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
公僕核心價值貴在用心服務──兼向福建省主席薛承泰道賀與建言
此次內閣總辭,劉揆瀟灑交卸,雖無官一身輕,惟仍心繫災民。任內政績如何?留待國人公評。如果說政務官不好當,隨時要有下台之準備,宦海浮沈,上下起落,司空見慣,本屬常態。 新政府創下先例,無縫接軌團隊,快速底定成軍,一天交接竣事,亦且各就崗位,立即展開行動,工作效率之高,可謂前所罕見。 吳揆上任伊始,予人耳目一新,亦且劍及履及,直奔八八水災災區,探求民隱,了解民瘼,傾聽民意,解決疑難。誰說新政府治國無方,馬上好,漸漸好,求「好」心切,未曾改變。苦民之苦,聞聲救苦,一本初衷,邁步向前。 執政有三大目標,即維護「國家安全」、「社會安定」、「人民安康」。凡此厥為政府施政之重心主軸,胥賴國人共體時艱,戮力以赴,祇許成功,不許失敗。孰可漠不關心,為反對而反對,見縫插針,遇洞灌水,見獵心喜,等看好戲?如果說「天災人禍」可怕,則少數惟恐天下不亂者,居心叵測,可憎復又可恨! 八八水災重創南台灣,政府順應民意,嚴究失職人員,時至今日,人事已告步入正軌。值此當務之急,即是「重建」與「復常」兩大工作,做好安死撫生,讓災民早日脫離傷痛與苦楚,恢復常態生活。然而,有人袖手旁觀,不去救災,祇為一次「香港之行」議題,刻意放大「染紅」,無事不政治,不知爭辯何益,居心安在? 金門俊彥薛承泰,屢獲政府倚重,固然有其淵源背景,要皆個人條件良好,學能俱優,專業豐富,表現卓越。否則,何來機會先進小閣,再入大閣?卸任台北市府社會處長職務回任教職,來去自然,不忮不求,但問耕耘,不問收獲。緣此,深得馬英九總統、前現任閣揆之賞識與器重,不次予以拔擢,豈是偶然而來。 薛君留任行政院政務委員,同時奉派兼任福建省府主席,是人才蔚為國用,難能可貴。不僅是各級長官之厚愛,應該心存感激,再接再厲以報知遇之恩。此對金門鄉親而言值得慶祝,與有榮焉,意義深遠! 如果說,獲得留任之閣員,對個人是一件好事;而也要說,卸下重責之閣員,絕對不是壞事。有云:凡是走過必然留下痕跡。對於曾經在朝服務者,不也就是已經擁有嗎?儘管任期久漸不一,祇要有「好」政績,評價不會減分。何況人生貴在「隨緣」,看破「名與利」,海闊天空,自由自在。 值茲省政新人新氣象,爰特提出三點建言,還望薛承泰省主席參採: 一、省府改制以後,已是行政院派出機關,職權與人力有限,雖然不能定奪重大政策,卻是中央與地方政府之間,無以取代之溝通平台。換言之,不惟是「橋樑」、「通道」,也是「甘草」、「核心」。具有「催生」、「助產」實際功能,若謂省府虛級化,發揮不了什麼大功用,錯了,大家秉持「阮是家鄉人,來做家鄉事」工作熱忱,走出辦公室與省民在一起,多為省民設想,落實為民服務,讓鄉親感受得到,就能擦亮招牌。 二、一人身兼兩職,內外兼顧,忙碌辛苦,不難想像。但是,正因多了政務委員一股主力,儼然擁有「拉力」、「推力」與「助力」,至盼未來省府團隊能在薛主席與同仁共同「賣力」打拚下,拉近中央與地方伙伴關係,讓金門獲得較多資源奧援,進而帶動金門繁榮與進步,鄉親對此滿懷期待而也充滿信心。 三、再就政府行政組織體制而言,金馬兩地隸屬省府管轄,同島一命,榮辱與共,血濃於水,難分難捨。離島不能淪為邊陲,殷切希望政府「苦民之苦、聞聲救苦」,實事求是,立威置信,言出必行,說到做到。 四、以民為主,服務至上,此乃新政府基本施政方針,因而「親民」、「便民」與「利民」三大工作,亟應全面檢討加強,尤盼賡續透過宣導教授、分區座談、個別訪問諸方式,促使「上情下達」、「下情上達」,異中求同,同中化異,讓民怨得以化解,民心歸向政府。 覆巢之下,沒有完卵,時間就是金錢,內耗足以僨事,在此再次誠摯呼籲藍綠兩營,休止「無謂之爭」與「口水之戰」,把寶貴時間拿來,共同用心為民服務,則國家幸甚!
