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
面對速食連鎖店帶來的轉變
不久前傳出國內速食連鎖業者將在金門拓展第一家分店,許多過慣都市生活的居民都拭目以待,相信長居在地的居民也都會抱著嘗鮮心情期待它的開張。這是金門發展所必然會經歷的過程,各式各樣的連鎖店進軍金門這塊處女地,或是以金門為「登陸」橋頭堡、或看好未來金廈生活圈的形成,紛紛前來插旗駐店。這些訊息無不透露著金門的發展引擎正快速的點燃著,但地區的居民及自營業者是否已經作好面對這個變化呢? 還記得7-11最初引進時為大家所質疑,但現在7-11已經在金門各處林立,也成了居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塊。但是這過程中,是否有傳統雜貨店因此結束營業?數量多少呢?似乎未被關注到。緊接的是量販式的特產店在金門幾個重要的區域,一家接著一家的開業。這些新式的經營方式,確實提供了地區年輕人不少的工作機會,但同時也帶來一些影響。這些案例在在顯示,一個地方的發展肯定會面臨許多的改變,這些改變會對哪些族群、哪些人帶來正面或是負面的衝擊呢?這是相關單位所必需關注與事先預防的問題。 以速食連鎖店為例,地區的餐飲店勢必面臨挑戰。在面對這些挑戰的時候,相關單位必須事先規劃好必要的協助。即使商業競爭係屬正常的社會現象,但金門不同於台灣社會的狀況。過去的軍事管制,限制了地區商業活動的競爭成長,但面對外在環境的快速更迭,地區的業者相對上是弱勢的。 面對這些外來的競爭,我們不可拒絕及限制。但相關單位有責任提供輔導與協助,讓地區的業者因此成長,進而提升金門的整體生活。未來金門縣政府及中央相關單位都該從教育、協助的角色切入,讓願意成長、優化的地區經營業者有機會在這波轉變中獲得成長。 除了餐飲業者,過去也好、未來也罷,金門的轉變是必然的趨勢。相關單位若能掌握契機,在政策上適時的規畫。這波轉變正是提升金門全體生活的好機會。未來金門只會更加開放,國際能見度以及外來旅客的流動都會更高,這些都是可預見的轉變。速食連鎖店的效應,正凸顯了金門在發展過程中會產生的轉變。不獨傳統各行各業的經營者,政府的服務人員、地區的居民都在同一個時間點、同一個地方上,面臨好的、負面的衝擊。上自執政者、下至市井小民,我們都準備好了要面對轉變嗎?
-
切談活化軍方設施
據報載,縣府日前曾召開會議研商,初步決定將花崗石醫院開發為金酒觀光產業園區,並做為2013年第28屆亞洲國際美術展展場。曾在烽火中遍存的軍方坑道,尤其是堅硬度相對高的花崗石坑道,在軍事色彩逐漸消褪之際,重新將其轉化為人文、藝術,乃至創意場所之功能,正是潮流所趨。而花崗石醫院應是領頭羊,更應是成功的領頭羊。此議引來不少讀者共鳴。以金門現有資源,捨軍事題材,何止是失色而已。無獨有偶,台北的「芝山文化生態綠園」,也是一個成功案例,頗可供有心者參考。 台北芝山文化生態綠園,原本是軍事情報局的彈藥庫,在軍方釋出後,由台北市政府文化局接管。2002年開始陸續整修園內建物,並規劃為教育展示與休憩空間。為了有效規劃運用,在招商及整修過程中,全委託給有公信力之廠商及專家學者,且一切公開透明化。目前則委由台北市野鳥學會、芝山岩管理處經營,自2005年12月31日正式開放迄今。 該生態綠園是全台首創的文化生態公園,園區雖然不大,但卻擁有相當豐富的鳥類、兩棲類、昆蟲以及植物生態。更重要的是,芝山文化園區所在地,是唯一現存「芝山岩文化層」的處所。在經過清代、日據、國民政府時期,由於有效以保安林、天然紀念物、文化遺跡、情報局軍事重地等名義,嚴加保護並禁止開發,使芝山岩保有了最完整的生態與文化面貌。