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
婦女同胞早已撐起半天邊
慶祝一一三年婦女節暨表彰女性對家庭、社會的貢獻,金門縣政府選拔出全縣十四位模範婦女與五對模範婆媳,以資表彰。同時,縣長陳福海也在三月八日婦女佳節,祝福偉大的女性們婦女節快樂。 目前,全縣女性人口數已逾七萬人,佔縣內總人口數一半以上之人口,在各領域皆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縣府為增進及保障婦女權益,設有婦女福利服務中心,積極規劃辦理各項性別意識培力課程、婦女團體培力、婦女領導人培力等廣邀婦女團體及其領導人參與培訓,俾扶植婦女團體,參與公共事務,倡導性別平等意識。 另外,縣府為協助照顧因結婚而來到本縣之新移民,設立新住民服務中心,提供生活適應、關懷與訪視、個案管理服務、整合連結服務資源及辦理各項方案活動,期望新住民們能儘快融入金門這塊土地。 三月八日是國際婦女節,起源於20世紀初,最初是由社會主義和工人運動的女性領導人發起。1908年時,美國紐約發生了一場婦女罷工,主要是抗議惡劣的工作條件和要求更好的工資。這場罷工促成了國際婦女節誕生,旨在呼籲婦女權利、平等和社會公正,這一天也成為了全球性的節日,英文又稱「International Women's Day」。 台灣1990年前,每逢3月8日會放半天假慶祝婦女節,1991年修法把婦女節的半天休假移到4月4日兒童節一起放假,因此有了「婦幼節」的稱呼。1998年時,政府推廣隔週週休二日,因此取消婦幼節放假。不過,地區像各鄉鎮婦女節通常以舉辦各類表揚儀式、文藝活動等方式慶祝,許多民間和政府機構、組織也會舉辦特別活動,表揚女性在社會、經濟、文化等方面的貢獻,並推廣性別平等和女性權利。 「婦女能頂半邊天」是毛澤東的名言,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教授施能傑根據歷年銓敘統計年報、人事行政總處公務人力年報和內部資料庫等原始資料,重新計算後,發現2001年至2021年間呈現重要的變動「資訊」,包括女力早已撐起公共服務半邊天,而且還持續加大中。其次,女力沒撐起的工作領域,多是源自教育過程自我選擇和工作特性。他認為未來不久後,女力更將通暢無阻,天花板將被掀得更開。 2021年銓敘統計年報,全國公務人員女性占比是42.54%,除了警察工作外,女力,已是各類型公共服務工作的主力,包括典型行政機關、公立學校、公立醫療機構和部分公營事業(純公股銀行等),在過去20年來,女力是主力,角色還是持續增長。變化至2021年時,學校職員有約四分之三是女性,醫療機構職員有三分之二是女性,公股銀行金融人員女性有57%,高中以下公立學校有68.5%是女性教師,醫院醫事專業人力中有四分之三是女性。 根據考選部考選統計原始資料計算,2010年起高考錄取者女性比例最少也和男性相同,許多年份顯著更高,普考和初等考試女性居多、過半甚多,各類特考合計約略超過三成。國家考試性別統計專題分析說明,2015年至2019年間行政類考試類科高考女性錄取占比65-70%,普考都在七成,初等和地特六成以上。 統計顯示,六都女力皆在六成以上,縣市政府約在55%,行政院各部會平均剛好一半,技術類和執法類工作為主的部會女力占比都低,包括原能會、工程會、海委會、法務部、交通部和經濟部等都低於四成,但衛福部卻高達74%,人事總處有68%。總統府、其他四院及其所屬部會層級機關,女性公務人員占比一樣都在六成以上,考試院所屬更超過三分之二。 從上面的統計數字顯示,在台灣不管是公私部門,婦女同胞早已撐起半天邊,縣府方面陳縣長也積極拔擢優秀女性主管,未來也可望有更多女性一級主管出現。
-
