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
推廣環保由小處做起做地球真正主人
宇宙雖然浩大,但我們祇有一個地球,由於長久飽受各項破壞與污染之故,溫室效應結果,顯示她正逐漸生病中。新春年後,以探討霧霾污染對人類社會鉅大影響的紀錄片《穹頂之下》受到全球注目,再度提醒世人維護共同家園誠屬責無旁貸,實際生活中,全球各個角落也有眾多關懷地球的民眾相繼發起愛護地球運動,並受到廣大民眾支持與呼應。 民眾關懷故鄉金門,是出於自然本性,實際上也驚覺到疼惜故鄉等於是在疼惜咱們的地球,今日不做,明日就太晚。多年以前,即有專家探討到因酸雨等影響,金門部份土地重金屬含量超標的問題,而地下水過度使用的結果,也讓水質不如古早時甘甜清澈,近幾年,受到大陸沙塵暴與霧霾等影響,半空中總是霧茫茫一片,島嶼周邊更時常漂流著不少垃圾…在在都顯示著金門想要將世界環保問題置身事外已不可能。 金門始終不乏關懷家鄉的熱情鄉親,當然也關心因溫室效應導致地球生病對金門的諸多影響,相繼發起各項環保活動來表達對故鄉與地球的一份心力,其中,有一群民眾戮力投入環保酵素研究,並落實在平日生活中,他們藉由生活中觸手可得的廚餘等材料製作環保酵素,既可洗滌廚房用具、衛浴設備等等,更是除草劑、殺蟲劑的環保替代品,這個天然環保的清潔劑,既可減少地區垃圾,更可解決農藥污染等問題,實在好處多多。 特別是,本縣受到島嶼環境限制,每日每月所產生的鉅量垃圾對於地區環境都是一大負擔,也都是當務之急,而在公部門與民眾密切配合下,藉由垃圾分類與定期運送,終能圓滿解決地區看似重擔的垃圾問題。而依據熱心推動環保酵素活動的民眾經驗,在當下持續進行的環保工程下,若能多一個民眾投入環保酵素行列,無形中也可減少地區垃圾生產量,周邊功效更如上列所示,不僅是為故鄉金門,等於也為地球環保克盡一份心力。 地區戮力投入環保酵素的民眾不僅親身力行,同時也將環保酵素推廣給周邊親友,分享個人藉由酵素把垃圾變成黃金、改善環境的寶貴經驗,而推廣環保酵素之外,同時也可製作食用酵素,甚或分享素食樂趣,體驗陽光健康生活,在參與過程中,帶著與人為善的心情分享親友,深刻領悟維持身心靈健康與環境保護一樣重要,由關懷親友與家鄉金門,到疼惜共同的地球。 民眾共同參與並推廣環保酵素,個人都由身邊做起,不僅僅減少地區垃圾量而已,成效也可擴及遠方的親友與地區,也就是小至個人與家庭受益,大則讓我們的島鄉與地球更加清淨與健康,做個真正的主人。近年來,在部份熱情鄉親推廣下,環保酵素也日益受到更多民眾認識,相繼身體力行,開創身心靈兼具真善美的健康島鄉,我們謹此獻上感謝與致敬。
-
落實產業升級與永續發展
曾經炮彈滿天飛的金門海域,廣達1660公頃的潮間帶遍布46種海藻。縣水試所邀請國內外學者、專家協助建置藻類保種和培育設施,僅日本人作為健康食品原料的綠藻「滸苔」,在洋山海域的年產量估計逾10萬噸,深具採收加工外銷,開啟金門低碳綠能產業的潛力。 報載,春霧經常瀰漫的金門洋山海岸,灘塗和礁石上長滿綠藻「滸苔」,放眼一片綠油油的好風光。日籍教授赴洋山履勘時表示,滸苔在日本被視為高蛋白、高纖維、低脂、低熱量的健康食品,還可以摻入麵粉製成餅乾、麵線,而洋山海域的滸苔估計年產量10萬噸,乾燥加工後仍有1萬噸,具有開發利用的高經濟價值。這些在物資缺乏年代,被當作豬隻飼料和農田肥料,也有一些人家食用的藻類,在專家眼中卻是加工製成健康食品和化妝品的天然資源。 許久以來,金門的海洋及灘岸養活了許多鄉親,但隨著產業重心的轉移,傳統的漁業已經不是那麼的被重視,但也因為如此,原始的生態才得以被完整的保留。