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
論金門軍民衝突事件
日前金防部金東守備隊二級廠發生軍民衝突,營區幹部在安全與防止不當蔓延考量下,身先士卒,勇制暴徒,以致多名士兵掛彩。鍾姓上校隊長、胡姓參謀主任更因傷勢嚴重,專機後送三總救治。案發後不但引起各界關切,更引發各種聯想。基於言論之責,我們認為有必要在平衡各項資訊後,提供正確訊息,以為各界定論。 基本上,有關事件起因及後續狀況,因相關人等或已被軍方當場依法逮捕;或被警方循線陸續捕獲,均已進入司法程序,自應依法定程序處理。況者,責司國軍最高單位國防部,也在第一時間依法統一發言管道,並公開對國人致歉,各界對本案之各項資訊,亦當尊重業管單位揭露之內容,勿妄加揣測,這才是法治社會之常態;更是對本案關心之正面意義。 其次是,值此後冷戰時期,軍方角色已有轉移,其中軍民關係更是最重要之一環。對身處國防前線之金門來說,這個曾多次軍民合力大敗共軍,保全中華民國命脈的島嶼,軍民關係更是此案最引人矚目之處。就此而言,目前金防部指揮官王世塗,本身就是金門子弟,蒞任以來,公務之餘,或訪賢探隱,或切話故人,軍民關係一向融洽,甚至可說是最能與民間水乳交融的一位指揮官。或有疑者認為此案是否已暴露軍民關係的緊張,實則非然。畢竟單一個案無法代表整體,此一個案係由志願役士官不服管教而起,涉案青少年昨日已有部分家長出面,對引起如此軒然大波表示誠摯的歉意。因此,儘管此案狀似涉動軍民關係,然誠如陸軍副司令黃奕炳所言,金馬離島一向「同島一命」,單一個案仍應不足以動搖金門軍民本一家的事實。尤以諸位高層將領亦同為我輩鄉親,在金服役者亦有不少金門子弟,各界當以最大誠意,繼續支持金門,也繼續支持國軍! 另有關軍方力有未逮之說,誠如飛碟名主持人,也是金門子弟董智森在全國性節目所言,民意高漲世代,試問有誰敢下令對手持木棒之徒斷然開槍?他甚至反諷認為,幸好是身先士卒的主要幹部受傷。試想若受重傷乃至死亡的是涉案暴民,請問其後果,又豈是一句「暴動」可以收場?況且,首波暴徒即被軍方依法當場逮捕,似難謂軍方力有未逮。此應是持平之理。再者,今日國軍一些看似束手縛腳之作為,何嘗不是拜民意所賜? 針對此事,我們認為應以哀矜勿喜、中道處事之心態來看待,不宜因此偶發事件而翻墨全局。因此在肯定軍民關係、幹部勇於任事之際,應持續加強官兵緊急應變訓練,檢討現行二線營區安管措施,並加強法治教育,才是策勵將來之道;充份授權用槍時機,嚴法速審不法之徒,重啟敬軍愛民之心,彼此互敬互愛,方為肯綮之論。
-
和平衣缽和諧兩岸
──金門大學講座教授鄭愁予榮獲全球熱愛生命文學創作獎章的啟示 「我雖出身軍人世家,但從小愛寫詩,長大後關切台灣前途與國際地位,故化詩為愛,鼓吹和平。現正值台灣總統大選,我願將《和平的衣缽》新書送給三位總統候選人及大陸領導人,為兩岸和平盡最大心力。」 國際著名詩人、國立金門大學講座教授鄭愁予(鄭文韜),榮獲「二○一一年全球熱愛生命文學創作獎章」,周大觀文教基金會於十二月二十日在國立清華大學舉行頒贈儀式,鄭愁予發表得獎感言時強調了,「化詩為愛,鼓催和平」。清大之後的今日冬至,移師金門大學,下午二時三十分將於陳開蓉廳進行鄭愁予《和平的衣缽》新書發表記者會,自是備受各界矚目。 周大觀文教基金會和清華大學共同頒發「二○一一年全球熱愛生命文學創作獎章」,給有「仁俠詩人」美譽的鄭愁予,彰顯他長久以來詩寫和平,化詩為愛的精神。