。」林仁儀博士也提到:「沒有金門和我們祖先的長遠傳承,就不會有今天的我們。」這樣的感懷正是文化尋根的真諦----回到故土,重拾家族歷史,尋找精神上的歸屬。 對海外世代而言,祖鄉文化的再體驗不僅能夠增強他們對自身文化的認同,也為他們的成長提供了深厚的精神養分。這些深植於祖鄉的文化經驗,讓他們得以在多元文化的衝擊中站穩腳跟,成為具有雙重文化視角的全球公民。對金門而言,這些海外族人帶來的不僅是親情的回歸,也是文化的再連結。他們的返鄉行動,不僅讓金門文化走向世界,也為金門與海外族人之間的合作與交流創造了更多可能。 林德甫家族的故事,正是金門僑鄉文化的當代進行式。金門的文化資產保存不能只重視硬體的修復,更應重視無形文化的基礎研究及跨域連結,使之永續傳承,生生不息。
-
共構農業發展及永續生態環境
農業生產是高度依賴水、土、生物多樣性物種等自然資源的生物性產業,並直接受氣候的影響。在氣候變遷下,可能發生溫度升高、颱風強度增加、豐枯期降雨愈趨不均、海平面上升、極端天氣發生頻率增加的情況,更可能造成農作物產量減少、品質下降、危及糧食安全,生態系原有棲地受影響,使生物多樣性流失等衝擊。因此,如何應變,是目前各國積極解決的問題。 鑑此,日前金門縣政府,特由李文良副縣長與中興大學簽訂合作備忘錄,建構金門農業發展及永續生態環境。希望透過與中興大學簽訂的合作備忘錄,針對金門縣農業林業技術及生態復育,由學有專精研究資源挹注的中興大學,與金門縣政府共同攜手,共同改善氣候變遷造成農業及生態的影響。 此項備忘錄儀式是由副縣長李文良,與中興大學副校長陳全木,假縣府大禮堂舉行,中興大學研究發展處研發長宋振銘、農業暨自然資源學院實驗林管處處長吳志鴻、生命科學院全球變遷生物學研究中心主任施習德、金門縣農會總幹事文水成、建設處長黃儒新、林務所長鄭向廷、畜試所暨水試所長李佳發等人均在場觀禮和見證,並就永續生態環境,及農業政策等議題進行交流討論,期讓金門成為永續發展的島嶼。 正如副縣長李文良所言,金門屬於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四面無高山屏障,風力強勁,雨水蒸發量大於降雨量,因此地區農業,以旱作高粱小麥作物為主。但近年氣候變遷,乾旱及暴雨導致產量降低,影響農友收益。因此,如何輔導在地有機安全農業,提供金門民眾,及學校營養午餐生鮮安全蔬果,亟需栽植研究與溫網室環控技術,以提高島內蔬果自給率。 誠哉斯言,中興大學農學及生物相關研究領域揚名國內外,學校成立之農業暨自然資源學院、獸醫學院、生命科學院等系所,不正是本縣農、林業面對氣候突變所需之人才及技術嗎?是以如何選擇物種及採用何法,均是專業所在,諸如目前縣府持續推動的森林復育,就須選擇具耐逆境,及綠美化之潛力樹種;更因先天自然環境不佳,農業發展受限,近年更面臨了互花米草、銀膠菊、藍孔雀、鴿子等外來種入侵,影響在地生態平衡,凡此均希望透過此次備忘錄儀式,進一步改善金門生物環境,以應氣候變遷。 好一句改善金門生物環境,以應氣候變遷!由於人類活動的關係,全球氣候正在不斷改變中,因此必須要付出巨大的社會及經濟成本,才能減緩這些變化所帶來的影響。全球平均溫度在過去不斷穩定上升中,而且,熱浪的次數也不斷增加。一般認為,氣候變遷是因為大氣中二氧化碳、沼氣、一氧化二氮、以及其它溫室氣體增加的緣故。因而目前仍不知道氣候變遷,將會在何時及何處影響農業生產及糧食安全。但積極的作法就是以目前研究所得,改善應變,均是先進城市之作法,就此而言,我們當然樂觀此次縣府與中興大學的簽訂儀式,共構農業發展及永續生態環境!
-
落實防災準備 消弭災損於無形
近期,屏東安泰醫院火警釀9死,接連基隆長庚也發生火警。為防患未然,陳福海縣長更多次要求強化地區醫療、社福機構防火應變能力。為此,金門醫院日前辦理火災緊急應變演練,邀請消防局進行院內人員之防火教育訓練及演練,並協助診斷院內軟硬體設備,規劃各部門避難疏散策略,打造醫療機構的安全之鏈。 據統計,國內醫院火災每年約有140-160起,有些更造成大量人員傷亡。從2000年宜蘭仁愛醫院(8死)、2008年台大醫院手術房(1死)、2012年部立新營醫院北門分院護理之家(13死)、2018年部立台北醫院護理之家(15死),一直到屏東安泰醫院的9死,何以為人命保駕護航的醫院,竟會在火災事故中成為奪命煉獄?根據專家統計,在以往的醫院大火事件中,主因是設備老舊或維護不佳、對醫院現有建築及設備狀況了解不足、管理機制與演練失能,但醫院通常都宣稱人力符合標準、符合相關消防法規或有定期演練,但就是會在火災發生時導致人命損傷,殷鑑不遠,俱是血淚教訓,豈能不戒慎恐懼。 事實上,醫院與社福安養機構火災最大的危險性在於其內收容了大量「避難弱勢者」;這些人或因醫療、照護等需求,須長期臥病在床,或倚賴維生機器生存,缺乏自主逃生能力,所以在發生火災時,更需要依照場所及人員的特殊性,而有相對應的緊急疏散計畫及防火措施,且因醫院火災90%以上發生於大夜班時段,其對於防災人員應變的迅即性及落實度要求,更遠甚於一般防火管理場所。 的確,金門醫院是金門地區不可或缺之醫療機構,機構安全不容有失。金門醫院除配合消防單位定期落實消防安全設備檢查及維護外,亦透過定期電氣設備檢測,選用防火防焰材質材料及強化院內用火用電防火管理,積極防範火災發生。為能強化醫院防火應變能力及有萬全規劃後續應變方案,更在院方的規劃下,模擬夜間火災發生,讓留守護理人員實際進行避難疏散演練,並由消防局逐項檢視其火警偵知、災情通報、初期滅火、避難引導等應變流程,確保安全之鏈環環相扣,並在關鍵環節發揮作用。 我們對於金門消防局、金門醫院鉅細靡遺的防火規劃、查察及演練,表示由衷的欽佩,更以為唯有積極將防災意識落實到每一位患者、照護親友等,才可能去隱患於無形。諸如,2018年8月13日衛生福利部台北醫院附設護理之家發生火災,造成15死14傷的重大事故,原因是病患友人自行攜帶「超長波床墊」進入院內,使用過程電源線經擠壓彎折,導致電氣異常短路,產生高溫引燃周邊可燃物而進一步延燒釀災,就此,事後如何追究相關人等義務責任,於情於理都難以落實。 總之,防災之道無外乎「預防」、「逃生」兩個面向,如何經由平日最嚴謹的防災作為,創造災時極大化的減損條件,便是辦理各項消防安全事項,精進機構公共安全防護能力的最大目的所在;就消防安全避難設備而言,更是「寧可百年不用,不可一日不備」,祈願在各界的關注及努力下,人為災害永遠能預防於機先、消弭於無形。
-
試論陸客來金觀光零售消費與電商產業發展的關聯性
金門作為兩岸交流的橋樑,金門非僅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並具備小三通(即兩岸的小型通航、通郵和通商)的政策支持,尤其金門的邊境貿易活動長期以來對兩岸經濟互動交流發揮了積極的橋樑作用,應該充分運用小三通小額貿易的彈性、靈活與時效性,再結合海運快遞、新型電商運作,進一步擴大貿易規模,並透過傳統電商平台、直播與短視頻營銷等多元銷售模式加以整合,讓金門可以吸引更多的業者進駐,進一步將金門、台灣及國際品牌的優質商品銷售到更廣泛的市場,這樣必能為地區經濟注入新的活力。 金門在疫情前作為面向大陸的台灣商品櫥窗,早已吸引家樂福、康是美、屈臣氏、全聯及寶雅等知名通路品牌紛紛來金開設門店,尤其康是美金門創始店在生意慘淡的疫情期間反向逆勢擴張拿下7-11超市的三角窗邊間店面,全家連鎖超市在疫情期間也是不斷開出新門市,這不僅是搶佔市占率,更是看好金門內需及旅遊市場的一場豪賭,而在疫情後小三通甫開放不久,大樹藥局更是直接在租金昂貴的伯玉路上開設新的藥局門市,準備迎接陸客到來,隨著知名品牌通路業者的進駐,台灣連鎖通路品牌通過精準的庫存管理、智能化的物流配送,將有效提升在地物流通路的服務品質和運營效率。 儘管中國大陸經濟面臨下行壓力和消費降級的挑戰,但金門可以從大陸消費者的消費升級中找到突破口,特別是隨著大陸消費者對品質、個性化產品需求的增加,金門可以積極引進各式優選精品及生活必需品,通過提供優質、特色化的產品來吸引消費者,此外,金門的區位優勢和政策優惠也能夠吸引更多追求高性價比的中低價位消費者,從而形成新的市場機會,尤其金門作為兩岸當前重要旅遊目的地,可以針對陸客的消費趨勢進行精準的市場定位。另外,隨著兩岸旅遊政策的開放,金門可以爭取開放落地簽及福建省外遊客,進一步吸引更多陸客前來金門觀光,並整合線上線下零售資源,打造跨境離岸的消費服務體驗,積極透過小三通客運增進金門與大陸城市間的觀光旅遊互動交流,同時帶動本地零售市場的高速發展,將可促進地區零售業和餐飲業發展,還能提升金門作為大陸沿海旅遊消費集散地的吸引力。 隨著電商、團購及旅遊消費的快速增長,金門可以利用金廈小兩岸緊密的經貿關係,積極發展線下旅遊零售消費與線上跨境電商,金門不僅應該吸引台灣本地商家參與,還應該針對大陸市場推出一系列符合大陸消費者需求的商品,這些商品可以通過小三通物流渠道進行快捷的跨境配送。在運營模式上,線下可以結合遊客來金離岸採購的跨境零售,線上可以將傳統的電商平台與新興的社交媒體(如微博、微信、抖音等)結合,利用直播、短視頻等多頻道推廣方式來進行產品宣傳和銷售,這樣不僅能提升品牌的曝光度,還能增強消費者的臨場感、參與感和互動體驗感,尤其是直播電商在兩岸市場逐漸成為主流,金門可以借助此一趨勢,吸引大量消費者擴大增量市場,打造一個多元化的商業生態系統,從而為金門的經濟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
強化交通安全 打方向燈十分重要
金門治安大致良好,少見重大刑事案件,出入平安與民眾關係密切,要說交通是金門環境安全最重要的一環,一點也不為過。 縣警局交通隊統計,今年1月至10月各項違規開罰如下:闖紅燈2528件、超速3564件、逆向行駛926件、未禮讓行人144件、未戴安全帽572件、未繫安全帶438件、違規停車5455件、註銷號牌148件、其他3173件,總計1萬6948件。其中,除一些常見的違規事項外,被列入「其他」項目中的轉彎、變換車道時未打方向燈,也是影響交通的重大危險因素之一,甚至有時在一些時空條件下,潛藏的危險程度更大,不容輕忽看待。 台北市做為全台首善之區,今年1到10月汽、機車在一般市區道路未依規定使用方向燈,共舉發14萬1370件,罰鍰金額1億7197萬元。另高速公路及快速公路則舉發2萬6073件,罰鍰金額7904萬元,這些都是民眾檢舉交通違規的主要單項之一。 其實,考領駕照嚴格規定考生若未落實轉頭、轉彎及變換車道未打方向燈,每一單項都是扣32分,不及格直接刷掉,評分標準較其他單項嚴格許多,原因即是因為不打方向燈,對交通安全會帶來極大的危害,希望通過考試規定落實行車規範。但很多人在拿到駕照後就忘了相關規定,久而久之養成行車的壞習慣,給自己和其他用路人都帶來極大危險。 金門地小人親,也不像台灣「檢舉達人」到處出沒,不少人對這方面的亂象也司空見慣,早已見怪不怪,社會偏頗的容忍度也相對較高,檢舉和開罰案件少之又少。當然,其中很大原因也在於缺乏行車記錄器等相關的影像舉證。 道路交通安全規則明訂,左、右轉應在距離交岔路口30公尺前顯示方向燈,讓後行車輛駕駛明確掌握去向。但地區常見不少人是在完成轉彎或轉換車道後才打燈,讓後行車輛的駕駛措手不及,方向燈有打等於沒打,也同樣容易造成交通事故。 縣府民政處最新統計,迄今年10月底止,金門設籍人口14萬3711人,其中男性7萬1280人、女性7萬2431人。全縣去年交通違規和開罰共1萬89件,今年至10月已有1萬6948件。以人口數而言,違規比例不可謂不高,年成長速度也讓人憂心。對全縣僅有警力300餘人的警方來說,工作負荷也日益增多,確保一方環境安全誠屬不易,日常辛勞值得大家給予肯定和支持。 依規定若轉彎、變換車道未打方向燈,可處1200元至3600元罰鍰;若是在高、快速公路上更可處3000元到6000元罰鍰。交通規則的訂定在建立安全秩序,期待本地鄉親和遊客都能遵守,讓守法成為一種習慣,做到「快樂出門、平安回家」。
-
毒品無眼,說「不」在己,請大家告訴大家
眾所週知,毒品懸為「五毒」之首,走私、買賣或吸食皆係犯法,一旦被警方發覺查獲,要被判處徒刑並入監坐苦牢,刑期可能三至五年不等,且看監獄現有服刑犯,都是觸犯刑章,且年紀輕輕者佔一大半。其中大部份是與毒品吸食及販賣有關,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咎由自取,都是自己找的,毒品無眼,說「不」在己,沒有理由怨天尤人。 談起毒品問題,坊間熱議不斷,有位因毒品判刑坐監期滿,恢復自由之更生人現身說法,他之所以染毒上身,伊始是化整為零,以小包裝私下兜售賺錢,加上個人「好奇心」作祟,抱著「試試看」的心理,這一試慘了,賠了夫人又折兵,哪知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久而久之連自己也上癮,明知若是惹毒上身,猶如掉落萬丈深淵浩劫般,人生頓時變色,由彩色變黑白,再也回不去,後悔莫及。 近來國內平台與電子媒體報導,「電子煙」充斥市場坊間,由於電子煙與毒品屬性相同,一旦吸食極易上癮,對於青少年身心危害甚大。 根據相關部門調查,已有超過成千上萬青少年吸食,而實際數字可能更高,隨著菸害防治法頒布上路,政府稽查行動緩慢,以致電子煙成為毒品施用的媒介,更因施用方便且口味多元,頗受年輕人喜愛,令人擔憂不已,一旦流入校園恐難根絕。言及於此,亟須衛生機關配合警方大力查察宣導,創造健康與社會安全,除了加強宣導教育,喚起大家熱烈響應,請大家告訴大家,以宏功效。 持平而論,做好菸品源頭之管理,效果將遠勝於實際稽查。亦即由法務部、教育部、NCC等單位展開跨部會的合作,加強實體的稽查,重點在於網路平台透過關鍵字的搜尋,找到電子煙上游的賣家,要求網購供需平台的賣家下架,目前電子煙主要販售管道,為業者於網路自架平台及在LINE揪團,成立群組,消費者直接上網訂購,採貨到付款,賣家將煙寄到超商,但相關群組係屬秘密社團,除非有人舉報,否則很難手到擒來。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菸商擴展行銷宣傳及販售管道,強調吸電子煙不會上癮,儘可放心,甚至還請子女在校園或網路尋找吸食對象,賺取零用錢,在一個拉一個的情況下,青少年當然不覺得吸食電子煙有多麼的嚴重,甚至覺得很酷、很時髦,爰特別呼籲政府主管部門加強稽查及監測網路交易,只要抓到違法上游,繩之以法並加以嚴懲,殺一儆百,公私兩贏。何況毒品害人非淺,說「不」在己,正本清源,亦在此也。 有人說:社會是個大染缸,人多混雜、形形色色、良莠不齊,放眼週遭,太多與毒品為伍的人下場淒慘,小者製造交通安全事故,大者殺人放火,破壞家庭,夫婦離異,甚至傷害至親友好於不顧,此等駭人新聞信息,媒體頻頻報導,卻因愈陷愈深,成為社會的亂源,這是何其不幸。 政府一再公開宣示,對於毒品零容忍,痛定思痛,要將毒品掃出國內。然而,查不勝查,抓不勝抓,效果不彰,為預防毒品或電子煙流入離島。爰特此籲請稽查檢調單位加強力道,多檢多查並鼓勵民眾檢舉,分層負責,全面動員,大家一起來,將毒品掃出境外,方能確保國人身心健康。