緣此也讓芝山文化生態綠園,不但是一處具有教育與休閒的自然園區,更是一個適合全家親子出遊的好地方。 尤者,芝山園區不僅保有自然地貌、地景而已,規劃其中的展示館,更結合了自然生態及地質景觀,使遊客能清楚的看到地層的紋路及地層變化;細觀先民所用的器具,從粗糙到細緻的演變過程。身處其間,直如置身於史前考古走廊,輔以動物及植物的生態、地質解說、生物解說等等,加上多媒體的教室、DIY教室、動手畫創意等等,到此一遊可以讓人收穫豐碩,當然也發揮了成立展示館的最大功能:喚起大家對這塊土地的重視與感情! 芝山的成功案例,不由讓我們回想起二戰時的遺跡「諾曼第」。這個二次大戰期間,曾被無數鮮血染紅的地方,也是從知性觀光、和平意義的方向來規劃,不但可使故人懷舊,更可使新人遊在其中,能得到學校乃至課本上未能學到的課程,深富教育意義,且相當有觀光價值,此一精神,與芝山文化生態園區若合符節。金門,一個冷戰時期所遺留、全球最完整的島嶼型防禦陣地,也同樣應認真面對並深思,如何妥善規劃並活化軍事資源。期待花崗石醫院能儘速開發成為金酒觀光產業園區,也期待2013年,第28屆亞洲國際美術展能再次為金門這座島嶼注入文化新元素,也再次以文化領軍,帶領金門迎向世界。
-
貪無品賄無德清廉公民人人有責﹗
金門立委「五搶一」,金門地檢署檢察長張金塗日前表示,目前共有五件檢舉疑似賄選情資,其中兩件較為具體,坊間已有每票一萬元和同鄉會提供機票的傳聞,甚至集體招待旅遊到對岸,再作進一步買票交易的傳聞。 姑不論此「傳聞」是否屬實,此回立委選舉,金門地區五搶一,可說是選戰方酣。倘若賄選傳聞屬實,誠如某候選人所言,「再不加強打擊選舉犯罪,連對岸居民都笑金門當選都靠買票,實在很丟臉!」 打擊犯罪絕不能只靠少數人,而是要喚醒多數人的自覺,如何喚醒自覺?顯然是項大工程,更不可在選前的幾個月便能立竿見影,於是乎,我們便該探討,怎樣的防賄、查賄措施最為有效?又如何能破除有心者「見縫插針、道消魔長」的預期心態?以下面向,或可供有識者卓參。 其一,查賄之常態性。通常候選人不會在選前這段「高風險期」買票,而是早已布置好樁腳,培養出固定的賣票班底,權錢交易何時出手,外人根本摸不清;因此,查賄絕不能只是固定曲目與排場,而應是有計畫、有組織的長期布建與摸底。金門的從政人口有限,檢調也均熟稔哪些是高風險戶,只要動作大些、期限長些、耳目多些,不管是明察或暗訪,都能起到一定的威嚇作用,屆時,選風想不淨化,都難。 其二,宣導的廣泛性。每在選前都會看到不少防賄、查賄的宣導,但有否針對性,卻不知所以。試問,防賄、查賄宣導對象應該是誰?想當然耳應是全民。那宣教又豈能不分認知層次與深淺的全民通用?民眾不論現階段有無投票權,都是營造防賄氛圍的一員,唯有眾人都能體認選舉結果與自身權益的密切性時,防賄才能有具體的效果。民主的結果固應肇基於選民的自由意願,但在此前,周延的民主教育卻是公部門無可推諉的責任。 其三,舉報的有效性。如前所述,查賄最難的是舉證,如何有舉證更是難上加難;那我們可有教導民眾如何蒐證及舉證?如果沒有,如何確保查賄的有效性?有道是,「貪無品,賄無德;清廉公民,人人有責。」我們與其發展出來更多的防賄口號,不若仿義消警作法,認真的訓練一批批的查賄尖兵,提升舉報之有效性,賄選者,自然無所遁形。 其四,嚴懲的必要性。嚴打賄選絕不手軟!在法律容許的前提下,凡查屬實者,理應處以最重之刑罰。民主的真諦在於人民當家作主,如有人用錢買這個「主」,買賣雙方都對民主構成了最大的污辱,嚴懲僅為必要的手段之一。 總之,賄選之行為態樣複雜,勢無法全賴檢調司法機關查緝防杜,民眾固有防賄、查賄的義務與責任,但真要落實,公部門有效的計畫導引方是箇中關鍵!
