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
校園不適任教師預防處理機制法制化
提升教師專業地位、維護學生學習權是教師法開宗明義揭示之立法目的,教師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扮演著傳道、授業、解惑的重要角色,無論品德、教學能力、管教措施、班級經營與服務熱忱都備受關切,尤其在媒體與網路社群發達的今天,不適任教師話題未曾停歇。 法制上,學校對不適任教師之把關,可從不適任教師查詢及通報、不適任教師事件處理,甚至採取積極方式提升教師教學與輔導管教的專業知能等面向著手,確認初任教師是否有任用法規所列犯內亂外患、貪污、性侵害之罪,以及因校園性別事件、體罰或霸凌學生、違反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等情事受懲處,對於現職教育人員也會定期查詢過濾,阻絕不適任教師存在校園中。 然而,當疑似不適任教師事件發生,教師與家長往往站在對立面看待處理結果,學校在介入、處理不適任教師事件過程中經常面臨來自多方角力,關乎學生受教權及教師專業自主權,除了善盡調查職責、完備行政程序,參與審議的人員也必須對事實認定與懲處要件具備客觀合理的見解,才能避免被外界批評「程序瑕疵」、「師師相護」。 教育部業已明訂不適任教師調查、審議及輔導程序,其中校事會議及調查小組成員皆含教師代表及家長代表,也增加專家學者的參與,藉由引進外部專業、公正力量,強化調查審議的可信度;教師法108年修法後也增訂教師評審委員會處理教師涉及性平及兒少體罰霸凌案件時,應增聘校外學者專家至教師代表少於委員總額二分之一,更加入主管機關教師專業審查會運作機制,藉由客觀、專業、中立的第三方協助學校處理教師教學不力或不能勝任工作的案件。 除了依循正當法律程序,更重要的在於委員會對教師不適任行為的事實涵攝與懲處所適用的法律應客觀、合理,教師不適任行為及懲處標準雖規範在教師法、公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成績考核辦法及教育部頒布之教學不力或不能勝任工作有具體事實的解釋令中,但教師是否解聘、不續聘、停聘或給予其他懲處仍具有高度專業性及屬人性之判斷餘地,委員除了具備基本法律素養,還必須熟悉教育法規的適用,才能建立公信力。 目前中央及地方主管機關教師專業審查會組成運作就努力在補足此項專業能力,從委員組成須有行政機關代表、教育學者、法律專家、兒童及少年福利學者專家、校長團體及教師會推派的代表,兼顧了專業性、多元性、代表性等多方面考量,調查員及輔導員也必須從符合資格且受過教育部專業知能培訓的人才庫中遴選,主管機關專審會協助機制受理不適任教師調查及輔導案件,讓學校教評會或考核會在最終懲處決議時有較客觀、專業的參考依據,以解決過去學校面對人情壓力、法律及輔導專業不足等問題。 必須再次強調,關於不適任教師,預防永遠勝過於處理,面對社會環境變遷、教育體制與學習型態的改變,為培養學生適應現在生活及面對未來挑戰所應具備的知識、能力、態度,教師在實踐新課綱、正向輔導管教、良好班級經營、有效教學策略等教學工作上都背負著沉重而重要的使命,社會對教育的要求,正是對教師的要求。 有鑑於此,主管機關應採取積極作為,提供教師進修、研究等專業發展的資源與管道,配合行政減量、活動精緻化等政策給予教師精進教學、檢討回饋的空間,並建立教師諮商輔導支持體系,協助教師解決教學工作上面臨的困難或問題,如此一來,才能有助於提升教師專業地位,建立親師互信基礎,協力引導孩子們學習。
-
多元開發水資源 涵養永續水環境
去年(109)由於年均降雨量只有四百多公釐,使金門地區面臨五十年來最大的旱災,造成農作物灌溉不足,收成不好,縣長楊鎮浯率縣府團隊為強化地方蓄水效能,全力推動浚深各地農塘,以因應旱災所造成的影響。這表示縣府將從長期永續的角度去規劃執行,透過公共參與的溝通管道,力求改進,以求達到永續水環境的願景。我們都知道金門水資源不足是民眾長期的痛,歷任縣長也都為水問題費盡心力,絞盡腦汁,因此,多方面開發水資源,營造生態永續水環境,仍是未來縣政府長遠努力的目標。 在水資源營造方面,縣府一方面向行政院提出農業天然災害補助,另一方面以災害準備金撥補二千一百萬元給各鄉鎮及縣屬單位浚深農塘,以增加儲水量,不僅有助於因極端氣候所造成的金門水資源之短缺,也有利於永續經營金門的水環境。楊縣長也指示自來水廠將地區農塘水利工程,加強規劃與執行,讓地區的水資源分配能更加合理與永續。 針對金門水資源問題,歷年來政府積極規劃各種蓄水、儲水、截水、大陸飲水及興建海淡廠等措施,以解決水資源極端不足的現象,讓地區民眾與產業能充分且合理的運用。