-
陸客來金破萬後勢可期
陸客來金旅遊人數持續發燒,11月9日除有近170名陸客以「活動+旅遊」的創新模式前來金門旅遊外,據統計,當日更有高達1475名的大陸旅客蒞金旅遊,創下自9月27日開放福建居民赴金門旅遊簽注後,大陸旅客單日入金的人數高峰。 11日持旅遊簽來金旅遊的大陸旅客人數,包括團客以及自由行旅客累計突破1萬人次(10,183),資料顯示,自由行旅客仍占多數,約整體大陸旅客的86%,雖然團客人數約佔14%,但呈現逐步成長的趨勢,顯示在兩岸有關部門與業者齊力推動下,大陸旅客已逐漸朝向以「活動」、「研學」、「文化」、「運動」以及「生態」等複合旅遊型態前來金門,深度體驗在地人文風情,讓旅客可以在金門的旅途中感悟文化、欣賞風光、體驗生活。 大陸福建省公安廳出入境管理局甫於今年9月27日發布公告,恢復辦理福建省居民赴金門旅遊簽注,在申辦6個月1次有效赴金門「個人旅遊簽註」或「團隊旅遊簽註」後,可搭乘「小三通」航線經五通、石井口岸赴金門旅遊的利多消息。 在恢復陸客來金旅遊的利多政策加持下,金門縣政府打鐵趁熱,日前由觀光處長許績鑫率領交通、旅遊相關單位人員拜會大陸廈門、漳州、泉州三地的台灣事務辦公室、文化和旅遊局及港口管理部門,期能加速推動陸客來金門旅遊進程,讓小三通旅遊榮景,風華再現。 陸客來金觀光與消費,對金門整體觀光產業,具有指標性意義,縣長陳福海也格外重視恢復陸客來金門旅遊的推動工作,多次責成觀光處應加強各項整備工作,強化與陸方各部門的溝通聯繫。因此,觀光處特別組織交通與觀光部門人員,前往廈門、漳州與泉州3個城市,針對促進陸客來金旅遊、行銷金門觀光資源、提升金門旅遊品質,以及推動小三通正常化發展等議題,進行交流與發想。 在兩岸有關部門與業者齊力推動下,大陸旅客已逐漸朝向以「活動」、「研學」、「文化」、「運動」以及「生態」等複合旅遊型態前來金門,深度體驗在地人文風情,讓旅客可以在金門的旅途中感悟文化、欣賞風光、體驗不同的生活方式。 事實上,金門小三通因疫情停擺多年,這對於高度仰賴陸客金門遊的地方觀光旅遊產業而言,這幾年又豈是一個「慘」字可以形容,就算其間政府單位不乏獎勵國旅、振興消費券,以及營業損失補貼加持,但對地方經濟都是「杯水車薪」;畢竟如果人流「活水」無法持續性的湧入,任何形式的優惠及補貼都只能解一時之渴,時間一長就無以為繼。 好不容易經由各方的折衝與努力,金門小三通終底於去年初復航,且今年在10月底往來人次便不負眾望的突破百萬大關,但若再進行細部分析,可以發現陸港澳籍民眾僅約5萬5907人,占總人數5.58%,與疫情之前陸港澳籍民眾占總約4成相比,仍相去甚遠,也就是說目前的小三通旅客仍處於極度單向傾斜的狀態,我方過去的多,對岸來的少。 再以中國福建省公安廳出入境管理局9月27日公告顯示,恢復辦理福建省居民赴金門的「個人」、「團隊」旅遊簽證以來,占比分別為86.83%、13.17%,顯示兩岸觀光熱潮穩步復甦,疫後的旅遊型態也產生「質變」,以個人旅遊為多,團體旅遊仍居少數,自由行的旅客消費力有限,不如團客的實力。 金門小三通就算能回復到一年200萬人次的昔日榮景,所謂的「單向傾斜」仍不可避免。根據廈門官方訊息,廈門入選全國遊客滿意度十佳城市;2023年廈門旅遊業接待旅遊總人數近1.1億人次,創歷史新高;今年1至9月接待的國內外旅客人數便超過9,000萬人次。 廈門常住人口有530萬人,福建省的常住人口更高達4187萬人,但是開放政策一個多月下來來金遊客才破萬人,馬祖的陸客更慘淡,自8月22日起開放陸客赴馬祖旅遊,至10月13日止,共到訪372人,這些數字是值得我們關注的重點。 目前小三通的往來實況,很顯然陸方仍處於「觀望」的階段,並未積極鼓勵居民出遊,單靠我方的宣傳努力效果有限,未來仍存在諸多變數,反倒是目前小三通年節假日的航次輸運能量已有不足,理應先協調增開高峰期間船班,解決當下一票難求的窘境。
-
文化資產保存法修法芻議
我國文化資產保存法自民國71年頒行經過多次增修,其中又以94年和105年兩次的全文修正影響最為深遠。105年版的文資法,引入國際觀念,在有形與無形文資的分類、原住民族的尊重、價值優先的保存原則等,都做成相當進步的宣示。然而,頒行近十年間因應國內外環境快速變遷,積累實務工作反饋的需求,各界多有修法呼籲。為落實總統文化政策,文化部正籌備再次修法,並於北、中、南、東各分區舉辦座談展開序幕令人期待。茲就文資法總則篇兩項重要且待導正的議題探討如次。 首先,文化價值的定義與各分項文資價值描述用語混淆的現象必須釐清。文資法第三條指出,文化資產包括歷史、藝術、科學三項主要「文化價值」,然而同條古蹟、歷史建築、紀念建築、文化景觀等有形文化資產對於價值的定義,又各自使用「…而具有歷史、文化、藝術、科學、美學之…」等不同用語造成混亂;倘能修正為「…且具有文化價值之…」,並將各項文化資產具體的價值基準,於施行細則或各指定登錄辦法中界定,當可有效釐清現階段文資價值定義用語不明確的問題。 其次,歷史建築的類別宜修法刪去,避免持續造成更多不合宜的解讀與實務上的混亂。歷史建築法定用語的出現,首見於921地震後89年文資法的第三次修正。當時文資法對歷史建築的定義為「…指未被指定為古蹟。但具有歷史、文化價值之古建築物…」,立法說明為「…避免尚未被指定為「古蹟」之文化資產,缺乏所需的保護與管理,致使臺灣日後陷入無古蹟、無文化資產的境況。」,清楚的界定歷史建築是當時政府在地震後緊急狀態的權宜舉措,並有古蹟預備名單之義,修法同時加入房屋稅、地價稅可以折半的補償條款。然而立法以來因著定義不清,導致文資界長期存在古蹟應全面凍結式保存,而歷史建築可以大幅修改活化再利用的錯誤觀念;造成兩者諸多保存與修復原則混亂的現象,甚至延及聚落建築群。公部門於92年修法雖已將歷史建築定義用語修正,但在登錄及廢止辦法中,卻仍列有歷史建築廢止登錄的理由之一為「變更為古蹟」,歷史建築被視為古蹟預備名單的角色仍未去除!近20餘年間文資保存一再出現的混亂,有相當程度和上述原因密切相關。 110年12月大法官會議釋字第813號公文書和協同意見書清楚釐清,歷史建築和古蹟依法所受限制和管理維護、再利用的規範,兩者「實屬相當」,從而做成要求有關機關於兩年內修正。112年文資法修正第41條(容積移轉)和第99條(房屋稅及地價稅)使兩者「權益相當」。然修法僅就權益部分調整,對於古蹟和歷史建築「實屬相當」,而現行法規在定義、指定登錄基準、修復再利用辦法等法規中,涉及諸多實質保存層面仍有明顯落差的條文,實應一併檢討修正。 亦即,歷史建築在921地震後的階段性任務已清楚地完成,特別是105年修法,清楚的於文資法第24條載明古蹟保存「文化資產價值優先」的原則,這是全球目前保存的主流趨勢;並可以延伸至各項構造類的古蹟、紀念建築、聚落建築群以及大場域的文化景觀等。具體的執行,則是在計畫階段釐清價值清楚指認、研擬合宜的原則與對策,並在修復和管理維護階段持續檢討並守護這些價值;各項活化再利用和可能的開發,亦應以不減損文化資產價值為最高原則。 值此修法之際,參照實務界的反饋經驗和大法官會議的見解,將歷史建築的用語刪除並改列為古蹟以避免持續陷於誤區,是符合實際需要且有重要意義的。同理,紀念建築也可以在審議古蹟指定基準作業時,同步將「人」的因素特別納入評估並作為重要文化價值,經註記要求在整個過程中將相關價值與證據仔細保存,當可以避免因忽略或不當的修復行為而造成的遺憾。 放眼全球,具有類似我國完整文化資產法系的國家並不多見。如何在既有的基礎上,與時俱進和國際接軌同時貼近國內的要求,持續盤點並修正不合宜的法規,是一項符合社會期待且不容輕忽的責任。
-
5G及數位科技與金門觀光發展
日前,數位發展部主任秘書胡貝蒂一行,拜會縣長陳福海並與縣府團隊針對金門縣通訊網路建設、數位經濟等議題進行討論。縣長希望數位發展部人員能更了解金門,以及金門身處的地位處境,能更認真看待金門的數位建設發展。此次胡貝蒂也率員出席「金彩5G.AI叩門」活動,以便更了解金門在數位及各項發展的需求。 雖然,目前台灣的5G網路並不是真5G,而是NSA非獨立組網型態,當5G用戶過多時,基地台會調撥4G頻寬支援,這也是為何5G開台後4G用戶會感覺網速變慢的原因。其實,就是因為5G通訊基礎建設所需投入巨大,而台灣的市場又太小,廠商暫無意願及能力實現真正符合5G規格要求的通訊速率。 儘管目前5G技術對於需要巨量傳輸的某些應用(含AI級算力與模型應用)還無法勝任,但是對於金門地方觀光的重要性還是不言而喻的,更加良好的通訊品質,其影響是多方面的,也是地方發展所必須落實的關鍵點。例如: 5G技術以其高速率、低時延和大連接的特點,為旅遊業帶來了新的體驗。通過5G網路,遊客可以參與AR、VR等互動活動,增加了旅遊的趣味性和參與感,為遊客提供了更加沉浸式的旅遊體驗。這有助於提升地方觀光的吸引力,吸引更多的遊客。 此外,5G技術的應用使得旅遊服務更加便捷,為旅遊企業和景區提供了更為精準的資料分析和行銷手段。通過收集和分析遊客的行為資料,可以瞭解遊客的消費習慣、興趣偏好等資訊,以便擬定更加精確的行銷策略。這也有助於提高地方觀光的服務品質和效率。 還有5G技術的應用,可以促進智慧旅遊產業及生態環境的形成,建成跨部門、跨行業、跨領域協同聯動機制,甚至,藉以制定5G+智慧旅遊相關行業標準,協助民間培育一批5G+智慧旅遊解決方案供應商。這也有助於推動地方觀光產業的創新和經濟發展。同時,5G技術的應用也能加速旅遊業的數位化轉型,通過5G行業虛擬專網在重點旅遊區域、旅遊企業落地部署,逐步滿足旅遊業數位化轉型需求。這有助於提升地方觀光的競爭力和吸引力。 5G技術還可以應用於旅遊安全管理、智能交通等方面,提高旅遊服務的品質和效率。這對於地方觀光的可持續發展和遊客的安全體驗至關重要。在觀光之外,金門地方政府如能持續爭取中央數位發展部的各項政策支持,推動5G網路建設及各種數位專案建設,使地方產業生態擁有更加多元的發展契機,甚至加快融合地方的觀光產業鏈,促進地方各種投資及經濟建設。 綜上所述,5G技術對地方觀光及發展建設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它不僅能夠提升遊客體驗,還能促進產業創新和經濟發展,是地方觀光和建設不可或缺的技術支撐。另於觀光之外,5G技術對於金門急需的遠距醫療、遠距教學及各種行業的資源分享,都有積極促進作用。對於目前AI所支撐的各種大模型應用,更是當務之需。總之,5G通訊及數位發展應用,必將深切影響下一代、甚至下下代金門子弟全方位的競爭力,為政者再如何重視也不為過。
-
兩岸無小事 務實維護國家安全
報載,海巡署於113年2月14日在金門海域取締三無船越界過程,發生漁船翻覆事故,因疑未全程蒐證錄影而引發責任釐清爭議,監委賴鼎銘、郭文東及浦忠成立案調查,監察院於113年11月7日審議通過糾正案及調查報告,指出海巡署在取締過程中明確違反「海岸巡防機關海域執法作業規範」等諸多規範,核有重大違失予以糾正。 事實上,「0214金門翻船事件」可說是近期兩岸在執法問題上發生的最大爭議。此案發生後,大陸國台辦提出的訴求是「道歉、究責、賠償、真相」,我方則主張要經過調查才能釐清責任,雙方為此陷入僵局。之後突破僵局的轉折在於雙方都願意先以人道考量和家屬訴求為優先,讓家屬的生活能盡快得到照顧,因此展現務實,決定先不等調查結果,就先送回遺體並交付撫慰金;最終並達成五點共識,包括對此事件的原委情況描述、撫慰金額、致歉表述等。知情人士透露,大陸國台辦用「惡性撞船事件」定調此事,不過在這份共識書上,將會避開「惡性」字眼,類似改成「突發碰撞事件」,算是雙方的一種折衷。再有,此一事件歷經6個月的偵查,在8月16日經金門地檢署偵查終結,對海巡執法人員均為不起訴處分,承辦檢察官客觀調查相關事證,確認海巡並無違法行事。 檢方起訴書指出,兩船確實有發生碰撞,但無法證實漁船翻覆是因碰撞所致,因此予以海巡隊巡防艇上操作艦艇的蔡姓隊員與黃姓艇長均為不起訴處分。據檢方調查,陸籍漁船翻覆前,出現大角度地右轉,加上在碰撞前6秒,漁船突然降速,反應時間太短,難以因此歸責。所幸,此事件終底圓滿落幕,但我方在執法過程及初期的交涉中,確有未遵循現行作業規範,並進行全程蒐證及通報之事實,已明顯違反多項規定;監委調查指出,海巡署在管理層面難辭其咎,監院依法糾正海巡署。 平情而論,翻覆漁船並無船名,生還的兩名漁民證稱漁船是「黑船」,不能報關也不能下水,船長於今年1月始拿到該漁船,「出航經驗不到10次」,另外漁船設計亦屬於不安全船舶,因此認定翻覆可能出於漁船本身未具適航性。另外,海巡依法登艇稽查,本就屬於依法實施,船舶於登艇過程發生追逐、碰撞,都是「法所容許之風險」;海巡人員依法行政,堅守崗位維護國人權益,國人自然應持續給予支持鼓勵,但此個案呈現的過程與結果,卻也凸顯在「兩岸之間無小事」的大纛下,我方執法與交涉流於輕忽與自信,致在危機發生時難以妥適因應,反而衍生更多的爭論與糾紛;誠如監院調查報告所言,「導致本案責任無法釐清、事實難以還原、正當執法反遭挑戰」。 有道是:「前事不忘,後事之師」。「0214事件」我方展現高度人道關懷立場,給予家屬最大程度的撫慰,讓亡者安息、生者安心,自屬應當,然而在執法蒐證的過程中,卻因為蒐證裝備未及時籌補,形成空窗期,配賦之手持錄影機不適用於海上緊追,導致值勤人員根本無從落實執法作業規範,陷處於兩岸灰色衝突第一線的執法同仁於危安風險之中,實有違失,實應積極檢討規定、基層裝備及紀律等等行政層面問題,俾以降低執法爭議以維護國家安全及主權才是。
