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
為金門醫療大邁進喝采
陳福海縣長就職即將屆滿周年,對其施政成績許多人也會拿放大鏡檢視;的確,說好說壞的一定都有,但對一位基層民代出身,並有立法委員資歷的縣長而言,「人民的感受」或許是其執政成績最好的驗證,但有一點可以確認的是,僅此一年,金門的醫療現況已然發生了急遽而正面的改變。 長久以來,金門醫院都守護著鄉親的健康,從最早的「縣立」到「署立」,乃至現在的「部立」及今年11月20日金門縣政府及台北榮民總醫院與金門醫院三方合作共同經營,在在都看到縣府企求改善金門醫院體質,以及提升醫療服務品質的用心,縱然過程、結果不一定能讓所有縣民滿意,但縣府始終在為褪去「醫療是金門人心中的痛」這個標籤所做的努力,卻不應有所懷疑;因為,人都會老,也都會生病,在要求金門可以享受一定的醫療服務品質之前,不是計較我們繳的健保費多寡,而是要深刻了解,以金門人口的量體及規模,要求和都會縣市擁有相同的醫療服務及品質是不切實際的;若然都可比照辦理,就不會有偏鄉醫療問題或分級醫療院所的設計,我們要求的應是除了一般性的醫療行為外,對於急重症也要有一定或必要程度的處理能力,只要能在一定的條件下,讓急重症者的病況趨於穩定,就算是後送、轉院也不是什麼不能接受的問題,有問題的是,我們不能把後送、轉院變成常態,因為那真的代表醫療服務的規劃及鏈結出了大問題。 救命往往急如星火,因為離島的特性,自然會產生適當的醫療服務不能即時到位的問題,因此,基於臺北榮民總醫院長期與金門醫院合作的淵源,以及支援金門急診、重症醫療及專業支援業務的經驗,北榮與金醫間很早便開展了「金門地區醫療給付效益提升計畫(IDS)」,甫獲金門縣政府頒贈榮譽縣民的苗栗縣為恭紀念醫院黃東波院長,便是金門IDS醫療支援計畫重要的推手;或許也是因為這樣的機緣,因而促成了金醫與北榮的緊密合作,甚至是金門醫院的院長也多數出自榮總體系,甚至是大家也能明確的理解,簽署三方共營金門醫院協定,只是在為金門醫院轉型為台北榮總金門分院預作磨合及準備,而這或許也是自詡為「金門醫院院長」的陳福海縣長就職周年最值得肯定的政績之一。 如今的金門醫院已在103年6月落成啟用綜合醫療大樓,並具備「緊急醫療能力分級評定之中度級標準」及「醫院特殊照護中心認證」的能力;今年年中更順利通過地區教學醫院評鑑,醫療服務正逐步成長中,但金門醫院能提供醫學中心級的醫療服務,仍是縣府施政重點。促成北榮與金醫共同經營,可有效導入高優醫療資源,擴大醫療支援系統,提升醫療品質,讓鄉親的就醫權益更有保障,甚至其他地區病患也能後送到金門,讓醫療服務成為金門另一亮點;其中,縣府每年編列2億元醫療照護發展基金的挹注更是功不可沒。 不容否認,104年的確是金門醫療大躍升的一年,包括:成立特殊需求者牙科醫療服務示範中心、兒童發展復健中心、人工生殖醫學中心、心導管室落成揭牌使用,以及金門醫院的三方共營等等。金門人之於醫療的「痛」,或已得到緩解;對於陳縣長及縣府團隊的努力,我們應予讚賞,並祝願金門早日實現陳縣長口中「零後送」的目標!