-
反賄選不容污名化
隨著總統暨立委選舉選情的逐漸加溫,日前媒體披露,有「情資」顯示,金門立委選舉喊出島內「一票一萬元」的天價賄選行情,讓金門再度登上媒體版面,而且是以「賄選島」的惡名。 這樣的賄選價碼是否屬實?「情資」又從何而來?是否具真實性與合理性?或許這樣報導是想藉以杜絕候選人偷雞摸狗、投機取巧的行為,也或許真有其事,只是檢調單位證據尚未蒐集完整。無論如何,此類傳聞與報導,賠上的是金門整體聲譽,也讓金門再一次被污名化。 明年初的選戰雖然是中央層級的選舉,但牽涉區域立委席次,選情依舊緊繃,福建金門地方檢察署為加強反賄選,除循例聯合調、警單位成立查察聯繫中心,日前還特別走訪各立委候選人,遞交公開信,籲請各候選人共同支持反賄選,並邀請各候選人簽署反賄選宣言。參與此次立委選舉的楊應雄、吳成典、陳福海、許乃權、高絃騰等五位候選人也都熱情參與,並表示絕對支持政府查察賄選政策。 此外,由於離島地區有諸多鄉親旅居在外,倘若宣導工作僅侷限島內,成效有限。檢察總長黃世銘日昨回應有關「查賄不力」的指控時也特別強調,今年的賄選查察工作主要採取強力查賄與加強反賄選宣導,雙管齊下進行,尤其金門、連江地檢署反映有關旅外鄉親的部分,反賄選宣導可能鞭長莫及,黃世銘也特別召集金門、連江鄉親群聚密集的台北、板橋、桃園、台中、台南及高雄等六個地檢署檢察長開會,要求六個地檢署各指派一名專責檢察官,協助金門、連江在台灣本島作聯合反賄選宣導工作,成效頗佳。 經過檢調單位近年來的努力,投入大批人力,強力查察並防堵賄選,只要有證據,絕對辦到底,查賄成效頗受民眾肯定,一定程度上也已有效遏止賄選歪風。但日昨媒體這項「萬元賄選」的報導,由於價碼實在高得嚇人,再加上金門有小三通的地利之便,「赴海峽彼岸廈門交付賄款」等新式犯罪手法,果然獲得國內新聞媒體的大肆報導,國內四大報之一的自由時報,甚至以頭版頭條方式刊出。 深究這項報導內容,過去金門地區各級民代選舉,曾傳出三千至五千元的「行情」,也曾經在前次「三合一」選舉中有過縣長、議員、鄉鎮長「三合一買票」,一萬元全包(包含旅台返鄉機票)的傳言,但傳言始終是傳言。此次選戰尚未正式開打,一下子就驟然傳出立委「一票一萬元」的消息,是否屬實,啟人疑竇。有人就合理懷疑,這是不是一種「哄抬價碼」,想讓有心人士望之卻步、知難而退? 倘若上情屬實,「語不驚人死不休」的作法,傷害的是金門整體形象,一掃所有金門鄉親顏面,讓外界誤以為金門的賄選情形愈來嚴重。進一步想,倘若屬實,賄選如此猖獗而有關單位竟束手無策,豈不臉上無光?這樣的報導也等於否定了檢調單位近年來對反賄選工作的投入與成效。退一步說,倘若「一票一萬元」的行情屬實,我們也要鄭重呼籲檢警調等相關單位,應立即強力查察,所有鄉親更有責任共同揪出害群之馬,迅即將賄選者、受賄者繩之以法,端正選風,掃清金門「賄選島」的惡名。
-
以實際行動邁向全國低碳示範島
