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
改善路況 整平養護
金門早期因戰地戰備之需,交通網路密集四通八達,公路總長度逾370公里,密度為全國之冠,且本縣道路縱坡起伏性大、彎道多又路幅多數較為狹小,快慢車與人相互爭道,險象環生,另近年重型機械、車輛日益增加,道路損壞速率快,也使道路常見補丁現象。為此,縣長楊鎮浯上任以來,即把道路基礎建設視為施政重點項目,並指示工務處就上述金門特有之道路型態辦理道路整建,期許工務處及養護工程所於道路及養護主管機關能達到「道路平整、養護快速、行車安全、人民有感」之目標。 縣府工務處指出,為落實縣民有感的施政目標,該處目前已依本縣交通族群習慣、道路養護頻率分布、道路肇事熱點分布等基礎資料綜整,並就本縣道路密集、狹小、彎道多致大型車輛、汽車、機慢車及行人併行爭道之危險現象加以分析,分別就路平專案、道路養護、重要道路拓建擬訂相關執行方法、政策並據以編列相關預算,以配合本縣觀光立縣之願景並還給駕駛用路人一個舒適安全行車及人行環境。 在路平專案的部分,工務處目前先就民意反映路況不佳、養護頻率較高及平整性指標較差路段進行彙整,分年分期提出改善計畫。此外,為加快縣內主次要道路養護工作,養護工程所已訂定道路品質提升計畫,除主動巡查、修補之外,民眾反映通報事項也以4小時內完成為原則,並將執行工作之前、中、後處理情形於網路公開說明,貼切受理民眾反映事項。 道路經過長久使用,難免有毀壞、滲水、路基下陷等問題,嚴重時常會影響用路人與車輛行經的安全。深感道路與民眾生活息息相關,於施作路平時,若能以人為本、提升品質、減少挖補,徹底落實這三大原則,相信較能一次到位的強化通行環境的安全,且對於執行速度、道路平坦度與施工品質都需追求一定的嚴謹度。此外,可與其他縣市甚至國家相互交流、參訪與觀摩,了解其他縣市與國家的背景、法令、組織、經費及經驗,汲取優點精華,藉此繼續精進,加強維護道路品質,讓民眾更有感。 路要平、燈要亮、水溝要通,這是民眾生活基本的需求。在以人為本的概念下,縣政府逐步推動架構性改造,完善道路生命週期管理,強化友善的通行環境與基本的公路建設,將既有道路的養護與整建,提供給民眾優質的車行與人行使用環境,增進用路人的舒適度與安全性,保障民眾生命財產安全,提升地方道路品質,完善地區整體交通系統,進而促進地方發展與經濟繁榮。 期許日後,相關單位能更完善營造具人性化、親和力、可靠性、舒適性及健康性的友善環境,並整合交通建設,進而提升道路服務品質, 落實公共通行環境整體的改善。
-
戰爭歲月 回歸和平
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於10月4日辦理「古寧頭戰役70週年紀念研討會」,包括專題演講、口述歷史及論文發表,並邀請到當年曾參與古寧頭戰役的英雄們:熊震球、歐曉雲、歐陽鈞、甘其學、梁懷茂教授及劉緒錦蒞臨會場接受表揚,由當年擔任編號66戰車率先發現共軍突襲,發射第一發戰車砲的發射手熊震球,口述古寧頭戰役之戰役經驗,讓不曾經歷這場戰役的與會民眾能藉此回到當年的情景,以學術架構討論戰役的影響,也將當年的參戰老兵請到現場與金門鄉親共同作歷史見證,讓學術研討與戰場經驗雙軌進行、兩線對話,而能更加突顯「戰爭無情,和平無價」的普世價值,深化了戰爭與和平的意義,體會戰爭無情、珍惜和平可貴。 民國三十八年,中共渡江南犯,東南半壁山河變色,十月中旬廈門淪陷;政府播遷來台,國軍轉進台澎金馬,福建省政府亦遷駐金門。10月24日深夜,共軍以三個加強團兵力,利用夜暗、乘高潮、順強風,於金門古寧頭一帶登陸。25日爆發的古寧頭大戰,中共出動一萬多人渡海進犯金門,遭到國軍第22、12兵團等將士迎頭痛擊,國共前後歷經五十六小時激戰,共軍全數非死即俘,此戰役奠定台灣民主發展安定的基石,決定了海峽兩岸不同的命運,是役於反共局勢逆轉之中,實具有底定中興大局,開啟國運之重大意義。金門因地處閩海,扼交通之咽喉,在歷史上具有「固若金湯,雄鎮海門」之勢,金門居民飽受戰爭之苦、犧牲慘重,屏障了之後台灣的安定繁榮發展,於人類近代反共戰爭中更顯其重要性。 該研討會由前金防部司令吳達澎上將專題演講「古寧頭戰役的回顧與展望」;梁懷茂教授發表「臺海三戰三捷江西人的犧牲奉獻-金門戰役七十年回顧」,內容彰顯與表揚了江西人在臺海三戰三捷的犧牲奉獻年回顧」,由任職於金門大學的袁興言教授擔任評論人。