金門自來水廠積極從事各地溪流整治,增置截流管線,將污水導引至處理系統,讓雨水不會直接流入大海,將截流、儲備的回收水進行循環再利用。幾年前金門縣政府組團參訪新加坡發展新生水模式的構想,新加坡當局也分享星國從過去水源不足到接近自給自足的過程和經驗,讓縣府團隊對水資源的處理更具信心。 多元開發水資源是金門未來重要建設的一環,若能組成開發水資源團隊,多與國內外交換水資源開發經驗,積極地推動各項水資源建設,讓金門在發展的過程中,將水資源不足與管理列入重要之施政議題,並學習新加坡等外國的經驗,嘗試海水淡化、新生水等作為,以科技方法解決水資源不足的問題,即可達成自給自足的目標。 水資源供需問題攸關金門的發展,我們呼籲中央應在政策、技術與經費上給予支持,並由縣政府配合推動雨水截流與攔蓄等相關工作,必能解決金門地區水資源供需問題。金門水資源問題關係民生用水及觀光發展,雖然金門已於104年7月20日自大陸引水,並與陸方簽訂購水契約,但也需善加利用與永續經營管理。 金門由於長年降雨量少,蒸發量高,加上島嶼淺碟型地形留不住雨水,所以一向缺水嚴重,因此民眾應養成節約用水的習慣。面對金門缺水問題,縣政府除了積極改善與調整供水計畫,為保育地下水,應適時宣導民眾節制使用地下水,以能讓金酒安全抽水,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其次是節約用水、湖庫改善、供水設施更新、多元水源開發等教育宣導也應落實到學校及各個社區,建立學生與民眾節水省水之共識,配合政府前瞻性的規劃金門長遠用水問題,共同營造金門永續水環境。 我們都知道水是生命之母,萬物之源,尤其生活在金門的人們更要有缺水的憂患意識。在極端氣候多變的環境下,水資源的開發與永續經營已成為全球性的議題。相信今後在楊縣長永續建設金門的理念主導下,針對多元開發水資源、水資源供需問題,以及節水教育推廣等多面向的努力,必能達成永續水環境的目標。
-
我節電 我驕傲
地球暖化,能源日漸耗盡。幸而隨著民眾環保意識的逐漸抬頭,環保的起點:節電!已不再是苦行僧的樣貌,而是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品質,而落實於生活上的態度。也就是將節電化育成一種「我節電,我驕傲」的生活心態;一種與自然環境和諧共存的驕傲!尤者,在此潮流下,節電早已成為一種社會主流,一種人人力行的生活態度。更是一種人人共同關切的節能議題,一種人人共同為善待環境的力行,我金門鄉親當不例外。 一項由經濟部能源局指導、金門縣政府建設處主辦的「社區提案節電行動徵選補助計畫」提案,已正式開跑。此計畫從即日起,至三月三十一日下午五時三十分止收件。補助經費總計新臺幣六十萬元,每件提案補助經費,最高補助新臺幣十萬元,期望透過民眾提案的多元角度,鼓勵民眾進行節電改造與創意發想,共同推動社區節電作為,一同響應節電生活,並讓社區吹起節電風潮。 縣政府建設處進一步表示,我金門縣近年來隨著人口數、用電戶數增加,以及小家庭之逐漸普及,導致近年住宅部門用電量持續上升,為改善住宅部門用電量,特辦理社區提案節電行動徵選補助計畫,將節電行動推廣至金門各社區角落,以鼓勵社區、公民團體等提出與節電有關之提案計畫。補助對象為金門縣依法設立登記,或立案之社區發展協會、NGO組織、民間團體等單位。 主辦單位特別慎重提醒,提報內容必須與節電有相關之作為,並具有示範推廣之意義,諸如節電改造計畫:如於公共空間,進行能源設備改造或設置,且提案單位,應有編列年度維護管理費用。或是節電創作計畫:製作節電觀念之著作,如影片、繪本、音樂、通訊軟體貼圖等,以宣導政府節能政策,鼓勵民眾落實節電行動。乃至節電活動計畫:諸如辦理傳達節電意識之活動,如野餐、路跑、蚊子電影院、草地音樂會、表演藝文活動等,以邀集民眾響應節電作為,提高節電知能,凡此均希望鄉親們能注意。 「我節電,我驕傲」的節電生活美學,不但是一項生活美學,更是落實環境保護的起點。尤應深切體認,由於工業發展,導致環境污染的問題,已不再是過於嚴重、過於損害生態環境而已,有些部份更已達到無法挽回的地步。也因此才觸發各先進國家、志者對環境的重視,繼而利用國家法律法規,去規範和處理污染問題,並作出宣傳使全社會注意污染對環境的深遠影響。自1960年代起,環保運動,已漸漸令大眾更重視身邊的各種環境問題。 保護環境需要人類的各種活動。節電、廢物生產、空氣污染、生物多樣性滅絕都是環保的相關議題。但縱觀來說,環境保護有三個相關因素:環境立法、道德與教育,這些因素都對國家環保決策,和個人環境價值與行為產生影響。幸的是,根據一項研究顯示,環境保護,已是普世價值之一。因此,「我節電,我驕傲」的節電生活美學,當然是普世價值之一,且以此與鄉親共勉!