-
健全登陸打假的積極作為
自開放小三通以來,兩岸商品往來日益頻繁,然近年以來,暢行於閩台地區之偽劣商品日益猖獗,已直接影響合法商家信譽、危及企業營運、破壞市場規範與秩序。本縣部分暢銷於福建地區之商品亦多有被偽仿之情形,因此,聯合兩岸司法力量致力於打擊虛設商號及廠址的偽劣「台灣」、「金門」商品,已是刻不容緩的課題。 打擊假偽劣、標示不明商品,大陸稱之為「打假」。若論本縣商品在大陸地區的偽仿情況,首以名聞遐邇的金門高粱酒最為嚴重,其次,本地的一條根、砲彈鋼刀等偽仿產品亦所在多有;有鑑於此,多年來本縣便積極的登陸與陸方洽商相應的防範措施,但實務上的成效卻極為有限。以金門高粱酒為例,2011年至2014年大陸地區公安、工商等相關職能單位積極協助我司查處侵權仿冒的金門高粱酒共計有16萬多瓶,涉案金額達約4600餘萬元人民幣,這個數字看起來嚇人,其實還只是「冰山一角」,其中除了「打假」的主戰場福建外,各地、各省的偽仿台灣商品的情形更是不可勝數;在資訊取得相對不便,又乏互動機制難辨真偽的前提下,放任以對或等「東窗事發」再說,便成了必然的選項,但此對戮力經營品牌形象的我國優質商品而言,無異是重大的打擊與挫敗。 誠然,知識產權的維護是與日、與時俱進的,也是城市、國家進步及文明的重要表徵。對台灣、金門商品而言,當然可以選擇不登陸,卻無法遏阻被假偽仿冒的命運;於是我們只能一邊抗議,還是一邊被仿,長久以往,不但危害消費者健康及權益,更直接侵害正品廠商商標權、著作權,衝擊正品企業的營收,且因仿偽商品充斥市場,降低潛在國際知名品牌投入市場之意願,更不利於市場擴充與升級。但因為大陸市場廣袤,短期內這些危機可能被稀釋成個別問題,但關鍵是既然我們繞不開大陸這個市場,有否比較即時性的方式及作法,可以保障本地廠商在智財權上的權益? 或許,本國商品與其他國外商品在大陸市場的智財權保護不會有太大的差異,但興許現階段我們還有些「和平紅利」可資依憑。於是乎在登陸進行打假議題的洽商時,也能有較多的容裕空間及襄助成果;諸如:研商建置可共用之合法品牌商品資料庫、建立彼此之專責打假通報窗口,以及建立相互採認之商檢機構等等,但要登陸打假也要有一些必備的前置工作;例如:本縣品牌商品在陸維權,本縣商家務必在其境內完成品牌商標註冊,並設立實體商業,其行政權方有介入的空間。此節,金酒公司已有諸多查緝偽仿冒品經驗,或可評估安排金酒公司,並聘請熟悉兩岸商標權利保護之專家,和本地業者進行經驗分享及教育訓練,俾以完善爾後的維權措施,讓地區特色商品的智財權保護更加全面而周到。 總之,金門市場規模有限,向大陸市場進攻,已是本地企業永續經營的必要條件,如何因地制宜的建立企業文化,防制假偽產品造成的損耗,應是企業登陸建置灘頭堡的首要目標。期許金門能善用兩岸交流的區位優勢,優先與陸方取得保障智財權的共識、默契及作法,方有助於在地企業的營銷與市場開拓!
-
擘劃金門銀髮健康養生島願景
據統計,金門縣截至104年4月底止,總人口數為12萬9423人,65歲以上老年人口計有1萬5387人,約佔全縣總人口12%。根據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定義,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例達到7%時稱為「高齡化社會」,達到14%是「高齡社會」,若達20%則稱為「超高齡社會」。目前金門正朝著「高齡社會」邁進,相對的金門的老人福利政策,以及高齡友善環境的程度,也同樣值得我們關注。 研究顯示,國內65歲以上老人對於未來最擔心的問題以「身體健康」比例最高,其次是「經濟來源」,再來是生病時的「照顧問題」,顯然健康與經濟是目前老人最重要的需求。