以洋山灘塗的「滸苔」為例,當地居民或許已經沒有了採收養豬的需求,甚至還會認為其存在造成了漁作的麻煩,但換個人、換個角度,便可能就是求之不可得的海洋瑰寶與資產,箇中差異不可謂不大。但如何讓綠藻變綠金,不能只是嘴上說說而已,有許多具體工作仍有待一步一腳印的落實。以下謹提供幾點淺見供各界參酌。 其一、建構青創平台。據縣水試所調查,金門海岸線長約130公里,潮間帶面積約1660.5公頃,從夏墅、慈湖、瓊林、洋山,以迄西園、官澳、青嶼一帶海域,冬末春初時遍布綠藻「滸苔」,營養價值高,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質、粗纖維及礦物質、脂肪、維生素;但能否將綠藻進行後續規模化的運用,重點還在資源的投入,以及加工技術的成熟與否。坊間常謂金門勞動力難覓,此或與傲視全國的福利攸關,但更重要的是沒有讓民眾看到產業的希望及願景;以「滸苔」而言,專家意見是一回事,實務作業又是一回事,如若公部門可以先展開小規模的青年創業扶持計畫,或能導引有識者計畫性的投入;特別是在網路無國界的當下,年輕人的創意無限,欠缺的只是一個「扶上馬」的平台,公部門若有心,著力於是項平台的構建,將遠要比資產性的投入來得更富效益,也更加長久。 其二、落實技術育成。當然,養殖到底是門技術活,沒有專業技術打底,所有的工作都是瞎忙。事實上,縣水試所近年持續進行大型藻類「海帶」養殖,目前已推出海藻菇精、海菜醬和海藻麵線等產品,未來將運用海藻富含膠質、礦物質的特性,再作進一步的研究發展。由見,技術養成是一項持續不歇的工作,公部門行有餘力仍應設法成立產業育成中心,適時的將研發的技術、輔力的資源移轉出去,藉由市場機制去開花結果。 有道是,「地方事,只有地方人最懂」。在沒有政府協力的前提下,居民仍依海而活幾百年;產業的發展不能遺漏地方的參與,在善用農村餘裕人力、人智寶庫的前提下,應該發動在地社區更密切的參與,將產業發展變成地方事、將產業活動變成地方活,健全了後備的支援及保障,才能讓產業永續發展下去。
-
開大門走大路 健全兩岸經貿交流
大陸緊縮小三通通關作業關口,財政部關務署提醒業者注意,以避免貨物出口後無法通關造成損失。關務署指出,大陸海關近來發現以虛報貨名、數量、低報價格方式逃漏課稅或規避輸入規定之不法情事層出不窮,稅額嚴重短收,因此加強整頓,採取進一步明確規範和監管查驗措施,以導正業者依規定辦理報關。 據報導,大陸海關對小額貿易開放港口原為福建沿海的同益碼頭、東山港、漳州港、石井港、圍頭港、後渚港、后湖港等七個口岸,但因其通關設施簡陋,不符進出口貨物通關所需,經大陸海關檢討後,今年三月僅剩廈門同益碼頭可供泊靠輸入臺灣貨品,加上大陸近期擬於閩北馬尾、黃岐、三沙等小三通關口比照大三通模式,限制針對船舶噸位及裝貨方式(不得散裝,改由櫃裝),已使經營兩岸通航之北竿小貨船處於停航狀態。 事實上,這波小三通「卡關」已經持續了好一陣子,事態最嚴重的時候是農曆過年到2月底,碼頭最多積壓了一、二百個貨櫃,業者損失不貲,但這一切因果真不僅止於陸方說變就變而已,積習之處才是我們應該關注的重點。 誠然,源於大陸1993年9月25日發布的「關於對臺灣地區小額貿易的管理辦法」,著實為兩岸民間小額貿易開了一扇方便之門;這個措施簡便了大陸沿海省市與臺灣地區的貨物交流,而金門因占了小三通的地便,不論是大陸的清關方或台灣的集貨方都樂於經由中段的金門轉運,也造就了金門「海上快遞」的榮景;因為不用正式的通關、報驗,所以手續、時間、費用都節省許多,但也就因為有了這樣的政策利多基礎,才能充分發揮其制度漏洞與風險牟利的最大效果。