-
推廣閱讀 營造全民閱讀氛圍
有感於現代人生活節奏加快,人們的壓力也越來越大,本縣文化局圖書館特別選在淡淡三月天規劃一糸列具有紓壓、療癒作用的「春之饗宴~輕悅讀、輕療癒」閱讀推廣課程,期望藉由活動的進行,讓參加者可以沉浸在課程中、放鬆心情、紓解壓力。同時,多多親近圖書館,看好書、借好書,享受閱讀的樂趣。 閱讀往往以文化傳播的形式浸潤人心,讓我們在落實防疫新生活之餘,也能充實自我。從嬰幼兒親子、兒童、青少年、樂齡閱讀、社會人士與本土語言推廣等各式主題,大家以多元方式閱讀,正好印證了「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而本縣文化局歷年來也舉辦各式閱讀推廣活動,豐富多樣的內容與樣態,讓各年齡層的鄉親都能在閱讀中獲取新知、充實自我、強健心靈。 閱讀是所有學科的基礎技能,閱讀同時是自學能力,也是思考能力,透過閱讀習慣的養成,得以逐步建立個人語文讀寫、邏輯思考,乃至對事物分析批判的能力,不只豐富我們的背景知識,並可刺激大腦神經之發展、加速學習新知識的吸收與理解能力,更能啟發跨領域的連結能力,閱讀能力更代表了國家的競爭力。然而,隨著網路、多媒體及行動裝置等數位科技的高速發展,許多資訊以全然不同的面貌呈現,如電子書、電子期刊、行動APP等數位工具,衝擊原本藉由圖書、報章雜誌等實體資源進行的閱讀模式。因此,在數位時代,為了因應新科技使用者閱讀習慣的改變,規劃設計具啟發性、豐富性、知識性且兼具吸引力的閱讀活動,便是圖書館一項重要的課題。 至於閱讀推廣,則是圖書館為倡導閱讀社會、增加閱讀人口、提升社會閱讀風氣的重要工作之一,透過各式閱讀推廣活動的辦理及不斷創新的服務措施,致力於地區閱讀風氣的提升,或可由政府部門發起,並結合民間組織、基金會等力量共同推動,次第鼓吹與培養地區民眾對閱讀的熱情。因此本縣圖書館每年均辦理各式多元閱讀推廣活動,例如適用不同年齡層的講座、本土語言推廣、結合推廣之手作活動、走讀活動等,吸引許多民眾闔家大小老少踴躍參與。 縱觀古往今來的閱讀生活,主要目的有四種,即讀以致知、讀以致用、讀以修為和讀以致樂。其中,最令人嚮往,同時也是閱讀力最牢固樹立的核心,無疑是從閱讀中感覺到樂趣。享受閱讀的樂趣,這是全民閱讀最基本的要求。這幾年來,教育部與民間都推行著各式各樣的閱讀推廣計畫,閱讀計畫的推廣與施行,不是只希望讀者找到更有效率的閱讀方式與吸收方式,而是希望找到更輕鬆的方式,能讓讀者愉快、自發且持續的閱讀,讓閱讀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這才是推廣閱讀最初也是最終的動機。
-
周全策略規劃 永續戰地觀光資源
「大膽擔大擔,島孤人不孤!」大膽島自108年3月1日正式開放觀光以來,已成了本縣振興觀光重要的推動景點。近期觀光處公布了遊客滿意度調查,整體滿意度約87%滿意,應自是頗獲好評的觀光景點,然而,經多次邀請相關單位、團體上島踩線,各方回饋意見顯示,不論是在營運模式、遊程規劃、基礎建設或維管,都還有進步空間。 大膽島觀光,縣府規劃整體旅遊套票,包含往返交通船費、神泉茶坊餐點及保險等,一般民眾新台幣1500元、金門籍民眾750元,首發團在一小時內就秒殺,150個名額立刻額滿。在營運改善部分,觀光處正就108及109年度營運成效及落差部分進行檢討,另也將就遊程部分持續檢討精進,在遊程申請方面,109年預約申請已由申請登島日10天前縮短成7日。航班及員額也從上限150人提升至300人,考量現行餐飲資源及潮汐因素,是否能予增加還需配合整體遊程檢討修正。當然,這份檢討報告中還指出了一項關鍵的問題,就是必須完善島上的基礎供電。 