再深化鄉土語言教育 疏理金門話社會意涵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本土語言的保護與傳承顯得尤為重要。台灣自1990年代末期以來,即開始注意到本土語言的教學與推廣,尤其是針對閩南語的推廣,已取得了顯著成果。然而,是項政策固然也有助於閩南語系之金門話的復振,然而卻也有美中不足,而值得吾人進一步再深化鄉土語言教育的空間,目的不只是注意其間腔調的差異,更在於活化世代連結,及了解金門社會文化的發展。 語言不只是溝通的工具,它承載了社群文化及世代之間情感與價值的溝通。隨著台灣的民主轉型,不單單個人的自由與自主受到尊重,直接連結著個人的本土文化也受到重視。在這過程中,金門佔據了一個非常特殊的處境:首先,金門人並不被認為是隨著二戰結束來到台灣的「外省人」,但卻也不是「本省人」,而當台灣在本土化之際深受批評的「福佬沙文主義」,金門別說不在其中,也不認同台灣社會將過去的「閩南語」,改稱為「台語」,因為那是以台灣為中心下的本土化;其次,金門社會也有在地的本土文化,並以宗族文化、僑鄉歷史及戰地社會為訴求,從而發展觀光、建立在地的認同。這些在地文化與認同,固然與本島的台灣社會有所區隔,並似乎或多或少與中國大陸有關,但隨著民主自由的鞏固及在地文化的發展,也有愈來愈強烈的本土性格。 不過,此一具有本土性格的文化,不僅得面對台灣與中國兩邊緊張對立,並且強勢的文化,也與台灣社會一樣承接了世代間的差異。因此,如何鞏固金門在地的本土文化即是個重要的問題,而語言更是其中的關鍵,箇中原因是由於語言法規與政策的推動,例如「教育基本法」明確將本土語言納入必修課程,而「國家語言發展法」更確立了國家對於語言多樣性的承諾。因此,確立「金門話」的地位不僅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因為它強調了同安腔而與帶有漳州腔的台語不同。標示出金門話與台語的不同,不只是為了阻擋台灣強勢文化對金門主體性的消融,也在突顯不同之際,讓台灣與金門之間能夠更清晰地承認彼此,更好地溝通,並促成更豐富的文化交流與創造。 此外,學習語言最重要的場域,固然是家庭及鄰里,但如果國家政策及學校教育不重視、不鼓勵,那些花了大量時間在義務教育裡的學生,也就少了許多機會及意願來學習母語。相反的,金門社會有非常好學習金門話的機會,不僅是縣府與民代重視教育,而且在宗族社會裡,鄰里之間的關係也遠較都會來得密切。尤有進者,三代同堂的現象在金門社會更為常見,不僅年輕一代可與長輩學習金門話,其實正在語言學習的過程中,還能強化世代之間的情感交流與價值的溝通,對於金門文化的保存與發展來說,也深具重要性。 有鑑於此,金門話的推廣對於地方來說,是個具有文化、社會及教育的重要工程,政府、民間及教育單位,需要有更緊密的合作與規劃,配合著在地有利的條件,進一步深化鄉土語言教育、疏理其中的社會文化意涵。
-
不坐在餐桌上,就會在菜單上 --台灣應警惕勿淪為美西方霸權利益的犧牲品
二月十七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中,回答關於美中對抗背景下的世界局勢與各國多邊關係的提問時發言表示,美國政府從一開始就對其盟友、夥伴關係和多邊體系進行了投資和再投資,而這樣做的原因很簡單,因為這符合「美國的利益」。他還繼續說,「我們(和中國)的比較優勢在於擁有強大的自願聯盟和自願夥伴關係網絡。在國際體系中,如果你不坐在餐桌上,你就會出現在菜單上。因此,重新進行多邊接觸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我們已經這樣做了。」 布林肯早在2022年就說過同樣的話,英文原文是(if you are not at the table in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you are going to be on the menu.)。是的,不在餐桌上,就在菜單上(等著被吃),這就是美國霸權赤裸裸的展現。這話所揭示的也是西方列強一貫奉行的叢林法則;用文言一點的中文來說,就是「不為刀俎,即為魚肉」。 