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
延續和平紅利創造全民利益
總統馬英九昨天以候選人身分來到金門,針對金門幾項重大建設與發展提出看法,強調透過小三通「政策」的引導,增加了往返兩岸的人流,為地區帶來商機,也為地區創造就業機會。換言之,只要兩岸持續維持和平,這樣的「和平紅利」就能持續。馬英九也在為候選人造勢時,對金門民眾諸多期待,做出正面回應,包括金門大橋的承諾會「說到做到」;醫療院所將提升為區域醫院或教學中心級醫院;有關國家公園的範圍與管制程度,也應允將在環保與開發兼顧的前提下進行通盤檢討。 小三通這項政策,迄今已跨越第十年,邁向第十一年。十年來走過風風雨雨,初期的種種亂象以及各種矛盾的政策,經過不斷的檢討與修正,現在已經步上坦途。每年都有超過百萬人次的商旅透過這個管道往返兩岸。即便在兩岸全面大三通之後,小三通依舊維持其優勢於不墜,其間自有中央政府的大力扶持,也有來自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就在兩天前,水頭三號浮動碼頭正式啟用,未來出入境將可有效分流,避免混亂擁擠。而旅客通關空間也已獲得大幅改善,不但有亮眼的公共藝術空間,免稅商店區也達到了國際機場的水平。而「免稅島」有關市區免稅店的部分,也陸續有業者開張營運,從歷次徵才活動中可以印證,確實為地區帶來了不少工作機會。 當前金門享受的這些「和平紅利」,誠如馬總統昨天的論述,主要是金門、馬祖經歷過戰地政務,許多開發都受重重限制,這也正是「離島建設條例」的立法精神與意旨。當前的「和平紅利」,則是給予金馬離島的最佳補償。我們當然期盼兩岸能一步步走向和平,在中央政府的政策支持下,讓金門也能快步走向發展。我們也不樂見兩岸政策有太多的不確定性,否則站在兩岸「最前線」的金門,勢必首當其衝。 此外,所謂民主的核心價值在於「多數治理」,而具體落實就必須依靠民主選舉制度。不論這套制度有多少缺點在其中,但絕對是一套大多數人都能接受的制度。而民主選舉最可貴之處就在透過不同候選人之間政見的相互競爭,達到選賢與能的理想境地。過去台灣走過許多曲折的民主道路,近十年來卻有越來越多民眾對政治冷感。民眾普遍厭惡藍綠惡鬥,主因即在,倘若兩黨不能以政見的論述來爭取選民認同,透過執政實踐對民眾承諾,惡鬥將只是與民主背道而馳。 馬總統昨天已經針對地區民眾的諸多期待做出了正面回應,開出的支票正是許多民眾最關切的議題。我們認為這是民主政治的一個良性發展。我們也期待其他兩組總統候選人也能來到金門,對鄉親們好好闡述一下他們的「兩岸政策」與「金門政策」,讓鄉親、讓國人們根據政策內涵來做出一個明智的決定,更期盼各組候選人能夠不分黨派,維繫政策的穩定性,讓「和平紅利」得以延續,為全民共創最大利益。
-
重視專家與專業學習敬業與「鑽家」精神
報載:金門縣水產試驗所日前舉行「2011年烏魚創意料理品嚐會」活動,推出色、香、味俱全美食,包含香蒜魚片、高粱烏魚子、總匯魚羹、糖醋烏魚、烏魚米粉、烏魚酸白鍋、養生魚丸湯、沙拉黃金魚條、翡翠烏金魚糕、蔥爆魚腱、魚酥刈包鬆等佳餚,創意新穎,不同吃法,讓人齒頰留香,讚不絕口,證諸有耕耘則有收穫,贏得稱許,心安理得。 縣長李沃士也在品嚐會中致詞指出:水試所近年來研發推展各項產品,頗受各方好評,此次能將烏魚子與魚體本身加工做成產品,進而成為美食項目,對地區發展觀光事業而言,自有加分作用。又如此前縣政府建設局為推廣地方美食,曾經做出一份調查,期待在既有基礎上繼續推廣,其中石蚵就有幾項入圍,希望能繼續追蹤何家餐館手藝最好,並予引介觀光客前往品嚐體驗,藉此鼓勵增進業者信心,共同為鄉親創造就業條件。