中國文化大學劉國青教授為戰功彪炳的劉鼎漢將軍之孫,發表「從海鵬南飛談金門保衛戰」,由鄭瑞堅將軍擔任評論人。中華大學曾建元教授發表「金門大捷的歷史意義」,由胡璉將軍之孫胡敏越擔任評論人。資深媒體人李福井長期耕耘金門地區文史調查與書寫記錄,本次發表「從古寧頭大戰定名探討指揮權」,由中國文化大學李仕德教授擔任評論人。國防大學戰爭學院暨戰略研究所許舜南教授發表「運用孫子兵法戰略智慧檢視古寧頭戰役」,由長期投注心力於金門戰役史蹟保存維護及推廣的鄭有諒將軍擔任評論人。 畢竟戰爭沒有贏家、和平沒有輸家,金門古寧頭戰役就如歷史上的淝水之戰,東晉僅以八萬軍力大勝八十餘萬前秦軍隊,如果沒有七十年前這場勝利,扭轉了兩岸軍心士氣,使中華民國得以立足台灣。紀念這場戰役,除了緬懷先烈的犧牲外,如何促使國家更現代化、兩岸走向和平,才是更大的價值所在;研究戰爭和了解戰爭的目的,在於獲取經驗的教訓,並防止再次的戰爭發生,世界上沒有免費的自由,是由先輩的奉獻和犧牲所換得。 回顧今日台澎金馬自由地區,享受民主經濟的成果,尤應飲水思源、抱持一顆感恩知足的心,金門走過戰爭,才能知道和平的可貴,金門歷經戰爭的荼毒,訴求和平是全世界最強烈的渴望,金門經歷戰爭的過程到現代,就是見證和平的絕佳典範,未來不希望再有戰爭,但也不能忘掉這段歷史,希望金門走出戰爭悲情、邁向和平幸福,為永續繁榮奠基,勿忘古寧頭,緬懷先烈,珍愛和平,讓金門從「戰地」變「讚地」。
-
金門繁榮進步與安全安定都重要
大陸於九月二十日起恢復金馬澎小三通自由行,面對此一好消息,金門縣政府也重申,充分感受到兩岸高層對於金門整體發展的理解與善意,也是對於縣政團隊默默耕耘、積極作為、勇於承擔的肯定與信任。特別在大陸「十、一」長假,我們也欣見陸客回流,觀光回溫的榮景。 誠如縣長楊鎮浯公開表示:佳音成真,對大多數的金門旅遊業跟鄉親都是非常歡迎的,希望兩岸當局,今後在有關金門的發展上能夠有更多的同理心與支持,儘管這只是金門觀光發展的一小步,未來還有更多挑戰需要面對,惟縣政團隊將秉持一貫真實服務態度,主動出擊,用心爭取與打造屬於金門特有之觀光與發展優勢,化危機為轉機,致力健全旅遊環境,打拚帶動金門全面繁榮進步。 無可否認,唯有社會安定,才有繁榮進步,沒有安全即無一切。緣此,縣政團隊順應民意需求,不斷在安定與繁榮兼顧最高原則下工夫,以期確保鄉眾安康快樂。 以中秋連假期間,金寧鄉一家KTV酒店於九月十五日凌晨發生集體鬥毆事件,造成兩人重傷,二人輕傷,全案經由警方依法偵辦為例,事屬地區重大治安狀況,警政機關劍及履及,已有正本清源之計,在此誠摯呼籲社會大眾正視此一事件之種因,記取教訓,策勵將來,除了業者自愛,最須消費者自律,否則樂極生悲,無利有弊,不惟對於少數業者殊有影響,擴而大之,許多相關行業,也會遭到波及株連,倘若如此惡性循環,治安顧慮非淺,金門正在躍進,發展與安全同等重要。 真可打假,實能擊虛。是鐵律,也是神針,屢試不爽。諸如金酒品質香醇可口,馳名國際,遐邇咸知,因而贗品應聲而起,仿冒偽劣金酒紛紛出籠,長期以來,防不勝防,查不勝查,難以根絕,影響所及,金酒產銷與永續經營也。 又如最近大陸雲南省會展中心舉辦之〈中秋博覽會暨月餅節〉竟在現場櫃位販售疑似假金門高粱酒,事經金酒公司與陸方有關部門聯手派員深入了解,同時透過福建省及廈門市場監督管理局協助聯繫雲南相關單位會同查緝,從而發現大陸籍賴姓負責人,以金門〈大順〉酒廠名義申請台灣金門高粱酒入會展覽,期間以二十元人民幣超低販賣價格吸引顧客上門後再行推銷〈假金門高粱酒〉,查緝過程還向稽查員誆稱販售之酒品皆為合法進口報關,沒有假貨問題,直到金酒查緝小組成員表明官方立場始告低頭不語,瞬間百口莫辯,然其迨後即稱:該批包括0.75金門高粱酒、建國百年禮盒組、馬蕭紀念酒、國宴專供酒、一公升白罈及823金門酒,係由大陸大嶝購得,不知是為假酒,嚴重戕害金酒公司在台灣及大陸地區都已註冊銷售之合法權益,證諸金酒有利可圖,宵小覬覦,競相製售假金門高粱酒,合法取代非法,此次能得人贓俱獲,真象一覽無遺,益見大陸假金門高粱酒早已存在,並非全然無因,一言以蔽之,而今而後,金酒公司應在防偽打假措施再為加強,並就既知查緝管道密切協調,爭取提供充分支援,畢竟兩岸政府訂有共同打擊犯罪規約,藉此根絕大陸假金門高粱酒,維護金門經濟命脈,讓金門〈金雞母〉永遠健康,烝烝日上,是民意之所繫。 總之,促進金門繁榮進步與安定是長期性之工作,政府有責,人民有分,要中之重,不可偏廢。
-
保護非遺 傳承與振興