在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全世界已經只剩下美國一副「刀俎」了,連美國最親近的歐洲盟友,實際上也都是美國菜單上的「魚肉」。所以布林肯上面說的美國優勢(和中國相比),即「強大的自願聯盟和自願夥伴關係網絡」中所謂的「自願」,實際上也是建立在美國的「軍事霸權」(於全球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所設立的近750個軍事基地、140萬名現役軍人及17.3萬名海外駐軍)及「美元霸權」的基礎上所實現的。 然而,自從中國大陸快速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及世界唯一具備全產業鏈的製造大國,並逐漸在經濟、軍事、科技及各個尖端領域形成趕超美國的態勢之後,美國就開始啟動全面遏制、打壓中國的科技發展,並在各地製造動亂,以利於美元霸權遂行。 可惜美國獨霸及主宰全球的願望,面臨中國的強力挑戰、反擊。見中國始終不肯低頭,美國政客們也是極力的、反復的叫囂,甚至在聯合或鼓動慫恿他們所謂的「自願聯盟和自願夥伴關係網絡」,發起對中國的各種挑釁。如歐洲、北約、日韓、印度、菲律賓等;當然,台灣應該也算是美國所謂的自願夥伴之一。 而所謂的「夥伴」,在信奉實力原則的美國人眼中,實則就是一枚「棋子」而已。在「美國利益」面前,所有的棋子都是可以拋棄及犧牲的。這種被犧牲的例子比比皆是。如中東的伊拉克、伊朗、阿富汗、敘利亞,或是菲律賓及印度;較近的例子,如被美歐做為遏制俄羅斯工具的烏克蘭,就是一個被推到戰爭泥淖而徹底被犧牲的棋子。 戰前的烏克蘭,不僅國土巨大(約60萬平方公里,歐洲第二,僅次於俄羅斯),其工業基礎也不弱,人口有4,300多萬。然而,經歷了二年的戰爭後,不僅軍隊死傷數十萬、甚至上百萬,國家人口逃離1,200多萬、僅剩2,800多萬,國土面積丟失了超過四分之一(約三個台灣大小),這就是作為棋子慘痛而可悲的代價。 看看烏克蘭的下場,台灣應該要有萬般警惕。雖然說,身為中美大國間博弈的棋子,並非我們自己的選擇;所幸的是,我們與大陸間,至少還有血脈聯繫及民族情感作為緩衝。為今之計,除了要全面認識美國霸權利益本質外,更應該主動修補與大陸的關係;即使與美國及大陸無法完全保持等距交往,也應該避免主動迎合美國政客及利益集團的煽惑,而走上烏克蘭自毀的老路。
-
充實社區據點服務 打造高齡友善環境
本報載,縣府召開第一季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及巷弄長照站據點聯繫會議日前在烈嶼鄉上林社區活動中心召開,出席人員包括社區領導人、據點幹部及志工,縣府及鄉鎮公所業務單位,討論本縣據點佈建狀況、據點入口網資料登載、實名制作業、Wacare資源使用等議題,期能提升關懷及巷弄長照站據點服務。 據了解,本縣推動據點及巷弄長照站服務已有多年,透過公私協力佈建服務量能;透過訓用合一,提升服務品質;跟進高齡社會白皮書政策,推動共生包容的社區照顧服務;並藉以長照巷弄站服務,增加長者社會參與及提供完整專業健康促進活動與健康管理,期讓健康與亞健康長者,能就近走入社區參與社區活動。 事實上,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及巷弄長照站據點的設置,都是為了因應人口老化問題,有別於早期著重在建置醫療體系,目前的策略更強調強化預防及支持性服務,以促進社區老人身心健康,落實在地老化及社區營造精神。在地老化或在地安老有一個很重要的指標便是「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在社會福利醫療的層面下,設置「社區照顧關懷據點」,除了提供預防照顧外,更有利於建立連續性的照顧體系,讓老人家在隨著年歲衰老的每個階段,都能得到最妥適的照護;目前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已在全國各鄉鎮各村鄰里中蓬勃發展,可見其功能及成效,已經獲得民眾普遍的信任及肯定。 