-
鑲嵌在閩南文化的僑批館
明清以降,閩南人為謀生遠渡重洋,寄予家鄉的思念與匯款,化作一封封洋洋灑灑的僑批。這小小的信箋,不僅是金錢的載體,更是情感的橋樑,見證了金門華僑與故鄉之間的深厚情誼。 僑匯的影響力遠遠超越僑批的功能,它為金門帶來了全方位的發展。在教育捐校如西口、愛華、卓環、上岐國小……等;交通上蓋橋與鋪路如西園「永安橋」、蘭厝「觀瀾橋」、高坑「觀德橋」、東林「尾墩橋」與金門第一條公路:後官公路;輪渡如金星小輪船、三興小輪船、新馬小輪船、利濟小輪船……等;僑刊如珠山的《顯影》與《新寧雜誌》;洋樓在街頭巷弄到處都是,如歐厝1916年歐陽鐘遠洋樓、珠山1939薛永南洋樓、成功1921年陳景蘭洋樓……,據研究指出1949年以前地方上高達161棟;公共衛生與醫療如小西門古礐;捐官更達80位如新頭陳國樑、陳世望、陳世科、前水頭黃清泉、小西門吳光坪、山西李仕撻……等;賑濟與獎學金更是不計其數,一份研究報告指出《金門旅新加坡僑胞匯款六萬元救濟故鄉孤貧,已交由金門卹賑會轉發每戶戶長台幣八十元》以及《林德甫獎學金》;建祠如山后王氏宗祠即旅日王國珍與王敬祥父子、東門閩王祠即王廷恭親赴星洲募集資金贊助,類似的如西村呂氏宗祠、安岐吳氏家廟、青岐洪氏家廟、賢聚盧氏家廟……等。蓋廟,根據一份研究指出烈嶼宮廟40座,華僑捐資有36座高達九成。華僑不僅改善了家鄉的基礎建設,更捐資興建宗祠廟宇,豐富了金門文化底蘊。 至此,僑批不僅超越匯款功能,更是閩南文化的載體。它不僅在那段顛沛流離時代成為情感連結的橋樑、文化傳承的媒介,更帶來經濟改善生活的工具。在情感上,每一筆匯款,每一句問候,都飽含著對故土的思念和對親人的關懷,如匯款金額、匯款目的、家書內容等,可以反映出僑鄉的經濟狀況、社會變遷和文化發展;在文化上,僑批是閩南文化的活化石。僑批中的方言、俗語和風俗習慣,真實地呈現了當時閩南地區的社會風貌。這些文化元素隨著僑批傳播到海外,並在異國他鄉生根發芽,成為海外華人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經濟上,僑批促進了海外與國內之間的經濟交流,他們通過僑批匯回的資金,改善族裔生活品質,為僑鄉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資金支持。 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僑批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但它的影響卻深深地烙印在金門的歷史上。如今,東南亞的金門人後裔已逾百萬,他們與金門的淵源源遠流長。為了紀念這段跨越海峽的深厚情誼,許多地方都建立了僑批館如汕頭、泉州、漳州、廈門,以收藏和展示珍貴的僑批文物。 令人惋惜的是,作為僑批文化的重要發源地,金門卻尚未擁有一座規模宏大的僑批館。這無疑是一大遺憾。我們期待,一座能夠全面展示金門僑批歷史文化,並成為海內外華人交流的重要平台,早日成立金門僑批館。
-
欣見金寧運動園區場館啟動
金寧鄉近年來的發展愈加迅速,隨著人口增長,日前縣長陳福海聽取金寧中小學校園整體發展計畫及委託技術服務案規劃報告後,在校舍已使用超過40年呈現老舊,且對校園環境空間及設施的需求日益迫切,尤其是體育設施建設不足的情況下,為金寧中小學和當地社區打造一個多功能、具有指標性的綜合型體育場館,成為促進校園和社區共同進步的關鍵設施。 金寧中小學就讀學生人數逐年增加,縣政府積極推動該運動園區的建設,目的是為學生提供一個多功能且指標性的運動空間,體育教學的需求是場館建設的首要考量,啟動金寧運動園區場館建設是符合現代教育發展中重視學生全面發展的趨勢,體育設施不僅能滿足校內的體育教學需求,也是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並提供更好的課外活動機會,有助於培養團隊合作和自我挑戰的精神。 興建金寧運動園區場館同時也考慮到了地方居民的需求,為社區提供公共運動設施,現階段金寧鄉的公共運動設施相對匱乏,當地居民缺乏適合的運動場所。隨著人口增長及金寧鄉的持續開發,社區運動休閒空間的需求也在增加,這座新的綜合體育場館將成為附近民眾運動健身和舉辦社區休閒活動的主要場地,從而提升社區凝聚力,為社區居民創造更多互動和交流的機會;期待這座多功能場館能融入當代的教育理念,結合金門特有的閩南建築風格,以「新舊融合」為核心理念,達到歷史傳承與現代需求的平衡,既滿足現代化的教育和運動功能,又能保留金門的地方特色,為校園及社區創造了一個具有文化和教育雙重意義的空間,符合學校、社區乃至金寧鄉整體的需求,不僅助益於金寧中小學,也將成為社區居民的公共運動場地,發揮最大化的使用效益,也體現了公共資源合理分配的現代管理思路,要使學校及社區「共享」的運動場館,既有學校日常的體育教學區,也開放給社區的活動空間,兩者「共融」互補。 然而,儘管金寧運動園區場館的建設充滿了潛力,但在實際的規劃和建設過程中仍面臨多方面的挑戰。首先資金分配與使用效率是一個重要的問題,根據規劃場館的建設預算為3.3億元,需要縣政府和建築團隊在設計與施工的每一個節點上精打細算,以確保實現高質量的施工品質與實用性,真正將每一分預算投入在關鍵的建設項目上。陳福海縣長多次強調「每一分錢都要花在刀刃上」,這說明了縣政府對於預算使用效益的高度重視。其次,土地問題是另一個需要克服的挑戰,金寧中小學的校園擴建計劃涉及部分私有土地,如何與地主進行協商、進行土地交換是場館建設能否順利推進的關鍵。這需要縣府教育處、建設處、地政局等相關部門密切合作,規劃合適的補償機制,與地主達成協議,以推動校園擴建計劃的落實。 長期來看,金寧運動園區場館的建設意義不僅限於解決眼前的校園和社區需求,更將成為金門縣教育與文化發展的重要基石,以滿足學校的運動場域,為金寧中小學提供一個現代化的運動空間,為更多學子提供良好的學習和運動條件,提升學生體育素質;同時,作為社區共享的公共設施,增強社區凝聚力和居民之間的交流互動。這座多功能的綜合場館,它不僅是學校的體育設施,更是社區居民的活動中心,為金寧鄉創造了一個集教育、運動、社會活動於一體的綜合空間。
-
社會安全網,貴在執行落實
根據相關資料記載,台灣老年人口逾四百四十萬,但僅列冊者只有五萬三千多長者需要關懷,大都會列冊比率約一個百分點上下,民代質疑是近年孤獨居住悲劇頻傳之原因。雖非每位獨居者都需要幫助,但獨自居住者風險高,成了社會安全網脆弱之一環,亟待大家正視,伸出援手照顧。 反觀離島金門,面對照顧老幼的工作,在縣長一再叮囑之下,社會服務工作相對認真。僅就現況而言,類似境外地區死亡三個多月才被發現之不幸案例,殊不可能發生,尤以離島多為毗鄰而居,生活環境不像都會那樣高樓大廈,樓上樓下交流不足。換言之,金門仍以閩南建築聚落而居者居多,出門入門都相見,即使是外來客居者,一回生、二回熟,很快就變成老朋友。何況金門擁有好山好水好人情之美譽,如果你去參加幾次出殯儀式,就會發現過去繁文縟節的殯葬儀式已經簡化,去繁為簡,基本精神不變。 隨著「志工」風潮之興起,安老儼然成為施政服務之重點,除了縣長陳福海諄諄教誨,強調看待長輩要像侍奉自己父母一樣,任勞任怨,無怨無悔。且看各鄉鎮村里社區老人供餐辦得有聲有色,人數持續上升,此項工作得力於志工夥伴,心甘情願,犧牲奉獻。特別是金門鄉親具有榮民身分,因而金門榮民服務處時常巡迴各社區家戶訪視,噓寒問暖,促使動力與助力密切結合。今年中秋佳節,縣政服務團隊敬軍也愛民,建構和諧可親社會。 日昨聯合報報導老人的尊嚴、福利、救援等問題,許多觀念和訊息的確是政府施政必須參考的,因為人都會老,今天的我,明天的你,老人要活得有尊嚴,政府也要善盡照顧老人的責任。但每個狀況不同,就像報導中退休老人自己繳健保費,不希望連累或麻煩子女代繳。有些縣市政府對六十歲以上老人健保費作不同程度的補助,減少一些問題,而醫護對多病之老人,仍然不斷提高或增加自費補助項目,這些費用比健保費高得太多,老人因病而貧問題更嚴重,社會上正視「養兒防老到養老育兒」還是很多。有一個朋友年老、未婚、無房,欲在某大醫院附近租小套房,該醫院有某企業大老闆買下整棟大樓改裝為出租套房,卻不肯出租給老年人,只好委任親戚晚輩代為簽署租約。但這樣又使自己無法領取社會局房租補貼補助費,後經出租的大樓經理爭取才獲得業主許可。但後來有因發生狀況叫救護車,業主認有救護車出入很霉氣,又不肯老人租房,且那位有正義感的經理也因而被解僱了,親友卻又得擔心明年沒有房住,這才是政府應該擔心的大事。關注老人要從尊嚴、體健及多開發適合老人的商品著手,這才是「老吾老且敬其老」的精神。每個官員、企業老闆和居民都應想像自己,敬老長輩應從同理心開始,做好社會安全網。 健保給付有限也是問題。因而就有專家建議政府應該設「第二層的健保」,由於健保給付有限,民眾自費負擔日益沉重,國家衛生研究院認為強化醫療保險,政府應參考國際制度,設置類似汽機車強制保險的「第二層健保」給付,對象為通過醫療科技評估(HTA),健保尚未納保,但疾病符合仿單適應者或健保尚未納保者,且病疾尚符合「仿單適應症」等三條件的新制,以及六十五歲以上的初齡老人這個區塊。殷盼政府注意及之,大家群策群力,多點用心關懷,讓社會安全網有情、有愛、有溫暖。
-
審慎應對美國大選變局
眾所矚目的美國總統大選結果出爐,上屆連任失敗的共和黨候選人川普(Donald Trump)贏得壓倒性勝利,成為就任時年齡最大的美國總統,也是首位在刑事案件中被定罪後當選的總統,已自行宣佈當選為美國第47任總統的川普不僅贏得過半數的選舉人票,普選票也多於民主黨的賀錦麗(Kamala Harris),跌破美國各家主流媒體選前民調預測。 較諸2016雖勝選但普選票輸給希拉蕊,此次捲土重來的川普可謂震撼回歸,川普志得意滿的說:「對美國人民來說,這是一場華麗的勝利,他將使我們能夠讓美國再次偉大」他的副手萬斯(J.D. Vance)甚至說這是美國「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政治回歸」。尤有甚者,共和黨除拿下白宮,也取得參眾兩院的多數,川普取得完全執政的局面,加上美國最高法院多數大法官傾向共和黨,川普似乎已無任何足以威脅的障礙。 作為當今全球最強大的國家,川普當選美國總統無疑將影響國內與國際局勢發展,儘管川普要到明年1月20日才宣示就職,但基於川普其人特質,各國無不嚴陣以待,深怕其施政風格影響世界局勢與各國自身利益。 就美國國內而言,川普雖然復仇成功,但仍有接近一半的選民反對,主要原因是川普強烈個人風格與不確定特質,以及其爭議不斷的言行,不少評論分析,自川普2016入主白宮以來,過去8年,美國社會陷入嚴重對立與分裂,川普第一次勝選後不改其從政前「語不驚人死不休」的爭議言論,諸如種族主義、性別歧視、鼓動民粹等言論,好戰、霸凌的言語方式深入人心,他更深陷性醜聞、逃漏稅與眾多官司之中,當之無愧是美國史上最具爭議話題的總統。因此就算川普說自己取得了「輝煌的勝利」,將幫助美國「癒合創傷」,「為了你的家庭和你的未來」而戰,但陷入分裂危機的美國,如何在狂人總統治下團結社會、重拾昔日榮光,還需持續觀察。 不過,真正麻煩的還是他提出的政策主張,川普的治國理念號稱「讓美國再次偉大」,但重大國政與國際關係傾向孤立主義,任內退出氣候變遷的巴黎協定,強向北約、日韓等盟國索要軍費,並揚言對特定國家提高關稅,此次競選期間還主打遣送非法移民,須知,美國非法移民保守估計至少超過一千萬人,而非法移民子女擁有美國公民身分者也超過四百多萬,川普究竟要如何兌現競選承諾又不撕裂美國社會,顯然也是高難度的挑戰。 除了棘手的國內紛擾,對我們而言必須更加關注的,無疑是川普政府的兩岸政策,誠如所見,川普在競選期間多次談及兩岸議題,並發表許多對台不友善之言論,諸如台灣僅如筆尖大小、要求台灣交保護費、將國防預算提高至GDP的10%等等,在在顯示其人之商人性格與美國利益至上的核心思維,相較於日韓歐洲,面對美國大選變局,台灣承受的壓力實有過之無不及。 國際觀察普遍認為,川普重返白宮後,國際局勢肯定受到衝擊,首當其衝的就是烏俄戰爭走向、中東危機與台海問題,美國對兩岸局勢之影響舉足輕重,川普主政下的美國政府將採取什麼兩岸政策?我方有無做好相關應對,考驗政府主其事者智慧,惟願記取美中台三角關係中的舊事與教訓,切勿將國家安全寄希望於別國。
-
以金門藝術來豐富台灣藝術史的論述