同時,北京、香港、台北,兩岸三地同步出版鄭愁予在金門寫就的得獎作品集《和平的衣缽》,新書還定今(周四)下午在金門大學發表會,並歡迎各界同鄉共襄盛會。 屬延平郡王鄭成功直系裔孫,祖籍福建南安石井,出生於山東濟南的鄭愁予,於二○○五年六月二十四日「情歸浯江、落籍金門」,又應國立金門大學校長李金振邀請,擔任金大講座教授,六年來,立足金門,春風化雨,詩寫和平,問世《和平的衣缽》,因而獲得「全球熱愛生命文學創作獎章」。 繼《寂寞的人坐著看花》詩集,睽違十多年後,國際桂冠詩人鄭愁予才又推出《和平的衣缽》,清大校長陳力俊推崇詩人與此詩集,「鄭愁予從為誰寫詩,到為靈性寫詩;從為藝術寫詩,到為國魂寫詩;從為中國寫詩,到為和平寫詩;一代詩人,引人入勝」;金大校長李金振也為落籍金門的鄭愁予頌贊「好比李白、杜甫再世」。 《和平的衣缽》一書,多為鄭愁予情歸浯江,於金大講座教授期間完成,詩作內容包括歌詠金門的〈土〉、〈塚〉、〈堡‧風‧旗‧你〉、〈當撞響和平之鐘到八百二十三聲〉、〈煙火是戰火的女兒〉、〈大膽島童謠〉、〈橋〉、〈三角形的波浪〉、〈飲酒金門行〉、〈武士夢〉以及〈感覺的射程:金門在望〉系列。 身在世界冷戰前哨金門,對於兩岸和平的主張,鄭愁予在《和平的衣缽》書中殷切傳達出,台灣要獨或統,都應在一個中國原則下;要武,應在「守望相助」前提下,各自整軍經武,以中國文字最經典最哲理的「止戈為武」的武,向全世界發揮「止戈為和平」的影響力;他又指出,不管是統、獨、武,前提都「要國際」、「要正名」,必須懷抱仁道主義,如此,兩岸和平在望。 二十一歲時以〈錯誤〉;〈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一詩享譽詩壇,如今,達達的馬蹄響遍全球的鄭愁予,再以七十二之齡入籍浯島;過客變歸人,在金門完成《和平的衣缽》,榮獲二○一一年「全球熱愛生命文學創作獎章」,為金門,也為兩岸寫下了「詩寫和平」的動人樂章!
-
行銷在地美食體現品牌價值﹗
縣府日前在金城鎮清總兵署前廣場,舉行愛戀100芋頭美食創意競賽及安全農業特產品行銷推廣活動,現場展出45道以小金門芋頭為主食的創意私房菜,美味可口,芳香四溢,吸引許多民眾參觀駐足。 金門美食聞名遐邇,早是眾多饕客的最愛,但其缺乏系統性的行銷,亦是不爭的事實。基此,對於諸如「烈嶼芋」這樣的在地美食,要走出自己的一片天空,便存在發展上的窒礙。 近年來,公部門致力於地方美食的推廣,可謂不遺餘力,諸多地方美食,在優勢媒體的推波助瀾下,亦能開拓不錯的行銷成績。然而,以此放諸於金門地方美食,卻有失之格局的遺憾;諸如:縱是口味誘人,用餐環境卻令人不敢恭維;又如:縱是物超所值、物廉價美,卻難以達到規模化的格局。以上情形,對形塑地方特色雖未便為壞,卻是行銷上的罩門;在欠缺一定的行銷規制時,要大聲疾呼、戮力行銷都顯得底氣不足。於是乎,諸如芋頭美食創意競賽這類的美食推廣活動,便宜有更深、更廣的基礎工程做為後盾,方能收事半功倍之宏效。謹提供以下淺見,供各界參酌。 其一,菜色的系統建置。以日前芋頭美食創意競賽為例,現場推出由農會15個家政班員幹部精心配製料理的銀芋海苔捲、芋頭披薩等45道以小金門芋頭為主食的創意私房菜,令人讚嘆不已。單是小金門芋頭一味地方食材,便能幻化成數十道美食,就農友而言,這便是加值化的肇基。