眾所周知,社區照顧關懷據點最主要的精神及立基,便是社區營造及社區自主參與。政府鼓勵民間團體設置關懷據點,提供在地的初級預防照顧服務,並結合照顧管理中心等相關福利資源,提供關懷訪視、電話問安諮詢、轉介服務、餐飲服務及健康促進等多元服務,建置失能老人連續性之長期照顧服務。以社區照顧關懷據點的服務特性來看,可使從家裡移動至據點的老人參與健康促進活動與共餐,另針對較少出門或失能的長者,主動提供電話問安、關懷訪視、送餐、諮詢及轉介服務。目前在地區最顯而易見的服務就是共餐,老人家能藉由共餐的機會走出家門,進行更多的社交聯誼及健康促進活動,是一個很好的開始,由此鼓勵更多的長者進入巷弄長照站活動,便能形成善的循環,促進長者的身心健康。 然而,這些良善的機制下,也未嘗沒有窒礙。例如:民間單位設立據點,基本上肯定會遇上資源不足的問題,再加上長者普遍行動不便,本身就存在因距離與交通無法前往據點使用服務的問題,如若都要政府出面解決,就算是沒有資源配給及衡平的前提,亦將失去了民間自主參與的本意,但這又確屬結構性的根本問題,如果不能有效改善,政策效益勢必大打折扣。再者,社區普遍欠缺專業人力,單有熱情可以提升服務能量,卻難以達到服務水平;例如:我們都知道,應該針對一般社區民眾安排預防或延緩失能的服務,並重視老人心理與靈性方面的課程,但是由誰來有效的進行資源整合及量能銜接,便是關鍵之所在。最後,社區志工隊的質能、量能更是舉足輕重;目前地區志工普遍是退休人士,形同老人服務老人,若無法及時補添新血,成長發展勢必受限。 總之,要做好社區據點服務,經費、人才、熱情缺一不可,完善社區網絡及社會資源運用的相關作為,更是打造高齡友善環境的不二法門。
-
四季走讀 領略在地之美
金門縣文化局為推廣閱讀,歷年來,屢屢辦理「四季走讀~走春、戀夏、賞秋、藏冬」系列活動,並委由多位在地知名文史工作者擔任講師,分別帶隊沿途講解,引導大家透過實地踏查與專家導讀,上山下海,深入採擷風土、擁抱民情,以雙腳在鄉間小路尋索美麗的人文,從中觀察、省思與爬梳,進而牽起土地與人的連結,此一走讀活動向來迴響熱烈且頗受好評。 過往年代的鄉土觀念較為濃厚,人們較能輕鬆地談論地方的發展進程,但隨著時代遞嬗,在長年的都市發展下,不少昔日的在地勝景與古建物,往往因後人不知珍惜或不知如何保存,因而命運多舛、變得面目全非,後人也逐漸淡忘這些歷史,許多在地流傳的故事,默默地埋沒在時間的巨輪之下。 文化局每年辦理四季走讀系列活動,以走讀來引領大家認識史蹟文物、走入村莊、體驗生活、領略土地芬芳,進一步接觸與了解自己從小到大的生長環境與故鄉土地,與土地重新對話,重新認識家鄉;從紅磚燕尾馬背的建築中,窺見過往風華,從在地居民的口中,拼湊出過往生活的集體記憶,深度體驗舊時回憶與浯島一路的發展脈絡,來喚醒我們大家的鄉土之情。 文化局每年、每季規劃各領風騷、各具特色的走讀路線,由在地知名文史工作者帶領學員走讀在地村莊,由單點逐一拓展至完整的線與面,深化對地方的認識與想像,包括歷史、環境、常民生活與信仰,以及許多不為人知的故事;而在地文史工作者帶領學員漫步浯島,一同出發兜遊各路線的勝景,以豐富的視角剖析在地歷史紋理,更立體地描繪浯島的風華圖像,在往返今昔之間,傳承在地文化,同時增進知識與閱歷。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在走讀過程中,我們用五感擁抱這片土地:聆聽夏蟬發出的聲響,感受微風吹撫臉龐,腳踩著先人曾踏過的土地,手碰觸堅挺的花崗岩,也唯有走讀才能真正品味浯島山水之美;「愛鄉必先知鄉」,在行旅之間,透過走讀,踏查與采風,於此一沉浸式的體驗過程中,不僅促進學員們對鄉土的認識與認同,感受浯島的美麗與哀愁,深入了解在地的文化及歷史,進而發展愛鄉愛土的歷史情懷。 浯島人文薈萃、美景天成,同時憑藉著自身的豐厚底蘊,每一鄉鎮無不充滿動人的故事情節,浯島宛如一本地理書,也是一本歷史書,而這本書並非翻書能讀,而是要行走方才能讀;以走讀為視角走進大自然,走進歷史,走進在地,也只有走,才會有發現,而在感悟浯島歷史文脈的同時,讀出浯島的底蘊和魅力,雋永在地情懷,看到更加美好的未來。