也就是品嚐會活動之舉辦,推廣地方美食,目的在於帶動地區發展觀光事業,吸引觀光人潮,增加就業機會,有助提高國民所得,影響深遠,有其邊際核心價值。 有云:天下沒有白吃之午餐。又云:愛拚才會贏;坐而言,不如起而行。不惟行政團隊成員,人人應有認真服務之態度,故此不斷創新已然成為公僕共同努力之目標。或許社會大眾要問,水試所所司何事?何以舉辦創意料理品嚐會?其間道理不說不明,亦即所作所為,皆與職掌有關,如今,劍及履及,化被動為主動,將理論結合行動,交出研發成果,讓人刮目相看,自然也是團隊「責任心」與「榮譽感」之表現。 再以水試所在職員工為例,長期以來,除須依據業務職掌進行漁業調查,建立漁業基本資料,尤須進行水產試驗,負責海洋資源調查、海域資源複育與保育等重大工作,任務艱鉅,不言可喻,仍能不斷創新推出產品,就事論事,值得肯定與支持。 平實而論,一個團隊之成敗,各級領導幹部是否稱職至關重要。所謂「稱職」與否?除應具備基本才能,還須有主動精神與服務熱忱,兩者尤應兼而有之,缺一不可。根據資料記載,金門縣水試所,歷經修編,單位主官,異動頻繁,期間八度易人,實際具有水產「專業」者,寥寥可數,然而各有長處,敬業樂群,其中政績斑斑可考者,包括早年試驗草蝦與文蛤孵化成功,亦且大量推廣民間養殖,致力於推動海帶醬、花蛤精、魚香腸、紅麴魚露、海帶淬取保濕保養品、石蚵蠔油研發,其後試養台灣鯛、烏魚子,亦有不錯成果,凡是走過,必會留下痕跡,不交白卷,是公僕應有之堅持。 祇是研發成果與推廣產品貴在相輔而相成,使之發揮寬度,創意料理雖好,亮度要高,因而如何宏大研發效能,提高民間市場接受度,已然成為水試所全體同仁加強之課題。換言之,還有努力空間,眾所樂見,叫好又叫座 再說「研發」工作,任重道遠,雖然攸關專業,由於水試所團隊鍥而不捨,持續向前,群策群力,終能突破難關,或許有些事務必須仰賴「專家」指導進行,始克有成,惟若沒有「鑽家」之決心與信心,則頭熱腳冷,到頭來也將功虧一簣,所謂:「態度決定高度」,創意即是創新,是一個團隊存在之真正意義。 爰此,至盼縣政團隊面對地區發展觀光事業,務必相勉相許朝向「主動、負責、創新、效率」理想目標邁進,因為,「敬業」才能成事,唯有「肯鑽」才有成果。
-
讓地區民眾早日用好水吃好水
地區自來水,自今年夏天發生過流出紅蟲事件以後,縣府為解決地區民生用水問題,劍及履及成立了地區水資源永續經營推動小組,每月定期管考,希望在幾年內讓地區水資源問題獲得澈底改善。日昨李縣長也特別陪同中宇環保公司,會勘山外溪與太湖湖庫現況,希望為東半島自來水質不佳的問題,找出最佳的解決之道,並不惜投下巨資,以提昇自來水質。 老實說,山外溪是太湖水源主要進水口,其上游包括映碧潭、明潭等水源,主要源自於太武山及其山腳,由於地區雨量稀少,只要發生降雨不足或乾旱期,山外溪就變成一溪死水,加上魚類大量繁殖,導致溪水變質,太湖水庫水質也跟著遭受污染,或發生優養化現象。 要維護太湖水質,首先必須整頓其上游污染源,但是談何容易,既使上游集水區養牛場、養豬場輔導全部搬遷,但是還有農地的使用是否有農藥殘留污染水源的問題,再來就是太湖必須徹底浚深,以清除湖底爛泥,同時抑制湖中魚類過度繁殖,以免污染水源又造成惡性循環,此外,淨水場的擴建,老舊自來水管線的抽換,而這些只能治標,畢竟未來地區用水量還會成長,因此如何開發更多水源,以因應地區未來需求,已是刻不容緩。 要解決東半島自來水問題,縣府可說傷透腦筋,必需投入大量財力物力,何況地區的水源取得不易,多開闢湖庫,也需看下雨量,因此,要標本兼治,最根本的辦法,自大陸引水才能一勞永逸,尤其金門要發展觀光,未來民生用水的需求將更為迫切,如果仰賴地區現有湖庫,未來水源一定不足,何況地區的湖庫,都是看天進水,以前已發生過多次缺水危機,也曾發生過輪流供水,甚至發生過自台運水,這些種種,不可不未雨綢繆。 