近年來,重建台灣藝術史成為文化部的重點工作之一。然而,值此一藝術史重建的過程中,重要的問題不只是台灣是什麼,與台灣藝術史的內容與性質為何,同樣重要的還有金門在台灣藝術史中的地位,及藉由金門藝術對於台灣藝術史的論述來說,又有什麼樣的意義?本文認為,在重建台灣藝術史的論述中,金門元素的加入不只是多了一個鄰近中國東南沿海的小島,或者是兩岸間的中介,更是透過金門所強調的僑鄉、閩南及戰地,讓台灣藝術史得以更清楚地掙脫出台灣與中國之兩岸關係的框架,而連結東亞,鑲嵌在世界的脈絡之中。 今日對金門的理解,往往是從地理上注意它就在廈門對面的九龍江口,並在冷戰期間成為國共對峙的最前線,而在冷戰結束之後,則為兩岸小三通的中介。這樣的理解並沒有錯,但其背後用來理解金門的認識框架,不僅是兩岸的政治,還帶有國家中心的色彩。然而,別說民族國家是個在現代情境裡生成的概念,而且在華人世界的歷史也不過百多年,更重要的是用民族國家的框架來理解金門及兩岸的關係,往往忽略了它們在東亞海域之現代歷史中的動態與重要性。早在中世紀的宋元之際,閩粵沿海與日韓及東南亞地區,即有複雜而密切的商貿往來,明帝國時期的鄭和下西洋,固然呈現了當時中華帝國的航海能力,已然遠遠地勝過當時的西葡帝國,但在同時也壟斷了航海產業,配合了海禁政策而讓中華帝國成為內陸型的農業國家。不過,即便中央的政策如此,閩粵地區的海商貿易持續進行,並隨著英法荷蘭等國在東南亞的殖民,華南沿海也出現了移民潮,並生成了僑鄉文化。 僑鄉文化代表的,不只是原鄉與移居地之間的關係,它還在區域性網絡中連結了陸地與海洋,並為現代與傳統的交會。而這一交會,以金門來說,它不單單表現在清帝國建立之初與明鄭之間早期的衝突所在,也在清中葉鴉片戰爭結束之後,由於廈門成為通商口岸,致使金門也隨之捲入了第一波向西方開放的門戶。於是,作為海洋與陸地,以及現代與傳統交會的金門,即成為衝突的熱點:中日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初,日本借道台灣進軍金門,而國共內戰在大陸的戰役,也在1949年10月底的古寧頭劃下了休止符。因此,在這交會中所呈現的,不只是僑鄉文化,也有戰地文化,當然也有閩南文化。而且,在此間所呈現的僑鄉、戰地與閩南文化,都不能囿於兩岸的政治關係,它們連結海外、東南亞與東北亞,以致於是全世界。 因此,如果藝術的生成需要的也就是豐富的文化,那麼由於交會而生成的金門文化,不僅是豐富的,而且是連結海洋與陸地、貫穿傳統與現代。在這樣視野下的金門藝術,不只是多元,還深具創造力。於是,如果連在地理上作為中國華南沿海的小島金門,都能有如此大的潛力來連結世界,並透過具體的僑鄉、閩南及戰地文化,來表現其中超越民族國家及兩岸關係的內涵,那麼加入了金門的台灣藝術,必然也將因此而更為豐富。
-
寓倡廉反貪於淨灘的時代意義
淨灘!是指清理海灘的活動,一般會移除或丟棄海灘上的海洋廢棄物,包括漂流木、投棄貨物、小塊垃圾、海洋廢棄物、油外洩、塑料、死亡的生物等。至於沙灘上的垃圾從何而來?是誰製造?根據近年於國際淨灘間的垃圾統計,海洋垃圾兩大頭號殺手:免洗餐具及塑膠垃圾。光是撿拾到的塑膠瓶,堆疊高度高達8.4座台北101大樓;免洗餐具的數量,以每人三餐使用來計算,可用上將近30年。這些廢棄物歷經幾十年也不會分解,不僅隔離了人與海的距離,也迫使海洋生物享用人類製造的「垃圾食物」。 因此,荒野協會自2008年地球日開始清淨海岸,2010年起與全球百國、千萬人,響應每年9月至10月的國際淨灘行動。每年除了淨灘行動期間,平時也輔導學校、企業、團體及民眾一起動手淨灘。然而,淨灘不是解決海洋問題的終點,而是起點,做好垃圾監測及垃圾源頭減量才是關鍵。受此影響,近年來,淨灘點燃了愛海人士熱情的心,許多民眾自發地舉辦淨灘活動,共做「海洋垃圾監測」!諸如日前金門縣政府政風處,偕同廉政志工,共同淨灘(貪)倡廉反貪,寓倡廉反貪於淨灘活動中,別具時代意義。 為了推廣廉潔風氣,營造反貪倡廉的社會氛圍,金門縣政府政風處,特於日前聯合金沙鎮公所、當地社區發展協會,攜手廉政志工隊,舉辦「守護海洋淨灘(貪)活動」。活動地點選在金沙鎮田埔水庫出海口,並有眾多熱情鄉親齊聚參與淨灘,共同投入這場充滿意義的行動。透過清理海灘的實際行動,象徵肅清貪污、維護社會清明,並將環保公益與廉政宣導緊密結合,以喚起社會大眾對廉潔價值的認同。 透過實際行動,展現廉潔社會的堅定信念,其意義不僅在於重視環境保護,並寓廉潔精神的傳達,進而呼籲參與者及社會各界,對貪污問題保持高度警覺,營造廉潔社會氛圍。正如縣府政風處處長陳宗強所強調的,希望這次活動能讓大眾深刻體會「清除貪污,就如清潔環境般重要」,同時呼籲民眾以實際行動,支持倡廉反貪,將清廉理念融入日常生活,共同為建立金門乾淨廉潔的政府,及和諧共榮的家園貢獻一份力量。 回歸主題,淨灘活動的意義,在於淨化海灘的同時,能將環境保護的理念,深植每個人的心中,正視海灘清潔維護,及海洋保育之重要性,進而改變生活習慣與方式,包括減塑行動、資源回收再利用、勿任意丟棄並隨手撿拾垃圾等等,為未來世代建構一個永續乾淨健康的環境,其核心即在於清淨! 同理,反貪倡廉不僅是國民共同的希望,除期勉公務員能廉潔自持,遵守廉政倫理規範外,不也正是清淨社會風氣?期盼凝聚民眾反貪意識,厚植廉潔家園之社會共識。就此而言,此次金門縣政府政風處,偕同廉政志工,共同淨灘(貪)倡廉反貪,寓倡廉反貪於淨灘活動中,其時代意義,尤值論述推廣。
-
盼小三通早日常態化 回復觀光榮景
報載,金門小三通自2023年1月7日復航後,往來兩岸人次今年已於10月30日首次突破100萬,縣府樂觀預估年底將破120萬人次,未來可望重返疫情前單年196萬人流的高峰榮景。但本地觀光業者表示,現階段最迫切的是恢復小三通常態化,增加陸客來金人數;民眾則期盼先增開假日船班,解決一票難求窘境。 據縣府統計,去年金門小三通往返72萬7406人,而今年1月1日至10月底,經小三通出入金廈泉已達100萬1193人次;在大陸福建省公安廳出入境管理局9月27日公告恢復辦理福建居民赴金個人或團隊旅遊簽注以來,陸客來金人數漸增,10月26日有909位陸客造訪金門,突破恢復陸客到金旅遊後單日新高,顯示兩岸政策已逐步健康有序開放。 事實上,金門小三通因疫情停擺多年,這對於高度仰賴陸客金門遊的地方觀光旅遊產業而言,又豈是一個「慘」字可以形容,就算其間不乏獎勵國旅、振興消費券,以及營業損失補貼加持,但對地方經濟都是「杯水車薪」;畢竟如果人流「活水」無法持續性的湧入,任何形式的優惠及補貼都只能解一時之渴。好不容易經由各方的折衝與努力,金門小三通終底於去年初復航,且今年在10月底往來人次便不負眾望的突破百萬大關,但若再進行細部分析,可以發現陸港澳籍民眾僅約5萬5907人,占總人數5.58%,與疫情之前陸港澳籍民眾占總約4成相比,仍相去甚遠,也就是說目前的小三通客旅仍處於極度單向傾斜的狀態。再以中國福建省公安廳出入境管理局9月27日公告顯示,恢復辦理福建省居民赴金門的「個人」、「團隊」旅遊簽證以來,占比分別為86.83%、13.17%,顯示兩岸觀光熱潮穩步復甦,疫後的旅遊型態也產生「質變」,以個人旅遊為多。根據以上訊息,再參酌目前小三通的往來實況,顯然陸方仍處於「意興闌珊」的階段,且箇中仍存在諸多變數,倒有些「如履薄冰」的況味,反倒是目前年節假日的航次輸運能量已有不足,理應先協調增開高峰期間船班,解決當下一票難求的窘境。 實際上,就算是金門小三通回復到年通200萬人次的昔日榮景,所謂的「單向傾斜」仍不可免。根據廈門官方訊息,廈門入選全國遊客滿意度十佳城市;2023年廈門旅遊業接待旅遊總人數近1.1億人次,創歷史新高;今年1至9月接待的國內外旅客人數便超過9,000萬人次,這是值得我們關注的重點。如若我們關心廈門現況,當會發現目前廈門的景氣並不好,雖然景點、商場的人潮依舊不減,但房價直直落、實體店經營困難、就業困難也是實情,若以上情況均為真,或許民生經濟與景氣仍有待復甦,相對的,來金旅客仍處於緩進成長階段,在應對「個人遊」增多的情境,在旅遊環境、商品、設施與支持體系的妥善上,諸如:個人遊更側重於個人化交通工具、旅遊APP、行動支付的運用,更要有應對的作為才是。 總之,兩岸旅遊回溫需要時間,我們更期盼兩岸能持續維持健康有序的交流與發展,讓陸客來金旅遊越走越順,早日恢復常態化,帶動金門更多的觀光商機。
-
淺論小三通小額貿易與正貿的互補與競合關係
第六屆兩岸通關論壇於近期在廈門舉辦,本次論壇會議內容聚焦根據世界海關組織(WCO)制定的AEO(Authorized Economic Operator)標準認證制度,兩岸專家學者盼透過經AEO制度認證的優質企業建立兩岸通關制度和標準,此一發展趨勢值得本縣推動自由貿易港區政策加以重視,然正貿(正常貿易)、大貿(大額貿易)和小額貿易間存在一定程度的競合關係,分別代表不同貿易類型和要求標準,尤其在貿易便捷化、風險管理和成本效益等方面存在著不同程度的互補性與競合關係。 首先,AEO乃根據世界海關組織(WCO)制定的標準認證制度,企業必須符合嚴格的標準規範和海關風險控管要求,才能獲得AEO優質企業認證資格。而小額貿易通常為追求簡化流程,對於通關規範要求標準相對較低,特別是在手續簡化和報關程序上存在顯著差異,但兩者卻有其共同的追求目標,即是達成貿易往來的便利性。例如,AEO企業希望透過優質企業認證制度的建構,合規合法的取得跨國海關或不同關區之認可,從而獲得優先通關、減少查驗等便利,然而這些優勢在小額貿易模式中也能部分體現,由於小額貿易交易規模較小,其報關查驗程序相對簡單,甚至小三通針對特定產品開設綠色通道,從而達到類似AEO的便捷效果,特別是對於一些中小型企業來說,小額貿易模式可能比AEO更具吸引力,因為它不需要像AEO優質企業投入高額的制度化、標準化作業導入成本。 兩岸各關區在正貿、大貿方面雖極力推行AEO優質企業認證,然其與小額貿易尚存在互補、競合關係,企業透過靈活選擇貿易模式,將可滿足不同需求,故小額貿易可作為AEO企業更具靈活、彈性的補充性渠道,特別是當企業需要進行小量、多樣化及高頻次貿易時,或在初期測試市場需求時,仍可選擇小額貿易用方便快速的低成本方式讓貨物進入市場,強化企業在早期市場測試上得以實現更具彈性做法的效率化物流運作模式。尤其金門地區產業除較具規模的金酒公司以外,其餘本土型特色企業皆為小微企業,輔以金廈間的地理區位優勢,故一般地區企業多選擇成本低、靈活性高的小額貿易模式,對這些小微企業來說,取得AEO認證資格的門檻較高,規模小的企業難以承受其導入成本,特別是地區業者訂單往往很難達到整櫃需求,若是要用併櫃方式出口至大陸,例如有些加工食品可能要將貨物拉到台灣口岸與其它廠商貨物併櫃才能正式報關出口。 無可諱言,小三通模式能幫助兩岸企業以較小風險和投資進入中國大陸及國際市場,便於新產品測試早期市場需求,讓企業快速變現以獲得現金流,有利於企業穩定發展,而且小三通作為正貿、大貿的輔助渠道,也可分散因政策或關稅波動而帶來的貿易風險,特別是對於一些特殊或高附加值產品,如電商快遞、生鮮、手工藝品、特殊訂單等小批量、高價值的貨物能夠快速切入市場,滿足市場動態的即時配送需求,尤其是在需求波動時期或小批量高頻率的貿易中可有效降低物流和營運成本,縱然考慮到政策、監管和操作上的限制,小三通難以完全取代正貿、大貿,但卻仍可成為其補充渠道。
-
莫讓亂燒東西偷走金門的清新空氣
時序正當仲秋消殘,漸入晚秋天涼季節。在東北季風全島狂飆下,空氣中常瀰漫著一股柴燒味,讓人不能深深呼吸,過敏易咳的民眾更是苦不堪言。這些美好時節的不美好體驗,讓有「海上公園」美譽的金門,也在跨海來到的兩岸遊客心中,留下不好的旅遊印象。 有人在網路平台貼上露天焚燒的現場照片,呈現製造空汙的實景,也有人不知讓人窒息的惡臭從何處飄來?留言批評主管機關沒有作為,坐視這種不當行為,還點出每逢放假天,情況尤其常見。 一位老兵在臉書回憶自己當年在金西師服役,奉排長指示在紅土溝焚燒文件和垃圾,附近民眾反映隨風飄到村落,害大人、小孩咳不停,結果被連長叫去關禁閉,因此數日憤憤不平。不承想這回返金自由行,卻看到田間有人亂燒東西,回憶往事頗有一些感想,同行家人也抱怨:「不是說金門的空氣很好嗎?」 露天焚燒會引發呼吸道、眼睛和皮膚的發炎與過敏,若塵粒中含有戴奧辛等致癌物質,更易導致肺部病變或造成流產,對健康不利是一般常識。因此,台灣各縣市都將露天焚燒列為取締重點,金門縣也不例外,目的就是維護居民健康和生活品質。 問題是金門地方小,土親人更親,方圓之內沾親帶故,許多人不願或不敢多言,只能緊閉門窗減少汙染,睜眼閉眼忍耐了事。即使有人告發檢舉,最後也不一定能開單罰款,以致有樣學樣,想燒就燒,不管別人死活的亂象迭生。 其實,隨意亂燒東西不但會帶來健康問題,也常發生野火蔓延,造成火災的嚴重事故。地區過去頻繁發生「火燒埔」,檢討原因大多是民眾放火燒草和雜物,在北風狂飆助威下,火速竄燒四周田野,情況一發不可收拾,大片植栽毀於一旦,也帶來復育造林的破壞與影響。 縣定古蹟「清總兵署」內的300歲老木棉樹,每年繁花落盡後開始結果,大量棉絮隨著果實迸裂隨風飄散,最遠能飄到400至500公尺外,讓呼吸道過敏的民眾十分困擾,只能緊閉門窗避難。縣林務所近年委託台灣專業攀樹師團隊協助摘除,降低對鄰近居民的健康和生活干擾。同樣是縣府和所屬單位,解決問題的作法就不一樣,鄉親看在眼裡,好壞自有一番公評。 民眾亂燒垃圾、雜物,縣環保局責無旁貸,肯定要拿出具體有效對策,包括增加環保稽查人力和巡查頻率,特別是如今早已宣導多年,只要確認有違法事實,就開單處罰,沒有討價還價的空間,否則只會落得徒法不行,淪為無用擺飾的結果。 陳福海縣長說,「金門作為一個風光秀麗的海島,維護自然景觀和生態環境是一項長期的使命,也是每位金門居民的責任。」期待鄉親建立維護美好家園的共識,莫讓亂燒東西偷走金門的清新空氣。
-
與民有約,落實面對問題、解決問題
縣長陳福海任內推動與民有約政策,亦即如同早年戰地政務時期實施親民日,每週一次,固定在每週星期三下午二至五時在縣政府「親民室」舉行,縣長躬親主持,除非另有要公,非不得已,未曾囑人代理,重視態度,於焉可見。如今的「與民有約」,係由「親民日」延伸而來,綜其目的,並無二致。雖然次數少了,但實際功效不錯,一樣是有聞必錄,由在場列席的局處主管照單全收,除面對面交換意見外,概予帶回妥處,詳作答覆,讓鄉親都能了解,能不能做,都能明白,俾疏民怨。 根據輿評反映,見面三分情,對於縣長陳福海的用心,一致咸表此項「與民有約」政策值得實施。何況政府「口口聲聲」要親民、便民、利民,經過檢討推出的精進版,不同點則在「點」的擴大,公僕走出辦公室予民便利,更需要群策群力,致力縣政推動,首重增加觀光景點,縣政團隊念茲在茲,只是在在需要民力與財力之支持,缺一不可,曠日廢時即是努力不足,公僕就是要為民服務的,要有聞過則喜的雅量,傾聽民意心聲,一步一腳印,穩健向前行,就有希望,希望不是用說的,而是要全心全力去行動與實踐。 金門有說不完的歷史故事,這些故事的章節,史冊有載,真人真事,可供查證稽考,特別是歷經長達四十三年的軍管官派與民選三個階段的淬煉與犧牲奉獻,無怨無悔,甘之如飴,發揮了高度金門人「不怕苦、不怕難、不怕死」的精神,那裡有需要,就往那裡去,這是金門鄉親的宿命。曾在金門縣政府、縣議會、金酒公司任職四十餘年的金門鄉親翁自保,他摯愛鄉邦,熱愛浯江,在他所寫的「戰地政務時期金門離島百姓的生活悲歌」的鴻文中,曾在本報發表,洋洋灑灑分為上下集,共計長達數萬言,句句血淚,盡是金門鄉親身入其境的日常生活狀況,酸甜苦辣,應有盡有,值得台灣同胞深入瞭解,相互傳承。大家告訴大家,進而愛它、保護它、支持它。 在金門言金門,棲身於海上孤島的原住民功在國家,扭轉了國家乾坤,奠定了今日中華民國在臺灣的富強、繁榮、安康的自由民主安定的社會。換言之,「與民有約」即是官民一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團結合作的綜合體。誠如縣長陳福海所說:「鄉親有約」將以積極的態度面對問題,以同理心解決鄉親的疑難雜症。其中金門鄉親急急如律令,直陳兩岸關係僵化未解,尤以來金觀光人數停滯不前,今年十月來金參觀旅遊者僅有數百人,顯示雙方「異見」仍在。諸如入境簽證放寬,人流量並不穩定,如何讓兩岸旅遊業享受到穩定有序的旅遊經濟財,這些兩岸都有責任,要堆高善意,相互信任,不容推諉卸責。 數字會說話,由於政治因素糾纏關係,影響所及,兩岸氛圍猶待改善,影響的都是兩岸人民的權益,放下吧,金門殷盼盡速開放兩岸人民自由交流落地簽,到時爾來我往,熱絡不絕於途,人民有錢賺,大家互利互惠,相輔相成,但願大家有約,甩掉意識形態,讓今日好,明日更好,大家都好。