有人將現今廈門海關的「嚴打」及政策緊縮歸責於台灣的反服貿運動,殊不知報關業者以多報少、以高報低,省還要更省、賺還要更賺的心態及作法,才是真正的禍首。當然,此間若無陸方的人治行政體系配合,也不致順風順水的發展到今日的局面;但如今福建自貿區已然啟動,回歸大三通的兩岸貨物通關正常化,本在情理之中,更是早晚的事,若要一味的歸責陸方說變就變,不如釋意為:我方早先也沒按著規矩走。職故雙方經貿的常態化,信任、誠信缺一不可;和平紅利、風險財不可久恃,更無須天真的以為長此以往便能安然無憂。 事實上,任何經貿往來一定存在風險,風險管控的前提則是守住自己的底限。任一國家都不會長久縱容非法的事,縱然對象是血脈相連的台灣同胞。有道是「過猶不及」,我們萬不可將和平紅利視為經貿「資本」,它最多只是一張直通「車票」。近日,大陸總理李克強造訪廈門,又重彈金廈「先行先試」基調;我們以為,要先行先試,首要建立一個對等的溝通平台,而平台的基礎則在互信與理解,少了這些前提和要件,再多的優惠政策、和平紅利都經不起投機者的揮霍。 或許,多數人都會認同,和大陸做生意,人治的色彩特別濃厚;「它的制度就是沒有制度」。但這並不代表「混水摸魚」能夠長久,一回「嚴打」、「調控」便可能讓投資者全盤皆墨。直面兩岸經貿變局,更多時候我們還要想想開大門、走大路,風險只是推你一把的貴人,法治才是可以仰仗的好朋友!
-
誠正率真固根本律己待人慶有餘
隨著時代進步,社會結構改變,放眼週遭人與事,但見功利抬頭,搶短取現,為逐一己之私,抄捷徑,用奧步,鬥狠耍詐,玩弄權術,捨正心、正念而不為,惡性循環,導致人與人間,互信日趨薄弱,社會秩序每下愈況。究其種因,其來在「人」不在「事」,如何正本清源,胥賴大家深思反省,負起責任。 報載:境外〈三億男〉疑案,沸沸揚揚,喧騰一時,從(世博館)變成(某個人),又從(出資蓋館),扯到(政治獻金),說得活龍活現,煞有其事,到頭來只是一連串(聽說、聽錯)烏龍,既未經深入查證,卻又輾轉成為電視政論主題,名嘴言之鑿鑿,公開提出指控,如今事經檢調立案調查,全案進入司法程序,真象已告大白,所捐並非個人政治獻金,而是捐助公家蓋館,政客道聽塗說,張冠李戴,以訛傳訛,不惟徒然浪費社會大量資源,而也使人蒙受不白之冤,難怪奉公守法芸芸眾生,莫不感嘆社會生病了,聽說滿天飛,真話無人信,「一支雞毛」說成「一隻雞」。少數政客玩政治,搞民粹,精算計,即是社會亂源,孰是,大家明是非,辨善惡,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誠正率真,利己利人。 有人說:「政治人物講話要被打折扣」,此話盛行不衰,每逢選舉蜚短流長,不絕於耳,司空見慣,大家心知肚明。緣此,相互仿效,肆無忌憚,為爭勝負,拚輸贏,標新立異,無視〈言論自由〉法有限制,不可濫用,何況「見縫插針,遇洞灌水」我行我素之伎倆把戲,私心自用,莫非就是為了擴大政治利益效應,居心可鄙,一旦讓人看破手腳嘴臉,篤定身敗名裂。 祗是顛倒是非,譁眾取寵,說三道四,自私自利,惟恐天下不亂之烏龍事件,白賊故事,時有所聞,亦且隨時都在大家日常生活時空發生上演,例如(三億男),即是少數政客合演一場荒誕鬧劇,為了取信於人,遂其所圖,不知增加了檢調機關多少全面查察賄選之人力與財力,選舉一時,名聲一世,損人不利己,寧不謹慎乎! 再說:選舉旨在選賢與能,乃政府奠定民主法治之基石,經由一再檢討改革與創新,時至今日,選舉種類簡併,次數大為減少,讓政府節省鉅額經費預算支出,用來挹注從事國計民生建設,成果有目共睹。然而,反觀整體選舉風氣,目標不如預期,諸如賄選情事不減反增,迄未根絕,究竟問題出在那裡?一言以蔽之,原由不一而足,還需權責機關對症下葯,治亂世,施重典,清亂源,則須在〈法治〉方面下工夫。 