-
澎湖要觀光不要博奕金門呢﹖
備受各界矚目,也是全國首次的博奕公投昨日在澎湖縣舉行,該縣7萬3651名投票權人當中,1萬3397人投下同意票,占43.56%;1萬7359人投下不同意票,占56.44%,無效票298票。也就是有超過半數,甚至將近六成的投票人反對在澎湖發展博奕事業。此外,該項公投整體投票率僅有42.16%,換言之,全體公民數的23.57%(不同意者),主導了這次公投結果。無門檻的博奕公投是否真能代表民意,也值得各界深思。 澎湖這項博奕公投之所以備受各界矚目,主要原因是澎湖倡議博奕由來已久,各方勢力也早已進駐澎湖積極籌備,希望能順利開辦博奕事業,為澎湖觀光注入新活水。也因此,當離島建設條例通過「博奕條款」時,支持者為之振奮不已,期待公投能順利過關。昨日的結果,想必讓產業界大失所望,讓宗教界與民間反賭倡議團體大喝其采。現在公投結果出爐,澎湖未來究竟應該何去何從? 事實上,博奕專區的設置,可以從內部條件與外部條件分析,且必須先分析自身條件的優劣勢,設想是否能吸納足夠客源。但在澎湖博奕公投的討論過程中可以發現,民眾仍有「迷思」,以為博奕專區開設後,連當地人也能進場賭上兩把,透過宗教與社運團體的積極操作,讓博奕產生負面效應的憂慮持續發酵,成為導致公投未過關的原因之一。 在外部條件方面,不論博奕專區設置在何處,目前各界設想的客源主要是大陸觀光客,然而,大陸本身並未將博奕除罪化,亞洲地區尚有澳門、韓國濟州島、馬來西亞雲頂等賭場的競爭,連一向以「專制民主」與「保守」著稱的新加坡,也已經在去年開設了聖淘沙賭場,台灣任一縣市於此時此刻設置博奕專區,是否仍有利基?是否真能為當地注入活水?值得深思。 金門辦不辦博奕,公投過不過關,縣府始終抱持中立態度,府會昨日也強調,一切應取決於民意,這一點值得肯定。然而從澎湖經驗可以發現,即便民間準備了十餘年,博奕與否的討論還是成為一項「假議題」,其中最重要的關鍵在於相關配套尚未完善,例如,觀光博奕設置辦法,或所謂的「博奕專法」,根本連草案都還沒出爐,到底博奕條款開放的「觀光博奕」是圓是扁,連個譜都沒有,這樣的討論,這樣的公投是否真具意義,令人質疑。 可以肯定的是,昨天的公投結果將成澎湖觀光或地方發展史上的一次里程碑。反觀金門,博奕公投的倡議案還在審查中,是否配合年底三合一選舉一併舉行公投,尚在未定之天。 總結澎湖經驗,在沒有配套方案前提下,對博奕的討論容易流於意識型態或意氣之爭,甚至淪為政治鬥爭;且博奕公投並無門檻限制,在法令尚未修正前,不論投票率高低,只要過半即為通過或不通過,有缺陷的制度設計,恐怕無法真實反映民意;在此前提下推動博奕公投,若無足夠社會動員,並對民眾清楚明白地說明究竟博奕事業的意義與內涵為何,在社會大眾還一頭霧水時,貿然、草率進行公投,無論其結果如何,倡議者、參與者都將無法對歷史交代。最重要的,其實博奕專區只是個假議題,離島鄉親最關切的還是自己的未來,博奕只不過是其中一個選項。透過澎湖經驗,我們認為,不論倡議或反對,金門各界都應該正視博奕議題,充分進行各種討論,同時還應仔細深思金門未來何去何從。也唯有凝聚共識,金門才能繼續向前。
-
孔誕之前論新儒家精神
再過二天就是至聖先師孔子誕辰紀念日,更是全國教師節。面對這個具有歷史意義的日子;尤其在這個多元的社會中,我們應如何來紀念?或是空白放假一天了事呢?我們以為,毋寧是重振新儒家精神以迎,進而再造金門文化契機。 什麼是新儒家呢?其基本理念又是什麼呢?一般而言,新儒家指的是有感於自五四以來,由於一般世人深受德國社會學家韋伯(Max Weber)之觀念,認為「傳統」(tradition)和「現代」(modernity)久已成為對立的東西,使人誤以為傳統與現代勢不兩立,因此要建設現代的社會勢必摧毀傳統;雖然喊這些口號的人未必接觸過韋伯思想。但可以推論的是,五四當年諸多知識人情緒性地反傳統,不正是片面受到此種思想的影響?因此皆相信要重振中華,唯有全面西化,以致產生自我排斥固有文化之現象。 