日前,廈門水務中環集團就曾抵金交流,認為要解決金門水資源的問題,最大的終極目標以自大陸引水最快速,而且只要臺灣同意,馬上就能著手規劃施工,徹底解決金門用水的問題。誠如議長王再生所言,自大陸引水,主要的癥結點,是卡在兩岸政策問題,現在兩岸已經簽署ECFA,很多政策面的問題都可以解決,大陸引水計畫也可透由兩岸協調的機制,促其實現,金門需要爭取中央政策同意,早日完成大陸取水,徹底解決地區長期以來之基本用水問題。 的確,兩岸早已走上和平發展,兩岸不僅人員往來頻繁,班機也已直航,但令人不解的是,倡議已十幾年的兩岸通水,卻始終未能得到中央回應,讓金門人一直喝不到好水,甚至發生自來水有蟲,李縣長為此直奔水利署,地區自來水質才又受到中央重視,不過,囿於地區環境地理條件,要改善地區自來水質,充裕自來水源,不是光有淨水廠,或重新埋設管線就可解決,如今大陸方面既已透露,自大陸引水,只要臺灣同意,馬上就能著手規劃施工,對此,我們希望中央正視地區長久以來的民生用水問題,不僅要充裕地區自來水源,更要讓長期飽受自來水質不佳的鄉親,能夠早日用好水吃好水。
-
建構低碳飲食島何妨從學校做起
日前一則看似不起眼新聞,卻引起醫學界及環保團體重視的新聞,那就是同樣身處離島的澎湖縣政府,為了推展生態及健康,有計畫地與各國民中小學合作,推廣低碳蔬食午餐計畫:其具體作法就是推廣低碳蔬食餐,鼓勵縣內各國中小學校實施「每周一日蔬食」,為了使家長放心,特地在Facebook成立「微笑健康澎湖樂遊遊粉絲專頁」,由學校每周公布低碳蔬食食譜、成果照片或影片,並不定期發表健康食譜、文宣及辦理蔬食講座、活動、文章等。 其目的就是「家長看了好放心,學校也愈做愈起勁」,且以開心農場聞名的中山國小為例,食材來自自家菜園,五顏六色的蔬果讓人食慾大開,當然對於飯的烹調也不能馬虎,有些學校用更健康的五穀米取代白米,有的加入紅麴,主菜類除了採用在地海鮮食材、南瓜等,連搭配的茶葉蛋、滷蛋或牛奶也周周更新,為學童兼顧健康營養及美味。更進而舉辦一連串講座、活動、文章等活動,期使此項新世代健康餐飲習慣深化學子,鼓動風潮,值得同處離島之金門反思。 其實本報之前曾以「環保飲食的省思」論述道:一對相戀多年的新人,因為以「低碳婚禮」走上紅毯:要求餐廳不使用魚翅、牛肉(碳排放比雞、豬肉高)及保育類動物入菜,並盡量使用當令、當地食材。更特別要求使用瓷器餐具,不得使用免洗、塑膠餐具等,不但受到各界注目,更收到主管單位大獎鼓勵。 在此專論中,我們除疾呼「揚棄免洗、塑膠餐具,使用瓷器餐具」外,更語重心長地提到,在此環保時代,飲食觀念早已興起革命性之變化,不但「不使用魚翅、牛肉及保育類動物入菜,」早就成為共識,其實最進步、最先進的飲食習慣是以果蔬代替肉類食材。但此點對咱金門來說,卻是最困難的,主因在於咱金門早期因民生困頓,見識不足,以致形成必須大魚大肉才成敬意的流俗觀念,因此,倡導以多蔬果、少魚肉之餐飲觀念,定比本島來的困難,更別提所謂「低碳蔬食」等那些只能作為口號,不宜用於自家的作法。 但是,作為以激濁揚清為識責的我們,卻不能作如此想,所謂「風俗之厚薄奚自乎?自乎一、二人之心之所嚮而已。」教化人心本就是教育之主要目的。因此,藉由主管教化人心之學校來推廣此種進步、環保、養生的餐飲觀念,不正是適得其所嗎?是以我們呼籲各界,是否取經菊島之行,且從各級中小學做起:劍及履及,倡導低碳飲食,假以時日,則相信金門定能成為一座低碳飲食島,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