本年度金門高中、金寧中小學以全國最優異的成績,充滿特色的校園環保營造成效,雙雙榮獲推動環境保護有功全國特優獎。金湖國小也以績優的成效榮獲全國推動環保有功甲等獎;烈嶼國中許芸梅老師認真推動環境教育工作獲頒全國推動環保有功教師類甲等獎;而金門縣浯洲有機樂活發展協會也以推動農業環境教育工作獲全國推動環保有功團體甲等獎。99年度金湖國中接連榮獲「教育部活化校園空間優等獎」、「環保署環保有功學校優等獎」、「經濟部推動能源教育優等獎」。同時卓環國小也分獲全國「環保有功學校」優等獎殊榮,烈嶼鄉東坑社區發展協會及陳西村先生,分別榮獲優等環保模範社區及推動環保有功優等志工獎項;另自94年起至97年,提案社區環保營造計畫,連續四年獲環保署通過「清淨家園計畫、社區環境改造計畫及推動資源回收形象改造」等計畫經費補助。97年度本縣也一口氣榮獲四獎項,其中,金沙國小榮獲推動環保有功學校國中小組優等獎;金門高中榮獲推動環保有功學校高中職組甲等獎;另外金門高職陳克陽老師及志工社分別榮獲推動環保有功教師甲等獎及推動環保有功學生社團優等獎,95年度金門農工及烈嶼國中雙雙獲得全國推動環保有功學校優等獎項殊榮。這充分展現金門在近年來推展低碳環保的執行成果。 本年度環保局也依往例執行一年一度的資源回收及環境評比,發覺各鄉鎮都有急速的進步,且均能配合政府環保施政重點,投入社區環保營造工作,利用在地文化資產與戰地遺址,透過居民參與模式,自力營造景觀特色及生態管理等工作,充實社區居民環保知識與技能,辦理清淨家園及資源回收、廚餘、堆肥等一系列教育宣導活動。透過清潔隊將淘汰之二手家具、腳踏車、電器及沙發椅等修繕完成後,分送社區低收入戶,以達資源回收、物暢其流之功能。在推動社區綠美化方面,讓社區居民參與植栽綠美化,共同分擔經營發展和管理責任,這些都可以作為全國示範的模式。 本縣環保局楊局長以「金門百年歲月,低碳展現新印象」的願景,繼續努力規劃金門低碳島建設,作為全國國民的行動標竿,並呼籲民眾一起響應『愛環保、救地球』的行動。其內容包括金門縣溫室氣體排放之研析與防治、金門低碳島規劃、金酒低碳園區、烈嶼零碳島、綠能與低碳運輸、社區改造新建與低碳建築、資源循環與區域生質能中心、低碳樂活推動等旗艦計畫。如果我們以實際行動,落實推行達成低碳島之目標;在既有基礎上,結合文化史蹟、戰地遺址、生態環境與低碳島的計畫,將來在低碳城市上的發展,必能躋身國際行列,並可以向國際發聲,展現金門的特色。讓國際人士都看到金門,實現金門成為國際生態低碳觀光及永續發展的示範島嶼。 我們期待這未來之夢能夠早日實現,因而要即知即行,每一個人都負有一份責任與使命,只要大家身體力行,從生活做起,必能達到節能減碳的目標,也才能延續地球的生命,共同創造金門美好的未來。尤其金門是一個小島,更應配合永續發展政策,努力執行各項具體方案與工作,使金門將來成為世界指標性的環保低碳的示範島嶼。
-
金酒品牌務必維護防偽行動應加強
報載:監察委員余騰芳、李炳南、馬秀如共同提案,通過糾正金酒公司執行金酒「防偽」宣傳工作不力,事出必有因,對金酒公司而言,未嘗不是好事,多一分關切,則多一份保障。 眾所周知,金酒公司乃係金門經濟命脈,歷史悠久,越陳越香,享有「金雞母」之稱,營收節節上昇,稅後盈餘金額傲人,除用以挹注縣政推動地方重大建設,鄉親得有別於其他縣市多項豐厚之社會福利,更讓金門躋身進入全國「快樂縣」與「福利縣」之林,評比成績,名列前茅,有此成就,胥賴金酒公司千餘員工,夙夜匪懈,以廠作家,認真打拚,厥功至偉。 無可諱言,金酒公司忝為公營事業機構,又能永續經營,不斷向上發展,其有一段淵源背景,紮下穩固根基。當然,也是金酒招牌明亮,品牌獲得信賴之保證。