為迎接高齡化社會來臨,未來的社會福利政策勢必要向老人傾斜,老人福利相關預算所佔的比例也將越來越高;對此金門有做了那些必要的準備? 事實上,金門的老人安養做得極有口碑;大同之家安養人數目前約有109人,還有二十多人等著候補,而縣府一年就要花六、七千萬元經營,但老人安養要做得更好,容納更多的需求,顯然需要更多諸如「松柏園」之類的安養機構,以創造更好的效果。金門的老人安養機構都還是公辦,再來區分自營或民營,想當然爾,會有這樣的狀況,代表市場規模還不夠,甚至是需求還沒被創造出來,但,什麼是好的長照和安養方式?我們必須要先有個計畫與盤算,才不會在真正面臨市場需求時,除了「給錢」外,什麼都沒法做! 在現代社福的概念中,「給錢」是最簡易的,卻往往看不到效果。政府如果財政寬裕,按月撥補個三、五千元並不是難事,也換來一時的自我滿足與成就;一直以來,金門花在社福上的經費不少,評鑑結果卻未如預期,或也肇因於此。因此,我們以為除了發放現金外,我們還應該關注老年人口的福利服務與失能照顧;例如:依據老人福利法推動各項老人福利方案,以維護長者經濟安全,並提供安養護服務、社區照顧、醫療保健、文康休閒、保護服務、住宅安全等等,這些工作多數已經在做,但有些只是徒具形式,有些還有進步的空間,說到底,金門還是必須要有一個優秀的「醫養合一」機構,引領金門的老人社福大步向前走。 對此,陳縣長上任後,便積極的規劃引進台灣耕莘長照醫療品牌,計畫在金城車站斜對面的天主教會週邊打造「金城醫療照護園區」,西半島也在規劃金湖養生醫療園區,共同架構起金門的安養制度;因為他相信,讓老人得到醫療、照護、關懷與安養,年輕人就能較沒煩惱專心工作;長照做得好,老人福利也一定不會差。因為每個人都會老,今日的努力未嘗不在為他日的自己做好準備,能讓老人在地老、安心老、快樂老,要比任何瑰麗的口號更為有用。 當然,在打造健康與高齡友善城市方面,金門也絕不落後。104年金門參加第七屆台灣健康城市與高齡友善城市獎項評選,在四項得獎計畫中,金門以「長者返回自然村││營造142處高齡友善聚落」獲頒高齡友善城市類健康安居獎;「獨居長者LOVE安居-『在地化、組織化、多樣化、永續化』」也獲頒高齡友善城市類健康安居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在縣府的施政願景下,美好而令人嚮往的「銀髮健康養生島」正令我們充滿期待!
-
剛柔並濟施政之道
縣府日昨召開104年第26次主管會報,邀集包括副縣長以下局處主管、所屬二級機關以上正副主管及金酒公司董事長等於一堂,進行集思廣益,凝聚施政共識,會中縣長陳福海有感而發,只要中央給政策,從明年伊始,為打造一個全新格局的金門,全力以赴,心繫鄉邦未來,充分溢於言表。 他又明確指出:「金門需要資源,也要開放的政策」,繼而表示:就任即將屆滿一周年,我已「剛」得差不多了,該是「懷柔」的開始了,值此兩岸最關鍵的轉型期,他是求好心切,也有點急,但心心念念的無非是為這塊土地做些事,這個島的一切,他感同身受,就從明年開始,他會好好和大家「搏感情」,他會用柔和的身段,為打造一個全新格局的金門而全力以赴,期以毋負鄉親對他的期待。對於用人,他一貫的作法,就是要讓每個位子都能適才適所,深盼縣府團隊成員,大家能在既有的基礎上持續邁進。言為心聲,真情流露,有目標、有自許、有反省、也有要求與期待,道破金門所面臨艱難困阻,亟需中央與地方心手相連共赴事功。 有云:無欲則「剛」,急公好義,心正念純,無私無我,即是無欲,急之在公,是責任榮譽感之體現,乃公僕為民服務之動力,「剛」而又「急」,凝結心力,期以向前,只要「剛」而不「烈」,「急」而不「躁」依法行政,依法辦事,將事做好,並非壞事。