幸而在此變異下,一些有志之士,卻能不同流俗地認為,傳統文化對現代仍有價值;尤其是儒家文化!最有名的是1921年學衡社的成立,同時也引發了新儒家哲學思辨的興起。其最重要的精神,誠如方東美先生所說的:「返宗儒家,融合中西哲學,以建立新儒學」。也就是牟宗三先生所說的:「凡是願意以平正的心懷,承認人類理性的價值,以抵抗一切非理性的東西,他就是儒家,就是新儒家。」進一步我們更可以發現,新儒家有一個共識,那就是在研究傳統文化之餘,另一方面也把西方哲學思想融會在傳統裡面,從而肯定中國傳統哲學也可發展出現代之普世價值。 中國現代化的困難之一,就是價值觀的混亂;而把傳統文化和現代化,看作兩個不相容的對立體,尤為亂源所在;我們若認為「五四」新文化運動,是二十世紀中國社會思想的啟蒙運動,那麼這個蓬勃凌厲的思想運動,理應高擎萊布尼茲「現在之中,充滿著過去,復蘊涵了未來」的理性思維,使中國文化及時策馬於世界核心;但實況?「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在此世道混沌之時代,有多少人能有傳統士報國恩之思想,與人權法治之現代理念呢? 「唯有真實的苦難,才能驅除羅曼蒂克的幻想!」五四飄盪的那段風雲早已過去,但中國文化所面對的挑戰卻方興未艾,透過歷史的層層迷霧騁目遠眺,我們固不希望中國文化像昔日的希臘、羅馬帝國一樣,徒留一些古蹟,供人憑弔於幾度夕陽紅的殘輝而已,我們更切切期待此一歷盡滄桑的傳統文化,在歷劫烈火之後昂首重生,再現先秦時代那種精深恢宏的氣象,攬轡澄清於天下。反觀金門,又何嘗不是呢?解嚴多年,但試問有多少人真正從戒嚴之悲情中解放呢?雖說時序已至知識經濟的新世紀,但有誰能真正從所謂人丁不滿百,京官三十六之幻影中覺醒呢?又有多少人能從牧民社會中走出來,昂首邁進現代化之公民社會,以重振金門呢?又有誰能從蕞爾小嶼之視野,拉高至全球化之格局以啟新局呢?凡此種種文化思想上的反省,毋寧是我們紀念教師節的時代意義,更是我們重啟新儒家精神之所在!
-
海外土地宣導之旅彰顯關懷美意
解嚴以來,金門土地經過多次重劃與地籍清理,經常透過各項海內外宣導與解說活動,力求確保全體民眾自身土地權益。本縣為僑鄉,南洋諸地定居眾多金門同胞,雖然長年旅居在外,卻仍為土地所有權人,本縣自當依法維護與保障,此次地政局再度組團前往南洋,協助鄉親洽辦土地繼承等事宜,再度展現政府關懷僑胞的心意。 土地與房舍為民眾重要資產,長久以來,許多姓氏宗親更有明定祖產不得變賣族規。旅居南洋的金門僑親,許多是抗日戰爭前後才離鄉背井,遺留故鄉的土地持分特別明顯。過去因軍管封閉等因素,離島金門的土地乏人問津,旅外民眾多將土地委由親友托管,或任其荒廢,加上國軍防務需要,部隊設立營區成為昔日軍方徵收土地的主因,民間除了租佃或代管農地,以從事農作耕耘事宜外,有關土地買賣案例可說微乎其微。 解嚴後,金門不再是神秘面紗,原本貧瘠低價的土地頓時成為台灣富商的焦點。隨著金門國家公園進駐,管理範圍概括全島四分之一,軍營因精減而將土地紛紛歸還民眾,復有台灣財團大力購買土地:::,一夕之間,金門土地市價漲幅差異甚大,各種外來因素讓金門土地過戶買賣成為解嚴後極端變化的問題,旅外民眾紛紛返鄉處理土地事宜成為近年來極其熱門的事。 「有土斯有財」為中國人傳統觀念,自古土地即為民眾切身的財產,金門早期土地主要用來耕作,因委託或代管土地所繳納的稅款金額也甚低,農作歉收時,許多土地也長年休耕,或成為荒地。土地使用者並非一定是所有權人,地契為持分最佳證明,所有權人身分認定,與繼承權的取得:::等都關係個人權益能否保障;而昔日因旅外鄉親的失連、或是地契不明原因轉移所有權人、錯失土地權利登記公告時機、個人土地莫名收歸國有:::等因素,也都引發許多洽辦土地事宜的糾紛與困擾。 由於環境因素與政策法令的改變,旅外民眾錯過土地登記認證時機,致使遭受拍賣或收歸國有,不僅影響民眾自身權益,引發當事人怨聲載道,也讓整個事件複雜化並滋生困擾。