不惟擁有幅員廣大市場,亦且得到國內外消費者一致青睞,實至名歸,彌足珍惜,更需國內外社會各界人士持續關愛支持,使之更上層樓,永保佳績。緣此,對於監委之糾正,宜以誠摯態度面對,切實深入檢討改進,糾正如同提醒,聞過則喜,虛心接受,有助未來精進與發展。 回顧過去,策勵將來,為防宵小不法作「偽」,魚目混珠,欺眾牟利,戕害人體健康。金酒公司長期以來,未曾間斷「宣導」與「防偽」工作,而也常見縣政府警政聯合查緝小組出勤,巡迴市場村間餐館,逐行查緝「偽酒」任務,要說金酒公司「宣導不力」,則是偽酒一再出現,防不勝防,尤以島外市場,力有不逮,以假亂真,時有所聞。如果監委站在愛護金門,而也愛護金酒,就事論事,應該心存感謝。 再說:「宣導」與「防偽」工作,任重而道遠,欲期引起社會大眾熱烈響應與共鳴,誠然非易,何況偽酒又如野火一般,春風吹又生,胥賴縣政府、金酒公司結合鄉親力量,共同採取積極有效措施,以杜頹風,而更期待社會大眾勇於密報檢舉,有效維護金酒名牌良好聲譽,使之可長可久,凡此既是金酒公司全體員工之責任,也是全體享有金酒社會福利者共同之義務,偽酒盛行,足以傷人身體,一齊杜絕「偽酒」,利人利己,人人能為,何樂不為! 或許有人居住地方,則有違常情事發生。又以市場經濟活動,「利」字當頭,只要有錢可賺,利令智昏,不足為奇。諸如,最近金門市面出現外銷金酒回流,再以哄抬價格出售,此事雖與「偽酒」有別,卻為金酒產銷市場秩序帶來一些影響,但以事屬自由經濟活動行為,倘若雙方經銷合約並無明文禁止,或因內需堆高,供不應求,則讓商賈有機可乘,而使消費市場供求失調,凡此外銷事務,宜由金酒公司依據現行作業規定制度再行補強,相信金酒公司有此能力,精益求精,在「防偽」工作上下工夫,防止流弊不法。 總之,金酒人見人愛,褒貶難免,究竟如何使之「健康茁壯」,公部門責無旁貸,也是全體鄉親必須共同分擔之責任與義務,倘若只有「要求」而無「鼓勵」並不公平,因為永續經營與發展任務艱難,「打假」已然成為常態性工作,面對「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唯有大家同心協力,方能立竿見影,竟其事功。
-
金門城鄉發展的定位與機會﹕區域分工下的新角色
1990年代初期,當全球經濟一體化如火如荼地進行之際,臺灣海峽兩岸產生一些結構性改變。 首先是臺灣西部城鄉因國際分工的再結構而形成一個「都市連續體」,空間結構、功能、意義及其社會網絡被重新界定;再者是中國沿海地區亦因改革開放政策及全球化結果,逐步成為世界工廠,並發生規模巨大的城鄉移民及都市化歷程。但諷刺的是,此時的金門仍背負著世界冷戰及國共對峙遺留下來的歷史包袱,是一個封閉的戰地島嶼。即使1992 年解嚴,但因臺海關係不會一夕融冰,金門與鄰近的區域發展幾乎完全脫鉤,不僅都市化、現代化程度不如臺灣本島主要城市,亦不能與一水之隔的廈門相提並論。這些趨勢,在進入21世紀之後,差距愈加明顯。 在全球化的區域分工下,地方的機會是什麼?以及,如同金門這樣特殊的地方,如何永續發展? 許多學者的研究發現,全球化在地方的影響有兩種模式,一是要求地方走向全球,一是完全相反,是全球走向地方。因此,他們認為最好是將全球化和地方化看成一體兩面的關係,全球化意味著地方/區域/世界之間的接合,也就是被稱為「全球地方化」的過程。