總而言之,「誠」字,係由「言」字與「成」字並列組成,泛指誠懇、誠摯、誠實,不自欺,不欺人,表裡一致,始終如一,誠以待人,忠以敬事,不虛矯,不做作。所謂:真誠所至,金石為開,因而〈不誠無物,不誠無根〉,不誠之者,難逃根腐枝枯,四大皆空命運。次談「率真」,真金不怕火煉,古有名言:處世無奇但率真,一語道破,為人處事,率真何其重要,「真」與「正」異字同義,也即「一正壓百邪,真可破假,真情無價,真能感人」,可長可久。 行政院此前派員列席指導縣政府籌辦104年災害防救會議,對於縣長陳福海所提之建議事項,除允全力予以促成,稱許陳縣長治事態度實事求是。俱見新政團隊係以「誠」與「真」之態度服務鄉親,但願大家相勉力行,同心同德,為全民願景打拚,金門甚幸。
-
朝野如何面對金門人組黨
去年「三一八學運」以來,台灣社會與政治情勢丕變,政治上最為顯著的莫過於地方選舉牽動的藍綠政治板塊挪移,是次選舉,在野的民進黨大勝、執政的國民黨慘敗,就連金馬澎三島縣也告變天,民心思變,可見一般。 其實,依學運以來的社會氛圍,兩黨地方執政消長本在預期之中,更值得關注的趨勢反而是公民積極參與政治的現象,甫結束的地方選舉,就有不少人高舉自主公民、不同於藍綠的旗幟投入,選後的組黨風潮更是方興未艾、蔚為風潮,這對參與政治若非善類,就是別有所圖的負面社會印象,毋寧是極大的顛覆。 不知道是否受公民踴躍組黨的影響,近來也有關心金門前途的朋友,號召海內外金門人組織一個以金門為名的「金門黨」,以期根本解決金門面臨的各種問題。 先不論「金門黨」是否可行?是否真正有助於解決金門面臨的問題,可以確定,之所以有組織金門黨的呼聲,反映的是金門人不滿由國、民兩黨主導的政治體制,以及由兩大黨掌握的國家資源分配方式。 誠如所見,朝野雖然在統獨意識形態上有所不同,但對金馬離島的政策思維卻有高度共同性,質言之,朝野政客不僅每每站在台灣主體性的立場看待離島問題,言行作為更處處顯露敵意。 以目前進度持續落後的金門大橋為例,從民國99年2月25日行政院會通過大橋興建案始,民進黨內諸要角就同聲反對,時而可見「馬政府為了小金門五千人,耗資57億元興建金門大橋,不符合經濟效益」、「金門大橋是馬英九終極統一的必需品」、「台灣、中國之間有大三通直航,建橋經濟效益不高」、「金門大橋讓過去構築金門防禦工事的辛苦白流,讓中國軍隊長驅直入」、「金門是國防重地,此案有國安疑慮」等惡質說法。 特定綠營政治人物對金門的敵意,固然讓人不可思議,但其對金門的傷害,恐怕還比不上準備惡修「所得稅法」的馬政府。 媒體報導,財政部擬配合監察委員馬秀如的調查,將公營企業盈餘捐贈給政府的比率下修至10%為限,這對仰賴金酒盈餘甚鉅的金門縣政府,無疑是難以挽救的災難,縣府預估,一旦修正通過,預估今年就將短收近11億元,嚴重影響金門的建設發展。 實在難以置信,政府不積極扶助離島建設也就算了,竟還想方設法與離島搶錢,殊不知,金酒每年已上繳中央30、40多億元的菸酒稅,縣府又額外負擔許多原屬中央職權的事項,以中央重大建設「金門大橋」來說,縣府即自行提撥48億元建橋基金,再加上縣府對金門醫院、國立金門大學、國立金門高中、高職的挹注,自民國91年迄今,縣府自編支援中央建設的經費已逾123億元,額度遠高於金酒捐贈節稅的88億,馬政府怎麼好意思再從金門搶錢? 也難怪會有金門黨的倡議了,如果兩黨主其事者,不改其大台灣主義心態,長此以往,未來就算有人主張金門獨立,恐怕也在情理之中。 可以持續關注的是,面對如雨後春筍的第三勢力,兩大黨不約而同釋出可以在艱困選區禮讓小黨的善意,那麼,面對金門人的不滿情緒,面對組織「金門黨」的呼籲,兩黨主其事者又會怎麼回應呢?