-
海漂垃圾不解決 金門「海上公園」受污名
2024年《今周刊》「永續城市SDGs大調查」近日揭曉,金門縣再次榮獲「永續城市特優獎」,展現其在永續發展上的持續努力與卓越成績。此外,金門縣還蟬聯獲得「環境力傑出獎」,在廢棄物減量、回收利用以及汙水處理等多項指標上,表現均位居全國前列,成為永續環境建設的典範。 金門縣長陳福海對於金門縣在永續城市評選中的表現表達肯定,並表示這份殊榮是縣府團隊與縣民共同努力的成果。他指出,永續發展是必須貫徹的責任,縣府一直以來都堅持在環保政策上努力不懈。未來將加強環保政策的深化,讓永續理念深植於每一位縣民的日常生活之中。 但因地處環海,金門縣常年承受海漂垃圾帶來的龐大負擔,面臨特殊的垃圾處理挑戰,垃圾需要依賴外運處理,加上島內回收再利用資源有限,因此縣府必須大力推動垃圾減量,積極採取多項環保措施,成功減少了超過四成的垃圾產生量,並在廚餘處理量方面大幅提升,獲得環境部的高度肯定。 根據金門、連江、澎湖三個縣政府統計,每年從中國大陸漂來的垃圾高達1,800噸。單就金門而言,每年來自對岸大陸估約5、6百公噸以上,2004年甚至高達1,000公噸的海漂垃圾,造成金門海岸嚴重汙染,不但大、小金門島容顏失色,連大、二膽等沿線離島也遍布各種廢棄物,百餘公里海岸線美景受盡摧殘,被鄉親指為「垃圾小三通」。 從地理環境的角度觀察,由於金門坐落於九龍江口,孤懸海上,夏日有西南季風,冬天有東北季風,垃圾隨著洋流鼓浪來到,其中以來自大陸最多,但也有漂洋過海的國外物品,從各種瓶瓶罐罐到針筒、冰箱、桌椅、廟柱、匾額、塑膠成人情趣用品、人形模特,垃圾大軍蜂擁來襲,亂七八糟應有盡有。 根據金門縣環保局統計,2021年全縣各機關發動淨灘次數達2287次、動員2萬8241人次清理出784.4公噸海漂垃圾;2022年淨灘2940次、動員2萬9571人次,共清理520.1公噸;2023年淨灘2794次、動員3萬640人次,共清理出500.5公噸海漂垃圾;儘管清出總量逐年減少,但從海邊望去仍充斥著各式海漂垃圾,怎麼撿都撿不完。 今年度最後一場淨灘,在10月27日舉行,包括海洋委員會海巡署金馬澎分署第九岸巡隊、航港局中部航務中心金門辦公室、內政部國家公園署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金門縣港務處及各港區巡守隊、里辦公處及社區發展協會等單位的全力支持參與,總計有813人次積極投入淨灘行列。在各志工熱情參與下,共計清除3125.7公斤的海漂垃圾。 但近幾個月秋颱頻頻,一次強颱過境,要靠多少次淨灘才能清理完海漂物?強颱侵襲大陸沿海,更曾經在兩岸通水的田浦海岸和田墩一帶,發現從對岸漂來的棺材,讓岸巡機動站幹員飽受驚嚇,這些隨波逐流來到的垃圾,不但嚴重汙染海岸環境,也對海洋生態帶來強大衝擊。 事實上,針對各離島的海漂垃圾,過去環保署也曾給予大力協助,行政院於105年4月7日核定「離島3縣市淨灘及海漂(底)垃圾清除處理5年計畫」,自105至109年規劃補助離島3縣市新臺幣4億2,477萬1,000元,辦理淨灘、海漂(底)垃圾清除及海洋環境教育宣導、轉運處理及資源回收等相關工作,對三離島縣巿助益甚大。 但是隨著兩岸局勢的演變,兩岸的協商機制幾乎全都停擺,海漂垃圾要透過淨灘等方式來清理,僅是治標不治本,若想要要求源頭管制,在兩岸關係現階段處在敏感時刻,處理「海漂物」議題更需要以智慧來梳理,期盼在縣府的努力下,能夠逐漸解決此一長期困擾地區的環保問題,還給金門「海上公園」應有的顏色。
-
減碳是新世代教育之動力與目標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近日發佈全球溫室氣體排放報告,強調去年碳排放量達到新高,並示警各國若不積極減排,全球氣溫至2100年將比工業化前上升攝氏3.1度,遠遠超過2015年巴黎氣候協定所定的將全球暖化控制在攝氏1.5度內之目標。由此可知碳排放對氣候變遷之影響。 教育部為響應聯合國永續發展教育,提出「新世代環境教育發展」(NEED)學習藍圖,面對現今迫在眉睫的氣候危機,透過提升師生的新世代環境教育素養,將氣候變遷、永續發展教育(ESD)及永續發展目標(SDGs)等知識導入現有的環境教育中,從根本上推動2030年聯合國的17項永續發展目標之落實。 金門縣政府為響應全球淨零碳排趨勢,也提出各種對應政策,涵蓋碳盤查、碳足跡、碳定價、減碳技術、淨零政策等重要課題,並針對未來地區及國內淨零碳排產業發展趨勢,培育各種專業人才,陳福海縣長更督促工策會及環保局致力培育金門在地綠領人才,辦理金門在地考證機制。蔡其雍議員也為金門鄉親爭取舉辦「iPAS‧淨零碳規劃管理師」初級證照考試,以因應2050淨零目標,推動金門地區在淨零碳排領域的發展,提升地方產業競爭力,期待透過這些努力,讓金門成為淨零排放政策的先行示範區。 淨零減碳已經是全球趨勢,國內近年來也持續推動「綠色生活」,除了積極減少碳排放,生活上推動「淨零減碳」運動,構建減碳工作環境,推動綠色成長的新動能,創造綠色成長契機。並由金湖國中訂定「金門縣114年度環境教育輔導小組計畫」,因應淨零排放趨勢及全球環境變遷,透過系統性整合,針對企業、學校、公眾辦理「資源循環績優企業遴選」、「資源循環主題校園環境教育推廣計畫」、「資源循環主題公眾特展」等推動方案,全面推動各校環境教育,以擴大全民認知及參與,促進國內資源循環,讓物質回收再利用,將廢棄資源材料化及能源化循環供給生產所需,節約自然資源之開採使用,同時減少廢棄物產生,達成2050年資源全循環零廢棄及減碳目標。 為配合聯合國科教文組織(UNESCO )的教學指導方針,特透過課程設計、評估、教師、教材、學校政策等,讓學生了解如何預防、減量、回收和再利用,大幅減少廢棄物產生 ,降低對人類健康和環境的負面影響。知道如何創造綠色消費模式,減少使用拋棄式產品,加強教育及宣導,以及企業採用永續作法 ,並將永續發展AI資訊融入公司營運計畫中,充分理解SDGs目標,落實永續消費及生產模式。 教育部的「新世代環境教育發展」不僅順應聯合國SDGs新趨勢,也適逢我國「環境教育法」施行滿10週年,因此意義重大。透過教育系統重建全球化永續發展思維,落實「氣候行動寂靜零排放、能源轉型、資源循環」等知能建構,永續發展教育(ESD)以「新世代環境教育發展」(NEED)之概念為經營模式,讓每個人腦力激盪資源循環和生活、產業、環境的關係,探索可能的循環路徑,實施資源循環教學教案內容,使成為環境教育變革的推動者,從個人、社區、全國,以至於全球做出明智的決策和行動。 ESD是一種全人教育,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方式,推動探索性、行動為導向的轉化型學習,使學習者有批判性思維的能力,對永續發展的未來價值觀和學習態度有所進展。因此,為使「新世代環境教育發展」(NEED)學習能與SDGs接軌,尚需與大學社會責任(USR)計畫銜接,使大學的教學與研究計畫能量轉化為實踐減碳的動力,培養具備永續發展的新生代,使成為未來推動環境減碳及永續發展的新世代。
-
現階段金門鄉親赴廈門購房需謹慎
目前金門鄉親在對岸廈漳泉購房的套數,至少二萬餘間之數。這雖是過去近三十年來累計數據,但對照金門常住人口或戶籍數,也是頗為可觀;尤其當中至少有半數、乃至三分之二持有者,都係早期低價購入,經過幾輪房價快速飆升,獲利多有達十餘倍者。 大陸房價在2001~2022 年見頂後,趨勢隨即反轉向下,經過近兩年的持續盤跌,在大陸七十幾個主要城市中,除了幾個一線城市(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或二線熱門區域(如廈門、成都)跌幅相對較小外,其餘二、三、四線城市,普遍都有二成到四成的跌幅,有些地方甚至已達腰斬程度。 在如此劇烈的回調修正過程中,儘管大陸中央已經鬆綁所有房屋限購政策,並且也出台了諸如降低貸款利率、首付比例等救市手段,但猶未能扭轉走跌趨勢,現有待售房屋面積仍高達近七十億平方米,若按人均三十平方米計算,則空置房屋足夠近二億三千萬人居住。 廈門由於距離金門最近,房價相比於高點時也有不小的跌幅。因此,在新冠疫情解封及重啟小三通後,陸續有些金門鄉親,抱著「抄底」的心態,前往廈門購房置產。然而,現階段投資廈門房產,或許再也不會迎來往日急速騰飛、蒸蒸日上的好光景,反而存在與機遇不成比例的風險。從客觀、理性層面探究,大陸房地產可能已經進入拐點,主要有以下諸因: 首先,大陸人口十四億已經是峰值,2016年新生人口還有1,600萬,去年瀕臨跌破900萬,長期趨勢難以逆轉,社會普遍將年輕人不婚不育的罪魁禍首歸因於高房價,中共中央正著手解決人口負增長問題;人口劇減已經讓房價失去炒作動因。其次,大陸的城鎮化率,已經超過百分之六十五,離美歐發達國家的百分之七十相當接近,以往藉著城鎮化將農村人口逼到城市購房的手段也已經不可持續。 還有大陸人口的老齡化率已經超過百分之二十,預計2030年會達到百分之三十以上、到2050年甚至可能達到百分之五十。老齡人口越多,需要的房子越少,反而死亡率增加,會空出許多房子,子孫輩買房需求推估只會越來越低。此外,大陸人均住房面積在2020年已達五十平方米,這已是人均住房面積的天花板,美歐發達國家也不例外。 再者,大陸對於房地產的年度投資在2000年時是一億平方米,到了2010年是十億平方米,2016~2017年達到頂峰,為十七億平方米,整整增加十七倍,大陸新增住房面積約等於全世界(中國除外)新增住房面積的總和,數量之巨大著實恐怖。另外,大陸房產及土地價格在過去二十年,已經漲了近二十倍,這種增長慣性讓許多房產商與個人投資者,手上都有大量融資貸款囤積待漲的空置房,一旦失去漲價期待,都會反手釋出。而且,大陸的法拍房快速增加,2000年時全國僅有二十萬套,2010年時有五十萬套,2020年時已經超過一百五十萬套,巨量法拍房恐將裹挾房價向下調整。 此外,大陸的危舊房改造、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也趨於飽和,城市中拉動房價的醫院、學校投資也到極限,因為過剩而開始面臨破產倒閉潮;更有甚者,大陸房產商的舉債率都超過百分之九十,已無持續投資空間。還有近日大陸中央出台政策,加快產業往中西部遷移等,也會影響廈門等沿海地區的就業機會及購房需求。總之,無論從人口結構、老齡化、存量房、人均住房面積、城市化率等多項指標,都可推測大陸房價下行調整似乎尚未到頭,金門鄉親此時進場抄底需要多加謹慎。
-
環境永續 打造幸福宜居家園
報載,本縣在近期公布的2024年《今周刊》「永續城市SDGs大調查」中,榮獲「永續城市特優獎」及「環境力傑出獎」,以廢棄物減量、資源回收及低碳交通等卓越成就成為全國的永續典範。陳縣長就此表示,縣府致力於推動「海上公園」願景,並持續深化環保政策,強調環境永續是金門的長期承諾;透過廣泛推動綠化社區、垃圾減量及低碳旅遊等計畫,金門將為居民打造健康宜居的環境,並在國際間樹立永續發展的標竿形象。 據了解,由《今周刊》舉辦的「永續城市SDGs大調查」,旨在呼應聯合國公布的「永續發展目標」(SDGs)。為了世界的共榮發展,聯合國提出了一份為期15年(2015到2030年)的永續發展藍圖,永續發展也成了各城市責無旁貸的課題。然而,因新冠疫情肆虐,世界尚未完全復甦,也讓SDGs的實踐嚴重落後; 《今周刊》藉由年度「SDGs永續城市大調查」,持續檢視全台二十一縣市(考量連江縣統計樣本數不足未達量化標準,故歷年調查中均未將連江縣納入評比)在這場永續長跑中的進度與腳步,而金門在歷年SDGs調查中,在「永續城市」與「環境力」的表現上,接連掄元,相當程度也代表了金門在環保議題的努力上,始終保持一貫性與積極性。 確實,要延續永續政策,便要專注於形塑城市成為永續的「共同體」,只有在打造串連整個社會的支持體系,才可能讓城市貨真價實地面向「永續」,進而織就政策面、社會面、第三部門、公民意識整張網絡,創造城市的永續價值。「友善環境,永續島嶼」一直是金門的施政主軸,更代表了我們一直以來在環保政策上的不懈努力。 事實上,金門的環境資源珍貴,永續發展是必須貫徹的責任,我們不僅僅在乎當下的環境,更要為未來的金門打下健康的基礎,讓金門成為可持續發展的示範。例如在推動環保的同時,將更加重視社會各界的參與,並計畫透過教育、社區活動及地方資源,逐步加強居民的環保意識,讓環保生活融入社區、融入生活,深植人心,營造舒適宜居的生活環境。當然,鄉親們也能理解,金門之所以對環保政策,諸如垃圾分類等有更高程度的要求,便在於我們理解島嶼的環境承受力有限,如若要保證垃圾可以順暢的外運清理,便要提升資源回收運用的比例,並將可焚燒、掩埋垃圾減至最低,如此才可能共構清淨家園、打造宜居環境。 再者,金門四面環海,與大陸近在咫尺,更常年承受海漂垃圾帶來的龐大負擔。因此,除了持續強化島內的垃圾減量外,更要強化與大陸沿海城市共同圍堵、清源海漂垃圾的空間與能力。這部分,自然存在較多的變數,但「今天不做,明天就會後悔」,要進一步鞏固金門的環保實力,除了自立自強外,尋求周邊的奧援與協作仍不可免,畢竟「地球只有一個」。 總之,金門在環境永續做了許多努力,且會一直持續下去。諸如:持續推動低碳交通、綠化社區及垃圾減量等多項政策,並積極鼓勵民眾參與,讓永續理念融入日常生活。同時,金門也將深化與國際的環保合作,為鄉親打造健康宜居的生活環境,讓金門在國際間展現永續發展的領航地位。