以文化創意行銷金門
近半世紀以來經濟發展已經達到一個程度,起而代之的是:「人類開始思索,過去、現在、未來,我們究竟過著怎樣的生活?」因之,人們漸漸將生活的目光朝向日常生活中的點滴,或是一些引人樂趣小巧思、或是一本打動人心的書,帶給了人們精神上的喜悅。於是,生活文化創意產業日益蓬勃,也是近年來各國政府無不積極投入推動的新興產業。 在英國政府長期投入整體產業的推動下,使得英國榮獲「世界文創產業搖籃」之稱,並且每年向世界出口近200億英鎊(折合新台幣近一兆)的產值。我國自2008年馬總統上任後,亦將文化創意產業納入國家產業發展的重點。由近兩年來電影、電視產業的亮眼成績來看,已漸漸獲得了初步的效果。但對離島│金門而言,文創產業的發展,受限於環境的限制更是艱困萬分。 過去幾年來,金門縣政府透過電影、藝術展演以及各個慶典,嘗試將金門固有生活文化重新打包成具有經濟價值的文化產品。並且引進許多台灣經驗與觀念,讓地區居民有機會發展屬於金門自己的文化創意產品。 創意源自於生活中的小細節,是故金門居民有屬於自己的生活方式,包含在:食衣住行當中。例如:過去的建築特色、戰地生活、生民的慶典等,都成了現在吸引觀光客的賣點。此外,貢糖、口酥等舊時的小點心也在近十年中,成為更精緻的伴手禮,這些都是屬於文化創意產業的範疇。除此之外,金門的事、居民生活與宗族制度等,也都被整理成冊、寫成故事、編成戲,成為具體的文化產品。這些顯示金門的文化創意產業,早已開始萌芽了!目前我們所欠缺的是:如何讓這些產品發酵或更具有吸引力。 金門本身受限於環境的天然屏障,除了在創意產品生產上受到阻絕(甚至必需付出更高的成本),並且推廣上比起台灣本島更困難。是以金門縣政府必須扮演火車頭的角色,拉動地區的產業發展。整合地方上的人、物、力,進行整體行銷才能突破先天環境的障礙。 正因為文化創意展現一個地方的獨特生活經驗,生活文化的差異性正是吸引其他地區及生活經驗人們的動力,所以凸顯差異性會是文化創意產品的重要元素。成功的文創產品不僅僅本身獲益,也會吸引外地旅客對金門的興趣,來金門觀光與消費。文創產業本身既是一種產業,也是一種行銷行為,是金門未來發展所不可或缺的一環。
-
金馬一百年史實與論述
「金門:從海疆重鎮到閩南僑鄉」,「馬祖:從宗教聖地到落戶漁鄉」;「金門:戰火洗禮的軍事島嶼」,「馬祖:捍衛後方的鐵血堡壘」;「金門:國家的新門戶與世界遺產潛力點」,「馬祖:生態與旅遊勝地」…:,金門與馬祖,閩南與閩北,互相比較對照,會產生哪些同與不同,又會產生何等的史觀?透過《福建金馬一百年:福建省金門馬祖一百年史實紀錄》影片暨專書的製作、出版,讓我們在回望金馬歷史之餘,也有再發現、建構、論述金馬命運與未來的機遇。 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年,由福建省政府主辦、發行,新汛亞國際多媒體執行的《福建金馬一百年:福建省金門馬祖一百年史實紀錄》專輯,十二月十八日下午四時將在台北市中山公民會館,先行舉辦五十分鐘長度的影片發表會,這個專輯的精神,正如福建省政府主席薛承泰所揭示,「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年,福建省政府所轄之金門、馬祖,是這一百年歷史中行政體制未曾中斷的地方,稱其『與國同壽』,實至名歸」,而金馬與福建、中華民國的多重論點,也因這個專輯拉出了一條線。 