在現場,我們亦看到縣府找來專業的攝影師進行菜色的紀錄,雖然有些克難,卻是極為必要的一環;地方的特色菜亟需系統性、計畫性的紀錄,以此為基礎,行銷推廣起來,方能言之有物、彰顯獨到魅力。 其二,美食觀光的無縫接軌。餐飲、旅遊在公部門似屬不同部門業管,然而美食乃觀光不可或缺的元素,為達到最有效的行銷推廣,理應建置完整的配套界面。當下,金門致力於自由行、生態旅遊的推廣,簡言之,行銷的對象已由團體轉向了散客,而這類尋幽攬勝的客群,最大的興趣便是在隨興中找到驚喜。金門的美食置身於茫茫訊息潮裡,要展現其特色,非有觀光元素加持不可,其對於地方產業之行銷,亦屬不可或缺的一環。 其三,產業體質的改善。金門的觀光經常落入削足適履的泥淖;業者為了搶客,常是低價競市,而遊客能吃得到的,也就只能是加溫過的「拷貝料理」,行銷美食純屬空談。對旅遊業而言,可能是常態,卻不宜任憑為之。前縣府推廣過分級消費,縱短期內難有速效,亦不宜輕言放棄。 總之,地方美食應該創造價值,而非價格;就像小金門的芋頭料理一般,除了以美味折服食客外,更應展現其在地的文化品味及品牌價值!
-
延續和平紅利創造全民利益
總統馬英九昨天以候選人身分來到金門,針對金門幾項重大建設與發展提出看法,強調透過小三通「政策」的引導,增加了往返兩岸的人流,為地區帶來商機,也為地區創造就業機會。換言之,只要兩岸持續維持和平,這樣的「和平紅利」就能持續。馬英九也在為候選人造勢時,對金門民眾諸多期待,做出正面回應,包括金門大橋的承諾會「說到做到」;醫療院所將提升為區域醫院或教學中心級醫院;有關國家公園的範圍與管制程度,也應允將在環保與開發兼顧的前提下進行通盤檢討。 小三通這項政策,迄今已跨越第十年,邁向第十一年。十年來走過風風雨雨,初期的種種亂象以及各種矛盾的政策,經過不斷的檢討與修正,現在已經步上坦途。每年都有超過百萬人次的商旅透過這個管道往返兩岸。即便在兩岸全面大三通之後,小三通依舊維持其優勢於不墜,其間自有中央政府的大力扶持,也有來自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就在兩天前,水頭三號浮動碼頭正式啟用,未來出入境將可有效分流,避免混亂擁擠。而旅客通關空間也已獲得大幅改善,不但有亮眼的公共藝術空間,免稅商店區也達到了國際機場的水平。而「免稅島」有關市區免稅店的部分,也陸續有業者開張營運,從歷次徵才活動中可以印證,確實為地區帶來了不少工作機會。 當前金門享受的這些「和平紅利」,誠如馬總統昨天的論述,主要是金門、馬祖經歷過戰地政務,許多開發都受重重限制,這也正是「離島建設條例」的立法精神與意旨。當前的「和平紅利」,則是給予金馬離島的最佳補償。我們當然期盼兩岸能一步步走向和平,在中央政府的政策支持下,讓金門也能快步走向發展。我們也不樂見兩岸政策有太多的不確定性,否則站在兩岸「最前線」的金門,勢必首當其衝。 此外,所謂民主的核心價值在於「多數治理」,而具體落實就必須依靠民主選舉制度。不論這套制度有多少缺點在其中,但絕對是一套大多數人都能接受的制度。而民主選舉最可貴之處就在透過不同候選人之間政見的相互競爭,達到選賢與能的理想境地。過去台灣走過許多曲折的民主道路,近十年來卻有越來越多民眾對政治冷感。民眾普遍厭惡藍綠惡鬥,主因即在,倘若兩黨不能以政見的論述來爭取選民認同,透過執政實踐對民眾承諾,惡鬥將只是與民主背道而馳。 馬總統昨天已經針對地區民眾的諸多期待做出了正面回應,開出的支票正是許多民眾最關切的議題。我們認為這是民主政治的一個良性發展。我們也期待其他兩組總統候選人也能來到金門,對鄉親們好好闡述一下他們的「兩岸政策」與「金門政策」,讓鄉親、讓國人們根據政策內涵來做出一個明智的決定,更期盼各組候選人能夠不分黨派,維繫政策的穩定性,讓「和平紅利」得以延續,為全民共創最大利益。