誠然,類似大膽島這種以觀光導向的小島,有許多經驗可循,如澎湖縣東吉島島上微電網建置作法,開發再生能源,或從烈嶼鄉銜接海底電纜至大膽島等,都是可行的方案,為此,臺電在實勘後,也提出了相應的供電計畫:(1)短期計畫:建議縣府持續以現狀發電機供電方式辦理,該處亦可派員或提供機電技師等專業人員針對發電機之保養、操作等作業進行技術上之指導。(2)中期計畫:選定適當形式之再生能源(例如風機或太陽能板等)之設備進行建置作業,於電力使用較小之時段或維修期間,再行短期間啟動柴油發電機方式供電,以兩者同時併行使用狀態下執行。(3)長期計畫:俟再生能源設備運行穩定成熟後,全面使用再生能源設備進行全島供電,並廢除發電機供電設備,目標是將大膽島建置成名副其實的「無碳島」示範點。就這些設想而言,我們認為既不破壞地貌生態,又兼具可行性,但更以為,大膽島既已開放2年餘,相應的基建更應「按部就班」的跟上,眾所周知,大膽島必須進行人流量的管制,但這樣的管制應是基於「精緻性」的要求,而非受限於接待能量的不足。有了「精緻性」,就可以開發分眾市場,可以「量身訂做」,衍生附加價值,創造周邊的旅遊效益,但如若只是「因陋就簡」的吊消費者胃口,等新鮮期過了,想再復起就難了。 諸如:在電力建設上,除了滿足基礎需求外,既然最終的目標是「無碳島」,那現在就該設想如何進行「無碳旅遊體驗」;這中間就包括了「無碳」的載具、食宿、遊程規劃,乃至於紀念品的需求等等,有了不同的規劃理念,就能創造獨一無二的競市魅力,並由其衍生出系列性的產業需求與商機,況且,這依然是走在「無碳島」的路上,既不妨礙全面使用再生能源全島供電,廢除發電機供電設備的策略及步驟,又能同時營造旅遊魅力特色,何樂不為? 總之,所有從無到有的建設都不容易,也勢必會遭遇諸多難解的問題,解決問題自然也會有優先順序,但兼顧長期策略與短期目標才是根本之道;例如要解決大膽島供電問題,自然是「臨時解、局部解先行,根本解跟上」,就營運策略而言,又何嘗不是如此?
-
台灣燈會首度移展金門 延續國旅熱潮
二○二一年台灣燈會受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升溫影響臨時決定停辦,想以「化整為零」產生最大效益,金門縣政府第一時間主動積極爭取花燈移地金門展出,交通部樂於讓今年台灣燈會創作者未曝光的心血作品在金門呈現,交通部長林佳龍特別跨海力挺,為台灣首次離島燈會主持贈燈儀式,幫金門促銷觀光活動,希望吸引更多觀光客到金門旅遊;縣長楊鎮浯期待「金門星光節」點亮金門,安然渡過疫情、產業發展起來,讓金門越來越美麗,給金門民眾及旅客帶來不一樣的夜光盛宴。 原本以「台灣燈會˙全台祈福」為題,燈藝作品在台灣各地展出,讓國人都能見到藝術家精湛的演出;縣政府第一時間便爭取燈區移展金門,交通部也樂於將「傳藝風華燈區」五十九座花燈、「動物星光燈區」十二座花燈移展金門,命名「金門星光節」於3月27日至5月30日展出,七十一座燈組都是燈藝師全心投入完成的作品,各個造型多元、富有趣味,璀璨可期,讓本屆燈會創作者辛苦設計的作品在金門登場,分別於瓊林保護廟、蘭湖周邊亮相,讓台灣燈會島內外皆能感受到燈會的祝福,結合牛年意象,希望在紅磚古厝群,跟湖光水色的掩映下,帶來截然不同的感官饗宴,把觀光客吸引來金門。 今年文化局舉辦的元宵燈會點亮雙鯉湖畔,規劃有水岸藝術、地景藝術、在地創作藝術等作品,鸕鶿比翼迎光飛翔翱翔於湖面,透過光影折射出的光彩,倒映出重疊栩栩如生,隨風自由飛飄,運用在地特色蚵殼為媒材,鋪陳海豚飛躍與鱟意象於湖岸邊上,結合光雕形成一幅唯美圖畫;由萬盞燈打造絢麗坑道的粉彩幸福光廊,彷彿置身於繽紛的星空中,洋溢幸福;整個場域以傳統文化傳承及融合創新藝術與科技,美化環境結合地景為藝術裝置,展現出豐富的文化與生態多樣性,營造富有生活美學的節慶氛圍。 