反之,最忌任性,主觀、剛愎自用,腳步不穩,放眼周遭,由於個性剛烈,以致曲高和寡,公私不順兼而有之,放下身段,走進群眾,探求民瘼民隱,博採諫言,紓解民困,公私咸宜。 再說:「柔性」與「剛烈」顯然有別,「柔」是平和、和順、和緩,形之於外,舉止語態自然親切,即使只是初次見面,互不了解對方身分背景如何,也會留下「此人忠厚」印象,所謂:「以柔克剛」,乃是姿態低,敬事求是,廣結人緣,與人為善,就公而言,法理情三者兼顧,有所為有所不為,為其當為,厥屬正道。 一個時代公僕,倘若事事緊抱法條,鐵板一塊,既「剛」又「硬」,不行就是不行,忽略用智謀事,易地而處,同理心、固執己見、孤行強求,結果篤定事倍功半,惟若不斷檢討調整,化異求同,同中化異,化阻為助,事緩則圓,成效加乘。何況「懷柔」不是退讓,放棄理想、立場、原則,媚俗討好,反而有助拉近距離,增進雙方情誼,促使政策政令順利推行,也則嚴整紀剛,鼓舞士氣,至關重要。 審視許多民怨,日積月累,無減反增,究其種因,不在一切問題順利迎刃而解,盡如民意,而在公僕為民服務態度良好、進退應對有序,伸手不打笑臉人,好壞話一句,對人對事,影響深遠,縣長陳福海一番感言,值得公僕深省策進。 再舉一例,昔日有位學能俱優,能寫、能說、又能畫,可謂位高權大,文武俱全機關首長,只因個性高傲剛烈,動輒厲言疾色,主觀奇重,任內別出心裁,要求所屬提出改善市鎮交通方案,欲將鄰近其辦公處所一條平日流通之街道實施全天候管制,禁止汽機車通行,違者吊銷駕照並予懲罰,立意雖在維護行人安全,卻因操之過急,未慮各方反應,後來詢及一位屬員,囑就其個人看法表示意見,或許「忠言逆耳」,踩到他的定見紅線,頓時大發雷霆,甚而責令馬上辭職離開,最終拍板定案,調職了事,而其執意孤行之後遺症,非僅其個人威信受損,而是公私兩害,「剛烈」任事,「失」大於「得」,「柔順」則是「得」大於「失」。 總之,時代進步,人心丕變,公僕服務大眾,剛柔並濟,有助儲積能量,提昇工作績效,改善服務品質,消弭民怨、政通人和。
-
國軍退輔條例修正通過的意義
備受金門人關注,卻一波三折的「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條例」第2條修正草案,經過多方努力,終於在12月8日上午9時59分三讀通過。 這是個遲來的法案,還給了參戰老自衛隊員應有的尊嚴,回顧法案修法過程所經歷的風波,更加凸顯維護金門人尊嚴與應有權益的難度。 本案在第八屆國會行將休會前完成三讀修正,至少有以下意義: 其一,還老自衛隊員一個遲來的尊嚴:幾位在野黨立委此前振振有詞的批評,本案是圖利特定人的「錢坑法案」,實則,功能不彰、備受詬病的立法院歷來確實通過許多錢坑法案,藍綠政客爭相加碼進行福利大放送的例子更是所在多有,但本案卻是一個國家如何看待平民被無償徵召上戰場的補償問題,豈能與藍綠政客慷國家之慨的錢坑法案相提並論? 發生在民國49年的「六一七砲戰」與「六一九砲戰」,其實正是金門人在台海危機期間一個苦難的縮影,這場被北京稱為是「歡迎、歡送艾森豪」的砲戰,卻以連續砲擊金門為手段,在不到三天內,金門總計落彈17萬5千餘發,當時的金門自衛隊員不僅被迫協助作戰,甚至還得自備飲食、自費添購制服,55年後的今天,就算國家將這些早已垂垂老矣的老自衛隊員納入榮民資格保障,又有哪一點過分? 其二,金門人必須團結一致對外:本案雖已圓滿落幕,但過程可謂一波三折,甚至引起地區不同黨派政治人物的爭執,政治人物想贏得人民肯定的心情不難理解,然而,此案恰恰證明缺少政治資源的金門,根本沒有任何分裂的本錢,金門的政治人物或因不同政黨而有不同訴求,但是面對大多數以台灣本位思維看待金門議題的朝野政治人物,弱勢如我金門,倘若還要黨同伐異,究竟要如何維護金門人的尊嚴與權益? 