-
重視專家與專業學習敬業與「鑽家」精神
報載:金門縣水產試驗所日前舉行「2011年烏魚創意料理品嚐會」活動,推出色、香、味俱全美食,包含香蒜魚片、高粱烏魚子、總匯魚羹、糖醋烏魚、烏魚米粉、烏魚酸白鍋、養生魚丸湯、沙拉黃金魚條、翡翠烏金魚糕、蔥爆魚腱、魚酥刈包鬆等佳餚,創意新穎,不同吃法,讓人齒頰留香,讚不絕口,證諸有耕耘則有收穫,贏得稱許,心安理得。 縣長李沃士也在品嚐會中致詞指出:水試所近年來研發推展各項產品,頗受各方好評,此次能將烏魚子與魚體本身加工做成產品,進而成為美食項目,對地區發展觀光事業而言,自有加分作用。又如此前縣政府建設局為推廣地方美食,曾經做出一份調查,期待在既有基礎上繼續推廣,其中石蚵就有幾項入圍,希望能繼續追蹤何家餐館手藝最好,並予引介觀光客前往品嚐體驗,藉此鼓勵增進業者信心,共同為鄉親創造就業條件。也就是品嚐會活動之舉辦,推廣地方美食,目的在於帶動地區發展觀光事業,吸引觀光人潮,增加就業機會,有助提高國民所得,影響深遠,有其邊際核心價值。 有云:天下沒有白吃之午餐。又云:愛拚才會贏;坐而言,不如起而行。不惟行政團隊成員,人人應有認真服務之態度,故此不斷創新已然成為公僕共同努力之目標。或許社會大眾要問,水試所所司何事?何以舉辦創意料理品嚐會?其間道理不說不明,亦即所作所為,皆與職掌有關,如今,劍及履及,化被動為主動,將理論結合行動,交出研發成果,讓人刮目相看,自然也是團隊「責任心」與「榮譽感」之表現。 再以水試所在職員工為例,長期以來,除須依據業務職掌進行漁業調查,建立漁業基本資料,尤須進行水產試驗,負責海洋資源調查、海域資源複育與保育等重大工作,任務艱鉅,不言可喻,仍能不斷創新推出產品,就事論事,值得肯定與支持。 平實而論,一個團隊之成敗,各級領導幹部是否稱職至關重要。所謂「稱職」與否?除應具備基本才能,還須有主動精神與服務熱忱,兩者尤應兼而有之,缺一不可。根據資料記載,金門縣水試所,歷經修編,單位主官,異動頻繁,期間八度易人,實際具有水產「專業」者,寥寥可數,然而各有長處,敬業樂群,其中政績斑斑可考者,包括早年試驗草蝦與文蛤孵化成功,亦且大量推廣民間養殖,致力於推動海帶醬、花蛤精、魚香腸、紅麴魚露、海帶淬取保濕保養品、石蚵蠔油研發,其後試養台灣鯛、烏魚子,亦有不錯成果,凡是走過,必會留下痕跡,不交白卷,是公僕應有之堅持。 祇是研發成果與推廣產品貴在相輔而相成,使之發揮寬度,創意料理雖好,亮度要高,因而如何宏大研發效能,提高民間市場接受度,已然成為水試所全體同仁加強之課題。換言之,還有努力空間,眾所樂見,叫好又叫座 再說「研發」工作,任重道遠,雖然攸關專業,由於水試所團隊鍥而不捨,持續向前,群策群力,終能突破難關,或許有些事務必須仰賴「專家」指導進行,始克有成,惟若沒有「鑽家」之決心與信心,則頭熱腳冷,到頭來也將功虧一簣,所謂:「態度決定高度」,創意即是創新,是一個團隊存在之真正意義。 爰此,至盼縣政團隊面對地區發展觀光事業,務必相勉相許朝向「主動、負責、創新、效率」理想目標邁進,因為,「敬業」才能成事,唯有「肯鑽」才有成果。
-