-
鑲嵌在金門聚落的宮、祠文化
坊間各種說法,無不清楚說明宮廟及宗祠在金門地方聚落上的重要性。如「無宮無祠不成村」或「無宮無祖厝未成村里」,抑有「無祖厝(宗祠)無宮(廟宇)鄉里勿會興」,抑或「有村必有廟,無廟不成村」、「無宮無祖厝、勿會(不會)成鄉里」……等。 若從政治、文化、社會、經濟、歷史、法律、人類學觀察聚落、宮廟及宗祠三者關係。聚落不僅是人類生活的空間,更存在文化與歷史的印記;後者宮廟與宗祠不僅是民間信仰的一環,更是居民精神生活與人類學、社會學延伸。若再進一步延伸金門的宮廟與宗祠的關係,將可發現二者的共存、互動與普遍性,早已植基在金門這片土地且根深蒂固。 首先,在宮廟與宗祠的共存與互動上,又可包含互補關係與動員網絡。前者,在金門264座宮廟之中,宮廟滿足了居民對神明的信仰需求,193座宗祠則強調血緣宗族的連結。兩者在聚落中共同扮演著精神支柱的角色,形成互補的關係。至於後者,宗族關係是宮廟動員的重要基礎,宗祠成為連結族人、共同參與廟會活動的樞紐。這種緊密的互動網絡,強化了聚落的凝聚力。 至於宮廟與宗祠的普遍性又蘊含對神明信仰的深層影響,以及強化對聚落認同感。前者神明信仰,金門居民對宮廟信仰的熱情,顯示神明信仰在當地文化中根深蒂固,對居民的生活產生深遠的影響。後者聚落認同,宮廟與宗祠是聚落的共同信仰中心,透過參與廟會作醮與宗祠吃頭活動,居民建立起強烈的聚落認同感。然而隨著事物改變及星辰移動,亦有值得深入的問題如二者互動機制、變遷與功能轉型。 首先,二者互動機制又可分成祭祀活動的整合與資源的共享、競爭。前者在祭祀上,不同姓氏的宗族在同一座宮廟中進行祭祀活動時,如何協調與整合?後者資源上,宮廟與宗祠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如何分配與利用資源?是否存在資源競爭的情況? 次者,宮廟與宗祠變遷又可分成傳統信仰與現代化的衝突與外來宗教的影響。前者在衝突上,在現代化浪潮下,金門居民的宗教信仰是否發生了改變?傳統的宮廟信仰如何適應新的社會環境?後者外來影響,其他宗教的傳入是否對金門的宮廟信仰產生衝擊? 最後,宮廟或宗祠的功能轉型又可分成傳統宗族觀念的弱化以及宗祠的保存與活化。前者,隨著社會結構的變遷,宗族觀念是否逐漸弱化?宗祠的功能是否發生了轉變?後者關於保存與活化上,如何在現代化過程中,保存和活化傳統的宗祠建築,使其發揮新的社會功能?各項都是後續耐人尋味、值得思考議題。 未來在宮廟與宗祠調查研究或發展方向,應可擴大研究範圍比較不同地區宮廟與宗祠文化的差異性如金門與廈、漳、泉等;次則,多角化分析則可從政治、歷史、社會、文化、經濟等多角度分析二者在聚落中的作用;再則,方法上抑或結合量化與質化研究,更全面地了解研究對象;最後,應關注年輕一代對二者的態度,探討傳統信仰的傳承問題。 揆諸前述,鑲嵌在金門聚落中的宮廟與宗祠,被視為地方重要文化資產,提供了這片土地非常寶貴的資料,同時亦為相關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未來應可從多角度對二者進行深入的研究,拓展國際視野,讓更多人了解鑲嵌在金門聚落的宮、祠文化。
-
打造友善交通環境不能只是說說而已
金門「小三通」持續加溫,十月最後一個周六(26日)往來5086人次,其中陸客占有909人,這是自疫後恢復金廈泉「小三通」以來,單日人數新高的紀錄,街上到處可見年輕陸客穿梭來去,紅男綠女讓街景一下熱鬧起來。 陸客為地區餐飲業、特產與藥妝店和大賣場帶來人潮,對這些目前仍以福建省居民為主的遊客來說,金門小吃和特產美食讓人感到熟悉、親切之外,還多了幾分跨海的異地風味。進進出出的對岸顧客,為地區小規模產業注入久違的活水,生意接連上門讓業者忙得笑呵呵,也期待有更多遊客登島。 但陸客的來到也帶來一些預期的交通問題,主要是騎乘電動車的陸客三五成群聚集路口,邊看手機導航或旅遊地圖找路,常見路邊併排講話和說停就停、未兩段式左轉,以致險象環生,跟他們同時走在路上的汽、機車駕駛看了直搖頭,希望警方加強疏導,讓交通環境更有安全保障,對岸遊客也可安心遊金門。 金門馬路四通八達,多岔路口又特別多,常讓外地遊客搞得暈頭轉向,以致伯玉路、環島北路和桃園路等主要幹道常見陸客車聚找路外,城區聯外路口也時可一見。民眾反映只有警方加強巡邏,情況才可望獲得改善。 其實,這種因遊客增多出現的交通亂象,不是今天才有,也不是金門獨有,台灣各地景點照樣如此,而且情況更加複雜和嚴重,重點是警方要有疏導和改進的配套措施,及時調整警力配置和運用,否則一旦發生交通事故,再多的檢討和處理,也是徒增遺憾而已。 疫情前的2016年,金門電動自行車滿街跑,警方鎖定「小三通」自由行陸客,當年6月就開出逾100張罰單,其中以超過25公里速限、未戴安全帽、未打方向燈最多,少數則有亂闖紅燈和紅燈違規右轉。 時任金城分局長李益杰與縣交通隊副隊長楊光宗帶隊擴大宣傳,除向租賃業者宣導使用審驗合格標章的電動自行車外,同時也要求在出租車輛時,向顧客加強宣導相關交通規範。另也提供兼有繁、簡體字的宣導貼紙,讓業者張貼於電動自行車醒目處,隨時提醒駕駛人注意安全。 根據「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電動自行車超過25公里速限者可處新台幣900元至1800元罰鍰,未戴安全帽罰300元,擅自改裝罰1800元至5400元,目的都在保障駕駛人和其他用路人的安全。 目前可以看到陸客跨海來遊,大多是年輕人結伴三五成行,但也有不少自由行家庭旅遊,自駕只能選擇方便的電動車。有些人對於路權及操作知識不足,造成雙載、逆向、併排行駛的交通亂象,加強宣導勢在必行。 在「金廈泉共同生活圈」的大目標下,登島旅遊的陸客愈來愈多,是一件讓人欣喜的好事,做好各項安全配套,提供更友善、優質的旅遊環境,警方和相關單位均責無旁貸。只有落實執行,不是只是說說而已,才能拿出具體成果。
-
防颱如防火,有備則無患
颱風「山陀兒」來勢洶洶,國人嚴陣以待,與颱風作戰,幾天下來,海陸警報解除,終於風平浪靜。此期間,國內媒體克盡全職,頻頻播報颱風動態,讓國人深入了解颱風走向,時時警戒,處處留心,確保生命財產安全。 根據媒體報導,這次颱風「山陀兒」變化多端,臺灣南部地區終日風雨交加,北部豪雨不停,帶來的大量雨量,此後一段時間,不至再有旱災。但也傳出安泰醫院災情慘重,一場大火,瞬間九人喪命,雖然颱風警報一再低估,惟強、中、弱的過程,風雨交加,夜市剎那被水淹沒,變成池塘,那些晝夜困在積水及腰的災民,豈止苦不堪言,危在旦夕,幾天過去,警報解除,但是殘破的家園仍在,打拚幾十年的家產面貌全非,多數已經不能使用,又得重新購置。言及於此,風雨無情,莫不筋疲力盡,家破人亡有之。所幸這次「山陀兒」颱風襲台有中央山脈阻擋奏效,不然災情可能更大更慘,記取教訓的,預先準備擋泥水板、沙包,減少了很大損失。 有人已經注意到,花蓮在此次「山陀兒」颱風侵襲中,災情非輕,有鑒颱風警報年年都有,秋季一到,防颱開始,站在高處的人,必須掌控全般,督導要求各級政府深入了解,根據基層調查結果分門別類列冊建檔,對於那些受災嚴重的家戶儘快予以救助,用錢要用在刀口上,急民之所急,苦民之所苦,實事求是,面對問題,解決問題,上上之策。 金門逃過了這次「山陀兒」颱風的侵襲,真該感謝皇天保祐。尤應牢記過去那次慘痛之經驗,狂風吹得「水塔」掉落滿地,還曾傳出其他災情。孰是,防颱如防火,是永久的工作,有備則無患。 預防的真義,旨在期勉國人相互鼓勵保護,防患機先,弭患未然於無形,確保國家安全、社會安定、人民的安康。 電子媒體走馬燈播報:今年國慶文告中,賴清德總統提到台灣四十八次,而提到中華民國則只有八次。對此國人並不在意,認為次數多寡不代表全部想法主張,用心二字出自內心,勿忘我生在這裡,長在這裡,要向我最愛的國家中華民國致敬,愛護它,要像防颱如防火一般,讓它平安茁壯,走向國際。 未來的道路遙遠坎坷,事事要求穩求準。在此籲請愛國愛民的同胞們,國難當頭,舉步維艱,要少些政治口水,多些經濟,阮的國家阮的愛,一言興邦,一言喪邦,謹言慎行不蝕本,大家不是口口聲聲地說,國家要安全,地方經濟繁榮,離此一步,則無退路,保持狀況,是國人起碼的要求。所憾常被一些終日不務正業說三道四、逞一時之快的少數政客們弄巧成拙。此前圍台軍演的情景是怎麼來的,萬萬不可有恃而無恐,妄自尊大,滿招損,謙受益,置身於是是非非的環境,沾沾自喜最危險。何況世局多變,瞬息萬變,凡事穩紮穩打向前行是根本,治國重實際,有多大本事,大家心裡清楚明白。畢竟颱風何時會再來,就看天氣變化,未來將會如何,殊難預料,大家要有警覺,時時警戒,處處留心,事事謹慎,時時做好萬全準備,沉著應變,以不變應萬變,保己保人,保國衛民,中華民國在台灣永永久久,屹立不搖。
-
和平無價 企盼兩岸以對話取代對立
今年適逢古寧頭戰役75周年紀念,這場發生在1949年10月25日,歷時僅三晝夜的戰役,論規模僅是國共戰爭期間的一場小型戰鬥,但就其造成的影響而言,卻是第二次國共內戰後期,國軍少有的大捷,更是台澎金馬轉危為安的關鍵,堪稱現代版的淝水之戰,影響極為深遠。 古寧頭戰役又稱「金門戰役」、「金門保衛戰」,是兩岸歷史上的重要一役,確立兩岸分裂分治的現實,1949年7月上旬,席捲中國大陸大江南北的解放軍入閩,先後發動福州戰役、平潭島戰役、漳廈戰役和金門戰役,在攻克國軍重兵駐守的廈門後,兵鋒直指當時防備相對薄弱的大小金門。 詎料,在國共三大戰役中一路勢如破竹的共軍竟兵敗金門古寧頭,分析戰史,共軍過於輕敵又缺乏渡海工具,國軍則有背水一戰之決心,並掌握制海與空優,加上將領指揮得宜均為致勝關鍵,事後共軍雖稱金門戰鬥失利只是第二次國共內戰末期一個小插曲,僅暫時延緩解放軍攻取東南沿海島嶼,並未影響全局云云,實則,經此一役,加上旋即爆發的韓戰等因素,兩岸分裂大勢自此定調,古寧頭戰役對兩岸之影響確實舉足輕重。 繼823前來金門主持砲戰勝利六十六周年追思典禮後,10月25日,賴清德總統再來金門主持「古寧頭戰役勝利七十五周年」相關活動,總統指出:古寧頭戰役是國軍保衛台海和平的第一場戰役,阻止了共軍的進犯,從這個勝利開始奠定了往後安定的基礎,中華民國得以在台澎金馬落地生根75年。如今古寧頭不僅是軍事勝利的象徵,更代表了保家衛國的決心,台澎金馬,寸土不讓,堅定守護家園。 賴總統並強調,政府捍衛國家主權的決心、維持台海和平穩定現狀的努力、希望兩岸對等尊嚴,健康有序對話交流的承諾、以及世世代代守護民主自由生活的堅持,都未曾改變、也堅持不變。政府將持續推動各項改革,提升軍備和服役環境,強化國防戰力,也會跟全球民主夥伴深化合作,肩並肩發揮嚇阻的力量,共同維護區域和世界的民主、和平與繁榮。 賴總統講話大抵延續此前「祖國論」與國慶講話基調,建立在兩岸分治與互不隸屬的現實上,必須指出的是,1949年以來兩岸關係幾經轉折,大體而言,金門在1979年以前扮演兩岸對峙前線的角色,並在古寧頭戰役、八二三炮戰等一系列台海軍事衝突中成為國共軍事角力的戰場;但自1992年金門終止戰地政務之後,金廈兩門已逐步啟動交流,特別是自2001年1月2日起開啟「金廈小三通」之後,金廈漳泉往來更顯熱絡,金門已逐漸擺脫昔日的戰地形象,成為兩岸交流的重鎮,直到近年來兩岸因意識形態對立,交流幾乎停擺、兩岸關係更是急凍,在在顯示兩岸關係複雜程度顯非簡單一句互不隸屬就能精確定位。 誠如所見,自2016年以來,兩岸關係持續在低檔盤旋,就在總統國慶演說4天後,解放軍東部戰區隨即宣佈舉行「聯合利劍-2024B」軍事演習,範圍涵蓋台澎金馬全境,宣稱「演習是對台獨分裂勢力謀獨行徑的強力震懾,是捍衛國家主權、維護國家統一的正當必要行動。」這也是賴清德上任以來,共軍進行的第二次圍台軍演,台海安危成為各國關注焦點。 戰火無情、和平無價,值此各界紀念古寧頭戰役75周年之際,讓我們真正記取教訓,企盼各有堅持的兩岸當局能各退一步,盡快重啟對話,維持台海穩定以符合兩岸共同利益。
-
太武山文化景觀保存維護的重要性