-
雲端健康照護服務 提供民眾方便量測
金門縣雲端健康照護服務因應地方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盛行,透過建置社區雲端健康照護服務站及推動居家雲端健康照護服務,提供民眾方便的生理量測與健康管理,包括建立雲端平台、推動生理量測設備發展及相應的推廣活動。預期效益包括提升自我健康管理、預防慢性病併發症、減輕家庭負擔,並降低健保資源支出。 綜觀近年來國人十大死亡因子,並統計金門在地十大死亡原因,高血壓、高血糖是基層醫療最常見的慢性疾病,且在心血管疾病病程發展中扮演重要的因子,和高血壓直接或間接相關的疾病就占了一半以上,包括腦中風、心臟病、糖尿病及腎臟病,不光是惡性腫瘤、心血管疾病、肺炎等,連失智症造成的死亡率也悄悄上升,成為威脅縣民健康的一大原因,這與人口高齡化現況息息相關,但陪伴大家建立健康的生活型態成為當務之急。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發布的報告指出,高血壓是造成全球死亡的第一名危險因子,造成全球約13%的人口死亡。高血壓通常沒有症狀,故有沉默殺手之稱,量血壓是高血壓防治基本方法。又衛生福利部全民健康保險醫療統計資料顯示,本縣高血壓、糖尿病盛行率分別為16%、8.7%,金門由於醫療市場規模不大,加上交通限制,整體醫療資源與人力相對不足,故更需做好預防保健,延緩併發症。 為因應地方高血壓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嚴重情況,喚起更多縣民對血壓、血糖量測的重視,以公共衛生三段五級架構積極導入「健康促進」與「疾病預防」的觀念,提供相關健康服務資源。藉由建置「雲端健康照護服務站」,可以有效改善地方慢性病盛行率,包括在社區建立雲端健康照護服務站及平台,同時在公共場所設置健康服務查詢機,推動生理量測設備發展、生理量測傳輸App推廣等擴充服務據點,並深入社區提供更方便的健康管理服務,促使社區居民建立定期量測血壓、血糖的習慣,提升民眾健康管理、預防慢性病併發症、減輕家庭醫療費用負擔、減少健保支出、擴大社區參與健康管理的範疇等效益,以創新優化醫療服務,加強民眾對健康的自我管理意識,擴充服務據點並深入社區及居家,提供社區居民、家人互相建立定期量測血壓、血糖的習慣,並落實國民健康署「血壓3C管理」包含規律測量、建立良好生活習慣、控制血壓。 雲端健康照護服務APP以長者個人為中心打造親友社群互助圈,經適當授權,在台親友子女可定時接收長者之數據分析報告,血壓、血糖生理量測數值,若有異常,規劃提供健康照護訊息平台,將警示訊息以手機簡訊、e-mail或其他方式等通知民眾或在台親友子女異常之生理資訊,建立親友關懷機制,達到長輩安心、子女放心之健康照護服務。 因應當前的高齡化浪潮,藉由遠距生理量測設備的應用,使民眾更加主動參與自身的健康管理,強化社區醫療資源整合,促進健康資訊分享,提升基層醫療水平,減輕醫療院所的門診負擔,降低患者因慢性病所引起的醫療支出,以滿足民眾在地就醫的需求,持續充實醫事人力、提升離島醫療量能,藉由科技創新來協助改善整體醫療資源,深入金門偏鄉、提供優質醫療服務是當前努力的方向,全面守護金門縣民的身心健康。
-
籲請大家齊為人民保母擊掌加油