持平來看,面對詭譎的政黨生態,本案能如期在本會期結束前通過,著實不易,包括縣籍立法委員楊應雄、縣議員陳滄江等人在本案的努力,都值得吾人加以肯定,「凡走過必留下痕跡」,金門人當不至於是非不分才是。 其三,坐享兩岸和平紅利,莫忘金門轉型正義:在甫結束不久的新加坡「馬習會」中,兩岸領導人不約而同高度肯定了近年來兩岸交流的成果,馬總統並以金門為例,指出:過去幾十萬大軍對峙的戰地,現在成為觀光勝地。和平解決爭端已有成效,現在每一年大概都是幾十萬大陸觀光客到金門,想到1958來的是幾十萬發的砲彈,真的像兩個世紀一樣。而且這些觀光客的伴手禮就是用砲彈殼做的菜刀。 再清楚不過,馬總統之所以強調戰地金門成為觀光勝地,主要是用以凸顯他上任以來致力創造兩岸和平紅利的歷史定位,在此,且容我們再次提醒,就在政府要員高談兩岸和平紅利的此刻,金門在兩岸武裝對峙期間所遭受的不正義,朝野歷屆政府迄今並不曾嚴肅加以面對,更遑論什麼具體補償措施。 但願此次「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條例」的修正,是台灣朝野嚴肅面對金門轉型正義的一個開始。
-
兩岸貨貿協商 不能犧牲金酒
兩岸貨品貿易協議(以下簡稱貨貿協議)本月中旬將展開第13輪談判,根據陸委會及經濟部昨表示,政府目標是在年底前取得重大進展,雖然立法院預定12月15日休會,屆時也無法審查貨貿協議,但兩岸執政黨似有在選前製造「貨貿利多」,選前兩岸完成重大項目協商並對外宣布確是有可能,因此,吾人期待兩岸貨貿協議協商早日完成,但卻不能基於條件籌碼交換,在未徵詢金馬澎離島白酒產業發展之前,逕行開放中國大陸白酒來台,如此將陷金門金酒產業於嚴重產業衝擊的浩劫,甚至斷送離島唯一產業經濟,不可不慎。 各國的貨貿協商都是討價還價的過程,目標都是追求本國貿易利益的極大化,兩岸貨貿談判歷經12輪冗長協商也大致如此,不到最後關頭不輕易讓步,對台灣而言,產業界希望貨貿協議將工具機、面板、汽車、石化四大產業納入大陸降稅清單,乃是因為該四大產業貨品輸出彼岸占台灣對大陸出口總額的四分之一,產值1.7兆台幣,占台灣製造業產值的12%,直接就業人數13萬人,不但對台灣產業影響重大,在中韓FTA年2016年正式實施之後,更將衝擊兩岸原有的供應鏈分工結構。 至於更敏感的農產品協商,根據農委會官員表示,陸方希望我方比照世界貿易組織「最惠國待遇」原則,解禁大陸農產品;台灣則要求自由化,希望蘭花、觀賞魚、蜂蜜等具潛力農產品的關稅可以降到零。不過,因陸方產量大、成本低廉,恐衝擊我農民生計,我方如何堅守糧食安全、農業永續立場,維持既有存量管制等防線,必有一番苦戰。 國際貿易協商中「酒類」是特殊商品,它涉及農業生產政策以及國民健康權益,各國政府無不嚴格把關設下重重的稅捐與管理措施,以至於各國進行貿易協商討論市場開放,「酒類」往往被特別劃分出來。且各國對酒類稅捐與管理十分混雜且經常變動,有必要常態性更新資訊,例如關稅與酒稅有「從價課稅」也有「從量課稅」,稅率變動頻繁,因此「酒類」是國際貿易爭端的「常客」。 台灣政府當年為求順利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主要的「入場券」,亦即與各主要國家的談判籌碼,就是開放台灣菸酒類市場作為代價,造成如今台灣的烈酒關稅幾乎降為零,國外菸酒類充斥國內市場,而國產酒反因遭受國外高關稅、高酒稅的貿易歧視對待,致使外銷很難推展,這是我國酒廠共同必須面對的歷史共業。 