因此,地方若能充分理解自身在區域、甚至全球的獨特角色,藉由高明的治理便可具有好的競爭力。有些學者甚至提醒了絕大多數目前仍然不是全球網絡節點的一般城市,不應盲目地幻想成為全球城市,城市規劃與治理在於滿足日常生活所需,而不是追求成為香港、新加坡、巴黎或紐約。 因此,我們認為金門永續發展的方向在於維護獨特的歷史遺產及豐富的自然生態,使得它在臺灣海峽東西岸城鄉中成為人文薈萃、適宜人居、健康安全、旅遊休閒的地方,一個無法取代、不能複製的島嶼。而這種逆向思考是尋找及建構金門酒廠之外的第二顆發展引擎的重要方法。 事實上,金門應善用其地緣角色及歷史資產加以自我定位。這裡既是閩南原鄉(文化重鎮的地位,一如日本的京都),又是臺灣窗口(臺灣近半世紀以來的民主、法治與文明之展現);既屬於南洋(僑鄉社會網絡仍然強勁),又具世界知名度(世界冷戰前線)。放在當前中國經濟崛起的態勢下,在世界工廠的旁邊留住這樣一座多元文化、豐富生態、觀光魅力、文明創新之島,具有極為珍貴的價值。這些發展路線,更能積極與廈門(金融、商業中心)、泉州(輕工業製造中心)、漳州(閩南魚米之鄉)互補,進而達到共榮共存的可能性。 而這樣的方向,目前逐漸形成社會共識。金門要朝國際觀光、教育、文化創意設計、醫護養生等產業來發展。這些產業有些已經略具基礎,必須進一步追求品質的提升或服務的到位;而有些仍有很大的努力空間,需要積極培養人才、建立專責機構加以推動。在這些過程中,金門大學責無旁貸。成立非教學性質的研究中心,延攬第一流的人才,進行產學合作或研擬可行政策提供政府參考,應是可行的做法。獲得「改大基金」或「建校基金」挹注的各大學,更應自我提升,拿出具體研究績效,貢獻於金門發展。 縣政府亦可從一些具體的計畫著手,先產生一些亮點,避免治絲益棼。例如爭取故宮文物或複製品到歷史民俗館展出、國民小學的整併與校園空間的再利用、行政新區的評估與規劃等。這些點的改變將會產生如同針灸般地效果,最終成為金門調整體質、脫胎換骨的新機會。
-
增加航班良性競爭造福居民行的權利
離島金門一直以來就受到先天上的地理障礙,居民對外交通僅能仰賴飛機的載運。姑且不論天氣對於航班的影響,光是熱門時段時機位難求的苦痛,以及每個居民每年花在交通費上就遠比台灣本島的民眾多出不少。 近二個月來,遠東航空公司加入北金航線後,不僅北金航線的機位增加,票價也比較優惠,緊接著其他航空公司亦加入了降價或是特價活動等,讓居民感受到行的便利。台金航線一直以來就是國內航空公司眼中的黃金航線,但是相形之下居民們並不能享有航空公司相對等的服務,在氣候不佳或是熱門時段,居民往往得吞聲忍氣,只為了「行」的基本權益。 近年來,金門縣政府在面對熱門時段,如:三大節慶與清明節,都想盡辦法協調航空公司、軍方等,總希望能夠滿足居民「基本」行的需求。照顧國民本來就是國家的責任,所以解決離島居民「行」的權利,中央單位不能只是被動的等待地方政府提案解決。除此之外,作為交通運輸事業體,也不能僅僅只從「獲利」的角度思考公司的運轉,國家本身亦提供相當的獎勵。是故提供國民良好的旅運服務,也是航空事業體所必須考量的基礎。 此外,中央主管交通事業的單位,必須發揮其管制與獎勵的功能,適當的規劃航權,讓航空公司之間的自由競爭來造福居民行的需求。