報載:為打擊簽賭頹風,全力掃蕩假投資真詐財之博弈網站,金門警政團隊科技犯罪偵查大隊見微知著,神眼穿牆,針對賭博網站加強監控偵察,從而發掘可疑巢穴,並於日前報請台灣高雄地方檢察署指揮,跨海台灣與高雄警方聯手查獲位於高雄市一處高級商辦藏匿賭博機房。由於全程一貫,鍥而不捨,計劃執行,協調配合落實到位,一舉肇功,手到擒來,人贓俱獲,逮捕嫌犯九人,清查發現此一簽賭網站經營已久,受害者眾,遍及海內外,海撈金額高達七十五億多元,幸好台金警方自始至終,克盡全職,保密到家,全案得以順利偵破,依法予以移送管轄檢察機關偵辦,訊息見諸報端,輿評按讚,咸表值得擊掌喝采加油。 眾所皆知,治安無界,不治難安,唯有長治,方能久安。金門警政團隊在歷任警政首長棒棒相接,無縫接軌,秉持中央之政策政令要求,首僕殷殷指導與期盼,將士用命,上下一心,盡心竭力,素有口碑。儘管所轄區域土地面積與澎湖縣相若,但現有之員額編制僅為澎湖縣三分之一,形成有「將」無「兵」,欲期順利圓滿達成「防患未然,弭患機先」整體治安任務,誠然仔肩非輕。兼以金門位處兩岸閩南江口,孤懸海上,先天不足,後天失調,溯自金廈小三通開啟兩岸三地交流以還,治安任務,益形繁重。然而縣府警政團隊,深凜除暴安良,維持社會安寧秩序,既是天職,也是使命,默默以赴,無怨無悔,在在顯示警政團隊集責任感、榮譽心與旺盛企圖心於一體,不斷精進向前行,毋怠毋忽,服務精神,令人敬佩。 再看過去,金門警政團隊立下治安功績斑斑可考。諸如遂行「反毒、除暴、打假、防偽」等任務重中之重,要中之要。欣見警政團隊一以貫之,掌握全般,在維護「人民安全、社會安定、人民安寧」工作上下工夫,堅定立場,勇往直前,贏得立威置信之美譽。 回顧過去,金門警政團隊跨海與台灣同行併肩作戰,打擊不法,成果斐然,一椿一件,有檔可稽,歷久彌新。其中值得一提者,即是金門警政團隊亦在「維護金酒、福利鄉親」之服務工作做出貢獻,令人刮目相看,津津樂道。僅就記憶所及,此前境外查獲幾起假冒金酒不法案件,金門警政團隊扮演著關鍵角色,居功厥偉。倘以金額計算,成數不菲,不惟維護了金門產金酒貨真價實,永垂不朽核心價值,更確保了金門是金字招牌不染塵,影響極其深遠,辛苦了,有您真好。 此外,藉此一談早年金門地區曾經發生一位壯年男子突然失聯情事,家屬心急如焚,報警結合民力全面搜尋多日未果,及至某天凌晨時分,天色黯淡,有位喪家因做頭七,欲去金湖公墓引魂,路經一處高坡乍見右方深溝飄出陣陣惡臭雲煙,心生疑惑,爰而撥打電話報警按址查尋,事經警方深入了解,赫然發現上述情景,係是失聯男子連人帶車墜落引起悶燒,車毀人死車上,飄出縷縷雲煙,這位民眾見微知著起疑報警,本案得能順利偵破。言及於此,亟盼大家告訴大家,治安工作,人人有責,發現可疑徵候,務必勇敢報警檢舉,警方負責身分保密與安全,大家可以放心。 治安任務,永無止境。尤以金門四面環海,海岸線漫長,不豫治安狀況隨時可能發生。際此金廈海域並不平靖,安全第一,治安優先,只許萬全,不容閃失。因而警力有限,民力無窮,大家務必居安思危,時時警覺,處處謹慎,事事小心,支持警方,配合保母,有備則無患,社會安定,大家平安。
-
世局動盪更顯和平可貴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戰爭已屆滿2周年,這場始於2022年2月24日的戰爭,從戰爭打響當下,普遍被世界各國視為將是很快結束的短期戰爭,轉眼之間卻已打滿二年,且已然陷入僵持的戰線,似乎也沒有在短期內結束的跡象,可以確定的是,俄烏戰爭已經成為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歐洲規模最大的戰爭。 戰爭開打迄今,俄烏兩國戰損都十分慘重,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日前首度證實,開戰以來烏軍陣亡數字達3.1萬人,至於有多少傷兵,他則拒絕透露,烏克蘭統計的俄軍陣亡人數則已累計破41萬大關,俄烏戰損比達13:1。 對此,俄國外交部批評澤倫斯基在烏軍兵損數目上撒謊,國防部長紹伊古並指特別軍事行動展開以來,烏軍損失的人數高達44萬4千人,又說,今年年初以來,烏軍平均每天損失800人和120種武器,兩相對照,這些數據充分顯示,兩國均極力隱藏自身損失,卻不斷誇大對手戰損,然而,戰爭打到這樣的程度,兩國戰損肯定均遠高於官方公布數據,豈是諱莫如深可以掩蓋? 