文化局也補助五鄉鎮公所發揮創意共同進行「點亮全島」計畫,烈嶼鄉公所用五光十色的燈景配合花藝,絢麗習山湖周邊及東林海濱公園;金城鎮公所讓整個後浦街區「大紅燈籠高高掛」,街道喜氣洋洋;金湖鎮公所「點亮金湖天燈祈福」活動,將新頭伍德宮布置得燦爛輝煌;金沙鎮公所點亮鎮民廣場及車站大廳,用溫暖迎接返鄉夜歸的遊子;「放閃金寧」燈會則是利用頂堡「為什麼來金門」彩繪處,粉嫩的櫻花燈飾圍成浪漫粉色隧道,藍色水流燈飾灑滿盤山水溝,配上圓形燈飾點綴,祝福幸福長久、意境圓滿。另外「金湖燈光節」佈置橫跨新市里街區、羅寶田神父紀念公園,營造出歐式燈光風情,街區上色彩鮮豔的燈籠閃耀,有如穿梭流光歲月的金黃光廊,以上都成為觀光打卡的熱點。 「金門星光節」延續地區原有的元宵燈節熱潮,可說是另類台灣燈會,接力放閃來點亮金門,用充滿夢幻的光影吸引遊客來金,透過傳統的燈節氛圍,讓金門的夜間觀光更多彩繽紛,並為金門旅遊創造話題性,活絡離島旅遊淡季,透過產官學連結與合作,以金門在地化資源與優勢邁向旅遊國際化,全力打造金門觀光金字招牌,帶動地區觀光產業發展。 縣長楊鎮浯感謝交通部長林佳龍上任兩年五次到金門看大橋興建工程,對於各領域的金門發展及產業都非常注重,包括航政、路政、觀光,甚至爭取到公路總局的十三億停車場興建補助經費,交通部給金門最大的協助與幫忙。去年疫情爆發至今,整個觀光產業都是超前部署走在最前面,除了防疫紓困到振興經濟的努力,交通部和地方政府會全力將資源放在旅遊,讓業者安然渡過產業困境及提出搭配計畫,百工百業才能安然渡過疫情。 去年至今,金門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經濟產業面經營很艱難,在疫情期間以防疫優先,超前部署,金門關閉小三通航線,造成觀光經濟發展損失,在中央政策支持指導下,有信心能安然渡過危機,在非疫情期間一定能否極泰來蓬勃發展,所幸縣政府爭取到交通部許多經費支持金門重大交通港埠建設的需求,並同意台灣燈會的燈組移展來點亮金門,讓金門越來越美麗、越夜越光明,搖曳出璀璨閃耀的精彩,迎來穿梭遊客人潮的榮景。
-
凡事豫則立 不豫則廢
報載:金門縣政府有鑒新冠肺炎疫情嚴峻,一切施政作為,秉持防疫優先,為大眾健康把關,不惟縮減春節期間團拜與遊藝活動,隨著年假結束,各行各業紛紛返回工作崗位,公務機關恢復上班,頃又研議採取「超前部署」措施,希望藉此促使防疫與振興經濟兩者齊頭併進,帶動地區繁榮進步,安定社會人心。 根據了解,縣長楊鎮浯係於春節後上班日,偕同副縣長黃怡凱、秘書長陳朝金等巡迴縣府各局處向同仁拜年時透露,如果清明節過後疫情未見和緩,縣府將再啟動振興經濟方案,包括發放振興券等搶救經濟措施,他並進一步說明,去年金門縣政府發行獨步全台之〈一加一〉振興券,對於刺激消費及活絡經濟之執行成效良好,更帶來5.6億元之消費額,倘若今年清明節過後疫情仍未好轉,縣府會朝「手續更簡便、幅度更擴大」之政策方向努力,至於發放方式及額度縣府也將著手研議,而不單是研擬發放振興券,包括產業紓困部分,也將由相關主管部門超前部署,提前完成準備,所謂:「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縣政團隊凡兩年來,在防疫與振興經濟兩大施政主軸,盡心竭力,創下新冠肺炎疫情零確診美好記錄,「老兵召集令」計劃一路爆紅,為金門觀光事業、經濟發展注入大量活水,凡此犖犖大端者,即是想在前面,走在前端,有計畫、有行動落實奏效,也就是「豫」與「立」獲得具體成果。 再者,今年春節年假,假期長達七天,經一事,長一智,針對每逢年節台金交通擁擠,一票難求,縣政團隊結合各方支援能量,提早作業,未雨綢繆,今年春節前後台金海陸交通運輸通暢無阻,雖然因受疫情影響,旅外返鄉團聚或來金渡假旅客減少,然而由於前置作業完整,各方協調配合密切,功效顯著,令人有感。 