如今,兩岸貨貿協議協商進入關鍵時刻,金酒是金門的「金雞母」,吾人要大聲疾呼,兩岸協商貨貿協議未徵得金門等離島同意前,或缺乏完整配套措施前,不應再犧牲台灣國內白酒市場為代價,就草率開放大陸白酒進口。展望未來,高酒精濃度的高粱酒往往比低酒精濃度的啤酒、紅酒課以更高稅率已是國際共同趨勢,金酒公司要嚴肅面對大陸白酒叩關的挑戰,必須掌握充分的烈(白)酒商情新趨勢,並相應地進行一系列外銷策略管理,而延聘擁有國際酒類行銷經驗的產官學專家,籌組金酒海外行銷專責部門,專責國際商情資訊蒐集,推動各項策略性推廣行銷計畫,實為第一要務。
-
建立節水意識與用水觀念乃當務之急
台灣某傳媒近日發表「福建的水,解得了金門之渴?」專題,藉以剖析「引水不過是治標不治本」,呼籲政府不應沉浸在有了引水,一切困難都迎刃而解的幻想之中。 誠然,「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全球的小島大多是缺水缺電,金門也不例外,對此,陳福海縣長便曾表示,即使金門向大陸購水購電,價格也不會便宜,因此只有大家一起節水、節電才是長久之計。事實上,受到地球暖化、氣候變遷影響,節水、節能、減碳、推動綠色經濟永續發展、建構低碳社會,已是每一位地球公民無法旁貸的責任;而金門超抽地下水,導致水質鹽化,以及不能善用回收水等等,已是迫在眉睫的課題,並不會因為有無自大陸引水而有所不同。 的確,金門縣位處離島,雨量少,水庫多為淺型蓄水不易,水源主要仰賴地下水、海淡水及湖庫,金門自產水成本每度約五、六十元,自台灣運水,每度成本更高達200元以上,而自最近的大陸引水,便成了最優先的選項。自大陸引水計畫經過了20年的努力,終於在福建省蘇樹林省長,以及陳福海縣長的見證下,於104年7月20日上午由金門縣自來水廠與福建省供水有限公司在金門完成購水契約簽約儀式,後續金門縣政府將積極推動大陸引水海底管線及相關配合工程,以期早日引進大陸水源,以解決金門缺水之苦。但自大陸引水還有一個前提,就是確保自有水源,以免未來也將與香港一般,走上過度依賴中國供水一途。 根據規劃,金門未來必須確保70%以上的自有水源,而縣政府也據此加速推動「金門自來水擴建計畫」,以及「大金門海水淡化廠既有功能改善暨擴建第二期工程」。其中,「金門自來水擴建計畫」預計分5年執行,主要工作項目為新建每日處理2.5萬噸原水的洋山淨水場及配合大陸引水之岸上受水、導抽水工程相關管線與供配水設施,目前進入進行規劃設計階段。「大金門海水淡化廠既有功能改善暨擴建第二期工程」,每日可增加4千噸的備援水量,整體工程預計105年完成。經濟部水利署水利規劃試驗所也正在辦理新建兩萬噸海淡廠工程可行性評估與規劃,作為長程備援方案;然而,有了這許多「開源」的規劃,卻不必然能確保金門用水「高枕無憂」,原因是金門的「節流」工作還遠不足夠! 水源來之不易,涓涓滴滴都要善用珍惜。為提升水資源利用率,縣府已計畫辦理白龍溪等20餘處區排之攔蓄水設施,完成後約可增加17萬噸蓄水量;另外也委託專業技術團隊對金沙水庫出海口等流域進行整體評估與規劃,初步評估可於金沙溪流域蓄存上百萬噸的雨水,當颱風豪雨來襲時,也能發揮滯洪減災的效能。另外,全縣5座水資源回收中心,已完成擎天、太湖及榮湖場的放流水回收作為花木、農作澆灌使用每日約2千噸,金城場放流水每日約4500噸,規劃供花木澆灌、農塘蓄存、濕地營造使用,補注地下水資源,水資源也能回收再利用。 然而,縱若以上工作都完備了,民眾的節水意識、用水觀念仍是關鍵所在。我們如還是放任營業場所抽用地下水,對灌溉用水沒有計畫性的管制,甚至讓鄉親始終認為,「金門水價便宜本就是應該的」;或許,再多的水也解不了金門的渴!