讓地區民眾早日用好水吃好水
地區自來水,自今年夏天發生過流出紅蟲事件以後,縣府為解決地區民生用水問題,劍及履及成立了地區水資源永續經營推動小組,每月定期管考,希望在幾年內讓地區水資源問題獲得澈底改善。日昨李縣長也特別陪同中宇環保公司,會勘山外溪與太湖湖庫現況,希望為東半島自來水質不佳的問題,找出最佳的解決之道,並不惜投下巨資,以提昇自來水質。 老實說,山外溪是太湖水源主要進水口,其上游包括映碧潭、明潭等水源,主要源自於太武山及其山腳,由於地區雨量稀少,只要發生降雨不足或乾旱期,山外溪就變成一溪死水,加上魚類大量繁殖,導致溪水變質,太湖水庫水質也跟著遭受污染,或發生優養化現象。 要維護太湖水質,首先必須整頓其上游污染源,但是談何容易,既使上游集水區養牛場、養豬場輔導全部搬遷,但是還有農地的使用是否有農藥殘留污染水源的問題,再來就是太湖必須徹底浚深,以清除湖底爛泥,同時抑制湖中魚類過度繁殖,以免污染水源又造成惡性循環,此外,淨水場的擴建,老舊自來水管線的抽換,而這些只能治標,畢竟未來地區用水量還會成長,因此如何開發更多水源,以因應地區未來需求,已是刻不容緩。 要解決東半島自來水問題,縣府可說傷透腦筋,必需投入大量財力物力,何況地區的水源取得不易,多開闢湖庫,也需看下雨量,因此,要標本兼治,最根本的辦法,自大陸引水才能一勞永逸,尤其金門要發展觀光,未來民生用水的需求將更為迫切,如果仰賴地區現有湖庫,未來水源一定不足,何況地區的湖庫,都是看天進水,以前已發生過多次缺水危機,也曾發生過輪流供水,甚至發生過自台運水,這些種種,不可不未雨綢繆。 日前,廈門水務中環集團就曾抵金交流,認為要解決金門水資源的問題,最大的終極目標以自大陸引水最快速,而且只要臺灣同意,馬上就能著手規劃施工,徹底解決金門用水的問題。誠如議長王再生所言,自大陸引水,主要的癥結點,是卡在兩岸政策問題,現在兩岸已經簽署ECFA,很多政策面的問題都可以解決,大陸引水計畫也可透由兩岸協調的機制,促其實現,金門需要爭取中央政策同意,早日完成大陸取水,徹底解決地區長期以來之基本用水問題。 的確,兩岸早已走上和平發展,兩岸不僅人員往來頻繁,班機也已直航,但令人不解的是,倡議已十幾年的兩岸通水,卻始終未能得到中央回應,讓金門人一直喝不到好水,甚至發生自來水有蟲,李縣長為此直奔水利署,地區自來水質才又受到中央重視,不過,囿於地區環境地理條件,要改善地區自來水質,充裕自來水源,不是光有淨水廠,或重新埋設管線就可解決,如今大陸方面既已透露,自大陸引水,只要臺灣同意,馬上就能著手規劃施工,對此,我們希望中央正視地區長久以來的民生用水問題,不僅要充裕地區自來水源,更要讓長期飽受自來水質不佳的鄉親,能夠早日用好水吃好水。
-
建構低碳飲食島何妨從學校做起
日前一則看似不起眼新聞,卻引起醫學界及環保團體重視的新聞,那就是同樣身處離島的澎湖縣政府,為了推展生態及健康,有計畫地與各國民中小學合作,推廣低碳蔬食午餐計畫:其具體作法就是推廣低碳蔬食餐,鼓勵縣內各國中小學校實施「每周一日蔬食」,為了使家長放心,特地在Facebook成立「微笑健康澎湖樂遊遊粉絲專頁」,由學校每周公布低碳蔬食食譜、成果照片或影片,並不定期發表健康食譜、文宣及辦理蔬食講座、活動、文章等。 