-
從「邊境小鎮再生計畫」談起
日前,內政部營建署舉辦了「均衡城鄉發展方案」之競爭型評比,希望通過一個跨部會的整合性計畫,建立具有空間品質提升、特色產業振興、人口回流效益的行動方案,以因應當前的政經、社會與文化轉型。 的確在過去,由於使用率甚低,一些不當的公共工程被貶稱「蚊子館」;同時,浪擲公共資源的結果,也使得公共建設與產業發展等指標脫鉤,政府投資無法真正成為經濟及文化發展的火車頭,或者是環境保育的守護者。過去有一段時間,金門各聚落大量進行的花崗石鋪面工程,某個角度來看,其實是為工程而工程的作法,讓金門失去集中資源、創造亮點的機會。 「烈嶼:邊境小鎮的再生」的提案,尚在營建署審查核定的階段,能不能成功爭取仍未確定。但是,其揭櫫的理念其實是一種關於「軸線翻轉」的新想像,而且這個軸線還不只是金門,也是臺灣發展的新軸線。計畫的總目標提出了「從邊界到跨界,善用海西經濟,翻轉臺灣軸線,守護永續價值」,勾勒了金門發展的可能性願景。烈嶼,不應是離島中的離島,而應是海峽的新國門,並以其生態與文化的優勢成為海西經濟發展區不可或缺的一塊拼圖。 再者,規劃設計範圍不再如同過去僅僅注重陸地面積(烈嶼及周邊離島約16.46平方公里),而是一種整合周邊海域的構想(廣達105平方公里)。在這樣的想法下,烈嶼、大二膽及其周邊海域如何成為價格不菲的黃花魚之豐富魚場、濱海的貓公石地質如何成為環境教育的戶外教室,以及如何致力於保護綠覆率高、濕地遍佈的生態環境,實為重要課題。 接著,興建中的金門大橋將為烈嶼帶來新機會與新挑戰。明顯地,金門大橋的完成,烈嶼的交通可及性高,預計帶來人潮,同時醫療人權的公平正義也將實現;但另一方面,環境承載量不足、交通量所帶來的衝擊、傳統產業的轉營問題、烈嶼遊程的重新規劃以及九宮碼頭的轉型,都將隨之而至。在此計畫中,嘗試提出一些對策,讓大橋真正為烈嶼帶來利多。 此外,大二膽的保存、活化利用亦為金門發展的另一亮點。如何在歷史風貌真實性、島嶼生態多樣性的原則下,打造以列名為「戰地文化景觀」的大二膽成為金門軍事觀光與文化旅遊的五星級場域,並通過以價制量的手段,創造更大的產值及可長可久的永續經營,是必須嚴肅面對之事。通過交通與旅遊模式的連結,大二膽可以延伸為烈嶼的旅遊端點,一如鼓浪嶼之於廈門島的關係。 最後,烈嶼微型產業之提升更可以創造就業機會,除了原有的貢糖產業、芋頭飲食文化之外,包括古厝民宿、海鮮美食中心、有機蔬菜的觀光產地等跨界經營,是政府可以加大力道培育人才、鼓勵創業的重點方向。 當然,「邊境小鎮的再生」計畫不但需要爭取中央的經費補助,更是需要地方的支持。未來的行動方案必然會透過居民參與的規劃設計機制,尋求社會共識,落實計畫的核心價值。期待本案成為烈嶼特色發展的上位計畫,並擴及成為其他鄉鎮的發展典範。
-
舞動閱讀以振金門
今天是一個價值混亂的時代;卻也是彰顯正道的時代!關鍵在於你能否於眾人皆醉中,高識遠見,不隨波逐流。但這種器識從何而來;唯賴閱讀!正所謂「閱讀才能站在智慧的巨人肩上遠見宇宙!」英國哲學家培根即認為:「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數學使人精密,哲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有修養,邏輯學與修辭學使人善辯。」此不正是開卷有益之至道? 金門!雖號稱文化之邑;但在閱讀風氣上卻亟待商榷:姑不談所謂朱子講學之真實性,僅以今日所見,放眼全島書坊之乏善;乃至誠品從急欲問津到退場等窘象,皆足以支撐此論點。