金門因土地狹隘與歷史因素之故,旅外民眾人口數十倍於定居島上人口,許多民眾雖為土地持有人,但因長年在外,因故未能及時處理土地事宜而影響權益,站在政府立場,時時關懷民眾,維護民眾權益仍是施政重要前提,此趟地政局的南洋慰問與宣導之行,便是政府關懷民眾權益,溫馨慰藉僑胞之美意。 地政局團隊此次南洋行,所到之處,受到各地金門會館配合與協助,以及我國駐外人員協商與幫忙,同時,各地金門僑胞熱情歡迎、認真詢問與洽辦相關事宜,六天緊湊的宣導之旅,一方面反映了海外鄉親對土地重視之程度,也由縣府團隊親身實踐,彰顯了政府關懷民眾權益之德政美意,更是公務機關積極作為的最佳典範,殊值各單位起而效尤,共同為金門打拚。
-
通過金門看見一九四九
──「金門國家公園古寧頭戰役六十周年」紀念活動的思索 〈古寧頭戰役六十年 老兵十月重返歷史現場〉,九月二十一日,「金門國家公園古寧頭戰役六十周年學術研討會暨參訪活動」協調會議在台北市國軍英雄館召開,預告了金門古寧頭戰役六十周年紀念活動即將在「烽火十月」舖展了。面臨一波波的活動,台灣紀念一九四九國民政府遷台一甲子,金門紀念一九四九古寧頭戰役六十周年、中共慶祝一九四九「新中國」誕生六十年國慶,行將到來的十月,今年,的確很不一樣,讓我們嗅到瀰漫在歷史時空中一股各種味道混凝、交雜的空氣。金門人紀念古寧頭戰役,是可以從烽火悲情中走出更大的歷史格局和高度。我們更期待著,通過金門,看見「一九四九」。 「一九四九年,是改變金門與台灣命運的年代。一九四九年十月二十五至二十七日的古寧頭戰役,國軍於金門島西北隅的古寧頭地區與渡海來犯的共軍激戰三晝夜,參戰官兵奮勇抵抗終獲最後勝利。這場在當時震驚國際社會的國共戰役,為台灣爭取休養生息的空間,鞏固了民主自由的堡壘,奠定台澎金馬長治久安的基礎。該戰役對海峽兩岸的政權與東亞政局影響非常深遠,除讓國民政府力挽狂瀾於不墜,也讓中共體認到缺乏制空、制海能力,渡海作戰是有其困難度;於是在往後幾十年間,兩岸逐漸形成隔海對峙的局面,此一戰役,堪稱是台灣轉危為安的關鍵性戰役。」、「今年適逢古寧頭戰役六十周年,同時也是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成立十四周年,本處有鑒於金門古寧頭戰役對兩岸人民而言,均有其戰爭代價與和平啟示的重大意義,值此意義非凡的時刻,特於金門古寧頭戰役六十周年紀念前夕,隆重策辦本活動,邀請昔日參戰官兵弟兄代表共襄盛舉,除了緬懷當年國軍捍衛國家安全,犧牲奉獻的精神,同時向他們致上最高敬意。」「金門國家公園古寧頭戰役六十周年學術研討會」的邀請函文案,某種程度傳遞了「古寧頭戰役」的歷史、影響,以及辦理學術研討會,號召參戰老兵重回金門的背後價值;「戰爭代價」、「和平啟示」。 允為紀念古寧頭戰役最先登場的動態紀念活動,由內政部、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列為指導單位,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主辦,金門縣榮民服務處協辦、金門縣文史工作協會承辦的「金門國家公園古寧頭戰役六十周年學術研討會暨參訪活動」,定二○○九年十月十三日至十五日在金門國家公園等地點舉行三天。活動最受到矚目者,一是透過研討會重新詮釋、解構古寧頭戰役,一是徵集參戰老兵重回古戰場。 金門國家公園主辦的研討會,將定焦四個議題、面向,一、金門古寧頭戰役的重大影響及其歷史意義;二、金門古寧頭戰役國共雙方成敗得失之分析;三、金門古寧頭戰役國共雙方軍事戰略部署之探討;四、昔日參戰官兵與金門民眾代表口述歷史徵集。就研討會所定的議題方向分析,可以發現,它已不止停留在戰役現場的緬懷層次,也能從國共雙方、從中美關係等角度,拉出一個更寬廣的視野,金門國家公園客觀的陳述是,「不應該忽略史實,不必誇大戰功」、「歷史就像一條時間的長河,我們無法挽回逝去的苦難歲月,卻可從過去史實中看清楚現在的位置」、「面對未來國家發展時,可以更有歷史的方向感」、「在兩岸關係發展的關鍵時刻中,作出前瞻性及正確的抉擇」。 