其目的就是「家長看了好放心,學校也愈做愈起勁」,且以開心農場聞名的中山國小為例,食材來自自家菜園,五顏六色的蔬果讓人食慾大開,當然對於飯的烹調也不能馬虎,有些學校用更健康的五穀米取代白米,有的加入紅麴,主菜類除了採用在地海鮮食材、南瓜等,連搭配的茶葉蛋、滷蛋或牛奶也周周更新,為學童兼顧健康營養及美味。更進而舉辦一連串講座、活動、文章等活動,期使此項新世代健康餐飲習慣深化學子,鼓動風潮,值得同處離島之金門反思。 其實本報之前曾以「環保飲食的省思」論述道:一對相戀多年的新人,因為以「低碳婚禮」走上紅毯:要求餐廳不使用魚翅、牛肉(碳排放比雞、豬肉高)及保育類動物入菜,並盡量使用當令、當地食材。更特別要求使用瓷器餐具,不得使用免洗、塑膠餐具等,不但受到各界注目,更收到主管單位大獎鼓勵。 在此專論中,我們除疾呼「揚棄免洗、塑膠餐具,使用瓷器餐具」外,更語重心長地提到,在此環保時代,飲食觀念早已興起革命性之變化,不但「不使用魚翅、牛肉及保育類動物入菜,」早就成為共識,其實最進步、最先進的飲食習慣是以果蔬代替肉類食材。但此點對咱金門來說,卻是最困難的,主因在於咱金門早期因民生困頓,見識不足,以致形成必須大魚大肉才成敬意的流俗觀念,因此,倡導以多蔬果、少魚肉之餐飲觀念,定比本島來的困難,更別提所謂「低碳蔬食」等那些只能作為口號,不宜用於自家的作法。 但是,作為以激濁揚清為識責的我們,卻不能作如此想,所謂「風俗之厚薄奚自乎?自乎一、二人之心之所嚮而已。」教化人心本就是教育之主要目的。因此,藉由主管教化人心之學校來推廣此種進步、環保、養生的餐飲觀念,不正是適得其所嗎?是以我們呼籲各界,是否取經菊島之行,且從各級中小學做起:劍及履及,倡導低碳飲食,假以時日,則相信金門定能成為一座低碳飲食島,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
以文化創意行銷金門
近半世紀以來經濟發展已經達到一個程度,起而代之的是:「人類開始思索,過去、現在、未來,我們究竟過著怎樣的生活?」因之,人們漸漸將生活的目光朝向日常生活中的點滴,或是一些引人樂趣小巧思、或是一本打動人心的書,帶給了人們精神上的喜悅。於是,生活文化創意產業日益蓬勃,也是近年來各國政府無不積極投入推動的新興產業。 在英國政府長期投入整體產業的推動下,使得英國榮獲「世界文創產業搖籃」之稱,並且每年向世界出口近200億英鎊(折合新台幣近一兆)的產值。我國自2008年馬總統上任後,亦將文化創意產業納入國家產業發展的重點。由近兩年來電影、電視產業的亮眼成績來看,已漸漸獲得了初步的效果。但對離島│金門而言,文創產業的發展,受限於環境的限制更是艱困萬分。 過去幾年來,金門縣政府透過電影、藝術展演以及各個慶典,嘗試將金門固有生活文化重新打包成具有經濟價值的文化產品。並且引進許多台灣經驗與觀念,讓地區居民有機會發展屬於金門自己的文化創意產品。 創意源自於生活中的小細節,是故金門居民有屬於自己的生活方式,包含在:食衣住行當中。例如:過去的建築特色、戰地生活、生民的慶典等,都成了現在吸引觀光客的賣點。此外,貢糖、口酥等舊時的小點心也在近十年中,成為更精緻的伴手禮,這些都是屬於文化創意產業的範疇。除此之外,金門的事、居民生活與宗族制度等,也都被整理成冊、寫成故事、編成戲,成為具體的文化產品。這些顯示金門的文化創意產業,早已開始萌芽了!目前我們所欠缺的是:如何讓這些產品發酵或更具有吸引力。 金門本身受限於環境的天然屏障,除了在創意產品生產上受到阻絕(甚至必需付出更高的成本),並且推廣上比起台灣本島更困難。是以金門縣政府必須扮演火車頭的角色,拉動地區的產業發展。整合地方上的人、物、力,進行整體行銷才能突破先天環境的障礙。 正因為文化創意展現一個地方的獨特生活經驗,生活文化的差異性正是吸引其他地區及生活經驗人們的動力,所以凸顯差異性會是文化創意產品的重要元素。成功的文創產品不僅僅本身獲益,也會吸引外地旅客對金門的興趣,來金門觀光與消費。文創產業本身既是一種產業,也是一種行銷行為,是金門未來發展所不可或缺的一環。