諸如金門航空站成立「110年春節聯合候補櫃檯」,並有隨時調整因應策略,中央地方一條心,縣政團隊、立委陳玉珍、金門航空站全體同仁全程投入服務行列,發揮高度能量,終將返鄉過年鄉親,往來旅客,平安、快速送回目的地,而縣府觀光處全員出動,分別協助候補服務及提供礦泉水、糖果,讓鄉親旅客對春節期間疏運作業感到既滿意又窩心,就事論事,縣政團隊「改革創新」而也「除舊佈新」,用心為民服務,用心為金門願景打拚,值得鼓勵。 展望未來,防疫仍然不應鬆懈,縣長楊鎮浯特將110年訂為「防疫平安年」,顧名思義,平安二字值千金,因而縣政團隊極為關注整體防疫發展狀況,防疫無假期,無空窗,實話實說,欲期有效防疫與活絡經濟兩者兼籌並顧到位,任務艱鉅,誠非縣政團隊所能獨撐大樑。換言之,主角在民,主力在民,最須府會聯手,官民一體,同心同德,和衷共濟,方能竟其事功,有人關切兩岸小三通渠道究竟應開放或予繼續關閉,見仁見智,事關重大,課題兩難,尤以防疫與經濟問題,皆與大眾健康生命與日常生計密不可分,稍有失慎、失準、失誤,影響極其深遠,緣此是開是關,貴在慎諸於始,應以大眾之健康安全為前提。畢竟錢財可以再賺,人生不能再來,小心謹慎不蝕本。 總之:「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意涵廣泛,有其真義,對事而言,防疫如此,發展經濟亦然,值得大家相許相勉,共同努力,實踐力行。
-
疫情下的跳島旅遊
雲頂郵輪公司副總裁劉曉寧日前至金門縣政府拜會縣長楊鎮浯,雙方針對今年度實施跳島郵輪計畫達成進一步共識,星夢郵輪「探索夢號」預計從3月至9月抵金進行34航次的跳島遊程,金門縣政府初估,這可望帶來逾億元經濟效益。 金門縣政府為挽救受疫情衝擊的旅遊市場,去年力邀各郵輪公司共推金門跳島遊,共爭取跳島郵輪旅客來金門9航次,為金門帶來1萬1000餘人次的旅客,創造整體經濟效益約3300餘萬元。所以今年劉曉寧在金門旅行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林永標、縣府觀光處長丁健剛等人陪同下抵金提案,計劃推出34航次,且3、4月的5航次業已獲航港局核准,4月份之後每兩週也都規劃有金門航程,希望縣府能持續協助,楊縣長也允諾提供更多的遊程參考並加強接駁服務。 新冠肺炎疫情重創全球旅遊業,郵輪因是封閉式更是首當其衝,在一片烏雲蓋頂下,雲頂郵輪集團旗下的「探索夢號」從去年7月底啟航,成為全球第一艘復航郵輪。因搭上國旅補助熱潮,剛上架48小時,就超過上萬人報名,累積逾4,000位候補,報名十分踴躍。據了解,雄獅旅遊引進國際郵輪的跳島玩法,也創下郵輪史上開賣最快完銷的紀錄。 近來國內「類出國」、「偽出國」的話題討論熱度超高,從去年3月開始,縣府就即時掌握市場脈動,力推「遊金門、類出國」景點,觀光處積極拜訪郵輪公司,力邀推金門跳島遊,終於促成跳島郵輪旅遊計畫,創新離島旅遊新體驗,共同營造安心的「國民旅遊」市場。 郵輪旅遊分成挑戰型,及一般型旅程,前者指冰山、南極等郵輪難以抵達之處;後者即是一般具有觀光元素之地。前年就有英國籍卡麗多莉郵輪來台「跳島環台旅遊」。停泊在台中港、水頭港、澎湖馬公港、台南安平港、台東富岡漁港、花蓮港,反應頗佳,致而陸續有數家外國郵輪公司,向交通部航港局洽詢,希望比照類似行程「跳島環台」,開拓另一知性旅遊。 郵輪旅遊能直接有效的對外推介行銷金門的旅遊。102年6月寶瓶星號及103年10月太陽公主號郵輪從台灣本島載數千名遊客來金,都曾造成一股旋風,107年「卡莉多麗」小型郵輪最大載客數約114人,船員74人,主打精緻旅遊行程。