由文化局主辦、金門縣采風文化發展協會承辦的「金門縣拭餅文化傳承」推廣活動,日前從碧山睿友學校開始啟動,企圖讓這限時的傳統美味成為你我的驕傲。本縣文化局近幾年力推金門在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拭餅也位列其中,該系列推廣活動就是要讓更多人認識這在地人的共同記憶。 該系列活動由金門縣采風文化發展協會規劃實施,將於金門五鄉鎮各舉辦一場,繼9月28日在碧山睿友學校之後,其他四場分別在以下的時間、地點舉行:烈嶼鄉10月6日下午16:30-19:00,在烈嶼鄉上林頂林林氏仲禮公家廟舉行;金湖鎮10月12日上午9:30-11:45,在金湖鎮瓊林活動中心舉行;金城鎮10月19日上午9:30-11:45,在金城鎮北門里北鎮廟前廣場舉行;金寧鄉11月9下午13:30-16:30,在金寧鄉榜林村辦公處舉行。 根據於2003年通過的《保護無形文化遺產公約》,無形文化遺產包括以下5類:一、口頭傳統和表現形式,包括作為無形文化遺產媒介的語言。二、表演藝術。三、社會實踐、儀式、節慶活動。四、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五、傳統手工藝。至於民間傳說,拭餅源於鄉賢蔡復一夫人的發想,原因乃於蔡復一因征討苗疆之亂,兵馬倥傯,廢寢忘食,無暇用餐,蔡夫人擔憂夫婿身體,於是將豐富且充滿營養的食物煮熟,以薄薄的餅皮包裹,讓夫婿便於進食,不但不影響工作,而且能夠補充體力。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員葉濤指出,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個民族古老的生命記憶和活態的文化基因,它深藏於民族民間,它體現著一個民族的智慧和民族的精神。非物質文化遺產還是人類文化多樣性的生動體現。作為人類偉大的精神創造,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內容和內涵要比物質文化遺產更為多姿多彩,更加博大深厚。 也由於傳統文化得以生存的主要文化空間村落在加速消失,作為文化載體的各種語言在消失,傳統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在急劇改變,人類傳承了數千年的許多文化成果(主要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在二、三十年的時間裡就可能消失。葉濤認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保護必須以強大的學理和專業的研究為支撐,非遺工作的開展,需在政府的主導下進行,同時,更要將非遺的保護列入政府工作範疇,使其常規化、規範化。 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其特殊性,單純的紀錄、保存或隔離,恐怕起不了非常有效的保護作用。我們欣見地區公部門與民間團體對於非遺文化的關注與重視,更盼藉由傳承與發揚、以及新一代的參與,從確認、建檔、研究、保存、保護、宣傳、弘揚與傳承(透過正規與非正規教育)和振興,來對地區這些珍貴的非遺進行系統性的留存與傳續。
-
強化觀光產業體質此當其時
大陸8月1日暫停47個城市大陸居民赴台個人遊,嗣後又宣布自9月20日起恢復陸客赴金馬澎旅遊申請。適逢大陸「十一」長假,金門街市再現人潮,紅男綠女穿梭街頭和各地景點。本縣楊縣長偕同連江、澎湖縣長聯袂赴陸爭取「分開處理,差別對待」,且能在二十日內便取得陸方首肯,確係功不可沒。但,眼下的危機是解決了,但長遠的觀光產業策略仍需籌謀慎為。 據統計,大陸8月1日暫停47個城市大陸居民赴台個人遊,金門一下淪為觀光景氣下滑的重災區,9月份小三通入出境人次,便較去年同期衰退24.98%。其中陸客入出境更直接衰退73.96%。按此數據顯示,金門旅遊與陸客來與不來,具有極大的連動性,也因此只要陸客來台政策一發生變動,或兩岸政府間稍有風吹草動,恐怕金門觀光暨其產業都得「傷風感冒」,甚至是「久病難癒」。這也凸顯出金門產業類型過於單一,以及「淺碟市場」的問題;如若我們不能保證自己「強身健體」,強化自我開創以及多元聯動的能力,恐怕類似的危機仍然可能發生,並成為金門未來發展的重大隱憂,當然,更不可能保證每回都能「逢凶化吉」。 平情而論,金門的觀光及產業始終有同質化,以及門檻過低的問題。