研討會之外,也召集自戰場倖存的老兵重返金門。據了解,有二千名當年參戰老兵向退輔會報名欲參加古寧頭戰役六十周年回到金門系列活動,但礙於老兵的身體狀況及活動場次、人數的限制,這些老兵們恐無法都能如願重訪他們生死交關、犧牲奉獻的舊地。又據金門榮民服務處的統計,包含曾參加古寧頭戰役在內,現居金門的大陸各省老兵榮民,僅剩二百九十多位。麥克阿瑟將軍的名言,「老兵不死,只是逐漸凋零」。我們必須珍惜、善待國共之戰的老兵們,他們是見證戰爭記憶的寶貴資產,他們也是推動兩岸和平的最直接力量。 在一九四九國民政府遷台六十年的二○○九,我們樂見金門國家公園能從一九四九的古寧頭之役定格、瞭望、思索起,在這首歷史的長河裡,通過金門,看見一段逝去的歲月,看清所身處的歷史位置。
-
用前瞻思維行銷博餅文化
「二○○九金門中秋博狀元餅大賽」九月十九日晚在金城鎮北鎮廟廣場開賽,首度封街席開四十桌博餅,兩岸三地民眾和觀光客拚手氣,在為期半個月活動中,爭取狀元彩品九九九瓶金門高粱酒。 中秋博餅活動在金門已舉辦過數屆,歷次活動並與廈門的博餅活動做串連。今年便將有八十位的博餅狀元預定於十月十一日赴廈門參加「二○○九海峽兩岸中秋博餅王中王大賽」,爭取人民幣二十三點五萬元的轎車大獎。將民俗傳統文化活動與觀光旅遊做結合,應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但如能在活動的規劃配套上,更有前瞻性,更細緻點,相信會有加乘的效果。 其一、目標客群的分流。將中秋博餅活動推廣為全民運動,應是每年博餅活動的根本立意;封街,著實充滿噱頭,也很容易達到聚客效果,但如能在活動前,針對參與對象進行分流,應會有更好的效果。此回封街博餅對此或有考量,但免費的贈品不拿白不拿,再多也不夠,糾紛在所難免。我們應當了解,博餅活動的目的既在塑造旅遊魅力,相當程度便須為外客預留更舒暢、寬廣的活動環境;鄉親們大可另日競逐各社區、鄉鎮的博餅狀元,犯不著將推介現場攪成一鍋沸騰的粥。 其二、活動氛圍的形塑。博餅是中秋節應景的活動,但在台灣,中秋烤肉的魅力或許更勝博餅;這就像是在「非洲賣皮鞋」一般,大大的存在著行銷博餅文化的空間。從策略行銷的觀點來看,一輛轎車的誘因或許有限,但開拓諸多活動點後,N輛轎車的誘因便可能被激勵出來,最後甚至連公寓、別墅都可能加進來。擴大活動氛圍,便可能創造活動的加值效果。就像農曆三月全台灣「瘋媽祖」的盛況一般;遶境進香已非純粹的宗教活動,其間還蘊含民俗旅遊,乃至於周邊商品的勃勃商機。如何行銷金廈的中秋博餅,或可學大甲媽祖,更可立意創新,但其目標應該都是相同的;唯有達到群聚旅客甘願為博餅而來,行銷才算是成功。 其三、文化紮根的探索。要傳播一種活動文化,立基於在地者的活動熱情;熱情是情緒的傳播及感染,要讓外客對博餅文化產生興趣,前提是在地人必須「夠懂」。我們很難將博餅歸類於外來文化,因為金廈一衣帶水,金門不曾那麼流行,或是歷史時空掣肘,或是海納的力量還不夠。但既然是大眾普遍可以接受的民俗活動,那就有必要花工夫來探究;博餅的由來如何?傳統的怎麼玩,改良後的又該如何運用?如果每位鄉親對此都能朗朗上口,便能有著倍增的行銷效果。一粒種籽,就該盛開一朵花,甚而繁茂成一座花園。金門有廈門做後花園,更有著兩岸區位的行銷優勢;只有當文化真正紮根鄉土的時候,才會變成一門「好生意」,才可能進化成自己的行銷武器。 總之,觀光活動不但該顯現煙花般的璀璨,更要有具體的策略成果。博餅既是金廈中秋時段旅遊可開發的項目,我們便該盡力的讓它紅紅火火的發展下去。旅遊業者及商家們,或許能以「博餅」的方式,提供一些節慶特殊折扣;民間或許可以串連出更多樣化的「博餅」交流,只要完成一個小目標,就會把自己推向一個大目標;關鍵在於,下多大的決心,展現何種執行力!