偏高的交通成本一直以來也是金門觀光發展的最大障礙,這使得金門觀光業的推動自然的比台灣本島內的旅遊更加困難。如何降低交通航運的成本,成為了包含金門在內的各離島縣市所必須解決的首要工作。 最近遠東航空公司的加入,更是突顯了經營離島航線的航空公司何以能有恃無恐?中央的主管單位是否疏於考量,讓航空業之間缺少良性的競爭,而可以對居民予取予求。要真能改善離島的交通問題,除了航站的硬體設施之外,政策上以及航權的規劃,都仍有許多值得著墨的地方。 金門隨著軍事色彩的褪去,未來國際航線以及其他航空公司加入的可行性都是主管機關必須先行考量規劃的。透過增加航空公司間的良性競爭,來提供居民更便利的基本行的權利,以此改善離島的交通問題不無須要努力之處。而這也是解決交通、加速國際化肯定是金門未來發展所必須走的一條路子,現在的中央主管機關必須審慎的思考與規劃,以因應即將到來的轉變,並且藉此改善離島居民行的問題。
-
環保飲食的省思
日前一本有關金門飲食的書籍在各媒體發表,引來不少讀者、聽眾共鳴,當然更引來對金門餐飲的討論。古人言:富貴三代,方知飲食。不僅基於民以食為天的至道,更重要的是那股深層的人文思想與民生哲理,尤其是與時共進的那種餐飲思想,頗值我們重視討論之。 也就在數日前,一對相戀多年的新人,因為以「低碳婚禮」走上紅毯,不但獲得賓客滿滿祝福,同時更得到環保署首次發出的「低碳婚禮」大紅包。檢視其所謂的內容:要求餐廳不使用魚翅、牛肉(碳排放比雞、豬肉高)及保育類動物入菜,並盡量使用當令、當地食材。喜餅、喜糖選用鐵盒喜憨兒喜餅,鐵盒可供賓客重複使用。更特別要求使用瓷器餐具,不得使用免洗、塑膠餐具,當然連喜帖也是使用電子喜帖。 對金門來說,最應省思的恐怕是「要求使用瓷器餐具,不得使用免洗、塑膠餐具」這一段。多年來,很多鄉親受到末流觀念的不當影響,竟將早已「落伍」的行徑:使用免洗、塑膠餐具視為時髦。乃至竟連平常家中茶杯也是競以免洗、塑膠用具代替瓷器餐具,不但毫無生活品味,更嚴重影響環保,乃至健康。因此,就金門而言,「揚棄免洗、塑膠餐具,使用瓷器餐具」,恐才是食在金門最迫切之議題。 其次是,在此環保時代,飲食觀念早已興起革命性之變化,不但「不使用魚翅、牛肉及保育類動物入菜,」早就成為共識,其實最進步、最先進的飲食習慣是以果蔬代替肉類食材。對早期因民生困頓,以致食材必須大魚大肉才成敬意的金門人來說,恐才是目前最應革命的觀念:切記,最有誠意的食材是多蔬果,而非大魚大肉。 接下來是食用在地當令食材。由於交通發達,加上食品科技的進步,食物也不再受到季節的影響,冬天吃夏季才能採收的食物,或者夏天吃到秋冬時節才有的蔬果,已不是什麼新鮮事了。但古人有「食在當令,養生有節」,以今天時代意義言,用當令當地食材,卻是最具環保意義的:防腐或保鮮化學藥劑添加得可能比較少一點。且少了運輸所帶來的費用,及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其實早在多年前,美國就已發起一項食用當地食物的運動,頗值我們省思。 禮時為大,任何一項思想、行為,最重要的是能以普世價值來檢視它。因此,在此環保當令之世代,不管是基於普世價值,個人健康,我們都應以環保健康飲食為典式,且以此與鄉親共勉!