倒不是說地方產業欠缺創新與進取,而是在「大勢」及「潮流」下,通常只有「傻子」才會堅持;多數人似乎只要「柿子挑軟的吃」、「削價競市」,或做點「賺價差」的買賣,便於願足矣,殊不知這正在實質腐蝕金門產業的競爭力,並將特色化與獨特性貶抑到最低。於是乎縱然金門具有公認的文化底蘊與觀光魅力,卻相對的更容易得到「金門不過是比大陸鄉下好一點」的評價。長此以往,我們不但爭取不到回頭客,更難以創收更好的觀光產值;這猶如是「削足適履」,更像是「殺雞取卵」,我們正賣力扮演自己並不專擅的角色,縱然是當下賺了熱鬧、博得掌聲,最終都要面對喧嘩後的頹敝與不振。 所幸,在金門的產官學界仍有許多人看到了問題的癥結。如我們的新科楊縣長便多次表示,應該正視金門「淺碟經濟」的問題。的確,若是陸客自由行和團客一併縮減,預估至半年內金門就將減少30到40萬名旅客,預計帶來新台幣30億至40億元的經損,這對金門的整體來講,是一個非常嚴峻的事情。但縱然陸客必須積極去爭取,也不應該依賴單一客源,例如縣府一樣會配合交通部的秋旅加碼,推出針對東南亞僑胞、旅客為主的優惠措施,並利用機會對整個產業進行調整,強化自身競爭力跟體質,用多管齊下的作法讓金門旅遊朝向正面發展。因為如果不是如此,可能受影響的就是整個大產業鏈,包含既有的相關產業全都會受影響,此外,想來金門投資的投資客,也都會抱持觀望的態度,對金門的整體景氣,將會造成很大的衝擊。有危機時,縣府自然會研擬提供一些優惠的措施協助業者度過難關,就算是繁榮承平時節,業者亦要有高度的憂患意識,而不是眼巴巴的指盼政府出手而已。 有道是:「自助方得人助」。大陸「十一」長假人潮再臨,象徵著縣長及縣府團隊完美解決危機的能力,但「縱無近憂,亦需遠慮」,唯有強化自身觀光體質,才能無所畏懼的迎接新一波的觀光盛景!
-
齊心努力打造綠色生活島
最近縣政府針對前瞻建設中有關「點亮城鎮之心│金門後浦魅力城市營造計畫」一案做了一系列的說明,這也是中央特別補助的前瞻計畫之一。以計畫本身內容論,的確對金門低碳島之推動有很大的助力,至於預算的編列符不符合縣民需求?有否經過民主參與?縣民經過縣府說明後是否有更好的意見?…等皆值得討論。針對縣政府團隊這段時間以來所安排各項說明會,我們便能了解縣政府的用心與努力,也許牽涉到為符合中央各種補助規定,很多程序不得不先執行,不過基於民眾參與的立意下,相信鄉親們皆樂意提出更好的建議,讓政府執行團隊能順利地推動執行,以成就全民之福。 從近日來本報的報導、縣政府所建立的網路平台及縣議會的質詢等,可以看出縣府各局處室與議員們為了推動金門成為綠色生活島,讓居住環境獲得更好的改善所作的努力,實令人由衷感佩與窩心。前一陣子新聞報導說:金門是全國氣溫最高的地方,近年來的空汙指數報導中,金門也都在全國之首,有些人認為是境外污染所致,但實際生活在島上的我們有否認真地檢討「我們所做的減碳工作夠不夠?有否需要加強的地方」呢?縱使我們縣政府環保單位常大聲疾呼請大家做好環保,但生活實踐仍有待加強,如何讓縣民意識到做環保的急迫性,仍是首要課題! 近日來,聯合國氣候行動峰會在美國紐約舉行,針對氣候變遷因應之道進行詳細的討論,並呼籲各國要提出具體可行的減碳計畫。我們台灣也飽受震盪,並透過媒體提醒國人,這是一場「沒有人是局外人」的戰爭。 金門是被列為全國低碳島的示範區,我們除了要有更多的綠色生活建設,更需要有更多的減碳計畫具體行動,如前些日子金大教授籌組再生能源社區合作社,共同推動公民電廠,減少火力發電對金門空氣的汙染,落實金門智慧低碳島。環保局也配合環保署推動電動機車的加碼補助,減低車輛排煙對空氣的危害,縣政府更補助各種省電家庭電器,機關學校也都在推動綠建築的營造,以節能省電優質生活為目標,尤其多年來的綠美化運動,政府部門及民間也都大力地配合推動。 縣政府各級部門與民間團體的努力是無庸置疑的,但是環保需要生活在這個島上的每一個人一起努力,因此我們應該要從淨化人心做起,不要為反對而反對,不要做無謂的抨擊,各方提出更好的意見是為了要激發最好的實行方案,涵養永續發展的價值觀,只要有減碳阻止地球暖化的具體行動,我們都應支持與鼓勵。 我們期望「點亮城鎮之心-金門後浦魅力城市營造計畫」能從在地需求出發,政府真正地了解環境的需求,人民也能主動參與,成為民主參與機制的良好示範,提出更好的建言,相信這個方案將成為金門未來永續發展建設的最佳範例。
-
安靈慰生古寧魂