-
看看平潭想想金門
先前本報曾為文提及珠海橫琴島總體發展規劃,一水之隔的中國大陸,雖高舉社會主義大纛,講究「民主集中制」,卻有著民主先進國家都無法企及的「效率」,尤其在地方開發方面,只要政策敲定,各項硬體建設隨之啟動,短時間內就能徹底改變開發區的面貌。 中國大陸東南沿海除南部珠三角的橫琴島之外,事實上金門對岸的「福建省」,九月份也正式宣佈啟動一項被稱為石破天驚、引人矚目的「平潭大開發」,近代史上一個靠走私、偷渡起家的離島小漁村,即將被改造為「對台先行先試綜合試驗區」,設置「兩岸共建共管試點特區」,此舉並被大陸視之為實踐「海西區建設」的重要舉措。 平潭島,陸域面積約三百七十一平方公里,與福建福清市隔著海壇海峽相望,不但是福建省最大、全中國大陸第五大島嶼,也是大陸距離台灣陸地最近的地方。當地人從福清市搭乘渡輪到平潭島,再從平潭搭船前往六十八海里外的新竹,只需要三個小時,甚至比從福清市開車到福州還近。兩岸高度對峙期間,平潭是海防前沿、全島皆兵,國防安全第一的前提下,平潭的發展耽誤了三十年。一九七○與八○年代,民間的腳步先於兩岸政府,在平潭走出了一段「小額貿易」的輝煌與奇蹟,平潭縣政府還特別在一九八三年成立「平順分公司」(省屬國營貿易公司),專司貨物中轉,成立不過四個月,貿易額隨即突破二億元人民幣。 隨著兩岸中轉逐步制度化與小三通的開展,平潭島陷入了發展的死胡同,直到海西區政策正式出台,讓平潭再次燃起希望。據平潭一位退休高幹表示,自「改革開放」以來,徹底改變平潭的有三件大事,一是允許民間集資經營航運業;二、自去年二月起修建全長三千五百米的「平潭海峽大橋」;三則是海西區政策將平潭定位為「綜合試驗區」。包括開闢兩岸海上客運航線,建設國家級中心漁港,開發濱海旅遊度假區,建設星級酒店等等,十九項重大建設已有十一項正式啟動。 回顧平潭一路走來的發展歷程,不知是否讓金門鄉親感到似曾相識?同樣經歷戰火交織,以軍事高於一切的最高指導方針,延宕了當地發展;隨時代轉變又走過發展高峰,陷入發展低潮等等。平潭與金門,唯一、也是最大不同之處,並不是一個民主社會、一個共產社會,而是平潭獲得了國家政策的「平反」,在法令、政策與財政上給予大力支持,欲於短時內改造平潭面貌。金門,則剛剛才走到發展的十字路口上,未來是否能得到中央的支持與奧援,尚在未定之天。 拿橫琴島與平潭島來與金門對比,其實是希望就「路徑依賴」角度,盼從橫琴、平潭經驗做為金門發展的參考,給我們帶來一些啟示。同時也藉此呼籲,對金門開發的扶持,有太多是不能操之於地方政府的區塊,例如開放陸客自由行、開放陸生來金就讀等等,這些「涉及全國」必須事權統一的政策,都在「台灣主體」的架構下,延宕至今尚無下文。 看看橫琴與平潭,想想金門與馬祖。至盼行政院在派任了一位出身金門的省主席之後,也能多聽聽「金門主體」或「離島主體」的想法,沒有財源至少在政策上大力給予扶持,只要政策開放,相信金門必能走出一條自己的路。
-
沒有責任心與榮譽感則無服務威信
──由觀光景點整體維護與拔除銀膠菊談起 日前媒體報導:有位社會熱心人士致電指出,位於大武山麓一處觀光據點,平日供人暫時休憩條狀石椅,其中數張攔腰折斷倒地,迄今年餘未見修復。又於金湖山外中正公園九曲橋旁,堆積大量沙土,同樣久久未見清除,不惟有礙觀瞻,引人議論紛紛,咸表負責管理機關視若無睹,既無「責任心」,亦無「榮譽感」。 最為令人不解者,如此輕而易舉即可予以排除恢復,並非什麼重大工程,需要編列專案預算,費時費力方可完成,而今竟然任令廢置在地,不理不睬,難道是管理權責不清,協調溝通不良?年度經費預算無法調整運用,難度高到無權及時解決? 平心而論,倘無「責任心」與「榮譽感」,則無績效可言。不錯,舉凡踏過金門這塊土地,都是愛護金門的人。換個角度以觀,即使是生於斯、長於斯的金門人,倘不用心付出,口惠而實不至,說愛金門,有誰相信?因而對於這位付諸行動,關心金門形象,重視金門觀光事業發展社會人士,格外引人注目,特別值得肯定。 因為金門需要蛻變,不斷向前邁進,在發展區域觀光事業過程,保持環境整齊清潔,讓人留下美好印象,做到不歪不斜,不破不爛,即是起碼之要求,諸此「管而不理」或「理而不管」之服務態度,不無可議,誠不足取。 再說,公僕團體,謂之團隊。良窳不齊,難求一致。然而,既為團體,應有榮辱與共、甘苦同嚐之精神,亦且要有自動自發「責任心」與「榮譽感」。否則,如何為民表率?何況旁觀者明,倘有混跡渡日、尸位素餐者,則其負責領導考核階層,必須反躬自省,加強教育與要求,以免引起民怨,拖累團隊,招人詬病。 有云:「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雖然祇是一句反諷話語,卻也反映出少數公僕平日服務真實心態。 