-
節約能源 落實環保綠生活
節約能源是指以減少能源消耗的方式,保護資源,減少對環境的污染。節約能源並非減少使用能源,降低生活品質,而是在既可享受現有的一切生活方式及設施的前提下,亦可同時為保護環境作出積極貢獻;節約能源更應該是有效率的使用能源,也就是「該用則用、能省則省」。 通過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減少能源消耗,或降低傳統能源的消耗量,讓節約能源可以帶來更多的金融資本,環境質量,國家安全,人身安全和人體舒適度。節約能源可減少溫室氣體排到大氣層,減少碳足跡,可讓大氣中的溫室氣體含量穩定維持在一個適當的水平,以避免劇烈的氣候改變。 為了使大家轉變節能意識,自覺合理的利用能源,樹立全民節能觀,大家應把節水節電的竅門,運用在生活中與工作中。無論在工業、運輸業、商業、建築業以至家居方面,都應該盡獻每分力量,集腋成裘,以達成節約能源的目標,讓節約能源成為一種習慣、一種美德。 耗用過多能源,會使地球能源日益減少,增加環境污染和氣候變化的風險,並增加整體社會的開支成本。從建築節能、設備節能、生態綠化、再生能源、綠色運輸、資源循環、低碳生活等多管道齊下,落實節約能源降低碳排放,由全民共同來實行,才能達到良好的效果。 許多環保團體帶頭進行環境保育、水源淨化、植樹、淨山、淨灘等等活動,首重在生態保育與復原。落實環保綠生活,地球居民由下而上力行,對環境友善,從生活、生產、生態三大面向,從自身做起,隨身攜帶環保筷、環保杯,使用環保手帕,自備購物袋,隨手節水節電,輕鬆響應環保綠生活。 歷年來,政府單位與民間環保團體都積極的宣傳、倡導環保概念,節約能源已成為現今社會一大潮流,隨處可見各種各異的節能產品與口號,省電、省水是為節能的主要象徵,再以步行、自行車或大眾交通工具代替開車,即是以減少能源的使用為主要定義。近年來,則更進一步推動使用天然能源、再生能源,諸如太陽能、沼能、水力與風力發電等。 在面臨全球暖化與生態浩劫之際,環保意識日漸抬頭,全球暖化所造成的生態丕變,讓環保與節能不再只是一句口號。而家又是城市與城鎮組成的最小單位,從家開始落實節能環保概念,並實際實踐於生活中,只要花點心思留意,人人都是綠能低碳的最佳實踐者與參與者。 水是生命的泉源,電是發展的動力,珍惜自然資源,實踐環保綠生活,從日常生活中省油、省氣、省電、節水做起,節能教育也應從小紮根,走進校園深植與推動,進而影響更多人,讓大家了解全球暖化的改變契機不應只是口號,而是在不影響現有居住品質的前提下,可藉由生活中的自我開始行動,從各種不同面向,切實走向綠能生活之路。
-
構思兩岸共同打擊犯罪的新模式
日前,在大陸深圳開檳榔連鎖店的梁姓台商,被當地法院查稅遭到限制出境,他擔心被捕入獄打算逃離大陸,花錢僱用舢舨出海,企圖偷渡到金門,船老大將其丟包在距離小金門約500公尺的不知名島礁,後經金門海巡隊緝獲。另一則新聞則是,在台灣欠下七百多億的東帝士集團總裁陳由豪,在中國逍遙了10多年,甚至變成中國繳稅大戶,如今集團又傳出可能倒債危機。 多年來,大陸一直是台灣經濟犯逃亡海外的首選之地,更因此讓大陸冠上「台灣罪犯避難天堂」稱號;如陳由豪之流者,甚至還利用在台灣掏來的資金東山再起;「債留台灣,錢進大陸」引來各界抨擊,但一晃十多年,兩岸共同打擊犯罪不能說是一無所獲,但到底進展有限。另外,近年來台商在大陸經營困難,惡性倒閉,棄廠逃匿、「債留大陸,人逃台灣」的情況也不少;許多地方為了防堵外資落跑,會要求公安、稅務和村委會加強聯繫,一旦發現異常狀況,立即向有關部門舉報。 平情而論,大陸在宏觀調控等政策背景下,投資環境險峻:有資源的企業加速成長,缺乏資源和實力的台資企業也將加速消失,除了被併購的案件正在增加外,未來倒閉,尤其採取惡性倒閉的個案也可能增加。但不論是「債留台灣」或「債留大陸」都是不對的,也應該有更堅實、周延的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協助來共同解決,而不應放任經濟罪犯遊走於不同國界、不同法制管轄的灰色地帶。 對此,兩岸在第三次江陳會簽署《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協議》後,我方積極向大陸請求追緝重大要犯遣返,大陸也有回應。