今年十月二十五日,是古寧頭戰役七十週年悲壯日;更是國共雙方難以忘懷之史詩日!不論是戰勝或戰敗者,均有其錯綜複雜之感懷,尤其是想起當年那些基於各種理由,無端捲入這場血戰之英靈們,至今仍有不少猶淪於「……湖尾、觀音亭、林厝、北山一帶,共軍死亡人數最多,附近的池塘、古井、糞坑全被屍首填滿,比較低凹處也將就的把屍骨以沙土掩蓋,或是再挖坑掩埋」之慘況,(《古寧頭戰役65位參戰官兵口述歷史》)任令鐵石心腸,聞之能不傷之、悲之、慟之! 此情此景,怎不令人想起「蒼蒼蒸民,誰無父母?提攜捧負,畏其不壽。……生也何恩,殺之何咎?其存其歿,家莫聞知。人或有言,將信將疑。悁悁心目,寤寐見之。布奠傾觴,哭望天涯,天地為愁,草木悽悲……」之場景?尤其是處此人權之世代;際此和平當令之世代,志者豈能漠然視之,除積極尋骸安葬外,或應效西方世界,除隆重軍禮致敬外,並啟教堂鐘聲安靈之;或如傳統之儀,藉傳統超度之儀,安靈以慰生,尤其是後者。 雖說,以當年之大環境,解放軍雖然很看重古寧頭戰役失利的教訓,但並沒有將其視為重要戰役。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教授,徐焰在其著作中,稱金門戰鬥失利,只是第二次國共內戰末期一個小插曲,僅是暫時延緩解放軍攻取東南沿海島嶼,並未影響全局。但經此戰役之檢討與總結,中共開始重視渡海作戰特殊規律,終而半年後,攻占海南島。 然對國軍而言,此役卻猶如赤壁之戰一樣,終使國軍能站穩腳步,為日後台、澎、金、馬之局勢,布下金湯之局。也難怪當古寧頭戰役獲勝消息,傳到臺北時,蔣中正流了淚說:「這一仗我們全勝了……台灣安全了。」並對此戰給予高度評價:「古寧頭大捷,不僅保住了金門,更保住了台灣。」而陳誠在「古寧頭戰役檢討會」上,也歡欣言道:「此次金門大捷……,給國人一個失敗心理的改變,……預兆著今後國家前途的光明。」 然而,每一念及「屍橫遍野,清理戰場時,古寧一帶田野中的水井,成了堆積屍體現成的洞穴,觀音井也無能倖免,成了堆積屍首的水井之一,其確切的位置,今日恐怕也很難找到了」(黃振良《金門古井風情》)。撫昔視今,怎不令人傷感於「望西都,意躊躇。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之悲慟與無奈?同為炎黃子孫的雙方陣營,到底有什麼樣的深仇大恨,如此地慘烈相殘?他們那一位不是父母的心肝寶貝,聞之豈是哭斷天涯而已;彼等那一位不是父母心頭上的那塊肉,得知能不肝腸寸斷! 軫念英靈何以從?我們以為,就地方習俗及傳統儀禮,除了行禮如儀之紀念儀式外,應以安靈慰生最為至道!因此,或可效玄奘法師超度長平亡靈之法,禮聘正信大師,不分國軍或共軍,凡是在此歷史悲劇上之英靈,皆以正信之法超度之,以肅政客之心;以慰英靈之魂;以安住民之心,更進而化育國人「何日書代劍?我為憂民切」之普世價值,此應是紀念此史事之另一歷史意義!
-
廉能政府 從浯島做起
縣府為策進廉能施政、強化公開透明機制,釐清圖利便民界線、提昇施政效能,特舉辦一系列廉政專題活動,首場活動於日前邀請福建金門地方檢察署檢察長洪家原,在金門縣政府多媒體簡報室舉辦專題演講。 縣長楊鎮浯在開場致詞時表示,自上任以來,即不斷強調做事要「真誠」、「實在」,施政要「公開」、「透明」,目的就是希望能夠有一個「廉」、「能」兼具的縣政團隊,共同為金門鄉親的福祉全力衝刺,更重要的,就是要支持與協助同仁在從事公務時都能無後顧之憂,盡心全力為縣政拚搏。在本次專題演講中,洪檢察長也以國內常見的實務案例,針對圖利罪相關法令之適用對象、構成要件及法律效果等進行詳細解析,並針對實務上公務同仁易生困惑的態樣重點解說,讓與訓人員收穫滿滿。 廉能政府的追尋,可謂自有政府以來即已存在,廉能是政府的核心價值,貪腐足以摧毀政府的形象,公務員應堅持廉潔,拒絕貪腐。廉能政治不但是維持公平正義、保障人民權利的前提,也是維護民主價值和道德的根本基礎,而貪瀆腐化不但扭曲政商關係,造成特權階級,損害政經發展,更斲傷民眾對民主政治的信任。 當民眾資訊取得不足時,容易產生不信任政府機關之心態。因此,依政府資訊公開法第1條,政府資訊公開制度之目的,在於便利人民共享及公平利用政府資訊,保障人民知的權利,增進人民對公共事務之瞭解、信賴及監督,並促進民主參與。其實,行政透明係透過外部力量監督政府施政,一方面可以檢視行政流程之合理性,並透過改善作業程序,以提升行政效率;另一方面亦可檢視行政流程之正當性,透過公民社會之監督,有效遏止貪腐之發生;而推動行政透明,不僅能使政府廉能,更可提升國家競爭力。 