再以全面清除豬草、銀膠菊,防止「過敏原」傳播為例。李炷烽縣長念茲在茲,亦且公開宣示,親自倡導,祇是上下步調不一,後續熱度漸退,導致「愛護縣民健康」計劃,編列數百萬元除草預算經費,發揮效果不如預期。證諸確有少數支領公薪之人力,其管理與運用亟需全面檢討加強。 大凡政府推動政策政令,必有一定宗旨與目標。一般而言,計劃階段考慮縝密與否,即是工作成敗之關鍵,此謂「慎之於始」至關重要。到了執行階段,端看是否落實,苟能全程貫徹,必能立竿見影,事半功倍。倘若敷衍了事,得過且過,算起總帳,篤定事倍而功半,績效大打折扣。 地區為何推動拔除豬草與銀膠菊?立意即在維護金門軍民身體健康。蓋因此種隨處可見野生花種,其中銀膠菊具有毒性,散發出來之花粉,即是引起「過敏症」病原,對於人體傷害至大。 緣此,縣政府一再宣導,期待社會大眾熱烈響應,機關、學校、社團動員配合,可謂既利己也利人,人人做得到,做得好,大家一齊斬草除根,使之滅絕,即是行善,何樂而不為呢? 有位機關首長有感而發地說:「如果改由環保機關定價計重收購,集中曬乾焚燒,效果可能較好。至於計劃臨僱人力,則應要求每日報繳績效,藉以防杜打混。」語重心長,道破真象。在此誠摯提出建議,計劃仍應持續推動,方法則應再求精進。 畢竟計劃結合預算,績效必須具體呈現,宜在「執行」與「考核」工作上下工夫,同時加強「責任心」與「榮譽感」之教育與培養,藉以帶動服務熱忱,提昇工作效率!
-
從橫琴經驗談金門特區
橫琴島是珠海市第一大島,位於珠海市南部,珠江口西側,南濱南海,與澳門三島隔河相望,最近處相距200米,距澳門機場3公里 ,距珠海機場約8公里,距香港41海里。全島南北長8.6公里,東西寬約7公里,面積僅86平方公里,約為澳門的三倍大,約當金門本島面積的57.3%。截至2008年底為止,島內人口僅7,585人,其中常住人口4,203人。 這樣一座蕞爾小島,最近突然躍上新聞版面,因為大陸國務院今年8月14日正式復批了「橫琴島總體發展規劃」,珠海市政府9月14日正式對外宣布,將依該項「規劃」在10到15年間,建構橫琴島成為連通港澳、區域共建的「開放島」,經濟繁榮、移居宜業的「活力島」,知識密集、資訊發達的「智能島」,資源節約、環境友善的「生態島」,且宣布將投入超過700億元人民幣推動七大建設。 未來的橫琴島被定位為「一國兩制」新模式的「示範區」,改革、創新的「先行區」,以及促進珠江西岸地區產業升級的「新平台」。其中「示範區」的核心圍繞在「分線管理、創新通關」的新模式,盼推進粵港澳融合發展。「先行區」指在CEPA框架下進一步擴大開放,發揮香港、澳門「自由港」優勢。「新平台」則指加強珠澳合作,吸納國外與港澳發展資源,促進珠三角傳產業升級。 橫琴經驗雖然還只是「未來式」,但從中國大陸改革開放三十年所走過的道路觀察,只要政策定案,中共將在短時間內投入龐大資金,迅即完成基礎建設,再加上制度面的鬆綁、創新與突破,軟、硬體相輔相成,必能產生「跳躍式」成長。可以預見,即便無法達成珠海市為橫琴島設定,2020年人均GDP 20萬元人民幣的目標,但依照「規劃」中講究產業與生態平衡的發展方向,絕對能讓橫琴島在10年內徹底改觀! 相形之下,站在兩岸最前沿的金門,最近受兩岸直航常態化與直航票價直直落影響,經小三通往返金廈的船舶搭載率也每下愈況,競爭激烈之餘,大陸福建省交通運輸廳已發佈訊息,將從十月份起將小三通票價從一百八十元人民幣下調為一百三十元,拉近了金、廈兩門因匯率產生的船票價差。此一短期現象,一定程度反映了大三通對金門小三通的衝擊,也對金門發出了警訊,已到非轉型不可的關鍵時點。 日前福建省政府薛主席就任後首次訪金,曾對「金門特區」議題表態,強調只要對金門有利,絕不會排除任何可能性,關鍵是金門的「共識」與「方向」,這將是他未來努力的重點。 金門是不是能扮演金廈間的「橫琴島」,絕對是個值得探討的公共議題,但最重要的關鍵還在「政策」。誠如「金馬離島中長期經濟發展規劃」所言,金門發展的定位應該是兩岸政策方面的「先試先行區」。相信只要政策鬆綁,官方、民間的資源當能因利勢導,不勞政府部門愁煩。而先試先行的前提則是「金門特區化」,因為,唯有如此方能解決「上層建築」所衍生的問題,其實質內涵則可為一部「特區法」,或「離島基本法」,亦可以是憲法增修條文的「金馬條款」,讓福建省政府實權化,或成為行政院「離島辦公室」。 我們認為,金廈區域整合的外在動力已經逐漸突顯,金門鄉親應儘速凝聚共識,迫使中央拿出對策,爭取「體制」變革,以「金門特區化」斧底抽薪解決問題,並要求政策上大膽授權金門進行嘗試,加速兩岸整合腳步。因為,唯今之計,只有大膽創新,才有突破的可能,畏縮不前,金門就只能坐以待斃!