從地理看福建,北接浙江、南壤廣東,東隔台灣海峽與澎湖、台灣島相望,海岸線綿長,海域廣闊,島群分佈;從歷史看福建,古代為閩越人的居住地,有自己的獨立王國,宋代以後設置六個州(福州、建州、泉州、南建州、汀州、漳州)、兩個軍(邵武軍、興化軍),合稱「八閩」;從文化看福建,漁鹽之鄉、造船工業、航海貿易、海外移民等特性,形成了顯著的海洋文化,又因閩學奠基,有宋一代即出了七千多個進士,造就文風鼎盛之境;從政治、軍事看福建,明清之後,沿海廣布衛所城、捍寨、水寨、巡檢司等,化身帝國海疆防禦重鎮,更因當代的國共對峙、兩岸分離,金門與馬祖躍為兩岸兩個政權的分界。 一九四九年,一水隔出政治上的「兩個福建」,中華民國有福建省政府,轄有金門、馬祖等島;中華人民共和國亦有福建省政府,轄有廈門、馬尾等地。兩岸兩府,甚至各擁「連江縣」,如此奇特的政治現象、冷戰氛圍,盡在福建,世界稱奇。 一九四九年以前,金門、馬祖的行政體制,是在一個架構完整的福建省下運作;一九四九年以後,金門、馬祖,夾處在兩岸兩個政權間,因而在地理與政治空間的歸屬、認知、解讀,多少產生了一些模糊狀態、不完整論述;即便屬中華民國行政區,卻因一九五七起至一九九二年止,長達三十六年之久的「金馬戰地政務」實驗體制,而與台灣社會有著不相同的發展命運,軍管下自成一獨立的「金馬王國」,走到解嚴、開放後的今天,在高漲的台灣本土意識下,金馬不是被邊緣化,就是被遺忘,一九九三年,民進黨立委呂秀蓮、蔡式淵出訪美國時,甚且提出「金馬人民自決論」的主張,一度引發軒然大波。 《福建金馬一百年;福建省金門馬祖一百年史實紀錄》的影片與專書的立論主軸,雖具官方製作、出版色彩,但亦能跳脫政治,扣合金馬人的歷史與情感,分別從「省政篇」、「地理產業篇」、「歷史文化篇」及「願景展望篇」等章節聚焦金馬與中華民國一百年變遷,並從中探索、連結金門與馬祖兩個地理區的文化資源、社會轉型與永續發展。重要的是,這個專輯在喚起金馬人共同的土地、記憶外,也提供了世人重新看待金馬歷史、思索金馬未來的對話平台。
-
擴充小三通通關空間提升服務品質
金門小三通熱絡,根據財政部關稅總局估計,金門小三通今年全年稅收約可達新台幣4000萬元,將比去年2745萬9821元大幅成長約45%。除了小三通充裕國庫收入,金門縣的「金雞母」金門酒廠對中央稅收貢獻更大。財政部表示,金門酒廠1年營收約123億元,上繳中央的稅多達38億元。 看到如此耀眼的納稅成績,如是私人機構,通常會有政府頒發「優良納稅人」或「納稅大戶」之類的榮銜。對金門言、納稅乃國民,也是地方政府應盡義務,能對國家歲入及建設有所貢獻,相信許多鄉親也會與有榮焉。但這樣的光榮感,最終還應回到政策的大力支持,才能成為良性循環。 以通關空間為例,當前,金門小三通船班已增至每天42班次,通關人數逐年增加,今年1至10月通關旅客平均每天約4000人,其中30%是大陸人士。由於通關旅客人數多,遇到旺季,金門水頭碼頭通關即大排長龍。 事實上,水頭碼頭最近剛剛經歷一次較大規模的內部改裝,把原先擺在出境通關處出口旁的免稅店,全部往內遷移,遺留的空間改為旅客休息區,同時比照機場模式設置公共空間藝文展品,希望從空間的改善與合理化,提升整體服務水平。然而,通關空間的配置與動線規劃等,還有進步空間。 質言之,小三通已經成為兩岸商旅進出往來的重要管道,也是桃園中正國際機場之外,最重要的「國門」。當前的水頭碼頭建設,與小三通伊始相較之下,確實已有長足進步,但我們不能以此為滿足,尤其對岸廈門建設、進步的腳步更快,我們仍須急起直追! 曾有台商反映,水頭碼頭建設比廈門港埠落後,讓人汗顏。但要有怎樣的設備、規模才能符合現況所需?見仁見智。往年金門諸多公共建設僅能顧及解決眼前問題,較缺乏長程規劃及構想,這是不爭的事實,這也正是縣府今年特別辦理「概念性整體規劃」的主要原因。基此,如果水頭這方「國門」的胃納量與日俱增、指日可待,那麼當前仍顯窘迫的通關空間,恐難符合未來的客流需求。