歐美等先進國家在公共治理均強調「開放政府」(open government)之概念,惟有透明才能予以課責,因此行政透明不僅是公民的權利,更是民主的權利;而在要求政府公開資訊的同時,也應讓公民擁有必要的知識背景及理解能力,才能達到公開資訊與行政透明的真正目的;另外,政府機關也應以協調、正直的態度來處理問題,並以創新、革新的態度來建構廉政體系。 然而,二十一世紀貪腐已經成為一種複雜與全球現象,防治貪腐是每個國家必須履行的責任。而透明化是民主課責的重要前提之一。在政府與人民公共資訊不對稱的環境之中,民主國家人民即便名義上是國家的主人,但是,在由於專業能力不足,以及公共資訊不對稱的結構中,人民事實上只是被動、無知、與徬徨的被統治者,反過來緊縮授權內容,讓行政部門行動更受限制,無法主動為民謀福,而更顯得貪腐與官僚,民眾的反應就更為激烈,形成「官民信任關係的惡性循環」,因此,從與民眾權益息息相關的地方政府著手,從浯島做起,以廉潔而有效能的行政,提升城市競爭力,進而帶動國家的發展。
-
推動金門智慧島 永續智慧社區創新
金門過去推動智慧島發展之成果,在寬頻指標方面:進行了無線網路建置、學術聯網TANet,以及使行政洽公更便利的政府網際服務網;在知識勞動力指標方面:運用戰地勞動力及青年知識工作者,發展觀光及旅遊產業,包括強化在地大學教育及創新能量、小三通及BOT產官合作帶動人才培訓、戰地轉型吸引新創事業-整修聚落建築,發展民宿產業、金門酒廠產能提升,帶動在地產業創新、推動金門地方產業升級計畫,培育企業第二代人才;在創新指標方面:讓智慧跟著交通生活走,打開戰地新生活模式,包括金門縣民卡一卡在手,便利帶著走、路燈在哪裡,資訊就在哪裡的智慧路燈、行動圖書館、協助旅外華僑返鄉辦理土地登記服務、提供行動不便人士到府服務、跨越台灣海峽的地政好厝邊便民服務、戶政機關跨域便民服務、小型企業創新研發計畫(SBIR)以及酒糟養牛;數位平等指標方面:推動全民數位學習,打破戰地資訊網絡限制,包括偏鄉數位學伴推動、金門數位機會中心(DOC)、樂齡大學、鼓勵全民行動學習以及對新住民面面俱到的服務。 在永續指標方面:保育金門特有自然環境資源,永續低碳與健康生活,包括環保公園低碳教育館打底環保教育的根基、試辦低碳社區、推動太陽能集電板安裝、電瓶車旅遊、K-Bike進駐金門、螢火蟲與水獺保育、線上賞鳥直播等;在宣傳指標方面,建構社區智慧地圖資訊,世界遺產亮點在金門,建立金門巷仔內圖資定位資訊、建置國內第一座離島數位化國家公園、全球唯一戰地坑道音樂節、首創全國戰地體驗式旅遊、推動金酒文化、僑鄉宗祠文化與世界遺產亮點、浯島迎城隍慶典、金廈中秋博狀元餅與四所一園特色旅遊季等。 金門以縣民卡、高齡友善城市計畫的推動,為人民帶來的健康、安全與福利;風獅爺商店街與昇恆昌的進駐帶來經濟機會的提升與人力資源的進入,透過建立與修正更新地圖資訊的重要性,替金門科技生活智慧島逐步打基礎。未來抵達金門的遊客,可透過APP更了解金門安排深度遊程。金門國家公園的保育知識平台,與國際組織之合作聯繫,各種生態、文化保存的研究與研討促進經營管理技術提昇。 智慧社區的發展、落實智慧城市的必要性,智慧化將成為未來發展趨勢,透過資通訊技術發展自動化、感知化、連動控制,讓建築也有了智慧、學習能力,其中也將家庭內的智慧化系統、設備必須向外發展並予以連結、整合的需求是未來不可或缺的發展。智慧社區的功能架構、資源共享的概念,要更貼近、符合使用者的需求,如醫療、安全、生活、交通等服務來發展,金門因老年人口比例高,智慧住宅的重點會放在老人照護、醫療,產業的部份會偏向觀光這個區塊,以在地特色結合數位科技,符合節能減碳、促進智慧化應用服務發展等政策目標,希望展現產官學各界協同合作、扮演好領導角色,帶領城市居民,邁向智慧社區的永續發展,持續透過教育,增加民眾數位涵養,整合能源、安全防災、健康照護、維護管理及其他智慧生活等項目,發揮更大效益、永續性服務,以創造幸福有感生活。
-
除毒反毒 大家一起來