-
世運與聽奧之後金門的省思
「從亞洲到非洲,從東方到西方,凡是你念得出名字的美食,這裡通通都有;潔淨熱忱的服務,讓你悠遊徜徉於文化、表演與美食饗宴中。便捷免費的公車,讓你自在於世運博覽會廣場,仰觀煙火秀,共同置身於精彩繽紛的煙火中,煙火在夜空中開出笑臉、迸出火樹銀花、在港畔搭建起彩虹橋,讓民眾驚呼連連,也讓高雄世運博覽會更添特色。」「由台灣藝術表演團體優人神鼓,和國際知名聽障打擊音樂家葛蘭妮擔綱第一個表演節目,現場觀眾的氣氛也High到最高點。而方便的交通、整潔的環境、市民的熱忱,更展現了台北大都會的氣度。」這些是高雄世運與台北聽障奧運的部分報導,從這些報導中,乃至從台灣今年最盛大的運動盛事來看,是否對金門有一些省思呢? 長期以來,金門向以離島中的最佳島嶼自居;也向以觀光、戰地資源為傲,更希望成為一個真正的海上公園、無價的觀光勝地。但是否想過,從高雄世運,乃至台北聽障奧運的準備過程中,是否透露出一個真正符合現代價值需求;真正符合普世需求的城市是什麼?對有心人來說,不難規約為整潔的環境、便捷的交通網路、熱忱的服務三要項。易言之,金門要想真正脫胎換骨,從一個傳統封閉的鄉野,成為一個開放便利且安全的現代化城市,應從這三個基本要件澈底反思:金門的環境是否整潔?金門的交通網路是否便捷?金門住民是否熱忱服務?因為,所謂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符合各國選手的需求,不正是符合各方觀光客的需求條件嗎? 就此而言,金門是嚴重不合格的!之前已有不少鄉彥針對金門環境、飲食之髒亂,乃至空汙,提出不少建言,更不必談貴且不便之台金交通,乃至不少商家以殺雞取卵式、令人不敢恭維之經營方式,在在使金門失去明天,令人憂心。是以如何全面就金門整潔、便捷之交通網路,乃至熱忱之公民素養全面檢討、全面革命性改造,毋寧是未來金門首要之政策。 因為從各項資料、民意,乃至各種科學數據均明白顯示出,金門的整潔不但不及格,甚有淪為上世紀初之髒亂情形;諸如蒼蠅糾聚之不可思議現象,更別提日趨嚴重的金門空汙問題。而貴且不便之台金交通,加上令人思之退卻的雲霧問題,更使金門對外交通無異雪上加霜,請問以此環境,能吸引誰呢?至於以殺雞取卵式的短線服務問題,若公部門與鄉親還以鄉愿態度面對之,則不談走向世界之空論,甚連夜郎自大也不得。思之怎不令人心憂,念之怎不令人不眠呢? 亡羊補牢為時未晚!昔日巴黎也曾是一個陰暗又骯髒的城市;但在奧斯曼「天變不足懼;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畏」的魄力下,有計畫地將市區內60%的破舊建築徹底拆除。甚至是許多中世紀名勝古蹟,也在他一聲令下灰飛煙滅,雖有爭議,卻奠立巴黎的浪漫精神。而他沿街建造整齊劃一的樓房、公園、廣場,設置結構完整的供水和排水系統,為街屋設計統一的立面裝飾,不但使整個巴黎脫胎換骨,更成為公認的浪漫之都。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這道理任誰都知,但何以有成敗之分呢?在於知難行易或知易行難之別而已!因此,我們以為,相關單位,尤其是鄉親若能從自身起,以邁向新世紀之公民自居,以樹立自身整潔為處世之道,所謂一家潔,一國興潔也,發揮良幣逐劣幣之功能,則金門才有未來可言!