俄烏戰爭背後有其複雜原因,說到底其實是此前俄烏一連串衝突的延續,早在十年前,俄烏之間就曾爆發烏東與克里米亞戰爭,導致烏克蘭政府軍和兩個親俄分離主義政權在頓巴斯地區爆發局部戰爭,史稱「頓巴斯戰爭」;至於歷史上曾經隸屬俄羅斯,但於1954年舊蘇聯時期劃歸烏克蘭的克里米亞,也在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之後成立克里米亞共和國,宣布脫離烏克蘭並重新加入俄羅斯聯邦,基本上,2022年的俄烏戰爭就是俄烏十年衝突的延續。 進一步看,俄烏戰爭有更為深層的結構性原因,長期以來,烏克蘭就是俄羅斯與歐洲的緩衝地帶,歷史上多次在俄羅斯與歐洲勢力中易手,自獨立國協解體,1991年烏克蘭宣布獨立之後,烏克蘭國內就有親俄與親歐的路線之爭,歷次選舉也多在歐俄之間擺盪,但一連串烏克蘭化政策,也導致境內俄裔俄羅斯民族主義所致國族認同分裂,造成族裔衝突與社會動盪。 烏克蘭當局持續去俄羅斯化舉措,引起俄羅斯的強烈不安,加上莫斯科當局試圖擴大俄羅斯在前蘇聯地區的影響力,在一連串因素導引下,俄羅斯終於在2022年2月24日發動全面性戰爭,而在去年烏克蘭發動「夏季反攻」後,半年多來進展十分有限,只從俄軍占領區收復數百平方公里國土;相較之下,俄軍自去年底的反攻反倒有可觀斬獲,已接連佔領幾個烏軍重要軍事據點,目前兩軍已然陷入僵持階段,如美歐盟國能兌現承諾,持續提供先進武器給烏方,暫居劣勢的烏克蘭就有繼續再戰的空間,也正因為如此,已經持續二年的俄烏之戰短期內不太可能真正結束。 綜觀世界與兩岸情勢,看來2024年並不會太平靜,除了陷入僵持的俄烏之戰,業已出現大規模人道危機的「哈以戰爭」,短期內也難以善了。台海局勢方面,北京繼片面宣布取消M503南下航路的偏西飛行,並啟用W122及123由西向東飛行後,日前金門海域又發生大陸越界漁船翻覆並造成2名大陸漁民不幸死亡的憾事,雖經兩岸相關單位多次磋商,但截至目前為止仍無具體進展,已然陷入谷底的兩岸關係更加雪上加霜,世局動盪更顯和平可貴,期待兩岸能以務實的態度面對爭端,盡快平息紛擾,進而恢復制度化的協商機制。
-
讓文化融合成為兩岸和平發展的橋樑
為開啟金廈兩岸人民生計之交流互助,應建立務實對談的窗口,針對兩岸間民生經濟議題持續溝通以化解歧異,秉持「兩岸一家親」方向推展出互利共好的契機,並承襲文化禮俗及傳承交流平台解決兩岸分歧問題。以中華文化之美,促進兩岸情誼,以求和平發展,讓金門成為兩岸溝通的橋樑,充分發揮金門以文化為核心連結兩岸情誼的目標。 人們對於習以為常的生活文化,並不知道重視,反而冷靜檢視提出質疑,殊不知文化背後對政治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文化是海峽兩岸同胞心靈和情感的紐帶,近二十年來,兩岸基於歷史淵源、血緣和地緣關係,宗教信仰及民情風俗等的文化交流,充分緩解了兩岸的火藥味,而金門一直以來就扮演著和平交流的領頭羊角色,未來透過各種文化交流,將是兩岸實現永久和平的最佳平台。 眾所週知,台灣是一個多元文化的社會,主要由福佬(閩南人)、客家、外省(漢人)、原住民(南島語族)四大族群所組成,尤其在整個社會演變的過程中,又受到異族的影響,如早期之西班牙、葡萄牙、日本及冷戰時期之美式思潮與文化之衝擊……等,雖然有社會文化的差異,但彼此都能互相尊重,且展現文化多樣性的社會。而中國大陸雖然承襲中華文化之傳統,但歷經馬列主義及文化大革命之影響,在文化的演變和思想觀念也有所差異。因此兩岸之文化差異仍須經過和平的社會融合發展,才能達成兩岸之心靈契合。 金門是最接近廈門的一個小島,可以說是從來沒有脫離過中華文化的島嶼,故與大陸、臺灣是互依互存,血脈相連,過去因兩岸對峙而隔離,如今不但是兩岸人民感情融合的交流平台,也是未來發展民族文化大融合的重要基地,各種兩岸的文化交流,深深對民族融合充滿著無限希望與期待。兩岸人民在生活及事業的發展,更應心手相連,形成不可分隔的生命共同體。