其中吸金40億元的經濟罪犯劉凱齊,在《協議》生效同年即被緝獲押返。但如陳由豪等「指標性」經濟要犯若不能遣返,只會讓該《協議》揹上只抓「小蝦米」而放「大鯊魚」的指責;但真要辦這些「大鯊魚」恐怕也不是那麼的簡單,畢竟在當地的政治、經濟環境裡,政商關係、司法互助都會互助拉扯、抵觸,牽一髮而動全身,誰也不願意放棄唾手可得的GDP與擔負政治風險,於是乎能拖就拖;可能拖到如陳由豪般的倒債輪迴,也可能拖到人死債息。然而,就台海兩岸而言,可以打擦邊球、遊走法律邊緣的空間已經愈來愈小,以前的「避難天堂」爾後也不見得能一體適用。 就金門而言,處理這類潛逃大陸或潛回台灣罪犯的高發地區,已然是常規性的工作,這也具體表明了,兩岸的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協助應有「進階」的迫切性;不論是「小蝦米」或「大鯊魚」都應該遏阻在兩岸的邊防線上,勿令其扎穩根基、積重難收。因此,最好的建議便是在金廈間建立兩岸共同打擊犯罪的常設機構;一則可即時做個案的處理,二則可加速對案件的情蒐及訊息交流,若以此再推廣至兩岸共同商品信譽的維權、打假汰劣的防制、雙向檢核標準的建構等等,想來會更有積極及「立竿見影」的效果。 總之,兩岸必須誠實、互信,協商交流才能長久。不論是基於何種理由,放任彼此罪犯潛遁他地,都是不負責任,且不利彼此的作法;如可構思在金廈間試辦更務實的共同打擊犯罪模式,或更有利於兩岸的互利與合作。
-
掌握新小三通的發展機遇與契機
新黨立委候選人吳成典日前在前立委曹原彰和前金門縣長李炷烽陪同下,在水頭碼頭召開一場「從推動小三通到開展新三通吳成典回當年現場見證記者會」,拿出十四年前的文件和照片說明「誰是小三通的真正推手」,並高舉右手喊出「還原歷史真相」,更提出當選第一步小三通票價減半,以及推金廈生活圈及新三通等等。 距離總統、立法委員選舉越近,相應的政績、政見宣傳就越密集,交鋒駁火力也會愈來愈激烈;實務上,小三通發展已到了一個瓶頸;傳媒,以及民間業者甚至認為已實質進入了「後小三通」時代;特別是自去年底開始,小三通貨運進入了整頓期,不少從事兩岸小額商品貿易的台商反映,台貨進口大陸遠不如先前順暢了,再隨著福建自貿區的啟動,福州、平潭片區也正瓜分及弱化了部分原存在於金廈小三通的機能,可想見的是,小三通已亟需重新的定位及發展,若否,每況愈下恐亦在情理之中。是以,現階段民眾更關心的是,什麼樣政策可以帶領小三通走出困境,開創更大的發展空間及利多?特別是在2016大選、兩岸交流合作新試點的關鍵時刻。 對此,縣長陳福海在先後與朱立倫、蔡英文見面時,便主動提出「金門發展三契機與三願景說帖」,希望每一位總統候選人都能允諾,在擔任中華民國第十四屆總統時,能將金門政見納入施政參考,落實「美好金門,幸福島嶼」的施政願景。說帖中最重要的內容,便是兩岸關係之於金門角色的重新界定;簡言之,就是「新小三通」的定位、鬆綁與授權,因為唯有擁有最具實務性的政策定位、法規鬆綁,以及行政授權,金門之於兩岸事務的角色方有大用,也才能真正昂首闊步的去規劃、執行更具前瞻性的發展方案及構想,諸如:兩岸和平特區、金廈自經區,以及常設性的兩岸會談、機構等等;如若缺少了這些「格局式」的基礎工作,「後小三通」便只能見招拆招、且戰且走,找不到大方向、走不出大格局,甚至淪於陪襯的「雞肋」,就算我們再喊破喉嚨、再自我感覺良好,也終無大用。 因此,此時此刻我們更應該思考「誰來拯救小三通?」;其實,觀諸陳縣長提出的契機與願景說帖已羅列各項必要性的準備及實務工作,未來的總統、立委當選人若能「照表操課」、逐步落實,想必已離金門「現代恩主公」的歷史評價不遠,更有助於其在兩岸和平交流史、發展史上留名,誠屬「利在當代,功在千秋」之舉,若能爭取落實,將會更受後人景仰與推崇。 當初小三通的推動,全賴各界支持與爭取,未來兩岸新局中,新小三通的定位與落實,還須靠所有關心金門前途發展的鄉親,繼續合作,只有掌握新局勢,把握新契機,才能讓金門奠定可長可久的發展基石,真正造福萬代島鄉子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