太武山憑藉其民俗信仰、登高遊歷、戰地文化體驗及豐富生態等多重資源,於2024年1月17日正式登錄為金門縣的文化資產,名為「太武山文化景觀」。其涵蓋歷史文化路徑、宗教景觀及軍事設施,特別彰顯了它作為航海地標、文學創作靈感源泉以及冷戰時期軍事防禦地點的重要性。 首先,太武山在大航海時期被視為重要的航海地標。明永樂時期的海道針經《順風相送》及閩南的地方志等皆有關於金門太武山(北太武山)的記載,尤其是與漳州的南太武山相望,為閩南航海的重要指南。明洪武年間建於山頂的倒影塔,更加突顯了太武山在航海文化中的地位。 其次,太武山亦是金門民間信仰的重要場域。自宋代以來,太武山海印寺成為金門庶民生活中的信仰中心,供奉著觀音菩薩與通遠仙翁。寺廟內外的歷史文獻、碑碣及摩崖石刻,皆為文人雅士所作,並記錄了太武山的「十二奇」景觀,呈現出山水與宗教信仰結合的文學價值。 太武山的戰地文化景觀也相當突出。1949年古寧頭戰役、1954年「九三砲戰」、1958年「八二三砲戰」後,太武山成為金門島的核心陣地,精神教化地標也如火如荼地開展,最具代表性的是蔣中正總統親題的「毋忘在莒」石刻,激勵全國軍民效法古代反攻的精神,成為冷戰時期的重要象徵,至今仍吸引著來自海內外的訪客。 因此,太武山文化景觀的保存與維護應可基於其多重價值的維護、機關的橫向聯繫,達到以下的目標: 1.海洋文化的保存與展示:基於太武山在大航海時期的重要性,應將其作為航海文化遺產進行保存,並透過展覽、導覽與虛擬實境等技術,重現當年航海與石塔指引的歷史場景,讓遊客更加深入了解其作為航道地標的角色。 2.寺廟景觀與文學遺產的保存維護:海印寺及其周邊的宗教與文學景觀應列為保護重點。文物如碑碣、摩崖石刻需定期進行維護,並設立相關解說設施,介紹「太武山十二奇」的文學與歷史背景。海印寺的建築群因具有古蹟、歷史建築的身分,其修復應依照《文化資產保存法》,以確保其歷史、宗教及文化價值。 3.戰地文化遺產的保存與解說:作為冷戰時期的重要地標,太武山的「毋忘在莒」石刻應定期維護,確保其原貌之留存、地形結構穩固,強化解說敘事,讓遊客感受其戰地文化的重要性。 4.生態環境的保護與永續發展:太武山作為自然與人文景觀結合的場所,其生態環境的保護十分重要,防止過度開發與遊客過多對環境造成的破壞。這部分應遵循金門國家公園的特別景觀區相關規範,確保太武山自然環境與生態多樣性、永續發展。 是故,太武山文化景觀的保存維護,不僅符合《文化資產保存法》的精神,亦與國家公園計畫的環境教育理念相一致。作為金門最具代表性的歷史文化地標之一,太武山涵蓋了豐富的海洋文化、民間信仰、文學景觀以及戰地遺產,這些資源構成了金門重要的文化和自然遺產的結合。而國家公園計畫的目標是保護特別景觀區、史蹟保存區內的自然與文化資源,而《文化資產保存法》則強調場域的歷史、文化價值的保存維護,兩者的結合能更好地促成太武山的永續發展。 同時,海印寺作為太武山文化景觀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歷史與宗教價值,其修復應根據《文化資產保存法》規範進行,以保持寺廟的原貌與文化意涵。此外,總量管制措施則能確保在合理範圍內的空間發展,以避免過度開發對生態環境、文化資源、景觀品質的破壞。這不僅能促進國家公園計畫中的環境教育,也能加深遊客對文化資產的歷史認識。 透過合理的保存維護與適宜性發展,以及包括林間步道的闢建,太武山可作為國際級的自然與文化遺產帶動金門的旅遊產業,還能夠透過環境與歷史教育,促進在地居民與遊客對歷史文化的保護意識。太武山文化景觀作為一種連結文化與生態、連結過去與未來之地景保存,可為金門尋找新的亮點,也需要社會公眾的支持。
-
衍論老樹保護政策
為營造金門宜居的生活環境,且讓來訪的觀光旅客,不僅有友善可人的景觀,更有怡人的環保印象。金門縣政府刻正積極推動友善、整潔的環境政策,透過「村村有公園、巷巷有彩牆、戶戶有盆栽」美化政策,積極營造中。其中,對老樹的保護;「受保護樹木」,更顯其時代意義。縣長陳福海對此,特地責成林務所強化老樹之列管、追蹤及照顧。再三言道:老樹是金門「活的文化資產」,縣府會全力維護老樹生長的環境,守護這些見證歷史、陪伴鄉親走過漫長歲月的金門老樹。 誠哉斯言,且回歸樹木本身之價值來言,眾所周知,樹木本身早已與人類生活,及民生經濟息息相關。諸如樹木可以調節環境的微氣候;樹木可以固定砂土涵養水分;樹木具有遮蔽阻擋防護功能;樹木可以阻隔氣流吸收聲波;樹木可以隔離落塵淨化空氣;樹木提供人類民生經濟必需;樹木可以創造界定空間動線;樹木可以怡情養生療癒身心等,及樹木是景觀營造的重要元素。 所以多種一棵樹,少挖一棵樹,進行景觀綠美化,既能達到環保生態永續的概念,更能「節能減碳」救地球!今天不做,明天一定會後悔!因此,就樹木的基本價值而言,我們皆應視其如同自然生命,受到基本的尊重與愛護,尤其是老樹。 而所謂的「老樹」,顧名思義是指景觀植栽樹木,具有一定的樹齡之年老,或型態之老大的標準而言;所謂的「受保護樹木」。意即指樹木達到一定的「標準」,包含:生活文化、生態保育、生物珍稀、歷史記憶等價值標準,因此應該受到人們的珍惜與保護之意。所以「老樹」也就大多成為受保護樹木的對象,或是即將成為受保護樹木之列。 無怪乎縣長陳福海慎重表示,老樹不只凝聚村莊的情感,也是一本地方發展的歷史書。老樹的存在反映當時居民生活、鄉土民情,它們也扮演過滋養土地、守護鄉親的任務,是社會及居民共同的資產。期待在保育下,讓地區的老樹持續生長,也期待未來有更多老樹出現,讓它們成為陪伴孩子的記憶,也是鄉親聚會、聊天的地方。 尤者,兩年前配合森林法修正,目前需要特別維護的老樹,統稱為「受保護樹木」,由林務所遴選專業團隊,就原有列管樹木再次清查,經審議委員逐一審認後,共規劃出51株受保護樹木,其中大多數為樹齡達100年以上的老樹,又以榕樹、黃連木居多。林務所每年均列管老樹健康檢查,依樹木生長狀況,給予適當處置,改善樹木健康降低樹木風險性。 越是高度發展的社會,越能體驗自然環境的珍貴,今天老樹仍能安然存活,保留的不僅是活生生的綠色古蹟,還代表著我們生存的環境尚未惡化。因此,我們在聽完縣長之言後,再遠見世界各先進城市對老樹之保護,能不共襄呼應之?終究,老樹的保育工作,經歷了由神、由人,到今天逐步走向法規的歷程,其所代表的意義,又豈是一句環保而已!
-
喜賀金酒世界競賽奪金 揚名國際
報載,金門高粱酒在世界烈酒競賽連續9年奪金。全球五大烈酒競賽,包含SFWSC美國舊金山烈酒競賽、MONDE SELECTION比利時世界食品品質評鑑大賞、IWSC英國國際葡萄酒暨烈酒競賽、ISC國際烈酒挑戰賽,以及CMB布魯塞爾世界烈酒競賽,金門酒廠以不同的酒度酒款強大陣容參賽,再次獲得多項大獎,持續受到國際大賽得獎的肯定。金門高粱酒做為台灣中式白酒第一領導品牌,傳承純糧固態釀造製酒工藝獨有的醇厚風味,與時俱進的將金門高粱酒推陳出新,放眼國際市場,讓世界品酩金門高粱酒之醇美,也希望將「文化入酒 當代品酩」的品牌精神傳遞到國際。 事實上,金門高粱酒連續9年獲得國際烈酒大賽的肯定,鄉親們自是與有榮焉,這不僅代表金酒對品質的堅持,更象徵金門高粱酒已獲得國際市場普遍性的接受與肯定。然而,就在金門高粱酒卓越品質閃耀世界舞台的同時,我們也發現,金酒在國際市場上的銷量並未見同步明顯的增長,究竟是行銷策略出了問題,還是現行體制缺乏根本有效的競爭力,似乎是在金酒屢獲國際大獎的同時,也需一併剖析與探討的課題。 的確,72年以來,金門高粱酒透過一代一代的釀酒匠人不忘初心、經典傳承的堅持,不斷在製酒工藝與風味精進,成就台灣中式白酒市場第一領導品牌。就如同金門高粱酒經典包裝上的雙龍守護著金門酒廠,也守護著台灣,一路跟著台灣社會的時代脈絡前行,在時代浪潮推湧下,唯有經典可以突破經典,始終不敗。金門高粱酒從首推雙龍的單一酒品到現今的多元商品,一直深受國人的愛護與支持,宛如台灣社會多元價值的縮影,見證台灣一路發展。 綜觀本次獲獎酒品,除了銷量最大的普飲款「0.6L-58度金門高粱酒」以堅強實力於大賽中奪金,再次見證經典外,以中式高粱酒結合西方威士忌桶陳手法打造的「0.7L-57.2度創世者桶陳金門高粱酒」,翻轉高粱酒及威士忌風味的既定想像,將50度以上優質高粱活性原酒,以威士忌過桶的手法,注入小批次專屬訂製的橡木桶中熟成,賦予酒體細緻的橡木桶香氣,甫上市即引起消費者熱烈討論,首次參與ISC競賽即獲得金牌榮耀,更加值得肯定。再者,攜手台灣縣市農會合作的契作高粱作為原料,具有濃郁醇厚之風格特色,更代表金門酒廠與台灣共同努力,「節水、護地、愛台灣」象徵金酒一起為環境及經濟打拼的「0.6L-58度一穀作契」亦獲金牌肯定,更加令人振奮。如此三款代表「傳統、創新、責任」的酒品同步獲獎,更象徵金酒求新求變、不墨守成規、不吃老本的企業精神與亮麗表現。立基於此,倘再佐以合宜的國際化行銷戰略,或許金酒「立足金門,走向世界」真不是空談,也能極大化的為家鄉、社會創收更大的效益,名副其實的成為代表金門與台灣的「金字招牌」。 總之,獲獎不僅是國際社會對金門高粱酒品質的高度讚賞,更是對金酒永續釀酒精神的最佳肯定。金門高粱酒的含金量勿庸置疑,金酒公司的行銷短板亦亟待加強。誠盼在國際獎項的加持下,金門高粱酒「文化入酒,當代品酩」的品牌精神可以扎根國際,金門酒廠可以益發成熟穩健、茁壯成長!
-
大陸高調官宣太空科學發展規劃的深遠影響
據大陸央視新聞報導,大陸中央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於本(10)月15日上午舉行新聞發布會,由中國科學院、國家太空總署、中國載人航太工程辦公室等三個單位聯合發表《國家空間科學中長期發展規劃(2024-2050年)》,該計畫將循序漸進推動月球和行星探測工程,並在下一階段拓展至研究火星生命指徵、黑洞和中子星、暗物質暗能量和地外生命探尋、尋找宜居行星等,中國預計2050年前成為世界太空科學強國,期望在宇宙起源演化、時空本質、太陽系和生命起源等方向取得革命性突破。 無獨有偶,中國大陸於本(10)月14日在意大利米蘭舉辦的第75屆國際太空大會(IAC)上,中國國家太空總署展示了其嫦娥六號探測器從月球背面採集的土壤樣本,同時中國大陸科學家模擬月壤成分燒製成「月壤磚」,磚體採中國傳統榫卯工藝結構,其抗壓強度是普通紅磚、混凝土磚3倍以上,有利於未來拼裝建造月球基地,近期北京航太系統工程研究所更提出建造21顆月球衛星的計畫,開發一套繞月球運行的「導航系統」,發射衛星到月球軌道,蒐集更精準的即時導航數據,為未來登月計畫做準備。 另在鼓勵太空經濟產業發展部分,近期廣東省政府印發「廣東省推動商業航太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8年)」中明確提出,將促進太空經濟快速發展,更要拓寬太空經濟廣度,超前布局太空製造、太空旅遊、太空安全、太空資源開發利用、太空生物醫藥等新興領域,並推動航太育種技術與中草藥、水稻、花卉等作物種植相結合,開展太空材料、太空能源等前沿探索,從產業面上,廣東省希望將太空經濟與早前各省積極推動的低空經濟等產業做為大陸推動新質生產力的主要驅動引擎之一。同時廣東江門總投資超過 20億元人民幣的『中微子實驗中心』將在地下700米深處捕捉穿透力極強、超光速運行的宇宙幽靈粒子『微中子』,該粒子也是宇宙中最神秘的基本粒子。 中國大陸的太空計畫針對世界空間科學的前沿總結出「一黑、兩暗、三起源、五表徵」等幾個具體方向,一旦在科技創新與經濟驅動等方面獲得顯著成功,可能提升大陸人民的民族自豪感,而其太空成就將被視為其科技實力的象徵,而大陸近期積極探索地外文明、宇宙幽靈粒子及發展太空經濟,甚至許多學者重新審視三星堆文明考古成果發現遠古文明的技術創新能力超乎想像。 見諸人類歷史,大國文明的開放勢將引發後續更多的技術創新與社會結構變革,尤其早期由錢學森等人主導的749局、507所等研究人體科學特異功能等神秘機構相關電影的公開上映,正象徵著大陸對基於科學精神探討的宇宙學、神祕學領域正朝開放態度,甚至有部分大陸民眾認為大陸央媽一向保守,如今在央視高調官宣地外生命探尋等消息,應是已掌握許多不為人知的具體研究成果。另一方面,近期大陸央行在金融及經濟改革方面更是不遺餘力、大刀闊斧的進行各種經濟體制改革與救市行動,兩大央媽(央行、央視)聯袂出手,或將為中華民族的經濟、科技與社會性創新帶來更為廣闊的發展機遇,金門緊鄰中國大陸,未來或將有潛移默化的深遠影響。
-
生命線在金門駐點十年有成
2014年金門縣生命線協會成立至今已走過十個年頭,以其卓越的心理健康服務、社會關懷、志工培訓及自殺防治工作,不僅提供了實際的心理援助,也將服務擴展到青少年和長者的關懷,深入社會基層的服務模式樹立了強大的影響力,逐漸發展為金門社會福利系統關鍵的社會支持機構,對於推動整體社會心理健康和公益文化層面具有深遠的意義。 離島居民由於資源匱乏、醫療量能有限,心理健康服務更加難以普及,金門生命線的出現,迎合了當地居民的迫切需求,離島地區居民往往因為生活壓力、孤立感、家庭問題等,面臨較大的心理困擾,因此金門生命線填補了社會服務這個領域的空缺,生命線的成立宗旨是「愛社會、愛同胞」,工作包括進行心理健康宣導、開展心理諮詢及協談服務,特別專注於心理健康支持和自殺防治工作,針對心理困境、精神壓力和自殺傾向的人群透過諮詢和輔導,提供及時的心理支持和危機干預,有效防範自殺行為,並對有心理困擾的人提供及時的解惑,重新點燃其對生命的希望;尤其是在新冠疫情期間,全球經濟停滯,社會壓力劇增,金門生命線不僅保持了協談服務,還在電話服務量上增加了25%,這顯示生命線在面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依然能夠迅速應對社會需求,幫助民眾渡過心理難關。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研究,自殺是全球性公共健康問題,生命線不僅是心理危機干預的第一線,還深入金門地區的學校、社區、軍隊等進行教育和宣導工作,在過去十年裡接聽了近萬通求助電話,透過1995協談專線,針對不同年齡層、不同職業背景人群的專業服務,有效進行心理健康輔導和預防自殺行為的發生。在金門老年人往往面臨孤獨、健康問題及心理壓力,社區支持系統薄弱。因此,生命線在老年人社區關懷方面,提供了大量的資源和支持,定期在社區內舉辦關懷活動,邀請專業心理輔導師進行講座,提供心理健康知識,幫助社區居民認識和解決心理健康問題。從青少年自殺防治到老年人關懷,再到離婚家庭的心理支持,服務範圍涵蓋了金門社會的各個角落,成為當地居民心靈上的重要依靠。 金門生命線的志工體系不僅是協談服務的基礎,更是一種社會公益文化的推動者,目前已經培訓超過30名協談志工,成為1955專線的重要執行者。志工體系的建立,不僅提升了生命線的服務能量,還有效地將「助人自助」的精神傳播到當地社區,促進了整個金門地區的公益文化發展,鼓勵更多人參與活動的過程中體會到助人的價值,提升整個社會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深遠意義。 儘管金門生命線協會在過去十年中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其發展依然面臨資源匱乏的挑戰。由於金門地區的人口較少,生命線協會的服務資源相對有限,特別是志工人力和經費支持方面,目前的協談服務時間為每日12小時,但考慮到服務需求的增長,希望將服務時間延長至24小時,這需要更多志工的參與。隨著社會需求的多樣化,金門生命線協會的服務也面臨專業化和多元化的難題,當前的心理健康問題不僅僅限於自殺防治,還包括家庭糾紛、兒童心理問題、老年人孤獨等多種社會心理問題,需要更專業的心理輔導師和社工來參與,還要與當地政府、醫療機構、學校等建立更加緊密的合作關係,建構一個「心靈之家」,以容納諮商室、協談電話接聽室、教育訓練教室,成為志工培訓、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場地,形成更強大的社會支持網絡,能夠在金門這塊土地上茁壯成長,為當地居民帶來更多的愛與希望,使金門成為一個幸福的島嶼。