期望兩岸未來能不分彼此,相互照護,共同合作,兩岸人民情感及文化更加融合,讓金門成為兩岸和平發展的橋樑。 為了兩岸未來的和平發展,雙方政府應先認清兩岸人民在認知文化上的差異,這種事實是長期在不同政治制度及生活環境所造成,若兩岸政府能以理性看待這種事實的存在,讓時間彌補以往所造成的文化差異,秉持兩岸同屬中華文化的社會子民,應不致於造成更大的誤解與衝突,兩岸政府若能重新建立溝通橋樑,求同存異,交流融合,拉近兩岸文化差異,解決兩岸人民生活的共同需求,以邁向和平發展為目標,這才是兩岸人民共同的期望。希望兩岸政府能藉著民間的文化交流,深化兩岸經濟、社會、文化的融合,共同消弭僵局與歧見,緬懷當時為國家民族犧牲奉獻的先民,重新思考兩岸未來的定位與目標。 今後若能持續兩岸文化交流,以平等化、去特殊化的新作為,消除歧見,必能達到兩岸人民平等互利互惠的期待,落實「兩岸一家親」,具有重大的意義。尊重現有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是兩岸同胞共同的願望,對未來兩岸和平發展進程上,將有很大的突破。而金門身為兩岸的交流橋樑與和平實驗區,也將是奠立兩岸永久和平與安定之基石。
-
且論因應少子化與體育發展訪談會
少子化是當前最急切問題:代表著未來勞動人口,可能逐漸變少,對於社會結構、經濟發展等各方面,都會產生重大影響。如果新一代增加的速度,遠低於上一代自然死亡的速度,更會造成人口不足,所以少子化是許多國家(特別是已開發國家)非常關心的問題。 而隨著生活環境和經濟因素的改變,許多已開發國家,正面對生育率驟降的問題。尤其位於東亞地區的日本、韓國及我們台灣;金門當然也不例外。在全球生育率排行榜上更是輪流墊底,使少子化現象日趨嚴重。然而,不僅已開發國家的生育率低落,最令人驚訝的是東南亞國家,也開始面對少子化及高齡化現象,恐出現未富先老的狀況。顯見此種現象,已成為全球的社會問題,實應早作規劃,諸如日前在金門大學舉辦的「金門縣地方少子化與體育運動發展趨勢政策分析焦點訪談會」。 此項研討會,分別邀請了來自不同領域體育界的專業人士參與,包括國立體育大學副校長黃東治、輔大陳鴻雁教授等;作為東道地方政府則有李文良副縣長、教育處孫麗琪處長、金門體育會唐麗輝理事長等,而主辦單位則有國立金門大學蔡佈曦主任、董燊教授、陳孝瑜教練等共同規劃研討。共同探討少子化對於地方政府,尤其是對推動體育運動所帶來的衝擊,以及相關因應之道,希望藉此持續強化金門縣的運動推廣。 如上述,少子化問題早已是世界各國問題,對於體育運動的發展,自然也構成了嚴峻挑戰,包括運動參與人口減少、資源浪費等。為了未雨綢繆,致有此場專題討論會,共同研商因應策略。 研討會中,與會人員同步探討了少子化後,其影響所及,以運動項目來論,不僅出現了運動參與人口的減少、後備人才儲備的不足,進而影響了運動項目發展與水準提升;而少子化也使得運動教練,面臨團隊不穩定,進而影響了運動訓練和教學品質;另,資源浪費也是一個嚴重問題,因為許多運動設施和資源,就面臨著被浪費或閒置風險,嚴重阻礙了運動體育發展。 易言之,少子化不但導致運動參與人口降低、教練失業、資源浪費、運動水準下降等問題。且已成國安危機,影響各層面:在教育方面言,不僅造成了學校班級數減少、教師超額、私立學校倒閉等問題;在勞動力方面,則導致就業人力萎縮、勞動力高齡化,並造成預期經濟規模的人力結構,與需求無法滿足的現象,影響國家人力資源的發展;在財政方面,以年金與健保為例,由於少子化造成的倒金字塔人口結構,將使既存的虧損越來越大,甚而快速惡化。 因此,為解決少子化的影響,各國及各地方政府,已試著採取多種應對策略,正如我們一再強調的:這是國安問題。因而此次「金門縣地方少子化與體育運動發展趨勢政策分析焦點訪談會」,豈是未雨綢繆之議題及活動而已,頗值肯定;尤其是對蕞爾金門,更有其前瞻性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