當縣府已在整體規劃上跨出重要一步,每年在金門這方小島上課徵如此多稅捐的中央政府,應該在政策上同樣大力支持,同步擘劃改善其服務品質及環境空間。 有關小三通的願景,陸委會副主委劉德勳曾有很好的譬喻。他說,金門「小三通」走過十年;金門就像「貢糖」,香氣久留口中,再配上一杯清茶,就是人間天堂。而陸委會願扮演清茶角色,在金門邁向下一轉型與榮景路上,全力支持和協助。誠哉斯言!欲引導金門邁向下一次轉型與榮景,不能是空中閣樓,中央應與地方攜手,共同具體務實地規劃下一個十年的民生基礎建設。而中央賦予金門怎樣的兩岸角色,更攸關成敗。 與水頭碼頭對接的廈門國際郵輪碼頭,以及刻正大興土木的五通碼頭,無不以高規格、大發展的格局以待,有道是,「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當前免稅店空間的增加,或有助於提升國家稅收,但相應的服務機能也得一併提升。金門的轉型與榮景,更需要各方的支持與協助,中央政策的支持,何妨就從碼頭這方門面做起!
-
述說島嶼故事創造文化品牌
一本飲食文學在書市熱賣,一張音樂專輯打入中國市場,一尊風獅爺公仔打響文創品牌。美好故事的發生,來自一群旅外遊子,發揮熱情、創意,用島嶼獨特的歷史、情感、語言,說自己的故事,形塑自己的文化產品。金門,需要更多民間文化力量的凝聚、爆發。 觀察近期的金門藝文生態、活動,有三件事特別令人印象深刻:洪玉芬主編,名為《島嶼‧食事:金門人金門菜》的飲食文學書,鄉親捧場、媒體推薦短短一個月內,連四刷,締造歷來金門書籍最佳銷售紀錄;李子恆《落番 The Quest》歌謠創作專輯打進中國年度十大金曲九月份排行榜;何永華設計的《Q版風獅爺公仔》,媒體廣泛報導,並獲民視交通台《非看BOOK》節目特別推薦。書、音樂、公仔,以不同的形式,在不同的領域,說金門故事,為金門文化發聲;尤足可貴的是,這三項產品,跳脫官方色彩,並未有任何政府資源、資金的挹注,完全靠民間力量獨力完成創作、生產、行銷,而且是來自一群旅台遊子的家鄉情感爆發。 《島嶼‧食事》這本書,由從事國際貿易的烈嶼女子洪玉芬召集、主編,結合十多位作家、畫家,運用文學語言書寫金門飲食故事,交由台北聯合文學出版。從企劃、集資、集稿、編排、出版到發表。每一個環節都精心策劃、用情投入,主編甚至帶領作者們,卯足氣力上電台、電視台打書,十一月二十六日在「聯經文化天地」的新書發表會,作者、讀者、鄉親雲集,更把人氣衝到高點,現場又一口氣賣了六百多本書。飲食文學結合觀光旅遊,全程參與、為新書打氣的金門縣長李沃士也不得不以「感動」二字傳達他所看到的民間文化活力在台灣散熱。 兩獲金曲獎的金門籍音樂家李子恆,以一年時間,獨力進行田野調查,獨資製作《落番The Quest》歌謠創作專輯,內容包括劇情紀錄片《落番》的十五首配樂曲目及十首歌謠曲目,希望能以「原鄉音樂」傳遞金門人的土地情感與文化鄉愁。並不為台灣及華人社會所熟悉、親近的《落番》音樂專輯推出後,意外得到誠品書店設平台強力推薦,再獲大陸樂界、樂評人重視,一舉推進九月份中國年度十大金曲排行榜第二名,最後也極可能入列年度總排行前十大。一張金門音樂,受制於經費,並未能強力行銷,卻能靠著音樂實力及豐厚情感,感染廣大心靈,從金門、台灣燒到大陸,繼《秋蟬》、《番薯情》後,李子恆再譜下了一個《落番》動人樂章。 三位六年級生,金沙國中畢業的旅台同窗何永華、張姿慧、鄭秀娜,把風獅爺的土地記憶化為文化產品,合力出資成立HOZAYA小獅爺設計工房,鄉愁加上創意,圖像再轉為產品,開發生產出《Q版風獅爺公仔》,首批上市名為祈福篇的三款Q版風獅爺公仔,造型獨特,神情誇張有趣,但又能忠實地承襲且結合傳統風獅爺捲髮、大眼、寬鼻、葫蘆、披風等元素,延續護佑的精神意涵,藉由活潑鮮明的意象,拉近人與人的距離,召喚更多外地朋友親臨金門島嶼。