也因此,縣府相關單位正積極研擬各種方式,希冀提昇金門閱讀風氣,從學校到機關,從公部門至民間,人人以閱讀為風;人人以閱讀為樂,徹底改善金門讀書風氣,提昇金門競爭力。消息傳來,我們在喜迎之際,亦有相勉之道以襄之。 首先是,必須從心理層面上服膺:多閱讀不僅可以改變氣質,談吐博學洽聞;舉止氣度非凡,使你有一種懾服別人的魅力,這就是「多讀詩書氣自華」的緣由。更重要的是,多閱讀可以提昇智慧與器識。也因此古今中外名人,都有手不釋卷的習慣:不到三十歲即建立橫跨歐、亞、非大帝國的亞歷山大,即使在東征途中,依然每日讀書不已;統一北方群雄,橫槊賦詩的曹操,戎馬倥傯中,仍手不釋書;彼得大帝為了鼓勵他的子民接觸知識,乃至以美酒、咖啡作為誘因;康熙皇帝親征準噶爾時,隨軍帶的都是書籍。眼光收回今日,大企業家、華人首富李嘉誠曾有一句名言:要成功就必須時時不忘認真、廣泛、大量閱讀有益的書籍。道理在此。 其次是,在此資訊爆炸時代,如何鼓動讀書風氣?閱讀何種書籍?首先是,這必須是一個全民閱讀的運動,也只有抱持此種大格局的魄力,此風氣才能深根長遠,此端賴意見領袖、機關學校,乃至公部門等全力推動以襄之。再來是必須閱讀好書;如何挑好書?國內各相關單位,每週(年)都有邀請學者專家,針對國內外圖書作一評比,挑選所謂好書運動,內容含及學術、散文、小說、科技、休閒及兒童讀物等,可說老少咸宜,雅俗共賞。因此,可以推薦歷年評鑑之優良讀物,作為好書之範本,舉辦買書、藏書、讀書、賞文、文學創作等活動,形成一股為有源頭活水來之運動。 我們更期待,此項活動,若能結合各大企業、媒體等協力,形成金門年度之國際盛事:有青少年詩詞吟唱大會;有作文賞析大典;有中外名著講座;有現代文學飄颺;有傳統文學講古等,讓這項知性活動注入經濟、觀光、旅遊等活力,不分男女老少,人人愛讀書,人人讀好書,形成一片讀書風氣,則其成果,豈是今之所期。 「不知所師從,不知所效法,則無以為心!」面對今日這個以創意為主導;以知識為核心的時代,且讓我們以舞動讀書風氣為先鋒;以閱讀好書為基石;以多元元素為活力,深耕人心,舞動閱讀,以振金門!
-
環境教育由心出發 全面紮根
近十餘年來,維護人類居住環境已成全球共識,各國環境保護工作如火如荼展開,期待藉由綠能產業減少環境污染,同時積極策劃各項環境教育,提醒全民皆當響應是項世紀工程。我國為順應這股潮流,除將環境教育納為終身學習重要的一環,有心人士更共同發起環境教育學會,綜合各界資源,進行相關工作與交流,為環境教育提供更務實的作為。 曾是海上仙洲的金門,當然也感受到大自然變化所帶來的影響,除了全民積極投入地區環境保護工作,公部門與民間團體同時戮力推動環境教育,不分男女老少,大手拉著小手,熱情響應這個責無旁貸的世紀工程,期待環境教育能在各鄉鎮、社區與校園落實和紮根,共同為子孫營造更美好的生活環境。 以彰顯金門地區戰役史蹟、文化及生態景觀之整體環境特色而設立的金門國家公園,旨在保存傳統聚落與戰役史蹟,深化人文體驗,推動生態旅遊,同時負有保育自然環境,建構友善環境的使命,也積極推動環境教育課程,期待促進住民參與,體驗環境教育真諦,體會疼惜家園的重要。 金門國家公園環境教育課程區分成人與學子兩項,為讓整體課程進行順利,每年金門國家公園會事先協調各個機關學校,協調適宜時刻安排課程。為讓青少年學子對是項環境教育課程產生興趣,承辦單位特別擷取地區人文特色,設計「尋找風獅爺」、「僑鄉文化」、「新兵日記」與「綠遊中山林」等四個課目,結合故事演出、實地探險、新兵操練…等多元活動,寓教於樂,一舉數得。 