眾所周知,毒品為萬惡之源,一旦染指上身,就像不幸罹患沉疴,不死也半命,永遠擺脫不了糾纏,沒完沒了,可怕至極,萬萬碰不得,請大家告訴大家,務必自我警覺珍重,齊向毒品說不,利己利人保平安。 政府肅毒政策明確,決心堅定不移,一再宣示〈對毒品零容忍〉,而也呼籲社會大眾投入反毒行列,密切支持配合檢調警機關「除毒務盡」行動,將毒品掃出境外,除根斷源,促進國家安全,社會安定祥和。 欣見檢警調機關,秉持政府〈掃毒〉政策,毋怠毋忽,殫精竭慮,頻向毒品宣戰,有智多謀,資訊靈通,揮軍出擊,屢建奇功,縣警團隊,此前調派幹員赴台,協請北區檢警支援,一舉查獲專以毒品供應離島吸食葯頭多人,贓證俱全,依法移送究辦,在〈斷源〉工作上做出貢獻,贏得肯定掌聲。 儘管檢調警團隊成員,不忘職責所在,不分時地進行反毒掃蕩與宣導教育,所憾以迄於今,對於迷途不返之徒,未能發揮〈暮鼓晨鐘〉預期極大功效,〈振聾發瞶,懲前毖後〉之效果,也復有限。 如台灣地區有藥頭,利用暗道提供毒品入侵金門,顯示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毒品因人而在,無處不到,防不勝防,查不勝查,殊難根絕,亟須大家面對毒品之危害,負起〈不惜言、不卸責〉之義務,渡化一個毒嫌改邪歸正,減少許多社會治安隱憂,既行善又積德,保己也保人。 再說:毒品危害大,根據法務部106年上半年度統計,藥物濫用致死案件共計二百餘例,除可能是致死外,吸食毒品也會對身體與心理造成不良後果,如生理變化、精神異常亢奮、睡眠失調、食慾不振、肺部感染、心悸、頻尿、失禁、幻聽幻覺、情緒不穩、脾氣暴躁、喜怒無常、沮喪、多疑、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引發自傷傷人不法情事。此外則是成癮依賴,吸食毒品會讓吸食者對毒品產生生理及心理依賴,欲罷不能,痛改之後,會想再吸食,惡性循環,貽害無窮。 尤須大家注意者,則是毒品不斷出新,根據有關資料分析,邇來藥品濫用前三名,依序為海洛英、甲基安非他命、K他命,而新興之毒品,係由多種成分混合,高危險性持續堆高,最可怕則是新興毒品可能以咖啡包、糖果、餅乾或冒充物品混進,以合法掩護非法等方式,讓人不知不覺掉入萬丈深淵。一人受害,無辜者遭殃。 反毒工作,工程浩大,任重道遠,人人有責,爰特提供以下淺見以供參考: 一、家庭與學校提供協助:耐心與對方溝通,用心關懷,闡述濫用藥物不良影響,促其悔悟,予以信心,鼓勵其力爭上游,迷途知返,開拓人生美好未來。 二、商請專業支援服務:各地方毒品危害防制中心、醫療院所,都是諮詢之平台,可以尋求專業協助服務,進行有效戒治。 除毒無撇步,大家一齊來,保持健康生活,幸福又快樂。
-
小三通迎大陸十一長假
大陸出入境管理部門公告自九月二十日起恢復受理金門、馬祖、澎湖小三通個人旅遊簽注申請,對長期仰賴小三通的金門觀光產業而言,無疑是一劑強心針,尤其是馬上面臨大陸十一長假,縣府也同步推出購物月,期待在「十一長假」吹起衝鋒號,再迎來蜂湧的人潮。 根據移民署金門行政中心的統計,最近三年的十一長假,由小三通來金的大陸旅客人數,幾乎每天都有三、四千人,也就是說十一長假前三天,在金門的陸客有近萬人之數,難怪會塞滿了整個金門島。 但是,過去陸客中轉赴台的佔了很大的量,今年因受到大陸文化和旅遊部公告自八月一日起暫停大陸四十七個城市居民赴台自由行影響,陸客無法再中轉赴台,勢必影響來金的旅客人數,也因此今年十一長假來金陸客究竟還能否有過去佳績,誰也不敢說,觀光處長丁健剛近日率團馬不停蹄前進福州、廈門兩地,先後拜會福建省台港澳事務辦公室、福建省文化和旅遊廳、廈門市台港澳事務辦公室與廈門市文化和旅遊局,也是著眼於此。 大陸文化和旅遊部公告自八月一日起,暫停居民赴台自由行四十七個試點城市後,金門觀光業淪為重災區,九月一日至廿日小三通陸客入出境僅七千餘人次,較去年同期二萬九千六百餘人次,減少二萬二千六百餘人次,衰退七成六,因此當然期盼在對岸自廿日起恢復「小三通」陸客自由行政策後,能讓遭到重創的金門觀光業,再出現回春的好景氣。 只是,因為八月一日的突然公告,已經讓旅行社停止了作業,臨時公告廿日起恢復受理三離島的自由行,陸客十一出遊計畫早就定了,會有多少陸客會決定來金門渡假?肯定不可能再創過去三年的佳績,能夠有過去一半的人潮可能就要偷笑了。 陸方此次暫停四十七個城市中國居民赴台自由行試點,在楊縣長於八月十二日偕同澎湖與連江府會正副首長拜會大陸國台辦主任劉結一,爭取對於金門、馬祖、澎湖之旅遊政策,應有區隔作為,至少維持小三通自由行廿城市試點,經過爭取總算陸方經過一多月評估後有了善意回應。 陸方同意福建省(福州、廈門、漳州、泉州、龍岩、莆田、三明、南平、寧德)、浙江省(溫州、麗水、衢州)、江西省(撫州、上饒、鷹潭、贛州)與廣東省(梅洲、潮州、汕頭、揭陽)等二十個城市,自九月二十日起均可循小三通至金門、馬祖與澎湖自由行,這是七年前在第四屆海峽兩岸觀光交流圓桌會議雙方共同宣布,從一○一年八月廿八日開始啟動。 