旅客主要由歐美社會頂端人士組成,每人旅費為英鎊6,795元起(約新台幣27萬5,293元),以FLY-CRUISE方式帶領88名旅客到訪臺灣和日本,更是締造另一種紀錄。 星夢郵輪是雲頂集團旗下的亞洲豪華郵輪品牌,旗下有雲頂夢號、世界夢號和探索夢號。另外大家比較常聽到麗星郵輪、寶瓶星號,也同樣隸屬雲頂集團,其中寶瓶星號是以基隆港為母港,目前探索夢號推出從基隆港出發跳島多日遊。 受疫情影響下,小三通關閉,嚴重影響金門的觀光市場,所以郵輪跳島行程來到金門,可以帶給當地旅遊業者和地方商家一股活水,尤其一次能暢遊三個離島更是最有致命吸引力,只是不管五天四夜或四天三夜,要跑遍這些離島,還是只能走馬看花,如何安排最適當的行程,讓遊客留下深刻印象,都需要主辦單位花費更多心血去經營。 跳島旅遊正夯,交通部航港局正會同觀光局著手規劃「2023跳島旅遊年」,全面提升藍色公路的服務水準,期使各國際郵輪、嶄新的離島交通船、大小不一的遊艇未來暢行台灣海域,金門又豈能自外於這股風潮。
-
重視「國家文化記憶庫」計畫,形塑金門故事島
每個人都有著屬於自己的「金門故事」,不論是世居島嶼的宗族住民、奉獻青春的駐守軍人、敬業樂群的工作遷民、婚姻嫁娶的外地配偶或喜愛本地的遊客粉絲。這些故事不只是個人、特殊的遭遇,有些也是金門這片土地的共同縮影。 2018年起,文化部啟動的補助各縣市政府「推動國家文化記憶庫計畫」就是希冀保存且再現土地與人民的共同記憶,進而促進民眾參與建構在地知識,作為文化創意經濟產業基礎元素,進而行銷屬於我們自己的原生文化,並與國際接軌之一個戰略計畫。不過非常可惜,金門縣在執行這項計畫時,沒有充分展現金門歷史厚度與文化優勢。相對於馬祖,全面性通過國家文化記憶庫計畫掌握了人與海洋、漁業的關係,以及戰地生活的庶民記憶,並且進一步加值運用於文化展示與觀光行銷,金門仍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事實上,在幾個執行成效上比較突出的縣市,他們所作的國家文化記憶庫計畫是以過去社區總體營造及地方文史研究與保存成果為基礎,透過「數位化」及「公共化」,充分發揮數位典藏成果與藏品的特色,推動虛實並行的在地知識建構運動,並加以設計、轉化、融合成可被運用於文化研究、教育推廣、產業運用及觀光體驗等各面向。 他們主要發展策略包含「盤點梳理文化資材並予以數位公共化」以及「轉譯運用在地知識」。前者針對地方特色場域、不同時空的「有感」主題,例如能夠解決過往在地問題的知識和智慧、改變地方的重大事件、解決當前及未來問題等,據此擇定文化資財清單,收錄轄內精選在地知識,透過數位化工作將圖像、文字、影像、語音等運用資訊科技加以數位化並整合運用。後者為連結創意社群、說書人、專家知識等,以報導文學或故事性等多元方式,將在地資材整合轉譯為故事包,並透過資訊技術及多媒體科技,以利更多民眾及學生認識及理解在地知識內涵,擴大帶動公眾近用與媒合跨域產業的多元合作。 換言之,放在金門的脈絡來看,國家文化記憶庫政策推動的優先目標:1.搶救流失的記憶;2.發掘在地智慧;3.數位整合與連結;4.知識普及與資源公共化;5.跨域產業的加值應用等面向。舉例來說,金門幾乎人人都是華僑家庭,海外移民故事非常豐富,僑村文化遺產的保存及活化至關重要,旅遊上又是異國情調的賣點,國家文化記憶庫計畫的介入恰好可以成為基礎研究素材;又如戰地文化景觀的保存維護,一些據點、坑道、營區等構造物,若沒有故事題材,只是混凝土的組合,沒有辦法彰顯人與土地互動的歷史情感。若能理解這些概念,進而具有企圖心與工作方法去爭取相關經費,才是執行國家文化記憶庫計畫的價值與意義。 