-
兒童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
民國三十四年抗戰勝利以後,年紀十多歲的兒童紛紛啟蒙接受國民教育,所謂「破筆者」於焉開始,實際上都已超齡。因而七歲與十五歲的同時入學,雖然國校同班,但年齡相差甚多。諸如現在八九十歲者,同班者比比皆是。記得那時第一冊第一課的課文是:「來來來,來上學,去去去,去遊戲。」到了期中考試,及格則升第二冊,然則留級重讀,非常嚴格。那時小學分為初年級與高年級兩個階段。初年級是一至八冊,再來就是高年級五至六年級,修讀完畢考試及格,即為六年國民小學畢業,發給畢業證書。 民國四十一年間,金門有兩所中學,亦即金中中學及私立金東中學,金東中學設在金沙教堂,翌年與金中中學合併,私立金東中學從此停招。依稀記得首任金門高中校長傅亢是軍方派兼的。後來則由福建省政府遴派易希鎬接任校長,以迄四十七年〈八二三〉砲戰前金門中學遷台,全校師生由教育部分發在台灣各縣市中等學校就讀或工作。那個時候,一般金門民眾遷台,政府概予發給慰助金新臺幣三千元。而在台寄讀各級中等學校金門中學學生及教職員工,則與台籍員工享受同等待遇,每年寒暑假則搭乘軍方運補的登陸艇〈開口笑〉往返台金。雖然離鄉背井,受盡苦楚,但是這些寄人籬下的金門學子,有志、有氣,除別有原因就讀軍校外,大都考取台灣公私立大學。其中現在台灣各階層功成名就者,遍及台灣各界各行各業,有中央政務官、一般公僕、還有台灣高等大校校長。諸如,金湖鎮正義里成功村陳德禹、陳德昭、陳德新則是一門三博。德禹原為臺灣大學政治系教授,德昭任教於銘傳大學教授兼行政工作數十年,德新歷任行政院署處主管,後來出任科技部簡任十三職等次長屆齡退休。歲月催人老,但他們昆仲摯愛鄉邦的精神志節依然如故,出錢出力。德昭有子繼承衣缽,刻在金門主持銘傳分校事務,作育英才,為金門教育盡心盡力。我的家鄉我的愛,不是口號,而是金門鄉親共同的理想目標與核心價值。許多教育界夥伴常以「阮是教育工作者」為傲,尤以推動幼教工作兢兢業業,莫不一本初衷,有始有終,惟恐落於人後。 縣長陳福海說,他之所以正視教育,則因教育是國力之泉源,關係國家之興衰,影響深遠。尤以幼教是奠基之教育,德、智、體、群、美五育並重。德以養廉,儉以立業,培養未來主人翁,是金門鄉親的共同責任。 藉此籲請主張晚婚或不婚青年朋友們,到了適齡則應婚嫁,婚姻乃人生之大事,傳宗接代是責任,更是義務,倘若托詞以對,那是不負責任的,少子化影響的不止是個人與家庭,是國家與社會,為了堅強久遠,勿忘播種、育苗,照顧讓他健康成長、茁壯,蔚為國用。又當政府則將推動訓練四十萬民力政府之際,益覺提供兒童良好之生活環境刻不容緩,政府推動全民防衛,溝通互動,才是處理兩岸關係上策。又當大陸恢復福建開放申辦遊金之際,互助最樂,放下一切最重要,大家本是一家人,堆高誠意,應自未來主人翁開始。
-
詐欺案件又飆升 籲請鄉親不要成了待宰羔羊
根據警政署「打詐儀錶板」統計,今年8月「詐欺案件財損數」,連江縣、金門縣和澎湖縣等離島地區,8月財損增加幅度囊括前3名,分別為連江縣1,313萬元、增加1,140萬元;金門縣3,344萬元、增加2,118萬元;澎湖縣1,760萬元、增加573萬元。顯見詐騙集團也認為離島居民好騙,把矛頭對準了離島民眾,值得本縣鄉親提高警覺。 「打詐儀錶板」統計除了嘉義市、台東縣、彰化縣,其餘縣市都比7月增加,「最好騙縣市」前5名依序為新北市27.38億元、增加2.98億元;台北市21.50億元、增加5.63億元;桃園市16.21億元、增加5.26億元;高雄市16.17億元、增加5.82億元;台中市15.95億元、增加0.51億元。 最新數據顯示,今年8月民眾遭詐總財損創下單月新高,飆破137億元,比7月增加27億元,2個月加起來共247億元,已是去年一整年89億元的2.7倍!台灣短短五年,詐騙犯罪案件的成長率高達百分之六百,台灣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詐騙之島。 然而,從統計數字分析,為何離島居民受騙財損爆增,成了詐騙集團眼中的「肥羊」?是因為離島居民比較沒見識,島內居民又以老弱婦孺為主,比較容易受騙,還是因為離島居民比較節儉,儲蓄率高,比較有錢,因此成為詐騙集團的下手對象?實在值得注意。 從去年金門鄉親受騙金額高達一千多萬元,今年還不到年底,已爆增三千多萬元,財損爆增二倍多,可見鄉親受害案件層出不窮,而且本縣還是離島三縣巿中受害最深的。 90年代「假檢警」等新型詐欺犯罪日益猖獗後,政府陸續成立「165反詐騙諮詢專線」、「打擊詐欺犯罪中心」、「打詐國家隊」、「新世代打擊詐欺策略行動綱領」、「行政院打詐辦公室」等等。賴清德今年5月就任總統後,8月2日公布生效施行「打詐新四法」、8月27日「行政院打詐辦公室」進化為「行政院打擊詐欺指揮中心」、9月1日內政部推出「打詐儀錶板」,日前在中央政府更宣告明年將大幅增加打詐預算。只是,打詐打了20多年,詐團依舊橫行,甚至許多民眾認為越打越詐。 有鑒於詐欺集團係透過金融、電信及網路之管制不足處實施犯罪行為,爰打詐綱領將由警政署結合各面向之統籌機關共同研擬因應對策,運用「增加詐欺犯罪成本,減少民眾財產損害」之概念,分由「識詐-宣導教育面」、「堵詐-電信網路面」、「阻詐-贓款流向面」及「懲詐-偵查打擊面」等四大面向著手,分工協力制定偵防策略。 打詐必須從源頭做起,讓詐騙集團難於傳播詐騙訊息,但主責堵詐的通傳會(NCC)卻將工作重點放在監控媒體內容,而疏於詐騙訊息通道的防堵。主責阻詐的金管會未能遏止詐欺犯申請約定轉帳的門路,虛擬資產交易平台的業者屢成助詐者。其他有關網路假投資的廣告、第三方支付業者客戶審查的機制都付之闕如,以致於非法金流流竄,被害人缺乏保護機制的庇蔭。由於政府機關的不作為,導致詐騙惡行日益猖獗,不僅給受害者帶來巨大經濟損失,而且嚴重影響人民的信心和安全。 鄉親要看好自己的荷包,尤其是養老金,不要有貪念,就不致上當受騙,電信匯款前先三思,真的沒有信心就先徵詢親人意見,應該可以把受騙降低。
-
文化納入全球氣候政策主流支持永續發展的重要啟示
2019年聯合國接受教科文組織的提案,將文化作為人類永續目標,成為環境、社會、經濟以外的第四個支柱,正式將文化和人類永續的議題緊密連結。2023年在杜拜舉行的聯合國氣候大會COP28,通過「阿聯酋全球氣候適應框架,UAE FGCR」呼籲各國政府和「全球調適目標,GGA」合作,採取更有效率的方法提供適應氣候變遷評估方式,希望透過為期兩年的阿聯酋-貝倫計畫(UAE-Belem Work Programme)在2025年COP30會議,向全球提出報告並推薦一套評估的模式。 框架敦促各國政府支持並加強氣候調適行動,旨在為各國政府和利害關係人提供各種行動指導,包括保護文化遺產免受氣候相關風險的行動。文化是框架具體的主題之一,提出透過制定適應性策略以保護遺產地和文化傳統,發展融合傳統、原住民和地方知識體系的氣候適應基礎設施;確認原住民知識和傳統知識,是跨領域保護文化遺產的重要主題。核心內容包括七個迅速行動主題目標,其中保護文化遺產、氣候適應型供水、糧食以及農業生產等更傳統的主題,都是第一次列入這項重要的國際行動;框架強調各國政府應儘量盤點並有效整合現行各項相關計畫,同時重視氣候教育,增進人們採取積極行動應對氣候變遷所需的知識、技能、價值觀和態度。 將文化和遺產保護納入框架主題目標,納入原住民知識和傳統知識,標誌著將文化正式納入氣候政策支持永續發展主流的重要國際趨勢,意義重大。 為協助聯合國有效推動上述計畫並指導其取得良好成果,國際文化紀念物與歷史場所委員會ICOMOS 與保護遺產計畫Preserving Legacies Project及氣候遺產網絡CHA,共同發起了遺產適應氣候聯盟(Heritage Adapts to Climate Alliance, HACA)倡議。HACA是一個線上實踐平台,協助諮詢阿聯酋-貝倫工作計畫建構指標;透過跨域合作蒐集並分享文化與遺產和氣候變遷的研究、觀念、專業實踐以及案例經驗;推動遺產政策納入國家施政主流,協助在地社區運用這些成果,有效且公平地調適氣候保存文化遺產。HACA歡迎文化意見領袖、知識擁有者以及在文化、遺產和氣候適應交叉領域工作的研究人員和從業的個人或團體加入。 過去二十年間,ICOMOS一直積極參與應對氣候變遷和文化遺產的全球倡議;包含2016年成立氣候行動工作小組,2019年成為氣候遺產網絡創始成員和首屆秘書處,發布多項決議、建議和報告,以及2023年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和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合作的重要科學成果「全球研究和《文化、遺產和氣候變遷行動議程》」,旨在將遺產保護納入全球氣候調適策略。此次進一步推動HACA聯盟支持阿聯酋全球氣候適應框架,並於2025年提出以文化和傳統知識因應氣候變遷支持永續的評估與執行模式,令人期待。 我國地處於高風險的自然環境,長時間受到颱風、地震、強降雨、高溫、乾旱等災害,近年受全球氣候變遷加劇連動,各種災害的頻率與致災幅度更為明顯。1997年成立行政院永續發展委員會長期推動各項永續事宜,然觀察永續會的組織架構,仍停留在SDGs起始階段以經濟、社會和環境為重點,較未納入近年以文化支持永續的重要國際趨勢;組織架構和專業分工組成,也明顯缺乏文化部與文化領域人員的角色任務。以科技和經濟支持永續固然重要,然而忽略全球文化永續的重要趨勢,從而影響許多深具意義計畫跨域協作的機會,如文化部文化資產守護計畫與內政部強韌台灣計畫亟需整合等;契機一次次不經意的流失,令人擔憂。 觀察國際近三年文化支持永續的重要趨勢和一系列的倡議行動,清楚的顯示這是我國可以跟國際連結的重要機會。國內近年文化資產保存、防災、因應氣候變遷累積的成效,都具有國際水準;金門瓊林再造歷史現場計畫以守護有形無形價值出發,結合在地傳統知識尊重多元文化社群,以及教育推廣培力的經驗,也都可以做為我國參與國際文化永續的重要經驗分享。進一步的掌握這些優勢和國際接軌,加入國際NGO的HACA聯盟是我們應該掌握的重要機會。
-
傳統聚落修繕與鄉村微旅行
日前縣長陳福海往金沙鎮青嶼等地視察,表示金沙鎮青嶼、官澳、馬山一帶擁有豐富的自然景觀和文化資源,具備極高的觀光潛力,未來針對該地區的發展規劃,有望朝向整合這些區域,將之打造成具備完整旅遊體驗的觀光景點群,以吸引更多國內外遊客來訪。 行程中,陳縣長也強調了青嶼傳統聚落保存的重要性,他還特別關注了當地部分老舊房屋的修繕工作,並指出這些年久失修的建築物不僅影響了當地的美觀,還可能存在安全隱患。 金門目前擁有一百六、七十餘個大小聚落,在邁向城鎮化的進程中,日漸消失原有風貌;尤其臨近金城及山外的周邊聚落,新的住宅建設案層出不窮,不斷擠壓原有聚落格局,不僅天際線的整體視覺美感不保,甚至有些具有文化資產屬性的古墓及傳統建築也遭破壞。 長久以來,金門縣府陸續投入不少預算,針對這些老舊建築進行修復工作,不僅是對歷史文化的尊重,更是對金門整體觀光品質提升的必要措施。金門傳統聚落的保存與活化對於地方觀光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通過維護和再利用這些具有歷史和文化價值的建築,不僅可以保護文化遺產,還能為當地帶來新的經濟活力和旅遊吸引力。 傳統聚落往往擁有獨特的建築風格和豐富的歷史背景,這些都是吸引遊客的重要元素。例如,澎湖的二崁聚落保存區就是一個成功的案例,它不僅保留了傳統的建築風貌,還通過提供各種小吃和小店,增加了遊客的體驗性。一處珍貴的傳統聚落,可以提升當地的文化形象,吸引更多文化愛好者前來參觀,使之成為吸引遊客的目的地。例如,臺南市作為文化古都,通過提升無形文化資產的價值,創造了商業契機。 目前金門是全國傳統建築密度最高、保留最完整的縣市,許多傳統聚落在國家公園及縣府的大力活化之下,也成了帶動金門觀光的亮點。傳統聚落保存與地方文化資產活化,不僅提升了地方形象,也帶動了地方觀光的契機;傳統聚落的活化也可以帶來新的商業機會,如開設民宿、餐廳、咖啡館和商店等,這些都有助於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隨著觀光業的發展,必然需要更多的服務人員、導遊、文化解說員等,這也可為本地居民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 另外,通過活化傳統聚落,也可以教育新一代瞭解和尊重自己的文化遺產,在為遊客提供學習和體驗之餘,也兼顧了文化教育與傳承,同時還能提高聚落及社區參與的自豪感;讓各聚落居民參與傳統聚落的保存和活化工作,也可以增強他們對社區的歸屬感和自豪感;此外,如能結合現代元素和傳統特色,創造出新的旅遊產品,或是新文化體驗活動、工藝作坊等,這些都可以促進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 聚落承載的常規旅遊能量雖然不如城鎮及都市,但如若有政府的政策支持與合作,也可以朝向另類的社區微旅行,及結合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體驗;總之,傳統聚落的保存與活化不僅能夠保護和傳承文化遺產,還能夠為地方觀光業帶來新的生機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