事實上這廿個城市裡頭,有很多城市的市民所得並不高,開放自由行對他們而言吸引力也有限,像龍岩、莆田、三明、南平、寧德等城市的居民有多少人會來金門旅遊?大家心知肚明,但是有總比沒有好,我們還是舉雙手歡迎陸客能來金門旅遊消費。 廈門一年的旅遊人口有二千萬人次,相當於台灣的人口數,小小的鼓浪嶼過去碰上長假,一天上島人口就超過五萬人,而去年十一長假經統計十天來金旅遊的陸客總共一萬六千餘人,跟廈門比金門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危機就是轉機,趁這一波十一長假,也可以檢驗小三通實施廿年的真正成效,以及檢討我們後續觀光該朝那個方向永續發展。
-
再論戰地文化景觀保存的核心價值
無疑地,金門是20世紀中葉以來,國際地緣政治舞台上的焦點之一。冷戰時期的東亞第一島鏈前線,以及後冷戰時期的交流平台,在在顯示這座島嶼在兩岸關係、全球史地位上的戲劇性地轉變。 2001年起定期航班的開通,改變了自1949年以來金門╱廈門、馬祖╱福州之間的斷絕。小三通提供了臺商、遊客等往來兩岸的另一種選擇(在此之前需要經過香港、澳門轉機),自2001年實施以來,不論是航班或人數顯著成長。以2001-2018年這17年間為例,雙方往來達99,399航次客船、40,198航次貨船。人數方面,2018年全年,循金門進入中國大陸的人次達1,898,407人(金門縣設籍人口僅13萬餘人)即使在2008年臺灣與中國各城市之間開辦直航航班,但「小三通」仍呈穩定成長的態勢,並未受到太大的衝擊。說明了昔日戰地今日成為兩岸交流的平台、觀光旅遊的勝地。 然而,另一方面隨著臺灣主體意識的深化,金門似乎是臺灣共同體論述建構過程中被忽視的部份,並使得金門人角色愈來愈尷尬。主張臺灣獨立的人士,以《舊金山合約》為依據,主張臺灣地位未定論,但未包含金門、馬祖。多數金門人對這些論述,深感不安,特別是長期捍衛臺海和平所付出的犧牲卻未得到接納之集體情緒。事實上,自1949年起,發生於金門的歷次戰役其實是臺灣共同體建構的共同歷史之一,同時長期且大量的臺灣青年來到金馬外島服役,以及金門人在遷徙到臺灣本島各地求學、工作、通婚及定居,早就融入在地社會。金門不但不應被排除於臺灣之外,反而是臺灣現代史的重要篇章。 另一方面對於金門來說,解除戰地政務之後的持續撤軍,地方經濟面臨極大的轉型壓力,昔日所仰賴的軍需產業快速式微,也出現不少閒置的軍事營區。因此,昔日遺留的冷戰景觀何去何從,成為地方發展的關鍵課題。 1995年金門國家公園的成立,其目標之一即為戰役史蹟的保存。因此,曾為古寧頭戰役場景的「北山洋樓」、北山斷崖、喊話站播音牆,以及包括乳山故壘、古寧頭戰史館、八二三戰史館、馬山觀測所、迎賓館等史蹟,被加以保存及再利用;2009年起,金門國家公園於翟山坑道舉辦首創之「坑道音樂節」,讓軍事空間成為一種特殊的音樂展演空間,歷經10年,已經成為國際知名的藝術饗宴;同年,瓊林民防館開幕,以庶民生活為主,呈現民間社會被軍事動員的情境;2010年位於小徑的特約茶室(軍中樂園、八三一)舊址,也通過展示,再現當時侍應生(慰安婦)的情境,提供人們反思。地方政府亦積極活化利用戰地文化資源,金城民防坑道、獅山砲陣地、大膽島等軍事觀光的提倡,以及金門高粱酒、牛肉麵等戰地飲食文化的促銷,作為地方發展的資源。 然而,更深刻的課題是:如何重新理解冷戰時期金門之於臺灣海峽兩岸、東亞區域、世界史的角色;並且在後冷戰時期,找出國族論述與常規戰爭史之外的人民集體記憶,藉此了解戰爭的可悲與和平的可貴。認識金門,是認識臺灣海峽兩岸問題的重要視角,也是比較東亞各地的冷戰及後冷戰歷史進程的一種途徑,從韓半島的38度線非武裝地帶(DMZ)及其相關城市、離島、日本沖繩、越南、中國大陸廈門與福州等。這些歷史現場(historic sites)的網絡連結,以及追求和平發展的經驗(如安保觀光、和平觀光),是彼此可以相互認識、學習的普世價值,更是引領歷史和解的開端,特別是戰地文化遺產如何成為建構和平與和解的媒介,進而成為不同歷史經驗者、文明價值之間相互理解、化解衝突、積極對話的載體。 當然,和平與和解不是廉價的口號,而是基於歷史反省及人文主義核心價值之維護才能達成。過去,金門所扮演的地緣政治與歷史角色,今日的演變或許可以成為兩岸對話、和平與和解的一個起點。這是這座歷史現場的島嶼,無可迴避的新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