三個金門同學創意發現的《Q版風獅爺公仔》一上市即吸睛,獲得《蘋果日報》在內的十多家媒體青睞報導,十二月五日播出的民視交通台《非看BOOK》節目介紹金門時,還特別推薦,視為走進金門風土的另一種閱讀。 《島嶼、食事》飲食文學書、《落番》歌謠創作專輯以及《Q版風獅爺公仔》,飽滿旅外遊子鄉情的文化產品與行銷方式,所引發的回響,讓我們發現述說島嶼故事、創造文化品牌的無限可能。
-
重視「安全」才有「平安」
報載:邇有兩位機關員工先後遭到不幸,其中一人係於下午下班返家途中發生交通事故不治,另者即是於上午上班時間死於工作場所。雖然二人死亡原因不一,而所面臨妻離子散境遇卻是雷同,都是正值壯年,遽然結束寶貴生命,不惟其家屬痛心疾首,情何以堪,各方同情與關切,自亦不在話下,除了相關責任歸屬,已由政府主管機關依法進行釐清處理,證諸平日「安全」與「平安」何其重要,亟應大家反省,齊力加強。 持平而論,任何事故之發生,必有因果始末,往者已矣,來者可追,蓋以事關生命財產問題,格外引人重視,惟今之計,亡羊補牢,痛定思痛,為時未晚。 所謂「安全」,綜其內涵,概分為「實體」與「心理」兩大部分。前者泛指硬體設施與器材裝備;後者即是社會正確觀念之建立與實踐。兩者相輔相成,務必齊頭並進,也就是「安全」事務,其與吾人食、衣、住、行日常生治息息相關,密不可分,稍有不慎,則有意外,可能自己受傷,而也傷及他人,諸如經常騎乘機車或駕駛汽車外出,則應預先做好保養檢查,察看輪胎氣壓是否正常,油水是否充足,有無異常狀況,凡此則屬「實體」安全範圍,此外,途中行駛務必恪遵「交通安全」規則,耳到眼到,全神貫注,隨時準備應變,凡此則屬「心理」應有之態度,自己安全應由自己維護,也要維護他人安全,依此類推,自可了解地區整體「安全」工作,人人應為,人人能為,且要牢記「時時警覺」、「處處留心」、「事事謹慎」三大原則,防患未然,將傷害降到最低。 再說,「安全」即是「平安」,「平安」即是「安全」。又如政府為期有效防止交通事故發生,要求各級機關學校鄉鎮村里、公營事業機構,務必週而復始實施「交通安全」宣導,呼籲全體員工及民眾切實遵守「交通秩序」,而也希望大家提高警覺,注意周遭可疑人、事、物,發現宵小奸宄,應即逕向治安機關密報檢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檢點門戶,以防竊盜,發生火警或偶發事故,可用電話通報(119)專線搶救,藉以確保大家身家生命財產「安全」。換言之,公部門所謂之「安全」,其與社會大眾居家生活所稱所求之「平安」,目的全然雷同,並無二致,兩者之差,說法不同而已。祇是公部門習以「安全為重」相許,社會大眾慣以「平安」才是福相勉,殊途同歸,相輔相成,核心價值,相乘相加。 所憾「安全」兩字,一般人解讀互異,或則懷有偏見,以訛傳訛,甚而誤為那是政府部門「專業人員」之事務,其與一般平民百姓毫不相干,殊不知沒有「安全」,則無「平安」。緣此,應有正確認知,輕忽不得,居家要安全,外出要安全,倘若不能快快樂樂出門,平平安安回家,則無幸福可言,道理簡單,如果不予落實,心存僥倖,則有危險,敷衍了事,貽患無窮。 有云:天有不測之風雲,人有旦夕之禍福,此語旨在勉人應知「居安思危,安全可貴」,儘管人生無可避免「生、老、病、死」,然而「生與死」、「禍與福」,並非由天註定,貴在大家相互珍惜維護,因而政府素重「安全防護」工作之推動,持續要求各級公僕恪遵機關門禁管制,規定員工應於上班時間佩戴識別證件,不得利用辦公處所接待私人賓客,使用公有資訊器材,傳送公有文書,務必依照公務保密規定,採取保密措施,發現違反機關安全防護事項,應即通報主管部門進行調查,可知政府期待大家重視各項「安全」事項,則在希望大家「平安」,無由我行我素,更應化被動為主動,公私兩宜,有益無害。 教訓必須記取,經驗則應宣導,鑒於車禍一再發生,機關安全維護仍有缺失,在此呼籲全體公僕與社會大眾,追求「平安」,應由自己做起,付諸行動,地區安全,人人有責,唯有大家共同實踐力行,整體安全才有保障。