環境教育課程都是由金門人文史蹟中取材,配合精彩具體的故事內容,上課地點並作適切安排,在熱情又專業的大哥哥大姐姐等帶領下,參與環教課程的學子們都聚精會神,邊玩邊學,邊學邊玩,將環境行動經驗融於學習活動中,既認識到金門歷史演變,復瞭解環境倫理與環境問題現況,並體會到環境與生活息息相關,進而確認疼惜故鄉金門正是大家的責任。 而參與環境教育的大哥哥大姐姐們,正是金門國家公園熱情的志工夥伴,為讓環境教育課程順利進行,承辦單位每年都會召集夥伴策辦研習與勤務討論,力求為學子們提供最棒的指導與帶領,由於這志工夥伴熱情付出,每一次的環境教育課程都帶給學子們無限歡樂,由認識金門之美,感激大自然的美好,進而愛護環境,對社區鄰里有份歸屬感,疼惜故鄉的種苗自此生根發芽。 面對環境問題與適切善加解決已成為現代人重要本能,環境教育正可提醒現代人環境覺知與敏感度,吸取環境行動經驗,厚實環境行動技能,方能從容面對各項環境問題並輕易解決,環境教育是項全民運動,而從小紮根乃可貴的作法,對於承辦單位的用心推動,與熱情天使無私無我的奉獻心力,我們謹此致上最敬禮。
-
營造生態永續的友善環境
每年4月是來金門度冬的候鳥北返的時節,金門國家公園特別在日前辦理水鳥辨識調查工作坊,邀民眾了解並關心金門的生態。 據報導,在東亞-澳洲遷徙線中,金門位於東亞的島嶼群上,四面環海,且緊鄰亞洲大陸邊緣,因此是候鳥遷徙過程中良好的過境區。金管處委託研究發現,透過水鳥繫放、足旗觀察、衛星追蹤等技術瞭解棲息在金門地區水鳥的遷移路線發現,金門主要是冬季棲息於澳洲西北部、東南部等地區的水鳥在遷徙季節重要的過境地區,主要鳥種包括翻石鷸、黃足鷸、鐵嘴鴴、紅胸濱鷸、大濱鷸等。 金門的鳥類生態的豐富性早就享有盛名,歷來也能吸引來自各地的諸多「鳥人」們蒞臨金門一窺堂奧;就目的型的旅客而言,此一族群可謂是組織健全、目標明確的死忠粉絲,而金門對這群鳥迷而言,眼界所及也不會是斧鑿的人工美景,而是不經修飾的生態之美。然而,就生態旅遊的推廣而言,通常會有「過猶不及」的矛盾;諸如:大規模的人數參與反而是對生態的一種干擾,違逆了原本設定的目的。再有,我們亦無法強求參與者都是謙謙君子,有些玩家甚至會為了某些精彩瞬間,而以人為的手段干預鳥類的自然行為。凡此種種都充分表明了要推廣生態旅遊,往往要比其他樣態的旅遊形式需要更多的前置作業及準備;金管處此回辦理的水鳥辨識調查工作坊,便是箇中重要的環節。我們以為,唯有了解才會形成專業,也唯有一定程度的專業素養才能充分體會生態的可貴。職故,為了健全生態旅遊的扎根工作,或仍有以下面向有待努力。 其一、落實扎根教育。人們往往會漠視最熟悉的環境;生態對金門鄉親而言,與其說是資產,不如解讀為習慣性的認知。通常是,日常眼界所及並不覺得特別,但等到失去了才會懊悔莫及。是以,生態扎根工作遠要比任何形式的推廣都來得重要;讓孩子們從小認知周邊的生態資產,方是協力生態永續的最大資本。建請各級學校可積極推廣相應的生態社團組織,並予各領域組織有綿密的交流機會;唯有了解不足,才能成長,而擁有成長的驅力,才是生生不息的本錢。 其二、串接同好組織。興趣是專業的基礎,同好則是興趣者的積累;有同好組織代表興趣有共同發展的空間,也會導引更多參與的機會。金門一直存在為數不少的生態愛好者,也有相應的組織,卻少見與外界同好交流的機會;我們以為,公部門應要積極鼓勵相關同好會的發展,或以政府的力量推動同好組織的串接,同好平台的極大化,可以創造效益的最大化與影響力。 其三、生態活動的必要性。