-
北漂南移新民間力量崛起
「MBA高材生,複製京都模式出租台南住宅,吸引二十六國旅客入住;留洋三姐妹,在斗六小鎮賣高檔法式甜點,四年開三家店;金門女兒,把戰地古蹟打造成時髦民宿,創最高價紀錄。從『北漂』到『南移』,他們在台北以外,找到自己的比較優勢!」 《出人頭地不必在台北!》,以此為題,二○一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出版的台北《商業周刊》,一二五三期封面故事,從「北漂」到「南移」,述說了「當多數人北上謀職,卻有一群人反向而行,他們帶著國際觀,來到地方小鎮,用新點子、新方法,開拓事業新藍海。他們證明,在台北以外,夢想還有太多可能!」這個專題中,金門也是其中的一個故事,說明了以台北都會為工作、事業中心外的城鄉,有越來越多的都會遊子帶著「國際觀」、盈滿創意熱情,走回故鄉、踏向地方,用新的點子與方法,開拓事業新藍海。這個現象,值得我們觀察。 《商業周刊》的封面故事從一九九○年,歌手林強唱紅的創作曲《向前走》說起,一首歌,道盡中南部青年北上打拚的期待。《向前走》發聲的時間點,迄今已二十載,人們前仆後繼到台北求學、就業,把台北大城人口推向全球密度第七高、華人城市第二高(僅次深圳);十年來,台灣人均薪資只成長百分之七點一,物價卻上漲百分之十點八,等於「實質薪資」下滑百分之三點七,收入減少,支出增加,台北市房價所得比十六點二,是中南部的兩倍以上,要不吃不喝十六年才能買房,購屋痛苦指數全台最高。「去他媽的台北!」、「如果我曾經選擇離開,那麼我更確知我為甚麼回來。」先後出現在電影《海角七號》、《翻滾吧!阿信》中的兩段台詞,罵出了觀眾的心聲,也呼喚著遊子的心靈。 「人們開始思索,成功,非到台北嗎?」「於是,長達三十年的『北漂』潮,出現雜音。越來越多人把車頭轉向,往南開」,「他們不是避世,而是走出舒適圈,帶著知識與勇氣,進入未知的領域,改寫成功的定義。有人以減分的收入,換取加分的幸福;有人結合鄉親,創造全新商機;有人運用國際經驗,讓古鎮揚名海外」,《商業周刊》的掃描下,看到了一股新的民間力量正崛起,「出人頭地,未必在台北」,「在小鎮,一樣能成功」。 《商業周刊》提供的案例中,兩位台南青年,三位雲林女孩,都是攜著海外經驗飛回故鄉,有人改造老屋讓二十六國旅客都來住,有人在小鎮賣法國藍帶甜點月營收百萬元;雲林、金門,魚塭子弟、離島女兒,勇敢挑戰舊框架、舊思維,將產業翻新、升級,拉高附加價值;台南、南投,陶瓷藝品館店長回到鄉下成為在地社區營造規畫師,外商廠長回鄉推廣有機食材幫小農寫網誌。故事中的故事人,金門這一站描寫的是「金門女兒把戰地古蹟變時髦民宿」,「金門,靜謐的小島,有著湛藍的景色,坑道、炮台等戰地古蹟,還有上千棟傳統閩南式古厝。其中,有一棟古厝特別顯眼,走進廳內,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正播放著,這裡接待過許多國際貴賓,從美國、南非到兩岸知名產官學界」,「民宿的主人,是一位從英國念書回來的碩士。兩年多前,她從台北返鄉,經營起『慢漫民宿』,創下當地民宿最高價位」。 「從台北到金門,這趟回家的路雖只有三百多公里,楊婉苓花了二十二年才完成」,《商業周刊》封面故事中的金門這一站,藉由一位女子的牽引,「離開台北,在小鎮重新定義成功」。 從「北漂」到「南移」,《出人頭地不必在台北!》亟欲走出戰地烽火、邊陲宿命的海,也需要更多《商業周刊》裡返鄉打拚、築夢的人,用新思維、新行動力,讓一股新的民間力量在金門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