無獨有偶地,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三年一度的國際博物館會議,2019年9月在日本京都召開第二十五屆大會。大會主題是「博物館作為文化樞紐:傳統的未來」,來自全球各地的數千名博物館專業人士和相關領域的專家代表共同出席、研議、策劃「永續的未來、博物館定義、災難危機管理、去殖民化、文化多元性,及當地發展」等六大議題。在這樣的新趨勢中,我們了解到博物館應該成為金門日常生活、文化體驗、教育學習、觀光遊憩的一部分,博物館應以「人與社群」為中心,而非僅以「物(收藏品)」為中心。換言之,博物館的價值在「人與社群」的知識、經驗、認知、記憶等之敘事、詮釋、轉譯、再現。而這些理念也體現了國家文化記憶庫的核心價值,博物館也奠基於記憶庫的收集與建置。 是該重視國家文化記憶庫計畫,它會是形塑金門故事島的文化動力。
-
春回大地現代啟示錄
春回大地慶元宵!今天是元宵節,是農曆新年後的第一個月圓之夜;是祭月、賞月的日子;更是春回大地的象徵。舊俗新解,如何站在此普世的價值及視野,賦予這個充滿浪漫節日之現代啟示錄?或許可從目前急迫且當令之活動:環保談起,以環保來象徵地球之回春。 環境保護,這個急迫且當令之議題,源於工業之無限發展,導致了全球環境污染嚴重,不但損害生態環境,更嚴重者是使地球部分資源無法挽回之地步。致而觸發了各工業化國家,對環境的重視,繼而利用國家法律法規,去規管和處理污染問題,並作出宣傳,使全球注意污染,對環境的深遠影響。自1960年代起,環保運動已漸漸成為當令且迫急之話題,也促使大眾,更重視身邊的各種環境問題,希望地球能春回大地。 環境保護有三個相關因素:環境立法、道德與教育。這些因素都對國家環保決策,和個人環境價值與行為產生影響。但均需由小處著手;落實執行方有其效果,諸如寶特瓶;諸如本縣「潯寶衣」之活動一樣,方期其功。 眾所周知,區區寶特瓶早已占海洋廢棄物的大宗,但淨灘回收後該怎麼妥善處理?環保署想出辦法,主動邀集紡織廠與回收廠,研發製作環保衣,以處理全球目前海廢含量最高的產品,且成績斐然,我們金門縣也與有榮焉。 基於我們是環海國家之一員,環保署積極推動海洋廢棄物循環利用,於109年辦理「海洋廢棄物高質化循環利用示範推廣計畫」,配合辦理該計畫之縣市除我們金門縣外,另有桃園市、嘉義縣、屏東縣、台東縣、連江縣及澎湖縣等縣市環保局,藉由積極進行海岸清潔,使環保署得以挑戰完全使用臺灣各地淨灘,所得海廢寶特瓶為原料,以最高品質的再生利用技術,所生產的衣料:「潯寶衣」為試驗目標。 在環保署的號召下,本縣甫始即加入「潯寶衣」活動,將淨灘後的海廢寶特瓶,提供環保署推廣海洋廢棄物循環再利用,並與國內世界聞名的紡織技術大廠合作,製造出96%材料為海洋廢棄寶特瓶、獨一無二的「潯寶衣」。環保署日前也在發表會中,特別頒獎感謝本縣全力配合,及推動並宣揚各縣市共同保護海洋的決心。 本縣四面環海,尤其進入冬季,洋流及東北季風帶來的海廢甚多,109年全縣總計已清理長度約871公里,清理垃圾量總計約170公噸。藉由本縣各鄉鎮公所定期淨灘,及舉辦大型淨灘活動中蒐集海廢寶特瓶,並挑出本次實驗標的物透明寶特瓶,共蒐集770公斤全數海運回台提供予環保署。另海漂保麗龍也是本縣常見之海洋廢棄物,也於去年六月與光寶科技合作並啟用減容貨櫃,約可減少九成體積,運台後再經混煉提取技術將塑膠分離,產生再生塑料,最後製造成鍵盤與滑鼠產品,使海廢保麗龍可成為循環經濟,並解決地區長期海廢保麗龍無法去化之問題。 元宵節為我國傳統節慶之一,緣於每年第一個月圓之夜,故稱為「元宵節」,更有象徵春回大地之意。而就意義上言,落實環保,不正是使地球春回大地之現代啟示錄?且以此與鄉親共賀元宵,共沐春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