公部門介入生態活動的目的在於導引正確的價值發展與共識;金門雖是享有盛譽的鳥類天堂,卻無法確保生態的永續;基此,我們應有計畫的藉由各種活動導入公民參與的機制,一則讓各界看到政府的努力,二則可以監督施政的良窳。是以,在確保目的性的前提下,應該更廣泛的將同好聯誼擴大為節令活動,藉由眾人的參與建立正確的生態發展觀念,會比任何「煙花活動」更有意義。 有道是:「翼鳥無國界。」鳥類同生態一樣,只會在友善的環境中成長;而要論及生態的永續發展,通常還要先顧及正確的生態觀念、發展健全的同好組織,以及進行有效的保育傳導才是。
-
用心打造地方產業品牌
邁入第13個年頭的金門「石蚵小麥文化季」,日前在古寧頭登場;千人剖蚵體驗活動,吸引數千位民眾扶老攜幼來到,現場熱鬧滾滾。這場結合觀光旅遊、生態保育和戰役歷史古蹟的產業盛會,將曾經是國共戰場的濱海聚落,妝點得十分金門。 事實上,「石蚵小麥文化季」一辦十多年,代表其已成了各界認可的鮮明地方特色,更希望藉由這樣的特色來行銷地方產業,進而讓產業更加的蓬勃發展,然而,我們同樣也注意到,許多一辦經年的活動並沒有太多的創新性及效益性,有時只是為了傳承而已。當然,要行銷地方產業遠遠不如嘴上說的簡單,顧客是基礎,特色是誘因,但真要講行銷還要克服許多變數;諸如:差異化、互動性,以及附加價值等。「石蚵小麥文化季」做為金門少數幾個招牌性的產業活動,或仍有許多空間有待努力,因為要打造一張熠熠生輝的產業名片總要付出許多的努力,特別是金門本就存在許多先天限制,是以,「把事做對」要遠比「把事做好」更加困難。職故,謹提供以下面向供各界參酌。 其一、差異化。事實上,金門的地方產業更容易進行差異化的行銷,但也正因為如此,常常有目標上的偏頗或「畫虎不成」的疑慮;金門擁有好山好水,自然生態下孕育的地方物產,在行銷上本就比其他地方更有說服力,但差異只在於我們該如何將特色差異化,並落實為說服力;而不是去學習一些精簡、速成的產業行銷模式,反落入了競爭激烈的「紅海」而不自知。多數時候,「差異化」訴求的就是墊高競爭門檻;寧願多幾分心力專注於確保品質,也不要因為多幾成銷量犧牲品質。石蚵、小麥都不是金門的特有物種,因此我們要做到的就是「差異化」;用精品的觀念去塑造產業品牌,就會有開闊的產業空間。 其二、互動性。舉辦產業活動的目的,還在眼見為憑;讓參與者置身麥田、蚵田,甚至是讓其感受採收的樂趣,都是在進行產業意象關聯與故事行銷。這樣的意象感受及故事傳達基本上都要經由一番的推演及設計,並確切的將互動與效益結合,才能達成預定的產業宣導及行銷目的;因此,活動時間的長短不是關鍵,關鍵在於活動前後的產業發展計畫內容及配套措施,如若只是關起門來自得其樂,充其量只是聯歡活動,與產業的發展並無多大關係。 其三、附加價值。產業本身除了主要商品外,更大的發展空間在於創造附加價值;因應產業而生的,必然會形成相應的產業鏈,而產業鏈訴諸的除了就業人口與經濟價值外,更多時候是要極大化產業效益,衍生更多的產業價值。就如人們常說:「賣酒也是賣文化。」如若金酒沒有豐沛的產業底蘊可供追溯,又如何能凝聚死忠的愛好者?石蚵、小麥既已形成地方特色,便應該想方設法去創造更多的衍生產品及產業價值才是。 總之,只要用心,就有用力的地方。產業的基本價值還在「人無我有,人有我精」;金門有豐厚的物產文化,欠缺的便是用心的經營;在營銷市場裡,搞個品牌容易,但要建立品牌的核心優勢便要涓滴刻苦的累積與價值化的型塑。石蚵、小麥的文化饗宴,該關注恰是迷人山海美景下的用心經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