-
聽聽三組總統候選人的「金門政策」
從現在到下月14日投票日,將進入選舉的白熱化時期,這個或許看似充斥著熱情熱鬧、激烈緊張的過程,但其選舉結果,往往就是我們國家與家園改革進步希望之所在,也是關係著每一個人幸福的未來。因此,我們每一位公民不一定要激情參與選舉活動,但卻應保持冷靜理性,為自己、為國家社會投下神聖一票,這是民主國家公民應盡的責任與使命。 一般而言,選民投票行為主要有三種:候選人取向、政黨取向與政策取向。候選人取向是選民基於候選人個人的經歷魅力、人脈宗親、地方淵源等因素考量來投票;政黨取向則是選民投票是基於候選人的政黨背景;政策取向的投票行為則是指選民投票是以政見與政策來選擇候選人。從民主國家選舉經驗得知,以上三者取向,以政策取向的投票行為最為理性,選舉結果對國家社會與民眾權益後續影響最為正面,所呈現的公民成熟度也最高,最被推崇。 因此,未來主要三組總統候選人近期都有可能來金門造勢拉票,除了候選人魅力與政黨推薦外,引頸企盼他們都能基於金門發展的主體性,各自推出「金門政策」供金門鄉親來選擇。站在選民的角度,未來總統對金門四年政見的莊嚴承諾,會比單就候選人魅力與政黨推薦等因素,對金門未來發展會有更實質助益。 同時,回歸政見取向的呼籲,也在考驗各組總統候選人對離島經濟發展理解與考驗,例如,金門島嶼要永續發展,必須考慮環境承載量與脆弱性問題,其中解決「水資源」稀缺問題,更為重中之重,絕非地方政府可獨力承擔,各組總統候選人必須站在中央高度,嚴肅關切並解決金門水資源問題,提出離島發展政策供金門鄉親選擇。 其次,隨著兩岸關係和緩,以及對岸廈門與海西的快速發展,對金門島嶼發展產生內部結構合理化的矛盾,例如許多金門鄉親就對國家公園與金防部存在越來越深的愛恨矛盾情結,一方面這兩個中央單位長期對金門民眾的照顧與扶持,對金門經濟社會貢獻,民眾無不感念。但當金門必須重新佈局未來藍圖,佔據金門一半土地的國家公園與金防部,便成為地方政府與部分金門鄉親衝突與抗爭的對象。因此,隨著形勢快速改變,金門發展已必須重新檢討國家公園的合理範圍,加速國防部釋出老舊廢棄營區並活化利用,以提供金門未來發展足夠的土地面積,也應是各組總統候選人可以發揮的重要議題。 台灣沒有一個縣市像金門一樣,如此受到兩岸關係影響,金門過去受到戰亂波及,鄉親流離失所遠離家園,土地價值有如糞土,如今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合作密切,相對地,金門享有最高的「和平紅利」,具體而言反應在帶動房地產價格上漲,近年上漲率更是全國第一,此外,小三通便捷升級、擴大引進陸客投資與觀光、協商海飄垃圾等問題,無一不涉及與大陸的協商。因此,如何維繫與大陸和平合作的關係,將直接牽動金門繁榮與發展,而兩岸事務又是總統的重要職權,各組候選人更是無法迴避。 因此「金門政策」集合了兩岸、島嶼經濟與海洋發展、觀光生態與國防政策,其中涉及的複雜性與困難度都不亞於其他任何政策與政綱,金門鄉親應歡迎各組總統候選人來金門選舉造勢,但不忘記要請他們發表「金門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