-
金馬一百年史實與論述
「金門:從海疆重鎮到閩南僑鄉」,「馬祖:從宗教聖地到落戶漁鄉」;「金門:戰火洗禮的軍事島嶼」,「馬祖:捍衛後方的鐵血堡壘」;「金門:國家的新門戶與世界遺產潛力點」,「馬祖:生態與旅遊勝地」…:,金門與馬祖,閩南與閩北,互相比較對照,會產生哪些同與不同,又會產生何等的史觀?透過《福建金馬一百年:福建省金門馬祖一百年史實紀錄》影片暨專書的製作、出版,讓我們在回望金馬歷史之餘,也有再發現、建構、論述金馬命運與未來的機遇。 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年,由福建省政府主辦、發行,新汛亞國際多媒體執行的《福建金馬一百年:福建省金門馬祖一百年史實紀錄》專輯,十二月十八日下午四時將在台北市中山公民會館,先行舉辦五十分鐘長度的影片發表會,這個專輯的精神,正如福建省政府主席薛承泰所揭示,「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年,福建省政府所轄之金門、馬祖,是這一百年歷史中行政體制未曾中斷的地方,稱其『與國同壽』,實至名歸」,而金馬與福建、中華民國的多重論點,也因這個專輯拉出了一條線。 從地理看福建,北接浙江、南壤廣東,東隔台灣海峽與澎湖、台灣島相望,海岸線綿長,海域廣闊,島群分佈;從歷史看福建,古代為閩越人的居住地,有自己的獨立王國,宋代以後設置六個州(福州、建州、泉州、南建州、汀州、漳州)、兩個軍(邵武軍、興化軍),合稱「八閩」;從文化看福建,漁鹽之鄉、造船工業、航海貿易、海外移民等特性,形成了顯著的海洋文化,又因閩學奠基,有宋一代即出了七千多個進士,造就文風鼎盛之境;從政治、軍事看福建,明清之後,沿海廣布衛所城、捍寨、水寨、巡檢司等,化身帝國海疆防禦重鎮,更因當代的國共對峙、兩岸分離,金門與馬祖躍為兩岸兩個政權的分界。 一九四九年,一水隔出政治上的「兩個福建」,中華民國有福建省政府,轄有金門、馬祖等島;中華人民共和國亦有福建省政府,轄有廈門、馬尾等地。兩岸兩府,甚至各擁「連江縣」,如此奇特的政治現象、冷戰氛圍,盡在福建,世界稱奇。 一九四九年以前,金門、馬祖的行政體制,是在一個架構完整的福建省下運作;一九四九年以後,金門、馬祖,夾處在兩岸兩個政權間,因而在地理與政治空間的歸屬、認知、解讀,多少產生了一些模糊狀態、不完整論述;即便屬中華民國行政區,卻因一九五七起至一九九二年止,長達三十六年之久的「金馬戰地政務」實驗體制,而與台灣社會有著不相同的發展命運,軍管下自成一獨立的「金馬王國」,走到解嚴、開放後的今天,在高漲的台灣本土意識下,金馬不是被邊緣化,就是被遺忘,一九九三年,民進黨立委呂秀蓮、蔡式淵出訪美國時,甚且提出「金馬人民自決論」的主張,一度引發軒然大波。 《福建金馬一百年;福建省金門馬祖一百年史實紀錄》的影片與專書的立論主軸,雖具官方製作、出版色彩,但亦能跳脫政治,扣合金馬人的歷史與情感,分別從「省政篇」、「地理產業篇」、「歷史文化篇」及「願景展望篇」等章節聚焦金馬與中華民國一百年變遷,並從中探索、連結金門與馬祖兩個地理區的文化資源、社會轉型與永續發展。重要的是,這個專輯在喚起金馬人共同的土地、記憶外,也提供了世人重新看待金馬歷史、思索金馬未來的對話平台。
-
擴充小三通通關空間提升服務品質
金門小三通熱絡,根據財政部關稅總局估計,金門小三通今年全年稅收約可達新台幣4000萬元,將比去年2745萬9821元大幅成長約45%。除了小三通充裕國庫收入,金門縣的「金雞母」金門酒廠對中央稅收貢獻更大。財政部表示,金門酒廠1年營收約123億元,上繳中央的稅多達38億元。 看到如此耀眼的納稅成績,如是私人機構,通常會有政府頒發「優良納稅人」或「納稅大戶」之類的榮銜。對金門言、納稅乃國民,也是地方政府應盡義務,能對國家歲入及建設有所貢獻,相信許多鄉親也會與有榮焉。但這樣的光榮感,最終還應回到政策的大力支持,才能成為良性循環。 以通關空間為例,當前,金門小三通船班已增至每天42班次,通關人數逐年增加,今年1至10月通關旅客平均每天約4000人,其中30%是大陸人士。由於通關旅客人數多,遇到旺季,金門水頭碼頭通關即大排長龍。 事實上,水頭碼頭最近剛剛經歷一次較大規模的內部改裝,把原先擺在出境通關處出口旁的免稅店,全部往內遷移,遺留的空間改為旅客休息區,同時比照機場模式設置公共空間藝文展品,希望從空間的改善與合理化,提升整體服務水平。然而,通關空間的配置與動線規劃等,還有進步空間。 質言之,小三通已經成為兩岸商旅進出往來的重要管道,也是桃園中正國際機場之外,最重要的「國門」。當前的水頭碼頭建設,與小三通伊始相較之下,確實已有長足進步,但我們不能以此為滿足,尤其對岸廈門建設、進步的腳步更快,我們仍須急起直追! 曾有台商反映,水頭碼頭建設比廈門港埠落後,讓人汗顏。但要有怎樣的設備、規模才能符合現況所需?見仁見智。往年金門諸多公共建設僅能顧及解決眼前問題,較缺乏長程規劃及構想,這是不爭的事實,這也正是縣府今年特別辦理「概念性整體規劃」的主要原因。基此,如果水頭這方「國門」的胃納量與日俱增、指日可待,那麼當前仍顯窘迫的通關空間,恐難符合未來的客流需求。當縣府已在整體規劃上跨出重要一步,每年在金門這方小島上課徵如此多稅捐的中央政府,應該在政策上同樣大力支持,同步擘劃改善其服務品質及環境空間。 有關小三通的願景,陸委會副主委劉德勳曾有很好的譬喻。他說,金門「小三通」走過十年;金門就像「貢糖」,香氣久留口中,再配上一杯清茶,就是人間天堂。而陸委會願扮演清茶角色,在金門邁向下一轉型與榮景路上,全力支持和協助。誠哉斯言!欲引導金門邁向下一次轉型與榮景,不能是空中閣樓,中央應與地方攜手,共同具體務實地規劃下一個十年的民生基礎建設。而中央賦予金門怎樣的兩岸角色,更攸關成敗。 與水頭碼頭對接的廈門國際郵輪碼頭,以及刻正大興土木的五通碼頭,無不以高規格、大發展的格局以待,有道是,「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當前免稅店空間的增加,或有助於提升國家稅收,但相應的服務機能也得一併提升。金門的轉型與榮景,更需要各方的支持與協助,中央政策的支持,何妨就從碼頭這方門面做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